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2009年02月26日(農曆二月初二) 20:00~22:00
地點:高雄黏黏屋(高雄市德威街60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古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這兩句話用在現代不盡然適用,因為以前都是金玉良言啊!開卷有益,裡面都是對我們生命有意義的這些聖者的智慧,那我們現在的書不一定耶,現在的書"ㄍㄧㄍㄧㄍㄜˊㄍㄜˊ"(台語,比喻混淆不明)的很多啊!對不對?就不要說"ㄍㄧㄍㄧㄍㄜˊㄍㄜˊ"那麼負面的好了,就光是像一些技能性的也很多,那個不見得對我們生命成長是有正向的,所以,你去參江本勝博士做的那個「水結晶實驗」,連"水"它都會讀訊息,你寫兩個字「感恩」,把它貼在這個杯子上,這個(杯內)水的結晶會變得很漂亮;那你寫兩個字「討厭」,貼在這個透明的杯子上,水的結晶變得很醜啊!所以,文字(杯上的文字)本身就是一個訊息〜磁場的訊息的出口。包括文字(書上的文字)也是,我們不能去否定人家的書,不過,是不是圓滿的問題,值得我們去捉摸,意思就是說,如果我們有更好的,我們就能超越嘛,除非我們沒有更好的。
所以,為什麼常常和學員彼此分享「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些,XX本來今天要來,又遇到事情,是我認識的一位長輩,他很愛看書,飽讀海內外哲學的書本,私底下也算是哲學家,結果遇到我告訴他「人生的問題,前提之下還是不能解決」,可是,就有一個衝突了,照理說,讀書就是可以讓我解決我人生的問題啊!為什麼我飽讀這些海內外各大聖者〜這些哲學家的思想,不能解決我的人生問題?而且可能愈走愈狹隘、愈走愈有瓶頸?結果遇到,就向我們請教了,我就告訴他方法,這方法讓他一聽到就覺得很納悶,尤其他是一個讀書人,我告訴他:「除非你要聽,否則我不要說,要聽的意思是你要接受、你會照著做,那我說,否則我就不說,才不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你如果不會聽,只是隨口問問,我也不要說」,他一聽,就說:「好,我會聽,我聽你說,你說的我會接受」,結果,我告訴他從今天開始,所有的書都不准翻,他一聽就傻眼,我就說:「是你剛才說你要聽,我才要說哦」,他就顯得很牽強、猶豫,我接著說:「我只要你看一本書就好了,XX書,你三個月內只能看這一本書,全世界其他的書都不能碰」,他就一頭納悶,為什麼?因為跟我們從小學習過程的這些方式不一樣。
我們從小成長、上課學習,都是要多看書啊、廣學多聞這樣才對,我怎麼只要他看一本書而已?而這本書還是我指定的,除了這一本,其他不能讀,因為,我有把握的,我叫你讀,可是,不是永遠都讀這一本而已,階段性,你不能在讀這一本的同時又去碰別本,因為你就「二」了,世出世法,你得成就在於「一」,而敗於「二、三」,所以,這是我們從小從西方教育所沒有學習到的東西。現在的人很會讀書呀!但你看,這個時代是不是我們人類有記憶以來災難最多的時候?問題最奇怪的時候?我們的人生遇到問題最奇怪的時候?對啊!為什麼?就是沒辦法,錯誤的方法使然,然後我再慢慢向他解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個道理,為什麼除了…當然我先設定,但也不是只有那本書可以看,是階段性那一本書。
我就又分享一個概念,我說就有那些古聖先哲留下來的這些被稱為「經」的,「經」是路的意思,不變之路嘛!就是說他們過來人的智慧和經驗,他們走過的路沒有錯誤,所以把這個智慧記錄下來,那就是我們現在所謂的「經」,有這麼多經可以看,你怎麼還要去看那些…,光是經就看不完了,經還不能全部看ㄋㄟ,你如果全部看,你還是「二」啊!除非我們已經得定了,我們的根本智般若已經取得,那個是根本智〜無知先取得了,我們心定了,才有能力去成就後得智啊!
那儒家和佛家其實在這個方面是一模一樣的,儒家說什麼?「格物致知」嘛!格物在前、致知在後,致知就是廣學多聞,格物就是革除物慾,叫我們不要有慾望,不要這個也要、那個也要,這樣會慾望紛飛;佛家是「法門無量誓願學」的前因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是格物,格物之後才能致知,致知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它不能對調,它如果對調就敗了,所以,這是東方聖者的思維、教育,它能帶我們到幸福美滿人生的境界,而西方的這些哲思大部分都是一直思考、一直思考,它沒有一個前提就是革除物欲,就是叫我們不要妄想、不要執著、不要分別,它沒有這個東西,所以,演變到現在變成說「貪婪是社會的原動力」,才會這樣來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貪婪是社會的原動力」這個錯誤的觀念導向我們現在要走向毀滅啊!是世間人的原動力啊!那佛菩薩的原動力是「願力」啊!無私犧牲、奉獻是佛菩薩的動力,所以完全不一樣,不然你看,經典打開,有哪一個佛菩薩是很痛苦的?
好,我再拉回來,變成有這麼多的時候,他聽一聽,嗯!好像也還蠻有道理的,結果他就去試了,沒辦法呀!我們有但書啊!對不對?「你要聽我的,你要照做,否則我不說」既然要我說了,就要照做啊!半騙半迫啦!結果他真的去做了,他就看一本而已〜《了凡四訓》。結果短短看二遍而已,就有效果了,他的各方面就開始轉化,為什麼?內在的本能就馬上慢慢把它提升出來,那個比較良善的那部份,良善帶出來的就是…顯於外就是好的磁場能量,好的磁場能量一層一層影響就是把我週邊不能解決的事情慢慢解決了,他自己要去驗證,實驗、證實之後,他才會發現原來真的是這樣,要不然,他讀過的書比我還多,你們在座各位讀過的也比我還多,真的啊!
所以,這是一個妙法啦!古人的文辭不一樣,差別在此而已,那我們把那些文辭轉化成現在的語體文,它就好懂,好懂就好落實,因此解行相應啊!所以我說也很好,可是要更深入,當你在和人家分享這些的時候,你還可以那樣的奠基在基礎性的問題上再去提昇,要不然很有趣ㄋㄟ,生命有時候走到一個地方就停了,那叫「總在遇緣不同」,你遇到什麼緣?你就停在那裡了,我們就不說別的,上至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一個人具足圓滿,圓滿是什麼?這全部的因都有了,你看你遇到什麼緣啊!我們如果遇到貪、瞋、癡的緣,我們很快就墮落三惡道,我們如果遇到一佛乘的緣,我們就很快直了佛道,連菩薩的狀態都不用,就直接超越了,我們如果遇到四聖法界的,我們就作四聖清淨的聖人,這樣而已,清淨、善不執著再超越往上到一真法界,那就是你們說的諸佛如來。
諸佛如來從法身大士上去,至少契入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迴向,那這個還不算數,要到上面登地菩薩、十地菩薩(從初地至十地)那才是不動(不動地),不動了才八地以上,前面七地都還沒份,到了不動地就內不動心、外不著相,就是你們在說的「禪定」,我們說的「禪定」是比較…「首楞嚴大定」也好的那種大定,而不是所謂的「四禪八定」,「四禪八定」都還在輪迴的世界,色界天、無色界天嘛,所以,「四禪八定」一不小心就又掉下來了,也不"穩掄"(台語,比喻牢靠)。所以不要去追求境界,我們常在說的,因為境界本來就有嘛!你只要好好喝茶,就有茶渣,茶渣就是境界啊!那現在的人會去追求那個茶渣,卻把茶都倒掉,本末倒置,所以自己乾死了,有茶渣嗎?有啊!(可是)乾死了,乾死的時候也沒有了,所以我們比較強調這樣(不本末倒置)。
那時候,他們在這裡設一個「大地講堂」,你們知道那是什麼意思嗎?以佛家來說,「十善業道」嘛!不要執著《十善業道經》這個經啦!它不是只於佛家,儒家何嘗不是《弟子規》,道家就是《太上感應篇》,這種種是所有的地基嘛,地基也比較不容易圓滿去解釋它,只是用來比喻,因為地基還在大地上面,所以,我們叫做「大地」嘛!《十善業道經》應該有一段話啦!末後的時候,世尊在跟龍王說的,「龍王,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的這些宮殿樓閣、房屋、聚落、村莊等等,不能沒有大地,「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就像《十善業道經》相對於我們生命的成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人天不是人、天而已,還有再上去所謂的聲聞、獨覺菩薩,「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所以,我們就說最高學位的佛,祂亦不能沒有十善業道,所以基礎很重要,我們才說「大地」啊!
所以,在我們的生命狀態裡面、我們的成長裡面,我們是比較強調"務必",務必是非得要不可,不能"呼攏、呼攏"(台語,比喻馬虎應付),務必要把十善這些大地的基礎取得,如果沒有的話,不要說101層,你就連一個茅篷都蓋不起,茅篷以上的這些乃至101層,可能現在還在發明更高的,對不對?這些東西都是它的枝葉花果而已,那個根絕對不能沒有,所以,我們才說「大地」啊!你們來此,我也行至此,因為「大地講堂」嘛!我也覺得「大地」還不錯。
縮集回來一個布施,剛剛講到理上的那個基礎性的,好比十善業,「布施」亦復如是,它就好像一切我們說生命成長的行為的大地,一個人生命成長到很高、境界很高,他不會去布施?要聽好,布施不要只是執著在一個有為形式上,他如果不會去做這些事情,他就沒本事很高,那這些事情為什麼大家都在做,大家都在做慈善…什麼等等,可是不見得是真實意義的布施啊!所以我剛剛前面才說,其實布施是為了對治我們內在的慳貪,所以,「六度」它就是一個對法,如果人少了這個對治的病,就不用有這個對治的藥了,他就回復本然啦!回復本然就做而無做、無做而做,他本來就是會服務眾生,他的服務是無心而起,眾生是有心而感,他無心而行,所以「感應道交,絕不失時」。
那如果還有一個心,就沒辦法應全部、應一切,所以要回歸那個「無心」嘛!那個「應」就是布施,眾生需要什麼,我就給他什麼,問題是我「無心」啊!我不是刻意要給他什麼,是他來對我敲門,我開門;他來對我敲鐘,我對他響;是他打鼓,鼓才會響,要響多大聲,不是你的決定嘛!就是說你如果有一個設定「我要響多大聲」,就是「有心」了,「有心」你就無法入諸佛菩薩的境界。可是,妙就妙在他也沒有離開「應」,不會說我無心了,我不要應你了,那你們也不用坐在這裡,因為我無心了,大家不要坐在這邊,我一句話都不講,(師父笑著說)「佛曰不可說」,「不可說」是沒辦法用文字去解釋,不是不能說,要說而無說,我們就聽而無聽。
就像你們說頭髮,人家要幫我們剪,我們就讓她剪啊![編按:某施主發願幫師父修剪頭髮,卻把師父的長髮一次剪短至耳下]她問我要剪怎樣?我說是妳要剪的,還問我要剪怎樣,後來,我想她都問了,就方便作個表達說:「過肩好了」,她就不、不、不、我覺得怎麼樣……一堆的感覺,我就說好、好、好、妳是設計師,妳剪就好,所以,我們沒有自己的執著,她就算幫我理個光頭,我也是感恩啊!那設計師剪完之後,就說:「老師,我幫你設計了一個讓你看來更年輕的」,我想:「我一生的障礙就是太年輕,妳還把我……」(學員大笑),所以,自以無心應萬物,她剪得很高興啊!我們也被剪得很高興。
你們最近…有的比較沒見面,最近有什麼疑難雜症嗎?
學員甲:有沒有進步?
師父:啊?
學員甲:有沒有進步?
師父:有沒有進步哦?
學員甲:氣色有沒有好一點?
師父笑答:我們後面設一片很大的鏡子,妳可以自己照一下。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所以,如果我們發生一些問題,疑難雜症各方面的,一定不是外在的問題,因為,福田不離方寸啊,如果我缺少「福報」這件事情,一定也不是外在造成的,一定是我內在失序、失衡,所以一定要回溯回來往內在,魏叔子說的那幾段,末後兩句說都可以改變了,好比說我們的生命、壽命啊!我們的狀態都可以改變,更何況只是我們生命體的"福報"這一件小事情而已?他才最末後講什麼?若能培育人才,天不能孤,沒辦法把它孤立;若能勝任天下後世者,天不能絕;所以,往內啦,可是,「往內」對現在的人很抽象,所以,剛剛才講的,才要有那個「經」啊,他們走過的路和我們分享,我們就照走而已。
我們常在跟大家分享,其實佛法是最簡單的法,世出世間好像沒有比這個更簡單,因為它不必想、不必去問,不必去議論,如果這樣,就是了啊!問題是它又很難,因為我們眾生都會想啊、都會討論啊、都會去議論啊、會去聯想,所以,又遠離它的本然狀態,難就在此。棄思絕想而已啦!我們的成長就是學習一個棄思絕想,棄思絕想的結果就是返璞歸真嘛!所以,返璞歸真大家都很愛?不一定啦!就像說你們這裡有人在念佛的嗎?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有嘛,為了什麼?"阿彌陀佛"為了什麼?為了能往生極樂世界嘛!對不對?還是什麼?"阿彌陀佛"念一念,希望我臨終的時候往生極樂世界,好,我們現在就念得很勤,我們把它設定在臨終嘛!那你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臨終?人生無常ㄋㄟ,我們今天見面,妳明天能不能看得到我,還是一個疑問,所以,臨終不是一定要到老了,終究是斷氣那一剎那,那心裡頭還有阿彌陀佛的念,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只是要看我們的品位,就是說我們積分的高低,我們去到那裡是四土的哪一土,是比較低級班還是高級班的差別這樣,那總之我們都是保證班,不管是低級、高級都一樣嘛,就是保證班,好啊,祂現在馬上來了,看在諸位這麼至心誠願的念我,我現在不來把你帶到極樂世界,實在是有愧於你們,結果出現了,告訴你們時,你們會怎麼樣?「慢一點啦,過三年啦,我還有妻小…」,這樣你哪有想去?對不對?人很矛盾啊!所以,「化除內在的矛盾與外在的衝突」這一件事而已啦!
一個修行人…,「修行」我們再次的去解釋一下,「修正自身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一個真正落實這個的人,這些諸多的忍辱,這些…聖哲所說的,說的比較簡單啦,就把自己最討厭的人事物渡得過就是了,自己哦,因為我最討厭的和你的不一樣,妳不能來修我最討厭的…,然後說賺到了,剛好是我最愛的,那就不用修正了,要修正自己最討厭的人事物,我的觀感,修正我的觀感,不是把別人砍除、把別人修正ㄋㄟ,是我遇到了,我修正我自己,不是遇到了就把別人砍除、把別人修正掉,對啊!修行就是這一件事情,所以這樣很簡單吧!
只是,階段性啦,人要心平靜比較難,所以剛好得天獨厚的這個音聲,為什麼?克實而論,要念佛、持咒到功夫得力,事實上有一個非常階段性的困難,當我們沒有契入這個得力的狀態,我們伏不住我們各方面煩惱,就是說一個人比較心浮氣躁,心比較容易起伏,所以就要每天練,可是,音聲的世界很微妙,它可以當下自利利他,階段性先靜下來,要怎麼樣再說嘛,它有這個空間的挪移,我們如果要憑藉自己,就要在那裡持咒、念佛,就已經煩得要死,對不對?還再加一個煩,要聽好,我不是說那個不好哦,就是說那個還是要喔,為什麼?「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所以,妳如果要成佛,妳就不能不念佛,最後,把那個「佛」再放下,那才是真正入了。
大家都這麼好,都沒有問題?
學員乙:你剛才說就是要修自己不喜歡的東西,那個就是在修行,每個人要修的不一樣,這個就是我們為什麼要來到這個世界上?
師父:所以說人生酬業呀!人來到這個世界是受業力的引導,業力的意思就是說我過去沒考過的學分,我要再來補考,你討厭的人事物就是那個被當掉的那幾科,它不只一科,那幾科啦,你被當掉和我被當掉的不一樣啊!所以總之它的總原理、原則是一樣的,反正,你國文也好、我數學也好,我們一樣的就是要補考,只是科目不同而已,所以,來的目的也好,「目的」倒不如說是一個「被分發」,也許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並不想來做人,可是,因為我們必須來把人的學位取得、畢業,再更上一層樓,所以,我們必須來,來的目的是補考,而不是來當人,只是說補考一定要當人,所以你們過去的分數是這樣,現在有的不是呀,有的來到這個地球是要當狗啊,他的學分又和我們不一樣,所以,他也可能說「我們今生來當狗的目的」,我們是說「我們當人的目的」,總之,在六道輪迴裡面統苦,六道輪迴只是說它的年級不同而已,總之沒有取得最高學位。
那在六道輪迴還會落第,還會被退學、當掉,退學表示什麼?我本來現在是人了,對不對?我又沒考好啊,我的分數又比以前人的分數還差,我就被人家退學,我要重讀,我有可能不是直接再讀人,退學去當狗啊!貓啊!去當鬼啊!去當地獄眾生啊!又更痛苦,那邊的學分又更多,所以,人生酬業、酬償,那酬償就是你們說的「還」,消業障啦!那是另外一種言詞而已,「消業障」這件事情就是補考、重考學分,你要考過,業障才會消掉,所以它是不同名詞。
我剛才說古代的話和現在不同,我們不要執著在名字相,名字相就是術語,各行各業、各個時代不同的術語,可是我們要知道它是表達什麼事情、表達同樣一個生命狀態,我們才有能力去修正,要不然我們都在修正我們的術語,我們哪有在修正我們的個性、我們的生命狀態,那個就很不去超越。不過,來當人不是只有一種而已,還有另外一種,是來教人家怎麼補考的,就是說,一般像我們這種,我們叫做人生酬業,有的是諸佛菩薩再來、乘願再來,你們說的「再來人」,祂們就是來這裡教人的,祂們可能考到學分了,好比祂們已經博士班畢業了,那祂回到大學裡面,大學的層級比博士低嘛,祂回到大學裡面去教碩士、大學生,所以有兩種。
學員乙:像我們在念佛的時候,人家會說念完之後要記得迴向,迴向給你的冤親債主啦…。
師父:迴向的意思用比較白話一點叫做給予,能量給予,所以,一念即可遍虛空法界,因此,我們才強調「心性能量」,心能的力量,對啊,那個的確存在,所以,我剛才不是說江本勝博士實驗那個水結晶,你現在在這裡對它祝福,你祝福就直接迴向給它的意思,那它就在改變了,對不對?那個就是一個能量體,所以,不可思議啊!不可思議就是它本身沒有為什麼,可是存在,你有做一些功德迴向給…,它就會得到,但問題就來了,你怎麼確定你有做到?這件事情是現在的人比較無法去了解的,現在的人以為我做法會,我一本經拿來唸一唸,我佛號讀個一萬或多少次,就有一個數字啦,那是不是數字決定迴向的功能?其實不是,是妳有沒有透過這個行為把你的能量長養出來,那好的能量一定來自平靜之心,你有沒有透過這個行為你的心愈來愈平靜?
迴向的對象,地藏經記載說七分之一,我做迴向給人的人,我自己得到七分之六,那我們就要從這一個理論…我們說依法不依人,依這個法、這個方法來評斷,我自己…念佛好了,念、念、念,我要迴向給一個冤親債主,我要先問我,我透過念佛這個動作,我有沒有得到平靜?還是我念佛的時候還會想東想西?所以差別在哪裡?你如果做一個分數、考一個分數,你得七百分,祂就得一百分,那你如果同樣這件事情考到七千分,祂就得一千分,是這個差別,你如果只有七分呢?祂就一分而已,差別在這邊啊!
所以,那個「念」,好念也是遍虛空法界,惡念也是遍虛空法界,它是平等的,所以,當然我們再怎麼傻也要好念,你們說的「心存善念」,整個地球就快爆掉、燒掉,那個就是…,你去觀察我們現在地球人的心念都怎麼樣?都貪、瞋、癡多嘛,「貪」造成水災,「瞋恨心」造成什麼?火災嘛!「愚癡心」造成風災嘛!「傲慢心」造成地震嘛!所以,有這些天災是因為我們人有這些心態,現在溫室效應,你看現在的人好像脾氣也都不太好,溫室效應屬於火災啊!那它絕對不會單一存在,火災都會引起了,又夾帶著水災啊!所以整個在那裡攪和不清,那你說地球有沒有救?如果理解這個理論、方法,它就有救了,對呀!我們就把這三種心態化除掉,貪、瞋、癡轉化成戒、定、慧,地球不就得救了嗎?就沒有什麼火災、水災、風災了,就沒有溫室效應了,所以是要靠這個方法,現在的科學家好像比較不了解這個理路。
那一天,我不知道是和誰分享,我說我們一生也沒羨慕過科學家、醫學家,因為我們了解的科學就比他們還多,我們的醫術就比他們高明,我們怎麼會羨慕醫學家和科學家?因為我們知道最深底層嘛,我就說"醫學"這件事好了,你們知道中國人那個「藥」字很微妙,"ㄩㄝˋ"也好、"ㄌㄜˋ"也好,上面有"艸"嘛!事實上,古書記載最高段的醫術是「音聲」ㄋㄟ,所以,"ㄩㄝˋ"嘛,音樂的樂,因為音樂的樂而快樂,所以"ㄌㄜˋ"嘛,「樂」加上一個「艸」成「藥」,它是最高段的藥,所以「音聲」是最好的藥,它沒有副作用,精準加以用震動波五音入五臟化導,可是,五音入五臟的背後還有一個心性的問題、能量的問題,五音、五臟還處在所謂「見分」、「相分」,精神、物質的世界,你要掌握到法性,所謂的「自證分」,那阿賴耶裡面還有一個叫「證自證分」,你們說的佛性、覺性、悟性,如果掌握到那邊,你的心性能量就可以去運用,運用之後,精神和物質是來自這邊,是這裡變現出來的。
所以,「法性」它既非精神也非物質,因為我們現在的世間要研究的是精神和物質,所以解決不了問題,它還有背後的原因,應該要從原因上去改變、轉化,我們中國的古書就是在講這些,「藥」啊,所以等而次之才是所謂針灸、推拿、點放、拔氣,才有這些有為形式,愈等而次之的是湯藥,做藥丸吃進去、煎藥喝下去等等,現在西方的醫術其實又更等而次之,七講八講,沒有兩三下就要把你切除,切除就沒有了啊,我們是要讓它恢復功能才對,就沒有了怎麼恢復功能?那塊切掉,這個肝切掉1/3,結果病根沒有解決,又少了一塊細胞可以恢復功能,你看「有魯嘸」(台語,比喻糟糕)?所以我們應該要把那塊細胞~病變的細胞想辦法把它轉化成健康的才對,你看,中國人造字真的是得天獨厚,上天賜予的最美麗的禮物~藥啊!
人如果是來還的,就是一定要還,躲都躲不過,因為就是來還的呀,就是說如果是來補考這一科的,就是一定要考,你如果不要考,你就直接落第了,對不對?所以,在面臨到問題之前,都是在訓練,所有的法都是在訓練而已啦!那訓練的總綱領就是二個字~寂靜,說白話一點,清淨啦,「清淨」它只是一個基礎,你訓練得力、很有能力了,你遇到問題才能解決,現在的人都比較「臨時抱佛腳」的心態,就是當我遇到問題再來,遇到問題再來,你就永遠都來不及,所以,一定要從沒有事情的時後就開始去長養。
前一陣子…現在可能又有更新的名詞了,前一陣子醫學界有一個新名詞叫做「預防醫學」,最高段的醫術事實上是什麼?養生嘛、長生學養生之道嘛!然後預防,再來才是治療,治療就已經生病了,我才需要治療啊!那最高段的醫術就是醫於未病,你都還沒生病就把你的病醫好了,就是讓你不會生病,那個叫做「預防」、叫做「養生」嘛,我們知道一些理路,我們平日就會保持一個好狀態,就不會去生病,這是最高段的,這是對肉體來講,我們的裡面的生命狀態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說平常就要去累積,但眾生都有習氣,也不能見怪,就是有習氣,我們才要很辛苦這樣訓練,如果沒有習氣,我們哪要……。
所以,去找自己那一項,我剛才說的,忍人所不能忍,那個「人」是自己哦,不是忍那個人所不能忍的喔,是忍我們自己不能忍的那個事,修「忍辱」啊,忍辱如果修得好,我們的瞋恨就沒了嘛,事實上,反過來講,瞋恨沒有、瞋恚心沒有,忍辱度就圓滿了,那「持戒」是對治什麼?惡習~我們壞的習氣,習氣如果沒有,持戒度就圓滿了,「禪定」對治散亂,所以要訓練禪定。聽好,禪定又不是在那邊坐,它是對治散亂的,我們要從理入比較圓滿,如果在事相捉摸,永遠捉摸不了,因為現在很多人把禪宗等於坐在那邊,坐禪等於坐在那邊,結果就是去找推拿師,是不是這樣?這個叫做「坐靜觀空,是病非禪」,我們都不派功課給心做,都派功課給肉體做,肉體何辜、肉體何辜,它在那裡感覺冤枉,才剛坐下去,心就開始飛出去了,那就不是了呀,所以說「內不動心、外不著相」謂之坐禪,並不是有為法上的這些形形色色。
那聽好,我們並沒否定有為法上這些形形色色,因為它是一個階段性的過程,就像我們坐著的時候,我們去訓練一下、意念集中一下比較容易平靜,那個「坐」就是好事,可是不要執著「坐」就等於什麼,是要在那個理體上圓滿才對,那如果坐等於什麼,我們喝茶就不是了呀,對不對?我們喝茶就要很慌張這樣,走路要很慌張,走路走到一半很慌張,在大馬路上,等一下、等一下,我先坐下來,坐下來卻在車水馬龍中,所以,在走的時候就要訓練了啊!只是說這些都是方法,聽好,這是訓練,當你功夫得力,就沒有了。
好比你們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你就入「不動地」了,所以語意之下是什麼?要念到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非常難,那至少我要功夫伏住啊!伏住應該不會很難吧?功夫伏住就是你一直念就對了,壞的念頭出來就趕快「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伏住了,這叫功夫伏住,那「理一心不亂」是連這個壞念頭都不會產生,那在教下叫作「大開圓解」,在禪宗叫作「明心見性」,所以「明心見性」現在這個名詞也被濫用,他不知道是「不動地」以上ㄋㄟ。
你們對「不動地」了解嗎?不了解哦,好,這就要說到六道輪迴了,我們把它說是學習的課程…那個年級,地獄最下面嘛,餓鬼、畜生、人、天,天有三層,不是三層而已哦,三大類: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二十八層天加起來,這叫「六道輪迴」,我們人在哪裡?人在那裡,上面還有二十八層天,那超越之後是什麼?是所謂的初信位菩薩、小乘須沱洹果,我們再大類去分四聖法界,聲聞、緣覺就是阿羅漢、辟之佛,上去菩薩(權教菩薩),再上去藏通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這裡叫「四聖法界」,祂们還有淨業,祂们不染嘛,可是祂们清淨,清淨本身也是一個業,還是不圓滿。那這裡再超越上去,入一真法界,有十住、十行、十迴向,這叫「三賢位」,每個都有十個大位次,再上去叫十地,十地裡面的第八地以上才叫「不動地」,所以,通常你们看到的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那都是不動地以上。
當然,以下也有這樣的菩薩,就是所謂的位前、當位和後位,位前有人說前位,都可以,位前就是…假設我們拿普賢菩薩來比喻,我現在在學「普賢十大願王」、「普賢行」,可是我還是凡夫,我還沒有做到,那我算是位前,因為你有在做了,除非你都沒做,那就不算;那我已經取得這個學分了,我做到了,我此時此刻做到了,那我就是當位,我現在已經一般名正言順的普賢菩薩了;還有一種是什麼?我早就成古佛了,很久很久以前,我早就成佛了,現在倒駕慈航來到這個時代示現普賢菩薩,把自己降格下來當菩薩身去幫助這些眾生,這個叫做後位菩薩,祂的位階原本是比這個還高的,祂又返回來把自己降格。
所以,「不動地」是到那個地方,就不是現在坊間一般我們常常聽到嘴巴講、隨便就問「你明心見性了沒?」對呀!常常都這樣,我自己常遇到,我不知道你們……?我想一想,「我再二年就明心見性了」,ㄏㄡ~還可以用時間去算計數,再二年若明心見性,那你現在是什麼?就好比念佛的說「我再二年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亂」,那個意謂啦!
所以,如果我們了解的愈深入,我們就做的愈精準,拉回來「布施」亦復如是,布施階段性眾生是有所住行於布施,我們是這個還算好ㄋㄟ,有所住嘛,我有執著,我也還甘願去為別人服務,即便我內在有貪,我也貪一些回饋嘛,可是至少我還願意去服務人群,還願意去給予、關懷,那已經不錯了,多數現在這個時代的眾生都有所住不行布施,我很貪啊,有所住,可是我很討厭去服務,我捨不得給別人。所以,一層一層上去,再上去,菩薩無所住行於布施,所以,三輪體空。慢慢的透過布施,布施是一個行為,它也是一個理,所以「理事圓融」,佛家其實講不二嘛,只是階段性我們要分析,大家比較好了解,可是不要執著在分析這一層,一定要「知道就好」,即席即離。
那如果不懂的時候,就聽就好了,因為我們的靈性有一個先天的機制,像那天去看牛,我就了解一下牛有這個機制,用牛來比喻應該最適當,那這裡如果講錯了,有牛專家再來向我們解釋一下,牛是不是會反芻?靈性亦復如是啊!你現在聽的不了解,你不要去問為什麼、你不要去思考,你思考,這個反芻機制就破壞掉了,你就存著就好,牛是不是吃了就好了?可是時間到是不是就反芻了?反芻的時候就是佛家在講的「悟處」就出來了,可是你當下聽是沒有悟處,也不知道、不懂的,可是你聽進去了,你把它儲存著,那事隔N日,你這自然機制、靈性的機制它會對你反芻,你就…啊!原來那個道理、那句話是這樣子,那就自己悟到了,那個智慧就是屬於你自己的了,就不是屬於某一本書告訴你的,某一本書寫的是它的,那我悟到了才是我的,那我悟到了,我就可以去落實在我的世間的人事物,我自己的生活,我要怎麼對人家好、我要怎麼服務別人、我要怎麼關心人家,都是我嘛!書上是都寫著"我們應該"要怎樣,應該、應該都應該嘛,我們沒一樣做得到的,那就不是悟處了。
佛家說的比較文雅,「反聞聞自性」就是反芻的意思,你們都聽過反聞聞自性,所以,佛法要活(活用),不能死在經教,我們要以我們現在的體會去運用,不然我如果說反聞聞自性,你们知道是什麼意思嗎?不知道啊,那「牛的反芻」?知道嘛!這樣就好了。對啊!同樣的意思,我們主要是要了解那個意思,又不是要表現那句話我們會背,那反芻之後,營養就是我這一頭牛的了,我就消化,營養就轉化成肉、成乳,有營養就健康了。那我們的靈性也是這樣,靈性就圓滿、就往上提昇。
所以,做學問絕對不能死(死板),也不能用研究的心態,想要去研究出一個結果,要用「參究」,這個「參」本身就是類似我剛剛講的,你現在「參」不出,可是你已經聽進去了,你儲存著,事隔N日反芻,欸~了解了,就是那一個東西,那到那個了解,就沒有任何文字可以形容,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那言語道斷是什麼?不可議啊!心行處滅?不可思啊!不同用詞,就是你們說的「不可思議」,就是「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如此而已。不同宗派、不同門派,它的術語不一樣,但是表達同樣一件事情,那如果再說白話一點,什麼是「不可思議」?就是不想、不說(討論),白話就這樣啊!只是比較沒有那個味道,那了解意思就好。
所以,如果這樣,我們回到生活怎麼辦?其實,四個字就最好用了~逆來順受,逆的來就是什麼?我沒補考過的學分嘛!順受,接受、接納,你就消業,你就超越了,你就在剛剛講的「修行」嘛!修正自己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不是這個「逆」不對嘛!是我自己內在有「逆」的思維,所以,這個「逆」來考驗、來修正我內在的「逆」,(內在的)逆沒有了,外在也沒有逆,所以,逆來順受。
不會啦,好像都共通性,末後講的這句話好像現在大家很多都需要,所以,我說有時候先來,那怎麼樣再說。說到這裡,有什麼疑惑?還是剛才聽到要「不可思議」,大家就都不敢問?(眾人笑)
學員丙:什麼是明心見性?
師父:「明心見性」?剛剛我講一大段,可是明心見性就是…我用比喻的,妳已經回到太陽本身了,那太陽它是發光體,不發光體好比月亮,它也會發亮,對不對?可是月亮它如果沒有太陽,它就不亮了,所以,這個理來比喻什麼?所有的事物、人事物,階段性都藉著諸佛如來的本願威神力加持,它才會亮,那就是我常說的「水漲則船高」,水漲了,船就都高了,要等到那個發光體回到那個亮度的時候,它才叫「明心見性」。意思是說,妳的生命回到美好的本能的時候,就是明心見性,所以,明心見性沒辦法直接從字面意義上去解釋,因為一解釋就落在文字相,所以剛剛說「參」,妳先存著,剛才說了一大段,以大開圓解來說啊、以理一心不亂來說啊,念佛理一心不亂,念到最後是什麼?也沒有「我在念」、也沒有「一個佛號被我念」、也沒有「念佛」這件事情,那也是很難想像啦!所以,剛剛我才配套措施說「反芻作用」,那就是在回答妳的問題,我們現在只是倒帶,拿到前面去倒帶,答案在前面。
有時候啦!我們倒比較建議「什麼是明心見性」不重要,可是有路徑可以讓妳走到「明心見性」,只要去做,那個就比較重要。我常比喻的呀,妳現在在一樓,我現在在101層,我告訴妳說XXX上面的風景好漂亮,那個「好漂亮的風景」就是明心見性,妳問說「什麼是風景好漂亮?你要形容啊」,我就在那裡想破頭形容,什麼風景、什麼漂亮……,妳說「我完全不懂」,因為妳沒有看到嘛,我怎麼形容還是有一個落差,可是,就我剛剛比喻的說,「什麼是明心見性」也許階段性就不是那麼重要,可是怎麼讓我可以明心見性就很重要了,對不對?我形容101層的風景,階段性對妳可能不是很重要,因為妳在一樓而已,可是,我告訴妳有樓梯怎麼爬,可以爬到這邊看到風景,這個可能就很重要,那那個就是我剛剛前面講的一大段,訓練!妳找一樣可以讓妳心平靜的方法,妳去訓練,一直訓練,訓練到妳極度清淨的時候,妳就接近了,那那時候臨門一腳,妳就知道原來明心見性就是什麼?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名詞啦!包括最近在說的「圓寂」,現在電視上不是都說圓寂,我們想一想,這個又是名詞上的誤解,七傳八傳,好像只要剃頭出家的死掉,就是等於圓寂,這是天大的錯誤ㄋㄟ,圓寂是…,我說短一點,圓滿寂滅,圓滿一切功德、寂滅一切煩惱,哪有那麼簡單?剃頭死去就是圓寂?不是耶,就舉個例好了,釋迦牟尼佛當年入世的時候,他的上首弟子~舍利弗,有一天,在釋迦牟尼佛快滅度之前,他就回來向釋迦牟尼佛告假,告假之後,他就回到他的教化區,那些國王大臣最後一課,向他們說法,說完,「大家都沒問題了嗎?」好、好,他就回去了,回到他的禪房,一入定,立刻就走了~圓寂,生死自在!通常,圓寂的人都是這樣,他不會去交代後事,你就圓滿一切功德了,寂滅一切煩惱,你還有什麼後事可以交代?所以,圓寂的人通常走得很瀟灑,就像六祖惠能,當下啊,對不對?「我說完了」、「你們現在沒問題了嗎」、「好,大家送我」,立刻就走,就當著大眾的面前,坐著就走了,那叫「圓寂」,那通常那樣的人都明心見性。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智慧去心辨,不能傻呼呼的,沒有什麼不知道的,學是學得一個智慧而已嘛!我們有智慧,我們對外在的人事物,沒有一個東西可以騙你嘛!似是而非的道理,它還是非嘛!積非成是,我們有心辨的能力,它還是非嘛!我以前知道有一個例子,這是真實故事,應該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有一個小學老師,當時有一個小學生,國文程度算不錯的,他就向他的老師質疑,「老師、老師,積非成是還是"非"啊」,「笨學生,積非成是就是"是"啦」,就這樣教,問題是我們現在說起來,大家好像都知道,那如果這種道理這麼容易就分辨出來,為什麼這個時代這麼亂?所以,少數ㄋㄟ,少數我們理解,理所當然可能是稀有難逢、取之不易、很珍貴的事情,不然我這樣說,剛才我說理光頭死掉等於圓寂,有幾個山頭不是這樣?幾乎每個山頭都是這樣,只要和尚死掉,就XX師父、XX法師圓寂了,對不對?都這樣啊!我們如果知道呢?我們就不會被騙了。
所以,師父如果不如法,就是因為學生不知法,如果學生…古代說弟子知法,師父就不可以不如法,因為他(學生)知道啊!他知道,你就不能胡亂非為。教主不如法,通常都比較多,因為信徒不知法的比較多,因為信徒沒有「教育」這層關係,所以,有時候很多模糊空間,「不行,我如果都對你們說完,我就不能不如法」。話又說回來,如果不講呢?不講,我就吝法,我不用不如法,我就直接愚癡了啊!因為吝法的果報是愚癡,所以,想一想,還是摸著鼻子,要如理如法去修比較"穩掄"(台語)。
不會啦!如果有比較私人的事情,改天再說啦!如果有一些自認為也不是什麼私事的,想要了解的,都可以提問。我為什麼要加一個「自認為」?有時候你覺得這種事情有隱私,我覺得不是,所以,自認為,對不對?這麼說比較合理啦!還是你們有誰要藉機會練習(音聲)?你們以前都聽「音聲」,聽到現在,有什麼心得?〔現場有學員回答很久沒聽了〕很久沒聽也有「很久沒聽」的心得ㄋㄟ。你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麼那個聲音這麼微妙?
學員乙:我在想說要怎樣才能唱出你那種聲音?(全場一陣哄堂大笑)
師父:長時薰修、聞薰成種。
學員乙:不用反覆練習?
師父:不用啊!妳內在接觸久了,就會有一些動力嘛,有個比較不圓滿的比喻啦~就有一種衝動,因為衝動是一種情執,所以,我說比較不圓滿,可是,不這樣說,那個「念頭」又很難去想像。所以說,我們的方法,為什麼我們自認為也比較殊勝的原因是…,但沒有譭他啦!「自讚譭他」是菩薩戒裡面非常重的重罪,佛家可以自讚,不能譭他,所以,我們自認為我們…,沒有講到別的,最殊勝的原因在這邊,因為它是引導、啟發每一個人各自的本能,而不是照本宣科有為法後天的填鴨式教育,不是我唱一句,妳也學著唱一句,沒錯,唱也有發音不準的,但不是這個東西,字各有體,書法啊,有的人是要經過臨摹,可是畢竟臨摹也不是一模一樣,他最後也要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妳說要怎麼樣才會?其實,無形中…,我們的開發率很高,無形中只要妳一直接觸、一直接觸,自然而然妳就會。那我說個比較平易的說法,比如說我們洗澡,有時候很高興,我們會在浴室裡哼哼唱唱,那個何嘗不是?重點是妳要保持妳自己的心情愉悅,妳不要很「鬱卒」(台語,比喻鬱悶)在那裡唱一些「我比別人卡認真」什麼的,唱到自己真的命運很差,別人聽到也很「鬱卒」這樣,什麼能量給誰,誰就感染什麼能量嘛!所以,我說去唱給牛聽,我們如果是很「鬱卒」的能量,保證那牛每隻都昏倒在那裡。沒有啦,我那天去唱給牛聽啦〔編按:某學員家裡經營牧場,請師父前往參觀,師父慈悲的對牛群以音聲淨化〕,所以,又證明一件事情ㄋㄟ,當然,那句成語只是比喻,「對牛彈琴」好像不太對啊!對牛彈琴好像是形容牠聽不懂,那天,我們唱歌,牛群很歡喜,都聽得懂啊!
學員乙:老師,那我們情緒很不好,你唱這個歌,情緒也不好,這樣唱出來會不會是不好的?
師父:妳唱歌絕對不是因為唱的這個歌是不好的,是因為妳情緒不好的時候,妳希望透過唱歌來平靜,我以KTV來打個比喻,為什麼很多人說……,像失戀啊最好形容,現在不是很多情歌?傷心的情歌…,失戀了,還去KTV點那些更傷心的情歌,唱整場然後哭得很,那種流眼淚和你們聽到(音聲)的流眼淚是不一樣的,那種是我自己很傷心在流眼淚,現在眼淚流完了,還是傷心,這首歌悲傷,觸景生情讓我更悲傷,然後,我唱的同時也很悲傷,就整個悲傷一坨在那邊,悲傷眼淚流完了,回去後,悲傷也沒解決啊,所以,回家除了悲傷以外又空虛,那個是不對的ㄋㄟ,是妳悲傷了,妳要找一個悲憫的力量來支撐妳,悲憫不是悲傷,悲憫和悲傷的差別,你們大致了解嗎?「悲憫」它有一種關懷、往上提昇的力量,悲傷就是愈來愈往下降,我就已經悲傷了,再來點一個悲傷的(歌)讓我更悲傷?
所以,我們自己在唱的時候,是階段性…疏通也好…,我說階段性啦,當然,末後它圓滿,甚至妳唱的時候,妳都可以感受妳的血脈在竄動,妳可以去導氣,妳可以哪裡痛,透過音聲的振動波去找位置,那這就是妳自己的了啊,這就不是誰的填鴨,那去振動,振動久了之後,它那個氣結被震開,妳就沒有病了。所以,音聲自始以來都是先自利,自利利他,我治療我自己的心有用,我治療我自己的肉體有用,甚至我在唱的時候,心境可以契入清淨的狀態,治療我的靈性有用,這各方面都有用的狀態,分一點給外在的人,外在也有用,是這樣的方法。所以,妳如果說心情不好的時候、悲傷的時候,是可以唱啊,可是,不是像KTV那樣子,是往上提昇了,而不是讓妳愈唱愈難過的那種,是愈唱愈解脫、愈超越、愈歡喜的那一種。
學員乙:我有一件事情不明白,就是在生氣的時候,可能對著當事人這樣罵、罵、罵、罵,罵一串了,罵一個鐘頭了,罵的人好了,那這樣是有意義的嗎?
師父:妳說是被罵的人好了?還是罵人的人好了?
學員乙:罵人的人,可能就是像發洩完。
師父:發洩?發洩沒有解決問題啊!發洩只是轉移,所以,如果能夠不罵,他就會好,當然,我也沒有否定那樣的狀態,可是我也沒有贊同,為什麼?如果它只是個過程,最好就趕快超越,不能每次來,就是要再罵,再罵、罵、罵…,一輩子都要罵完才會好,這樣子就不對了,那如果階段性我沒有其他出口,我體會到了,我罵也罵過了,好了,我要趕快訓練「我以後遇到事情不要再罵」,就可以超越了,要不然,罵就是造口業,惡口啊!妳在消業的同時又造業,妳以為消掉妳自己內在的業,其實沒有,是建構另外一個業來支撐而已,所以,轉移沒有用,那好比說這裡在痛,有的人不是還一直搥打它?讓打它的那個痛超過那個本來的痛,然後以為不痛了,可是,傷還在啊,它並沒有解決。
學員乙:我們在罵的過程,所謂的造口業,是不是說比較不好的話?
師父:說比較不好的話,除了造口業……
學員乙:責怪也算嗎?
師父:責怪也算啊!可是要看妳的起心動念,如果妳的起心動念就是罵了,妳的心也造業,妳的口也造業,妳的行為也造業了嘛!就通通造業了,可是,有一種人不是,他的起心動念是為了對方好,那個叫做「愛語」,比如家長為了小孩好,某個層面要用一些懲罰、獎懲制度,去建構、提醒他,因為他不懂事,讓他提昇,那論心不論事,這個行為就是「利他」,不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不高興,所以,它的關鍵在這邊。
學員乙:老師,那會不會有那種衝突就是我覺得我是為你好,可是,事實上或許不是這樣?
師父:會啊!所以,一定要去導正啊!一定要去用一個標準來導正我們,我們才會知道,要不然,妳說的這種通常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這樣,都我為你好,其實是要滿足我,那是為我好,不是為你好。我舉一個例子,以前有一對夫妻來枋寮找我,他們就說他們的事情很多、囉囉嗦嗦的,之前有一陣子較好了,現在卻又更不好,我就說你們一直以來有一個心境沒去改變,就是「貪」的這個心境,他們就否認,說他們哪有貪?二話不說就「我們哪有貪?」,我說我就覺得有啊!「沒有、沒有,我們比較不會為我們自己。」我說,要不然你們買房子不是為自己?為了房貸的事情,肩膀被壓到諸多的煩憂,這一點說起來不是…,「沒有、沒有,我們買房子不是為了自己,是為了我兒子。」我說那如果不是你兒子,你會給他嗎?「不,這樣不妥」,對呀!若不是你兒子,你就不願意用等同的愛心去照顧他嘛!因為是自己的兒子,所以,就是貪啊!只是我們認知不一樣而已。
可是,即便認知不一樣,太初老祖講一句話,真理啊!我用另外一句話「事實就是事實,無關乎我們信不信」,反過來講,事實就是事實,無關乎我們自己的認為。被火燒到,就是燙啊!就會痛啊!「我認為不會」,你被燒到難道就不痛?類似這樣啦!所以,一定要用…我們說人生的導航把我們導正過來,那個導航就是我剛剛說的「經」啊!一切經都是導航,那看我們哪邊偏頗導哪邊,所以,我再拉回來剛剛前面講的,「大地」就是這些最基礎性的導航,十善業啊!那些善的標準,因為我們都認知我們自己善,我認為善嘛,「我認為的」不見得正確,所以要拿聖賢認為的善來對照,我如果不符合它,我就是錯誤的,就拉回來,這樣就對了,我們現在都是我們認為的,或者是某某人認為的,那我們就要請教了,某某人成聖成賢了沒?
所以,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末法時期,眾生啦,也是因緣、福報沒那麼好,所以,祂才教我們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所以有一個依據,階段性有一個依據,那個依據絕對不是誰說了算,都是「經」記載著什麼樣的標準說了算,這樣就很簡單了呀!所以,「發脾氣」心就是瞋恚了,瞋恚很可惜ㄋㄟ,瞋恚是地獄的業因,一個人如果常發脾氣、常討厭人、常嫉妒,他絕對就是下地獄,所以,現在的修行人,大部份都修到去地獄較多,真的呀!修行人仗著自己是修行人,所以用認為正確的觀念一直在那邊糾正別人,糾正啊~不如我的心意就發脾氣呀,修行人,愛和人家比較,比較誰的境界高,嫉妒就出來了,如果看到一個人家說比我們高的,嫉妒出來了,那不下地獄?所以很冤枉,你不修,還傻傻的過,沒有這個因素讓你在那裡比較,還好,結果一修,在那裡比來比去、恨來恨去,所以,妳知道為什麼剛剛講的菩薩戒裡面自讚譭他是重戒?自讚譭他就是「比」啊!那個不好、那個不對,如果看到一個好的就嫉妒了。
所以,真實心中作很重要,真實心中作就是說…我們就不要說講話的言詞有多漂亮,人家形容的有多好,都要看我們做到了沒有,這樣而已,真實啊,心中作,我們自己要去落實,落實了,你就一分耕耘得一分利益,十分耕耘得十分利益,耕耘的前提一定要有誠敬之心,誠敬之心說到極處~一念不生是謂誠,那個階層比較難做到,至少我們要有那個熱誠,就那種很清淨的誠很難做到,我們要有那個熱誠。所以,修正啦,我是覺得不要那麼冤枉,知道的人,就是說有時候知道還比不知道的不好?話不是這樣說,你知道,你還會警惕,你不知道,就可能整個趴下去、倒下去。
所以,似是而非的觀念不時處在我們的人世間,你慢慢用心去體會就能發覺,要不然人家說「念佛」,不修沒事,修了反而一堆事,常常這樣啊,那就要看了,有二種啊,一種是胡亂修,出了一堆事;另外一種是過程,是你在掃地時會揚塵,你不能把揚塵當作愈掃愈骯髒,因為你的地板本來就很骯髒,你不掃,它更髒嘛!它只有沉積的份,它沒有掃除的份,所以,有一種是這樣。那就要看看你的方法、理論有沒有正確,還有方向,如果這三個正確,會有這些「事情愈多」,那這是合理、必然的,因為我們如果一掃就不會揚塵,也不用掃了,那種就是我常在說的,通常是來做人的第二種叫「再來人」,也不一定,再來人他也會假裝一下,掃一下就說很會揚塵,我們都會揚塵啊,你也要…,合理啦!他如果不示現同類身,我們怎會相信他?比如說,現在如果坐一個大眼睛、綠色皮膚、二隻觸角的,你們要聽他說話嗎?就嚇得沒半個人在這裡了。
所以,妳說「音聲」怎麼辦到?就是這樣啊!常常接觸嘛!妳就會,那會了之後,妳的力道怎麼樣?就要回溯回來內在的德性到哪裡?德性到哪裡,妳出去的音聲的力道才會到哪裡,那是成正比的,那絕對不能「呼攏、呼攏」,可是,階段性要開口是很簡單的事,我相信這裡的各位都唱過歌,只是唱何種歌的不同而已,我以前也什麼歌都唱過了,只是最後篩選一個最好的,世出世間無人能比的歌,我們再來叫做「音聲」,透過它,反聞聞自性去沉澱,不是透過它來攪動我們,讓我們情慾紛飛,讓我們更加傷心、更加痛苦的,不是這樣。
「水的結晶」它也嘗試聽歌來作實驗,有聽好聽的、表達善意的,也有聽表達惡意的,呈現出來的結晶不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所以在在證明「情與無情,同圓種智」,就是說它們現階段所聽的音聲幾乎都是世間的音聲而已,所以還沒辦法達到「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那個「勝彼世間音」的「音」,那我們有幸承接了這個,就是文殊菩薩無盡慈悲特地為娑婆世界…我們以現在的語體文叫作「背書」的,祂選的,最適合娑婆世界的眾生的清淨的一個音聲,所以,佛以音聲為佛事嘛,佛事是教育,不是現在"叩叩鏘" (台語)的佛事,所以,名詞要定義了哦,原來的佛事是教育,不是現在辦法會"叩叩鏘",現在是你如果在外面告訴人家「我們今天要去做佛事了」,大家就想到那個「叩叩鏘」,要不就是去助念什麼的,都是這種,事實上,這些都是旁邊的殘渣而已,不是主軸,主軸是教育,所以,「此方真教體」,這個世界~娑婆世界真正的教育體性,所以它是教育,「清淨在音聞」,聲音啊!
不會啦!慢慢從不信、迷信提昇正信,正信還不足,要再提昇到真信,真信和正信的一個小小差別,真信就是我剛剛進來講「大地講堂」~「務必」的那一段一定要做到,我所知道的人生的正確理路,我一定要去做到,這個就是真信,我只是知道正確的,這個叫做正信,不見得做得到,長時薰修、聞薰成種,有一些因緣啦!以此法緣為妙因,當生必當成道種,所以,從那邊去長養就好了。
其實,唱~說真的也是唱而無唱,唱而有唱就是我有那個意念,我想要唱出一個什麼比較好聽,這樣就不對了,你要順乎你的心性,你如果心情愉悅,或者是你鬱卒的時候唱到愉悅,那就好了,你有想要怎樣?沒有啊!心情鬱卒的時候,我如果唱個歌可以讓我舒服一點,那就好了,不用去設定要唱個什麼C大調、D大調什麼的,就不用,所以,你每次聽我們在唱何嘗不是這樣?我們有先設定嗎?你愛聽什麼、他愛聽什麼?然後再來查一下,再來找錄音帶練一下?好比說……
(師父音聲淨化)
此刻無聲勝有聲,「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所以導歸自性。「自性」比較抽象,我們說向內,我們本來與生俱來美好的德性、美好的本能,它沒有離開過我們,所以,從心而覓、感無不通,乃至所謂的《太上感應篇》,為什麼叫「感應」?有感必有應,感是因、應是果,所以,另外一個名詞是《太上因果篇》,你發出什麼樣的因,你一定感得什麼樣的果,除非有能力進到寂光淨土,如如不動,一念不生,沒有起心動念,所以那時後也非因果,只是說,顯於外還是有那個應,以無心應有心,眾生有心,諸佛菩薩無心,所以,我們要學就要學到我們無心,也就是說我們世間人很多藉口,「人嘛,就是會…」那這樣就不用學了,因為本來就是會怎樣啊,人的習氣是啊,那學習就是要讓我們學到修正我們本來會有的那部份不好的習氣,我們如果要成長、要超越,我們還很多藉口「人本來就是會怎樣」,那就不用了,至少也要學一個「會怎麼樣」。
有什麼意見沒有?不會啦!從善如流,善事其實很好做,要做到純淨、純善的事就很難做,那就要入了,那就要不斷從內在一直提昇,我所謂的純淨、純善,它不是善惡兩邊的這個善,有善惡兩邊的這個善,一定有一個什麼惡在等待對峙,所以這不是真正我們一般在講的善,所以為什麼一直以來你們很少聽到我們在提募款,根本沒有聽過在講要募款做善事,你們知道為什麼嗎?因為那不是究竟圓滿,真正的佛事在教育,不是在這些…好比組一個慈善來個募款,然後要去做什麼善事,再來組一團要去哪裡當義工,不是這個東西啦!這是世間之善,世間之善留給世間人去做嘛,當然,聽好喔!我們並沒有否定這個善,因為為善總比為惡好,只是說,我們內在要有內控,我們自己一定要清楚這是什麼樣的善。
那我們行有餘力,我們當然去做,可是,主、賓要去心辨,不能本末倒置,比如說現在很多求境界的,不能本末倒置,你要的是這個茶而不是茶渣,可是茶渣本來就會有,那本末倒置就變成我們一直追逐茶渣這些神通、境界,可是,我們茶都倒掉,這樣不行,一定要順乎心性、合乎自然,一步一腳印,境界本來就是隨著你的德性等量提昇,所以就內嘛,去問自己的德性夠不夠,這樣而已,那什麼是德性?好抽象喔!那就去找經典來做導航嘛!找善知識來做導航嘛!然後一步一腳印就往那個地方挪移,你就不斷在水漲嘛!你當然就船高啊!所以,神通變化就是我們的本能流露,我們不能本末倒置不要本能。
以前也曾聽過很多法師、出家的,在家的這些就不提,說學道是為了要學辯才無礙,你们聽了有什麼感覺?辯才無礙啊!很好!問題是你的本能有了,辯才無礙本來就會有,那我幹嘛去學一個辯才無礙?那跟我剛剛講的是不是就一模一樣的事情?我要去學一個神通變化,就我茶渣有了,水沒有了,乾死!那辯才無礙有了,德性沒有了,最後還是反撲啊!
所以,魔、佛一線之隔,五陰炙盛,我們自己嘛!煩惱,我們自己嘛!死魔,都我們自己嘛!那天魔是什麼?外在的魔,就是會誘惑你的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天魔,誘惑到讓我們混亂的那種都是魔。我這樣說好了,這茶真好,以後如果不叫瑞騏每天泡個這種、煮個這種(茶)真的不行,那就是我最大的魔,因為我如果沒它不行的話,那如果是…嗯!很好,受用啊!沒有咧?沒有就沒有。受用而不執著,人、事、物都一樣,所以,對內去調伏、化解衝突,化解對內的矛盾、對外的衝突,內無矛盾,外則無衝突,那我們就沒有應什麼煩惱,就應的都是喜悅,那樣的人生不是很好?
有什麼問題嗎?都沒有問題?
學員甲:就想來看你啊!
師父笑:哦?這樣啊?不太一樣,不知會不會不習慣?
沒有啦!我們還在打拼(台語)、還在努力,那當年阿難尊者的故事,為什麼出家?被他堂哥(釋迦牟尼佛)的美貌拐(台語)了,這聽不懂哦?當年啦!阿難尊者是跟隨釋迦牟尼佛出家的一個行者,他是…至少也是王室的後裔,過著榮華富貴的日子,怎麼會出家?「阿難」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慶喜,全國最帥的、最英俊瀟灑的美男子那個叫做「阿難」,就是阿難尊者。有一天,他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他堂哥遠遠走過來,他心想怎麼有這麼帥的男子?我就已經是阿難、美男子了,怎麼還有人比我帥?後來愈看愈莊嚴,忍不住心生歡喜,他就納悶堂哥絕對不是得自伯父、伯母的遺傳,可是怎麼會那麼帥?於是就請教堂哥(釋迦牟尼佛),堂哥就說你如果想要知道,那就跟著我走,於是就把阿難的頭髮理了,出家啊!意思是這(莊嚴的外貌)是修行修來的啊!對呀!中國人不是講「相由心生」嗎?相不是只有外在這個皮曩是相,人的相是…假設我自己是心,我的周邊的人事物是相啊!那更廣來講,你的宇宙就是你的相,那一層一層出去而已嘛!差別就是這樣而已。所以,你內在是什麼,顯於外就是怎麼樣,你應到的也都很可愛、很美麗嘛!所以,你們都很美麗、很"緣投"(台語,比喻帥氣)。(眾人笑)
這個時代還是「在家」較"穩掄"(台語),為什麼?因為出家受戒,事實上,現在也比較不恰當的是用「受戒」這個字,很多人去受戒,菩薩戒也好、受三皈什麼大戒…很多名相,可是受戒是要做到啊!所以我們與其說受戒,不如說這些有去受這個形式戒的族群,我們比較傾向說是學戒,我還沒做到,我去了解有什麼戒,我來學,受戒了,你沒有做到,你就是罪上加罪,所以很恐怖耶!
為什麼當年印光大師…出家法師、近代大德,他一輩子不做二件事情,就是在以示現、以表演來教育說那確實是很嚴肅的課題,大家不要頭昏昏的去跳海,哪二件事?第一、不收出家徒弟,出家徒弟就是要剃頭,之後就是要受戒了。第二、不為在家居士受戒。因為他知道做不到嘛!他如果幫出家徒弟理一個,不就一個下地獄?理二個,二個下地獄?你受了戒卻又做不到,你不就…,還示現出家?出家就是表率ㄋㄟ,做個楷模ㄋㄟ,那我又做一個錯誤的教育,我是不是先下地獄?所以「地獄門前僧道多」的原因就在這邊,那「僧」不特指出家人,在這句話裡面我們解釋成修道的人、生命成長的人,生命成長的人要做一個人家最高的表率,那我們還做一個錯誤的教育,我們會影響很多人走錯路,那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時候的「入」(地獄)是不得已的那一種哦!不是很"飄丿"(台語,比喻瀟灑)的那一種。(眾人笑)
這個事情就是這麼嚴肅,所以我們比較傾向實質戒,你知道一條,你盡量去做到,那如果有人跑佛寺,有些儀式…因為有些法師他也不理解、不了解,所以這麼嚴重,趕快喔!大家都來三皈五戒、菩薩戒喔!大家戒疤一堆,整串都跳下去,這個是己盲導眾盲,他(法師)自己眼盲,然後把整串近視的都拉下去了,這個很恐怖。所以,階段性我們要去了解,了解了,我們極力去做到,而不要太盲目一時,我的習氣還沒有改善到一個程度就跳下去,至少也要在我知道一條做到一條,普遍了解一下人家說戒律有幾條,我大概可以做到百分之八十了,再來受(受戒),那比較保險。聽好,不是說不要受戒就等於要一直破戒,要聽好哦!(師父笑說)二邊…這話很難解釋,等一下出去都說我教你們為非作歹,是極力去做到而不要盲目,因為那是一個很嚴肅的課題,就近代的大德(指印光大師)在表演給我們看了。
那三皈…我們就講三皈就好,不要講到什麼出家沙彌律儀、比丘比丘尼戒…這麼多,現在多數的人有受三皈儀式的也基本上都做不到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佛者,覺也,皈依自心覺嘛!你去問,有幾個受三皈的人已經覺悟了?沒有覺悟就是沒有三皈,第一條就沒有了,皈依覺就沒有了,所以我比較傾向說學習;皈依法,法者,正也,正而不邪,那有幾個人真的正而不邪?思想、見解、知見都正確沒有偏頗,那這樣才算是皈依法;皈依僧,淨而不染,僧不是出家人的意思,是淨而不染,有幾個達到清淨無染的狀態了?所以,三皈依就是皈依我們的自心覺、正、淨,這叫三皈啊!
有的人說,如果你沒有受那個儀式,你做到了呢?做到就是!你受了那個儀式,沒做到也不是,眾生認可,佛菩薩不認可,我們學佛,就要佛菩薩認可啊!不是眾生認可,有諸多這些細項,這種東西就是現在這個時代的悲哀,因為現在的教育者一個一個沒有了解至此,甚至我曾經看過是出家法師說「皈依僧,就是皈依我」,哦~那就更慘!如果階段性依外在來講的話,你也是皈依菩薩僧,不是皈依這個幫你授儀式的法師,授這個儀式的法師也不過是替代佛菩薩來幫你完成。
覺、正、淨從哪裡來?從斷貪、瞋、癡啊!所以,貪、瞋、癡沒有,你就皈依回覺、正、淨了,你就皈依佛、法、僧了啊!佛家的外道,一線之隔在哪裡?心外求法的即是外道,內心圓證的即是正道,正知正念,所以都是自性,皈依回來,不是皈依外在那個阿彌陀佛、外在的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僧,祂只是階段性做個表法來教育我們,皈依阿彌陀佛是皈依回來我的自性彌陀,我階段性受祂的教育,祂可以幫我們引領回來,還是要皈依回來我自性彌陀,我自性彌陀才唯心淨土,不是指望一個來把我帶去那裡(淨土),說真的,要帶我們,我們還不要咧!所以才說「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若天地不歸,表示我們也沒有皈依到淨而不染的那個僧。
所以說音聲要如何學?其實也沒有"撇步"(台語,比喻特殊方法),你就把一件衣服吊在充滿香味的空間,一天、二天、三天、四天,它自然就變香了嘛!是用那個法啦!比較沒有那種制式的一個模式。那也順便在這邊告訴你們,那天聽人家說有一個朋友的英國朋友回來,就說英國有一些神奇療法,他們也稱作民族療法,也有抹精油,譬如說小朋友感冒,他就在他的身上劃一劃、劃一劃,好像在溝通什麼,(感冒)就好了,那你說對不對?沒有對或不對,可是重點就來囉!有沒有瑕疵的問題?如果他停留在一個制式、刻板的模式,就每個來我都這樣,那他落在這個有為裡面,可能會比較不夠圓滿,可是,也不能否定這種方式某些狀態可以治好一個人的病,為什麼?好比成藥,成藥如果沒有用,藥房早就都關閉了,問題是它不是高明醫師專為開處方嘛!如果是高明醫師專為開處方可能也是都不一樣了,所以有那個微微的差別,那那個是起於自性的?還是一個形式?契入的差別。
很多人在說我們那種音聲到底是什麼狀態?包括有人看過【曠野的聲音】(書名),真人部落…也蠻厲害的啊!可是,真人部落現在再讓我們向上一著去了解,我剛才再三強調,我們要有心辨能力,沒有否定,可是怎麼樣還可以更好?那真人部落已經很了不起啦!現在的醫學界嘆為觀止,可是,克實而論真人部落在小乘都還沒契入,可是已經可以這麼殊勝了,我們現在…諸位有幸遇到大乘以上乃至一乘,這就是「總在遇緣不同」,所以說生命提昇可以提昇到哪個階段的不同,我相信真人部落如果有機會可以接觸到一乘的生命狀態,他們一定會比我們每個人成就的快速,因為他們的質性比較單純、純淨,那就好比印度南方有一個國家叫「消融」(譯名),那這個國家的特色就是每一個人只要講出來的話都是咒語,所以,當別的國家要來侵犯,他們都不用出兵,他們只要在自己的國家唸一唸,要侵犯的國家就退了;印度南方,那邊的童真、童言、童語,因為他們民眾的質性比較純質。
所以,如果我們都恢復純質,透過修正來恢復我們的純質,我們也都辦得到啊!所以那個才叫本能嘛!也就是眾生皆有的那個如來智慧德相。有人說,學在學什麼?一頭霧水?就恢復本能啊!什麼本能?對呀!本能可以讓我們幸福美滿,所以,一直要降下來、降下來說明,因為需求的問題,現在的人要五百元,你告訴他五千萬,他不要,因為看不到啊!之前我曾舉過一個例子,這裡有一顆金子做的蘋果和一顆真的蘋果,有可能每個小孩都要這顆真正的,因為馬上可以吃啊!那顆金的蘋果能做什麼?他不知道這顆金的可以換幾萬顆真正的呀!不知道啊!所以沒有對、錯啊!那就是我們生命層級的問題。
就有人問說,為什麼我們慾望這麼…好像都沒什麼慾望,任何東西幾乎都沒什麼需求,因為有愈好的呀!這些就…看不在眼裡,如果你們生命提昇,你們有更好的生命狀態,像一般人說「法味重,世味則淡;世味濃,法味則輕」,世間的氣味啊!我們如果很執著在那裡,那個生命提昇的…相顯就不會想要去品嚐,好,你一旦契入了那個生命提昇的法,嚐到法味了,一切世間世味皆不足為奇,食之無味的那種感覺,所以它並沒有否定,它只是…我如果有更好的,我為什麼要停留在這裡?所以剛才說101大樓,你就爬到101層了,看到的已經這麼美了,你還會要下來第一層,然後說看不到?那除非有所目的,就是說如果明心見性了,為什麼要倒駕慈航?因為有目的啊!是眾生有求呼喚祂啊!你說你已爬到101層了,沒辦法你的朋友在下面叫你,(師父笑說)說要請你吃一頓"茹絲葵"(牛排餐廳),所以你就得去應一下、吃一下。
現在還有多少時間?(學員答十五分鐘)剛好,通常都是下課前十五分鐘留一些時間,不錯了,因為現在大學生的耐心只有十五分鐘,這是根據統計ㄋㄟ,真的啊!他坐在教室,他能夠聽老師講正課只有十五分到二十分的耐心,所以現在的老師很難為,現在的老師平常都不是在準備教材,都在準備笑話(眾人笑),對呀!大學生的程度普遍就到這邊,歹勢啦!這裡有大學生,卻不小心掃到了,「甘是按ㄋㄟ?(台語)」,「我們不是」(現場的大學生趕緊否認),所以定數裡面猶有變數嘛!這(指現場的大學生)就是來這裡向你們示現、應化的。
(師父對在場某學員說)剛才說的聽得懂嗎?不會啦!很多事情是山不轉路轉,用轉的會比直接來還好,水如果轉、轉、轉,石頭就被切掉了,如果直接沖撞,就是起水花而已。
(師父轉對另一學員說)你們第一次聽到音聲?!五味雜陳,剛才是翻譯大宗的,個別細項就直接跳過。
(師父轉對學員乙說)所以妳知道…妳剛剛在問說怎麼學唱?妳知道有這些現象嗎?比如說我們剛才在唱啊!我們這音聲唱一首而已嘛!我們面對不同人都可以解碼、翻譯出屬於各人的意思,大家都聽到這一首,對不對?如果他問問題,它就取這邊解碼,告訴他「你現在的狀況」(提問題的人的狀況),剛剛的那個能量要幫助你化解哪個部份,你的心境、你的狀況…等等,每個人都不一樣嘛!所以佛音是妙音的原因在這邊,就是一即一切,圓音~圓滿音,那才有能力,要不然就…歹勢!我剛才唱的只針對這一半人,(另外一半人)你們如果要問就要另外一首了。
佛家強調一即一切,它不是單一嘛!為什麼?生命是總體的,有幾個宇宙?一個宇宙啊!有幾個維次空間?無限個維次空間,那它還是一個啊!所以就是有這麼妙的地方,所以說從各個不同角度切入,都可以去應證那一句「勝彼世間音」,好比說她們的菜聽一聽,都沒有餿掉,〔編按:雅聰師姐開設一間餐館,當她在整理菜或作菜時總會在廚房播放師父唱的"無住",而這些蔬菜居然也感知到能量,呈現出不可思議的生命力〕最近啦!她們遇到的,歪打正著,剛好讓菜聽到,也剛好那些菜沒有長腳,來不及自己跑進去冰箱,也剛好聽到音聲,聽一聽居然就沒壞掉。
像我今天就喝到一碗昨天剩下的湯,是我啦!你們來不會啦!(眾人大笑)你們來都是新鮮的,她們要煮的一定都是從冰箱拿出來,結果,這碗湯比昨天那一碗還好喝、還甜,那是忘記放入冰箱的吧?(瑞騏師兄笑說刻意實驗的)他們想說我"ㄊㄠ不死"(台語),拿我來試驗(眾人大笑),真的呀!不是這件事而已,這是昨天的事,之前還有很多實驗,那碗湯叫做「金針菇蕃茄湯」,昨天那種氣溫你們都知道很熱嘛!然後故意實驗放在廚房,沒放入冰箱,聽了一晚的CD(無住),今天我第一個試驗品,我一喝,欸~?今天的湯怎麼和昨天煮一樣的?因為她們每天都會換菜色,今天怎麼又煮一樣的?嗯~有改進哦!今天的湯比較好喝哦!
小克師兄笑:總是看老師有如法嘸?(眾人大笑)
師父:不過,他們自己也有喝啦!不是只有我喝,(師父笑)只是不知道我先喝還是他們先喝,先看老師喝了有沒有怎樣?(眾人大笑)
真的啦!之前也有葉菜類的放在外面實驗,你們有煮菜的經驗嗎?葉菜類是不是如果洗過沒有冰起來很快就會爛掉,聽了(無住)之後,不但不會,還很新鮮,不過,你們可不要以後都故意不冰,每天放CD,然後都不冰,那就・・・・・・,不要故意偷懶,想說有〔無住〕就好,就都不用收了,放著就好。
瑞騏師兄:買好幾台CD就好,不用買冰箱。
師父:這代表什麼?含靈蠢動,皆有靈性;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你說那蔬菜有感情嗎?你把它歸類沒有感情~植物、礦物,它還是有感知能力啊!它也可以接收啊!好比說一個人,他如果要身體健康一點,基本上,他心情保持愉悅,大概百分之七十的病都沒有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有感知啊!感知什麼樣的能量,造成什麼樣的結果,那就是我剛才說的,就整個地球如果藉著你們大家發出善願、每天發出善願,不能偶爾還在那裡…和人對峙的…,善願、善願,你爭我讓、你爭我讓,地球就有救了。
真的ㄋㄟ,四人為一眾,只要這四個人禮踐六和敬,整個地球就沒有災害了,所以,反推,可想而知,現在的地球沒有六和敬僧團,如果有,就不會這麼亂了,大自然災害就解決了,所以,希望你們去創造六和敬,你們大家如果創造六和敬,為這個地球盡點心力,自利利他,利他也其實自利,幫助眾生就是幫助自己,那就整個宇宙…我剛才不是說同一個?那你就幫助到整個宇宙,那你在宇宙…其實你就是宇宙。
我們再三強調「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應用在我們生活的人事物裡面,不要山頭一座又一座,結果我們補考的考題瞪著大眼在等我們考,一座又一座就表示愈遠了,就考不到了,走一遭才知道原來我又被當掉另外一科。
之前曾經討論過,以後大家來是不是先靜坐一下?靜坐大概20分鐘讓心比較沉澱,要不然一路來,心境比較急促的時候…,這個道理在哪裡知道嗎?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比較保持心靈平靜的狀態,他的吸收程度會比較高,我們如果事先調心境一下,不管你們在聽音聲還是聽法,吸收程度都會比較高,不過,看一看好像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坐〔編按:大地講堂空間約略 七坪 ,每回共修的學員至少三十個以上,所以狹隘了些〕,所以就再說了。
(師父對學員甲說)妳們最近都沒透過什麼在修正自己?
學員甲:所以才問你說有沒有進步嘛?不過,很高興你來高雄。
師父:我好像來是沒有人惋惜的,我要離開枋寮好像都沒有人惋惜。(眾人大笑)至少也應該假裝一下,唉呀~!
學員甲:搞不好微塵他們會覺得離他們比較遠。
師父:有啊!他們兩個比較…那個。
學員甲:他們比較鬱卒,所以算是有人惋惜,我們是雀躍的。
師父:能隨遇而安,天不能困;所以我們就要保持一個如如不動之心。所以,再三強調階段性我們說我們還沒有能力超越、解脫,靈性提昇到一個階層的時候,福報就很重要,只要你有福報,你遇到的好事固然幫你提昇,你遇到的不好的事情還是幫助你提昇,所以,決定在福報,而不是決定在好或不好的事情,那反過來講呢?如果我沒有福報,我遇到好的人事物,我通常結不好的結果,因為我沒有福報,那我遇到不好的事呢?當然加速我不好,所以關鍵是在福報,不是在機會,所以,佛家說「逆增上緣」。那一個有福報的人,包括一個心比較平靜、清淨的人,他就比較能夠轉境界,所以人家說「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而我們眾生因為福報也不夠、智慧也不夠,所以我們都被境界給轉了、礙了,這是一個錯誤的生命狀態,我們要慢慢去理解,把它轉過來。
那剛剛已經講了,人家說作文要前後呼應嘛!我們前面是不是說「一切福田不離自性」,現在繞回來說福報,就是那個福,沒有離開自性,所以由內去修正自己的貪、瞋、癡、慢、疑、惡見,去修正這些,讓它轉化,那轉化了,你外在人事物就解決了,這是比較一勞永逸的方法,而不是在那邊修剪枝葉,剪一剪,很漂亮了,結果旁邊這裡又冒一枝出來、那裡又冒一枝出來,永遠剪不斷理還亂,有時候會這樣,那就是我們的方向錯誤,那能夠讓你剪掉的,是本來你就會剪得掉,因為在你那個能力的層級,那再長出來,你也剪不掉。
所以,「莫恃敵之不來,正恃我有以待之」我們不用去理會…廣義來說就是外在不好的人事物會來影響到我們,我們要去關心的是我有沒有實力去應對,所以,只要培養能力,相對麻煩就會降低,麻煩本身還是同一個,可是,你的能力提昇,相較之下,就比較沒有麻煩、困難,但不要把需要提昇能力的時間、精力拿去擔心麻煩,那你就沒時間提昇,你明知提昇了,這些就會沒事,這些沒提昇還一直在捉摸,就永遠還是麻煩。
學員乙:老師,你說要提昇,要怎麼提昇?
師父:我剛剛講,對內去修正我們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這等等不好的思維,會讓我們紛亂的思維要去修正,就是往清淨、平靜的方向訓練,那愈平靜的人,他的智慧就愈高,就好比你的能力就愈高了,那那個能力不是從讀書這個填鴨式的教育來的,它是從你的心清淨的級數、程度,愈清淨,你遇到問題愈能夠去解決,那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從那方面去修正就好了。此消彼長,若沒有這些,那些就有了嘛!所以,剛剛講十善是大地,我剛才說貪、瞋、癡、慢、疑、惡見是從那個角度來講,另外一個角度我們分為三,身、口、意嘛!身三、口四、意三,偷盜、邪行、殺生這是所謂身的造作,那這部份慢慢去修正,把它轉過來變成前面加個「不」嘛!並不是外在還有一個美好讓你找,只是修正掉我們內在的惡習氣而已,你就是美好啊!所以,沒有修正惡習氣,外面沒有一個美好讓你去尋求,所以不殺生、不偷盜、不邪行、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不妄語、不貪、不瞋、不癡,把這十大類壞的習氣慢慢修正,妳剛剛的問題的答案就產生了,妳的能力就出來了,所以它是自然而然的。
小克師兄:老師,我可不可以舉一個例?
師父:嗯!
小克師兄:因為我們最近在公司裡面最常發生一件事情,我想你們都有下載非法、盜版的軟體或音樂,有些人一定有,大學生…你們有沒有下載海角七號?MP3?(大學生回應都沒有)沒有哦!這樣最好……。
師父:所以她是那個變數,就是共業裡頭的別業。
小克師兄:但是你告訴他這件事情不能做,其實他會認為你老古板,你怎麼可能沒做?我說,歹勢(台語),我沒有,他不相信,為什麼?因為他認為這是正常的,你沒有是你不正常,好啊!你就偷別人的東西嘛!他有一天抽屜打開:「東西我看一看要拿走,可以嗎?」不可以!因為大家都不會偷我的東西,但是大家都會偷別人的東西,偷,可以。所以這樣的情況變成我們在和他溝通或者是討論,最基本的都做不到了,還想要…?老師曾經到我們公司去,每個人最基本的做不到,可是都想要音聲,那我們就給你,他習慣要,那根本不用去講布施或是隨喜了,可是你有需要,那我們就給,這個結果就讓我們看到一件事情,就是把最基本的通通丟掉,更遑論剛剛妳們問的那些。因為我花了兩年,大家問我音聲可不可以練習?可以啊!我音聲是每天聽ㄋㄟ,可是你做得到每天聽嗎?大部份聽三天就放旁邊了,然後一陣子再拿出來,再一陣子可能就忘了。
師父:他們是每天、二十四小時。
小克師兄:那你會說每天怎麼聽?一上班就聽了,用耳機聽,我們那MP3 player就只有九首歌,就老師那〔無住〕的九首,我也沒有周杰倫…,之前,同事說這麼年輕,你為什麼只聽這個?我不能說這是最好聽,他們會說"騙肖ㄟ"(台語),這哪會好聽?因為聽不懂。可是,慢慢…現在老師出現啦!跟我要CD的開始出現了,歹勢(台語),當初你們還覺得很難聽。我想,這個是很漸進,說真的,也許妳剛才聽完回去還想半天,老師剛才說什麼…,跟妳講,妳要先放掉。
師父:最近瑞騏他們樓下不是在做小花園?要有土,對不對?那我們就沒土啊!也是要去買土。我們騎車經過…凹仔底捷運站出來那邊不是都草皮嗎?那邊也有一大片的土啊!那邊在施工做公園,土就最多了,如果以前不懂的時候,我們會想去那邊挖一些就好,就路邊的…哪有關係,我們現在知道了,我們就修正,我們就不會去挖了,我們就還問他們哪裡有賣那一種土?哪裡有賣比較黏質的土?我們買的是比較鬆的,比較適合種花,可是我們是要造景。就這樣而已啊!修正啊!以前不懂會去挖,那不懂的時候就算了,現在懂了,不去挖了,因為知道如果我去挖就犯偷盜,我沒有經過主人家同意嘛!那那個土的主人家,我們如果要去找又…乾脆問哪裡有賣還比較快,好,那假設那是公有的,這塊土地最後的資產是全台灣人共享的,我們無形中就犯下了一個業,就是我們欠了全台灣,總之挖一把土而已,我們欠全台灣的人,來世還不清哪!那我們的生命就會愈走愈窄。
如果以佛家來說,在佛寺盜用十方物,那結的罪很大,我偷你的,我頂多就是跟一個人結,我偷這個的資產是所有人都是它主人,我一個一個還不完。知道和不知道的差別而已,知道了就去做修正,比如我說拿土這件事情,過去想要貪、想要挖,那是不是意念的貪?就修正啊!不要、不要、不要,那如果我去挖了,是不是身的盜?偷盜!我去偷了人家…,不要、不要,那我就修掉了,這一件事情就修掉了,那我們的能力就愈來愈提昇,這樣而已。那有的人不是,有的人在那裡挖啊挖,人家告訴他不能挖,他還和人家吵架,說為什麼不可以?那就又造口業了。
所以,無形中,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都在發生,警覺心愈高的人,他的生命狀態當然愈提昇,那到最後,會有人說啊~好累哦!人生這樣…,也不是啊!是因為我們久遠以來都沒有去訓練,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們都訓練不好的,所以不好的我們會覺得很簡單,可是一旦你訓練好的,要你不好,你會覺得好難,你要叫我去偷人家的東西,我實在…很困難呀!你乾脆讓我死了算了,對呀!會變成這樣,因為習慣而已啦!以白話來說,去養不一樣的習慣,以前我們都是這樣的習氣、習慣,我們現在換一種習慣來養成,以前較自私自利,現在換一種比較為對方著想,這樣而已,久了,要叫你自私自利,你也會覺得很難,想說你讓我死一死好了,要自私自利實在太難了,那這個就是翹翹板原理。中國人講一句話「量大則福大」,所以,就拓寬你的心量,心胸愈寬大的人,他的福報…福報裡面有能力,相對就會提昇。
小克師兄:因為時間差不多了,我分享最後一段,有一天我老婆在我回來的時候就說:「那個微波爐又怪怪的,你去跟它講一下」,為什麼?那個微波爐從過年前就已經怪怪的,你明明按50秒,那它跳秒數是比別人快很多的,會一直亂跳,我老婆說要買新的,我說音聲拿來對著空氣放,我來跟它講好了,到現在已經兩個月,微波爐沒壞,它還是那樣,可是最近壞了一個多禮拜,因為我老婆每次就看它很不爽,她就翻購物網說要買一台,那她也跟我講,我一看,要四千多塊,好貴,我說我去跟它講一講好了,現在微波爐沒有壞。
剛剛菜和微波爐的例子是很多人打死都不會信的,覺得不可能的事情嘛!可是它發生了,要怎麼解釋?我只能跟老師說,無從解釋啊!我想這個過程,慢慢訓練你會發現愈來愈多很妙的例子會出現,而且妙到讓你覺得不可能。
明天我們春酒要表演,要演海角七號,我是主持人,我要演那個主席洪國榮,因為他是黑道,我得要去借衣服,還有那個郵差阿嘉的衣服,我打電話給我爸,說郵差的衣服請他幫我找,還有跟隔壁對面的講,因為他們家都是流氓,看能不能借一下衣服,那我回去會拿照片給他們看,……你覺得發生什麼事?他說我回去翻一件給你,一拿出來,一模一樣,現在我的背包裡,待會兒可以拿出來給你們看,連我都不相信,可是,在這之前……辦活動很累,可是那時候我們想的是如果辦這個活動可以讓你們很開心的話,我就盡己所能的去辦,那其他人分配到任務是很痛苦的,可是我們已經訓練到那種…,結果它發生的狀況讓我無法相信,無法相信怎麼會一樣?騙不了人的,同一件衣服,我也沒跟馬如龍借。
這樣的例子一直一直在發生,早上我老婆在和我聊天,說她嫂子很不孝,她媽媽買了一堆梨子,然後問我知道回家後發生什麼事?我說嫂子是不是都不去切,每次削皮就一個人啃一大顆,我老婆就…咦?我是不是跟你說過了?我說沒有啊!她說你怎麼知道我要跟你講這個?……所以,這個是生活中就一直慢慢的在發生,有人會說可能是我猜得很準,其實不是,慢慢的你直覺就是這樣,但是你不會認為說用猜測的、用幻想的,這個過程不只我,相信大家都做的到。
師父:長時薰修,聞薰成種,那個就是剛剛講的水漲船高。
〔編按:小克師兄真的當場拿出和相片上馬如龍先生穿的一模一樣的衣服,現場一陣哄堂大笑。〕
小克師兄:你們看這件衣服和這張照片,是不是都一模一樣?我就是拿這張照片請我爸去找那個黑道的,他就去翻,他已經買了好幾年,…唉唷!怎麼會一樣?可是,你的直覺就是那時後要打電話給他,所以,這幾天發生的讓我們覺得很有意思,剛才說菜不會壞那件事,我就想連微波爐都可以了,菜算什麼?
學員甲:講到這邊,老師,我想分享一下去年我小叔出車禍的事。
師父:嗯!
學員甲:那是很嚴重到斷手斷腳、還截肢的那種,那早上還在醫院,復健室還來說…因為就是筋啊都斷、骨頭粉碎,腳完全不能動,還要做什麼支架來固定,可是,老師一去,聊一聊就唱那個歌,我小叔就大叫一聲,我問他怎麼了?他說他的腳可以彎了,那我也是覺得就差不多而已,就早上復健室來看是完全不能動,很痛苦的。
師父:而且她就針對腳那個地方說你動一下給我看,她小叔說就斷掉了,怎麼動?
學員甲:老師唱完了,我小叔就很高興,其實腳可以動對我們來講是稀鬆平常沒什麼,那為什麼你會這樣尖叫?那你自己去體認這當中的…,因為我們就覺得這又沒有什麼,你有什麼好尖叫的?可是他是早上復健室才來測他的筋,就是完全沒辦法動的,所以他很沮喪。結果老師唱完,他就很開心腳可以動,還打電話跟朋友講說有一個年輕人很屌,讓他的腳可以動。
師父:那個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事情,我們有時候也很少談這些,因為小事啦!不足為外人道哉,那背後當然有一些理路,就我剛才和你們說的不可思議啊!你說要問個為什麼,你只要做到這邊,這邊就會有,它沒有為什麼,水漲了、船就高,只要船沒有破洞啦!沒有為什麼。也就是說,整個常數裡面還有一些特例,那感應道交絕不失時,也就是說感應道交能夠絕不失時,表示有能力,那沒有能力,感應有沒有?沒有!再來,有能力,若眾生無感,佛菩薩也沒辦法應。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