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2009年11月02日(農曆九月十六) 19:00~21: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把握機會,生命的真實現象是剎那生變。換言之,用世間語來說,機會稍縱即逝,生命這樣就過去了。很多人無法體會,一位親人躺在旁邊,這樣就走了,那個時間到,就斷氣了,那是無法設定的。可是那個角度,是斷氣之後要怎樣比較重要,而不是不斷氣本身,呼吸之間。那為什麼說「把握當下」,因為你當下的斷氣,你把握到幾分?你把握到的,是往上提昇的積分,那個斷氣就是無上的功德,它快讓你斷氣,你後面比較沒有機會造業,你就上去了。
有的是來不及、積分不夠,然後就斷氣了,要怎麼辦?來不及,失去往上提昇的機會,所以都在一線之隔。所以,為什麼要平日(練習)?平日的原因就是這樣。包括我們都會用我們制式的觀念思想行為去設定、去判斷,判斷我們所學的,乃至於去設定我們的計畫、進程、學習的步驟,有時不是那回事。提起觀照力,很容易說,卻不容易去體會,若是容易,就不用教人常提起觀照力。換句話說,我們一直到今天,已經強調過不下數次的「反聞聞自性」,後面的成無上道先不講。好,「反聞聞自性」很抽象,只能說不二過,那不二過還是很抽象,所以它都變成一種空幻的名相,所以,我們要人生的進化,就會比較不容易。所以一定要拉回來,反聞聞自性、反躬自省,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遭遇。遭遇是為了歷事鍊心,為什麼常講?常講是因為大家(現代的人)都做不到。
引用你們太師父說的話,我們供養的紅包,要頭對頭,銀線對銀線,有的人還沒供養時,他的恭敬心早就有了,他就會把他供養的東西整理的非常恭敬。我常聽他(太師父)講這一回事,不過他常收到的是揉成一團,他說:「大家嘛幫幫忙,你嘛假一下,已揉成一團的,你嘛幫它(錢)攤開,用手抹平一下」。不是,一團就放入紅包袋,他每次都講,每次還是有人揉成一團,那你也沒他的辦法。所以,我們都知道,可是真正做的時候,還是揉成一團放進紅包袋,說:「師父,我很有恭敬心。」那我拿出來是揉成一團的錢,說你有恭敬心,誰相信啊!
類似這樣子,這是從形式導進去實質,就像說,我不指名道姓,做個教材,有位同參的父親燒金紙(民間信仰),一般民間信仰都有燒紙錢的這種東西。他(同參的父親)就叼根煙,態度很不禮貌在那裡丟紙錢,他這個女兒滿有禮數的,就跟她爸爸說:「不要這樣,我們要有恭敬心。」她父親說:「恭敬心是內在,跟外在無關。」對不對?是這樣嗎?倘若你是那個鬼神,你相信嗎?
甚至今天我們也親眼看到,初二、十六不是都有人在拜好兄弟嗎?像今天就看到有人燒很多的紙錢,從我們快到的時候,遠遠的就看到在燒紙錢(一民宅在燒紙錢),我們停在那邊約十分鐘,下車後還再燒,起先是一張一張的燒,後來變成一小疊一小疊,可能太多了,你就看他的臉越來越皺,最後變成整疊整疊的燒。從一張一張很恭敬、很慎重的當做一回事,最後很煩吶!還有一大堆,爾後整疊連線都沒拆就丟進去。所以這種東西跟外在都沒有關係,跟自己有關係。可是現在的人都無法了解內外不二,包括很多人都在強調往內修。
我們也常常這樣講,往內修,不要往外追逐,那也是一種很不得已的狀態下講的,因為眾生習氣容易往外追求,他執著於外在,所以你才要用一個對法跟他說「內」。事實上,佛法是不二之法,哪有內外?假若有內外,那個內也不是真的,所以那是一個對法。所以,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常常要去理解這些事相,這些事相才有能力讓你發覺見思惑,那個「見惑」的根深柢固。換句話說,如果見惑沒有斷,我們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換言之,最後的果報就是苦,六道統苦。
那五個見惑,第一個就是我們的「身見」,執著這個身體是我,我、我、我,走到那裡都是我、我、我,這是一個最根本的病根。見惑,所謂的我執都是從這邊出來,所以「我見」,再來產生了「邊見」,邊見就是一般我們講的對立,就像現在的族群、黨政,乃至人與人之間的對立,這個叫邊見。還有一個叫「偏見」,在佛家用兩個術語來講,一個從因上,一個從果上。那從原因上來講叫「戒取見」,即你們講的「持戒」的「戒」,「取用」的「取」;從果上來講叫「見取見」,我們那個「見解」的「見」,這叫「偏見」,所以我們人事間的煩惱也是從偏見來。末後一個叫「邪見」,就是說凡是一切不正確的知見都叫做邪見。換言之,只要我們還沒證得阿羅漢,我們的知見通通錯誤,所以我們就沒辦法用我認為的標準去設定我人生的方向、目標,我認為嘛!
就像下午跟Monika說的。很多病,她不能了解為什麼有這個、有那個,很多事情緩不濟急。緩不濟急是從結果上來講,那我們眾生都會畏懼緩不濟急的事,就像我有一個痛苦出來,那你教我的方法緩不濟急,這個很容易警醒到(果),可是不會警醒到為什麼我要製造那麼多的錯誤原因。其實,「諸惡莫做」就沒有這些事情了,可是偏偏諸惡通通做。我不是指這個人,我現在是在講這個理,不要講了等一下又在那邊傷心。
「諸惡莫做,眾善奉行」,這個就是我下午跟他們講的兩段話。我們成功的條件偏偏都沒有,偏偏失敗的原因都具足,那你說這樣我們如何幸福美滿?我們人格成長也好,人生的造化也好,我們成功的條件通通不去創造、不去落實,我們偏偏又根深蒂固具足圓滿失敗的主因,那叫做我們的習氣(負面習氣)。
我們又不希望有痛苦的結果,那有痛苦的結果產生出來了,有方法讓我們去改變,我們又覺得緩不濟急,不然,那要怎麼辦?這樣就變成剩一條路而已,墮到地獄。剩一條路,你也沒轍,反正地獄只有痛苦而已。我不管要不要,我就要在那邊受苦,依業受盡再頭出。頭出頭沒,那肯定頭沒的部份大過頭出,至少都70%以上,三成是在上面,七成在下面。所謂上面是指三善道,我們有機會到三善道的機率,比往下墮落的機率,基本上2比7,這還是保守的講,其實那種機會很渺茫,所以你們在講做人的機會,以前常講過,都這麼難了,更何況往上提昇!
這個的由來都是因為我們的習氣不能去克服,我們的觀照能力,如果沒有提起,我們就照不住,那照不住就照不見,所以五蘊(色、受、想、行、識)還是通通有,那我們的痛苦就通通有,所以我們就沒辦法真的去體會那個空性,那就是習氣。那我們有習氣還不打緊,我們還會受到周邊的習性扭轉,就像世俗的價值觀,我們自己成功的條件就沒有了。我們一定是負面的條件與負面相應,那我們再去幫我們負面的思想、見解、行為找理由,又一個負面,不斷不斷一直往下沉淪。
所以在這個時代,真的,精進度一定要比古時候花非常非常多的倍數去努力。換句話說,「莫因惡小而為之」,那這個「惡」如果我們不常常去體會的話,我們永遠處在於害人而已,對不對?害人算惡,其實佛法不是這樣善惡對立、六道輪迴。換言之,長養你不善習氣的通通叫惡;換言之,如果再深度講,長養你所謂好的習氣,它還是習氣。善惡對法,善惡都是惡,相對四聖法界,它都是惡,這是比較級上來講。
我們如果從「諸惡莫做」,將這些會阻擋生命成長動作的時間,拿去全部做,你們講白話一點,叫做人生有意義的事,那人生要改變是一個很簡單的事情。可是多數人都不要這樣子,都往這邊:「ㄚ,沒要緊……沒要緊,再等一下……沒要緊,再摸一下就好……沒要緊」(台語),沒要緊,沒要緊,永遠這些,那它就會發芽生根。那惡的發芽生根很快,所以在五十一心所裡面,二十六個惡心所,才十一個善心所,所以不時應到的都是壞的,那壞的我們又沒辦法去克制,那我們的人生就不可能有漂亮的願景產生。
所以你們太師父有時滿感慨的,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的同參也好,我們認識的眾裡,在成長的速度,其實不快,可是在健忘的部份,倒是滿齊全的(師笑)。畢竟「良馬見鞭影而行」,那我們要做五種馬的那一種馬?有一種,最後一種直接倒下去就〝敷敷ㄟ〞 (台語:耍賴,不當一回事),我剛講的那種,就同參說的,人間不可能有聖人,所以全部〝敷敷ㄟ〞,什麼聖賢教育都〝敷敷ㄟ〞,反正我就是這樣。所以一個角度來講,沒有錯啊!因為個人選擇,你要選擇後的結果是痛苦,那樣就對了。那如果要選擇最後的痛苦,「一切法從心想生」,聖賢跟凡夫(古時候講小人),君子與小人都是我們自己,跟外在人、事、物無關。我們可以決定我們是聖人,我們也可以決定我們是凡夫俗子。一般講小人,不是現在罵人的那種小人,當然小人(凡夫)再深入一點,就有可能是被人罵的那種小人,很奸詐的那種小人,那他都是不間斷培養習氣出來的。
所以一般人講,你們在修佛,修什麼?其實佛就是隨時在觀照,去轉化自己的習氣,把自己的習氣轉化成正向的,甚至無念、止息嘛!那凡夫就是不斷的去延伸負面習氣,一直不斷的延伸。所以世間法就告訴你們要知止,要知道依止,那一字當然多義,依止也好,或者止觀那個「止」的意涵也好,通通好,它其實何嘗不是要你們回到一個定,得到定就是不要繼續去延伸,延伸負面的。所以古大德才講:「不怕念起,就怕覺遲。」我們覺悟的太慢、知道的太慢,那我們若知道太慢,甚至已經知道了,還不理它,我覺得現代的人是後面的比較多,其實不是不知道,是已經知道了,還不理它,不理那個壞念頭,那就繼續延伸。
諸位看有機會……,今天也比較少那種來一次的,所以可以自己練習一下。當然初二那一次,我們也不能講的太深入,容易讓某些族群眾生起貪念,他來學音聲是為了貪圖某一種能力。所以好比說,我去枋寮是上禮拜幾(師看著義孝)?禮拜三去建興國小,他們校長就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曉戈老師,像你們這種能力,那你們有在教嗎?」我說:「我希望去培育這樣能力的人才,教育嘛!」為什麼我講「這樣能力」?因為他們認知,我才說兩個字「教育」而已,一般人會很模糊,一般都停留在授業,那你跟他講心靈,他們又會覺得很抽象。生命也不是只有心靈,它也不是只有授業,所以要講「教育」這兩個字,如果你講佛陀的教育,他又會說宗教,那就很難解釋。所以至少有接觸,他認知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那我們比較希望培育人才,一傳十,十傳百,這個社會才會因為你們而得到美好。
那他就一個疑問:「可是現在社會很多靠一些能力去騙人,做一些不如法的事,你怎麼確定你的學生出來以後,會不會拿這些功夫去騙人。」如果會騙人,那他就真的沒有那個功夫,可是有那個表象,如果會被表象的騙,表示某一個層面也滿愚癡的。就像現在的社會,很多宗教、很多這些心靈成長的,明明用你們的常識聽都很不如法了,偏偏就有人會去接受、相信。
這末法時期,我剛剛講惡心所、善心所,那個問題──相應的問題,所以一定要讓自己開智慧。那他(校長)就有疑惑,這就類似像之前講的,有的人會因為貪圖某種能力而來,最後就跌的粉身碎骨,那論實質,真的是這樣。論實質是,你只要沒有對等的德修,你就沒有對等的能力,所以我們才強調「心能領航」。
所以心性的能量很重要,乃至於說,我和我的師兄在討論要錄音聲的部份,就有很多意見,「這可以怎樣做……,怎樣編曲……,這樣才能接引什麼……」,這個都是形式上,可是我沒有聽到真正從所謂的「心能」去解決的。要怎樣錄的好?就唱的人「心能」要夠要深入,心性的能量。心性的能量,換句話說,它在古時候的用詞是什麼?比如說上帝,比如說毘盧遮那佛。換言之,就是我們的本能,我們的本能顯出來多少?顯出來的正向能量多少?那種東西一定要靠修行,那現在妳們就比較了解,就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會有一些觀感,以前剛接觸,比如說要學個經,好像也滿高尚的,可是這個高尚比起以前未接觸的經驗法則,又好像不太高尚。比如說以前接觸《法華經》的,有人接觸《金剛經》……等等,好像滿流行的(以前),那一開始我們講《十善業道》,甚至有人沒聽過。那《十善業道經》相對現在的《弟子規》,《弟子規》好像又比較次等一點,為什麼剛開始都會比較提的高,後來再降下來,是因為我們人有習氣,多數人不太願意從一般我們講的基礎開始著手。因為我們現在人的習氣,會覺得你是看不起我嗎?包括你們現在有經驗了,你們跟人家分享《弟子規》時,好像很多人至今還沒有聽過《弟子規》,包括有些都站講台當人家心靈導師的,他也不知道,所以你看這個東西多稀有。有的真的知道卻又瞧不起它,「我們現在都嘛四書五經、十三經了,你還在那邊《弟子規》。」可是他不知道當《弟子規》做到時,秤子秤(弟子規)、四書五經及十三經放在一起,它是平的,他不知道這個份量。
所以我們若用常識的學問的角度,我們一定會很難接受表面看起來比較低層的,那一開始如果這樣子,好像就沒什麼人願意學,可是有學過一段時間的人,他自己去體會就會知道,若沒有基礎,上面就做不到。包括你們太師父昨天也分享一件事情,他說:「以前媽媽打電話來,嗯,……好,等下再打(回他媽媽的電話)。」現在呢?上廁所時,媽媽來電,好,趕快結束,趕快出來接,對不對?《弟子規》第一句:「父母呼,應勿緩。」可是第一句有幾個人做得到?那沒幾個人做得到,我們要怎麼辦?我們以後要如何成就?不可能的事,所以後面都是空談。所以我剛剛講的那個先生,不是特指他,我跟他也沒有仇,我要讓你們了解,很多人知道實質都不敢學。
包括《法華經》是不是有一段也是這樣?好像舍利弗問世尊的時候,當要說到真諦時,世尊本來不講,舍利弗一直啟請:「為什麼不講?這麼好的東西,為什麼不講?」一直啟請,好像啟請三次,既然啟請了就只好講了。可是世尊話講在前面,會有多數人無法接受真話。果然一說,五千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退席,說釋迦牟尼佛說那個是有的沒有的,胡說八道的意思。我不是都開悟了嗎?(指那五千人)怎麼還說這樣?表示沒有徹悟。所謂開悟是比較級,你現在了解一件事,你就開悟了,小悟、大悟、徹悟、大徹大悟都不一樣。要不然問家勝(師父指桌上的柚子):「這是什麼柚子?」家勝:「那是人家送的。」師父:「哦!悟到了。」這是人家送的柚子,對不對?開悟了(師笑),這樣就開悟了。你了解一件事情,你就開悟了,小悟啊!悟的深度不一樣。所以開悟是一個抽象名詞,不過對大徹大悟,它就是真實狀態、絕對數,所以五千人退席。你們看那時候的人根基都那麼好、那麼善良,比起現代人還善良,傲慢等等都會比現代的人淡薄一些,他們還會這樣。
所以論實質,不論形式,為什麼要常常跟你們強調,也套一句初二跟那位先生講的,要開口並非難事,可是為什麼我比較不想從那方面去講,因為有人會〝吃偷〞(台語,不以正當管道來取得),(看來)不是難事嘛!大家都會唱嘛!隨便亂呼(呼音),可是他不知後面的〝眉角〞有多深,乃至接觸了十七年都還可能被〝卡東卡西〞(台語,指靈性上受到干擾)。換言之,十七年的時間會唱至少十五年了吧!唱至少十五年的人還沒辦法很契入,那種東西和我們的音色、發音沒有正相關,只是說你的音色好聽,你的唱腔技巧比較好,會幫你加分,可是它不是主軸,真正的主軸是〝心性能量〞。你的存心是什麼?存心是什麼很難靠我當下這個時候存心要幹嘛,因為那累積的習氣,本來就會根深柢固。你的思想想要怎樣,跟你累積的習慣想要怎樣,是不一樣的。就有人說:「我就不想怎麼樣……,可是我不注意就做了怎麼樣……。」對不對?所以要訓練──「我就不想做得很好,怎麼一不注意我就做得很好。」可是現在偏偏都是──「我就不想做得很壞,可是一不注意就做得很壞。」對不對?那個就是習氣養成,這種東西,一定要靠自己,論實質,不論形式,德修啊!
所以我說為什麼有疑問,疑問也許不是只是我們世間的是非,那也不要聽我這樣講,而不敢對是非疑惑,因而不敢發問,畢竟學問要學著發問,除非你已止盡。止盡無學,學無止盡,學問要學著去問啊!我們要靠自己的悟性,有疑問不去問,靠自己的悟性,有時真的會來不及,存著一大堆沒有去消化。
所以有時要去了解,我們問就是去了解,那你問了是不是馬上明瞭?那也不盡然。可是你不問,有時候那個距離真的會非常遠,那你問了至少有一個提點的時候,你存著就好,就好像為什麼要叫你們深入經藏,因為你們對法的愈了解,你就愈不會被人騙,不會被人拐,這是對外來講,那對內呢?對內你們越有信心,對什麼有信心?對生命的提升愈有信心。
那生命提升要幹什麼?我人世間的所有疑難雜症,我都可以解決,生命提升愈高,你能解決的範疇就越大。換言之,你人生的痛苦就愈少。因為痛苦來自哪裡?不能解決、不能面對的事情。那如果我生命提昇,自自然然可以解決、化解,用正確的心態面對,我就沒有痛苦了,生命提升就這一件事而已。那它來自哪裡?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那現在宇宙人生的真相在經藏裡、在明師裡、在善知識裡,人總不可能二十四小時在一起,可是自己可以創造二十四小時跟經藏在一起,是你自己要不要而已。
現在科技發達,可是大家都把科技用在不好的地方。我們現在人很會用科技,因為現代的人很聰明,可是不一定有智慧,用到不對的地方叫聰明沒智慧,用到對的地方那個聰明叫有智慧。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就要善加運用科技,去運用科技來提昇生命狀態,而不是用科技來墮落生命狀態,那種東西,你們自己可以去掌握。換言之,如果沒有深入經藏,某一個階段我們就會永遠沒問題。永遠沒問題,我們又不像古人那麼有福報,每天都在法裡面。
好比說我為什麼要常鼓勵你們,在你們生活中遇到的人、事、物能夠去講就去講。當然不要怕講錯,也希望不要講錯。這話很遲鈍,不能說:「你們儘量去講,講錯也沒關係,就去訓練膽量。」不可以這樣,你要講對ㄚ,有的就會怕,對不對?要是我講錯了下地獄,不就不划算,結果因噎廢食。那為什麼要去講?那是一個自然的督促力,那為什麼有時候,要叫你們出手,就類似那次經驗,妳要跟他們講那次經驗?(師父看著雅聰師姐)
雅聰師姐:有一次,我就〝假會〞(台語:花拳繡腿,但裝得讓人覺得自己很厲害),邀請妮妮(雅聰師姐弟子規班的學生)的媽媽來讓師父做音韻療法,然後我心想,平常我們都看太師父那邊的人都很厲害,拍、打、搓、揉、按,我們這邊都沒有在練習,她(小朋友的媽媽)來,我可以練習一下,所以我就邀請妮妮的媽媽來。結果那天,我知道自己狀況不佳,我在她來的半小時前,才跟師父協談過,才哭得要死,就是自己的狀況不好,後來等到要幫人處理時,當下覺得自己定功不是很好,有時就沒隨著音聲的引導,然後按自己的想法去弄,賣力的去弄,反正就是樣子都有做出來,然後有很恭敬的對師父行禮。
師父:那個樣子也做得滿好的。
雅聰師姐:對、對、對就像花拳繡腿。結束之後,我就生病了,病了兩天,頭昏得要命。後來師父提醒我:「你知道你為什麼會這樣嗎?」我說:「我不知道。」師父說:「妳忘記你星期六幫人家處理事情。」我說:「跟那個有關係嗎?」師父說:「有ㄚ!如果我們常常都是光說不練,鬼神會生氣,祂就會來修理你,祂不服氣。」我就生病兩天,一直到我想通了,應該精進了 。
師父:所以論實質,實質很重要,我們看到很多人的外表都如法,只是做樣子不能講如法,應該說做得很週到,可是內在不見得是等量,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內在去挪移。
你看現在的文字就又很矛盾了,就內外不二,又來一個內在。你們了解就好,那是一個對應,對應的講法。沒有去深入了解,我們真的做不到,除了有一種人是天生好手,你們說的天才,你們說的上上根人,我們不要期待我們是那種人,很多話我們也會因為我們的貪、瞋、癡、慢而無意間說出,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在當下都不知道,我們當下講出的妄語,我們自己都不知道,我們會不會過一陣子又回想到?可能也很難,有的會,有的不會,有的就這樣算了,反正沒有得失,暫時也不會有人來指責、拆穿,就〝準過〞(台語,得過且過)就好了。這種是最恐怖的,因為沒有人去幫我們消業、沒有人去指正我們,沒有人做一面鏡子。現在沒有人要當壞人,你假若知道一個人說謊話,你們會怎麼做?你會到他面前說:「你說謊ㄛ!大家來怎樣……。」好像不太有這種人,大家都會留面子,那我們就得過且過了嘛!得過且過,我出去的謊言就可能一直延伸,那謊言就開始誘導我們正確的思維,誘導變成偏頗,偏頗久了又變成一種習氣,是常常這樣累積讓我們改不掉。
那有人說:「師父,這樣我怎麼改?」那你就換一個習性就好了,問題是有時我們又不願意。就像下午那位同參講的,遠水救不了近火,緩不濟急。事實上有沒有緩不濟急的事?真誠心發起時,也沒有緩不濟急的事,是因為我們沒辦法真實發出真誠、至誠之心,所以事相上才有緩不濟急,要不然就解決了。
你如果能接受你的業障,哪有什麼緩不濟急,對不對?你就只有接受、承受,在這當中就消掉了,每一個底片就這樣不見了,一念就一個底片,相對個別的底片就消掉了,哪有緩不濟急?只是事相上我們迷了,我們才有緩不濟急這種東西。現在就正在痛,你在那邊講那些道理,問題是他講的道理,我們不能發心馬上落實、轉念,所以我們繼續痛,所以有這一段才有緩不濟急。
一般眾生遇到這些事情的時候,還是有辦法去處理,要不然你們的拍、打、搓、揉、按、音韻療法,就沒有存在的價值意義。可是那個能不能徹底根源解決?徹底根源還是不行,徹底根源一定要透過自己修行。那段是有人覺得緩不濟急,就讓人不要有緩不濟急的感受,先幫他服務,讓他舒緩一下,小的就可以這樣解決,冤親債主的部份就可以這樣化解了。可是業障部份呢?定業不可轉,還是得透過教育。所以教育這件事情,是長年工作,是自己要去落實的。所以諸佛菩薩來到人間,也只能做一件事,教我們,讓我們明白了解,祂們也沒辦法幫我們做,那我們如果永遠不去做,就一定緩不濟急。
今天比較少人,來一次的,所以你們躍躍欲試的可以練習一下,大家把握時間、機會。也不要說用規定的,當然你們是我們說的仙聲,有一個就一萬個夢寐以求的,不是常有人向你們請教?你有固定時間在練唱嗎?就算有,他就會唱嗎?怎麼說呢?根源處那個德修沒有,也就是說,他要唱,但他不要落實弟子規;他要會唱,他不落實十善業道;他要會唱,他不放下自己執著;他要會唱,不要放下自己的分別;他要會唱,不要放下自己的妄想。最後會不會?你們剛剛講的表面功夫會有,但實際的力道不會有。有的會在私底下練習的,也可以來感受一下,不要一下子就要去戰場,到戰場後才又〝虛累累〞(台語,疲憊不堪)回來,平常有沙包讓你們練拳,都不要練。
雅聰師姐音聲唱誦(可能情緒一時上來,痛哭不能自己)
師父音聲淨化...,並釋義:
所以說真話,人學而能知不足,不學,我們就永遠不知。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坎坎坷坷,也不間斷在跟自己內心做一個掙扎,因為,畢竟人在未能達到一個真實定靜的狀態,就像現在的人講的多重人格,也不能說人格分裂,是一種比喻。好幾種心境交雜在我們一個生命體內,對外有衝突,對內有矛盾,進退都是一種拿捏。
總是,還算滿慶幸的,可以讓我們接觸到正法,也讓我們懸崖勒馬,沒有直接從懸崖掉下,至少在勒馬的過程中擦傷而已。透過這個「傷」,可以讓我們體會,畢竟我們內在還是有一種本能的智慧,那種智慧是不必透過一般我們講的「經一事才長一智」,事實上有時不需要,不經一事,其實就可長一智,因為我們的無上智慧,本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是我們有沒有偶爾乍現的那個曙光。
比方說,一個電燈泡它本來就有光,電燈炮上的灰塵太厚、太多,偶爾脫落一小塊,那個光從那個小區塊乍現出來,所以那個是本知本有的,就是一般說的「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透過這麼一點智慧的透露,再引導如何去脫落其他的灰塵區塊。當一個燈泡的灰塵都已經脫落乾淨,直至一塵不染時,那就是我們圓滿的般若智起作用。總是要在這個過程中調節,有時候百般不願也好,可是卻發現通常百般不願意的事情,只要我們勇於面對,通常得到的是另一種喜悅,也是生命中難以去設定、期許的部分。我們就算是可以期許,也是我的經驗法則的範疇,通常期許的又不知如何去落實,就會變成是夢幻泡影。那就是雖有滿懷理想,卻從不知怎麼按部就班一步一腳印的時候,我們滿懷理想卻是空幻的幻想,那我們的夢想如果築夢踏實,它還是可以慢慢成為可以落實的理想,所以從這個角度來成長我們的生命。
畢竟習氣根深蒂固也不是這一輩子,而是生生世世的問題,至少這輩子可以讓我們乍見曙光,朝著曙光的方向去慢慢做一個調整,在調整的過程裡,也不間斷的長養智慧,在這個調整得來的後得智,也實屬不易。畢竟近代的書似是而非的多,我們不能照單全收。可是如果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實際的體會,那才是我們必修的學分,很多放在書局裡的書,可能很多我們一輩子也用不著。
比如我們從小讀到現在,我們上過的地理課,大陸的鐵路,從那一條通到那一條,你們可曾去坐過那條鐵路?類似這樣一輩子用不著。好,就算你讀了,你終於有心要去坐,結果人家都市計畫變更或因災難鐵路斷掉了,要不,現在哪有雙園大橋,對不對?所以論實質,不論形式,滾滾紅塵,歷事鍊心,透過我們的應對進退,總是有進步就實屬可貴,抓著這種進步的先機,那個觸角,往那個方向不斷的前行,也不必去顧慮逆水行舟、緩坡或陡坡,都不要緊,因為總是努力的人,必能水到渠成。不退初心,成佛有餘,不斷的長養,透過外在的人、事、物去訓練,引導出我們內在的至誠恭敬,總是毋不敬,禮敬諸佛,是不是如來姑且先擺一邊,若第一條做到,後面的就有機會。
那為何我說,是不是如來姑且先擺一邊?因為我們還未達到一個〝坎站〞(台語:層級的意思),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符合,我們不知道如何去稱讚,所以反面來講,如孔子說的:「敬鬼神而遠之。」禮敬鬼神而遠離祂,不與祂接觸,那是不是不跟祂接觸就可以〝懶絲〞(台語:意興闌珊之意)都不要做事情?我們還是要去落實,我們所認知現階段所知道正確的「眾善奉行」的這部份。「諸惡莫做」,這個不需要任何鬼神,不要聽任何鬼神的指示。
那為什麼敬鬼神而遠之,所以你從這句話你去了解,古聖先者未曾否定過鬼神,他是不了解,所以不去接觸較〝穩輪〞(台語:穩當、保險)。因為以現代人講的是陰的或是正的,我們分不清楚,我們也不能去跟人家〝批〞(台語:評論),只好先禮敬祂,禮敬就是保持距離。當你「眾善奉行、諸惡莫做」到自淨其意時,你就稍有能力去判斷,那時你要去跟祂〝交陪〞(台語:有所往來)再說,要不然就先遠離,這樣子就沒有機會被錯誤的引導。
所以為什麼對鬼神跟天神都禮敬,而不必非常積極去跟祂學習,因為同在六道,六道的眾生都具足貪、瞋、癡、慢,只是深淺不同而已。維次愈低的、法界愈低的,祂的貪、瞋、癡、慢,這些種種惡見就愈深、愈厚,所以祂有可能反過來兇你,可是祂是不是故意?若是一個愚癡的人,他無所謂故不故意,他自己在做什麼,他自己不知道啊!你要如何責怪他?比方說,有一個鬼神把我〝舞嘎〞(台語:作弄)很慘,你要如何怪祂?是你自己要給人家機會的。又如一隻狗把你咬傷了,是你自己去惹牠的,因為牠愚癡,牠會咬人,本來就會咬。又如我的手被水壺燙到而腫起來,是你自己去摸它,它本來就會燙,結果你把它弄倒,又燙到腳,結果愈傷愈慘,所以敬鬼神而遠之。
現在的讀書人比較悲哀,比較沒福報。你會發現,現在很多讀書人都悶著頭在家學佛,可是他不敢讓人家知道,他怕被別人貼標籤「他是迷信的一族」,為什麼?因為不具信心跟沒有深入了解。換言之,對他本身而言,他失去了一個機會法布施,他失去了傳播的機會,法布施是因,智慧是果,他失去了這麼一個機會。從眾生的角度來說,失去了種種子的機會,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所以現在的人比較悲哀,悲哀也是有其原因。對外來講,是現在的人都不明白,都錯知錯解了,真正正向生命提昇的這些智慧學問。對內是沒信心,讀書人自己對自己沒信心,我這個好東西,我要跟他人講時,他會給我貼標籤嗎?換言之,「信為道源功德母」,第一個字沒有;「信、願、行」,第一個字沒有;「信、望、愛」第一個字沒有,通通是「信」,對自己的自信。換言之,也是對法的沒有了解,他若很了解,他會樂於奉獻布施,財(施)、法(施)、無畏(施)一併。
有時看到摩門教徒,兩個人一組騎腳踏車,會很佩服,那時我住東港,我就常遇到摩門教徒:「你知不知道先知?」師父:「先知跟我是好朋友ㄛ!」摩門教徒鼻子摸一摸就走了。我要表達的是,有時我們要佩服他們的精神,你看人家紅綠燈停下,他就在表達他認知很好的理念,是否達到那個層級再說。可是他認知很好,他希望與你分享,有時我們自己都無法做到,會不好意思,會怕被別人貼標籤,我們自己認知很好的東西,卻怕被人貼標籤,那不是很奇怪嗎?所以內在矛盾不消除,外在一定有衝突。
那你說摩門教士有沒有衝突?我相信他個人應該也沒有衝突的問題,因為他那個當下很真誠,他不會想一些有的沒有的,大不了沒有而已,本來就沒有,他會介意你們跟他貼標籤嗎?他也不知道,所以在他的世界就清淨。這是對自己來講,所以佛法的圓滿度,一般人很難去了解,自己的圓滿即是全世界的圓滿,我們把自己溯回來做好就好了,其他沒我們的事,不用管那麼多。只是我們沒有淨空法師的福報,人家手機沒開,還可以繼續生存。他說:「請大家不要打電話給我,因為我沒有手機。」那你家的電話呢?「我隨時都把電話線拔起來,請大家不要寫信給我,我不看那種東西,天下本無事,你們寫那麼多信幹嘛?」所以我們人若能自淨其意,世間就解決了。
看諸位還有沒有人要發表的,以藝術的角度叫發表作品,天上法界的作品。
如芬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並釋義:
畢竟說安安而後能遷,身安、心安而後才能去轉化我們的生命境界。我們周遭的人事物是我們的心境造化,也曾經被鬼神干擾,可是慢慢透過學習的歷練,我們才會去了解,原來它也沒離開過兩個字叫「感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所以如果我們常以善法行之,無不善間雜,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我們即得常與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親近。換言之,如果我們常念惡法,令諸善永斷,這就很恐怖了,惡法具足,我們即常與鬼魅魍魎、妖魔鬼怪親近在一起。
所以外在的人、事、物,在人世間我們看到的,並不代表一切,那我們看不到的,也不代表不存在。總在那因緣會遇時,會交集的,它就是百分之百的實相,那個幻相變實相,就如我們的夢,有做惡夢的,他就怕的要死,沒做惡夢的,說你在怕什麼。這種東西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總是不出我們內在的心境。
所以我們的「安」,輕安、平安、平靜,它是一個最主軸的方向。畢竟我們剛講的安安而後能遷,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我們要的淨土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及工作。我為什麼比較不講工作?因為工作,大家常想到職業,可是我們人生不是為了職業而存在,職業只是我們人生的一個階段、一個介質,所以我們才用〝空揆〞(台語:工作)來講,空揆就是我們來到這個人世間的責任。換言之,責任它最底處是我們過去沒修過的學分。你修過了,我們要再有什麼〝空揆〞再說。所以即身成佛,我們安住當下,其實整個世界的圓滿也從安住起始。
所以我們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家庭,我們也可以去成就無上道,把我們周邊的人事物做好,該行教育去用一種無私高度智慧的聖賢教誨去傳承。教本來是先聖所傳,不是任何人所制的,當然六祖惠能謙虛,他也說不是他所制的。各有緣份,各自去對內除卻疑惑,除卻自身的五欲六塵、貪、瞋、癡、慢等等這些負面的心境,我們就跟古往聖賢等無差別。所以它是從我們心境的造化去調節,不是從人、事、物去換,或是要換個什麼才能成就,不是這樣。
換言之,有的有機會去做你們講的「太太」,「太太」你們就知道什麼意思了,不是一般人都有機會做「太太」的,是教出聖賢的媽媽才有資格做「太太」。所以有時我們現在人比較客氣稱「夫人」,沒辦法叫「太太」─太姜太任。換言之,妳們的小孩若做聖賢,妳們就叫「太太」了。所以我們把我們畢生要走的路,按部就班踏穩,從那裡開始?從我們自身,畢竟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那一即一切,只要我們自己的身修好,我們的家就齊嘛!治國就不用講了,因我而美好嘛!天下平,我們的天下就沒有這些災害。
佛家講的共業裡頭,我們慢慢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幸福美滿的別業,讓我們家人因為我們的轉化,而相對感染到那種幸福美滿的味道。我們不敢說已經很好,不過也都慢慢往那個方向去提昇,那就值得人去欣慰,所以換言之,也要加把勁。
小妍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並釋義:
「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在學教相長當中,我們不斷的提昇,慢慢也知道去把我們一種躁進的習性,去慢慢透過這些事相的訓練,有那個點,我們才會有依靠,有一事項,我們才能去做一的訓練,慢慢也知道如何拿捏什麼叫做不急不徐。畢竟〝呷緊弄破碗〞(台語:欲速則不達),很多事情,事緩則圓,我們退一步看,可能比較客觀,很多事情也學會比較不會急著要做什麼決定,有就隨緣,無也隨緣,只要我們去長養我們本身能力所及,可以去把握住的這些聖教,聖賢所講的「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我們只要從這方面去做,我們是不是會錯過機會?事實上,錯過現在以為好的機會,後面還是會有一個好的機會來找你。所以不怕沒有機會,就怕機會來時,我們沒有能力去承擔。
慢慢知道諸法表相的妙理,為什麼我說表相?因為真正一般理解的「布施是因,福德是果」,還是一種換取所求,透過這個外在俗說,慢慢有這個依偎去讓我們有一個著力點去落實,久了之後,我們也比較容易對內布施,把我們內在的慳貪度掉。畢竟布施度的圓滿,在放下內在的慳貪,有這個依循,也慢慢從當中去體會到真實的回饋──有施真的有得、愈捨愈得、愈得愈捨、愈捨又愈得,這種良性循環。也慢慢不須要他人再三的提醒「要布施喔!要幹嘛喔!……」,可能須要的只是在於深度的問題,那這件事情,在我們人生也慢慢形成根深蒂固的概念,這個概念也慢慢導回沒有思索就可以去落實的一種習慣。
換言之,從一種不知不覺的習性,慢慢轉化為一種不須要太知太解,卻可以去落實的一種正向的習性,我們說的相對於「眾善奉行,諸惡莫做」的這一部份,慢慢去調節,一個一個布施慢慢的去琢磨。布施,畢竟俗說將它分成三(財施、法施、無畏施),也慢慢了解一即一切的味道,也沒離開我們的工作,哪知道原來賺錢的同時就是布施,我們多付出、多用心力的去教學生,他繳一點點的學費、車馬費,我們的心力付出大過這個in come(收入),我們何嘗不是在布施?它沒有離開我們的賺錢。這個賺錢就是一般講的功利,「賺錢怎麼說是在布施?你明明在收錢!」可是不知道論心不論事,我們同樣一個表面的商業行為,我們有更大的著力點,去落實我們的布施,要不然現在有時社會在變,社會人士的習慣也在變。
比如說古時候供養出家人,是不是所謂的四事供養!一般我們說我們布施供養不離四項:食、臥具、醫藥、穿,可是現在為什麼有些琢磨在金錢上,因為這是現代人的習慣。那為什麼供養出家眾、修行人,最好是四事供養?就是怕他長養貪心,那是對外去考慮,可是對內呢?換句話說,如果我自己最捨不得財,我可能就要從那邊去布施起。你從你最不行、最不捨的東西去捨,當你最不能捨的,都可以捨掉了,那其他都好說了。我們有時都會「我最愛這個杯子,所以我捨不得給你,你跟我要什麼都可以」,可是有時最要捨的就是這個杯子,因為我內在就是貪這個。所以是對內,外在的物質其實是平等的,它跟我們的心性也是平等的,那是一種執著,所以你看這些都沒有離開我剛所講的五個見惑(我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所以慢慢透過我們人世間的這些物質、事相、人事對待當中,我們去訓練這個。
那「法」的深入是滿必要的,也慢慢從有一餐沒一餐,不敢說能夠持續每分每秒不間斷,可是至少可以從一曝十寒提昇到每天都可以去接觸,接觸到什麼?接觸正法的薰陶。我們用比較的方式來講,相較以前,我們現在所用時間是滿足夠了。可是相對一些真正的行者,有的人一天接觸八小時,每天不間斷,還不見得能成就,那我們要透過我們的一小時,有時候還是微乎其微。可是,畢竟我們不是專修,我們還有一個妙招,就是從生活中去淬煉。所以它的等量提昇,還是有它可以眼見的效果,眼睛看得到的就有明顯改善了,所以慢慢從那個角度去提昇、努力。所以,有時我們人的個別屬性,它也是有共通性,「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可以有機會讓我們講這個及聽這個,也是一種滿幸福的事,你們看現在電視打開、網路打開,都是那些(負面的)。我現在上網也只有兩件事,我就到我的部落格看看有沒有人留言,有沒有什麼事情要交代的,再來就是e-mail收信而已。我好像也沒有在上網搜尋部落格,當然你們比較熟(網路)的,我就靠你們就好了,需要什麼資料就請你們幫忙找一下(師笑),術業有專攻,知道的不用太多。
諸位有什麼問題要了解的?說真話,人定勝天,不是我們要跟天比較,那個「人定勝天」是說,人的命運是真的掌控在自己手上,只要你的方法、理論、方向正確,幸福美滿是你自己創造出來的,所以這就跟他人無關。說真的,人再親,人與人的關係再怎麼親,還是各人造業各人擔,各人命運各人去受用,這是沒辦法的事。就算釋迦牟尼佛住世也有三不能,第一、眾生無量無邊度不盡,第二、無信無緣不能度,第三、定業不可轉。換言之,只有誰可以改變命運?“自己”。相對別人,也只有他自己可以改變他自己的命運,周邊的人只能勸、提供機會,什麼機會?讓他知道的機會而已,那你讓他知道,他不見得願意要做。
就像今天我們吃飯時,就有一個人抱一個小孩來,你跟她講,她根本不要聽,你們就知道什麼叫冤親債主。小孩子有很大的問題,生了一種也不知道叫不叫做病,反正造成很大的困擾。可是真正要提供一些方法給大人,可以改變小孩,大人卻不要。她頂多禮貌性跟你點個頭,講(法)不想接受,那小孩就一輩子這樣,很悲哀。所以一定要有緣份,那外在沒有緣份的時候,要把自己成就。所以「行有不得餘,反求諸己」,你把自己調節好,我相信很多在較低標的問題,都可以轉化掉。那為什麼講低標?因為,較高標的一定要自己努力。
就像我說「財」,要小富、不慮匱乏,要靠努力;要大富大貴,靠天。但不要說「靠天」,是期待外在的那個天,是你命裡積的厚度,福報的厚度到那裡。所以〝卡憨ㄟ〞(台語:再怎麼笨)也要來靠天,不是世間的巧取豪奪,那個「天」是我們要不斷的積德行善、種福田、積福田、樂善好施,你就可以累積很大的福報,那個神就是自己,你自己聰明正直,你就是神,你就可以主宰你自己生命範疇裡面的任何事情。
雅聰師姐:請問師父,當我們往生的那一念,我們恐懼……。
師父:恐懼就往下掉,平靜就比較可以往善道走。
雅聰師姐:我今天去推拿時,痛的哇哇叫,我想我應該是往下掉。
師父:哇哇叫,妳是有感受到那個肉體的痛,可是妳的心有沒有很痛?
雅聰師姐:我很想不要感覺到。
師父:沒辦法,這是世間的造化,四大假合,像我去推拿時也會痛,但心不會痛,有一種是痛病快樂者。被推拿時,知道這個痛會讓我更好,你的心境不是負面的;有一種是,「ㄚ!痛得要死,為什麼要來受這一種罪?」在那邊抱怨。
雅聰師姐:沒有,沒有,我樂在其痛。
師父:這個跟往生沒差,妳又不是被按摩到痛到死,又不是痛到死掉,沒那麼倒楣,心臟不會那麼沒力。
雅聰師姐:可是往生的那一念如果……。
師父:當然,人生輸贏就在最後那一念。問題就來了,我舉一個例子:我2004年在台北唱片公司時,我去之後有介紹我們老闆去接觸一些佛法,然後他也滿喜歡看的,那有沒有落實?再說~。有一天,他突然問我一個問題,他說:「曉戈,我問你一個問題,有沒有一種人,他生前十惡不做,作盡壞事,什麼都不理,可是他臨終時,他一念「阿彌陀佛」就往生了。」我說:「有啊!」就這樣而已,然後就沒下文了。那你去參,為什麼?他就是想要〝吃偷〞(台語:取巧),他就先問有這樣的情形否。要不然你們看瑩珂法師的例子,不是這樣嗎?破戒的和尚,為什麼他三天精進發奮,阿彌陀佛說他還有十年壽命,十年後再來接他,他說:「拜託,不要!我怕十年會造無量無邊的業,沒辦法往生。」阿彌陀佛說:「好。」三天來接他,他就去了。這種人通常是過去生善根深厚,那臨終的緣很殊勝,所以他有能力這樣。那我們若會這樣問的,我看善根非常淺薄,要〝吃偷〞臨終那一念。所以平常的念佛、憶佛就是訓練,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把握臨終會是那一念,所以平常才要訓練。
換言之,做善事是什麼?就是培養善的習氣,讓你隨時不用想,那一念都是善的,所以你有沒有辦法保持到臨終那一念善。換言之,若我們平常沒在練工夫,古人說:「拳不離手,曲不離口。」一個唱歌的他每天就要吊嗓子,那你就會問,有沒有那種他平常沒有練習,一上台就可唱的很好的?也是有。可是,你可以這樣〝吃偷〞嗎?畢竟少之又少。有可能剛好被他碰到,今天剛好我的狀態很好,結果一唱,唱得很好,可是那種東西靠不住,但你不能完全否定沒有。
所以生命更不能開玩笑,輸贏在臨終時,若我們平常不培養,我們臨終就很難。包括你在推拿時,若痛一下就一句佛號出來,把痛轉化成佛號。假若我們〝卡綏〞(台語:倒楣),心臟很沒力,結果一被推拿就斷氣,妳那一念也是「阿彌陀佛」,對不對?不過,我們比較期待即身成佛,而不是靠臨終那一念「阿彌陀佛」去極樂世界,但也沒有否定人家。
我們傾向「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那這個要靠平日的功夫。換言之,「明心見性,見性即佛」,一個明心見性的人,不需要往生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還是為了要明心見性。換言之,你在這邊明心見性就不用了,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在教極樂世界的善男子、善女人、諸上善人,他們的善不是《弟子規》的善,是《十善業道經》的善。所以佛經翻開,善男子、善女人,前面加個「善」的人,通通做到十善業道。
所以極樂世界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他想要〝吃偷〞,他想要在那邊胡來,而期待臨終那一念「阿彌陀佛」,臨終那一念就一堆冤親債主來障礙你。你平常不積德行善,樂善好施,臨終就很多冤親債主來障礙,看臨終那一念如何念「阿彌陀佛」,對不對?有可能拿「蜜絲佛陀」來讓你洗(眾人笑)。這個問題比較嚴肅,所以平時的功夫很重要。
雅聰師姐:那要如何避開惡緣?
師父:問題是你平時不積德行善,你臨終怎麼避?很多都已經被插管了,你要怎麼避?都是惡緣來找,要如何避?不是每個人都像那天我去安寧病房看的那個人那麼幸運。我朋友在那,他常接觸,所以他知道要怎麼對待臨終的人,他們就開始唸佛,唸、唸、唸……,沒人的時候,念佛機唸……,八小時內不碰大體,親朋好友call來唸,唸、唸、唸……。有多少人有這種福報,很多都是插管,臨終一斷氣,大體就被推進太平間,有的還沒有辦法等到安寧病房。所以那個叫我們怎麼去避惡緣,更何況是冤親債主來障礙,使我們頭腦昏沈,昏沉之後就沒辦法了。我們往生時昏沉,臨終時要如何提起那一念「阿彌陀佛」?不可能!所以這個都是平日的功夫,你平日在消業障,遇到冤親債主,趕快〝會會〞(台語:道歉),業障分分消,我們的福報就提昇。那比較有福報的人,他臨終就有那些好的遭遇,才會有善友來歡送,那他往上提昇的機率就較大。
所以妳說的都在理上來講,可是事相上不容易做到,「避惡緣」,當然要避惡緣,那避惡緣最實際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謙虛,傲慢一定結惡緣。那你說我傲慢不為人知,我到一個地方,我覺得自己很厲害,我又沒表現出來,我靜靜的不為人知,對不對?「人起一念,天地知」,那是人不知,人〝憨憨〞(台語:傻傻的)不知。
這四大假合障礙很大,我們沒有通力,天地鬼神通通有,你當鬼就有五個報通,〝註死〞(台語,碰巧)又被鬼知道,你看多冤枉。你若被諸佛菩薩知道,祂又不會找你麻煩,祂心量廣大。鬼是貪、瞋、癡具足,祂就會來找你麻煩。就像你剛剛自己體會的那個例子,我們幫人家拍、打、搓、揉、按,即使我們做得很恭敬,表現出來的好像至誠恭敬,可是內在還有那種習氣,這部份鬼神知道。所以你有發覺嗎?旁邊的人坐的好好的,不會對你怎樣,你們會說:「雅聰我知道,我知道,我要找你麻煩,沒有啊!」人不知道,天地鬼神知道。
所以中國人強調「慎獨」,即使你自身處於暗處,你都要謹慎。我們人就是愚癡,那愚癡從哪來?從不明理來,我們不了解,所以我們以為這樣沒事,其實無形中都會產生人生當中的逆境的原因,就是這樣來的,更何況臨終。臨終就已經在拼輸贏了,我怎麼可能放過你,那些鬼神怎麼可能放過你?你上去我就討不到了,當然會來障礙你,讓你繼續在六道輪迴,我總有一天等到你,跟你要啊!冤親債主討債、還債、報恩、報怨。那投胎呢?鬼追不到了,抱歉,投胎到冤親債主的家,還不都一樣。所以那個能量都是一樣的,它只是轉化成哪一種形式,有為不一樣而已,裡面當中的理體都是一樣,所以不能〝吃偷〞(台語),我們人生真的不能〝吃偷〞。
如芬師姐:師父,我請教一個問題,我在家裡有一個現象,那個「音聲」,我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刻意要練習,可是有時候會忽然有一個感覺,然後我就會想唱。
師父:沒關係,你在自己家裡,是比較可以掌控的環境,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只有一種會有問題,就是說,我們不能不唱,我們唱到不能停下來,你知道意思嗎?如果都在我們意識當中可以去拿捏的,基本上沒什麼問題。再來就是階段性也沒有去應眾,沒有去處理人事物,即使內在潛藏的某些劣根性,也沒有去跟人家招搖的機遇,就比較沒有那個危險性。
曉蓮師姐:如果我們不小心昏沈,或是精神不好的時候,念佛就會沒有辦法。
師父:你昏沉就要用動態的。所以念佛修行,它不是固定法,掉舉有掉舉的方法,昏沉有昏沉的方法。所以有人繞佛,有的坐著念,有的跪著念,有的在拜佛的當中也是在念。所以選擇一樣你容易相應的方式,這樣就好了。那相應的方式,永遠會是同一個嗎?不會!就像有的人習慣坐著念,坐到昏沉時,他自己馬上警醒,就自己起來走路,邊走邊念。如果在屋裡走覺得很悶,他也可以到公園裡邊散步邊念,他是活活潑潑的方法,只要達到你的清晰跟寧靜祥和的狀態,就是好方法,沒有固定方法。
那有人說掉舉,要不,般舟三昧好了,妳九十天都不能坐下來,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下來,那個叫做般舟三昧念佛法。《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第一個遇到的善知識,就是用這種方法,就一直走路一直走路,走九十天都不能停下來,一直念佛,都不能睡,日夜不間斷。人家古人體力好,我們不要說走九十天,我們走九分鐘就在那邊,ㄏㄡˋ!不好玩不好玩,就馬上問:「曉戈老師,有沒有另外一種方式?」(師父及眾人笑)。
末後再三跟你們提醒一下,就是你們有在接觸《弟子規》,有在學習,不是一輩子都在《弟子規》,人會疲乏,你們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時間。這個時間不是我讀完,而是這個時間我希望我落實到哪裡。所以你們可以分段,我大概設定那個進程,我落實到那裡。我比喻說,阿興他的方法可能就還不錯,互相勉勵,他跟他女兒說這個禮拜要做《弟子規》前四句,是「做」不是「背」,爸爸跟你一起做,這個禮拜就是做這四句,再下個禮拜再做四句,他有進度,進度是要求做到,那如果你用一個禮拜訓練一句話,做到了,你幾乎第二禮拜你都習慣了,有時候會忽然忘記,通常是記得,變成慣性了,那是不是落實。
《弟子規》落實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一年,要求自己做到,不要超過一年。有根基好一點的半年就可做到,他就邁向下一個功課落實。那一般根性的,一年,分步驟,它有好幾個章節,你們自己去切、去分段看自己可以做幾句。少量去做,有一個聚焦,才不會一整部這麼多,不知從何下手,那愈積愈多,愈來愈沒信心,你沒做到,你後面都是夢幻泡影,你做到了,跟你們保證你們命運就會愈來愈好,龍天善神護念。你是要“人”這種朋友支持,還是“神”這種朋友支持,對不對!再怎麼說,神也比較有能力,護持的比較好。人比神還要貪,他護持你到一半,看到你愈來愈好,他就會不甘心,開始忌妒。所以人是感情的動物,事實上六道輪迴都是,只是淡薄的程度不一樣,讓感情用事愈淡薄的來當你的好朋友愈好,祂不會變質,祂一路走來始終如一。所以寧願天神做護持,也不要期待周邊有誰做你的護持,那我們一路走來也是這種心態,所以我們也比較不會期待諸位來護持,這叫做靠自己較〝穩輪〞。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