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50120 高雄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on January 20, 2015】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5-01-20 | 1192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弘聖上師 能量藝術法作一覺尊 佛系列 2004 油彩


  時間:104年1月20日,20:35~22:00
  地點:觀止學修中心(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3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健哲師兄元和妙音唱頌

  淑玲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麗雲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弘聖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修行」在這個時代變成一種通泛用詞,那麼我們一般學修過的,都可以從它的字面上去理解到所謂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可是,當它流於一種解釋名詞的時候,我們一般講的佛學常識,就已經不是佛的真正的意思了。畢竟佛本無一意,自性清淨心當中不立一法,故無有可解釋之法,能夠說的、能夠所謂演繹的,亦是一種方便。之所以方便,也就是我們眾生的心門無量無邊的雜染,所以佛透過各個善巧方便,隨其心門,引入一乘法。如果我們不瞭解學修最終就是要恢復我們的本來真面目的話,那麼我們這一輩子就真正是白來一遭,生生世世也大多數都在所謂的輪迴業裡面輾轉。
   
  那麼大多數在輪迴業裡面的大多數又是在輪迴裡面的三惡道墮,因為眾生不了「守本真心」何義,處處守錯了心。守住了我們的貪、瞋、癡、慢心,卻放縱了這個所謂的覺、正、淨的心,讓它流失掉。真正的守「心」是學法之要,也就是說,一個要快速在他的人生裡面透過學修成長而有所受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把奔馳出去這些雜染的心攝受住。那麼八萬四千法也就是一種善巧方便,利用它當作工具,最後就是要把我們的心給攝受住。我們現在人這件事情特別麻煩,因為我們現在人意識型態深過於以前,而環境的雜染又汙染過於以前,這些量與質都比以前還要大得多,這件事情也是現在人的一個共業。在這一個共業裡頭,在修行上就有一個善巧方便,叫做「善於消業」,可是你看,佛說法,不管從東說、西說、上說、下說,統統不離「恢復我們的本來真心」這件事情。
   
  那麼畢竟「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一乘法不難理解,可是,透過我們現在眾生的薰染、雜染複雜的心,它變成是一種最難理解的事情。比如說化繁擇簡,為什麼擇簡?把繁去掉選擇簡單,因為一切萬法的根源,本來就是簡簡單單的,要不然它就不叫「一」。當然,它不是單一的一,它是全一,整個盡虛空法界、整個宇宙萬象,其實就是那一個「一」,就是我們的自性,自性即是萬象,萬象即是自性。它是從不同角度變生,一個是能變、一個是所變。所以,如果我們在學修的路徑上,把生命切分成所謂的二法的時候,我們就沒辦法去契入佛法的真諦。佛者覺也,覺悟之意,那麼我們自性本覺,所以,妄修之途,它在外面要找一個覺是了不可得的,因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我們只是把妄想丟掉而已,並不是要去哪裡找一個真。那麼我們本來的真,就是因為我們心外求法,所以把我們本來的真給遺忘掉。
   
  所以,佛法講什麼?了不可得,我們就是要一個得,所以得不到。那麼不是我們沒有,為什麼佛家又講「得,實無所得」?這一個「實無所得」就是它不需要再多一個動作。這一個得無所得的意思,也就是因為我們本來就有,不是外面再來一個,外面有一個動作的這一個過程才叫一個「得」。那麼《心經》上亦講啊,無智亦無得,佛家很多用詞都是要導回我們的什麼?自性本然!那麼從這一個角度,我們知道心癡了、迷了,才產生這些貪、瞋、慢、疑、惡見,這些事情就是我們眾生痛苦的根源,那麼如果不瞭解這些理路,我們的生命就無從解決起。
   
  那天有兩位小姐來這邊協談,她第一個問題就問說,到底學修是為了什麼?有學道的啊、學佛的啊、學基督的啊,都各有去處,那麼就一個學佛者來講,不能不知道,來這一輩子有緣遇到佛,最低標,修小乘的要證得所謂「須陀洹」果位,修大乘的要證得所謂的「初信位菩薩」。那麼大乘的學修年級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五十個,加上等覺,等覺一加上去,這時就是五十一個,再加上後面的妙覺,就是五十二個。換言之,修學大乘佛法的學習者,要很清楚我們的一年級在哪裡,在「初信位菩薩」,而不是六道輪迴的任何造作。那麼初信位菩薩是一年級,大乘有五十二個年級,第五十二個年級叫「圓滿佛」,也就是畢業了,完全畢業了。
   
  十信位菩薩是在十法界以下這個四聖,包含四聖以下的這些位階。到了圓教初住菩薩,就是所謂的入了,入了所謂的真佛性了,只是祂還剩下一些妄想的習氣未散盡,那時候是所謂的佛法的研究所博士班了。你看祂的層級非常的多,如果我們不知道這些位階,也就是年級的話,我們就無從努力起。所以,在這一個人世間,儘管你多有機會遇到學修心靈成長、靈修等等,各自聲稱在所謂的生命成長的這些學理,你終究還是沒有辦法,還是會落於所謂的「盲修瞎練」四個字。這個是還嚮往所謂的真正得到幸福圓滿人生的一個生命體的運作,尚且還不知道,更何況我們的心量狹窄!
   
  畢竟薄地凡夫只關心在自己的所謂的受益上,如果這樣的一個族類,再接觸了佛法的學修,那就更大冤枉,因為他只看在眼前的小小利,而不知道其實這些小小利……當然啦,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還是可以得得到,可是他不知道得到很快就要不見了。六道輪迴就是在那邊消來消去,三惡道消惡業、三善道消善業,善業消完了,又下去惡道,再去消惡業,惡業消完了,又浮上來三善道,又去什麼?消善業,來來去去輾轉流衍,無有出期,這就是薄地凡夫在運作的。如果我們是在這一個階層的一個階段的話,我們的生老病死苦是永遠揮之不去的。
   
  那麼生老病死最後濃縮在一個「苦」字,我們不明白生老病死的理路,凡遇到在不解的狀態底下,就產生疑惑,疑惑就會什麼?有苦處,所謂迷惑、造業、受苦啊!那麼疑惑的過程就會做錯,做錯,結果就會不如意,不如意就叫做「苦」。所以,生老病死其實最後濃縮還是那個「苦」字而已啊!大家都知道人道有所謂的八苦,生、老、病、死、苦,這個苦叫做「五陰熾盛苦」,以及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統統濃縮在一起就是一個苦字,對不對?沒有辦法去解決,又用錯誤的知見,所以才產生現在的你們活在的這個地球的琳琅滿目的一種路徑出來。
   
  現在的醫學,聲稱是人類有歷史以來最昌進的時候,可是,最昌進的時候,用的方法卻是最野蠻。人類學家跟一些考古學家,也極盡努力在探索所謂的「失落的古文明」,然後常常發現到一些古文明的一些器材跟一些建築工法,為現在的這些高科技分子所不能理解,然後就歸類到哪裡?歸類到外星人,那麼外星人歸類之後,還有那種比人類還落伍的外星人,我們人類也不能自知啊!那麼從佛法的角度,地球也不知道多久了,一代換一代,不要說不同維次空間,在同一個維次空間,我們的生命都有所謂它的迷失,不能瞭解本位的一個迷失,這個叫做根本的愚癡。透過這一個根本愚癡,生命的輪迴裡面,就具足了那所謂佛家講的俱生煩惱,傲慢、嫉妒、貪欲啊,然後透過這些的運作,我們人類就沒辦法去解決所謂的究竟苦,而得到所謂的真實樂,所以,要透過學習。
   
  那麼有嚮往還不及,有嚮往還要有正確的方法,那個嚮往就是以前我們常講的「正確的方向」。而學法的本因一定要建構在菩提心上,也就是所謂人家講的「發願」,發什麼願呢?發菩提願,而不是去這些廟宇去求、換取。我們現在過年又快到了,那天看到新聞又在報導了,報行情,不是報明牌哦,是報光明燈的行情,還有到五十萬的,我真是不可思議。你要燃起內心的無限光明,居然還要五十萬!你看多愚癡,原來你的光明只值五十萬,你懂嗎?所以,佛法是無價的,無價的當然不能用價格去論斷,一切世間的價格無與能比,所以它叫無價。無價不是沒價格啦,而是沒辦法去衡量它。
   
  我們一定要瞭解這些佛事的一些根源、根據,跟它的表法意義,古時候在講佛事很簡單,不必像現在會在溝通上產生這麼多誤解,因為現在是訛化的時代。那麼以前的佛事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覺悟的事,你做了那件事情會讓你覺悟就叫做佛事。現在不是,現在是在做祈求保佑的、祈禱世界和平的。那麼這些是不是應該?也應該,可是,不究竟。所以,我們學法,知道可以得到什麼?小的得到安身立命、富國救民啊!那麼再擴張是什麼?世界和平、宇宙和諧啊!這時候講到宇宙,不是只有小小地球。那麼這個都還是不夠的,還要更擴張是什麼?離苦得樂,離苦得樂、破迷開悟啊!為什麼?這時候才講到真正的佛法,破迷開悟了,那麼這一個悟有所謂的小悟、一直到大徹大悟的不同的階層。再下去就是所謂轉凡成聖啊,一般講智慧覺醒,轉凡成聖,也就是作聖作賢的意思,聖賢。再上去就是所謂的明心見性,作佛作祖了。
   
  所以,我們自己在學修的人,不能不知道有這些路徑,需要透過我們自己去努力。凡關剛剛講的那一大串,統統沒有離開我們自己,包括我們在講的宇宙和諧、世界和平,救國富民好像和我們無關,事實上,我們瞭解佛法深度的人就知道,原來整個盡虛空法界是一個自體。如果從是一個自體的角度來講,那當然和我們息息相關。所以,如果從外在的這些枝葉花果林林總總,像現在人在強調的這些環保啦、這些慈善啊,畢生只花費時間、精力在這些事相上,我們不太容易去覺悟,因為我們會往外迷失。那麼只要跟覺悟無關的事,它基本上都不是佛事,而只是世間輪迴的一個造作而已。
   
  所謂是念佛得因果,誦經得聰明、持戒得升天、布施得福報,它跟你成佛統統沒有關係。可是,也不要誤解了,佛法並不是否定這些也算是好事的事。那麼念佛,它也講啊,念佛為因、成佛為果,可是,如果你迷執一個他佛的話,你的成佛為果也不過是一種幻相之佛啊,它還不是真正的本佛。所以,為什麼「守本真心」是為樞紐,學法的樞紐?守真心是守誰的心?守住自己的心,不是守別人的心,所以當我們守住自己的真性的時候,我們就恢復本來真佛了,所以才有辦法去所謂修密宗的那句用詞,叫「即身成佛」。
   
  那麼佛法也常講,強調直下承當、當下即是,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問題就出在常常把這些名詞用自己的意思去解釋,那麼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也就又錯了,猶不知道那個「真心」到底是什麼?所謂「真心」即是「無妄之心」,無妄即是無執著、分別,無妄想之心。那麼執著、分別大家好懂,妄想真的不容易懂,因為妄想,我們連自己的起心動念都掌握不住、都不知道,常常在那邊做粗做細的在那邊調息,這個還是世間輪迴法。所以,修禪的人必然必須要在二六時中,時時善護所謂的不起心、不動念的這一個心,你只是守正而已,並不是去想要去得到一個正。
   
  剛剛講的,為什麼現在講個「正」?因為前面講個「妄」,「妄」相對於「正」,去妄即正,它本來就是了。這個一定要知道,畢竟華嚴《出現品》也講了,「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那是我們本來的面目,跟一切諸佛如來統統一樣,等無差別。我們眾生之所以是眾生,就是已迷妄了,埋沒了這一個真性,如來的本來的智慧德相,而產生了這些林林總總的苦難。從這個角度,我們就知道,如果我們有最高層級的法(方法、門徑)的一種生命狀態,我們現在的所有的一切煩憂,也就會自然卸除。可是,偏偏我們要相信這一件事情最難,現在的人,因為累生累世沾染了習氣。
   
  最近我也常常跟一些同參分享,就是至少這四百多年是西方科技的時代,西方科技號稱發展到現在四百多年,這裡面心理學又發展了二百多年。那麼我們就去想,如果我們是在這個地球的科技影響,這個錯誤科技的路徑影響,我們應該這四百年來也不乏曾經在這地球輪迴當過人,只要在四百年來你曾得人身,沒遇到佛法,你一定是被現在主流的科技影響。最近這三、五十年的最先進的科學家,才去印證到原來四百年以來發展的科技都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他把物理跟心理切分開來。
   
  最近三十、五十年來的科學家、量子力學家去發現到一件事情,原來物理的基礎是心理,換言之,心理和物理是不能切分的。也就是佛家在講的五蘊,那個「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大家都會唸,也就是發現到了真正的這一個五蘊。我們以前的人把五蘊理解錯了,以為是我們這個人整個身體叫做五蘊,我們會想,我們有色相,因為「色」,我們會感受,色、受、想。然後我們又會運作,「行」對不對?我們還會變現這個識心,會判定,意識層。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是這一個人也是五蘊的產物,而不是這個人代表了五蘊,這五蘊就是量子力學家發現到的「微中子」,也就是佛家在講的「一合相」,那一個最小的粒子。
   
  那麼一個粒子好像具有一萬億個微中子,你看看這有比分,那粒子我們根本看不到,一個小電子看不到,那它又一萬億、一百億,更小,我們更看不到啊。所以,那一個最小的微中子就叫做五蘊,它同時具足了色、受、想、行、識這五個特色。換言之,色、受、想、行、識五蘊是不能切分的,它不是五個東西,它是同一個東西,可是它有這五種特色。所以,這五種特色組成了我們這個人,組成了整個虛空法界,所以整個虛空法界為什麼是自體?因為都是這一個微中子排列組合而成,微中子再把它打碎就沒東西了,那個物質打到最小就沒東西了。那麼那一個沒東西會產生東西,卻跟我們的念頭、我們的起心動念有關係。所以,那一個最小的微中子在科學家定義是不是就是最小的物質?那麼這最小的物質打碎,本來不存在,它為什麼存在?因為念頭的存在致使它的存在,念頭的不同致使它存在的形式、樣子也不同,就這一件事情。
   當然,這三、四十年前以前發展到現在四百年來的科學
  所以,如果從這一個角度講,這三、四十年以前發展了四百年的科學,當然統統錯了。也就是這些錯誤的科學,我們現在把它定位叫低等科學,人類認為最昌進的科學,原來是最低等的科學,因為它不能造福我們的生命。它常常不斷發展,障礙了我們的生命的一種幸福感,所以這是不好的。瞭解到這一點之後,我們才有信心去對改變命運這種事情存以冀望,要不然命運就不可能改變,因為它跟你無關,跟你的自主性無關,那事實上是正相關啊。
   
  所以,你的命運裡頭就兩件事情,訊息世界,一般你們講精神世界,跟物質世界。那麼物質世界跟精神世界是同時存在,它又是我們念頭所產生的,換言之,我們的念頭可以去改變它,可以去創造它。這麼一來,我們的命運才有辦法去改善,對不對?而不是找算命先生,算一算,徒增痛苦、憂慮,只是這樣。要不然就是有的會快樂一下子就又沒了,對不對?論我們會悲哀,我們就注定悲哀;論我們會快樂,我們可能也不太得得到快樂,就會產生這一種命數。這是我們錯誤知見產生的錯誤現象,學佛的人就會明白這一個道理。
   
  大乘經也講了,一切法從心想生,現在的科學家去印證了老祖宗的這句話。為什麼前面講禪法最善於守心?你只要把你的真心守住,你過去生生世世無量劫一直衍流到現在,此時此刻當下這一秒的這些所謂的業力就可以止住,這一個止住,是因為你的真心不再造化了。所以止住不是全部消失的意思,而是你不會再去發展錯誤的業了。所以,後面就等著什麼?消!所以才會有一句話叫做什麼?「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這是佛的態度、菩薩的態度。我們眾生不隨緣,會遇到舊業消不了,又會再造新業,這是我們的特色,所以我們會無量無邊的痛苦的原因就在這邊。那麼佛菩薩之所以幸福圓滿,就是祂善於、祂懂得怎麼去守護那一個心。也就是一般講的起心動念不讓它升起負面的,而永遠保持在正面的,這樣子,我們不管是事業、人際關係,乃至於我們現在的人最關心的自己的身體,它當然就都可以得到痊癒啊!也就是解決的意思,從這一個角度,是完全不需要靠外力的。
   
  老祖宗也告訴我們了,眾生是心自度,佛不度眾生。那麼我們現在學佛的人,常常去仰賴佛來幫助我們個什麼,那個也只是一種「欲勾牽,入佛智」的善巧方便。所謂佛陀教著我們念佛、憶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有沒有錯?當然是沒錯啊!可是,你本來是佛啊,你幹嘛去加個憶佛、念佛?因為我們做不到本來是佛。所以,以方便法來講,大勢至菩薩無盡慈悲,就教著我們憶佛、念佛,這也就是所謂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的這一個層面的深信因果。這是在所謂的「淨業三福」的十一條裡面的最末後第三節的第二條,叫做「深信因果」。那麼到了第三條,已經是大乘法以上了。
   
  第一條是所謂的這些人天法,從所謂的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講的是人天法,而人天法是小乘的基礎。那麼第二條所謂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所謂的小乘法。那小乘法又是大乘法的基礎,所以,上去就必須要發菩提心了。所以我們就知道,學修佛法的人如果不發菩提心,他當然終生不得成佛道。這時候是講到大乘哦,我們講大乘叫菩薩道,終生不得成菩薩道。發菩提心,你還得深信因果,可是,許多學佛的人就會納悶、疑惑了,佛法不是一開始接觸就常常叫我們要相信因果、相信因果嗎?怎麼一直跑到了大乘的階段才叫我們深信因果?所以,我們就知道這一個深信因果,跟一般我們在講的六道輪迴的因果報應的因果是不一樣的。
   
  它加一個「深」,深信,這一個因果只講一個,叫做「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就是說相信什麼因果呢?念佛為因、成佛為果,它只講這一個東西。這時候講的「念佛成佛」還是一種方便,當我們回復自體性的時候,「道本圓成,不用修證」、「見聞覺知,本自圓寂」,那就是本來真佛,到那時候也沒有一個所謂的意念的問題了。這一個事情,也就是禪法直了心門的一個路徑,所以,離相為宗,守本真心為軸,宗軸。所以六祖惠能才會勸著我們說什麼?「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直接就作佛了,那麼也不需要再來一個憶佛念佛了。但是我們現在的人習氣深重,釋迦牟尼佛當年也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那我們現在的末法時期,要什麼?淨土成就。
   
  所以,這一個心要怎麼守?就守在清淨的心就對了。第一級數的清淨心迴向念佛,假設你念阿彌陀佛,迴向極樂世界,你就可以去了,一般我們講功夫伏住、功夫成片了,這就可以了。第二級數當然就更不用講了,得清淨心就是我們所謂的平等,當我們有平等心,念阿彌陀佛迴向極樂,到了極樂世界,通常是所謂的「方便有餘土」以上。再往上一著叫做覺悟之心,這時候是甚深的所謂的三昧,就是更深程度的清淨心、禪定的功夫,這時候迴向到極樂世界,肯定是「實報莊嚴土」以上。乃至於有可能還會直契入所謂的「常寂光淨土」,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所謂的我們剛剛講五十二個年級的最高層級,第五十二個「圓滿佛」。
   
  所以這些……學佛的人應該要去瞭解、知道,這是最基本的一個常識知見。為什麼講常識?因為我們知道的不一定會成佛,只要你不是成佛,直接成佛或者是你已經到位了,所有這些佛理都叫知識常識,它就不是智慧。所以,知道那麼多有沒有用?沒有用,知道那麼多,你還得付諸於行動。剛剛我們講,現在的人「直守心門」做不到,才有林林總總拉哩拉雜八萬四千法門的產生,無量無邊的法門產生,統統是要引導我們入「宗」——回歸我們的自體性。從這一個角度,「信」不容易提起,知道了,做不到,就是「信」不容易提起。知道、做不到,表示我們不夠明白,那一個知道是有障礙的知道,是自己依自己的經驗法則上的知道,而不是真正的知道。
   
  所以,為什麼在這個時候才要去讀經?讀經也是為了這一件事情,要不然一個能夠放下的人就不用讀經了,一個真心已守住的人也不用讀經了,你讀經反而浪費時間跟轉加昏沉,讓你有時候偏頗還「貪」—貪法,貪多嚼不爛,法尚應捨,何況非法。讀經是在做不到之前、理不明之前的一個前方便,所以讀經可以讓我們理明,理明了,我們信才真,真實的信,而不會流於所謂的不信、所謂的迷信、所謂的正信而已。那我們說一般講到正信已經非常不容易了,不是一般程度了,為什麼正信還不足?因為正信只是你知道你相信的是正確的,可是你不一定做到。佛家還得向上一著叫「真信」,有人說「深信」都可以,真正的相信。真正的相信就是所謂的「信、解、行、證」四而一、一而四的那一個信,那個叫做真信。
   
  那麼你有真信,你的願才會切,剛剛講那一個菩提願才發得出來,前面這兩個「理明」、「信真」沒有的人,他的發願永遠是自私自利的那一種希求,那個不叫「願」。吃素四十九天換幸福美滿人生這一種,我們誰誰誰出什麼問題,我們發願要做甚麼事來換取,這種發願通常是跟佛菩薩賄賂、當強盜的這一種,這一種當然得不到幸福美滿人生。這個菩提願發了,你的行才會專。那麼你看,這一個次第上來講,你就知道現在的人要發菩提願、菩提心多難多難,對不對?那個菩提願尚且還不知道是什麼。現在講的最簡單講的,就是你們常常在讀經的時候,四弘誓願的第一條:眾生無邊誓願度,就叫做菩提願、菩提心。
   
  當然菩提心在佛法上有諸多的術語可以去解釋它,可是有的好懂、有的不好懂。而你常常聽到最典型的就是菩提心是什麼?是直心、深心、大悲心,對不對?常常知道直心,那麼直心是什麼?要再翻一下佛學大辭典,直心大概就是真誠心。那真誠心又是什麼?你一層一層的推敲下去,你會發現你根本不知道,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真誠心。所謂真誠心就說不為自己、為他人的心,但是還有一個「為」哦,還有一個「為」就不是,還有一個「為」,還有你、我的差別,對不對?那麼你就沒辦法理解諸佛菩薩的同體大悲、無緣大慈啊!所以從這一個真誠的角度、大悲的角度,它其實到極處都是一樣的,比如說,所謂的三門入淨,回歸本體,到那個本體才是所謂真正的真誠心,真正的直心的意思。覺、正、淨嘛,透過覺門修持的進到本體、跟透過淨,清淨的淨門修持的人進去、和透過所謂的教,正門,讀很多經,明白了、大開圓解契入的。回歸那個本體,才能堪稱為真正的所謂的直心,真正的至誠之心、真誠之心。
   
  從這一個邏輯來看,你們就知道了,原來直心、悲心、深心是一件事情,不是三個事情。那為什麼講了三個?是因為我們眾生的分別心太重,這個意識型態的執著太重,所以它才講三個。就好像我那一天考試,問一個女士說我們的分別心都很重、很重,所以這也是學佛不能夠有大幅成長的一個主因。然後聽著聽著,好像一副很疑惑、茫然的眼神,不知道這個分別心到底是該怎麼理解。我就反問她說:「我請教一下,妳覺得慈悲跟博愛有沒有不一樣?」連想都不用想,就馬上跟我搖頭:「對!不一樣」。慈悲跟博愛,這兩個詞有沒有不一樣?你們現在順道考一下,她說不一樣,我說:「那這兩個詞的意思有沒有不一樣?」她:「不一樣!」就是統統不一樣。 
   
  所以你就知道佛陀多慈悲,三千年前就教著我們要什麼?學法四依法其中一條:依義不依語。我們眾生自自然然習慣就是這樣,對不對?後來我們當然有喝茶,對不對?我就告訴她:「這個杯子英文怎麼講?」,有英文素養的人就很直接回答:「cup」,對不對?沒有錯。那麼台語怎麼講?杯仔。請問杯仔和cup有沒有一樣?一樣。這時候為什麼一樣了?那博愛和慈悲為什麼就不一樣了?怪了,對不對?去查中國的辭海,這裡有教中文的老師,查一下,幫我們這些人查一下,到底它的義理有沒有一樣?統統一樣啦!博愛是西式用詞,比較白話;慈悲比較是佛家用詞,比較文言。
   
  那麼它就是現在人講的,愛上面加一個大,「大愛」,但不是那個「大愛台」啦!大愛。為什麼加個大?因為佛家不講愛的原因,是愛裡面有帶情,情就是所謂的意識心作用,意識心跟情兩個加起來叫做情識作用,情識作用剎那生變,所以這不是真正的所謂的愛,這是世間人依「我喜好」而散發、回饋好的行為叫做「愛」,這個會變質。這個也就是娑婆世界產生的主因,所謂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換言之,「愛」這一個字跟專念、清淨是相對的,「愛」就是讓你們人世間不能清淨的主因,你懂嗎?現在普世價值不是這樣!普世價值是把這些言詞都扭曲了。所以,神愛世人,這一個愛必須去定義它,如果它是那個我們剛剛講的「大愛」,那麼沒問題。如果是我們世間人講的這種情識作用的愛,那麼神愛世人又會出問題。
   
  所以換言之,如果神愛世人不是以大愛慈悲的定義的角度,神愛世人脫離不了六道輪迴,這種愛沒辦法脫輪迴,它也許可以讓你做天神。佛家的科判也講啊,要做天道,天道的欲界天的前面兩層,四王天跟忉利天(玉皇大帝那邊),也就是西方講的上帝的那一個世界,你不用禪定的功夫,你只要有四無量心、十善上品即可。四無量心、十善裡面就是在講愛,它沒有禪定的功夫,表示它的愛是會偏頗、會變的,變來變去,所以裡面是帶著情的。它之所以叫欲界天,有欲就是有情、有識——識變,心現識變那個識變,所以到那邊,它還是染著的世界。如果你加上穩定的功夫,就叫禪定。而還沒有到位、還不及格,就是未到定,你還可以再往上的境界去提升,那時候就叫做欲界的後面四層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這時候還是依所謂的愛,愛心那一個愛、會變質的那個愛在運作,還不是真正的慈悲。
   
  所以,在佛家來講,真正的愛只有「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一段,往前推的這一個所謂的法緣慈悲、眾生緣慈悲跟我們所謂眾生的這一個愛緣慈悲,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麼為什麼有前面這三個層級?這三個層級是為了「欲勾牽,入佛智」,就是說我們眾生一下子要放下自己不太容易,所以佛法善巧方便,也鋪陳造一些橋段讓我們有所依循。就是說你有自私沒關係,可是只要你自私能釋出一點不自私,那也叫愛,那就好。這樣你做久了、習慣了,習慣了你就怎麼樣?你就比較不自私了,所以你還是會去釋出對眾生做一點奉獻的事情。久了就愛屋及烏嘛,擴大了,這時候就變成所謂的眾生緣慈悲。
   
  那麼眾生緣慈悲再去訓練,再去擴大了,這時候深入,你不但愛所謂的眾生這些有為的形相,這些所謂的眾緣和合而生成的現象,你還會去愛它背後的理體,因為有相就有體,有事就有理,你就會去愛到背後的這一個理路了。這時候是不是又更擴大了?這些理路的至極圓滿的一種愛的表現,就是所謂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所以,佛家講慈悲,慈者予樂、悲者拔苦,當中都沒有一個自己,也沒有一個心想,統統沒有。它純粹就是應到眾生所需,它只是給他回應而已,那麼回應完呢?心又回歸一塵不染、乾乾淨淨的,這也就是無所住而行於布施。為什麼還會行於布施?因為眾生有需求。那麼眾生如果沒有需求,就不用來一個行於布施了,因為那個行於外如果是自己的念頭的,這時候又在攀緣、又在造作了,那時候又叫造業。
   
  所以,高層級的不容易理解,你看,高層級的事理不出一心啦,所以,萬法唯心造,回歸我們的自性本然就解決了。那麼那一個願,這些直心、悲心、深心才有辦法散發出來。當散發出來之後,你就會不畏艱難了,因為心中本來無一物,何處有艱難纏於身?老祖宗也講啊,自以無心應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那時候你的行才會專,專就是紮實的意思,專心那一個專啦。行專,你的果才會正,你才有辦法證實到,原來學佛最後就是成佛。那一個「成」也拿掉了,因為一切眾生本來是佛,所以只是因為我們迷失了,還要走那麼一大遭繞回那一個原點,原點叫做成佛,那個原點就是你自己。
   
  你出去了、你流浪了,然後繞了好幾年回來,終於又回到你家,你說:「你得到你家了」,現在的人就是這樣子啊!我要得到、修佛要得到,就是這樣。你本來有啊,你不會說:「我回到我家了」,回來:「我得到我家了,真好」。然後出去要幹嘛?出去就是要得到家,不小心亂闖,闖了又闖回到家裡,「咦?我得到我家了!」你看,這就是眾生之迷啦!如果你瞭解這一個理路,學佛就太簡單了,那麼要改善你們的人生問題也就很簡單了。
   
  所以,今年不知道也不自覺中,常常是一種自然的反應,經常在講「身體的病痛」這件事情啦,你看我們很多學員也都身體很欠安,然後這個社會也都很多欠安的人啦,這時代越來越多啦,那越來越多於不自覺當中。當然,有的有福分、有的沒有,有的因緣淺薄、有的善根深厚、有的善根比較低迷,善根、福德、因緣不一定高低一樣。所以,有的人一輩子遇不到真正的高度科技,就是佛法,佛陀教育高度科技,高度科技當然是高度醫術、醫學,有人一輩子遇不到啊,那沒辦法。有的人遇到了,他沒辦法相信,然後不安心。所以我為什麼剛剛講「理明、信真、願切,你的行才會專」?只要你沒有到「行專」的角度,這個這麼好的高度醫學、高度科技,來到你那一邊統統沒有作用,就很可惜。我們卻花了大半輩子時間去追逐、去欲求所謂的落後……也被現在科學家、人類學家、醫學家給推翻的這個所謂的舊科學、舊醫術,當然,現在叫先進醫術,那很冤枉。
   
  尤其我們常常來來去去經手過的這些病症個案,有的也是滿可惜的,大有很快速變好的機率,可是偏偏常常在於自信心不足的狀態底下又功虧一簣。要往下掉很容易,要往上爬不容易啊,尤其有騎過腳踏車上過山的人,他可能體會更深。你一次到底,騎單車一次騎到底,你過程會累,對不對?可是你撐一下,一次到底,你最後會很輕鬆。可是,你沒有一次到底,你在當中分好幾段休息,你要上去更累,你知道嗎?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學佛得不到真實受用,進進退退嘛。
   
  所以佛法才有一句話叫做「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成佛還有多出來的,你看多好,多好幾尊佛出來。我們現在的人就是什麼?初心很難把持。初心就是剛遇到的那一種、滿滿的那一種衝勁,只要你能夠保持原來你接觸到佛法的那個初發心的話,那你本來就是在佛化當中,佛的教化、佛的感染之下,也就是佛力啦,最後也是你那個真佛自顯。你的真佛自顯出來,當然你就不病了、你也不痛了、那當然你也就不死了,也沒有「死」這件事情啊!只是換了個更高級數的工具去再「運作生命」。為什麼不說「運作人生」?因為不一定要來當人啊,來當人,如果不是再來人又很可憐,對不對?又要痛苦。
   
  所以,當然啊,有的人說「我不要當人,我要去當狗」,就好像阿雲的同事,我一想到,都百思不解,怎麼會想去當狗呢?因為老是看到能被侍奉得好好的狗啦,但不是每隻狗都像阿金、善福吶,你不要以為你當狗都能有牠們的待遇,你懂嗎?你要是當到流浪狗,你怎麼辦?現在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狗被拴去哪裡?拴去十二天,然後等待安樂死。對啊,被安樂死的狗,牠的靈性是迷的,針一打下去,昏沉啊!你就知道生命昏沉走掉是去哪裡?就是三惡道啊,有可能比狗的世界還慘啊,比畜生世界還慘。
   
  所以為什麼要瞭解這整個虛空法界的運行?也就是說學佛的基本的認知,你學佛是要幹嘛?瞭解宇宙人生真相,為什麼不叫你造作什麼?因為你瞭解了,你自己就會。那你為什麼現在人家教你怎麼造作,你都不會?你也不一定願意?就是因為你不瞭解,不瞭解就會有遲疑,「疑」就會誤掉了所有一切美好的生命狀態,那個失誤的誤。如果你明白了宇宙人生真相,佛法講「諸法實相」,也就是說我們人存在的因由,我們跟這整個宇宙、生活環境的關係是什麼。生活環境有人跟人的環境、大自然跟人的環境、不同維次空間跟人的環境。把這一個人換成是我自己好了,就是我自己跟我自己的環境,不一樣的環境。這樣的環境加上這個自己,就是一個生命狀態,一個,它不是好幾個。
   
  要瞭解這一件事情,你明白了,你本來就會做了啊,應該這樣說,如果你真正明白了原來一切諸法實相,而不是知識常識而已,大部分你們現在都是知識常識,對不對?知識常識明明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心是造物主啊,現在科學家也提出了以心控物,用心控制,控制有一個轉化改變的意思,有一個決定的意思,這時候沒有心的那個控制欲,不是控制那一個意思。而是心可以決定物,那麼我們的生命的存在的現象叫做物,這一個物當然我的心可以決定的狀態底下,我會不會病了?我可以決定它不病。問題就來了,我剛剛講的,如果你僅知道的這些叫做知識常識,對你的人生毫無意義,一點作用都沒有。
   
  知識常識跟智慧差在哪裡?智慧是你做出來,知識常識是你用頭腦去記憶來的,記憶來的,你還是做不到啊,還是不肯做啊,還是放不下啊,這個就有種大差別。知識常識的運作裡面有煩憂啊、擔心啊、忐忑啊!所以,煩憂、擔心、忐忑讓你沒辦法把知識常識轉化成智慧的工具,就這件事情。如果你知道的這些正確的知識常識讓你放下了煩憂、牽掛、憂慮這件事情,你那時候就契入了智慧,你就辦得到了。
   
  所以,佛家講到最後就是:放下即得。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你放不下的啊,對啊,不然還要放下什麼?你能放下就不用再放了,每個人不一樣啊,你就去想你最放不下什麼。生病的人最放不下身體,那你就把身體放下啊,身體就好了,可是,我講了好幾年,沒人相信。對啊,有的人有去做啦,有驗證出來,但畢竟相信的是少數啦,那真正要相信,還得你去實驗、驗證。所以,佛法到最後要驗證它,不能只是聽、想,然後祈求保佑。
   
  那一天有兩位女士來,一來就要求師父加持,加持什麼?加持讓她家所有的病痛都不見,這樣子。你說:「怎麼可能?」就是說,再怎麼可能,也不能成為可能,你懂嗎?因為眾生的依賴習氣,最後是他人生最大的障礙的根。你一依賴了,你就不會開窗了,不開窗,外面的風就灌不進來。所以,假設師父的加持力、諸佛菩薩加持力是外面的風,你自己要開窗啊,欲得南風當開北窗,所以這時候是什麼?感應道交絕不失時,你如果沒那個感,應不來的。就是說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的器量如果不夠大,他再大的能量都灌不進去,只能灌到你的小器量。那你不能說完全沒有用,可是,因為你自己的器量太小,那一點點能量不夠你去療癒你的問題,是在這一個關鍵。
   
  所以為什麼是心自度,佛不度眾生,唯眾生自性自度的原因在這邊,佛幫助眾生,可是,沒辦法替我們吃飯,而我們會飽。「說食不飽」—替我們吃,我們也不會飽。我們眾生的角度叫做「說食」,所以不飽,那衪的角度是替我們吃飯,我們還是不會飽。所以這要從教育的角度,必須要「師資道合」,學生如果不努力去學習跟落實的話,讀書啦!當然生命這個課題不是小小的讀書能解決,它到最後都是「行」,信、解、行、證,不論老師再怎麼教都沒辦法,所以才叫師資道合,有一個合的意思。它要符合那一個道,符合什麼?學的人要知道怎麼學、教的人要知道怎麼教,兩個碰在一起就解決了。那麼老祖宗也跟我們講完了,「教之道,貴以專」,那「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不可能貴以雜,對不對?所以,相較學之道,引以貴以專。所以,行專則證實,你就可以證實到了,那我們現在人不專。
   
  從醫療的角度裡面,要試著放下,放下,尤其現在許多病,包括現在的這些禽流感,你看,雞啊、狗啊、當雞很可憐,你們現在人一群人生病,有沒有人會把我們集體撲殺?沒有!醫院也不會把我們集體撲殺,對不對?醫院都是病患啊。就好像SARS時期,得到SARS在長庚,長庚有沒有集體撲殺病患?你看,人卻很沒良心啊,對不對?雞禽流感、鴨禽流感就集體撲殺,這實在是不對。所以為什麼現在奇奇怪怪的病越來越多?集體撲殺了就等於沒有這些禽流感了嗎?禽流感是冤業啦,冤親債主的業報,冤親債主不是透過這些消毒水、消毒藥就能解決啦。它能把階段性的現象解決掉,可是,它的業力還在,只要是業力還在,它就會去轉、會竄,流竄到別的形式。所以,那些病毒它就稍微改變一下形式,又會再來危害人類,那個病毒代碼數字我永遠記不得,好像每一代都差個什麼數字,五還變六啦、還變什麼N、還是H等等,沒完沒了啊!
   
  以前,稍微年長的人小時候大概也很難得聽到「集體撲殺」這種事情,所以,有「集體撲殺」就產生了我們現在社會上的恐怖暴力事件有「集體死亡」這件事情。例如現在這個空難是不是一次就死掉很多人、戰爭一次也死掉很多人?都是這些冤業的糾葛而來的。所以,你不一定要吃素,可是,你要懂得不能去殺,不吃素也吃三淨肉,所謂的:不聽其音、不見其血、不為我而殺,這些可以去避免。那麼真正不是那個物質在冤業來冤業去的,比如說我舉一個例子,假設我是一隻鹿,在野外,然後我不小心自己從山上跌落到山谷,我死掉了,比照人的部分,也八小時過後了。那現在有一個難民也掉下去了,對不對?然後骨折,可是人比較有福報,比較〔韌命〕(台語:比喻生命比較有韌性),他是跛腳,沒死,結果看到那一隻死鹿,他困在山谷沒人來解救的時候,吃了那一隻鹿,有沒有跟這隻鹿結怨?這時候沒有結怨,所以這時候就不叫做殺生,你懂嗎?
   
  所以,佛法所講的真理都很細微,為什麼我講到這個呢?就是叫著我們有持戒的人,不能因為自己持戒而長養傲慢心,我們自己吃個素,就認為全天下不吃素的人都是不對的。我們自己有持殺戒,比如不殺蚊子,全世界殺蚊子的人都不對了,不是這樣,我們要勸別人不要去殺蚊子。因為你最後還是要守本真心,那自性清淨心中無一法可立,哪有這些素、葷?哪有這些怨懟?對不對?哪有這些糾葛?所以,修行要知道門道。這些跟修行基本上都沒有關係,真正修行就是你一念清淨無染,在一念清淨無染的時候,佛家叫「放下」,放下了就成就了。
   
  所以為什麼才能講「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不會的就是在這些佛邊影事,應該講福啦(福邊影事),「福」這一邊的夢幻泡影的事相裡面在什麼?以為在修持、在努力、在做了。當然,無法直契本心的人,他不能落兩頭空,所以在福邊的一個努力,這個善的角度裡面,還是要去努力完善它。可是,在努力完善「善」的這一個道途的狀態裡面,努力的訓練去掉這些執著、這些分別對立的這一個心境,這樣子,所有的善就不是福德了,它頓念因為你的運作而成就了功德。所以你不但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而且你還真的是如實的無上正等正覺,我們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真正是可以成就屬於如實的那一種,不然加個「如實」幹嘛?就是福慧具足,而不偏頗在一邊。那時候你的福會釋出給一切眾生用,因為你自己不染著了,所以你自己有沒有福的事相不重要嘛!
   
  所以,從這邊角度我們就要瞭解了,要成就佛道一定得出家,現在聽到,大家就緊張得要死了,對不對?當年美雲來到這裡,就是怕她疼愛的先生會跟著我們剃頭,所以來阻止的,你知道嗎?結果她來了,看到我的頭髮比她先生的還長,安心了。所以,出家是真的要,可是,要瞭解「出家」的意思,在家的要學習維摩詰居士,出家的,我們講形式上已出家的,就要如實的學習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示現「身心皆出」;維摩詰居士示現「心出身不出」。所以,唯有心,對不對?剛剛我們是不是講「會修的唯守真心」?而不是唯守假身,對不對?沒有這件事情,不會修的才在這個身體上捉摸嘛。
   
  所以,真正的出家,出離田宅之枷、出離煩惱之枷、出離生死之枷,這叫出家。那怎麼出?放下就是出家,放下一切萬緣就叫做出家,跟你的外相毫無關係。所以,學法一定要入一乘聖諦,到一乘聖諦,你才能去瞭解真正的出家為何,否則我們現在的人都在外在的形相上捉摸。捉摸久了之後,我們的執著不但卸除不了,我們又會選一個自以為善的事情來執著。而用這個執著的善來對峙有可能人家是淨、純淨的生命狀態,我們把它當做「惡」,那我們就冤大了。所以,學法一定要按部就班,要去明白這一些事理。
   
  那麼《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啊,為什麼有人從事佛事……意思就是說學佛啦,事佛嘛,「事」就是從事覺悟這件事情的教育,有的人得到的是吉,有的人得到的是凶災?這個最初的關鍵釋迦牟尼佛有講了,要從明師學戒,意思是說「事佛,不事善師,終不可得」,那這一個善是圓滿的意思,在佛家叫「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師就是所謂的表率,那麼現在的人欠缺就沒辦法。所以,意識型態作用的世界裡頭,就是障礙的世界,我們只要學佛能夠從這一個角度去理解,我們要放下的機率就大。只要我們還在那些善、惡捉摸,我們一定自認為是善。當然啦,你們有學比較有涵養啦,已經我常常聽到很多同參會自覺自己不好、不對了,這已經是不錯了,可是,也不能在那邊自艾自憐啊,那也是一種心魔啊!所以,「捨」當中沒有這兩件事情,就「兩邊不立,中道不存,是謂中道」,善惡皆離,即能入淨。淨還得提升平等、平等提升正覺、正覺提升……正覺還有什麼提升?提升到無上正等正覺,這才是我們的目標。
   
  希望諸位,這歲末年終,這是農曆年最後一堂課,希望能夠做一種鑑往知來,把過去的種種如昨日已死,逝者如斯、來者可進,那來者也不是期待明年怎麼樣而已。最後用一段例子告訴大家,前一陣子我有一個修密的朋友來,然後在問我說他人生習慣計劃,「計劃」這件事情,沒計劃好像沒安全感。那麼常常在計劃明年要怎麼樣、後年要怎麼樣,就好像很多的業務員常常在計劃,今年要計劃明年的業績,很多公司行號是不是都這樣?你們做生意是不是這樣?然後真的都可以如期嗎?如願嗎?很少,對不對?那不如願的時候就痛苦,還沒到那一個時間點的時候忐忑,就是都沒有好的,這叫計劃錯了。
   
  他可能會認為我跟他說就不要計劃了,對不對?那不要計劃就變懶散啊,那也不對啊。所以我說你們要計劃就要換計劃的對象,要善於在「因」上計劃,不要在「果」上計劃,果上期待不來的,因上,自己是主人,所以要善於在因。你明年想賺多少錢,你要今年要計劃多布施多少,就這麼一回事。你明年身體要更健康一點,你不是今年計劃買醫藥買多一點吶,而是今年你就要無畏布施多一點。那你明年要比較有智慧,不會和人家爭論不休,對不對?你今年就要多計劃清淨的修持跟法布施。如此一來,你的果不計劃也能得,所以才能慢慢去體會到佛家講的「不求而得,乃謂真得」,它不求果卻能得果,是因為它求因。所以,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求是如理如法的求,會求的必應,不會求的,生生世世不應,期待諸位能夠去自勉之。沒什麼大問題吧?時間到了,你們有問題嗎?
   
  雅聰師姐:尊敬的  師父上人,學生想請教  師父上人關於「妻賢夫禍少」,學生常聽到這句話,然後身為妻子的角色在古聖先賢的那個很多的教誨裡面,也常常提到妻子是一個家庭裡面很重要的一個責任的分擔,然後就是婚姻裡面有很多我們要學習的地方。以前《聖經》裡面,就是婚禮的時候……教堂婚禮的時候,神父也都會跟新人講說,你們要彼此相愛、要怎麼扶持……什麼的,可是現在的婚禮好像不太會跟結婚的新人,告訴他們這些夫婦相處的這些道理。然後我自己本身以前也不懂,是跟  師父上人學習之後才慢慢明白,但是還是覺得做得不是很到位。想要請教  師父上人,關於賢妻的這個部分,是不是再深入才能做到更好?謝謝!
   
  師父上人:我不知道現在的結婚的狀況到底是怎麼樣,不過,不是每個人都沒機會啦,像之前那個誰啊?那個端容、啟森啊,他們結婚第一件事情就是來聽結婚應該怎麼辦,然後他們的婚禮是播我們開示的影片,大家在那邊吃,然後在那邊聽法,你懂嗎?所以是成之在人。老祖宗常講,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是一種制式的規律應該怎麼樣,當然,老祖宗多數的規律都是善的,我們本來就應該符合,對不對?那麼什麼叫「賢」?賢就是對的叫做賢,那麼「妻賢夫禍少」為什麼?你想,你不要說「妻賢夫禍少」,就我們只要整個國家有幾個人在亂,就整個國運就不好了,你懂嗎?
   
  最直接了當就是安守本分,那我們常常心會浮動,對不對?安守本分,守本分的意思啊,現在人聽得懂,很難做到吶。當然這時候不特指是為人妻子的這一個角色,守本分是什麼?每一個人的緣不一定一樣,所以他本分的事相也不一定一樣,比如說現在這個時代,有的有職業婦女,對不對?那麼結婚了她還是要工作,要不然家計維持不下啊,對不對?那她的本分就跟完全的家庭主婦又不一樣了。她們有同樣的區塊,也有不同的區塊,可是它的原則原理都不變,總之,不為自己就對。那麼我們現在的人,不要說在妻子的角度上或者先生的角度,從整個人跟人互動的角度都一樣,為什麼會出這麼多問題、禍害這麼多?因為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考量,所以就沒辦法了。所以,老祖宗就是以一個字─「讓」。
   
  當然,你講的這個,老祖宗的標準現在都不太敢在這個時代講啦,為什麼?老祖宗妻子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人有男的、女的嘛,對不對?做太太的,她還得負起教育子女的責任,古時候是這樣,要不然怎麼會有太姜、太姒、太任,對不對?叫「太太」。所以,「太太」這兩個字的由來是這麼來的,是因為她最偉大,她能夠教出聖賢。所以,「太」比「大」還大,對啊,要不然怎麼叫「太」?又兩個「太」,對不對?比「大」還大了,還double(英文:二倍的、雙重的意思)大,對不對?這個就是妻子,你懂嗎?可是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子。
   
  為什麼這個比「大」還大?所以,很多歷史科判家都把中國定位錯了,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女權至尊,不是沙文主義,不是男尊女卑,一直以來都不是,要不然怎麼會叫「太太」?不是男的當太太,是女的當太太?就是女的最大嘛,不是女權至上嗎?所以,她最大,她不能名不副實,所以她要負起整個家運的一個守護跟延展。家運代表了整個國運,整個國運代表整個虛空法界、整個宇宙的和諧,前面還有一個和平的世界,所以,在中國的女人是扮演這個角色的。那扮演這個角色的人當然修養要更好啊,我們中國人的教育是所謂的身教嘛,修養不好,怎麼可能教出聖賢,對不對?你想想看,一個修養好的人、修養好的妻子,家裡怎麼會有紛紛亂亂的事情呢?就不會啦。她甚至有智慧啊,修養好的人一定有智慧,她不斷有智慧能夠教育小孩成為聖賢。
   
  智慧用在一切,所有的人事物統統能解決嘛,對不對?所以她當然能夠把先生處理得很好,先生不足的,她都可以幫他補足,這是中國人太太的一個不一定為大家所知的質性,可是它的本質就是這樣在運作。所以,中國能夠維持五千年穩定的社會,相較於其他歐化國家、歐美國家來得更穩定、少戰爭的原因,也都是來自這一個基樁──「家庭、家族」的這一個穩定力。當然,還有「夫子」這件事情,夫子就是老師嘛,小孩子長大給老師教,可是,小孩子長大前是最重要的事情啊!意思說都被妻子(賢妻)教好孩子了,已經教好再送去給老師教,所以老師在教比較沒問題。就好像釋迦牟尼佛的角色一樣,釋迦牟尼佛把我們這些放牛班很不好教的眾生,教好了,送去極樂世界給阿彌陀佛教啊,所以極樂世界都是資優生,我們這邊是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對不對?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啊,我們就是這樣啊!所以,那個母親就像釋迦牟尼佛,你知道嗎?所以要有更大的耐心。
   
  你想釋迦牟尼佛如果沒有更高度智慧怎麼可能?對不對?那麼一家的女主人如果沒有高度智慧的話,那個家就不容易興旺,因為就會有很多煩憂、很多處理不來的嘛。我們現在的人不好懂這個,因為我剛剛講,你們跟我有可能都一樣,這四百年也不乏幾次都投胎在這個地球,四百年是西方的文化影響,可是西方文化不講這個,所以整個世界的衰敗就是從這邊開始。中國是近兩百年以來才受到西方的影響,清末以後,對不對?尤其是慈禧相信知識常識,不相信智慧之學。民國以後開始亂世,民國以後沒有制禮作樂,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民國也沒有這種東西,所以,民國是中國歷史五千年來最亂的一個時代,只是美其言叫最自由、最民主開放。最自由、最民主開放只有一個地方的人有能力去運作,叫做極樂世界,因為那邊的人民素質好,只要人民素質不好的地方,民主開放就是一種危機!
   
  妻賢夫禍少,當然就解決啦,重點是這義理不一定要知道太多,可是我們自己要知道自己該怎麼做、用心在哪裡,這當然有通則跟有個案的差別,你這樣問,我不知道要從個案講還是通則講。我舉例一個好了,六祖惠能為什麼可以得到衣缽?你知道嗎?你從一點去看,當年神秀寫了那四句偈的時候,是不是弘忍叫這寺院裡所有的學員傳唱、唸,要去朝拜它,所以可得人天大福,對不對?那講著、講著、背著、背著就背到六祖惠能的耳朵裡啦,當時他還在碓坊舂米啊、破柴啊,對不對?在工作啊。那麼一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也好奇啊,他也說他發心也要請人家帶我去那一面牆拜一拜啊,對不對?我也要種一點福報,去拜一拜啊。這裡面你們看到了什麼事?這裡面告訴你們,六祖惠能是一個老實人,為什麼?他在黃梅會下八個月,都不知道那面牆怎麼走,你們做得到嗎?他只知道他的碓坊,哪裡他都不知道。
   
  黃梅五祖初見面的時候派工作給惠能:「你就去碓坊,破柴、舂米、煮飯給寺僧眾吃」,他點頭就去了。去了這八個月,從來沒離開過那邊,我們做不到,對不對?這叫守本分。所以,如果你有他這個精神的話,不但夫禍少,而且夫昌隆,禍少還有禍啊,昌隆就沒有禍了啊,你懂嗎?而且會更好、更好,你懂嗎?然後不但你一家好,你周邊的人,你夫家的家的,你自己娘家的家的,統統會因為你們而好,為什麼?那是你們的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所以這裡面統而言之,也就是跟學法有關係,所以,如果一個人學法老實、聽話、真做,他在短短時間就可以去成就,所以這一個「老實」就叫守本分,我剛剛講的。
   
  那我們為什麼常常有這一種所謂的家裡的這個負面的心緒?就是我們不老實啊,對啊,我們望東望西啊,對不對?我們常常該做的三分鐘熱度啊,現在又要想一個困擾來給先生啊,對不對?沒看到先生很痛苦,實在不高興啊,我們是這些理路嘛。所以,不能這樣子啦。這有時候是個案,不要講!不要講!講了之後全世界都知道了。「賢慧」這件事情就是什麼?老祖宗講的是真的,女子無才便是德,他不是在數落或者是限制一個女孩子發展。老祖宗的教學是首重德修,然後言語,接著是施政、政事,最後才是才藝啊!這個「才」是屬這個,所以越沒這個的人,他妄想越少,所以他德修越好。
   
  我很後悔我小時候學畫,還好我很幸運!我很幸運我在學畫的過程沒什麼大誘惑,你懂嗎?所以我一直以來都一直畫、一直畫,那叫做傻傻的畫,然後在畫裡面就頓覺「原來整個宇宙是這個樣子」,你懂嗎?就跟所謂的佛法冥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為什麼我少外在的誘惑呢?因為我學畫的過程沒什麼太多平臺可以讓我去爭名奪利、去發表,因為那必須〔後面有一塊〕(台語:比喻有財力支撐的意思)的人才有辦法,我們這個沒辦法。所以,我們在學畫的過程是一種階段性叫做心靈的慰藉,懂嗎?
   
  就好像我滿喜歡古時候中國的畫畫的人,多數都是一些文人,你知道為什麼會常常去看古畫?我特指中國的哦,西洋的我不敢講,多數,也不是全數,你看了都會有一種攝受力、安定感,為什麼?因為心現識變啊!古時候中國的水墨畫,那些文人大部分都在朝為官,他什麼時候畫畫?他不是像現在我們藝術家,藝術家就廣了,不要只講畫家,因為這裡有畫家啦,藝術家很廣啦,我先講我,因為我都跨越到啦,所以這個最倒楣,對啊。我們現在的從事藝術是幹嘛?不是怡情悅性的,而是要在社會爭一個地位、名利的,所以才有所謂的「專業」這件事情,古時候沒有。古時候我們老祖宗的這些書畫家,基本上都是業餘,身分是業餘,可是涵養、技術卻是專業,是這樣講。他們在朝為官本來就有薪水,所以他不需要透過他的畫去跟人家爭取生存,他不需要,所以他對待畫這件事情,他的心就比較安定。
   
  那另外一件事情就是我剛剛講怡情悅性、撫慰心靈,因為在朝為政的時候,難免這些官場的鬥爭多,鬥爭一多,這些人又有一種清高的氣懷,對不對?所以不喜歡。因此,回家用畫畫轉移,所以他的畫是一種比較純粹的態度的顯應。那時候你看到他的這個殘餘物,我常講畫畫就是一個殘餘物,它沒人要的時候叫垃圾,對啊,有人爭著要才叫至寶,我以前不是常常講嗎?在小時候,人家問我:「師父……」,那時候不叫師父啦,那時候講:「某某某,你的畫,你覺得你的藝術觀是什麼?」我說我們的藝術就像大象大便,很多藝術家就很嘩然了,你知道嗎?「你怎麼這麼貶低藝術啊?」我說「不是貶低藝術,哪有像大象大便這麼自然的事情?」對不對?大象啊,為什麼我講大象,不講別的呢?這跟佛法有關啦,佛法講「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啊,誰能夠定?無欲則淨,對不對?所以,沒有欲望的人他就定,所以用大象的糞便是有其義的,這是我今天講啦,以前人家都參不透,那我現在講白,用大象的糞便。
   
  所以,這個無欲的人、修行者,那伽常在定,無欲嘛,可是牠也在運作,牠也有行住坐臥,對不對?牠也不是死死的變成一個標本,被放在那邊,不是的!所以牠也會吃草。那為什麼叫「那伽常在定」?因為佛法用牠的形象,穩穩當當的這樣子,站也穩定、走也穩定、睡也穩定這樣來表法禪定這件事情,行住坐臥皆是定。牠只管自然的運作牠的生命,自然哦!自然叫隨順的意思,牠沒有想望東望西,希望什麼、希求什麼,沒有。吃草,維持生命,對不對?那麼一個藝術家的藝術品應該是像這樣,他只管去運作他的人生,他沒有欲求什麼,最後你畫完了就是大便,對不對?吃草,整個消化完成,對不對?過程嘛,消化完成,認真吃、消化完成,最後排出來的一個碳水化合物。
   
  這一個東西有什麼價值?我剛剛講,沒人要是垃圾啊,你們會叫它大便,可是泰國的造紙藝術家看到它是至寶啊,他把大象的糞便拿去再造藝術紙,可以賣錢耶!賣很多錢,他們很喜歡,他們很感恩大象的大便。如果這隻大象不會排泄的話,他就不感恩了,所以,那個排遺拿去再造。好,那應用現在的科技又符合環保概念,聰明人拿它去生沼氣,對不對?沼氣發電無汙染,又幫整個地球減緩一些溫室效應。沼氣發電啊,它有沒有作用?它有價值,對不對?好!最後如果都沒人去用它呢?它就是一個垃圾,它垃圾也有用,因為地球上有一種昆蟲叫做「象堆糞蟲」,只要沒有大象的糞便,牠就滅絕了。所以,大象的糞便就算沒人拿去利用的話,它可以讓象堆糞蟲綿延子孫,一代傳一代,牠的家族更興旺。所以我的意思是說那大象吃草,有沒有從牠在吃草的過程去想「我要大一個什麼便」?沒有,對不對?這叫自然。
   
  所以,我們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在自然的生命狀態底下,世界本來就和樂。那這種和樂又不是消極性的,所有的所謂的殘餘物,它統統對這個社會有作用,可是偏偏它就不會去變成一種爭名奪利而來損耗自己的德行的一個工具。現在很多藝術家我覺得很可憐也很惋惜,變成藝術就是在爭名奪利的,還好我們小時候比較沒這個平臺。所以,要安守本分,畫畫的就畫畫啊,那你說:「師父,你沒有,你還會音樂。」我說:「那是人家找我的。」我們從來不會去想啦,你懂嗎?找我們就隨順啦,你看哦,隨順完了,沒了就放下啊!所以你們妻要怎麼賢?就要學習放下!你應對到「家」,一個家該做的、該對待的,你對待好就沒事了,該做的就要認真去做。
   
  所以老祖宗講「是道則進,非道則退」,而不要說在對待的時候又自己滿腹什麼理想,對不對?那就衝突了。對啊,因為我們的滿腹理想就是我們的滿腹執著、我們的滿腹分別。對啊,佛不講理想的,佛不講道理的,因為佛本來就是真理,真理不用再去闡述什麼這些道理。這些是對不懂的人,善巧方便把佛理演變成道理跟理想,先以欲勾牽,後令入佛智。回歸!佛無有一念,哪裡來的高度理想?統統沒有,所以佛是無作無事人,是天底下最閒的那一個人叫「佛」,因為他沒有什麼豐功偉績必須去創造,所以恆順眾生一切,隨喜功德這樣子而已。
   
  所以,你們在家裡如果能夠做一個恆順家裡所有的造化的人,你就是那一個賢妻啦,然後又因為你們有學習聖賢教育,相對於孩子你又是良母,所以你為了要把你的孩子教育成聖賢乃至佛菩薩,你自己要更努力去學習聖賢教育跟深入佛菩薩的教育。你為了要說服他,所以你自己要做到,那麼這個做到的人不就賢了嗎!不就聖了嗎!那時候不是賢妻了,叫聖妻!賢再進一步,叫聖妻良母,對不對?聖妻佛母這樣,更好!對啊,要往那邊去努力啊!
   
  現在讀書不是一件好事情,六祖惠能就是沒讀書,所以成佛作祖,對不對?所以才能老實。你們現在都是高知識分子,我們自己也是啊,這時候不知道要不要講?我很後悔!沒有,不會啦,佛家沒有後悔啦,只有懺悔,後悔都是往外怪,所以我在講也不是叫你們怪這個社會,是怪自己不成材,你懂嗎?如果從經濟上,沒有「不景氣」這件事情,只有「不爭氣」,這是真的。為什麼?「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既然是你自召的,哪有什麼外在不景氣這件事情呢?對不對?好啊,那用在所謂的病理上,哪有外在的這些N什麼5H什麼的禽流感?沒了,來到你這邊就該是化解。如果你不是這樣的話,你不要等禽流感,你就是最大的社會病毒,對不對?所以你知道怎麼賢、怎麼聖了哦?
   
  雅聰師姐: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好了,超過半小時了,要早點回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