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Tidbits
Gains from Learning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
/
/
/
/
/
/
/
/
/
Notice
/

福享

Sharings

/
/
/
/
Comprehensive Audiovisual Materials
Dharma Learning Sharings(Text Form)
Lecture Series
Photo Collections
2016年10、12月 人生系列講座《信心成就一切》花絮【The Tidbits of Life Lecture Series - Nothing Succeeds Lacks Confidence in Taipei on October 9, 2016 & in Kaohsiung on December 11, 2016】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6-10-30 | 1253 次瀏覽 | 分享到:

 


109日台北場/1211日高雄場

 

出生在四季分明的遼寧,馬健老師以北方姑娘的耿直和率言,與我們分享了她在學佛、值遇明師前後的不同心境和人生。許多同參相當羨慕她對 師父上人那份單純穩定的信願力,但其實她敘述自己在沒有學佛前的人生是充滿混沌、迷茫與隨波逐流的。大半輩子的時間她和多數人一樣,朝著世間的所謂成功公式前進,前半輩子的生涯平穩順遂,但她內心對生命課題充滿困惑,總是不斷地自問: 為什麼人得要到這個世界上來?我們又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馬健老師的佛緣
 

儘管七O年代的百姓生活貧困,馬健老師的父親因著軍人的身分,領取到的薪俸相對優渥,是一般工人階級的好幾倍。她小時候總會看到鄰居一到月底就來家裡借錢,因為能力所及,父母親對這些鄰里相當慷慨。她也記得母親曾經煮過17道菜,來款待客人,記憶中的母親總是不停地忙碌著。樂善好施的習慣從外婆身上也看得見,外婆是虔誠的佛教徒,常供養廟裡米、油、香火錢,也會在節假日請出家師父們到家中做法會,還在院子架起鐵鍋親自炸果子佈施給鄉民;當時由於戰亂,乞丐遊民相當多,只要有人敲門乞食,外婆總請他們到廚房內,殷勤準備食物讓這些人可以飽食一餐。雖然一字不識,但外婆相當聰慧,常常充當鄉里的和事佬,化解了許多糾紛。

 

94歲那年她沒吃藥沒去醫院,因為一場小感冒睡了兩天之後就離世了,馬健老師後來得知,外婆去到了天界。而她的母親在耳濡目染下也篤信佛法,雖然沒有看多少佛經,但每天都會念佛號,而且態度恭敬。禮佛前,她必定是著裝整齊,洗好手再從錦盒內拿出佛珠和佛書,完成佛事後再恭敬地放回原處。平常母親身體不好,但只要一感覺到不舒服時她就虔心念佛號,每次總能立刻消除疼痛感。2014年馬健老師的母親順利地往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這過程除了有 師父上人的能量加持以及子女們的助念外,她提到母親在離世前竟然雙手合十,大喊了三聲阿彌陀佛才閉眼,母親自身對佛菩薩的堅定信願是順利往生的極大助緣。
 

馬老師與已在極樂世界的母親郝淑珍老菩薩及兒子漢漢師兄溫馨合照

 

「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亦「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遇此大法」,馬健老師在外婆與母親的影響下,雖然在遇到 師父上人之前並未真正皈依佛法,卻在很小的時候即開啟了對真理追求的渴望。小時候的馬健老師聰明外向,初中讀美術小組,後來又跳級考上藝術學院成了一名美術教授,生活穩定豐足。熱愛繪畫的馬健老師在創作中找到生命的熱忱,但只要放下畫筆回到現實世界就會感覺莫名空虛落寞。透過大量閱讀,她從哲學、神學、玄學等書籍中去找尋答案,但儘管如此,對於宇宙真理仍舊是懵懵懂懂;就算偶爾會透過有靈通能力的朋友與其它維次空間交流,甚至找已經往生的大畫家來教他們畫畫,但靈界真的存在嗎?答案還沒清晰,她身體卻出了問題頭痛、神經衰弱、失眠、背痛等大小毛病不斷,這樣的生命品質有何樂趣可言?

 

心裡的叩問,成熟了之後與 師父上人相遇的緣分,透過沈嘉瑩老師的邀請,馬健老師和王泰融老師有機會與 師父上人共進午餐與下午茶,困擾她多年的偏頭痛,在那一次餐會後就徹底根除了! 師父上人是如何辦到的?終究是有善根、福德力的照護,她立刻明白眼前的這位師父,是一位有修有證的大善知識,是能夠解開自己從小生命困惑的貴人,亦是可終身追隨學習的明師。

 

餐會之後馬健老師有機緣接受了  師父上人兩次的音韻療法,大大地紓解了她長時間鬱悶的身心,也提升了靈性,是非常殊勝且難得的經驗。

  

殊勝的音療經驗

 

她提到,第一次音療時,雖然全程閉著雙眼,但明顯可以感受到一種純淨的境界,眼前出現各種寶石般美麗的色彩橙紅、粉紅、寶石藍和金色,她當下才理解,原來 師父上人作品中的那些畫面並非想像而是真實存在的;在接受第二次音療時,現場的能量是寧靜、清淨與安定的,一整片土紅與土黃色在眼前,她彷彿看到了一覺尊作品裡面其中一尊佛的化相,畫面相當真實。

 

馬老師在 師父上人面前感恩分享著自己在音韻療法後的變化

 

馬健老師經過兩次音療過後感覺自己的心情開朗了許多,身體也好了大半。師父上人提醒她,要從生活當中去改掉不好的個性缺點,健康才維持得住。她聽進去了,不過真的要開始落實時,也是挫折滿滿。

 

高雄場聚精會神聆聽的同參們

  

當頭棒喝修行是要從“不喜歡做的事做起

 

「不是不想改,而是造了業、犯了過錯了自己都還不知道!」馬健老師提到自己在拔除習氣時的困難。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學修和內省,她察覺到了自身的毛病原來自己曾經因為傲慢而活得很自我、不善於服侍別人、喜歡在理上出頭與人論辯,尤其對家人更容易發火耐不住脾氣;在學修上也挑食,只做自己喜歡做的,以為聽從 師父上人的指導固定念佛、看《明覺講紀》就是精進地在學修了。這些認知,直到 師父上人提點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離修行有差距,原來自己只是換了貪的對象。

 

在明白自己的錯誤後,馬健老師陷入了自我懷疑的糾結中:「我還能行嗎?」對 師父上人的信願從沒懷疑過,沒想到卻在信自這個環節上給卡住了!

  

學法哪有哪麼難,知道錯,改就好了

 

 

「學法哪有那麼難,知道錯,改就好了!」師父上人的一句話,把她從自尊心作祟的假象中拉回到現實,迅速斬除我執的萌芽。馬老師開始樂於接受境界的考試,事情來的時候也不再以「喜不喜歡」做標準,隨緣接受每一件事,並時時善護起心動念,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學著拓寬心量,把以往那種只關心周遭親友的心敞開;將心比心地換位思考,學著關懷更多人,感覺到越來越法喜充滿。

 

多次追隨 師父上人至海外弘法,特別是兩次的東北行,馬健老師將 師父上人的法介紹給大陸的親友、信眾,看到周圍的人也一點一滴地在改變是她最開心的事,特別是她的家人對 師父上人的信願日益增上,依教奉行;兒子也越來越懂得為別人付出,這是她學佛前從未想過的美好轉變。未來,她說自己的人生方向只有一個追隨 師父上人學習正法,成就自己,同時利益更多人。

  

師父上人開示

 

  

勿要把一堆「獨頭意識」串起來,就以為是在學佛了

 

師父上人提到,以前釋迦牟尼佛是「知非即捨」!只要是不對的,立刻捨棄,放下就好了,但我們現代人做不到,覺得改習氣很難,所以要用很多的方法來對治。其實學法非但不該看得太難,也不應看輕,而是要用「平常心」,從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當中去訓練起。但訓練的過程我們常常會落入處於不斷串連「獨頭意識」(片段的念頭)的狀態,而錯認為自己就是在修行了。學佛人常聽到「修行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這句話,但這些字句若未經過所謂「正思惟」的過程,我們當下以為的理解都仍只是一連串的妄念,而不是修行。佛法對於正思惟的定義是從未知到已知再到行動這一連串的過程。

  

修行要具備正思惟,從疑情開始去解決學修中遇到的問題

 

處事待人是佛家取得修行前的必備資糧位,取得了一百分的圓滿才有資格修行,因此正思惟若不足,待人處事永遠會有偏差。要能具備正思惟就得從有「疑情」開始。與懷疑不同,懷疑發展出來的是愚癡,而疑情生智慧;因為有疑情,就會摸索、進展繼而去驗證,沒有疑情則不可能去解決問題!若我們了解問題在哪裡,再去尋找解決方案,困難就迎刃而解,而通常學人的毛病就是發現到了問題後停留在原地,沒有下文。

 

台北場聚精會神聆聽的同參們

 

因此,要養成修行人的態度為自己負責任,解決遇到的所有問題。對於佛法千萬不能不求甚解,理路要清楚透徹,明明白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