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Tidbits
Gains from Learning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
/
/
/
/
/
/
/
/
/
Notice
/

福享

Sharings

/
/
/
/
Comprehensive Audiovisual Materials
Dharma Learning Sharings(Text Form)
Lecture Series
Photo Collections
【一覺元學會會刊-第七期】大孝之人 德藝皆備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2-10-23 | 992 次瀏覽 | 分享到:

大孝之人 德藝皆備-側記 弘聖師父上人


文/陳迎晴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弘聖師父上人自小家教甚嚴,那種本應在父母呵護之下,耍賴吵著買糖果吃的年紀,師父上人非但沒有一般么子常得的寵溺,反而面臨更嚴格的磨練。幼童時期的 師父上人便要分擔家事,過著沒有糖果餅乾的童年及母親神出鬼沒的掌摑,據說那無來由的天外一掌,掌無虛發,常轟得三兄弟眼冒金星,而 師父上人排行老三,或許破滅了母親前有二子,痴痴念念想生女兒的期待,師父上人非但未得鍾愛,母親對他反而更加嚴厲。


 對外親切,笑容可掬的 師父母親,家訓甚嚴,教養子女不露慈愛、不假辭色,對家務要求極為嚴苛,一般的桌椅擦拭,桌面、桌底、桌腳要求一絲不茍,未達標準往往一頓責打,其他家務也是如此,煮飯時孩子得隨侍在側,遞菜、遞鹽、遞油,不得偷閒。或許因為如此,耳濡目染的 師父上人據說也能夠燒出一桌好菜,甚至幼稚園時就會自己做蛋糕。試想小小年紀便會拿鍋拿鏟,又不是小孩子辦家家酒般的玩樂,而是真真實實地要操持家務,辛苦可見一斑。做得不好,也許一招如來神掌便從後面轟來,因此練就一身自力更生的本事,粗活、細活皆能一手包辦,乃至縫縫補補的女紅細活也一概親自操持。這些童年往事,師父上人偶爾於輕描淡寫中笑談過往,我們卻聽得一陣心酸,眼眶含淚,驚詫這種好似「受虐兒」的經歷,他怎能如此雲淡風輕。我想:這種境界,只有「吾少也賤,故多鄙事」的孔子可堪比擬。


 師父上人年紀漸長,智慧天啟,了悟佛道,修證有成。不疲不厭奔波海內外弘法利生,學人敬為上師,法名 弘聖。聞法、請法者絡繹不絕,老夫人欣慰之餘,亦感受到佛法的諸多好處,而升起了對佛法的信願。在這之前,師嬤曾經遊走於其他的道場,身體與靈性也受到影響,因而身體不適,因此向 師父上人祈請協談。當時同時協談的尚有其他數位同參,師父先一一為其他同參解惑之後,請其他同參先行離開,之後再為師嬤調理。師父上人以同理心,慈悲對待眾生,為了替母親調解其冤親債主之怨,全程以跪拜之姿為師嬤唱頌「元和妙音」,為其母親釋冤解結,師父上人孝順母親,不僅完善孝道,也以更慈悲的胸懷禮敬眾生。


 2018 年師嬤 蔡張月雲老夫人安詳往生蓮邦,師父上人親持佛號,將最親愛的母親送往極樂世界,免受六道輪迴之苦。蓮池大師有云:「孝有三種:甘脂奉養,小孝也;光宗耀祖,中孝也;能讓父母超脫輪迴,乃孝中之大孝也。」


弘聖師父上人為我們演繹了最圓滿的孝道-超脫輪迴。

 

平生不疏略 畫裡悟空明


 


 國小畢業後,學業成績不佳的 弘聖師,國中升學之路面臨抉擇,因鼻竇炎作祟,師父上人無法長時間低頭看書,那時他的二哥正在美術班就讀,因此父親要他報考美術班,心想也許仰著頭作畫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是家貧不曾學過畫畫的 弘聖師父,是否考得上並無把握,但也遵照家人的要求如期報考,考試之前僅僅在二哥二十多分鐘的指導下便一舉考入美術班。也許天命如此,也許夙慧本具,此後高中、大學從此與繪畫結緣,開啟了 師父上人將來悟道的契機。


 生性沉默寡言的 師父上人專志作畫,一念不生。某次於畫作的構圖中悟得宇宙真理,自性起用,了悟生命實相,從此與時空接軌,觸類旁通,無所不通。正如所有覺者的深藏不露,開悟之後的 師父上人更加韜光養晦,曖曖內含光不動聲色,生活起居一如往常,但內心澄明、慧眼含光,眸光所及之處已不同於凡夫眼界,偶爾語露機鋒,驚鴻一瞥,機敏的同學感受到 師父上人的不凡,便經常向他尋求排憂解難,私底下總以「耶穌」稱之。試想:一個青澀少年,大人眼中的毛頭小子,正值青春洋溢的生命,承載著超齡的智慧與沉穩,別的同齡少年,也許正為聯考而埋頭苦讀;也許憤世嫉俗;也許咆哮青春;也許暴走街頭;也許情竇初開,想著「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而少年弘聖纖弱的身軀,卻已含藏巨大的濟世宏願,並且以一種「真人不露相」的姿態遊走於都會叢林,這種生命體的存在,就是一種讓人驚呼的不可思議境界!


行到水窮處
 對於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始終不改其樂的顏回,其「安貧樂道」的演示,素為古今所稱頌。然而雖然典範在夙昔,現代人閱讀聖哲故事儘管十分讚嘆,一旦真實境界降臨己身,幾乎沒有不哀怨悲嘆的。然而,古有顏回,今有 弘聖。師父上人於大學畢業後,尚未找到工作前,身無分文,曾經一連七天只靠半瓶果醬果腹,雖然如此,他亦不曾向家人、朋友求援,即便窘困至此,依然安於作畫,處之泰然,處逆境、隨逆緣,不起瞋恚心,隨遇而安。經常面臨境緣考驗的 師父,曾云:「一切聖賢,很少一路走來風平浪靜的,事實上也是如此,沒有熔爐怎能焠鍊出鋼,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覺者,時時刻刻都能安住在當下,演示「一個人只要開悟了,應對進退都是佛法」的態度。


 師父上人於台北工作期間,食衣住行,用度極為簡約,自大學畢業後,除表演所需外,不曾為自己添購新衣。工作所得大都寄回家裡幫助家用,然而蔡媽媽持家嚴厲,連蔡爸爸也畏懼三分,雖然母親不假辭色,三個兒子卻都十分恭謹孝順,對於母親索求從未拒絕。有一年,師父上人除夕回家過年,家人圍爐吃飯,蔡媽媽見 師父未帶回金錢家用,不顧他才剛坐下吃飯即厲言喝斥,罵聲苛刻嚴厲,連在一旁的大嫂看了都心酸不捨,此時深知內情的父親卻沉默猶如一只閉合的蚌。其實 師父進門之時,金錢早已被父親「攔截」,為使父親免於被責罵,因此,只好沉默不予辯解。身為人子,儘管父母不露慈愛,疾言厲色,師父上人逆來順受,即便受到杖責,也不為自己辯駁一句話,早已了透生命實相的 師父上人,深知家人至親也有難解的業力糾纏,唯有順任因果,歡喜納受,才能「隨緣了舊業,莫使造新殃」。


百花叢裡過 片葉不沾身

 

 

 

 十丈紅塵中,師父上人立身藝術天地,和光同塵溶於渾沌世道,都會是他的試煉所,也是他的弘化場。一九九八年,師父上人於台北創組樂團,出人意表的,一身儒雅,一頭長髮,俊秀輕逸的 師父上人創組的卻是重金屬搖滾樂團,如此重口味的音樂與儒雅的 弘聖師相融一體卻也沒什麼違和感。


當年樂團練唱時,為避免干擾,選擇了一室內密閉空間作為練習場所,不但聲音震耳欲聾,加上團員有抽菸習慣,整個空間煙霧瀰漫,空氣極度惡劣,一般人進入便想奪門而出,而不抽菸的 弘聖師父身處在二手菸瀰漫的環境卻淡定自在,一點也不被外在環境所礙。


 通常音樂人或演藝界人士大都晝伏夜出,夜生活浪漫多采,夜店似乎成了流行樂界或演藝者的流連之所。也許創作者是為追尋那一剎靈光;也許只為抒一腔怨憤;也許只為啜一口微醺,方顯音樂人的瀟灑本色,於是夜店成了音樂人身體與靈魂的寄身所。師父上人於台北工作多年,身處五光十色的音樂圈,接觸的人、事、物複雜,不得不日日應邀浸身於夜店,儘管他不菸不酒卻不自命清高,與人為善,和光同塵,在染而不染,不但從未染上惡習,反而能淨化友人改掉不良習慣。


 若深思 師父上人所處境地,「在染而不染」說來容易,真正身臨其境,真能不沉淪者恐怕「幾希!」佛家講:「人有二十六個惡心所,只有十一個善心所」,因此,長養惡習很容易,培養善行很困難;吃喝玩樂很容易,讀書修行很困難。小小夜店就是一個迷你的娑婆界,充斥著酒、色、財、氣、貪、瞋、痴、慢。俗云:「酒是穿腸毒藥,色是刮骨鋼刀。財是惹禍根苗,氣是無煙火炮。」試想,身處在這樣的現代火宅,又怎會是一件容易的事呢?若沒有上乘的定靜功夫又有幾人能夠全身而退呢?

 

玉碗盛來琥珀光?
 美麗夜晚,「玉碗盛來琥珀光」講的是主人與賓客輕啜慢飲、陶然忘機的盛情,可 弘聖師父碰上的可是借酒澆愁的喟嘆,及懷才不遇的怨懟,或某種不懷好意的嘲弄。


 某日,師父上人應邀前往友人的夜店,朋友特意問 師父要喝什麼,他一如往常回答:「白開水」。然而朋友有意玩笑戲弄,刻意請相識的老闆娘為他準備店中的「白開水」,豈知此物來歷不凡,竟是酒精濃度高達 90 % 的精餾伏特加,號稱「生命之水」。這一杯連酒國英雄也不敢輕易挑戰的「白開水」,被笑吟吟地端至面前,師父上人明知朋友戲弄,仍不改其色,一飲而盡。老闆娘見 師父乾脆,連續倒第二杯、第三杯…,故意測試 師父上人底線,前前後後倒了二十幾次。最後,反而是 師父不捨地對老闆娘笑稱:「妳這珍藏的酒這麼昂貴,已經喝得夠多了,再喝就要醉了!」從第一杯到最後一杯,面對這玩命之水,師父始終泰然自若、面色不改,此種境界恐怕連濟公禪師都望塵莫及,濟公禪師佯狂裝癲、踉蹌醉態,還會打酒嗝呢?而師父可是一派從容、面不改色!連識人無數的老闆娘都嘖嘖稱奇、甘拜下風,豪氣聲稱 弘聖師父是該店之 VIP,日後免費招待。我想她應該不曾遇過如此溫柔,酒品又佳的「酒客」吧!


 人不染紅塵,紅塵自擾人。唯有上乘的定靜功夫方能不受影響,覺者隨緣應化、大權示現,不管出世入世,善巧方便、運用自如,雖走過百花叢中,片葉依然不沾身。

 

一心行正道 天地不相虧
 2006 年,師父上人應畫友黃志偉先生之邀參加〈游離虛實〉之二人聯展,遂由台北搬往屏東東港鎮居住。離開台北前盡捨身邊物,數千張 CD 盡數贈送友人,緣來緣去,不取不捨。黃先生希望 師父專心一意於此聯展,作畫期間不宜有他務干擾,一貧如洗的 弘聖師父隨順畫友要求,卻也因此完全阻斷自己的收入來源。雖然如此,師父亦安居當下,不起煩惱,巧的是總有奇異善緣助其度過難關,連僅有一面之緣的餐廳老闆,見著 弘聖師父後便交代櫃檯,日後 師父前往用餐即免費招待。


 有一年弟子隨同數位學人,跟隨 師父上人至大雪山學修之旅,師父應機說法,民宿主人聽後讚嘆連連,兼營服飾的她,欣喜之餘,連弟子準備買給 師父的唐服也慨然發心相贈,雖然好意被婉拒,但盛情感人。其實諸如此類的善緣不勝枚舉,也是「種善因,得善果」的明證,而「人有善願,天必從之」,也印證佛法所言不虛。


 沉潛蝸居只為弘法利生,一心以蒼生為念,自有龍天護持,諸佛護佑。師父上人諸多善緣匯聚,我們都以為幸運巧合,其實因果不空,師父自幼秉性純良、孝親尊師、勤做家務、不爭不取、與人為善,早已暗合布施之道,開悟以來,更是隨時隨地財施、法施、無畏施,師父上人以身演示,多年後的我們方才懂得佛法之殊勝玄妙。


 萬物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師父後來遷居進駐枋寮藝術村,所居屋舍位於路中正是所謂的路衝,而且前院有二棵蘋婆大樹,不但常有大量落葉,每當開花期時,更會發出刺鼻異味,是所有藝術家避之唯恐不及的居處,然而 師父上人甘之如飴,以平等心待之,並且以「元和妙音」調理淨化,不久後,蘋婆大樹居然有了善意回應,不但開花期再無異味,前院的地板也不再因樹根竄生繼續龜裂。


 師父上人以身演示華嚴精神,以高度平等的眼光體察萬事萬物,理事無礙,事事無礙,一切就可以相融無事了。

 

 

 

 池魚之殃不怨怒
 師父上人於台北工作期間,其公司老闆因資金週轉不靈,請師父作保貸款,之後老闆卻捲款潛逃,身為保證人的 弘聖師父,因此而背負龐大債務。面臨此無妄之災,師父笑談此事,依然語氣平和、不生怨懟;儘管自已財務也捉襟見肘,仍毅然決然代為償還,所幸老天有眼,遇一善心人士發心資助,才得以解決困境。多年後,朋友告知已得知老闆居於何處,建議 師父前往討回債款,弘聖師父婉拒,笑稱:「若為過去世所欠,正好藉此償還;若無欠之,就當布施。」數年前,師父又接獲銀行通知,指稱 師父亦是該老闆貸款購車之保證人,該車主尚有十多萬元餘款未償,銀行因找不到車主,又來函請 師父代償,師父上人二話不說,心境依舊波瀾不興將餘款清償一空。
 從待人處事中窺 師父上人修行,時時刻刻皆在定中,心境始終不受外緣干擾。一般人最難釋懷的金錢問題,於他眼中輕若浮雲。猶記 師父曾經開示:「布施之財五不取,也就是說政府、盜賊、水、火、不愛子等五種可能讓人破財的方式影響不了你。五不取就像堅牢庫,堅固牢靠的金庫存在那邊,隨時可以提領,也隨時可以轉化再存進去,連存摺都不用。」如果錢財不是如理如法得來,那麼政府課稅、盜賊、水災、火災、甚至不肖子都會來瓜分你的財產,而布施之財就不會有這樣的擔心。師父上人苦口婆心一說再說的,便是要學人多行布施,為自已積累一本福德存摺,當布施對治了慳貪,就儲存了成就無上道的資糧。
 然而,布施就要懂得正確的理論、方法,才不會落得一生冤枉。因此就要聽經聞法、長期薰修,學生於 師父上人門下學修多年,總見他不疲不厭一說再說,但總也有冥頑不靈者,言者諄諄,聽者藐藐。有時反躬自省,渺小如蟻的我們,何德何能能得上師眷顧?本應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的我們,何以能把仁者的關愛照拂視為理所當然?


寄語同修學人,佛法難聞,上師難求,珍惜此生因緣,莫使空過了無痕!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
 2009 年一月 師父上人遭媒體不實報導,謊稱 師父利用藝術空間從事商業、宗教行為,師父雖以真相真實回應,仍不得屏東縣文化處之理解。為了避免主管機關為難,師父上人未多作進一步之辯解,毅然離開枋寮藝術村。弘聖師父受此毀謗,門下學人為他抱屈不捨,而 師父不僅未產生怨懟之心,反而感恩此不實報導為之「消業」,並且教導學人,遇此境緣應趕快進德修業,把功德力迴向那些傷害你的人,以免他們因造業而將來痛苦。如此慈悲心懷,令人動容!不管外圍如何風雲變換,雲霞爭變,師父上人眉宇之間始終堅定,勸勉學人要相信佛法,佛怎麼做!我們就跟著怎麼做就對了!積極樂觀往未來邁進。


 弘聖師父正式應緣入世說法以來,受益者無數,門下學人越來越多,或許樹大招風,又遭有心人惡意製造事端,造謠生事,離間門下弟子。師父為顧及對方修行不易,不捨其自毀道業,屢屢退讓,不予計較。然而其得寸進尺,妄動千江之水,擾動道人之心,已殃及門下弟子修行安寧,為免加深其自造罪業,師父上人步步退讓,不得不劃清界線,遠離是非圈;同時為顧及輩分倫理,在對方的無理要求下,停止講座說法。無奈即便處處退讓,對方仍窮追猛打,不時無中生有、毀謗造謠,並且累及家人、殃及弟子,儘管旁觀者為師抱不平急得跳腳,師父仍淡然處之,未有一句怨言,未有一句辯駁,反而勸慰門下學人:「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並將之視為業力考驗,並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四兩撥千金,愚者自咆哮;賢者自如如,境界高下立判。同時,師父上人也在身行教化中,讓弟子懂得面對惡緣考驗時,該有的應對態度。所謂「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將所有惡緣回溯己身反躬自省,正心正念、俯仰無愧便可行遍天下。弘聖師父一字「讓」字訣,讓出不凡氣度,讓出漸入佳境的人生,也讓出弟子及門下學人的敬重與讚嘆!


數年後的今天,時移物換,事過境遷,時間證明佛法不虛,現在的 師父上人生活越來越安適自在!

 

 


同窗之誼 情義兩全
 一位久未謀面的大學同學,已經二十多年不曾見面,偶然的機緣聽到他的消息卻已經是個癌末的重症病人,同為同學關係的晴天老師跟 師父上人轉述了這位同學的近況。在跟了 師父上人學法之後,晴天老師再重新認識了這位深藏不露的「高人同學」――弘聖師父上人。晴天老師深知 師父上人深不可測的修為,也深知「元和妙音」的好處,於是帶了法寶與妙音前往探視。播放了妙音之後,竟然讓這位脾氣暴躁的病人情緒穩定了下來,並且能夠平靜地看待自己的病情,不再恐懼與憤怒,連他的妻子也嘖嘖稱奇他快速的改變!甚至在看過了 師父上人法堂的開示之後,慢慢理解了生命的理路,於是決定不再化療,心境也平和多了。


 師父上人深知這位同學業力纏身,業果已現,仍然勉力為其削減業因,勸戒他的妻女茹素一段時間,並且力行孝道,孝順公婆,同時也在暗中化解了同學家中諸聖賢的糾纏。有著易感體質的同學妻子,感受到家中氣場的改變,孩子也不再害怕了,深深訝異 師父上人竟然在遙遠的一端,就輕輕鬆鬆解決了他們家多年的恐懼跟困擾,這暖心之舉,替晦暗的日子帶來了一束光亮。更令人感動的是,罹病多年,同學的財務狀況不佳,只能靠舉債周轉,師父上人細心地體察到了同學的窘境,主動關心詢問,並匯了一筆錢請晴天老師轉交,接到這件任務的晴天老師深深訝然了!雖然有同窗之誼,但其實並無深交的同學,畢業後各分東西也早早斷了聯繫,然而聽聞同學有難,師父上人立即伸出援手,30 萬元雪中送炭毫無吝惜!口氣淡然,聽聞者無不動容。


 師父上人弘法以來,常常將學子的供養轉手濟助他人,自身用度十分簡樸,不為人知的財布施不知凡幾,當用則用,不猶豫!不吝惜!不計較!即便受恩者並無回報或表達感恩之心,皆處之泰然,師父上人身教言行已在演說大法,學人若細心觀察,師父上人本身就是一場場的行動法堂,當下即是。

 

 


法海孤舟一帆引
 歷來諸多高僧大德,為成就道業無不歷盡艱難,身心備受考驗,師父上人所受到的考驗亦不在話下。雖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生活即佛法,然而未了悟的生命狀態,充滿了五欲六塵的汙染,貪嗔癡慢一樣不缺;財色名食睡一樣不少,白布染瑕輕而易舉;黑布洗白登天還難。師父上人要弘揚的是以教育為本質、真修實練的佛陀正法,因此教育弟子有時低眉菩薩,有時怒目金剛,不假辭色。然而嚴中有愛,只願學人不落入暖心安慰的修行假象,而自以為已有進境。諸多學子學修以來,進進退退,是否能夠了解 師父上人的用心良苦,有一句話忘了出處,卻深有所感:「我們不能光看到愛惜羽毛者的高尚,更要看到為了大義,敢於弄髒羽毛的偉岸。」師父上人寧冒被學子誤解的大不諱,也要堅持教育,導向正軌,用心之深,非一般人所能理解。


 師父上人選擇的是一條最艱難的弘法之路,法海孤舟,險阻重重。為了讓 師父上人少一分操勞,我們就應該做個精進的學子,成為那助帆的風。願一覺元這「一乘」之帆高高揚起,學人緊緊跟隨 師父上人腳步,登上法船,航向彼岸。

 

學生 迎晴 敬筆

 

恭錄自《一覺元學會會刊第七期》- 覺者行儀 學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