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2009年2月10日(農曆正月十六) 19:00~21: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我們要在忙碌的生活當中學習不變的心境,很多人也在質疑初二、十六的共修最近有沒有暫停,我說沒有啊,因為你們如果沒有表示暫停,我就無法暫停,所以,還是用一個比較平常的心境去面對,意思代表什麼?那好像是我的事呀,你們也是一樣在你們各人的生活中,我們人很容易因為沒空或因為某種事情忙碌,就把本來例行性的一些工作有所變更、變異,其實有時候那只是一種訓練,藉由境緣來訓練我們自己心境上的自在、隨緣。
那天,我在高雄,有一位朋友,好像是某建設公司的總經理,他就很訝異的說:「咦?怎麼有佛法這麼輕鬆的?」,我說佛法本來就這麼輕鬆愉快啊,然後他就提出一個問題,他也是個高知識份子,他說他很肯定佛法這個東西,對這個生命的狀態很肯定,而且佛法的理非常的深奧,可是,他也感受到一個點,就是這麼深奧的理不能運用在生活上,常常是脫節的,我就告訴他那不是不能運用,如佛法不是跟不跟得上時代的問題,佛法是引領時代的,如果佛法還只是跟得上時代,那就不是了嘛,我們在說要跟得上時代,如果需要跟得上時代,表示是跟在後面嘛,其實不是,是開創時代的,是現代人不知道,不會去運用,或者說甚至是我們對這些佛覺悟的方法錯解,錯知錯解,我們把它等於好像跟不上時代。
比如說,古代聖賢的教育,現在很多學者會說那是落伍了、跟不上時代了,其實不是,是他沒有深入了解那個東西是什麼,他不了解卻把它貼標籤了,所以,對那個人來講,因為他不會運用,他就把它定位成落伍、跟不上時代;針對一個人事物,我們一定要深入了解,尤其是我們在學習成長的這個……說是學問也好或者是生命之理,我們一定要去深入才能活用它,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我們如果不去深入,而停留在學問的表層時,只是在那邊捉摸研究,就變成道在弘人,那其實不是一個正確的生命狀態,是我們自己迷失了之後,才會錯解生命這一件事情的存在,好比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尋兔角」,那就是告訴你們覺悟的這個理路存在於人世間的每一件人事物,甚至這個人事物廣至整個宇宙,我們不說不同維次空間,同樣是三度空間的外星球上的外星人,我們就不能理解了,可是,他們也沒有離開這個理路存在這個生命狀態啊,是彼此不了解,才會有一種因為未知的錯解乃至未知的忐忑,我們人會緊張,常常是因為處理不來或未知,可是如果你能深入了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忐忑自然會消弭,因為你了解了,你就有理路可以去轉化它、解決它,所以,最近的流動也是在訓練我們的平靜度。
你們最近這半個月來,有什麼能解決、不能解決的事?還是應該超越而沒有去超越的?
說真的,態度決定一切,態度的前提是你要有信心啊,信心決定一切,它不是口號,那是我們習慣在口號的世界裡,我們不知道那個連結,那個心性能量的連結,心性能量從哪裡開始?從「念」開始,一定要縮集在一個點,那個就是「制心一處,無事不辦」,不能換來換去呀,生根必須要深耕,根愈深,上面的枝、葉、花、果就愈美,根愈穩,樹自然就穩固茂盛,我們有時候會受外在的境緣干擾,讓我們忘記要繼續深耕。事實上,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只要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在我們自己的本分上,隨著時間到就到了嘛,那是命裡本有的事情;那如果隨著時間沒有到,你絞盡腦汁巧取豪奪也得不到啊,不如理得法怎麼求都求不到。那命裡沒有的,你的嚮往能不能求得到?還是可以,你所看到的康寧、福祿壽都可以求得到,問題是什麼方法才求得到?千古不例,佈施是因、福德是果,最傻的通常是最聰明的,你都不用跟我說什麼大道理,我只要去佈施就對了,佈施是因,福德就是果,再外加忍辱,這二個有,你的人天福報一定就有了,不只是人,天也有,不過,要超越三界就不一定了,那就得看你佈施的心境是什麼,是否三輪體空?有無清淨無為之心?有沒有不執著?不執著你才能超越啊,更自由自在的生命狀態嘛,我們如果執著,至少執著的心態肯去佈施,我們的人生還是會過得豐厚、不慮匱乏,奠基在那個基礎,他會更上一層樓。
我們人就是欠缺一點,人都有劣根性、惰性,比較好的時候常常會掉了瘡疤就忘了痛,所以會進進退退的原因就在此,所以,如果不退初心,成佛有餘,你一輩子就做到了,就成佛了,問題是眾生都會退初發心,過得比較好的時候就忘記我N年前開始接觸時的那個初心,熱情如果不退,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當世就成佛,那是一定的。就好比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啊,全天下只有他一個是學生,他的參訪有沒有被影響?沒有被影響,因為他一直在深耕,在得到般若智之後去廣學多聞,參究成就後得智啊,這樣二個都有,後得智沒完沒了嘛,沒完沒了不是不好的用詞,是無止盡,那也就是成長無止盡,一直成長上去,諸佛菩薩來到人間,也因為眾生而成就祂諸多的後得智。
學員甲:老師,您剛一講,我就想起有一段時間我有一件事情很蠢,我跑去買威力彩,可是,買了之後又覺得很蠢,然後就不敢去對獎,就想說這個一定是妄想。
師父:不會啦,有時候是緣,緣非定緣,當然,我不是要妳巧取豪奪,那最後的結果是怎樣?
學員甲:沒有。
師父:沒有,就變做公益了嘛。生活樂趣啦,無傷大雅。意思就是說,命裡有的,就算是從天上掉下來也會打中妳的頭;命裡沒的哩?可以創造啊!
學員甲:我那是狗急跳牆。
師父:聽說生意不錯(指學員經營的店),就那裡已有了,這一張(威力彩)就沒了。總合一樣嘛,所以,那裡如果沒有,這一張可能就又有了。
剛才人家要請我們吃飯,我們還沒那個福報可以吃,才吃了幾根菜,就趕快……趕快……(共修)時間到了,妳們有吃飽嗎?(師父關心剛才一同吃飯的學員)。今天,我從枋寮去高雄,跑來跑去,剛剛又跑回來(東港)。
學員乙:待會兒可以繼續第二回合啊,續攤。
師父:哦……你們這是在修行?還是在吃……?(全員大笑)算是法輪未轉,食輪先。難怪會被登報,太好過了。
學員丙:為什麼CD要叫做「無住」?而不是「常住」?
師父:「無住」就是……比較白話一點,就是不執著的意思,就是叫我們對世出世法都不要太過執著,「執著」是我們不能脫離六道輪迴諸苦的主要原因,苦苦、壞苦、行苦,只要你在六道輪迴的世界,等級提昇超不出這三種苦,最底層的叫苦苦,再提昇,沒有苦苦了,還有壞苦,再提昇,還有行苦,總之,六道統苦。那統苦的主因,就是執著,所以,叫我們「無住」,「住」的意思就是執著在某一個點,「無」就是叫我們不要,所以就是不要執著。那不執著,當然一即一切,後面還有生心,無住而生其心嘛,一般我們人的理解都是選擇一邊,譬如說「無住」,哦……不要執著,那就執著在一個「不要執著」了,了解嗎?人通常都會這樣,那這樣就又是一種執著,所以,文字很難解釋的原因就在這邊,容易落在一般所講的文字遊戲,那我們沒有文字,又很難去表達那個理,所以又加一個「生心」,就是兩邊不要執著。「生心」就是勇於面對,勇於面對我們的人事物,一般人不了解是當我們面對的時候,我就會執著人事物嘛,叫你不要執著人事物,你又什麼都不管嘛,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面對,你又執著一個不面對了,所以,那叫做「無住生心」,取其一義以表萬義,「萬」是無止盡的意思,不是剛好一萬個,數字常常在某些時空是一個表法而已。這樣你能了解為什麼不要「常住」?
世出世法唯一不變就是「變」,瞬息萬變、一直在變,所以,包括人世間也要去動,一直不斷的去動,「動」在佛教叫「風」,四大裡面的風大,也有人說風輪,不同派別,用的名詞不太一樣。風表動態,運動運動、活動活動,在佛家的活動叫作「法會」,法會就是廟裡面的活動,以前的用詞叫作法會,現在你可以把它叫作活動,不同時空的活動。有活動才會運作、才會生生不息,那這是外相,可是法性不動,法性不動所以能因應所有、萬有的動,所以,二者要配合的好;那如果外在也不動,就死棋了嘛,所以,才無住生心啊,無住是體性、生心是運作,所以,「相」有,這個有還是幻有,「性」空寂(性無),真空妙有,對外要妙有,所以為什麼要無住生心,而不是只有無住,什麼都不要。這個術語上就容易流露到所謂的妙理上深奧的道理,你要從義理上去了解,了解之後,你就知道它跟你的生活切切相關,絲毫沒辦法去切割,要不你們有那個人可以說活著卻和任何人沒有交集?你不和"人"打交道,你也和"物"打交道啊,你不和"物"打交道,你也和時間有交集啊,而這些都是幻有耶,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是,還是有那個「有」啊,只是,是幻有,那你就要用真空去應不變,以不變應萬變,幻有就是萬變。所以,一切萬法不離自性,那個自性就是空寂。
科學家在研究地球生物是進化論,那宇宙的生成是大爆炸,可是事實上,好像不是這樣子啦,因為如果是進化論的話,我們以前是猴子變成人,為什麼現在還有那群猴子?為什麼我們變成人,牠們不要變成人?所以,它是念起的,妄念起用,那部份再上去就妙理非關文字,無法用邏輯去思維原因是什麼。那大爆炸可能也不儘然正確,因為科學家現在是研究到很多星體往外一直在移動,離這個本體往外一直在移動,那爆炸現象好像是這樣,一個東西爆炸,它就往外飛射出去,他就用這個來定義整個宇宙的生成好像是大爆炸現象,可是,事實上,宇宙的生成它就是「頓現」,那個「頓現」我們現在一般人很難了解,「頓現」既不是進化也不是大爆炸,大爆炸什麼都在這個宇宙裡面,所以,宇宙它不是這樣生成的,那就是妄念起用,可是又不離體性,關掉隨時就沒了,打開隨時又有啊,就像你們做夢,夢有啊,醒來沒了,再睡,好像又有了,再醒來,就又沒了,你說夢是爆炸現象嗎?夢是一個世界嘛,你們不同維次空間的世界,那個好像不是爆炸,你又沒有爆炸,起來不是還好好的?
所以,科學的論據還是在宇宙的範疇裡頭,不過,這個很難去講說、說服還是什麼,因為這需要去體證,一定要入甚深禪定去體證,所謂體證的意思不是只是體會,是你還要去證實它,那證實它,必定是有方法,難就難在普遍當今的人連那個方法都不相信啊,他當然不可能去落實,不去落實就永遠證實不到啊,那在這段落差裡面只徒增什麼?剛剛講的「文字遊戲」、「爭辯」,爭辯沒有意義啊,因為此宗本無諍。所以,很多人事物有時候我們面對緣起緣滅而已嘛,該放下的放下,該進的進,是道則進,非道則退嘛,本來就這樣,緣聚則合、緣散則流,就流出去了,你說有沒有為什麼?沒有為什麼!
舉例古代有一個公案,有一位禪師過去和老婆生下一個孩子,孩子長大到20歲了,後來,他們救了一個人,一個受傷生病的男眾,然後就帶回家裡照顧,好心的照顧,結果,那個人好了之後,這個孩子的母親就跟著跑了,這個20歲的年輕人就非常氣憤的去找父親理論:「母親怎可如此?」,父親回答他:「又能如何呢?20年前,我愛你母親,你母親愛我,所以我們生下你;20年後,他愛她,她隨他跑了,又哪有錯?」,對啊,不然好像沒有更好的方法,難不成你要找人殺死她嗎?殺死她,你被人抓去關啊,這叫「緣」,沒有為什麼。
眾生本來就是這樣,眾緣和合生成現象,緣散了呢?現象就沒了嘛!比喻來說,XX(某學員)的筆記本,你們現在叫它筆記本,如果你們把它一張紙一張紙撕開,你們會拿著一張紙說「這是筆記本分之一」?不會啊,你們就直接稱它「紙」了,所以這個表達什麼?這些紙因緣聚合的時候,它就產生一本筆記本,這時候叫筆記本,那當這些紙散落的時候,它各自是紙,它不是筆記本,好,再抽一張紙來,它有分子、質子、電子…等等這些粒子,這些到最後微塵一合相的時候散盡,它連紙都不是了;要不,我們再舉例更具體一點,你撕一張紙下來,它不是筆記本了,對不對?可是,它曾經是筆記本啊,因為某種因緣,它不是了,它又遇到一把火燒掉了,它連紙都不是啦,它是灰燼啊,所以也不是那個紙,可是,它曾經都是啊,一合相啊,人、事、物,整個宇宙亦復如是。所以,緣合則來、緣不合則散啊,不帶有絲毫的強求,那才是人生最好的享受,好像佛法…他們說什麼?最高度的藝術人生享受,對啊,佛法是高度藝術哪!
趁著時間較短…我是盡量想說留時間給你們去了解,最近有想要了解什麼的嗎?
師父(對著某學員問):聽得懂吧!
學員:聽得懂。
師父笑著說:不會聽得想睡覺吧?
學員:差不多了。
你們有誰要藉機會練習的(師父指的是音聲唱誦)?其實,那個是一個很自然的狀態,那天有人問說唱這個…有的人唱,他不知道在唱什麼嘛,我說那個不要緊啊,就好像現在很開心生出一個小寶寶了,接下來是怎樣?我們大人就會教他開始講話了「叫爸爸、叫爸爸」,小孩子反覆聽,他也會「爸爸、爸爸」,可是,他剛開始在講「爸爸」的時候,他不知道「爸爸」是什麼,久了之後,才知道原來「爸爸」是…我的爸爸是你,它那時候才有意思,那個叫解碼,他剛開始的那個意念最後形成「爸爸」兩個字,最後再去定義它,那是一步一步嘛,那你說這個對不對?在佛家叫做「知見立知為無明本」,有時候好像不太對呀,不過,卻是這個時代溝通的工具啊!
我比喻來說,很多人在洗澡的時候,心情很好就會哼哼唱唱,他也不知道在哼什麼,就是一個音律而已啊,可是,那個表達什麼?那個「哼」是出來的外相,它表達他那時候洗澡的心情很愉悅,它在表達那個愉悅嘛,那每一個人的愉悅感是不一樣的,甚至我們講同樣一個人,今天洗澡的愉悅感是這樣,他哼這樣,自然而然,換明天又有另外一種心境的愉悅,他又哼跟昨天不一樣,所以,那個聲音已經是第二道以後的事情了嘛,那如果能夠了解的,就可以從他這個聲音裡面去解碼回他原來的那個心境嘛,剛才我說比喻啊,這個就好比你們聽到『無住』啊,也沒有歌詞,不曉得在唱些什麼,那個類似這樣,當然,比喻之所以是比喻,就不是本身,可是,大概可以去了解一下那個味道。
所以,你去設想,一個人在浴室裡很開心洗澡的時候,他好像萬緣放下啊,他沒有太多人世間的包袱啊,所以也很自然而然就有那個狀態,我們人的世界就是太多的這些框架、包袱,好意思、不好意思,以致於讓我們的真心、真意、真情比較不容易流露出來,久而久之,變成流露真情的人反而不對,會讓人家覺得怪怪的,這就是這個世間的顛倒。問題是什麼?人終究還是要返璞歸真嘛,要不然回溯不到自己最自由自在的那個生命狀態。
為什麼還有這一段不真的狀況?那個就是我們的業障啊,過去生、為什麼會來這個地球受胎出生?而不是在別的星球?可能比這個地球好一點,道德文明比較高一點,我們現在這邊道德文明不太高,對啊,各自各自的生命體,那個就是業力引導嘛,你去受胎、你去投胎到哪一個世界叫「引業」,你自己的積分讓你去對待不同的人事物叫做「別業」,引業來到共同的地方叫做「共業」,所以,大家是一個生命共同體,表示什麼?有某個層面的共業嘛,可是又有各自獨立性,又有某一個層面的別業,有共業有別業表示什麼?生命是可以創造的、是可以轉化改變的嘛,因為有"別"啊,所以說,常數裡面有變數,如果你不喜歡這樣的常數,你就努力去改變,你就創造出屬於你的變數嘛,那很多人都有這個變數的積分,這些人湊在一起,又是這樣的共業,所以,基本上在這個世間、對法的世界,有正向和反向讓你去選擇,我要正向的共業呢?還是我要正向的別業?反向這樣拉啊!
比如我們說近朱者赤,我是想變紅,那我就和這群人他們的見解思想行為一樣,我就從我原來黑的共業中拉出來,近朱者赤,我就變紅了嘛,是不是相對黑的我是別業,可是,相對紅的,我又是共業,那事實上,看你要共善業?還是共惡業?這樣而已,當然再怎麼傻也要共善業;那如果共惡業,就我們周邊的人都是一堆是非人我、曖昧不明的那些,那我們的生命馬上就活得很痛苦啊;那如果共善業,我們周邊的人都是很良善的,這樣不是很好嗎?
所以,我們有一些各自在成長的人,有去精進努力的,當然力道不一樣,體會也不一樣,應該也會體會到自身的朋友群會轉,我沒有很刻意不交這個朋友,這個令我較困擾的朋友怎麼就愈來愈沒那個緣,他就莫名奇妙離開了,那這邊又有一些我認為比較好的朋友又不可思議就聚合了,這叫「汰舊換新」嘛,那個來來去去決定在哪裡?決定在你自己成長的方向啊,你如果往下成長,一定是好的一個一個離開,不好的一個一個來,你如果是往上成長,一定是不好的一個一個離開,好的一個一個來,那如果你好的愈多,我們就不用跟別的世界在比,以前我們常看到電視在報導不是有很多壞的?說真的,那是他家的事,我的生命、我的共業是愈來愈好的呀,那你說這樣是不是很無情?緣不同啊!那不是決定在我愛心不愛心這件事情,因為他如果有緣、電視這些不好的有緣遇到你們這種比較良善的緣,他願意改變,他也會聚過來,所以,我的意思是說你的生命當中不好的也礙不到你,好的你也享得到的主要原因在哪裡?自己內在啊,相不相應啊,那如果我提升好的,我就和善的相應嘛,善的我就可以享用到,自然惡的就慢慢遠離,那就是之前分享的「順違皆順」,我們的心就不會被這些客塵、是非人我、不好的煩惱來影響到我們的自身。
那這些不好的人事物與我何干?此時就一點相干都沒有ㄋㄟ,那你說他們呢?會怎麼樣?那就是佛家講的一句話:「各人造業各人擔」,因為他們在創造不善的業因,所以,他們在聚合不善的因嘛,因此他們無法超越、跳脫,而不是說外在的人事物都沒有,不是這樣,是順違來到這邊都順,所以,違背、違逆的事好像也沒了,事實上,來到這邊沒了,實相就是沒了,只剩下幻相,幻相不礙事啊,對啊,像禪宗在說的比較妙境再上去的那些,很多人就註會說白衣啦、虛眉啦,意思是表達「在家」得成就佛,那當然可以啊,因為成就惟論見性嘛,那有人就質疑「在家」的有一些夫妻關係什麼的,一般講有「淫」,達摩大師就回答:惟論見性,非關淫欲,見性之人,縱有餘習,不礙事。隨著時間拉長,淫啦、這些餘習…我只是拿一個作表達而已,殺盜淫妄這些,它就漸漸掉了掉了,因為他往見性的方向提升,可是如果不見性呢?我們讀的所有的大藏經都沒有用,我們一定要去了解這是階段,因為諸佛妙理非關文字,你見不見性?你成不成就?跟佛經寫得多有學問無關,那也是你的事啊,只是說透過這些古聖先賢的智慧記錄下來的這些理,理論也好、方法也好,暫時讓我們離開不正確的,那這是一個階段性的不正確、那個是絕對的不正確,這樣一步一步起來,到最後你比較有能力去抗禦轉化了,你得到的那個真如體性跟這個文字有沒有關係?沒有,完全沒有關係。所以,一個如果見性之人,他要讀也好、不讀也好,都無所謂,有時候如果性情不夠穩定的,他讀了還轉加懸遠,反而都顛倒了,為什麼?清淨本然,無一物可立,可是卻能立一切物,那就是我說的妙理比較提升的那個部份。
階段性世間人還是要上功不昧下行,從最牢靠、最穩固的、自己有把握的那個部分去落實,知少行多啦,多的意思不是很雜,是深入,深切的去落實,這個比較重要,落實一分,你就得一分嘛,階段性不要說到超越、解脫,最起碼福報也多少要有,要不然沒福報、痛苦得要死,你要如何教他超越?你五百元都沒辦法給我了,還說我以後有五千萬?那個就是剛剛在講的「法輪未轉,食輪先」,所以,福慧雙修,福在慧先,福放在智慧的前面,因為那是一個基礎。
做生意也好、不做生意也好,上不上班也好,重點都在福報,有福報,怎麼樣都好,所以事項上就不用太去捉摸了,剩下一個要捉摸的就是我有沒有去創造我的福報,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就是說我們只有一件事情要去問,我們的身行、心行有沒有符合天理,如果符合天理,福報是自己求得的嘛,福報這件事情掌握在自己手上,那如果不符合天理,怎麼可能會有福?所以不用知道太多ㄋㄟ,知道如何創造就好了。那天理是什麼?天理廣大無邊,每一件事情總是逃不出所有宗教在講的就是"對人好"嘛,「人」不要只說是人而已,人、事、物,那都是一即一切,我們在講人、什麼東西全部都是用一個比較廣度的去理解,物呀,人事物啊,事呀,人事物啊,一即一切,一而三、三而一,因為不可能獨立存在。
最近你們有什麼學習心得?有時候三分不中,七分也不遠,聽得懂嗎?就是說有時候不經意的說也剛好正中下懷。
聲音的世界的確很微妙,最近你們不是常去看很多關於莫札特的訊息,不是你們而已,很多啦,坊間還是很多,聽莫札特的音樂啊,諸多好處,對啊,我們都認同,只是說還有另外一個領域也許是世間人現在還比較不能去理解的,但開風氣不為師,我剛剛講嘛,佛法是走在時代尖端的嘛,它是引領潮流,不是跟得上時代、跟不上時代,所謂的「但開風氣不為師」就是說我們知道正確的事情,我們就勇於去跨足、走出去,當然,一定很多人不了解,因為不了解,他不能理解你,是正常的嘛,因為你走得太尖端,可是,你不能因為人家不了解,你就不要走你自己的生命啊,還是得為自己負責,久而久之,一定會有人去了解。
一個人如果對這個世界活得比較有使命感,其實一定是最幸福的人了,有使命感的人通常是救苦救難,比較沒有的通常是受苦受難,我們不要受苦受難啊,對不對?比如說一般人比較聽得懂的〜不要指望生命中有許多貴人,要發願當人家的貴人,一切法從心想生,當你發願的時候,你的志向,你立志當別人貴人的時候,你的生命總體都會往那邊挪移,那你就有抗壓性、有能力獨排眾議抵抗很多這個社會的負面牽制,我們如果沒有,我們永遠就活在牽制裡面,而且無法解脫,那這些牽制本來就存在,為什麼?過去的業因、現在的業障啊,障礙叫做牽制啊,把你拉住了,你如果沒有發願,人家說發意圓成功德圓滿,你不一定要做到ㄋㄟ,可是你至心圓滿的那個心已經散發出來,你此時此刻的功德就圓滿了,那事項上有沒有你們說的"完美",要從緣,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可是它不會妨礙你自己那個心,因為心性是超越時空的,它是不會被這些束縛的,那心性的提升就是你的靈性的提升,所以我們比較強調心性的能量,用心性的能量去做個領航、去做個開創,開創讓人類走向一個新紀元。那事實上,這個新、舊也是一個方便講,為什麼?古佛無數啊,哪一尊古佛不是這樣?包括基督教說的耶穌也是這樣,你們可不要聽到耶穌這樣被人釘死,你們就不敢……,被釘死,可是人家不礙呀,所以,一定要愉悅,不管你們在做任何事情,不特指"唱"啦,這只能用"唱"去做比喻,就那個在沐浴的時候很愉悅的心,愉悅就自在嘛,比較自在嘛,當然,比喻啦,還是要透過比喻去契入那個精準。
(雅聰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
我們如果分子排列組合亂了,就會比較多問題,物質,科學家說物質、分子排列組合,就會影響心理啊,就會影響人性,不會啦,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人生總是來來去去而已。
(女淇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
我們說「趙州八十猶行腳,若心已定何需覓」,就是說修行也好或生命成長,不管說是一個嚮往還是替生活與生命中找一個出口都好,總是在一個務實嘛,妙理諸多,事實上,文字相是在幻有的境界,幻有的境界亦無量無邊嘛,總逃不出我們說的「宇宙萬有的本體」,也就是我們說的體性、理體,所以,階段性往外是一個不得已的梯子,外在的這些經教、義理、這些善知識,都是一個方便上的階梯,可是,我們不能不知道,它其實是要導回我們的自性而已,就是我們常說的「返璞歸真」那個真,我們內在的真性、真情,如果用這個真性真情再顯於外,你說何處不是真?所以,一真一切真,萬境即能自如如,此如如之心即是真實。冗長的文字說真的也是方便說,所以,我們要去體會,按部就班在我們的剎那、當下,古人說的「活在當下」,我們做每件事情的當下就是全部了,那當下能夠把我們所有的精氣神認真專注,排除萬有之思慮,縮集在一念,現在在做這件事情,包括喝茶,你也要認真喝茶ㄋㄟ,要不然喝茶也會常嗆到,類似那個道理;不管是一件小事還是我們認知的比較複雜的大事,理都是一嘛,那個"一"即一切,所以,縮集在那個按部就班的一體性上,其實諸多事情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我們比較強調「順乎心性、合乎自然」,結果是自然而成,順著我們的專注之心呀!
(Sona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
我們不必要把太多的精力耗損在無謂的人事物上,耗損等於是生命在折損,我們的根、元氣……等等,所以有時候要……比如說一般道脈在講的「閉口養氣、閉目養神、耳內聽蓄精」,精氣神飽足,那是我們人的根,你要去活動也好、應對所有外來的這些,我們要有抗體,不要忘記隨時要去保持,要去蓄積我們自己的能量,一般來說「能量」比較抽象,一般人都不知道,所以我們才告訴你們有為上可以去訓練到無為,當然,不執著在有為上,一口氣要告訴你們佛家以心導氣,心靜下來,什麼就都OK了,這很抽象啊,所以,有時候難免有為法慢慢讓你們導入真如體性的時候也不錯,透過一些外在的練,我們的精氣神比較飽足,不管是吐納也好,透過吐納、外在的呼吸慢慢訓練到心比較寧靜祥和的狀態,我們的精氣神、能量磁場才聚集得住,聚集得住才有能力因應外來的這些繁忙,或是因應外在太多乍看之下很紛亂的人事物,我們自己也比較不會去偏頗,體以中道,落實!
(如芬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
穩紮穩打是最好的方法,相對的名詞叫好高騖遠,我們這個社會很多慈悲的人在示現給我們看,好高騖遠摔得很嚴重的很多嘛,所以才說慈悲的人在示現給我們看,所以,不失一個上策啦,我們自己要選擇一個穩紮穩打,一個腳步站穩了再跨出第二個腳步、再第三個腳步、再第四個腳步,隨著時間的流衍、前面基礎的穩固,高樓自然形成。
妳們今天這樣唱,有什麼感受?我們都可以個別去解讀喔!
學員甲:老師,我剛剛不是笑……
師父:妳這麼歡喜哦,她不是取笑,她是歡喜ㄋㄟ。
學員甲:耳朵好癢好癢,好像被人家拿羽毛一直刷。
師父:太舒服了,這樣。
學員甲:請大家不要誤會。
師父:不會啦,順乎心性、合乎自然,事實上,我們不是要坐的死死的ㄋㄟ,有的人會打呵欠、會流目油(台語)都好啊,包括有的人想要舒服一下、躺一下,都可以在這個場域裡面,我們人束縛太多了,「自然」是沒有這些束縛的,可是,當然不是束縛而已,理解錯誤變脫節,這樣就不可以,所以,我們要讓自己放輕鬆,要動就動,有的人要站就站,有的人因一天的疲憊想要小憩一下也很好啊。
說真的,事有終始、物有本末、知所進退則近道矣,人家排列組合拿捏得好的話,結果就自然成,障礙也就自然化解消失,尤其是人與人之間也是這樣,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去關心理會這些障礙的人,因為我們要走自己的路都來不及了,只要大步往前走,該跟著的就會跟著,該灑落的就灑落,最後的人就會跟著你走了。
學員丁:早上還是火燒功德林,不過,我現在比較會學著就是聽一聽,然後…有些事情不是我們能夠……,聽完就放下。
師父:妳當個無畏佈施者嘛,對不對,聆聽,左耳進右耳出。
學員丁:就有些問題不是我的能力可以去做對應,或者是去說什麼的。
師父:解鈴還需繫鈴人啦,這是真話。
學員丁:所以,有時候他還是會感嘆說…學習成長…,如果不知道這個的話,可能自己還可以瀟灑一點說來個對決,可是,知道了又會害怕,好像不應該這樣子。
師父:如果不知道,就多兩個字叫做"冤枉",因為妳只會一直累積、累積嘛,妳不知道…不要說消除嘛,妳連讓它停的機會都沒有,那妳看那果報,現在還知道要…這樣,那個就有契機ㄋㄟ,如果不知道的,台語有一句話比較難聽啦〜要死較快(台語),對呀,如果不知道的話。
學員戊:師父,在上次我有跟xx分享,就是說學習佛法前跟學習…,參加座談會呀或者是說想要學習人生幸福美滿的這條路的話,之前和之後就會變比較不會去…,以前遇到某些事情會很不開心、很容易鑽牛角尖,或者是當場就覺得…欸,這個人怎麼可以做這件事情?然後,他怎麼可以如此不明理?明明大家應該是要以理(禮)相待,假設說我們都有共同的基礎、共同的背景的話,以前比較"火燒功德林",但是現在我就跟我姐姐同學說:遇到很生氣的事情,我就說「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不要再…」,然後就突然間覺得說,哎呀,算了,反正如果我把事情處理好,我把我該有的立場講好,那意味著我已經處理它,那我就該放下它,我要繼續走我人生的路,那他假設還一直想要把自己困在那個圈圈裡面,那是他自己選擇的道路,我也沒有辦法再去……。
師父:對啊,像我剛才說的那一段嘛,妳有聽嘛,妳的朋友就這樣嘛,來來去去嘛,就會自然相應的就有另外一群人,之前有一個小女生問我,因為她很忐忑、很怕沒有朋友,她原來的朋友都是一些"五四三"(台語)的,她又很討厭這樣啊,又怕如果沒有繼續接觸,她會沒有朋友,我就說:真理不是這樣,是萬法由妳自己生長出來的嘛,妳到哪裡,外相就是到哪裡,那妳說那樣的忐忑是不是正常?是正常,不一定是正確啊,因為她還沒了解,了解之後還是有忐忑呢?因為她沒去落實,所以她不能確定,就是我剛剛說的那個「未知」,她不能確定到底是不是真的這樣子,那種東西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辦法任何人跟妳說「我告訴妳,這有36°C」,妳能有辦法想像?沒辦法呀,妳一喝,36°C、37°C都是一樣,我就喝到了,就是那個感覺。
最近怎麼樣?那個轉變、異動?大家都在異動啦,有福報的人就會愈動愈好,不是有沒有動,有或沒有ㄋㄟ,你只要有福報,不動、有動都是好,只要沒福報,有動沒動都不好。所以,你們一定要再去把「佈施」這兩個字深入理解,它是非常廣泛的,不能一直停留在我們以前接觸的佈施、宗教的那種佈施,宗教,包括各個宗教,不特指宮廟啦,基督教也有奉獻袋嘛,黑黑的一袋這樣,你如果拿到後就要傳過去。咦?我好像沒有告訴過你們,我在2002年還是2003年左右,那時候我在高雄,因為我以前從[東森]離職嘛,[台北之音]到[東森],[東森]離職,那我們認識很多媒體的朋友啊,大家都在成長,然後,我以前認識的那些記者,後來當主播的當主播,各個電視台啊,有一個XX台的,他們是基督徒,有一次我去台北,去錄音,他就找我,找我去教堂,一大早就去教堂,前一晚錄得很晚,就有一點打瞌睡,後來,就唱歌啊,他們那個教堂是很大,好像在羅斯福路附近的一間教堂,我沒有去參加過教堂的活動,就朋友約,為什麼要去呢?因為他要參加教會的禮拜,而我們是約禮拜結束之後要去吃東西,就這一段,那前面那一段就要先去,就去了,後來,唱歌也唱完了,我是聽歌,因為我不會唱他們那種聖歌,唱歌唱完了,牧師也演講完了,最後就是有小杯水,小杯水就傳、傳、傳,我本來要拿,他就說我不能喝,我問為什麼?他說我沒受洗就不能喝,我說:可是我口渴ㄋㄟ,我剛才也多少唱了一點,現在會口渴啊,他說不行,你就是不能喝,我想好啦好啦,不喝就不喝,然後就繼續傳過去,好像只有我沒喝而已,只有我不是教會的人啊,後來就又有餅乾,我想不能喝、不能解渴,總是可以吃了吧,結果他又說我不能吃,因為沒受洗。水喝完,不是會有杯子嗎?有的人沒拿走就放在一旁,後來,隔了一小段時間,就開始有服務人員,我方便講是服務人員,他们可能有某個特定的名稱、職稱,就拿一個黑色長條型絨布的袋子,開口也不大,我就看他走來走去,每一排都走,走到我這裡,我就想那可能是垃圾袋,不是大家都喝水嗎?我就把杯子丟進去,結果被我朋友罵,說那個是奉獻袋,我這才知道那個叫奉獻袋,卻被我丟杯子進去。
沒關係啦,入境問俗,宗教啦,所以,佈施沒有離開你的日常生活當中,你遇到的人事物,你去服務,那個叫隨緣,你遇到嘛,隨緣佈施,隨緣就是無所住,遇到的人去服務他叫做行於佈施,你就是菩薩啦,為什麼?菩薩無所住行於佈施啊!而我们眾生是有所住行於佈施或者不行佈施,有的人會去服務別人,有的人不會嘛,會的叫行於佈施,不會的叫不行佈施,重點是都很執著,所以有所住。因此,我们的福報沒有菩薩那麼好的原因就是這樣,所以,你们學一個菩薩、學一個佛、覺悟者,他们是怎麼行誼,行為、舉止、儀態,你们就去學他而已呀,【金剛經】說的「無所住行於佈施」,我们也學一個無所住啊、行於佈施啊,所以,這樣你會發現怎麼佈施做不完ㄋㄟ,以前是就那幾件,我有做、我有做啊,你如果了解到這麼廣泛,看你還說的出來"我有做"嗎?
所以,愈深入和愈廣闊的人,我說的是「落實」這兩個字,落實得愈深入愈廣闊,他的命運當然愈好,命運的總合當然愈好,那愈狹隘愈淺的人呢?他當然總合愈有一些障礙、愈有一些困境,這不是誰規定的,大自然法則就這樣啊,那不是誰規定的,如果是誰規定的,我们還可以請他幫幫忙,幫你改一下,偏又不是。所以,比在比勤奮,誰比較精進去落實到這樣,誰就比較快速得到幸福美滿的人生,所以很公平啊,很多道理是很不公平的,就我们兩個說好就好,不用管他了,公平的道理叫真理。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