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2023.07.30
一覺元學會第三屆第三次會員大會
依止上師暨永久榮譽理事長
弘聖師父上人期勉開示
20230730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 the Guru-Devotion and the Permanent Honorary President of Yi Jue Yuan Association, made a speech at the 3rd Third General Assembly
大家請坐。
(謝謝 師父)
從剛剛你們看到的他們設計的過程,就知道我們這邊都沒有秘密,照理說,那個拍攝的過程好像是他們的商業機密,那個也作一個表法,告訴我們法本來是通透的,它完全沒有所謂的「密」。
當然我們在坊間也聽到所謂的密法,密法好像是一種秘密不可說,倒不是如此,而是一種所謂的深密難懂。但深密難懂不是不能說,也不是「不可告人」的這一個概念,而是恨不得大家能夠徹底明白。可是偏偏宇宙真理真的不是我們的邏輯思維所能緣到,所謂是離心意識,參嘛!對不對?那「離心意識參」光這句話我們就要思考半天,一旦用思考去理解這句話,我們就又落在了剛剛前面講的誤解的死胡同裡面了。
所以,學法但求真心,當年印光大師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曾國藩又幫我們下了一個簡單的註解,所謂是「一念不生是謂誠」,所以這個誠很重要。那「誠」在這個定義裡又明白它是一念不生,那你看看,我們世間如果用這種標準來定義的話,幾乎都沒有誠了,對不對?!我們常常說,我對你這麼誠心,對你這麼真心!你怎麼這樣對待我呢?你看,只要後面補上這句話就足見沒誠心了,因為一念不生,就是所謂的無念,只要無念你就無求!
所以,以無相、無為、無住,「無」這一個概念很重要,對於我們在這邊學習的話。但「無」又縹緲虛無,縹緲虛無,眾生又習慣了有倚有靠,這是我們俱生的所謂的習氣,那習慣了有倚有靠,要去契及那個無倚無靠是不是又矛盾了呢?你看,法在那邊繞來繞去,多惱人!所以萬丈高樓平地起,無上大法不礙世間一切有為法,我們幸運的話,能夠直契無為而回歸就為有為,如果不幸的話…當然不幸的居多,不幸就要好好從有為慢慢去導歸無為,所謂是「諸法不自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
那麼在教學上其實也無一法可立,正所謂「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所以任何一個方向、任何一種手段,只是教著我們放下我們俱生的煩惱而已,我們也可以把它列為三個,所謂是傲慢、嫉妒、貪欲!而在這裡面又具足著所謂的執著、分別、妄想,所謂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這一些我們所能形容的一切的劣質個性,就是把這些放下而已!
所以如果大家要在這一輩子的人道裡面很快速地去成就無上法,只要掌握住一個關鍵就好,就是「捨」!那捨…你看我們又有一個有為、有一個質礙物質的概念,所以來一個捨,事實上,是你連「捨」都要捨下。佛家教著我們看破、放下,所謂是看得破就是能明白理解,現在用詞叫看透,看透,你能通透,通透就無礙,於焉你就能辦到。看破是解,放下是行,「行」在於你日常生活當中、分分秒秒當中,你能夠待人處事接物都可以不染心、不擾心。
我們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一切有為法都是夢幻泡影,這一些夢幻泡影是怎麼來的?是我們的心現識變來的。彌勒菩薩告訴我們: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在這樣的一個因緣果理路,都是從我們的心現識變來的。我們的心顯現了世界本來是很美好的,可是依我們的識…這個意識形態這個「識」,開始會去作用它,作用它常常產生負面的方向,所以我們又定位為扭曲它,就把一個美好的境界扭曲了,這統統沒有離開我們的心相的一個作用,心能夠去導物!
所以科學家也告訴我們:「以心控物」。現在人講的念力,其實它著著實實存在,可是你可不要又流於一種妄見世界的這個念頭的作用,我們想要改變。其實你不需要想要改變,你只要放下這一切存在的一種顯應在你心上的種種認知,你就已經改變了你的生命本然了,應該叫改變了你的外相的一種執念而回歸生命本然,是這麼說的。
所以,我們在講所謂的「傳承」,這件事情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事,可是依於我們學習者有諸多的妄見,所以傳承變成一個很難的事。「傳承」語意之下無非是傳達,對不對?有人傳達一個訊息、一個狀態、一個觀念、一個生命形制給我們,我們學習者去承受它、承接它、承當它!然而承當、承受必有所謂的行持,行持就是「做」、就是「運行」這件事情。
所有的一切真理無非是本心起用,可是這一個本心我們又常常會誤解,我們會把我們的妄心當做本心。本心不好懂,放下一切的一切,你那時候就是本心,所以本心不是要你去追逐,而是每一個人的本能。所以,在我們這邊沒有所謂的信徒,因為我們自始至終不是所謂傳統的一種狹隘概念的宗教。為什麼這裡要很多贅詞說明?因為如果依我們的依文解義來講,我們老祖宗倉頡造字以來,「宗教」這兩個字其實是很美好的。「宗」是重要的、首要的,是一切眾生所尊崇的,這個叫宗;「教」就是教育,良好的教育。本來是這一件事情,可是被我們眾生的意識形態扭轉了,變成是一種往外迷信、祈求,滿足於自私自利的這樣的一個生命運作,於焉就有所謂的「教主」這件事情出現了。
那教主從哪裡來?從信徒來,沒有信徒就不會有一個什麼叫教主。所以,再三地期勉你們來這邊不要自居為所謂的信徒,這裡就是一個學習場,每一個人都是學生。為什麼你們有「五三話劇社」?善財童子五十三參,祂已經成就了,出去五十三參就是一種表法,參學於各行各業,把自己處於最低下。所以我們要知道,我們每一個人的本位來到這世間都是學習者,透過我們解除這個俱生煩惱——「傲慢、嫉妒、貪欲」的方向,解除的方向!而不是朝向它。解除它的方向,能夠去虛懷於你的存在的一切,於焉全天底下唯獨自己就是一個學生,一切的生命的存在跟非生命的存在都是我們的至尊導師。
所謂是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一個惡、一個善的存在,因為你們這個世間有為必然是陰、陽,對不對?那陰、陽就有所謂的善、惡這兩個面向,我們存在於這邊。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並不是告訴我們要去拜三個老師或者是認識三個人,不是!而是一個是我、一個是善,一個是惡,表法上這三個數字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處於分分秒秒當中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當然你要善於反聞聞自性,你將能性成無上道。
反聞聞自性不僅是反躬自省,大家會把它誤解,反躬自省還有一個意識形態,還有一個所謂的觀念的轉變的問題,可是反聞聞自性是一個「參」的氣息,反躬自省是一種研究的氣息,參究跟研究不一樣。所謂參究於捨識用根、離心意識,心意識,簡單講就是放下我們的執著生命的狀態、分別的生命狀態跟妄想的生命狀態去感知一切的存在,要不然我們在這個時代乃至於未來的時代我們會跟不上一種東西,叫做AI,你們現在不是有AI嗎?對不對?前一陣子我常常在觀察、體驗我們現在的社會人士,不要說未來,現在AI都超越我們了,你懂嗎?那生命本來不會被AI這種東西超越的,為什麼?因為我們生命本有的無上智慧是AI永遠跟不上的。可是現在很難理解,AI運算速度很快,你的記憶的運算也可以很快,可是你只要用這樣的運算,你統統契入不了所謂無上智慧。AI是以運算,我們人自貶生命狀態也用運算的概念在體解生命這件事情,所以永遠達不到。
那麼智慧跟AI有什麼不一樣呢?智慧是感應,它不是運算。感應你也不要又狹隘地想成我們在民間信仰裡面所謂的跑靈山感應外面的靈,然後他[戳透](台語:透露)個什麼給我們知道,不是!感應是什麼呢?感應依比較現代的用詞叫做「因果」,感應——「感」是因,「應」是果。因果用更現代的用詞叫做自然法則,所以,我們生命能夠符合一種自然法則,你的自性無上智慧本能顯應,你只是一種回應。
就像鏡子在照明你的一切的時候,它並不是以思考的,而是即刻的,這個就是我們生命的本能的起用,正所謂「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你看,這裡很重要,方法都講出來了,「遠離妄想執著」而已。當然裡面可以加個分別,「…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一切智就是…你整個盡虛空遍法界一切不同空間維次的存在,這叫一切,一切裡面的智,智就是你能理解,一切存在的這些因緣果理路你統統能夠明白,一切智,自然智,它是自自然然的,所以,你看,剛剛講到自然法則,它就是用顯應而已。那一切智、自然智,後面加個無師智,並不是誰加諸給你的。所以你們要理解到,它在在處處都是告訴著我們:「我們自己本來就是!」
所以,你們常常在講什麼如來正法、如來正法,它不是往外一個祈求,如來——「諸法如義,如其本來」,如其…把這個「其」換成你們個體的生命,就像你的本來的樣子。當然,禪法繞舌一點,又很優美的言詞,用著一句話告訴你們: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它加個「父母未生前的」,要不然我們都會用嬰兒出生來代表一種純淨,對不對?可不要忘記它只是一個代表,代表於相對性,可是它不是真實第一諦義的形容,因為你出生來這個世代做一個嬰兒,不管你多單純,你都帶著生生世世的妄見來,你的習氣,所以嬰兒一出生就落在財色名食睡裡面了,只是你不懂他的表達方式而已。
所以,你看現在的小孩精得跟什麼一樣,有沒有?小魔鬼、小魔鬼這種名詞古時候沒有,對不對?現在小孩子多懂事!懂事是好聽,這個叫做市儈嗎?還是…?那不是小孩跟大人的問題,而是我們只要有汙染源,就會開發我們二十六惡心所,這跟年紀無關,跟道次也無關,即便是做到你們定位的天神,祂都還是有貪瞋癡。除非你超越六道輪迴,超越一切苦的束縛,這叫六道輪迴於苦難的維次空間這樣子,要不然我們都受於我們的妄見自然產生的一種形制牽制住,於焉我們解脫不了。
所以,我們要慢慢地去理解到什麼叫「父母未生前的本來面目」,所以剛剛講到自然法則就是一種相應而已,那你要達到這種本然的生命狀態無非就是「捨」、再捨、再捨!所以,一切無為它也不捨有為,所以有為、無為如果分開,那又落在二法,二法非是佛法。所以我們不能落在兩邊,正所謂是「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所以秉行於中道。
因此才告訴你們,以《中觀論》來講,「諸法不自生,亦不從他生,不共不無因,是故說無生」,不好解釋,今天時間也不多,可是留下這一句偈,讓你們去參究、參究一下,參究、體會一下它的味道,你可以常常去念。什麼叫諸法不自生?一切存在萬法,包括你自己這個肉體,這一個所謂的靈魂都是諸法裡面的事,靈魂是迷失的靈性,當你靈魂覺悟了,你就回歸靈性了,是這樣。所以我們眾生實質還沒有資格講什麼身心靈,身心靈這種東西,我們頂多講的身心靈的靈都是靈魂的範疇,都不是超越形式的靈性,所以身心靈的康泰還是在六道輪迴的牽制裡面。
佛陀告訴我們六道統苦,所以當我們能夠去放下這些思維的時候,我們才能意會得到什麼叫「諸法不自生」——它不會莫名其妙自己生成;「亦不從他生」——它也不是依附一個外在的條件而生成;「不共不無因」——它既不是共同也不是沒有原因;你看,是故說無生。那無生現在我們又存在,不是生嗎?所以無住生心,生心無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生與不生其實是同時,因其同時,故曰不生不滅。所以,我們只要在這個不生不滅的概念裡面去執念、去分別、去以妄見還希望求個什麼,我們就是標準的凡夫,標準的凡夫!
那什麼叫凡夫?凡夫就是有苦難。什麼叫聖賢?相對凡夫,聖賢沒有苦難。比如說他活著一樣在這個世代,這世代一樣有這一些災難,為什麼沒苦難?因為他心不染著。所以,你能夠離心意識參去,你就有辦法超越這個世代的苦樂憂喜,就有辦法。你受了傷你不覺得苦,對不對,我們現在的人…自己,也沒人得罪我們,我們苦成這樣。
所以剛剛前面講了,這個苦從哪裡來?從你們的誤解,誤解生命。生命好像比較遠,小一點吧,你們誤解了你們的生活了,對不對?你們以為這一個生活是你一切快樂的基礎,其實錯了,是你的心的造化產生了你的生活,是這樣,倒過來的。所以,如果不是這樣,你們也就無從改變你們的命運了,因為那一句話就不成立了,所謂是「依報隨著正報轉」,依報就是你們的生活的一切,正報就是你自己。你看,這時候講一個正了,所以剛剛講「如來正法」,你要把它搞清楚,離開你自己就沒有「正」這個字,人家說站正位,對不對,正報啊!
所以,什麼是正法?非得靠別人不可的都不是正法,純然靠你自己就能改變一切的,這個叫做正法,所以佛法是這麼一回事。因此,一定要知道,你們不管什麼因緣來到這裡,都不能把自己定位為信徒,因為這裡沒有教主,沒有你可仰賴的、一點靈的…所謂的取巧的模式,純然要靠你自己的努力修正你自身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於焉你就能夠自己成就屬於你自己的無上道,也成就你自己的佛淨土。
於焉,每一個人都成就了自己的佛淨土,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此處即是極樂,娑婆亦只是方便行事而已。感恩諸位。阿彌陀佛!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