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6年5月28日 台中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chung, Taiwan on May 28, 2016】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6-05-28 | 1309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下載提取碼:6rfy



時間:
2016528日,19302100

地點:后庄社區活動中心(台中市北屯區后庄里庄內巷111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所謂是「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所有的皇朝開基建國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制禮作樂」,也就是推行「教育」這一件事情。為什麼呢?我們俗語講:「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由於我們這個習性會轉變,依人事物環境的薰染影響,把我們圓滿無瑕的本性給扭曲了。那麼「人之初,性本善」是採取這個「善」字表法,其實「善」也很難形容我們的本性、本能,因為本性是完美無瑕的,而一旦落到了人間的用詞跟邏輯思維,它就產生對法,所謂對法就是有是、有非;有對、有錯;有好、有壞
……諸如此類,這就是世間。

 

那麼習性就有這麼一回事,本性並沒有,一旦習性覆蓋染著了,性相近、習相遠,染習了就越來越遠。有的染習到好的習氣,以現在的用詞好比交到好朋友、去到一個好環境,就會將個性變好,人生境界變好啊!相反的,世間人也會講交到壞朋友、去到一個不好的環境,他的整個生命狀態就變壞。所以你看,好、壞出現了,以致於這件事情就會相對性地越拉越遠、越拉越遠,並且造成了我們眾生的苦受出來,因為「好」會不見、「壞」會延續。

 

為什麼「好」會不見呢?因為我們眾生情識刹那生變,「好」會讓我們迷失,一旦我們的心念迷失在好的境界裡面,這個好的當下又變成壞了,所以又染著。那麼「壞」的層面我們又常常依習氣作用而升起負面情緒,瞋恨、嫉妒、厭惡……等等,這些情緒一出來,這時候就會再繼續加深我們負面的情緒。也正因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一件事情,後面才有所謂的「教之道,貴以專,苟不教,性乃遷」,這個「苟不教,性乃遷」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的習性沒有透過「教育」幫我們疏導回來的話,我們的「習性變遷」這件事情就永遠解決不了。那麼教學的門道又在「專」這一個字上,「專」從教學上來講是如此,顧名思義,從學習的角度來講也在於「專」!

 

我們現在這一個時代,「教育」這件事情好像非常地普及,可是教育的類別又有所分野,古時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第一件事情是制禮作樂,制禮以調身、作樂以調心,所以我們就可以從當中理解到他們教育的主軸在哪裡,在於我們的身心靈的教育是最重要的。然而我們現代的教育多有在哪裡?在於所謂的「一技之長」這一件事情上,非常少有身心靈的教育。所以你看,「身」沒有教育了,於是我們現在的人「病苦」加劇,身體的病比以前多太多。以前甚少聽到什麼不治之症,現在卻變得……病症上加諸了很多新名詞啊!新名詞雖然好溝通,(師父笑說)但是再怎麼溝通,它還是叫做「不治之症」!你懂意思嗎?

 

那除了「身」沒有教育,「心」也沒有教育,你看我們現在的精神疾病非常多、心理疾病也非常多。從何處代表著多呢?年齡層,得病的年齡層都下降了,以前很少聽到小孩子有憂鬱症的,對不對?現在好像很多還沒到十歲的小孩有憂鬱症、躁鬱症!而且以前也很少聽到小孩子有癌症,現在年紀很輕卻有血癌、什麼癌的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癌症都跑出來了。

 

那麼靈性方面也是,這個時代,靈性失衡的人遠比以前來得多,為什麼呢?這就是佛家講的一句話――「感應道交,絶不失時」!本來這句話在佛法的講述裡面比較偏向跟諸佛菩薩感應道交,可是「法」都是中性的用詞,我們把它用在哪裡,我們就可以理解哪裡的理路。那麼感應道交絶不失時,依正向來講就是我們去感諸佛菩薩,所謂是「內在的覺正淨感得外在的諸佛菩薩」。覺正淨又另外一個名詞,從哪裡感?從戒定慧,戒定慧是佛家專有名詞,依我們現代人來講就是「美好的生命性格」這一件事情。

 

美好的生命性格它具足了戒定慧,它有依準,既有清淨也有智慧,這是一個美好的生命,也就是「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的一個表徵。如果我們內在運作這樣一個生命狀態、一個質性的話,我們當然外在感得的就是諸佛菩薩,依佛法來講才有所謂「諸佛菩薩」的名詞。如果依修道的呢?諸天神、諸天仙啊!從這樣來講。依修基督教的就是什麼?他內在的戒定慧感得外在的上帝、耶穌!天主教則是感得聖母瑪利亞,以此類推,那當然回教也不難理解了嘛,感得阿拉,或有人說「安拉」都好。所以這一些名詞是在不同的宗教領域裡用不同的名詞去形容同一件事情,形容什麼?形容我們的良知良能。良知良能本來完美無瑕,它的因就是戒定慧,它的果就是這些美好的生命狀態。

 

所以有裡、有外,裡外其實是一,也不是二,本來是不可切分的,只因為我們眾生常常迷執於外求,我們以為我們的幸福美滿都是可以從外面爭取得來的。因為沒辦法否定的是我們現在眼睛所看到就是相對於我們的外在嘛,那麼這件事情在這個時代是最難引導和解釋的,解釋什麼呢?解釋這是一個幻相、一個假相。至於古時候是不是比較容易講?也是很難講(師父笑),都很難講,為什麼?因為這是一個迷失的生命狀態,迷跟覺本來不相應,只要你是迷失的,無論任何一個時代要講「覺悟」這件事情都非常難!

 

那覺悟是什麼?覺悟就是真相!迷失是假相,我們習慣了假相,於是我們根深柢固的概念就是有一個外在、一個我內在。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習佛法才會有所謂的「內學」、「內典」這一種名詞產生。佛典、經典又稱為內典,「典」就是不變的意思,也可以講典範。為什麼在典籍裡又加個「內」?因為我們迷執於外、外求,所以才加個「內」,這是一個相對性,因此,你要從這邊去理解到:「原來古之智慧之學都是相對、對應而產生的」。

 

就像我們生病才需要吃藥,不會沒事一直吞藥,依「身體沒事」的前提下吞藥,藥就會傷害我們健康的身體。那如果我們身體有某一種病,你吃某一種剛好可以對治的藥,它就是來救命的。如果沒有這一種病,我們猛吞那一種藥,它就是來害命的。所以沒有定法,它只有適不適當的問題,好比說我們現在口渴了,我們需要喝水,那口不渴,為什麼你要一直灌水?還灌到水腫,對不對?現在有的人身體的溼度過高、溼氣過高,就是從這一種錯誤的對應來的,溼氣失調嘛!所以「法」有內、外是這麼產生的。

 

換言之,我們一定要理解一件事情,外在所有一切現象都是我們自己變現出來的。好說現在科學家的發展也幫助了我們這個時代很多學習者去理解「真理」,現在高度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這三十年來的發展也非常地快速,從他們高度數學的論據裡面,也推測到了所有的世界都是一種假相。這是科學家的用詞,他說我們整個世界的存在無非就只有三種現象,一種叫做物質現象;一種叫做心理現象,也就是你們講的精神現象,那精神現象以另外一個名詞來代表,叫做「信息」,宇宙的信息;還有一種叫做能量的現象。那麼精神、信息的現象和我們物質的現象都是從我們能量的現象所變現出來的。

 

能量又從哪裡來呢?能量推測到底也不存在,它是從我們的起心動念來的,所以他們的術語叫做「整個宇宙現象的存在……」,當然,這個現象已經包含剛剛講的那三個現象,「整個宇宙現象的存在是我們念頭產生的累積相續幻相」!是相續幻相,而不只是一種相續相而已,如果只是一種相續相,它是一模一樣的。那麼「幻」叫做「不正確」,也就是不真,所以《金剛經》裡面有一句話「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也就是現在科學家探索到的現象層,科學家講的。你看,名詞不一樣、術語不一樣,可是它的意義一模一樣,都在形容同一件事情,那麼這是從「果」上來講。

 

那麼《金剛經》又有一句話叫做「一切法從心想生」,剛剛是不是講了科學家的用詞是「我們念頭產生的累積相續幻相」,對不對?而且還是相似的,不是同樣的。念頭就是《金剛經》講的「心」,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就是宇宙萬有的現象,這些現象都是從我們的心現識變出來的,也就是從我們的念頭……這時候講「起心動念」所產生的。那麼如果從究極來講,從「果」直接對到「因」上來講,中間的過程先省略、直接跳過的話,就是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命運都是自己的念頭產生的,也就是自己想出來的。

 

那麼這時候這個「想」就要拉出來再深入瞭解了,這個「想」並不是我們現在人這麼粗糙地說:「哦!我現在好餓,想要吃一碗飯」,你看,這也是一個想,對不對?我們眾生能夠理解到的「想」這個字就是這麼粗糙。而佛家所講的想不是這樣,它所講的「想」是這個「想」裡面又具足了三百二十兆個「想」,也就是說三百二十兆個細念產生一個粗念。那麼我們一個想――「要一碗飯吃」,這已經是非常粗、非常粗的念了,它背後有三百二十兆個細的「想」我們不自知。為什麼我們不自知?因為我們的心太粗糙!為什麼粗糙?因為我們的心被煩惱染著,煩惱致使我們的心的細緻度退化了,退化並不是消失,從覆蓋的角度來說是被障礙住。

 

所以為什麼所有的修行或者是生命成長都教著我們要清淨?道家也講「無為」啊!佛家也講「不執著」啊!這些名詞都叫做清淨。而基督教也講「奉獻」,把我們奉獻出來,它們只是用詞不一樣而已。那麼把你奉獻出來,你憑什麼奉獻出來?如果你有根深柢固的「我」,你為什麼要奉獻出來?你有想要的、你有欲求,你就奉獻不出來,因為你不清淨。那奉獻出來就是把「我」丟掉的意思,一旦你的思想一直在作用,就讓你產生煩惱、憂慮、牽掛,所以當你把「我」奉獻出去,這時候你就清淨了。這時候就是佛家所謂的「放下我執」、道家所謂的「無為而為」了,都是一樣的一個方向歷程,只是因為眾生無量無邊,眾生的觀念思想無量無邊、執意也無量無邊。

 

也就是說眾生的習慣無量無邊,那麼我們人都是以「習慣」運作人生嘛,對不對?於是我們習慣喜歡聽我們習慣的,我們不習慣聽我們不習慣的,所以才產生這麼多宗教術語和名詞,乃至於心靈成長的、靈修的,或是從小到大所有一切教育的這些科目,這些統統是依我們人……其實以「人」來說太狹隘了,統統是依眾生的起心動念而定的。換言之,如果我們自己是一個學修者的話,我們要掌握住重點。

 

為什麼要學?因為想變得幸福美滿,對不對?那麼你就要知道:「啊!原來我們不幸福美滿就是從想太多來的」,因為我們卸除不了,真的啊,「想」太多啊!佛家有句話講什麼?「一切所見法,但以心作主,隨解取眾相,顚倒不如實」!我們常常是依著自己的念頭去定位世間一切的現象,那它可能是錯的啊!可是當我們定位時,我們就用我們的認知去起心動念,然後再加諸定義、加諸價值認定,所以當我們定位錯了,它的價值不符合我們本來所希求的話,我們就產生煩惱。

 

好比說我們前一陣子不是去武當山嗎?然後昨天聽到從那邊傳過來一個訊息,那邊的人……當然多數是沒見過我的,他們就在討論,意思是說:「為什麼這位弘聖師父要來武當山?」他們討論很多內容啦,我為了剛剛前面講的那個法句,我舉其中一段例子。其中有一個人就提出來:「他們一定是有目的的」,說我們一定有目的。(師父笑說)奇怪?我被邀請去那邊,如果依你們的角度來講就是去旅遊一趟,這也有諸多目的?可是你看,人家定位了哦!「有目的」出來了,對不對?那你既然想「有目的」,如果沒有得到明確地目的的認知,你會罷了嗎?所以這時候就開始延伸,「嗯,他們一定有政治目的」,就加個「政治」……等等,一直延伸出來了。

 

你看,有跟我們一起去的就知道,聽到這個訊息會不會覺得很荒謬?其實你們沒去的人聽了也覺得很荒謬嘛!對不對?那我們已經回來,現在好好在這邊過日子,他們那邊還在發酵:「到底是什麼目的?」非要弄個清楚明白,你們覺得可以弄個清楚明白嗎?就是沒人打電話來問我一下(學員笑),有沒有?你看,眾生就是這樣!那你就在那邊起煩惱了。欵!我們從小到大幾乎都在運作這種事情,比方說先生比較晚回來,「嗯!是不是又去喝花酒了?」其實人家並沒有,人家只是加班晚一點或者是塞車晚一點而已,諸如此類。

 

所以為什麼古時候的教育著重在所謂「身、心、靈」的教育?避免我們產生很多的錯知錯見於不自知,依妄延妄,妄就永遠難以止息。妄要怎麼止息?不是去瞭解妄,而是根本不要想妄就可以了,可是這一件事情對應我們一切眾生的習氣最難辦到,比如說我們現在不是習慣問「為什麼」嗎?對不對?常常什麼事都要問為什麼,咱們說:「你就不要問為什麼,就這樣做就好了。」這件事情是不是很難,對不對?可是如果這件事情不能停止,我們就永遠沒辦法覺悟,因為妄跟覺不相應,佛法是講相應的。

 

那麼「佛法」它也是個專有名詞,佛法代表著什麼?一切眾生幸福美滿的方法,它是講相應而不是講邏輯。你明白了,用邏輯推測到你知道了,喔!你以為就得到了,不是這一回事,它講相應。覺跟覺相應、清淨跟覺相應、平等跟覺相應,我們的疑跟覺不相應,卻跟迷相應。所以一旦我們用著懷疑心、測度心去學習成長所謂「生命美好」的這一件事情,我們是生生世世了不可得,不單是這一輩子得不到,而是生生世世都得不到,因為本身這個起心動念就是妄。比如說剛剛講到 釋迦牟尼佛說:「一切法從心想生」,解釋成白話就是「所有的宇宙萬法一切現象都是我們起心動念變現出來的」,那這時候我們會不會問個「為什麼會是這樣」?一旦「為什麼會是這樣」就又沒了!你就又在「一切法從心想生」再加諸了心想了。

 

所以,一切的美好都是從我們的止妄――「停止妄想」來的。佛家講得非常細緻,當然,這種法相唯識的理路要深入瞭解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可是善於學習的人不需要涉獵這些所有的名詞,他只要抓住重點,重點是什麼?就是「放下」這兩個字。可是為什麼佛法要講那麼多、傳衍了那麼多年?包括世尊在世的時候用四十九年去闡述,闡述到祂圓寂,原因就是我們不相信。我們不相信原來我們不要想就解決了,一切幸福美滿就解決了。我們只是來這一個世界順應而已,順應什麼?順應我們曾經錯誤而產生的業緣,順應它,你就會消,不順應它,你就會加碼再演變延伸,那就跟妄相應。那麼依妄延妄,妄就無止盡嘛,它就帶到了我們的下一輩子、下下輩子,換言之,我們現在還來這邊做人,多數都是上一輩子妄未止息,所以一直延續到現在。

 

為什麼講「多數」呢?因為來做人有兩種:一種就是隨業流轉;一種就是倒駕慈航,你們所謂的「再來人」。再來人是什麼?就是過去祂的學分都已經完成,早就畢業了,可是祂跟祂曾經相處過的那些還沒畢業的眾生有緣,祂慈悲,祂想要幫助他們畢業。那我們被留級、被退學,所以現在這輩子需要重修嘛,重修也得有老師來教啊,要不然我們自己毫無頭緒,盲目過日子、盲目學習也沒辦法取得真正的學位。所以這一些曾經畢業拿到學分的……我們現在的人叫做「過來人」,祂無盡慈悲再倒駕慈航回來當我們的引領,我們這個時代稱作老師,幫助我們明白,而在明白的過程中又會有很多的納悶,所以祂又要表演給我們看、做給我們看,所謂是「讀誦大乘,為人演說」。

 

那麼這些再來人的讀誦大乘通常在過去生都已經完成了,而來到這一輩子還在讀誦大乘是什麼意思?是表演給我們看,表示說「我過去生就是這樣子很認真去依止一切聖者的教誨,所以才能夠很快速地把我的妄念給止息,然後沒有問題,再來這邊告訴大家有這麼一條路,人生可以變得越來越好。」止息是「去除掉」的意思,你們有時候用這種名詞,那麼佛家比較習慣用「轉化」,也就是「把我的妄念轉化成覺悟、智慧」這件事情。

 

所以你看,還是相應的問題,你只要不懷疑、不夾雜地把它撿起來用,你就上那一個軌道了。可是這件事情講起來很簡單,之所以做卻這麼難,就是前面講的「性相近,習相遠」的這一段太深厚、太久,已經根深柢固了。所以修行要知道在修什麼,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所造成的總合就是我們現在講的「習氣」,習氣就是深厚的習慣。那麼你有好習氣、有壞習氣,即便是好習氣,只要它尚稱作習氣還是不好,因為習氣當中有執著。我們六道輪迴只要是執著就統統不好,因為執著是苦因痛苦的原因。

 

執著於善,世間人所謂是「擇善固執」,我們也會因為一個「執著善」而起煩惱,煩惱還是苦。所以那一個「擇善」還是苦因,不因為對象是善而你就會比較好。所以佛家常常講說:「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當中缺少了智慧。為什麼會缺少智慧?因為執著。只要你有執著,你的心就不平靜,有了不平靜的心,你就絶對不會有智慧了,你會有的頂多就是所謂的知識、常識和意識形態的作用,可是那不是智慧,真正要解決一切蒼生的苦難,必須要智慧才有辦法。

 

為什麼叫做「佛」?「佛」是西來語,中文叫做「覺悟者」,所以學佛、學佛嘛,就是學什麼?學習覺悟者、學習覺悟!覺悟者代表「覺悟」的意思,那覺悟代表著智慧啊!意思就是說我們要學習把我們的本具之德、本具之慧給開發出來,它不是從外來的,剛剛前面有講,我們的本能本身就具足。那麼為什麼要透過一個學習才會有?我們並不是去學習從外在得到它,而是學習怎麼把障礙它的這一些障礙給去除掉,就是這麼一回事而已。

 

所以為什麼要定靜?去除執著!「執著」是第一道障礙,光是執著,我們現在一切眾生就搞了生生世世。要去除這第一道障礙就搞了生生世世了,你看,因為一個人只要沒有執著,他就沒有六道輪迴的苦了,更何況人間的苦也都沒有。那很多人對於「六道輪迴」也是覺得很抽象,常常聽人家講,可是到底有沒有?前一陣子在臺北上課就有一個學員請教,相信有六道輪迴嗎?那相信這件事情就很難解釋了,因為一個人只要不相信,任你怎麼講,他還是不相信啊!對不對?

 

就不要說臺北那個同參在問這個問題,他尚且還沒有學佛,第一次來聽課。現在有人學佛學了七、八十年,從小開始學,可能十歲就開始出家,其實他可能長壽了一點,有符合佛法的規律,然而到臨終前,他也不相信有六道輪迴啊,這種人多的是!你們不要以為這是很難理解的事,因為這是我們根深柢固的知見,跟你接觸什麼沒關係。接觸還得要有真正學,學了還得要有真正修,這樣才能真正體會到。修叫做「做」,學叫做瞭解、明白,明白了之後還得要付諸於行動去落實它,你才能真正體會到,所以有時候我們只能盡可能運用一些比喻。

 

那當時不是跟他講嗎?「那諸位相信你們是人嗎?」這時候就很難回答了,說不相信也不是,說相信又多餘,對不對?所以這是境界的問題。也就是說人家講為什麼學佛,佛真的是那麼好嗎?那麼好是怎麼個樣子?欵!沒辦法解釋哦!一旦是聖諦境界的問題,那都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議的,你沒辦法以你的思考、你的討論,一般現在我們的用詞叫做研究精神,以科學研究精神去研究出一個為什麼,這是沒有辦法的,因為這是境界相的問題。

 

就好比我們現在講的,你相信你現在是人嗎?你相信有外星人嗎?你說看到現在很多媒體都有報導外星人啊!火星拍到了什麼骨頭,對不對?拍到了老鼠,結果人家只是一個影子跟沙子。那外星人假設發射一個「好奇號第二」來到地球,然後到了……有女王頭那裡是野柳嗎?(學員點頭)在野柳遠遠地拍到女王頭,他說地球的人類非常高大,光是一個頭就那麼大了,然後把這個訊息傳輸回去,他們就在那邊研究,你看,還是「一切所見法,但以心作主」,都是一個假相。

 

但也不是從這個角度就說沒有外星人啊!或者是他們來到這邊發現女王頭是岩石就說地球沒有人啊!不是這樣子,這些統統是我們心現識變出來的。那心現識變出來,我們就要知道掌握住原因,我們到底要想什麼、要念什麼、要回憶什麼?為什麼我們現在的人沒完沒了的煩惱止息不住?因為我們常常想過去,對不對?我們常常想過去,又常常都想不好的過去。

 

剛剛我們講,不管是科學家還是古老的這些有智慧的人,他們透過不同的方法都印證了這一件事情讓我們知道,為什麼講「不同的方法」?我們現在的科學家用儀器、高度數學的論據,古時候的智慧者沒有這些科學儀器,他用什麼方法?用甚深禪定的功夫!所以古時候的智慧覺醒者更精準,因為他是親證,親自證實的一個境界,意思是說他親自達成了這件事情。那麼科學家是推測,依推測也可以理解,推測叫做「比量」,親證叫做「現量」。

 

所以佛法它是極高度的科技、極高度的科學,這是一般……比如說我們小時候看到周邊的年長者在學佛,我們都很討厭佛法嘛!因為我們周邊在學佛的人都很令人討厭,就很不明理、很不講道理,然後都說佛法好好哦,對不對?花很多時間在那邊。那我以前也是常常遇到這種年輕人,當然我以前也很年輕啦,我佷年輕的時候遇到很多比我稍微年輕的人,欵!現在剛好看到Sona(美螢師姐),讓我想到那時候在枋寮,好像差不多是二○○七年那個時候,有一次她帶一個朋友來,那個朋友當時好像在當兵,那他們一來,我們就講話嘛,以前枋寮那邊我們是席地而坐,中間有一張桌子,那大家是不是就是會以這張桌子為中心面對面坐著,一般是不是這樣?你去人家家裡一定是這樣啊!結果就唯獨那一個當兵的年輕人從頭到尾都背對著我,他就一來就背對著我坐著。然後大家聊得很開心,他就一直這樣(師父模仿年輕人叉著手、斜仰著頭的樣子),當然你們現在要想像我是背對著你們啦(師父笑),他就這樣一直抬著頭。

 

欵!慢慢聽著聽著,他就稍微轉一度、轉兩度了哦!當然先轉頭、耳朵嘛,對不對?身體再跟著轉,他就慢慢慢慢轉轉轉,隨著時間十分鐘、二十分鐘過去慢慢地轉,最後終於整個人正面轉向我們(學員笑)。那他們就覺得很丟臉啊!怎麼這個朋友這麼不懂禮貌,基本禮貌都不懂,然後就問他:「你剛剛是怎樣啊?」這個年輕人說:「你不是帶我來聽佛法嗎?我這一生最討厭佛法了!」我說:「為什麼?」他說:「因為我媽媽學佛,所以我最討厭佛法。」「那最後為什麼你要轉過來?」「因為我越聽越不是佛法啊!所以我要聽。」

 

你看,他認知我們所講的佛法不是佛法,所以他願意聽,那一般人在講佛法,他一聽到佛法就覺得很討厭,為什麼?還是所謂意識形態的問題。所以現在不管是佛法或是各個宗教的教育、身心靈成長,會被世間多數人討厭是合理正常的,尤其我們自己在學的人要有這一個概念,為什麼?這是學習者本身做了錯誤的什麼?示範。當然,錯誤不能講示範,錯誤的樣子啦!做了錯誤的樣子讓人家誤解。所以佛法的衰敗來到這個時代是因為四眾弟子,在家二眾優婆塞、優婆夷,出家二眾比丘、比丘尼,不管是在學習過程有沒有深入於自知、不自知當中,總之,行為都做了違背的樣子,於是造成很多人誤解成學佛法的人是這麼糟糕。

 

那為什麼那個年輕人這樣講?他說:「我媽媽只要去佛寺就花很多時間,她不在家,我們都很快樂,她一回來就開始嘮叨、碎碎唸,開始自私自利,叫我們要做好,她自己做的都相違背,這樣日積月累,當然就討厭佛法。」所以是不是就是我們自己、這些佛弟子的一個錯誤。而且這樣的人非常地多,光是我們自己遇到的就非常多了,那你能怪嗎?當然不能怪啊!

 

那麼如果是深究佛法的人,他可能就可以更超脫地去認知一件事情,那無非是大權示現來告訴我們,今天輪到我們自己在學習了,我們到底要做個什麼樣子給人家看?所以古老祖宗乃至於現代所謂的成長教學都強調「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我們是學習的人,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統統會造成莫大的效應。我們不能在生活當中忽略這件事情,好像去了道場是在學,離開道場的門口就是不相干的事情。

 

前天好像才跟阿雲(麗雲師姐)講而已啊!我說:「你們不要講的都是三界外的,可是做的都是三惡道的」,有時候做的是六道輪迴都還好,已經是六道輪迴還盡挑三惡道去做,那這時候當然沒有人喜歡「學習成長」這件事情嘛,因為看了學習成長的人……你看,不是令人討厭就是怪到不行,現在有很多人很怪啊!所以,佛法是活活潑潑的,當然不能來到我們的身上變成死死板板,那死死板板和做了相反的行為模式的一個表徵,關鍵出在哪裡?出在我們不老實、不聽話也不照做。

 

不老實是從內講嘛,不聽話是從外嘛,聽誰的話?聽古聖先賢、諸佛菩薩這些諸聖眾的話。那真做,我們也不真做,不真正落實的意思,原因來自哪裡?我們的惰性!這些統統凝結在一個字上――「疑」,這個「疑」非常細微,我如果對你是完全相信,我就完全聽話、完全真做了,就是「接受」的意思。那我們現在的人不能接受古之聖賢,為什麼?因為我們疑!那「疑」當中又產生很多併發症,什麼併發症?我們現在人生病也會有併發症啊,「疑」是愚癡,疑又產生了貪跟瞋,傲慢也夾雜在裡面。所以我們講的貪、瞋、癡、慢、疑其實是五而一、一而五,你只要具足一個,其他的統統有,只是差別在比分上的多寡,這些就是我們俱生煩惱的根。

 

所謂俱生煩惱就是我們世間人講的「與生俱來」,你只要被出生到這個人間,而且不是再來人的那一種,你就一定有這些劣根性貪、瞋、癡、慢、疑,再加上一個惡見,一切錯誤的見解統統叫做惡見。那麼俱生煩惱既然已俱生,你要一下把它斷掉就不容易,所以你就要用「薰染」的方法,薰染正確的生命狀態,而我們現在學習,能夠快速改變我們人生的一個重要關鍵也就是「不間斷」的這一個態度,不間斷啊!重複啊!重複什麼東西?當然這個對象很重要,就是古聖先賢的教育嘛!我們剛剛講說古時候「建國君民,教學為先」,他們特指的聚焦都在所謂「身心靈的成長」這一個教學,教導我們如何成賢成聖,而不只是教導我們如何具足一技之長能夠糊一口飯吃。那麼我們現在職業訓練也多了嘛,職業教育多了,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過得很安穏了?也不是,對不對?以前的職業訓練好像也沒現在多,痛苦的也好像比較少聽說,雖然有,可是比較少聽說,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眾生把生命的理路搞錯了。

 

這個要不間斷在我們腦海裡灌輸哦!比如說「賺錢」這件事情,真正的賺錢並不是我們有什麼好的工作來的,而是從我們有的福報來的,工作是一個緣,福報是因。那麼福報是因,福報這個因的因又是什麼?就是布施,所以一個人常於布施就有福報。如果是在財方面的布施,他就比較有財的福報,有財的福報,他隨便工作都會賺錢,只差別在於一次能提領多少的問題。這個意思就是說你在不同行業的薪水不一樣,提領的上限也不一樣,然而它只是每次提領的額度不一樣,你的總和是一樣的,最後就是你會賺錢。

 

那我們現在的生命價值跟教育搞錯了,一旦都投資在所謂「授業」的教育上「一技之長」這件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忘記了原來有「傳道」與「解惑」的教育,也就是說我們忘記了要學習怎麼布施才正確。知道怎麼布施才正確,你才會有真正的福報啊!當我們沒有這個,我們把所有的心力都放在一技之長、「授業」這一個教育的時候,我們會去想什麼?現在哪一種行業比較會賺錢!我們常常看到人家賺錢,不知道原來人家賺錢是人家有福報,不是我們去做就可以賺錢,所以很多人學了很多技倆還是賺不到錢。

 

以前很少聽說博士失業的,現在博士失業好像比碩士多,碩士失業比學士多,學士失業比高中畢業多,對不對?一層一層降下來啊,這就怪了,對不對?現在的教育失衡在這一個角度。所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得要回溯回來,當然啦,我們現在這一個時代也不必期待我們身處的政府有什麼教育,這時代一定要怎麼樣?要自求多福!自求多福一定要契入真理的學修,什麼是真理的學修?真理的學修就是任何人都阻擋不了你,你要變好也不是任何人平白無故給你的,你要變好的過程也沒有任何人能夠讓你變不好,這個叫做真理的學修。

 

靠自己就可以的生命歷程叫做真理,這時候才叫做平等。換言之,失去平等它就不是真理了,所以佛法是真理,它當然是一種平等法。那麼平等的基礎是清淨,換言之,從終極來講,一個人要變得幸福美滿是再簡單不過的事情,就是清淨、清淨、再清淨。你看,很像蔡英文總統吧(師父、學員笑),她說「謙卑、謙卑、再謙卑」,可是它不能是一個口號啦,一定是你要做到。《書經》曰:「謙受益,滿招損」,然而我們現在的人光是要謙卑就非常地難,非常難!因為要做到謙卑的人必須要「無我」,佛家講,你基本上的見思惑要拿掉。什麼是見思惑?「見惑」是見解上的錯誤,「思惑」是思想上的錯誤,這些統統要拿掉。

 

那見惑八十八品濃縮在五個事項上我見、邊見、戒取見、見取見、邪見,這五個見一定要拿掉,你才接近無我而已,只是接近,還不是完全沒有哦!因為這五個見拿掉了,你這時候在小乘叫做「須陀洹果」,須陀洹天上人間往返七次……就是說你這種生命體做到了,以科學家講的能量,你的能量變現出來的物質訊息,你在天上的世界跟人間的世界往返七次,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它講的七次是最高級數,就是最久也不會超過七次,因為那一種生命能量的質性就具備這一種特質。

 

那麼這五見解決了是小乘須陀洹果,在大乘叫做「初信位菩薩」,華嚴裡面有五十一個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再加上等覺,總共五十一個位次。一個真正要學佛的人得要證得初信位菩薩或者小乘須陀洹果才具備學佛的入學證書,才有資格學習的意思,就是考到了學佛的資格。那從這一個角度,你就知道我們多數學佛的人都沒有在學佛了,都是一種假相,也難怪很多沒有學佛的人看到學佛的都很討厭,是因為這樣。

 

所以我們在學習就要勉勵自己「來真的」,所謂佛法講練家子學修――來真的!當你完全不知道怎麼契入的時候,第一關鍵就是「去掉執著」,那麼執著還有另外一個「思惑」,對不對?這個思惑再去掉了,你才真正得到了第九次第定,也就是小乘的阿羅漢果,真正超越六道輪迴了。前面講的須陀洹是初果,初果到四果總共有四個果位,中間叫向位,那麼從初果到四果阿羅漢,還沒到達四果阿羅漢的時候,他們都在人間、天上來來去去,這個來來去去叫做什麼?拿到了超越六道輪迴的保證書了,只是還沒有報名去四聖法界的教室上課,差別在這邊。可是他已經叫做「準」了,現在不是有一種稱呼叫「準博士」嗎?他已經保證可以拿到了的意思,從初信位一直到七信位。

 

七信位就是小乘阿羅漢,他就有能力超越六道輪迴,連天神的苦他都沒有了。天神也會苦哦!天神也會有煩惱的哦!只是他們煩惱的程度跟我們相較之下當然淡薄了很多,然而只要他是在欲界的天神,煩惱還是不淺。那超越欲界的最後一層天就契入色界了,色界因為有修持真正禪定的功夫,所以暫時沒有苦,只是暫時,因為把煩惱伏住了,所以暫時沒有苦,可是當這一個禪定的功夫退了之後,苦受還是會冒出來。

 

所以在六道輪迴裡的四禪八定都沒辦法超越六道輪迴,因為他未開慧,他這個叫做有定無慧。為什麼要等到第九次第定阿羅漢果才有辦法超越六道輪迴?因為他見空性了,所以他有定有慧。這個生命狀態非常地細緻,不是我們現在一般人所能理解,我們現在也會常常說:「喔!我最近定功不錯」,對不對?可是電話才一響起來而已就立刻破口大罵,這種都不是佛家所講的那種「定」,這種就是依你的福報,你沒有遇到惡緣,所以你的福報還很歡喜這樣子,沒事、沒事,可是福報會抵消啦!那你剛剛聽到咱們講超越六道輪迴的那一個功夫,你就知道依我們現在的程度如果不加把勁是辦不到的。

 

那麼這些術語名詞有時候相對我們來講好像很遙遠,但其實不然!換個用詞你就知道,如果你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你就沒有真正的幸福可言啦!「幸福」我們聽得懂了,對不對?就是說如果你沒有證得阿羅漢果,你就沒有真正的喜悅可言啦!因為你一定有煩惱,是這一回事。所以,濃縮在一件事情而已――不要有執著!那「不要有執著」要在哪裡修?就在我們日常生活遇緣、遇人、遇境界當中去修持。遇到討厭的人,你現在學到了,只要我有討厭就是一種執著,那我就永遠不能快樂,所以一遇到討厭的人,你就在當下:「不能討厭他」。那遇到討厭的境界現前了,你就要告訴你自己:「不能討厭它,不能討厭這個境界」,它都是一種對法。

 

那你會理解到你自己的質性嘛,人貴自知啊!你看你這一輩子最討厭哪一種人事物,真正會的人就是多花一點時間從那邊對治。當你最討厭的都能夠不討厭了,那請問其他不討厭的或者比較不討厭的哪能礙得了你!所以修行在生活當中修是直接了當的,那為什麼有八萬四千法?事實上,八萬四千法最後也是回到你的生活啊!為什麼?因為你的生活就是你生生世世的總業力、總結果。如果你學了那麼多東西,遇到了你真正的業力現前,你卻不理它、不要消掉它嗎?也就是說你讀小學讀了六年,沒有一張考卷你願意填,那你還是不能畢業啊!對不對?所以生活就是那一張考卷,考卷裡面有很多種題目,它統統是需要我們一題一題好好去做的。

 

佛菩薩跟我們眾生不一樣的角度就在這邊,我們眾生畏果,為什麼?我們不知道「因果不空」這一回事,我們不知道我們的人生境界是我們曾經有的起心動念、言行造作所產生的。那一旦出現了苦果,我們討厭,討厭叫「畏」,討厭的同時又不能解決就起「害怕」,害怕畏懼嘛!反正就是反感就對了。而你的反感不但不能消除它,你還製造了另外一個惡業的因,這一個因隨著你過日子的過程裡面又會遇到緣,惡因遇到惡緣又會產生惡果,你又再來害怕一次、討厭一次、瞋恨一次,那還是不能解決,對不對?又再加上一筆了,所以沒完沒了,六道輪迴就是這麼產生的。

 

所以會修的是什麼?菩薩畏因!我知道不正確的結果是來自不正確的原因,所以現在遇到不正確的原因,我當下就避開它,不去創造不正確的原因。那麼我過去生生世世在錯誤當中所造下的該怎麼辦?遇到過去造下的,你就歡喜接受它、面對它,它就消了!所以一個人學習佛菩薩的態度,他就只有消業、沒有造業了,業消福就來。我們剛剛講,我們的本能美好被煩惱、憂慮、牽掛這些障礙給障礙住,一個會修的人就是善於消業,他不一定外表是很積極地去積福,因為福是本能,福本來就有。

 

那麼佛家也鼓勵積極積福,為什麼?因為我們不善於消業,只好培養「積極造福」這個行為來對治「業」這件事情。那培養這一個積極造福的習慣就可以養消業之心,因為積福是一種奉獻、是一種布施,布施、奉獻在佛家就叫做「捨」、就叫做「放下」。當你不斷在培養放下的生命、習慣,你遇到了惡業、討厭的人事物就比較容易放下的原因在這邊,所以它還是一個對法,是會與不會的問題。

 

那麼八萬四千法其實每一法最後就是在修這個東西,不是修積極地造福啦,是後面所講的「積極地放下」!事實上,積極又是相對眾生來講的,因為我們太懶了,所以我現在常常要加一個「積極」,對啊!要不然你多一個「積極」的概念有時候又造作了。對於佛菩薩是無功用道嘛!它是一種自然,自然而然本來就這麼美好。既是本來就這麼美好,你就應對就好了,你幹嘛多一個積極?!一艘船快靠岸了,所有的帆和槳都收起來,靠慣性慢慢地滑,滑到岸邊它自己就停了啊,那我們還要希望趕快到岸,再划個兩下,如此一來,它加力了嘛,對不對?加力划到岸邊就撞毁了,你也上不了岸。

 

所以,到這一個角度來講的修持就是佛家所謂的法身大士,剛剛我們是不是講「十信」,十信畢業,上了「初住」,初住以上都叫做「無功用道」。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就叫做法身大士,法身大士的學習才是真正的歷事鍊心。祂只要經歷所有過去生生世世的業力現前的果,祂只要經歷就好了,連思索都不用,連有一個「修」的念頭也都不用,祂自然在隨分過日、隨緣消業,這種就叫做歷事鍊心。每經歷一件事情祂就消除一個業,而且又怎麼樣呢?祂又增長一層智慧,這是歷事鍊心。

 

所以我們在說「失敗為成功之母」,那都不必然啦!因為當我們不斷失敗當中沒有淬鍊出真正的智慧,我們這一次的失敗是讓我們下一次更容易失敗之母,因為你的基礎更差了嘛!要不然我換個言詞,現在人賺錢,對錢比較有概念,你現在亂花錢是下次賺錢之母嗎?你現在賠錢是下次賺錢之母嗎?都不必然啊!那這些就是關鍵在智慧與否。所以我們要有智慧,學佛就是學習一個怎麼樣有智慧,佛法是智慧之法,學習得到智慧的方法,什麼樣的方法才叫有智慧……等等,這些弄清楚搞明白了,一個人來到這一輩子,他的痛苦就會隨之越來越少、越來越少、越來越少。

 

剛剛也講到一個外跟內的對應,那麼很多人他沒有去實驗,他就很難理解,他說明明外在有這麼多牽制,為什麼光靠自己調身、調心、調觀念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是長久以來的現象,為什麼這個問題一直存在?因為這些人聽到有方法卻沒有去做,只要你沒有去實驗,你都不知道。佛法不是用講的,佛法最後是要行出來,所謂是「信、解、行、證」,你相信它、你去瞭解它,你只要不做它,你還是會回過頭來推翻你自己的信,因為你還是不知道它。所以信、解、行、證本然是四而一、一而四,這就是所謂真理的一種現象。

 

那濃縮回來我們人生的苦,無非是什麼?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五陰熾盛是前面那七苦的因,前面那七苦是果,只要你來這個時代做人,你統統逃離不出。那麼要怎麼解決?要把你的五陰熾盛給滅除。所謂五陰熾盛是什麼?色、受、想、行、識一直在作用。那色是物質,物質方面的煩惱;受、想、行、識是精神方面的煩惱。因為我們有欲,我們有欲望、欲求,這一個欲求建構在妄的基礎上,依妄延妄從這邊就開始了。那麼有妄產生了欲,這個欲就是所謂執著的作用,換言之,五陰熾盛的根也就是執著,只要把執著卸除掉,我們就沒有物質層面跟精神層面的痛苦,所以我們就沒有所謂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的苦了,這時候就是一個幸福美滿的人,他還不是一個真正幸福美滿的生命體,可是在人道他算是幸福美滿了。

 

那麼你說怎麼會有這些生老病死苦能夠卸除掉?老祖宗告訴我們「五福臨門」,至少就講了啊,福、祿、壽、康寧、終考。所謂終考壽終正寢,對不對?它是不是「死」?境界往下掉叫「死」,而不是我們鼻子斷氣、身體不能動叫「死」。我們的靈魂不滅,我們鼻子斷氣、身體不能動的時候,只要我們的靈魂是往上提升、具足更好的能量,因為我們有學,我們的積分可以自己創造出來,這時候就叫做「生」。所以我們現在有一句對待死人的客氣用詞叫做「往生」嘛,對不對?要不然現在不是若有人死了,你們都講:「啊!某某人往生了」,他真的是往生嗎?(師父笑)去更好的境界叫「往生」嘛,去繼續「生」而不是「死」啊!死是不好。

 

那麼我們也可以從我們還沒斷氣的這整個歷程來講,這是一個小的輪迴,白天起床,欵!都沒有想法的時候平平靜靜的,那時候你就在作佛了。接著開始刷牙,有時候刷牙太大力,牙周病現前,然後流血,喔!慌了,對不對?慌了你又開始往惡道走了,因為你的生命開始忐忑。這是用小的境界,你大概可以去推測大的境界,那剛剛前面講的,因為我們在幻相裡面,我們習慣幻相,我們很難理解,這是最大的麻煩,所以我們就要實驗它,所有的科學你都必須要去驗證。

 

那驗證也期待是往好的驗證,不要拿不好的來驗證,因為不好的驗證也會產生果,可是那個果是不好的果。比如說……既然是心現識變,那我就天天生氣看看好了,對不對?天天生氣,你就發現你的人生境界越來越慘、你的身體越來越差,你也可以驗證出來。那麼我們要挑什麼?我天天歡喜好了,試試看!天天歡喜,我的身體細胞結構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好,包括現在的物理學也都驗證到這些事啊!對不對?

 

有一天,我有一位攝影師朋友就拿了一個訊息給我看,你們現在不是用line嗎?很多網路的訊息lineline去,養生的訊息一堆啊!他說他有一個藝術家朋友也很重視養生,就line了一個訊息給他,其中有一樣是說:「我們要吃營養的食品,這樣才會活得久、健康!我們現在所有眾生的病都是來自吃不營養的食品來的。」欸,你從表面看好像沒錯,對不對?然後我這個朋友就很高興,就拿給我看,我看了就說:「似是而非」,那他從來沒理解過,就說:「咦?怎麼會這樣?我分享給那麼幾十個人,你是第一個說這是似是而非的,每個人都說這好好!」那因為你們有學了,你們大概也知道這似是而非啊!

 

真正的健康來自哪裡?無畏布施、清淨心!真正的健康是來自這個。那訊息裡面舉例胃來論述,它說我們胃壁的細胞七天汰舊換新一次,所以當它在換細胞的過程裡面,你吃健康的食品,它就換出健康的細胞來。我說:「那這樣癌症就好解決了啊!」你懂嗎?只要吃健康的食品。就是說很多事情不是這樣,你的細胞在生成、長出來的時候,決定它健康與否是在那一刹那你的念頭清淨與否,心現識變嘛,科學家也講了 ――你的物質世界是你的念頭產生的。那我的念頭很煩,我新的細胞長出來的同時我吃了健康食品,它還是很煩的細胞,很煩的細胞是不健康的細胞。那這時候剛好健康食品的營養輸送給不健康的細胞,讓不健康的細胞長得很健壯,聽好哦!它是一個很健壯又不健康的細胞哦!你們不是說癌細胞會吞食什麼嗎?癌細胞就是一個很健壯的不健康細胞,懂嗎?所以健康不在於健康食品。

 

所以為什麼很多聰明的醫生遇到癌症病患就會勸他什麼?粗茶淡飯。粗茶淡飯有營養,但不特別營養,可以維持一下。那麼「惡」力量很強,所以癌細胞很健壯的同時,它的搶奪力又更強,如果你不斷吃健康的食品……(師父笑說)當然,我不是叫你們故意吃不健康食品啦!(學員笑)我現在是要告訴你們這個理路「我們的身心健康不是健康食品決定」,是要表達這一個理路。那健康食品可以供應我們這些物質的需求,提供它能量,可是前提的觀念是它遇強則強、遇弱則弱,你的細胞不健康,你吃越健康的食品,你就會越病,你懂嗎?你的細胞越健康,你吃越健康的食品,它也就越健康,是這個意思。

 

那麼以前在推拿的領域裡面也有一個概念啊!比如說筋骨不好的人,常常會痠、抽筋的這種人,就要少吃糯米嘛,這種理路就是這樣,為什麼?糯米很營養,那它有粘稠性,它的質性就是會讓你的筋骨加碼,同樣的理路就來了,如果你的筋骨是很活絡的,你越吃糯米越健壯,那如果你的筋骨是慘的、差的,你越吃糯米就越僵硬,是這一回事。所以不是定法,而是對法,是適合或不適合的問題。

 

那麼我們人的生理,總細胞七年汰舊換新一次,那誰能夠越來越健康?它隨時分分秒秒都在死掉也都在生成。健康的細胞跟不健康的都會死掉,那麼生成呢?是不是健康跟不健康也會生成?不是!是看你的念頭決定。死掉是兩個都會死掉、同時死掉,可是生成的刹那是健康與否,就是你的起心動念那一刹那是美好的或是煩惱、憂慮、牽掛而決定。那你就知道要保持健康由誰決定?自己決定!

 

所以佛法就是告訴我們――你就是你的生命的主人!佛是誰?你自己就是佛!那糊塗的眾生是誰?還是我們自己!要變成糊塗的眾生,永遠活在煩惱、憂慮、牽掛裡面,決定權在自己;或是要變成圓滿的覺悟者,創造幸福美滿的人生,決定權也是自己。這是一個選擇的問題,你只要選擇對了,你不斷運作,你本來生命就是好,本來啊!所以佛家有一句話叫做「法爾如是」,它本來就是這樣子!所以在這一些病理上、醫理上的問題,其實最好的醫生也就是自己。

 

那當年希臘醫學之父……為什麼講他?代表著他是西醫的醫學教父,也就是最權威的,是當時最早發明西醫的那位希臘醫學之父,名字我忘記了,不過你們可以查得到(註:名字是希波克拉底)。他說什麼?「上帝醫病,醫生領功」!這是很經典的一句名言,那他說得對不對?當然對啊!只是說這個上帝也許不是那麼狹隘於所謂基督徒外在的那一個上帝,無形的、看不到的那個上帝,這一個上帝代表著我們能自癒的免疫系統,是我們自己的免疫系統醫好自己的,而不是外在的藥物醫好的。

 

免疫系統要怎麼變好?前面講的那個理路,就是你常時保持清淨心、快樂的心、愉悅的心。物理現象的根源就是我們的心理,物理的基礎是心理,所以為什麼高明的醫生在醫病之前先醫病人的心?因為只要能夠讓這一個病人每天快樂,他的病已經好了一大半。那為什麼好一大半而已,還有剩下一半?因為那是業力還要消,好一大半就是他不會再創造另外新的病進去了。尤其是像癌症這一類的,依這個時代的醫學定位,免疫系統出問題的病其實是天底下最好治療的,你就把免疫力恢復回來就好了,什麼藥都不用吃。那麼免疫系統關係到我們清淨啊,清淨誰可以決定?你自己就可以決定,我們現在辦不到是因為我們不專注、欲望太多。所以放下即得嘛,「丟掉」的意思,丟掉你的欲求你就得,得什麼?得你本來就美好的那個樣子,本來就美好是一切眾生的本能。所以前面講「人之初,性本善」,那個「善」就是完美無瑕,是我們的本能。

 

那麼在《華嚴經出現品》裡面也有這麼一段話,它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它在形容我們每一個眾生跟所有一切佛菩薩等無差別、無二無別,所有一切聖哲具足的生命狀態我們也都有。可是為什麼來到這個時代、來到六道輪迴卻差別那麼大?因為我們眾生有妄想跟執著,那當然,言簡義豐,當中還有一個叫「分別」。妄想、分別、執著,就是這個生命狀態在作祟,讓我們產生諸多差別。那麼另外一部經典也講啊,「心想異故,造業亦異」!你的心想的不一樣,所以你造的業也不一樣,「業」就是結果。

 

所以我們人生的總結果不一樣,原因是來自我們的心念這一些妄想、分別、執著 產生的。換言之,如果我們把妄想、分別、執著都丟掉,我們現在就是佛了。所以佛祂不生病,祂生的病是業力病、同時祂也很容易消的原因在這邊,因為祂不會再創造新的業力,祂只是在消舊的業力,那這時候就越來越好、越來越好。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就跟我們講過了,我們跟祂無二無別,那怎麼修?就是丟掉執著心、分別心、妄想心, 我們就慢慢恢復回來了。丟掉這一件事情只要你願意就辦得到,跟你的社會地位、榮華富貴、男女老少、各個不同族類統統沒有關係,就單看你自己願不願意去落實就解決了。

 

所以真正學佛你只要掌握住關鍵,你的人生事半功倍,這是在一念間就可以辦到的,所以禪門才講「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我們當然比較習慣「下」嘛(師父笑),所以我們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到現在,還在這邊摸索、還在這邊懷疑、質疑:「是這樣嗎?是那樣嗎?」還在這邊繼續過著痛苦的日子,原因就在這裡。所以期待我們有幸能夠接觸到一乘佛法,就要直了佛道,直接抓到它的關鍵,哪一個關鍵?把我們的核心起心動念,常常 產生妄念的這一個起心動念給切除掉,我們自自然然生命就美好回來了。

 

所以修佛其實不難,是我們不瞭解,那麼瞭解這件事情要靠善根、福德、因緣。每一個人都具足善根、福德、因緣,可是它有大跟小、高或低,所以在學習成就的歷程裡面,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依止大法。如果你把這句話用在有人習慣嚮往極樂世界,那也叫做什麼?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得生彼國。為什麼說「少」而不是「沒有」?因為我們一切眾生都有嘛!那為什麼是「少」?因為我們業力大,所以相對上好像顯出來比較少,其實它還是圓滿無瑕的。所以但盡妄情,莫更覓真,「真」本來就存在,把我們的善根、福德、因緣多出來,多出來你就能夠去明白大法。

 

所謂大法就是什麼?至極真理!「大」嘛,大方廣佛華嚴嘛,你們去到佛寺的大雄寶殿嘛,都用那個「大」來講,「大」也代表著圓滿無瑕的意思。所以要瞭解大法,你得要培養你的善根、福德、因緣。所謂是 能信能解叫做「善根」,能行能受叫做「福德」,那麼「緣」呢?就是你遇到什麼,那善緣你就遇到善知識,惡緣你就遇到一大堆鬼魅魍魎 ,在人道就遇到很多壞朋友……等等。那善緣我們就不去捉摸,因為一個比較有善根跟福德的人,他自然對外顯應出來的就比較 有善緣,因為內感外應啊!所以內的戒定慧感得外在的覺正淨諸佛菩薩」;內的貪瞋癡感得外在的鬼魅魍魎,這時候叫做迷邪染。

 

那麼我們人生境界的升與降全部都操之在己,所謂是《太上感應篇》講:「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了凡四訓》也說:「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統統沒有離開我們自己。所以佛法在講的「大方廣佛華嚴」那個佛是誰?就是我們自己。這一個大方廣佛華嚴就是把整個宇宙人生真相的來龍去脈,包括這些因果理路:理、事、因、果、體、相、用解析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麼我們要很清楚裡面那一個佛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自己可以生存在什麼樣的境界,我們自己可以辦到,而不是那一個毘盧遮那佛,因為毘盧遮那佛就是「遍一切處」的意思。 誰遍一切處?你自己的本能遍一切處,遍一切處當然也就遍一切時。所以大方廣佛華嚴華藏世界的教化主就是毘盧遮那佛,那毘盧遮那佛就是什麼?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本能,所謂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那有一句話是什麼?「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們現在還沒成佛的眾生是未來佛,未來佛也是佛,當然也共同一法身。

 

所以我們一切眾生的自性本然無二無別、不一不異,顯出來現在的差別相是因為我們迷失了,迷失有差別,覺悟沒差別。所以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只要我們努力把我們這一條溪流努力游向大海,一旦進入大海,你也分不出是哪一條河、哪一條溪、哪一條江的水了,反正都是大海的水,用大海去比喻。所以華嚴教海裡面每一個眾生都是第一名,百花齊放、百鳥爭鳴,那一個「爭」就是什麼?就是顯出來的意思,那麼裡面就是在講我們現在現存的這整個盡虛空遍法界。

 

所以量大福大,我們要訓練量大,從不同角度來講,量大好啊!執著不好啊!一個人只要沒有執著,他量自然大,「量」是心量的意思,心量會大的人他本來就不執著。你看,佛法講到最後極處,它也無話可說啊!所以要學習佛法,真正的關鍵就是卸除自己。那學不是在表面上的看經、念佛、讀咒,「表面上」的啦!或者是在那邊跪拜、拿香……統統不是這些,這些都是古師大德無量善巧方便,因為我們末代眾生……所謂末法時期的眾生歧見特深,所以他方便善巧設下的一種引導工具,希望我們能夠依著不同的質性、不同的方法,再引導回來都一樣圓滿無瑕的自性。

 

所謂是「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那一個本來面目連「本來」都沒有,在哲學的講法就稱為「宇宙萬有的本體」,華嚴上講「自性清淨圓明體」,就是我們的自性本然。希望諸位有幸這一輩子能夠接觸到如來正法,就要直契最圓滿無瑕的這一個終極目標。學佛、學佛嘛,要成佛!而不只是停留在我們明天要賺多少錢,對不對?那明天要賺多少錢是今天決定的,也不是明天決定,因為你今天布施了多少,明天就有多少了,那當然,得要去驗證它。講到這邊,看諸位有沒有什麼其他疑惑。

 

主持人:師兄姐們有沒有生活上或學修上的疑惑想要藉這個機會請 師父上人開示?(學員靜默……

 

(師父說天語)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說天語)我們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所謂是冤家宜解不宜結,不管是我們身處的身語意當中結的是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這些業緣,期望這一生來到我們這邊都轉化成無上的法緣,能夠與蒼生共進成長之一事。(師父說天語)所謂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嘛,能夠以此為本懷,我們就很容易去超輪迴、超九法界 以契入所謂的「一真極樂境地」,(師父講天語)感謝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