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協談開示 20150322 觀止學修中心 【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 on Dharma at Guan Zhi Learning Center in Kaohsiung, Taiwan on March 22, 2015】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5-03-22 | 1110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弘聖上師 能量藝術法作-飄浮在風之上10


協談者:師公上人好!就是呢我拜佛的時候都會頭暈,然後那個……就是我的觀念、思想、行為有一些不正確……

師父:所以重點是我們要改善,對不對?觀念、思想、行為上有不正確的地方就要調整。為什麼要學《弟子規》?當我們不知道怎麼調整的時候,《弟子規》就是標準,懂嗎?那當然也不是只有《弟子規》才是標準,它有深度的問題,我們要有深度之前一定要有基礎,所以《弟子規》是基礎,我們就一條一條把《弟子規》落實完,當你落實得越多,生活上的一些問題就越來越不會發生,懂嗎?比如常常精神渙散、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現在已經產生的這些問題你就能體會到越來越不會了,而且拜佛的時候也越來越不會頭暈。

就是說你沒拜佛、沒讀《弟子規》的時候也是這樣,所以生命是整體的,只要一個地方出問題,所有其他的地方也都會出問題。佛家講「一真一切真」,一個地方如果真的是好的,所有的地方都會好,相對的,另外一句話叫做「一假一切假」,如果有一個地方不對,基本上、理上其他的地方都會是不對的。那麼事相上為什麼有時候還好?是因為還有過去生的某些福報支撐著,暫時還不會有問題。

所以這個不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你看,為什麼要拜佛、要做這些功課?就是用來檢驗、測試我們自己,有可能我們有很多不對的地方卻不自知,可是當我在拜佛的時候,它讓我知道:「唉唷!怎麼我會頭暈啊?」對不對?身體會有一些不舒服就是一種警示,可以連結到「可能我有什麼見解思想行為偏頗了」,所以這時候就是要趕快再深入學習,了解什麼叫做正確、什麼叫做不正確,不正確的要趕快變成正確,這樣就對了。你只要不斷地這樣做,這些問題就會慢慢改善。

所以你們現在拜佛或者是唸那些書,這些事情是要訓練專注、訓練定功的,可是你們在運作的過程中,外表上的形式都有,比如拜佛拜下去、起來,形式好像都很標準,可是內在還是會亂想,對不對?這樣就違背了「專心」,就不會有效果。所以現在就是再加碼、再深入,一樣是拜佛,可是現在要加上一件事情——訓練不要亂想,之前會亂想,那現在開始訓練不要亂想,什麼都不要想就對了,那你說:「不要亂想,要想什麼?」就是什麼都不要想,你就不會亂想了。我們拜佛如果會想東想西,當然跟拜佛所要給你的好能量就相抵觸,相抵觸就變成沒有那個好的能量,所以你就會受不了、就會頭暈。

「頭暈」的現象也就是一種靈性的潰散,我們有身、心和靈性,靈性的不穩定才會造成這樣。那麼靈性要穩定就要專注回來,你要專注在拜佛,如果不知道怎麼專注,還會亂想,你就專注在呼吸上。你在起來的時候會發現有時呼吸不順暢,那就是沒有調和內在的呼吸,只有外在的動作是沒有效果的。你看,彎下去的時候是吐氣,然後起來的時候是吸氣,對不對?你就慢慢地把念頭專注在這些吸氣、吐氣上,慢慢地拜,久了就會越來越專注,也就不會頭暈了。所以都不能捉摸在形式上,光有形式都會有一些副作用,這樣可以明白嗎?

協談者家長:謝謝 師父。

協談者:謝謝 師公。

師父:再者,為什麼內心的想法、觀念、行為有時候會有一些偏頗?也就是前一陣子失衡了。(師父對家長說)所以我一直跟你們強調:「小孩子的教育很簡單,家長就是要表演給孩子看。」當他們很小的時候,他們只看到一面,比如說以前小時候看到爸爸媽媽還沒問題,對不對?慢慢長大了,有時候心裡會覺得:「怎麼會這樣子?」當然,那時候也剛剛開始學,從來沒遇過,當爸爸媽媽在學,就有一些正確的樣子出來,會覺得很新奇,感受很強烈:「爸爸媽媽好好喔!」這一類的心境,那他們就也跟著學了,那時候沒有問題。可是,學久了,你們疲乏了,疲乏就開始偏頗、疏忽了,疏忽了又繼續偏頗,但孩子懂得這個基本,對不對?他們還是每天在看你們,當然疑惑就出來了啊!

當疑惑出來時,他們不一定會講,就存在內心,一天一天累積、累積……累積到最後,內心就會產生衝突。即便你們家庭裡有一個習慣,比如說拜佛、讀《弟子規》、《三字經》這些聖賢書,你叫他們做這些事情,他們還是不會反對,可是內在已經極度衝突了,「怎麼一直叫我們做這個、做那個,可是你們做的又不一樣,怎麼這樣子?」心裡一大堆衝突、疑惑,以致於現在在做「拜佛」這一件事情當然就是一大堆負面能量。所以,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就算你沒有每天拜佛,可是你表現的就是處處到位的風範,那麼孩子也不用拜佛,因為他也在薰染你的風範,之所以為什麼家長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

現在幾年級?(協談者回答:四年級),還是小學生,假設家長是錯誤的示範,孩子的年紀是國中階段,他們表現出來的就不是只有這種狀態,就會開始反了、起衝突,家長就叫不動了!即便他內在也知道你叫他做的那件事情的行為是對的,他也不願意做了。現在有時候內在都會有所抗拒了,對不對?你們知道嗎?咱們都比你們知道。(師父笑說)你們每天相處,知道孩子的狀態是合理的、應該的,但是我們雖然上課時有見面,坐在前面我有看到,坐在後面也有看到,可是我們沒有對話、沒有相處。佛法就是這樣啊!根本不用任何參數就能直接知道,但如果學法是內在有所傲慢的,那就不可能!

我常舉這些例子就是讓你們去打消自己內在的傲慢,就是說佛法是「來真的」!師父也做到、印證給我們看,對不對?那我們都做不到,我們憑什麼傲慢?對啊!不是讀個幾本書、會講幾個道理就算數,那都是假的!你們很多同參都在這一個點上全面倒,最後就是得少為足,因為只停留在「講」,「師父會講的,我們讀書也會講,有什麼了不起!」好多人是這種心態,全面倒。

前一陣子我有時候跟小妍老師聊天的時候就開玩笑地說:「最近有一些卡到陰的、邪靈入體的個案,分別撥給誰誰誰處理好了。」讓你們分擔一下工作,你們不是學佛學得很好嗎?對不對?像昨天來了一個中風的個案,你們去分擔一下,這個個案若是在你面前,看你怎麼辦?看你多會講道理!人家跟你講天語,看你怎麼對應?人家踹啊、摔啊,看你怎麼跟他說道理?對不對?他就先來害你:「我這個邪靈換成跳去你的身體裡面好了。」(師父笑說)「咦?好了!大師好厲害喔!一來幫我,我就好了。」其實是換你中了、被反撲了,這不是讀書能解決,一定要修行!

那麼修行沒有一個「問」又怎麼會知道?自然就會知道,你說為什麼知道這孩子的心境?自然就知道啊!這叫做修行,你有修到那個位置的標準,你就有那個位置的能力,就這樣。那如果你沒有呢?縱然三藏十二部經你都讀遍了,遇到問題還是不能解決,你懂嗎?要不然光是一個拜佛的問題你怎麼解決?他這個個案不是只有拜佛的問題,是透過拜佛讓他發現很多問題,好,發現問題了,要怎麼解決?依你們的佛學常識這麼飽足,要怎麼解決?(師父笑說)「孩子,不要亂想啊!」孩子說:「我就是會亂想啊!」這樣沒用你知道嗎?所以還是需要練家子的功夫,那最後就是一種能量的照護而已。

(師父對協談者說)剛剛師公講的那個理路你可以明白吧?!明白了,你就照那個方向去用心,其他就不是問題了。另外,也要去體認到這個世界琳瑯滿目,每個人各有因緣,「學習成長」這件事情永遠是自己的事,既是自己的事,就不需要跟人家比較,不跟人家比較的時候,你也就不會因為和別人的對比而產生一些不平衡的心境。所以,一旦有不平靜的心境,我們把它消化掉就好,這樣很快就會改善了,那專注度也會提高,讀書的時候也會比較有效率。你以前在讀書的時候不會像現在這樣,以前還滿順暢的,現在就會有點障礙,對不對?想要讀好,可是怎麼沒有以前的效率,那就是整個環境使然,心境被障礙住了,所以師公教你的這個方法就可以改善,要這樣去做。

協談者:謝謝  師公。

協談者家長:謝謝 師父。

 


 

協談者家長 恭錄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