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2022.08.27
一覺元學會第三屆第二次會員大會
依止上師暨永久榮譽理事長
弘聖師父上人期勉開示
20220827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 the Guru-Devotion and the Permanent Honorary President of Yi Jue Yuan Association, made a speech at the 3rd Second General Assembly
諸位同參大德,大家好!請坐,請坐。
剛剛聽到祥淯說,為了護持媽媽來看看這裡是不是“邪教”這樣子,可惜他沒來問我,我跟他講,這裡當然是「諧教」!對不對,這裡是「和諧」的諧,和諧的教場!
我們知道,和諧是一種眾生所希求的一個境地,一個目標,可是我們現在的生命狀態都流於一種…這叫什麼,好逸惡勞,只要收穫,不願意付出的一種狀態,以至於現在我們把地球搞得這麼烏煙瘴氣。我們要知道,和諧它當然是一個自然的結果,那自然的結果當然必得要恢復我們自然的原因。所謂自然的原因,無非是我們本性的流露,這時候是講「本性」,而不是講習性,也不是講秉性。習性、秉性這些名詞,其實在形容的,都是我們眾生依妄起用的現象。佛家一直以來,教著我們講的是本性,有諸多的名詞,你們常常聽到的什麼如來、自性、大光明藏,清淨圓明體…可以列舉無限多個形容詞,其實就在形容我們的本性。
那麼我們的本性是什麼個樣子呢?講不出來!世尊當年已經告訴我們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當你想要講它的時候,用言詞表達,都已經不是了。既然不用言語表達,那可以用我們的心想像吧!對不對?可是一旦你的心開始運作,也不是了。所以祂告訴我們,「一念不覺而有無明」,這個「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所謂的「三細相」,有專有名詞叫做業相、轉相、境界相;它也有別的形容,其實都在形容同一件事情,比如說轉相,又有叫見相,又有叫現相,都可以。
在這一個生命初始的無明晃動的時候,是一種顯現,它並沒有變,所謂是「心現」的階段。我們常常聽到《楞嚴》告訴我們,「心現識變」,這一個「識」開始運作了,就長了六粗相了,所謂是「境界為緣長六粗」,一念不覺生三細,這三細相又遇到境界,境界相又遇緣,就長六粗相;六粗相正是所謂的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計名字相、業起相和業繫苦相,這一些都是佛家的術語名詞,我們一般人不好懂,所以我們用一個「識」來代表,這個識就是我們所謂的意識形態這個識。
我們可以用一個比較方便大家好懂的解析,讓你們知道生命的由來。這一個「三細相」,這個「業相」,也就是一種依真起妄的一種現象,這一個現象產生的一個所謂的「見相」,也就是「轉相」,兌現出來就是你,一般我們世間講,可以叫做「以你的主觀」,主觀就相對一個客觀,這一個客觀,就是所謂的境界相;心起用,這一個主觀、客觀其實是同時存在的,你一有主觀,你就有客觀,你外在的這些客觀。在這個狀態裡面,我們都不會出什麼問題,它就是一個所謂的「起妄」,你不要理它,它就過了,正所謂是「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在這一個階段,我們知道「無明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在這一個三細相當中,不會有問題。
可是我們偏偏就會依識的作用把它轉變,這個時候,「智相」就出來了,六粗相的第一個,智相。那智相是什麼呢?這個智是智慧的這個智,可是它不當智慧講,它當所謂的分辨、分別。我們在這一個世間存在的生命狀態,就開始對於存在,有一種分辨的能力了,也有這個分別的作用力,也有這個分別的取向,朝向、發展的意思。我們分辨得出這個是美,那個是醜;這個是花,那個是葉,可是當這一個智相出來的時候,你並沒有去定名字叫做這個是花,這個是葉,包括「這個」兩個字都沒有,都沒有,可是你知道,你知道這是一種所謂的生命本然兌現,這時候也還好,也還好,你不至於在這個時候起很大的煩惱憂慮牽掛,跟這個周遭不能自己,度不過。
我們現在常常聽學員說,「我就是有一個坎度不過」,「不要學了!」這樣,「不要學了,等我度得過再來學。」很奇怪,對不對?等你度得過,就不用學了!就是說,我們為什麼要學?就是我們要學著怎麼度過,對不對,再等你度得過,那就不用學了,那就永遠在六粗相的最底層,現在還是六粗相的最頂層而已。那為什麼用底跟頂來形容?因為六粗相,後後也深於前前,不過這個深是不好的那一個深。我們常常在學,講學法,比如說六度萬行,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後後深於前前,這個在形容的後後深於前前,是每一個後面都要以前面為基礎,每一個後面形容的生命狀態,都比前面那個好太多、好太多!所以以此類推,到所謂的般若的時候,你的好是無限符號的展現,就是無止盡的美好。當然我們現在很難想像什麼叫無止盡的美好,為什麼?因為剛剛前面講了,「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因為我們現在就用心識的作用,在認知這一個生命體,所以一旦用心識的作用在認知生命體,我們就是在這一個「妄」的範疇裡面在運作。
那什麼叫妄?妄、妄、妄,對不對,我們常常講妄心、妄見、妄想啊一大堆,可是,當你在學習的過程裡面,如果又執取於妄這個字的時候,你就會在裡面產生諸多的盲點,你會誤解,你會誤解而且你會誤解你的誤解,所以剛剛這時候,妄,用白話文已經出來了,所謂妄,用我們現在比較通俗的講法,就是「誤會了,誤會一場」叫做妄,所以你們叫做妄想,對不對,你的想,是誤會的,誤會哪一場?誤會你生命這一場,也就是說你誤解了生命是什麼,所以你在生命的運作裡面,於焉在自知不自知、自覺不自覺、自我願意與不願意當中,你創造出來跟運展出來的,就是一個字,就是「苦」,於焉有你們六道輪迴的兌現的展現。
所以它從哪裡開始?剛我們講的那個智相,對不對,你開始這個分辨了。你分辨了,還不成問題,接下來你這一個生命狀態一直運作,你沒有止在這邊,所謂停在這邊就好了,甚至「這個」也要放下,回到三細相那邊;現在三細相也要放下,回到我們自性清淨圓明體,這樣,這個叫做常寂光。
那在這個智相裡面起作用,叫「相續相」。相續相就這一個質性,會不斷演變,你就會有所謂的這一個依染淨而有的愛與不愛、好與惡,剛剛講的那個智相,就是你在分辨這個染淨,這都是對法的概念!對法的概念,是非、染淨、有無、美醜、高矮胖瘦…等等等,都是這些對法的概念,你這時候為什麼不出問題呢?因為你這時候並沒有去定義它太多,跟你的這一個分別的質性並沒有加深。一旦加深了,你就會產生什麼?你在你的染當中,你起不愛;你在你的淨當中,你起了愛,再下去,這個相續相下來,你就產生了「執取相」。
「執取相」就是說,你因染而有不愛,你這時候因不愛就會有苦,這是在執取相這邊產生的生命作用;你因於你的淨,清淨的淨,清淨的境界,你起了愛,你因你的愛而有什麼,而有樂,你認為的樂,這時候就是這樣,這個很粗糙的,所以接下來你的生命不斷往這一個負面的方向,再發展、再發展,你的執取相就開始了。
開始有剛我們講的,這是花、這是草,花比草漂亮,所以我愛花,我不愛草,這時候這個執取相下來,就變成「計名字相」。計名字,設計的計,計量的計,名字,就是定義了,你什麼你都要定義。從另外一個形容就是說,你的生命狀態的這些分別,這一些境界相,你依你的喜好而有的苦樂,深深地把這一些狀態,還給它歸納定名,然後深深地刻印在你的心裡。
「深深地刻印在你的心裡」叫什麼?執著很深了,對不對!你一旦這個執著很深了,你就怎麼樣?因為你定義花是美的,所以是我愛的,是我快樂的,那相對於草,當然都是負面的,一旦有一天你只有草沒有花,你就苦到不行,是這樣。那這一個苦,這一個愛呢?在這邊繼續發展,繼續發展,就開始產生了所謂的「業起相」,你們講的業障,業障就來了!這時候,很清晰的業障就來了喔!這個業力可以障礙住你的生命的運作,就這麼一回事,就來了。
然後呢?你再繼續運作、運作,再繼續發展這一些生命狀態,你就產生了有一種現象叫做「業繫苦相」,你這個業會障礙你,你的苦本來只有一個,本來只有一點,人家說點、線、面,你加上了你的業繫苦相之後,你這一個苦的這一點,就會開始變成線,那就看你繫苦得多厲害了。你不斷發展前面這五個粗相,你就一直一直生,一直生,所以你的苦就會延伸,你的苦就會變成面,點、線、面。繫苦嘛,繼續下去,再繼續下去,你的苦就變成體,對不對,點、線、面、體,你們現在就3D的,對不對,3D,立體的世界,那繼續下去呢?就是你們現在又有一個什麼4D、5D、6D維次,現在不是就創造元宇宙什麼的嗎?然後再來一個4D裡面繼續苦,對不對!這個元宇宙以後會變成怎樣,不知道,總之都在你的心現識變的範疇裡面,於焉兌現出來整個宇宙,你到哪裡不苦?當然也有你的樂,可是這時候你的樂絕對不會是樂,因為這時候 世尊已告訴我們,我們很粗糙的生命狀態,無法去感知,無法去釐清。
所以我們從第一個三細相的業相,這麼細微的一個誤解開始,來到了六粗相的業繫苦相,這個很粗糙的苦,我們都在這個範疇裡面。那麼它粗糙到多粗糙呢?這個以後就沒辦法講了,粗糙到無止盡地粗糙。我們現在也就是這一個粗糙,無止盡的範疇裡面的這個粗糙,所以你的快樂,你不知道那是一種苦暫停,你只是苦暫停了,你認為你是快樂,還是在對法的世間裡面。於焉 世尊用祂們高度智慧的解析告訴著我們:六道統苦,六道統苦!所以許許多多的人在六道裡面,也就是說我們都在這邊,對不對!意欲祈求在裡面能夠過著幸福美滿的日子,可不可能?了不可得,因為你是用六道的粗相,在運行你的生命狀態,所以它叫做「了不可得」。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粗糙到連我們都在一種慣性的生命流裡面,也不自知地在依照所謂的,以現在好講叫做普世價值觀,對不對。普世,你說,普世就是對的,普及一切啊!如果普世是對的,每個普世是對的,為什麼現在的普世跟以前的普世不一樣?以前歷代都有歷代的普世,對不對;好,這個國家的普世,又跟那個國家的普世不一樣;這個民族的普世,又跟那個民族的普世不一樣,所以我們就在這一個很盲目的一種生命運行裡面,繼續誤解它,繼續誤解,以為我們會在我們自我認知的普世價值裡面,得到一種認清的狀態,所以這時候又了不可得。因為這時候,都是我們的心行的部分,所謂的「心行處滅」,對不對,只要你「起心即妄,出口必乖」。
所以在應對到法的世界來講,只有所謂的因應而已,沒有所謂的絕對。佛法告訴我們,「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諸法能生,是因應眾生妄心而起,所以一旦妄心匯歸所謂了無的空境,那麼諸法也回歸空寂。我們眾生是病,法是藥,所以「應病予藥,隨方解縛」,這個時候藥到病除,病除藥亡,所以最後這一個藥、法,都得匯歸於我們空寂自性,那一個空寂自性就是你的正解了,正解。剛剛我們是不是講誤解,那正解就不妄啊!
所以,我們在學法,其實不是在世間為了學一個法,追逐我們自認為的幸福美滿這件事情的,因為幸福美滿不是我們認為得出來的,我們認為的出來的幸福美滿,極盡頂多只是我們欲望的階段性的滿足而已。那你知道欲望這件事情,已經是極粗的妄了,對不對,極粗的業相了,極粗的六粗相了,在六粗相的最粗當中的最粗了。在這一個時候,我們要去認清,我們為什麼在這個人生遇到法,而我們能夠用什麼樣的觀點去認知法?比如說,你們常常講,你們在學法、學法啊!對不對,那你學法在幹嘛?剛剛我們也聽到幾位同參在分享,我們在學法,欸,不錯、不錯!我們身體也改善了,對不對,當然它有這個功能。我們也認知到,人生這一些努力的對象,好像不是普世在講的那一些行情的建構,我講的是普世行情的建構,於焉我可以過著我在這個社會比較有行情的運作,好像又不是那樣,對不對,那到底是什麼?
於是,認清到一件事情,好像福報很重要,福報是終極。但這邊要稍微調整一下這個概念,導正一下:我們不是說福報不重要,可是要一個學法的人理解真正的法,一定要深透它,透晰它,福報是你生活上的重要,可是不一定是你了生死出三界的重要。那通常為什麼我們把福報當作很重要,是因為眾生如果階段性不滿足他的欲望的話,他不會有細緻度的心,去提升到認知生命本體的問題,所以這時候福報就是方便法。如果你們大家都懂得福報是方便法,而不是終極的話,那麼福報又變成「了義法」了,你看,法多妙!
剛剛講,「法本法無法」,沒有一定的,對不對!「無法法亦法」,沒有法也是法!那沒有法也是法,有法是不是法?是,也不是!你看都在這邊捉摸,你說為什麼又是與不是?我常常講:「會的,是;不會的,不是。」那麼拉回來,福報是不是好法?是,也不是啊!如果你今生依修持佛法,得到了你認知的世間的大福報,我們講的是世間,不是出世法的那種福報。
出世法的大福報,一般人很難接受,很難理解。出世法的大福報,我現在跟你們講一下好了,出世法的大福報,就是你能成佛。成佛要幹嘛?要什麼都放下,對不對。那你看世間的福報是什麼,就是你什麼都想要得到,你什麼都想要得到,跟什麼都放下,這有沒有衝突?這對你有沒有衝突?對法沒有衝突,可是要問你,對你有沒有衝突?如果對你沒有衝突,那就好解決了,就是說,你就不必太在意世間的什麼榮華富貴,對不對,你就不用太在乎你世間身體到底好不好,健不健康,只要你可以不理它就好了。因為你們極盡、窮盡你們畢生的精力,讓你得到你認為的你身體的最健康好了,這個有,你得到你的財富的最飽足,讓你得到你認為的最聰明。可以去得到你的身體最健康,跟你的財富最飽足,你最聰明,那你有沒有認清一件事情—你終究要一命嗚呼,對不對!一命嗚呼的時候,那些跑去哪裡?那些你能帶去哪裡?所以就變成一個思考點了,你的身體最健康,跟你的財富最飽足這件事情,能不能支援到讓你一命嗚呼的時候,直接了透六道輪迴,至少,至少!因為再講上去,我怕大家不能理解,至少了脫六道輪迴。
那你說:「師父,至少了脫六道輪迴,上面難道還有?」有啊!上面還有很多的更好的境界啊,不是了脫六道輪迴就了數,是要復歸自性!所以如果你不深入去理解佛法,你就會以為了脫六道輪迴,就以為你證到佛道了,不是這樣,你頂多就是小乘阿羅漢,那麼以大乘修持,大乘菩薩道,你是七信位菩薩這樣而已,你都還沒入歸一真法界。換言之,你還在哪裡?你還在六粗相,還在六粗相!你六粗相要完全捨下,才能夠回歸一真法界,那時候還有三細相喔,所以還沒有完全證得你的自性本元的清淨圓明體!意思就是說,你還不可能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生命狀態,這時候我們不講人生了,因為那時候可能也不以人稱之,人只是一個現象,當然我們佛法都在講,本元的生命狀態。
所以這個福報的問題要去了解,我們來修持,我們來學習才可以幹嘛?學習就是怎麼回歸生命真常。生命真常裡面有福報固然很好,所以剛剛要調整就是說,福報這件事情,世間福報,是你修持的一個副產品、附帶品。就像你在吃餅乾,你會掉餅乾屑屑,對不對,福報就像這樣,那個屑屑,還不及,世間福報還不及。假設你吃的是大餅,大餅很大塊,餅乾屑屑很小,對不對,福報相對大餅是什麼,你知道嗎?是那個屑屑又被螞蟻拿去啃了之後,螞蟻掉下來的屑屑,螞蟻掉下來的屑屑,對螞蟻是不是很小,這個是不是你剛認知的福報?不是!這個時候就是這個螞蟻的屑屑,又被細菌撿去吃,細菌又掉下來的屑屑這樣子,這個時候,是不是那個福報?也不是!這時候又被這一些風霜,這些大自然造化給風化掉,剩下那個〔麩〕(台語:細粉),那個你用肉眼看不到的那個〔麩〕,就是你們世間人在追求的福報,這樣懂嗎?
所以你們學佛不要那麼冤枉,不要那麼冤枉!有那個大餅不要,一直在那邊拼命地找那個〔麩〕在哪?讓你找到了,你找到沒多久就不見了,因為那個〔麩〕太少太少,太小太小,懂意思嗎?你有整個大餅,你會不會,你會不會care掉一塊餅乾屑屑?就不會啊,因為你掌握大餅,對不對,所以你不care那餅乾屑屑是什麼,就是你的清淨布施,懂嗎?你們現在布施都不清淨,很多人問:「師父,這布施怎麼清淨?」知道要三輪體空啊!我現在舉這個例子可以理解嗎?你在吃餅乾,大大餅,不小心掉下去的很多屑屑,你根本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然後你還沒吃完,你也帶著大餅走了,餅乾屑屑已經餵活一堆眾生了,你懂嗎?眾生已經在後面感恩你感恩到五體投地了,你還不知道有這群眾生,你懂嗎?那就是清淨布施,所以這樣人的福報,會大到你無法想像,這種福報是自性本有的福報。那我們世間人在追逐的福報,都是依世間的妄見,在追逐的那一種有為福報,所以你如果這樣修持,你永遠沒辦法回歸你的自性清淨。所謂是閒道人,人本悠閒,對不對?我們現在搞得庸庸碌碌!那道本什麼?無為啊!我們偏偏把道搞到好多好多的作法,對不對?所以叫做「無為絕學閒道人」。那麼「絕學」是什麼?絕世間有為之學,學出世無為之學。出世無為之學,不假刻意,不假方便,亦無漸次,正所謂「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它是明白與否的問題,跟所謂的修不修無關。
六祖惠能告訴我們,「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之本性,即名天人師、丈夫、佛」,那「不識本心,學法無益」這個氣息,大家要把它深深地記憶住。什麼叫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就是你不明白宇宙真理,你學法統統沒有益處,對你統統沒有益處!很多人不會這樣覺得,再怎麼樣都有一些日子會過得好啊,對不對,生活會過得快樂一點,人際關係會好一點,收入會多一點,身體會健康一點。這個益處,為什麼說沒益處?因為這是你的妄見,「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因為你的見在妄,所以你見不得你自性如來,所以在這一個角度來講,叫做無有益處,因此佛家叫做無有是處!
學法當然要把這一件事情搞清楚,否則我們就會流於盲修瞎練。這時候許多同參聽到,應該可以知道,你現在聽到的盲修瞎練,跟你們以前知道自己盲修瞎練那個差很多了,對不對?你說為什麼以前不跟你們講?因為你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可能也聽不懂,講等於沒講。現在有些人能夠經驗那一些階段,現在告訴你這個,你也許可去理解一些,當然理解深透,那就恭喜你了!
所以在悟這一個層面,是頓念的問題;修,是漸次的問題。換言之,依我們來講,你要修什麼?你要修之前,你要先明白,對不對,明白什麼「是」、什麼「非」,你才來修,修就是做,你才不會做錯。那你可不要以為你可以一直做做做錯的,一直做做做到有一天知道對的,你畫黑的畫,一直畫一直畫一直畫,拿黑色顏料,一直畫一直畫一直畫,畫到有一天說我這一張畫布會變白色,這個叫做了不可得,因為它的因果不相應,懂嗎?
所以有出世因果跟入世因果,入世因果是大家比較嚮往的,因為我們在這一個生生世世的流裡面,來到這一輩子,我們遇到業力兌現的時候,我們人有苦,你急於解決眼前那個苦的時候,你的視野就會短淺;你的視野短淺的時候,你就會又誤解生命,用誤解生命的方法,想要解決你那個苦,這個叫世間。
那麼有的人不是,有的人是過去生生世世的業力兌現了,也一樣遇到苦了,可是我不是短淺地要把眼前的苦解決掉,而是一個念頭冒出來:為什麼我會有這種苦?長劫以來為什麼我會有這種苦?欸,這種思維就不一樣喔!這叫做方向不一樣。所以你們知道,在學法的過程有三個常常朗朗上口的,「正確的方向、正確的理論、正確的方法」,對不對,這個就是方向,方向的一種意境。我遇到苦,我只想趕快把眼前這個苦的事情解決掉,這也是一個方向;我遇到苦,我要去明白為什麼我的人生會有這種苦,那你可能就開始在解決未來生生世世的苦了。這個當然作用力是不一樣的,那它決定在你的學習心態,跟你對學習的認知度,認知度跟你的目的性。這個目的性依個人因緣而決定,但是來到一個教化場不能不告訴你真實。
所以佛當年四十九年講經說法,祂也依真俗二諦所說,講真諦的時間非常少,講俗諦的時間非常多,可是祂因契入引導眾生,以他所謂的欲而遷徙進入佛智的這一個流程裡面,祂所講的一切俗諦都是真諦。這個是我們世間人很難想像,因為我們世間人就是六粗相的對法,是非、對錯、好壞,都是這樣,是真諦或俗諦。如果你匯歸無為道法的時候,你所在人間一切的行持於有為,統統是無為,一定要有這個概念。如果你沒有理解跟自性的生命匯歸無為生命狀態,你所作的一切你認知的無為,甚至在講所謂的一乘諦,在講所謂的了義法,統統是有為。
這是一個生命的活度、靈活度,所以我們在學法的狀況裡面要「善用其心」,善用其心於每一件事情當中,你就在放下,放下剛剛我們前面講的六粗。你最細的,你放不下,你就從最粗的。比如說現在出門,來到兩個境界了,一個好喜歡,一個好討厭,要到好討厭喔,這時候不要講說不喜歡,好喜歡、不喜歡,你說不喜歡還沒有很討厭,那還不夠粗,對不對,那就用很粗的,很討厭,你就告訴自己不能討厭,就這樣而已!
那這個你告訴自己不能討厭,就有N種人有N種看待了。你看,因為你沒有軸心,你的軸心要拉到一乘諦,你才有辦法在你的生命的這一個,不一定很明白的狀態的功法裡面,還能牽繫到一點點明白。當然,一點點明白都是方便說。「明白」這一件事情沒有所謂一點點明白的,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它就像電燈還沒發明微調的時候,你們以前開燈不是一開就是亮,一關就是暗,有沒有一開,慢慢慢慢亮起來,有啦,燈泡壞掉的會這樣子,對不對,後來發明的那個微調的會這樣。
這是比喻,你拿那個「一開就亮」,明白就像這件事情,因之以我們聲聞質性,什麼叫聲聞質性?聽聲聞法,我們多數是這個耳根最利,畢竟「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所以我們眾生耳根最利,在這個地球,特指地球閻浮提眾生。既然是這樣,我們多數的人是聲聞質性,聲聞質性要去明白很多真理,他常常就是要用聽的,對不對,所以在學習的歷程裡面,多聽聞正法就非常重要了。
那正法這個「正」,大家要去理解它。我們現在人在講正邪,都不是佛法在講的正邪上的一種標準。我們在講的正或一般人在講的正,就是說正能量,很健康,很陽光,對不對,做善事,不要殺盜淫妄,就這樣子。當然佛家也教我們不要殺盜淫妄,可是你不殺盜淫妄,是不是就是佛家在講的真正契入正?不是!佛家在講的正,都是「入法界,歸本心」,也就是你開悟叫正,那開悟要有標準,入本心,歸法界,你回歸自性清淨圓明體。
換言之,剛剛前面講的三細相沒有了的那個叫做正,六粗相有的絕對不正,所以天神也不正,只要被你們能講出天神的,祂都在六道輪迴,對不對,所以也不叫正。我們不能把標準拉得太低,好像去拜個拜,人家勸我們,這個叫做捐獻,救濟貧窮,我們叫做正法,不是這樣的。因為你會做這些,行持這些世間善事的人,你心有貪否?你有瞋嗎?你有所謂的癡嗎?貪瞋癡,你都有,所以你就不正,只是你在不正裡面,選擇一個形象好像正的行為這樣而已。
而佛家是這樣,佛家是你要歸本心,入法界,回歸這一個正,這一個善。佛家講的善也不是世間在講的做善事。它正即是善,善即是正,所以這時候是不是講善男子善女人,對不對,然而佛家真正在講善男子善女人是什麼?是六粗相都沒有的那一種,六粗相,而不是只是十善業道。可是在不同時空裡面又告訴你,如果你能行持到十善業道的標準,你就屬於善男子善女人了,為什麼又這樣?你看,無為之法行持有為之事,亦是無為,對不對,因為這是善巧方便,這是對我們眾生的一種鼓勵跟引導,一下講太高你不跳了,對不對!
像小孩子訓練跳高也是這樣!你一下叫他說,拉到一百八,叫他跳,他以後就不來了,不來上這一堂體育課了。你就要說十八,十八公分,拉十八公分說,還要跟這小孩子說這好高喔,這好難哦,你要有堅強的毅力喔,要趕快跳喔!跳跳跳,然後他跨過去了。你說,「哦,跳好高喔!」這小孩子就,嗯,信心滿滿,下次再二十八,「二十八,進步好多喔!」「你真是奧運儲備選手!」才跳二十八,你就要跟他講奧運儲備選手,當有一天他知道一百八,他慢慢就契及了,懂意思嗎?這個是佛法無量善巧方便,對我們眾生引導回歸一乘聖諦的一個手段。
那你們呢?你們如果今天有緣聽到,你們就不要自居於需要人家循循善誘的那一類眾生,你為什麼要這麼窩囊?剛剛我們前面講那個是他不自知的前提。當然你們曾經都有過不自知的時候,你們在學法,剛剛講到末世,末世對有的人很快就過了,有的人這個末世沒把握到,很快過了這個末世,就又來生來世不間斷都在愚迷的世界裡呢!六道輪迴哪一世要遇到佛法又很難,四事因緣真的是很難、很難!所以叫做「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那你今見聞得受持嗎?得不得受持,還得要看你願不願意,對不對?照理說我今見聞,就得受持了,懂意思嗎?剛剛講,悟則一念間,事修需千百劫,所以在講我今見聞,武則天當年在寫這一首偈的時候,那語義已經把佛法真實義都告訴你們了,我今見聞,那一個「見」,是你自性見,對自性見當然你同時就得受持,這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是一即一切,華嚴四分證,信解行證,沒有次第,沒有方便,剛剛講,離,知幻即離;無,不假方便,對不對。
什麼叫方便?就是很多同參常常跟我請的:「師父您能不能給我一個功課?」我跟他講說,「你功課要幹什麼呢?」「我希望我透過功課修持,我就能清淨,清淨再繼續做功課、做功課,做,做到底,我就能開悟。」「開悟是什麼?」「開悟就能明白我是佛」,「我就是佛」這樣。我就跟他說,「你現在就是佛啊!」「可是我還沒做功課啊!」「請問做功課,跟你知道你現在是佛,有什麼關係呢?」「你永遠不知道你現在是佛,你做十輩子的功課,你就知道你是佛了嗎?」不盡然是這樣。
習氣上可以漸次方便修,你的明白不需要!明白只在於你願不願意接受,所謂的無生法忍?你們有沒有聽過無生法忍?「花開見佛悟無生」,那個無生法忍,所有的法身大士都識得無生法忍,對不對。那為什麼叫無生法忍?悟無生,悟就是了,悟就是不誤解了,叫正解了;悟相對妄,妄是誤解,你們都誤解了。誤解了,你以為你的生命有生,所以他這時候就告訴你,要悟無生,要去明白,不要再誤解了,要去理解生命無生,因此無生而無滅,對不對。我們偏偏就是有生有滅,六粗相的作用,你看,多恐怖!你如果無生無滅,你認知了,你還會不會有苦?那這時候你會不會認知有個樂?也不會,對不對,那時候叫做「真樂」,所以叫做「極樂」,假名,方便假名叫極樂。
所以,那你做什麼功課,你會知道你是佛呢?不就人家告訴你,你就知道了嗎?你知道,可是你不認啊!所以無生法忍的這個「忍」,古時候字比較少,就是你們現在講的「認」,認同,加個言字邊。你認同嗎?你認同真相就是無生嗎?所有的菩薩,入歸一真法界的,就是因為祂認同了。認同就是徹底明白的意思,不會有那種「我認同,可是……」你看,可是我還有一點不太明白啊,那表示你不認同,知道嗎?這都是我們世間的習氣。
而且我們世間在講話都不精準的,對不對,我們習慣於不精準的言詞跟語彙模式,我們要來了解精準的,我們都會誤解祂,我們都會覺得祂怎麼講得…講得這麼不清楚,所以,花開見佛悟無生,無生法忍,你要證得它,對不對。我們不能認,就是因為我們不接受而已,你懂意思嗎?一旦你接受了,你當下就是了!那時候叫做什麼?那時候叫做證實相,這時候叫證實相,無人法,無我法,都好,人跟法統統沒有,那這時候是怎麼樣,「剎那滅卻阿鼻業」,你看,多划算!
你們現在修法,學習成長,是不是要解決你的痛苦,對不對?有的痛苦比較少的,要追求你的快樂,就是業!就是業!不是那個耶(yeah)喔,因為你還沒辦法這個耶(yeah),因為你有那個業牽制住,讓你耶(yeah)不起來。你看剛剛講那句話,「剎那滅卻阿鼻業」,阿鼻業就是什麼?用阿鼻業來告訴你們,最最最最最嚴重的那個業力,叫做阿鼻地獄。如果連剎那都可以滅却,就是阿鼻業,就最嚴重的業力都可以滅却,請問什麼業不能消除?可是你要明白,它不是你在世間做善事、做好事,老是在那邊懊悔,懊悔完之後再犯所能解決的。它告訴你「證實相,無人法」,只要這件事情就能解決!那這件事情有多簡單,你知道嗎?就是我剛剛講的,你們就是佛,你們本來就沒有這些妄見,請你們以後就這樣過日子,ok?你說,「喔!是!我就是這樣!好!以後就這麼過日子了!」你剎那滅却阿鼻業了,懂意思嗎?
所以為什麼人家玉皇上帝可以禮佛一拜,罪滅河沙?我告訴你,聽到了齁,「禮佛一拜,罪滅河沙」,你們以前覺得好了不起,對不對?剎那滅却阿鼻業相較起來,禮佛一拜,罪滅河沙而已,恆河的沙,這麼多的沙子,數得盡嗎?數得盡啊!恆河的沙子為什麼數不盡呢?是你沒耐心,對不對,我是說恆河的沙子而已,又不是說虛空法界那個銀河的沙子。銀河的沙子,你還數不盡;恆河的沙子,你還有盡時,你是可以解除掉的,一拜。所以你要掌握住那個一拜的概念,一拜的概念就是剎那頓悟,懂嗎?
所以,證實相,無人法,一剎那而已,所以你看,剎那滅却阿鼻業,解決了,為什麼?剛剛講「幻化空身即法身」,後面緊跟著兩句話,對你們可能比較有感。這個什麼「無明實性即佛性」,你們會聽到霧煞煞,對不對,「幻化空身即法身」,嗯嗯,干我什麼事,後面要仔細聽,如果這兩句沒辦法,你看,祖師就是這麼慈悲,祂講真話在前,可是祂知道真話我們不太…理會,不太能夠認同,對不對,不太能夠認同,所以不太可能依此而證無生法忍,祂後面又補述:五陰,對不對,這個「五陰浮雲空去來」,五陰接近你們了,空身離我們很遠,對不對,五陰啊,五陰就是五蘊,你們不是念《心經》嗎?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度一切苦厄從哪裡來?照見五蘊皆空,對不對,是這樣。所以為什麼你能照見一切五蘊皆空?因為五陰浮雲空去來,五陰就像一朵雲,一朵浮雲,雲有沒有來去?你們眼睛看到有,對不對,可是有沒有雲,根本沒有雲。可是你們眼睛看到一朵雲,在天邊,飛過來飛過去,飛過來飛過去,對不對,可是它根本沒有雲,為什麼?雲這個事情,這一個物件,是你們「計名字相」起用的,根本沒有雲。沒有計名字相,有沒有那一坨,那一片?那一片,你說「師父,不要落進您的陷阱,所以我們講『那一片』,我們不講雲了」,那一片也是計名字,對不對,你看都在六粗相裡面,那「唔、唔」(師父上人演示唔的聲音來形容雲),還是在六粗相你的什麼?執取相,智相、相續相,都在這裡啊!好,都在這裡的意思是,你依你的智相、相續相、執取相,而有的這個幻相啊,所以既然是幻相,有沒有?沒有,所以才告訴你,空去來,對不對。你認為有來有去,其實這是空,根本沒有,空寂,所以這時候你認知到空去來,還有沒有五蘊纏身?沒有了。所以你們所有的這一些苦,不都從五蘊來嗎?既然你認知到這一個剎那點,你就知道沒有五蘊纏身了,對不對,是不是度一切苦厄了!對啊!所以你開悟了!
你不要今天回去又開始~哦,煩到要死了,哦,那個怎樣,這邊在痛,那邊在痠,錢不太夠…不要再這樣了。喔!那、那最後一顆被人家買走了,我聽說有的月餅還要一年前訂才有的,最後一顆被人家買走了,痛苦到要死,不過就是一個幻化的碳水化合物凝結而已,你在那邊執著什麼呢?對啊,就是這樣啊,你們就是會在那邊凝結,人家是碳水化合物凝結,你是在凝結痛苦,很冤枉。
所以五蘊,五蘊浮雲空去來,要記住!你以後在生活當中遇到了,你的五蘊所苦,你要知道如何度它了,對不對,因為它是假的!欸,後面又來了,「三毒水泡虛出沒」,貪瞋癡,對不對,你們又認為有貪瞋癡,三毒,它就像水裡的泡沫,從底下浮起來,啵,沒了!浮起來,啵,沒了!它如果有,它會不會沒有?它如果有,應該這一個泡沫這樣嘟嘟嘟…啵,嘟嘟嘟…啵了!還是嘟嘟嘟…,對不對,沒有。所以它告訴你,那個泡沫根本沒有,泡沫也是幻化所生,對不對,你沒有水,哪裡來的泡?就是因為水裡面有幻境,產生泡,所以祂教你,告訴你「虛出沒」,虛嘛,空無、虛假,所以面對你貪瞋癡起用的,一個告訴你五蘊,一個告訴你三毒,都是什麼?你苦之因。這些苦之因,本不生,你何從滅它?所以我們要修,修一個什麼,修一個滅除貪瞋癡,如果你不懂得根本沒有貪瞋癡,你的修滅除貪瞋癡,你就是有為虛幻,對不對,你就叫做盲修瞎練,懂意思嗎?
所以前面講,「絕學無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你要記住這句話!妄想出來了,有沒有?它是幻化,你不能說它沒有,可是它沒有真有,它沒有真有,所以你不理它就沒了,懂嗎?為什麼你們的幻化,一直到現在牽制著你們,讓你們痛苦,生生世世?這時候直接講痛苦,要不然不必再論說,欸,也有一點快樂啊!剛剛講過,你這一點快樂是苦暫停,還是痛苦,是認清不足。你看,這一些幻化的東西,你把它當真,是不是叫「誤」,誤解,就會回到剛剛講的妄了。所以「不除妄想」,你看這是什麼境地?就是不理它就好了,不理它。「那個人,好討厭!」你不理討厭,你就沒討厭了!你要常常感受那種氣息。
所以,學法不能用所謂的求解釋的方式,要去什麼?感受理解它、體會它的氣息。這時候也不講方式了,因為講一個方式,你們又落在一法,你們又很難依中道而行,明明常常在講「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你就「是謂中道」,你看又一個中道,對不對?所以這些都是假名字法,方便就好了,好溝通就可以了。就像永嘉玄覺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分別可以啊,可是,非意,你沒有作這個意,你只是善巧方便,隨順世間你所應化。所以你假設有分別亦非意的生命狀態,你做任何分別之事,都是無為法,都是一乘諦,都不是真分別,你那時候就是善巧方便應度眾生。
學法一定要了解生命真常。接下來呢,既然知道一切幻化,對不對,知幻即離,一切幻化,那我們還修不修?修什麼?修幻,對不對,那修幻,如果你知一切法幻化,空寂,你此刻修幻不妨悟空寂,所以這時候,依無為心行持一切世間有為事,皆是無為法,所以回歸你的無為心就好了。
無為心,一塵不染,沒有我們講的諸多定義,一切的這些好壞、是非、想要、不想要的,對不對。可是你在人世間,人家問你:「你想吃什麼?」你們現在就怎樣,我相信一大半就:「我沒有,我沒有想要吃啥。」那你餓死好了,就又落在二法了。就說:「你想要吃什麼?」「好啊,要不然來吃個什麼。」也可以,為什麼講到這邊呢?因為我發現諸多學員在學習,都會落在一種佛呆子的狀態,人家說讀書讀成佛呆子,就是僵滯。告訴你,要不執著,然後兩個人就:「今天晚上吃什麼?」「我不執著,你決定。」「我也不執著,你決定。」「你到底想吃什麼?」「我不執著,還是你決定。」「我也不執著,還是你想一下。」「我真的不執著,所以你決定。」「我比你不執著,所以還是你決定。」「誰說你比我不執著,你決定。」…這樣就吵起來了,你知道嗎,一直在那邊不執著、不執著、不執著,你看,累死人,這種就是你執著那個不執著,懂意思嗎?所以,「好啊,好啊!大家方便就好了。」懂意思嗎?
所以學法要活潑,不能學成佛呆子,體察那真正無為之心,以應一切有為之事,皆是你真常無為生命狀態。這個時候,你才能真正體認到,什麼叫做「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所以這個時候,就匯歸你本性靈山了。古諺講,「佛在靈山不遠求,我佛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就是當下即是!既然是當下即是,你就沒有假思假索,對不對,所以不可思議,本不思議,這時候你就能夠匯歸你的本心。
所以你起一切的願,願力的願,菩薩很多啊,在因地修持的時候,本機因緣有發什麼願,發什麼願。一切佛菩薩的願都是本願,本願即是無願,所以如果你不了解這個,你就不知道為什麼地藏王菩薩早就久遠劫成佛了。祂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啊,我們還在地獄,對不對,芸芸地獄眾生,如果以這個大的六道輪迴都叫地獄的話,我們都在地獄。如果你說要〔窮分〕一下,〔窮分〕聽得懂嗎?稍微計較一下,有的年輕人可能不知道。你要〔窮分〕一下,我們現在是人道,對不對,好吧,那你也是準地獄啊,沒關係,地獄儲備眾生,因為我地獄的積分太多了,儲備,所以就不用計較了,還是地獄,對不對,那怎麼辦?地藏王菩薩怎麼辦?祂早成佛了,是不是違背祂的誓言了?祂沒有,因為祂講的是本願,本願無願,祂已經告訴你們眾生了,你們眾生本來是佛,所以祂的願已成,懂嗎?現在只是表法於世俗諦,讓我們眾生去警醒、警惕,依我們的欲,祂在勾牽之,想辦法亦讓我們回歸我們的本位於無願之本願。所以一切佛菩薩統統是本願,這個地獄度盡方證菩提,對不對,那現在證菩提了嗎?早證啦,因為匯歸本願啊!
所以,這是一乘諦要告訴你們的「你們本來面目」,可是偏偏很多人聽到這一些比較了義法,一乘諦的法,他變成是一種藉口,藉口於他的習氣都不用理會了。這時候讓我想到以前,跟我有一個很要好的藝術家,常常跟我們相處,他們就比較嗜酒,常常出門就說:「欸,我有跟那個曉戈學喔!」「學什麼?」「我在學的,我在修持的就是那個『佛在心中坐,酒肉穿腸過』」,大家就這樣啊,就有很多藉口啊,大魚、大肉、大酒啊,喝酒喝到爛醉,就又亂性這樣子,「因為我在修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然後我就跟他說:「某某某啊,你知道嗎?這你只講半套呢!」句有四句,印度一個偈,就是四句話叫一偈,所以你常聽到佛家講四句偈、四句偈,當年濟公禪師講這個是什麼,後面還有兩句,祂說: 「佛在心中坐,酒肉穿腸過,若學我模樣,則同入魔道。」
你看看,所以你們不能落在一邊,可是你們又不能不知道真實。你不知道真實也是落在一邊,你如果執取真實的解釋,扭曲成知識常識那樣的信息,那你也是落在一邊。所以無為法,因應我們一切有為事,我們才有辦法去靈活應對,這時候你才能品嘗到什麼叫自在人生的氣息。這時候只是自在人生,還不是你的本元自在,我們得回歸我們的本元自性天真佛,就是你們人人父母未出生的本來面目。我們現在就是這一個誤解所兌現出來的現象。既是誤解,就把它理解回來,不就得了!所以學法沒有那麼痛苦,但是也不能那麼隨便,連方便都不假了,怎麼可以隨便!這不假方便,剛剛是不是講了。
那剛剛方便法,沒解釋清楚,讓大家明白。離幻即覺,前面「知幻即離」,你知道了這整個宇宙幻化,是從你的三細六粗相這個誤解,產生出來的假相,這叫做「幻」,這叫做「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這叫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叫做「因緣所生法」,後面一句話叫「我說即是空」。這個時候,知幻即離,它就告訴你,你只要鎖在這邊,你認同了,猶如諸佛菩薩的氣魄,你認同了,你現在就覺悟了,一般你們世俗講的開悟了,就開悟了,不假方便!就不用有什麼「師父,那我現在還要做個什麼,來訓練我開悟嗎?」
你還要做個什麼,叫做「假方便」。做A叫方便A,做B叫方便B,做C叫方便C,對不對,做拜佛叫方便拜佛,做什麼念佛叫方便念佛,對不對,做讀經叫方便讀經……等等等。如果你知道了,不假方便,這對「悟」這件事情來講,你明白了。欸,那你怎麼覺呢?知幻即離啊!你要離開它,你還要覺悟啊,你離幻即覺,你離開幻境,你就覺了。「離」是什麼意思?不執著它。你從六粗相反推回來,你不業繫苦了,你不業起了,然後呢,你不計名字了,你不執取了,你不相續了,你不智,不智相,我把相拿掉,那你就推回來,你就在離了,對不對,離這些幻,離你人生一切的認知,你都在幻的世界啊,離啊。你離這一個事情,你就覺悟了,所以這樣,「離幻即覺,亦無漸次」,沒有慢慢來這件事情,沒有你修什麼功法慢慢來!好,這時候你叫做什麼?識本心。六祖大師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對不對,這時候叫做識本心,你識本心了,你從這一個剎那點開始學法,你後面才有益處,這樣懂嗎?所以不能盲修瞎練。
至於後面要學什麼法,就看因緣,因為你有這一個基底,你的學法不會偏頗,你也不會有什麼門檻度不過,對不對。我的心很雜亂,我的什麼、什麼,你不會可是、但是、這個、那個,不會有這些問題。你就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你每一個當下,都安住在當下,一切的當下串起來,好像你的人生,這樣。為什麼加個「好像」?因為「相本空寂」,所以也不必是個人生,因為你歸佛身了,這一個佛身即是法身,所以法身清淨無染,你回歸寂靜法,這是你們所有一切眾生,嚮往最真實、最究竟圓滿的幸福美滿,就在這一個地方。
所以你得理解到,「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在這一個狀態裡面,你這時候做任何功法,你都安住得了心,你就不會在那邊換來換去,或者是看到人家做那個,我不做這個好像不行,那你又不懂了,你又回歸你的不認了,無生法忍你又不認了,所以你又回歸那一種非「法無法」了,你就法就是法,就被你框架住了,所以我們第一句講的「法本法無法」,你又不見了,所以「今復無法時,法法何曾法」,都要匯歸於無法之法,去運用你的人生,那麼你的人生才有辦法真正透過你曾經有的阿賴耶識檔的這個欲求種子,能夠去完全滿足它,而去解除它,對不對。滿足,解除,解除就是最大的滿足,有這麼一個現象。
勉勵我們一覺元的這些同參道友,這些同學們,在學法上,隨時都要有一個清楚的方向。清楚的方向是最重要的,你有清楚的方向,正確的方向,你走慢一點都沒關係,可是只要你沒有這個方向,看你能走多快,有時候欲速則不達。所以理論方法,前提還是正確的,都是建構在正確的方向基底之下的,否則,沒有一個理論方法,可以帶給你真正幸福美滿人生,也沒有任何一個理論方法,可以真正解決你的苦厄,因為你的方向錯,懂意思嗎?所以一切佛菩薩,你現在就知道,祂所發的一切願,那一個願就是真正的方向,真正的方向於到點了,就沒有方向了,所以叫做無願,懂意思嗎?今天講到這邊,看諸位能不能理解。
(主持人:略)
你們還有時間?
(現場會員:有)
好啦,當然,這個所謂是妙音,就取決在那個「妙」字。一切妙,但以無心成。所以希望大家在生活事相,方方面面當中,也要秉持著所謂的真實無心的一種應對,無心無念,即是真心正念,阿彌陀佛。
(弘聖師父上人唱頌《元和妙音》)
Minayoko Kinayoko Sikiasoko Koso
學道常於自性觀,即與諸佛同一類!那麼觀、自在,你是菩薩嗎?還是你成菩薩?「觀」一字能成一切造化,所以當往自性方向去促成,而不是往外在一切的有為人事捉摸。老祖宗都告知我們,自性清淨圓明,本來沒有瑕疵,我們一念妄見,造成所有的這些生生死死的問題,你如果能了知生死,你就能了生死。佛菩薩,生生世世乘願再來,也只是跟我們闡述這件事情而已。如何而能了生死?祂已經分明,白到不行地跟我們闡述了,因為本無生死,所以一切的生死的這一些差別相,都是我們所謂不理解、誤解,運行而生的,這一個生,其實也是幻生,因為「本自無生,今即何滅」,亦本來不曾有滅,所以你能推歸於本來就無生。
希望能夠用這一種比較輕微的邏輯,去理解這些佛法。當然佛法不是邏輯可以去深刻理解的,可是我們既然在迷濛的當下,我們就要善用這一些所謂的世間一種邏輯推測,「這一個所謂的譬喻,來去體會。可是並不是教我們去推測,只要我們能夠棄思絕想,自然匯歸本性。為什麼可棄思可絕想?因為我們的思在生滅法裡,我們的想亦在生滅法裡面。剛剛所言,佛菩薩勸戒著我們,因我們要認同一法,叫做「無生滅法」,所以我們以「無念、無相、無為」為宗旨,去行持我們的這一輩子的生命運作,好讓我們當個末世眾生,能夠在這一世就了結生生世世於無明當中的一切幻化苦境。希望諸位能夠去善用你們的所謂的學習力,契入這一個所謂的了義一乘諦之法。
感恩諸位了,阿彌陀佛。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