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隨緣開示 20210410 大道苑裡(三)【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s on DharmaIn Yuanli,Miaoli,Taiwan on April 10th 2021】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1-12-22 | 889 次瀏覽 | 分享到:


下載提取碼:0000

苑裡講堂恭敬整理

 

 

 

(恭迎 弘聖師父上人陞座開示)

(師父好)

大家好 請坐

(謝謝 師父)

 

今天有小孩、有大人、有生面孔、有熟面孔,有時候也沒什麼固定主題可以去闡述,那麼就來談談我們所謂的生命的問題,佛告訴我們「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這怎麼說呢?比如說,我們整個宇宙存在的形形色色,當然包括我們現在,不管各行各業,還是男女老少、你們的年齡的差異,在這一個世代裡頭,你有你的生活周律,在這個生活周律裡面,你有你的感受,你也有你的體會,你有你的所有的一切創想,都好。總之,它就是你生命的一個兌現,它就兌現出來,那這個諸法的意思,也就是涵蓋了這一些層層面面,當然也包括你們所能夠接續到,可是不能夠了解的那一個區塊。比如說,我們現在太空物理學在研究外太空,可能對很多科學家可以探索到一些星球的軌跡,幾萬光年、幾萬光年,幾億光年以外,又有什麼…對我們現在來講,好像都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可是雖然是一種抽象的概念,於我們的意識層,只要你常常去接觸這種訊息,你又會以為它對你很具象,於焉,我們又可以把這一個知識常識,搬過來跟我們的親朋好友敘述,對不對!

 

敘述得煞是一回事,好像敘述完了,我們就曾經去過了似的。對,去過了火星?去過了這一個幾萬光年以外的這一個昴宿星什麼等等等。其實這一些,都是一種外層的現象層,佛在講諸法,當然不是只有這一種,所謂的色相上能夠去契及的,而所謂色相上的契及,就是你們現在講的物質世界、物理世界啊!「色」以眼來兌現嘛。我們眼睛能夠去攝受、去吸納的,就像現在很多攝影鏡頭一樣,你那一個凸透鏡、凹透鏡的組成,啪進去,你後面的底片,就像這樣子的東西。存在一個色的後面,它必然有它的理體,凡關於色相的這個世界,都是最外層了,這也就是我們的形,形狀的形,所以諸法所生!它怎麼個生成,因心成體,它都是經由我們的這一個意識心產生的作用,這個不好懂。我們世間人常常講,相由心生,對不對?相由心生,我們就常常想到,聽到這句話想到什麼,常想到,你就會看對方的臉,哦?最近憂愁喔!兩個眉毛變一條了,對不對?以前是這樣子,彎彎、翹翹的,現在是皺皺,扎扎實實的、皺皺的。或者,欸?你現在臉變比較黑了喔!印堂發黑什麼……相士嘛,常常這樣,走在路上,唉呦,你最近可能走衰運喔,因為印堂發黑。我們就會看到這個,想到這個東西,久而久之,我們也就誤解了「相」,或者是訛化了相。

 

如此一來,我們就很難理解到,原來「相」不是眼前這麼一個的小區塊,而是什麼?而是存在於我們人生一切的存在,這叫做相,一切的存在。那相有你色層看得到的相,也有理體上的相,它都不一樣,也有所謂的現在科學家在講的什麼「暗物質」等等等,這一些也是相,可是我們看不到,我們就給它定一個叫暗物質,所以我們對於暗物質裡面的形形色色,也諸多揣測,揣測到最後,好像變真的一樣,那最後有沒有可能變真的?老祖宗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想生,它就會兌現出來,為什麼?彌勒菩薩曾經告訴我們,一彈指,這麼快的時間,三十二億百千念,這麼快的時間,已經三百二十兆個念頭飄過去了,我們的念頭,三百二十兆個,你看看,那念念成形,形皆有識,每一個念頭都產生一個形體,物質世界,它不是一個杯子(師父以手握杯),這樣叫一個形體喔,它一個形體,就是一個宇宙兌現出來了,整個宇宙是祂講的一個形體,也就是說,你一個念產生一種宇宙了,念念成形,那麼這個「形」,形皆有識,形狀的形,形體的形,這個物理世界的意思,每一個念產生一個物理世界,這個物理世界背後,又有一個什麼呢?又有識,用你們好懂的話,可是不夠精準,那我們先從好懂去契及,叫做什麼?叫做精神世界。我們現在物理世界、精神世界,每一個物理現象,它背後都有一個精神世界,事實上是心現識變,當這個心顯現出來,「識」還沒有的時候,它是一個我們世間生命,所聲稱的美好的世界,美好的,那什麼叫美好?它裡面沒有任何的對立,也沒有任何的執意,也沒有任何的煩惱、憂慮、牽掛,它沒有任何我們極盡所有一切思想跟想像,都沒辦法理解的這一些負面的存在,統統沒有,那個是我們本來起心動念當中,第一個波動現象。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就是這個心,而我們講的這個心,不是這個肉團心,也不是我們腦袋瓜的這個思考心,都不是。這個心是在所謂的無明層面,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在這一個區塊的最原端,這一個心的起作用,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生命的起源,我們的生命在這一個層面已經開始了,那這一個細微的波動現象,一出現,我們整個宇宙就產生了,所以你看,這個叫做我們剛剛講的念念成形,一起心動念就有了,所以我們要透過學習智慧覺行者的法,古時候很簡單,叫做佛法。但現在要用很多現代的用詞,我們才不會誤解佛法,這邊我們岔出來講一下,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多數的人,在這一個人世間也多有接觸,比如說學佛、學道、基督啦!學這些,或穆斯林等等等。佛法是一個相對於我們更高階層、更高境界,或者說是更高維度的生命體的一個教育,生命有不同維次空間,我們講佛法,何嘗不是講,我們自己也可以有這一個高維度的生命狀態存在。所以在學習這一個更高維度的時候,我們常常依不解傳統的用詞,傳統就是古時候傳承下來的,既然是古時候傳承下來,一定是古時候的慣用語,古時候的白話文跟我們現在不一樣,所以要不斷地去闡述它,才不會誤解。

 

所以我們用大宗這個佛來講好了,佛於當今就叫做覺悟者,覺悟者的意思,必然具備著圓滿的智慧,才堪稱為覺悟者。我們世間人有聰明,沒有智慧,可是我們常常在世間跟朋友之間溝通的時候也常常說,哇!某某某你好有智慧喔!對不對?某某某你好有智慧,其實那個頂多就是一種聰明,為什麼呢?如果在你的生活當中,你稱某某某好有智慧,那他必然完全沒有煩惱。你曾經在你生活當中,稱許過你的同儕好有智慧嗎?有的有,對不對?但你現在理解了,你去觀察他跟你的互動的一生,他有沒有煩惱,也有。有煩惱跟有智慧是衝突的,所以當時你跟他講「你好有智慧」的時候,就是你的自我矛盾,對不對!所以智慧這個東西,必須要有一種所謂的清楚的定義、定位,我們才能夠透過這樣的學習,得到它背後的美好結果,否則我們盡其一生,有機緣、有興趣、有願景於學習智慧覺醒這件事情,或者我們用佛法來比喻好了,學佛,終其一生都得不到佛法的受用,都得不到,他只能得到自我的安慰,得不到佛法給予我們的受用。

 

那終其一生是什麼?是淺說,其實是生生世世,終其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因為我們第一步錯了,我們第一步就誤解了。佛法的每一個用詞,都有非常標準的定義,好比說我們講人好了,為何我們來當人?佛法也告訴我們,因為我們具足了五戒十善中品的條件,你看這叫定義,這一個定義不是誰規定的,這個定義剛剛有講了,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後面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對不對?它有這一個理路在,它有這一個心現的層面,後面還有識變,那麼當然我們現在做人,不只停留在心現,心顯現出來是一個美好的境界,如果以佛法的標準的用詞形容境界,它就叫做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又可以從華嚴修持的這一個理路來講,它又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一真法界」。我不曉得諸位,是否曾經聽過這些名詞,如果沒有聽過,對你來講就會非常地難理解,因為這是一個高端的生命境界,高端到我們無法想像,我從這個高端再講下來我們人好了,剛剛講五戒十善的標準,那麼心顯現出來,心現,諸法所生,唯心所現,現出來的時候,就是這一個一真法界。

 

這個一真法界的生命體,哇!好美好,它需要具足什麼條件?沒有妄想,一個人,一個生命體完全沒有妄念,一個妄念都沒有,你看我們怎麼想像,我們只要想像,那個想像本身就是妄念,所以我們根本無法想像,沒有妄念的這個世界是什麼樣的一個世界,它既非我們人間所有一切經驗值、所有一切想像、所有一切思維、所有一切物理現象、所有一切精神現象,都不是;也不是人間所有一切自然現象,你看看,連自然現象都不是,那一個生命體非常地美好,許許多多的人很認真在學習佛法,其實最終就是要往這個方向契及。剛剛講到這個境界的時候,它其實是我們生命本然,我們現在迷失,所以不懂得它了,如果你能回歸到這樣,是不是圓滿了?依然不是圓滿,它裡面還有現象,只是它的現象非我們在一真法界以下的世界所能理解,為什麼?它的現象從何而來?它既沒妄想了,何來現象?因為它還有妄想的習氣。你看,妄想跟妄想的習氣,都會把我們搞混,對不對?

 

所以一般很難直接從一乘諦去修持,佛當年在教育我們的時候,衪依兩個脈絡在闡述,一個就是所謂的俗諦,一個就是所謂的真諦,俗諦你又可以把它看成在講所謂的世間,我們現在是在世間,對不對?可是我們現在理解的世間太狹隘,佛在講的世間就是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的所有不同維度所存在的一切總總,理、事、因、果、現象,體、相、用,因、緣、果所有的在裡面的這一個世間。祂花大半輩子的時間,在講這一個層面,因為我們眾生能夠理解的,就是這個層面,那衪又有依真諦所說,「真」相對於「俗」,所以,如果真相對於俗,俗就是假,那它的定義是什麼?凡觀會有生滅現象的,就叫做假,假的世界,因為它會不見。比如說,我們星球有成、住、壞、空,對不對?星球有蹦出來,然後長大,在那邊轉動、轉動,然後裡面的東西,無生物可能生出生物…等等,對不對?最後到爆炸…等等。那植物有什麼,生、住、異、滅,對不對?那我們生物有什麼?生、老、病、死,對不對?凡觀有生滅、生死的這一些現象,這都是現象層,它不是本體,所以就被稱為是假的世界。

 

《金剛經》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就是在講這些東西,「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果你能夠從這一些現象層裡面,體驗到了諸相非相的時候,那你就會見到你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現在這個名詞又出來了,它就是在講我們的如來、講我們的實際、講我們的所謂的大光明藏。剛剛講的一真法界,這些名詞都不一樣,為什麼不一樣?而且能講的又非常多,可是這一些我們常常會搞混,為什麼當年一個法要闡述這麼多?用不同的名詞去形容同一個事情。當時在形容這一些的時候,都不是同時的,都是依時空因緣的不同,依面對的學生族群不同,因為學生族群不同,它代表著一個事情,它的妄念、分別性跟執著性不一樣,我們講白一點,就是他的念頭會不一樣,如果依我們現在的學習態度,就他的基礎不一樣,所以基礎不一樣的狀態裡面,你要用不同的用詞,去告知他、去引導他,他才會於他的對位性上會理解,所以蒐集起來就這麼多。所以一個人要學法,第一個關鍵不能雜,你一雜了,就會把在不同時空因緣當中講的同一個事情,因為不同的闡述而拿來對兜,你就會亂掉,欸?怎麼這時候講這個,這時候講那個,對不對?

 

怎麼這時候又在形容我認知的同一件事情,可是卻形容的都不一樣,那你自我就會矛盾,這時候就會打結,我們學習者,心這樣一雜了,這一個信力就不足了,信心的力道就不足了,那個疑心就產生了,所以佛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只要你這個信力一潰散,你的善根,善根包括什麼?包括你能理解的這個功能,我們生命能理解的這個功能,就會出不來。而理解的功能相對性叫做什麼?叫做誤解,所以只要你理解的功能出不來,你處於人世間的一切,你看到的世間對待的所有一切人事物乃至善知識,你都是誤解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有意識層,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要有這個堅信的力量,你的善根能理解的功能才會長養出來,所以你看,如果我們不是這樣子的去理解,我們聽到長養一切諸善根,我們就會以為,「信為道元功德母」,只要這個信心出來,它是大自然法則,道的源頭,功德的母親,對不對?後面這一句話就可能誤解了喔!長養一切諸善根,才會長養我們會做很多善事,對不對?才會督促我們去做很多善事。

 

事實上善事跟善根不一定對等,有時候善事是一種愚癡的基底在運作,產生的符合多數人的所謂的欲求,那它就是善事,但這一個「善」不是佛法在講的善,所以長養一切諸善根,就是你那個理解度,真正理解度出來了,你有一個正確的理解之後,你自己自自然然這個生命體,就可以去發揮到恰到好處的行為模式,那一個恰到好處的行為模式,才是古之聖者在講的善的概念,它既然是恰到好處,那它在於所謂的行跟心就一定是吻合的。我們現在的多數眾生,於行上的行善,多不吻合於心上的計較,對不對?為什麼我們會去為善?因為我們要得,所以古之聖者才無盡慈悲告訴我們,有捨才有得,不過,這都是俗說喔!為什麼要這樣講?因為我們如果知道根本沒有得,我們就不願意去捨,有捨才有得,所以以欲勾牽,入佛智,因為知道我們欲求,欲求就是想得,想得一個什麼?佛也告訴你,你既然要得到這個,你的手段要用捨,你就可以得到,那我們就願意做了,對不對?因為我們目的是得。

 

一旦你有這個心,你的心就含藏了分別,也就是剛剛講的心意識,含藏了分別跟執著在裡面,於焉,往一真法界的路上你就往下掉了。剛剛講一真法界連妄想都沒有,妄想都沒有的人,必然沒有分別心跟執著心,必然沒有!那麼妄想一出來,最細微的妄想出來,也就是這個習氣出來的時候,一真法界很美好,接下來呢?真正的妄想凝聚,分別產生了,你就降下來了,降到所謂的四聖法界這個維度,如果在四聖法界,執著性出來了,我們就再降下來,降到我們的生活感受跟生活的所有的一切境界,就降到我們最熟知的一個名詞,叫六道輪迴。你們有聽過六道輪迴嗎?對,六道輪迴,其實你看六道輪迴,四個字還饒舌,六道輪迴可以用世間一個字就統蓋了,就是「苦」一個字,苦更熟悉,對不對?人間苦,什麼的,哪裡都苦啊,六道輪迴就是苦的代名詞,只是苦的類別不一樣,苦的對象不一樣,苦的階層不一樣,可是苦的感受都一樣,都一樣苦,所以佛又告訴我們,六道統苦,統統苦,六道統苦,都一樣苦。

 

所以為什麼很多的修行人,他的學習過程,都有一個很明確跟很志向的一個目標—超越六道輪迴。就是這個原因,而不是他對於現實生活的所謂的不負責任,並不是這樣,而是他體察到了,我們現在的現實生活於一種重度的迷執當中,產生這一些苦難,無解。所以只要在當局,你就迷,你依你的迷,就無法解決當局的問題,所以你必須要把你的維度高度更拉出來,跳脫出來,去理解到這些。我們剛剛講到人,對不對?我們現在是人,最關心的這一個,人也在六道輪迴裡,所以必然有苦啊,只要在你生活當中遇到一個完全沒有苦的人,那他就不是〝人〞,他不是人,所謂不是人有兩種,一種叫做畜生,對不對?這負面的,你不是人,你是畜生啊;你不是人,你是鬼啊,你是地獄啊,這比較少講,因為畜生離我們比較近,所以我們常常脫口而出。

 

一個畜生已經代表了六道輪迴裡面的三惡道,人以下叫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那麼另外一種是什麼呢?你不是人,既不是人,那你必然是神以上,對不對?你現在只是用這個肉皮在展現你的神性,有的有拜神的,神有祂所謂的神性。然而神還是一個比較低階的一個善道,那更高階的就是剛剛講的超越輪迴啊!超越輪迴的生命體,祂可不可以化現為人?也就是說,一樣用你們投胎的方式來,可以,那這時候祂的質性是不一樣的,祂已經超越六道輪迴的學分了,祂在你們世間叫做倒駕慈航,倒駕慈航來幹嘛?來幫忙的,來教學的,來教學的表示祂在那一科沒問題,祂才能教學,就像你們的學制一樣,你們一個學校必然有學生跟老師,對不對?我相信老師不會為了考試而苦惱,但是學生會天天為了考試而苦惱,所以在一個學校機制裡,我們用小學來講好了,小學有六年級,就像六道,六年級,那所有的老師都在這小學六年級裡面穿梭,你看,這一些老師就叫做再來人,所以小學裡面有學生,也就是這些在六道裡面的人。

 

我們是人,必然有苦,因為我們十善只做到中品而已,五戒十善做到中品,中品用什麼概念呢?用一個考試分數的概念叫八十分,你這一科的考試分數八十分,你這一輩子可以做人,如果你這一輩子這一科又八十分,你下輩子又有資格做人,當然如果依這個條件基礎,你這一輩子有另外一個功法,你可以依照這個基礎,下輩子也不要去做人了,因為你知道做人還是有苦,對不對?你可以去超越輪迴,去過著完全沒有苦的日子,不但你的日子沒有苦而且又多姿多采,這個就是很多人不能理解的,以前我們在應化的時候,常常遇到一些同學來說:「師父,這個喔,剛開始聽很歡喜,可是越聽越慌,因為您老是講清淨,老講清淨……老講清淨,我們越學越不敢學啊!」「為什麼?」「因為學就是越來越要清淨,清淨不是什麼都沒有嗎?不是很無聊、很無趣嗎?」我說,你必然從來沒清淨過,對不對?他說對啊!一堆煩惱啊!所以你永遠不能理解清淨是什麼,清淨不是我們想像的什麼都沒有,它是我們的本體什麼都不染著,就是因為你什麼都不染著,當你在經驗你曾經的業力現前的時候,你完全沒有苦的當下,你可以好好地去受用你的這一輩子的人生。

 

所以一個清淨的人,他的敏銳度是相較於其他人更高的,也就是說同樣一件事情,他能夠去受用到的樂趣的品質是更高的,這就是清淨的人的生命狀態。當我們都不懂的時候,我們以為會什麼都沒有,那這樣不是虧大了嗎?於焉,才有文學家演變成人生就是要有喜怒哀樂、苦樂憂喜,沒有捨,他沒有捨,因為捨受是高段功夫,他以為人生就是要吵吵鬧鬧,真的嗎?你在吵吵鬧鬧的當下,你開心嗎?所以我們的電影常常有一些情節,王子跟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對不對?只要有這種電影一定被藝評、影評,批評得要死,一定要很淒美,對不對?像梁山伯與祝英台那樣,淒美!就是結局痛苦到不行這樣子。你看我們人多惡質,老喜歡看人家痛苦,自己快樂,像布袋戲裡的黑白郎君,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對不對?都是這種概念,當這一些淒美的狀態放在自己身上,自己痛苦得要死,這就是眾生的愚癡性,愚癡質性,所以剛剛講到我們做人,一直降、降、降,從一真法界這麼美好,降到四聖法界,四聖法界是什麼呢?我們講下來,這個權教菩薩、藏通佛、權教菩薩、辟支佛、阿羅漢,阿羅漢你們比較常聽,什麼藏通佛,沒有聽說,對不對?菩薩有聽過,權教菩薩沒聽說,對不對?你看,我們在學習的過程,都是含糊的,都是一個概念而已,所以學佛,只要你是學個概念,你永遠起不了作用。

 

學佛,佛法應該這樣講,佛法,覺悟的方法,這個覺悟又不是世間人講的聰明,所以它具足什麼?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所謂一切智是什麼意思?一切智就是了空性,你就能夠理解到整個宇宙存在的一個現象、理則,你要了解到這個,你才叫做一切智。證得一切智的人,他就叫做阿羅漢,也就是說,假設你現在是個人,你好好學習,你明白了一切智這個東西,而且你做到了,明白加上做到,當然於佛法本來不用那麼饒舌,佛法告訴你的明白等於做到,做到等於明白,當然就不用講了,但我們世間不是,我們世間常常明明知道,卻做不到,對不對?這是世間,所以這是俗諦。為什麼世尊花大半輩子講俗諦,原因就在這邊,因為我們太多的雜思,真諦就是我剛剛講的,做到就是知道,知道就是做到,祂直接就這樣講,叫做一即一切的概念。講這個概念我們很難理解,所以這個先暫時不講,那降下來講這一個所謂的一切智,證得了,你就是阿羅漢,也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六道你就出離了,六道出離代表我們這一個生命體,完全沒有痛苦了,完全沒有痛苦,就完全能夠享受一切世間,不是人間而已喔,一切世間的樂趣,而沒有任何反撲,這叫證得一切智。

 

道種智,叫做這一切智的背後的理則,它也會兌現出什麼?兌現出這一個形形色色,要不然你偏在空邊,你以為空,常常在講,修行人老講空啊、空性,什麼都沒有,其實它不是什麼都沒有,只能講,它既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亦非自然現象,所以以你們的腦袋瓜,只能告訴你們好像什麼都沒有,可是它偏偏有一個功能,叫做能現萬法,能夠變現出你們所有世間能夠理解的一切人事物。我們生命本具這樣的一個功能,這一個功能理解之後,它兌現出來的叫道種智,那個種子,它的因,這道、這些理路的因果關係,你都知道了,你都知道了之後,後面又加一個一切種智,那一切種智,顧名思義就是,你不偏在一切智,也不偏在道種智,你這兩個涵融,也就是一個講空,一切智;一個講有,一切的有,空有,那最後呢?一切種智,我用比較簡單的講法讓你們懂,空有不二,空即是有,有即是空,最後能所俱泯,真即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衪在講這一個真諦說的生命本體,其實我們是這樣的一個生命,所以當你證得這三個,你有一半的覺悟的氣息了,一半而已,一半的智慧的氣息了,另外一半呢?智慧,圓滿、覺醒,這一個覺,佛這個字又具足了什麼?自覺覺他,你自己會覺悟,你產生功能,你也可以幫助相對於你以外的一切眾生覺悟,自覺覺他。

 

自行化他,你不但明白,覺悟叫明白,你又可以自己去執行,執行這一個明白的理路,於焉,你的事相兌現出來,又是圓滿的,又是沒有衝突性的,如果你能理解到這邊,你就沒有痛苦了,完全沒痛苦,一旦你理解到這邊,聰明的人就理解到一件事情了,你生命的自在主宰權拿回來了。我們為什麼痛苦於這個世間,因為我們不自在,我們不能主宰,對不對?你們常常講人生無常,如果你能掌握,它會無常嗎?所以人生無常,生命真常!因為我們從來沒有關心過生命這件事情,所以我們永遠在人生這邊,叫世間,所以叫做無常。生命這邊叫做法界,世間跟法界的差異性,世間叫「俗諦」,法界叫做「真諦」。所以你在你的生活當中學習佛法,學習這覺悟之學的時候,你永遠落在世間的關心,什麼叫世間的關心?比如說,最近缺錢用了,怎麼辦?像這樣,這就叫世間,你永遠脫離不了痛苦,因為你關心的點在這邊。哎呀!這個孩子,怎麼教育啊!比如說,你生一個孩子出來了,或者是還沒生,一個人從小到大,不好好讀書,以後怎麼…工作,怎麼找到好工作?你看,都思考這個。不好好讀書以後怎麼工作,你就會拼命在那邊想,捉摸怎麼好好讀書,可是,出來就有好工作嗎?好像也不必然,對不對?然後又有一說,不努力找工作,怎麼會有好工作,對不對?於是就又努力去找了,努力找就真的有嗎?有的還真的碰到了,有的還是沒有,對不對?沒找到的就無奈嘛,而碰到工作的就說,因為我有好好找嘛!你看這都是一種不平等性,你無法捉摸,這叫無常,對不對?

 

工作了一陣子之後,接著要交女朋友了,要成家立業,然後交了女朋友,對不對?三個月蜜月期過後又厭倦了,你關心的都是這種受用。然後要成家,家長就壓力來了,怎麼不趕快娶啊!女孩子過了一個年紀之後,生育的問題怎麼辦呢?生育的問題又來了,世間,都是這些問題。不然就是要買車、買房啊!這些。最後終於可以結婚了,家長又開始逼了,要不要趕快生一個?生完了呢?生完,孩子怎麼這麼皮,怎麼這麼多囉囉嗦嗦的事!長大了,哎呀!讀書怎麼都不會讀!你看,永遠都在這種思維裡面,小孩子長大了之後,要好好做人喔!對不對?你的輪迴又輪迴到小孩子身上,換他要好好找工作、要好好找對象……永遠都是這樣,這就是你的生命,也就是我們講的,如果你的生命,活著只是關心這些柴米油鹽醬醋茶,你就永遠不能理解,其實你是能夠超越的,你能夠回歸剛剛講的自在主宰權。所以你都被你的妄相給主宰了,被你的妄相給主宰,比如說,賺錢的人被錢給主宰,對不對?有了很多錢之後,現在有很多錢的人,比沒有錢的人還煩惱,我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體會到這件事情,沒有錢的人只煩惱一件事—沒錢。但是很多錢的人煩惱什麼?煩惱沒有更多的錢…煩惱很多錢會被搶啊!煩惱這些錢到底要放保險箱還是買基金,還是買房地產?買了房地產怕會被騙……又怕房地產又有什麼…價格又跌落,對不對?買股票好了,股票又泡沫化,就這樣,有錢人煩惱好多、好多!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所以剛剛講到這個法界的一個性質的時候,我們在學習,權教菩薩上面有藏通佛,那藏通佛、權教菩薩是什麼生命體呢?衪是完全沒有分別心的生命體,完全沒有分別心。那完全沒有分別心的人,必然完全沒有執著心,可是衪還有妄想,妄想心,所以衪在一真法界就降下來了,因為衪不圓滿,衪偏在空邊,所以剛剛我們在講的這一個四聖法界,衪證得的是什麼?一切智,一切智跟道種智的範疇,衪還沒有證得一切種智,我們剛剛也講,這是「覺」的一半而已。另外一半,這個自行,自行的部分,自我能夠依理解而去執行正確,所以自在主宰權拿回來了,它又不會鎖在自己的身上,如果你只會自行,你是落在一切智而已,阿羅漢的質性,自顧自己的清淨,自顧自己的覺性而已,你不圓滿,所以這時候它又有一個化他,教化的化,化解的意思。化解他,「他」就是指相對於自己的一切存在,你們也可以把他當作眾生相,能夠化解一切眾生的疑難雜症,自行化他於覺行圓滿。你看剛剛前面是不是覺,自覺覺他,後面自行化他,覺行都出來了,這個覺跟行,行動的行,行為的行,行化的行,覺是覺悟、圓滿,這兩個都要具足圓滿,剛剛這一大串的用詞就是一個字—「佛」。所以如果我們不了解,學佛就容易流於盲修瞎練,要不然就流於迷信,流於我們修佛就是要求佛來保佑我的心態!

 

我今天有念一百零八遍《心經》了啊!怎麼我的身體,這裡還痠呢?怎麼這裡還痛?你是在跟佛賄賂談生意嗎?所以現在的修佛,都是依我們世間概念,你看,把無上法,把這個能夠讓我們開啟無上智慧的一個方法門徑,降下來用我們的意識層,去變成一種所謂的世間事,世間事都是在兌換,交換,就像你拿錢給泡沫紅茶店,他給你一杯泡沫紅茶,就像這樣。我們現在換成是跟佛菩薩談條件,我念一百零八遍,祢要保佑我全家,這個叫闔家平安大賺錢,闔家平安大賺錢不知道要多少代價呢!結果你還只是〝兩串蕉〞,你《心經》念了一百零八遍,對社會也沒什麼幫助。念經對於一個在修持的人,非常地熟知。可是,他很少能夠從念經的過程裡面,真的得到受用,美好的受用,所以我們就又懷疑了,念經有沒有用?念經這件事就好像有的人喜歡打坐,打了坐,煩惱有比較少嗎?沒有!聽說打坐就會煩惱少,打坐會清淨,結果你每每一坐下去,不是掉舉,就是昏沉。掉舉聽得懂嗎?掉舉就是心浮氣躁,躁動,妄念紛飛,這是掉舉,對不對?然後你會說,沒打坐沒事,一坐下去就妄念紛飛!人家不是說會靜心?另外的現象就是你一坐下去,就是〔盹龜〕(台語:打瞌睡),那叫昏沉。那打坐到底要幹嘛?就好好躺著睡覺就好了,你打坐,你看看,睡得還不清爽,躺著睡覺作夢還有美夢可做,你打坐卻胡思亂想,都是不好的,你看看,想[會仔錢](台語:互助會錢)想誰欠我錢不還我,想一大堆,你就是收集時間來加重你的煩惱、憂慮、牽掛,這個就叫做「不會的」。

 

 

 

念佛的人也是一樣,一念下去,不是掉舉,就是昏沉,這是為什麼?問題出在我們身上,而不在這些功法,這些功法本身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為什麼我們在這麼好的手段當中,得不到真實受用,是因為我們誤解了它,你看統統是誤解的問題。所以佛告訴我們:「佛經無人講,雖智莫能解。」佛法這個東西,這麼好!它本來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本來是我們的本能,用這樣講大家好懂,本能,照理說不用去學啊!佛法真的也是不用學的。我們為什麼要學佛?學一個,把所有不必要的丟掉而已,並不是學一個「佛」。我們透過佛是過來人,曾經在我之前的覺悟者,衪有衪的經驗值,我們在學習衪這個經驗值,而不是學習衪那個結果,結果是學不來的,因為你的本能本來就在,那我們學什麼?學怎麼丟掉那些覆蓋住本能的不必要的障礙。不必要的障礙,那些障礙剛剛我們講了三個重點,從高級的講到低級,現在還沒進入真正低級的,真正低級的是六道輪迴這一個區塊,叫做妄想、分別、執著。我們剛剛講到四聖法界,它有分別,但沒有執著了,沒有執著那接下來呢?降下來到我們六道輪迴的天神以下,統統有執著,可是這六道輪迴就複雜多了,我們人在中間層,下面有三惡道,剛剛講人的學分是十善五戒,你可以得到啊!那你就要去了解什麼是十善。

 

當年佛教育眾生,當年也是在娑竭羅,娑竭羅翻成中文叫做鹹水海,在鹹水海當中的龍宮,對著龍王講,你們看過《西遊記》有海龍王,對不對?龍王當然不是只有一個,龍是畜生道,龍王加個「王」就是祂福報特大,祂雖然是畜生道,畜生道的原因是什麼?是愚癡,分辨不明事理,這個質性,讓我們生命兌現出來,就是一個畜生道。當然這是一個總綱領,總綱領裡面還有細分,細分不一樣,於是畜生道琳瑯滿目,龍王是一個很有福報的畜生道,福報大過我們人,很多人很難理解,畜生就畜生怎麼福報會大過我們?你們現在這個世間就慢慢有這種氣息了,一天我同學跟我講說,他有一天看到一對阿公阿嬤,跟一對爸爸媽媽的背影,四個人圍著一個娃娃車在那邊呵護,啊…呵護啊!後來走走走走…走到另外一面,一看竟然是一隻狗!四個長輩推著那個娃娃車,上面一隻狗在那邊,喔,不要叫啊,不要吵啊,要不要吃奶嘴啊!我是不知道有沒有這個(師父笑),你看那隻狗福報多大!我們小時候還沒有這種待遇咧!我們都是爸爸媽媽親生的,都還沒這種待遇,你懂嗎?所以這種社會現象,你就慢慢可以去理解,為什麼有些不同道次的畜生道,祂福報這麼大,其實都有因果理路的,一切微塵,因心成體。是一切因果世界微塵,這個因果理路都是這個心現識變出來的,心現什麼?它就現什麼,識是什麼?它就變什麼。

 

所以這裡都有純粹的因果理路,因此我們人道這個十善就要去捉摸了,當年佛對著龍王講,十善業道多重要,衪說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地而得安住,一切城邑聚落就是所有的城市,我們現在的建築物、村莊,對不對?很多建築物,沒有地不行,它蓋在地上,皆依地而得安住,穩穩地坐落在那邊的意思,一切藥草、卉木、叢林,衪講到植物了,一切的這一些叢林,不管是山上的、水裡的、什麼…等等,沒有大地,它也沒辦法。所謂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長大,此十善道,亦復如是,衪就告訴你,這十善業道,就像這樣,就像大地,接著講到我們生命的境界對象了,衪說,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人跟天人,天人就是你們俗稱的神,你看,衪沒有講三惡道。換言之,十善業道沒有做到中品的生命體,他必然就要墮三惡道去受更大的苦了,所以從人以上一直到圓滿佛道,圓滿的覺悟,剛剛講到的那個覺悟,都必須要以十善業道做為基礎,它是基礎課程,十善只要沒做到的任何一個人,你修任何一個法門,都沒辦法成就的意思。

 

釋迦牟尼佛對著龍王講,一切人天依之而立,那一切什麼?一切的這一個天,一切的聲聞、獨覺,也可以講緣覺,這時候講到四聖法界了,聲聞就是阿羅漢,聲聞、獨覺、菩提是菩薩,權教菩薩,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你看,衪講的很清楚,那十善是什麼?就是約分為三,我們有修密的就知道有三個字很熟悉,叫做「唵阿吽」,對不對?唵阿吽。然後我們常常看到很多人,只要自己住的旅館稍微有一點怪怪的,他就唵阿吽、唵阿吽,一直唵阿吽!它不是拿來降妖除魔的,不是這樣,唵阿吽是梵文,解釋成中文叫做什麼?身、口、意,唵阿吽。你如果沒有十善業道的基底,你在那邊「唵阿吽」都沒有用,你就要吽,換成什麼?你睡覺的時候,最好不要閉上眼睛,換鬼在你的夢裡面,吽吽吽,吽到你睡不著。所以十善業道就是身口意三個特質的展現,身不造殺盜邪淫,口不造兩舌、綺語、惡口、妄語,四個。意不造貪瞋癡,前面加個不造,這十個你遠離,你就是十善,我們過去生都有落實到這一個標準八十分,所以我們這一生有緣聚在這邊,都以人身來面對,原因是這樣。

 

五戒它有在十善重複,可是質性不一樣。十善,重點在善;五戒,重點在戒,五戒叫什麼?殺、盜、淫、妄、酒,這裡面有所謂的性戒,跟所謂的遮戒。遮戒,遮的意思就是預防,防禦戒,但是它會隨著時空因緣而不同,可是性戒不會,性戒也不會因為你有持戒,受過持戒儀軌或沒受過持戒儀軌而有所不同,殺盜淫妄是性戒,性從這個角度可以告訴你,你生命本然如是,你本來就這樣,這是學分鐵律。戒則是一種引業,善是一種滿業,引業是什麼呢?我們大家都讀過書比較好懂,以前尤其是大學聯招的時代,引業是什麼?你的總分,而你的總分,關係到你分發的學校,對不對?你分發去好學校、壞學校,是不是你的總分決定,這叫以「戒」做為基底。引業,引導你去幹嘛的意思。那滿業是什麼呢?你總分固然不錯,但可能有其中一科分數不好,其中一科,所以你分發到那一所學校,遇到這一科,你還是煩惱,你其他科目沒問題,所以十善就是個別科目。

 

但五戒的性戒是引業、是總分,它是不一樣的,戒跟禮又有差別性,我們世間人說要有禮數、要有禮節,包括我們也知道,自古以來的皇朝,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第一件事情就是制禮作樂,制禮以調身,作樂以調心,我們的身心安泰,社會就安定,是這樣的意思,所以它從禮樂做著入的手段,那禮跟戒有什麼不一樣呢?禮跟戒不一樣在於「戒」是一個鐵律,「禮」則會隨著時空因緣而做調整,戒沒辦法調整,因為戒是大自然法則,大自然法則不是誰規定的,禮屬於禮節、禮貌的層面,會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不同。也就是說如果你的修持是要超越六道輪迴,解決苦這件事情,你非得要持戒不可,依循戒律,那依循戒律,等一下我再告訴你們,戒律是什麼東西?要不然昨天有人問我,問這個戒的問題,問到好像不太敢學習了,他說處處成障啊!要注意的好多喔!好多,等一下再說,有時間再說。

 

那戒是什麼?是一個分水嶺,也就是說,世間跟出世間,你們有聽過這個事嗎?簡單講就是輪迴跟超越輪迴,它的分野嶺一定就是戒,所以是三無漏學,戒定慧三學的第一個字就是戒。禮不一樣,你持禮持得很好的人,你可以升天但不一定能超越輪迴,你持不好的人,你可能容易多造惡,所以你會墮三惡道,因此你還在六道輪迴裡面上上下下,苦多苦少、苦多苦少,都是苦,還是這樣。可是戒不是,戒你只要做到了,你超越輪迴。所以剛剛講,既然戒做到了就超越輪迴,那我們現在怎麼還會做人,因為我們過去生也有持戒,可是你只持了八十分,很抱歉!戒要持滿分,你才能超越輪迴,六十分是不可以的,所以阿羅漢,衪戒圓滿,衪得戒體,衪不是只有在戒相,所以戒又有戒相、戒體的問題,那剛剛講的殺盜淫妄,是我們與生存有的一個生命質性。

 

那酒就不一定了,以前比較少刺激物,酒是一個,酒為什麼當年被佛列入為戒律之一呢?因為我們容易酒後亂性,也就是說喝了酒,人很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所以他在這個狀態裡面,他常常會犯到性戒,殺盜淫妄,所以把它列進來。可是現在的社會就多了,對不對?現在又有毒品,毒品又有好多類別,統統屬於酒戒這一類,意思是說,如果你是一個萬杯不醉的人,你喝了一萬杯,還是清清醒醒的,還能幫東倒西歪的人扶正,有的人坐在旁邊,陪你喝酒,結果他醉了,你喝酒的沒醉,因為他聞到酒味,醉了啊!有的人聞到薑母鴨的味道就醉了,喝個幾口薑母鴨就醉了,也有這樣的。也有千杯不醉的,所以千杯不醉的人沒有酒戒的問題,所以這個叫遮戒、防禦戒,你沒有這一個質性,沒有這一個缺失,你就沒有這一個事情。所以戒,又有一句話叫無上菩提本,無上菩提就是剛剛我們在解釋的佛那一個字,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一個它的根基在哪裡?戒。那麼戒的根基又在哪裡?在善,所以十善業道的重要在這邊,不修十善業,所有一切佛法統統不能成就,是在這邊講,所以這是人的部分。

 

人上去有天,「天」分非常多層,所謂的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三個層次的天。欲界比較特別,欲界有兩個大層級,一個叫人,一個叫天;天裡面又有兩個大層級,一個要修定,一個不用修定。我們從人講上去好了,人做到十善中品五戒就可以得到人身,過著人的日子,那麼往上緊接的一個大範疇的天,就四王天,十善的標準再提高,再上去叫忉利天,忉利天這一個世界就是你們熟知的玉皇大帝的生存空間,玉皇大帝在這裡做天主,在這裡做衪們的聯合國主席,欲界天到這兩層,四王天、欲界天,都不用修禪定,衪們是十善上品,上品就是滿分,再加上四無量心,一個生命具足了慈悲喜捨的一種質性,我們現在人有愛心不一定有慈悲心,我們的愛心都建構於我們的需求心,對於有需求的,我們很有愛心,尤其你們談感情的時候都是這樣,對不對?你為什麼會那麼愛對方,因為你對他有需求,彼此有需求,一旦這個需求冷淡了,你們常常會發現,我不愛你了,你們就會歸諸於感情就是這樣,淡了就沒有了,其實是你潛在的需求沒有了,懂意思嗎?所以這個都是變的世界,生滅這個叫虛幻,掌握不住。

 

忉利天、四王天都是欲界天,欲界的善道高層級,再上去,欲界天又有四層,這時候要修禪定的功夫,禪定的功夫還不及格,升到欲界的後面四層,有所謂的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他化自在天這叫做六欲天,欲界天吶,這裡的天主就是你們俗稱的天魔,很多人在修行當中,會遇到什麼魔考、魔障,一大堆魔魔魔!這個天魔就在這邊。所以,你們現在認知生命體,我不知道有沒有比較不一樣,以前你們認知的魔都是什麼?髒髒的,青面獠牙,是不是?那叫妖怪,那不叫魔,妖或怪,或羅剎,魔不是,魔長得非常帥,而且很有福報,你看衪都比玉皇大帝還高四層天,你能想見衪的福報有多大嗎?所以衪必然不是髒髒的,你進到衪的世界,必然是乾淨一塵不染的,可是差別在哪裡,衪還有欲望,貪瞋癡還很重,當然相對於人,祂已經淡薄很多了,所以這是魔的世界,我們很難理解。

 

再往上,就要修真正的禪定,要及格的禪定,所以剛剛講的那四層天都叫做「未到定」,還沒有到位的禪定,升到那四層天,可是衪的福報極大,再往上叫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依你們講的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四個層級的功夫,當然你要有這些禪定的功夫,前面講的那些學分都要具足,比如說,十善、四無量心,這些都要具足。你加上禪定功夫才能升到這四個禪天,那初禪、二禪、三禪各有三層,三個層級,到了四禪有九個層級,所以加起來十八層,那後面再上去就叫做無色界天,那麼為什麼它叫色界天呢?顧名思義這個層級還有色相,還有色相的顯現,到了更上面,就是一種純能量的世界,如果依現在科學家講,純能量的生命體,你看不到、摸不到,可是衪就存在,我們依世俗講法,真正的靈界在這邊,靈界,在這邊叫做四空天,它依四空定而兌現,有四層,四個層級,總共加起來二十八個層級,所以你們講的天神,就有二十八個等級,大的等級,所以你們常常在拜拜根本不知道衪是誰、衪來自哪裡?所以我們都在盲修瞎練,我們都在拜心酸的,拜自己安慰的,這也是我們常常透過拜拜,也得不到真正的受用的原因,不是拜拜沒用喔,你會的還真有用,你不會的拜生生世世都沒有用,可能還會拜出問題也不一定。

 

因為你求,你求的對象也求,對不對?所以你求,剛好來了,那我也要求你,這時候我們就談條件了,所以你常常看到有很多好像跟人家立契約了,尤其近代很多易感體質的,有可能都是過去生生世世,不小心跟人家拜來拜去,立契約而產生了那一個關係。一個求,一個給,給的人要索求代價,我不能白給啊!因為有貪瞋癡,衪不是佛菩薩啊!佛菩薩絕對白給你,沒問題,所以這個就像世俗講的,你可以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很沒良心吶…對君子〔軟塗深掘〕(台語:得寸進尺),對不對?事實上,我們不要去得罪君子,小人絕對不能得罪,因為會惹上很多麻煩,但是佛菩薩祂不會跟你計較,所以很多人就予取予求了。這四空定加上四禪,就產生一個專有名詞,你們常常聽到的叫「四禪八定」,所以修四禪八定的人,他還沒超越六道輪迴,要到第九定,第九定就是阿羅漢,剛剛講的你才能證得一切智,這時候叫做「三昧定」,有一個專有名詞來了,「昧」,一個日一個未,三昧,三昧是西來語,西的意思不是歐美,是印度,西域來的話,它翻譯成中文叫做「正受」或「正定」。

 

禪定前面加個正,換言之,四禪八定都不堪稱為定,它可能比較偏屬於一種所謂的昏定,意思就是說,四禪八定的定是一種伏住,伏住我們的煩惱習氣,伏住,如拿石壓草,你用石頭把草壓住你看不到草,可是過一陣子它又從旁邊長出來,這是四禪八定的狀況,所以如果有一天定功不見了,他還是煩惱習氣現前,他會墮,所以六道輪迴的最高層級,那個無色界天的最高等級,祂的生命狀態是怎麼?八萬大劫,祂的壽命,一生八萬大劫,我們現在一生一百年算不錯了,對不對?你無法想像八萬大劫,一劫是怎麼個計數呢?佛家在講有所謂的大劫跟中劫、小劫,從某一個角度就什麼?用我們人道的壽命來講好了,這樣你們比較具象,人道我指的不是人類而已,人道也有外星人,整個虛空法界,有太多的屬於人道,因為都有修十善五戒中品,人道兌現出來會有形形色色的,有很有福報的人道,也有很沒有福報的人道,這樣,他有平均壽命,他的平均壽命最高八萬歲,八萬四千歲的樣子,那麼最低十幾歲,十歲,人道有活到十歲就死掉的,有這樣子,這活到十歲已經成人了,應該說,以平均年齡來說,活到十歲,他已經是老人了,所以那個叫做時差,時間空間的概念不一樣。

 

那麼一劫是怎麼算?有增劫、減劫,一增一減叫做一個大劫,一個劫,那麼減劫是什麼?人類平均壽命從八萬四千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每一百年減一歲,這麼一減,減減減,一直減,減到平均壽命十歲,叫做一個減劫,再從一個十歲平均年齡,每一百年加一歲,每一百年加一歲,加加加加,加到八萬四千歲,這叫一個增劫,這麼一增一減,叫一劫,一大劫,所以在無色界天最頂層的壽命是這樣,有八萬,八萬四,所以它叫八萬大劫,它的平均壽命就是這樣子,所以你看那個福報多大。福報其中有一樣就是壽命,你們講五福臨門,福、祿、壽、康寧、終考加上壽終正寢,它就是一種福的兌現,這些福都從哪裡來?都從善來,善剛剛已經分析完了,叫做十善,所以一個人,你能想像,假設我們現在,在我們左右鄰舍看到一個善心人士,我們說他好善良喔,他常常做善事,你從這個角度去看,依十善的標準兌現出來,固然他在我們的標準是善,但怎麼能夠跟有八萬大劫壽命的那個十善做比計!

 

所以我們很難想像善的標準,我們常常又用我們狹隘的意識層去定位,於焉,我們就會得少為足,得到一點點就以為很多了,所以我們就不會進步了。我們就會像甕中蚊,甕中蚊比較沒強度,那個台語叫[甕內蠓],在甕子裡的蚊子,牠以為這個甕子就是全世界,你懂嗎?牠不知道牠飛出這個甕子以外的世界會嚇死牠,所以在無色界天是這樣,這就叫二十八層天。你看,佛講這些統統是苦難的生命體,既是苦難的生命體,你就知道了,神求得了求不了,求不了,因為祂自身難保。再來就三惡道了,三惡道,我們就不必太多贅述,貪心變成鬼道,愚癡變成畜生道,瞋恨變成地獄道,所以極為重度的貪瞋癡,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六道的質性統攝,就是一個詞,叫做執著。一個人只要有淡薄的執著,些微毫釐淡薄的執著,他就超越不了六道輪迴,極為淡薄的執著而伏住,不起作用,就是那些有修四禪八定的天人,我們人之所以是人,必然有重度的執著,這個重度是相對天,如果以六道輪迴來講,我們叫做中度的執著,中,卡在中間,可是偏偏不要對人失去信心,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我們,學習佛法,以哪一個生命狀態的存在最為優越?祂告訴你,人身難得,佛法難聞,明師難求,中土難生,而人身難得,人身為什麼難得?因為它苦樂參半,你如果有機緣做天神,你會認知到一個事情,你太享受,你的福報大到讓你沒什麼覺得需要長進,需要再更好,沒有!所以告訴你佛法有更好的世界,你不以為然。

 

如果你的生命在三惡道痛苦至極,告訴你佛法有多好,你會說你先餵飽我再說,我關心的就是我的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你跟我說有多少理路可以去成就,也沒有用。剛好人這種苦樂參半,苦又稍多於樂一點點,他還有一點動力的狀態,他要修持佛法是最容易成就,所以十方三世一切佛,統統在哪裡示現成佛?都是在人道示現成佛的原因就在這邊。祂告訴你,可以依人道來八相成道,乃至於對應你的八苦,生、老、病、死、五陰熾盛、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你們只要做人都有這八苦,生老病死大家好懂,五陰熾盛是什麼?色受想形識的苦,色,就是物質層面的苦,物理層面的苦,你被割到了,物理層面,你東西丟掉了,這個後面還有,受想形識是你精神層面的苦,是這樣講,一個叫愛別離,你愛的偏偏遠你而走;求不得,你要的偏偏得不到;怨憎會,你討厭的偏偏會遇到。你們人間是不是這樣?所以你們人間具足八苦,你在修習佛法的時候,你這些不能不清不楚,你永遠只遇到苦,也不知道這些苦來自何處,這些苦就是你的五戒十善,只到中品,只修到八十分,所以你還有那二十分的苦,一定會兌現給你,那你想想看,你這二十分已經痛苦到不行了,你能想像假若有一天,你下去三惡道,你會苦到什麼程度?所以那個不好玩,人斷氣不是就了了!不是就一了百了了!

 

人斷氣,如果你斷氣以前,你的生命是苦的,你的感受是苦,你斷氣一定會乘數效應,加上億倍的苦!這個叫做花報,後面的果報。什麼叫花報?開花,對不對?開花是在前,也就是說你的晚年的感受就叫花報,花報,當然在斷氣之前,果報就是你斷氣之後,所以你的花開得怎麼樣,你斷氣之後就會加倍是怎樣,也就是說,如果今生今世你透過學修,你的晚年越過越幸福,你的感受就越幸福,你越來越沒有憂慮牽掛,你越容易心想事成,那恭喜你,你斷氣之後的世界,會比這個美好上億倍,N億倍,一億倍好了,一億就好了,N,難以想像,對不對?可是,如果你從小到大,越活越痛苦、越活越痛苦,你在斷氣那一刻,是你這一輩子最痛苦的時候,那你完蛋了,你下一輩子再乘上億倍的痛苦,就是這一種生命狀態,所以要趁早修行的原因在這邊。以前我有一個學生,三十出頭,剛來的時候,他媽媽老看他,怎麼越來越溫良恭儉讓了呢!?這不像人吶(師父笑)…你可知他以前到處〝匪類〞啊,也很煩惱,現在修得溫良恭儉讓,畢恭畢敬,她說這什麼年輕人,怎麼這副德性呢?他媽媽竟然這樣喔,常常數落他,唉呀,有些事情三十歲趕快去做,有些事情是六十歲的,六十歲再來做,你現在跟人家學什麼溫恭儉讓呢?結果現在[冒著燒](台語:遭遇棘手事情)。你連你的壽命活到幾歲,你都不知道,你哪能設定你六十歲再來幹嘛,所以,這個邏輯就是我們百思不解的,你要幸福,居然說等你晚年再來幸福,現在誰要這樣呢?這是古時候的用詞,溫良恭儉讓,修行的意思!

 

修行,其實我們中華體系也沒有這個詞,本來它是從印度過來的,當初過來的時候,是你們現在熟知的一個詞叫做瑜伽,Yoga,瑜伽當然那時候過來,並不是像現在這樣,在那邊拉拉筋,腿在脖子上綁一個結,以前,都不是這個東西,這個東西叫運動,當然它也涵蓋了這個部分,可是Yoga的本意,就是從它過來中土的時候,被當時的這些翻譯經典的人,翻譯成兩個字,就是你們現在常聽說的「修行」,Yoga就是修行。有修行必然有修行者,也就是你們講的「行者」,修行人加個人,那就是Yogi,所以Yogi是修行人,Yoga是修行的意思,並不是Yogi是筋骨痠痛的人,然後去學習Yoga,在那邊拉筋,現在演變成這樣,為什麼這樣講,因為變成你只有運動,而沒有心法層面,可是所有的Yoga修行,統統是心法。乃至於現在講佛法,也統統是心法,所以,世尊當年在教育佛法的時候,並沒有所謂共修這件事,並沒有教你怎麼打坐,幫你調什麼身體這些,腰要怎麼放,脖子要怎麼放之類的,什麼都沒有!也沒有叫你要拜佛,也沒有叫你要大家一起來念佛,念十聲,還是三三四,還是五五,沒有這些,還是十念法,統統沒有!

 

這個形式都是後人,為了督促自己的劣根性,對治自己的劣根性,而產生出來的一種功法形式,它沒有不對,可是當你理解修行,都只是這些形象的時候,你就錯了!這一些本來是一個動作,要伏住我的心的,比如說 世尊如果用十善來教你,祂只告訴你,守口攝意身莫犯,行者Yogi來了,修行人啊,衪說你啊,你是修行人,以此得度世,度世是什麼意思?度就是解決一切的愚癡質性,成就覺悟,這個叫度;世,在你世間,世間就是愚癡質性產生的,愚癡就是妄想、分別、執著,貪瞋癡都是這個質性,所以,衪說你這個修行人吶…如果能夠守口攝意身不犯,犯到,那身口意出來了,對不對?你就知道身不犯到什麼?十善業道。至極的話,行者,衪說你就可以在這個人世間覺悟了,你的修行就完成了。衪有沒有說:「守口攝意身莫犯,外加每天《心經》一百零八遍,打坐三小時,拉筋兩個鐘頭」,這樣你才能度世,沒有這些。所以當時佛的教法很簡單,就是眾生有什麼疑惑提出來請教,世尊就開口跟他答一答,你要建構什麼觀念,你的心要怎麼、怎麼、怎麼著想等等等。這個行者自己就知道怎麼做了,他就去做了,做了,他就成就了,甚至有的還沒做就成就了啊!因為根性好,當下聽到豁然開朗,明白了,明白了他就萬緣放下了。

 

你看,這時候跟著兩個字出來—放下。所以 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時教,其實,這一輩子三千年前來的這一次,已經是衪來地球第八千次了,示現教化第八千次了,就地球而已,在別的世界不知道幾次不等,所以你就知道,你們現在地球的歷史,並不是你們現在看到的這樣。什麼古文明不見了,當然有很多古文明不見了,但古文明之前還有古文明,還有古文明之前前前還有古文明,非常多古文明,你就可以想像,一尊佛出現幾劫的時間,祂才來,世尊出現八千次了,連這一次,跟祂的七千九百九十九次中間這一段,你都無法想像那個時間差。剛剛講,連無色界天人最頂層,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都八萬大劫,你都無法想像了,你們現在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五千年是什麼東西,人家隨便的一生,我們就不知道要幾個五千年才能跟得上。這個就像玉皇大帝,你們過年初九、初八大家為祂慶生,你看祂在那邊,一天要過一百次生日,因為祂的一天是你們的一百年。你每年都幫衪過一次生日,所以祂一天要過一百次生日,所以你看祂多慈悲,在那邊一天吃一百個蛋糕,為了滿足你們的祈求、你們的願望。

 

祂的壽命就是這樣,祂的一生是一千歲,你看玉皇大帝,你們很難想像了,對不對?這個民間信仰的最高神祉,一生才一千歲而已,但一千歲是祂的一千歲,不是我們人間的一千歲喔!祂的一天是人間的一百年,去計算祂的一千歲,換算成人間,你看祂幾歲?接下來是四王天,四王天的天人祂的一生是五百歲,亦復如是,祂的一天是我們的五十年,四王天,祂五百歲,你再用五十乘以五百,是祂們的一生,以此乘數效應,一直到非想非非想處天,六道輪迴的頂層,你看祂的壽命多大,所以我們現在人祝福老人家常說[食百二](台語:活到一百二十歲),你如果是玉皇大帝,你跟祂說[食百二],你不是詛咒我嗎?夭折嗎?[食百二]而已,我豈不是一天就死了,一天過不到一小時就死了。所以這叫做時間跟空間的概念,這些都是從哪裡兌現出來?你的福報,所以佛法告訴我們,福慧雙修。俗諦說,福在慧先,就是說,你們即便智慧還沒辦法契及,可是人間福報也很重要,之所以佛法的學修,也很強調我們為善的原因在這邊,可是你一定要理解佛法並不是勸善的、並不是勸善的,它是要你覺醒的,那為什麼常常勸善?因為我們老不覺醒,善總比惡好,可是善惡皆為染,汙染的染,這個染業兌現出六道輪迴,有善必有惡,有惡必有善,物極必反,是在這邊周旋。

 

如果你能夠善惡皆離,放下的意思,剛剛前面講放下萬緣,萬緣沒有叫你執著善,善也是萬緣之一,所以衪叫你萬緣皆捨,萬緣放下的意思,你就可以超越六道輪迴了。所以放下的初級層級就是不要執著,所以你在人間修持,不管是來自什麼樣的生活背景?什麼樣的價值觀?只要你認知到生命必須醒覺起來,為了解決一切苦難,你就必須要有這一個認知,你的人世間就只有一個課題,叫做不要執著。不要執著,當然不是圓滿的課題,可是它是第一步的課題,你只要執著還在,你們人間現在空氣汙染,你們講環保議題,環保的問題是不是很多,什麼水汙染、空氣汙染,水土保持…等等!現在是不是很多人都在努力,盡其一生在努力。我們大概二十年前,就開始在聽,聽說環保意識的抬頭,可是現在有沒有比以前更抬頭,現在其實這個觀念更多了,應該講更抬頭了,可是有沒有解決的更多,並沒有,為什麼?因為它把因果關係搞錯了,它在事相上,也就是說治標不治本,治標不治本,那你要真正能夠達到環保的真正作用,你得拉回來你的心靈環保,你心靈沒有環保,做任何一個你認知的環保的物理現象,它都不會有大作用,統統不會!

 

那什麼是心靈環保?就是剛剛講的,你有執著,你就有染著,剛剛前面開宗明義講到,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對不對?你的心有所染著,你的諸法兌現出來必有染著,所以你在行為模式上,即便在那邊倡導環保,跟執行環保的行為模式,統統沒有用、統統沒有用!可是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拉回來你的心的作用,你行為並沒有做任何事情,你只是把心調平,透過平靜進入清淨,清淨進入定,定進入三昧定,所有的事情都解決了。因為唯心所現,心淨則佛土淨,我們心清淨了,解決了,你兌現出來的世界就清淨了,你在共業裡頭,有別人的業力,你活存的那一個區塊,你就沒有空氣汙染。

 

Johnny有幾次跟我上山拍照,山上,也在苗栗附近,攝影師啊,攝影大哥,我們這樣稱呼,他幾次跑來,都跟我講一件事情,「怎麼會這樣?」,「喔,怎麼樣?」因為空拍,對不對?嗯,飛上去拍,因為前陣子你們知道嘛,都有一些霧霾,苗栗這一帶,海岸線這一帶也都有一些霧霾,一直到山區,三義,公館,銅鑼那邊,都有喔!山區也都有喔,但那不是霧氣,霧氣,它會有濕度,霧霾它沒有濕度,所以你只要看到朦朦朧朧的,很漂亮,但樹都乾乾的,你就要趕快逃了,像你們這樣,口罩要多帶幾層這樣,那只要濕濕的,你就可以拿下來,哎呀!新鮮的空氣這樣。他就拍啊,拍拍拍,結果他說,欸?怎麼我們老泡茶的那個區塊,就是一個圓,像水晶球裡面都是乾淨的啊!就是說,比如像你們現在坐在這邊,整個都是霧霾,那以你們為中心點,這裡就是一個水晶球,這個水晶球裡面都是透晰乾淨的。他說,他的空拍機老拍到這樣的景象,但是這個水晶球以外都是霧霾,很妙喔!其實這一點都不奇妙,這就是佛法的作用啊!佛法的作用是什麼?就是高度科學的運作,其實高度還不足以稱為佛法,它還要在高度裡面加上精微至極,還要加個精微,精微已經不簡單了,還要至極。

 

但是不要把它在我們的生活習俗當中,演變成一種迷信,一種往外祈求的依他性,不是,佛法就是在告訴你,你生命的高度科技工程,你只要懂得佛法的心法,你的人生你自己主宰,你的環境想要乾淨一點的空氣,你可以自己決定,你的體質要好一點,你可以自己決定,你的事業要昌盛一點,你可以自己決定,你的…親子關係要融洽一點,你可以自己決定,統統沒有離開你可以自己決定,懂意思嗎?如果你不能決定,那就不叫佛法,那就叫做世間法,只是你有可能勉為其難,給它用你的世間概念,兜一個你信賴的法的名稱而已,那個叫做掛羊頭賣狗肉。所以你們要知道,你們學佛是要學什麼?生命自在主宰,整個大自然環境,是我們生命兌現出來的境界相,那叫「依」,我們自身的生命軸線,叫做「正」,所以依正莊嚴,莊嚴就是美好的意思,這是古時候用詞,依正莊嚴就是依報正報皆美好,可是這一個皆美好,我們眾生常常把次第搞錯了,我們常常有一種概念,「某某某要是怎樣就好了,我就好了!」「我現在心情很不好,都是誰誰誰造成的」,這個叫做把次第搞錯了,如果你有這種想法,你就永遠學不到自在主宰。

 

衪告訴你真理是什麼?真理就是我自己怎麼變好就好了,只要我自己變好,我周邊的人事物也會跟著我變好,所以佛法有一個於兌現你們世間因果關係的真理,叫做「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真正學佛就是把這一個心法拿捏住,你的行持模式就事半功倍,但我們眾生是事倍功半,欸,事倍功半,對不對?其實還不是這樣,我們常常是事倍無功,對不對!現在演變成這樣。然而,學習佛法的人,一定是倒過來的叫做事半功倍,你會很輕鬆地執行你的功法,你的對待,可是你也會很輕鬆地得到美好的果報,這時候就有一句話,就會常常出現在你的生活當中,叫做心想事成。你們現在心想事成好像很不容易喔,佛法它其實不講心想事成,它說當你得到心想事成的人生的時候,你是屬於落伍的那一代,為何如此呢?但對我們而言,現在能夠心想事成已經是最高段了,對不對!其實那不是,佛法是告訴你真相,因為它還有一個叫做「不求而得」,不求就是你的心根本不用想,你本來就有,有什麼?一切美好,依正莊嚴,你看這種境界多好,這就是所有一切佛菩薩過來人,祂的生活狀態就是這樣。

 

所以你看我們上山,要在霧霾當中泡個茶,你能夠出動什麼機器,把霧霾吹走,是不是沒辦法,你要去跟政府周旋,跟國際周圍的國家去周旋,請他們關閉工廠…什麼等等等,你行嗎?沒辦法,那你不就永遠當不了自己的主人了?那我們就用心法,佛法講的,依正莊嚴,你心清淨,你處在的那一塊佛土就拉出別業了啊!所以整個環境山頭都在霧霾裡,就我們那個泡茶的區域,那個大概多長的距離啊?!那直徑,那一個圓,有沒有一公里,(同參答:差不多一點點,超過一點點)小一點好了,我們講話保守一點,一公里的圓,那個半徑,畫出來的那個圓,就沒有霧霾啊,你看多好!所以我們在那邊都不用戴口罩啊,懂意思嗎?那一個一公里的圓球裡面沒有霧霾,也沒有病毒,什麼都沒有,新鮮的空氣,在那邊好清爽,大家待在那邊一整天都不想下山,因為下山有霧霾,上山沒霧霾,上山其實也有霧霾,但其實也不用擔心,我們這台車下山就沒霧霾,很奇怪,就有一個水晶球包住我們這台車,一直開,開到哪裡都沒霧霾,你看,多好!這是誰的專利,這是你們一切眾生的本能,懂意思嗎?所以只是你學佛學對了與學錯了的問題,你如果學對了,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你學錯了呢?絞盡腦汁,耗費你生生世世,你都不得成就,就這麼簡單。

 

剛剛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世界微塵代表的是什麼?代表它的現象,一切因果代表它的理體,統統是你心現識變的,所以修行依專有名詞就是:怎麼把意識心回歸你的真心而已,回歸你的真心,用白話文的說法,就是你怎麼把你的執著分別妄想去除掉,回歸一個無法形容的,無法定義的那個,只能講那個,再講就贅述了,那就是我們的良知良能,我們本有的美好的質性,所以學佛就是學回這一個生命狀態。

 

現在時間快到了,還有要給大家Q and A的嗎?這邊我就跟你們講一個總結,學習第一步,就是先把你要學的對象搞清楚,而不是一下就跳進去怎麼做,懂嗎?你一下跳進去怎麼做,你都搞不清楚,你這時候就是盲修瞎練,對象如果搞清楚了,就是什麼?就是方向,正確的方向確立,你再來談理論方法,對不對!怎麼做就是方法直接下去,你如果不知方向,也不知理論,你的方法用上去,不是很可怕的事情嗎?所以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方向搞清楚,對象是什麼?對象的價值是什麼?再來理論,要深入了解,理論了解了,還不能做到,再來就是方法,理解正確的方法,幫助你到位正確的理論,前提是你的方向要正確。學佛我再強調,方向很重要、很重要,正確的方向只有一個,只有一個,你可以去檢測一下自己,因為學法是一個驗證之法,它是要證明出來的,它不是聽誰說的算,既然是證明出來的,你就要善於證明自己一下,檢驗一下,看你曾經學習過生命成長,是不是這個概念,學習就只有一個正確方向,從不為自己,不為你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需求而學,為自己的美好而學,而是一切眾生的福祉。

 

你看如果以此標準兌現,我們多數人一開始就錯了,因為你一開始就錯了,你的生生世世的學習,都不會兌現出美好給你,懂意思嗎?如果曾經有的兌現出來,也是你曾經執行過某種善行所產生的福報而已,你本來就會有,跟你學不學都沒關係,所以學佛並不是在那邊積德行善而已,它是於你怎麼放下,放下你人生一切所不需,一切所不需,你說有多少?就一切,一切都不需,當你放下了,你就可以馬上明白,什麼叫做沒有執著分別妄想的生命,那時候你兌現出來,自自然然就是不求而得,這時候,佛再告訴你,加上一個字給眾生,叫做真得。「不求而得、乃謂真得!」是真正的收穫,真正的得到是不求而得的那個「得」,因為實無所得,你本來就是這樣,再往外迷執,你就忘記你本來就是了,所以實無所得,它本具圓滿之得,所以有這些概念,今天就跟你們講到這邊。

 

 

 

(感恩 師父的慈悲開示)

(今天也是一個很特別的日子,我們有機會 替一位特別的聖者,慶生,大家知道是誰生日嗎?師父,我們今天只要吃一個蛋糕就好,不用吃一百個,玉皇大帝的一百個有點太high了)

我可以體會祂的心境

 

 

 

(但是我們那一個是抵過一百個,因為我們的心意是滿滿的,聽說呢?當然現在的大家都有準備啦!但聽說我們的現場小朋友特別準備,對不對?是不是有特別準備給 師公的禮物,對嗎?有沒有?有齁,那我們請小朋友,請出列,Music,來,小朋友,獻上我們的親手做的卡片,蛋糕出來了,哇!看到上面的數字了嗎)

這個這是八千

(八千萬)

八千劫嗎?這是第八千次嗎?

(長長久久!好,然後呢?大家有看到了嗎?滿坑滿谷的壽桃出現了,來,我們有好多壽桃要送給 師父喔!)

你們是去跟王母娘娘

(跟王母娘娘借來的,我們呢?這麼多的壽桃呢?就是要恭祝 師父生日快樂,吉星高照,尤其是祈請 師父,長久住世,法輪常轉,大家寫的生日卡送給 師父,生日快樂)

感恩大家

(我們還有禮物喔!很漂亮喔!展示一下,呈給 師父)

這個,這是王母娘娘的珍藏嗎?壽桃。

(我們呢?特別重金禮聘了,高手來為我們伴奏,我們大家一起來唱生日快樂歌好嗎?祝你生日快樂,英文版,Happy birthday to you,謝謝)

謝謝,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恭祝 師父生日快樂,祝 師父如日之昇,如月之恆,明明白白坐擁巔峰)

那也期望大家,祝福大家,今生能夠去證得無上道,無上道就是讓你們明白諸法實相,也就是白話文講的你們在這一生都可以有機緣去理解宇宙人生真相,並且能夠契入它,早得你們真正所期許的幸福美滿人生,感謝大家。

謝謝大家

(謝謝 師父,聽說我們的壽桃是芋頭,芋頭口味的壽桃,代表今生今世遇(芋)上您,就是我們最大的幸運,謝謝 師父)

你們遇上佛法是更幸運的,人身難得!

(謝謝 師父,如果沒有 師父領路,我們可能還在迷茫之中,所以真的很感謝 師父對我們的帶領和教導

所以好險今天我有耍嘴皮子,要不然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所以我們,這個叫什麼?食輪未轉前,我們先先什麼?

(法輪先轉)

先轉,你看多好,一般世間是法輪未轉,食轉先,對不對?

(對)

那我們以法做為基底先轉了,那食當然裡面就有法味啦,所以就不是世間所謂的碳水化合物之食了,在食當中我們就可以,同時觸及到我們生命基底的一種覺性,所以食有這一個概念。

(我們吃到的不僅僅是碳水化合物,吃到的是法之味,法之意,還有法之圓滿,感恩 師父)

謝謝大家

 

 

 

(師父可以祈請您看一下卡片嗎?)

喔!這個啊

(哇!有 師父的身影耶,師父show一下,喔)

這個叫紙雕

(師父的英姿,彈古琴的英姿)

我是長這樣子喔

謝謝大家

(哇!謝謝 師父)

(謝謝 師父,師父 生日快樂(全體))

謝謝 感恩

(感恩 師父,謝謝 師父)

----------1:38:03師父上人妙音開示

Kinaya soko manaiki kinayosi sokomiya

 

所謂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汝若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佛本依無說而說,說了千秋萬世,只是為了讓我們回歸真無說之說。

 

Mina kana kina kiya siya kiyo soko

 

所以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一切智慧覺行圓滿者,都了透眾生本自無生今即何滅,所謂是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生,有沒有?有,我們的靈性的昇華的確是有的,可是有沒有來去,事實上沒有,因為一切的境界相,皆是由我們的心變,心現識變是我們自己的起念運作而產生的兌現,所以,大家一定要知道,不管你在人世間,這一輩子感受到多少的經歷,經驗過多少的,所謂的經驗,它統統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一個學習覺悟圓滿之法的人,第一件事情一定要堅信自己,本自具足。正所謂 世尊當年於菩提樹下,夜睹明星開悟的時候,於《華嚴.出現品》裡面所告訴我們的:「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所以我們的本能,本具德能相好,是完美無瑕的,它不離我們的信,所謂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理、信事,一個信字,具足了這六個層面,一旦我們能回歸所謂的真性,我們一切的生命美好,自自然然兌現出來,它是不假他求的,所以也期許,有緣今生來此地球一會,能夠去契及,也把握住每一個剎那點,去成就於我們生生世世的大解脫自在境界,感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