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享
Sharings
瓜子加咖啡 佈施結善緣
初秋的杭州,雨後的下午,倍感靚麗清新。弘聖師父上人與三位同參在京杭運河旁的大橘家咖啡店悠閒地喝著咖啡,周圍的萬物都徜徉在這祥和的氣氛當中,聆聽著師父說法。
我懷著喜悅的心情,早上5點多出門,千里奔波,幾經周折,下午3點趕到了大橘家。剛坐下,師父就說點杯咖啡吧,此時我不太想喝,就沒點。上火車時帶了些零食,來到咖啡店,便拿出瓜子與大家分享。波芽老師有點驚訝,“喝咖啡 ,吃瓜子?”,我說“對啊,怎麼不可以呢?” 對她的驚訝有些不解,師父微笑了一下沒說話。過了會兒,師父又說點一杯吧,我感到不太對勁,師父說了兩遍,肯定另有深意,就遵命點了一杯。
晚上回到酒店,喝茶時,師父跟我聊起咖啡店的事:你把自己帶的東西拿來吃,還不買店裡的咖啡,老闆願意嗎?我恍然大悟,腦海裡瞬間浮現出師父以前講述的一些理論,“對自己的不講究,對別人的要周到;對自己的要放下,對別人的要提起”,“佛法要從細微處著手”。同時,我也對師父在咖啡店對我近期困惑的解答陷入深思,感覺這一系列的理論事例相輔相成,環環相扣,銜接的天衣無縫,太妙了。
自知跟師父見面不易,這次剛見面不久我就開門見山,直接向師父傾訴我的困擾:自工作以來,總感到壓力大,心情不舒暢。師父說:問題的根源在福報。工作感受上的難易與好壞,也是福報決定的,福報不夠,換工作、換地方通通沒用,去到哪裡都是苦,福報雄厚,再繁重的工作也不會感到累、煩。所以回過頭來,要想改善工作,先要積福,當福報足夠撐起這個工作崗位時,就不會有那些負面的感受。隨著福報的增大,你應對的崗位會更高,別人看著很繁重的工作,你也會感到輕鬆自在。而積福的關鍵在於“廣值福田,廣結善緣”,在佈施的同時不要忘了結善緣,這兩條缺一不可。
回想起前期的學修歷程和今天在咖啡店裡發生的小事,通過師父的指點,我很清楚的意識到了自身的不足。生活當中佈施有在做,但忽略了廣結善緣,這對積福來說就大打折扣。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我總是以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不太顧及別人的感受,這也違反了“對自己的要放下,對別人的要提起”等原則。今後需勉勵改之。
師父完美結合事例,巧妙運用時機,一語點醒夢中人。以後在吃瓜子或喝咖啡時要想起“廣值福田,廣結善緣”,並時刻運用於在生活中,就算沒有辜負師父這次的教誨。
----傳義中秋假期於武漢
弘聖師父上人 法義註記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學佛人、念佛人為何接觸了一輩子也沒辦法超生了死,這都是因為修行與生活切開,從書中得到的都是知識常識,從書中得到的都是安慰劑無法真正得到受用,最冤枉的是,自己以為在修行的路上,實際是造無量罪業一輩子,比沒學的人更錯誤,因為學了就會講,開始講滿口 道、德、仁、義、禮,其實落實的是,貪、瞋、痴、慢、疑~ 學佛、學道後更加傲慢,更加分別,用美麗的言詞包裝,遠離塵囂看破世俗其實是抗壓性太低,自我太強與人格格不入,自己以為知道,學佛應該有什麼樣子,就用自己以為的標準去看待,其實錯了!
師父上人常跟學子比喻三車和尚的故事:
西遊記中的唐僧有三位法力高強的愛徒,真實的玄奘也有三位徒弟,第一個是西去天竺取經,途經甘肅時的石磐陀,第二個是,經雪山時的窺基大師,就是我們說的三車和尚;第三個是,圓測大師,新羅國的王子。
三車和尚在歷史上是真有其人,他是唐朝太宗時代的一個修行者,是唐玄奘法師的高徒,中國佛教唯識法相宗的二祖,窺基大師,他可是頂頂有名。
在一萬年以前,有一位迦葉佛末法時代的老修行,在修道、打坐。最初打坐時,腿很痛,忍不了,他就和腿痛來鬥爭,他說:『你不願意痛,我可願意痛。』他就和腿談判,腿說:『我受不了了!』他說:『你受不了是你的事,我不管。』最初忍半個鐘頭要換腿,後來就一個鐘頭、二個鐘頭陸續坐,到以後坐幾天都可以,一坐就坐幾天,或幾個月,甚至幾年,都可以。他把腿痛戰敗了。他坐久了以後,總不願意起身,一坐就坐幾十年,換換腿,又打坐,然後他要等釋迦牟尼佛出世,來幫釋迦牟尼佛弘揚佛法。但因為他歡喜入定,總也不醒,所謂『睡大覺』,一睡幾千年,睡得他的衣服都爛了,面上生塵土,頭上也有小鳥蓄巢,雖然他是個人,但猶如泥像。
唐朝時,玄奘法師發下宏願,要光大佛的教法,但是因為當時印度東傳至中國的佛經只是少部分而已,因此法師立下大願,要為佛法盡一份心力。 他認為:既然佛法是從印度傳來,如果親自到印度去學習,一定可以了解真正的佛法是什麼,也可以將還未傳入中土的佛經拿回來,介紹給中土的佛教徒,所以他就立誓前往印度取經。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他的道友時,很多人勸他不要去,因為路途太遠,也太危險了。玄奘法師不為所動,當他要首途出發時,同寺道友問他何時回來,玄奘法師的回答是:寺前楊柳枝朝東時,我即歸矣!
於是玄奘法師一行人就出發了,沿途餐風露宿,好不辛苦,中途同伴病的病,死的死,走不到半途,就剩下沒幾個人了,還有一些半途而廢的,只有少數幾個和玄奘法師一起堅持到底。
當玄奘法師越過蔥嶺,即現在的喀什米爾高原,群山高聳入天際,個個皆白頭。他突然發現遠處有一座小山,山頂是黑色的,這很奇怪吧?
玄奘法師就好奇的走過去,想探一探究竟。當他走到小山腳下時,發現黝黑黑的像繩子一樣的東西,他一看,更好奇了,因為那好像是人髮,人的頭髮有那麼粗的嗎?他繼續向上走,到達山頂時,他發現黑色的部分還有微溫,於是,法師知道了:這是一個入定的修道者,但是身軀怎麼這麼高大???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法師就開始挖掘,他小心翼翼的把這個"大個兒"頭部周圍的冰雪塵土清理乾淨,最後整理到肩部時,玄奘法師站在大個兒的肩膀上,身高剛好到大個兒的耳朵的一半.接著,他按照規矩,拿起引磬敲著:叮~~~叮~~~叮~~~
過了一會兒,大個兒終於出定了。當他張開眼睛,搖動身體時,身上的塵垢冰雪掉落的聲音,如同山崩一般,轟隆轟隆的,好不嚇人喔!
老修行者左右張望,說:誰叫我ㄚ?
玄奘答:是我啦!
他說:『你做什麼?』
玄奘反問:『那你做什麼?』
老修行者說:我是前一位迦葉佛末法時代的人,因為已經沒有佛法了,我自己修道證得阿羅漢果,但是沒有佛的印證,所以我在這裡入定,要等釋迦牟尼佛來幫我印證。
玄奘說:哎啊!釋迦牟尼佛來過了,又涅盤走了啊!
老修行者一聽非常失望的說:那我再入定等彌勒佛好了。說完眼睛一閉,就要入定去也!
玄奘說:且慢,你在這裡入定,如果彌勒佛來了你又錯過,那怎麼辦?我看這樣好了,現在釋迦牟尼佛剛走一千多年,是像法時期,佛經佛法還在,我就是要去留學取經的。乾脆你到中國去投胎,等我留學取經回來的時候,我來教你。你來幫我弘揚佛法好了,你覺得怎麼樣啊?
老修行者想了想,說:好啊!但是我不知道中國在哪裡啊?
玄奘說:你要換一下你的身體,如搬房子,搬一搬家,你就向東邊太陽升起的方向一直走過去,就會看到長安城,你看到房瓦是黃琉璃瓦,你就到那裡去投胎,等我回去時,我再找你。』 他說:『好!我相信你,我願幫你弘揚佛法。』
話說那個阿羅漢聽從玄奘法師的建議,真的就直奔東土而去投胎轉世了。
本來玄奘法師要他到黃琉璃瓦投生,是要他投胎成為唐太宗的兒子,等他學成歸國,再度他出家,想要效法印度悉達多太子的因緣,塑造一個再世佛陀。但他記錯了,記了綠琉璃瓦,一跑就跑到尉遲恭家去,給尉遲恭的哥哥做兒子。
玄奘法師繼續前行,經過千辛萬苦,終於進入印度國境。當時印度佛法自世尊滅度後,基本上分為性相二宗,其中法相宗初為彌勒菩薩所造之論(瑜伽師地論)立宗,後有無著世親二菩薩廣傳此宗,再次為護法菩薩,後有戒賢論師,此五者合稱天竺五大論師。
當玄奘到達印度之前,戒賢論師在90幾歲時本來要入滅,但文殊菩薩現身阻止,要他留形住世等中土的有緣人到來,傳法後才准他離開。玄奘法師去見戒賢論師時,戒賢已經將近一百二十歲了,他高興得流下眼淚說:我等你好久,你終於來了!
於是玄奘法師就從戒賢論師學唯識法相,並且深得意趣,後來回歸中土,廣傳此宗,是為中土唯識法相宗初祖。
玄奘法師在印度前後約停留了十八九年,當他回歸中土那一年,其道友發現寺前楊柳枝朝東,因此大家盛傳玄奘法師即將回來了。於是大家都翹首期盼著,當他接近長安城那真是轟動,連唐太宗都知道了,並且以帝王之尊,親自郊迎,由此可見唐太宗禮賢下士之心,他之所以能成就那麼大的功業是其來有自啊。
當玄奘法師取經回國,看見唐太宗時非常高興的向太宗賀喜,太宗覺得莫名其妙,問:『到底有什麼喜可賀呢?』玄奘法師說:『我走的那一年,您必定生了個太子。』太宗說:『根本沒有。』玄奘法師說:『奇怪,我明明叫一個人來作你的兒子,讓我於今晚觀察吧!』太宗亦不知玄奘法師的葫蘆中裝什麼藥。
晚間時,玄奘法師便打坐觀察,才知道這位老修行投生去尉遲恭的家裡,已經十四歲,長得高高大大,但很不守規矩,又吃肉、又喝酒、又玩女人,無所不為。因為尉遲恭是有權有勢,又有錢,故他所行所作,無人敢管。
玄奘法師看他走錯路,第二天便對唐太宗說:『昨天我向您賀喜,原來此人走錯路了,我本來叫他來皇宮作太子,但他卻跑到尉遲恭的家裡。所以現在您必須下聖旨叫他出家,以前我和他有約定,他是要幫我弘揚佛法。』於是唐太宗就下詔給尉遲恭,大意是他對學佛修行非常有心,但是因為貴為皇上,必須以天下蒼生為重,因為聽說尉遲恭的侄子英敏絕倫,故要求其代表皇帝出家云云。
尉遲恭一接到聖旨,便叫侄子出家。他一聽卻說:『豈有此理!皇帝怎可叫我出家?我還沒有玩夠哪!』因為他投胎為人,雖然前世修得阿羅漢果,經入胎,處胎,出胎三個階段也已經迷失,菩薩有隔陰之謎,羅漢有住胎之昏,忘了前生的志業。尉遲恭說:『這不可以,違反皇帝的命令,是要殺頭的。』侄子說:『我去和皇帝講道理。』
第二天尉遲恭告訴皇帝說:『我侄子想見皇帝。』玄奘法師早知他不想出家,便對皇帝說:『明日尉遲恭的侄子會向你提出條件,無論任何條件,你都要答應。』太宗說:『可以。』
第二天尉遲恭帶著侄子來見皇帝,皇帝說:『我現在相信佛法,知道佛法是最好的,我希望你出家能弘揚佛法。』侄子回答:『要我出家可以,但我有三件事放不下,如果你答應我,我就出家。』皇帝問:『什麼條件?』侄子說:『我最歡喜喝酒,雖然出家人不准喝酒,但我是奉旨出家,我是例外。無論我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的酒跟著。』皇帝說:『我答應你,第二個條件是什麼?』侄子說:『我必須要吃肉,無論到什麼地方,後面必須有一車子的肉跟著。』皇帝說:『這不成問題,還有什麼條件?』侄子說:『出家人應該沒有太太,但我是奉旨出家,是例外之屬,我離不開女人,我無論到什麼地方,必須有一車的女人跟著,你要是答應我此三個條件,我勉強可以出家。如果其中有一條不答應,我就不出家。』太宗一想:『這孩子太壞了,但玄奘法師已付囑我。』於是便說:『好!我完全答應你,你現在可以出家吧!』侄子一想:『此三車所要求的,皆得到許可,那就出家了。』皇帝雖滿他的願,但他亦不太高興出家。
奉旨出家是很榮耀、很熱鬧的。皇帝下令他到大興善寺出家(大興善寺是唐玄奘的譯經場,從山門到方丈室有十里路,裡面可住十幾萬人),於是廟裡敲鐘擊鼓來接迎他(若有法會時,一擊鐘鼓,善神便來擁護,故不能隨便敲鐘擊鼓,而是在法會時才敲)。當侄子走到山門時,一聽到鐘鼓聲,豁然開悟:『喔!原來我是那個老修行人。』於是向後對三車說:『我不要此三車了,我已經夠了!』於是他到大興善寺剃髮出家,法名叫窺基法師,又叫三車祖師。窺基法師極聰明,無論什麼經典,一聽便記得,能過目不忘,這是他修道的因緣。以後窺基法師在唐朝弘揚佛法是最大力。
三車祖師在以前不知已修行多少年了,可是今生卻迷了,出家時就要一車酒、一車肉、一車美女。等到一聽到鐘鼓聲,才覺悟他自己是個修道人,於是幫助玄奘法師弘揚佛法。他研究唯識。
在當時的社會,只有第一流的人才,才出家學佛,要出家還要有官方的度牒。當時由於印刷尚不發達,經書都是手抄本,數量很少,能夠接觸到經書的除了王公貴族,就是高級知識分子,而這些人在唐太宗的科舉制度下,也大部分是朝廷的官員。不像目前,好像學佛的都是逃避挫折,或者經商失敗,或者情場失意,不一而足。當然這種現象近年已大有改善了,這是題外話,暫且放到一邊。
由於窺基法師名氣太大,又是代表皇帝出家,當然人人尊敬。但是卻有一個法師看不起他,這個法師是誰?就是道宣律師。
道宣是法號,律師並不是現代的律師,此律師非彼律師也。唐朝時候佛教盛行,修行的法門也很多,有禪宗,凈土,律宗等等。凈土法門主張念佛,死後往生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禪宗主張明心見性,開悟成佛。而律宗主張以戒律為師,嚴格遵守佛陀的教誡,依次第而修。
道宣律師,他專修戒律,行住坐臥四大威儀皆不馬虎,行路有一定的路法,如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所謂『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他皆修行得非常好。口不隨便講話,目不視不善之物,即所謂『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動,非禮勿言。』因為他持戒精嚴,自己搭茅棚在終南山上苦修,故感應到天人為他送供。他亦是日中一食,每日為他送供的天人,名叫陸玄剎。
由於道宣法師嚴格遵守戒律,在唐代也是一個非常出名的大法師,也非常受人尊崇,他打骨子裡就瞧不起窺基法師,總想找個機會羞辱羞辱他。
窺基法師已將人間所有的飲食皆吃過了,未出家以前,什麼肉類皆嘗過了。出家以後,什麼最好的齋菜亦嘗遍了。此時他又生出一種貪心,說:『我未吃過天人的飲食,道宣律師有天人送供,我就到他那兒去趕齋。』
因為他是奉旨出家,亦是國師,想作什麼便作什麼,於是就到道宣律師處去趕齋,對道宣律師說:『世上所有食物,我皆吃過了,但天上的食物我未曾吃過,你不要太貪心,今天天人送的食物,亦分給我一份。』道宣律師說:『好。』於是他們等候天人送供,可是過了午,還不見天人送供。不但天人飲食吃不到,連人間的飲食亦無著落,因為道宣律師厲遵佛制,日中一餐,過午不食,什麼也沒有。這時窺基法師有點不高興了,說:『大概你是騙人,根本沒有天人來送供,我白來一趟。』道宣律師說:『你說我騙人就騙人,我也不和你辯。』因為他持戒,不願意多說話。那時已天黑,從終南山走到山下,亦有七十里路,晚間難於行路,窺基法師就留下住一宿。
窺基法師很早便上床睡了,鼻息如雷,道宣律師心裡就打了妄想(本來持戒的人是不打妄想):『國師一點修行都沒有,睡覺睡得這樣,真是糟糕。』正打妄想時,身上就有虱子。道宣律師便將虱子拿起來,就丟到地上。等一會兒,又有虱子咬,他又把虱子摔到地上。窺基法師睡了一宿,鼻息如雷,而道宣律師打坐亦不能入定,故打了一宿的妄想。
第二天早上,道宣律師忍不住說:『你睡覺睡得那麼不守規矩,鼻息如雷,吵得我整個晚上亦不能入定。』窺基法師說:『哦!你說我不會修行?你才不會修行。』道宣律師說:『你怎知我不會修行?』窺基法師說:『你是持戒的老修行,昨晚你有沒有抓了兩隻虱子?你居然狠心的把一隻摔到地上,摔死了。第二隻虱子,你雖然輕輕放,但亦把虱子的腿摔斷。故死虱子和活虱子都到閻羅王處,說你這持戒的老修行殺生。我到那兒去為你談和,說你是無心,叫它們勿報仇。閻羅王就叫那二虱子投生去。』道宣律師想:『我抓起那兩隻虱子是慢慢的,他怎會知道?真奇怪。』窺基法師說:『我走了,你這兒根本沒有天人送供,你欺騙人。』
過了一會兒,天人陸玄剎才出現送供來。道宣律師問:『昨天你為何不送供?昨日有貴客來此趕齋呢!』陸玄剎說:『法師慈悲!原諒我。我拿供物來供養法師時,看見在四十里路的周圍皆有金光,我想要進入,卻睜不開眼睛,只見金光。於是我問當地的土神,他說:『這地方有肉身菩薩,故四十里路內皆有金光。所以我不能進來,請原諒我。』道宣律師聽了很是慚愧:『原來窺基法師是肉身菩薩,我還說他沒有修行,鼻息如雷,原來他的境界比我更高一層。』於是道宣律師又努力修行,而窺基法師也不想再吃天人的食物。
後來兩個人也成了當時的得道高僧,窺基大師的傳奇故事,也被人傳為佳話。
故事畢~ 修行是著著實實的體現在生活上,一切人、事、物皆有顧及關懷的心,不可從一個樣子就自以為聰明的輕易下是與非定論,判斷好與壞,可能身旁過去的一隻小蟑螂就是菩薩示現,有這顆【禮敬諸佛】之心,就能輕鬆落實十善業道,就能輕鬆念佛、入佛知見,成為上善之人,上善之人往生極樂世界,就有把握了!
上善之人有幸能與 弘聖師父上人學習,即身成佛,當下極樂,就有十足把握了!
即身成佛,兆千億劫無可遇的殊勝因緣~
往生極樂,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殊勝因緣~
雙重因緣讓21世紀的人們遇見了~
這真是無法用「劫」去計算的因緣了
只要我們一心歸依「明師」指引,自身分秒勿忘「心」禮敬諸佛之心,「行」落實十善之行~步步發現,漸漸脫離二分法的慣性,漸漸清朗。
21密宗大圓滿數字,2加上1等於三。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法~ 萬法歸宗! 萬法將歸宗,這裡也給諸位點出了一點點「密」!
註:【十善業道經】中文本版為唐朝實叉難陀翻譯。北宋時施護重譯,名為《佛為娑伽羅龍王所說大乘經》(Sāgara-nāga-rāja-paripṛcchā)。
實為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海龍王經》第十一品《十德六度》的異譯。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娑竭羅(意為:鹹水海)龍宮,為龍王所宣說的十善業道因果。經中指出,諸佛菩薩有一方法,能斷除一切痛苦,遠離惡道。這個方法就是~ 修行「十善業道」,即從行為上遠離殺生、偷盜、邪淫;從語言上遠離妄語(說謊)、兩舌(挑唆)、惡口(語言粗俗)、綺語(花言巧語);從思想上遠離貪慾、瞋恚、愚痴。離此十惡業,就稱之為十善。無論大乘佛教還是部派佛教,都視十善業是佛法修行的最基本方法。
很多學佛人都不知道【十善業道經】,只知道持節與大經大論,人生依舊家業不順,道業無漲。這實屬是讓 智慧圓滿、通透宇宙萬法,能讓妄盡還源,萬法歸宗的佛門悲哀,末法悲歌。
佛子們定要 提起精神頭禮節扎根,倫理扎根,因果扎根,十善扎根,萬宗萬教不離「根本」。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