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9623 智朗椰林16品【Zhilang Yelin--16 Lessons of Dharma Teaching by Master Hong Sheng on June 23, 201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5-01-13 | 7 次瀏覽 | 分享到:


第十五品【學習聖賢教育能獲得真實利益的關鍵何在?】


 

一覺元學會恭敬整理



十方三世一切佛,若無眾生,不能成佛,感念眾生,所以生生世世乘願再來。經上也告訴我們,這個因於諸眾生,所以起大悲心,因大悲心而發菩提心,也因於菩提心,成等正覺,這裡面透露了很多蛛絲馬跡,很值得一個自願修持的人,去探索跟參考,裡面也具足了,所有的理路跟態度,我們現在在學習成長的人,多有理路,可是缺少態度,這個是一個很不幸的事情。為什麼缺乏態度?因為態度也是我們從小養成,來到這一個時代,由於教育的觀點,它朝向的方向,跟所謂的生命的昇華,大異其趣,所以在我們這一種長時的薰染當中,這一種態度就面面的漏失,漸漸地偏頗掉了。比如說,我們現在的人為什麼要學習成長?第一個一定關切到自己,對不對?因於自己,所以自己的出來了,在佛語上,它的術語叫做「我所」,因於我,產生我所。那麼我跟我所,其實是同時存在的,你只要真正沒有我,你也就沒有「我所」,也就是說沒有你,哪有我的?

 

沒有你,沒有你的,你說,有我的東西,可是現在沒有我了,那這個世間人怎麼想呢?也就是說,我現在死掉了,我生前的東西,叫做我的東西。對你來講,你死掉了,那個東西也不存在了,所以那個東西變成是別人的,不是你的,可是這一種很簡而易懂的概念,我們現在人變成一個很難思索的理路,所以基於我產生我的…然後我的東西、我的什麼人、我的權力、我的愛欲,我的…我的一大堆、一大堆…。我們一個學習成長的人,多數是從這一個方向去追尋,一旦沒有這一個方向,他就變無頭蒼蠅了,那麼,從這一個角度,你看,跟剛剛講的那個,「因於眾生起大悲心」的概念,就差別得多了。所以我們現在多數的人,他可以花很多的時間、精力,在這一種所謂的古之聖賢的教誨當中去涉獵、薰陶,可是甚少有得到當中的利益的,原因也就在這邊,因為我們並沒有為眾生的這一個概念,所以人家有辦法因於眾生起大悲心,而我們是因於眾生起大煩惱心,一旦這一個煩惱出來,煩惱又是眾生的代名詞,等於我們因於眾生而起眾生,那這一個眾生的理體,也就是貪、瞋、癡,我們又依於眾生起貪、瞋、癡,所以又創造了一個貪、瞋、癡的理體,有理體必有相、有事、有用,體、相、用、因、緣、果、理、事,它其實是具足一如的。

 

我們在這一個起貪、瞋、癡的同時,又會產生這一個眾生的境界相,那麼眾生的境界相,我們又是為著自己立基點,而再往前發展的一個方向,就產生了這一種惡性循環,這一個循環讓我們求出無期,於焉造成了在佛家講的「六趣」,就是說六道輪迴。三界這個欲界、色界、無色界,在這個境界裡頭,它就是一個苦字代表,所以佛又告訴我們六道統苦,也就是統,不是同樣的同,而是統統的統,也就是說,統統都是痛苦的。但它不是同樣痛苦,因為它的痛苦,有因它的造業不同,而受報不同,所以這裡面,又有所謂的深淺、等差、類別都不一樣,可是,不管你的深淺如何、等差如何、類別如何,統統叫做苦。正如世間人常常講的,不如意事常八、九,這樣。我們其實在這個時代,不如意也不是只有八、九,對不對?那十而已,八、九了,還不只八九,這是要怎麼樣才好?所以,我們現在的苦,是連我們自己都無法想像,無法想像的苦。

 

那一天跟幾位同參,在一起聊到一些生命的狀態,我們聊到俞淨意公,俞都,我們現在也諸多人,像他一樣的起心動念,可是,好像又沒有他的聖賢基底的涵養,你看,這一個狀態多麼的慘烈,人家這個起心動念非常地惡質、非常地惡質,因於他有所謂的這一個,很深厚的聖賢教育的基底,所以他在某一些機緣之下,比方,遇到灶神,灶神跟他提點提點,他就恍然大悟了。也因於害怕,害怕墮惡道的這一種,更恐怖、更痛苦的境界,所以他有一種反作用力,這個反作用力,致使他願意去修正,去改善他自己的生命態度,你看,這時候「態度」產生了,前面講的是他有諸多理論,聖賢教育的基底,這個就是理論、理路他都知道,可是只要我們的態度不對,即便你深入了一輩子、十輩子、無量輩子,你都起不了真正聖賢教育的作用,不是起聖賢教育的作用,必然是起我們凡夫的作用,聖賢往眾生的反方向走。聖賢又有世間聖賢跟出世間聖賢,世間聖賢又有等差,出世間聖賢也有等差,到了極致我們就稱之為如來、圓滿佛,我們講的自性、真如…等等,這一些不同的用詞,這就是形容那一個最圓滿的聖賢,這一種東西,我們現在的人非常地抽象、非常抽象,我們現在一理解到聖賢就是某一個人,他做了很多善事,或者是他發表了很多、很高妙的道理,依我們現在叫做論文,對不對,論文。

 

以前的這一些什麼《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都是論文,其實他們也沒有對哪一個教授要寫,我們現在的論文,好像你沒有加一點創新,你就從你的指導教授那邊過不了關,對不對?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看,我們現在在所謂的教授聖賢教育的這一些領域,不管是佛學還是許許多多的這一些漢學,偏在所謂聖賢這一個區塊的這一些理路,當然漢學有很多類別,我們拿捏在聖賢這一邊,這個時候我們上了這一些課程,又要提出論文,從這個角度好像是一個很荒謬的事情,因為我們要創新論文才能過關。那請問古之聖賢的這一個闡述叫真理,真理它不增不減,哪裡有空間讓我們增一點創新?所以就變成是一種世間的學術,哦!你看,這個部分,可能比我們剛剛講的那個心腸很惡質,沒有去執行所知道的聖賢理路的這一種態度,還好一點、還高尚一點,因為他很專心的研究聖賢的這一些理路,正確的理論、方向,可是這一種態度猶然錯誤,這一種態度,可能遠比剛剛講的那一種很齷齪的還慘,為什麼?因為很齷齪的,因為他極度齷齪,所以他的惡果很容易現前,惡果的力道會提早,提早,可能它的反作用力的點也會提早,也就是說:踢到鐵板的時間會比較快知道痛。

 

那麼,我們用著一種學術的概念去研究聖賢教育的時候,這一個時間會慢一點來、慢一點來,因為我們在這一種緣的基底下,造惡的機會也不太多,只是在一種所謂的闡述,這一種所謂的聖賢的常識知識的傳習,是這樣。在這一種狀態裡面的時候,我們會迷失在裡頭,會變成是一種所謂的知見而已,這一種知見,又不是我們常常在佛法上講的知見的正確,遠比所謂這一個戒律的嚴持,還來得重要的這一種知見,因為在知見的角度底下,我剛剛講的那個佛家用詞的那一種,已經有一種設定了,它前提是正確,正確。那麼我們用所謂的學術的概念,在研討這一種所謂的出世法的真理的時候,我們這一個知識常識的邏輯,是沒什麼對錯的,可是在於真理的運行上,它本身就是一個錯誤,所以在佛法上也告訴我們,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不移。這一個不移當然有很多的層面,第一個懷疑的疑;第二個遷移的移、移動;那這一個移動代表著什麼?信心的動搖跟你的偏頗,移動了就叫偏頗了,它來自於所謂的懷疑,懷疑它的基底叫做不解,不是真的瞭解,而這些要很深入去明白,要不然許許多多的,我們很愛研究這一些佛學的人,會有很大的衝突性,就是說,如果我懷疑、我不信它,我怎麼會有興趣來研究它?

 

你這時候就提點到兩個字叫做「興趣」,興趣跟你相不相信沒有關係,興趣常常基於懷疑而有興趣,這個也是我們現在幾百年來科學的一種發展的論基,它的基底在「疑」,佛家也講到疑,可是佛家在講的疑是疑情,不是懷疑,疑情跟懷疑它差別很大,疑情是我們不瞭解,那我們就存著,這一個疑是一種疑惑,我不瞭解,所以我茫然、疑惑,可是我現在再怎麼用我的頭腦還是不瞭解,可是這時候沒有判定,也就是說沒有批判、沒有定義、沒有定義,他就保持著就好了。那麼懷疑不是這一件事情,懷疑是你不瞭解,那你以為你瞭解了什麼,所以用你以為的瞭解的什麼,再來應兜於你不瞭解的這一個對象,所以這一個對象,變成有諸多的你認知的不對,所以這時候產生的是一種懷疑的力道,這一個懷疑的力道,障礙了一個生命對於真理的一種提升,產生一個莫大的障礙,那真理的提升關乎到,這一個生命的發展的幸福美滿,當然,本來不太用幸福美滿去講,可是這一陣子以來,都要用幸福美滿去講,因為幸福美滿比較接近我們人道的思維。

 

那幸福我們大家一定想到,家庭和樂融融、好幸福!你們現在又有人講說,經濟比較好、很幸福啊,身體、心理比較健康,很幸福,然後,我周邊的人對我很好,我就很美滿,對不對?幸福美滿就來了。然而佛家在講的當然不是這一回事,當然,也沒有否定這一回事,這個講起話來,話頭都要很小心,要不然一下亂兜就完蛋了,為什麼也不否定這一回事,也不是這一回事呢?因為它講的是這一種,生命解脫自在的一種境界、一種本地,為什麼這樣講本地?禪宗講本地風光,有時候我們講到境界的時候,為什麼要拉回來本地,加一個本?因為我們對於名詞,又有很多的所謂的定義,講到境界好像往外超越,又一個什麼…又一個什麼世界、又一個什麼世界,我又會了什麼能力,會了什麼能力…。比如說,神通,你現在的境界如何啊?我有他心通了,他心通了,接下來,接下來就要往宿命通發展了,所以一旦你有一個通,你就會覺得你境界提升了,你看,這又是世間人的概念,統統是用著我們的概念,我們概念也從我們養成的態度而來,這是現在人學佛,最麻煩、最麻煩的一件事情,有時候光要搞定這一件事情,不要用這一種錯誤的態度跟觀點去理解、去薰染這一些佛法的時候,我們就要花無量多劫。

 

為什麼上智與下愚不移?因為上智下愚,他不用研究的,也就是說,他不經頭腦,不經大腦,你看,我們這一句話好像又在罵人的,對不對?怎麼這樣不經大腦的人?現在在佛家變成是高尚的人呢?當然高尚也是我們眾生定位,他就本來就應該這樣的人,所以在佛家沒有什麼比較高尚,比較低等的這一種,可是,它來到這一個世間,必須要用話語、聲音去闡述啊!這個聲音、文字、語言,是一個很麻煩的事,因為我們眾生有意識形態,你講出的任何一句話,他都有辦法透過他的意識形態,扭曲成他認知的那個概念,所以就跟你講的完全不一樣,之所以知道,為什麼歷年來、歷代都有古師大德,在不斷為同一本經典做注解,然後經又產生論,然後論之後又產生注,注之後又產生疏,疏之後又產生抄,抄之後又產生講義。講義現在又變成什麼?變成隨談,隨談、漫談,一大堆,這個一層一層下來,為什麼這一些文詞的用語越來越低?越來越低是因為古師大德謙虛,不敢為前人先,所以他即便有很正確的見地,他也會把這一個文詞,稍降一下、稍降一下,降到現在就變成也不知道怎麼再去定義了,不知道怎麼定義,變成有的叫抄,抄又不夠,又變成手抄,以後是不是電腦抄…什麼的,一代、一代傳一代,為什麼?

 

因為每一代的眾生的思維,我們現在講的是常數法則,都不一樣,意思是說,每一代的眾生的意識形態都不一樣,所以,同一本經之所以可以有這麼多無量的注,注就是解釋它的意思,解釋它,為什麼還要再解釋它?現在人講翻譯,再去翻譯一次它、再去翻譯一次它,那為什麼要翻譯?翻譯,當然你們不能停留在一種很狹隘的外國語文,我們不懂要翻譯成中文的,這樣的一個很粗糙的概括,中文,古時候的中文,或稱為古時候的國語好了,現在國語有的叫普通話,這邊叫國語,你看,都講中文,古時候的中文,我們現在的中國人、台灣人聽不懂,所以就要把古時候的中文,翻譯成現代的中文,你看,它都是中文,連中文、聽中文都聽不懂了,你如何能確定你聽英文聽得懂?如果又用英文的翻法,這裡面隨著時代的流衍,就會產生一些問題,不是這一些典籍本身的錯誤,而是產生各代意識形態的不合的,錯誤的定義,扭曲了它的本意,因之,修行有它的功法,就非常重要,功法。

 

我們剛剛前面講的那一個部分,不用功法,部分只要你會識字,識字就是你不是文盲,你看得懂字,你有一些工具,工具不是功法,工具,比如說,你有參考書,你有字典、辭典…等等等。可是你也發現,就這一件事情,現在也都行不通了,字典、辭典,你要現在依以前聽過的話來查,現在也沒有,甚此現在,又有很多新的語文方式出來,所以你去查現有的辭典、字典,你也沒有定義的名字、定義的用法,所以這些都是一種所謂會變的層面,那麼唯一不變的是什麼?透過功法契入的那一個心性。之所以所有一切宗門、教下、顯教、密教,它都有一個共同最重要的核心點,就在於所謂的「定」,禪定的定,清淨的清淨,清淨那個「淨」,統統沒有離開這一個核心點,因為那是要透過功法達成的一個基礎,這是一個基礎,我們現在的人,你看,光在學修的人,就把這一個人家定位為基礎,變成是一個很高的境界,對不對?你看,叫基礎,基礎又依於我們有對法的概念,叫做比較低。人家的最低的,我們現在變成修行人最高的目標,這也是一種意識形態,產生的流衍之後,依於修持的軌跡上,會產生很多的障礙,這一個障礙又代表什麼?障礙就是你達不成的意思,這叫做障礙。

 

這所有的種種,它都沒有離開這一個初始點,所以剛剛在講的,經上告訴我們,這一個因於眾生,所以起了大悲心,固然這一個起大悲心是一個發展,它必然有源頭,因於眾生,如果一棵樹的話,這時候眾生就像是那個樹根,樹根是個眾生,那麼這大悲心是幹嘛呢?這大悲心就是澆灌,澆灌、饒益眾生,有情無情,也就是說,我們要去服務他,饒益就是做一些對他有利益的事情,而不是彼此和稀泥,所以這時候又可以連結到,普賢十願在講的恆順眾生這一個概念,所以你就知道,恆順眾生是一個極難做到的事情。我們許許多多的學佛的人,我以前也不知道,這個《普賢行願品》是吧,後來有很多學佛的人來都跟我說,他們都在深持《普賢行願品》這樣,深持行《普賢行願品》,我們就說,第一個也沒持,哪有深?對不對,你們說深持《普賢行願品》那普賢行願,它有這個十大願王,為什麼加個王?就是它是在所有的願,你們在學佛,不是常常聽人家講發願、發願嗎?所有的發願的至極,最高層次的發願就是普賢十願。

 

所以它加個十大願「王」,加一個「王」字,十個是這樣產生的,它是一個至極,當然在《華嚴》裡面,《普賢行願品》是在最末後,依普賢十願導歸極樂,它最後導歸極樂,它也告訴著我們,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要欣願極樂、欣慕極樂,羨慕、欣喜、歡喜,你要歡喜,而且羨慕極樂世界,厭離娑婆,這跟普賢行願導向的依歸是一樣的,為什麼現在許許多多的學者,也背誦如流,也為普賢十願做了一些論述,做了一些注解,然後也整理了,著作等身,可是還是一介凡夫,標準的薄地凡夫,為什麼?就是態度錯了,普賢行願,它的理論正確,你看,只要這個態度錯,統統沒有用,你統統沒有用,這一個普賢行願,你要達到,你得回溯到最根本的,最根本的那個基礎願,你有一顆眾生無邊誓願度的心嗎?或者說,你會不會嚮往眾生無邊誓願度?現在人應該是很難的,對不對?現在人應該是眾生無邊都來度我,都給我好處,是這樣,我們只要從眾生身上得到好處,偏偏笨又笨在這個點,你懂嗎?為什麼?要給你好處,你為什麼不去找佛菩薩,卻找眾生?對啊,眾生就跟你一樣[魯](台語:遜),你又要叫他給你好的,對不對?你如果給人家給不出來,就是說,你給不了人家,你找一個跟你等級數的,叫他給你,你不是笨到極處嗎?所以我們眾生就這樣瞎攪和,彼此在那邊「眾生無邊都…度我」,他也眾生無邊都度我,彼此要求來、要求去。

 

以前去內地的時候,有一次去東北,然後遇到很多聲稱都在學佛的,他說,他們師父教他們說,欸,趕快趕快,勸著你爸爸媽媽、家人,包括你自己,每天都要念經,念經可不要忘記,最後一道手續就是要迴向。你們在座的也很多,可是你們在台灣,應該比較少聽到大陸這一種講法,一定要迴向,要不然就白念了,當然這些佛弟子就很謹慎的聽了,師父,那怎麼迴向?喔,一定齁,最後最重要就是要講,將以此功德,迴向給我自己,我自己會變得很滿,就這樣,很好很好!這樣講,將以此功德,迴向給自己…這一種就是這樣,然後只要你們發生事情,就趕快勸著你的親朋好友,趕快派功課給他,叫他們各人念一部經,迴向給你,因為這叫做能量的回饋,你看,都叫做能量啊!可是他不知道能量來自心量,好能量來自心量,他以為有一個傳輸就可以了。確實有喔,你念完傳輸給你自己,有沒有?當然有啊,可是這時候,是你的心量狹小的那種能量,所以一定是一個負能量,不要笨到這一種境地。

 

那麼在修持的人,他有一個深的概念跟一個廣的概念,如果你第一個,沒有眾生需要度的概念,你就沒辦法,當然,法講到末後、極處,它也實無眾生可度,不過這是兩個處於不同點,不同位置的生命狀態在闡述的。我們講回來剛剛講的普賢十大願,許許多多人在深入,可是沒有用的原因在哪裡?因為他不講究基礎,不講究基礎的人,他無法去理解,真正的普賢十願到底在講什麼。普賢十願在華嚴會上闡述的,它的當機者都是法身大士,所以普賢十願嚴格來講,本來是法身大士在修持的,那麼法身大士以誰的位階最為高段?也就是普賢菩薩,這是已經當位,或者是後位的普賢菩薩,我們不講位前,位前我們大家也都算是,你們今天聽過普賢十願,你們有沒有想說,當然,你們的願不是真的,也有一點點思想,我們現在講思想,有一點點思想也覺得,嗯,這個是對的。如果你有這樣的一點點,這個思想,那你也算了,你叫做位前普賢,對不對,位前表示什麼?還沒修到、還沒到位,可是至少你知道這個方向。

 

還沒到位有N種理路,就是你認不認真?你對不對?你理解得對不對?你認不認真做?認真叫精進,當然,如果用精準的言詞,認真又不能叫精進,這是依於我們通泛的、人類的用詞思維去講,那麼在當位或後位來講,後位、位後也可以,位後、後位祂當然顧名思義是已經成佛了。祂倒駕慈航回來,再降格,為度眾生故,所以祂本來是真如了,本來是如來了,本來是回歸自性了,妙覺如來,現在為了度眾生,所以降格,把自己降到菩薩位階,然後去示現,最高級的菩薩是怎麼個修持,是怎麼個修持?祂的心願是導向哪裡?所以這都是普賢菩薩的功課,那麼,在經典上又告訴我們,「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道」,那麼「戒為無上菩提本」,「不發菩提心,不能成佛道」,你就知道了,這一個講的菩提心,講的都是普賢行願的這一個位階,這是以法身大士的位階,我們一介凡夫,一下拉到這邊也不是不好,可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透過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的,他幾幾乎乎都是靠自力,自己修持圓滿,自己說,我要去極樂世界,自己就過去了,意思是說,這一個位階的生命體,他要去極樂世界,不需要阿彌陀佛來接他,讓老人家來接我們,我們多失禮,人家老人家還有很多事情,所以我們自己要有資糧,自己過去就好了,是這樣,普賢行願的修持到這邊。

 

那如果我們不是呢?我們不是常常聽人講,若一念、若二念、若三念、若四念,什麼等等等,「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經》這樣講,這一個發菩提心很重要,我們多有一向不專念的,向來不專念,當然人家一向專念,我們向來不專念,然後又沒發菩提心,但是我們不專念又有在念,就是說,偶爾念一下,什麼時候念得最勤?生病的時候念得最勤,你看,我們的念為了什麼?為了治病,人家念是欣慕極樂,厭離娑婆,我們念,為了治病的人,剛好背離這兩句話,所以這一種人念,他永遠去不了極樂世界,所以就冤枉了,為什麼?我們先不要講欣慕極樂,大家會在那邊…齁,這個叫做…張飛鬥岳飛,辯得滿天飛,是不是這樣?世間話不是這樣講嗎?就是很愛爭辯,爭辯來爭辯去,也爭辯不出什麼,兩個都錯,你要講說這種人不欣慕極樂,他又跟你辯,辯吶,我沒欣慕極樂,怎麼會念阿彌陀佛?所以就不要從這邊,你說他,「你沒有厭離娑婆!」這時候,有喔,有,就會講得心虛一點,哪裡有?他就很難講,你反方你要有證據啊,對不對?雖然我們不鼓勵辯論社,辯論社已經設定好了,它沒有是非,沒有是非要辯個是非,你不覺得奇怪嗎?所以這時候就養成世間人的什麼?世智辯聰。

 

世智辯聰是八難之一,這八難指的是什麼?有八種狀態對學佛是一種災難,其中一個就是世智辯聰,世智辯聰就是世間人常常很鼓勵的、稱讚的,口才相當好的這種人,你跟他辯,辯到最後,你會心臟病發死掉這一種,因為你會啞口無言,可是依於你的良心的這一種自然的感應力,我們每個人都有的良知良能,明明就是講一些歪理,對不對?可是你又沒辦法辯過他,所以你會心臟病發喔,是這樣,這種是學佛的災難之一。欸,剛剛怎麼又講到這個?欸,真是氣啊!世間人怎麼那麼多世智辯聰,在那邊拗、拗半天,那剛剛講到這個論述,厭離娑婆,你這時候跟他講,他就會比較肯定一點了。比如說,「你們念佛為什麼?」「師父,我最近生病啊!不是聽您講說念佛會好」,「是啊,所以你才念啊!那為什麼你生病,你要念佛讓它好?這就叫「不厭離娑婆」,你留戀娑婆的一切事,你現在生病也是娑婆的事,對不對?

 

你為什麼要去針對你的病想要它好?當然這個講法傳出去,在這個時代…我出去可能會被更多箭穿心,不過還是要講實話,當然你們內部在學的一定要理解,我對外不跟人家辯這個,大家愛怎麼樣都好,﹝愛惜命命﹞(台語:過於在乎身體)也好,但真正我們在學佛,哪有[惜命命]這種事情?生病就生病,師父,生病會死掉,對不對?生病不會死掉,對,可是現在很多人都進醫院生病死掉了。我說,會死掉就會死掉,不是生病死掉,你看,光這個邏輯,世間人就很難理解,為什麼?因為我們的統計跟現象太多了,很多人都生病,病病…病到最後﹝蹺去﹞,死掉,可是他不知道這兩個是平行線,Double在一起,是這樣啊!那這樣也不太對,因為角度不一樣,這邊的看到後面了,沒擋到,好啦,想像一下,要講這個理路,這兩條線是平行的,如果凸出來,你們是不是看到兩條線,對不對,如果它走得一樣速度,是不是看到一條線而已,這一條線叫生病,你在生病,這一條線叫做壽命,走到這邊,沒有命了,沒有命,還有沒有病可以生?沒有命了,是壽命這一條沒了,跟前面這一條生病有什麼關係?沒關係,只是它重疊在一起,你以為是因為這個病沒有命,真相是這樣。

 

如果你擔心壽命會﹝休去﹞(台語:死亡),你就想辦法修,多修持一點跟壽命有關的能量,如果你擔心生病,很痛苦,你就去多修持一點,對身心健康有用的能量,是這樣。所以老祖宗,連世間聖賢都講了,這都不用出世間的福、祿、壽、康寧、終考五福臨門,世間人是不是所謂的幸福美滿就這個,啊!五福臨門了,我們就很幸福美滿了。佛家其實不講這個的,你看,它只講到終考,終考是為對這個壽做注解,福先不講,祿、祿就是你們賺錢,你們做官、你們升級,對不對?這裡算不算也有登科,考試考得好,現在很多人考公務員,考高考、高普考、考中醫…等等等,考很多這個,為什麼要考?因為你為了後面,你以為考了這個,你就能滿足了,你看,這個叫祿,祿就是財,財方面的,財有內財跟外財,這是一種福,你們認知的福、壽。壽就壽命,你看,獨立一個壽命,壽是一種福,福、祿、壽、康寧,康寧就是相對於生病不生病,這個,老祖宗都講得很清楚了,那康寧,康就是指身體,寧就是指心理,所以你看我們現在,這整個社會,身心都不健康的一堆,對不對?各科,都立一科,以前我只聽過什麼內科、小兒科,現在又要家醫科,又要有心理科,精神病科,什麼科、一大堆科,都出來了,這叫康寧,最後終考,終考就是壽終正寢。

 

那終考是什麼意思呢?終考就是這樣,你這兩條線,又來了,在跑,病、壽,欸…沒有這個了,沒有第一條病了,這裡壽命這樣一直跑,然後,跑跑…跑到這邊沒了,這個叫做終考。你壽命自然就沒有了,一般叫壽終正寢,沒有病痛,壽終正寢。比如說,看到很多人還滿幸福的,睡著、睡著就走掉了,有的是什麼?有的吃飯吃到一半就走掉了,有啊,有這些,你看,壽命跟你吃什麼沒關係,我們的醫學就…喔,可能噎死了,這樣噎死了,然後很多很奇怪,很多沒有病的這一條的,它壽命一直跑,跑到這邊斷…就停止了,這能量只到這邊,你當然活不了,然後死了,我們現在的醫學只要這一類死掉的都是心肌梗塞。請問哪一個人死掉,從這理路不叫心肌梗塞?就心臟停止了啊,心臟停止了不就是死了,其實是死了,心臟才停止,你知道嗎?其實是這樣子,有的因傷,有的這兩個,兩條線重疊在一起…這個病的部分叫做緣,這個時候叫做緣,因這個緣觸及,產生他那個本來壽命該終了的那一個能量,觸及到就解決。

 

這時候,你念佛為了你的身體健康,你不就是超留戀娑婆的嗎?所以這一種人念佛去不了極樂世界。常常很多重病患者,假設他願意念佛,我常常教他,用求生極樂世界的心願的那種毅力,那種奮發圖強的力,去念佛來治病,所以必須要轉念,他不能為了自己好,很積極地為了自己好去念,這樣的人通常不會有什麼效果,你看,這裡面又有含雜,含雜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大悲心的與否,為自己的沒有大悲心,為眾生的有大悲心,那你說,我要去極樂世界有什麼大悲心?你要去極樂世界,代表你要去成佛。成佛為什麼?成佛為了圓滿生命的能力,能力前面叫能量,力有作用力,是為了這一件事情,為什麼?因為眾生苦難,所以我必須成就,讓我成就圓滿的能力,我才有能力去幫助他們,所以去極樂世界不是為自己。換言之,如果有另外一種人,他不為自己身體,他也為了自己在那邊念,念念念…只為了自己,以所謂的二乘之心,小乘、大乘、二乘、三乘那個乘,以二乘法之心,他去念佛,他也去不了!因為他沒有發菩提心,他只有一向專念也去不了。

 

這個發菩提心,跟蕅益大師在《彌陀經要解》裡面講的信願持名,是一樣的意思,一向專念叫做持名念佛,那麼發菩提心是什麼?是信、願,你絕對相信有彌陀、西方極樂世界,然後願,你發願要去,那發願的最基礎也是什麼?發願最基礎就是你願意,我們世間講願不願意,我願意去,你只要不願意去,管你多有念佛的功力都沒有用,這個區塊都是自他,依自力、依他力,偏屬在他力的加持。依普賢十願,到恆順眾生,最後的普皆迴向,普皆迴向,其中有一個就導歸極樂,這一個願跟前面那個願不一樣,這個願是自力的圓滿,所以自己可以去,不必勞煩彌陀老人家來,可是前面的都要,前面的你都要去極力跟祂叩門,極力趕快去寫那個推薦函,一直寫、一直寫,然後,惹得彌陀很煩,啊…觀音,祢去帶他過來吧!欸,你可不要以為這樣就過來了,帶過來了,啊…很抱歉,你沒資格,因為你念不足,所以你的信願是假信、假願,你的持名一向專念,你就不足,你會﹝離離落落﹞(台語:凌亂而沒有條理)。

 

有人說,有喔!我很精進,你精進都是為了留戀娑婆而念,我家誰…我為他念,你看,你家誰,你為他念,你家誰是娑婆嗎?還是極樂?娑婆啊!那我自己怎麼了,為自己念,事業也是娑婆、身心健康也是娑婆,全部這五福臨門,全部都在娑婆裡面。有很多世界是不用有這五福的,它沒有這個感受,比如說我們這個娑婆,南瞻部,對不對?之前我也跟幾位同參講這個北俱盧洲人的特色,他們也是人類,我們也是人類,我們不知道用現在名詞,怎麼定位他們叫哪一個星球的人類?我們叫南瞻部洲的人類,他們叫北俱盧洲的人類,你看,光都是人類,都已經福報天南地北的差別,果真我們南、他北。南就是什麼?汙濁的環境,這些也是所謂的業力顯現出來,他們是什麼?他們是在四大部洲裡面福報最高的,福報最高,當然這是以人間福報來講,而不是以能遇佛法,能所謂得人身、遇佛法、遇明師,生中土,不是以這個角度來講。他可以得人身,可是他不遇佛法、他不遇明師,所以他也沒有佛道可以成,那個就是他們的福報大到…變成一個悲哀。

 

那你看,他的壽命就一千歲,我們現在娑婆的壽命,依現在這個時代大概平均七十歲,他們不是平均喔,他們是絕對數,每一個人都活一千歲,一千歲就死掉,就我剛剛講的,一千歲每個人都壽終正寢,那是依持他們來到這一個世界的人,過去生都修十善,然後十善感召出來的業力兌現,所以你看,一千歲。他們就沒有我們因病而亡這件事情了,他們就是一千歲然後死掉,多方便,他們那邊也沒有禮儀社,我們這邊,大學不是又有一個什麼…生命教育工程學系的嗎?在教人家怎麼處理後事這種,我們世間民俗叫做禮儀社,對不對?當然現在禮儀社,也都用得很高級的感覺了,但再怎麼高級,那個屍體不是在那邊臭?不是在那邊爛?所以要看清真相。為什麼講到這個呢?這個學系在北俱盧洲就不存在,因為他們那一個感召就是人只要死掉,一千歲死掉,就有大鵬鳥飛來,大鳥,鵬是我加的,大鳥飛來就叼走了,所以他們的生活環境乾淨到不行,也不會有什麼屍體,也不會有什麼需要火化,也不會死人跟活人佔空間,統統不會,統統不會有這種。那你說,怎麼處理?那個大鳥就處理了,就幫你處理好了,反正他們的人,也不一定知道大鳥怎麼處理,那個就是我們人世間有一句話叫…專門出生來遊玩的,他們那個世界就是這樣。

 

你看,光是我們現在,前一陣子我跟幾個同參說到,你們這個人世間很累、很麻煩,光是你的民生必需你就累死了,你每天要不要大便?要,有人說,師父,不用!不用是因為有問題,對不對?有的一個禮拜排不出來,那是毒啊、在肚子裡你會生病,生病了你更討厭、你更煩,所以很多人就是為了天天要正常排便,在那邊運動,運動這樣。然後吃食物,太油、太油膩的,炸的不行,什麼什麼…這個都不行,要多吃蔬菜,多多吃蔬菜,太涼吃過頭,變﹝落屎﹞(台語:拉肚子)對不對?等等等,你看,光是每天要去排泄的民生必需,你就累死,然後出來怎麼辦?出來你看,現在又造成溫室效應,結果,我們都怪給牛,吃葷的、牛羊畜牧業,排便那個沼氣,溫度提升什麼…等等等。你看,我們就不會限制人,每天只能排一半,我們人口多多,有沒有比畜牧業養的牛還多?多太多了,然後為了這件事情,還要去處理化糞的問題,化糞了之後,化不好還會產生疾病什麼…化的好也產生肥料,現在也很少人在用人糞在做堆肥,就等等等這些,你看,人家北俱盧洲多幸福,他們走到任何地方,當然因為他們有這個民生必需,欸,急了,尿急或便急了,你就蹲下去,任何地方,地板就裂開,然後砰…它就合起來了,這就是他們那邊的生活模式、生活科技,就這麼乾淨。

 

這讓我們想到什麼呢?有去過歐洲玩的人嗎?歐洲類似什麼義大利,這種什麼羅馬競技場,還是威尼斯,有的應該對這個都有感受,尤其年紀大一點的更有感受,那邊每每要上個廁所都要找半天,找半天,還要花錢,我記得最便宜的是五十cent(分),就是零點五歐(元)吧,零點五歐最便宜的,有貴到一點五的,進到超市。這裡高速公路是不是休息站?下去,自己解放,所以你們基本上,多數的人上高速公路之前,都不太會注意這個事,反正整條高速公路都有,都可以。他們進到這一種休息站,有點像我們進高鐵這樣,你只要沒有投錢,它柵欄就不打開,你尿急還是進不去,這個就是有的是用人收錢,有的是用機器收錢,差別這樣而已,幾乎沒有不用錢的。要錢也就算了,又很少、很少,我記得在那個聖馬可廣場,大不大?一天在那個廣場流量好幾萬人,來來去去好幾萬人,你能夠去上的公廁只有兩個,然後都要花錢,兩個又不是說每一個有一百間,一個裡面大概二十間不到,十間左右,甚至到八間而已,要因應這一萬多個在那邊來來去去,所以很多人就等不及,就去這個賣咖啡的,然後賣咖啡的進去,你可不要以為它像我們的麥當勞,Starbucks是不是?不行,要講第三個才不會廣告化,要不然會被我們的電檢處,電台就是這樣,還有一個什麼?卡啡那好了,卡啡那三個了,這樣不犯法了,要不然廣告化以為我收它的錢。

 

不要以為進去就可以上了,誰理你?他們不是,進去不准、不准上,還是要交錢,更少,因為一個咖啡廳只有那麼一間,他們通常是男女共用,然後呢?你為了這個事情,尿急了,便急了怎麼辦?你就要花錢,點一杯Expresso咖啡(濃縮咖啡,)七歐,上個廁所要七歐,然後咖啡聽說什麼?利尿,所以來這邊喝了之後…,排泄完了往下,欸,怎麼…嗯…怎麼又來了?尤其老人家,膀胱比較沒力的那個,就是這樣,你看,多不方便。你如果沒有經驗這個,你很難想像北俱盧洲的這一種社會福利,用你們現在講,社會福利好到不行,他們的生命狀態又有一個特色,就是沒有生病,他們一生從生出來,呱呱墜地,一直到一千歲死掉,每個人都一樣,沒有生病這件事情,福報大到這樣,你看,五福臨門,康寧,它是福,他們的福報大到沒有生病這件事情。那麼壽,當然這種福報,比不上極樂世界無量壽,可是對我們現在的地球人來講,算是很不可思議,對不對?一千歲,當然地球也有一千歲的人,蓮花生大士,一千多歲,你們不知道嗎?龍樹菩薩,八百多歲,龍樹菩薩的徒弟,當時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的時候,祂七百多歲,兩個會過面這樣。所以壽命這件事情就是一種福,福顯現出來的,一千歲裡面沒有生病,也沒有地球人常有的一件事情叫夭折,生出來,不幸夭折了,他們也沒有這種事情,你看多好,天天就是快樂。

 

我們現在女孩子懷胎,為什麼在佛經講說女人業障比較重?學法上各方面的效率都不彰,不是一種歧視,它是把我們生命真相的現象,給闡述出來,這是一種業力的兌現,它不是一種歧視,如果你不深入佛法的闡述,你就會以為 釋迦牟尼佛男尊女卑,他的認知是這樣,就會變這樣,這是我們自己錯誤的知見去理解,你看,又是意識形態,又沒把人理解對。祂為什麼會講男女不平等的這一個概念?它不平等,不是立足點不平等,而是在生命的演化,這演化不是達爾文的演化論,演化的意思是,他這個生命在發展、在運作,運作發展的過程它會產生業,這業會有一種力道,它會兌現出境界、境界相來。佛經在講的這個男女的差別性,比如說,女生業力比較大,這叫做以現象上來闡述,希望我們學習的人,能夠透過這個現象,去理解到背後的理體,那這理體是什麼?因為造作使然產生這種現象,你說,隨便講一個,依現在要修持,這個世代要修持,男生跟女生在先天條件上,男生就比較優越,光女生有所謂的二十八天,有所謂的生理期,你沒有看到一個女生,在生理期來的時候,精神特別好的,頭腦特別清楚的、記憶特別增強的,所以我們比男生優越,一旦我們二十八天一個月,等到生理期來的時候,我們那段期間學佛的效率是最高的,不是這樣!

 

所以女性生理期的時候,就是身心各方面都比較低落一點的,比較低落是不是一種耗損?一個人在耗損的狀態底下,精神不濟的狀態,她要學習各方面的效率都不彰,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女孩子有比較大的障礙的原因,當然也不是只有這樣。你看,要我們現在是北俱盧洲就不等了,加上女孩子在懷胎十個月的時候,很辛苦,很辛苦啊,妳是一個人跑得比較快,還是兩個人?還是揹一個人?當然,她是包在裡面,那在學習亦復如是,比如,妳在讀經很專注的時候,肚子被踢一下,對不對?有吶,也會這樣,被踢一下、被踢兩下,裡面在搞怪了啊,因為冤親債主來了,是來搞怪,不是來報恩的,妳在讀的時候或者是妳在學習的時候,是不是就特別干擾,以至於讓妳比較不容易成就。不過當然這個時代都變調了,你看,就顯現這個時代的女性多偉大,對不對?以前依古師大德的平均,依現在叫做統計學、問卷、民調,古時候第一名成就率最高的,是出家男眾,第二名出家女眾,第三名在家男眾,第四名是在家女眾,是這樣,古時候。所以世尊當年在講的時候,也是常常講這個業力,在家女眾忙東忙西,又要懷胎十個月,又要面對生理期,身體絲微不舒服…等等等,以至於她在均等的條件機會下,她要學習,障礙比較多,所以有這一個周律,不過很奇怪,這個時代倒過來了,這個時代依統計,那個淨土往生的,念阿彌陀佛往生的這一個區塊,第一名是在家女眾,第二名是在家男眾,第三名是出家女眾,第四名是出家男眾,你看,變這樣很難理解,這告訴你們,這個時代的資訊發達,汙染了全部了,所以讓一個正常的周律整個都變調了,當然以先天的條件來講,不應該是這樣,可是現在因後天的薰染大過先天了,所以整個都翻轉過來。

 

那麼剛剛講到北俱盧洲,他們的女生懷胎只有七天,他們沒有婚姻的概念,他們男女在路上看對眼了,就手牽手去談戀愛、行房,這樣,你們會覺得呃…好隨便喔!怎麼這樣子?他們那個世界是不是一千年?哇,那個淫欲太重什麼…等等。不是如你想像,他們雖然壽命一千歲,平均那邊的人行房,就是說交媾行房只有五次,五次而已,最多七次,你看,他們的情,愛欲多薄,你懂嗎?那懷孕了七天,走在路上就可以生了,生下來就不理了,不理是不是很不負責任?不是的,所有的路人甲、路人乙,都會去照顧這個小孩子,有點比現在的共產主義還共產,他們也沒有這些制度,天性就是這樣,就蹦出來,然後路人甲、路人乙會一起照顧,這是他們的社會責任,然後七天就成人了,長大成人,就開始去什麼?過著出生就是要來遊玩的日子,遊玩到一千歲又掛掉,是這樣。通常他們的福報還有餘福,餘福是他們死掉之後呢?多數都往生去忉利天,更多的是去四王天,很少往下墮的。

 

那你說,他們一輩子都在享福,對不對?師父,您不是講享福就是折福嗎?沒錯啊!享福是折福,可見人家的福多大,當北俱盧洲的人已經享成這樣,折成這樣,可是我可沒有跟你說,人享福就是去造罪孽,我可沒有這樣講,他們那裡沒有犯罪,所以他們那邊警察也是失業的,他們沒有偷東西這個事情,也沒有搶東西這個事情,也沒有競爭這個事情,統統沒有,因為活一千歲,每個人的福報都一樣,你有的,我也有,我幹嘛要偷?我幹嘛要搶?每個人都心想事成,在他們的知見理解的範疇,都是心想事成的,誰會去跟你犯罪?所以他們所有這些種種,都是前生修持十善召感而來的境界相,你看多好。可是偏偏韋馱天尊護持三洲,就是獨缺北俱盧洲,你就知道,為什麼在法上告訴我們富貴修道難,他們就是標準屬於這一類,因為他們已經幸福美滿得不得了了,不得了了!他有這一個感受,他沒有思維說要去什麼?修行,要怎麼樣更好?因為他們每個人都認為那是最好了,所以這個就是富貴修道難。

 

貧賤也修道難,因為我就餓得要死了,你還跟我講道理?你乾脆[捧飯]來給我吃比較快,是這一種,所以在中間值的我們這一種人,算是最好的,我們在娑婆、堪忍的世界,有苦有樂、樂少過苦,這種是最好的,當然這個時代都扭曲了、都扭曲了,我們這個時代有苦有樂,苦多得很多,我們還不知道苦,這個是最危機的,我們又沒有北俱盧洲人的福報,卻又認為我們在享福,你看,這都是一種扭曲的生命狀態。那麼,在這樣的狀態裡面,靈性就會什麼?失衡,靈性失衡了,就會影響到不同空間維次的一種交互,我們現在本來就是不同維次空間,重疊在一起,可是本來還有一種規律,一般叫井水不犯河水,保持那一條平行線,可是,當以我們人類為主體的這一個知見偏頗了,靈性失衡的時候,這個能量場產生失衡的能量、不穩定,就會影響到周邊的維次空間,於是,他們也可以趁虛而入來,所以這一個二十一世紀,是靈性最紛雜的時代。

 

當然未來還會更紛雜,只是我們講二十一世紀是對之前來講,我們這一個世代的人類,我們這個世代可不是說,這五十年,不是這樣講,我們這個世代…我指的是,地球在之前那一個大災難之後,人類又重新復甦這樣算來,這些人類,那這個就不只億萬年了,所以你想想看,這些刀兵劫、水劫、風災、火劫,這些都會使大批大批的人類滅亡,可是並不是指這個地球會爆炸,這個地球要爆炸還久咧,你看,我們會滅亡好幾次,地球都不會爆炸,地球會有水災,你看,現在都有感受了。現在這些北極的冰,喜馬拉雅山的冰,都在融化了,水平面上升,勢必有很多人類也會死掉,對不對?很多人也是一批一批死掉,未來這是可見的,不過我們這個時期,算是在佛法講的末法時期裡面的,稍微又有跡象爬升為正法的狀態,不過再怎麼樣,也是末法裡面的正法,也不是正像末當中的正法,所以還有值得努力的空間,值得努力就是什麼?就是還可以透過我們自己真心修持的人,去盡一點心力,散發出所謂的正向能量,來維持一下地球的這一些災難的速度,減緩它。

 

地球一定會有災難,可是地球的災難不會讓地球滅亡,它會讓人類死掉非常多、非常多,然後最後呢?你看,我們後面還有八千年,八千多、九千,算九千末法時期,到九千之後,還保留一百年《無量壽經》,這九千年,第一本滅掉的經典是《楞嚴經》,世尊當時告訴我們,《楞嚴》開慧、開智慧,所以魔最怕《楞嚴經》的存在,因為所有的生命都開智慧,魔這一類的生命體就沒有空間,所以他極力會讓《楞嚴》給滅掉,所以這個時候已經有跡象了,不必等到九千年,這個時候已經很多的學者,甚至很多自己是修持佛法的人,都已經寫論述在抨擊《楞嚴》,說它是一本偽經,不是 釋迦牟尼佛講的,尤其在自己修佛的領域的,是屬於自定為小乘,或原始佛教的這一類,這一類的人,他不能理解大乘的經典的集結,所以他抨擊所有的大乘經典。他說真正的佛法是苦集滅道法,是這些所謂的阿含、方等這一些,這些也是佛法,可是他們不能理解的是,依於科判典籍,有很多的範疇,他們無法契及,怎麼說呢?為什麼他說大乘經典是假的?因為他是依所謂的,我們人類考據學的角度。

 

比如說,釋迦牟尼佛有沒有這個人?有,在古印度的時候,三千年前,祂的弟子有一個叫阿難,對不對?有一個叫大迦葉尊者,所以這兩個尊者在佛滅度之後,在所謂的七葉洞窟,在王舍城那邊集結五百羅漢,集結經典,這個是在歷史上的文獻記載,是可以去查得到的,可是這個是依小乘概念,所以他否定這一些所有大乘經教,他說,地球這個記載,記載不到,沒有這個記載啊!其實他不知道,因為很多是在另外一個地方記載的,所以地球哪裡有這種文獻?大乘經典是文殊菩薩會同阿難尊者,在二鐵圍山下、山腰、山上,在那邊集結的二鐵圍山,那二鐵圍山不是在地球上,所以他們無法理解,只要在別的地方集結的,都說是假的,所以這是佛弟子自己在滅佛的一種方向。而有些學者依於他的考據、他的論述,你看剛剛講,我們要有創新,那麼依學術,他並不是以「信」為基礎,所以佛告訴我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當我薰習佛法或接觸,他不是以信為基礎的時候,我的諸善根長養不起來,所以諸善根長養不起來,我的理解度相對這個智慧也就顯發不出來,所以無從理解佛經到底在講什麼,所以只能依人類,自己的小腦袋瓜的思維邏輯模式去解讀它,這麼一解讀,當下就錯了,它就不是真正的佛經了。

 

所以我用錯誤的知見,再去分析、研究、解讀它之後,我又要集結我所有的資料體系,再把它拼湊起來變成一個論文,它最後就有一個機率,說它是偽經的狀態,於焉,這些論述越來越多,眾生又是盲從的動物,又是著相的動物,盲從又著相,你看,多可怕,你盲從就算了,盲從的一定著相,著相就會什麼?欸…教授講的比較對,教授講的比較對,你算老幾啊!你六祖惠能是文盲,是吧?你看,這時候大家眼睛會亮,六祖惠能比教授厲害,那是因為你現在知道六祖惠能,當時,他在你面前你會怎麼講?白居易比較厲害,你六祖惠能算什麼?你文盲,所以獦獠,對不對?獦獠的意思是什麼?當時弘忍大師講他,南方來的獦獠,祂不是鄙視他,是在跟他考試,禪法都有一些機鋒,獦獠就是…我們現在講叫沒文化的人,我們現在沒文化都把它定位沒讀書,對不對!文化是讀書來的嗎?人家有原住民文化,原住民不一定讀過你漢學,你怎麼能說人家沒文化呢?搞不好人家文化更久,澳洲真人部落,有他的文化,所以文化是生命運作,自然產生的現象裡面的所有理路,就叫做文化。

 

這世界有不同的文化的存在,可是你看我們現在人著相越著越深,就會…你看,有錢的比較優越,學歷高的比較優越,還有…地位高的比較優越,都是這種東西,可是偏偏這一些跟學佛沒有關係,尤其這個時代,學歷高的特別會撒謊,因為他讀更多書,他知道理路,要不然經濟罪犯都是文盲嗎?最難抓、最難逮到的就是經濟犯,你懂我意思嗎?還有一個政治犯,也最難抓,對不對?他們沒有飽讀,不能叫詩書,不一定有詩、有書,他就不知道那個專業,我們這個時代最會鑽法律漏洞的,就是那些律師,那一些法律研究者,我們一般平民沒辦法,《六法全書》,我們也會背,我們只會背「六法全書」,四個字,我們只會背這個,人家整本都背起來,那不得了,你看,人家的那個記憶,學識涵養多高,可是就是因為他全部都會,所以他會[遛](台語:狡猾)。你看,會[遛]就損德,生命境界不可能好,可是如果現在出現兩個人,一個是…穿得破破爛爛的,記憶也不太好,可是心很平靜,當然心平靜你一定看不到,另外一個就是,《六法全書》抱在手上,我統統透徹,透徹指的是背,倒背如流,不一定真的透徹,你們多數人會比較傾向哪一個?《六法全書》這個,對啊,所以這個就叫著相。

 

你一著相,這個有招牌的人,表示他有影響力,那一個影響力是一種福報,不是一種智慧,所以當你矇昧地追隨的時候,知見又錯,這時候是不是錯誤知見的人會越來越多?會[湠](台語:蔓延),你就知道《楞嚴》為什麼第一本滅掉?現在都已經有這種跡象了,滅掉,不過世尊也無盡慈悲,極力在祂的法運當中去凝聚,維持《無量壽經》,最後還能殘存一百年,最後一百年,那一百年也會滅掉,滅掉之後呢?那個時候的世界你無法想像,人逢人見了就殺,見了就殺,殘存幾個善根的人,他就躲去山上人煙稀少找不到的,當然那時候人煙本來就很稀少,取得食物很困難,生活層面非常拮据,為了什麼?為了保命,會躲在裡面等浩劫過去,等人類又回到增劫,我們現在是減劫,每一百年減一歲、每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平均壽命十歲,十歲到十四歲,這樣,那個時候又會峰迴路轉起來,不過呢,在末法時期九千年,沒有之後叫滅法時期,《無量壽經》也滅掉一百年,末法後面一百年也滅掉之後,真正滅法時期來的時候,那時候有少數的人類,還會有一種迴光返照的現象,所以那時候天空,也會不時出現「阿彌陀佛」四個字,有的看到,一念就善根激起,就往生了,那時候就這麼簡單,可是你可不要聽到我講得簡單,那時候你要起這一念,哇!那是比現在難上幾億倍乘以…N次方好了,有數學概念的人,難上加難。

 

這時候呢?叫做人類快滅了,如果以文獻跟考據學,人類已經滅了,因為完全大災難,全部都毀掉了,你無從考據起了,你看,這個時間多長?問題是,這個部分結束之後,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人類又會再慢慢復甦起來,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滅法時期就是,你們現在講叫無厘頭,逢人看到,不滿意就殺了,殺紅了眼了,兩個人刺來刺去,也不用理由的,就是我不高興,你剛剛講我,你用實話講我的缺點,我就殺了你,這樣。現在就有這個跡象了,因為我常常遇到,只是現在還有法律的制約,這些人不太敢殺我,其實殺了也沒差,有時候,我們期待這一天都期待不來,安世高還是比我幸運。安世高要還命債,一來就還了,來東土兩次,對不對?還命債,一還就沒了業力,我們要還命債還不了,還要備受侮辱,侮辱完也不一刀戳死你,你看,這表示我的命比安世高賤,對吧!咦?怎麼跳到這邊來?(一笑)

 

希望大家有所警惕,當時就是殺紅了眼,你看那個景象,你能理解嗎?好,這個時間,等到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之後,彌勒菩薩降生,重新整治人類,那時候又是增劫開始了,增劫。增劫就是表示人類的福報大了,那時候祂也是什麼?護持彌陀,祂也是主要來上《無量壽經》,把那一些有福報的人類,都度到極樂世界去成佛,越多人成佛,未來的地球會輪替,到那時候,未來的地球都還沒有爆炸,這樣要多久?我現在講到彌勒菩薩夠久了,你已經很難想像,地球都一定好好的,你放心,只是地球的水會多一點、少一點,沙漠多一點、少一點,冰層多一點,這樣,對地球沒有差別。你一個小感冒,不會怎麼樣嘛?地球對不對,冰多一點,它感冒了,感冒是裡面的生物在受苦啊,又不是地球,所以地球沒差別的,這樣地球要離爆炸,成住壞空,還久的咧!彌勒菩薩出世才第五尊佛而已,我們這個地球,要等到一千尊佛都滅度之後,它才有可能滅掉,最後一尊就是護持三洲的韋馱天尊。

 

你看看,所以放心,現在科學家不要擔心地球,好好擔心人類,我們都好像假偉大,我們傷害了地球什麼…等等等。其實我們都在傷害自己,地球在那邊…笑死人了,憑你?憑你們人類能傷害我地球嗎?笑死人了,地球還不是好好運轉,真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增強體魄,知見要清明、頭腦要清晰,該逃去哪?趕快逃去哪?你看你們也想逃去哪?整個都淹水,你要逃去哪?對不對,整個都下雪,你要逃去哪?我指的逃是逃離地球,逃離娑婆世界,所以你沒有欣慕極樂,你哪裡能逃離地球,為什麼這樣講?如果你依持普賢十願,自力修持,你愛去哪,去哪!那個真是殊勝,能力超強的,整個宇宙你來去自如,地球再怎麼危急,你待著也沒差,它的危急影響不到你,你說,啊!會降到零下兩千度,地球有一天會降到零下兩千度,也沒差啊!一念心淨,對不對?沒有溫度,所以高溫、低溫不二,那時候人家已經入不二法門了,普賢十願有辦法做到的,有辦法這樣,不過祂還是會比較傾向去極樂世界,因為祂還是要做一個表法。

 

比如說,我修這麼好,我都這麼欲求極樂世界了,你們修成這樣,啊…連離開、想離開這個惡質地方的念頭都沒有,你未來會多慘,對不對?所以很多菩薩真的是…也不能叫活菩薩,祂本來就是菩薩,沒有死不死、活不活,真是無盡慈悲,來這邊做一種表演,表演怎麼離開地球,怎麼離開娑婆世界,地球還小,娑婆世界是十億個銀河系,這麼一個世界叫娑婆世界,我們地球很小,南瞻部洲,怎麼離開這一個空間維次?這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我們無法因眾生,生起大悲心,我們剛剛講的那一些,有美好的、有不好的,都統統不用想了,我們永遠就是不好,因為那是一個起始點,「根」很重要,所以這個大悲心,會致使你觸發你的菩提心,以菩提心這時候堪稱一種所謂的,佛家講的願力的顯發,這時候「願」就很重要,這時候就不是前面講的,那個很粗淺的,我願不願意啊!就是說,你願不願意去極樂世界?你講願意,對不對?很多人當然說願意,你願不願意過得幸福美滿的日子?很好,更接近一點,願意,你看,光從這個點,極樂世界太遠、太抽象,對你們。

 

你願不願意過著好日子啊?願意啊!怎麼你現在過著苦日子呢?這個叫做願跟願意的不一樣,願意,你不一定有功法付諸執行,願,佛家講的願力有、發願有,我願,我具足了嚮往,我具足了執行,我具足了到位,所以初發心始成正覺,原因就在這邊,那一個初發心就是這個願心一出來,你開始就顯發了,所以這一個菩提願就會督促著你去促成,「煩惱無盡誓願斷」,那煩惱無盡誓願斷,第一個斷煩惱,你就會花畢生的精力,在修持「清淨」這件事情,你要修持清淨這件事情,你沒有厭離娑婆,你修不成。當然,有很多高段學養的人,我可不是說高段修持的人,學養,他在文字上就可能會應兜,你還有一個厭離心。那你還有一個心,還有一個厭離的存在,你怎麼可能?這時候,就是不解佛所說法的善巧方便,跟眾生無量廣泛層面的應兜,應不是軟硬的硬,是因應的應,應兜,回應的意思,因為他的level(層級)不一樣,所以你不能用高境界的語詞,去對待他基礎學分,都還沒達成的這一些眾生,他會兜錯,這就是我們讀書人的一個弊病,所以如果讀書人能把這一些弊病改掉,他的態度正確了,依他的努力,要去成佛作祖是簡單容易的事情,比起煩惱,這些薄地凡夫,這些煩惱眾,還來得容易。

 

可是,偏偏我們現在的理障重過於煩惱障,這個叫事障,事障不是眼睛﹝青瞑﹞(台語:失明)喔,是事相上的障礙,這個叫煩惱障。那理障一般我們叫做所知障,於理上有所障礙,這個很麻煩,那於事相有障礙,其實還好,你只要聽話,有一個事可以讓你做,你努力去做就解決,可是理上的障礙就要辨得很清楚,有時候辨得很清楚,還是理解得很茫然,所以常常我們有一句話,叫打破砂鍋問到底,最後還問你砂鍋到底在哪裡?對啊,都已經打破了,他還問砂鍋到底在哪裡?就被他打破了,這樣,一直在重複、重複,所以這理上也有障礙,因此在態度上就顯得很重要。態度就是說老實、聽話、真做,所以上智、下愚就是這一類的人。態度正確,你很容易就變上智了,依前生的基礎,如果你不是上智人,你也很容易就變下愚之人,所以下愚之人在這個時代,特別難、特別難,當然特別難也不是說上智的很容易,兩個都難,這樣比較公平,兩個都難,那唯中階層,中階層就是什麼?以前如果在形容生命,叫做要死沒斷氣,要活沒喘氣,是這樣。

 

這一階層的人就是怎麼樣,思維特多,特愛寫文章,特愛寫詩、寫偈,然後特愛研究學識,特愛有獨創知見,特愛…就很多很多的他的特愛,然後,每每只要佛法一來就變哲學。每每只要佛法一來,就哪一本經、哪一本論,都這樣,就從來沒有說過怎麼做。所以上智跟下愚不如是,他很少這一類的創見,那會不會寫詩、寫偈?也會,可是不是在那邊變成一種創作,在那邊喜歡這個東西,意思是說他沒有這種喜好,中階層的人有喜好,包括你喜好佛法,那都叫喜好,那上與下沒有喜好佛法,他的概念就是,欸…這是對的,我就去做,就這樣而已,你看多簡單,你看光這樣,我們都還要很強調,對的就去做。就是說,對的要做喔!真的就做對的喔!你看都沒有別的,為什麼要這樣?很詭異這樣,心要靜下來,要不然就…欸…對啊,對的要去做又記下來了,又要併在我哪一篇論文裡面了,都是在想這些,這些也就是基底的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癡慢,都沒卸除,所以我們是這樣一個生命質性,致使我們已經生生世世無量劫,來到現在了。

 

那一天講到《俞淨意公遇灶神記》這個理路,跟幾位同參勉勵,也就是說,你看,俞都把他一生的罪業表述,其實他寫那一本書,也是他自己的懺悔文,他真心懺悔,沒有人要他寫,所以他已經在那一念,把他這一輩子那些業力懺除掉了,所以人家後半人生,可以漸入佳境的原因在這邊。我們現在很多學佛的人就說,欸,師父我也很懺悔,我也會在您面前磕頭,只要跑來跟我磕頭,就等於他沒罪了,我不就擔得很多,對不對?我現在早就病了啊!不對,我現在應該死了,死了。你們的業力都丟給我,哪有這種事,這種就不叫懺悔,這種是用懺悔的形式,再建構另外一個名聞利養,我就講,我們現在很多造的罪業,我們過去已經無量劫了,對不對?無量劫在六道輪迴,我們又講三惡道的時間又多,無法想像,我們現在造的罪業是往後無量劫,那個無量劫,比過去還多、還久、還重的無量劫,要等待我們去受苦,哇!光聽到這個,就豎起寒毛了。這個還不如阿羅漢回憶起過去五百世,曾經待在地獄的景象,猶冒血汗,所以你看,一個人為什麼能夠很快速去提升?

 

無非那一個大悲心的強厚,或者是他的厭離心的深厚,厭離心又關係到畏懼心,所以因畏也能做一個反作用力,因嚮往也可以,最怕就是,看《地藏經》說怕得要死,不敢看,這時候介紹他《彌陀經》,嗯,有這麼好的事情?不要看,這兩個都不要,我們真的在生活當中,遇到這種學佛的呢。「師父,我的人生怎麼這樣苦難吶!」「你要知道原因,就要看《地藏經》,要懺悔!」一看,師父啊!我不要修了!為什麼?哪有這麼恐怖的?這樣嚇唬人家,那真的會嚇死呢?!就不要看了,真的就不要看了,我說你的業力,你總是要瞭解理路吧!他說,喔!太可怕、太可怕了!這時候不要拿地獄變相圖給他看,他會告你喔!後來,好吧!這個害怕的不成,那就美好的吧!《無量壽經》給他看,形容極樂世界多美好,看了跟我說,這騙傻子的,釋迦牟尼佛這樣,他就跟我說,騙傻子的,他還學佛的,哪有這麼好的世界?就這樣子。那怎麼辦?只好等他踢鐵板了,所以世尊也是很慈悲的,沒關係,這種人,我們要更有耐心,等他無量劫,就像我們今天等他,我們跟他今天一分鐘的會面,已經等無量劫了,你知道嗎?很多都是再續前緣,所以我看到你們都覺得﹝足古錐﹞(台語:很可愛)有沒有?以前就不是長這樣,現在怎麼長這樣?對啊!慢慢去參。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現在,還有五分鐘,沒有提問題的空間,因為怕你們欠我,又還不起,所以今天也不用問什麼,還有沒有疑惑,重點在於知一行一,知二行二,知三行三,於此邏輯推演當中,不要去好東好西,也不用去期待知識之無,對不對?學佛最重要的是直下承當,你們世間人講「活在當下」,光活在當下,我們現在人都很難理解、很難理解,你如果理不明,你如何活在當下?於焉,我們必須多一道學的功夫,要不然學是很多餘的事情,對於你要去成就圓滿生命模式,跟學沒有關係,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有學也必要學的機緣之下,去體解所謂的不著相,不執著於相、於己,不執著於一切。可是,你可也不要誤解不執著這一句話,不是叫你放棄,是叫你更積極的去面對,可是所有擾心的能量現前的時候,你全然接受,這個就叫不執著,依此態度行遍天下,不管修顯教、密教,任何法門、宗門、教下,統統沒有不成就的可能。

  

也就是說,一定都會成就,所以成之在己,也不是往外好東好西,學佛最重要的,就是把自己過一個什麼?正常的日子,你要過一個正常的日子,你必須把自己轉化回來,成為一個正常的人,當然這個正常,語意之下是正確,不是世間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概念,少數服從多數,是我們一個學習者的恆順眾生,可是恆順眾生而能轉,它有這一個轉的作用,不是你都不轉而被他轉,所以恆順是一種手段,你為了能夠轉他,轉他是為了他更幸福美滿,當然前面有定義了,幸福美滿是去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有這一個質性,所以你必得要比人家更精進努力,於修持所謂清淨、平等、正覺,這一個事情上,這一個事情也是圓滿的你自己,所以與其說修,不如說把自己的錯誤丟掉而已,希望大家來這一輩子能夠把握契機,當世就有機緣去見佛、去見祖,於焉能夠去成佛作祖。

感謝諸位。

 

《元和妙音》唱頌

kinaiyo saka

感謝諸位,請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