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61231 台中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chung, Taiwan on December 31, 2016】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6-12-31 | 1768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下載提取碼:e3k5



弘聖上師 能量藝術法作一覺尊 佛系列 2004 油彩



時間:1051231  19:30~21:00

地點:台中市北屯區后庄里庄內巷111.

紀錄組恭敬整理
 

「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我們的自性在久遠劫以來迷失了,在這個六道輪迴的流裡面浮浮沉沉,就好像在茫然的大海裡面找不出方向,是因為我們沒有一個指引的燈。那麼六祖惠能祖師也告訴著我們,我們的菩提般若之智本來就具足圓滿,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所以這一個「方向」非常重要。所謂學修有三個具備的條件:方向、方法、理論,尤其是「方向」特別的重要!我們有正確的理論、正確的方法,可是方向如果搞錯,我們就會加速背離我們的嚮往。

在佛法裡面,常常我們世間很多正確名詞的基底下,都會在前面加一個「正」字,好比說正念、正見、正精進……等等的這些名詞術語裡面加上一個「正」。也因為我們世間人常常在這些語詞的傳輸、交流當中去訛化了它,訛化就是扭曲了,然後隨著時代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定義,以致於造成我們現在世間人所謂的「意識形態」的形成。那麼意識形態也不是只有這個時代,只要有人、有念的存在,它就有一種意識形態的運作,但是佛法要明白,它之所以是覺悟的方法,必然有它的條件,而不是我們世間人用著自己的見思、自己的成見去定義的,也不是依著我們的經驗法則。雖然老祖宗也曾經告訴我們,包括我們小時候,長輩都告訴我們:「不經一事,不長一智」,但在真正的生命體系裡面,其實是可以不經一事則長萬智的,因為我們自性本自具足,本然就可以生萬法,所以理當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剛剛講的「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茫然就是在這個六道輪迴迷失了,產生了這些見思煩惱、見思惑,所謂是見解上跟思想上的錯誤。那麼我們都在錯誤裡面互相交流,然後去參考一下對方的錯誤是不是自己現在覺得比較需要,當自己覺得比較需要的時候,對方的錯誤在這個時候就變成現在的正確了。而我的錯誤也被人家拿去應用在他的現在,因為他覺得這個時空因緣也可以稍微接受一下,所以我們的錯誤也被人家拿去當作正確的了。這個時候,有的生命狀態在運作的同時會稍微對兜了他的美好境界,但這絕對不是從這一種知見來的,而是從「業因果報」這一個大自然律則本然存在而來的。

這是什麼意思呢?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也通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於十方亦準。如果我們現在造惡卻能得到美好的境界,那也是因為過去曾經造善,應對到現在的善緣起現前,而這一個業相是屬於善的一類。反過來講,我們現在如果造善而有負面境界,依通則上的理則來講,也是我們過去生曾經有過錯誤,現在現起負面的業相。當然,因果這一個理路有學過的人都知道,它絕對不是那麼的簡單以兩點拉一條直線就了數,不是的!它猶如萬張蜘蛛網重疊在一起又揉成一個團,讓你無法抽絲剝繭,可是它本然存在。

所以,要瞭解真正透徹的因果,還得要契入所謂的「六具神通」才有辦法,這是佛家的一個標準。如果依我們世間人在學習的過程裡面,大概可以從常識知識去推論個一二,這也是可以的,可是,這一個一二沒辦法代表全數,代表全數你得要契入所謂的「現量」世界,而推知個一二是「比量」的世界。比量的世界可以讓我們依循,包括最近常常聽人家講的算命,紫微斗數、星象學、四柱八字,還有什麼?塔羅牌也算,一大堆算法,反正現在的人喜歡算命,為什麼?因為心覺得不安全,對未知的不安全感。那麼算命是為了論命、定命之後的修命、造命做先前的瞭解,如果我們迷失於算命的過程裡面而失去了造命、修命的素養,那這一個算命就會沒完沒了,命運怎麼算怎麼不好。為什麼呢?本來會好的也讓我們的迷思給扣分了,這個範疇就是在因果的理路裡面,細說非常難解。

因果的理路至少有所謂的現報、果報跟餘報,一般還有講花報跟果報,花報也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現世報」!一般來講,你這一輩子所做的……或者不要講「這輩子」,這輩子的其中一個當下所造的因,在這輩子就可以兌現出來的,通常我們把它叫做「花報」。先開花再結果,花報只是一個前導而已,當它未報盡時,它會有一些殘餘的能量,這殘餘的能量會在下輩子現前,就叫做「果報」。果報沒有完全抵銷掉的能量,還會殘餘到下下輩子、下下下輩子不等,不等的因緣一遇到,它又會現形,這個就叫做「餘報」。

就好比說一個人造了罪被抓去關,他造作了一個錯誤的事情被抓到、抓去關了,比如說殺人搶劫,然後被抓到了,這個叫做現世報。那你看,現在有很多人做了壞事不會被抓,對不對?歷史上也有很多懸案,為什麼有這些懸案呢?因為有兩個路徑:一個是他福報夠,過去生的餘福夠,它超越這一輩子所造的惡業的能量。並不是這個惡業的能量沒有了,而是因為他的福報夠撐住,讓他惡業比較減緩,不是減緩讓這個能量淡薄,是把時間往後推了,減緩兌現的時間,那這是因為福報使然。另外一個是什麼?就是在「討債、還債、報恩、報怨」彼此還掉的這個過程裡。也就是說事出必有因,在我們這一輩子看到的錯誤行為裡面,做出這個錯誤行為的人在過去生也被對待了同樣錯誤的行為,這兩股能量的抵銷,這個時候有的也不太會發生什麼問題。可是,在複雜的文化體系底下,這個事情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少,它只是會用不同形式去報掉而已。

那麼剛剛講的就是花報現世報,被關之後出來了,假設他是造殺業,那他這一條命還在,因為現在有所謂的緩刑、減刑,還有特赦啊!這些是在福報的範疇裡面。造殺業,歷史上告訴我們「殺人償命」,對不對?這是真的!除非你有透過真修實證的修行去化解了這一條冤親債主的關係,否則生生世世冤冤相報是沒完沒了的。那這輩子殺人被抓去關了,可能有一些福報可以緩刑、減刑、特赦,結果沒有死掉又出來了。那他這一輩子會不會死掉?還是會死掉,壽命到了嘛,他這輩子死掉之後,是不是下輩子就投胎做另一個生命去了,也許是人,也不一定是人,投胎了之後,這個生命存在的世界,當他有緣遇到,又會遇到上一輩子所殺的這個對象的能量的一種相吸牽引,所以那時候還得要去還命債。

命債還了之後,這是屬於冤親債主的部分,冤親債主的部分抵銷了、解決了,但他自己造下的這個業力的部分還沒有去消除,所謂是負面的業力,這時候就會延續到未來世,作為一種所謂的短命報或者是多病報。那你看,是不是後面有三個輩子都因為一輩子的殺業而產生!至於它的時間會延續多久,就要看這一個業力的雄厚度到哪裡了。所以,一個明瞭因果的人,他自是會在人生當中謹慎地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地去對治自己的惡習氣。

那麼我們多有學習,可是不信因果,學習了又不信因果,就會把它變成是一種學術的運作。這一個學術的運作沒辦法幫助到我們,頂多也就只是幫我們過去生曾經有的一些善因當作一個觸發的善緣而已。就好像說很多學者在學校裡面當個教授,那教授有他專門的這一科,如果提位到所謂的佛學院,佛學院裡面要請佛學專家、佛學教授嘛,佛學博士、佛學碩士統統有,那這個佛學博士或碩士如果不是真修行的話,他在依於讀書的角度裡面也可以理解到很多佛學常識,對不對?那麼他收集了很多佛學常識,這就是他的工具,他也可以在這個領域裡面去獲得很多的回饋。那這些回饋不管是名或利統統有,是不是因為他這樣子學佛而得來的?當然不是!這些因為佛法而得來的名利,也是他過去生曾經做過的三布施而得來,因為布施是因、福德是果。這輩子不是因為真修實證而去學習的這些佛法,它變成一種知識常識,也就是兌現出他過去生三布施的福的緣而已。

所以,「因、緣、果」我們要很清楚明白它,這需要透過一些時間跟我們自己的精進度深入去學習,才有辦法慢慢的一條一條把它理清。尚且學還不一定能夠徹底理清,還得要去做驗證,佛法最後強調「證」這一個字,要去證明它、去證實它。它不是一個空談,也不是一種記憶而已,它是一個高度的哲學,更是高度的科學,只要是談到科學這一方面,就是統統可以驗證出來的。即便這樣講,我們現在的科學家也從高度的數學論據裡面去推測到很多理則的存在,可是到現在還是不能去印證,這也就是我們的科技發展還有它的極限,它沒辦法代表著整個生命科技的一個闡述,它只是在一種類別性上,也就是佛家講的某一種緣分條件底下的研究而已。那麼「某一種」表示失去了很多種,這就不是真正佛法的一種高度科學的運行了。

佛法在講的高度科學絕對是華嚴所講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因為我們很清楚理解到「自性清淨圓明體」,所有一切萬法都是由自性所產生的。如果我們從自性裡著手,我們才有辦法去真正印證、應對到所有一切萬有現象存在的理路,所謂是體、相、用、因、緣、果、理、事,這一些條件參數統統在裡面。但是如果我們沒辦法知道正確的回歸自性的路徑,我們就會流於剛剛所講的「某一種」的研究、「某一種」的理則,就變成不是一即一切了,那麼這是一個很可惜的狀態。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樣的思維是現在人類的主流,一旦有別於這一個主流思維的體系,就常常容易被人家定位為「神經病」或者是「無法理解」。那麼佛告訴我們了,我們一定要去契入,從哪裡做起?從放下做起!佛常常講「放下,看破」、「看破,放下」,它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一個生命狀態,是因為我們習慣了「某一種」,沒辦法體解到「一即一切」的生命理則,所以才勉強切分成兩個系統:一個是看破的系統、一個是放下的系統。看破的系統就是告訴我們從理解開始、從明白開始,那放下的系統是告訴我們:「你可以直接做、直接行動」。

然而許多人會發現不知道怎麼做,對不對?若不明白透徹,又要怎麼做?就好像我們從小讀書,包括這一陣子也遇到許多知識分子,他們在讀經的過程裡面都會有一個疑惑,或者是他們泛通的稱作「讀書」好了,比較細說的用詞是「讀經」,就是說:「我不先去明白它,我要怎麼讀?」會有這樣的概念,我們小時候讀書的經驗也常常是這樣,我們要一句一句先把它搞清楚才能讀,要不然我們會不知道在讀什麼,對不對?這就是現在人從「看破」的角度去著手,而不是從「放下」!那我們習慣這樣,可是,我們是不是用這樣的方式去讀經就真的能夠看破了?也不盡然!因為我們還是以「誤解的看破」的知見去薰修「讀經」這一件事情,所以還是不成。我們以為我們在理解了,可是我們其實是錯解,用著錯解的基底去想要理解,在佛家講:「了不可得」,這個叫做「依妄解妄,了不可得」。

那麼另外一個從行門「放下」的角度是什麼?現在多數的人不能理解,那就是古老祖宗在教著小孩子讀經、背書的理路,比如說以前的三字經弟子規》……等等,他就教著小孩子背就對了,「背」就是要把它背起來,不用看就可以講出來。那你就會發現,在這一個過程裡面必須要具備幾個條件,就是要很用心,而用心裡面有個條件叫做「專注」,專注到極處,心就無雜念。「無雜念」在佛家的一個名詞就叫做「定」定功、禪定,這個定力出來了,自然開智慧,所以在一個體系下自然明白,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你就自己明明白白它了。因為你透過這個背書、背經的過程裡面,把這些染雜的障礙給一一剝落、清除掉,清除掉的時候,我們的自性就會隨之冥合而起、顯露出來!

自性能生萬法!換言之,萬法也通自性,如果有方法把萬法中間的障礙去除掉,自然通回自性,而自性能生萬法,當然理解一切萬法。所以,很多讀書人、知識分子不能理解「為什麼一個小孩子光是這樣就會開智慧」,這個小孩就會有別於一般同齡的孩子,他比同齡孩子智慧高的原因就在這邊。那你看,這個又不能只停留在闡述、解釋的層面,你得要去驗證、要去實驗,實驗了,你就知道原來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如果我們從「解」的角度著手,是因為我們不願意相信,「信、解、行、證」本來是掌握到「信」這個樞紐就解決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染雜太多,只叫我們「信」是不成的,於是要花點時間去「解」。那麼在解的時候又解得半吊子,所以就永遠沒辦法實證,因此,前面有一個「修」,就是「行」的意思。但這一個「行」又因為我們習慣解卻解得不夠到位,所以我們不願意去行,以致於最後也沒辦法驗證到,於是葬送了我們生命的這一個美好的體性。

所以,才講「茫然趣兩頭」,「趣」是趣向的意思,比如說六道輪迴,六道也叫做「三界」,還有另外一個名詞叫做「六趣」,趣入的意思,你的興趣在哪裡,你就是那樣的生命狀態。茫然趣兩頭――「趣」就是你落在哪裡了、「兩頭」就是兩邊,那麼有「兩邊」的概念就是世間人講的善、惡,有善的概念、有惡的概念,有是就有非、有對就有錯。那有左就有右,這時候是講到空間;有前就有後――時間。佛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些對、錯本來也是虛妄,如果我們沒辦法放下這兩頭,我們是趣向這兩頭的時候,我們的生命就冤枉了,就生生世世不得其解,解什麼?解得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是環境、人生是自己,環境裡面有時間跟空間,也就是說我們永遠就不能理解到我們這一個生命到底是什麼了。

那有一個「到底是什麼」才有「為什麼」,對不對?如何的存在?要去哪裡?為什麼而存在?很多人在問:「我們為什麼要做人?」那由不得你現在,當然,由得你過去,可是當我們會這樣問的時候,也由不得過去了,因為過去也不存在了。要知道,「現在的我」是「過去的我」創造的,所以佛陀很簡單地告訴我們,叫做「人生酬業」,你的人生、你的這一輩子就是在酬償業障,簡單講叫做什麼?來還的啦!(師父笑說)那還什麼東西呢?天南地北什麼都得還,一切你的不如意和你的如意統統得還,因為當中就是所謂的「業因果報」。

「還」在能量學上就叫做「抵銷」,你產生了一個能量,它障礙了你,這個能量叫做「業」、障礙叫做「障」,就是我們常講的業障。業障是誰創造的?我們自己創造的!我們創造了這一股能量,我們不喜歡、不如意,我們當然得要去抵銷它,那一個抵銷就叫做「還」,你沒還就抵銷不了。比如你欠人家錢,你沒還,你那一張所謂借據就抵銷不了,就沒辦法,你就生生世世帶著這樣的情緒過日子。所以,我們現在的生命狀態就是這一類──人生酬業,這是依所謂的業力身運作的。

那麼佛常常告訴我們,學佛第一件事情就要善於發願!但又不是像我們現在常常看到的許多宗教徒一樣,他們也常常發願,發願的經驗也非常地多,那佛家所講的「發願」基本上都不太講經驗,通常你看到這一些古師大德或者是經本上的這些諸大菩薩、諸佛菩薩,祂們在因地修持的過程裡面,幾乎看到大概都發一個願或發一次願而已,那我們現在看到婆婆媽媽去廟裡常常發願,然後也常常會教著我們怎麼發願,我們合掌,她在旁邊說:「要跟著我這樣唸。」然後窸窸窣窣、窸窸窣窣……,拿三炷香要怎麼唸、拿一炷香要怎麼唸、拿一把香的又要怎麼唸;跟這一尊要唸什麼、跟那一尊又唸什麼,都在跟祂發願、跟祂討價還價啊!(師父笑)那這種就不是佛陀所講的「願」這個東西,那是我們的索求、我們的欲望。

這個一定要搞清楚喔!如果你把「願」理解成你的欲望跟希望的時候,你就生生世世繼續發這種討價還價的願喔!而且會經驗越來越老到,那這一個經驗的老到帶你走向不幸福、不美滿,你就永遠很難理解佛陀所講的「願力」這件事情了。那麼也就是我們的欲望使然,搞得我們的業力深重,以致於搞到現在我們還都還不完,如果我們現在還要去廟裡面對著佛菩薩再用同樣的生命狀態運作,你看,多愚癡!所以要趕快踩煞車,回過頭來去理解什麼叫做真正的發願。

佛家所講的發願就是「不為自己」,「不為自己」的心念統統就叫做發願。依著你所處的生命環境,此時此刻當下你所處的,即便每個人都處在同一個空間,可是每一個人處在同一個空間的「受」不一樣,感受、受用統統不一樣。其實這裡講的同一個空間裡面已經不是同一個空間了,為什麼?空間如何形成?是依念起用,而我們當今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念頭的人,所以只要有兩個人就至少有兩個以上的維次空間。為什麼又講至少呢?因為同一個人常常一個念頭又夾雜了很多,所以你一個人就處在很多細緻的維次空間裡面而不自知。

那麼我們一切的人湊在一起,這時候就有一切的維次空間,而不是湊在一起當下的那個而已。比如說我們現在在這個教室裡面,我們就世間人、現在的人類來講,這個教室是「一個」的概念,可是如果你從維次空間的概念來講,這裡已經至少有你們在座這些人這麼多數量以上的維次空間了,為什麼還加個「以上」而不是只有這樣?因為還有不同維次空間的生命體存在著,祂們又有祂們的念,以此類推重重無盡,整個虛空法界有無限度的維次空間!那麼它有時候變多、有時候變少,為什麼?因為我們人的念頭有時候雜、有時候純,尚且有的已經消歸自性,那就不在我們人類所理解的維次空間的範疇裡面了。

消歸自性!它既非時間也非空間,既非物質亦非精神,也不是自然現象,所以我們無法用邏輯去推論而能體解。這也是現在科學家發現到的所謂的「暗物質」,整個宇宙的存在,他說依這些科學高度的工具,大抵上也只能去推測到百分之十的世界的存在,百分之十!「百分之十」還客氣講啦,事實上,百分之十的這個十裡面的百分之十看有沒有達到。那麼其他的說是不見了,不知道去哪裡了,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科技,如果你有學過佛法,即便我們沒辦法證得、證悟,我們從解悟上、理解上、推論上,從「相信古聖先賢的智慧」的基底下,我們也可以去理解到一件事情,那些科學家找不到、不知道去哪裡的世界,你都知道它回歸自性了。

回歸自性!剛剛講,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那物質、精神是從怎麼樣的生命狀態產生出來的?從我們的思想,從我們的妄想、我們的分別、我們的執著產生出來的。我們目前的科學研究沒有離開這三個生命狀態的運作,所謂是心意識――見思、塵沙、無明,沒有離開這一些,分別、執著、妄想統統沒有離開。那它既非精神也非物質,你用著心意識當然無法緣到,緣就是契及的意思,這時候解釋為「契及」,「無法去理解到」的意思。你得要放下心意識的運作,頓然也消歸自性,你就相應了,相應你就自然明白了。

佛法教著我們用的方法是禪定的功夫,而不是動腦筋的功夫或者問卷的功夫。問卷的功夫是什麼?統計學嘛,我們現在大概都以統計學為依準,多數人為對、少數人為錯。所以以前才講「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那「三人行」不是講多數人,另外一個講法叫做「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這「三個臭皮匠」就講多數了。那麼這是世間人依邏輯的概念討論出來的,依真理的角度,天才就是天才,不會因為有十個白痴加起來就勝過一個天才的思維,不會是這樣子!這也就是告訴我們,生命的本體我們不能用我們人世間的一種習慣式的思維去理解它。所以智常禪師才講:「自性覺源體,隨照枉遷流。不入祖師室,茫然趣兩頭。」他告訴我們,我們本來具足的光明體性,迷失了之後,只要沒有透過明心見性的導師幫我們引導回來的話,我們的知見就很難是對的!

那麼有一種人他可以,他叫做「緣覺」,也叫做「獨覺」,加個「獨」就是他不需要人家教,可是「不需要人家教」也是依人類的方便說而講,我們講的「人家」通常是一個活生生的人,然後跟我們講幾句話、幾個道理的這個過程叫「教」,可是獨覺、緣覺這一種生命體不是這樣,他的學習是開放的,所以他看到山河大地就開悟;他聽到某一種音聲就開悟;可能是看到一隻小狗跑過去,他就開悟。那當然,這是有基礎的,他已經超越六道輪迴了,在四聖法界至少第二個級數,所謂是聲聞、緣覺、菩提(菩薩)跟佛。

那麼四聖法界的佛指的不是圓滿佛,不是我們一般在學佛的人所講的佛,這個佛是所謂的藏通佛,在佛家來講叫做「相似即位」,祂很像佛,可是祂不是佛,祂的妄想還沒有去除,所以還有無明本身的作用,祂沒辦法清明。可是,祂也被歸類為信位菩薩了,至少祂的方向都是正確的,而且也有去落實,就是說祂也是一個表演者,固然不是本尊,可是祂表演、模仿得很像了這樣。那祂的模仿表演都要付出一點的嘛,並不是只是嘴巴在講,這一個生命體是這個樣子。

那「獨覺」就是在「聲聞」之上,「聲聞」我們一般人好懂就是叫做「阿羅漢」。那麼佛告訴我們,在未證得阿羅漢以前的我們自己,不能相信我們自己的看法,簡言之,就是指六道輪迴的眾生。六道輪迴一切眾生的知見統統錯誤,更何況是人類,連天神也有錯誤。這一個世界之所以求出無期、煩惱不斷的原因就在這邊,因為未曾有過真正正確的知見,你只要用著錯誤的知見去對待你的生命的互動,一定是引來煩惱、憂慮、牽掛的。所以,教著我們第一關就是放下執著,放下執著,我們的知見就勉強正確了,那時候叫做阿羅漢,因為已經沒有見思惑了,見解沒有錯誤、思想沒有錯誤,是這麼一個生命體。

通常這麼一個生命體的成就,都透過所謂的音聲的傳習,尤其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透過這些善知識、佛菩薩的教導而自己發育出來,所以我們叫做什麼?聲聞!聞聲嘛,聲聞即能夠明白。至於「獨覺」就不一定是這樣了,他不需要人家跟他講道理,那麼他是不是自己就明白?他有這一個體性,可是也得依緣。那這時候佛菩薩的生命體就開拓出來了,「佛菩薩」當然不是指一個人,祂能夠化現一切相,但事實上祂無相,祂本來無一相而能化現一切相,所以緣覺就是透過祂化現出來的一切,包括這些山河大地……等等,澆息到他過去生生世世所累積出來很深厚的善根種子,於是在那個剎那可以頓悟、明白,一般叫做無師自通,可是他的「師」就是大自然的形相。那麼這也是佛菩薩的能力,佛菩薩的什麼能力?隨類化現的能力!

一般我們講「千江有水千江月」,對於我們學習者的層面是什麼?「開池不待月,水滿月自來」!我們要去澆水,比如說挖一個池子,我們老是在那邊說:「我很努力,可是佛菩薩都不保佑我!」這個就是你不瞭解你自己的生命狀態,你的努力是錯的。那麼「開池」你挖了一個池,你只是挖卻沒澆水,月亮並不會跑到你家的池子來。如果你家有池子,你池子裡月亮的形象跟天空的是一樣的,跟一切河水、湖泊、池塘、大海上所映出來的月亮都是同一顆月亮。那個月亮代表著我們的「法身」,法身是同一個,它能夠化現在不同的時空因緣的境界裡面,諸佛菩薩有這一個能力!那這個能力是誰?也是我們自己!換言之,一切眾生本來是佛,一切眾生亦皆當成佛,所以這一個「諸佛菩薩」就是講我們自己。

至於所謂的「善知識的引導」,六祖惠能大師講:「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真正的大善知識就是我們的自性清淨心。所以,才講「本師 釋迦牟尼佛」,那麼一即一切,一句無量義,從形相上來講,在我們這一個時代的三千年前,釋迦牟尼佛化現為這樣的一個形相――出生在帝王將相家,身為一個王子,透過八相成道表演如何成道的概念給我們看。成道是什麼意思?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生命體!「成道」是古時候的用詞。那現在有很多媽媽只要聽到孩子要去求道就緊張了:「如果出家了怎麼辦?我們家沒有後代要怎麼辦?」你看,明明成道是好事,對不對?只要自己的兒女不要去求道,成道都是好事啦!只要兒女要努力去求道、放下萬緣,這時候成道就是邪魔歪道,你看,人的私心、人的欲把我們的腦袋給搞糊塗了。

那麼你要跟現在的人講這些美好的生命體性的運作,你得要換個名詞,就是說沒有家長不喜歡他的兒女幸福美滿,對不對?所以「成道等於幸福美滿」!你看看,多好!那怎麼樣得到幸福美滿人生的方法就要學 釋迦牟尼佛,祂是很標準的表現出來,至於當中的歷程我們很難理解,比如說在樹下睡覺,睡覺又不能躺下來,祂睡覺不倒單,因為祂的個性很精進嘛,跟彌勒菩薩不一樣,彌勒菩薩就比較悠閒一點、富貴一點,但是這樣也是佛法的表法,也就是說成道不是一個樣子,修行不是一個樣子死死板板的。

尚且有的學得很訛化、扭曲了,然後自認為:「我要坐得把腰挺到不行!」他的腰已經僵掉了喔!「其實我現在根本聽不下課,現在只是裝樣子給周邊的人看,覺得我很厲害這樣而已。」那你說:「哇!這個人修得好好喔!坐就是坐得這樣子,然後眼神都不動。」(學員笑)其實他心裡已經恨不得有兩根牙籤趕快撐上眼皮去(師父、學員笑)。現在根本聽不下課,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想著:「下課後不曉得還有沒有推拿店?」算是「店」嗎?按摩店……什麼等等,要去SPA一下,要不然腰受不了了,整個僵掉!有過腰酸背痛經驗的人就知道它會延伸,對不對?肩頸也開始緊繃了喔!其實他是已經全身緊繃了(學員大笑),因為他不是坐得很標準,一點兒都不鬆。

真正學道、入道的人是很鬆的,就像人家在打太極,整個都是鬆的。可是並不是鬆而垮,不是叫你癱在那邊:「師父剛剛講挺直不對,我現在這樣才對!」你看,我們取決的對與不對都是建構在希望從別人的眼光中得到我們的需求名聞利養。所以,佛法不是這個樣子,歷代的這些古師大德、諸佛菩薩無盡慈悲示現並沒有同一個樣子,不是一個樣子而已。好比說當年濟公禪師示現那個瘋瘋癲癲的樣子,那你說對不對?你要知道他的時空背景、因緣,這一個善知識他為什麼要這樣做,你要去瞭解它背後的原因。我剛剛講,每個人的維次空間都不一樣,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因緣」不一樣,(師父笑說)不是婚姻那個「姻」,是比較廣泛的,那麼婚姻的緣也是不一樣啦!

濟公禪師當時是因為那個時代有很多人就像我剛剛講的「持假戒」,持戒都是要得到名聞利養,然後外在假裡假氣的,假裡假氣久了就怪裡怪氣的,以致於讓很多真正有機緣接觸到佛法的人起反感:「怎麼會是這樣?」所以他是為了破這一群人的執著用的,破執著!那當然,他憑什麼能夠破人家的執著?正因為他的神通道力到位,「神通道力」一般你們叫做「境界」,那境界背後講的是什麼?他的功夫,他修持的功夫有到那邊。所以,當我們在羨慕很多古師大德或者是某些修行人的神通道力的時候,我們不能忘掉人家背後的精神內涵,精神內涵是原因,外在的神通道力是結果,它還是沒有離開因果關係。那麼濟公禪師示現那種很瀟灑、不羈小節,可能不羈到那個幅度很寬,而我們現在的人不懂,我們也要這樣學就沒辦法!所以他才講一句話啊,很多人都會唸那一首偈,他說:「酒肉穿腸過」,後面那一句話是什麼?(學員異口同聲:佛在心中坐)佛在心中坐!就這樣嗎?後面還有兩句呀,你們都不知道喔?不知道,就是覺得他很瀟灑啊?!

我記得有一年我們高市美協的會員大會,大家會員聚會嘛,通常學會都是這樣,大家都只有會員大會時才會來,因為來也不是要開會,是要來吃大餐的,一桌一桌、十個一桌,我跟我很要好的一個藝術家朋友坐在同一桌。那我們理事長七十幾歲了,已經學佛很久,那時候也常常請教我們一些佛法,看到我們就很歡喜:「最近修得多好啊?」然後又對我旁邊的藝術家講:「你有沒有多多學啊?」就是說有沒有跟著學一下。我那個藝術家朋友就說:「唉呀!○○修的是這樣,我是修『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所以我大酒大肉的,沒辦法像這樣。」你看,為什麼我問你們知不知道後面還有兩句?「若學我模樣,則同入魔道」(學員一片嘩然)!還有這兩句。你要學我的模樣,你得要有我的功夫啊!你沒有我的功夫,你還要學我的模樣,你就是入魔道,因為我的行儀都是以魔的樣子來顯化,可是我自己很清楚我要度的人是哪一類,我得要用這樣的善巧方便你們所謂的「手段」,我才有辦法度他,可是我的心一塵不染,這是你不知道的啊!

所以,這種都是慧行菩薩再來了,那更高層次就是法身大士,他已經修到不起心、不動念,哪裡還有什麼惡、善的概念,對不對?「兩邊不著,中道不存」是謂中道,是完全沒有執著的這樣一個生命體,所以他吃狗肉不造罪、喝酒不造罪。那麼他吃狗肉不但不造罪,搞不好後面有很多狗都排隊想要讓他吃:「吃我、吃我、吃我」!不是有那種漫畫嗎?即便畫的人不知道,可是也冥合,生命狀態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啊!我聽說那個漫畫是只要 釋迦牟尼佛把飯盒的蓋子一打開,就有很多昆蟲、螞蟻要跳進去,因為聽說讓祂吃了會被超度。那叫做功德力,你看,這就是功德力出來了,功德力跟福德力不一樣,我們世間人自以為是,以為我們捐了很多款子、我們救了很多生命、我們做了很多善事,所以功德無量,事實上是了無功德,因為我們心中常存「功德」念就又沒辦法了。

功德要「三輪體空」,三輪體空則心一塵不染、清淨到極處,你做的一切事統統是功德,包括濟公吃狗肉,那個也叫做功德。那你看,我們沒辦法辦到三輪體空,我們的心沒辦法清淨,對不對?後面那兩句話是不是就很重要!所以,你們以後在跟人家講的時候,就稍微忘掉前面那兩句(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然後稍微多講一下後面那兩句:「若學我模樣,則同入魔道」。前面那兩句留給別人講,因為也要形容一下「要學我的模樣」是怎麼樣個模樣――「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那麼這一個理路告訴著我們「學法要務實」,現在學修的人沒辦法透過學習而得到美好的日子就是因為不務實,也就是三資糧不到位,所謂的「老實、聽話、真做」統統沒有。

那麼有的也遇不到善知識,那是因緣不足,所以「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體解大法」,若依淨土修持來講是「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得生彼國」,你沒辦法去的。如果我們念佛的功夫沒有達到了「功夫成片」,我們也去不了。至於要達到功夫成片,我們的生命體沒有一點觀照力也達不到,所以這一個觀照力就很重要!那通常「功夫成片」已經大過「功夫伏住」了,若依小乘修來講,「功夫成片」基本上的果位都在阿羅漢了,所以阿羅漢理當不用念佛求生淨土,祂就超越六道輪迴了,要有這個條件。可是憑什麼能夠得到這個條件?正確的理論、方法統統明白告訴著我們,就是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是覺明妙行菩薩降壇下來告訴我們的一個理路,當時有八個人學修,八個人統統往生淨土,就是用這樣的方法、手段。

那麼我們現在的人念佛都是雜思、都是祈求,這樣統統沒辦法。所以如果從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的理路,你也就知道功德力從哪裡來,你的生命體對「信佛」這件事情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一旦這個關鍵有了之後,你的功德力就是隨時跟著你的,你走到哪裡都是功德。那時候你一塊錢、一毛錢都不用捐,你還是功德,所以功德須自性內見。講到「自性內見」,其實佛家是用高標準告訴我們,也就是說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真正要講功德就是你要成佛,是這個意思。

所以,我們在學佛,第一個就是要謙卑,學習地藏王菩薩,祂就是表法一個「大孝」,就是謙卑。那麼加一個「大」,意思就不是只針對我們自己的父母,那一個「大」是什麼?以此類推,用孝順父母的態度去孝敬一切蒼生,你看,一切蒼生吶!而不只是孝敬佛菩薩。為什麼?因為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秉持著普賢菩薩的第一願――禮敬諸佛,我們才有辦法做到真正的大孝,要不然我們都只是嘴巴講講的。

所以佛言才有這麼一段話:「假使頂戴歷塵劫,身作床座遍三千,若不傳法度眾生,實則無有報恩者。」祂告訴你假使「頂戴」你把你的父母雙親背在你的肩上、放在你的頭頂,印度不是常常有婦女把擔水的那個水缸頂在頭上,有沒有?你看多重!「假使頂戴歷塵劫」你對你的爸爸、媽媽像這樣的尊敬、這樣的呵護,把他們捧在你的頭頂上歷塵劫(塵點劫),塵劫就是生生世世的意思。微塵數你數不盡的,每一個灰塵、微塵都是一大劫,你看整個宇宙有多少微塵!整個宇宙的空間無量,故微塵亦無量。那麼我們光看整個宇宙的星球有幾個?無量,對不對?那你把一個星球磨碎磨成粉,而且還奈米級的,一個星球可以磨成多少粉你數不出來,所以祂說「假使頂戴歷塵劫」。

那「一劫」是什麼?人類的壽命從八萬大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平均歲數十歲;再從平均歲數十歲每一百年增一歲、每一百年增一歲,增到八萬大歲,這麼一增一減叫做一劫。通常這個劫是以小劫來計數,而我們所謂佛家的劫都是以大劫來講,二十小劫是一中劫,中劫乘以四,一般講成、住、壞、空,四中劫是一大劫。所以你以那個歲數減、增這樣一來一去乘以二十、再乘以四,然後整個宇宙的星球磨成奈米級的粉末,有多少個粉末再乘上去,這個數量就是你把你的父母頂在你的頭頂上所經過的時間。那你的脖子都不能去推拿喔(學員笑),這樣一直頂著,也不能裝護頸,護腰也不行,你看多有誠意,夠了吧!我們世間人誰做得到?這樣還不算數,懂嗎?

好!加上「身作床座」就是你的身體變現成一張很舒適的床,這個床有多大呢?不是我們講的king size而已,那個都不夠看,是「遍三千」三千大千世界,至少一個娑婆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把你的身體變現出這麼大,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一張床,讓你父母在上面躺得很舒適。然後「若不傳法度眾生」,如果你沒做到「傳法度眾生」這句話的話,「實則無有報恩者」就是前面的那些都不算是報恩,也不叫做盡孝,不算是孝順的孩子,佛家的標準是這樣子。

所以你看,有多少人能夠輕蔑佛法!佛隨便講的一個善都是我們人間的善跟不上的,連億萬分之一都跟不上。祂隨便講的一個正確的態度,我們人間總合的正確態度也跟不上。那其中一句叫做「若不傳法度眾生」,這句話很重點,你憑什麼能夠傳法度眾生?你得要成就!佛言:「未能自度而能度他,無有是處」,傳法「度」眾生,這個「度」我們以前講過,不是我們一般講的善人、善行,比如看到遊民,拿東西給他吃;捐錢給孤兒院;捐助醫療器材給醫院;都不是這一種。或者是全球的災難,我們有能力去募款幫忙化解這些災難,統統不是!這些頂多就是世間人的行善,叫做「服務人群」而已。或者是更廣一點的,因為也有狗、貓嘛,流浪狗、流浪動物之家,對不對?我們也捐錢,服務眾生的範圍更大了吧!相對於佛法講的「度」,這些都稱不上。

你服務這些眾生,有可能你的機緣更大,你身邊常常會遇到外星人,服務到外星去了,不是只有地球,以此類推,統統不是佛家在講的「度」,佛家在講的「度」就是你必須得令眾生有「靈性提升」的這一個參數在。你給他吃東西,不一定他靈性會提升;你給他錢用,他也不一定,這時候只是救窮或救急,他還是那樣的生命狀態。他只是因為惡業現前時剛好遇到你這個善緣,那你去輔助他一下,這都不是「傳法度眾生」的義理。這些總合加起來,如摩醯首羅天王──三界至尊,玉皇大帝望之項背。我們很多人對玉皇大帝比較熟,比如說玉皇大帝富不富有?如果不富有,你們去拜天公怎麼都要向祂要錢(師父笑)?對啊!就算摩醯首羅天王以七寶供養布施,統統跟不上「傳法度眾生」這件事情。

「傳法度眾生」就是令眾生開悟、令眾生覺悟,佛家講的意思是如果你沒做到這件事情,比較直接了當的話就是我們都叫做「不孝子」,就是這樣。所以「若不傳法度眾生,實則無有報恩者」,我們在講的報恩都是假的,都還是在輪迴的虛相裡面運作,勉為其難就是自我安慰一下:「我做很多好事,我為我爸爸、媽媽做很多好事。」所以,你要令眾生覺悟,你自己得要覺悟才有辦法。那你憑何而能覺悟?你有一點點自私自利,你怎麼覺悟?你有一點點名聞利養,你怎麼覺悟?你有一點點貪瞋癡慢,你怎麼覺悟?尚且我們還不是一點點而已,對不對?我們還有很多很多這一類的生命狀態把我們卡得緊緊的,以致於這一個娑婆世界於焉產生,最後就是告訴我們堪忍!因為我們的貪、瞋、癡、慢、疑、惡見實在運作到一個極限、運作到一個不行。

覺悟的第一關鍵就是得從這邊去體認、從這邊去放下,放下我們的貪、瞋、癡、慢、疑、惡見,放下我們的是非人我、名聞利養,這些統統不能有,一分毫都不能存在。那麼佛家又告訴我們「三大阿僧祇劫」,要成佛得要三大阿僧祇劫,你看多累、多難!而且它還不是從六道輪迴開始算,六道輪迴都不在這個範疇裡面,它告訴你,進入了法身大士還得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能真正圓滿成佛。法身大士已經沒有妄想了,你看看,那我們連「沒有執著」是什麼味道都沒辦法聞到,所以一定要去深刻的對治自己的惡習氣。

那「三大」其實意指的是什麼?貪、瞋、癡!六道輪迴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統合叫「六道輪迴」,它的成因從理體上也就是貪、瞋、癡這三要素,這三要素產生三界。所以,不是往外去祈求的,或者是外面有個什麼功法只要做就能夠成就,統統不是!那為什麼有的人做了也能夠成就?因為他明白了,他做到明白了,是最後那個「明白」成就的,而不是他做的本身成就的,如果他做的本身不明白這個理路,他也很難成就。也就是說我們之所以生生世世直到今天還要來這個世間繼續做苦難的人的原因就在這邊,所以「理明」很重要!

「佛以一大事因緣而興出於世,唯眾生迷惑、造業、受苦。」一旦受了苦就會更加迷惑,因為受了苦之後,我們的這些劣根性又會再次加碼的散發。比如怨啊,你還沒受苦,你只是迷惑、不太會怨,一旦受了苦,怨、恨、惱、怒、煩全部都出來了,這些同是因亦同是緣,最後也同是果。為什麼呢?你原來的怨一分,你造業受苦了,增長成兩分,你第二個怨又澆到第一個怨又加碼,它有乘數效應。所以,我們要輕安並不容易,而我們要沉重卻很容易的原因就在這邊,解鈴還須繫鈴人,這些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而「貪、瞋、癡、慢、疑、惡見」就是六道輪迴眾生修持要對治的第一個對象,以貪瞋癡為首。慢(傲慢)是瞋恨的擴張到極限了,愚癡的擴張到極限就是懷疑,所以「貪、瞋、癡、慢、疑」也就是我們思想上錯誤的問題。

那麼見思惑是思想的惑,見惑就是我們一般講的身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也就是說我們執著這個身體是我,事實上它不是我。所以,西方哲人已經夠先進,他已經知道「這個身體不是我」了,他告訴我們是那個會「想」的我思故我在,那個思考才是我。事實上,這是進步了,可是並不是實相,會「思」的是那個「假我」,也就是在佛法裡面我們應該要丟掉的那個「我」。因為會思的那個你造成你認知你的生命現在這個業相、這個肉體是你,所以這一個「假你」會誤解,誤解了之後,它也就創造痛苦的那個你,我們稱為「假的那個你」。那麼你要得到那個「真正的我」,就必須把假的這個我給丟掉。

所以你就知道並不是「我思故我在」,如果我思故我在,以「常樂我淨」這個「我」的定義叫做主宰的話,我思故我在的這個「我」就不是了。「我思故我在」的第二個我是什麼?是那個煩惱的你,我思故「那個煩惱的我」在,是這樣,要註解一下。那聽到這樣,就沒有人喜歡「我思故我在了」,對不對?(學員笑)以前我們讀歷史課本,老師多麼稱讚的、我們同學多麼嚮往的,這些西方哲人是不是我們的偶像?可是,當你慢慢契入生命的真常,就會知道我們就是被這些歷史給卡住的,(師父笑說)意思說早知道就不要讀!但不要讀是犯法,因為國民義務教育,又不行!你看,想到最後都不能往外怪,就怪:「啊業障深重!」你知道嗎?來到這個時代的這個國家,需要接受這種教育,沒辦法,你得經驗過!

所以,最後叫你把那個「我」放下,那「我」很抽象,對不對?佛法也很清晰地告訴我們,那個基礎下的「我」就是見解上跟思想上的錯誤,所以得從見思惑(疑惑)著手。剛剛講:「佛以一大事因緣而興出於世」,是為了什麼?佛為什麼來到這個人世間開班授課?依現在的話講「開班授課」,就是因為我們眾生學不會「幸福美滿」這件事情。為什麼學不會?因為我們都想錯了,我們的看法都看錯了,所以祂來這邊指授我們一條正確的依歸的路,第一件事情就教著我們什麼?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就是你要先把你的方向拉出來,它有一個回歸的意思,是特指著因為我們現在的眾生、我們現在的人迷失了,我們的方向搞錯了,所以才要一個回歸依靠,歸回來的意思。如果我們眾生沒有這個錯誤的方向,就不用再來一個「回」,也不用一個「歸回來」,就不用了,這也是以對法善巧方便來對治我們迷失的這一群眾生。所以告訴我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你的方向先要調整一下,你的見解、思想的方向先要調整一下,你現在不能見解在這些貪瞋癡慢疑上面了,你不能思考在你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上面,統統不能了。你要往這個方向倒回來,你見解一下、看待一下嘛,看待一下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啊!你思維一下什麼是佛、什麼是法、什麼是僧,你看,第一步就是這些東西啊!所以「三皈依」是一切修行人要擺在第一關鍵的。

那你知道,這個義理的三皈依就跟我們現在很多佛教徒擁有很多皈依證的義理完全不一樣了,所以一定要從它的理路去理解。如果你不理解這個理路,直接有善知識或者哪個法師來跟你講:「修佛第一步就是去三皈依。」跟你講「去三皈依!」你問說:「去哪一間佛寺三皈依?」「都可以!」對啊,每一間佛寺都可以啊!有這種心量的法師算不錯了,他沒告訴你:「只有我們這間佛寺才可以。」那這種心量不錯了嘛!可是,他後面會補一句:「越多張越好」,越多張表示你綠卡越多這樣,這就是世間人的迷思。然後我們就被植入了,我們每個人就去選一間佛寺做三皈依儀式,請個法師、出家眾、僧侶來幫我們做這個儀式,當然,不是剃頭啦,那我們把儀式做一做就算完成了嗎?當然不是!

佛寺為什麼有這個三皈依的儀軌?它也就是為了舉外明內,透過儀軌讓我們眾生生起恭敬心去看重這一件事情。看重這一件事情不是看重這一個儀軌,而是透過儀軌來讓我們看重生命的態度,是看重這個東西。因為至誠通性,「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如果我們明白三皈依的道理,可是我們內在沒有恭敬心,我們會把它當作是一種所謂的閒話家常、聊天的素材而已,它對我們的人生還是起不了作用,有可能我們在當中還會起傲慢心,我們會因為「你看,我們都知道本質,佛寺很多迷信的宗教徒都不知道,還在迷信。」這時候又自我優越起來了,可是其實我們自己也沒做到。這是一種傲慢的運作,表示我們拿著三皈依的工具在創造三惡道的境界,是一個很冤枉的學習者。

佛法本來論實質不論形式,可是它不否定形式,它明白形式的價值定義在哪裡,當然,我們也要明白,可是它不執著停留於形式。老祖宗講:「誠於中而形於外」,「誠於中」是實質,而「形於外」是善巧方便、利他的一種生命狀態的運作,那個「他」包括我自己這個「他」,如果那個他少了你自己這個他,你的傲慢、對立又會出來的。所以,我做這一個儀軌不是為了要教他們的,而是我也在裡面學習,那麼人家看到我做,人家也看到了這樣的一個儀軌能夠表達義理、本質,皆大歡喜!我們的立場不能偏頗。

學佛常常有一種現象,我們身邊也經常遇到很多角色定位錯亂的人,就是說爸爸、媽媽該講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兒子該講什麼話就講什麼話,可是現在都會錯亂嘛!好比說很多人在互動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關於法上的,然後我們本位立場常常是「是我給你機會喔!是我給你機會禮敬、是我給你機會財布施、是我給你機會法布施、給你機會無畏布施啊!」比如假設我生病,人家要來服務我,那我們生病的人應該怎麼樣對待這個服務我的人?感恩啊!感謝啊!「因為我生病,造成你的困擾。」這樣講就對了嘛,可是,有很多生病的人說:「你要感恩我,要不是我生病,你哪有無畏布施的機會!」(學員笑)你看,就變這樣子。

以此類推,財布施亦復如是、法布施亦復如是,所以這個人肯定下地獄,你放心好了!真是這樣,我只是講得輕鬆一點,不要嚇到你們,可是真的是這樣,因為他不斷在長養傲慢嘛!那傲慢的基底是什麼?瞋恨!你們都學過,瞋恨的能量引導你們去哪裡?(學員默然)我剛剛不是講說這樣的人會下地獄嗎?對啊!你們學法一定要透、要通,那這個就是剛剛講的那個理路。咦?剛剛講到哪裡啊?怎麼岔到這邊來?(學員笑)留一點時間給你們,現在剩下二十來分,你們有疑惑嗎?有嗎?都沒有?

宜秀師姐:師父您好!之前自己在拜佛時會想像佛菩薩的影像,那也有現出佛菩薩的影像,這樣子的狀況是否是觀想或是一種感應?請 師父開示!

師父:請坐!這樣的狀況叫做妄想,不是觀想也不是什麼感應。為什麼呢?因為你們現在多數的人還沒有能力做「觀想」這一個動作。所謂的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跟持名念佛,現在的人比較適合於持名念佛,他就心念啊,六字洪名或者是四個字的聖號,他容易專注。那「觀想」,你得要無中生有觀出一個莊嚴的佛菩薩,那觀到什麼程度你知道嗎?觀到你二六時中……「二六時中」聽得懂嗎?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你只要一張開眼睛、一閉上眼睛,你觀出來的那個佛像都在,這個能力你有沒有辦法?沒辦法!那你平常妄想多不多?平常妄想多的人就沒辦法真正透過觀想去修持,因為你一不小心……其實不是不小心,你一很小心,你就擦槍走火(師父、學員大笑),你專注不了啊!

那在這一個過程裡面,有的是這樣、有的真的是有感應,感應的前提基底是什麼?你拜佛專注到不行!那你有沒有發現?你拜完佛並沒有真正人家講的通體舒暢、身心輕安,沒有真的這樣,那表示你整個過程是不專注的、不投入的、雜思一堆的,所以這時候很多魔就會藉著佛菩薩的形象來干擾你,干擾你什麼呢?讓你得意,讓你得意也是干擾啊!你說:「我得意,心情很好!」(師父笑說)對啊,有的人會這樣講,那這是什麼意思?你們家有沒有刀子?在那個刀鋒上面塗蜂蜜你去舔,不是刀背喔!蜂蜜甜不甜?甜啊!你敢舔嗎?就像這樣子。所以魔當然會給我們甜頭啊!他的甜頭是為了讓我們在後面那一刀下去時很痛的。

那這個就先不用去管它,就是說你們在拜佛的時候,你要力求當下是在做什麼,我當下是拜佛,我就是拜佛!「魔來魔砍、佛來佛斬」本來這是修禪的一個高度功夫的運作,可是這個味道你們也要存一下,就是你們也要catch一下、把握一下,你不要去迷戀於外在的這一些所謂好境界、壞境界,那個時空你當下是拜佛,你就專心把心念濃縮在拜佛就可以了。

什麼叫做「觀像」?觀像就比較簡單一點,就是你把一張佛的形象或一個雕像擺在面前,讓你可以看它、一直看它。為什麼這樣修?因為我們現在還沒覺悟,所以必須要在你的阿賴耶識田裡面不斷丟佛種子,它就等於念佛嘛!你們念佛也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什麼要一直念?「憶佛念佛,當來現前,必定見佛」!可是,憑什麼憶佛念佛就當來現前必定見佛?你們過去生有很多拉里拉雜的種子嘛,對不對?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的種子都有。那你這輩子因為遇到的緣染雜,把你這個阿賴耶識田裡這些負面的種子開發出來,讓你堪受不了,所以我們就用「念佛」再去丟「佛」的種子,跟它拼了就對了!

這一塊田地本來有一萬顆種子,偏偏都不是佛種子,或者是摻雜兩顆佛種子這樣,那你一桶水澆下去,是容易結佛的果子還是其他種子的果子?有匏瓜、有菜瓜(師父、學員笑)、有西瓜……都好,一萬顆種子卻只有兩顆是佛的種子,那是機率問題。所以,就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拼命的一直撒、一直加,只要加的都是佛的種子。現在我這一塊田地加佛的種子已經加到一億顆了,前面那一萬顆裡九千九百九十八顆那些匏瓜、菜瓜的種子,相較之下,它的機率就小了,所以你是這樣成佛的,一下就成佛。那你還特地很小心的澆水,只澆在佛的種子上,它同時是因、同時是緣,你念佛同時是因、同時是緣,這一口念的佛是現在種下的佛種子,也是澆到過去生佛種子的緣的那一灘水,所以你要成佛的機率就比一般人高。

「念佛是易行道」是這麼來的,它是用這樣的妄想去牽引。為什麼這麼說?你念佛也是個妄想、也是個執著!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金剛經告訴我們的,不是我亂編的,那因為你沒辦法直接把所有的妄想都清除掉,所以這時候念佛法門叫「易行道」,它容易達成,因為它可以帶業往生。階段性透過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加持力可以幫助我們大幅提升,可是你要符合它的條件,它要加持你嘛,就是它要澆水給你,它澆的是阿彌陀佛的水,只會在遇到阿彌陀佛的種子才開花結果,但偏偏你的田地都沒有阿彌陀佛的種子,所以它澆不上。

那麼要叫我們「直接不要有妄想」容易或是叫我們「多一個妄想」容易?(學員回應:多一個妄想容易)所以易行道善巧方便就是這麼來,念佛法門是叫我們多一個「阿彌陀佛」的妄想。尚且,我們要直接不執著容易或是執著容易?(學員回應:執著)執著!所以易行道又來了,這是佛菩薩善巧方便設下的好方法,它不但叫你多一個妄想……因為你說妄想容易嘛,那就多一個「阿彌陀佛」;那你說執著容易嘛,它叫你「執著阿彌陀佛」,這樣你就去那個保證班了。所以叫「執持名號」,二六時中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

那你們的拜佛沒有這個效果,所以現出來的佛菩薩不是真的,是感應啦,但不是感應到佛菩薩,是感應到魔菩薩。可是,通常魔菩薩來,我們都只取決第一個字「魔」,「菩薩」兩個字不見了,為什麼這樣講呢?菩薩也能化現為魔,魔固然是魔,但如果你的條件好、善根深厚,你的恭敬至誠圓滿,魔就是你的菩薩。所以,一個真正會學的人是什麼?如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在五濁惡世,他的成就機率高、速率快,他不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當然,普賢十大願王也導歸極樂,那是告訴我們一個最保證也更快速圓滿的一條路徑,那是一件好事。那我們如果至誠恭敬到一個圓滿的極度,三人行必有我師,那麼魔就是三人行裡面的惡人、佛就是三人行的善人,第三個就是我必有我師的那個我,所以善人、惡人都是我的老師。

所以,單看你會學或不會學,如果你是「不會」的狀況下,你還是篩選一下,不要走那一種有風險的路徑,有風險的路徑就是「跟魔攪和在一起,你也可以成就無上道」!這個你們能想像,對不對?要不然地藏王菩薩怎麼辦?地藏王菩薩天天跟魔在一起,人家還是如如不動啊!當然啦,你們要把前面講的濟公那最後兩句話揀起來,不要現在聽到這邊就忘記前面了(學員大笑),「師父說我可以跟魔在一起,不錯!反正魔怎麼來呢,我只要做任何功課剛好符合我的習性,都一直打妄想就對了。師父太慈悲,給我一條更簡單的路。」你不要這樣訛化我的話喔!魔、佛同體,那就是你自己!你自己要選擇是佛還是魔?所以不要去打妄想,拜佛就是讓你專注,不斷專注!

那為什麼常常勸你們……比如說你是拜佛而不是直接念佛?因為你念不了佛,你直接念佛就是打妄想,所以要有一個動作給你,讓你好像心依附在那邊。因為你的習慣是坐著就打妄想、站著也打妄想、跪著還是妄想,聽著也妄想,之所以為什麼我有時候要重複?因為你們有很多人都在底下打妄想(師父大笑),對不對?打妄想啊!所以,一個人很妙,有一件事情他認為有在做就比較不容易打妄想,你坐在那邊念佛,你比較不覺得有一件事情在做,當你在那邊蹲下去、趴下去、起來……什麼的,你會覺得有一件事情在做。這個世代的人要進入那一種專注的狀況通常要有一些前方便,所以拜佛很適合,尤其是身體又這麼差!

那你說佛法不是萬法平等嗎?諸法平等,無有高下,每一法都可以,問題是你能嗎?人家是指法的層面,不是指你的層面。那如果我不行的話,我身體差,念佛是不是可以念好?當然可以!可是你會不會念好?你不容易!因為那至少要念到「功夫成片」,你能自利,而你念佛要利他,你得要念到「一心不亂」。其實有時候我們親朋好友生個病,我們念個佛就說:「喔!我念成了!」那不是你念成了,是你在念佛的過程中,也許你有這份孝心得到諸佛菩薩加持力,是諸佛菩薩加持的。你如果有辦法做到「一念完,他就好」,你已經成就了,是這樣,那你要去印證啊!

為什麼我講白這個層面?我們不要自己有傲慢心和自我優越感,學佛的人首先要謙卑。那拜佛是外形於禮、內謙於己,拜伏我們的傲慢,禮拜、禮敬我們的自性,它都有這一些義理的冥合。所以希望你在拜佛的時候就專注在拜佛上面就好了,即便它再有冥合的這些義理,只要我們不專注在那邊就都沒有,都葬送掉!那它已經是你們現在修持的易行道當中的易行法,所以不要再去夾雜它,這樣就對。這樣可以明白嗎?

那我再跳回剛剛講的三皈依(學員大笑),我們剛剛覺得好像有什麼人要問的樣子,不趕快讓他問一下的話,等一下跨年了,欠到明年去(學員大笑),這樣就糟了。跨年耶!我看到你們還很不容易吶,現在的人都要跨那種「不知道所以然」的年(學員笑),對啊!你們跨你們的生命之年,生命的重生遠比去年好過一點點吧?!所以這是揀擇的問題,表示你們都有智慧,值得我們多多學習。

好!三皈依不是只有那個外表的朝拜,你就要理解到為什麼從三皈依起?因為我們開始要覺悟,我們希望覺悟、希望智慧開啟,我們不再希望糊里糊塗,糊里糊塗你一定庸庸碌碌、怨怨恨恨過一生,你一定是這樣子,因為我們會搞錯!剛剛是不是講「人生酬業」?搞錯了,你這個業就酬償不了,所以你不但帶著生生世世的業力在過日子,你這輩子還會創造新的業力,越來越沉重!所以,皈依佛,佛者覺也,覺而不迷謂之佛!那麼這個「佛」又得是自性覺、自性本佛,你看,這是一層一層的,我們剛開始是依形相佛,因為我們很喜歡,「好美好喔!聽到佛法的故事敘述佛都這麼美好,我也要!」這個階段是心外求法的,佛陀告訴我們「心外求法,了不可得」,可是如果我們這個「心外求法」是生命當中的一個階段性的過程而已,那是可以被理解跟接納的,只是希望這個過程不要太久,更不要到最後把過程變成了目的地,這樣就更慘了。

包括很多有靈性障礙的人,他為什麼這一輩子有靈性障礙?是過去生生世世的造作,必然會有靈性障礙。所以它不是好不好說、丟不丟臉、對不對的問題,它是你「必須要超越它」的問題。那你要超越它,你沒讓它顯出來就超越不了,依你自體性的努力是超越不了的。那麼你沒顯出來,人家也幫不了你,就像我常常舉例的,電腦有病毒、中毒了,你只要永遠不開機,你這台電腦永遠清除不了毒。我們靈性也會有毒,必須要去清理,所以凡事要誠實去面對自己,以一種敞開的心境跟務實的態度,我們任何的生命狀態都可以去超越。

那皈依我們的覺,「覺」對現在的人很抽象,言詞上會講,可是到底什麼是覺?怎麼樣才能覺?那「覺」再細分出來就有兩個,其中一個叫做正確,所謂「法者正也,正而不邪謂之法」,所以皈依回我們的自性正而不邪!那你就知道,原來要覺悟就必須要正確,什麼正確?思想、觀念、行為統統要正確。如果現在告訴你們:「你們思想、觀念、行為統統要覺」,你們能想像嗎?你會疑惑:「是要怎樣覺?」思想、觀念一正確,你就貼近了。「正」有一個「邪」的對比,所以佛家以十善做為這一個「正」的最低基底,就是不符合十善的都不是佛家大乘法所講的「正」了,所以你永遠不可能覺。那你說:「我在世間很有聰明啊!我很有巧思啊!」那個都不叫覺。「我做善良一點的人,偶爾會偷斤減兩,我要是不聰明,怎麼懂得偷斤減兩呢?」這個就叫做取巧、訛化,佛家不講這個,它告訴你:真正的生命要覺悟圓滿就得要正而不邪!

那麼「正」可以理解,可是那是一個行為上的方向、指標,至於我們的心境上呢?佛家告訴你要「淨而不染」,所以三皈依的第三個皈依僧,僧者淨也,淨而不染謂之僧!那麼不是皈依外面那一個清淨的人,而是透過效法外面清淨的人去皈依回我自己的清淨。所以,「修佛」理解了,或者是再換一個名詞好了,「要得到你們人生幸福美滿」這樣,你要你的小孩幸福美滿,我們沒有說要他去修道喔(學員笑)!是要幸福美滿!去學個幸福美滿,第一步就是三皈依,皈依回我們自性的覺、正、淨。

大家可以明白吧?!往下要講到極處得要花很多年(學員大笑),今年先過了再說(師父笑),這樣可以明白嗎?剩下兩分鐘,還有沒有其他的問題?

學員:師父好!我是新加坡來的,今天下午有聽到您的音樂。在這個旅程上,師兄就剛好約我們來到這個場所,本來我是來不了的,那就有一股力量讓我們一定要來,因為我們有緣。希望 師父在這個時候可以給我一點力量、加持一下,因為我要走出陰霾!

師父:不會啦!人有善願,天必從之啊!我們明白嘛,「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業」的主人是誰?是我自己!你的信心是比較匱乏一點,你當要知道,一切法得成就於「信」這個字,聽好,信心不是叫你往外信仰,是叫你對自己要有信心。那麼你自己不知道「要對自己有信心」,可是,稍微去尋思一下老祖宗常常在勉勵我們的,剛剛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有沒有包括你?當然有,皆有、統統有如來智慧德相,釋迦牟尼佛這樣告訴我們。意思是祂告訴你,你跟當年的祂一模一樣,你們的能力一模一樣。這要再加碼一點,既然你們的能力一模一樣,為什麼你現在煩惱、憂慮、牽掛一堆?是因為你信心不足,對未來有一個不安全感!你沒有像祂一樣把「如來智慧德相」給張揚出來。

意思是說,你以前只是不知道,你不是沒有能力,懂嗎?「不知道」跟「沒有能力」是不是差很多?所以你今天來,第一個要建構的是「我是有能力的」,然後今天開始慢慢去知道,當你知道怎麼去開發出能力,其他的都好說了。那不知道的時候,有時候言詞也不需要去捉摸它,你有緣,音聲一聽就有一些感受,你就不斷去放下、去感受它,所謂是「音通心地,聲達性海」,自自然然會把我們的如來智慧德相給引導出來。一旦引導出來的時候,我們生活當中這些所謂不定性的一個概念也就慢慢卸除了。

那麼以一個比較世俗的概念,你也可以揀去用,「大不了就是這樣而已,有什麼好怕的!」懂嗎?(師父笑)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那剛剛講的「十善」,你有機會可以去深入、涉獵它一下,我不敢說很深入去修持,剛開始,去涉獵它一下,你也會明白的,那這些法寶你就帶回去看看,涉獵一下,不難,通常時間不會太久。我剛剛講「人有善願,天必從之」,這時候我要幫你定義一下「什麼是善」,善的標準就是「我豁出去了,我的存在不再為自己」,這個就是善,你有這樣的一個基本概念,你對任何人事物都是這麼個態度,你這個人叫做「開始在推行善願」了。有一個善願,還得要運作,所以天必從之,你就會比較容易心想事成。當你去驗證這一個路徑的時候,你會慢慢體會到心想事成,你現在的問題就不存在了,這樣可以明白嗎?

有花一點時間,怕時間不夠,你們有的人可能要趕攤去跨年(師父、學員大笑)。

明彰師兄:今天是這一年我們台中明覺法堂的最後一堂課,那也已經第二年了。有一點傷腦筋的是可能又要換場地了(學員大笑),去年也是這樣子,都在歲末。那也很感謝 師父不辭辛勞來到台中為我們大家做開示,傳道、授業、解惑。新的一年即將開始,末學代表台中法堂還有各位師兄姐,啟請 師父在新的一年繼續在新的法堂為我們傳道、授業、解惑。(法堂揚起一片掌聲,師兄跪拜啟請)

師父:方便就好了!方便就好了!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上人講天語)

請起,諸位請起。

我們希望大家都能夠秉持所謂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胸懷,學習阿難尊者――「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在地球,一年一年地過,其實何嘗不是一分一秒都在過。我們知道我們「身」的細胞分分秒秒剎那生滅,我們的境界相事實上也是分分秒秒剎那生滅,只是我們依心意識的執著態度而沒辦法去體解到這細微的變化。

那麼科學家告訴我們了,這整個宇宙並沒有物質的存在,所有的物質是我們的念頭累積產生的相續幻相。在菩薩處胎經裡面,彌勒菩薩也跟我們闡述著「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但我們地球人總是根性低劣,需要有所謂的關節點才能夠做一種省思或者是一種新的著力,殊不知我們心性的能量不可思議,它隨時常存。我們頃刻動一善念,正能量即遍虛空盡法界,我們頃刻動一惡念,負能量亦遍虛空盡法界,所以我們每一個人對於整個宇宙的存在都是非常重要的!

那麼「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僧」,這僧是誰?不是在廟裡的和尚或站在講臺的師父,而是每一個眾生、諸位你們自體性的清淨就叫做僧,所以希望我們每一個人秉持著贊同、讚嘆這個清淨體性運作的生命狀態去互惠,也讓我們自己去成就我們自己的清淨道業,這麼一來,整個虛空法界就是我們所主宰出來的善。更不要忘記!我們本來是佛亦皆當成佛,所以不能喪志,古諺講:「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喪志」。我們要把所有的精力、時間都投資在「成就我們的覺性」這一件事情上,一旦你覺悟了,一切世間的煩惱、憂慮、牽掛就不足為礙了。

樞紐要善於掌握,枝葉末梢細節的事情,只要你掌握住「根本」的問題,它統統會隨著時間而自然轉化為你所如意的那一種。所以,「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第一關鍵要相信你自己,信自、信他、信事、信理、信因、信果,假若我們依世間的俗成概念,一年過一年,要對「明年」皆有期許的話,我們就期許我們自己――依淨業為基礎去成就我們的覺性!

感謝諸位,今天就到這邊了。「跨年」!時空是不相應行法,你拉前面一點也可以的(師父、學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