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開示講紀 20150620 《圓通慈航—普陀山行》學修報告後【"The Compassion of Perfect Enlightenment Awakening & Salvation - Propagation in Mount Putuo" Instruction by Master Hong Sheng after the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Sharing Session】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5-06-20 | 688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日期:二一五年六月二十日 PM7:00 - 9:30

地點:臺北太極教室

--- 收錄於《圓通慈航》

 

(普陀行結束後不到一個月,隨行師兄姐即發心法供養,籌備了《圓通慈航普陀山行》的學修報告分享。現場的多數同參雖然沒有一起去到普陀山,但透過一張張精彩投影照片的放映,大家法喜的與兩位主持人一起跨越時空,再一次遊訪了觀音道場,也讓身心靈得到了淨化與提昇,收穫滿滿。學修報告後,師父上人慈悲開示。)

 

學佛若善於隨文入觀,普陀山有去沒去,都是去了

 

學佛善於隨文入觀,有去、沒去都去了普陀山,事實上也沒有來去。學法,這一個「信」字非常重要,所謂是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我們這一個世間乃至於整個盡虛空法界這些形形色色的現象,佛法講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我們如何見其「實相」呢?就是這一個「信」。信心於清淨當中顯出來的,就是所謂的真實境界。那麼我們現在的人依妄起用,活在妄見的世界裡頭,所以忽略了一種善於舉外明內的生命狀態。什麼叫舉外明內呢?好比說,他們這一趟去普陀山行,那不只是我們現代人的這種旅遊,看到很多雕像,那麼比如說我們學藝術的,就會很喜歡這些……「這是幾年代的啊?」、「這是什麼古蹟啊?」、「這個雕刻雕得功夫多好啦?」……等等,常常冤枉只徒留在它的表面形式。可是佛法其實是一種最高度的藝術表法。最高度,它加一個「最」,也就是說,無人能超其右了!

 

佛法是一種「舉外明內」,最高度的藝術表法

 

那麼這一個表法義理在哪裡?在於剛剛講的舉外明內。當我們看到所有的這些,你眼見、耳聞、鼻嗅,統統導歸回我們的自性清淨,這就對!所以在觀世音菩薩法門裡面,有一個很特殊、殊勝的一本經典、一個章節,也就是〈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次去普陀山,又剛好遇到了文殊菩薩的生日。上一次在高雄講座時也跟南部的同參講,剛好很多的冥合、很多的義理匯集一處一時,也包括你們常常聽的《無住》,普陀山行裡你們看到了《無住》當初能夠發行的兩位大功臣,就是一位基督徒,還有一位玩搖滾樂的音樂人,對啊!一般而言,我們會講,搖滾樂跟這個梵音、海潮音,怎麼差那麼多,對不對?這個不能著在相上,剛剛講了−− 表法。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娑婆世界眾生耳根最利,

依聲聞來導入清淨最容易回歸到自性,也就是見性

 

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與眾生特別有緣,尤其是我們中華地區,所謂是「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觀」,起觀照,這一個〈耳根圓通章〉也剛好是文殊菩薩在楞嚴會裡面,為著娑婆世界眾生特別揀選的一個圓通。圓通就是圓滿通達的意思;也就是說,有一種方法、門徑,能夠讓我們去契入而得到圓滿通達的生命狀態,這個叫做圓通。《楞嚴》裡面有二十五個圓通。所謂二十五圓通就是二十五大類,如果用大家好懂的方式,叫做二十五大類的方法、門徑、法門的意思。整部佛法,「部」不是只有一本的意思,整個佛法歸納為二十五大類,從眼、耳、鼻、舌......所謂的六根、六識、六塵,以致於到「地、水、火、風、空、見、識」這七大,加起來剛好是二十五大類。

 

耳朵這一個耳根的一個質性,本來放在第二個,那麼當年 釋迦牟尼佛在講《楞嚴》的時候,就請文殊菩薩為這一個娑婆世界的眾生,就是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眾生,選一個最殊勝的圓通,文殊菩薩就說道:「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非常明白的告訴我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此方也就是這一個娑婆世界,祂說這個娑婆世界的教育體系在於所謂的以「耳根的清淨」,回以聞性。以「聞」,聞聲,以聞的這一個質,去回歸我們的聞性,回歸到那一個自性,也就見性了。那麼,為什麼這一個耳根圓通特別揀選出來?它也就告訴著我們,這一個娑婆世界的眾生耳根最利。那麼,利的意思也就是最敏銳的意思,所以音聲的方法、門徑剛好是最對味。

 

可是,廣義上的音聲不是特指「唱」而已,連講話都是。連你聽到外面的風、風吹到樹、樹葉在那邊吱吱喳響,統統是屬於音聲。一個利根的人,他就可以從這些的形形色色一碰觸到時,就回歸反聞到他的自性−− 原來外在根本沒有任何的存在,而它的存在只是一個我們的投影。誰投影?依我們自性起用,自性的反過來的面相,就是所謂的阿賴耶。依阿賴耶識裡面所謂的這一個業相裡面,又有所謂的現象跟轉相,也就是說自證分、見分、相分的一個區別。那也就是白話講的妄想、分別、執著。我們整個世界的這一個幻相,就是依這三個質性、這三個狀態產生的,所以它的基底是所謂的妄想。既然是妄想,當然外在就沒有一事、一人、一物好讓我們去執著的嘛!

 

那麼,為什麼佛家總是勸著我們眾生要放下?不管是你的情感上面、你的事業上面、你的身心狀態上面,統統要放下,所以叫做「萬緣放下」。可是這一個放下,眾生常常又搞錯對象,他把他過去的,所謂的這個錯因所結的錯果叫做惡業,常常要逃避它。把那個逃避當作放下,這就錯了!所以它教著我們放下的,就是它的起因。什麼叫起因?就是我們剛剛前面講的,妄想、分別、執著這一個心境,就叫做起因。所以要放下的是放下這個東西,也只有這一個東西顯應出來,才有我們現在嘴巴能夠形容的感知、能夠感受的這些形形色色。剛才講的不管是事業、身心健康、情感方面,統統包含在這裡面。也就是說,我們現在人講的命運這件事情。那麼命運這件事情是我造的,也是我該受的,只有放下的人,他才會去汰舊換新他這個命的因,所謂這個現象的本源。把本源處轉了,我們投影出來的境界相也就轉變了。

 

一切盡虛空法界,統統是一個你的自體

 

所以外在還是可以去改變的,可是改變的因子,是從內在做起。外在是一種結果,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者,諸法如義,如其本來。所以你要怎麼見回你自己的如來佛?常常你們在小說上,例如《西遊記》等等,當中都有這個如來佛,很多人不知道,以為是外在那個可以把孫悟空抓住,埋在五指山的那一個形象叫如來佛。你看!我們眾生因為遲鈍,所以常常又要用這種藝術、小說把它變成一個電影,也是個藝術表法,後面那兩個字很重要,就是我們要去善於體會它到底要表達什麼,而不是著在它表面的這個境界相而已。

 

如果你瞭解了,原來他畫了、或者是演了一個如來佛,你們所想像的這個佛像,然後孫悟空在祂的五指掌心裡面,怎麼滾、怎麼跳,都跳不出去,你就知道它在表達什麼。原來那隻孫悟空就是我們的心猿意馬。我們會浮動的心,其實都沒有離開我們的如來自體性,所以那一個如來也是你,那掌心上的孫悟空也是你,所以被壓在五指山的那個孫悟空,還是你,那個五指山還是你,所以統統是你自己。意思就是說,佛法講的,一切的盡虛空法界,統統是一個你的自體,它只是以它的理體跟它的現象上講得不一樣。所以佛法是高度的科學,是高度的心理學,是高度的藝術,是高度的醫學,所有集「高度」匯集於一點,那個東西就叫做佛法。

 

觀世音菩薩成道的方法是:「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所以出去一趟,當然不能去白費,只是在那邊看一下紀念品。沿路都在「唵嘛呢叭咪吽」對不對?商店都在播那個CD,當然沒有人播《無住》,對不對?因為《無住》不是商品,所以也不能上架。世間人有他的一套運作,可是我們就要去選擇了,我們到底要不要順著世間人的痛苦的人生運作,還是要什麼?「逆回佛菩薩」。「逆」是相對於世間來講,就那個像鮭魚逆游的意思,逆回佛菩薩生命本來的真實狀態。那這樣一個人,他就沒有煩惱憂慮牽掛,所以可以在人間,這個《華嚴》上講的,密宗也這樣講:「即身成佛」,就在當下即是。所以要懂得觀世音菩薩成道的方法,叫做「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

 

它不是那麼狹隘只是一個反躬自省的比對。反躬自省自然有一個往反面的想,可是反聞聞自性就是你去尋聲入性,依這樣你找到最後,你發現……比如說,你一個聲音「啊」出來,你去找它聲音從哪裡出來的,找到最後,沒有一個地方出來,對不對!你一個眼睛看出去,這些形形色色到底從何而來?你心裡想,也不知道從何而來。那從我們的生命,生老病死上來講,我們是從娘胎來的。那麼娘胎之前是什麼?你想到最後,也不知道是什麼。所以禪宗才告訴我們,叫做「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你看多繞舌!我們現在人形容純真,都是以小孩來形容嘛,童真啦……小孩子天真無邪嘛!現在家長真正這樣認為嗎?小孩子!你看又是一個表法。既是表法,你不要把它本身當作就是了。

 

就好像我們去看了多少佛、佛像了?那你是看到佛像還是看到佛了?這就是因人而異了。當然要見到佛啊,而不只是佛像,對不對?那佛像不是佛,可是常常佛像可以表達佛。如果你見到佛像所表達的佛,那麼你見到佛了;如果你沒見到佛像所表達的那一個佛,你還是不見佛。那祂表達的佛你見到了,你還沒見到你自性之佛,那祂還不是佛。所以一層一層。最後佛在哪裡?本來也沒有一個佛!所以自性清淨圓明,本沒有一法可立,可是卻能成就一切意。

 

「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若不容易參,

就降下來以「慈悲」、「清淨」行事,一切眾生的苦厄,都可依此化解

 

所以普陀之行,要懂得學習觀世音菩薩的高層次「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是上上根人的方式,這不好參!不容易的時候怎麼辦?那我們都沒希望了?不是!我們就用觀世音菩薩圓融的教法。圓融是什麼意思?「普被三根,利鈍全收」。祂告訴你,你還有一個慈悲,你可以想像啊!對不對?你用著你可以想像的慈悲,去運作你的人生。那你也還有一個清淨可以想像。你說:「師父,我不知道清淨是什麼。」因為很久沒清淨了,好幾劫沒清淨了,不是好幾年吶,你知道嗎?你們是好幾劫了。那清淨不懂,總是懂得煩惱吧?煩惱就是清淨的反面。所以你不要煩惱,你可以在你的人生訓練不要煩惱吧!不要煩惱,去除執著、分別、妄想即得。

 

所以反聞自性不容易參,我們就降下來以「慈悲」、「清淨」行事。慈悲是解藥,一切眾生的苦難,統統可以藉著慈悲這顆藥化解;清淨是抗體,一切眾生所將面臨的一切苦厄,也都可以依清淨這顆藥而預防掉。所以慈悲、清淨非常的重要,也就是這一次你們觀世音菩薩之行、普陀之行,不能沒有的一個主軸,那這也是在娑婆世界的一切眾生,統統必然必須要去成就的,一個最基底的生命狀態。所以整個普陀行,都是告訴著我們什麼?這一個 釋迦牟尼佛的本願,應化在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裡面,所謂的四弘誓願。那這一個 釋迦牟尼佛也是在教著我們「能仁」、「寂靜」。所謂「能仁」就是仁愛之意,亦即慈悲;「寂靜」也就是清淨到極處,也是清淨,所以統統是不謀而合。所以在這一個娑婆世界的教主 釋迦牟尼佛,用所謂的善巧方便來應化普度一切眾生。普陀山參訪的最後一間是普濟寺,對不對!普度一切眾生,就是用這兩顆藥,就能解決。

 

那麼眾生是誰?眾生就是自己。外在,老實講沒有半個眾生,在禪法上來講叫做「自心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個是願。那這一個加上「自心」,也不僅是願,這個「願」的同時也是「行」了,所以也是「信」了,所以「信、願、行」畢其功於一役,當下解決。那麼「自心煩惱無盡誓願斷」,自心的「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外在本來沒有煩惱,也都是自心產生出來的。後面兩個就用自性了,「自性法門無量誓願學」,在那裡學法門,也是自性無量無邊的德能相好顯露。最後「自性無上佛道誓願成」,統統就是一個自性而已。那麼自性顯於外,自己,把自己完滿即是自性的圓滿。

 

所以透過四大菩薩修德的圓滿即是一尊佛,如來本佛的圓顯。所以希望諸位能夠秉持這樣的義理,去行於你們的生命,那麼這一個生命就不僅僅是被框架在人道而已,而是盡虛空遍法界,你來去自如。那時候,什麼送往迎來,處處是要自己去成就它,感謝啦!

 

晚了,大概沒什麼問題了,大家可以帶著觀世音菩薩的慈悲願力,好入夢鄉!好了,那就到這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