/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隨緣開示 20200906 大道苑裡【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s on Dharma In Yuanli,Miaoli,Taiwan on September,6,2020】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1-02-09 | 1151 次瀏覽 | 分享到:


下載提取碼:0000




苑裡講堂恭敬整理

時間:2020年9月6日,15:00〜17:10

地點:苗栗苑裡(苗栗縣苑裡鎮客庄里21鄰75之32號)

    師父好﹗

    阿彌陀佛!

    師父好﹗

    大家好,請坐﹗

    謝謝 師父﹗

    嗯,很多小朋友喔!

一般我們在這個世代提到修行,就有一個很明的概念,有所謂的「出家」、「在家」。那麼也有很多人提出一些疑惑說:「欸!我們不是出家的,那怎麼辦?」就想說在生活當中,去做一種學修成長,那麼又要比照這種出世法的一個概念,會不會有很多的衝突性?

事實上,它沒有這種衝突性,因為這是對於我們不了解這種「出家」、「在家」名詞背後的一種定義,在《華嚴˙淨行品》裡面,文殊菩薩在對應的一百四十一願裡面,第一願就提到了在家修行,所謂「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它有這一個概念,意思就是說,我們一個在家修持的人,在家菩薩,菩薩在家,也就是說,祂尊稱我們叫做菩薩,當然祂的標準不是以我們這種博地凡夫的概念,而是以初信位菩薩以上來講。

「菩薩」是什麼呢? 我們得要先去了解,「菩薩」在於玄奘大師對其定義,告訴我們它的義理,就是所謂的「覺有情」。「覺有情」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覺悟的有情眾生,一個是令有情眾生覺悟。意思是說我們都是有情眾生,那講到「眾生」這兩個字,又是佛家的一種專有名詞。意思是說,一旦你觸碰了這種生命成長,要生命提升的這一種學養的時候,你就會第一個關鍵面臨到很多的術語。那這些術語,如果我們沒有把它一個一個搞清楚、弄明白的話,我們就會誤解它,我們就會用我們從小到大的意識型態,這一個意識型態是養成的,也就是說,我們從哪裡長大,接觸哪一些人,哪一些人灌輸給我們這一些思維,我們長大就是承載著這個思維去發展它。它可能去壯大它,或者是連結,它有很多的幅度,也就是無量無邊,無限的一個概念。

「眾生」,我們常常會理解到,好像對佛菩薩、對這一些聖賢來講,我們叫做「眾生」。那事實上這是從形象上講,在這一個形象上,又只是切一個單一區塊,因為我們常常看到人類在修行,很少在生活當中看到一隻狗在修行,或是一隻雞、一隻鴨子在修行,牠在修,你也看不出來,然後甚且你經過了某一個地方,一窩螞蟻在那邊修行,你也不知道,不過這種機率是極少的!因為人身難得!如果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乃至於天道,它比較多修行的話,釋迦牟尼佛就不會告訴我們人身難得,那可能告訴你,神身難得,神的身!身體啊!不是那個濟公,聖僧、神僧、那個僧。那衪可能會告訴你狗身難得,對不對? 做一隻狗很困難,事實上不是,是做一個人很困難。可是我們於習慣做人的狀態底下,我們真的不知道我們做人有多難。

我們先跳回來講這一個眾生的概念,從義理上,「眾生」,你以兩個字切開來講。「眾」,四人為一眾,眾有一個多的概念,很多叫做「眾」;那「生」,「生」就是生成,產生的意思。所以從義理上什麼叫眾生? 眾緣和合而生成的現象就叫做眾生。那什麼叫做眾緣? 剛剛眾講了,很多,很多又不一定,不等的多,它有很多很多很多,它也有一點點多,都叫做很多,這叫多。那「緣」是什麼呢?「緣」是古時候的話,照理說,好像沒有佛家,我們世間人就很少用「緣」這個字,現在這個「緣」字,通透一切我們華人、西方人的世界裡面常常都會用。比如說,你在生活當中,也常常跟人家講隨緣,可是…其實「隨緣」兩個字,如果沒有佛家傳到東土來,是沒有隨緣這兩個字的,可是你就知道它跟宗教沒有關係,它跟所謂的生命的提升的一種教育有關係。那麼你看,不同的宗教,不管你是基督教、天主教徒、回教徒、婆羅門教,還有景教…什麼教一大堆,你也都會聽到這一些人民在生活當中,勸人家隨緣,所以它是一個通透的,一個所謂的共通性的教育內涵。

   

那麼這一個「緣」字,也就是條件參數的意思,我們用現在用詞,現在科學的概念,你要有具足某些參數,你才能產生某些結果,那些具足某些參數就叫做緣。所以眾緣就是在N種條件參數之下,這個叫眾緣而生成產生的現象,現象就是我們存在的一切,你活著,你看得到、摸得到、聽得到、嗅得到,乃至於想得到,它都是眾生。所以你看,從這個角度,就不是我們一個人在修行,這個叫做眾生了,我們希望我們這個眾生成佛,就不是這麼狹隘了!這個眾生就可能是你的存在的一切都成佛,那什麼意思呢? 佛家講到生命的真理,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極度科學的一個概念的探索底下,發現到的那些事實真相。可是我們依科學高度的技術跟儀器,能夠探索到的是現象,卻探索不到原因我們看到現象比如說我們在淺的來講我們現在在座的人都有兩顆眼睛我們都可以看到每一個人的長相都可以看到這個叫科學的範疇可是你知道你看到的那個對象比如說你們現在看到我,我看到你們那你看到我長這樣子,你們可以形容出來,依你的眼睛眼角膜投射到你的內腦屏幕裡面,我產生的影像可是你知道我是怎麼產生的嗎 這個我們就不知道了。也就是說假設我沒有學的話我看到你們我也不知道你們怎麼產生的這背後原因不知道

科學家很先進他發現到整個宇宙存在的現象可是它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不知道那他不知道已經講完了,「眾緣和合而生成」。那一個眾緣就叫做那眾緣又從哪裡來呢從我們的念你們常常講的起心動念可是我們在講的起心動念又不是那麼的粗糙一個人常常在講的我在想常常在想我想一件事情那你們世間人有一句話叫做「心想事成」,你常常想一件事情或常常想一個人那個人出現了那其實這也是現象我們以為我們這個「想」是那個原因所以他「出現」了是結果其實包括我們這個想的本身它的兌現、出現這整個體系統統叫做「現象」那麼什麼叫原因呢 它這個想的背後還有一個叫做「念」這個念就不好懂了。「想」是非常粗糙的,「想」在佛家術語裡的意識跟末那識的範疇裡面「念」呢 是它後面的那個根結點叫做「妄」依妄起用的「妄」也就是我們的無明我們的妄想那它加個妄想它不是只是想而已它用一個字叫做念頭的「念」所以這個念很不好懂我們也常常在生活當中在講你的念頭不好、你的念怎麼樣其實我們在講這個你的念頭不好你的念頭好我們頂多都只講在「想」而已你這樣想不好你那樣想好可是其實不是真正佛法在教你們高度科學在定義的那個「念」你想想看,它講的念是多細微這個還是方便講

彌勒菩薩當年世尊有一會應該是菩薩處胎經的時候請衪跟眾生講一下我們這個世界是怎麼形成的。那當然佛陀不是不知道可是衪請 彌勒菩薩跟大家講彌勒菩薩就講依念起用,所以叫做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也就是說「識」跟「形」是我們存在可以感受到很明確的東西我們用兩個名詞來理解一個叫做「精神世界」一個叫做「物理世界」我們是不是活在這裡面很清楚的衪就告訴你精神世界我們用「識」,意識態的「識」來代表那是古時候的用字那物理世界就用「形」形狀的「形」所以你看,「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形」跟「識」都是後面的那個念產生的衪告訴你念念成形那衪又告訴你這個念有幾念。你說一個念又有幾念呢? 衪為了定義註解怕大家誤解所以它這個念第一個念又關係到很接近我們的妄想了那這一個妄想的背後又有一個念也就是說念有幾念那這不是饒舌嗎 念就是念了哪還有幾念因為沒有言詞可以再去代表它比較精準所以常常兩個念念有幾念這兩個念就不一樣了所以你看這個念就是我們粗糙的一個概念這個概念一出來的時候其實它包含了多少個細念細念衪就告訴你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是古時候的用詞,那現在這時候,在一彈指的速度裡面這個時間飄過去,就我們一個比較快的人有的五下有的四下有的七下七下算是滿極致的一秒鐘彈七下Dou!Dou!Dou!…這樣七下,這很快的我們用很快的來比喻,衪就告訴你用現在的用詞大概七分之一秒七分之一秒的時間,我們一個念頭裡面包含了多少念呢 包含了三百二十個念這還是方便講喔因為再講多再講精準的我們無法理解了你看這樣子你的念頭已經三百二十啪呀過去了

你們看電影以前二十四格底片一秒鐘二十四底片啪呀!跑過去現在再多再好李安之前不是拍一部電影嗎 美國的那個什麼軍人的電影它好像一百二十幀,一秒鐘一百二十底片這個概念現在比較先進是這樣,那以前古時候的電影是二十四而已可是一秒鐘這個還不到一秒,它一秒鐘二十四格,我們眼睛就被騙了你去看電影這個人在一秒鐘內從這邊走到這邊是二十四固定的底片不動的樣子把它連起來已經騙過你的眼睛了衪告訴你們現在現實生活是什麼 就是剛剛講的七分之一秒三百二十兆格底片啪呀滑過去你根本不知道那麼假你以為那麼真

所以淨行品告訴我們菩薩在家」,也就是說菩薩在家我們都算有份因為我們都不是出家人那意思是說你在家學習成長你第一個概念要知道知家性空」家是一個你處的地方知家性空性空就是它的體性是空無就像剛講的那個七分之一秒鐘三百二十個底片跑過去那這個數學我比較…,你們有理科的比較熟的你乘一秒鐘去計算好了三百二十乘以七,那是多少 一秒鐘就這個數字跑過去你很難去覺察到這個東西,所以那個叫做念那一秒鐘七分之一秒鐘三百二十每一個就是你的念起心動念所以你的整個世界是怎麼來的也就那個「眾生」怎麼來的就是你這個一個細念產生來的

所以起心動念你的想佛家在講的心想事成不是你世間在講的我在那邊發呆在那邊想打妄想有一個朋友送便當來了我可以吃了不是這一回事衪告訴你們著著實實的生命存在聽到這邊的人如果明白的他就喜如果不明白的他就憂喜是什麼 因為決定權在你自己意思是說你的生命是你決定的你只要能夠掌握住剛剛講的那個細念乃至粗念你就開始掌握你的命運。所以以前我們在讀書的時候,老師也常常跟我們講:「小朋友你們的命運掌握在你的手掌裡!」當然不是在手掌裡啦所以你知道國人喜歡用比喻那個手掌就是你自己決定的意思如果了解到這邊的人他就越來越因為他會知道我的人生曾經的喜或悲都是我自己那一個細念七分之一秒,三百二十個念頭過去的那每一個念頭產生的,你就不會怪人了,我人生的悲哀也不會怪人,都是誰造成我這樣。

那你的喜悅呢? 你也沒什麼了不起,因為那曇花一現,那一個念頭一過,閃了就沒了,一過閃了就沒了!那個底片沒了!可是為什麼你們延續了生生世世,都還活在你們認知的痛苦與快樂的世界裡頭,為什麼又加個痛苦快樂,快樂是安慰我們用的,痛苦是真相。那因為我們常常習苦為樂,所以我們不知道真的痛苦,當你不明白這些,你只要生命裡有一件事情不能解決,你必然等於痛苦,煩惱、憂慮、牽掛!所以為什麼要修行? 很多人不知道,他就是要解決這件事情。不是叫你避世而居叫做修行,所以剛剛講到「出家」與「在家」這兩個概念,就必須要把它搞清楚。

所以我們現在在家,又有一個名詞出現,叫做「在家出家」。比較完整的中間加個的,「在家的出家」,或者是另外一種叫做「出家的在家」,出家的在家就不好,在家的出家就不錯!在家的出家,就是剛剛我們講的《淨行品》,一百四十一願的第一願「菩薩在家,當願眾生」,們都會發願,也就是說如果你們學習這個心態,你們就漸漸往要出離、出家的方向走了。當然這一個出家的概念,不是剃光頭、穿袈裟,離開你的生活去到一個山頭裡面,那個出家的概念。這個出家的概念,是我剛剛講的這個概念,在家的出家,所以講到這邊,「出」跟「家」,就要拉出來理解了。

「出」有四種,「家」也有四種,我們先從家來講,因為家對我們比較貼切。那為什麼衪強調叫我們「知家性空」,你慢慢理解就知道。四種家,第一種叫做「田宅之家」,這個我們現在都在經驗,田宅之家是什麼呢? 就是說你有房子,你有一塊地,裡面有你的親人、有你的財產、有你的車子、有你的杯子、有你的什麼…,你認為都是你的你的你的…的那些…,你擁有的那些,就叫做你的田宅之家,而這個與真正的「出家在家」比較沒關係,我們卻都在經驗這個,那一個人對這一種概念淡薄的人,他越容易得到生命的愉悅,一個人對田宅之家的這一些有為,我們叫做物質層面,越是濃郁,越是放不下,越是欲求的人,他相對的人生的痛苦跟煩憂就會越多,因為有所得的概念,或欲求的概念,他一定有失,當他的得失沒有放下,他必然終結就是「失」,因為生命的現象存在,本來就有「生老病死」、於植物來講叫做「生住異滅」,那麼於礦物、物質來講,叫做「成住壞空」。你的東西放久了,你不動它,它有一天也會風化掉,比如這個杯子,也會風化掉,那這些也會被蟲蛀掉,你都掌握不住,所以衪叫你「菩薩在家,當願眾生,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這個家,就我們剛剛講的這些物質,它的體性是空無的,也就是說它就是那個底片,它底片閃完就沒了,那你如果要,你還要再晒底片,就是你還要再創造底片,如果你是個編劇家,你還要再寫一個劇本,那你要去寫同一個劇本,你才會又產生同一個物理現象跟精神現象,但你不太可能寫得一模一樣,因為你的念頭不斷在增生,原來的疊上去兩個,它又變第三個,第三個絕對跟原來的跟疊上去的不一樣。生命的狀態沒有一件重複,原因就在這邊。知家性空,你知道你這個田宅之家,我們現在多數認為的出家,都以為我不要這些田宅了,我要到山頭去了,我要三衣一缽了,當然現在要去出家的人,大概很少人有勇氣學 釋迦牟尼佛三衣一缽,然後住在森林裡樹底下,因為住一晚可能就要去掛急診了,那個蚊子叮到得登革熱啊!那以前的人很健康,奇怪,住山裡也沒有蚊帳,你們睡覺有沒有蚊帳?他們住在森林裡山頭裡面,怎麼被叮都不會怎麼樣,甚至不會被叮!這裡面又有另外一個門道﹗這都跟我們生命成長有關係,為什麼他不會被叮,我們老被叮,你看,緣又來了,你有殺業跟殺緣,殺業的業緣你就會被叮啊﹗你們平常打過蚊子嗎?打過蚊子,所以你們一定會被蚊子叮,可是你可能也會說,不是我打蚊子被蚊子叮,是因為蚊子叮我,所以我打蚊子。那到底是蚊子叮你,你打蚊子,還是你打蚊子,對不對?這時候已經是什麼問題你知道嗎?到底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就像這樣子!那你可以去做實驗,因為佛法是極度科學,你哪一天提起勇氣,我就豁出去了,怎麼被叮我都不打牠,當然你一定還會癢,一定的嘛!那當然你不要怕登革熱,登革熱也是怕出來的,有人被叮不會得登革熱,有人被叮為什麼會得登革熱,然後你就說,因為那一隻,叮他的那一隻有病毒,叮我的這一隻沒病毒,不是。我現在講的是同一隻,叮他他登革熱,同一隻叮你,你沒得登革熱,為什麼? 這裡面有很多值得你們去探索,所以高度的科學不是一種浮面的一加一等於二的問題而已,它有很多的參數,眾緣和合。所以一切心想生,你知道剛剛我第一段講的那個,如果你聽明白,這個你自己就可以解答了。因為你曾經有登革熱的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你說是蚊子來叮我,這裡面蚊子從那邊感染了登革熱,帶了牠的病毒,嗯嗯嗯嗯〜飛!飛!飛!飛到我家來,停在我的皮膚上,咬下去,戳下去,這個都是「形」,裡面都是你的「識」,所以形不是這個杯子,靜止不動在那邊叫「形」。我這個手,把這個杯子拿來這邊,在這邊晃啊晃啊,這整段叫做「形」。

    

所以你的念裡面,曾經有蚊子這一種「形」的檔案,加上病毒的檔案,然後又加上蚊子會飛的檔案。有的人念頭有蚊子的檔案,但不會飛,因為他的蚊子的檔案,是在琥珀裡面的蚊子,藏在波羅的海底下泥巴裡面,上億年挖出來,所以他的蚊子可以賺錢,你的蚊子會得病。這都是我們的念出來,牠都叫蚊子,所以這整個是你的生命存在,是很有趣、很有趣的一件事情。那這個家,第一個「田宅之家」,就是這些有為物質。知家性空,因為它性空,所以你放得下,或者是你放得下,所以你體驗到性空,你理解性空,你放得下,這是雙生的,都好,從哪個角度契入都可以。

    

總之,你要去體驗這一件事情,性空是什麼? 相有,性無,家是相,性空,也就是說它像我們一本書,很多紙張疊在一起裝訂成冊,那一冊叫做書,那你說有沒有書? 當你把線拆掉,每張都攤在桌子上,你不會說這整個桌子的這一樣頁數的紙張叫做書,你就會說,假設你那一本書是一百張,A4紙闔起來的,那闔起來的時候,你說它是書,可是你把一百張擺在地上這樣子,你會說那是一百張紙,你不會說那是一本書,你們生命就像這樣,然後那一百張紙其中任何一張,也是這個理路,它就是紙的分子,紙的纖維,不知道是N個纖維疊在一起,成為那一張紙,當他把它抽掉的時候,假設一張紙有一萬個纖維,你把這張紙抽掉,一萬條纖維擺在地上,你也不會說那一萬個纖維,叫做一張紙,以此類推,到最後是空無,根本不存在任何東西。

    

所以依量子力學家,在高度的科學儀器裡面探索到我們生命的存在那個量子、粒子,當你關注它的時候,它有形狀喔﹗當你沒關注它的時候,什麼都沒有,一個攝影機在那邊什麼都沒有,可是科學家要來看攝影機的時候,欸…怎麼又產生了,然後他離開了,那一個粒子又不見了,就像這樣。那這個證明了之前我們講的,彌勒菩薩所說「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只差別我們現在的科學家有儀器,在三千年前的 彌勒菩薩,沒有任何科學儀器,那祂憑什麼知道,這就是生命的本能,這叫做現量世界的「感知能力」,這個只要能夠修行,有辦法練就禪定功夫,你就有辦法契入到這一個境界,這是每一個生命的本能,我們現在走的是,有為物理「唯物」的概念,我們這一個本能就越來越被矇蔽,越來越被覆蓋,以至於我們明明有這個能力,可是卻用不上,就變沒作用,類似這樣。所以為什麼要修行? 修行就是把我們這個美好的能力恢復回來而已,一旦恢復回來,你們這個世界就沒有任何的汙染了,所以你的家就沒有汙染了。那我們現在講的田宅之家,只要你有心的執著,你就產生汙染。我沒這個杯子的時候,沒差!可是當我認為「擁有」這個杯子的時候,這個杯子被人家拿去幹嘛幹嘛的時候,我心就會揪了,所以我就會煩惱,因為杯子而煩惱,就像這樣。

    

你每一件事情都是這個理路,它是人事物,統統是,我沒有愛上一個人,我就不會因為他不愛我而痛苦得半死等等等,這個你們比較貼切,你們都經驗過,類似這樣的理路我們長時存在。那你說,佛家為什麼祂不去講「愛」這個字,因為我們講的愛是有帶情,情識作用,剎那生變,所以祂講「慈悲」,慈悲是極度理性的愛叫做慈悲所以慈悲從來沒有人會說,你對這個人慈悲,然後他背叛你,你心痛得要死,不會!因爲那叫慈悲,慈悲就是我本來就該對你好!我沒有任何所求回饋,因為我知道性空,所以我只管我當下應對的正確的行為模式對待而已。那愛就不是,愛就是有一種要,我對你好是一直在那邊期待!你說你為什麼對我那麼好,我愛你啊。那你為什麼愛我? 因為我期待你愛我啊。都是換取!慈悲就沒這一回事,他問:「你為什麼對我這麼好?」因為我學會了做人應該慈悲;你為什麼對人要這麼慈悲? 應該的啊!沒有要從我身上得到什麼嗎? 沒有啊!那為什麼會這樣? 本來就這樣!你問到極處沒有為什麼!它本來就是一個生命的良知良能而已的運作。

    

所以第二種家是什麼? 叫做「煩惱之家」,第一個叫田宅之家,很具象。那煩惱之家是什麼呢? 在我們學習的生命成長裡面,都是有標準的,它不會是一個空泛名詞,它是有標準的,是以相對「十善」來講。什麼叫「十善」? 一般我們叫做十善業道,那麼十善它約略把我們生命的存在的一些概念區分為十大類,所謂的身、口、意,我們一個生命是不是有這樣的一個存在,嘴巴在講、在吃;腦子在想,意念在想,身體的造作,我們大概就這三類,然後它把這三類再切分,分析更多就十類。比如說,意不造貪、瞋、癡,前面加個不要,不要貪、瞋、癡,我們人會貪、瞋、癡。你所有生命存在的欲求,都在這三個字裡面!那麼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身不造殺、盜、淫,是這樣。你切分人的造作就這麼一些,那麼加個不,就叫做善,所以有這十樣是善,善就是好的意思。那這個好的定義是什麼? 它不是亂定義,或者是誰很跋扈說我說的算,不是這樣。它是理解了我們生命存在,這一個大自然法則裡面的一種自然律,你只要這十樣,殺、盜、淫、貪、瞋、癡、兩舌、惡語、綺語、妄語,這十類你不要它,你的生命自然就變好,很奇怪的,對不對? 它自自然然,這個就是因果關係了。  

    

那「因果」這兩個字又要再解釋一下,要不然很多人不了解它,他以為是〔老叩叩〕的八股的一種知見,「因果」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科學家在講的自然法,自然法則存在,它跟任何宗教都沒有關係,它跟你相不相信統統沒有關係,它本來就這樣。就好像說你口渴喝水你就會止渴!不會因為你相信止渴,它才止渴,你不相信它就不止渴,這個叫做自然法則,它是一個自然定律。所以你只要遠離這十樣汙染,你就是善,就是好的意思,也就是它就會帶給你生命兌現出來「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的那個物理世界跟精神世界的美好的兌現,所以我們叫做十善。

    

那麼我們剛剛講到「煩惱之家」,「煩惱之家」就相對這個,最基礎,就是你相對於十善的另外一邊就叫做十染,十類的汙染,只要你的生命一直在這十樣的汙染裡面去發展,你必然有煩惱,因為你的生命會不如你意,你欲求不得,一定會這樣子,那心想事成永遠是幻境,夢想,心想事成更高層次的不求而得,那叫做癡心,癡心妄想!那對你太遠了,對你根本不存在,所以你換來的就只有什麼字? 一個字叫做「苦」,煩惱!煩惱等於苦,這個叫做煩惱之家,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要出家,聽懂喔!不是剃光頭穿袈裟那個叫出家,那個某一個形象頂多就是出第一個家,叫做「田宅之家」,可是你出了田宅之家,你可能換了一個「塔寺之家」,塔寺聽得懂嗎? 寺廟嘛!寺廟也有一個屋子,還不是另類的田宅之家,因為裡面還是有這些,你捨不下的古董、杯子。尤其人家供養佛像,這佛像兩億!你每天都在那邊抱佛像,這木頭很珍貴!你也沒有「出」,你只是換了一個家而已,這田宅之家,那剛剛講的煩惱之家是這一回事。

    

再上來還有一個叫做「三界之家」,什麼叫做「三界」? 在大自然裡面的空間維次的存在,我們現在的科學用詞叫做空間維次,維次空間都好,它有分大類為六個層面,那也就是你們常常聽說的六道輪迴那個「六道」,六道等於三界,三界等於六道,那是它在這個維次空間切分的角度,歸納的角度不同而定義的名詞,那從「三界」講叫什麼? 第一個叫做「欲界」,第二個叫做「色界」,第三個叫做「無色界」。那「欲界」是什麼? 我們就活在「欲界」,顧名思義,界就是世界的意思,欲就是欲望,你有欲求、欲望的世界,就叫做欲界。欲界裡面又有很多的不等次的維次空間,欲界有兩大類,有一個叫做天,有一個叫做欲界而已,所以人以上的天,在欲界裡就叫做欲界天這個維次空間,那當然天的概念就是比人要好。

 

換言之,欲界天的欲的濃郁度比我們欲界,不是天的濃郁度要薄一點,那以這個欲的淡薄,等於這個生命體的幸福感越高,一個人欲求越多,越不容易滿足他,煩惱度就越高。那欲界天有兩層,你們民間信仰常常知道的,有一個叫玉皇大帝,常常聽到,祂就是在欲界天的頂層,叫忉利天,那麼你們民間信仰,或者是電視節目常常有播,又有一個你們很熟知的四大人物,叫四大天王,不是劉德華、黎明。是你們常常在講的風調雨順那個四大天王,當然四大天王不代表風調雨順,是被我們民間給穿鑿附會,大家都喜歡什麼? 尤其我們中華文化的人,都喜歡吉祥!所以你看古老的這些庭園建築,只要有雕刻、有吊畫,這個叫做圖必有意,意必吉祥,你會發現那些庭園的造景,它都有意思,它的意思一定都是吉祥的,所以圖畫一定有意思,圖必有意,它的意義一定表達吉祥這些,意必吉祥。它不會用一個很觸霉頭的雕刻,刻在你的窗花上,你每天打開窗戶就看到很不吉祥,不太會這樣子,那這個也有它背後的門道,能量引導的門道,有的人說:「〔無禁無忌食百二〕(台語:比喻百無禁忌),何必這麼在意!」我們藝術怎麼可以被這個框架呢? 尤其我們學藝術的,有時候就會掙扎,那這不就失去了創作的自由嗎? 自由沒有人限制我們,可是我們的人生自己要決定,所以剛剛第一段你們聽到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為什麼我們都要意必吉祥? 因為每次看到就有一個念是好的,所以它就在創造我們未來人生,在凝結吉祥的形跟識,吉祥的物理世界跟精神世界,你看多好,那這個人未來活著活著,就會感覺到好像人生越來越輕安,人生越來越順暢,人生越來越多快樂的事,就這麼一回事,那也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偏偏要創造打開痛苦得要死的,打開觸霉頭的,那我們人生往後走就常常要經驗這些觸霉頭的人事物,這是一個高度科學的運作。

    

高度科學不是在那邊化學藥劑混合來混合去,那個是低等科學,我們現在不是混合來混合去,我們現在一身毒,「飲毒食苦」。你看 釋迦牟尼佛多有智慧,祂在三千年前的時代,那時候你任何一個食物都是有機的,而且是純有機,我們現在是準有機,準有機不是有機,或者是我們這邊是類似有機,或者是我們這邊是「冤枉的」有機。你們沒有聽過冤枉的有機,我這塊田是有機的,我這塊田地的土有養過都是有機的,都淨化過,我從來不用化肥,我好好照顧,可是我隔壁所有的田都噴農藥,風一吹來,這個叫冤枉的有機!我們常常吃這種東西,這個時代,三千年前就知道末法時期眾生,我們現在是末法,「飲毒食苦」,我們哪一個不是「飲毒食苦」。那我現在學聰明了,我不講哪一家超市,出去很多商店,尤其是二十四小時開放的,你進去哪一個商品不是毒? 統統是,它只是告訴你什麼? 它只告訴你說,只要不過量,不會死人,不過量!也就是說這個飲料,它只有百分幾的毒素,為了它的穩定性,所以是不是千分之幾!那你特愛喝,他說這個只有百分之一的那個毒素,但是你一天都喝一百杯,那有沒有超過量,他說你喝百分之一不會產生問題。你喝百分之二才會產生問題,你喝一百杯,百分之百!人就很冤枉,這個都在「田宅之家」、「煩惱之家」裡面,「三界之家」當然也包含。

    

所以我們剛剛講到「欲界」,先大略有六層,我們常常聽到的,這個地獄的世界,極度痛苦的世界叫地獄的世界,古時候的名詞叫地獄。我們現在叫做極苦!你可以這樣去理解,要不然你就會形象化,以為那是無稽之談,你的生命活著,你現在是個人,你也有很痛苦的時候,也有很快樂的時候。你很痛苦的時候,你就有一個名詞出來,你就「人間煉獄」!你好像活在人間,為什麼加個人間的地獄,那地獄就是極苦的意思。你活在人間可是你極苦,這樣子,那有不同維次空間,它不是人間,可是它是極苦的狀態的極苦,那個就叫做地獄界;上來有所謂的餓鬼,你們現在七月半都在拜拜,那些餓鬼跑出來了,你看,你還要服務他,表示他比你苦一點,他要跟你要東西吃,要不到可能他又起瞋恨,起什麼? 那都是欲的作用,欲不能滿足,你有貪瞋癡的基底,你就會產生很多你想像不到的負面的生命狀態的糾葛,是這樣,所以欲界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的世界。那有餓鬼還有畜生,那些阿狗、阿貓、蛇…什麼等等你看得到的,甚至有不同維次的畜生也是。可是有的不同維次的畜生,很有福報,福報很大,然後祂又很有威望,所以大家都要去朝拜祂,你們世間不是有什麼龍王廟嗎? 龍王也屬於畜生道,可是祂不是在你們這一個地球人道,我剛剛本來要講人道而已,人道有外星人的外星人道跟地球人道,只是不是在你們這個人道的畜生,祂在餓鬼道,無形眾生的那一個畜生道,它有很多的空間維次的重疊。

    

那麼地獄、餓鬼、畜生,三個,加上我們人,人道,然後上面有所謂的四王天,四大天王,忉利天,玉皇大帝,這六個都叫做欲界。剛剛講的四王天,忉利天是欲界天,所以祂們在於所謂的地居天,空居天上,這裡的世界叫欲界,所以你在這邊,生命的輪迴在這邊,都不用有禪定的功夫,你要上天道,你要十善,剛剛我們講那個煩惱宅,「煩惱之家」的那十樣,你要做到百分之七十,七十分以上,你下輩子就還可以做人,像我們現在,也就是說諸位,你們上輩子都是很不簡單的。為什麼很不簡單呢? 你等一下聽我講,你檢測一下你就知道,你上輩子那「身」不造殺、盜、邪淫;「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你們居然都做了八十分,你們現在才有辦法做人。如果說到這裡,你不會覺得有多不簡單,那現在反問,你們從小活到大,活到你們各個現在不同年紀,今天為止,你覺得那十樣,你這輩子做了幾分,你就知道你上輩子多不簡單呢!你說六十分嗎? 多數六十分都沒有,你想想看!你這一生回憶,你打過多少妄語、兩舌,有時候不小心挑撥離間了;綺語,講一些浮誇的話,有沒有炫耀的話;惡口,有時候講話難聽,罵人,你做了多少? 以你活到現在就好了,你的比分有時候連六十分都沒有呢!「意」更麻煩,貪、瞋、癡,可能達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我從小到大被教育要競爭,你只要競爭兩個字套上去,你絕對是百分百貪瞋癡。你看,你們過去生簡不簡單? 不簡單!所以保持下去或者是回去補習。

    

所以這一個「欲界」,人道要百分之八十的十善才有辦法,天道是什麼? 是上品!上品就是百分之九十九,或百分之百的十善,加上什麼? 四無量心,四無量心就是一般我們講的慈悲喜捨,很歡喜的奉獻,我們現在的人會奉獻,不歡喜啊!或者是從來不奉獻,為什麼? 因為我們都要回饋!你只要有回饋的心,你的所有的付出都不叫奉獻!奉獻是不求回饋的意思,哪怕你一毛錢而已,不求回饋,你是圓滿的奉獻喔!那怕你十萬塊錢出去,你說我不求多少,我只求你對我好一點這樣而已,這樣子,你一點奉獻都沒有。所以你看,捐一毛錢的勝過捐十萬的,那個一毛錢的完全奉獻,所謂你們常常聽到的功德,功德力,那十萬塊錢的沒有功德力,他只有福德力,差這麼多。所以以後你們要做善事要想清楚,不要打空包彈,在那邊最後沒有回饋又嘔,又惹來一身腥這樣,所以這叫「欲界」。

 

欲界再上去還有四界,這四界也叫做剛剛講的是欲界天的兩層而已,這兩層是不用禪定功夫的,到玉皇大帝那邊,再上去還有四層,四個世界,更美好,這裡就要有一點禪定功夫了,可是這一個禪定功夫不必及格,祂有,可是還沒有及格,所以有一個名稱就叫做「未到定」,還沒有到位的禪定叫做「未到定」,那上面就是所謂的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加上前面的兩層是不是六層,所以這六層就叫做「欲界六層天」。欲界的六層天,這裡統統欲望很濃郁,這些眾生欲望很濃郁,所以祂的苦不少。

    

那再上去呢? 第二個界就是所謂的色界,色界這個色,色相的色,色代表著有形象,我們看得到,叫做色。色相代表有形象,那這一個世界需要禪定,你們所謂的四禪,也就是說,初禪、二禪、三禪,有人在修行禪功的,它有這些是初禪、二禪、三禪、四禪,兌現出來的就是「色界天」,十八層天,總共有十八個大的維次空間在那邊。依初禪兌現出三個層次,二禪三個層次,三禪三個層次,那這三三九,四禪九個層次,這裡就叫「色界天」,那麼祂有色相,可是祂的欲已經完全被伏住了,被祂的禪定伏住,所以祂不會有因為欲望而有的痛苦,都不會有了,祂那時候是以禪悅為食,禪樂,所以在這個世界的人,甚至什麼根本欲都沒有了。

    

什麼叫根本欲? 我有一首歌常常講的,《地獄五條根》財、色、名、食、睡,你要不要錢財?這個好捨,你不要錢,你要財,你要財,這都是財啊!這不一定等於錢!那褲子這個,這統統是財,財叫物質的意思,物質裡面有一樣叫做錢,所以叫錢財,為什麼特別把錢提出來,因為眾生特別貪財,所以他貪錢。這個東西,要不然你說杯財,這個杯子也是財,所以把它提出來,杯財,杯財,你沒有感覺的,所以把裡面的錢提出來,叫錢財,要警惕用的,所以這個財、色、名、食、睡,我們在這裡面又有兩個更難捨的-睡覺,叫你一整天都不睡覺,整天都不吃飯,你受不了,叫你整天不花錢,整天不往外看美色,也許還可以,叫你不要爭名,爭取名,比如說,那個要是沒有我,怎麼會做得那麼好呢? 這個你還可以,要不是我打掃,你們怎麼有這麼乾淨的地板。你看,都我我我我這個,這個你可以做得到,可是要你不要吃,要你不要睡,你辦不到,這叫根本欲。

    

「色界天」沒有這件事情了,祂不用吃,你很難想像,其實你們只要在這個人間,有辦法訓練一個正軌的禪功,你也可以不用吃。你看,人家虛雲長老當年,過年的時候信眾都回家過年,比較少找他,那就是這些法師最清閒的時候,好不容易沒人來煩擾我,煮個芋頭好過年,為自己過一下年,然後芋頭就在煮。煮的過程,也要一刻,兩刻鐘,他想說,這時候也不能浪費時間,人家是很精勤的修行人,要不然這個時候我趁還沒有煮熟芋頭的時候,我坐一下,靜一下,打坐一下,一刻鐘起來芋頭剛好熟。結果一坐下去沒多久,有幾個朋友、學者來找虛雲長老,看到他坐在那裡不動,啊!在入定,那入定他們都有默契,用那個指尖這樣,在他耳朵稍微彈一下,他就聽到了就出定了。看到老朋友,哎呀!太高興了,剛好剛好,我在煮芋頭,來,請你們吃,來來來,我去拿,結果芋頭已經長霉了,長毛了,發霉嘛!那個芋頭就有長毛。欸!怎麼會這樣子,然後那些學者在那,他就問那些學者說,欸!今天幾號? 他說十四號了,他一坐下去十四天沒有醒來!十四天吶!那如果沒有學者來叫他起來,他繼續坐,他可能一百四十天都坐在那邊!所以你看那芋頭這樣,他這十四天要不要吃,要不要喝? 你可不要以為他坐在那邊打瞌睡呢!他在入定,入定不是睡覺,入定是完全進入到另外一個維次空間,把你現在這個色身有為,極度的放鬆,放鬆到突破所有的界限,你那時候沒有身體的感覺、心的感覺,那種感覺統統沒有,所以它突破了所有的欲。所以禪定功夫,對我們現在的眾生叫不可思議,可是那是生命的自然現象,只要你條件參數對,你們每個人都有辦法像這樣,那這樣你看,你於人間,你多省錢!你多省事!你們有家庭主婦的,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一個時期,當然有你們先生孩子在,還是不要講,煮到心煩,也不幫忙洗碗,也不幫忙切菜,他煮到很煩躁這樣,煩吶!你懂意思嗎? 你什麼都會煩,你為了這一些人生的東西,一大堆煩惱。那這是「色界」,你看,色界多好,你升到那邊。

 

再上去有一個叫做「無色界」,什麼叫做「無色界」,顧名思義,它連形象都沒有,以你們現在的用詞叫做純能量的世界,你們一個生命體,沒有任何這一些物質,它只有那個能量。那這個你們不難想像,你們有沒有被電電過的經驗,都有!當你沒被電電到的時候,它在哪裡? 你能找出來嗎? 你聞不到,你看不到。那你最後怎麼辦? 你手要戳進去電孔裡面試試看,你才說,喔,有電!或者是你聰明地拿燈泡去接接看,有電!可是,你現在是看到電嗎? 你比如說,這兩盞燈,證明有電,證明這牆壁裡的電線有電,電力公司沒有偷懶!那請問你看到電了嗎? 你還是沒看到電!你是看到光,你是看到會發亮的燈泡,你並沒有看到電。所以,那個電就是那個比喻,「無色界天」的那一些生命體,就像那個電一樣,純能量,你完全摸不著,所以祂叫做無色,看不到、摸不到、聞不到,可是祂有作用,有作用力。

   

那裡面有四層,就一般你們常聽到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是一個專有名詞,它是怎麼來的,它是有「四禪」的功夫,加上四空定的功夫,加起來是不是八個,所以合稱叫「四禪八定」,而不是四禪後面有八定,不是這樣,後面還是四定,所以四空天,無色界天,又有四個大的維次空間。這總共加起來叫做「三界」,叫做「六道」,六道輪迴的意思,那六道是怎麼講的呢? 三惡道剛剛講了,「地獄」、「餓鬼」、「畜生」三個,加上「人」,四個,加上「阿修羅」,五個,加上「天」。它把所有的「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都叫做「天」,這時候就叫做「六道」,所以,你就知道,三界跟六道是一模一樣,為什麼講法不一樣,是這樣來的。

    

所以這就是你們生命的一個家,你們被這個框架住,那這一個家要怎麼突破,這個家一定要「修行」,或者是你學習成長,你去訓練,鍛鍊到你沒有「執著」這兩個字,那你看我們隨時隨處都執著啊!你生活當中非得要不可都叫執著,可有可無不一定沒執著,可有可無可能只是你的樣子,你內心還是會揪一下,那都叫執著。所以這個最細微的執著,統統沒了,就沒有三界六道了,就沒有,所以你這個家就出了。所以你知道,一樣,跟我們剃光頭,穿袈裟,掛佛珠,沒有正相關,是你的實質有沒有這一件事情,才有正相關。

    

那這是第幾個家了,第三個家了,你說第三個家都已經叫做超脫輪迴了,怎麼還會有家呢?所以嚴格來講,要學習佛法的人,是從這邊算起的,佛法真正是這樣,你如果這三個家沒有都脫離了,你沒有條件學佛。那你看,跟我們現在概念差多多,我們現在是我們希望學佛,學到脫離,超越這三個。可是佛法不是這樣,佛法是你這三個沒有出離,你沒有條件,因為你聽不懂佛法,所以我們現在的學佛都是什麼? 都是先修班,我們都在學習一個,希望我們有一天能有學佛的資格,我們現在,我們的學佛的定義是這樣,所以我們不能看輕佛法,它是一個生命總體的教育,它不是一個宗教的崇拜,它不是!

    

所以這第三個家瞭解了,第四個家就是「無明之家」,無明不是沒有名字,是沒有清明,無明也就是那個妄想,它兌現出來的是十法界,也就是說,剛剛講六道輪迴三界,你三界沒了,你還有十法界,四聖法界,還沒有出離,這時候是超越輪迴,阿羅漢的境界,辟支佛的境界,菩薩的境界跟相似佛的境界,還有這四個,你還沒超離。這四個加上六道輪迴,叫做十,所以這叫做十法界,這個叫做無明的家,所以我們在家修行,其實這個也是我們的目標,只是說你不是避世而居。那出家修行呢? 亦然如此,它也是以這個為終極目標,這四個家都要出離,只是它可能有一些先天的環境,好讓它去修持禪定。

    

那我們的禪定就要在生活當中去鍛鍊,生活當中怎麼鍛鍊? 所以我們叫做「在家」, 而不是「住家」,這些名詞都有不一樣。「在」就是什麼? 你隨時可以離開,比如說,我現在在這裡,我現在不是住在這裡,「住」就有執著的概念,「在」沒有執著的概念。所以當我們聽到「在家」,我們就要知道我們要不執著於家,我們都是在家人,不執著於家。那麼如果在而不染,你可以處處為家,我們就是在了,就汙染了,汙染就是執著,就是染著了,染著上去,就是巴著了,不放,就是捨不得了…等等這些概念就出來了。所以我們的在家,就慢慢導向住家,住家不是世間講的〔徛家〕(台語:住家)那個意思,是我們已經執著在家裡面了。

    

因此修行就是要再把這個執著打掉,再回溯回來變成「在家」。可是這個「在」要不染,那這時候整個盡虛空法界都是你的家,這要有一個精神,就像是我們常常去旅遊一樣,我們去旅遊偶爾也會去找一些比較舒服、比較有趣的民宿,可是,你會不會住了兩天不肯走? 因為你下一個行程,你會覺得更有趣,所以你不會執著在那一個民宿。可是你們在生活當中可不是這樣,你在生活當中沒有這種概念,你就處處在那邊執著。你家,你會說你自己的家,我住個兩天不住了,也可以嗎? 你說怎麼可以,這我的呢﹗這我的呢﹗這不是租的呢﹗這是買的呢﹗你看,都是這種概念,你的欲又來了,你看都在這邊捉摸,來來去去。

    

所以修行不要誤解了,修行就是把這一些問題,一個一個理清楚,理清楚之後一個一個辦到,辦到什麼? 辦到一個一個不執著,這是修行的初始工作,當你完全沒有執著了,你就可以有條件開始修佛了,是這一種標準!當然這個可能跟你們以前,假設有接觸過修行的人的概念不太一樣,很多修行的人的概念是什麼? 是我就是透過修佛修到不要執著!那我們現在講的是,你要到不執著,你才有條件修佛!怎麼講呢? 這一個條件的取得的學位,就叫做阿羅漢,你們聽過阿羅漢、菩薩、佛,這三個名詞,就像你們世間的學士、碩士、博士,世間學制的碩士、博士,但它不是世間的標準,它是生命的學士、碩士、博士。那我們請教,我們在於世間的學位來講,有學位論點的是從哪裡開始算起? 學士啊!高中以下都不算,它有畢業證書,它沒有學位,所以學士、碩士、博士,它是有學位的。  

   

因此在生命的體系來講,是從哪裡開始? 是從阿羅漢,阿羅漢是學士,那我們進大學,就像出六道輪迴,於生命的出六道輪迴。換言之,我們進大學以前的這些,國民教育都是基礎教育,都是為了讓我們進大學,去學專科教育用的。那你的未來畢業,不管你可能只讀到大學畢業,或者是你願意碩士畢業,或博士畢業都好,你畢業之後的運用,基本上都是大學以上的涵養,而不是高中以下,高中以下都是通識課,是這樣,你的一技之長的都是大學以上,是這樣的概念。所以真正學習是從那邊開始,那時候定位叫做「正覺」,從學位上叫「正覺」,從形象上叫「阿羅漢」,那麼「正覺」代表什麼? 代表你的覺悟,你的智慧正確了,你的知見正確了。換言之,在沒正確以前,你學不了真正的東西,因為真正的東西來到你生命體系,會被你的錯誤扭曲。所以 世尊當年才跟我們眾生講說,你未證得阿羅漢果位以前,就是未拿到這個學位以前,你不能相信自己的看法,一定錯,所以告訴我們眾生:「起心即妄,出口必乖」,就是你只要想,就是妄見!你只要講出來就是錯誤!乖嘛!乖違的乖,乖乖的乖,其實念四聲,乖。

 

那既然是這樣,你怎麼有條件去承當大法,所以,加個「大」法就叫做佛法,佛是覺悟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生命一切的存在,最大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智慧這件事情。你比如說,你的生活一切事情,為什麼不能解決? 很簡單,就是沒智慧,為什麼這樣能解決? 因為你智慧到這邊,所以這樣能解決!那這能解決,為什麼這樣不能解決? 因為你智慧不到這邊,都是智慧!所以「佛」是西來語,祂中文就叫做智慧,智慧的方法,所以要學智慧的方法,你必然要有正確的知見,所以叫做「正覺」,那是阿羅漢果位,再上去菩薩,叫做「正等正覺」,正覺了知「一切智」,正等正覺了知「道種智」。再上去就叫佛,佛是圓滿的智慧,了知「一切種智」。所以一切智是什麼? 一切智,就知法性空。就是第一開宗明羲講的,我們雖然是在家修持,可是我們要「知家性空」,如果你在家。比如說,有很多家庭主婦在家裡打理家務,你會不會煩,你會煩表示你不知家性空,如果你不會煩,你在打掃,這只是我過去業力現前,我在經驗它,經驗過了沒了,你也不會有得失。「失」是剛剛講的煩,「得」是人家稱讚你,你很歡喜,你有人家稱讚你,你也很歡喜,你必然又會有失落,很煩!這是相對的,相對的生命境界,所以「知家性空」的重要在這邊,你的家是一個暫時,過去我念念成形,形皆有識,那個業力的兌現的業相而已。業相是幻境,它經驗過了緣聚經驗,緣散就沒了,所以你會放得下,想得開。因此你在家,做一個家庭主婦,你會很歡喜。那你在於生活當中,出去工作,你也處處都很歡喜,因為你知道這一切都是一個劇碼而已,現在你們不是有這個演戲嗎? 我相信你只要沒有偶像包袱,或者是競爭的態度,你演任何角色,站上台你都很開心,演一個角色,哪怕你們這次,不是聽說有人要演一隻狗嗎? 一個人演一隻狗,他也很開心吶!因為他知道那是假的嘛!我演一隻狗,不會我下台大家喊我狗!拿包子打我,不會這樣。所以他知道那是假的,可是他就會融入當中,他就會有他的樂趣在。

    

我們身在這個世界亦復如是,當你太認真這世界,一切以為它是真相的時候,你就放不開了,那你說假的啊!來來去去都好,你就可以經驗所有一切樂趣,這就是清淨的作用,所以以前很多人不了解清淨是什麼? 就一聽到清淨,師父好恐怖喔!越學法越恐怖,為什麼? 因為你常常叫我們要清淨!學法就是要清淨,那不是很恐怖嗎? 怎麼恐怖法呢? 清淨不是什麼都沒有嗎? 我說,那必然你一輩子沒清淨過,清淨就是,你就有辦法比一般人更有敏銳的知覺、覺知能力也好,去感受世界一切存在的美好,所以你的人生會比一般人更多姿多彩,而於沒有煩惱。我們人生很多人很多姿多彩,可是惹來的結果都是很煩惱、憂慮、痛苦啊!很多這樣,那清淨的作用就是你可以多姿多彩,可是你完全不痛苦,你看多好,因為你不染著!

這是家的概念,四個家,「無明的家」怎麼超越,看破、放下,不斷看破、放下。所以,無明必須要覺悟,剛剛講到「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知「一切種智」、「一切智」,知一切法性空。「道種智」就是現在存在整個宇宙虛空裡面一切形形色色,你知道它的來龍去脈,所以你就不會受控於它,那麼「一切種智」是什麼? 是「道種智」的更加成熟,那它相有心無,相有體無,那到「一切種智」是什麼? 真妄不二,所以祂就入不二之法了,那是所謂的佛境界,也就是智慧覺悟圓滿者的智慧。那你們每一個人都具足這一個質性,智慧覺悟圓滿的質性,所以你們只要透過這樣的學習,一直一直放下,一直一直訓練,訓練到你爬到了這一個無明頂端,超越了,你就跟所有一切十方三世佛,一模一樣了,所以叫做「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你看,它講力無畏亦然,那個力,就是有一種很強大的作用力。

    

那麼我們的人生,為什麼在這一個世界,有煩惱、憂慮、牽掛? 因為我們作用力薄弱,我們的欲求心強烈,欲求心強烈,作用力薄弱,就不能夠兌現滿足,所以我們的憂慮牽掛多,我們的喜悅快樂少,就變這樣子,所以修行的前方便,就是先把這個理清楚,理清楚你的方向才不會錯誤,要不然你就會落於「迷信」,或者是落於「不信」。「不信」與「迷信」它都是迷信!你不信這個,信什麼的問題而已,那它要提升到「真信」,「真信」前面有一個叫「正信」,所以當你正信,就是你的信念跟你的相信的對象理路正確了,你的信念也正確,相信的對象也正確。對象有包括那些道理都正確的前提,你去奮力執行,你做到位,你那時候叫做「真信」,真假的真,「真信」就有作用力了,到「正信」還不一定有強大的作用力。所以作用力就是用世間講,你們的能力強大。

    

這是四個家,那四個家,相對有四個出,第一個出是什麼? 「身出心不出」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換一個田宅之家,它沒有去針對這四個家全部解決,它沒有,所以他只有形象上剃光頭、穿袈裟,可能形象受個戒,然後在一個佛寺生活,從家裡換到佛寺生活,這樣還是帶著世間一堆煩惱,這叫煩惱僧,這個叫做「身出心不出」,這不是標準出家,這是一種所謂的鼓勵出家,透過先形象的出家,希望能夠天天看到自己的形象,督促自己真的出家。    

    

那第二種叫做「身出心也出」,身心皆出,那就像 釋迦牟尼佛這種最標準。祂除了身出了,祂心也出離了那四個家了,都出了,全部都出,都不留戀了。那還有一種叫做「身不出心出」,那就是在家出家,我剛剛講的,他的形象、因緣的問題,所以他沒有穿袈裟、剃光頭,他沒有到一個佛寺,他跟我們一模一樣,在於世間,他可能也有工作,他也有妻子,他也有子女,他也有親朋好友的往來,什麼等等等,都有,可是他的心極度的超越,不染著,心早就放下了那四個家了,「田宅」、「煩惱」、「三界」跟「無明」之家都放下了,這歷史上有,就像當年 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另外一尊佛叫維摩詰居士,祂示現的就是在家而出家的這一種人,更超然。

    

所以這些在你們,如果有機緣理解佛法的一些形形色色、林林總總,你們就不難發現。你們有去過佛寺的經驗嗎? 你們有沒有看到佛寺的造像,羅漢都是剃光頭的,菩薩呢? 都是留長頭髮的比較多,那留長髮,在家啊!菩薩境界,剛剛你們聽懂了,比阿羅漢高,對不對?阿羅漢剃光頭出家,為什麼菩薩留頭髮? 祂就告訴你,當你是學士,你碩士,你博士,博士有沒有之後? 有啊,博士要畢業!所以你們看到佛寺的那些菩薩,在家那個珠寶瓔珞滿身,穿得很華麗,像出家嗎? 像你們印象中的出家萬緣俱捨嗎? 這就告訴你,在家出家,在家而不染的一種生命境界,祂更超脫。換言之,這一種菩薩基本上都是什麼? 都是拿到文憑出來教學的,所以在佛法真正教學是要在這個層次,就已經無明,妄想統統沒了,超越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

 

那我們很多都不知道,我們都以為剃光頭,穿袈裟出家是最高等級,所以你就知道這一個等級,是拿到學習文憑,上課證的等級,祂不是拿到畢業證書的等級。所以,出家是要去學佛,是這樣。那在家有兩種,一種是根本沒有資格學佛,一種是學佛已經畢業了,所以祂在教佛法,是這一種,就是教授啦!教授都是在家的啊!當然不是學校的教授,我是講生命的教授,這叫做「身不出心出」。那有一種就是我剛剛講的,那種最標準的,像我們這種凡夫就是身心都不出,在這個家,本來在就好了,我們還要住,巴著不放,然後捨不得,然後再不斷長養貪瞋癡,貪欲,我們叫做「身心皆不出」,是這一種。所以你要了解出家、在家,你就知道,它在形式上都不重要,它在實質上很重要。

    

大乘佛法學修,論心不論事,論實質不論形式,統統在講這個心法跟你的實質。換言之,如果講更白一點,歸納通則,你在你自己現在的生活當中,你有沒有越放得開,你有沒有越大而化之,越不計較,越有愛心,越捨得,越願意給別人,越願意讓。「讓」的概念出來了,你如果有這樣的一個生命質性,一直在擴張,那你就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無關乎你在家、出家。我指的是形象,因為你已經定好目標,你就是在走實質出家的路線,而不是形式出家的路線。所以,你的生命必然會在你的生活領域裡面,越過越輕安,越來越喜悅,生命就越來越不慮匱乏,不慮匱乏到最後你會財寶豐足,如果以淨心待之,清淨的淨,淨心待之的人,你就會飛黃騰達,就這麼一回事。所以你看,命運都是掌握在你自己身上的,那這些就是一種實質的行持,那麼名詞上先要搞定,再有機緣才契入所謂功法的運行,那一個人如果名詞搞定了,基本上,他本身有的覺性,就會去往那邊觸發,去挪移了,簡單先跟大家講一下。

那好像還有一點時間,你們有一些疑惑嘛!

晴天:謝謝 師父,感恩 師父。有一位淇玉師姐有提問到說,因為要照顧爸爸的關係,所以無法找到適合的工作,時間必須很彈性,可是自己創業手作甜點的時候,沒有固定的收入,所以不知道應該如何?

師父:嗯!

晴天:請教 師父!

師父:好,收入不一定要固定。收入可以滿足我們的所需比較重要,有的有固定的收入,永遠不能滿足,那固定要做什麼? 假設我去上一個班,我先講喔!假設我一個月的開銷就是兩萬,我這時候都比喻啦!因為每個人不一樣,比喻為了你好懂。結果我每個月有固定收入,固定五千,你求這個固定幹什麼呢? 假設我每個月需要兩萬,可是我每個月沒有固定收入,但我時而來之十萬,那十萬之後過兩個禮拜,都沒有半毛錢收入,過兩個禮拜,又偶一來之二十萬,又過三個禮拜沒收入,三個禮拜過後來一百萬。那我幹嘛一定要固定收入,懂意思嗎? 先不要被這些有為牽制住你的觀念,剛剛學到了「念」很重要,你不要鎖在這裡面。那接下來的理解是什麼? 收入這件事情,老實講跟你們的工作沒有絕對正相關,有間接相關,有可能相關,可是不是絕對相關。收入,講粗一點,就是錢!你得到錢這件事情。

    

小孩子們!你們有過過年嗎? 你們有沒有壓歲錢過? 他們有沒有? 不要我一問,爸爸都不給我,鬧家庭革命!你們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子,曾經還沒進入職場工作,多多少少有人給你紅包,那是你工作來的嗎? 那紅包是不是錢 你可不可以拿著紅包去買你所需,生命就是這樣子。所以了解到這邊你就知道,福報重要,不是工作跟錢重要,是福報重要,你所有的錢,你們講錢多、錢少,你認為的好工作、不好工作,工作裡面會遇到同事,好同事、不好同事,你看,很多喔!好,那你自己做小生意,好客戶、不好客戶都有,這整體相關,統統是你的福報的兌現,你福報薄的,福報差的,沒福報的,你的職場就會處處碰壁,你的生意就不夠興旺,那來買的都是〔漚客〕(台語:難應付的客人),澳洲來的,都不是那種大方的,都會來跟你要求東要求西,又跟你退貨的,等等這樣啊,這叫福報。那如果你有福報呢? 小孩子有時候過年,一領就十幾二十萬,有啊。有的小孩子,但我們從未有過啊!我也從未有過喔!你不要這次回家,今年跟爸爸要十幾二十萬喔, 師公講的!

    

你看,這都是福報,企業家二代不用工作,我以前舉這個例子,一出生就是咬金湯匙!當然不是怪獸啦!形容咬金湯匙,他爸爸就是叫他不要工作,去工作丟臉,爸爸每個月給你的零用錢五十萬,不夠用嗎? 每兩個月買一台跑車,兩千萬給你,不夠開嗎? 你要去工作什麼?你看,他的工作是一種罪過,在他家的文化是一種罪過,有這種人吶!我認識啊!我現在講的都是我認識,不是編造的喔!這叫福報不同,所以你的問題不在於怎麼辦? 要做什麼工作? 或者我的小生意應該怎麼樣去貼廣告,都不是這些,你的問題在於你要懂得增長福報。福報有三類,所謂的身心健康的兌現的福報,叫做「健康」;物質、有為、受用的福報,這叫做「財」;還有一個,你要有智慧能解決你生活當中一些疑難雜症困擾的福報,這叫做「法」。

    

所以佛家告訴你,這是真理,也不一定是佛家,你不信佛,你不學佛,你的人生都有冥這樣的理路,你也會大賺錢,而且也會越賺越輕鬆,就是「布施是因,福德是果」。你們所有人生的受用都是從你生命奉獻的運行,回饋回來的能量的兌現,我講好幾道,我不直接講兩道,兩道你們會聽,真的假的,對不對? 本來就是說,你都是從你的奉獻兌現出來的,就這樣,那我就要加個,你的奉獻出去產生的能量兌現出來的兌現,因為這個能量能兌現出你的總總,那你就知道,你應該怎麼努力。不是用思考去判斷,或蒐集網路的資料,專家學者的統計,什麼行業會怎樣怎樣,某種行業很賺錢。你沒福報,你就會勝任不了。所以你的問題,假設你現在遇到這個問題是真的讓你困擾的,不是你假裝困擾的,那表示你這類的福報不足!那來啦,我剛剛講,你就要往這類的福報的「因」去探索,去執行,那這類的福報是什麼? 看來就是錢。我在賺錢上面,我會有困擾,那錢就是財布施,所以你就要多去財布施,勇猛精進的財布施,可是你們世間人又會有一個疑慮出來,假若我現在因為財有困擾,我哪有能力財布施呢? 這是很現實的問題。

    

所以這個問題來自於我不瞭解,我不懂什麼是真正財布施才產生。你要瞭解什麼是財布施,財布施有兩種,兩大類,一類叫做「外財」,一類叫做「內財」,「外財」顧名思義就是你們從小到大常常聽說的身外之物。這杯子、茶水、花、桌子、椅子、你的錢,都是身外之物,所以你們不能狹隘到財只是錢而已,如果你狹隘到這個,那你的衝突就產生了。我缺財啊﹗那哪裡有財? 哪裡有錢? 所以你沒有錢,無所謂,你的生命體系在受用的物質,有沒有那一些,你發現你存在那邊,根本十幾年不會去碰到,可是每當你發現的時候,在整理家裡,要拿出來丟,你絕對捨不得的,又包得好好的,把它放著。事隔N日後,又要年度大掃除,又看到它了,又〔鎮地〕(台語:佔空間),又拆開,要送人,又捨不得的,又擦得乾淨,又把它放下,年復一年都在重複這種,這也是一種輪迴,你知道嗎? 那就是你吝財,對不對? 你用不到這些物,〔款款咧〕(台語:收拾收拾)看誰需要,送給他,你外財布施了。

    

那內財是什麼? 體力勞力,你這個人懶不懶? 吝不吝嗇去幫人家。比如說,去餐廳幫人家拉個椅子,人家桌上打翻了,幫人家擦一下!你看,我講的都是生活當中,你可以大賺錢的原因,都你的體力。體力勞力的付出奉獻,做「內財布施」。在某一個狀態底下,內財布施的力道,勝過外財布施,所以不要只是迷執於外財,如果迷執於外財,世間就不公平了,富者恆富,貧者恆貧!那不公平。佛法是真理之法,真理絕對建構在平等以上,沒有平等就沒有真理。所以你要多利用你的內財,然後多積極地去在你生活當中提起,不敢講觀照力啦因為觀照很難,觀察力,有什麼事我沒做,我能做的,你就去做,一直做一直做,你要去驗證!你會發現你的財,慢慢地就越流越順暢,就會像我這樣講,你那時候就會體會到,幹嘛要有固定工作、固定收入。固定收入表示你有固定工作嘛!朝九晚五也好,有的人不喜歡!有的人會覺得被綁死啊!像我們這種人坐辦公室就難受,一大早要去打卡,黃昏又要打卡,都不能自由,有的就這樣嘛!那這種人就是,最好就不要有固定工作,要不然他換的錢,就是要來醫病的嘛!因為不快樂久了會生病吶﹗所以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性子,個性,這個性子代表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過去生生世世的造化,不一樣,這不能齊頭式平等的。我們在講真理是立足點平等,你可以依照你自己的風格,去展現你最燦爛的人生嘛!不一定每個人要一個樣子,可是它背後的理路都一樣,你的燦爛人生就是至少你最低標你不要有痛苦嘛﹗

    

如果我缺財,是不是一種痛苦,我卡在這些,我不知道怎麼辦? 是一種痛苦,所以你去了解理路啊!那你了解理路,你現在知道了「財布施是因,得財富是果」。一個很簡單的人,守住這一句話就夠了。他生活當中,不管目前的困境是什麼? 我懂得了,我勇於接納現在的困境,我更勇於在這樣的困境裡面去不斷施展財布施,你這麼一做,兩做,三做,你會發現你的財越流越順暢,真正是人生越來越自在﹗

    

連帶的跟你的心情有關,心情不好,要從哪裡好,要要求別人來滿我的意嗎? 那就是等死比較快,你可知道嗎? 早點死比較好,不要被人給〔凝死〕(台語:氣死),你要等人家來滿我意,還多一個〔凝死〕對不對? 所以要了解理路,心情跟身體的健康,是屬於「無布施」的果報,所以你要多去做「無畏布施」,「無畏布施」是什麼呢? 字面意義告訴我們,無有恐怖的服務。「布施」文言文,就是服務的意思,「無畏」,畏懼的畏,沒有畏懼的服務奉獻。那什麼意思呢? 就是說你的生活當中,會遇到很多的人事物,這裡面人事物有機緣透過你,去讓他得到身心之類的健康。

    

比如說你的朋友心情不好,你會講一些道理安慰他,讓他心開意解,他開心了,「無畏布施」;你周邊的人,有人生病,你去幫他服務,你去幫照顧他,讓他安適,遠離恐怖,他自己遠離恐怖,無畏布施;你不要殺生,任何一個生命體,我剛剛講蚊子那個道理好了,蚊子是一個生命體,牠是跟我們人一樣是平等的,不因為牠的體積比較小,所以牠比較劣等,不是。那如果這樣,小朋友是不是都比較劣等,不是這樣講。牠是業緣跟我們不一樣而已,可是牠的靈性跟我們都一模一樣,蚊子因為造下了愚癡業因,所以牠墮畜生道、昆蟲界;那我們造下了十善的業因,跟五的業因,而有某一種覺悟,所以我們現在生而為人,可是我們的能力都一模一樣。因我們的造作的業力不一樣,牽制住在現在兌現出來的,能夠彰顯的能力的幅度不一樣。

    

我們就不要以人跟蚊子比,以人跟人比就好,有的人,你周邊的朋友,你會覺得,我那個朋友能力比較好,我怎麼比較笨,你們不都是人嗎? 那這個就是什麼? 他比較聰明,他會解決問題。我比較不能,就是他過去生多做「法布施」,所以來到這一生,他的能量兌現出來,就他比較聰明智慧,所以他能解決。那我過去生吝法,我過去生常常有人,要來問我的一技之長。嗯!我教你,我飯碗就被你搶了﹗吝法,我捨不得教人家智慧,所以我來到這一輩子,這一輩子就愚癡,這就大自然法則啊!所以蚊子有牠的業因,可是牠的生命跟我們一樣是平等,我們必須尊重,如果我們因為牠是蚊子,瞧不起牠,啪!下去了,你看,我就造下了一個違背「無畏布施」的因了,這個因叫能量。所以我在N個日子後,遇到緣,我就會兌現在我身體上的病、心理上的痛,懂嗎?

    

你設想你是蚊子,嗯~嗯~飛~飛~,你看到了一個人,哇﹗〔白泡泡 幼麵麵〕(台語:皮膚很白又細嫩),那支火腿,如果把它叮下去,那不知多好喝啊!吸血嘛!嗯~螫﹗那你試想你為什麼要去吸那個血? 你是恨那個人嗎? 你去問卷蚊子,哪一隻蚊子恨人? 幾乎不會的,可是牠是為了牠的溫飽需求,牠不知道,牠只能這樣,嗯~去吸啊! 牠在享用一餐嘛!就你設想你在餐廳,為什麼進到那間餐廳? 因為你肚子餓啊!花錢在那邊大快朵頤,一個人走過來,!〔蹺去〕(台語:死掉了)!我到底哪裡得罪你,沒有啊,我看你低等,所以我把你打死,就像這樣!所以蚊子牠是為了牠一口飯的溫飽,你看,你殺牠,牠會不會有恐懼,牠身體是不是極度的痛? 牠的痛,顯應在你身上,你會多病,牠的恐懼,顯應在你的心,你會多憂慮、多膽怯、多痛苦,就這樣,我們人的生命體系,就是這些能量呼應來的。所以一個越少殺生的人,你會發現,這裡很多都有驗證過啦!一些比較老參,他們以前也殺蚊子,後來懂的時候都不殺蚊子,現在很少去到一個地方蚊子會叮他們,尤其很多人的地方,蚊子更不會叮他們,都會叮旁邊的人,因為旁邊都殺,這是能量的反饋而已!這沒什麼太神奇的事,這就叫科學,所以你要身心健康,你要多做「無畏布施」,「無畏布施」要少殺生,要多關懷眾生身心健康,多奉獻。

    

那你生活還是有不能解決的、想不通的困擾,因為缺智慧。所以你就要多做「法布施」,可是「法布施」,我們不容易,因為我們自己不懂,我們可能跟人家講錯,你就請懂的去講。算你的嘛!這是真的耶!對啊,沒有你請,他怎麼能夠聽到這些法,那當然是你的功勞啊。真正聰明的人是這樣呢!我要有能力拜託你們諸位趕快開智慧,明天開智慧,我就天天請你們來講台講,我就不要講了,很累的,懂嗎?

    

我舉一個例子,當年六祖惠能開悟之後,躲在獵人隊十五年,三十歲出頭出來,到廣州光孝寺,當時有一個法師叫印宗大師,印宗大師是什麼人物呢? 印宗大師他的名氣跟社會地位,有點像你們當今這個世代,你們台灣比較有名的星雲大師、證嚴法師,我說的是名氣喔!星雲大師、證嚴法師、聖嚴法師,你們都聽過這些嗎? 夠名氣,信徒很多,印宗大師當時就像這樣的人,當時在廣州的名氣,是一個住持,他的學徒一堆、一票。有一天他在講經說法的過程裡面,你們常常聽到的禪宗公案,不是有一個,究竟是幡動,還是風動啊? 仁者心動,那個公案。就是在那一場法會裡面,六祖惠能去參加,那時候還是留頭髮的,還沒出家,聽著聽著,看到兩個禪和子在那邊論,看到那個佛寺有那個風幡嘛!幡叫做旗子,吹著在那邊飄,兩個就在那邊論法啊!「是風動!」「不是,幡動!是旗子在動!」「不,是風動!」「不,是…」只差沒打起來而已,六祖惠能在旁邊聽到:「非是風動,非是幡動,仁者心動﹗」是你們的心在動!這麼一來,大家訝異啊!怎麼有一個鄉下人,又長得沒什麼氣質的人,嘴裡吐出象牙,居然是這樣!那一傳、二傳,傳到印宗大師那邊。

 

印宗大師這個法會的講堂一下課之後,就聽說了,就請六祖惠能,那時候還不叫六祖惠能,那時候只叫惠能,不叫六祖,就請來,跟他聊。想必你就是傳言中黃梅五祖的傳人,能不能了解佛法,印宗請教他,他就以示證明,把衣缽拿出來給印宗看,果然是禪宗五祖弘忍的傳人,躲了十五年,十五年未曾聽過,居然出現在我的道場,然後他就問他:「五祖怎麼教授禪定、解脫?」你看六那時候才三十出頭,面對這樣,他告訴他:「解脫、禪定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就不是解脫、禪定的問題,是你有沒有契入空有不二的問題,印宗大師訝異啊!

   

你看,以他的身分,你看人家多謙卑,一看到他,說我講經像是瓦礫,你說法是金石啊!你嘴巴吐出來的是黃金,我嘴巴吐出來是石頭,怎麼差這麼多啊!可是你看印宗多有份量的人,他當時講完之後幫六祖惠能剃頭出家,六祖惠能這時候是不是他的徒弟,剃完頭之後,他回過頭來,印宗跪下去拜師,拜他剃頭的這個小夥子為師,這時候印宗會下少說也數十萬的這些修行人,全部過繼到六祖惠能身上,至此印宗不用講經,多舒服,六祖惠能所有提攜成就的都算他一份,聰明極致,你懂意思嗎? …我期待這一天,期待到現在,還沒期待到,期望大家啦!希望在你們身上可以讓我實現,我是效法印宗的風範!就像這樣,「法布施」啊!都算他的啊,你看印宗多有智慧,那他非等閒之輩嘛!你看當今我們誰有這種社會地位的人,願意做這事,回過頭來跪拜一個小毛頭,這個就是法,就在法上關注而已,萬緣放下,沒有生命當中的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統統沒有,他做了極大佛法的布施。

    

你看「布施」,後來才有禪宗從六祖惠能「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的一種效應,六祖惠能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讀過半字經,因為他是文盲,然後他參禪成就,他會下四十三個成就法身大士,剛剛講的那四十三個,什麼叫法身大士? 剛剛你們學習到的,已經出離了田宅之家,出離了煩惱之家,出離了三界之家,也出離了無明之家的聖者,在他會下四十三個。至今我們依中華文化的傳承,有哪一個聖僧會下,有這麼多數量的開悟到正果的聖者出現,沒有!你看,多不簡單!那你看這些功勞,印宗什麼都不用,全他的,這也是在佛法普賢十願告訴我們的「隨喜功德」,你懂意思嗎? 「隨喜功德」,就是說你做好事我很歡喜,只要你很歡喜,就算你一份了。所以你看,人家心量多大,所以你要有福報其實很簡單,剛剛我講那些有為法,你可以做,福報從哪裡來,從心量廣大,你們中國老祖宗不是講嗎? 量大福大嘛﹗那你試想看看,那些「三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不都要建構在你心量大的前提,你才願意做嗎? 或者是倒過來,你期望做,做到心量變大也可以。最後它是一體的,所以心量廣大就解決,心量廣大的人不會計較,也不會憂愁,你沒聽過那個心胸寬大的人,每天很憂慮的,所以要這樣訓練,懂意思嗎?

    

所以眼前濃縮在最要緊的這個財,你就盡力,我們小時候叫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也不知道為什麼要三七二十一,為什麼不要是八八六十四,也不知道為什麼? 不管八八六十四,比較繞口,對不對? 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對了,你就命就去做,有機會就去做「財布施」,內財布施,外財布施,你這個問題就自然沒有了。

晴天:謝謝 師父﹗

晴天:有師姐提問,學佛後我覺得人生淡然,會盡義務,但卻不想關注任何事,這樣的心境對嗎?

 

師父:「淡然」這兩個字,要看你的定義,真正能夠淡然的人絕對是看破的人!所以我們世間人常常說,淡然,我淡泊人生了,那都是一種無奈,不知怎麼面對自己的無奈,所以淡然。當然我不知道你是什麼? 我只是讓你去明白很多這些我們從小到大被訛化定義的名詞,當然那些名詞本身是一個很好的境界,那一定是得看破你才有辦法淡然。如果依你的提問,是看破而淡然的,自然沒有後面那個疑惑了。看破而淡然的人一定是智慧充滿,所以他就沒有「我這樣做是嗎?」、「是不是?」的問題,就沒有。那想必你可能是因為對於某些道理的聽聞、理解,跟願意這麼地朝向的狀態,而選擇了淡然。

    

所以淡然了之後,並不是所有的人事物我都不理,當然你的關注也要再去定義,如果你的關注是什麼都想知道一下的,那當然你不要是最好,因為「知事少時,方為清淨,識人多處,是非就多」。意思是說,你沒事知道那麼多事情幹什麼,關注不是要知道嗎? 但是我為什麼會一直強調,你自己的定義是什麼? 如果你的關注叫做關懷,那你這樣就又不對了,一個淡然的人,不是冷冰冰的,都不關懷生命的存在,於他有緣,我們先講有緣,沒緣的不要,沒緣叫攀緣,不需要的,攀緣常常結果是不好的,可是於你有緣的,你要關懷啊!不是說,啊!我淡泊了,[你兜欸代誌](台語:你家的事情!)[別人的囡仔死袂了](台語:形容人性的自私)這樣,淡然了,不是!這叫無情!這叫不慈悲!

    

所以一個淡泊人生的人,真正是怎樣? 是他處於他的生活,會遇到的任何人事物,他都會敞開心胸,去迎接、去面對。可是,裡面的人事物的發展,不是他能預期,有可能會發展到不如他「以前」的意,為什麼講個「以前」,因為前提是你現在淡然了!淡然的人就不會不如意,所以可能會不如以前的意,如果那些人事物不如以前的意,你現在敞開心胸面對、接納、應對的時候,你現在還是很平靜很歡喜的面對,你是真正淡然,那這種人就沒有所謂需要關注不需要關注的問題,他只是隨緣而已,那這個隨緣裡面有很多門道,有一個最低層次叫「隨緣消舊業」,所以如果你遇到不去關懷,你舊業消不了,因為你那叫逃避。淡然的人不會逃避人生的,只有無奈的人才會逃避人生,所以我剛剛前提那句話已經講完了,只有看破的人才淡然得了,所以淡泊名利才有。

    我們現在常常聽到:   

   「法師,你是為什麼出家?」

   「我看破人生了啦!看破人生了!」咬牙切齒的!

   「是怎樣看破人生?」

   「我一直被人騙感情,真的是!我事業被人家騙!看破人生了,我看破人生了啦!」

   「就生活沒辦法了啊!我只好來出家啊!」  

    

當法師很多啊﹗那他的看破人生,如果我沒有演,它變成一本書,兩個人對答是一本書,寫「看破人生」,你會覺得,唉!對嘛!可是我加上場景,是這種咬牙切齒,你覺得他的看破人生是對嗎?所以不能從一句話,就定義它怎麼樣,而是他真正的狀態是什麼? 所以真正看破人生是什麼? 我們現在用看透啦!就是你理解宇宙諸法實相的存在,如此。所以真正「看破人生」的人,最低標就是剛剛講,有資格學佛了,知一切法性空,一切智證得了叫做「阿羅漢」,叫「正覺」,那一個人初階段的看破人生,初階段的淡然產生了,初階段的。換言之,六道輪迴沒有淡然這種事情,當然你人皮可能還在六道輪迴,可是你裡面的靈魂已經很高尚了,超越六道輪迴,你這個人看淡了,你這個人真的是淡泊了,淡泊明志了,這是我們的定義標準,當然每一個地方定義標準不一定一樣,可是希望你明白。  

   

那如果你是這樣,你生活當中要關注什麼? 不需要,可是你絕對會,這些人事物讓你遇到,你會很關懷,你會用你的智慧去幫助,這是你布施的機會。所以高度成就的是菩薩,菩薩有一個生命狀態形容叫「無所住,行於布施」,六祖惠能當年聽到弘忍跟他講《金剛經》這幾句話叫做「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所住就是淡然,生其心是什麼? 是關注。所以這兩句話兜在一起,是一體的時候才圓滿,不會無所住,逃避。你的無所住不是無所住,你是「住」那個無所「住」,所以你還是有一個執著,你逃避。所以如果用白話講叫做放下即是提起,提起即是放下,沒有放下,不提起的,那是假放下。放下叫做淡泊,關注叫提起,假若用這樣的名詞,那麼你的關注是一種關心,你即是放下,你即是淡泊明志,那你這個生命體是對這個世間極有作用的!

    

那如果淡泊了,都不關注,我今天才不要坐在這邊面對你們,當然我不是討厭你們,我們講自己生性懶散,我們比較懶惰一點,懶惰一點會那麼積極嗎? 可是你學到真理,不應該是這樣,不應該這樣的時候是怎麼樣? 就把自己的執著卸除掉,如果依我們的個性,以前小時候什麼事都不要有,不要人家找我啦!認識我的都知道,我從小到大在家裡,你如果是我的家人,一個禮拜你難得聽到我講兩句話。可能只會講說,比如媽媽有時候會問話,那個碗去給我洗好!因為我們從小都要做家事,碗洗好,我就「喔!」一句,就這樣,洗完就沒了,一整天就沒再聽過我講話了。我家是這樣,你們現在聽到我一直講一直講,可不是我原來的樣子。這是被你們逼的,因為你們要聽,那我就要放下我不喜歡講話的個性嘛!

    

你看,我放下那個,我提起你們要的!那我們既然學佛了,不能有自己的執著,發現這樣人生也越過越開心,所以這個就是淡泊了。淡泊本來不理了,結果人家要就關注吧!我現在在關注你們,不是嗎? 以前這件事情我最討厭的!那你做不做? 你是真淡泊還是假淡泊? 我們淡泊啊!跟你們講完之後,可能底下的人,有的會露出疑惑的眼神,真的還是假的? 那你怎麼辦? 放下啊!因為你盡力了啊,你的存心是為他好,就好了!他怎麼回饋,隨便他!這叫淡泊啊!

    

淡泊用英文講叫 care!I don't care !How you hurt me!這叫淡泊!可是我會 care!我有能力就可以幫助你,這叫淡泊,所以放下即是提起 提起即是放下淡泊即是放下,關注即是提起,你把這個名詞稍微咀嚼一下,你就會很清楚你該怎麼面對你的人生!所以從此你的人生,就會很多姿多彩很快樂,你就不會落在兩邊,二法非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所以關注跟淡泊是一件事,當然你不能定義錯,這樣可以明白嗎?

晴天:謝謝 師父!

師父:當然那個關注不是叫你雞婆!有些很雞婆性嘛!

程翔師兄:師父 阿彌陀佛!

師父:阿彌陀佛

程翔師兄:有件事情想請教 師父,是關於冤親債主的事情,想請 師父開示一下。

我有一個朋友,八十幾歲了!他說這個冤親債主,冤就是冤有頭嘛!就是說,我們以前做了對不起他的事情,還是說傷害他、打架啊…,就是有怨恨就對了。那個主就是應該大部份都是說這個債主,錢的問題。他現在已經八十幾歲了,現在是七月,他說他以前錢都賺很多,夫妻也不錯,身體也很好,但是現在錢空了,老婆也沒有了,身體垮掉了,什麼都沒有了,很辛苦。他去問到那個廟宇,廟宇說你這個是冤親債主的問題,你以前欺負人家成怎樣,借人家的錢,搶人家的錢,都沒有還,一問起來,它是好幾世代的事情耶!他說假使說這個冤親債主我有欠他,我有對不起他,早一點講,不要到八十歲才跟他要,能不能說在五十歲、六十歲,年輕力壯,還有賺錢的能力,他太太對他很好的時候來跟他要,他什麼都可以還給他!能不能請他們要的話就提早一點講呢?這樣有辦法嗎?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剛剛 師父說殺生的問題,您說蚊子叮,師父講的是非常正確的!現在蚊子都沒有叮我,因為我那裡是做生意的公共場所,很多人嘛!他們說你這個房子怎麼蚊子那麼多,都在叮我們,我說我沒有啊,一隻蚊子都沒有叮我,所以剛才 師父講的是非常正確。師兄師姐蚊子不要打就對了啦!

師父:要去驗證。

程翔師兄:還有,那個蟑螂,現在是小強!我們房子裡面的小強很多,幾千萬隻呢!我從來我是不會去消滅牠,但是,我晚上起來的時候,哇!滿地都是小強,那怎麼辦? 我說,小強啊,你要去休息啊!你應該回到你的家裡啊!你在這裡跑來跑去,會被我踩到啊!我腳一出去,啪一下,就踩到了!那怎麼辦? 請教 師父,謝謝!

師父:好,請坐!第一個問題,這個很多事情不是說他來找你要,而是你現在被他遇到,那從他的角度就會問,你這個人為什麼不早出現讓我遇到呢? 你的生活為什麼不早出現,讓我這個冤親債主遇到,我可以提早跟你要一些。這是雙方的,所以如果他只關注在這一點,解決了!問題是知道這個沒有用,因為它現在已既成事實。

    

他現在八十幾歲嘛!我們人常常活在三際裡面,過去、現在、未來。事實上三際不可得,他應該要從這些事件上去理解到,對他現在八十幾歲的未來有好處,有真正對生命利益的這一些概念,我覺得才比較對,而不是「為什麼你冤親債主不提早」,反正現在也提早不了,要不然你現在給我時空倒轉,我倒轉回去等你,這樣!這時候你這個朋友也做不到啊!所以問這種事情變成沒有意義,對他的生命。

    

可是要了解意思,要知道「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他應該慶幸的是什麼呢? 在我八十歲的時候,八十幾歲的時候,還被你遇到趕快讓我這些錢都不見了,都被你拿走了,還慶幸呢!要我斷氣還沒被你找到,下一輩子可能我沒有這一輩子的福報,那時候被你找到,我更慘呢!所以所有的發生在那個時間點,都是對我們生命有價值意義的,老天很有智慧,它不會過與不及,是我們的知見智慧不足,不能理解這些,所以我們會有怨,會有喜、怒、哀、樂、愛、惡、欲…等等這一些。

    

所以這些也就是讓他去體解一件事情,人吶!你們人吶!天神還沒有,人生來八苦,任人躲不掉,你今天就算是皇帝也躲不掉,你是個乞丐還是這樣,哪八苦? 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苦,就這樣,你們都逃不掉!你「生」出來啦!你生出來就生出來啊!生出來就苦了啊!接受了,生出來就要面對這所有一切,你長成遇到的種種。

 

觸,你接觸就有所謂的摩擦,苦,統統苦;「老」,尤其現在的藝人最怕老,一老就想辦法把所有錢都在怎麼樣讓我看起來不老,其實就已經很老了,要看起來不老,你看為什麼? 因為他覺得苦,所以他不想那樣,所以他會想辦法,怎麼想辦法怎麼還是苦,因為這是一個自然;「病」,很多人都有感受,我們希望身體沒有任何負擔,自自在在的,健健康康的過日子啊,辦不到﹗因為你有過去的業力會現前,遇緣則結果,因、緣、果,這樣;「死」,我們眾生多數害怕死,因為不明白,不明白生命到底是怎麼回事,所以我們害怕死的概念就是兩個,害怕結束跟害怕未知。死掉是什麼? 不知道,死掉是一種結束的概念,怕,不想要,很多關係都不想要。比如說,你這段工作結束,下段工作還沒有的時候你會害怕,如果下段工作比這段工作好,你本來就知道,你的結束,你就不會害怕,你會很歡喜,而且你期待早點結束,我們生命對於不解,就產生生老病死的苦。

   

「求不得」,你要的你得不到,比如說人家住豪宅,我們就住「好窄」,我們怎麼努力都買不到豪宅,我們只能擠在「好窄」,求不得;「怨憎會」,你們人生偏偏不喜歡的常常碰到,有的回來[氣噗噗](台語:形容很生氣的樣子)說:

     「氣得要死﹗」

     「老婆怎麼了?」,

     「氣死了,在菜市場又遇到那個仇人吶!」

     「你有跟他約喔!沒有啦,這麼巧!」

就「怨憎會」啊!偏偏讓你遇到;「愛別離」,你喜歡的,你愛的,所愛的,偏偏離你遠走,你都無可奈何;「五陰熾盛」是什麼?五陰,色受想行識,切成我們現在世間的用詞叫做,精神方面的苦,跟物理方面的苦,我們都會有這個,我失去一個我心愛的古董,苦!捨不得什麼等等等都來了,都是這些。

    

所以這一些涵蓋著你的冤業都在裡面,冤親債主叫冤業,冤業跟業障不一樣,冤業有對象,叫冤親債主,業障沒對象,就是純然自己的造作,所以他的問題不只是冤親債主,也有他個人的業力,不能純然只怪冤親債主那邊,所以老祖宗告訴我們:「縱使經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聽好第三句「因緣會遇時」,所以既然它是因緣會遇,它就不能夠跟他的冤親債主說,你早點來嘛!你怎麼那麼沒良心,要嘛,早點來!要嘛!不要討了!後面這句更過份,對不對? 不如你意的,不是你能決定的,為什麼?我用科學上講法,因為你這個生命體的總能量小過外在,所以你都受制於外在,如果他肯修行,八十歲還來得及,懂嗎? 他把自己的能量修好,修強大,主宰權就拿回來了,所以他就可以說,你早點來,你不要等五年再來,你明天就可以來了,因為他有能量!

程翔師兄:那現在唯一能解決的辦法,就是叫他修行。

師父:對!

程翔師兄:好的,謝謝!謝謝 師父!

師父:慢慢再去了解什麼叫「修」!

程翔師兄: 剛才那個小強,我覺得

師父:對!我現在正要講這個!

程翔師兄:我叫牠跑掉,牠不跑,牠偏偏跑到我的腳底下啊!

師父:對啊﹗牠可能覺得你背後有什麼功德力,讓你踩死會升天,被別人踩死會下三惡道這樣,快衝去給你,這開玩笑啦!我的意思是說,重點是已經踩死了嘛!那已經踩死,也不是我們故意嘛!通常這種不是我們故意不小心去傷害到眾生,我們有學!有學就好說了,我們就把所學的,再去做些功課迴向給牠,跟牠道個歉說,不是故意的,這種心念的散發,靈體是會吸收得到的,所以牠會原諒你的!

程翔師兄謝謝 師父!

師父:好,加油﹗ 

晴天: 謝謝 師父!那今天因為時間比較趕,我們今天就到此。感謝 師父來這裡幫我們開示,最後是不是可以祈請 師父唱音聲?

師父:喔〜元和妙音喔。

晴天:對!

師父:好啊!

晴天:謝謝 師父!

(弘聖上師 妙音淨化)

師父: 阿彌陀佛!

Sokoya kinaya mana sokiya seka kiyo!

師父:修行!原是一種「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可是很不幸的來到這一個世代,我們眾生的根器比較低落,迷執比較深厚一點,所以常常是在一種應急遇事的狀態而不能解當中,去尋求一種修行的方案。那這麼一個概念,它不是不能解決當下的事情,重的沒辦法,輕的可以,亦是我們講的治標,可是它不治本。

    

所以希望慢慢的,我們假設自許是一個行人、學人的話,能夠把自己觀念做一種調理,怎麼樣去面對我們的生命這件事情,生命涵蓋了你的人生跟生活,而不要只是停留在生活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捉摸,讓你冤枉了,失去了整個宏廣無盡生命美好的一種探索跟促成。慢慢的,從我們在面對人世間一切,境界現象產生的一種困難當中,能夠做一種省思,而做一種更超越的治根的一種思惟,治本,這一個治根的思惟。

 

這樣子我們在修行的道途上,就會常嚐美果,常常嚐到美果,而不是永遠在那邊,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然後最後流於沒完沒了。所以當沒完沒了的時候,有時候,對一個尋求解脫的這一些人眾們,久了就會對所謂的宇宙真理大法失去信心,這一個信心是來自不明,來自不解。所以如果我們有一種「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我們就可以很容易超越而不斷提升,那麼一些曾經有的縱使經百劫」所造下的迷茫業因,現前的業相,就會在我們這一條道途上,勇猛直前當中,一一剝落,所以就會被我們拋諸腦後。

    

那一種事情,事實上也不用動腦筋,你只要去面對,再把自己這一種治標的概念,這種預防的概念的修持道力,往前直行,那本來就是一種幻相的經驗,既然是幻相,就表示它著實無法染著,無法障礙我們的真如體性,我們真如體性好比你們在看電視的屏幕,你們的一切人間的形形色色,不管它裡面是喜、是悲,它統統是依附在這個屏幕當中的一個節目,節目可以萬萬種,可是你的節目不管播出的是爆破、是暴力、是殺傷,還是喜悅,它都不影響你屏幕的如如不動,只是我們迷執了。

 

修行就是把我們修回來。認知到我們永遠是那一個如如不動的屏幕。所以我們這一個如如不動的屏幕,可以承載一切我們依妄起用的幻境承載,而那一個屏幕,感受則是多姿多彩,我們執著在節目裡面,我們就心情隨之起伏,所以煩腦憂慮牽掛於焉而生。所以慢慢的回溯回來,「勿恃敵之不來,正恃吾有以待之」,所謂「常將有時思無時」,把我們這一種「預防勝於治療」的概念去修持,隨著歲月的推衍,你的生命就會喜悅飽飽,希望大家好自勉勵,感謝大家,阿彌陀佛!

晴天:謝謝 師父!適逢九月佳節到來,感謝 師父上人的教導,才能夠讓我們在末法時期,充滿希望,並能夠幸福美滿。這是我們苑裡同參一起要致贈給 師父上人的禮物和卡片,謝謝 師父!

師父 教師節快樂!聖體安康!也祈請 師父 法輪常轉 長久住世﹗那我代替同參向 師父頂禮。(師姐行跪拜禮)

師父:請起!

晴天:謝謝 師父!

師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