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維的畫治好了宋代秦觀的病
文:文萃編輯小組
宋人臨王維輞川圖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25787)
秦觀(1049-1100),他是北宋著名的詞人,與蘇東坡同一時代,被稱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有一年盛夏,秦觀腸炎發作,雖延醫用藥一直無法治癒,病情日益嚴重卧床不起。朋友高符得知秦觀病了,於是帶著唐朝王維的傳世名作《輞川圖》來看秦觀,說:「看王維的這幅畫可以治病。」秦觀久聞《輞川圖》大名,就讓書童在床邊展開畫作欣賞,竟在不知不覺中悠然入畫如臨仙境,恍然若與三百年前的王維一起神遊輞川流連於山谷鬱盤、雲水飛動的靈山水中,心神俱醉樂趣橫生。甚而凜凜立於風雪中不覺寒冷反而身心暑氣全消,頓感神清氣爽,豁然開朗,徹底忘卻自己是遭貶謫羈絆的糾結鬱悶。就這樣過了幾天,秦觀的病就好了。也因此,秦觀把這段觀畫治病的神奇經歷題了一段跋《摩詰輞川圖跋》,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宋 秦觀《摩詰輞川圖跋》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DigitImageSets.aspx?sNo=04013801)
王維(701-761,一說699-761年),字摩詰,是唐代詩人、畫家,精通音樂,有「詩佛」之稱,與「詩仙」李白、「詩聖」杜甫並稱。王維少年才情洋溢,胸懷壯志,有政治抱負和理想。17歲時憑藉一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揚名京城文壇。21歲時金榜題名,狀元及第,可謂少年得志。而此時的李白才剛離開蜀地,杜甫也正準備辭親遠遊。
王維年輕時意氣風發、一帆風順,後來卻嘗遍人生的酸甜苦辣。少壯喪妻失子,數次仕途失利貶官邊塞,安史之亂被俘險些喪命……。「人情翻覆似波瀾,世事浮雲何足問」,人生幾回大起大落,似乎並未稍減他對天下蒼生的抱負,而是逐漸了透世間無常,學習隨緣安住,珍惜守住自己的本心。
反而到了晚年,王維再度拜官到尚書右丞,國家四品高官,那時他已60歲了,那是相當於現在國家部級秘書長的職位,而此時他已看淡世事,「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有事上朝,無事回家修定靜,似已契入菩薩「事有心無」的生命境界。
王維晚年的這首《終南別業》道盡他晚年的生命:「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千古傳誦,淺白詩句讀來總讓我們有一種頓然放下的感受,值得我們一再回味體會。
王維就在終南山下的輞川安度晚年,正念分明,無病無痛,從容而逝。他在臨終前甚至提筆寫信向弟弟王縉以及親友一一辭別,敦勵親友要信奉佛法修持心性,停筆後便安然自在往生。(《舊唐書·王維傳》:「臨終之際,以縉在鳳翔,忽索筆作別縉書。又與平生親故作別書數幅,多敦勵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筆而絕。」)
弘聖師父上人曾勉勵我們要效法王維:
王維到最後預知時至,往生自在啊,詩佛,對不對!你們讀他的詩,你往生自在了嗎?(現場一片安靜無聲)所以你讀他的詩,你沒有像他一樣在改個性。他寫的詩都是從他的生活體會來,他的體會加上他落實。有很多的詩人他都是從生活體會來,可是他的體會他沒落實,他只是一種感受,他沒去落實,那這個這一類就是蒐集知識常識,我們叫做讀書人,所以我們修行不能像這樣。
亦言:
修行是當你有所體會有所感觸有所落實,落實了,又有所更深體會、又有所更深的感觸、又有所更深度、更廣度的落實,以此不斷循環,以此類推這個叫修行!
透過 師父上人的勉勵豁然開朗~原來這就是王維詩畫能治病的原因──做一個真修實證的人!生活中改個性!體會加落實!落實才能有修有證,才能有定靜功夫,契入清淨生命本體,而自然流露出讓人歡喜攝受的正能量,此正量能糾正一切不正確的狀態,亦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是古今不變的真理。
從 師父上人畫作到王維畫作,他們都有著不可思議的能量~回歸到自性本源生命真藏的能量。感恩一代詩佛王維為我們留下的畫作表法,更感恩 師父上人讓我們有幸親炙攝受能量畫作的不可思議。
後記:
「摩詰,你可知道,娘為何要給你取名維,字摩詰嗎?」王維母親是個虔誠佛教徒,跟隨著南宗首領學法,禪修精義。
「孩兒知道,『維摩詰』是天竺高僧的法名,意譯為『淨名』、『無垢稱』,乃清淨無垢之意。母親是希望孩兒能一身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合汙。」
「錯了,娘不是要你以高潔自詡,而是要你看開苦樂兩境,不問寵辱,不問成敗,只問本心。」
王維果不負母親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