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090806 屏東明覺法堂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Pingtung, Taiwan on August 6, 200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09-08-06 | 729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下載提取碼:ei1j



弘聖上師 能量藝術法作-靈山水 鶴歸白峰密黃霓 2005 油彩





時間:9886 (農曆六月十六)19:00~21:00

地點: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號(魚問屋)

紀錄組恭敬整理



之前有人說枋寮太遠,希望在高雄也能有這樣的課程,我一直推辭,不然,我們哪有那麼壞心眼,沒有指引去吳老師那裡?我就是感覺到如果介紹去那裡,會把人家的體制全部搞得很複雜,所以才一直沒有讓他們知道有一位吳老師。哪知道七轉八轉,他們認識吳老師的學生,又轉回去,果然和我之前預料的狀態一樣,那就要看吳老師自己的智慧,就沒有我的事情了,(師父笑說)那我也省事啊!

 

今天,吳老師告訴我,說他們今天下午要去找他,他說:「怎麼有本事把一件簡單的事情搞得那麼複雜?」我說:「那就是他們啊!」(學員笑)什麼有本事?那就是他們啊!所以我很清楚。那麼吳老師是基於他覺得我是讀書人,可能比較單純,然後一直對我解釋所謂「江湖險,人心更險」的那個理路,他在某個層面上是比較保護我,那我自己的角度是比較不會有那一個困擾,除非你是要和人家論戰的,你就會有受不受傷的問題,一旦你沒有想跟人家論戰,人家來來去去,你放下,哪會有受傷的問題?所以,我們自己就要學習這種東西。

 

所以,那天我在臺北,接到吳老師的電話時,我也很納悶,你們剛才聽了也是很納悶啊!(學員笑答:對!)怎麼會都還沒問就說:「我都沒有像他們這樣講你壞話哦!」(師父笑說)我也不知道他們說我什麼壞話啊!很多人不了解,會說:「學道怎麼會這樣?」我告訴你,現在站講臺的人多數都入地獄的原因就是這樣,站講臺的吶!沒站講臺的反而沒事。為什麼?「站講臺」助長你的名聞利養、貪瞋癡慢嘛,現在站講臺的,多數不是真正為眾生著想,而是為自己的一席地位。所以,佛法的差別就在這邊,一線之隔啊!你助長貪瞋癡的去學佛,還是世間法、搞六道輪迴。你去成就戒定慧的,透過佛法,你是在成就出世法,差別就在這裡,跟那個形式沒關係。所以,我才常跟人家講:「成佛和你站講臺無關、和你看經無關、和你世間的種種都無關。」有的人說:「喔~他讀好多經書,好厲害!」這和成佛一點關係也沒有,成佛和兩個字有關係而已~放下!和萬緣放下有關係。

 

所以,古時候有一尊佛──釋迦牟尼佛,祂示現什麼?祂十二年成就多學,就是去參九十六個外道,那時候講九十六個學術領域。因為佛法是教育,它不是宗教,所以祂那九十六個外道是各個派別的學術。那祂去參,「參」就是學習的意思,然後學了十二年,祂自己坐在樹下,發現:「學這些東西幹什麼?」所以祂示現「先學,後來放下所學」,如果心不放下,所學的都造成什麼?所知障,是障礙!那麼最後也是示現教我們:「學那麼多,沒有用,最後就是要放下」。就算你們讀經、看經,也是為了讓你們明白,明白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是讓你明白,更堅信「要放下」這件事情,那放下當然不是放棄嘛,以前講過。

 

後來,唐朝的時候,中國出現一尊佛,叫做六祖惠能,那祂示現、表演的又是什麼?表演「根本沒有學就成佛了」!祂是文盲嘛,祂從何學起?所以這兩尊佛都告訴我們一件事,成佛跟你學不學無關,跟你放不放下有關。那祂一念放下,頓超證得至少「十地菩薩」以上,「十地」是出十法界入一真法界的最末後倒數第二個位階,「十地」再上去就是等覺了,等覺上去是妙覺(圓滿佛)。那人家有本事一念放下,回來,就證得你們講的「無上菩提」,和「學」無關啊,對不對?和我們的落實有關,那我們現在的人就是被這些「學」舞弄得一頭霧水。

 

所以,障礙只有兩個──所知障和煩惱障。一般沒有讀書的人,他的煩惱障比較多,有讀書的是所知障比較多。但是,跟你們說真的,現在是有讀書的比沒讀書的還糟糕,有讀書的,不但所知障多,煩惱障也是和沒讀書的一樣多,(師父笑說)這樣更糟糕!人家那些沒讀書的人放下一個(煩惱障)就可以了,有讀書的得要放下兩個(所知障、煩惱障),(師父笑說)所以是因緣、福報的問題。

 

所以,世間種種是歷事鍊心啦,那「歷事鍊心」說真話也是入一真法界的菩薩在用的,為什麼?因為衪們剩下一個無明的習氣未斷,然後一級一級上去。那習氣這種東西沒辦法斷,它只能靠自然的狀態去淡化,所以它不造成障礙,它就必須靠「歷事鍊心」這件事情去消掉。那麼我們世間人也在歷事鍊心,可是,我們的心會起伏,那就消不掉。我們也在歷事鍊心啊,可是,我們的效果和祂們的差很多,祂們是真正鍊就了,淡化了祂那個習氣,而我們是又增長習氣,所以我們沒有鍊到心。

 

不會啦!昨天我才告訴義孝,我最近才知道我在枋寮藝術村已經死掉了,你們知道嗎?(師父笑)一個禮拜前,我有一個之前1997年到1999年左右「台北之音」的一個同事,他叫做洪侃(蔡康永的製作人),他後來離職去台北故宮博物院裡面工作,後來又去英國讀書,都是這一類相關的。那他最近回來,有一天突然想到我,然後就到處問朋友,都沒有我的通訊方式,可能是電話號碼久了就流失掉了。那他就上網去查我的名字,查來查去,結果查到藝術村,所以就去找藝術村的連絡方式,那麼據他所說是藝術村的經理單位,他就打電話過去了。

 

這一段先留到後面再講,我先跳過去講另一段,上星期的某一天下午,我接到一通電話,是「台北之音」的音樂總監,一位女士,我接到時覺得很奇怪,因為這聲音很熟悉,她很畏懼的問我:「喂,你好,請問曉戈在嗎?」我說:「我就是。」「喔!放心了!放心了!」我說:「你是在放心什麼?」她說:「我聽洪侃說你已經死掉了啊!洪侃很傷心,然後就到處去問。他們那時候問我你的電話,我找不到,所以我回家極力一直找……」,她翻遍了所有的資料,找到的第一時間就馬上打電話給我,確認我死掉了沒?(學員笑)「那我放心了,我可以把你的電話給洪侃嗎?」我說:「好啊!好啊!」她就把電話給他了。

 

過沒多久,差不多將近二十分鐘而已,洪侃就打電話過來了,就告訴我……我接到剛剛講的那一段,他說他查到我,然後就打去枋寮藝術村問,是藝術村的某某某,我也不知道,洪侃就問他說:「有一位蔡○○藝術家……」,他不是問他「曉戈」,是問「蔡○○藝術家」,「他也作音樂、作畫畫。」(師父模仿接電話的人激動的語調)「喔!作音樂、作畫畫!他死掉了,死掉了!好像聽說他是過勞死掉了。」(學員笑)那洪侃就嚇一大跳:「怎麼會這樣?死掉了?!」然後也不曉得要講什麼,談話就結束了。

 

後來,他就很認真再上網查我的消息,結果查到我們的部落格,於是點進去看,一看,又更害怕,為什麼更怕?你們知道嗎?我們不是初二說法嗎?他就看到「2009年○月初二 曉戈師父說法內容」,他看到這個標題就嚇一跳:「是不是死掉了,他的學生為了紀念他,然後把他的訊息全部都PO上去?」這樣(學員大笑),真的嚇了一大跳。不過,也有一個好處,因為他這樣嘛,所以導致他非常認真的去看我們裡面的內容,看了之後,就很傷心啊!那剛才不是接到那位女士打電話給我的那一段,她告訴洪侃了嘛,洪侃就打電話來告訴我這件事,就說:「放心了!放心了!」這樣,然後促成了某些因緣。就是說他們這些人我都很久沒見面了,好幾年沒見面了,那他看到內容,就發心說能不能為我們做點什麼,想要幫我們集結那些內容。那他的文筆很好,我說:「就是要靠你這種人啊!」他就說:「好啊!好啊!」那我每個月都會上台北,有因緣去,可能這個月月底會和他們碰面。

 

好像告一段落了,對不對?後來,那天晚上有人來找我,我的另一支電話突然響了,你們都不知道的那支電話,「這支電話怎麼會有人打?」結果顯示出英文字,因為那支手機我不會輸入中文,所以我都用英文代號。那我不知道是誰打的,我接起來,他也是很小心的問:「喂,請問那個……曉戈在嗎?」這樣,我說:「我就是啊,請問哪裡?」(師父模仿對方很興奮的語調)「放心了!放心了!」(師父笑說)那是另外一位同事。這樣可見什麼?台北已經在流傳說我死掉了,現在大家在傳來傳去,看要怎麼辦才好?我說只差沒上去台北開一個記者會,公布說我沒有死掉。(學員笑)

 

所以,一切所見法,但由心作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那死了就生了啊,常常我們認為不好的人、事、物,通常是造成很好的結果。所以,我們也不要去對這個人世間這些負面的人、事、物,有太多原來經驗法則的預設立場,那都是一個過程而已。好事,成就;壞事,它是個逆增上緣!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是看我們會不會去轉它,像這件事情,我們就順水推舟:「洪侃,你自己說的哦,說要整理(說法內容)的,對不對?」那現在就催促他啊,看他什麼時候會整理。當然,沒有那麼[硬篤](台語:此處比喻不近人情)啦!

 

那你如果聽到人家說你死掉了,不知道會不會在那裡氣得要命?(師父看著義孝師兄和威呈師兄)你們在藝術村都不知道嗎?我想,是搞錯了啦!他是在講王○○,但是如果是這樣,就又更離譜了。(師父笑)

 

義孝師兄:辦公室那邊不知道是誰在接電話?

 

師父上人:表示說對藝術村本身的歷史也從來不去了解嘛,那沒有鑒往,怎麼知來?我們對自己裡面的……好比你們講的,如果要煮菜,自己的材料也要知道嘛,是那種層面。沒辦法,這就是現在的人啊!唯利是圖,哪裡真的有很多人在為這個社會著想的,都是有那個利頭再說啊!背負「善」之名,行惡之實嘛!沒辦法啦,沒學道的人一定是這樣子,那我們自己有學道,我們就要去修正,我們過去如果是這樣,就要改掉嘛,極力往「四正勤」的方向去落實。就是說「未生之善念,令其萌生;已生之善念,令其壯大;未生之惡念,不令其生;已生之惡念,令其制伏(把它壓制下來,不要讓它繼續拓展)。」四正勤!所以,我們如果秉持這個理念,時時勤拂拭,常常提醒自己,我們的業就會分分去消,那智慧就會分分長。

 

現在這樣的人數適中適中,看看你們有沒有想要練習唱頌的?要把握機會去練習,在練習當中去攝心,我們說「攝心入念得成就」,透過音聲的淨化去訓練自己定靜的功夫。我們說,真實落實三皈,有三十六個護法神,龍天善神護持。所以我們就要去問自己:「我有沒有真實落實?」而不是像一般的宮廟,你要三皈、六皈都有,皈依證嘛,一張、兩張,不是有好幾張嗎?如果有兩張,不就是六皈了?(學員笑)對不對?那有三張就九皈,一直皈啊,可是,到底有沒有做到?所以,我們要回溯回來,攝心入念,把我們真正對「法」的理解去落實。

 

我們說,階段性再怎麼樣都要勉強自己去落實,即便說「勉強」比較不是那麼的自然、那麼的正確。可是,階段性啦,因為當我們還沒辦法到「無功用道」的時候,至少我們也不能被世俗的這些負面、汙濁的五欲六塵、名聞利養給影響到。那麼現在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負面的影響,所以,從這個角度,才要加上一個「勉強」,勉強自己去落實這些正知正念。那五戒說來簡單,做起來好像不太容易,不容易才要去勉強嘛,我們要真正改善我們的人生,一定要真實心中作。階段性,只有一定要勉強自己去落實,才會真正改善,要不然就差別在一句話而已,「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那我們要拿什麼去受這個果報?「受」是一定會受的,可是,拿什麼能力去受?這很重要!所以,我們要隨時長養出我們的能力,當我們的能力越高的時候,我們感受的苦就會相對降低。並不是感受的苦的狀態減少,沒有減少,是我們的能力提升了。那我們的能力如果永遠保持在那個……我們說剛要起步而已,甚至還沒起步,只是在修正而已,我們永遠抵擋不了外在的這些干擾,所以,回溯進來。那五戒,真實去落實五戒,就有二十五個護戒神,那善神護持,我們不能讓它變成是一種抽象的概念而已,聽人家說是這樣,那到底有沒有?我們也不知道。說真的,它可以真實有、真正有,可是,我們沒做到就是真正沒有,就只是剩下在安慰自己而已,改善不了。

 

今天下午才對一位小朋友分享,我不知道他幾歲,看起來應該是小朋友,在跟他分享:我們常常把「學」放在後面,儒、釋、道啊,儒學、道學、釋~佛學嘛,如果這樣子,我們的人生該怎麼受苦還是怎麼受苦、該怎麼死生還是怎麼死生,生死、該怎麼煩惱還是怎麼煩惱、該怎麼病痛還是怎麼病痛,解決不了啊!所以,要把那兩個字對調,變成學儒、學佛、學道。我們不能不了解它的基礎,可是,常常有時候會遠水救不了近火,那種東西就要靠著我們很堅定的發心,階段性,我們祈求外在的諸佛菩薩來為我們加持護念,那是可以的。可是,我們也要打通那一條脈絡,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所以,我們要把自己的心境隨時調到平靜,平靜是「人起一善念,天無不從」,所以,往那個方向,不要被外在左右了,回溯回來。那麼階段性先這樣,看你們有誰要把握機會練習,自由自在啦,沒有一定是要什麼形式,自己心情到的時候就去流露出來,我們再去做一個引導就好了。沒關係,我先幫你們起個音。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引導

美螢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上人先以天語對不同維次空間之眾生表示關懷)(附註:法堂上除了有形眾生,也有不同維次空間之無形眾生一起學習,所以,師父上人會適時以天語為無形眾生開示。)

 

畢竟啦!「交之以利,利盡則交疏;交之以勢,勢傾則交絕;交之以色,花落則情渝;交之以道,天荒而地老」!(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所以,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世出世法沒有一定要某一種規格。來到這個人世間,不同的維次總是同處在……我們說重疊啦,重重無盡,它(時空)交合在同一個點上,可是,基本上應該是不紊亂的。但是,沒辦法,如果有一些過去的因緣,總是釋冤解仇比較重要嘛,而不是糾纏不清,冤冤相報總是沒完沒了啊!那我們以一種比較超越的心境,化作風也化作雲的心境去對待它,讓這一種能量的承接比較順暢一點。某一個階段性,不必去抗拒它,也給自己一個時間、空間去轉圜,真正的正道還是從我們的德性做起,而不是從外在的這些……我們說因緣的結合,而有一些階段性的報得,那它還是不究竟。所以,通,也得無礙才叫做「通」啊!那麼靈性的問題,我們也得要以一種靈性的提升去把它化解,釋冤解仇重過對峙。

 

(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在某個時空的因緣之下,何嘗不是一種激勵警惕,我們凡事做善觀,所以也能夠慢慢契入善學的狀態嘛,先要有善的觀,觀察、觀念或是觀照,凡事來到我這邊,都是一種助力,不管它是善緣或惡緣。總之,有智慧的人,他一併都變成善緣,逆緣也會變成逆增上緣!所以,是一種督促的時候,一味感恩,水都能轉化結晶狀態,這些有靈知的生命狀態何嘗不會受到感染!所以,掌握一句話~至誠感通,福至心靈嘛,我們以這個靈驗之心、至誠之心去感懷。並不是說要去承接一個「通」的狀態,是以這種至誠之心,世間話是說去感化,感化則通達無礙。所以,若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慢慢回溯回來,多一個仇人總是不如多一個朋友來得好,所以,釋冤解仇、化敵為友!(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並合掌致意)

 

女淇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

 

我們說,畢竟一張已填滿顏色的紙,要把它再重新填顏色,總是有它階段性的困難啦!每個人來到這邊的命運,總是有它過去的業因果報,我們只要去完成自己的本分,其他的就不是太重要的事情。那飽學多聞也好啦,我們再三強調,成佛跟廣學多聞無關、跟你看多少書無關、跟你是不是站講臺都無關,只跟兩個字~「放下」有關而已,你能不能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萬緣,並不是說事相不去面對,而是心境上要放得一乾二淨。

 

我再重複一下前面講的那一段,當年,釋迦牟尼佛示現十二年的「學」,最後菩提樹下,還是要放下那十二年,祂才能成就,證圓滿菩提!唐朝有一尊佛叫做六祖惠能,祂的成就示現,就是告訴大家,連不用讀書、文盲都可以一念間頓超如來地。所以,是我們心境的清淨的問題,我們不能去受到外在的這些形形色色給誘惑、干擾。那一般要遠離五欲六塵,也許對一個學道的人不是那麼的難。可是,對一個學道的人,要遠離、放下對於「法」的執著,可能階段性有它的困難!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佛法都應該捨掉,何況是世間這些[ㄍㄧㄍㄧㄍㄜˊㄍㄜˊ](台語:比喻攪和不清)的法。那法者~筏也,就是船嘛,法是藥、眾生是病,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所以,我們但自觀心,唯論見性,亦不求餘物,見性即佛嘛!所以,藉著六祖惠能祖師的魄力啊,「為何來黃梅?為何來拜佛?」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做佛是什麼?太抽象了,「智慧圓滿」太抽象了,我們要從它的理路去捉摸,不是只是冠冕堂皇的講這些名詞,談玄說妙,上功總不昧下行啊!所以,現在大時代的悲哀,我們現在學道之人之所以不能成就的原因,就是我們不要基礎,不要基礎,沒有一法可以成就。學道的,好像也沒看到成就的;學佛的,也沒看到成就的;學儒的,也沒看到成就的,原因在哪裡?可是,這些學道、學儒、學佛的行者,我們把修行人稱做「行者」,何嘗不是飽讀經書、飽讀經教,看了很多書、很多方法。可是,好像很少人願意去做,儒學從《弟子規》做起,佛學、學佛從十善業道做起,學道從《太上感應》做起,很少人願意,那也就是很少人可以成就的意思。

 

上功不昧下行,萬丈高樓也得平地起啊!所以,我們還是身求「真實心中作」,攝受回來,把我們的氣力集中於一點,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基礎的圓滿即是無上道的成就的圓滿。所以,但除分別之心、執著之心,起心動念,末後覺嘛,那我們得要知道步驟,我們不能只是空口說白話,好比現在很多教育者,為什麼很多教育者來請教我們,只有一個問題:「我們的孩子為什麼這麼難教?」對啊!那我們反問他一句,他就倒了,「你做到了嗎?」然後我們就會聽到人家對我們反覆(答覆):「做到,太難了吧!」(師父笑說)那表示說你的小朋友要教得好,也真的是太難了!所以,將心比心而已,身治而後天下治,身成而後天下成,畢竟誠於中而形於外,內若不誠,外則無行嘛,也就是說我們沒有能力去解決我們外在的人、事、物啦!(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

 

終究是求一個……這個求也是方便講,厚積而薄發,所以,忍辱的功夫很重要,世出世法得成於忍,沒有「忍」,什麼法都成就不了。一旦有「忍」,我們厚積薄發好像是理所當然,深深的去累積,累積我們自己內在的德性。階段性,我們不能隨順性德的狀態下,我們也務必、務必、務必要去隨順聖教。什麼是聖教?古聖先賢的教誨就是聖教。所以,性德是最真實、最圓滿、最具足,也最貼近的。可是,常常我們眾生迷失已久,那階段性要藉由一個外在的聖教,當我們聖教完全落實,也回歸性德了。

 

所以,入不二法門嘛,我們不要有太多分別心,我們要很清楚它只是一個門徑、方法的不同。可是,都會導歸我們的宗,所謂宗教的宗,「宗」者,尊崇也,對不對?重要的、首要的。所以,什麼叫做宗教?就是值得一切眾生尊崇的教育,也就是說為眾生所必須的教育叫做宗教。所以,對於宗教的理解,不要和現在一般所謂西方講的……我們說有「第一因、第二因」的這種講法混淆了。它是一個教育,教育裡頭沒有所謂的一因、二因。所謂「因」就是有一個外在萬能的天神創造了整個宇宙,那我們都是被創造的,然後我們一定要做祂的僕人、做祂的奴隸……等等,不是這樣。生命是由自己創造的,那我們是自己的主人嘛!所以,假若有神,那個聰明正直的人就是神,他就有神奇的能力,通達無礙的能力。

 

那麼不必太過於去往經教的捉摸,可是,我們要理解經教是為什麼,經教是為了讓我們明理,為了讓我們長養清淨心的信心,我們對清淨有信心,其實經教重不重要?一切經書因人說有,一切萬法本自人興,沒有這些人,哪來這些經書?對不對?所以,我們隨順聖教,慢慢導回我們的性德,識得一則萬事畢。(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

 

有的人好像是初見面,比較不了解,有時候他們唱(指剛剛練習唱頌的師姐),裡面有一些意涵,我們在翻譯的同時也在回答,所以他們是用音聲的形式去表達闡述。「音通心地,聲達性海,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是聲音的音、耳聞的聞。當年楞嚴大會的時候,釋迦牟尼佛請文殊菩薩為這個娑婆世界的眾生揀選了一個最殊勝的圓通章。「圓通」的意思,你們比較可以理解的大概就是另外兩個字,叫做「法門」,某一種方法、門徑。那在這個娑婆裡面,約略有二十五大類的方法門徑,所以有二十五個圓通。那麼從六根、六塵、六識排到七大,從眼、耳、鼻、舌、身、意排下來,排到地、水、火、風、空、見、識,總共有二十五大類。

 

那當年楞嚴大會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就請文殊菩薩為這個世界揀選,這個世界不是指這個地球,是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在這麼大的世界,什麼方法最對味的意思,方便講,叫做「最殊勝」。佛家裡面只有第一名,沒有第二名,個個都是第一名。所以,在華嚴的世界裡,百花齊放,把你自己這一朵花開得最漂亮就對了,不用跟任何人去比,你是第一名,別人也是第一名,各自是各自的第一名。所以,祂揀選了一個《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才對諸位講「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因為這個娑婆世界十億個銀河系裡面的眾生耳根最利,所以最對味的是屬於耳根的音聲法,那麼有很多人不太了解。

 

所以,我們從元和妙音契入清淨法體,只要你們能夠契入少分的清淨法身,你們的作用即不可思議!可是,重點就來了,我們要捫心自問我們有沒有契入,(師父笑說)如果沒有契入,什麼都免談!所以,它是一個高標準,那高標準也沒有離開所謂的下行~基礎。那這個基礎我們比較不講它「基礎」,因為眾生的分別見容易去比高下,事實上並沒有高下,我們方便講「基礎」,何嘗不是它的根?大樹的根。你不能只是把它看做一種基礎啊,沒有根,整棵樹都會死掉的,所以,你要開美麗的枝葉花果,你勢必要有一個健康的根啊!

 

在佛家來講,十善業道就是大地那一個根。所以,《十善業道經》如果用一個天平來秤,它在右方,整部大藏經放在左方,它是保持水平的,因為不一亦不異,一即一切。十善業道的拓寬即是整部大藏經、即是整個宇宙,整個宇宙的濃縮,可能還小過十善業道,也就是你們說的身、口、意,再濃縮,一念!那拆開,無量!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不要執著在這種分別裡面。

 

那麼當我們在聽法的時候,也盡量秉持馬鳴菩薩所說的「離名字相、離文字相(一般講言說相)、離心緣相」,也就是說心意識皆離,我們只聽、不想,聽久了,你就有悟處了。那想了,就落在心意識,就阻斷了我們的悟處,因為心意識即是我們內在的分別、妄想、執著,所有一切人世間的障礙都是來自這三個心態。所以,濃縮了就兩個字,也是可以拆開、濃縮,對不對?(師父笑說)不好的也可以拆開、濃縮啊,那濃縮就是「煩惱」兩個字,拆開即是無量無邊的眾生的這些病!所謂「病」並不只是特指身體的病,心和靈諸多的不正確也都叫病,所以,佛方便設下八萬四千法,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病。所以,佛說法並無定法,應病予藥、隨方解敷、就路歸家而已,沒有固定的法可說嘛,若眾生無一病,則無一法可說啊!所以,眾生若有感,諸佛菩薩即有應,在這個世間,我們藉著元和妙音去讓我們攝心入念,那末後得成就!

 

你們看經亦復如是,「經」是你們的課本,你們要用對的心態、對的方法去看,才會產生作用。要不然現在有很多老阿公、老阿婆比我們還要努力、比我們還要虔誠。可是,用著一個[操煩](台語:操心、煩惱之意)的心去讀經,你們說一萬零八百遍或一萬八千遍等等,設下這些次數有沒有用?沒用啊!因為理論、方法錯誤。它的形式是對的,可是,裡面的理論、方法錯誤,以致於產生不了效果啊!所以,你們要知道別人的錯誤,然後去修正自己,看看自己有沒有這個錯誤,有就修正。

 

要隨時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提起細微的觀照能力,從粗提升到細,從細進展到玄,從玄進展到妙,妙再提升到微。所以,粗、細、玄、妙、微,那我們的觀照能力就越來越精準。那觀照而後能夠照住,若照不住就談不上照見,所以照住而後能夠照見,照見五蘊皆空的時候,你就體會到空性了。那「空性」不是一般講講,不是什麼都沒有,是你不受有,那就是《大般若經》裡面所闡述,濃縮成幾個字而已,「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嘛,如露亦如電,才叫我們應作如是觀。如果常常這樣提醒自己,常常這樣看待這個人世間,很多事情就沒有什麼好計較了,一個人如果比較不計較,他的心就會比較清,心如果比較清,就比較接近我們的體性。

 

所以,越清淨的人,他的定功就越高,因戒得定,定功越高的人,他的智慧當然就越高。一旦有了無上智慧,你人間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那時候才堪稱自由自在,也就是「解脫」啊!解除一切煩惱,脫離什麼?諸法界!不是只脫離六道、三界而已。脫離三界才離什麼?四相,我們的四相四見要再脫離,淨染不二。那麼要一直脫離到哪裡?脫離到契入一真法界啊!脫離十法界啊!我們至少要把我們的標準定在哪裡?至少、至少要在圓教初住菩薩以上,而不只是阿羅漢。阿羅漢不過是超越六道輪迴,對不對?那如果比較[精光](台語:長進)的,天上人間七次往返,再去成菩薩、成佛,那要嘛就直接頓超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圓教初住菩薩也就是你們講的法身大士,透過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提升上來等覺,再提升上去,妙覺(圓滿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所以,從哪裡做起?把執著、分別、妄想放下而已。千經萬論,不值一言一中用,會看經的,只要一句話,他一輩子就可以成就了;不會看經的,就算讓你在這個人世間將大藏經全部看完,看了無量遍好了,還是不能開悟證果,因為那些還是會回過頭來造成我們的障礙。(師父笑說)我並不是教你們都不要看經哦!是要用對的心態去接觸,而不要[叩叩啊度](台語:比喻無方向、傻傻的一直做),什麼都不知道。那麼目的、目標要先訂出來,然後方法、門徑要先確立,確立了之後,很簡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而已。那「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是為了什麼?為了讓我們做到前面重複說好幾次的「放下」兩個字。所以,人世間你如果放不下,你就不要說你放得下佛法,(師父笑說)放不下佛法,什麼也都放不下!所以,老伯伯、老媽媽讀經、念佛何嘗不是為了這兩個字?可是,我們要有智慧,不能像他們那樣[叩叩啊度],那個智慧就是我們要很清楚我們的「目的」是什麼。

 

那我也不希望你們只是停留在「求保佑」的那個階段,對外在的神祇求保佑,其實我們是迷信到底。我們只能求祂什麼?教育我嘛!感應道交絕不失時,祂即會「隨眾生心,應所知量」,而我們只是需要知道正確的方法,接下來是要透過我自己的努力,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落實,自己開創出自己幸福美滿的人生啊!所以,感恩!一味感恩!我們如果是比較傻的,怎樣都不知道,那就很簡單,凡事都感恩就對了。就像有人學淨土宗的,他們如果什麼都不知道,凡事就是阿彌陀佛就對了嘛!(師父笑說)那阿彌陀佛的內在不可能缺少感恩、誠心,至誠之心、恭敬之心不可能沒有的,要不然,那也是一種外在形式。

 

所以,我們也不必去期待有三十六個龍天善神護持,也不必去期望有二十五個護戒神來護持我。我們但求一件事情,我有沒有落實三皈五戒?這是最低標、最低標了。那十善先不講,十善的基礎,你不能沒有《太上感應》和《弟子規》的基礎,否則十善也是空談。所以,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我們以《弟子規》來完成。慈心不殺以什麼來完成?《太上感應篇》。要明因果、了因果、深信因果,一個不信因果的人,他不可能落實「十善業道」的。那後面那一條「修十善業」,就以《十善業道經》來落實。

 

所以,十善的基礎很重要!那世間的基礎、聖人的基礎,世間聖人的基礎是《弟子規》,出世間聖人的基礎是十善業道。如果我們連世間的聖人都做不到了,我們談什麼出世間?對不對?所以我們要很清楚這些理路,而不要被外在很多的談玄說妙來干擾我們、動搖我們的心。所以,你們要警惕一件事情,「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那麼那個「道」是什麼?自然真常之道!你要對你自己有信心,不要隨便被干擾。那個「道」就是清淨,不要被外在的任何人、事、物干擾我們的清淨,比較簡單的說是這樣。

 

那麼十善業道它是基礎,但是我們現在的人都比較不在乎它,原因也就是我們沒有深解義趣。所以,如果是學佛的人,他就要去信佛、學佛啊!佛說什麼,我就相信,佛在講什麼、做什麼、想什麼,我就學祂,那就對了。祂再三對我們強調,在《十善業道經》末後,祂講了一段話:「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所以,換句話說,沒有《十善業道》的基礎,你修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該怎麼煩惱還是怎麼煩惱,該怎麼受苦還是怎麼受苦,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師父笑說)意思就是說,該怎麼輪迴還是怎麼輪迴啊!

 

那如果是輪迴的世界,就是我們沒辦法自主的,隨業流轉,那麼那一種生命體就是痛苦,所以逃不出八苦~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如果你要化除這些,就要從內而覓,無上菩提只向心覓,無須向外求玄。所以,從我們內在去化除什麼?四見、四相,離四相、四見而已。那即便我們說「而已」,也是世間人的高標準啦!(師父笑說)所以,天說、地說,總之,要讓你知道目標,也不能忘記一步一腳印。要不然,我們現在學法,有時候都落在兩邊,若不是說得很高妙而忘記一步一腳印;就是只知道一步一腳印,不知道我要去哪裡,所以我們要了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明」而已,恢復我們的三明、四智、五眼、六通嘛!說穿了,「三明」一般人比較不了解。「明」~顯嘛,對於一切諸法實相的明白。那「三明」說穿了也就是六通,就是一般你們說的「六具神通」的恢復,只是以另外一個不同的名詞表達!所以,以「宿命」、「天眼」、「漏盡」來表三明,也表六通。

 

所以,佛在說法,祂會有很多術語、名詞,可是,在表達同一件事情,說了四十九年,為什麼同一件事情說了這麼多種說法?因為要破除我們的執著心、我們的分別心,說這個也行、說那個也行,說那個也行、說這個也行,告訴你:「不要執著,只要知道在表達什麼事就好了。」所以依義不依語。末法時期,眾生福報淺薄,所以,佛沒住世,那麼邪師說法亦如恆河沙,如此多,無所依從。所以,第一條就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照法、依照經典,不要依照某某人所講的,某某人所講的也要與修多羅合,修多羅即為經典之意。

 

所以,佛法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內學」,佛經另外一個名稱叫做「內典」。它都不是教你往外去追求,是教我們往內在去調節而已,調節我們內在的矛盾,我們外在的對立與衝突即為頓消。所以,不要這麼累,一直往外去尋求方案解決,要往內去化除我們內在「自己跟自己的關係」的那個基礎。人與人的關係的基礎是自己跟自己,那自己跟自己是什麼?就是那一個心境,「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換句話說,一切萬法亦不離自性,那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外在的萬法何嘗不是我們的自性所生?我們要從哪裡找?內在啊!從內在調節,其他就都解決了。

 

留一些時間給你們諸位,看看有沒有什麼要了解的?或者是有人躍躍欲試的?(師父上人看著小光師兄)都可以哦!解脫嘛,要解脫,大家要自在,不離方正之理,便宜行事就好,所以叫做「方便」,而不是隨便,我們要以不危害他人自由的前提之下,做自由的生命狀態啊!  (學員靜默)

 

師父上人(問小光師兄):還要醞釀一下嗎?(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或是要幫你帶路?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引導

小光師兄元和妙音唱頌(師父上人以天語引導)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即便形式上是初試啼音,可是,我們何嘗不是趁著自己能夠把握住的個人時間,這麼說是比較難聽一點,(師父笑說)說偷偷練習也好啦,或是說自己隨順著那個無法抑制的悸動去開口發聲。長期以來,我們的生命狀態在一種比較孤寂和一種比較落寞的狀態裡,慢慢觸及到何謂的「法」。那在我們也算很年輕……人家說「少年不識愁滋味」,可是,(師父笑說)我們好像曾經也滿憂愁的,然後在那種時空之下,有幸遇到……你們稱的「曉戈法師」也好啦,我們說依循著那個曙光的乍現去挪移、提升,然後也慢慢嚐到什麼是法。即便不敢說法喜充滿,可是,對我們人生的憧憬,終究是從陰霾消去、揮去,轉化成一種比較積極的人生觀。也有幸啦,透過我們自己的努力,在不斷的克己、克念的狀態之下,也去影響我們自己的家人,那個也是我們自始以來所意想不到的生命狀態。(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當然,以前都是聽著人家唱、看著人家唱,可是,總是說哪一天自己也能夠站上舞臺,表現一下……(師父笑說)我們說雄壯威武的元和妙音。不過,初試啼音,總是難免人情世故,比較不像我們私底下在呼音(練唱)時那麼流暢、那麼雄壯威武這樣。

 

(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不會啦!成長,說漫長也不漫長,因為念劫圓融,但看一心。所以,謹記師之教誨,我們說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啊!而不只是成佛。事實上,世出世法,只要你不退初心,都得成就。所以,也秉持著我們所謂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如果不是我們階段性也勉強一下自己,我們也很難體會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的法味,(師父上人以天語表達)方便這樣對你說,(師父笑說)這樣有意見嗎?

 

留一些時間給你們,看看有沒有什麼要了解的?有時候,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剛才我都有翻譯了,剛剛那一段就是在翻譯他的心境。 

 

學員甲:請教一下,什麼是三法印? 

 

師父上人: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你指的是哪三法印?

 

學員甲:空、無相、無作。 

 

師父上人:事實上,「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我們要求「真實心中作」,那它(空、無相、無作)是三而一、一而三,無住生心,可是,切莫落在空無,必須空而靈,不是空而無。所以,學「空」的人,很容易就墮在「空」~無記空、惡取空,那惡取空很冤枉,它的果報是地獄。我舉個例,古師大德他們在講《金剛經》的時候,要讓人家了解空性,那我們善根厚的人,一了解就馬上離四相、四見,或者是稍微差一點的,有一個依偱,依循怎麼樣去捨下四相、四見,進入空性,那那個東西是空而靈驗的,並不是空了、什麼都沒有。

那麼有一種就是空了、什麼都沒有,那就是墮在「無記空」的這一種。而另外一種更慘,是「啊!就什麼都沒有了!」所以他連因果也不信了,惡取空,這一種通常是直墮地獄的,很危險!那麼「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這三個名詞基本上是三而一、一而三,是佛陀善巧方便而已。那印者印心,如果你回歸清淨本體,也就無這些名詞的存在。所以,我們要從它的理體去了解它,無住!無住還得要生心啊! 

 

學員甲:我聽過一位師父解釋「無住」,因為我平常有寫日記的習慣,他就對我說:「以後你要把這個習慣放掉,因為到最後要解脫就是要有無住。」

 

師父上人:「無住」很簡單,「無住」的白話文叫做「不要執著」,法尚應捨,何況非法。可是,重點就來了,那要看你在什麼階段,會的人,即便他在五濁惡世,他也不受染,對不對?不會的人,他還執著佛法。  

 

學員甲:還是有法執? 

 

師父上人笑:對啊!我們這樣講,就好像念阿彌陀佛的人,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還有一個妄想,是不是?

 

學員甲:就是所謂的隨眠嗎?

 

師父上人:隨眠?

 

學員甲:隨眠就是當下你覺得你起了什麼心念,那你不知道在那個心念的底層還有另外一個,是你原來沒有發現的,雖然心理學說那是潛意識。

 

師父上人:沒錯啊!可是,潛意識它也是我們的心意識產生的,那潛意識還不足以形容阿賴耶識,潛意識只是阿賴耶識的……我們如果比較嚴格來說,是一個小種子而已,一個小種子啊!所以,我們對名詞的捉摸太過於深入的話,反過來就會太過多的障礙,這就是剛剛講的所知障。

 

所以,無住生心,生心無住,簡單講,要用現在人可以了解的語體文去告訴你,就是說你面對到一件事情,你是很積極去面對它的,可是,你的心是放下的。也就是說,你的得失成敗不會影響你的心,這叫做「無住」。可是,你還得生心,因為無住只墮在空而已,墮在空、了解空性,只證得正覺,你知見稍微正確了,另外一個名稱也就是「阿羅漢」,證得一切智。你再加上「生心」,就是空有不二,你證得了一切種智,也就是你們講的「菩薩」。「空有不二」的圓滿叫做「佛」,叫做「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證得了什麼?一切種智!所以,從一切智(空性)提升道種智,再提升一切種智,到一切種智了才叫做究竟圓滿。

 

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執著在那個空性而偏在一空,世尊當年喝斥阿羅漢是什麼?阿羅漢證得空性了,就是你剛剛講的那個範疇~無住而已,他沒有生心,世尊喝斥他是焦芽敗種!喝斥就是我們現在的語體文說「罵」、斥責,焦芽敗種,墮在空 的一邊。所以,空有不二才是佛法,你選擇一邊,就落在一法裡面了,它還不是。所以我剛剛才講到一段,我說我們至少要把我們的最低標設在法身大士(圓教初住菩薩)以上,當我們執著善、惡,我們永遠脫離不了輪迴。善、惡不執著了,我們脫離輪迴、契入清淨,這時候叫做「四聖法界」,聲聞、緣覺、菩薩、藏通佛,這些在四聖法界裡面。聲聞、緣覺就是你們講的阿羅漢、辟支佛,這是另外一個名稱,那祂執著一個清淨啊!還是不能解脫。所以,淨、染!善、惡是染業,淨還有淨業!淨染不二,超越十法界,契入一真法界,那個時候才叫做「圓教初住菩薩」。

 

所以,我們不能被這些名相給束縛了,很簡單,古時候的用詞──「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現在誰聽得懂?如果我們去想它,我們就知見立知,又為無明本了,又開始生三細、長六粗了。所以越延伸越久、越延伸越多、越延伸越複雜,障礙住我們本來會知道。所以,你對於名詞最好不要去思惟它,因為思惟就落在心意識,你存著就好了,總有一天你會反芻,你自己就悟到了:「是在講那個東西」。那那個東西是什麼?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因為法爾如是,沒有辦法用文字講。所以為什麼我剛剛講一段?世尊四十九年東說西說,同樣一件事,講了這麼多名詞,對不對?就是在教你不要執著名詞。

 

學員甲:那個師父在標榜的是說要斷煩惱,所以所有的那些…… 

 

師父上人:問題就來了,煩惱不可斷啊!煩惱即菩提你斷了煩惱,表示你沒智慧了啊!所以,煩惱、智慧對立,這叫做二法,佛法非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你看待一個煩惱是煩惱,你永遠不會有智慧。所以,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是你怎麼把煩惱轉化成菩提,它還是同一個嘛!我用一個例子來比喻,(師父拿起桌上的杯子)這杯髒水叫煩惱,斷煩惱就是把整杯髒水倒掉,你就渴死了。轉煩惱為菩提,就是你懂得方法把這杯髒水淨化,也許下面沉澱的那些渣渣、那些髒東西可以拿去施肥,它有用,對不對?上面的清水喝了止渴,皆有用啊!所以,你斷煩惱就沒有菩提了。「斷煩惱」那只是階段性去講的,階段性,我們不能說不對,造階梯給你,可是,佛本來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那些都是佛的方便說。所以,苦,如果你要斷苦,你就沒有樂了,苦樂是不二嘛! 

 

學員甲:他說樂就是另外一種苦,比較細的苦,所以沒有所謂的真樂。 

 

師父上人:對啊!因為這個是有分別見的思惟才會這樣,當你沒有執著、妄想、分別的時候,哪有樂?哪有苦?所以,方便用一個名詞叫做「妙樂」,聽好,方便用哦,你不要執著「又一個妙樂」了,(師父笑說)「又一個妙樂」又落在一法了。所以,兩邊不立,中道不存,你才能真正體會到什麼叫空性。 

 

學員甲:他說要斷我們的貪瞋癡那些。

 

師父上人:那我姑且給你一個建議:「轉貪瞋癡」,貪瞋癡也斷不了,轉貪瞋癡為戒定慧,是同一個東西。癌細胞切掉,你就沒有細胞了,你要想辦法讓癌細胞變健康的細胞,那不是同一顆嗎?所以,貪瞋癡轉化就變成戒定慧了,如果是「不要!斷掉!」你就沒有戒定慧。 

 

學員甲所以,不可能斷掉貪瞋癡,那佛陀不就是……

 

師父上人:轉掉就沒有了啊!而不是斷掉,斷掉是方便講。

 

學員甲:我感覺是錯誤,但是比如說他吃這個東西,他知道是甜的,但是他不會貪、沒有瞋,沒有其他的妄想,純粹就是吃這個甜的東西。

 

師父上人:了別,而不分別,了解它,可是,沒有分別。 

 

學員甲: 對啊!就是到最後是沒有分別的。

 

師父上人:對啊!沒有分別、妄想、執著啊!所謂分別、妄想、執著是什麼?阿賴耶識、末那識、第六識。所以,轉識成智,也就是四依法的最末後一條──依智不依識。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後面三智是什麼?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所以轉八識為四智嘛!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這樣就轉過來了,並沒有去掉什麼東西,所以是不二啊!

 

學員甲:這是「唯識學」裡面的嗎?

 

師父上人:佛陀當年說法有沒有分門別類?沒有!是後面的眾生去分的。這一群喜歡這樣,定一個名稱;那一群喜歡那樣,叫禪宗;那一群喜歡那樣,叫淨土宗。名相並不重要,是你要體會它背後的理體才重要啊!所以,不要執著在文字相(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我們在學法,如果執著在這邊,我們就變成學者,而永遠沒辦法變成覺者,這樣懂嗎? 

 

學員甲:我現在有一個困惑,就是我當時很信任那個師父所講的那些,也真的讓我覺得比較容易去調伏很多煩惱。但是,我就有觀察到,他這樣子講,但其實做的又不是那樣。我想說會不會是他沒有觀察到他內在有些煩惱沒有調伏,不然他怎麼沒有辦法做。 

 

師父上人:這個問題很簡單,「他」不重要啊!「我」(自己)比較重要!

 

學員甲:你是說他的文辭嗎?             

 

師父上人:不是!我是說相對你來講,他不重要啊!你自己比較重要!所以,他怎麼樣?不干我的事啦! 

 

學員甲:我的意思是說,我是不是之前太相信他所講的,然後盲目了。

 

師父上人:我們這樣說,你認為盲目不好,你現在知道轉化成好的,你就吸取到一個經驗,不是也是好事嗎?

 

學員甲:是啊!

 

師父上人笑:所以,他也沒什麼錯啊!所以我說他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自己。「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外在哪有什麼是非?沒有啊!他哪有不對?他沒有不對啊!所以,佛法說到妙處、極處,就是大權示現而已,當你眼中看一切山河大地該成就無上道的時候,恭喜你!你已成就無上道,末處啊!    

 

所以,「真諦」現在的人很不容易了解,我們比較少講到,我剛才講了一句話~上功不昧下行,這些都是專有名詞,專有名詞你越去想它,你越昏沈、越亂,所以不要去想它。但求真實心中作,我知道一條道理,我自己有沒有去落實?!好比這樣講,十善業道很簡單,身、口、意拆開來說,身不造殺、盜、淫,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我有沒有做到?」這樣而已啊!反聞聞自性,如果我看到外在的人不如法,我問我自己有沒有嘛?我如果有,因為看到他,我提醒自己去改掉,我要感恩他耶!他是佛菩薩示現來教育我的,(師父笑說)他沒有錯,對不對?所以,一味藥,回溯回來調節自己,就是這樣而已,也不要太在這些文字相上去捉摸,因為佛法是因緣法,隨著時代不同、族群不同而用的術語會有所不同,可是,它沒有違背它的理體。

 

所以,很簡單,一條線劃過來!你參與任何一件事情,要具足三個字,但是,不要執著在這三個字上,我用這三個字是教你了解這三個生命狀態,具足戒、定、慧,它就是佛法。會喝水的人,具足圓滿菩提;不會喝水的人,他永遠在那邊:「喝水止渴」,然後嗆到什麼的,這是世間法。會的,具足圓滿菩提,佛法在裡面,對不對?不會的人,你就算講經說法講得頭頭是道,也不是佛法嘛!所以,戒、定、慧具足,你做一件事是讓你心清淨的,你契入戒,自性戒哦!不是外在設定的戒,契入自性戒、自性定、自性慧,那恭喜你,樣樣都是佛法,它的標準在這邊。那如果參與每件事情都是貪、瞋、癡、慢、疑的,那就是世間輪迴法。

 

所以,善知識無所不在,整個山河大地皆是我的善知識,問題在於我是不是善學者?!所謂善學者,就像剛剛講的那一句話~不見世間過!蕅益大師也有講兩句話,一模一樣的意思,他說:「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啊! 所以,一個外在的人、事、物有沒有不如法,(師父笑說)要看我的心有沒有不如法,如果我有,他就有啊!那他有,我就有啊!如果我認為他沒有,我也沒有啊!所以,但自卻非心,把自己內在的非,所謂不正確的、不平靜的、汙染的心給卸除,放下!放下!你沒有辦法去剷除它的,放下它就轉化了,那就變成真了。 

 

學員甲:那修到最後還是沒有辦法脫離輪迴,您所說的這種方式?或者是輪迴之後……

 

師父上人:用貪瞋癡的心,沒辦法超越輪迴,用戒定慧的心,可以!

 

學員甲:那阿羅漢不是已經……

 

師父上人:阿羅漢沒有執著,所以祂只超越六道輪迴,祂沒有超越十法界。

 

學員甲:十法界?

 

師父上人:六道輪迴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道、阿修羅、天,對不對?

 

學員甲:是啊!但是祂完全沒有輪迴,沒有繼續再轉生啊!

 

師父上人:對,祂有能力,不用啊!那「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這邊是四聖法界,還不圓滿。 

 

學員甲:還是不夠?您的意思是說阿羅漢還是不夠究竟就對了!?

 

師父上人:阿羅漢只是佛法的入學班而已,初學班,取到「阿羅漢」的學位才有資格學佛。 

 

學員甲:那佛陀是? 

 

師父上人:佛陀是圓滿的教授,佛法的教授。

 

學員甲:所以祂是超越阿羅漢好幾級的?

 

師父上人笑:祂都至善圓滿了啊!阿羅漢怎麼能夠比?!

 

學員甲:您教的這種修行是要到哪一個境界?

 

師父上人:你學佛為了什麼?

 

學員甲:學佛為什麼?覺得可以解答我。

 

師父上人:對啊!所以,名詞不能執著啊!佛有十大名號,那是現在,為什麼講十大名號?是為了不要讓眾生執著佛、佛、佛,「天人師」也是佛啊!就好像你有各種身分,對不對?你在你爸爸、媽媽面前,你叫「女兒」;你在你的朋友面前,你叫「朋友」;若有結婚生子,你叫「媽媽」,對不對?那麼媽媽是你、朋友是你或是女兒是你?都是你啊!我們就是執著說:「你不能叫我這樣,我是怎麼樣!」(師父笑說)所以,佛在光音天來到這個地球的時候有萬名,祂不是只有十名而已,祂有萬種名號,那因為我們人越來越汙染,記不得了,所以越來越少,變成千名,變成百名,變成現在十名,是這樣來的,所以這些名號不重要。

 

所以,說真話,學佛就是要成佛嘛!那佛是什麼?佛的另外一個名詞叫做「福慧雙足尊」,智慧、福德圓滿無瑕的生命體叫做「佛」!「佛」是東來之語,中國尊重那個印度語發音,保留它,所以叫做「佛」,也叫做「佛陀耶」,那翻譯成中文叫做「大智圓滿」,智慧圓滿的人叫做「佛」!所以,它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專利,「釋迦牟尼佛」翻譯成中文叫做能仁、寂靜、慈悲的覺悟者,當今你們每一個人如果做到仁愛、寂靜、慈悲,你就是釋迦牟尼佛啊!做到那個標準,所以它是一個學位。釋迦牟尼佛不是只有一個,阿彌陀佛不是只有一個,藥師如來不是只有一個,它是個學位,所以人人都有望。

 

學佛是為了什麼?就好像說你讀博士班是為了什麼?比如說:「讀博士班,我不知道啊!我不知道我為什麼讀博士班。」那就很奇怪了,方便講,讀博士班就是為了要取得博士學位嘛!那學位等同那個能力。我是比喻來說,當然,不能以現在的世俗~有學位不一定有能力,我們講的是實質的,論實質、不論形式。所以,學佛就是要做佛啊!那佛是什麼生命狀態?福報圓滿、智慧圓滿的那個生命狀態,阿羅漢還不圓滿!阿羅漢只是放下執著心而已,祂還有分別、妄想,所以祂超越不了十法界的。那菩薩已經執著、分別都放下了,所以菩薩比阿羅漢高一級。佛是執著、分別、妄想都放下了,所以祂比菩薩又高一級,就是這樣。所以,我剛剛再三強調不能想,那你有一個特色,凡是吸收到一個新名詞就想。

 

學員甲:不是想名詞,我是想要融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

 

師父上人:上功不昩下行,你在講的這個都是「上功」的部分,我比較勸你從「下行」開始。「我講話有沒有打妄語、有沒有兩舌、有沒有綺語、有沒有惡口;我的意念有沒有貪、瞋、癡;我的行為有沒有殺、盜、淫?」先從這邊做起。這邊沒有做,那邊怎麼講你都不會了解的,不是我不告訴你,因為沒有基礎。比如說台北一○一大樓,你沒有從下面上來,你不可能知道一百零一層的風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不是你沒有能力知道,是你還沒有做到,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要做到才算數,那要做到它就有次第、步驟。

 

所以,理可頓悟、事須漸修,很簡單,從我剛剛講的那十樣去落實啊!否則,任何一個佛法的法門都不能成就,我剛才有講這一段,因為沒有那個基礎啊!比如說你是一棵樹,你想開出美麗的花朵,可是,你的根都不澆水、施肥,那你明知道有花,為什麼開不出來?因為根沒有澆水、施肥啊!佛法是這麼一回事。所以,「法本法無法,無法法亦法,今付無法時,法法何曾法」!哪有一法可說?根本沒有法,所以東說、西說、隨便說,無說而說,那你們就無聽而聽,就容易開悟,無聽而聽啊!那咱們是無說而說,哪有說?諸佛菩薩無一意,故能成就一切意,因為那是感應道交的問題,就如鐘,大叩之則大鳴之,小叩之則小鳴之。鐘吊在那邊,你不去敲它,它怎麼會出聲音?不會啊!那個就是諸佛菩薩,而眾生就是想要敲鐘,所以就有聲音,敲大力就大聲,敲小力就小聲,隨順因緣啦!每個人不一樣。所以,方法比較重要,而不是「佛法是什麼」,佛法不是什麼,佛法就是你自在人生。

 

好,我簡言說,以前不太敢講這個,因為很多人一聽到就不太想學佛了。佛法很簡單,就是教你做一個明白的人,過一個正常的生活而已。什麼是佛?明白的人、過正常日子的人,那我們現在要去追逐什麼?所以,「即身成佛」的概念就是你當下安住心,把你面對到的任何一件事情,專注去處理好,就是佛,每一件事情。我們眾生捫心自問,我們在座有幾個人能夠在遇到事情時,當下很專注的?所以難怪我們不是佛嘛!那麼「不是佛」也是假的,(師父笑說)因為我們是迷失的佛啊,還是佛。眾生本來是佛,是迷失了,覺與迷的問題啊!當你迷了,你就忘記自己是了嘛,所以就過著不正常的生活,不正常的生活就是有苦!

 

那麼很多事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辦法告訴你,比如我說:「那個就是沒有痛苦了」,你也很難想像什麼是「沒有痛苦」。就好像你對人家說:「清淨多好啊!」很多人就會說:「那清淨不是什麼都沒有?好無聊喔!」(師父笑說)怎麼講都講不通的,對不對?「這杯水多好喝、多好喝。」講了十年,你還是不知道,因為你沒喝到啊!所以,這一段「解釋這個水多好喝」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你如何拿到這杯水,而你自己拿起來喝,這個部分就是「不昧下行」的階段,那不是這些理的問題,統統不是。那我們越想往那邊追逐,會越得不到,因為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無有是處。所以,菩提只向心覓,莫須向外求玄,並不是外在的問題啊!

 

所以,名相不重要!無住,不要執著、平常心、開心一點、放下,都是一樣的意思,名詞不一樣而已。放下就是無住,無住就是放下,你放不下就沒有平常心。所以,平常心就是無住;真誠心就是無住;平等心就是無住;清淨心就是無住;正覺心就是無住;名相雖然都不同,意義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選一個我們比較具相的去落實,這比較重要,因為落實才能讓你得到。信、解、行、證,我們不能停留在信、解的部分而沒有去行(行動)跟證實,只要你行動了,你就證實到了,那時候「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叫做「不可思議」。你想,就不對了,你議論,就不對了,所以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生命的狀態本然如是,所以叫「法爾如是」,本來就是這樣,有沒有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吃飯,肚子就飽,喝水就止渴,有沒有為什麼?沒有為什麼!你就吃了、喝了,自然就會知道,(師父笑說)「法」是這個東西。

 

學員甲:您剛才講的「修多羅」是指什麼?

 

師父上人:修多羅就是經典,其一義叫做經典,它是印度文發音。所以,說法講經令與修多羅合,要合乎法。依法不依人,不要誰、誰、誰講的算,以佛陀講的算,(師父笑說)這不就解決了嗎?那我們講的要合佛陀講的。所以,今佛亦如古佛再來,佛佛道同,釋迦牟尼佛畢生所說亦如古佛所說,古今所說難道要違背古佛所說嗎?亦復如是!所以我剛才講,階段性我們不能隨順性德的時候,我們就隨順聖教。「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聲聞、緣覺、菩薩都不能了解佛,因為他們就是有疑、就是會議論、討論,一旦「我覺得這個怎麼樣……」,那就沒有了,轉加懸遠,讓他越遠離佛的智慧,冤枉!

 

所以,哪一種人可以得法?無思無想的人。就聽,聽得懂就懂,聽不懂就不懂,放下,不用去想。長時薰修,一直聽、一直聽,聽到有一天懂了就是你的,也不是我的,那個才是「悟」。而不是我告訴你……譬如說我們做藝術的,常常很多藝術家就定義:「藝術就是……」一堆文章,(師父笑說)藝術就是這樣嗎?好像都不是啊!能夠定義出來,那只是其中一義而已。可是,宇宙人生是一個圓滿體,哪是其中分析一條可以代表的,對不對?所以,那一個部分就要親證去契入。那親證,馬鳴菩薩教給我們了,離心意識,離心意識就是離心緣相的意思,你看,不同名詞又來了;離文字相,文字相就是言說相;離名字相,名字相就是術語。言說相就是你用不同的用詞去表達同一件事情,心意識就是用你的分別、執著、妄想去推測,要離開這些,就是教我們不要這樣子去聽法。

 

那「捨識用根」呢?什麼是捨識用根?很難解釋,方便講,就是你聽就好了,你都不要想,聽久了就是你的,也就是那個東西。那現在,用心意識就變成佛學專家,「佛學專家」我剛剛講過,就算你看過所有大藏經,你都自認為懂了,你還是解決不了你生命的問題,因為那個懂是假懂,不是真懂。「佛經無人講,雖智莫能解」!佛經如果沒有一個開智慧、明心見性的人去向你解釋,你就算是拿了十個中文博士的學者,你每讀必錯,為什麼?一字無量義嘛!關鍵在哪裡你知道嗎?關鍵在於清淨心與否,明心見性的人絕對有清淨心,清淨心起作用,無量智慧,所以相應,因為隨順性德。學者用思想,心有一大堆執著、分別、妄想,所以不相應。「依文解義,三世佛冤」是這樣來的!改變不了命運的原因在這邊。 

 

那我剛剛講,學佛很簡單,你也不需要看什麼經書,統統不用,你就是知道一條道理就去做一條就好了。簡言之,十善業道還是太多了,十善業道還是大乘,現在眾多的根器都沒辦法做到。《弟子規》做到了沒?再說!《弟子規》做不到的人,沒辦法學佛,因為會誤解、會錯解。那《弟子規》你們都有背,對不對?(師父笑說)很簡單啊,我背的有沒有做到?這個叫學佛啊!學佛可以改變命運、創造出美好的生命,佛學不行。佛學頂多讓你背很多專有名詞,「有人覺得我很會講,請我去上課,我可以領一些酬勞。」就這樣。領了酬勞要幹嘛?還是會生病、還是會痛苦嘛,(師父笑說)就再把這些酬勞用來滿足這些煩惱苦厄,那不究竟啦!所以要拉回來。

 

我也坦白跟這些同參這樣講過,以前常常講,我是不得已才要講,我比較羨慕你們,不用講,你們就好好一門深入就好了,那我是遇到了,不得不講啊!為什麼?緣來勿拒、緣去勿留,隨順因緣!我沒有自己的意思,如果沒有你們,我落得清閒,閒雲野鶴,我自己往生解脫就好了,何必在這裡講?講越多越容易造業吶!剛剛你們還沒進來時,我告訴他們:「不知道你們以後會不會不敢站講臺?」通常入地獄的以站講臺的最多,為什麼?沒有做到,沒有做到就是做一個錯誤的示範。

 

所以,古聖人演而說,他做到了,你們想知道,他才說。他先做到了啊!可是,我們看不懂,請教他:「你為什麼這樣做呢?」他才解釋:「因為……,我為什麼這樣,這樣就能讓生命美好,你要不要?你要,自己拿去,你不要,放下。」聖人是這樣,先做到,就是你們講的「身教」。那麼賢人是說到就做到,守信用,說到了,絕對做到,(師父笑說)硬著頭皮也要做到啊!那我們現在都是什麼?說到卻做不到,這叫騙人,騙人是造業,造業要墮三惡道的吶!所以,要為自己的生命負責,上功不昧下行,取法乎上,僅得其中,那即便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可是,萬丈高樓真的要平地起。 

 

所以,很簡單,佛法濃縮就是「嗡阿吽」三個字,常常看到人家畫佛像後面的圓光,頭的圓光,圓代表智慧圓滿,上面有三個字叫「嗡阿吽」。「嗡阿吽」就是你們熟知的身、口、意,身、口、意拓寬就是十善業道,所以已經圓滿告訴你們了。這些佛像都是教育表法的工具,佛像為什麼這樣畫,那都有意義的,它也告訴你圓滿在哪裡?身、口、意!拓寬就是十善業道,一個人把十善業道做圓滿,他就成佛了,那些名相都沒什麼重要的,什麼空性、觀照、止觀……一堆,那些名相都不重要啊!「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那還不是看破、放下這兩句話嗎?「止觀」現在的人聽不懂,你幹嘛一定要用「止觀」來一直解釋、闡述很多很深奧的道理?要以適合現在的人的用詞啊!

 

「止」就是放下、「觀」就是看破,就是教我們看破、放下而已,看破什麼?看破宇宙諸法實相。「看破」我換一個字,看「透」,看透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所以我才放得下,放下就是做到。那麼「看破」濃縮成一個字是了解的「解」,「放下」濃縮成一個字是行動的「行」,所以,要了解,也要同時行動,否則,有解無行,增長邪見,都是錯知錯見。「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這兩者都不對,很冤枉啊!學法的人很多都往這兩個方向挪移。那我們一定要解、行相應,解行相應就是中國人講的那句話:「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毫釐」,(師父笑說)我們現在的講法是「一毫釐」,古代人那時候是講「行得一寸」,一寸還很大吶!我們現在一毫釐都做不到了。所以,解行相應,我了解一丈,而那一毫釐我做到了沒有? 

 

所以,「學」擺在前面,學佛就是這一回事而已,不必知多,因為本來無一法可得,所有的經書也是空幻、幻有的,我們要契入實相才對,不是捉摸在這些書本上。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會這樣對你們講,祂在《華嚴》「出現品」裡面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我讀那麼多書幹什麼?祂就是教你遠離、放下哪兩件事情(拓寬三件)?分別心、執著心、妄想心而已啊!你把這些東西放下、不要了,你就恢復你的本能。 恢復本能,當今的你和當年的釋迦牟尼佛無二無別,和釋迦牟尼佛以前的無量古佛亦無二無別啊!

 

那麼我們要搞那麼多東西幹什麼?除非你要站講臺,沒辦法,要有一些工具,因為應對不同來路的人、不同個性的人,你要講不同的用詞。所以,這也就是我們的苦衷,(師父笑說)要不然我也不要講。那我也沒有在讀書,為什麼可以講得出來?剛剛那句話,釋迦牟尼佛不是對你們印證了嗎?你只要放下妄想、執著,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你此時此刻都知道明瞭,幹嘛要讀那麼多經書,對不對?你信手拈來無不是文章,左右逢源,頭頭是道啊!要不要想?不用想,想又落在心意識了,又不對了。所以,離心意識而已,「隨事起念,妙觀自成,開口發聲,真言滅罪,舉手投足,皆成密印」啊!隨事起念,妙觀自成,它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我們生命只要恢復自然就解決了。所以,方法重要,不是境界重要,境界不重要,境界是自然而然的,方法一定要精精準準。 

 

所以,很簡言之,濃縮到現在,告訴你一種方法,你只要往那邊挪移,鐵定你可以成佛,你遇到任何人事物,你訓練一件事情就好了──我心清淨,寧靜祥和。我遇到對我傷害的人,我也心清淨:「感恩」,(師父鼓掌笑說)恭喜!我如果遇到稍微小事就很容易生氣,那就違背了,就這一件事情而已啦!八萬四千法門濃縮就一個法門而已,不要搞那麼多,叫做「寂靜法門」,清淨!所以,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的教主,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最欠缺兩個東西,一個是慈悲、一個是清淨。八萬四千法門應對娑婆世界,都是教他用不同方法去訓練「清淨」兩個字而已,你有清淨,你絕對有慈悲,你有慈悲,一定有清淨。如果你自認為清淨、沒有慈悲,表示是假清淨。如果你自認為很好心,可是,心裡很多[操煩],表示你是假慈悲,就這樣而已。 越簡單的路是越好的路,「訓練清淨」這一件事情,你就可以成就成佛,而且也不用去極樂世界,因為你即身就成佛了。

 

那極樂世界的教主是阿彌陀佛,「阿彌陀」翻譯成中文叫做「無量光、無量智、無量壽」。那極樂世界的眾生有一個唯一條件,具備了才能往生極樂,我們「願」先不講,你要具備什麼條件?諸上善人的標準!也就是「十善業道」完全做到的人,你念佛才能往生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到那邊的人沒有不清淨的,那邊不欠缺「清淨」這顆藥,那邊還欠缺無量光、無量智、無量壽。所以釋迦牟尼佛沒有在那邊教,因為不需要「清淨」,他們都已經清淨,幹嘛還來一個「清淨」,對不對?所以,法是藥,對症下藥的東西,法沒有固定,(師父笑說)那你們剛好都在娑婆世界其中一個銀河系的其中一個太陽系的一顆地球上面,所以你們都屬於比較不清淨。那後面兩個字我不敢講,我怕被你們打(學員笑),我們不能說人家壞心,對不對?我們比較欠缺慈悲啦!「慈悲」跟「清淨」我們欠缺,所以釋迦牟尼佛來這邊教我們這兩件事情,祂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都是為了讓你清淨而已。 

 

所以,法門不重要,釋迦牟尼佛當年說法沒有分門別類,他是「你有什麼問題?我告訴你,你就用這個方法去……」;「你有什麼問題?我告訴你……」這樣而已。哪知道一群人集結說那一個宗派、另外一群人說那一個宗派,然後兩個在那邊爭執、鬥來鬥去,說哪一個宗派比較殊勝。祂說:「冤枉!都是我講的,你們在比什麼?」所以,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是我們眾生的根基不同,所以藥才不同,藥都是平等的。那麼也無一法可立,我們從來沒有看過醫生先發明一種藥來等眾生生病嘛(學員笑),都是先有病,再發明藥去怎麼對治,法就是這個東西。法是藥,眾生是病,那你藥吃了,好了,你就不要再繼續吃藥了,如果再繼續吃,就叫「嗑藥」!

 

所以,「法尚應捨」的關鍵就在這邊,你如果透過法,暫時依賴法,你慢慢清淨,清淨了就不需要了,因為你已經回歸自然體性,你信手拈來都是文章,左右逢源、無不是道,所以,道法自然,順乎自然心性!逢什麼源?生命的源泉!所以源源不絕。止則一念不生,觀則萬善相隨,一即一切,念劫圓融,不二啊!那這是連現在的科學家都無法了解的,因為它必須契入實相,契入實相是不能用推論的,因為不可思議啊!那我們偏偏要思、要議,思想就是思議、邏輯就是思議,我們偏偏要用邏輯去推測,所以不相應,永遠不能了解。當我們放下邏輯,(師父笑說)「唉呀!就是這樣子,多好的生命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