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80429 智朗椰林16品【Zhilang Yelin -- 16 Lessons of Dharma Teaching by Master Hong Sheng on April 29, 2018】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4-11-11 | 66 次瀏覽 | 分享到:


第一品【如何正確看待死亡?】

 

 

一覺元學會恭敬整理

 

 

 

師父:今天諸位有什麼疑惑嗎?

 

各位師兄、師姐有沒有要提問的?

 

師父:還是之前有個生死的問題?

 

之前有一位同學有提到說,他的一位朋友,因為跟母親的感情非常好,但是母親已經過世十多年了,一直走不出來,而末學個人也正好聽到了類似的,就是跟已經往生的親人之間的這一份牽掛。那我們做為一個學修者,不知  師父是否能給予提點?我們應該怎麼樣去看待生死?以及親人、至親的生死這件事情?感恩  師父!

 

師父:只要我們沒有學「法」,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個問題是永遠存在於六道輪迴裡的事情,尤其是人。我們要知道,在「欲界」裡面,人道以降一直到「忉利天」,沒修禪定功夫的生命體永遠有「八苦」的問題。所謂是:「生、老、病、死、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苦」,只要我們執迷於這一個生命狀態,我們永遠有難以放下的這一個狀態。

 

那麼,人有的為什麼會? 有的為什麼不會? 他會的類別也不一樣,那麼會的通常會有同樣的質性,叫做「情執深」。那麼情執是執著的一種,那不會的呢? 有一種是太愚癡了,他也不太會,那有一種叫做智慧覺醒了,他也不太會,我指的是「牽繫」這一件事情。那麼佛法也告訴我們:「此生彼則生,此有彼則有;此滅彼則滅,此無彼即無」。所以整個盡虛空遍法界,相對於我們個人來講,都是依自性起用,那麼這一個自性是本元,它在所謂的迷思的境界相裡面,當然就稱作為依妄見起用了,那依妄見起用的所有一切的世界存在,就像《金剛經》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意思就是說,都是假的。可是我們在文字相的涉獵當中,明知道它是假的,我們還是放不下,對不對? 這也就是這一個妄見迷執的習慣性使然,所以剛剛講到這一個習慣,佛家講習氣,那在生生世世的輪迴當中,我們累積的這一個性質相當地深厚,所以以至於我們看待事情,就是用我們累積的性質的對應,這時候叫做迷的世界。

 

那我們人在六道輪迴裡,當然這一個特質特別地深厚,那要怎麼卸除它?就必須深入去理解宇宙人生真相;那你第一個要去知道,生命不是只有人這一個概念而已,就六道輪迴的概念來講,它就有所謂六大類的法界,六大類的維次空間的一種存在。這六大類的維次空間當中,又每一大類它都有十法界,這時候為什麼不講六大類而已呢? 因為我們只切了六道輪迴這一段而已。真正佛法告訴我們整個生命存在的法界,法界也就是現在科學家講的不同維次空間的存在,它分為十大類, 十大個境界、十大個層次,那麼這十大個層次,都是以大類來講,之所以叫大類就是它每一類裡面又細分無量,所以佛家有一句名詞叫做「百界千如」,就是這十大類裡面,每一類裡面又有十大類。這每一十大小類裡面,又抽出一小類,又有十大類,然後這裡面的又抽出一類,又有十大類,重重無盡,整個生命狀態是這樣。所以,依這一個所謂的生命存在的現象來講,它是無量無邊的類別,無量無邊。那我們剛剛只講六道嘛,那剛剛為什麼講六相對於十,十是在六道之外又加上了四聖法界,再加上四個層次,所謂從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這時候阿修羅指天阿修羅,那再來就是天,那這叫六道,然後再上去超越六道輪迴,有所謂的聲聞、緣覺、菩薩、佛,這是藏通佛,一般我們講阿羅漢、辟支佛、菩薩、藏通佛,那麼這一個藏通佛,不是圓滿佛,祂也還沒有成佛,祂只是相對於六道輪迴。超越了之後,這一個生命體不受六道之苦而存有的一個聖位,那麼這一個聖賢的「聖」,依六道輪迴來講祂叫入聖位了,那祂怎麼個標準呢? 就是祂沒有六道輪迴的苦了,意思祂也沒有六道輪迴的牽繫了,既沒有牽繫,你就不會有苦這件事情,那這時候是不是加起來十大類? 那這是簡單講。

 

那麼在這十大類,再超越上去叫做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個等級,這一個等級再上去第四十二個,就是一般你們常常在學佛的人俗稱的如來,也就是圓滿佛,在佛法裡面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妙覺」,祂覺悟了,那可是這個覺悟妙不可言,妙到我們一切眾生無法想像! 所以你從這一個角度,要什麼狀況才能稱之為「妙」的境界? 凡佛法裡面才有妙這個字,一切世間都叫不妙,所以之所以不妙,所以你才會有不好,從另一個角度就是說,你就是有不好,所以你就不妙了。

 

比如說,剛剛講到這個問題,親人走掉啦,這時候我為什麼不講往生呢? 因為往生是我們現在人的慣用語了,事實上,對一個生命斷絕的一個狀態不等於往生。我們從以前老祖宗傳衍到現在,有諸多名詞,比如說,有的人講過身,台語叫〔過身〕嘛(過世的意思),有的叫〔蹺去〕啊,死掉了,還有往生,對不對? 一般好比說出家人,當然我們的一般人認知就是有修行,一旦修行人斷氣就叫圓寂了,你看諸多這些名詞,還有一個叫做涅槃。很多名詞,那這些名詞當然在我們這個時代,都濫用了、都亂用了,所以用到我們對於生命的質性都含糊不清了,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只要死掉叫往生,當然不對啊!「往生」你從字面意義上講什麼,它沒有死這個概念啊,既然我們叫死掉了就是沒有生的概念,所以往生就是往「生」,生嘛! 相對於死的境界方向挪移了那個叫往生嘛,所以如果從我們生命體容易理解的境界叫做什麼?我斷氣了,我這個靈魂比我現在過得更好,從這邊定義起可以叫做勉強,勉強叫做往生。勉強而已喔!它還不是真正的往生,那麼如果你往生,永生這個定義再給它加入進去的話,那…哪裡有永生? 你契入了,對一個一般凡夫來講,就是去了極樂世界叫永生,因為那邊叫無量壽,所以,阿彌陀佛另外一個名詞叫無量壽,無量壽佛啊。那麼只有無量壽才叫永生,那我們壽命會有終結,它就不叫永生,所以古時候學佛的人在講往生,其實是特指你往生極樂世界,你移民去極樂世界了,所以叫往生了。

 

那麼我們現在可以放寬鬆一點,因為從這一個標準來講,我們大家以後就不能講話了,因為習慣某些言詞,然後就處處走不通,然後在這一個狀態底下我們又不希望訛化,而在溝通的狀態底下,又讓這些訛化的名詞術語,來左右主導我們的生命靈性,它如果回來主導,我們就被「假」給作主了,所以這一個假做了我們的主,我們的生命當然都假到底了!所以以假就難以釐清假,所以認假為真,就會變這一件事情,所以只要你有認假為真,你就永遠有對生命的不解。只要你有對生命的不解,這一件事情當然永遠解決不了,所以它必須要去明白,所以如果用寬鬆一點的講法就是至少一個人斷氣了,他的靈魂去做天神以上,這樣可以勉強叫做往生,是這樣。那你就知道這件事情,在這個時代是不容易的事,因為做神、祂必須要有標準學分,祂最低級的學分也要有四無量心,那個十善上品,身、口、意,拆開十大類。身不造殺、盜、邪、行;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意不造貪、瞋、癡。這十樣不造作它,要達到了一百分,你看看多難? 還加上四無量心喔!那四無量心, 現在人聽起來好像也不難,可是真正你面臨到關鍵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多難,叫做慈悲喜捨。你看,慈悲喜捨為什麼剛剛講現在人聽起來不難 ?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講,哎呀~要那個…要樂觀一點,要施捨喔!那個叫做什麼?捨得、捨得,那每個人都會講啊 ,那真的叫你捨得的人,他捨了嗎? 那我們聽了這麼久的捨得,我們真的也捨了嗎?統統沒有。所以我們都活在我們自己的窘境裡面,這一個錯覺、錯知、錯見當中,對生命毫無知解,我們對於生命毫無知解的狀態底下,我們又以為我們知解了,關鍵都出在這邊。

 

所以,剛剛講到這一個要去做天神必須要有這個條件,那麼這條件相對於現在的人又不太容易,這時候是不是每個人只要斷氣,我們周邊親人斷氣,我們就開始悲哀了 ,對不對?為什麼我們會悲哀、悲傷、捨不得,第二個就是我們不認為他去好的地方,我們很少人認為我們親人只要走掉去好的地方呢? 所以現在的人都常常講啊,人死做鬼啊!鬼比人道還慘啊,鬼在三惡道,三惡道的維次空間啊!境界比較差,所以鬼的生命狀態,這是以常數法則喔,有一些特例的不講。那麼常數法則,鬼的生命狀態比人還不幸福,是這個意思。

 

那麼,為什麼我們只要親人往生就很悲傷,除了那個捨不得以外,我們不認為他去好的地方,所以人死做鬼就變成現在的通泛名詞,通泛名詞來自通泛概念!這一個通泛概念 一有了之後 ,剛剛講「此」、「彼」的問題就產生了, 本來我的親人要斷氣了,他可以有一個大好機會往上提升,也許他生前還有自修,可是偏偏沒有廣結善緣,結到了我這個惡質的親人,所以我老是在散發負面的念頭,所以他要飛上去了,那個斷氣翅膀正要長出來,天使翅膀長出來,要飛上去了,我們把他扯下來,變這樣。因為你那個負面的念就把他往下拉,你一個正面的念還不一定有力道把他給〔捧起哩〕,捧上去喔!可是我們負面的力道,會相對於正面的力道的這一種所謂感受性來得強烈,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眾生,人與生俱來的心所,有二十六個惡心所,才十一個善心所而已。

 

也就是說,我們本來這一個生命體裡面的參數,就惡佔多、善佔少。所以惡因遇到惡緣的時候,它就起作用;那麼善因遇到善緣,它也起作用,可是惡因多,所以我們又不給它善緣,我們又給它惡緣。所以一下就澆灌到惡因種子 ,所以很快就冒出來,所以多數的生命在這一個時代,斷氣都往下沉淪的原因就在這邊。那有的是他已經往好處走了,可是我們還認知往下沉淪,所以我們也會放不下,那個心結放不下、牽繫放不下,所以一直悲傷, 悲傷到你自己老死了,你還在悲傷,那你自己老死了喔!你的另外一個靈魂還在悲傷喔,會這樣。因為悲傷不是肉體在悲傷,你們肉體只是工具,那裡面那一個靈魂才是你自己,所以是那個靈魂會想,會思考、會分辨、會執著,而不是你這個肉體, 你這個肉體是被想出來的,所以被執著的對象是這個東西,那它這個叫依報。                  

 

那在這一個生命的分野裡面,我們學分都不知道,所以剛剛講到往生,訛化了。那死這個概念就比較好懂,死就是現在斷氣了,下輩子墮三惡道,都叫死,相對於上下。那這一個概念我們會比較習慣,可是我們為了什麼呢? 為了我們的心的好過,我們常常會說往生,可是我們內在潛層老認為是死掉,可是我們的意識層又要告訴自己是往生,你看這個時候是自我矛盾,那你想想看,一個自我矛盾的人,他怎麼會是頭腦清楚? 他當然頭腦不清楚,頭腦不清楚的人,他理解事物也就含糊,那含糊的狀態底下,就有另外一個名詞產生叫做錯誤,所以我們人會悲傷是一種錯誤的生命狀態,那麼你有沒有看過佛悲傷過?讀經典,佛見到阿難怎麼樣怎麼樣!祂傷心欲絕!沒有這種東西啊,對不對?菩薩見到了這個阿羅漢,對不對?老是偏空不受教,痛徹心扉!沒有這種東西,所以為什麼呢?因為祂了透了生命這一件事情,那祂知道凡事的存在都有它的自然律則,祂是依那個自然律則在看待,那麼在這一個自然律則,還有更深層的就是祂的本體,自性本然。也就是說,如果從這一個角度來講,根本沒有死的概念,我們剛剛是講比較級,為什麼有死掉了?死掉了就是剛剛方便比喻人死掉啦,為什麼叫死掉?因為他下三惡道了,境界比人還差叫死掉,這是相對性來講。可是從佛法告訴我們的宇宙人生真相,依本體論來講,那一個本元,它不生不滅,既無生,哪來滅?所以既無生,哪來死?根本沒有死這一件事情,它就是一種你以什麼狀態存在的概念而已,它沒有滅掉這一個概念。所以我們六道輪迴,就是以六道的境界形形色色存在。那麼六道,它有執著,所以你必然有放不下,那假設遇到了怎麼辦呢?遇到了就要去學啊,學個明白透澈啊!把生命的究竟徹法底源的概念給弄個一清二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一旦弄清楚了,你就沒這件事情了。

 

那麼從自己的所謂的妄見思惟開始起用的時候,這個時候為什麼又有這個牽繫?這個叫做自私,當一個人有自私的質性的時候,他就有放不下,有放不下,他就會不捨,對不對?捨不得錢,你看,有的錢被偷了很難過呢!這個叫情執啊!剛剛是我的親人的命被偷了,這樣。其實不是被偷了啦,是自己時間到了,是被偷了,被那個時間偷了,這樣好了,要文學性一點,被時間偷走了,那這時候我會捨不得啊,那其實有的「執」的對象不等,這個叫依緣起用,譬如說,有的人對錢失去了,他會比親人失去還痛苦,會有這種人啊;有的是阿娜答過世了,比媽媽過世還痛苦;有的是家裡的古董被摔壞了,比家人走掉了還痛苦,對啊,很多啊!那這個就是依緣起用,你看,為什麼?因為佛早就告訴我們了,我們眾生的質性就是情執,那麼祂又告訴我們情執的狀態是什麼?它就是剎那生變,毫無定性、依緣作用,所以在《法華》告訴我們「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就是那個「緣」在決定,那緣就叫條件參數。

 

那偏偏緣又非定緣,它不是固定的,它也沒有固定一個周律,當然你有創造的因,未來可能就是另外一個因的緣,所以它這樣含混在一起,層層疊疊,已經理不清了,所以除非你圓滿覺悟回來,你才有辦法把這一些理路透晰,一般我們講的本具神通的起用才有辦法,如果沒有的話,我們怎麼去看待?我們就用知見,那當然佛法本來不叫你用知見,因為這時候眾生的知見,是加上了「立知」的那個知見。昨天有講:「知見立知是無明本,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所以我們的貪、瞋、癡、慢、疑、惡見,全部冒出來,一直在運作,這每一個貪、瞋、癡、慢、疑,每一個字抽出來,它裡面又具足貪、瞋、癡、慢、疑六個面向,那又再抽出其中一個字又具足,也是重重無盡。所以當你往那個方向成長,當然這時候不能講成長啦,我們講墮落好了,當你往那個方向,我本來講要有「發展」的意思啊,發展墮落得越深,你的這一個執意就越濃,所以你周邊失去東西的時候,它當然這個東西包含生命,失去某種人事物的時候,你就會〔袂敨腹〕,你就會受不了,是這樣。

 

那如果你這一個方向倒過來的話,往卸除貪、瞋、癡、慢、疑、惡見的路徑,再回來卸除所謂的三細相,見分、相分、自證分再卸除,你往這個方向越加的提升,你對這些就越看得透,那你越看得透的時候,你就越放得下,所以你就越沒有因為諸如此類的人事物問題,而產生的困擾、煩惱,你就不會有了,那那時候是不是叫做無情?那當然不是!你看,這時候我們有的人會講說,都無情,親人死掉了,你都一個眼淚也不掉。為什麼掉眼淚才叫有情?喔!你看哦,有可能這個不掉眼淚的,他在他死了斷氣的過程裡面,他非常積極地在籌備資糧,努力修持,為了這個親人往生的過程裡面,能夠加諸更充足、更優越的資糧,而讓他最後斷氣的那一剎那,具足更好的能量而去提升。你看,有一個人是這樣,所以他沒有時間掉眼淚,他分分秒秒都在努力,怎麼樣讓這個親人提升。

 

假設你們現在人講移民,我媽媽要移民去美國,現在講美國好像不太好,現在美國不怎麼好,日子、經濟、各方面不怎麼好,以前啦,以前大家要拿綠卡嘛,那現在哪裡比較好啊?你們有概念嗎?好,現在要移民去火星了,火星你必須要很有錢喔,才有辦法哦!假設我們火星那邊有一批善良的外星人好了,只是我們現在還沒發現到,那麼要移民去那個很好的世界。他要移民了,你知道了,然後,你天天在哭,你天天在哭 ,然後坐在家裡哭,又哭又鬧,又抱怨,又把其他的親人抓來一起抱怨,然後彼此意見不合就打架,然後你的親人已經在那邊籌備資糧,結果現在發現,哇!這個太空梭的票少了三塊錢,所以坐不上去,怎麼辦?另外一個,你的弟兄,這時候去幫他籌那三塊錢,讓他過去,他很歡喜的籌,那你說誰有情?有感情?當然是那個幫他籌三塊錢那個啊!我們在這邊就一哭、二鬧,就差沒三上吊,一直在那邊,又讓人家〔走袂開跤〕(台語:分不開身),我們哪裡有情啊!這就是眾生知見,這就是迷執的知見,所以這就是不理解生命狀態的知見,他才會產生。那當然有一種是他也不掉眼淚啊,他是怎麼樣?也不幫他籌那三塊錢啊,他就怎樣?管他去死啊!他移民去哪裡,干我什麼事!這一種當然叫無情!所以剛剛講第一種,沒掉眼淚努力幫他籌措資糧的這一種,老祖宗有一句話叫做「道似無情卻有情」。他表面讓你看起來好像一點感情都沒有,可是他在做那一個實質至情至義的事情,那麼這一件事情呢?

 

有讀過《地藏經》的應該也了解,當年婆羅門女她的媽媽生前毀佛謗法,不相信佛法,然後老是在批評佛法,所以因此造下了很深厚的地獄業因,所以致使她斷氣的時候下了地獄,那下了地獄,那她當然這時候很不捨啊,也會不捨。因為她當時還沒有修行,她只是在信佛,可是她沒有真正去修行,可是因為這一個機緣,讓她激起了這一個不捨之心,而這個不捨之心是真切的,不是我們嘴巴講講的,我們世間人常常把不捨掛在嘴巴,可是他真的不捨嗎?也不是啊!他只是依於自私的不滿足於某種失去,所以他會闡述這些,然後他會有情緒的作用,掉眼淚什麼…等等這些。那麼這個婆羅門女不是這樣,她知道之後她很悲傷,很替這一個母親不捨說,怎麼把自己生命狀態搞得這麼慘? 然後下去受苦,所以她真的是感受到這一個苦,所以發憤圖強,這時候就去求佛,要去了解生命這一件事情,結果呢?因此而「精進」產生,所以從佛法的角度,這個也就叫做一種逆增上緣,要不是她媽媽的走掉, 她激不起這一種精進,極致奮發圖強的心志,去深入佛法這件事情,那麼有這麼一遭之後,她求佛,佛也告訴她方法,她也照著做,所以至心誠願的念佛,念到一日、二、七日、若幾日,終於念成了菩薩的時候,祂有一天可以自己,你們用世間人的概念,靈魂下去啦,當然祂們是已經契入所謂的這一個法身,所以祂有辦法契入,然後祂自己就跑到了地獄,去找祂的媽媽,結果到了地獄呢!有這一些小鬼王,就看到這一位行者來啦,就問祂,欸!您來這邊幹什麼?祂就跟他講過程,因為我媽媽怎麼樣怎麼樣,所以生前,怎麼樣怎麼樣不如法,現在死掉了,我很不捨她墮地獄,我想去找她,看看她在哪裡?然後這個小鬼王就跟這一個行者說,欸…我查一下,就去查一下這個地獄人口名冊,欸!有、有這個人,可是這個名冊又被銷掉了!一定有人作弊,一定有人關說什麼的…開始了,要不然這個受這種罪的人,怎麼可能離開地獄?這麼輕鬆?結果一問之下,他就跟祂這個行者講說,哎呀!這一個人,聽說三天前已經離開地獄了,喔~聽說已經去忉利天了,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那個地方,你看,從地獄到忉利天多不簡單,直接跳過人,因為祂知道人很骯髒、很齷齪,又具足這些貪、瞋、癡、慢、疑,在人道不好、所以直接到了忉利天。然後這一個行者呢,就是婆羅門女,就疑惑啊,欸~怎麼會這樣啊?就再問一下啊,這個小鬼王就跟祂說,聽說三天前,祂的女兒啊,精進,發憤圖強而努力修持證到了果位,所以依這一個功果,所以祂的母親受到這一個功果的加被力,所以直接超度到忉利天,天宮,去跟玉皇大帝作同事去了,去享福去了,這時候婆羅門女才明白,因為祂已經成了菩薩了,那成了菩薩就有這一個功德力。你看,人家多積極,所以沒有時間再牽繫這件事情,如果你是真心不捨你的家人離開的,那就請你好好發憤圖強深入去修行,把自己修成無上道,那不就解決了嗎?

 

那麼修成無上道的人,你的過去生生世世的親人在哪裡,你都知道啊!你不要說已經入了妙覺果位的,你就算往生極樂世界,這時候受到阿彌陀佛的本願威神力加持,一下成就了阿惟越致菩薩的時候,你就有這種能力了,也就是說,不要說你這一輩子的親人去哪裡了,往生去哪裡了,你都可以去救度他,你生生世世無量親人。一切男子為我過去「父」,一切女人為我過去「母」,佛家的孝道是講到這麼至極圓滿的,那一切眾生也就是未來佛,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是這個概念。所以當你成就了之後,他們在哪裡?你瞭若指掌,而且你達到了阿惟越致菩薩的生命狀態,你應念即至,意思就是說,你有能力達到這一種至極的高度科技,你可以突破不同維次空間,而且一念間你就到,一念間就到,那這些…雖然不是透過自力的修持,可是因你自力修持的願力,感得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所以這時候感應道交不失時,隨你的大心量,祂應這一個大心量的所知量,所以達成了這一種所謂的接近圓滿的生命能量,你看,多不可思議!

 

那麼阿惟越致菩薩是什麼呢?一般我們講在華嚴分證裡面,祂已經達到了七地菩薩了,也就是說你們常常修佛的人,有一個講法,叫做花開見佛悟無生。什麼叫無生?一般講「忍」這個字,無生法忍。那無生法忍是已經頂層的第二級數了,無生法忍再上去叫做寂滅忍、所以它也有分上、中、下品,所以下品無生法忍就是七地菩薩,中品八地、上品九地…以此類推,再上去就是寂滅忍了,寂滅忍的下品就是十地,中品寂滅忍就是等覺菩薩,再上品寂滅忍就是妙覺如來,圓滿佛。若你都有辦法達到七地菩薩了,你當然有辦法突破維次空間到盡虛空遍法界,這依科學家的講法,到整個宇宙存在的無量無邊的維度空間裡面,去拜訪,這時候不用尋找了,因為你知道,知道就不用找,知道直接去叫做拜訪,去拜訪你過去生生世世還沒有成就的親人,去拜訪幹嘛?去拜訪就是「度」嘛!那你就有辦法去那邊幫助他,那幫助他能不能一下幫助到位,也不行,你要依他的涵量,幫多少、算多少。那你有智慧,那時候智慧已經算是圓滿了嘛,那麼這一些是生命的一種質性,所以當我們的親人有一天…欸!有一天我們自己也會走啊,所以你了解這些的時候,你對待你的親人的概念,就不會像是現在的一般芸芸眾生,對待自己親人往生的那個概念一樣,你那時候是智慧的運用,所以你每一分的對待用心,都對你這一個親人有加分作用,我們只能講加分,因為加多少分,還得看你的用心的火候,跟對方的緣分跟福德決定。這有很多參數的,當然那是科學,當然要有參數嘛,而不是什麼清一色齊頭式平等,砍掉!

 

那麼這一個理路,就要從哪裡開始理解?從我們十法界的六道輪迴開始理解,剛剛我們已經講到超出十法界了,超出的,如果你不了解從六道輪迴開始的話,你就會以為那是神話,神話,無稽之談,給人家安慰的,所以你看,當今在學習,能夠面對我們生活的點點滴滴事相的這一個生命態度最難的是在哪裡?「信」!因為我們不信,那不信當然來自「疑」,我們眾生又有貪、瞋、癡、慢、疑的特質,所以菩薩最大的善根,也可以說菩薩唯一的善根就是精進,那麼依精進的果來講,它必然建構在不懷疑的基礎,你如果懷疑一件事相,你就不會對那件事相精進了,就好像說你們現在讀書人,你如果懷疑某一個學術,你就不會在那個學術領域裡面精進,那「精」代表純的意思,「純」叫不夾雜;那麼進,不間斷,那麼不夾雜,必然有不懷疑,所以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這是生命提升成功的秘訣。

 

那麼從剛剛講六道輪迴的理解起,我們先講這個六道輪迴的質性,它怎麼來的?剛剛只講到一個天,天有二十八層天,每一層天的這一個基礎,學分又都不一樣,這都是標準值。那這一個標準答案是不是人訂的? 也不是,這叫大自然律,本來就是這樣。本來就是這樣,那是不是上帝創造的,依祂的模樣,如果你依文學化的話,那當然是,那你依理體化的話,也是。你看理體,那你要了解上帝是什麼?上帝就是真理啊!那依真理的兌現產生,它必有相,有理、有相,那相叫事、理叫體,所以性相一如、理體一如。所以我們現在人很難理解高度佛法的思惟,乃至於古之高度宗教的一種哲思,就是在於我們把生命切分得太細了,失去了整體觀。所以我們無法透過我們的學術、學門,花很長的時間也很努力,而得到生命的解脫理解,為什麼加個解脫?因為我們對生命的理解,不一定解脫啊!因為我們沒有解脫的那一種理解,我們只是知識常識的這一種理解,知識常識的理解,它是一種束縛、是一種牽制,它本來是一種後得智的養成,可是當你沒有根本智的時候,你這一個後得智就變成所知障,它是障礙。

 

那麼後得智相對的另外一個障礙,叫做煩惱障。所以我們眾生就活在這兩個。所以我們一般面臨到親人往生這一件事情,這時候是隨順眾生的往生講,面對到這一件事情的時候,通常是「煩惱障」在障礙,所以讓我們捨不得,所知障障礙比較不會有這一個類別,那你可見現在的人煩惱、所知二障具足。古時候的人比較有一點切分,古時候的人有讀書的所知障稍重一點,煩惱障輕一點,那麼沒有讀書的煩惱障重,所知障輕,那我們現在呢?有讀書的可能就比較可悲一點,因為沒讀書的還是一樣,所知障輕一點,煩惱障重一點,那有讀書的呢?所知障重一點,煩惱障還是非常重,有這種特質,那這個是時代的那個環境影響不同造成的我們現在。

 

那環境影響叫什麼?叫緣,緣不一樣,那我們現在的惡質的緣多,我們那一個二十六惡心所,很容易就冒出來,十一個善心所,非常不容易冒出來。所以我們隨時隨處的看待,都在養成一種習氣,那個習氣的名詞叫做錯誤。我們都不斷在養錯誤,所以不僅是親人這件事情,而是兜在我們生活當中於二十四小時當中,任何一個人事物的對待都錯誤,那這時候《地藏經》也告訴我們了吶,「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它講「無不是」喔!它不是跟你講百分之八十是罪業,嗯…還不錯啊!還有百分之二十不是啊!那我如果兜到二十也不錯啊!它告訴你「無不是」就是百分百!那這時候很多禪和子啊佛弟子就很不甘心啊,怎麼會呢?我們做人很良善,很善良,我們也會做善事。你的善良,幾乎百分百都是基於你的自私認知的善良,那還是錯!那還是叫做罪,還是叫做業。所以從自己來講,只要你有起心動念就是錯啊!因為你不想不幸福美滿,那如果你不想不幸福美滿的定義以下,它就叫做錯,那如果你想要幸福美滿呢?那你就不能有這個錯啊!

 

佛法它以極致來講,告訴我們的生命狀態如是,就是因果不空,那最後回歸常寂光,一般我們講寂滅忍的上品的時候,因果也空了,因為它不受因果的牽制,所以因果等於空了,可是,當祂倒駕慈航回來幻相,我們芸芸眾生這糾葛的世界,要來度化我們,幫助我們的時候,祂必須化以同類身,才有辦法來幫助我們,所以當祂無盡慈悲,降格化以我們眾生的同類身的時候,祂就又兌調出所謂生生世世,在無明狀態裡,起心動念產生的這一些業因種子的一種所謂的澆灌,那麼這一個澆灌下去之後, 是不是就產生了這些業,所以因果又出現了,所以「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佛菩薩對著我們眾生講的,因為我們眾生迷執!所以祂要告訴我們這個,可是佛菩薩對佛菩薩,已經不講「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了,祂只叫你深信因果,可是祂這時候講的深信因果,不是叫你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這個是前面那一段,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一階段的講的因果,你看同兩個字,可是定義完全不一樣。

 

後面祂講的這個要深信因果的因果,是念佛為因,成佛為果。何謂念?「銘記」曰念,你要透澈明白的牢牢地記住,前面是透澈明白!牢牢地記住,這個就叫做「念」,所以念佛怎麼個念法,透澈明白「佛」是什麼!然後牢牢地記住祂,那你一牢牢地記住祂,你的能量本體的運作,就在產生這一件事情的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所以你那時候物質現象是「佛」這一類的,精神現象也是「佛」這一類的,所以你當然幸福美滿到不行。所以它對佛菩薩是這樣講,那這個時候講的佛,是所謂的這個一真法界的諸佛如來,包括四聖法界的這一個相似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它講的是這一種所謂的佛。那依名字即佛、理即佛,這是凡夫,他還沒進入觀行位的時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到了觀行位的時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也講。到了分證佛的時候,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就不講了。因為這時候,祂這一些生命體,這一些大菩薩、法身大士,已經沒有妄想本身了,所以當然也沒有分別跟執著。所以只要你沒有這三個生命特質的生命體,你就不可能有親人死掉會影響你多難過這件事情,可是,你在倒駕慈航的世界裡面,應對一切眾生。你還是會依他們的習氣,依他們的知見而表達出符合他們,接近於他們的那個狀態樣子,那時候你就叫做演戲。那為什麼要表達?因為你要接近他們的水平,你如果離他的水平太遠,你無法幫助他,因為他無法理解你,那你要幫助一個人,你得讓他理解。

 

這時候,法身大士、諸佛菩薩,倒駕慈航應以同類身,祂,你悲傷一下,祂也會跟你悲傷一下,你憂鬱一下,祂也跟你憂鬱一下,可是祂心實無憂鬱悲傷,祂只是那個表象,喔~你可不要笨到以為祂真的憂鬱悲傷,祂是為了不讓你更憂鬱悲傷,所以祂表演跟你一樣的憂鬱悲傷,喔~跟你一樣的憂鬱悲傷之後呢?祂再告訴你,其實可以不用這樣,這樣你才會有信賴感,要不然祂如果完全不會,你看到祂就討厭,對不對?你這個〔墨賊仔〕,[墨賊仔]你知道什麼嗎?沒血沒眼淚,以前我聽長輩在形容的,就是說形容一個人沒血沒眼淚,叫[墨賊仔]!其實[墨賊仔](台語:烏賊),好像也有嘛,很冤枉!我們現在很多畜生都很冤枉,被人類拿來做那個負面的比對,就是沒有良心,對不對?一點感情都沒有,你就會罵祂,那你都會罵祂了,祂怎麼教你正確的?所以祂可能會表演一下,示範同類身,最後,祂很快的就沒有憂傷了,然後這時候你就好奇,欸~你怎麼這麼快就沒有憂傷了? 你不是剛剛親人死掉,我說哪有死掉?往生!沒死掉,人家去極樂世界。人家去極樂世界只差沒放鞭炮而已耶!為什麼?放鞭炮會被這世俗的人罵,對不對?自己的媽媽走了還放鞭炮,其實是個喜事,張燈結綵啊!沒辦法,要因應眾生,所以只好這樣,那這個時候呢?你自己心很清楚明白。那基於這一個形相是不是一種定法,也不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即便同一個文化層面裡面的不同的個人,也有不同的個別思維,所以你都要面面俱到關心他。

 

所以佛法某一個層面,如果以正向的概念來講,也是見人說人話呢,見鬼說鬼話呢,那你看,這一句話是中性的,那你們要學佛,一定要理解到佛交代我們的依義不依語,不能執著於文字相,那其實很多名相都是中性的,可是我們現在人有意識形態,我們把它拿來運用的時候,我們都加諸了我們的意識形態,以前我常常比喻過,好比說,人家說你「自作自受」,你聽到會很受不了呢,那個 師父罵我自作自受,我哪有罵你啊!我只是分析理路給你知道,你就是自作自受啊!你又罵一次。氣死了,對不對? 沒有,我真的沒有罵你,我是告訴你,你的人生真的是自作自受。氣死了,第三次,無三不成數,這樣。氣死了,然後這時候你怎麼辦?真麻煩…眾生,你就第四次的時候,你可不要跟他講你真的就是自作自受啦,這樣不要呢,一拳就過來,你就變熊貓啊喔!所以這時候你就是「自作自受用」,欸~你看喔,才加一個自受用而已,他就欸…自受用喔!不錯哦,它是中性的名詞,我們本來沒有那個不好的意念,來到他有他的經驗法則,只要你講這句話,他就說你罵他自作自受,其實呢?也沒有錯啦,因為通常我們自作自受用的,都是不好的那類,因為閻浮提,我們在地球,賴著地藏菩薩,在警示我們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起心動念是第一個作,自作,第一道自作 。你起心動念產生無明了,你開始什麼?知見立知,知見立知產生第一個無明,無明叫妄想,那妄想再訛化它,這時候是心現出來了,你依你的識,五識、六識的變,心現識變,變、就是把它改變,訛化它、轉化它、扭曲它,這時候分別起作用,這是第二道自作自受用,然後再訛化它,識加深了,意識形態的識加深了,就變執著,所以執著是最重度的汙染,最重度的扭曲,扭曲什麼?我們的真相、宇宙人生的真相,更加扭曲的時候,這是第三道的自作自受,那你看,這個方向是不是都往不好的走?所以當然被罵也不為過,對不對? 我們就不好啊!不好被唸一下,有什麼關係? 那眾生就是不好,所以這時候又講回來,你就不要罵他,因為他就是不好,你罵他,你自討苦吃,換你自作自受了喔。這時候,所以你要自作自受用,那這就叫因果。

 

那因果要理解,要放得下,你還得要從明信因果開始,你要明白透澈因果到底是什麼?然後你要深信於它,那你深信於它,你最後就有改變的權利了,改變的契機也就出來了,換言之,我們為什麼要悲傷?因為改變不了,親人死掉了,改變不了,我又認知他是不好的!他死於不好,所以我改變不了,所以我很傷心啊,是這件事情!那是因為我們愚癡!所以我們不懂這個!那如果說,他斷氣了你知道是改變得了的,改變得了於他的生命質性的,那你這時候會不會有悲傷了?你不會了。你會全力火候,把時間趕快花在怎麼改變,所以你看諸多的佛教宗門教下派系,都有它自己的所謂的法會,做一些功德力的迴向,這些功法於焉產生,那這個如果生命狀態基底是不能改變的,我們做這些要幹什麼?你不覺得很浪費生命嗎?還真是被一般人覺得佛法是迷信,佛法是不事生產,我們在這邊努力種田、努力工作,你就在那邊念念經,念念經還嫌熱,還叫我幫你開冷氣!這樣…等等。那要拜佛,拜佛還嫌那個地板不夠軟,還幫你鋪被子…等等,就很多這種歧見出來了。他就是也訛化了這一些佛事的義理了,那當然「佛事」這兩個字又諸多被誤解啦,佛事其實不是你們當今的儀軌。

 

「佛」是覺悟的意思,「事」是事情,什麼叫佛事?覺悟的事情叫佛事,覺悟這件事情,如果你不了解的話,不會因為你多做個五個法會,你就會覺悟,也不會你多拜五百拜佛你就會覺悟,也不會因為你多念一百零八部經,你就會覺悟,統統不會。如果你不明白的話,那明白的人,剛剛講的那些的運作,統統可以幫助你覺悟,你看它幫助你覺悟,不是它本身覺悟,所以這些叫做「明」。你如果沒有深明它、明白深入它,你永遠不知道,所以你又把佛事兩個字訛化了,所以人家從佛事而得幸福美滿,我們從佛事而得悲哀人生,所以這是很公平的,那這兩個都對,因為「明」與「不明」的問題,所以我們就要去了解,那很多往生的親人,往生者的親人,他都會為他的親人去做法事,這時候又該怎麼做了,人家說這個迴向有用,迴向就是你透過這一個動作去做改變。

 

那迴向什麼意思?迴向在於不同的時空因緣下,它的很多定義也不盡一樣,比如說某一個層面叫「擴及」,擴及。假設你們講到修持,華嚴四十一個位次的時候,一直到了這一個迴向位,十迴向位的時候,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賢位,到了這個十迴向的這一個地步的時候,這個就是一種擴及,你把你的十住的功德跟你的十行,「行」運作,那「住」是什麼意思呢?住就是解的意思,你要修持佛法你必須要先了解,你不了解,你怎麼做?「行」顧名思義叫做行動。所以華嚴的圓教初住到十住,就是它有分十個層次的理解,那麼你如已理解這個十個層次,又不是制式的十,它每一個又抽出來又無量,所以這十,表面有現象層的十個層次,可是它在理體層這個「十」代表圓滿。換言之,它告訴你,你要理解佛法,理解世出世間法,圓滿這件事情,那個十住是這樣。你理解圓滿了,你才能十行,欸!顧名思義,依剛剛的理論,你們學到這個十行向上依然有十個階層,十個境界,在理體上告訴你就是圓滿的落實,圓滿的理解。

 

那你圓滿的理解,圓滿落實之後呢?你還有後面跟著十迴向,境界依然如是,有十大境界,可是理體亦復如是,你還要加上圓滿的擴及,圓滿的擴張,擴張的概念,就是你們世間人講的愛屋及烏,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那當然這個老幼,是指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的存在,那佛家講一切的眾生,一切的諸佛菩薩,所以十迴向是這個意思。把我所修持的這一些功果,那你功果包含什麼?你的智慧啊,你的禪定的功夫啊,你的持戒的心得,那這些前面有你布施的那個福德力,剛剛講到功德,智慧起用才叫功德,最底層的布施圓滿,你有福德,所以佛在告訴我們是福慧雙足,福慧雙修,那麼福在慧先,一般稍微沒有福報的人,他在修持想要入禪定不太容易,所以你看很多小乘修的很努力,老入不了境界!原因就是他吝於做大布施,所以吝於做大布施,他福報不夠大的時候,他的資糧位不夠,所以所謂的這一個外戒、內戒的資糧位不夠的時候,你很難入所謂的調身、調息、調心,你很難入這個功法,所以小乘學人,他假設有在修禪的,天天打坐、天天在內觀,觀心,可是他的資糧位不足,他觀十輩子、觀無量劫都觀不成的,因為什麼?這個就是佛法告訴你的基礎跟果報的問題,上功不昧下行,那麼依世間法的理解,更不容易,誤解了。

 

你們蓋屋子沒有地基蓋不起來,所以你假設依現在的工法,你要蓋的樓層越高,你的地基就要打得越深,是那個意思。那一個福德資糧,就是一切修佛要談境界的一切的地基資糧,那福德資糧。所以一個吝於捨的人,他不可能有禪定功夫,那如果從六度的概念,這是大乘修了,它也分明告訴你了這一些次第了,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個,那這六個依華嚴修持,一即一切,這是上上根人的修持法,它已經突破次第觀了,它「行布不礙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曰次第,圓融曰頓念,所以它涵融在一起  ,可是這是上上根人的模式,依我們中、下根,乃至於加個上根都沒辦法,上、中、下根為什麼達不到?因為上、中、下根,它必須要有次第的建構,穩紮穩打。所以六度它的排列不能對調,它也就是告訴你,你沒有布施的圓滿,你持不了戒,那我們現在很多看待形相,好像不如是,對不對?欸!某某某也沒布施啊,你看他持那個吃齋,持素戒,你看多嚴,持到所有的人不吃素,他都發脾氣,他說那些都是畜生,都是道貌岸然,都是…你看人家持得多嚴啊!要是持不嚴怎麼會有這種態度呢?你看,世間人就是顛倒夢想,所以這個叫做持戒沒持圓滿,持偏頗了,要不然你持吃素戒的人,你會怎樣?你會自己吃素,然後別人怎麼樣都好,當別人逼你要吃葷才可以的時候,你就吃葷,逼你嘛,那你要恆順眾生。那別人沒逼你的時候呢?你不要偷偷去吃,然後有的在別人面前持得很好啊,私底下,喔~那個…最近在流行和牛…就開始了,都是這樣啊。欸!怎麼講到這邊來,告訴你們持戒必然是布施圓滿,你才持得圓滿。以此類推,持戒上去叫忍辱,那一個不持戒的人,他絕對忍辱辦不到,他不時就〔夯起來〕啊(台語:發脾氣),因為他沒有持戒的那一種,所謂的約制力。

 

那一般我們講自修的行者叫什麼?內控功夫!聽好是要內控喔,不是外控喔!外控是老是要下指導棋叫人家怎麼樣,別人不怎麼樣自己就不滿意那一種,那外控這是一個類別,外控還有另外一個,就是有人的時候,我會表現得很好,這也是一種外控,沒人的時候,我就開始偏頗了,所以連儒家在講世間法都講到「慎獨」,更何況佛法講的這個六度已經是菩薩道了,菩薩道是已經出世間法了,出世再倒駕慈航入世的運作,已經不是小乘修可以理解的事情,所以它的布施必須圓滿,你才有辦法達到持戒,持戒圓滿才有忍辱,忍辱圓滿的人,你才有辦法達到精進,你想想看一個沒耐心的人會精進嗎?不時就找很多藉口,推拖拉,我們世間現在就講這個,常常為失敗找藉口,老不愛為成功找方法就這種,這種就是不精進,他的毛病就出在不忍辱。

 

那你達不到精進的人,請問你坐定你會坐幾分鐘?就是說,假設你已經福德資糧圓滿好了,外戒、內戒圓滿了,進入了所謂的阿斯坦加(Ashtanga)的修持,在瑜伽叫阿斯坦加(Ashtanga),在佛法叫禪定,以打坐修持的八部功法,可是這八部功法,阿斯坦加它不跟你講有外戒、內戒,為什麼它不講?因為古時候的人,外戒,內戒是三歲以前要完成的,三歲以前完成的課題,請問到了五、六十歲或二、三十歲的時候要修持的課業,他還會特別強調嗎?那為什麼我們現在要加個外戒、內戒變八部功法?我們先講這個外戒、內戒,這個調身、調息、調心五個,再來靜心、禪定、三昧八個。

 

三昧是什麼?三昧就是正定、正受,就是出輪迴的禪定,我這樣講你們大家好懂,出輪迴的禪定,在三昧定以前有一個叫禪定,這個指的是依六道輪迴能夠修成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所以你看,我們往後推好了,依小乘學修的八部功法,修禪定八部功法,它的目的就是得三昧定,出輪迴證阿羅漢,那你要證阿羅漢以前,你都必須把以前的資糧籌備,所以三昧定的前方便是四禪八定,可是如果你執著於四禪八定,迷戀於它的禪妙之樂,你永遠超越不了第九第定,超越不了證得三昧定的現象,那這時候講到禪定,你就要再往前推。禪定,你要得到之前你要有清淨心,依清淨心到極處你得定!這個定約分為八大層級,從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是升到天道的色界天,這兌現出來有十八個層級,然後再來往上一著修四空定,四個層次,色界天再上去叫四空天,又有四個境界,這都在六道輪迴裡面,那功夫已經很了得了呢!對我們現在,我們現在連清淨心是什麼都不知道,還講到什麼四禪八定,你看喔,就有這種功夫!可是這僅次於小乘修,這樣的修持,剛剛講的布施不圓滿,你懂嗎?還不圓滿,你看要搞清楚、弄明白。

 

然後,這個三昧定、禪定,再往前推,就是調心,這個靜心,靜心的基礎在調心,你未曾去調理你的心的時候,你何來的心平靜,所以往上叫做調心,調心再往上是調息,有人叫數息,出、入、息有這三個層次。欸!不會的,你就以為是兩個,出息、入息,喔~我知道,師父我知道了,我只要坐著…我一直訓練這個就可以了。又聽到道家講法,氣入丹田,丹田通常手放在這邊,這裡是丹田,那你說這樣是丹田嗎?這時候就告訴你,請問你氣入到底是上丹田、中丹田、還是下丹田?還是上中丹田、中中丹田、上上丹田?啊!丹田有這麼多丹田喔?對啊!你以為肚子叫丹田嗎?當然不是啊,所以當然有這麼多丹田啊!因為它的位置都不一樣,這時候你如果沒人教,你絕對在那邊盲修瞎練。然後這叫出、入、息,若概念錯誤就變成兩個。其實出、入、息,調息的關鍵在哪裡?關鍵在「息」這個字,不是出入,最後無出、無入嘛,不來也不去啊!如來者,對不對?無所從來、亦無所從去!哪裡還有出入?所以出入是我們眾生依妄見起用的現象,才有的機制,那你既然是要修持禪定,解脫輪迴,你當然是要想辦法卸除妄相的,那既然出入是妄相,我們還執著…(師父表演呼吸的狀態)那這個你永遠出不了,所以出入關鍵在息!第三個,所以那「息」是什麼?你在出跟入的交接的地方,是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呼,也不是吸,那到底是什麼?假名那個叫息,所以你能夠在那裡起什麼觀照的問題,問題來了,你再往上推這個數息,你的身沒調好,骨節歪了,你這個都岔氣了,你就被這些岔氣煩死了,你還有時間去關注那個息嗎?你就不可能。

 

那你為什麼做不到?你看你的身做不到,這時候進入阿斯坦加(Ashtanga)是從這邊開始,調身開始,做不到,後面都做不到,你憑什麼做不到?因為你福報不夠,你要知道你們的身體健康是屬於福報,我們老祖宗講五福臨門,這個福、祿、壽、康寧、終考。終考叫壽終正寢,是五福的最大福,可是這是依世間人來講,你終考了,你不一定脫輪迴,這對佛法還是一種悲哀,還是一種悲哀,所以,也不錯了。終考的人通常會往善道走,就是我們最前面講的那個,依世間最低標的往生,你如果有辦法終考,你都叫做往生了,終考,壽終正寢啦,是這樣,睡著睡著就走,無病而走,甚至有人還會預知時至,那是不是預知時至就出輪迴,也不是。有的有能力上天道的人,他就有能力預知時至了,是這些,那你看,既然身是一種福報,那麼我調身老調不好,老是調一調這邊又歪掉,那邊怎樣、那邊又痠痛,自己調累死了,乾脆找推拿師調一調好了,就變這樣子。那這個就是你缺福報,缺福報。所以你看,前面的福德資糧多重要,福德資糧第一個就是外戒,第二個內戒。

 

什麼叫外戒?外戒一般我們講處眾生戒,處在眾生當中的一種依準、一種標準、一種軌範、一種制約、一種格式、一種模式,這很多不同名詞形容那個「戒」字,那為什麼有這個模式?這個模式只要我們符合了,我們就有福報。所以這個模式肯定是什麼?「布施」,布施兩個字,那布施有分外跟內,你看光一個布施,我們講財、法、無畏,財布施,現在的眾生最愛,喔~最愛,唉!很少看到人家法布施跟這個叫無畏布施的,因為眾生最愛錢,最貪錢,所以他很願意去財布施,光一個財布施,就有所謂的內財布施跟外財布施,那你看,外財布施是什麼?把我的資糧拿去奉獻,資糧分為內外,有為資糧叫做外財布施,無為資糧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體力勞力,其實這個還是有為啦,是相對於剛剛講那個有為,而簡稱叫無為啦,其實還是對宇宙人生真相它還是超級有為,所以這一個精神性的,體力勞力性的,這用心的這一類叫做內財,這個符合叫內戒,然後外財符合叫外戒,當然不是只有財,還有外法布施、外無畏布施這一類,那這一類你們會聯想到我們以前常常在學習的,去捐助醫藥、照顧病人、去捐錢、去印經,其實不是這麼狹隘,佛法在講的是全面式的,這一個處眾生戒,當然包含這一些你們緣至的概念,可是它還更廣於隨時隨處的跟一切眾生處得好,唉唷!這個就很難了,跟一切眾生處得好這樣子,那處得好,就是對他有作用。

 

所以這時候佛家就講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四個有的人呢?他處眾生戒就接近圓滿,還不是完全圓滿處眾生戒,布施是什麼?我們顧名思義財、法、無畏,那在這個範疇的布施,比較傾向在打好關係,所以處眾生戒,你就知道要處得好,你關係要好,那布施好理解了。「愛語」也是一種布施,愛語就是什麼?你講的話都是關心對方的話;「利行」,你所做的一切行為都是利益對方的,這兩個我們現在人又是不是很難,我們只要存在,都是要一切眾生對我有好的,都是一切眾生要聽我講的,又要講關心我的,我們不講關心人的呢。久而久之,我們就會什麼?討厭人家講關心我的喔!這個邏輯要明辨喔。人家關心我的不一定好聽,所謂是忠言逆耳,良藥苦口,可是他真關心你啊,我們會恨死他,所以我們外戒很難完成,就被動性跟主動性都很難完成,我剛剛是不是講了被動性的,你關心我,我是不是叫被動性的,你關心我,我樂於接受,是不是我也在處眾生戒,修好,你關心我,我居然恨你,然後我還會私底下再集結我的親朋好友,再來講你的是非,然後再把你數落得一文不值,然後來說我就是有情緒,要不然怎麼樣?這個就是處眾生戒都沒辦法完成,那你外在都不願意符合了,你內在怎麼可能?

 

所以外戒,處眾生戒是可以騙人的,是可以騙人的,裝裝樣子。比如說,以前常常有很多人啊,來跟我們尋求那個救助啊,我們當幫把他救助好了,我們前提要講到有幫他救助好了,哇!好感恩喔!碰!痛哭流涕啊、叩頭啊!然後過一陣子就勸他要好好學,好好修啊,他就跟你說百分百的保證,然後過了N個日子之後,又都不到位,然後又都出問題了,這時候又很誠心的,師父我對您最有信願了啊,叩頭啊,然後我又做錯什麼事情,懺悔、叩頭啊,這個叩頭是不是外在行為,大家都看得到,然後周邊的同參就深受感動,師父您有這一些弟子,您就這輩子值得了,我都快吐了,對啊!我們都快比阿羅漢還慘,冒血汗了,結果,我就舉一個例子啊,有一天,有一個人來懺悔,然後叩頭…叩頭、痛哭流涕啊,叩到有聲音,聲響都出來了,然後如果我不趕快阻止他,好像我們在虐待人了,我就趕快講說,你以為我跟他講什麼!我一低下頭,他叩頭叩下去,他抬起來,我跟他說假的,然後爬起來,這樣…假的,突然愣在那邊,那怎麼辦?最後合掌,師父,您怎麼知道?就這樣。我遇到好多這樣的人,好多好多,所以,我常常勸…那一天,有一次有機會跟佩玲和誰?阿哲,有一次他們請我喝飲料,我當然也不能這麼沒良心,吃人嘴軟,是吧!總是要法供養回去,我就跟他們兩個說,我勸你們,不到六十歲,不要當師父,否則你們會皮被扒光,後面插得滿身是刀、是劍,而且都是怪兵器,對啊!怎麼會這樣呢?你看看師父不就是這樣嗎,對不對?後來,就再聊…一回頭,欸!不是,講錯了,七十歲以前不要當!除非你有師父的心臟,怦怦怦怦…很強,要不然,你光怨…你就自己死了,你又怨你的弟子,你就自己死了,然後後來呢?一口又喝上來又放下來,沒有沒有,我前面都講錯了,這輩子最好都不要當師父,一輩子不要當,因為這個時代的眾生不比你們想像。

 

欸!他們就有疑惑啦,那 師父,那您為什麼早期也收徒啊?我說我是為了不想讓社會事件多幾起才收的,這是馴獸用的而不是成就人才用的,當然往後是要成就人才,才有它的價值,可是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間的緣不一樣,因緣不一樣,所以隨緣度日而已,那我過去業力比較重,所以我來到這一輩子必須要馴獸,那麼馴獸的過程,你當然就知道,難免被野獸抓,你就要有很強的抵抗力,你說那個叫做什麼?雲南白藥要多幾罐,趕快塗,這樣。最後自己還是訓練,這一個金剛不壞之身,都好啦。

 

那為什麼我會勸人家不要? 因為你還沒有體會到法的深義的時候,你沒有證到那個境界的時候,你受不了,所以古師大德常常講:「一直以來,一個師父通常是被誰害死的?被自己的入室弟子害死的。」這個我聽到之後,秒差都不用,如是如是,如是如是,這個世代是這樣喔!所以,以前我們常常聽人家講說,爸爸媽媽帶著小孩要去拜師,對不對?爸爸媽媽先會跪拜、叩頭,跟以前…還不是出世法喔,還只是世間的一技之長喔,你現在說〔學師仔〕(台語:當學徒),比如說雕刻師傅啦什麼,以前更高級一點,就是一些秀才,教育這一些聖賢教育的。叩頭,嗯…那師父看一看,嗯,先回去、先回去,這一次的束脩先留下,先回去,這樣。這一次的束脩先留下,人先回去,就是表示沒有答應,先留下再說,第二次來再看看,欸~算了算了,再再…再說吧,再說吧!第三次再說吧,再說吧!爸爸、媽媽叩頭,叩頭,好吧好吧,收吧!是這樣。以前是這樣。

 

那麼現在呢? 現在是師父要跟弟子跪拜頂禮,求你好好學,學生還在那邊~哼!這樣。你懂嗎?我就遇過啊,所以你們要理解,你們來到人世間是什麼了?一定要看透人生,以前用法叫看破啦,看破又被訛化了嘛,被現在的意識形態訛化了,好像對社會抱怨連連的,我看破人生啊,我現在要來出家啊,像是之前波芽老師有一次就是啊,早期在學的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學,在台北,我在南部,然後我就勸她說,妳就去拜佛,大概十年前,然後她說,我在外面工作,租一個小套房,怎麼拜啊? 加…又有室友,怎麼拜?我說,妳小套房,妳去周邊有什麼寺院拜啊!剛好有間很有名的寺院嘛,叫善導寺,住在台北都知道善導寺,她就…欸!很精進喔,天天早上都跑去拜佛,拜完佛才去工作,然後,第一天去的時候,我就…欸!妳確定拜了?她說,對對對。那這時候妳確定要,我才有第二步,我說第二步就是絕對不准跟出家人講話。嗯,這就怪了,怎麼可以這樣呢?我是…師父鄙視出家人,不是這個意思,我不是這個意思,我說反正妳就聽就對了啊,我現在沒有那麼多時間跟妳解釋,她就繼續拜,一天、兩天拜,哇!拜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好,聽說拜了一個禮拜之後,回來說,欸…我跟出家人講話,我不是交代妳不要跟出家人講話嗎?她說,不是啦!是她來跟我講話,但妳也不能講話啊,她就說,對啊,可是她講了啊!人情世故總是要顧一下,就講啊,聊天啦,然後聽說這個出家人呢,一個比丘尼,然後就跟她講說,哇!妳那麼精進,也愛才嘛,那麼精進,很少看到這種[查某囡仔],現在人說時尚女孩子,那時候不知道黃頭髮,是不是?不知道有沒有染黃頭髮? 喔~又這麼潮,對不對?這位潮女居然會來善導寺,這樣每個禮拜,拜佛,拜得那麼精勤,必然是!對不對?一定是示現來的,要跟她聊聊天,找她聊天了啊,然後第一天聊,沒聊多久就…啊~

妳在學佛啊?

…應該是啦,

在哪個山頭?哪個師父啊?

沒有山頭啊!在南部啊。

叫什麼師父啊?

這個在家。

蛤!在家,在家不能聽,這樣。

就跟她講在家不能聽。

在家?幾歲啊?

很年輕。

年輕的不能信!

就跟她這樣講啊。

有沒有讀佛學院?

沒有讀佛學院。

沒讀佛學院不能跟!

 

這樣,都不行啊,這樣啊。她只是最後差沒說這是妖孽。結果她就開始一頭霧水,為什麼都不行啊? 可是這些都是他教的,就是不行就對了,就這樣,就開始有一些歧見了,後來也聽了就回去,就跟我聊,聊這個啊,然後我就跟她說,哎呀~我不是叫妳不要去那個嗎?少一些誤解、少一些困擾,既然已經遇到了怎麼辦呢?我說,我為什麼叫妳不要去聽,妳知道嗎?因為現在很多都是出問題去出家,不像古時候,古時候出家要考試的,誰頒發證照?皇帝本人。

 

所以古時候的出家人是社會第一等人才,才有資格,然後,我就跟她說,好吧,既然已經聊上天了,那妳下次她如果再找妳講話的話,妳要安慰她、妳要安慰她,人家出家人,我們要恭敬,我們既然學佛了,也要跟人家一些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看來財布施,妳是不行,因為妳錢…那時候外財布施,錢沒賺那麼多,看來不行,那就內財布施吧!用體力、勞力講講妳所學到的法,安慰她,安慰她算無畏布施。哎唷!出家人有什麼好安慰的?我告訴妳,這個比丘尼感情失敗,她因為感情怎麼樣怎麼樣,她其實很傷心,所以妳要去安慰她等等等,當然不止講這樣,我約略,帶過。那她回去就跟她安慰了,妳感情怎樣…哦…唉唷!妳怎麼知道?就開始了,開始所有的怨言都爆出來了,就變這樣子,所以這個叫擾心,所以在於這一種所謂的運作裡面,這個學修裡面,一定要守護淨心,那守護淨心,也「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那第一個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的概念,不是我們一般浮面的,喔~你散步走過去禪堂,本來在大小聲,我們寒暄太大聲了,看到一個禪和子坐在那邊,閉目養神 ,噓!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走!當然也是一種,這也一種!可是不要忘記,真正的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誰是道人? 你自己是道人,你要守護這個道心,所以你自己寧願被千江萬水給擾動於世間,你就是如如不動,你自己如如不動,那個就是「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所以它是個真義,以這個真義擴及出來的一切同原則原理的對待,統統叫寧動千江水,莫擾道人心。

 

那你看,我們這樣…噓!(師父手比劃動作)我們開始遐想、綺想,疑惑一堆,我們已經擾了自己的心了,它也不是,所以你只要能夠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不擾動自心,你就有能力不擾動周邊一切眾生之心。假若有擾動之現象,亦是無盡慈悲,為什麼?有的生命體如沉積到百千劫的花崗岩,這一個花崗岩把它的真如本性封得死死的,良知良能封得死死的,你要把他的良知良能引流出來談何容易?所以你還得跟他拚了,你還得拿個那個叫碎石機,把這個花崗岩乓乓乓乓…乓…對乓乓乓…會不會擾動?擾動。這時候它的石頭噴出來會打到你,你一定會受傷呢,你還得要〔糊藥仔〕(台語:擦藥)趕快糊,再把它乓乓乓乓…再把它乓下去,所以達到有一天,它整個被震碎了,他的良知良能出來了,那一天,他懂得感恩你,但是喔,如果你壯志未酬的話,乓乓乓乓…乓乓只打到一半,你們這一輩子的緣告終,他這一輩恨你。欸!不過,你如果是佛菩薩再來的胸懷,你不要緊,因為你耐得起,如果不是的話,就像我剛剛前面講的,一輩子都不要當師父,這是不動道人心,是要這樣去秉持,所以這一些方方面面的,如果你能理解的話,你自然那一個看透就產生了,所以剛剛講那個看破,她就說我看破人生了啊!天下沒有一個好的男人,我要來去出家,這叫做看破人生,這個怎麼叫看破?你要看透!看破就是那個破,金剛不可破能破一切物,是透晰的意思,所以你看破人生,是你理解了,不是天下沒有一個好男人,現在天下根本沒有好人,也不是這樣。

 

是為什麼我遇到的都是不好的男人?因為我過去生的業因果報的造作使然,這個叫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所以我遇到必然有其因,我理解這一些理路,所以我釋懷,我感恩這一些曾經對我不好的男人,我感恩他們,或者是我感恩曾經對我不好的女人啦,這樣比較公平,等一下你們都說偏向一邊,曾經對我不好的人,這樣子。因為討債、還債、報恩、報怨嘛,對你不好,你必然曾經也對他不好,所以這一股能量來到這一輩子兌現的時候,你得要去化解它,唯有「清淨心」能化解,感恩是積極性的培養清淨心,逃避是消極性的,培養不出清淨心,不是消極性就培養出來喔,消極性的培養不出來,它只是拉長時間,跟換一個空間而已,所以,當你看透、看破人生,你的生命現象絕對是放下,放下不是放棄所有一切人世間的存在,而是放下了我內心的執著心、分別心、妄想心,所以那時候叫做出枷,出離生死之枷,枷鎖束縛,我已經出離了,我出離了田宅之家,田宅代表什麼?代表業因果報的一個場域,一個關鍵點,那麼為什麼以田宅代表?田宅就是家啦!那你看很多人不了解,就會以為又在訛化了,為什麼我們常常在講,我們要更關心家人,跟更愛家人,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們的冤業最重,我們的冤業更甚,所以更要用這種愛心的力量,關懷的力量,去化解它,我們的關係如果淡薄,我們用一點點力量就可以化解,我們這一個仇怨的關係,因為太濃厚,所以我們要更加的愛,可是這個愛,聽好,是佛家講的「慈悲願力」的愛喔!不是我們世間人講的大愛、小愛這一類的愛喔,這一類的愛帶情,所以我們如果搞錯了,我們對待家人的這個愛會害死家人,也會害死自己,會害得我們一家人生生世世,逃不出六道輪迴的枷鎖,而且在裡面,彼此成就更濃郁的冤親債主的關係,是這一件事情,所以很多人不理解,以為佛法,學了佛都不管家人,不是,它是要去成就無上道,用一種與樂,拔苦之慈悲願力,用這一種高度的純淨純善的能量,去化解所有的衝突、矛盾,是這一件事情,所以為什麼要脫離?出家嘛,出離田宅之家,所以出離田宅之家,你就從這一個義理知道了,它不是我受不了家人的煩惱了,家人對我太不公平了,我要離開家裡,我不管你們了,喔喔…去出家,這樣。我都不理家裡,不是這樣,他出離是出離了,他已經化解了、超越了,超越了這一些糾葛了,所以化解了,那個叫實質的出家,所以出離田宅之家。

 

那我們現在是出離田宅之家,是錯誤的那種出離,叫逃避,進入一個塔寺之家。那 釋迦牟尼佛也告訴你們,末法時期,塔寺堅固,鬥爭堅固,所以我們只是換了一個大家沒血緣關係的一個家,在那邊繼續鬥爭、糾葛而已,那些也是冤親債主,所以這一個枷鎖就是什麼?廣的來講,六道輪迴之枷,枷鎖,所以出家人是什麼?我頭一剃了,我就是什麼?出離六道輪迴!當然,哪有那麼便宜的事,我講的是胸懷,不是頭剃了,你真的出離六道輪迴了,是那個頭剃了,我雖然還沒出離,可是我每天照鏡子,以前沒鏡子啦,洗臉看到水裡面那個我,哎呀~我怎麼還在這裡!提醒自己用的,所以卸除三千煩惱絲,然後那時候就有人說啊,師父,您這樣講,您為什麼長頭髮這樣,還越留越長,然後那一天,就有一個生命體來跟我說,師父,您怎麼沒紮頭髮啦!?就這個頭髮,沒紮了啊,我就說,你管那麼多喔。他就說不對啊,不莊嚴啊,沒紮頭髮。我說,我都把髮(法)放下了,你還執著什麼?懂嗎?「法尚應捨 何況非法」,你管那麼多幹什麼?管好你自己放得下,放不下就好啦,這樣可以嗎?欸!是跟你們講話嗎?

 

所以出家四類,身心皆出、身出心不出、身心皆不出、心出身不出,釋迦牟尼佛當年為了示現,身心皆出,因為祂面對的那一個族群的緣,必須這樣子示現,才能教育他們,引導他們,所以祂身心皆出,祂貴為一國王子,承繼國之志業,有資格跟條件,百分百的條件成就一國之主,祂為什麼要過著三衣一缽的日子?過著像你們講的乞丐的日子,當然人家有涵養叫乞士,不叫乞丐。

那三衣一缽,要不到飯就餓肚子,那你說 釋迦牟尼佛來到這一個世界應化,猶有過去生未了結的業,所以祂猶受馬麥之報三個月,什麼叫馬麥之報?鬧飢荒,然後弟子托缽,只能托到馬吃的那個麥麩,還不是麥呢,麥很貴,麥麩知道嗎?〔麥仔殼〕(台語:麥殼)當然你現在有五穀米要帶殼較營養啦,那是現在!古時候不是這樣,所以祂三個月都只能吃那個東西,祂是圓滿佛了,你知道嗎?祂回歸祂的寂滅忍,究竟常寂光的時候,祂沒有這些,可是祂為了我們芸芸眾生苦難,求出無期,老在那邊糾葛不清,祂為了讓我們有機緣也能夠出家,我指的是實質的喔!所以祂倒駕慈航來,也跟我們受一樣的苦,來作一個表法,祂說我可以,為什麼你們不可以? 那如果我都不用,那你們相信嗎? 所以祂也要生一下病,也要餓一下肚子,也要吃一下馬飼料,馬麥之報就是吃馬飼料,人吃的都沒有了,這樣子做托缽,那是祂的緣,身心皆出。

 

那麼當年有一尊佛,叫做淨名如來,再來,叫做維摩詰居士,祂的緣跟祂就不一樣,如果維摩詰居士剃光頭,穿袈裟,那也沒人聽祂的,因為祂那個族群是以在家為重,所以祂也成家,祂經營商賈,祂也可以說是大長老,大長老的意思就是說,經商有成啦,那很有錢、很有錢啦!我們現在人講叫做富翁,祂示現一個富翁,那你就知道,富翁家大嘛,裡面當然就要很多瑪麗亞,你懂意思嗎?他們要請很多瑪麗亞在那邊服務,祂也兒女成群,子孫一堆,可是祂是佛,當年的這一個世尊,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十大弟子,包括舍利弗、大目犍連、阿難尊者…等人,釋迦牟尼佛都請他們有空就去請教 維摩詰居士,跟祂學一下,見到 維摩詰居士也右繞三匝,頂禮三拜,等同佛的頂禮形式啊,古時候都是這樣啦,所以道德仁義禮,禮不可廢,他們的禮周到,我要請益您,我就跟您跪拜行大禮、大禮 維摩詰,最後行到最後,沒什麼人敢去,還被 釋迦牟尼佛逼著去,釋迦牟尼佛就問,叫你們去怎麼不去呢?不是啊,師父,好兇喔!維摩詰居士好兇,每次去都被罵。人家罵是為你好,所以不同的形式,罵,為他好之餘是什麼?他有劣根性,第二個很多人不理解的,維摩詰還倒楣,還幫他擔業,罵,幫他消業。那這個舍利弗,當時就起了很多疑心,就我剛剛講,瑪麗亞那麼多,不如法、不如法,你看我們世尊才如法,三衣一缽,那樹下一宿,這樣而已,你在宮殿,瑪麗亞這麼多服侍你,這樣不如法、不如法!然後就測度人,然後後來天女,祂除了瑪麗亞以外,祂的等級很高呢!祂很多瑪麗亞是天界來的,不是菲律賓來的喔,天界來的,這你們不知道喔,這要搞清楚呢,天女下凡,來服務祂的呢,來,祂們隨便一個打掃的都是天仙呢,(師父做出打掃的動作)你知道嗎? 你不要看祂穿得怎樣,打掃的、去撿垃圾、清馬桶的,也是天仙下凡的耶!然後這時候呢?舍利弗就起測度之心嘛,就數落,不如法、不如法,結果這時候有一個天女就說,哎呀~我們天女 就有散花。聽說那一種很汙染的人,就是會黏著滿身,然後舍利弗這時候就…眼睛一亮,對、對,就是要妳來證明,趕快散一下花,看看這個 維摩詰居士到底在搞什麼?亂搞什麼?不如法成這樣,這麼多天仙瑪麗亞來服務祂,趕快散一下、散一下!然後那這時候那個舍利弗就竊喜了啊,終於可以回過頭來數落一下 維摩詰居士,結果天女說你要散幾籠?越多越好,把祂黏得緊緊的,這樣。好吧,就散…散花下來,結果整個 維摩詰居士的家裡的所有的成員,包括祂兒子、太太、女兒,包括這些瑪麗亞,全部最最最…瑪麗亞最低等級的那個瑪麗亞都沾,結果灑下來,全部都落下,就是沾不在身,沒有一個沾得到身,唯獨一個人沾滿了身,就是舍利弗,沾到了,有夠丟臉的,以小人之心,測君子之腹,就是這一回事。

 

所以依法身大士等級以上的,我們眾生實難理解,這時候就要什麼?內修。外在的不重要,那為什麼剛剛講到這邊,生命的境界,何其寬廣?剛剛講這兩種出家都是很標準的,第二種一般人看不到,第一種會從形相生恭敬,對不對?那還不錯,第三種,身出心不出,就像剛剛我提到那個,波芽老師遇到的那個,可能就是這樣,可是也要鼓勵他們,那你且不要知道這一個出家人身出心不出,你就鄙視他喔!身出心不出,身就是剃光頭了,離開這個家到那個了,穿袈裟很標準,因為他也代表了一個佛的形相,所以就仗著佛的形相,你都要禮敬他,「禮敬諸佛」。那他的實際行為不符合如來教法的,你不要稱讚就好了,可是你不能鄙視他,因為一切的修行,只有一個我自己,跟他無關,所以搞不好他也是大權示現來告訴你們,你看現在有很多像我們這樣的,你們要小心,你這樣學到了,他有功,所以你有德,這樣圓滿生命境界,那最遜的就是什麼?你知道嗎?三種都有了,最遜的就像我們這一種身心都不出的,身心都不出的,就是出一張嘴,在生活當中老是要求別人東,要求別人西,這樣。自己一點定功都沒有,這種人會下三惡道,所以出家有諸如此類的義理,我們要清楚它,明白它。那你如果至心求道,往出家的路徑的時候,你的這一個願力跟你的福德力,就會自然把你帶脫出什麼?放得下這件事情。那放得下什麼事情?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就是你總生命的問題,這件事情了生死,出三界,它當然包含了我一個親人走掉,我怎麼看待,它是自自然然的事情,所以心量大,小的疑難雜症,你自然就撐破了,就不存在了。

 

所以希望有這一些周邊…,人有這一個無常,假設哪一天我們都遇到的時候,我們就要秉持著如來正念去對待他,那麼作一種對彼、對此,雙雙真贏的這一種生命對待,而不要在那邊互相牽繫,往惡道走的這一種生命狀態,那這樣走的人他就有功,對不對?那還沒走的人他也提升所謂如來知見,這樣子依他的存在,於未來的生命對待,統統可以因他而得福,所以這是一個生命的高度價值,當然福還不是啦,基於得福的基礎再往上提升,讓一切眾生得到生命智慧的顯發,這是究竟圓滿,能夠超離苦厄的生命軸線,這也是一個學佛的人的基本態度啦,這樣講可以明白嗎?好像也沒有第二個問題的空間了,我們已經超時了,下輩子你們要還我。不會啦,我不要跟你們要啦,以後都不敢來聽了,都沒欠,沒欠、沒欠。嗯…那今天就到這邊了,也不能超太久,法理不外人情啦,還是要滿足一下祂們啦!

 

Soko yami

(師父上人 唱頌元和妙音)

 

Miniya

Ciniya

Sukuya manaca

Kina yinsin sonsin saca minakila

hasun konoyoko soko

 

佛言啦~ 該捨諸有止無求,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祝福大家~未來都能夠共乘無上道的軌跡,而去蛻煉自己的生命狀態,以至能夠生生世世永脫輪迴之苦。

Soko mina kina siya 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