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開示講紀 20180715 人生系列講座 (台北) 【緣來不一樣】 修行 — 把關於起心動念處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8-07-15 | 1572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吳定洋師兄講座後開示)

【緣來不一樣---我的人生 我的故事】


時間:20180715日,14:00~16:00
地點:薛伯輝基金會(台北市中正區博愛路1546樓)



(慈悲的 弘聖上師於講座後開示:修行— 把關於起心動念處)

 

修行不是滿足慾望的藉口

說真話,這個時代真的沒什麼人,真的有心在修行的!我們盡其所能聽到的,說我們想要修行,多數都是假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連「修行」這兩個字的定義都不知道了,我們怎麼會去想修行?所以那一個起心動念本來就是錯。比如說修行,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我現在也明白了,那你身邊有沒有常常聽到人家說:「我這一生的欲望,就是想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你們有見過這樣子的人嗎?沒有,對不對!所以我們基本上都是很想去滿足我的欲望,而不是我很想修行。

 

當然,你們以前常常也說,我很想修行,我很想修行!這個都是你們從小到大被社會的錯誤定義的修行概念所影響來的。所以這件事情就變成很想修行的人,通常會比一般沒有想要修行的人,日子可能會過得更痛苦,然後面對人生的境界問題,更不能解決的原因也在這邊,因為我們把它搞錯了。一般人即便沒什麼特別想要修行的概念,他還會在生活當中去歷事鍊心,當然,我們現在講的這個歷事鍊心的標準,並不是佛法在講的那一個法身大士的標準,我們是以「戒」這句話來講。比如說,面對到生活的人事物的時候,還會再想一下:「嘿啊,我想不想這樣痛苦地過日子?如果不想這樣痛苦地過日子,我應該怎麼去調整?」這一些統統是一個修行人的課題。

 

若因逃避現實而修行,結果則適得其反

所以,有的人並沒有制式概念地想修行,可是他真的在生活當中想改善,那個也是一種修行。那麼我們多數在修行領域的人很想修行,可是多數都流於一種逃避,逃避現實生活,那這種生命狀態,會導致我們的知見偏頗而讓我們接觸到的修行的人事物領域,越接觸是越糊塗,越接觸是越訛化,以致於我們生生世世潛藏的這種所謂的自私自利、貪瞋癡慢、名聞利養、五欲六塵,潛藏得根深柢固的這一些劣根性,透過我們極力想修行的過程也解除不掉,反而變成我們極力想修行的這一個手段跟工具,變成是來建構我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的一種所謂的手段,那麼這時候我們的修行就變成反修行。當然這個反修行,有一個對應的名字叫做正反!事實上修行,我們前提是講修正錯誤的啊,當然有的人是把正確的修正掉,對不對?多數是屬於這一種!

 

闡述事相時,人、事、時、地、物都應講清楚,說明白

在這個名詞訛化的時代,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名詞闡述清楚,包括在事相闡述的時候,也要很認真很嚴謹地去闡述。比如說,我註解一下剛剛定洋後面講的那一大段,其實依我認為……在教育的角度而言是不到位的。他也許想要去闡述,可是許多凡關人、事、時、地、物的一個闡述,如果沒有把它講到位,只講一種綱目的話,它就會令聽者產生非常寬闊的遐想空間,那個東西就叫做「誤解」。如果容易產生誤解的空間,那這種狀態寧可不講,如果你要講的話,就要把它講得非常地詳細,人、事、時、地、物都要說清楚。

 

「人」,光講人的部分,就有人的造作,人的應對,人的起心動念,對不對?那麼「事」,是什麼樣的事?事,有所謂的流程、過程,它有時間點,它涵蓋這個時;「時」又有時空點,剛剛我講事的流程的時間點,是單指這件事的發展。那麼這個人、事、時、地、物的這個「時」,是有很多人應對「事」的那個時空因緣點,而這兩個可以理解嗎?它是不一樣的。「地」,在什麼場域發生的?那麼場域又有一種對應。「物」,它在運作的過程裡面,它有什麼介質?這些必須要把它詳盡的解析,聽者才能依這些去判斷,或者是所謂的學習,所以事相不能含糊。這個也是我常跟諸位講的,我們的待人處事,一定要非常地嚴謹,對於我們內心,就像剛剛定洋在普陀山體會到的,內心的嚴謹。換言之,內心的嚴謹流於外,就是所謂的,口的運行也就是要嚴謹。

 

所以你們就知道,前天我們在高雄法堂,跟諸位提到這一個末法時期,最後會滅掉的一本經典就叫《無量壽經》。《無量壽經》一開端,就跟所有的佛弟子闡述了一個學修的總樞紐,所謂的善護三業──身、語、意業。我們世間,常常學佛的人,都掛在嘴邊身口意,身口意啊!拓寬就是十善業道這件事情!那麼一般我們都講身、口、意,那為什麼在《無量壽經》裡面,特別把這一個次序對調,把口放在前面?所謂善護口業,不譏他過,而不譏他過,它的義理非常地深、也非常地廣,不是單指我們一般人在字面相上的理解說,「不要去講人家的壞話」,對不對?「不要去闡述別人的過錯」,其實不是這麼狹隘的!不譏他過,它有一個很深層的義涵,就是你嘴巴所闡述的東西,你一定要到位。那麼你到位的,又是令眾生聞受、聽聞,對不對?受用、接受,領受之後產生正向的,所謂「正向的」生命的理解也好,或者是作用這樣。那麼我剛講到這個人、事、時、地、物的概念,你如果沒有理解到這個層次,你就會不能理解。

 

我們一般世間人在彼此對答當中,一般人通常就是一種很含糊的概念,「啊,有一天,我真艱苦,啊為了一件事情,啊有夠艱苦!」(台語),這樣你們知道了齁!你們以後不能像我這麼艱苦,知道嗎?你們以後不能像我,若遇到事情這樣艱苦,我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結果你們聽完還是不知道,我到底在艱苦什麼?是為了什麼事情艱苦?為什麼這件事情我會艱苦?對不對?這裡面潛藏著很多完整性的生命狀態在裡面喔!所以諸位在這邊,你們在生活當中,如果希望少一點人跟人之間的誤解,若不能闡述到位,要不你就絕口不提!

 

何謂止語?

剛剛定洋所講的,一個什麼師父所謂的「止語」啊,不是在胸前吊一個止語的牌子嗎?那不是止語,我之前也解釋過這個。止語是為什麼?止語是透過外在的行為模式的止語,主要是叫你止心,對不對!所以只要你問他,他會寫,那就不叫止語,因為他妄想紛飛。你問,他就開始寫,對不對,那個就是標準地派功課給肉體做,心不做功課,所以這是一個反修行,也是一個訛化修行的一個行為!這個罪比你不止語還重,因為你為正確的修行做了一個錯誤的表法,你的影響力很廣,你讓很多莘莘學子,當然現在不是,所以我現在不能叫莘莘學子,叫做很多初機學佛的佛弟子,嚮往透過所有至誠的,所謂的佛法修持的形制,這個叫做儀軌,而契入所謂佛法真理的深度,這一個歷程已經阻斷了,所以這等於斷人慧命!斷人慧命,與其你都不提、或者你滔滔不絕都好,人家還都知道你妄想紛飛,對不對?其實你是在表演妄想紛飛,而用止語這一個吸引人的誘因,這時候眾生在學法的這一個知見上會錯亂,所以這所有的罪都算他的。我不知道當年定洋,有沒有因為受到吊那個止語的影響,而不了解這所有的所謂止語的義理?如果不了解,那個法師就背業了,懂嗎? 所以剛剛我要講述的,就是清楚明白很重要,因為你們人生學佛就是要學一個「覺」。

 

修行把關於起心動念處

那麼「學」跟「教」基本上都同時,可是這個教的義理,我們把它比較低層化的解析叫做影響,也就是說我在學習的同時,我就在影響一切眾生了。那麼他當然必須要把所有的身心口的行為,身口意嘛,身心口的行為,非常嚴謹地把關。當然顯於外是一種和光同塵,和光同塵是一種恆順眾生的表現,可是你要知道,你憑何而能恆順眾生?你如果普賢十願前面八條都沒做到,你沒有能力恆順眾生。所以八條,前面的八條就都是嚴謹的自我圓滿。自我圓滿,不是自私自利,而是自我修持的意思,所以包括恆順眾生在內,這九條全部都是自利、自行,只有一條是利他,叫做普皆迴向。所以一旦我們言詞出去,幾乎都是普皆迴向的範疇對不對?可是我們並沒有迴向到,因迴向這個概念,是把所有的「正」的生命能量擴張出去。可是如果我們的言語,它沒有嚴謹到全然是正的標準的時候,我們產生不了正的能量,所以這時候地擴張就不能叫做迴向了,這時候就是負面的影響,可能剛好是一種反迴向。

 

所以修行,尤其是修佛,在在處處都是心法的問題,心法你就要在起心動念的第一個剎那把關了,而不是在外面闡述出來的這一些有為形式,再來做一種解釋,那個已經都來不及了,因為你的業已經造成了!那麼所謂的「起心動念」你第一時間把關,與佛法正知正見相吻合的時候,那時候佛法有一個名詞就叫做「不起心不動念」,你把關住了,它是叫你不要有妄念。如果我們論述出來的,全然是在「是」與「非」的範疇裡面,它統統都叫妄念,它也就不是一種所謂不起心不動念的生命造作。當然不起心不動念這一個層級,對我們現在的芸芸眾生,克實而論來講是高了一點,可是也是我剛剛講的從基礎性的態度的嚴謹做起,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上功不昧下行,要達到那一個境界,必得要從地基開始。

 

何謂懺悔?

接著我們講到的,所謂懺悔的這一個理路。懺悔對現在的人民來講也不簡單!懺悔並不是認錯,不是認錯就叫做懺悔,或者是求原諒。懺悔是「不會再錯」!我認錯,我還會再錯,對不對?那我認錯,還會再錯的認錯的這個範疇,又會因不同的生命的演繹,因而定義跟果報都不一樣。比如說,我認錯是我真心認錯的嗎?所有認錯的人一定都會說:「是,我真心認錯的!」可是我們在意識層的範疇裡面,我們的思想、思考是緣不到的,我們現在講的這是很細微精微的妄想,細微精微的妄想,而我們的分別跟執著這個思想是很粗糙的妄想,我們習慣於這個生命狀態的運作,所以我們不能理解到我們的隨時應化,應化就是說隨時的顯發、隨時的作用,就是一種妄的世界。如果我們沒有超越這個識的層面的懺悔,至多也就是在尋求一種自我安慰,對一個修行人而言,這個問題很嚴肅,對一個非修行人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本來就不想生命好嘛,不想不是主動意思,而是本來就沒有想過生命可以怎麼好,所以他就沒有這個問題,事實上沒有這個問題,是好?還是不好?沒這個問題就更慘了!

 

所以一個修行人,你必須要去正視這個問題,我們的根底裡的名聞利養的造作,也常常會用一種認錯、懺悔的行為去滿足它,這時候就是我前面講的變成一種工具手段,來滿足透過學法的一種所有的儀軌,所有正確的行誼來什麼?來滿足跟取得我貪瞋癡慢、五欲六塵、自私自利、名聞利養的積分,取得這個用語,這樣的話你修生生世世都沒辦法修成,反而又會累積所謂我們認知的那種修行的習氣。以致於我們生生世世再投胎、再投胎,不管你投胎去鬼道、投胎去天道、投胎在人道都好,總之我們不管投生在哪個道次,我們都還會有一種引力,叫做修行,我想修行。

 

所以這個就會很可怕,就會在你投胎的那一個境界裡面,你還是很想修行於錯誤當中,不是正確的那一種定義的修行,所以你就又會結識很多林林總總的「你以為」修行領域的人事物,其實這一些統統不叫修行,這些頂多只是我們幾次跟生生世世的業緣相糾葛而已,它有一種牽引力,這也是在這一個法界裡面九法界,再講低一點,六道輪迴裡面的一種生命形制的存在而已。凡觀只要在六道輪迴的固有的生命形制,都稱不上修行。比如說,以前吳定洋他們遇到什麼三昧真火燒掉啦,你看這時候,又馬上一個訛化的名詞出來了,「三昧真火」?其實,他第一個介質是什麼?他是用打火機點還是……?總是有個火,火種嘛!點在報紙,還堆砌木材,把那些佛像燒掉這樣嘛!不論是火柴還是打火機,一定是這樣嘛!即使是用火槍也是要打火機先點,你看,那打火機點的火,真的瓦斯火,瓦斯真火燃燒佛像,你看我們這不是修行人,又要跟修行有關係,就把他形容成「三昧真火」,你看看!

 

何謂「三昧真火」?

什麼是三昧真火,你們知道嗎?三昧就是出六道輪迴的禪定,至少第九第定以上,加上真火就是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你們可能不知道喔?自性本定,加上那個「真火」那個「三昧」,三昧你們知道嘛,有「四禪八定」那不叫三昧,對不對?第九第定阿羅漢叫做三昧,三昧有好幾個層級,辟支佛也有三昧,菩薩也有三昧,佛也有三昧,這是四聖法界的佛,藏通佛。再上去又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們也都有三昧,再上去最末端的層級,叫做如來,叫做妙覺,祂也叫三昧,所以「真正的三昧真火」!真火,你看就不會想到打火機那個叫做三昧真火。三昧真火等於真佛啊!這樣啦!

 

真佛從哪裡算起?這裡稍微說一下~放寬鬆的講法,是從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叫三昧真火,你知道嗎?所以,哪有人在用圓教初住菩薩去燒木頭人的?你懂意思嗎?所以無時無刻,我們就在這種訛化的修行領域而不自知,所以我們的生生世世累積,你們這一輩子若繼續這種概念,我們無法洗滌掉剛剛講的那四條十六個字,對不對?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這四句話沒有的人,還沒有真正有資格修佛,沒有資格!這四句話沒有的人,他頂多能夠在人道去真正理解一下佛法,也就是說有資格開始修先修班,先修班不是真正修佛,真正修佛你得要「三昧」,你才有辦法,還不用真火,三昧就可以了!

 

所以「真」不變,體性 ;「火」是智慧,所以不變的智慧,達到不變智慧的真如體性,那個不是佛,是什麼?所以三昧叫做「定」,你的「定」達到極處產生圓滿的智慧。佛法,圓滿智慧的方法,所以佛等於圓滿智慧,圓滿智慧等於佛,所以「佛」等於「真火」,「真火」等於「佛」,是這樣!它是一個不同宗派,在形容佛的不同名詞、它的作用,這些我們要把它搞清楚弄明白,要不然我們這輩子要再修行,就非常難!非常難!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跟修行了無關係的事相上,而還以為它就是修行,那就有得花了啊!

 

好比說,我現在坐在這邊跟你們講,算不算是修行?問題就來了,會的~是,不會的~不是啊!我在這邊講,如果我講得精采,怎麼沒人笑?(眾笑)我有這些欲求心,我在這邊就叫做造業,造世間的輪迴業。也許你會說,師父不對啊!你講的都是佛法啊~對不對?我是利用佛法來造業,而且利用佛法還不是造阿彌陀佛業,你要造業就造阿彌陀佛業,還不錯!你可以去極樂世界,你產生那個極樂世界的業相,對不對,還不錯,那也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可是不會的就是,我阿彌陀佛講半天,然後在闡述佛法半天,結果我拿這些來搞世間輪迴業,只因我有名聞利養那樣而已,只因我有自私自利。那麼我到處罵人、打人,那我是不是造業?如果我不起心、不動念,我叫積功累德。這可以理解嗎?(大眾搖頭)不行?不行(眾笑) !你像印度來的,很難理解,所以佛法知難行易啊!你只要沒有長時薰修在裡面,你盡你所認知的懂,都不懂!套一句章嘉大師講的,你們如果現在點頭,剛剛我講的那個,你們現在諸位皆是法身大士,因為你懂啊!所以佛法的懂,就是做到的意思,而不是我們世間知道,我們世間常常以為的懂、知道,都是自己的造業模式,因為我們是用思想在運作。佛法的懂是相應的,它沒有思考、沒有思想這件事情,這個東西就是真修行的領域了!

 

換言之,如果以這個標準叫真修行,那我們現在是什麼?我們現在是開始了解、有機會了解什麼叫修行,還沒有修行。所以希望大家加把勁把握時間,好好地努力,趕快先了解一下什麼叫修行,未來就可以真的修行了!今天時間到了!

 

學員:謝謝師父!

 

師父上人:大家有任何疑惑嗎?還有2分鐘的時間可以問!

 

主持人:把握2分鐘的機會!有師兄、師姐要提問嗎?

 

師父上人:好一陣子都沒留時間給人家問了,這就對了。因為大家都已經到了無疑的狀態!(大眾笑) 今天就到這邊了喔!

 

謝謝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