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081014 屏東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Pingtung, Taiwan on October 14, 2008】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08-10-14 | 542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20081014(農曆九月十六) 19:00~21: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

 

紀錄組恭敬整理

 

師父:話說有一隻雞,好像是佛寺裡的雞,每天都跑去聽晚課。有一天,大家做完晚課離開了,而那隻雞還不走,還在佛堂裡跑來跑去,最後,整理場地的出家人看到牠,就想把牠趕走,卻怎麼樣都趕不走,於是出家人就去報告住持,住持說:「沒關係,就讓牠在那邊」。那隻雞跑一跑,最後就在佛堂中央站定,大叫三聲:「喔~ 喔~喔~」就站著往生了。這是民國初年的事情,畜生也可以往生啊!後來,住持就比照出家人的後事辦理,還厚葬牠,葬在那間佛寺的後面。過了一段時間,這隻雞的墳墓上竟然長出了一朵蓮花。很奇怪哦!蓮花不是水生的嗎?怎麼會從墳墓裡長出來?大家就把它挖出來一看,發現是從雞的嘴巴裡長出來的。這件事有可以考據得到的記載,是不是很神奇?

 

我今天跟一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音樂專家講這件事,他納悶的說:「怎麼會這樣?」我說:「很神奇,對不對?」他說:「對啊!一般都會覺得這是很神奇的事。」我說:「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對我們來說,這是很平常的事。」在我們的世界裡,這個「神奇」久了就變平常了,反而會覺得:「咦?這麼平常的事,他們怎麼沒辦法做到?」這才是好神奇。

 

師父:那天妳朋友不是說要把他們學校的讀經班改成《弟子規》?有沒有去落實?

 

麗雲師姐:不知道,沒有追蹤。

 

師父:那天,麗雲帶一位朋友來,她是某一所高中的職員,學校有讀經班。有一次跟麗雲去我那邊,話談到一半,她的朋友突然有了靈感,就問我:「如果我把我們學校的讀經班改成《弟子規》,這樣好不好?(學校原本研讀的是三字經、四書五經)」,「當然好啊!」接著,她就有一個疑惑:「不過,高中生會不會覺得這個很無聊、沒耐心,聽不下去?」我就問她:「你剛剛聽我講話,會不會覺得無聊、很想睡?」她說:「不會啊!」我說:「我剛剛講的都是弟子規。」

 

為什麼學校老師講《弟子規》,老師會怕學生沒有耐心?其一是預設立場,其二就是老師沒有深入;沒有深入,就不了解它的法味,當然會覺得很無趣。沒有入法味的人去做教育,學生當然覺得很枯燥無味。不要說學生覺得枯燥無味,你叫那個老師自己錄音起來聽, 他自己也會睡著,這就是有沒有落實的問題。所以,我們跟人家分享的時候,自己也要做到,人家才會信服。

 

比如說,今天小蔡要回去的時候就講了一段,他的小孩是國中生,差不多2005年的時候,我就要他的小孩讀《弟子規》,那時候我要求小蔡自己也讀,結果小蔡從2004年到現在還不能專心。而他兒子本來在學校是被分配在比較不好的班級,在班上程度也是比較差的,是連老師都想要放棄的那種學生,結果小蔡今天告訴我,他兒子讀《弟子規》讀到現在當班長,我跟他說:「那你現在要加油了」,小孩子比爸爸還認真,還懂得落實弟子規,生命狀態改善得比較好,反而是爸爸還不穩定。

 

今天有沒有誰要唱頌元和妙音的?還是會唱的都練習一下,看誰先開始?還是要義孝表現一下?說到這個我才想到,今天那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先生,我跟他提到藝術村的事,他也覺得不可思議,政府怎麼會有這樣的執政方式?把藝術村變成表演的地方。遊客來了,藝術家要趕快去那邊表演給遊客看。有的是作曲家進駐藝術村,若遊客來了,難不成要趕快作曲給遊客聽?難怪現在的社會七零八落,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

 

你們誰要先開始?有機會的時候要盡量練習,盡量去完善它,不會唱元和妙音是我們失職,而已經會的不去成熟它,就白白浪費機會,功夫跟精密度是自己要負責的。

 

女淇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美螢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是我們本覺本有的心量,所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亦不可存;而我們現在的人是在後面再加一句「防人之心不可無」,這就破壞了我們本覺本有完整的「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的心量。中國人有句話:「量大則福大」,那個都是對內而言,外在的人、事、物只是一個警訊,它如同一面鏡子,透過外在的人、事、物,善、惡、逆境、善境來返照我們的自性,讓我們「返聞聞自性」,那麼「無上道」才有可成的機會。所以,山河大地也是諸佛菩薩的示現,更何況是這些跟我們比較貼近的人、事、物。換一種心境來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所以,我們的心境如果有本事越拓越寬,就越能恢復本能本有的「周沙界、遍虛空」,那人世間的事情, 就只有一個美滿可言,沒有那些欠缺、痛苦、難過的事情。即便有,也只是階段性的一種相,而這種現象是在警醒我們、教我們,教什麼?教我們導正我們內在的心性,導正而已。如果再往外去應對,我們就迷失了自己、偏頗了心性,反而就冤枉了。所以,眾生是活在哪裡?活在酬業的世界。 為什麼現在有「業」要去酬償?就是因為我們過去迷失,我們把本有、無止盡的心量岔出去,而我們只拿取其中的一小部分,以為這就是我們的全部,心裡只想要得到這個而已,所以因小而失大。其實,如果你有了「大」,「小」自然包含其中,因為它涵容在裡面。

 

師父:最近有沒有什麼心得?看《弟子規》有沒有什麼心得?應該還不錯。昨天,有一位才剛認識的朋友,這個人是英國大學畢業,是學音樂的,他剛從英國回來。為什麼會馬上從台北趕來枋寮?因為台北有同參在讀《弟子規》,他一接觸,發現到:「怎麼有這麼好的東西?」所以就跑來了,他說他只看過一遍,想要來瞭解其中的奧妙。順便分享一段,昨天他們問我「《弟子規》算不算大乘?」從事相上、階段性來講,它是儒家的基礎,是人間法的基礎,如果我們這樣子切分來講,它好像不算大乘;《十善業道經》已經屬於大乘經,但是,不是大乘,就能看不起它嗎?「人」都做不好了,怎麼去做「神」?《弟子規》就是教我們做一個正確的人,把做人的學分先取得,我們未來才能去取得做神的學分。

 

小蔡他兒子才讀《弟子規》而已,就從班上最後面的變成當班長,他又沒有特別做什麼,只是照著《弟子規》講的去做而已,做了自然就會產生能量。你們說的能量的結果就是改變命運,不是被人家加持一下,或者是移動個什麼,如果是那樣的話,那個階段性叫「借貸」。階段性有些人也許會因為這樣而有作用,但之所以說是借貸的意思,就是我們跟人家借,那個遲早都要還,而我們自己存的就是自己的,不用還。所以,改變命運,一定要從我們自己儲存的能量去挪移,改心、改行為,心改了,行為也改了,你的命運就改了。

 

師父:諸位有沒有什麼疑問想瞭解的?

那天才剛說過:「交之以利,利盡則交疏;交之以勢,勢傾則交絕;交之以色,花落則情渝;交之以道,天荒而地老。」天荒地老就是永遠都不會改變。所以,學習的人要慢慢回溯回來「道」這件事,「道」就是生命的真相、生命的正確態度。你用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就產生正面的結果,那是不會變質的。而我們一般人交往,不是利害關係,就是權勢、美色……等等,以這種心態交往,最後都會有閃失的危機。

 

師父:那天有什麼心得?(師父問到學員甲)

 

學員甲:我媽媽的事嗎?

 

師父:現在還好嗎?

 

學員甲:大致上還好,還是很愛唸東唸西的。

 

師父:那就是根,愛唸東唸西的「根」是什麼?是﹝操煩﹞(台語:指凡事很容易煩惱、憂慮、牽掛),本來「天下本無事」,我們都偏要當「庸人」,都拿一些事來擾亂自己,這叫「庸人自擾之」,最後向外的就是這些碎碎唸的行為,這是錯誤的啊!除非她能夠慢慢去修正,可是,一時之間,要她們如何修正?因為她沒有那個環境,就少了長時薰修的機會,長時薰修的機會沒了,就還是順著過去的習氣,造成現在的行為舉止。也就是因為過去的習氣是錯誤的,才會造成現在這裡病、那裡痛的問題,這是現象最後的結果,而它有根(原因)。聰明的人是換那個根,不是換那個結果,那個根換了,命運的結果也就換了。所以,有時候要互相勉勵、鼓勵。這次和義孝回嘉義,看到的現象也差很多,我真的差一點認不得他媽媽了 ,他自己也感到驚訝:「這是我媽媽嗎?」

 

義孝師兄:她之前吃含有類固醇的藥,臉很腫。

 

師父:我上一次看到他媽媽是在過年時,他媽媽從嘉義來枋寮找我,那時候她行動很不方便,整個人都浮腫。

 

義孝師兄:隨時會有狀況。

 

師父:她沒辦法自己坐火車來枋寮,因為路途上都有不定時的危機。上禮拜三去嘉義,一看到,怎麼換了一個人了?

 

義孝師兄:氣色變好了。

 

師父:連他爸爸也跟著變好了,所以是會互相影響的。你爸爸也是有……

 

義孝師兄:糖尿病。

 

師父:那時候他媽媽的身體也比較差,這次看到的氣色比較好了。你們說,這種轉變是怎麼來的?他媽媽改變了,就改變了能量磁場,顯於外就是那些態度,基本上就有那些能量磁場,他們相處在同一個空間,就會彼此影響。當他媽媽變好以後,好的磁場大過他爸爸的時候,他爸爸就會跟著變好。為什麼我們會去?他媽媽的朋友看到她的改變,覺得很好奇:「怎麼改善的?」因此就請我們去,他家也是有事情要處理,所以我就跟義孝的媽媽說:「妳哪需要跟人家推銷什麼,妳變好了就是活招牌,人家就自然來問妳了。」他媽媽有一個優點,就是照我們所教的去做,還算精進努力,按部就班的做。

 

義孝師兄:很聽話。

 

師父:我要回來的時候,還跟我說:「我都有做功課哦!」

 

義孝師兄:她跟師父報告。

 

師父:還提報告書。

 

學員乙:可以請問一下她怎樣做功課?

 

義孝師兄:她唸玉皇上帝的經書。之前比較複雜,她堅持要念佛,現在都改念觀世音菩薩,比較簡單,可是還是會加那個經本。

 

師父:那是她的信仰,我們不是要人家放棄她的信仰,是讓她更瞭解她信仰的東西好在哪裡,我們幫她引導到她的信仰就好。所以,她唸哪一本道經都好,重要的是要教她方法,要怎麼唸才有作用。如果只是求保佑的那種,就比較沒有作用。以前她所接觸的可能也只是求保佑的,現在她知道了,原來是要求成長的,而成長的第一個關卡就是心要平靜,所以藉著這個念經來訓練心的平靜。現在她知道了,還是同樣那部經,並沒有換,只是換一個心態去讀。而且,她又跟觀世音菩薩很有緣,她喜歡觀世音菩薩,所以她就念觀世音菩薩,也不一定要念阿彌陀佛,化繁為簡。她是種水果的,除了工作以外,回來就做這兩件事,所以,越簡單越好,越簡單心越定,越能靜下來,只要靜得下來自然就會改變、轉化。

 

師父:她不是還去驗血檢查?

 

義孝師兄:都正常。

 

師父:她本來是針一插下去,皮膚就……

 

義孝師兄:會瘀青。

 

師父: 整個都瘀青,現在都不會了。我今天才跟英國留學回來的那個人說:「是不是神奇的事?」你如果聽這種事越聽越多,就會覺得本來就應該這樣,沒也變好才是神奇。

 

師父:她(另一學員)阿公的事也是,原本中風,無法站,一聽到元和妙音就能撐起來,她也覺得很神奇!病有三個層面:肉體的病、冤親債主的病、業障的病。我們現在的人瞭解到的都是肉體的病,他們不知道有冤親債主及業障的病,醫生對那部分就沒辦法治,他們要如何切開三分之一,只治三分之一?即便三分之一治好了,還有三分之二的問題,而且還會反撲回來,結果本來治好的三分之一又會出事情。所以,身體出狀況有好幾種層面,有的只是單純身體的問題,吃藥就會好,有的不是。

 

譬如那天郭老師的老師所發生的狀況,郭老師是學中醫的,他的老師也是教中醫的老師,七十幾歲了,那天打電話來問:「師父,為什麼我感冒吃藥,吃了三個禮拜都不會好?」我說:「你聽我們唱歌就會好。」他以為我在開玩笑,就說:「可是我又沒有在你那邊。」「你家有CD,播放來聽就好。」他就問:「為什麼?好說我也是中醫的老師,而且不是中醫而已,是中醫的老師及老師傅。」這就表示什麼?人都會在一個層次捉摸,我們不知道還有精神的層次,和物質、精神後面那個本體的層次,於是我們捉摸的永遠有漏失和瑕疵。所以,他無從知道他那個病不只是病毒而已,他是中醫師,卻治不好自己的病,很多患者他也治不好,他也覺得怪怪的,明明就照這樣開藥方,怎麼不會好?為什麼?假設你們兩個都是感冒,你們的背景、成因不一樣,體質也不一樣,還有一個最簡單、而且你們絕對不能否認的不一樣,就是你們的心態不一樣。

 

所以說「養身為始,證道為歸」,養生術是讓你不要生病,可以活得長長久久;其次是預防,預防就是你可能會有危機,所以事先預防;再來就是治療,治療已經是不得已。可是,養身之前還有一個東西叫做「養心」,你心養好了,身體也會跟著變好,因為養心是學會瞭解一個正確的心態,過著一種比較平靜的日子。所以如果繼續﹝操煩﹞,難保肉體上也會被那個﹝操煩﹞回饋,回饋是比較不對的形容,可是比較好聽,當然期望不要這樣子,階段性的能量應該還好。我剛剛為什麼要舉義孝媽媽及爸爸的例子?假如你希望周邊的人變好,你自己就要先變好,就這麼簡單。若我自己沒有改善,卻希望周邊的人變好,那是不可能的!

 

聽到元和妙音不一定要坐得很直很直,有時候,有的人身體會隨著音律而動……等等,那是在疏通一些血氣、經脈,所以,有時候如果覺得哪裡酸就動一下,順著那個能量場、音律動一動,這樣就會幫助疏通。你若硬撐著,它要幫你疏通就通不了,會堵在那邊,效果就比較不好;如果順著它動一下,氣脈就比較暢通,各方面也會比較輕鬆。

 

師父:你(某學員)那個工作還好嗎?就這樣順水推舟。人生就是這樣,「一時風,駛一時船」,不用固執一定要什麼方式。

 

最近又有人問:「家裡要不要拜祖先?家裡如果不拜祖先,是不是會出問題?」這種問題不能簡略地說有或沒有,或者只是怎麼樣而已,一般人的瞭解都只是片面。假如有善心人士告訴我們,祖先一定要拜,如果不拜,修行都不會有成就,這種說法也對、也不對,重點是那個「拜」的意義要真正的瞭解!如果按照我們現在一般人拜拜的心態,就算拜得再好,有時候修行也很難有成就。拜祖先並不是像現代人這種拜法,應該是以一個敬神、敬祖先的心態,以及慎終追遠的生命狀態,而不只是索求保佑、回饋而已。

 

不同維次空間的確存在,鬼道的確存在。如果說我們的祖先有的沒有往生,有的投胎到鬼道……等等,那麼有時候磁場就會造成妨礙,那個「礙」不是用拜拜的方式可以解決的,所以,那個「拜」的意義就很重要,是你要怎麼透過拜拜讓自己的能量場變好,然後你的能量就可以回饋給他們,就如同佛家講的「迴向」。比如說,我們的祖先投胎成了美國人,你燒金紙給他,他要如何收得到?收不到啊!你拜那些魚、雞要如何吃得到?吃不到啊!所以,就要靠功德力迴向,那個能量一過去,無形中他就會比較順遂,他的命運就會比較好,那就是「能量」,處在虛空法界(整個宇宙)不滅,那裡如果多了,這裡就減了,物質不滅、能量不滅那種問題。重點是,要透過這些儀式回溯回來,讓自己的德性慢慢長養,慢慢長養起來就回溯過去。不是只有做美國人才收得到,是所有虛空法界都收得到,意思是說,如果你的祖先往生做神了,有可能他過得比我們好,他不需要我們燒金紙給他,但如果你迴向給他,他也是收得到,他會變得更好。

 

心性的能量不可思議,不可思議是現在人覺得最難理解的,但其實是最簡單的,就不要想、不要說就是了;偏偏我們很難不要想、不要說。所以,變成「不可思議」,而大家以為「不可思議」這四個字是很難的形容詞,非常難,所以叫做不可思議,其實它是最簡單的,「本來就是這樣」叫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如果對文字重新理解,回到古時候我們稱之為「正」體字的時候的意涵,那麼我們對很多的真理就會更容易契入。我們現在的字稱作繁體字,變得很麻煩叫繁體字,自古以來沒有繁體字,有簡體字、草書、行書,所以正體字叫正楷,不叫繁體字。我們小時候寫書法那個稱作正體字,不叫繁體字,正體字是正確的意思,它的架構很完美,你可以從它的架構去瞭解它是什麼意思,所以很正確。

 

以前的人書信往來,如果是晚輩寫信給長輩,不可以寫行書,這樣是不禮貌的,要寫正楷以表示恭敬;當你表示恭敬,你的文字就有一些能量了。現在的人則不瞭解這種概念,而草書的存在,有一些屬藝術層面的表現就另當別論。上對下可以用行書,下對上連行書都不能用,只能用正楷,那是以前的人的規矩,一種禮敬的表法,所以不稱之為繁體字,繁體字讓人一聽就覺得很麻煩。

 

學員丙:師父,我上禮拜六騎機車滑倒,是緊急剎車自己滑倒,沒有被車撞到,滑倒的時候撞得很痛,但是眼睛突然睜開的時候,看到天空很藍,突然間覺得好輕鬆喔!

 

師父:讓你豁然開朗。

 

學員丙:突然間就覺得很自在,可是不知道為什麼?遇到這樣的事情反而不想爬起來,那時候只是覺得手不能動,可是還是覺得很自在,不知道這是什麼樣的狀態?

 

師父:沒什麼狀態啊!只是自己的心境要去挪移。「天欲福之,必先為禍而令其警之」,當你有那個警醒的時候,人就懂得謙遜,能虛懷者可與理通,理通就開朗,人就比較沒障礙。所以,藉著一個障礙、業障,你就能去體會「處逆境,遇逆緣,無瞋恚,業障盡消」這句話。業障盡消就如晴空,沒有雲的天空。有業障時,並不是天空不存在,只是佈滿了烏雲,讓你看不到陽光。換句話說,如果你在那邊不斷地抱怨,晴空還是晴空,而你還是陰沉的天空 ——「怎麼那麼倒楣?手還不能動!」晴空不就是在揶揄我?不知道我的心在發愁。所以,一事兩面,凡事往好處想,業就漸漸消,業障盡消。換另外一個說法,就是「煩惱分分斷,智慧分分長」,有智慧就可以改善人生。收歛脾氣、心不急躁,即是修「忍辱」,而且能使人緣變好

 

侑廷師姐:師公,我昨天夢到一個一直爆炸的夢,很多次都會夢到那種夢,不知道是怎樣?

 

師父:這個是要提醒妳最近做事情不要太急,有時候我們都會太過急躁,所以要慢慢來。現在日本最流行的生活方式叫「慢活」, 慢慢的活,步調要慢一點,但不是叫我們外在的形式緩慢到懈怠、懶惰,是叫我們的「心」不要那麼急,事情一件一件來。包括跳舞想要跳得好,也不要太過心急,按部就班,把基礎打好,時間到,妳就容易跳得好。所以,才要一直重複,人一急的時候,脾氣就變得不好,妳就容易跟媽媽、跟哥哥起衝突,所以,我們要把心拉回來,心要慢一點,很多事情一步一步來,這樣聽得懂嗎?(小師姐點頭)對啊!我們要有人緣很簡單啊!這個夢也在告訴妳,凡事慢慢的來,也會變得比較有耐心,比較有耐心的人,他的人緣就會變好。

 

以上是因為她還小,我把標準降低來講,你們是成年人,我還是把標準講得比較高一點。一般人說的「相好」是怎麼得到的?是從斷淫欲得來的,淫欲越淡薄的人,「相」就越好,這是果報。「富」是從哪裡來?是從不偷盜來的,不貪就不會偷盜,不會偷盜的人就會得到富貴。成人比較聽得懂「相好」,淫欲越淡薄的人,相就越好,也就是那個氣、能量磁場很好,那麼人緣也會越好,這當中沒有為什麼,自然而然就是這樣。那麼,跟小朋友講這個理路的時候,退而求其次,至少要教導他們做到「忍辱」,忍辱就是脾氣要收斂,要緩緩地來,按部就班,無形中人緣就會提升變好。

 

師父:妳回去有沒有做《弟子規》?有讀,可是有沒有在做啊?如果有落實就比較會改善,這個夢就會沒有了。會怕這個夢,對不對?爆炸的時候會很怕,對不對?那就不要讓它爆炸就好了,就是要慢慢來。現在在學校上課有沒有什麼問題?(侑廷師姐搖頭)有沒有還是很調皮?還好啦!

 

侑廷師姐:師公,謝謝!

 

師父:不客氣。

 

所以說,《弟子規》階段性真的很重要,在這個時代應該要怎麼做?要提倡為全民運動,而不是特指某個年紀來學,今天就算活到七、八十歲的人還是不知道《弟子規》,其實,他們要改變命運很簡單,把小孩子讀的這個《弟子規》拿來讀、拿來做就改變了。所以我說「這個時代」,以前的不講,因為以前的長輩都有在做,都知道,所以不用刻意提倡。那為什麼現在要鼓勵全民運動?表示現在所有的人都欠缺,既然全部的人都欠缺,就需要變成全民運動才能改善。如果家裡只靠一個人在做,成效就十分有限,為什麼?因為小孩子理解度沒有那麼高,只是看外相,要如何說服他們很重要,而要說服他們,用理講不通、用事也講不通,要大人以身作則,做給孩子看。

 

剛剛說過「以利交之,利盡則交疏」,若沒有利益,交往互動就淡薄了。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個媽媽是職業婦女,工作很忙,她每次回家就說她很累,於是,就要女兒幫她做家事,然後給她女兒兩百元的打工費。女兒小的時候還願意為了兩百元去做,長大讀了大學後,有自己的思惟,有一天,在家裡翹著腳看電視、吃零食,媽媽說:「女兒啊!媽媽今天很累,我給妳兩百元,妳幫我做家事。」結果她女兒回答說:「媽媽,我今天也很累,我不賺這兩百元。」做家事本來是本分,古時候的人早上起來就是整理家裡、打掃庭院,他們有沒有為了兩百元去打掃?他們從小培養的習慣就是這樣。而我們現在的小孩不是,是要「以利交之」,小時候若「以利交之」,長大後也一樣。「兩百元太少,再多兩千元我就做,不然我也很累,兩百元不賺了」,這就是「以利交之」的結果。西方教育就是這樣,有很多「以利交之」的情形,放暑假就到鄰居家帶小孩,通常是帶一天、兩天那種,就是賺現金的,比較沒有長久的觀念,缺錢的時候就去打工,不缺就不去工作了,久而久之,那種利害得失的心就出來了。

 

中國古代的教育則是教「互讓」、「互助合作」,幫媽媽做家事是我的本分,不是因為兩百元;是分擔,因為是同處一個屋簷下的生命共同體。這種思惟拓展,就可以培養出幫社區服務時,也會認知是自己的本分,我有餘力就幫助別人,這個社區也是我的生命共同體。再擴大,幫我的國家及這個地球保持一個乾淨的環境也是我的本分,一直擴大到幫這個宇宙保持一個好的環境,這樣一來,就沒有星際大戰這種事發生。

 

所以,小朋友也有很具體的思惟世界,這個跟年紀無關。痛苦跟年紀沒有關係,快樂也跟年紀沒有關係,難道大人比較會操煩、會做夢,而小孩就不會嗎?不是這樣的,是大家都一樣會,只是年紀的不同,理解度跟思惟不同,用詞就不同,但是感受是一樣的。如果能夠的話,我建議盡量在一年內達到落實,後面的日子就會比較好過。年紀越小、越早去定型善知識,未來家長就越省事。為什麼現在需要全民運動?因為若家長沒做到,孩子也沒有,小孩還是想要賺你那兩百元,你可以因為累而不做家事,小孩子也會想「為什麼我不可以因為累而不賺?」

 

學員:師父,《弟子規》是不是有空就要拿出來看?

 

師父:這又是一個重點了,「長時薰修」是最重要的,就是每天都要接觸。為什麼要每天?每天是不得已,那是對現代人而言,古時候的人是每天二十四小時都在接觸,他們的生活就是了。如果我們大家都是處於那種生命狀態,任何一個人進到這個環境來,是不是就在接觸了,他還要不要回去讀?不用!但是現在的人,可能一離開這裡就沒有接觸了,所以只好回去還要讀。如果我們大家本來就是這樣了,那麼你就二十四小時都在薰修。所以,重點是要知道那個原理原則,不是讀幾遍幾遍的問題,長時薰修就是不間斷一直接觸同樣的東西,最後就會開花結果。

 

有時候我比較鼓勵你們先講,聽完之後再討論,而不是直接自己討論、自己就回去讀,因為那個只是曇花一現、片面的。也就是說,我們讀書不要貪多,要知道主軸,重點是「一」,要不間斷一直接觸,最後才會發酵、才會生根。如果不生根,根就沒辦法往下竄,根沒辦法竄,就沒辦法吸收到大自然的養分,所以就起不了作用。

 

今天才跟那位音樂家講到學者,學者就是什麼都要知道,可是什麼都不見得會。不見得會,就得不到自己知道的學問的好處,反而會被你自己知道的學問反撲,那叫做「所知障」,知道太多了反而障礙自己。如果你只知道一門學問,但是你知道得很深入,那麼就會有作用。所以要分步驟,階段性一年做好一樣,然後,第二步驟再視狀況而定。

 

有時候沒辦法,就要看緣分,因為現在的教育體制本來就鼓勵「雜修」,以「多」起步,因此造成這個社會的種種問題,所以,聰明人是從「結果」去看「原因」。如果你發現結果不對了,就回頭去找原因,看看自己的思想、行為、見解是什麼?如果「結果」不是你所希望的,就改掉造成這個結果的思想、行為、見解。大抵來講,如果我現在有煩惱、痛苦、不順遂的問題,我就要檢視自己有沒有自私自利的毛病?自私自利是原因,煩惱、痛苦、不順遂是結果,那麼,我就改掉自私自利,去為大眾服務、為大眾著想。至少用這樣的思想、行為去試試看,去驗證,這就是科學態度,只要落實去做,結果一定會改變。

 

那天有幾位畫畫的老師到枋寮,其中一位問我一個問題,我跟他講忉利天的玉皇大帝,告訴他怎麼做就可以跟玉皇大帝做同事或朋友,而不是在這裡當人而已。另一位老師就說:「我又不知道那個境界是什麼,會不會是你在騙我?」這種情形,我們就以數學做比喻,你對一個幼稚園小朋友說:「你只要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好好的算,上小學後就可以背九九乘法,再往上一直讀,有一天你就會知道微積分是什麼。」而那位老師的問題,就好比說你是微積分教授,你對幼稚園的學生說微積分,幼稚園的學生跟你說:「教授,你在騙我。」他因為不懂,所以就否定別人,以為別人是在騙他,這樣的說法就不合理了。其次,我們不去做、不去印證,卻說人家在騙我們,這樣也不合理。

 

其實是有方法給我們的,如果我們照做了,而結果不是這樣的話,再說;如果是,那是我們自己不做,怎麼是人家騙我?如果我跟你講這樣做會有這個結果,而你做了,卻沒有這個結果,這樣才是我騙你。好比剛剛說的風水問題,如果我說打掉那堵牆就會有效,你把牆打掉了,結果沒效,那就是騙人。當然,這當中還會有其他參數,例如打掉了還要配合什麼……等等,這些都配合好了就有效,如果還是沒效,那就是騙人的。

 

師父:比較晚到的人有沒有什麼想要瞭解的?經教或書本上有沒有疑惑?

 

雅聰師姐:我在《了凡四訓》裡面看到「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那我們是不是都……

 

師父:要去瞭解原理,而不是在事相上捉摸,「佛法在世間,不壞世間法」,其中有一個很大的竅門在於它是因緣法,它是隨著時空而有不同。好比世尊當年在印度說法的時候,都是以當地的生活為例去引導,而現在沒有那些人、事、物,你如何照著去做?我舉「三衣一缽」來講,印度是熱帶,三衣一缽就夠了,如果在寒帶的人也是三衣一缽來修行?可能會冷死,而純寒帶的人很可能一件很厚的衣服就夠了,四季如冬的沒差別,而四季如夏的也沒差別,但是如果四季分明的地區,只靠那三件就不行。所以,「三衣一缽」的意思就是能夠保暖、能夠溫飽就好了,不要讓「欲」再額外延伸出去,但是,在我們這個時代不能這樣,我們飽暖的層級不同。所以,要知道變通,可是背後的原理原則有沒有違背?沒有。所以,看經典的時候要了解背後的原理原則,「愛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主要是教我們要慈悲。

 

師父問侑廷師姐:妳要考試了,妳知道為什麼明明讀書都讀會了,考試卻寫不出來?(侑廷師姐搖頭)不知道啊!就是太緊張。所以,不要急躁,一定要平靜一點,慢慢來。考試的時候安心,會緊張就深呼吸,深呼吸之後就會發現:「咦?怎麼會寫了?」因為有讀,所以妳就會寫。不要像現在這樣,考試的時候不會寫,出來的時候就知道答案,是不是這樣?踏出教室才想到答案,對不對?所以,要深呼吸,要慢一點,好不好?這樣還有沒有什麼問題?(侑廷師姐搖頭)

 

學員丁:我跟學生分享他們課本裡有一句老子講的話:「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我怕我會誤解意思,想跟  師父請教一下。

 

師父:妳怎麼跟他講?

 

學員丁:我本來要講,他(指學員丁的先生;學員丙)就搶去講。

 

師父:他怎麼跟他們講?

 

學員丙:我是說造反……

 

師父:很簡單,用另外一句跟你說,「道似無情卻有情」,你從那個意思去理解就對了。因其天地無偏愛。

 

學員丁:我想起來了,我大概的意思是講「上善若水」,要像水一樣沒有自己,然後就是轉化身心那個意思。

 

師父:我之前常舉一個例子:太陽不會因為我是壞人而轉向。

 

學員丙:跟  師父講的差不多,有些書都會有解釋,有的講得太白,有時候我們把它講得太白,學生就會……

 

師父:所以我比較傾向用舉例的方式,因為我也不想堵住你們的悟門,如果我直接翻譯那兩句,你的悟門就堵住了。有句話說:「我非太上,焉能無情。」難道太上老君無情嗎?這句話如果白話直接講是「太上老君怎麼可以這麼無情呢?」太上老君就是老子,那個「愛」指的是平等無私,不能為現代人所理解。大自然的法則,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無情,可是它卻是最大的愛,最大的慈悲。我用佛法來比喻,有人說怕入「三惡道」,怕得要死,覺得那樣好慘喔!然後,就說是別人害他入三惡道,其實入三惡道是自己造成的,如果沒有讓你入三惡道,某個層面而言也是錯誤,為什麼?因為永遠沒有消業的機會。所以,對我們來講,地獄可不可怕?不可怕!假設我過去生中有造地獄的業因,現在進了地獄,我會歡喜心面對,為什麼?早點消業,越早越好!如果不進地獄,沒有消業的機會,豈不是永遠有個地獄在後面等著我們。

 

超越十法界證「一真法界」,並非一層一層上去到第十一層叫做「一真法界」,而是你的生命狀態已經涵容了,都包括在裡面。當中有哪一個是不好的?沒有!因為你超越了,所以你通暢無阻,並不是離開十法界而另外有一個一真法界,因此該受業就去受業,早一點消業未嘗不好。

 

有位同參的太太來找我,跟她講道理都聽不懂,因為有時候會有業障障礙,怎麼辦?那就階段性先讓她消消業,等到業障消到某一個程度,再告訴她如何提升的道理,她就懂了。那麼你說,等待她消業障,難道就是不慈悲嗎?以為我們都不救她,讓她在那邊受苦?其實那個受苦就是消業障,如果她不受那個苦,業障永遠消不掉,就沒辦法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自然法則),也就永遠沒有辦法創造自己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某個機會、某個時節因緣,是要去消業障的。

 

「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佛不度無緣之人」,有的人不瞭解,會質疑說:「佛不是慈悲嗎?怎麼不度?」其實「無緣」指的是因緣還未成熟,而這個因緣如果是要消業障的,你去拉拔他,他不接受,可能還會扭曲、毀謗,那他反而多造一個業,那乾脆不要給他造業的機會。不要讓他原來的業障還沒消,卻又多出一個業障,等到他原來的業障消到變少了,靈明覺知就比較顯露出來,也就比較能瞭解當初跟他說的理。所以,要有耐心,有時候東扯西扯,沒直接解釋文義的原因是這樣。

 

學員丙:我講那個是照《法華經》裡面所說的翻譯給小孩子,我感覺應該是這個意思。

 

師父:現在確定它是什麼意思並不重要,就好像今天我跟那個學者講的:「我這一分鐘跟你講A這句話,因為你問這個問題;下一分鐘你問同樣的問題,我跟你講B。」你說對或不對?當事者如果無法理解,就會覺得反反覆覆、顛顛倒倒。問題是他沒有發現很重要的一點,如果這一分鐘他接受了A這個答案,從這一分鐘到下一分鐘的時間,這句話已經在發酵了,他已經在改善了,改善以後,如果再問同一個問題,用的藥就會不一樣了,所以「法非定法」。那要怎麼判定?這個沒有辦法從有為法去判定,比如說,有下一個學生再來問相同的問題,你沒辦法按照這句話跟他說就好了,因為你不知道他的心境跟智慧到哪裡。

 

所以打個比方,剛剛我跟小朋友說:「要有人緣,要做到忍辱」,你說對不對?如果跟你們說相同的話,你們都懂得那些文字,就好像「不淫的果報就是相好」,而這只是俗說,真說又聽不懂了。所以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用詞不同。小朋友何嘗不想要相好、有人緣,為什麼回答她的方式跟你們不一樣?因為她聽不懂什麼叫「不淫」啊!所以用詞不一樣。從字面上來說,「忍辱」跟「不淫」是有差別的,可是,以深度來講,卻可以連結在一起,因為「一即一切」啊!你忍得過啊!在「淫」這方面來講,忍得過就不淫了,不是嗎?所以,忍辱在某個層面也可以這樣講。換個角度來說,有的人習慣偷盜,他也要忍一下才不會去偷,而一般人是要偷竊會很掙扎,壞事情做不下去,那麼他是不偷很掙扎,沒辦法不偷。所以,同樣是表達「忍辱」,但對象是小朋友,要用小朋友聽得懂的話跟她講。

 

所以,沒有定法,唯一條件就是把自己的涵養提升上來,自然就會運用了。為什麼佛家再三強調的是「智慧」?有智慧你就運用自如、左右逢源、頭頭是道。左右逢源,「源」是生命的源頭,做任何事情都不離它的初衷,不離生命的源頭,因為源泉源源不絕,都不離開它。頭頭是道,這個「道」指的是大自然法則(真理),也就是你所講的每一句話都不離開真理。而一般說的「道理」就簡單了,我們彼此溝通好、互相認同,對我們就是道理,別人不同意沒有關係,這叫「道理」。「真理」則是不管放在誰身上,只要照那樣做,就是那個結果,你去做也是一樣的結果,他也是一樣,大家都一樣,那就是真理。

 

所以,放諸天下皆準的那個叫「真理」,「道理」就不一定,道理隨著不同的民情風俗就不一樣了,台灣的道理跟美國的道理就不一樣。不要說地域性的不同,光是台灣兩個政黨的道理就不一樣,那是意識型態在決定。「真理」不是這樣,真理是無關乎你信與不信,事實就是事實,你相信是這樣,你不相信還是這樣,這是真理和道理最大的差異所以,要超越上去。你們現在知道智慧有多重要了,只有智慧能讓你運用自如。不然,如果你沒有讀過《法華經》,你要怎麼回答他的問題?

 

那天跟一位學員的哥哥的朋友講到「財經」,他是理財專家,我們跟他講財經,講得他一頭霧水,因為超出他世俗的理解,「喔!還有這樣的」。的確啊!因為現在的人只懂得「緣」,不懂得「因」,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在打開電視看那些教人家理財的專家,他們自己也不一定賺得到錢,如果已經賺到錢了,他們就去享受了,還會在那邊教你們怎麼賺錢嗎?但是,你能否定他們教的理財方法嗎?不行,也許那些方法是對的,可是那是「緣」。你們現在就知道了,沒有「因」,只有「緣」,結不了「果」。所以,一定要有「因」,因遇到「緣」就開花結「果」;因此,你想要財,理財的專業知識是緣,財布施是因,有種「財布施」這顆種子,加上很會理財,你就可以賺大錢。如果過去生沒有財布施,就沒有這個福,就算你很會理財,賺錢還是不順利。

 

不僅「財」的因緣果是這樣,現代人以為「健康」是吃養生食品、少油……等等,我們不能否定這種講法,可是那是「緣」,過去生如果沒有「無畏布施」的「因」,不論你多會補,補到癌細胞都跑出來了,因為營養過剩啊!身體負荷不了就變成癌細胞,本來是要養生,卻把病養出來了。所以,要懂得真正的養生之道,現在的種種有為法叫「緣」,你還得要有「無畏施」,無畏施是「因」,遇到「緣」就得健康長壽。「智慧」也是,讀書這件事情是「緣」,法布施是「因」。統歸回來,這三個布施的共同目的是為了什麼?心清淨!你願意奉獻,心才會清淨。布施就是奉獻,你不願意奉獻,內心有貪心就不清淨了;清淨心長智慧,有智慧你就知道有因、緣、果,沒有智慧就只知道在「緣」上捉摸,想要有「果」,不能沒有那個「因」。

 

學員戊:那天,有一個人說他媽媽很早以前就過世,那時有一個乞丐都會在對面向著靈堂禮拜。他媽媽出殯之後,那個乞丐拿了一百元給他,那麼多年前,一個乞丐要討到一百元很不容易,那個乞丐卻願意捐出一百元給他們。他就問那個乞丐:「這一百元對你來說是很多的錢。」乞丐就說,以前他經過這裡時,他媽媽就會給他一些東西吃或是給他錢。他自己聽了覺得很懺悔,自己的媽媽那麼早以前就在做布施了,而自己什麼都不會,很懺悔。

 

師父:如果他媽媽的花報是這樣,果報就越好。什麼是花報?先開花才會結果,果報是講下輩子,這輩子的下半生就是花報。你的花報如果很好,你的果報一定乘上幾千億倍以上;你的花報如果很差,亦復如是,果報就越差。你看電視上演出的,很多都已經在三惡道,現在看就知道了,而真正三惡道的痛苦比這個還痛苦幾千億萬倍。這樣也算做個教育,人家早就知道要為自己創造好命運了,所以我現在也要早點去做(眾人笑),我也怕下輩子

 

學員戊:大家都來做,要去極樂世界。

 

學員己:師父,有朋友說她已經聽 師父說法很久了,也會自己看書,可是有時候跟親人講話,那股氣還是忍不住會衝上來。所以,我就跟她分享,這個時候我就會一直念阿彌陀佛,這樣念是為了讓自己不受影響,因為我也沒有更好的方法教他們,不知道我這樣跟她說是OKOK

 

師父:對啊!只是接下來要分析原理原則,因為理明之後,信心就更堅定。階段性不明理的人,也就是說對一件事沒有真正深入瞭解的人,他去做是不得已的,因為自己沒有辦法了,人家告訴他這樣做,他就做做看。有的人真的這樣聽話照做就OK了,因為他也不會想很多,有做就有效果;有的人就不是這樣,他會夾雜,不得已做一下,夾雜的效果就會比較差,效果差他就會退轉,然後說這個方法沒有效果。事實上,有沒有效果,關係到這個人對這個道理瞭解的程度。

 

我剛剛有說「念佛是伏住習氣」,在未達到功夫得力、一心不亂之前,至少要「伏住」。也就是說,我們遇到人事物會煩的時候,當下很難直接做到不煩,所以就藉著另外一個「念」,讓我想著這個佛號,時常訓練,訓練久了就漸漸不會去想其他的煩惱事。但是,我們要瞭解,我們是暫時依靠「念佛」這樣的方法,瞭解之後就不會迷信,瞭解這是一種工具,它又可以引導我們的自性彌陀,這是一個很好的方式。他如果越瞭解,就會做得越踏實,越踏實就越得力,功夫得力久了就「功夫成片」,這樣就有本事往生極樂世界了。如果你直接叫他修為、修養,要把自己修養調好很難,所以就需要藉著其他的方式,把自己訓練到比較不會煩惱,不煩惱,業障就比較薄,這時候你再叫他成長,他就比較願意,更上一層樓也就容易了。

 

所以,法非定法!意思就是沒有固定的方法。「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因人說有」表示這是一種、那是一種。而為什麼要說法?因為遇到人家問問題才說,如果沒有問題,本來就無一法可說。如果眾生都沒有事情、沒有問題,就像廣欽老和尚這樣「嘸來嘸去」(沒有來也沒有去),因為﹝攏無代誌﹞(台語:指沒有什麼事)啊,而我們眾生就是﹝專代誌﹞(台語:指招惹很多事情),因為我們喜歡來來去去,所以﹝專代誌﹞,有一堆事情。

 

學員戊:師父,我先生有一天騎摩托車出去,遇到一個小孩突然衝出來,他被嚇到了。隔壁一位歐巴桑就說:「你們平常初一、十五都不燒保運金,你們如果燒保運金,就會平安健康。」

 

師父:他自己覺得怎麼樣?

 

學員戊:她說她初一、十五一定都燒保運金。

 

師父:我是說您的先生覺得如何?

 

學員戊:他就笑一笑。

 

師父:所以我說方法沒有固定,如果他覺得燒一下保運金比較安心,那就燒;如果沒有,就要讓他瞭解很多事情,瞭解之後,讓他從瞭解的方向去做。剛剛不是有同參分享滑倒的事?人家滑倒後覺得很好,都不想爬起來,沒滑倒還不知道這麼好,早知道就一直滑倒(眾人大笑)。

 

學員戊:那個小孩就說:「阿伯!阿伯!對不起!」小孩子就是騎車只顧著玩……

 

師父:不會啦!天從善念,他有關心那個小孩就比較沒事。

 

學員庚:師父,我剛才聽  師父的元和妙音,心頭好像顫抖一下,感覺心裡好像有一些悲。

 

師父:心酸酸的。這是在幫妳疏通一直以來不為人知的一些鬱悶,我這樣點到就好了,我不說事相沒關係。藉著佛菩薩本願威神的慈悲,是很直接的,妳不想這樣,偏偏就會這樣,有時候就隨順,想流眼淚就讓它流。當然,有時候人多的時候,難免有人情世故的顧慮,但是如果妳疏通一下,就會比較舒服。而且不只是現在舒服而已,是把我們生命的桎梏(束縛)解開,就像被關在牢裡無法舒展,把這個能量場解開來,很多事情我們就會比較看得開、想得透,也就比較放得下。

 

學員庚:我有時候聽到這類的,或是孩子要去當兵、聽到放鞭炮的聲音,心中就有一種酸酸的、想哭的感覺。

 

師父:眾生有八大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煩惱熾盛。你最愛的人要離開,就有那種悲情,那就是眾生。而對象不同,有的人不論多麼悲傷,也不會怎麼樣,但是看到狗或貓,就會感到悲情,而看到流浪狗、流浪貓覺得很可憐就想哭;如果是看到一個人被車撞死了,他反而不覺得怎樣,這是「緣」的關係,和那個對象在過去生的緣不同。總之,原理原則是相同的,但是我們不能一直沉浸在那種悲傷的狀態,我們要把它抽出來,比如說用悲憫把它引導出來,元和妙音就是在幫妳做這個引導,引導一定有一些作用。

 

因為每個人的體性不同,也就是說每個人過去的因緣不同,所以聽到的心境就會不同。Sona她爸爸養了一隻馬,這是他們親眼看到的例子,我在牠面前一唱,沒兩秒鐘,牠兩行眼淚就流下來了,停下來再唱又流,停了又唱又流,唱完之後,跟馬安慰一下,跟牠說一些「法」,讓牠在畜生道也有機會遇到無上法,種一些種子,引導牠將來不要再當畜生。她家裡養了好多動物,還有鸚鵡,結果鸚鵡聽了,也是兩行眼淚流下來。唱一唱,她爸爸就出來了,不好意思讓他的動物一直在那邊掉眼淚(眾人笑),他一輩子也沒看過這樣。要能瞭解馬的心境,才能為牠疏通,鸚鵡何嘗不是?也是要去瞭解鸚鵡的心境。

 

發生在另一個學員周遭的是貓咪,有兩隻貓咪,一隻憂鬱症、一隻躁鬱症,躁鬱症那隻會去欺負得憂鬱症的,結果躁鬱症的越躁鬱,而憂鬱症的越憂鬱。到我那裡時,原本躁鬱症的繼續躁鬱,牠們的主人看到牠們在那邊喵來喵去一直叫,當元和妙音一唱下去,貓咪就安靜下來了。所以,「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都是有感觸的,我們不講心境,萬物也會有回應,都有覺知、覺性、法性那種東西,所以會改變。

 

而這些跟我們成長的過程有一些關係,這部分我就省略,重點不是那些事,事情過去就過去了,重點是要怎麼迎向一個更燦爛的未來?以年紀來講,我們都算年輕,現在這個時代,有些年長的人看起來也很年輕,我們都跟不上,人家還會騎鐵馬去運動,我還跟不上呢!

 

學員庚:我那天也是帶我兒子到王爺廟,有一輛車從那邊來,騎得很快,要轉彎時一直向我這邊來,快要撞上,我就嚇到了。

 

師父:你們這個都是逢凶化吉。妳這個還算不錯,我們被撞到,人家還向我們要錢。事情就是這樣,碰上了就一件一件把它了結,未來的日子就比較好度過,這個比較重要。要修行成長的人,最終的方式很簡單,不會去想也不會去講,遇到事情就是「受」,接受而已,就解決了。可是一般人,不管好事情或壞事情,我們在「受」時都有起心動念,就是這個起心動念,讓我們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遇到好的很喜歡,就期待下一次不知道還有多好,那也是業;而遇到不好的,就心生討厭、好鬱悶,為什麼讓我遇到?一埋怨就又造業,沒完沒了。

 

我再舉一個例子,有一天,我在路口的騎樓下跌倒,我媽媽在前面看到了,沒有表示什麼就進去了,我沒事了也進去了。人家看到了就很關心,問我:「有沒有怎麼樣?」,我說:「如果有怎麼樣,我還會在這邊嗎?」跟你們分享一個觀念,對我來說沒有跌倒這件事,我跌倒爬起來就沒有跌倒這件事了,後面的人是把已經過去的事情一直拉回來,差別就是在這裡。如果有受傷,就去處理就好了,也沒有跌倒那件事了,而傷處理好了也沒有受傷這件事了。偏偏我們一般人都會「倒帶」,又在阿賴耶識種一顆種子,讓我們的障礙越來越多,「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停止」這樣而已,跌倒的那個業就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