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090312 屏東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Pingtung, Taiwan on March 12, 200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09-03-12 | 843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 2009312(農曆二月十六)  19:00~21: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

                                                 

紀錄組恭敬整理

 

我們眾生有〝甘苦濟掛〞(台語,比喻痛苦),但並不知道原因好壞,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黑白舞〞(台語,比喻胡作非為),弄得結果不好才害怕,害怕了再來找辦法,總是還會找辦法解決算不錯的了,有的人連機會都沒有。

 

學員甲(如芬師姐的母親):這是……

 

師父:這是在錄音,就是說我們這是不能亂講話的。我們都可以讓人家錄音,為什麼?在我這一方,是不能亂講話,對他們來說,因為人的記憶沒那麼好,沒辦法聽一次就全部記住,不像阿難尊者多聞第一、記憶力很好,聽一次就記得住,所以有能力覆誦。他們錄音之後,回去重覆聽忘記的地方,重覆就是現在所謂的「置入性行銷」,就是佛家說的「長時薰修」,長時間、不間斷一直接觸同樣一個正確的道理,到後來你就變成那個道理的生命狀態,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心態比較不像以前的人那麼好,以前私塾教育的時候比較純質,現代的人比較急性,比較急性就沒有耐心去聽同樣的話。

 

釋迦牟尼佛當年很有耐心,祂不間斷、不間斷四十九年說很多重覆的話,妳看經典不是有很多都重覆?一句話都一直重覆?那就是為了讓眾生深植在心田裡,同樣一句話聽久了、一直不斷重覆,你就會把內在純善的本性引導出來,到那時候引導出來的才是你自己的智慧,要不然都是別人的道理呀!我們現在的人比較欠缺這一種方法,都比較速食文化,「我知道了,這樣就好」,你再說第二次、第三次就讓人覺得很囉唆、很嘮叨,所以那一種的個性就會比較浮躁,浮躁就沒辦法讀古聖先賢的智慧,然後消化變成自己的,那如果是他的智慧,和我也不相干,他的智慧是他的,他有辦法幸福美滿啊!那我沒學到,我還是一樣〝甘苦濟掛〞,所以有這種現象。

 

這是妳阿姨(如芬師姐的阿姨,以下稱學員乙)?平常也有參一下,只是沒有南北二路走透透。

 

學員乙:沒有啦!

 

師父:我們可以互相交流、討論,我是比較沒有在外面跑,我沒有去過佛寺。

 

學員乙笑:我都在家裡面。

 

如芬師姐:老師都已說出妳有參了,妳還說都在家裡面?

 

學員甲笑:照實說。有啦!她比較有去寺廟。

 

師父笑:我知道啊!她是比較含蓄。參!不錯啊!至少有那個學習的動力、嚮往,很多人是就算你把他送到,他也不要。古代是學生求老師,還要求老半天等老師點頭,老師通常很不願意點頭,因為老師一點頭就多一個責任負擔;那現在是老師拜託學生要學,就算跪著頂禮拜託,人家還不……

 

學員乙笑:好像真的是……,有一個老師要我星期日去學……,我說,歹勢,不要叫我,她說妳去學一天就好了,我說別叫我啦!我真的不要。她又說妳學一學至少也有概念,我還是不要。因為去那邊有一大堆人在學,沒辦法學到正確,與其浪費時間,不如不要,我就告訴她「我看妳的就好」。

 

師父: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

 

學員乙:真的呀!像我學元極舞,我們這個教練教得很認真,而且分析很詳細,其他的都不像她這樣,我們現在在教新的,她一直要我去學,我就不要。

 

學員甲:好啦!怎麼說到元極舞去了?

 

師父:妳這樣參透透,有什麼心得?

 

學員乙笑:一無所有。

 

師父笑:這樣的境界就蠻高了ㄋㄟ。釋迦牟尼佛……當年燃燈古佛要為他授記印證,妳知道為什麼要為他印證?他說了一句話「我得無所得」,得無所得乃謂真得,因為得無所得,所以為他授記。哦~!成佛了。

 

所以我們說「境」和「心」是一不是二,心外無境、境外無心、心境不二,一切就是心、心就是一切,一切就是我們法性的現象,所以,含靈蠢動皆有靈性,世間每一個人事物都是法性變現的,它就是你自己,也因為是我們自己,所以才有去轉化的空間和機會,如果它不是的話,那我們也無所改變起。

 

人生要把目標方向先定出來,定出來後再去找正確的理論、方法,正確的理論方法就可以讓我們少走很多冤枉路。所以我們說不管是學道也好或世俗說的學習成長,這件事一定要理論、方法正確,否則就盲修瞎練,一輩子無法成就,若帶著盲修瞎練的習氣,不要說一輩子,可能無量劫都很難成就。為什麼經典上說「念劫圓融」?一念和一劫是同一件事情,縮短是一念而已,展開是無量劫,那能夠一念成佛,有的也載浮載沉一輩子、甚至無量劫,還在六道輪迴的原因就是這個,因為理論方法正確是先決條件,加上自己的精進,精進也是某一種理論方法,對不對?所以,總而言之就是方向、理論、方法要正確。

 

寶誌公禪師說「不逢出世明師,枉服大乘法藥」,這是觀世音菩薩這麼告訴你們,因為寶誌公禪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示現,不過,示現和不是示現的差別在哪裡?示現就是當我們遇到任何人事物,其實都是諸佛菩薩示現來教化我們,不過,有的人為什麼不是示現的?因為他沒有從中學到,所以就不是示現,那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事情,我們還繼續心情起伏、〝氣身魯命〞(台語,比喻身心不悅),它就不像來示現的,如果遇到一個不好的人事物,卻讓我們學到一個好的生命狀態,那就是示現的,總之是法性的變現而已。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以這種心態……其實世出世間沒有一件事情不是諸佛菩薩示現的,所以,當菩薩看到山河大地皆是無上道的時候,就是菩薩成就無上道,說白話一點,菩薩當佛了嘛!

 

所以,我們也是從內在去調節,因此我們才說「處處皆圓」、「個個是佛」,你們都是佛呀!那一切即心、心即一切,隨入六道、處處皆圓,萬類之中、個個是佛,所以要用這種心境去對待,我們看到什麼、我們定義是什麼,有可能我們就是什麼,我們當然不要當〝黑肚蟲仔〞(台語,比喻凡夫俗子),所以,我們看到眾生……其實無眾生可度,眾生反過來說是諸佛菩薩示現眾生來度化我們,度化我們這一個學生而已。

 

(編按:師父講到一段落,有數位學員較晚到,正巧走進來,現場呈現一個空檔,學員甲發現桌上有一盤罕見的無花果。)

 

學員甲:這是種在哪裡?

 

學員丙:這是一個有機店的老闆娘請農民種的,我也不清楚。

 

學員甲:之前,黃西田有一個節目〔草地狀元〕有介紹過,他說用這種很成熟的……裡面含鋅很多可以讓燈泡發亮,他們當場現採試驗,真的會亮。

 

師父:妳說那裡面有電就是了?

 

學員甲:對,他們就是說含鋅。

 

師父:有啊!洋蔥也可以,很多種水果都可以,很多植物都可以,那個就是它的物質轉化能量的問題,佛法就是在跟妳說這些,現在的科學家發達到可以將物質轉化成能量,但還沒能力把能量倒反過來變成物質,好比說,那(水果)可以發電讓燈泡發亮,可是,有辦法把電變成那種嗎?

 

學員甲:沒有。

 

師父笑:人家佛法就有能力啊!所以在極樂世界的每一個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多好!不用說極樂世界,就欲界第五層天~化樂天的天人就有辦法了ㄋㄟ,對呀!化~變化,祂們要衣服,想一下就出現一件衣服,也不用織、也不用縫就有,衣服髒了,再變一下就又乾淨,也不用洗衣機。

 

學員甲:不錯哦!(眾人笑)

 

師父笑:不錯吧!所以,如果精進一點就可以這樣了,那就是生命的學分不同,我們現在當人嘛,所以我們都沒辦法,我們很羨慕那種天人,祂們是天人,我們是凡夫,但天人如果和菩薩比起來,天人也是凡夫,菩薩若和佛比起來,菩薩也算是〝黑肚蟲仔〞,那是一層一層上去。佛者~福德圓滿、智慧圓滿的覺者,也可以說是生命體,那個水果會發電,人家把電變成那個,所以現在要鼓勵科學家趕快研發能量、物質轉換。

 

精神和物質是來自同一個法性~自證分,法性是能變能現,物質和精神是所現所變,我們現在都卡在物質和精神的世界,這些事情如果出問題,我們就沒辦法了,對不對?那就是因為我們不知道它背後還有一個可以變化的狀態,所以,學道就是要修、修、修,修到瞭解那些,瞭解了,你慢慢就能做到,你做到了就有能力轉化你的精神,像精神如果比較不好,我們就變得比較好就好了,像這餅如果難吃,我們就把它變得好吃,真的呀!你們都吃到比較好吃的菜,你們都吃過了,對不對?你們怎麼把它變的?變得比較好吃。

 

學員甲:難吃?就要改個……

 

師父:如果難吃,你們就要以法性……我們說自證分,然後以證自證分那個覺性把它調節,若簡單一點就是對它阿彌陀佛或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一直對它持念,它就變八功德餅,它的結晶就會比較美,妳吃的口感、各方面都會覺得好吃,那是真的呀!要不然佛寺裡持的八功德水、大悲水、咒水是什麼?那就是妳以大悲心……透過大悲咒訓練大悲心將無形的能量……,比如「電」妳看不到,但摸到就電到了,也就是說這個看不到、聞不到、摸不到的能量它確實存在,妳以這能量去轉化這些水。現在又更先進了,我那天看到那礦泉水瓶外面就貼「大悲水」三個字,聽說也是佛寺的,主要是妳要有大悲心,妳去持念,它才會變大悲水,妳如果沒有大悲心,口念大悲咒、心散亂,那杯水也不會變成大悲水,這樣大家才公平,是不?會念的有、不會念的沒有。那如果妳有大悲心,妳還需透過念大悲咒?不用!妳這杯水一端起來,它就是大悲咒水了,是用這種方法。所以,妳們若有大悲心,妳們就可以對它變化,變大悲餅,大悲餅吃了各方面就比較輕安、比較舒適。

 

雅聰師姐:老師,這個我有一件事情可以分享。

 

師父:嗯!

 

雅聰師姐:我們開一間餐廳,很忙啊!那天她(小妍師姐)幫忙煮,我看她煮得……一點技術也沒有,因為她第一次幫我的忙,連豌豆都沒有去掉筋絲,就胡亂切,切東西也很用力,反正不是大廚師就對了,後來,我想都那麼忙了,就不理她,隨她怎麼處理都好,結果端出去後,客人吃了,咦?沒反應,因為我看到豌豆沒去掉筋絲時,客人是已經走了,中途我還出去和客人聊過天,客人還一直誇獎我們的菜很好吃,忙完結束時,我才發現豌豆的事,可是客人說好吃?照理說應該不好吃呀!沒想到客人不但沒說什麼,還很高興的吃飽回去,後來我就留一條給她,看她會不會發現沒去筋絲,吃了覺得怪怪的,結果沒有,她直接夾了就吃,咬一咬就吞下去,我很驚訝問她吃了不會覺得怪怪的嗎?她說不會呀!她沒有分別心,反正有就吃,連上面還有花的蒂頭也吃。

 

學員乙:說不定妳剛好夾到很嫩的。

 

雅聰師姐:沒有,但是後來我問了一個朋友,如果同樣是這種情形,她會不會吃?我朋友說會呀!還是會吃下去,因為她會以為我是故意的。

 

學員甲笑:因為妳們那是有機的。

 

學員乙:對呀!說不定客人就想說妳們是故意不去筋絲。

 

雅聰師姐:我的意思是說和技術沒有關係,是和做菜的心念有關,所以,大廚師就算……

 

學員乙:只要有一個大廚師供在那裡,不管煮得多差,人家都會說好吃。

 

學員甲:可能是她在煮的時候心情很好,那吃到的人就也會覺得很好,我煮菜的時候喜歡唱歌,所以煮出來的……有心。

 

師父笑:不過,唱什麼歌要選一下ㄋㄟ,如果唱那種失戀的歌,那菜也會覺得很傷心。

 

學員甲笑:沒啦!沒啦!失戀就不會唱了。

 

學員乙:曾經有一個婆婆,她是吃素食的,不過她媳婦不是,而且對婆婆也不好,媳婦很氣婆婆,心想:「妳吃素食,我就偏不用素食給妳吃」,結果她就用壁虎……什麼的給婆婆吃,因為婆婆眼睛看不見,別人就告訴她……

 

學員甲:那是澎湖人,因為澎湖盛產丁香魚,漬鹽巴的那種,媳婦對婆婆不怎麼……,所以就抓壁虎……

 

學員乙:壁虎那件是另外一件啦!

 

師父笑:現在是兩個故事合併一起講嗎?(眾人大笑)

 

如芬師姐:你們二位要好好講清楚,我們有錄音哦!

 

學員乙:因為婆婆眼睛看不見,所以就有人告訴婆婆吃到的是什麼東西,婆婆就說沒有關係,不管她(媳婦)用什麼給我吃,佛祖都會幫我化成好的東西,就算是壁虎,也會化成蔬菜,所以吃起來沒有葷腥的感覺。

 

師父:那個就是沒有分別心,吃素、持齋現在被很多佛教徒、宗教徒給誤解了,持齋其實不是指吃素食,是過午不食的意思,為什麼?當年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他們都是托缽,托缽是人家給他們什麼,他們就吃什麼,怎麼能挑食?可是,他們那個過程、那個行為叫做持齋,過午不食,基本上十一點半以後就不能吃,勉強十一點至十一點半,過了就不吃了,過午不食叫做持齋。

 

如果從義理上,齋者,平等,平等之食謂之齋食,不是要一直執著在吃素食,就現在人家說的茹素,持齋是為了慈悲我們內在的齋心(平等心),以平等心去應對、去食叫做齋食,是這樣子,但時代演變,變成大家都執著,當然吃素有它的好處,我們說衛生、衛性、衛心,吃素是比較屬於衛性,動物的脾氣比較差,植物的脾氣比較沒那麼差,我為什麼說「比較沒那麼差」?你說它就沒脾氣,我怎麼說它脾氣沒那麼差?不是它沒脾氣,是它的脾氣你不知道而已,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只是說它們的反應比較沒那麼大,如果我們以人的個性來說,它的個性較溫,那動物的個性較……,所以它有先天帶來的一種習氣,就有那個能量磁場,那常常吃肉食的,他的脾氣就比較沒那麼溫馴,原因是這樣,所以這種屬「衛性」;「衛生」我們大家知道,食物要乾淨……這類的;再來是「衛心」,我們是以什麼心去吃、去對待?這也是很重要,是透過這些有為的型式去訓練回來,訓練我們無為的心境,空有不二,哪有植物和動物的差別?

 

《金剛經》上說離四相、四見,若還有四相、四見即非菩薩,若你已離四相、四見,怎麼還有外在這些人事物?所以,心無、事有那就是無住而生心,素食階段性比葷食來得好的原因在它有衛性的那個層面,它比較沒有葷食的……,動物要臨終之前會分泌毒素,那是任何動物都一樣,包括我們人,我們如果還沒死亡,我們發脾氣就在分泌毒素了,那受驚嚇、害怕也都在散發毒素,一隻動物要被殺死的時候,它的心情是不是會比較不好?不好就會分泌毒素。再說這個時代,抗生素什麼……等等,這些東西也都讓肉質變差,我們吃了就不健康,當然,現在植物的系統除了有機以外,農藥也是一種傷害,只能在這個社會裡面我們儘量去注意這些,所以,不能只有執著素食而沒有素的心,有的人為了這種東西而造成生活上很多衝突,那就又本末倒置了。

 

普賢十願其中有一項很重要~「恆順眾生」,再是「隨喜功德」,也就是說人家拿什麼給我,我就歡喜受,恆順眾生嘛!都好嘛!就像當年他們托缽的時候,人家給什麼,我都歡喜,歡喜而食。那時候不是我托一缽就自己吃一缽,假設一百人去托缽,回來就全倒進一個大鍋,你想,印度的夏天……難道就沒人托缽到餿掉的東西?也是有啊!為什麼他們這樣吃就很少聽到肚子痛、生病什麼的?因為那就是剛才說的那個關卡,心清淨、沒有分別。就都倒下去(大鍋),大家舀了就吃,這樣而已。所以,他們的心已經持到素心、齋心,就不會被外在這些物質影響到內在、影響到體,那就是心、境已經一如了。心可以轉物呀!所以,有一句話「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我們現在的眾生都被人事物給轉了,說白話一點就是被外在的人事物給牽著鼻子走,把我們的情緒舞弄得起起伏伏,這就叫做凡夫啊!

 

我們學就是要學有辦法慢慢的如如不動,不被外在的人事物影響,保持一個平靜的心去看待外在的人事物,所以我剛才前面才說當菩薩看到山河大地皆是無上道的時候,就是菩薩成就無上道的時候。所以,這是一個檢測,如果我們的脾氣比較容易不好、比較容易受外在影響起伏,表示我們的功夫不夠,那功夫不夠我們也不能去責怪外在的人事物,所以要縮集回來。那如果是這樣就代表什麼?就是叫我們要去持、去做,要去落實讓我們如如不動、心清淨那部份的道理,不能還是在那裡〝ㄍㄧㄍㄧㄍㄜˊㄍㄜˊ(台語,比喻牽扯不清),所以,才說有什麼事不是諸佛菩薩示現!

 

「諸佛菩薩」這是比較古代的用詞,現在的用詞是「覺悟者」,覺悟者的這個「者」字有時候又被擬人化為「人」而已,事實上我們以比較寬慧的說法是「覺悟的生命體」,生命不是只有我們人而已嘛!覺悟的生命狀態!若以科學來說是更高維次空間的生命體,我們在第三度空間,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一直上去,那最圓滿的那個生命狀態就是覺悟嘛!覺悟者他的生命狀態比較好,他就有比較大的能力,他有那些能力,他就能化現很多事情給我們警示、給我們訓練,所以,我們如果看到外在的,就要想到內在了,那就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的方法,六字大明咒好像也是觀世音菩薩……?妳們(學員甲、乙)這科比較專,所以問妳們一下。 

 

觀世音菩薩怎麼成道的呢?祂就是反聞聞自性,「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若以較現代的語體文來說就是「反省」,祂都在反省自己而已,那就是中國人在說的三句話「聖人過多」、「賢人過少」、「凡人無過」,聖人遇到事情總覺得是自己的錯,所以他會改,會從內在去改,所以他的「過」多,看起來好像很多的過錯;再降一級叫做賢人,賢人就沒有聖人這麼積極努力,可是他又比凡夫好很多,所以他的過錯少了一點,但是人家也知道自己有過錯;就有一種人覺得自己沒有錯,那就是凡夫啊!凡夫為什麼沒有錯?因為都是別人的錯。 

 

學員甲:都批評別人,沒有檢討自己。 

 

師父:對啊!所以他就失去成長的機會。要廣納諫言,接受人家對我們的指點,接受之後去消化,消化之後就變我們自家智慧,我們就提昇了。你提昇了,你和外在也沒關係了,為什麼?你提昇,你的境界、人事物就在轉化,中國人有一句話「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一個人各方面的氣質如果提昇到哪裡,週遭的一些親戚朋友(較親近的)就差不多那個氣質,好,那我們就去想,我們如果要很多是非的,我們就把自己的氣質變成很多是非就好了,那我可以向你保證,你走到哪裡,你週遭的人一定都很多是非,你週遭的人很多是非,也一定是你的是非最多,因為大家的是非會加進來給你,讓你變最多,所以很冤枉啊!我們如果不想這樣,就把自己調整好沒有是非,沒有是非,週邊暫時的是非就會慢慢一個一個萎縮、一個一個脫落,那你就一直往這個沒是非的心境去挪移,週邊就會換一群人,這些人都愈來愈沒有是非,你的人生不是就愈走愈幸福? 

 

走到最幸福的極樂世界就是什麼?諸上善人聚會一處啊!極樂世界的人就是什麼?不是說你真的要去到那裡,比如說我們在座的所有人如果都是純淨、純善,都有達到十善業道的那個標準以上,我們這裡就是諸上善人,我們桌上這些所有的茶都是八功德水,因為依報隨著正報轉,那我們這裡如果是諸上善人,我向你保證這裡就是極樂世界,你就不需要藉著阿彌陀佛來帶你去,因為「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欲生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佛土淨」,我們這裡就是佛土,我們這裡就清淨了、就是極樂世界。 

 

所以,一定要瞭解佛家說的外道和正法的差別,那就一句話而已「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去期望外在給我好的,那都是外道,說到終了,期望一個阿彌陀佛來帶我去極樂世界,「期望祂帶我去」也是外道啊!是階段性沒辦法,眾生的根基不那麼好,無法瞭解自性彌陀唯心淨土,其實這句話說白一點,如果是念佛的人就應該要念到自己變成阿彌陀佛,不是念到那位阿彌陀佛來帶我去,要念到我就是阿彌陀佛啊!因為眾生皆有佛性,「阿彌陀」無量光、無量壽、無量智,所以你要念到自己變成無量光、無量智、無量壽那個生命狀態,你就是阿彌陀佛,那你現出來的境界、人事物就是極樂世界那裡的人事物。 

 

要如何自己念?不是靠那一句而已,所以一般人只取十八願,只有嘴巴在唸,其實念也不是嘴巴唸,嘴巴唸叫做誦,誦經的誦字,誦是說出來,念是今心,那天我在講,也許口可以拿掉,因為現在有的人打字也好都是習慣打「唸」,就是加個口,唸經的唸,那也不能說不對啦!為什麼?因為確實很多人只有嘴巴在唸而已,心都沒有;口心皆有也對,可是比較不必那麼拉里拉雜,就是你心有嘛!今心嘛!「現在的心」有,此時此刻、就是當下的意思,我當下我的心行~心在想的、行為在做的都和佛法相應叫做「念佛」。所以「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叫做佛;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叫做念」,念佛就是這幾句,你如果做得到,你就是念佛了。 

 

所以,你在喝茶是不是也在念佛?對啊!你以佛行、佛心在喝茶,你就是在念佛了,不是說一定要坐在那裡念而已,是階段性我們的習氣和這不相應,我們要以一句彌陀聖號……當然不盡然都是彌陀,因為有的和觀世音菩薩相應,有的和藥師如來相應,那就要隨自己的緣,透過念祂的聖號,我們會專心,我們專心了心就會平靜,這個平靜心就是佛心呀!所以,是暫時透過外在有為的方法來訓練我們內在這個寬廣無盡的無為生命狀態,如果我們不了解,就會變成念佛就是指望那個佛來給我們好的,那這樣的心態就不甚正確,這樣的心態就比較屬於宗教徒的心態,我剛才說的那個是比較屬於教育、學習者的心態。 

 

自始至終,佛是老師,眾生是學生,祂是教我們要如何成佛的方法,並不是永遠祂都是佛、我們是〝黑肚蟲仔〞做不到,所以,祂教給我們正確的方法,我們去落實、去學習,我們就會變成佛了嘛!所以我剛才說理論、方法要正確,還有我們對這個生命成長的狀態……不管是任何宗教的理解要正確,它不是一種迷信,我們如果理解不正確,同樣這個事相就變迷信了,迷信對我們的生命不會有幫助,只是階段性……迷信總比不信好,迷信的人可能還不敢胡亂去做些有的沒的,至少他會怕,會怕因果,他的迷信是好在這一點,但是不究竟,所以,迷信的過程要脫化、提昇起來契入正信,我們的知見要正確,我們對這些事相的理解都要正確,這事為什麼要這樣?這樣做會達到什麼效果?為什麼這樣做就會達到什麼效果?要以什麼心態去做?這些背後的方法都要搞清楚啊!搞清楚了,我們是不是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做同樣一件事情的意義就不一樣了,意義不一樣,它的結果當然不一樣。 

 

那透過正信的基礎你才有可能達到真信,所謂真信就是你同時要做到且做到的都是正確的,那你沒有瞭解正確,你怎麼做到正確?所以,一定要瞭解正確,瞭解到正確的這些理路之後,我們真實要落實,有的人瞭解了沒去做,沒做就也得不到美好的回饋,所以最後要提昇到真信,如果真信,你的信、解、行、證就四而一、一而四,就一併完成了,發心真正真信,你理解就深入了,你就不會錯誤,你就得到那個印證,印證到自己……啊!原來就是這樣。 

 

所以,它是一個極度的科學,未科學、超科學而並非不科學,經過科學驗證它是錯誤的叫做不科學,未科學和超科學是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去理解和印證,沒辦法瞭解,就像幼稚園的學生無法瞭解大學生的微積分,他只能瞭解一個蘋果加一個蘋果等於兩個蘋果,所以,你不能說大學生的微積分是不對的,就要透過幼稚園學生慢慢的、慢慢的去學習、去驗證,去知道正確的……我拿數學這科來說就好,他就慢慢的、認真的去瞭解它,接觸數學老師所教的去做,他要做才有辦法瞭解、才算得對,再慢慢站起來,一層一層上去。 

 

我們說「八風吹不動」,確實來講還是佛法的邊而已,所以,佛法的幼稚班……,說真的,現在的大學生是世間法的大學,有的人興沖沖的去參加……,我說一個故事好了,當年李炳南老居士有辦大學生的佛學研習營,寒暑假的課目,第一次的時候,他就選擇了一個幼稚園,利用幼稚園小朋友坐的椅子和矮矮的桌子,那報名的只有四個人,旁聽的有二十個,旁聽的不是大學生,這種是為大學生設的(研習營),報名的卻只四個學生,第一節課就提到了,他說你們在世間法是大學生,但以佛法來說,你們是幼稚園學生,所以我們今天要在幼稚園上課,對呀!對佛法一知半解呀!完全不瞭解呀!不管是時尚的佛法、迷信的佛法、怪力亂神的佛法……太多了,對正法的佛法一知半解,所以租一個幼稚園上課,那就讓我們瞭解佛法深廣無盡。 

 

修道家證阿羅漢果,實有學佛的……我們說能力啦,應該這麼說,就是說佛法的入門班~阿羅漢,那如果以這個標準來說,我們都沒機會,阿羅漢是證得一切智的眾生,一切智是什麼?以世間法來說你要沒有執著,一絲毫的執著都不可以有,你才有能力得一切智,一切智就是說祂的知見正確,以世間來說就是客觀,我們世人有時候討論事情不是會說「我提出一個比較客觀的看法」?「我提出來」我就不客觀了,那阿羅漢祂已經沒有「我」、沒有執著,所以祂的見解都是客觀的,因此,祂才有辦法證得一切智叫做正覺,再上去,放下分別心、證得道種智叫做菩薩,再把妄想放下、割除就證得無上正等正覺,那叫做佛,祂就證得一切種智,所以,從一切智開始是佛家的入學班,剛要開始學佛而已。 

 

一般你們說出家、出枷,出家就是剛要開始學佛,出家就是要去證空性,出家~出離煩惱之家()、生死之家(),我們瞭解空性才有辦法脫離,六道輪迴都是「有」,偏屬、執著在「有」的世界嘛!那出家了比較偏向在「空」,可是還不圓滿嘛!再上去,菩薩已經瞭解空有不二了,佛是空有不二的圓滿。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在世間沒有離開世間,它不是要你把世間的生活切除,然後去山頭找一個佛法,如果是這樣,也沒有一個佛法,佛法就是在我們的行住坐臥中、我們的一飲一啄中訓練,我們如果有正確的觀念,那就叫佛法了。 

 

你吃東西無過與不及、不貪不捨,所謂的不貪不捨,貪換一個字叫取,不取不捨,這個好好吃,沒這個不行,那就不是了,你就被控制了嘛!那現在人家端一杯這個來,不行、不行,想到沒這個不行,有這個?不行、不行;這些都是對法,我們心裡就有分別、執著了,所以都是從這些小細項去訓練你的心有沒有這四項,起心動念、分別、妄想、執著,如果藉著這些人事物訓練回來,人家端來我們就歡喜吃,吃了心中也不會罣礙、也不會貪愛,吃完了也不去想,吃了是不是像頭腦不清楚的人食不知味?不是耶,你吃了仍然知道它的甘甜在哪裡,甘甜吃完了你就放下,你就不會迷戀在這裡,所以不執著啊!有這些的訓練,你才有機會可以踏上一切智的路途,我們如果在世間還非得這個不可、非得那個不可,我們連先修班都沒資格,佛法的先修班都沒資格,更何況是入學班? 

 

經典是因為人說才有,一切萬法本自人心,是人的自性產生的,所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本來清淨,清淨的世界現相無量無邊,所以我們不能被那個現相給迷惑,我們要回過頭來……,以現在的世間話說「主宰」,我們要做自己人生生命的主人,那個主人不是要執著一定要怎樣不可,那個主人是不被外在所控制,「控制」其實這個東西是生命本來不存在,因為本覺本有、不覺本無,那是迷失和覺悟的差別而已。 

 

最近很多人因為「控制」而無法解脫,控制東、控制西,到最後還是自己不能解脫,所以如果放下「控制」的這個觀念,就是沒有執著了嘛!沒有了執著,我們的頭腦就清楚,清楚了,看待人事物就很自在,不會受「後有」的干擾。說真的,我們連自己的身體都控制不了,我們怎麼去控制週邊的人事物?我們就不要說到最末後的死亡,你不想死也會死啊!我們人生出來就一件事最積極而已,一生出來就往死後的墳墓走最積極,連在睡覺都沒停,就沒休息過,那你說人世間有哪一件事比這件事還積極?可是好像每個人都不要,最不想要的事情卻最積極,這意思是說連我們的肉體~我們最愛的東西都沒辦法控制了,我們如何去控制週邊的人事物?對不對?好,就算地球比我們活得久,我們也沒能力控制它,地球就快爆炸了,那也沒辦法呀!那就是一切幻化。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其實說的是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可是,不能惡取空,很多讀《金剛經》的人不瞭解它的實諦就惡取空,都沒有了,所以什麼都不在乎了,其實不是,是要我們不執著事相,我們的心無,心無事有,所以它就變成最積極的人生,就遇到的事情都能很積極去面對。因為你遇到了,隨緣嘛!你積極面對叫做消舊業,心沒有造作、沒有起伏叫做「莫更造新殃」,所以「隨緣消舊業,莫更造新殃」,你的人生就會愈來愈好、愈來愈好,你的生命狀態就會愈來愈美滿、愈來愈美滿。 

 

放下,是最積極的人生,它不是放棄,放棄是最消極的人生,放棄是什麼事情都不要,不要,你當然就一事無成,放下是我遇到的事情都去應付~很認真的應付、想辦法處理,最後得失從緣,想辦法處理若會成功,那就是因緣聚合、因緣配合的好,天時、地利、人和聚足當然要成功;若不成功呢?因緣不足啊!既然不足,心裡就要放下,我已經學到經驗啦!我從下一個人生旅途繼續走。 

 

(編按:中場師父休息了一下,眾學員又討論起桌上的無花果,它實在罕見,有學員還誤以為是洋蔥、蘋果。) 

 

學員甲:這我吃過了,我自己有種,我看到黃西田的介紹就想要買,剛好回台北時看到人家賣,就買一盆回來高雄種。 

 

師父:種的如何?種的成果好嗎? 

 

學員甲:有生啊(結果實) 

 

師父:比較小顆。 

 

學員甲:嗯!沒這麼大,但是它在開始要成熟時,它就一下子結得很大。好吃啊!但是沒吃過的人會覺得有一點腥味。像中街(高雄的三鳳中街)也有賣乾燥過的,可是乾燥的怎麼會白白的?還很小顆。 

 

師父:脫水啊!脫水了就變得比較小。 

 

學員甲:這就種的很漂亮。 

 

學員丙:這是在林園種的。 

 

師父:佛法要在生活當中去感受,其實四句話就說完了,人家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若這麼說就比較聽不懂。 

 

學員甲笑:嗯! 

 

師父笑:所以我才說要用現代的語體,它說你如果想知道……要真正深入瞭解宇宙的實相,還是說三世一切佛到底是什麼現象,你就應該要觀法界性,法界的主體都是從我們的心去造化的,所以,境、心不二,因為那是造化。《楞嚴經》上說什麼?「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心現識變,一切的因果、世界的微塵,就是整個宇宙,這樣說比較直接,都是從我們的心造化、牽成的,那這部份……科學家還沒有去研究到,它是念變現的,所以,理論上有無量的維次空間,當然,現在的科學家發現到十一度而已,有的人是把它說到……,佛法有十法界嘛,脫離十法界來個一真法界,好像十一個,可是科學家所研究的不盡然是這樣,事實上,科學家照我們自己的……我們說感受去對它科判,應該也還在欲界而已,六道輪迴的欲界仍未脫離。 

 

所謂欲界是哪裡?地獄、畜生、餓鬼、人、阿修羅、天,欲界天有六層: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所以加起來剛好是十一個,這個可能是科學家發現的十一度空間而已,並不是大的十法界,六道輪迴再上去還有四聖法界,那才六道的欲界而已,連六道的色界、無色界都還沒到,加上色界、無色界……就是一般人說的四禪八定的功夫就能到達色界、無色界,這都在輪迴的世界,輪迴的世界永遠是來來去去,若沒遇到佛法讓他解脫……我們剛才說的放下我們內在的執著,他永遠在這個世界輪輪迴迴,在那裡受苦、享福、快樂、痛苦……這樣不等,那如果放下執著的時候,他就超越變成阿羅漢,阿羅漢、辟支佛再上去菩薩,再上去相似即佛,這四個階層就是四聖法界,祂們在清淨的世界,可是還執著一個清淨也不能解脫,所以,連清淨的心境也要打除,我們說六道超越是沒有分別善、惡了,那一真法界是沒有分別淨、染,染(染業)的善和清淨,你沒有分別就超越入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連妄想都沒有,可是還有妄想的習氣,妄想的習氣無功用道需要隨著時間慢慢去散發掉,習氣本身不礙事,因為它不是妄想的本身。 

 

妳們有沒有聽過音聲? 

 

學員甲:沒有。 

 

師父:妳們和觀世音菩薩那麼熟,妳沒有跟祂聽個音聲?《楞嚴經》第二十五圓通就是什麼?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 

 

學員乙:我和什麼都熟。關公也熟啊!……不是啦!我不會去信仰某一尊的神明,我覺得都好啊!只有一項我不喜歡,基督教,我真的很不喜歡,其他都愛。 

 

師父:不會啦!我現在讓妳瞭解,基督教的天主是上帝,好,基督教要怎麼做才能去祂們的天國?妳要持十誡,十誡要上品,玉皇上帝妳也熟吧?我告訴妳玉皇上帝是…… 

 

學員乙:是認識祂,說真的,對祂熟哪有可能?只是說從小跟著人家拜拜,啊~今天就是天公生、今天是XX(某神明)生。 

 

師父笑:我的意思是……至少妳不會排斥玉皇上帝嘛! 

 

學員乙:不會。因為……說真的在我的心目中覺得任何教都好,任何教都是勸人為善,但是基督教就不一樣。 

 

師父:所以我現在要告訴你呀! 

 

學員乙:真的,我說的是真心話。 

 

師父笑:我知道。 

 

學員乙:因為基督教徒…… 

 

師父笑:我要告訴妳,玉皇上帝當年就是十善業做到上品,四無量心,所以祂就去忉利天,我的意思是說「上帝」和「玉皇上帝」是同一個人。 

 

學員甲:啊? 

 

師父笑:我再繼續說下去,我現在不是說宗教哦!我是在告訴妳「祂」呀!好比說妳要叫她(指學員甲)什麼? 

 

學員乙:叫姐姐。 

 

師父:那她(如芬師姐)要叫她(學員甲)什麼? 

 

學員乙:叫媽媽。 

 

師父:對呀!那請問姐姐是她?還是媽媽是她?所以,那是我們眾生的錯解啦!就是說……基督教那可能是教徒的問題,他不瞭解他們的教義啊!不瞭解教義結果做到這樣……讓妳感受到的那一部分,所以妳當然會有這觀感,也很合理啊!不過,不必然是上帝,因為那個上帝就是……一個人稱祂上帝、另一個人稱祂玉皇上帝,但都是祂。一個人稱她媽媽、另一個人稱姐姐,改天這個人說「妳很奇怪ㄋㄟ,我就最討厭人家稱她姐姐了,要稱媽媽才對呀!妳怎麼叫她姐姐咧?奇怪!」她就不知道妳和她的關係呀! 

 

學員乙:說真的,在這裡說這些是沒必要的,只是……也不是說我討厭上帝還是什麼的,不是這樣。 

 

師父笑:我知道…… 

 

學員乙:是有些基督教徒很排斥佛教徒。 

 

師父:對呀,我剛才不是說在前頭了?妳要說的這一段我就已經講完了,就像說他的角度是「我很討厭佛教」啊!因為很多佛教徒很排斥基督徒,意思一樣嘛! 

 

學員乙:我覺得他們真的對佛教徒……,他們說膜拜偶像就是怎麼樣、怎麼樣。 

 

師父:他們也膜拜外在的上帝那個偶像啊! 

  

學員乙:對啊! 

  

師父:所以,我們如果瞭解,我們就比較不會去討厭它。 

  

學員乙:我們信佛教的人也不會反對去上教堂,可是,基督教徒就絕對不吃拜拜過的東西,還有,包括嫁給佛教徒…… 

  

師父:所以這是人的問題,不是那個教的問題。其實,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這種事情,那和什麼教也沒有什麼關係,「教」是這樣,「黨派」也是這樣,不是都一樣嗎?「族群」也是這樣嘛!都一樣ㄋㄟ,我要告訴妳的、要表達的不是「外相」那個問題,是只要是人,那都是人的問題,人若不成長起來就都會有這樣的問題,若成長起來就沒有了。我再問妳,妳有沒有看過一個八十歲的老公公和他三歲的孫子打鬥?妳看過這種嗎?妳可能也曾看過三歲孩子對阿公〝盧〞(台語,比喻撒嬌吵鬧)的,應該不曾看過三歲孩子揍阿公揍得兩個人在地上打滾、打鬥?這是一個比喻的表達,層次愈高的人愈能包容層次較低的。 

  

學員乙:就想說他們是在玩就好了。 

  

師父:對呀!能這麼想就還不錯,所以,那是人的問題,那就是欠缺什麼妳知道嗎?他們就是欠缺「教育」,欠缺教育的人才需要我們去讓他們瞭解。一個孩子不懂事、做錯了,我們不是把他割除呀,我們要以更大的耐心、愛心去教他,讓他瞭解,他就不會再做錯事了。我舉一個例子,當年,不知是幾年前,大陸四川有一個十歲孩子將父親殺死了,才十歲而已,這個事件算很嚴重,然後就有社工團體來對他輔導,辦案的警察就問他為什麼要殺死父親?那個孩子就回答因為父親不讓他買手機,所以就殺死了,那大家就都說這個孩子很惡劣,整個村莊的人都說太惡劣了,就為了一支手機。社工人員比較有耐心就輔導他、問他:「為什麼你爸爸不買手機給你,你就要殺死他?」他說:「電視不是都這樣演嗎?電視教我的。」所以,他是被教錯了,並不是他的本質不好,如果我們有能力再讓他瞭解,他再回去還會這樣嗎?我相信沒有人願意這樣,那就是他接收到的訊息是錯誤的,所以,學習成長很重要,不就有這些很〝ㄍㄟˇ路〞(台語,比喻傷腦筋)的人,才有另外一邊很有層次的人的價值。 

  

「眾生無邊誓願度」佛家第一句就說完了,那和基督教說的那句話「神愛世人」……世間的人不是指地球而已,在佛家所謂的「世間」是什麼妳知道嗎?「世」三世~過去、現代、未來無量無邊,「間」空間~十方,那就是十方三世的意思,也就是無量無邊的時間和空間、整個宇宙,整個宇宙的眾生都是佛度化的對象,因為眾生無邊、無量誓願度,那「神愛世人」我們要從義理去瞭解它,去瞭解了就沒有衝突,佛家……說真的也是從內在去化除矛盾和外在的衝突而已嘛! 

  

當年聯合國……好像也是七年前而已,他們開了一個會……因為現在地球的災難很多、族群和宗教的衝突很大……一堆事情,聯合國就很憂心忡忡的召開一個會議,把世界各國學者都邀來,然後訂一個題目「如何消弭世界的衝突」,人家淨空法師就比較有見解、有智慧,一看就說這樣絕對沒辦法消除,那些學者就問他為什麼?因為消弭的本身就是對立,你用對立的方法要得到和平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要以佛家的關懷、包容、智慧、慈悲去化除,慈者~與樂、悲者~拔苦,是要讓這些不瞭解的眾生有快樂,並把痛苦拔除,那就要怎麼做?要讓他有智慧嘛!他如果開智慧,就自己不會有這樣的衝突。 

  

好比我們說大部份的基督徒好了,大部份……也有小部份啊,小部份不就冤枉了?我也看過很多佛教徒也是對道教不太那個……,真的,都有啦!對立都有啦!這些原因都同樣是那個原理原則,就是那些族群沒去瞭解,沒有彼此瞭解在做些什麼。我們以世間法來說就好,就是他們欠缺溝通的機會,然後還沒有溝通、試圖去瞭解的時候就先誤解,誤解了就愈攪愈重、愈攪愈重,就變成我們的第一觀念,意識型態就產生了,意識型態就一看到就先貼標籤,他們看到我們就先幫我們貼標籤,我們又放不下,他們也放不下,就開始戰爭了。 

  

所以,縮集回來去瞭解這些的諸法實相,可能這些事情就能化除、化解,而不是消弭,消弭是我對我就要把你除掉,除非你要和我一樣;化解不見得呀!妳知道我們佛家說的《華嚴經》,「華嚴」……古代字較少,「華」就是花的意思、「嚴」就是園,花園呀!花園裡什麼花都有,每一朵花它自己都開的最美那就是華嚴~華藏世界,它就是以這樣在比喻、在說整個宇宙的生命是怎麼樣,整個宇宙裡面不相同的族群、不相同的宗教、不相同的生命體都把他們自己的花開得最好那就好了,所以,縮集回來就是我們要人家開的最好的時候,要先讓自己開的好。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沒有能力去告訴他、去改變他的時候,我們縮集回來把自己調節好就解決了。有時候宗教的對立是這樣來的,想一想,好像也沒什麼事呀! 

  

六祖說了一段話很好,他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妳說那種人生不是很自在逍遙?就世間的好壞都是他家的事,對不對?我把自己過得快樂就好了,妳快樂,妳就有能力影響週邊的人快樂,一層一層擴散出去。 

  

「語文」很多障礙,因為語文現在都來自意識型態,包括用辭;我和妳分享我也曾遇過基督徒,有一次我用國語說:「上帝依照祂的樣子造人」,這下子不得了,我被罵到臭頭,他說不是、不是「樣子」,是「模樣」,我說樣子不就是模樣的意思?他說不是、不對,絕對要說模樣,我就好、好、好,是模樣,歹勢,那就沒事了,他非我不非呀!模樣等於樣子,意思一樣,依義不依語不就好了,問題是他就不瞭解依義不依語,所以妳要和他爭十年、爭一百年,他也還是堅持聖經明明寫「模樣」,說真的,希伯來文也不是「模樣」這兩個字的發音,我們不用說希伯來文翻譯成英文,英文的「模樣」要怎麼說?「appearance」,我們不就要跟他說不是「模樣」是「appearance」,你錯了、你錯了?這是眾生的執著,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就不瞭解到那邊,所以他這樣的看法是對的。就像三歲孩子,他就不瞭解到那邊,才三歲而已,你如何叫他要坐得莊嚴一點哦。 

  

每一個階層有他的思維,在上面的可以去包容,耐心等待他成長起來,他就知道原來「模樣就是樣子」,到那時候他就不會和你爭辯,就沒有對、錯的問題了;好,他說「樣子」不對,問題是他說「模樣」也是對,在我的角度,你說「模樣」也是對的,所以,他非我不非,你說的對,我就對你點頭,我說「樣子」,你說不對,我也……沒關係,是我的不對,我改一個說「模樣」,我又不會少一塊肉,大家還能快樂在一起相處,是那樣的角度啦! 

  

學員乙:老師,所以那時候你就留大鬍子? 

  

師父:我沒有留大鬍子啊!我有長鬍子、沒有大鬍子。 

  

如芬師姐:妳怎麼忽然接這樣的話? 

  

師父:她說的是還沒被釘死的那時候留大鬍子。 

  

學員乙:留鬍子啦,而且頭髮和鬍子都很長。 

  

學員甲:她是說那天去(黏黏屋)吃飯時……你剛剪完髮。 

 

(編按:某天學員乙在黏黏屋吃飯,看見二年前師父「祈禱和平 從心開始」演音會DM上長髮的樣子,再對照剛剪完髮的模樣,很訝異有著如此大的差別。) 

  

師父:對呀!就有人發心幫我們剪,我們就讓他剪。所以,不取不捨,妳要剪,我就接受啊!妳是設計師,妳有妳的想法,妳要讓我比較年輕,我只好接受,即便說我們的年輕是一生最大的業障。(眾人笑

  

學員乙:你一直留,都沒有人建議怎麼不要…… 

  

師父:我只有聽過人家建議我留,沒有建議我剪,一生以來,只有一個人建議過我不要留,可是最後這個人卻是最贊同我留,那是我媽媽;我小的時候,我媽媽最討厭長頭髮的,結果她發現我的頭髮真的長太快,想一想也不錯,可以省點理髮費,一般男生理一次髮,我要理二次,所以就……,後來她還讓我的大學教授背書,我的大學教授告訴她長頭髮很適合我……什麼的,她想教授這麼說了,就好、好、好,真的呀!包括這一次剪髮,我媽媽也說剪太短了,十五年前很反對,十五年後說怎麼剪那麼短,應該要剪到哪裡以下才……,這一次就變成這樣啊!所以,人的觀念會變。 

 

學員乙:這樣很好看啊! 

  

師父:我沒有說不好看或好看,我的意思是指觀念……,好看或不好看都是我們的心境造化,還有那些的價值判斷,比如說勸你剪的和勸你留的都有他自己的價值觀,所以都沒有錯。我再舉一個例子,當年,我剛認識我師父的時候,同參中有一個師姐就告訴我師父:「明峰呀不倫不類,留什麼長頭髮?一個年輕人,怎麼頭髮留得那麼長?」妳知道我師父告訴她什麼?「請問妳,人家留長頭髮關妳家什麼事?人家都沒嫌妳頭髮太捲,妳卻嫌人家頭髮太長。」她一聽就……好像也有道理,頭髮長在人家頭上,管那麼多做什麼? 

  

人事百態,總是有它的原因嘛!所以,我剛才不是說「華嚴」?華嚴世界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把自己當第一名,天下沒有第二名,佛家就是這樣,你可以自讚不能譭他,因為,真的沒有第二名,大家都第一名。不然妳說老茶和生茶怎麼比?氣味不同,妳就喝好妳自己的就好了,我們比較用這種心境去對待。 

  

以前我也沒刻意留鬍鬚,我是想到就刮、沒想到就留,如果刮鬍刀生銹了,就擱著、擱著,我不是留呀!頭髮也不是,是它要長,不是我要留。好像有一次因為我們頭髮剪掉,還有一尊神尊跪在後面流眼淚,讓我們老覺得對不起祂。 

  

學員甲:鄭如芬嗎? 

 

如芬師姐:不是我啦! 

  

師父:不是啦!是一位神尊。 

  

如芬師姐:「神尊」聽不懂ㄏㄡ,是神明的意思。 

  

師父:是天上那一種,有時候都躲在木頭偶像裡面的那一種,佛像不是木頭刻的嗎?都躲在那裡啊! 

  

學員乙:我不知道,有的話我聽不懂。 

  

師父笑:我只是開玩笑這麼說,我是指一尊神明啦!那一次也不是我要剪,是另一位設計師發心要幫我剪,就很奇怪,設計師好像不動個刀就不習慣。她們動了刀,我才知道原來我的髮質很好,我很少剪髮,妳如果沒說要幫我剪,我就沒想到要剪,好像三個設計師都說我的髮質很好,像這一次這個就說她美髮十幾年,從沒看過一個那麼長的頭髮髮質還那麼健康,她十幾年來經手過的不管男、女,一般過肩的頭髮一定多少會有分岔什麼的,她說我完全沒有,我那時的頭髮快要及腰了。 

  

學員甲:啊?那麼長哦! 

  

學員乙:有啊!我以前也留過那麼長,也是沒什麼…… 

  

如芬師姐:好了,不要再提起妳以前的事了。 

  

師父笑:這樣妳應該去找她一下,不要讓她覺得我們是奇特的人。 

  

學員乙:可是現在要我留長頭髮,可能……,不會想這麼做。 

  

學員甲笑:整場就聽我們兩個歐巴桑……(眾人笑

  

學員乙笑:誰跟妳是歐巴桑啦……,歹勢,我們兩個來都胡亂說話。 

  

師父笑:沒關係,有錄音。(眾人大笑

 

學員乙笑:不然大家都那麼(正襟危坐)…… 

 

師父:不會啦!所以,這要對妳表達的是什麼?外相,我們第一個外相就是我們的體,相由心生(心性產生),「相」不是我們的肉體而已,是包括妳的生活空間都算,妳生活空間的人事物,愈拆愈開就是整個宇宙是妳的自現境,妳自己是心嘛!所以妳的心怎樣,外在就變怎樣。我再補充一下,因為我是生錯的,我家三個男孩子,原本第三個是設定要生女的,結果生出來又是男孩子,所以就很〝顧人怨〞(台語,比喻不討喜)…… 

 

學員乙:可是長得很可愛啊! 

 

師父笑:不管多可愛,反正就是男的,所以長大後,我們就也配合一下。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盡一下孝道,我們就配合一下。不會啦!《金剛經》上都說離四相、四見,我們怎麼還有一個男、女相上的見,對不對? 

 

所以,語文很遲鈍,剛才我不是向妳們提到觀世音菩薩的耳根圓通《楞嚴》,一般瞭解觀世音菩薩的好像都是《心經》、《普門品》、《耳根圓通章》,祂的成道就是「反聞聞自性」,祂就是看到外在的人事物就回溯回來,如果是好的,我有沒有?若有,就是加碼;如果是不好的,我有沒有?若有,我要改,這樣而已。那外在有好、壞嗎?沒有啊!祂的成道就是這樣。所以,我們就學著這個精神,看到外在的人事物~好吃不好吃、長或短,不二呀! 

  

再延續那個設計師剪完就問我:「剪完不知你會不會習慣?」我告訴她我不會不習慣,認識我的朋友才會不習慣,沒關係,妳儘量剪。離四相、四見嘛!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人見、我見、眾生見、壽者見,且何來男、女?何來長、短?所以,世間妳就去應就好了,無住而生其心,很多人看錯,以為那CD叫做「無往」(眾人笑),好像有人是這麼說的~無往,那是「無住」,無住生心,無住就是叫我們不要執著的意思,不要把心住在一個地方,妳如果住在一個地方,妳就不會接收別的、不會接納別的;妳如果換過來這裡又住在這裡,原來那一個妳也不會接受了,所以,兩邊不立、中道不存,那個人生就比較快活了。 

  

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還是要把我們自己的生命、未來的晚年、後半人生的生命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一片天不是只有人道而已,我們斷氣是過一個身,我們的生命沒有死亡ㄋㄟ,生命是不生不滅,沒有死亡的這件事,「過身」~換一個身體去繼續活而已,就像開車的人換一部車繼續開,我換一部車,「我」有不見了嗎?沒有啊!所以,我們換一個身體……我們也沒有不見啊!我們的靈魂還在啊!手機裡面的sim卡拿下來換一個手機還是一樣繼續運作啊!生命就像如此。所以,我們要自己創造、負責以後的生命歷程,不要冤枉被週邊的人事物給拖磨了,但並不是叫我們放棄、什麼都不理,而是我們要關心,可是不必去擔心,擔心於事無補,我們去關心就好了,關心~隨緣,他如果聽得進去,該說的我們就多說一些;聽不進,我們就放下;放下了,他自己有他自己的發展,生命總是會自己找出路嘛! 

  

每個人的人生歷程是不一樣的,有的是種子、有的已經開花了,所以照顧的方法都不同,種子只要保持微濕就好,讓它發芽,如果開花了,就要多給一些肥料,讓它結果結大一點,結大一點,營養較多也較甜,摘下來才好吃。所以,人生的過程不一樣,階段也不一樣,我們不能以一個死標準去應對我們週邊的人事物,這樣會走不通,我們如果以一個死標準表示什麼?我們內在的執著根深蒂固。自己有執著是不是自己受苦?也是冤枉啊!所以,「不要以死標準」就是把那個執著放下,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大家歡喜就好。 

  

有的人就得要自己踢到鐵板才知道痛,就像孩子……妳如果把他保護得好好,他想去摸插座,妳永遠不讓他摸,他永遠也想摸,妳讓他電一下,就算妳再拖他去,他也不敢了;不是只有孩子而已,連狗啊、貓啊都這樣,他如果發現一個事情是傷害他的,妳就算拖著他兩隻腳,他也一直畏縮往後倒,感受到了就會怕;為什麼不怕?沒感受到,他永遠就不怕;永遠不怕?妳不如就讓他嚇一次,嚇一次不就解決了,是不是這樣? 

  

心淨則佛土淨,這是真的,也剛好我們的因緣「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我們才有這個音聲脈絡的法。 

  

學員甲:你都沒用(指桌上的食物) 

  

師父笑:有啊!我用很久了。妳看,我們要用之前就要先把它淨化,剛才不是說大悲水、大悲餅、大悲果?還要唱歌讓它們心情比較好,妳剛才不是說煮菜要唱歌,妳會唱像我們這種歌嗎? 

 

  「師父音聲淨化」 

 

讀聖賢書所為何事?修身、齊家以至治國、平天下,要天下平就必須從修身做起,身治而後天下治、身成而後天下成,天下之事攸關匹夫,它和我們是緊密相關的,匹夫之志始可轉化天下,我們說君子立長志、小人常立志,兩個字倒反一下,我們要立長志,一路走來始終如一,很多……我們說滌盡塵粒,如果勇往直前,風一掃,我們的灰塵就一個一個掉落,掉落是不是就清了?所以,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金剛經》亦如是言「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就從這一句去持。 

 

看大家有什麼想法?或想要瞭解的? 

  

師父笑問學員甲:妳聽到歌有什麼感受嗎? 

 

 學員甲:有喔~ 

  

師父笑:忍不住想要鼓掌、拍拍手?有看到什麼化境嗎? 

  

學員甲:好像有一個磁場把我包圍著。 

  

師父笑:在照護著妳……,那就是諸佛菩薩的恤心(體恤)在照護妳、安撫妳呀!我們和諸佛菩薩都是比較直接的,有時候人家拜老半天都還不知道有沒有拜到。

  

學員甲:我們沒有在拜拜什麼的,可是,我如果去到廟裡就會這樣(合掌)拜一下,一個誠心啦! 

  

師父:禮敬!對祂們的一個禮敬! 

 

 學員甲:嗯!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