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協談開示 20140516 高雄觀止學修中心【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 on Dharma at Guan Zhi Learning Center on May 16, 2014】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4-05-16 | 1256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協談者提問:弟子一直長期以來在看明覺講紀或者是聽錄音檔的時候,總是覺得看很多遍、聽很多遍,但是對於 師父教導的那個「理」,總是好像不會入,這個部分要請 師父指正。

師父上人:其實這個推到最後原因只有一個,就是你們的薰染其實是很缺乏的,即便你們會認為說好像重複,一直在接觸,可是那是不是一種比較級?相對你們原來認知上的多,不是真正的多,所以這種狀態除了長時薰修不間斷以外,其實基本上沒有他法。

那麼這一個不間斷不是自己埋頭苦幹,而是我以前常講的──創造善知識的環境,不管你看的、聽的、接觸的通通是善知識,這時候就比較容易達成這一個薰染的密集度。要不然如果只是一種我們一般認知的這個定課,自己在家裡讀書的這種,因為心態本身已經是不對的了,因為你把修行當作讀書,那肯定是不相應的,如果修行等於讀書,這樣可以成就的話,現在佛學院每個都開悟啊。你們投資的時間一定沒有佛學院的學生投資的多,那你們複雜的外緣又比佛學院裡面的學生多,因為佛學院有時候要依照他們的制度規律,有時候像住校的這種模式去學習,你們外緣的汙染源又比他們多,那你怎麼可能透過這種模式就可以去成就。

所以你們反而要常常去瞭解你們同參,為什麼有的人進步這麼快?為什麼有的人很早接觸,可是永遠都是一個低水平,再怎麼好都是低水平,當然不好的比較多,就是退會退得很多,然後進、進步一點點,進步到一定的程度就永遠進不上去了,就要常常去瞭解,為什麼人家會這樣子?那當然人家有人家生活的概念,這個可能就是你們要去取經的部分,而不是說自己認為有一個新的東西又接觸,然後有一本經……,或者是在家裡做個功課──拜佛、念佛就等於是了。

其實這些以前我們常講,這些功課都只是前方便而已,真正這個都還不叫修行,這些功課頂多就是前方便,讓我們能夠有機會瞭解跟一般的生活是不一樣的,這樣子而已,所謂的修行這一件事情是跟我們一般的生活不一樣。可是你僅只在於「知」,這個知又是一種浮面的知,所以當然這樣不斷運作下去沒什麼大效果,可是不能說完全沒效果,而只能說沒什麼大效果。因為這個關係到根性,一個上上根人他可以透過讀書,一次二次就解決了吶!上上根其實也不用那麼多次,就是人家告訴他幾句話就解決了,他有沒有把這句話抄下來回家重複?沒有,他們一聽了就知道了啊,戒定慧三學一併完成。

所以你們的學修沒辦法透過這樣的同時,你們要怎麼在你們生活當中分配時間?這就是我以前講的,可是你們多數同參是沒辦法去這樣做到的──「見縫插針」,所有的除了你生活上必須去面對的人事物以外,前面加個「必須的」,以外的時間你都在幹嘛?那這個就關係到價值觀了,所以學法第一個關鍵在佛法裡面講的叫做發願,發願怎麼講你們都沒辦法瞭解,對不對?曾經我想發願幫忙做什麼事情、幫忙做……,那都不是。而且最近你們有很多同參因為事務性的事情要常常跟我接觸,這些人你去發現他進步都非常快、密集,我跟他講了,他就馬上攝取住了,回去就針對那一點一直改善;下次又很快,又有事情,又面對;有事情又面對,這都是你要面對自己啊!然後瞭解之後去密集的改善。那麼自己為了要完成一件事情,所以一定會督促自己,為了完成那一件事情。那麼前提之下就是那一個價值觀有起來,就是說到底我們的生命狀態要放在哪裡?如果你這一個價值觀沒有先拉出來的話,你的生活一定是花在你原來的想法上,這樣就沒辦法了,這樣一個人學法學生生世世都沒辦法有所進展。

協談者 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