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一覺元 親教師的慈勉【提問八:學生積福】【Compassionate Encouragement by the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 Question #8:Why do students need to do services and preparation before classes start? Does it help them to gain merits?】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9-10-23 | 1251 次瀏覽 | 分享到:

下載提取碼:t2g6



學員提問:


在一覺元上課,很多課前準備都是由學生來服務,我們知道要體解深入法也需要福,所以這方面的安排鋪陳,是要讓學生積福嗎?




師父上人開示:



古時候我們講說「有事弟子服其勞」啊,那現在不懂的人,就把這一些古時候的話當作是一種八股跟所謂的愚民政策啊,那前提是他不懂嘛。這也是我們剛剛講的誤解了嘛,都誤解了這一些用意嘛,因為他看不到深度。那現在人眼見越來越淺,所以他自然看不到一句話這一個道理背後,潛藏的背後深度的義理在哪裡,跟它的用意,對不對!

 

那什麼叫「有事弟子服其勞」?「弟子」表示學習者嘛,為人下的嘛,為人後的嘛,這個意思嘛。那「為人前的」,他自然已經他小時候也是這樣,所以他現在比較有福報了啊,那所以不用什麼事都他揀起來做。並不是說他老大,他作威作福,他好逸惡勞,他只管去命令別人,不是這樣,而是他要去「培養」一個後進。那培養,不是只有我們現在學習的概念,我們學習的培養都是在一技之長,對不對?古時候人培養是培養他的總體生命,總體生命包括一技之長,那它不只一技之長,是這樣。

 

那總體生命,依佛家來講,就是你總的福跟慧,福報跟智慧,這是你的總體生命。你為什麼總體生命會覺得苦?就是你智慧不足、福報不足,你就苦。那這兩個不足的人,可能他在各行各業一技之長,他是被認同的喔,他是被肯定的喔,他還是佼佼者喔,這叫做授業的教育。所以在培養的過程,既然是有福的層面、有慧的層面,它當然必須要有很多功法,對不對,來讓他訓練養成。

 

所以作弟子、作後輩的去服務長輩,他就有一個勞動性,對不對,出來了。他有一個事務性要做,那這個勞動性、事務性的運作,就是一種布施,所謂「財施」、「無畏施」,那它裡面如果潛藏,這有一種表法嘛,影響了人,讓人家明白,它也叫「法施」,所以等於三布施都在運作。那這一個學員,從他學習的時候就開始在「積福」,那他聽到老師教他的道理,這是「增慧」,加碼讓他明白,所以他的所有的學習過程就又有福又有慧。

 

那你看我們現在以西潮教育的模式,學習者都在幹嘛?都在享福!他來學的都是他自己挑的,對不對?自己喜歡的叫享福啊。然後來的時候,你看西方教育都怎樣,老師站在講台走來走去很累,學生坐在底下的沙發,對不對,學生享福,對不對,連上課都在享福喔,連上課老師都在勞動。對啊,所以最後老師有福啊,學生沒福啊。

 

沒福又知道那麼多知見啊,那才完蛋!因為心就不安定,他會有很多忿怨出來:「我知道那麼多,為什麼我的命運還是不好?為什麼我去工作還是不如意?」對不對,那他最後就會冒出一句話,叫做「懷才不遇」。

 

懷才不遇就是抱怨嘛,講白話一點就是抱怨吶,要不然你怎麼會有懷才不遇的概念呢?那他的人生就永遠活在怨裡面,然後怨又會延展,怨恨惱怒煩全部都會出來。所以這一些情緒全部加碼的過程裡面,他的五臟六腑就衰敗,心肝脾肺腎啊,怨恨惱怒煩啊,對應啊,所以他的身體就越來越差,然後一些…這一種是能量匱乏的病,它不是外傷感染那一種,所以這一種病產生,就叫做「不治之症」,所以你看是不是越來越痛苦?從事業、人際關係的不如意,導致他自己身體行動不方便,然後又要就醫,然後最後導致插管什麼……等等。你看這清一色幾乎這些人,都有一種「怨」的態度,它就是從他「不做」來啊,是從這邊而已啊!

 

所以你看我們的教學跟坊間不一樣的原因在這邊啊。我們不希望它只是一技之長要會,或者是說你來這邊學了一個聖賢教育這一科,比如說《了凡四訓》,「你學了,你就是為了以後去講《了凡四訓》」,不是這個。「是你為了能夠變成了凡先生,乃至於建構在了凡先生的基礎超越他」,我們是為了這個!而不是你來學了,哦…學了幾期、幾堂課,你叫畢業了,你畢業拿了一個證書,你可以在外面再開一堂「了凡四訓」了,不是這個。因為這個對眾生一點意義都沒有,那不要說對眾生吶,對那個學習者也沒意義嘛,對不對!所以就是要讓他明白這個道理。

 

那再來就是自動自發,自動自發!那其實這很多的義理,都含雜在一個動作啦。如果你有機緣,你們有機緣深入聖賢教育的話你就會…當然前提是「深入」喔,不是浮面!浮面,你會誤解它!深入,你會佩服它!你佩服它,你就會非要它不可。對啊,那你要到它,你的生活就幸福到不行,就有這個連帶關係啊。

 

所以當然是學員來他有觸角,他意會到他自己做啊,對啊,難道老師替他服務啊?以前當然都是啊,最早期都是我啊,對啊。你看那個學員來,二十個、四十個,底下椅子都我排好,他們才來的啊。以前人都不知道,對,我也沒讓人家知道,所以我日子過得最快樂啊。你看都我做了啊,後來想一想不行,這樣我好像…我好像佔據到他們的利益,對啊,我幫大家做好好的,佔據到他們利益,後來我才放手,「欸, 你們要做一下!」

 

因為我本來就不喜歡被人家那個嘛…催使。所以在我們的教育過程裡面,我也不喜歡催使學員,我甚至從來也沒有叫一個學員去「欸,你要搬椅子擺好」,從來沒有。人家…那時候大家沒在學不懂嘛,沒在學不懂,就我自己做,全部都我擺好,也找地方啊。然後大家回去,是我蹲在地上抹地啊,對啊,抹地啊,來來去去會髒,抹地啊。然後最後是我在…大家用杯子啊,吃甜點啊盤子,是我在廚房洗碗洗杯子啊。對,大家都回去了,然後洗到夜深人靜,對不對,那個又很晚了才準備休息這樣。那發現學員好像不會有太大的福報,不行!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