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40429 高雄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April 29, 2014】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4-04-29 | 946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103429日,20:35~22:00

地點:觀止學修中心(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3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女淇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麗雲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如芬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佛亦言:「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識得一則萬事畢。」這個「一」,一般我們講叫「全一」,華嚴上亦講「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眾生之所以在五濁惡世裡面輾轉流衍,苦無出期,也就是沒辦法識得這個「一」,才有這些「妄」,這些依「妄」起作用的分別、執著,所以就產生「對立」,這樣的狀態下,就沒辦法回歸我們自性本有的那一個全然。

 

畢竟,「佛出娑婆界,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你們在唱頌元和妙音的時候,很多人會看輕它。以前有機緣跟一些同參在一起時,我們常會問卷調查,說:「你們會覺得學習『元和妙音』比較簡單呢?還是你們看過的拍打搓揉按、音韻療法的這些肢體運作,比較簡單?」後者比較像是我們一般坊間所謂的針灸、推拿、點放、拔氣。我問卷下來的結果,幾乎百分之百都說「拍打搓揉按」比較難,然後我就「咦!怎麼會是這樣子?」換言之,大家把元和妙音看輕了,所以會認為這些針灸、推拿、點放、拔氣的這些工法比較難。

 

事實上,「難」跟「易」其實也是不二啦!可是,我們世間人以「有為知見」去認知時,他可能會錯解,以錯誤的見解去對待它。因此就會把元和妙音當作只是世間的一種具有技巧性的傳唱,如此一來,就永遠不得其精髓,沒辦法透過元和妙音契入。如果它是非常簡單的,為什麼觀世音菩薩久遠劫的成佛之道是以音聲而入?所謂的「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我們在一個平等法上來講,法法平等,八萬四千法門無有高下,是因為我們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而有相對顯於外在的,就好像「法」有高有低。「法」就是方法、門徑,能夠讓我們成就,能夠讓我們生命變得更美好的一個手段。

 

元和妙音其實不容易,這一陣子我也跟幾個同參講,好像很少聽到你們講到對於元和妙音的心得。我們都會常常在看到人家的行誼有所體會,而去闡述這些心得,可是,這些心得的闡述只是一個比較淺而易懂的一種有為契入;而元和妙音的體會就不是那麼簡單,所以,很少聽到你們有關這方面的心得闡述,尤其有在唱頌的人,應該大家還是以為只是一種歌聲。事實上,元和妙音不是依著我們耳朵耳膜式的一種美不美、悅耳與否的感觸問題,它是一個「正量」的問題,關係到正量的問題,就關係到所謂修行的問題了,而關係到修行的問題,就不能離開三個字,叫做「戒定慧」。所以最近我常跟一些同參講,元和妙音要唱得好,第一個重要的法則就是要「持戒」。

 

最基本的戒就是我們常講的五戒、十善。五戒──殺、盜、淫、妄、酒,其中這個「酒」叫做「遮戒」。遮戒,以前用一個「酒」來代表,現在這個酒的義涵就很廣啦,現在有吸毒的、抽菸的,以前好像也沒有這麼多品牌的香菸,還有什麼原住民的水煙,什麼都有。換言之,這個酒(遮戒)的意思就是說,有一些外在的介質,我們去碰觸了它之後,會影響我們的心性。所以有句話說「酒後亂性」,亂到什麼性?亂到前面那四個──殺、盜、淫、妄這四個戒,這四個戒叫「性戒」。這四個戒是不管你形式上有沒有持戒,你做了就是犯戒。例如:出家的受比丘、比丘尼戒、沙彌律儀等等,還有大家常聽到的菩薩戒;我也常看到一些在家修的老參去受了在家菩薩戒,這好像是戒裡面最基本的。即便它是最基本的戒,你們有沒有發現,身邊好像沒有半個人做到,所以那個受戒就叫假的!

 

假的,世間人會拿來傳頌,會得到人家的稱讚、拍拍手,如此一來,就會再繼續長養我們的「假」,這個假叫做貪瞋痴。只要有名聞利養就會繼續長養這些東西,而這個跟「道」違背。這個假的受戒,佛菩薩不承認,當然這是將佛菩薩擬人化而說的,事實上,祂也沒有所謂的承不承認。它是一個理體,意思是說,它跟我們真如本性不相應,它不是一個實質的生命狀態。所以,「戒定慧」三學沒有,人就屬於世間這一類,那麼世間就等於一個字──「苦」!在佛家來講,「世間」兩個字不只是我們人道而已,是所謂的六道輪迴,包括你們現在認知的天神,統統在這個範疇裡面,它還是苦。所以,有時候我們會因為一些因緣而跟人家去宮廟裡面,而我們過去的原因,是因為裡面出了些問題,然後必須去,去也是一種人情世故。我們就發現那個紅龕桌上抱怨的聲音都比人還多,紅龕桌就是佛桌上面,佛龕上面的這些諸眾神都很無奈。

 

那天,端容(一位學員)的一位波蘭來的外國朋友,剛好有機會來這邊住宿一個晚上,她是來走訪一些風土民情的,就有機緣接觸到所謂的如來正法。我們在跟她講述這些的時候,她就有個心得,她說:「很可惜,她不會中文!」為什麼呢?因為她從由居中翻譯的人所轉述我們的講話中,感覺點到她的一些問題;她的敏銳度很高,她知道一些義涵,可是她說這些如來正法一定有更深層的理路,而不是用英文能夠翻譯得出來的,所以她非常遺憾她不會中文。我說你不要遺憾,我們台灣人全部都會中文但也聽不懂,為什麼?因為它是深度的問題,不是知見的問題。

 

所以,要了解佛法,第一個就必須跟所謂的佛法相應,它的最基礎叫做「清淨心」。佛經一字無量義,我們前面是不是講「一」,「一即一切」的那個「一切」,就是無量的意思啊。所以,離開這一個理路,我們就沒辦法真正契入所謂的「佛法修行」,我們一定會有所謂的隔閡障礙。如果要能夠契入這一個理路,勢必要取得它的關鍵,也就是這一個清淨的心境狀態,我們的生命狀態必須要第一個守住「清淨」。它跟前面講的「戒」有什麼關連呢?前面講的戒,也就是清淨的手段,所以,每一個目標、每一個目的地,都有前面的方法手段,這是我們一個學修人必須了解的。

 

回來講剛剛那一個外國人,那天我們有個機緣跟她去墾丁,回程經過東港,東港最招牌的就是東隆宮,對不對?一般我們學藝術的人去,都把它當作名勝古剎而去接觸、參訪它。你看!又「一切」了哦,「一切」又來了,一個東隆宮,會去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它都成立。這一位外國朋友是天主教徒,到了東隆宮之後,看到那邊有「抽籤」這種東西,她也有興趣,也去抽一下,然後,咦!怎麼抽都抽不到。那次是莊家勝老師他陪我們,擔任地陪,他跟東隆宮滿熟的,他爸爸好像也在那邊擔任執事,東隆宮的那些簡介,好像也是他太太幫他們企劃、撰寫的。他看到她一直求不到,然後就跟翻譯的人說:「你跟她講,不要再求了,因為那個王爺聽不懂英文。」(眾人大笑)

 

很好笑喔!她聽了之後無奈的表示,這樣只好死心了,可是心裡真的有很多的惆悵。然後,莊家勝老師就說:「王爺聽不懂,你為什麼不直接請 師父幫你翻譯就好了?」她說:「還可以這樣子哦?」然後我們就說「好啊」,你沒講,我們落得清閒啊,你有講,我們就有工作了啊,就直接跟王爺打個照面,翻譯一下。王爺就跟她講了一些她在波蘭的某些人事上、生活上、處境上的困惑。咦?她說王爺怎麼這麼厲害,我講英文祂是聽不懂的,可是,我沒講話,祂居然都可以跟我講得很清楚。

 

所以,是以心通,有時候語文是一種障礙。我們眾生生命狀態有一種最根本的感知能力,它原本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被我們的知見障礙住了。王爺祂們也有侷限,因為畢竟還在六道裡面的道次,如果你沒有真正超越六道輪迴,放下執著,你還是有界。「界」叫做「侷限」,就像我們現在人也一樣,國界、區域不同,就有這個界限。同樣的,維次空間也有,所以,要突破這個,勢必得第一關鍵放下執著才可。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如果沒有去持戒,得不到清淨心,依戒得定,「定」的最低標叫做清淨;如果我們沒有具備這個條件的話,我們要「不執著」是不可能的,做不到「不執著」,我們當然就在這個「界」裡面限制重重。

 

一個執著越深的人,他的障難就越大,以至於痛苦就越大。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執著」兩個字等於一個字──「苦」,執著是因,苦是果。因此,為什麼這一個部分要不斷再重覆、不斷再重覆?聽了會很煩,對不對!所以,剛講到東隆宮的王爺,有時候我們還滿羨慕祂的,即便祂的無奈也很多,並且跟我們講說:「為什麼要羨慕我們這麼多無奈的天神呢?」可是祂們只要坐在那邊,不用講話,大家就都「是!是!」對不對?我們講破嘴了,講得口乾舌燥,最後人家對你也是所謂的「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現在的人還不僅如此,現在的人是你沒打破也要賠,胡亂栽贓。像祂們木頭偶像,就坐在那邊,大家就在那邊叩頭、感恩,也不知在感恩什麼?祂又沒說話,大家就在感恩啊!多好啊!

 

所以,當年我好像有跟同參問卷過,我問他們以前有沒有常常去寺廟,或者是道觀裡面,道觀就是道教體系,寺廟是佛教體系的。他們說「有啊、有啊,常去啊」,可能裡面是我最少去的。我說你們去那裡都在幹嘛?假設用佛寺來講,有大雄寶殿,大雄寶殿不管是三寶佛,還是西方三聖…等等。大家到那裡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很恭敬的頂禮,對不對?然後感恩啊,一直感恩,在那邊叩頭。我說這個木頭偶像曾經幫過你嗎?沒有啊!那你所有的問題祂跟你解答過嗎?沒有啊!喔,那你怎麼如此虔誠,一直感恩?你曾幾何時對於身邊曾經幫助過你的人、曾經照顧過你的人,你跟他感恩過?你會這麼虔誠的跪在地上跟他磕頭,三叩首、七叩、八叩、九叩首的?他們說:「沒有啊!」所以,這就是我們人的矛盾,這也是一種分別心,這也是一種著相,這些林林總總錯誤的行為都來自我們的「執著」。

 

「執著」來自「分別」程度的加深,分別程度的加深來自「妄想」,而妄想來自我們的一念「無明」,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些貪、瞋、痴、慢、疑、惡見,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就產生了,以至於在我們人生的運作裡面處處都是錯的。所以,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這不是一種玩笑話,或者是一種說得太誇飾的話,它是一個著著實實非常吻合我們現在地球人的一個形容詞。閻浮提就是地球,而地球在娑婆世界裡面。

 

你看,世尊釋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地藏經》就已經告訴我們,現在的地球人就是這麼一種狀況。為什麼祂知道?因為祂覺悟啊!為什麼祂覺悟?因為祂清淨啊,因為祂不執著、祂不分別、祂不妄想,所以祂就有這一個能力。那麼,祂也告訴我們大家,「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我們都知道這些道理,可是我們不容易做到,而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還得不斷在重覆說:「不要執著!不要執著!」也得不斷重覆說:「不要做壞事!不要做壞事!要持戒!要持戒!」一直不斷說、不斷提醒,不然人是很健忘的!

 

今天早上跟一位加拿大那邊的人在網路協談,有時候網路這東西真的很麻煩,一句來、一句去。像真人部落,他們坐下來,就像跟王爺這樣,通一下、解釋一下就知道了。不用像這樣,在那邊打字打得半死,手上還會長繭,然後眼睛還會變差。早上在網路上,對方就提出一些疑惑,因為他們在那邊好像比較有名的是少林寺,少林寺在那邊有很多的分院,所以開設很多課程,武功課以外,當然也不乏禪修課。歐美地區在佛法上最流行、風行的就是兩大類,一個叫做「禪」,一個叫做「密」,至於是不是有它深解的就不一定了。

 

然後,他就一直問我一些問題,本來很不想回答,因為雜思太多的人在請教問題的時候,他會亂兜,尤其是你們講的這個簡訊,簡訊這種東西一句來一句去,不容易去理解,因為它就是文字相,在文字相的統統是錯。我剛剛是不是講了,要跟佛經相應,第一關鍵就是你必須要有「清淨的心」,更何況像「禪」這種更高層次的學修法門。我們交談中,其中有一段講到禪,他說之前問了很多的師父,他們對於「禪」的定義,都是說:禪就是活在當下,然後他也就寫來說:「禪就是活在當下」。我一看,嗯,對啊,活在當下。那當下怎麼活?很多人都告訴你這些標準的名詞,可是它的義涵統統沒辦法去解釋。

 

所以一個真正圓滿的教育,第一關鍵就是要有圓滿的理論,加上周詳的方法,還要連帶有表演。什麼叫表演?你們講的「做到」,將做到的那個樣子表現出來!向你證明,你認為不可能的,他都可以辦到,讓你清楚的看到這些!這樣才能夠完成一個正確的教育,要不然只是一種禪話頭的對應。

 

那接下來就一直講,講、講、講啊,你和他講這個,他跟你聯想那個啊!前半段他們講得很高深,提到很多像是「空無」的這一類名詞,有沒有很熟悉?你們也都會講嘛,對不對?講到最後,就說到「上求下化」。我就跟他說「無求無化」,他說「不對!」明明就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後面還冒號,這叫做「菩提薩埵」。那菩提薩埵是什麼?不知道。對啊,上求菩提、下化眾生,你看啊,又著一物、二物了,前面是空性,後面還是回來著相了。

 

我回什麼你們知道嗎?我寫說「菩提乃覺,本覺本有,故無求;眾生不覺,不覺本無,故無化」。沒有的東西你要求什麼?沒有的東西你要化什麼?所以,「禪」不容易,在話頭裡面,它其實不是用你的知見去解釋的,而是你直會稱性而應而已。我回信之後,接下來他就沒回了,好像去睡覺了吧!

 

所以,萬丈高樓平地起,前天在台北,我也跟台北的同參說,因為我們大家的程度比較差,所以我們的學修要從《弟子規》做起。而那天聽到一個同參講說,他們的基礎起跳是《論語》,他們的標準是君子,第二階段叫做《易經》,這也不錯啊。可是人家的程度好啊,而我們程度差,所以我們要從《弟子規》開始,《弟子規》沒做到的人是什麼?就「不是君子」啊!換言之,《弟子規》沒做到的人,下輩子不要說不是君子,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所以我們必須從《弟子規》做起,原因在此。有些同參之前也都有經驗,剛開始都讀大經大論,後來漸漸的、漸漸的就開始變成《十善業道經》,然後又漸漸的、漸漸的開始對《太上感應篇》有興趣,乃至於《阿難問事佛吉凶經》等等這些比較小的經。像這樣,我們都會給他一句老實話,叫做「你進步了」、「大躍進了」。為什麼?行家就懂得,因為萬事萬物都要有它的根本,如果沒有根本,都是虛幻的。

 

像我們裡面的這些花,至少還有根,它們叫「氣根」,所以它可以開得很久。如果這個是用插花的,大概這些花不到一個禮拜就會凋謝,對不對?像這些有氣根的,再稍微加以照顧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活著一、兩個月。我們樓上有一盆花,就放在那邊不理它,也開了八個月,連阿源(一位學員)都嘖嘖稱奇!當然啦,這個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這個就是修行,你修行就有所謂的正量、能量的問題,「能量」變現出「物質」、「訊息」。你的能量是什麼,決定你的人生是什麼。為什麼講人生?剛剛講訊息而已,因為你的人生就是兩個世界,一個叫精神世界、一個叫物質世界。而你的精神世界、物質世界來自「能量」,換言之,不就是你的能量決定你的人生嗎?所以,要改變命運的人,切勿切勿迷心他求,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畢竟無有是處,所以,一定要老老實實的回來,把這些所謂生命宇宙人生真相的理路搞清楚弄明白。你弄明白弄清楚之後,接下來你還得要花很大的精力,跟提起很高度的毅力去「落實」!因為這一點是一般人最難做到的。為什麼要加個高度、很強、很強的?因為我們無量劫以來根深柢固的習氣非常強。

 

所以,對一個已經明白的修行人來講,接下來就只是對抗他的習氣而已。其實,這一種明白的人,他還不算是一個真正明白的人。一個「真正明白」,統統在講什麼?一乘!真正一乘人他就「無事無做人」!你真正明白了,你就沒什麼事好做了。你的人生只剩「遊戲」!這裡所謂的遊戲並不是說自己有那個欲望愛玩,不是那個意思,而是「遊化」,是哪裡有人需要,你去應對一下。因為你的真心、至誠之心已經把你的習氣給撐破了,你的心量,量大福大,福至心靈,你這一個量已經跟虛空法界等同了。所以,你接下來只是在什麼?隨緣消舊業,你不會造新殃。所以你看,「隨緣」兩個字是多麼輕鬆愉快的事情,你就自自然然消掉業啦!

 

我剛剛講,我們明白之後要有很多努力,這個明白是在知見上的明白,它還不是在生命體質上根本的明白,只是所謂的「正知正念」的明白而已,它還不是所謂一般講「正信」上的明白,也不是所謂的「真信」上的明白。如果你有辦法提升到「真信」,那麼你的修行就太過輕鬆了,因為那時候叫「道本圓成,不用修證」,因為「見聞覺知,本自圓寂」,是完美無瑕,你本來就是這樣,法爾如是!這樣的學修方式接近禪的學修方式,為什麼?要修禪的第一關鍵就是「萬緣放下,一念不生」。你看一念不生多難,萬緣放下多難,所以,如果我們萬緣放不下,沒有不起心、不動念,我們去接觸「禪」,所有的這些禪話頭來到我們這邊,都變成分別、執著、妄想的語彙。當它變成是一種語彙、文字,就有去解釋的問題,於是乎,就會變成我們跟別人對立、辯解的工具。

 

所以,佛法它基本上不能去用解釋的,它只能去用體會的。因此,在佛法的禪修裡頭,它不講研究;當然在「教下」它還可以通融一下,用「研究」這兩個字,可是修禪的人絕對不能講研究,因為研究落在「心意識」,你就沒有能力修禪了。所以,它講一個字叫「參」。「參」叫「離心意識」,禪宗言簡義豐,用這個「參」字來表示。「參」若還要再去定義,以為有另外一個解釋,那勉為其難就是離心意識的去什麼?觀止、止觀。不斷的去起觀照,不斷的去什麼?放下!可是在整個過程中沒有心意識。沒有心意識,也就是沒有我們的想法,沒有我們的思考,沒有我們、沒有我、也沒有建構在「我」這個字之上的所有一切延展,例如:我的、我要、我想,統統沒有這些東西。所以,第一關鍵就是把「我」抽掉,所以那時候最低標也就是要「離四相」。離四相,一般講是小乘須陀洹,初信位菩薩,祂還沒有完全脫離輪迴,可是祂至少離了四相了,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祂有辦法去學習參禪這件事情。所以,它不是我們一般人可以去自修的,當然,有人幸運可以遇到識途老馬、過來人,他還是可以幫助你,引導你怎麼樣去透過一個正確的禪修路徑,而去真正參得這些理路。

 

再回到剛剛說在網路上回答問題這事,我們以前常常講,人是健忘的!這些請教問題的,以前也常常來接觸,也都熟知了我們常常講的語彙,比如說,「坐禪」這兩個字,禪坐啊,他們在所謂學理上就會說以前根本沒有靜坐這個觀念,所以修禪的人也是反對靜坐的。事實上這是從形式上來講,可是真正修禪來講,它沒有反對任何形式,它是問你自己「會不會」的問題,而不是說坐在那邊不行!當然,以前也很少用「坐」的這個方式,而是直接以「心」嘛。最後講到現在的禪,變成坐禪是一種方法,必須要有坐禪的方法才能去參禪,你看,還是落在行為上。

 

以前我們已經講過多次這個方便上的定義了,所謂的「坐」,乃是我們「內不動心」之意,「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心不被擾動,不被任何人事物擾動,如如不動,不取一相。《金剛經》是不是用這兩句話?「如如不動」就是「坐」,「不取於相」就是「禪」,這是《金剛經》上講的。那麼「內不動心,外不著相」,這是《六祖壇經》上講的,都已經幫我們定義得很清楚了。你看,常常在講,可是一轉眼,出個國大概兩年全部忘光了。

 

所以,我們常聽到:不要執著、不要執著啊!弟子規,聖人訓啊,什麼「父母呼,應勿緩」,常常在講,你們哪一個真的牢牢記住的?沒有啊!因為我們的程度不高,必須這樣重覆。所以,我們目前的資格還不敢說完全從《論語》開始,可是這也是方便講,如果前面講的那個「一」你真正掌握住了,「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你還是可以契入「一即一切」的生命狀態。所以,從大根大本上著墨,一門深入下去,《弟子規》可以讓你發現不可思議的人生境界,那麼,你很快就又超越《弟子規》這三個字了。

 

那天,我有一個心得,因為剛剛講的,他們也算是很有心在經營聖賢教育的一個族群,這個是非常可取的,也值得鼓勵。可是我們剛剛講,一個正確的教育不能缺乏周詳的方法跟圓滿的理論,而不只是東抓一點古人的東西,西拿一點西方的古人語彙,不管東西方,湊在一起,把這些名詞搬上來,它就等於是一種所謂的聖賢教育,不是這樣的。從那一天的對談裡面,你就體會到高、低有時候我們自己都搞不清楚,比如說,剛剛我們講說對方是從《論語》起跳,可是最後回過頭來問我說:「咦?你們《弟子規》針對小孩子……」你看,又小孩子了,那麼表示《弟子規》是完全做不到的。一個人只要認為《弟子規》就是針對小孩的,那個人絕對《弟子規》做不到,你放心好了。

 

《弟子規》做不到的人,君子標準就沒了,《論語》做到是高等君子,《弟子規》做到是標準君子,標準君子上面還有高等君子啊!透過高等君子再契入低等神仙,低等神仙再慢慢修,變成高等神眾。最後突破了六道輪迴,那時候就是所謂的覺悟的最低標,也就是我們常常跟諸位講的,真正修佛的條件是在那邊。我們現在只是先修班,先修班就要有一個很踏實務實的態度,往先修班的大根大本。我們東方老祖宗常在跟我們警惕鼓勵的這些「萬丈高樓平地起」,登萬仞之山,雖必攻其頂,也不離這些平地一步一腳印的起修。

 

所以,只要你願意往這邊,這一個踏實的路徑走,你走多少就算多少。可是如果你違背了這一個理路,這個理路就是方法,周全的方法,如果你違背了這些方法,初階的方法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那麼,我們所有的這些畢生塞進腦袋裡面的聖賢語彙,統統沒有用。沒有用就冤枉啊,因為所學必須要學以致用才是真嘛,我們如果學的東西不能真正去改變人生,我們叫做浪費生命、浪費時間啊!所以,學的東西不要多,而要精純,精純才能幫助你深入。所以剛剛講,在閱讀、在涉獵佛經的人,他就是深入的問題,他不是多少的問題或解釋的問題。

 

這個深度也會因人而異,依眾生的根器而有不同。我們大概也知道眾生約分為三大根器,所謂的「下根、中根、上根」。上根「一聞千悟」;中根的,你苦口婆心勸他,他還是可以去努力、去提升;下根的還是可以。基本上我們可以去檢測自己。上根也就是一聞千悟,不用講,當然,上根上面還有一個上上根,他不但一聞千悟,他一聞即證,就證到了,那個叫「真信者」。那麼,上根的在學修過程速度非常快,他也隨時在把自己的習氣運用在學修的當下就化解掉了,這是屬於上根的。他不是說:「哦,我知道了,我要開始來我的生活當中試煉了」,他不是這樣子,他是「我知道」的同時,他已經化解掉他這些業障的根本,也就是起心動念的問題了。

 

比如說,我知道瞋恨不好,你跟上根人這樣講:「瞋恨不好,不要瞋恨」,那也許你再加碼,跟他講為什麼不好,因為瞋恨會傷身、會怎麼樣、會火燒功德林等等,就所知道的佛學用詞統統搬出來。他聽到了,他當下就不瞋恨了,所以他遇到任何事情就不瞋恨了,這是上根人。那麼中根是什麼?你跟他說這些名詞用語,他也知道,可是他知道卻還做不到,可是他要去試煉一下,遇到的時候他會憋得住、忍得住,趕快把它轉移掉。他要不斷一次一次的遇到,一次一次又修掉,一次一次,漸漸的,每一次遇到,就比上一次還淡薄還淡薄,這是中根的。那麼,下根的是這樣還不成,他要不斷犯、不斷犯、不斷犯,最後去踢到鐵板,痛得好大,結果頓時攝受住,這樣子才有辦法去改掉。

 

可是下根的還可以成就,下根人就必須要透過所謂的「專一學修」。下、中、上根其實都要「專一學修」,可是他專一學修的事相就要很慎重,不斷在事相捉摸。比如說我跟你們講「首親善知」、「次經教」,再者是「儀軌」,那麼下根人,儀軌就很重要,不間斷用一個儀軌在訓練訓練,再攝受住。下根的透過像這樣子不斷運作的狀態,也容易契入所謂的「定共戒」,因為他專注在那個儀軌的當下,慢慢慢慢專注了,慢慢慢慢平靜了,他也不犯戒了。所以,清淨的人他不會犯戒,所以不犯戒的人他就不造業,不造業是不是就減輕很多了,接下來只是了緣消舊業而已。還有一種叫做沒根,沒根是種形容,大家都有根,那就是當世絕對不可能成就。

 

下根的人最容易成就的就是淨土,所以為什麼世尊在當年說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的原因就是這樣,因為以一個大數法則來講,末法時期下根多,所以透過專一念佛、持名念佛,容易把他提升上來。通常這種人也多數要花很多時間,因為他一門深入的時間要很多啊,也許他從二、三十歲開始修,大概七、八十歲會有一點點體悟,是要這樣算的。那麼中根的,也大概要二十來年,二、三十年。上根的也大概要五、六年,他才會有真正的體悟,五、六年到十年。那麼上上根的,就一念即得,所以「上者一念間,下者無量劫」啊!

 

人貴自知,在學修的族群裡面,我們是屬於哪一類的,我們要去體驗,有很多方式是可以去檢測,比如說,古時候的人會用背書這些方式來檢測,以一般的書來說,唸兩次就可以把一張背起來了,這個就是上根,就讀兩次這樣,這樣這樣就背起來了。各位之前背《弟子規》有沒有這麼快的?所以,上根都無望了,但可以訓練的;中根大概要唸個十次到二十次才可以背下來;那下根呢?下根人四十次吧!你可以這樣去檢測一下自己。當然,裡面的內容不能同一個字,比如說「一」,二十行都是一,誰不會背,對不對?這是一些方法,可是它不是絕對的。

 

當然,這些上、中、下根都不要緊,只要他們都可以符合「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周全的方法,統統可以從下提升為中、中提升為上,而上要提升上上比較不容易,可是可以是在上根裡面的最頂級。那樣在修法就是一種乘數效應,倍數的進步,那時候會很開心。我們現在修法的人最大的一個難處、障礙,通常是在你「曾經好過,要再更好」的這一個階段不容易。「曾經好過」的這一段不是因為我們修得好,而是我們更早之前太不好了,因為太不好了,一接觸到法,有一些正確的薰染,我們會把不好的丟掉,很明顯就好像好了嘛,對不對?很明顯比較好的時候,要再進步就不容易,這個叫「得少為足」。

 

得少為足,我們的心就產生惰性了,然後我們就產生傲慢,所謂的優越感,我們就覺得我們自己很了不起了,會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就會造成一種障礙,這個障礙容易讓我們又跌下去,也就是一般講的「爬得高,摔得重」那種狀態。摔得重,要再爬起來就不容易了,那時候就在那裡遲疑了。以前可能一次你有辦法爬十層樓,為什麼?我常形容說「後面有狗在追」啊!因為你曾經很不好,很不好就像是那隻狗,用狗來形容,而且是瘋狗,瘋狗有強度,會咬死人啊!被瘋狗咬到,會得狂犬病啊!對不對?因此你會很害怕,所以你一衝就衝到十樓了。到了十樓你覺得好像沒事,就開始覺得舒服了,一不小心搭到電梯就掉下來了,電梯是往下的啊。掉下來之後,要再爬上去,以你同樣接觸法的機率來講,這時候爬,同樣的機率、同樣的時間,你大概都只爬個一、二層而已,就會再掉下來,一、二層再掉下來、一、二層再掉下來。

 

所以,為什麼我們常常講,要學法就一次全速到底,就像我們在煮開水一樣,不能將瓦斯爐開開關關、開開關關。好不容易將水煮到那個氣泡快冒出來,大概九十度左右,這時你要出門了,怕水壺燒過頭會釀火災,就關火。你出門去玩回來,口渴要喝水,但水還沒煮開,不敢喝,只好再開火!即便你很口渴,卻還是得等到那壺水煮開才能喝,多痛苦啊!結果,煮的過程又有人打電話來找你了,要講個電話,怕會忘記,又把它關火,好不容易水溫又升到五、六十度,又關火了,那你永遠煮不滾啊!你煮不滾,你每次關掉,它都退回常溫。第一次煮到九十度了,你出去玩一天回來了,它是不是退到常溫?比如說常溫二十六度。當你第二次煮,它會從九十度加上去嗎?學法就像這樣子。所以,學法當你還沒開悟之前,統統沒有累積性,所以要一次到底──開悟。

 

那麼,什麼是「圓滿的理論」?所謂的聖哲的這些經教,統統是圓滿的理論,乃至於不同宗教的。會的人,修任何理論,他都可以圓滿開悟,這個叫圓滿的理論,比如說,你去拿《聖經》,你也可以開悟啊!你說不對啊,若依科判來講,《聖經》所講的科判跟佛家講的《十善業道經》裡面的科判是一樣的啊,一樣的境界啊!如果從這邊講,《聖經》是不是只達到天神的境界?那是就所謂人的根性來講;如果一個圓人(圓滿的人)他去修《聖經》,他也可以成就無上道啊!所以,那時候叫「上帝佛」、叫「耶穌佛」,去修《玫瑰經》的也成就,叫「聖母瑪利亞佛」啊!

 

當然,不同宗教也許有一些見解不能認同也不一定,可是修佛的人就知道佛不是神,祂也不是一個外星人,祂就是一個圓滿的生命體。所以,任何宗教都追逐圓滿,「到達那個圓滿」,在東方的形容詞就叫做「佛」,是這個意思。而不是一個創造世界萬能的天神,我們都是祂的子民,不是這個意思。祂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理體,這一個理體圓滿無瑕,只要你照著正確的理路把它開發出來,你自己就是佛了。這些理路一定要深入去瞭解它,畢竟「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換言之,圓人修法也無法不圓啊!

 

講這一個煮開水的理路,你要去體會到一定要一次到底。那麼一次到底,照著「正確的方法」基本上不難,它一般常數來講,只要十年,你就可以開悟了!我們很多人都是修了無量輩子,而不得成就,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方法錯誤,就這麼一個小關鍵而已,因為方法全部錯誤,以至於我們現在是這樣。「方法」當然包括我們的「態度」,我們不能「持之以恆」也是一個錯誤的方法,不能持之以恆就是違背那兩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對不對?所以,這個方法是老祖宗高度的智慧,言簡義豐,就用這兩句話就解決了。如果能把持這兩句話,基本上只要十年,尤其修佛的人,只要十年,我講的是中根以下的,只要十年,他就有辦法開悟,開悟的結果就是最後一句話叫「觸類旁通」。

 

觸類旁通就是凡你所接觸的任何的整個宇宙、虛空法界,不只是地球的學術,你沒因緣接觸的不算數,你有因緣接觸到的,有需要用到的,你就會了,而且一目了然。你不只是所謂的出世法,佛法經典你會而已,你還觸類旁通,「類」是所有一切跟你原來不一樣的,你觸類你就旁通,你就通達了,這個是我們生命的本能。所以,佛法的學修不是叫你去外面取得一個什麼東西,去追逐一個什麼事情,而是叫你把自己的圓滿,把自己的美好給顯露出來而已。你自己圓滿美好顯露出來,你的人生就是你的顯露,所以你的人生是不是就是你的命運,你的命運就因此而變圓滿了!所以,這是一個改變命運最簡單、最迅速而且最輕鬆愉快的方法門徑,可是現在人殊不知有時候太過於欲望使然,不能去理解這一個方向,常常做的是反方向,所以求出無期的原因是這樣。

 

學佛的人在這個世代也不難,你只要看到這個世代你不歡喜的這些汙染、染著,你去查它的原因,這些人都怎麼想、怎麼做、怎麼講,你只要跟他不一樣,就大概百分之七十是不會錯的。那我們是不是常常……不能說是同流合汙,因為我們不一定知道那個叫「汙」,可是我們是不是常常是趨炎附勢,而沒有自己主見,就像那句台語俚語說的「西瓜偎大邊」。而你看現在「最大邊」的是什麼?是善還是惡?是惡啊!就像太極符號黑色的那一半邊,是所謂「陰包陽」的時代啊!現在時下整個地球環境、社會,多數在運行的這些行為、思想,這些人的活動運作,包括這些物質有為,多數是錯誤的。如果我們習慣「偎大邊」,自然就會往多數那邊靠攏,因為我們害怕自己是社會中的少數,所以我們會去符合多數,所以就從眾。而學法不是民主、共產這個問題,你不能把現在的這個比較不圓滿的民主觀帶到佛法裡面,要不然你就會吃大虧。因為目前為止,在地球上正確的永遠是少數;那如果講民主,是多數決定。

 

所以,三個臭皮匠其實應該不會勝過一個諸葛亮才對。老祖宗講這句話,當然有它背後隱含的詼諧義理,可是我們要自己很清楚,我們不能迷失在這種表面的數字上。再說,一個諸葛亮也不一定勝過一個佛啊!所以,以前我們會很嚮往、羨慕諸葛亮,因為當時的我們會覺得他很有智慧。可是你看,這個智慧是人間智慧,對出世法來講,他造業很大,殺業太重,這不是一個生命的「本然」,因為「本然」應該是更超脫的。而唯有佛最真實究竟圓滿,佛是覺悟之意,所以我們眾生透過這個「專注力」,就可以開發出我們覺悟的這一個生命本然的狀態,所以才叫「一門深入」。因為這個階段是我們還沒開悟的時候;如果是開悟的人,他就不必這麼堅守,若他會堅守一門深入的狀態,也是表演、做樣子給人家看的,要不然會做一種錯誤的示範。

 

我最近開始會看一些佛經,你們放在那邊的法寶,我也去翻一下,要不然以前都做了錯誤的示範。因為以前有人跟我們學,說師父都不用看就都知道,那我們也不用看,就跟著這樣吊兒郎當的過日子,結果命運還真的變很慘!現在想一想,翻一下經也不錯,人家看到這樣就會去努力讀了,比你講破嘴還有用。我現在漸漸也要學那個王爺,你知道嗎?就坐在那邊就好了,坐在那邊,底下的人就會學一學走了。

 

不過,講起王爺的事很無奈,因為王爺下來也會在那抱怨:「你看,很傷腦筋」,真的!那天去的時候,不是在處理人的事,而是在處理神的事,很累!因為整個虛空法界,不同維次都互相牽繫著!王爺祂們那個道次不高,很接近人道,所以祂們常常會被人道這個汙染的能量場給影響,你沒看現在的人常常突破維次空間,都會說「遇到鬼」,有沒有?遇到佛菩薩的機會比較少,遇到鬼的機會比較多,因為鬼道跟人道比較接近,所以這種維次空間比較容易突破。

 

就好像說我們現在比較容易遇到大陸同胞,可是不容易遇到冰島的人,或是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因為他們比較遠;在不同維次空間也有這一個現象存在,比較近的會遇到。祂們天道接近我們的是欲界天,而其中忉利天跟四王天又最為接近我們,祂們兩道也常常受到我們現在人道的汙染影響,因此祂們也很煩。所以,現在鬼道的精進度比我們人道還高,意思是說,從鬼道修佛往生淨土的好像滿多的,反而人道很少。好像連樹神往生的也都比人多,對不對?就有人在山林專修,一邊念經,樹神跟著一邊聽,結果念的人還沒往生,反而樹神聽一聽往生去了。現在的修道就有這種諷刺意味。

 

古人也講了,「地獄門前僧道多」。「僧」不特指出家人,僧是泛指修行人、在學法的人。「僧」這個字本來是清淨的意思,僧人就是清淨的行者,在佛門裡面用「沙門」這個名稱。我們通常會用「僧」來形容僧侶的意思,因為出家第一關鍵就是要清淨,修到清淨;因為出家唯一的一個願,唯一的一個想法,就是要做「天人師」,出家等於天人師,是有這一層的意義。當然這是從義理上講,從形式上講,我們現在的人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我們現在若從形式講,就很難去講清楚,因此我們現在看到形式要會去想到那個理體,這樣就比較沒有爭辯。

 

這個「僧」代表著清淨,清淨的行者,也代表著一個傳法的人,也代表一個修行人,修行人本身不一定在講台傳法,可是他的樣子就必須是一個傳法的樣子,利濟蒼生叫做傳法,它有弘、護兩個層面。那麼,為什麼「地獄門前僧道多」?僧道身分的這些修行人,照理說要比一般人還好才對,為什麼都下地獄比較多?因為做了錯誤的示範,他只是徒有樣子,沒有實質,這樣子就會罪上加罪,因為他知罪犯罪。連道教都講說,一個人如果他不知道,無心犯過,你不能怪他,可是,如果他明知道又犯錯,他就知理而犯錯了,便要嚴懲他。

 

這是一個善巧方便,當然這也是一種愛的教育的顯示啊!不是現在被扭曲的愛的教育,現在愛的教育等於不打罵的教育,你們有在學校教書的,是不是這樣?所以你們當老師也很痛苦,對不對?我們這邊比較不會痛苦,我們這邊用不到什麼打罵,我們這邊愛來就來,不來就算了,多輕鬆愉快!「只聞來學,不聞往教」啊!「緣來勿拒,緣去勿留」啊!把自己完善好就好了。你說這樣太不慈悲了、太沒有愛心了,不幫這個社會!其實不是不幫啊,菩薩住世無盡慈悲,菩薩離世亦是慈悲。因為人家不聽你的,你硬是要跟他講,人家會起煩惱,你會害他造業,這樣你就是不慈悲。

 

所以,「法」這種東西無定法,可是它在衍流的狀態裡面都是一種自自然然的,所謂「自行化他」,自行而已,其實真正只有自行,沒有化他,你知道嗎?「化他」是對方喜歡,撿去用,你哪有什麼要化他、要化解他的問題?沒有。是他遇到你,而剛好你有這些東西,他認同,也是有用的,他把你的東西撿回去用而已,你只是在做布施而已,你並沒有一個念頭要幫他,所以這是一個最自自然然的生命狀態。如果有一個真正要化他的概念,有那個念頭的話,他還有一物執著,所以他還是不能圓滿。所以,連「本來無一物」,那個「無一物」還是要放下,要不然你還是執著那個「無一物」啊!所以,禪不好修,可是常常去體會,還是可以去會得一點禪話頭,那也不錯。

 

師父上人:要留一些時間給你們。

 

雅聰師姐:媽媽說要跟 師父感恩!就是外公過世這件事情,讓我自己也學習到很多。剛才就是 師父有提到「一念不生謂之誠」,那個「喪盡禮,祭盡誠」這個部分,在我自己的部分,我可能還有那個想要幫外公的心,所以剛才有反省了,可能這樣子的念頭也是有一個執著。昨天是頭七,大家就是燒了很多的那個假房子、假車子要給外公,可是在誦經的時候,因為唸那個佛經,就是想要接引外公去西方極樂世界,可是又跟他講說,有燒很多很多的那個金山、銀山,還有汽車、洋房,然後裡面有那個……。

 

師父上人笑:有沒有傭人啊?

 

雅聰師姐:有啊,還有警衛這樣子。當下我就傻眼了,然後就覺得這個法會怪怪的。

 

師父上人:不會啦!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學法的人比較脫化,當然「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說真的,有時候真的是「喪者無憂,生者魔擾」,喪就是死掉的人,他不一定有煩惱,都是活著的人在那裡擾亂,你知道嗎?所以,你們就為了二位往生,整個家族在那裡吵吵鬧鬧,這是不值得的啦!當然,我們不能去要求沒有學的、不理解的族群。「沒有學」是這個社會的常態,所以狀況一定是這樣的,而有學的,只有一個而已,這個力道不夠,因此你也不能去改變這些,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說燒這個、燒那個給人家,人家若高興就好,那沒有關係,你若不放心,你請你阿公把那些布施掉,送給不能往生的那些,送他房子、送他車子,再配給二個傭人,對不對,都好啊!鬼道的人也會很樂意接受啊!

 

雅聰師姐:所以他們法會結束之後,我就趕快跑去阿公的靈堂,跟阿公講說,「阿公,那個是假的,你不要被騙了,真的去住那個洋房,你要記得你是佛,你已經什麼都不缺了,你要記得你是佛,不要忘記!」我怕阿公被眾人……就是民主時代,大家那個……。可是,剛剛聽 師父說死掉的人已經無憂了,是活著的人吵吵鬧鬧,這樣我大概就明白了,自己有時候也是煩惱的其中一個。

 

師父上人:對啊!所以,自不能倖免啊,當我們不能倖免,我們要再去讓人家有一個清晰的生命境界,也是不可能的事情啊,絕對沒有離開這個理路!有的人當然在現象層,會看到好像跟這個理路不太吻合,那個都是變異的那一段。就好像有的人做善事,為什麼生命過得不太如意?我們現在不是常看到這種現象?那有的人,你明知道他無惡不做,但是卻過得那麼的沒有災難?要吃、要穿,什麼都比人家還好。這個是因為我們只看一世而已,因果是通三世的。它有前因、有後果,我們不能只截取一段去看,截取一段是我們自己的無明,通常事情不是我們眼前看到的這個樣子。所以我們要去了解因果理路,這非常重要啊!

 

那麼,這個兜過來我們講的,如果你沒有自度,你能幫得了人……真的有的人好像這樣子,對不對?他自己並不圓滿,可是被他幫的已經幫到了!那個是因為人家自己的善根現前,而不是你真的幫助他,不是你啟發出他的。如果在有為上講,那是因為人家的福報現前,而不是你幫助他的。比如說,我要讓你變有錢,但不是透過教你如何賺錢的方式,那是不是我要想辦法給你錢。可是我自己也沒錢,我怎麼給你錢,讓你有錢?我沒錢給你,可是你卻真的變有錢,那是不是某個層面講,是你自己去創造出來!真理是不會違背這個理路的。所以,認清這個道理的人,他就沒有退路,在我們學修的角度裡面,沒有縫隙可鑽,要不然我們學修如果不把這些理路搞清楚弄明白,我們一定會溜來溜去。

 

所以,學修的人當中最吃虧的,就是那種現在被世間稱讚是絕頂聰明的那種人,是最吃虧的;學修是要有智慧,而智慧來自於「老實」,而不是一些小聰明,因果不空,學佛的踏實路徑是一個成就的關鍵!如果你是講世間法的話,不一定人家是這樣講,比如說當一個小偷,那就要有一點聰明,知道嗎?你不聰明,你偷不到東西。不過,那整個行為的運作是錯誤的,它會產生錯誤的因果,所以你看,這叫聰明反而自誤,智慧的人有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所以他不會去用在錯誤的地方。「智慧」不等於「聰明」,智慧裡面一定有判斷跟解決方法,解決問題的方法絕對會有,那在佛家叫善巧方便,有智慧的人就有無量善巧方便。那麼,無量善巧方便這一件事情,就不一定是從頭腦來的,是從我們的「清淨」起用而來,它沒有固定的方法。

 

所以,亡者不要去牽繫,知道嗎?要去把自己的功深入,透過對亡者的一種憂心,回過頭來,變成自己成長的一個督促力量,這就對了。為什麼?《地藏經》你們看過,婆羅門女是怎麼度她媽媽的?她要先成就自己才能度媽媽!為什麼她會去度媽媽?因為媽媽生前造惡業,毀謗聖賢理路、毀謗佛法、障道,死後果報墮地獄!所以,她心生不捨,她只是希望媽媽好,這樣而已,一個初心,初發心,所有的這個督促力量都拿來成就自己,這樣而已。要不然怎麼度?媽媽已經去地獄了,她不能成就菩薩,她就沒辦法下地獄去幫助媽媽。因為地獄只有兩種人去得了,一種是受罪的人,一種是菩薩,一般人不能。有人說「遊地獄」那種,那不是真的去遊,那個只是像你們在看電影,那是到某一個道次,顯現一些現象,不一定是真正去遊地獄!那要能遊地獄,也必須要有一些菩薩才能夠去幫助他,因此我們不能迷失在那個環境裡面。所以,亡者現在還有很多努力空間,大家去緩和平靜的心,別人不行,我們自己要深入,要去把持。

 

雅聰師姐: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上人:所以有時候,我們說兒孫自有兒孫福。人礙於生前這一個肉體,所以有諸多障礙,而且我們小時候也沒有受到正確的生命、靈性昇華的教育,因此讓我們一代傳一代而淪於未知當中。所以我們自己的兒孫有這麼大的人生境界的問題,不和、歧見很多,這何嘗不是來自於我們自己手下調教出來的。所以,當我們離世而有這個通力的時候,後悔總是無濟於事,應該有更大積極正向的所謂生命的價值可去努力,畢竟四十九天,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可以去做一個昇華。萬宗也不離其心,也是要我們自己去心造現相,我們自己要去創造我們自己未來的路徑。

 

能量薄弱也是一個督促力量,「該捨諸有止無求,但願眾生得離苦」,要把它撿起來做為一個願景、一個嚮往,「不為自己求安樂」。那麼,在中陰身裡面還是有很大空間可以去昇華,可是,切莫只是仰賴這些他力的一種推促,畢竟,沒有功夫、功德力的法事是了無濟事的,一點作用都沒有,那只是湊熱鬧而已。也不能僥倖,用僥倖的心態,好不容易遇到,就拉著人家的腳,拉著就想要往上。當然,有能量的灌輸,諸佛菩薩無盡慈悲,會做一種安頓,可是,還得要自己去努力,畢竟,父子上山各自努力;這個路是可以引導、可以稍微扶持一下,沒問題,不過,不能只是一味仰賴。我們少了所謂的肉身,至少這五個通力回來了,而「漏盡通」你們沒有;但是,可以去知道這個生命的理路的這個觸角,會稍微敏銳一點,也藉此課堂上……第一次課堂變超度法會的。

 

該放下的就要放下,不能把這種能量帶著,這樣一定生生世世去輪迴,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你們做子孫的也要去努力,畢竟,一子得度,九祖七玄升天!但可別聽到這樣,每個老一輩的都不要努力,都指望孩子,所以就要大家一起,有志者事竟成。

 

佛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所以,「真如」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本覺本有,是我們的真如本性,是本來存在的,不要迷失在妄的世界裡面。妄的世界是一場夢,你們現在做了一場大夢,在這種大夢稍微醒一下,又契入另一個更大的夢,那也是夢,所以要到什麼時候才不是夢?除非你進「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實報莊嚴土。可是,對於我們現在從未有這些如來正法基底的人不容易,那麼至少我們不要在六道輪迴裡,在三惡道裡面頭出頭沒,所以一定要至少往善道。可是,殊不知善惡一如,它也是不二,你再怎麼善,你的夢做得再怎麼美,你還是在做夢,你還是在睡,昏沉的睡;所以你做惡,你也是在睡。

 

那天我在台北講,還有一段模糊空間,有的人醒過來,含含糊糊在做什麼夢都不知道的那一種,我們人生不就像這樣嗎?有人過得很痛苦,叫做惡夢;有的人過得很快樂,做美夢;有的人是完全拿捏不出他未來的方向是什麼,每天渾渾噩噩過日子,這就是含含糊糊,今天忘記昨天到底在做什麼,明天又忘記今天在做什麼。總之,這三個都是夢,夢是假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也該作如是觀,把握機緣,早日去成就無上佛道;奠基在至少可以去昇華,不再為人道以下的境界,趕快去努力,好自修行!

 

師父上人:大家還有什麼疑惑嗎?你們可別讓亡者搶機會了。

 

沈老師:師父,中陰身這麼短的時間,他要怎麼努力?

 

師父上人:四十九天念,就是一個念,所以這個也給大家做一個常識來講好了。一般我們做法會,不是都爭取在四十九天?有的人會很周到,七天做一次,七個七嘛!那為什麼是七?因為我們生命的自然狀態,就是斷氣之後它每逢七…就是說它的週期,大概七天,人道的七天,會有一個變異。在變的時候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如一般我們說人死掉,那是第一個,斷氣的時候,四大假合在潰散的時候,這個佛家講神識,你們說的靈魂。對於沒有修行的人,靈識要離開的時候,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情。假設說,這個大體躺在床上,你在旁邊稍微敲他一下,雖然你沒有碰到他,他在那時候的感受,就如天打雷劈那麼可怕的聲音。

 

所以,為什麼說當人斷氣往生的這個過程,至少八小時以內不要去觸碰他。現在大概八小時都不太夠,為什麼?因為現在的人比以前執著,所以在離開的速度會比以前的正常周律來得慢一點。因此,最保險是十二小時,有的人幸運二十四小時,不要去觸碰他,他在走的時候會比較不受干擾,而少一點起瞋恨心的機率。我們若被吵被鬧,我們會不舒服,是不是會起瞋恨心?瞋恨會往下,隨著瞋恨的程度他會往下。那我們以瞋恨來相對歡喜,這時候我們捨略了這些什麼貪,細說的貪跟痴,捨略了這個,而以一個瞋恨來代表,所以就是兩個方向,非常平靜歡喜的、和很痛苦瞋恨的這兩個。

 

所以,在四大假合脫離的時候,人就像生龜脫殼這樣,很痛苦!他這個週期每七天會有一次,七七四十九,七個七的這個期間,就是他整個中陰身。所以,為什麼很多人沒辦法每天做的,至少七天都會做一個迴向?我用你們好懂的話來說,迴向就是把你們善的能量灌輸給他。他有善的能量,他在轉化的時候,他會比較所謂的有精神,在做什麼都比較爽快的那個意思,所以七個七,每一個七都會這樣子做,是這個意思啊。

 

這樣是不是就代表他可以去極樂世界了?當然不是啊!極樂世界是必須自己有「信願行」的。是亡者自己這個靈魂,佛家講「心」,當然你們好懂,我就用「這個靈魂」好了。中陰身的這個靈魂要有「相信」,要有「願力」,願力就是嚮往的意思,如果這個靈魂沒有嚮往極樂世界,也不喜歡阿彌陀佛,那你怎麼為他助念都無效,是這樣。那為什麼還要助念,給他阿彌陀佛的訊息、知見?就是他有可能在那個過程裡面,他就了悟了,所以這個時候如果再透過超度,也會去極樂世界,我特指這個地方,也是因為他有轉念了,這個靈魂有轉念了,所以他頓時就容易超生。

 

可是,聽好!多數的人是不是執著的,所以,如果在中陰身你沒有加上開示的話,當然,祂在脫離的時候不要開示啦。在脫離的時候,一般沒有正量的人不要開示。你就是一直讓他有念,念會感染。比如說,你們常常會說在某一個環境,有一個人跟你嘮嘮叨叨,嘮叨都講那些話,雖然你離開很久了,你那時候耳邊還在一直圍繞,你是不是都有那個念。所以,助念就是把不好的嘮叨換成佛號,換成佛號的時候,他在走的時候他有那個念,他就容易超生極樂世界。

 

一般如果不是這樣的,通常的超度,有功行的可以用他的功德力,給他一點福利到哪裡?最頂層到忉利天。就好像你們有些修佛的知道《梁皇寶懺》,《梁皇寶懺》就是梁武帝的愛妃往生,他很傷心,請寶誌公禪師為她做一個法會,專為她做。《梁皇寶懺》的因緣是來自梁武帝的愛妃,創始人是寶誌公禪師,他幫她做,頂多就是超度到忉利天,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那裡。人道、四王天、忉利天,到那邊,那邊可以享很大的福。

 

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到那邊,「善」就可以了,不必禪定。忉利天上面有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上面這四層,它們都還叫做「欲界天」,顧名思義還有欲望,這些世界的人的生命都還有「欲望」這件事情。這四層天加上四王天和忉利天共有六層,這六層就叫做「欲界天」。那人道當然也是欲,三惡道當然也是欲,可是不叫「天」,所以,欲界共有十一層,其中「天」有六層。那麼透過超度的功力,只要亡者本身不是迴向到極樂世界,他頂多就是到忉利天去享福。為什麼只超度到忉利天?因為忉利天不必禪定,再上去的那四層天需要禪定功夫,只是它的禪定不成熟,它這種禪定有那個味道,可是不到位,叫做「未到定」。

 

忉利天上去的這四層天的頂層(他化自在天)再上去,就叫做「色界天」,色界有十八層,色界必須要有真正禪定的功夫。一般你們講的「四禪」,有的人在修禪定,打坐,說要修四禪,初禪、二禪、三禪,這個可以到達這個色界天十八層,當然,會依隨著你的禪定功夫的深度越往上。這十八層再上去,叫做「無色界天」,這時候要修「四空定」,當然,前面的那些善也都是必備,不能丟掉的,加上這些四禪、四空定。所以,四禪加上四空定,就是一個專有名詞,叫做「四禪八定」,不是四禪外面還有一個八定。欲界十一層加上色界天十八層與無色界天四層,這整個世界就叫做「六道輪迴」。

 

所以透過超度的能力,可以超度到的頂層是忉利天。為什麼?依科判看,寶誌公禪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觀世音菩薩親自只能把梁武帝愛妃超度到忉利天,那請問現在那些脫了道袍還在那裡抽煙、喝酒的,這些沒有道德修養的,他怎麼可能為你做一個法會,就把你超度到那個極樂世界去?所以,超度到極樂世界這種特殊狀況,就是在中陰身裡面有佛號,然後引導,然後包括這個主法者可能很有力道,他可以說服這個亡者,這些因緣聚會具足,他就可以去了。所以,也是有滿多人這麼幸運的,當然,這個滿多相對實際來講是少之又少啦。

 

所以,以前佛法是在超度活人,而來到現在已經變質,反而多數都是在超度死人的。活人怎麼樣超度?「超」─超越,「度」就是幫助,度脫一切煩惱,超越一切困苦,是活著的時候才可以努力。比如說你們現在,你們在座各位是希望等到斷氣時,人家再來幫你超度,還是……?為什麼呢?因為斷氣時還有很多冤親債主會來障礙,那些無形的、有無形的障礙啊!所以,是要透過我們現在還很有體力、頭腦很清楚的時候,趕快努力啊!努力到最後是自己超度了自己,不需要任何人。往生,顧名思義就是生命往上提升,往上提升也表示生命比較有自主權,因此,往生是頭腦清楚,神識很清楚,你的靈魂要去哪裡,自己可以決定。現在講往生都是一種委婉說法,因為現在很多人都是往死,死掉了,為了不讓大家更傷心,所以才說往生。

 

有兩個境界沒有中陰身,直接上天和直接下地獄的;其餘中間的會有,那中間的可以值得努力啊!事實上,學佛的人要明白一件事情,不管你去三惡道或三善道都是消業的,一個消善業,一個消惡業。去天上,對不明白的人,你跟他說好,對不對;對明白的人,你跟他說要把握機會,趕快再超生,不要迷失在天道的福裡面。下三惡道的,對不明白的,你安慰一下他;對明白的,你說很好,在那邊你才有機會消掉過去無量劫以來,因為十惡不做而造下的那些很重的業,你沒去,你消不掉。如果一個修行者保持這樣,他就容易入禪了,因為他善惡不二了,他是平等的。所以,要成佛的第一個關鍵就是什麼?平等心!如果你對三惡道比較鄙視;對三善道比較讚許,你有這種不平等的看待,你是成不了佛的。

 

所以,一個成道的菩薩,祂可以周遊列國,這個列國不是孔子狹隘的那個小中華地區而已,祂周遊的列國就是這些維次空間。可以周遊的原因在哪裡?因為祂平等,祂平等突破法界了,突破法界就可以來去自如,即便在三惡道,祂也沒苦受,因為祂無心。所以,老祖宗有一句話:「自以無心應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這個萬物的「物」已經代表一切人事了。還有一句話叫「物惡獨勝」,當然「物」裡面也包含人,它的意思就是說萬事萬物最忌諱「獨尊」,也就是「謙受益,滿招損」那個理路。所以你就可以萬物圍繞而不礙於心境,那時候是平等,平等法界,那時候你就契入一真法界了,那個「一真」又是假名。所以,到那時候,那個人才勉強真正可以去做超度,坦白講是這樣。

 

所以,我們現在多數的超度都是給活著的人安心的作用比較多,可是,如果從我們活人安心的角度裡面,我們又體會到,因為你在超度時,是活人在念經,法師開示,我們活人在聽,對不對?所以,希望在超度的過程裡面,活人要比亡者更精進,因為活人就可以知道原來我以前的人生從來不關心這一個層面,今天有機會透過我的親人往生,帶給我這一個無上的機會,你們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如果他是講佛法,在靈堂上講佛法,而你真的去隨文入觀,你自己的靈性提升了,你是不是透過你靈性的提升迴向給你往生的親人,他就加一分力量,這是實質有用的啊!可是很多人就不是這樣子,很多人是花錢請法師,而法師還得趕場,邊唸邊看時間:「來不及了,要趕下一場……」對不對?這個就很冤枉!這是活人在心安而已,說真的,也安不到心。

 

所以,真正還是要回歸到練家子的修行,真正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所以,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也不是只有人,還有這些諸多無形神眾。有時候那些沒身分證的比有你們有身分證的還多,他們可以擠得下;而我們因為這些肢體的執礙,沒幾個人就擠得要命。所以,維摩居士示疾,為什麼一個小寮房,而虛空法界一切天眾、神眾、菩薩眾能夠統統來,都擠在那一間,因為那間就是虛空法界啊!所以,誰決定?心念決定,我們每一個人自己的心念決定。所以,心造萬物,「一切法從心想生」,是我們要不要選擇造好的、造清淨的,如果我們都選擇造好、造清淨,我們未來的生命是不是就美好到不行了!不需要靠我,我們也最希望大家都不需要靠我,要不然我比較倒楣啦!

 

沈老師:謝謝師父。

 

師父上:這樣還有什麼疑惑嗎?該拿到的也走了啦,那就先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