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開示講紀 20171216 人生系列講座(高雄)【總在遇緣不同】【Master Hong Sheng's Instruction after Life Series Lecture - It Matters Who We Meet Speak by Teacher Po Ya in Kaohsiung, Taiwan on December 16, 2017】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7-12-16 | 1436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20171216日 人生講座(高雄)弘聖上師開示內容

(於波芽老師主講後開示)

【總在遇緣不同】

 

時間:1061216日,14001600

地點:一覺元本部(高雄市鼓山區河西一路1299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緣分」大家都不一樣,而在不一樣當中其實又有深淺的問題,事實上,緣分是我們自己可以創造的,創造也不離開「懂得把握」!畢竟一切眾生的親因緣都平等,「親因緣」就是我們這個總生命體生生世世一直以來所有的業因種子,當中當然包含了上自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的一切總合,這一件事情是一切眾生都平等的。那麼親因緣既已平等,所以通常不往這邊去探索,因為探索不完也探索不了。

 

佛告訴我們,一個人只要四事因緣具足,不成功都很難。祂講的「成功」是生命終極的成就,成就加上「終極」二字,也就是所謂的成佛~至善圓滿的佛性地顯發。那麼它後面又跟著三個緣,其一是「所緣緣」,今天的主題「總在遇緣不同」,大部分都是比較聚焦在「所緣緣」上。以白話來講,「所緣緣」就是我們所遇到的是哪一類的緣分,換言之,也就是我們所遇到的條件參數是什麼。一件事情的完成必備它需要的條件參數,只要條件參數有所欠缺,也就無法完成該有的結果,佛家叫做「果報」,所以「所緣緣」就甚顯重要!

 

佛家告訴我們:「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明師難求、佛法難聞」,當中這所緣緣也遇到了,如果依我們現在周邊所認識的人來說,多數也都具有「佛緣」。並不是在我們的團體裡面才叫做遇到,生活當中,你們周邊的這些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飯或喝下午茶都好,即便都是聊八卦、東家長西家短,很少聊到「法」,他也都有佛緣。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聊天當中一定有講到「隨緣」、「放下」(學員笑),對不對?都有這種情況。才叫人家放下,自己就開始搬出煩惱,換對方說:「你要放下啦!」(學員笑)然後對方講完「要放下」,又開始想一批不如意、怨言來講,又換你告訴他:「要隨緣啦!」兩個人輪來輪去,話題就是切不入怎麼個隨緣、怎麼個放下,就是講不出來要如何達到!所以,這些人也都有佛緣,只要沒有佛緣就聽不到「緣」這個字。

 

比如「緣」、「放下」這些字眼,其實都是佛法傳到東土才有的,我們從宗教的面向來舉例佛教和基督教,所有的基督教徒也都是佛教徒,因為所有的基督教徒都會跟你說「隨緣」,對不對?由此可知,其實這已經是所謂生命質地的融合了,只是我們眾生有分別見,沒辦法很清楚地契入本質的生命流。而已經在本質的生命流裡面運作的同時,眾生以知見、分別見、執著見去對待,所以這時候又切分掉了。可是真理即是真理,不管我們的想法如何,它本然存在!

 

佛家講「常寂光」,我們都在常寂光裡面,可是所有修佛的眾生都在追逐常寂光,都在想辦法怎麼回歸常寂光。那修佛第一守則就是三皈依,而皈依第一則又是「皈依佛」,那麼皈依「佛」講的是「覺」,我們覺到徹底就是常寂光,就是回歸我們的大光明藏,所以本然就在這裡面。「在裡面」也是一種相對說法,因為有「裡面」就有「外面」,凡是佛、法能言之即非,就是說能講出來的已經不是,已經處於「妄」的領域裡面,所以我們還得要透過這些講出來的話尋回它的根節處,也就是那個源頭。所以禪宗才叫我們參話頭,一旦到這個頭處時,已經無言可說,沒有話可以形容它,如果有,也就不用參,描述、描述就可以了。

 

所謂修行成長、改善生命,所有一切真理的語彙來到我們自我生命體切勿轉化成知識常識,因為知識常識必然就是有一個你們所謂的「正確答案」,而相對於「正確答案」也會有一個「錯誤答案」,那麼有錯誤、有正確就又處在二法,這是六道裡面的產物。所以,一個人要真正解脫自在,得到所緣緣之後還必須要提升、加把勁加上「無間緣」,無間緣就是我們的勇猛精進力,不間斷的意思。

 

其實現代的人不管有沒有修佛、有沒有涉獵「生命成長」這件事情,多數已都有這一個緣,好比報章媒體也統統有提及,一打開電視,就算你是個很深度的基督徒,當你看一下《倚天屠龍記》的時候,裡面也有某某法師出現,那個「佛」的印象又進來了,對不對?就是這樣!那你是佛教徒,你看一下比如《基督受難記》這些電影,也會有基督的印象,所以外在這些都是形式,它的本質就是佛法。

 

所以佛法嚴格來說可以這麼去理解,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存在即是佛法,一切的存在!那麼它以「存在」這兩個字去講,存在必得有它的因、緣、果、理、事、體、相、用的這些現象層,本質跟現象層是涵融合一,所以它的範疇是盡虛空遍法界。那麼盡虛空遍法界有多大?無盡!而這一個「無盡」也可以含攝為「一」,所謂是「小而無內、大而無外」!這種佛家的語彙統統是得「參」的,它不是以一個解釋名詞就能表達。當然,解釋名詞也可以勉強說說,可是聽的人如果是一種想聽解釋的概念,他又落在世間法,又把盡虛空遍法界的整部佛法來到他自我的生命體系時轉化成世間法。那這時候佛法跟世間法是不是形成對立?剛剛講「盡虛空遍法界本然是一體」,它不是對立,一旦來到我們眾生的錯解時,它就變成對立,於是才又方便假名叫做「出世法」。所以世間人就把佛法定位為出世法,那麼世間法就是入世法、有為法。

 

所謂《金剛經》講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什麼教你「應作如是觀」?因為那一個「一切有為法」它是假的,可是,這一個「全假」即是真!那佛家的術語又告訴我們:「全真即妄、全妄即真」,它是一體,就是我們講的那一個「盡虛空遍法界」,只要你離開那一個概念之後。那事實上,「概念」這兩個字又是因應眾生講的,所以言詞非常地麻煩,因為你要契入佛法的本質必須連「概念」都要拿掉,只要你有一種概念,它就不是了。我們眾生都是用「概念」在理解,所以佛法無盡善巧方便就用「概念」來引導眾生去放下他的概念,一旦你能夠放下概念的時候,你就很快速地契入了。

 

那這一件事情對於我們根深柢固以概念去運作生命、對待生命的這一些生命體來講,它階段性就必須要花很大的工夫,需要那一個「無間緣」不間斷、不間斷、不間斷地薰修,薰修那一個「方便假名的概念」的那一種概念,不斷薰修、薰修到你原來制式的概念都慢慢淡化之後,你就自自然然契入了佛法、契入了你本來真實的面目。可是,這一件事情依我們來講又不太容易,所以有一個現象就產生了,那個現象有另外一個緣就產生,就是所謂的「增上緣」。增上緣也就是佛菩薩祂們的角色顧名思義來幫助我們提升進步的那一種緣分,但你要知道,祂是來幫助我們提升進步的,而不是我們不提升、祂去提升,然後我們就沒事。

 

所以一個學佛的人證法與否還得看這一個關鍵,所謂是「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無有是處」,既「了不可得,無有是處」,那勢必也非正法。所以再回歸回來相對於這一個「非正法」,它就叫正法,那他就必須要靠自己生命的運作去證明它,這個結果就叫做證法。所以同時是正確的「正」,他就可以去證明的「證」,所以證者也可以說是正者。

 

所以,理依正確的門徑,你當然可以證實到真實的境界,所以這個叫做「證法」。那這一個狀態我們本身占據了四分之三,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都是我們自己!那剛剛講說:「所緣緣如果沒遇到呢?」你一定有遇到啊!只要能夠理解到這些,你都可以遇到。那你說有很多人一輩子沒有在一個聽說過佛法的地方,那他有沒有遇到?他也遇到了,只是名相不一樣而已,他還是遇到啊!盡虛空遍法界整然是一個佛法,請問在盡虛空遍法界裡的一切眾生不是直接就接觸到了嗎?那當然就遇到了,只是說他的遇到有沒有把握住一件事情,他得要加上「無間緣」它才成熟。加上「無間緣」,遇到的緣分不管是深、淺、厚、薄的問題,他就有辦法透過自己的無間緣把所有不夠厚實跟深厚的這一個緣分加碼變成夠深、夠厚,一旦夠深、夠厚,它就起作用了,太薄的緣分起不了作用。

 

所以無間緣也就是佛菩薩教我們:「在學習的過程要為眾生做不請之友」,那第一個眾生是誰?我自己!我們常常掛在嘴邊:「我們想學、我們想要得到幸福美滿的生命結果」,可是很少人會為自己做不請之友,意思就是督促自己,督促自己一定要往那一個方向去把握。我們現在不講創造了,因為本來就有,本來就有也不用去創造,可是本來有的若是沒有把握住,那也形同沒有,就是雖然還是有,可是好像沒有,在這一種現象層上改變不了。

 

所以若能理解這一些理路,你們才好兜回來現在現實的生命狀態裡所認為的一切苦厄要如何度它,《心經》云:「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些理路如果你都沒有理解,你憑何而能照見五蘊皆空,對不對?換言之,《心經》在我們大中華地區是很招牌的佛教經典,沒有讀過的人也聽過,甚至不是佛教徒也都聽過,看一次《西遊記》不就聽到了嗎?(學員笑)《西遊記》又不是只有佛教徒在看,當唐僧要折磨孫悟空的時候,不是要唸:「觀自在菩薩……」(師父模仿唐僧誦經的樣子)(學員笑),對不對?就算不是他,我記得以前還有一部電影《倩女幽魂》,遇到「蘭若寺」裡面的小倩,(師父笑說)那讀書人不是也唸個《心經》嗎?也是有一些基督徒跑去看,也都聽到了,一歷眼根、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那就是了!而且抹滅不了。

 

因此,如果我們體認不到「照見五蘊皆空」,我們一切苦厄度不了。這時候怎麼樣?你說:「師父,我看醫生,把病治好了。」那是短暫的,那是我常形容的「苦暫停」,你的苦還是在,是你自以為度過了。要如何真正度這一切苦厄?就要「覺」!早年我第一次去台北太極教室上課的時候,遇到一位一貫道的長老,白髮蒼蒼,大概將近九十歲了,他說他們都讀《壇經》、《金剛經》、《楞嚴經》,那時候他所講的經典我都沒讀過(師父笑)。然後他問了一個問題,他說常常聽到佛家在講「覺」和「迷」,到底是覺什麼、迷什麼?我當時回答長老:「覺者,覺於迷;迷者,迷於覺。」他聽完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學員笑),他的意思是說:「不知道在講什麼!」

 

那當然不能不知道在講什麼,為什麼世間有覺、有迷?佛經也常常告訴你們「覺」、「迷」這些字眼,那是因為你們老要覺、老要迷,所以它是一個相對性的說法,如果一個人根本連「概念」都沒有,整個存在的概念都沒有,哪有什麼覺跟迷!所以,「覺」是相對「迷」來講,覺者覺於迷。那迷呢?是因為你不覺或者是你想要覺,所以迷者迷於覺,要不然哪有一個迷!為什麼?因為五蘊皆空!既已回歸空性,哪有什麼對法的文字可立?能說的即是妄,能想的即是乖,「起心即妄,出口必乖」!統統是世間人概念上的一種運作。所以,當這覺、迷皆離的時候,方便假名向於「覺」,你看,它還是個假名,往「覺」的方向提升了,卻還是個迷。

 

學法的人一定要瞭解,對於「緣」的把握在在處處不能迷!迷從何而來?執著!可是「執著」又要瞭解,有的人不執著就放逸,而相對於放逸叫做「認真」,那麼「執著」是落印象,但「認真」不是,「認真」是認清了真實,你認清了真實又認同了真實,因此你又忍得住這麼一個世間人難以理解的真實的概念。所以你看,佛家有一句話叫做「無生法忍」,證得法身大士,無生法忍必證道!那「無生法忍」當然不是一個最高的境界,可是它相對於一切眾生是一個高度的境界,至少它也脫離了十法界,雖說脫離十法界,還有境界的問題啊!

 

所以無生法忍它用這個「忍」字來告訴你,這個「忍」字就是有一個「認同」的意思,你能認同諸法無生、無滅嗎?對不對?我們依所學、所接觸,我們會認同,可是這個認同是不是「認真」「認識到真實」的那種認同?我們可能是依於所謂的「緣」,所以你看,這時候的「緣」起作用也有不可思議的作用喔!至少會讓我們認同往那個方向去挪移。那你的方向不錯,你的目的必然會達到,只要你的方向錯了,你的目的任你費盡多少工夫統統是枉然,有這一個概念。

 

所以「無生法忍」告訴你的也就是「你能認同無生」這個意思,那為什麼用一個「忍」字?因為對於眾生真的很難,所以它對這一件事情必須有一點忍辱工夫,嘴巴要講「假」很難啊!對不對?(師父以桌上的盆花為喻)「這是真的嗎?」你們有標準答案:「當然是假的啊!」(學員笑)真的是假的嗎?那我接著又問:「真的是假的嗎?」這時候很多學習者就開始疑惑了,所以你能認同嗎?很難!那你說:「這有什麼好不能認同,就是假的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啊!」那你們認同你們的身體是假的嗎?(部分學員點頭示意)點頭了喔,那你們就該沒病了啊!那麼擔心生病幹什麼?那是假的啊!如果連身體都是假的,病會是真的嗎?病依附於什麼?

 

眾學員:身體

 

師父:身體是假的,請問有一個「真」(病)會依附「假」嗎?

 

眾學員:不會!

 

師父:對啊!那你們就沒病了嘛!

 

眾學員:對!

 

師父笑:治病成功!(學員大笑並鼓掌)好,解決了!可不要回去又疑惑:「明明就是真的,師父在那邊說假的!」師父是在說假的嗎?(師父、學員笑)後面這一句話又冒出來:「他是在說假的!」我是在說「那是假的」(師父指著桌上的盆花),不是我在說假的(學員笑),就是這樣。是你不能理解「師父說假的」是指什麼,對不對?所以,治病太簡單了!太簡單了!那你看,你忍得過這樣的概念嗎?忍不過,所以就知道為什麼叫「無生法忍」!

 

所以,六度裡面「忍辱」擺中間,承先啟後,想要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第一步「忍辱」沒有就不行!那你看,如果你認為身體是假的,你現在忍得過了,你們剛才都講了喔,那生病會不會痛?(部分學員搖頭)對啊!被刀子割到會不會痛?(學員回答:會)怎麼又會了呢?(學員笑)身體是假的,怎麼現在又會痛了呢?你看,都是自我矛盾啊!那就是我們真的很難忍得過「這個身體是假的」,對不對?

 

那這個概念最後要用什麼方法忍得過?不斷薰修!也就是你有沒有把握住那四事因緣。「親因緣」我們就不用講了,那有的人有「增上緣」卻也彈掉,是不是?剩下「所緣緣」跟「無間緣」,偏偏我們又懶散(學員笑),又彈掉一個「無間緣」,請問你有所緣緣要幹嘛啊?你遇到了能幹嘛啊?或許有人說:「師父,您怎麼能這樣講?未來生可以結一個善緣啊!」(師父、學員笑)對不對?好,那就慢慢結吧!我們生生世世到現在還成不了佛的原因也就是因為我們生生世世都在結善緣、都在結佛緣、都在結法緣,結到現在,其他三個我們不要了,原因是這樣。

 

所以你們一定要把握住這四個緣才堪稱遇上了「緣」,你看,今天的題目叫做「總在遇緣不同」,你們才堪稱遇到了一樣的緣,知道嗎?那「遇到一樣的緣」意思是什麼?人家能成就,為什麼我們不能成就?不是一樣兩個鼻孔、一個嘴巴嗎?他又沒有三頭六臂,我們也沒有少一個眼睛或少一個耳朵,為什麼他行、我不行?這當中就有問題了,肯定是四個緣被我們放棄掉。放棄不是放下,如果四個緣都放下了,意思就是成就圓滿佛了,這時候也不需要什麼增上緣,因為你就是人家的增上緣!

 

所以佛菩薩不用修,祂只有行,那我們眾生要「修行」,既要修又要行,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我們壞掉了,所以要修理,可是修理的過程又不能不去運作它,修理好的一部機器……比如說車子,長時間不開是不是又會生鏽、又會卡蜘蛛絲或其他什麼問題,對不對?老鼠跑進去排氣管結窩,蟑螂、螞蟻全部都來結窩了,它就變成是畜生界的碉堡,你的新車是畜生界的碉堡。所以菩薩以上不用修,因為祂們都已經修理好、沒問題了,祂們剩下的就是什麼?這部車到處開,叫做「行」,到處開去幹嘛?看誰要搭便車,沿路載,那不要同行的再下車。目的地到的時候,要下車的同參請自動跳車(學員笑),因為祂沒時間停,你懂嗎?所以祂繼續開。那上車的呢?自然就提升上去,就解決了!

 

學習佛法,那個「緣」很重要!所以古師大德依淨土的修持境界而區分,所謂是四土、三輩、九品。就是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境界有分等級――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四土裡面都有上、中、下的層級,各層級裡面每個又再分上、中、下,所以四土三輩九品各個等級不同。那麼古師大德講一句話:「總在遇緣不同」,也就是說最後目的地所提升到的境界高低總在遇緣不同。這是以極樂世界這一個小區塊來講,佛法一即一切,把這個理路拓寬於整個虛空法界,所有一切三度空間、四五六七八……無量空間的眾生,有緣學佛的,他最後能夠走到哪一個境界,或者是應該講他這一生最後能走到哪一個境界,也是總在遇緣不同,所以這一個緣自己還得要善護並且把握它。

 

今天就講到這邊,大家都會了,沒有什麼需求了吧?!既然會了就要各自回家〔擔蔥買菜〕(台灣俚語),不會的就買菜,會的就去賣菜(學員笑),對不對?(師父笑說)「買」和「賣」聽得懂嗎?(部分學員點頭)聽得懂就入禪門了喔(學員笑),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