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協談開示 20120728 高雄觀止學修中心【Venerable Master Hong Sheng's Talk on Dharma at Guan Zhi Learning Center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uly 28, 2012】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2-07-28 | 1085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協談者提問:請教 師父,最近弟子忍辱的功夫其實相當的不好,尤其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有時候會比較以負面的一個情緒,用這樣的方式來教育他們。那自己很清楚知道這樣子是不好,但是始終沒有辦法提起要修忍辱的這一個功夫,這邊要恭請 師父開示。

 

師父上人:我們要常常這樣想嘛,一切法得成於忍!一切法哦,不是單一法。所以,忍辱功夫不足,所謂人生的改善就沒有希望了,一定停留在原來的那個標準,甚至更低,因為會滋長嘛,一滋長,你的人生境界就往下掉。那你沒有去修,表示不會消弭嘛,所以人生不可能變好的,這是一個最基礎的認知。學修者要常常去反躬自省,有時候反躬自省不容易,只好用什麼?嚮往!你嚮往什麼?再對治回來。那你嚮往什麼、什麼是阻礙?你就要有深刻認知,不要有那個阻礙,要不然你的人生嚮往永遠達不到,痛苦在這裡。

 

所以,這些佛事、八萬四千法也就是訓練用的,如果我們有這些法,要去深入的原因在於我們自己沒辦法控制,只好透過一個行為模式。它包含了儀式、包含了這些功課、包含了這些接觸與善知識的接觸,只好透過這些模式來訓練。那既是訓練,就沒有離開長時薰修嘛,對不對?不間斷的意思,這才叫訓練,沒有人說:「我一個月練習一次」,那不叫訓練,那是當作遊戲,我玩一下、樂趣的這一種而已。所以,這一個「不間斷長時薰修」的功夫要提起,如果沒有這個功夫,這一個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除非你人生受到一種極大的衝擊,不過,若依我們現在世間人的根基,通常受到極大的衝擊都直接下去了,沒有反作用力啊,對不對?都直接往下掉了,所以不能存有僥倖之心!

 

我們說不是對小孩子的態度的問題,而是我自己有沒有起心動念的問題,要不然,小孩子沒有所謂規定一種方式、清一色能夠去教育的,沒有!因為它是善巧方便的問題,不同時空、不同對象,所用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它不是死板、不知變通嘛,就是說學佛不能學成佛呆子,愛的教育是對他有愛語、利行,而不是某一種制約下什麼都不行。可是,佛法講到最後就是什麼?佛法要美化你的人生,最後就是不論事、論心,你對這件事情有沒有起心動念?也許你表面上是發脾氣的,可是你內在完全不起心不動念,那這樣就沒事,因為你的發脾氣是手段,是幫助他的手段!可是,這個要捫心自問,你做得到或做不到?如果做不到,只好用保險的路徑,「自己要先度」是保險路徑。所以,我如果脾氣上來,我就先下地獄啊,他不一定會讓我度走,但是我會先被地獄度走,就變成這樣。

 

那麼這些也是讓你們去體會一件事情不見善知識之過,你怎麼知道人家沒起心、沒動念!我們通常會看到人家這些外在的行儀而去定義他嘛,對不對?那就是用我們自己的經驗法則、個性模式去做標準。可是,生命狀態不是等同的,我們剛才講論心、不論事,很多有學修的人有手段,可是他沒有起心動念,所以對他來講就不造業。那我們怎麼去學?我們沒有學,我們也不能去測度,在這種觀念、心量的拓展之下,本身就在修忍辱。

 

為什麼忍辱沒辦法修?因為心量小!心量小就事事過不去,過不去才有我們說的「瞋恨心」、脾氣發作嘛,對不對?所以,要修忍辱,第一關鍵是要修什麼?量大福大,是這件事情。它不是什麼事情都隨便,不是!是關心,可是不去做太無謂的擔心。那麼心量大,總手段又落實在三布施,你看,若比較會布施、比較不會捨不得的人,他心量就比較大,他就比較能接受和伏住比較大的事情,是這樣。那這種東西就是一即一切的,不是針對小孩而已,你如果有這一個基礎的心,針對小孩、針對這些學修的林林總總,你心量本來就大了,你都可以接受,這當中的運作,你的心是不會起伏的,所以就沒有「瞋恨」這種事情,沒瞋恨也就不用有忍辱了。

 

忍辱是為了對治瞋恨用的,一旦沒有瞋恨,就不用忍辱了,你本來就沒事,你還有個忍辱,不是很奇怪嗎?所以步驟不一樣,我們要去瞭解。那這個從手段上就只有一種方式而已──不間斷,不間斷告訴自己這些知見,不間斷去勉強自己。階段性叫勉強啦,當你沒有瞋恨的時候,你就不用忍辱,就沒有勉強了嘛,這是最自然真常的生命狀態,就是因為我們階段性做不到,所以才要有個勉強。

 

所以,法非定法,就是說學者他是什麼角度?他會說:「不是說不能勉強、勉強是不好的生命狀態嗎?」他就會把你亂兜,他不知道視時空因緣不同而定啊!這時候我應該要喝奶,我就喝奶,我不要去和別人吃牛排啊,對不對?嬰兒的時候你要怎麼叫他吃牛排?不同時空啊!你說,已經是大人了,還一定要喝牛奶嗎?不一定啊!他的生活模式有辦法從各方面的糧食當中取得平衡的營養,他不一定要像小朋友這樣子,因為嬰兒他唯一來源就是流質物,所以它是不一樣的。

 

我們要人貴自知,我們階段性有什麼問題、這個問題還在什麼階段,我們就用那一種手段方法去對治,就是不斷長時薰修,去拓寬心量。那布施裡面要再去深入它的心境,就是說心法上要去深入,而不只是停留在物質有為上,要不然,做久了都會灰心,因為心不到位嘛,殊不知物質有為的手段就是為了要導回心境。我們都沒有從「心」去下功夫,都在物質有為上去拼,最後就會有落差,那麼這些的回饋也會不足,因為你沒導回心境,你就會對這些理路產生質疑跟退轉!

 

所以,才說你們一天的時間自己是怎麼去分配?那個很重要!一定要有很多時間在哪裡?學法的深入和訓練!除了必要性的工作以外,其他時間把不必要的都放下,這叫階段性。比如說有的人我們會勸他不要看電視,階段性,他說:「那你怎麼有機會時也看?」因為不同階段啊,怎麼能這樣說?不然,你若兜過來,我不用看也沒差,不過,你沒看會死。那如果你沒看會死,你就不能看,我沒看沒差,我可以看,因為質地不一樣。所以人貴自知嘛,是這樣。有的人我們跟他說不要看電視,他說:「哦~真的,效果有夠好的!」不過,做了六個月後又開始差了,我說:「有看過嗎?」他說:「我都在看電腦,你又沒跟我說不能看電腦。」你看,多死板!現在人學法就是這樣。你們現在聽到會感覺很不可思議,你們不要笑,有時候我們都會犯到這種事情,「舉一隅不以三隅反」的這種學生,孔子是不教的,更何況佛法?那麼佛陀畢竟比較慈悲,對不對?「一聞千悟」不會的人,祂還是教,眾生無邊誓願度嘛!

 

所以,要常常去提起這些佛之願力,你們才有能力,我們人生學法若是為了小名小利、為了我們自己小世界的福祉而已,這一個問題永遠是不能解決的。所以,心的方向比較重要,你要常想到:「我的存在到底是蒼生無邊誓願度或是我要過得好的?」你如果是蒼生無邊誓願度,自己好不好都沒差了啊!那沒差,就沒有一件事情能干擾你的心了,因為你都沒差,所以你就沒有瞋恨了,你剩下的就是用什麼方法去幫助人這樣而已。這個方式走不通,換那個方式;那個方式走不通,換這個方式,你的人生就只剩下這樣的事情,換言之,你也沒事了。

 

要轉業力為願力,唯有願力能夠消除業力嘛,這個「願」如果提不起來,學修者都只是在前方便沾醬油而已,沾一下、沾一下。先修班啦,但不一定會考,因為你有時候……先修班無非是有這嚮往嘛,那為什麼不一定會去考?因為在還沒考之前,就有另外一種誘惑讓你又更喜歡了啊,你就不要讀了、就見風轉舵了,常有這樣。就像我們現在考試的世界不是都這樣?補習為了什麼?為了考大學,對不對?我的理想……,結果補習剛好認識女孩子,談個戀愛就不見了,你哪是為了考大學?!

 

知止而後有定,定靜安慮得!換言之,我們現在人生的依止還是薄弱,我們好像表面上有在學,可是那個依止並沒有很深刻,所以不算是真正修行者的學。那我也不能說沒有學,為什麼?因為俗說嘛,你看,就又來了,我們不能否定你們,世俗人價值觀可以理解的叫俗說,「真理」世俗人的價值觀不一定能理解,所以那個叫真說、真諦。那依俗諦來講,大家都有在學,有看書就叫做「學」,不過,對真諦來講,有看書不一定叫「學」,是深入、明白徹底叫「學」。學還不見得修,深入明白徹底的人沒有去做就不叫修。那做了還不見得證,做的人還會零零落落啊,對不對?半吊子、懈怠……等等,所以他證實不到,得要證實到才叫真說,前面都叫俗說。

 

所以,依世俗的角度來講,不能說你們沒有學,可是,對於我們自己的目標在哪裡,要先定好,不然就很難說了。比如說,若依我們的角度來講,只有去做到才叫修,那世俗人他怎麼接受?他覺得他的沾醬油就叫「做到了」,他的法僅限於中、下,那我們要取法乎上,對不對?所以力爭上游啊!非達陣不可啊!這個魄力、心量如果沒有拉出來,人世間的這些問題當然解決不了。只是說「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我曾經做過善事,所於我可能過一陣子會比較順暢、順遂,可是,一生當中也有做過惡事,以致於順暢的時期沒有落魄的久,一下子就過了,就又要跌落谷底,所以又要痛苦了,又要面對外來跟內在起用的這些壓力了。那麼又有造善,永遠只是在這邊起伏,那叫輪迴啊!

 

百界千如,人道的這些狀態本身就是輪迴,不用等到斷氣去三惡道、什麼善道……不用再六道輪迴,本身就是輪迴啊!所以,這個小輪迴如果沒有改善,從邏輯理論推測,肯定未來世一定在大輪迴的世界裡頭。只要在大輪迴的世界裡頭,人生沒有快樂可言,這是要深入去瞭解的。那「教下」是透過理明,深入去瞭解這些,明白了,不敢!所以它變成一個動力。禪宗是叫你「參」,「參」不用看書。你也可以看書,可是要參,參得就悟到了,悟到就解決了。不過,這個比較難,因為它沒有任何依準,它就是直接你的自性流露出來,你就知道了啊!那就是靠長時薰修,都是長時薰修。

 

可是,這樣的一個關鍵在於你要離心意識,捨識用根!你接觸任何人事物都要沒有自己,沒有自己,就沒有這些判斷、測度,那就解決了,你的心量就廣大。所謂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是初級的。再深入,無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叫深入,這些若沒有,就超越十法界了,就是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離四相,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四相外相嘛,你離開這些判定、定義、價值觀,你是不是自己就沒有這些對立了?!所以,你沒有這些執意、執著,心沒有著相、執著,沒有這些想,你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契入四聖法界!可是,還有分別,因為還有我見啊!

 

所以,這個是學修的理論,得要靠自己去督促,要落實!那最主要能快速,都是從義理契入,而不是事相上慢慢在那邊捉摸,捉摸不完啦!那你善於從理入,一理通,萬理徹啊!對不對?你什麼事相都知道了。它只是外相不一樣,背後理路都一樣,你就不會一件一件在那邊:「啊那要怎麼辦?這要怎麼辦?」就那個理路,你就:「啊統統知道了,是我沒有去努力訓練的問題而已。」

 

協談者 恭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