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090428 台北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pei, Taiwan on April 28, 200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09-04-28 | 986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20090428 14:00~15:30(國曆每月最後一週之週二)

地點:太極藝術教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2)       

        

紀錄組恭敬整理

 

要回來把我們的見解思想調整!那我剛才講「善的標準」,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有一百種就有一百種人生的結果。有的人善的標準定40分而已,他人生一定苦厄!很痛苦!那有的人他的善的標準定在100分,他至少也比較不會痛苦到,雖不能說很幸福美滿,但他也比較不會痛苦到,因為他力爭上游嘛!

 

那不同宗教它的典籍都很好啊!比喻來說,現在的基督教為什麼也有基督教徒一大堆痛苦、〝甘苦濟掛〞(台語:很痛苦之意)?沒辦法啊!他不要如教奉行他們的聖經。道教的〝甘苦濟掛〞,他不要如教奉行他們的道經。那不能怪呀!一味的在外追求,追求外在的保佑嘛!所以「心外求法了不可得,他心覓法無有是處」,真正是內證,內在圓證的問題!回教徒〝甘苦濟掛〞一堆,現在還在戰爭,這就是他們沒去如教奉行阿拉的教育、教誨,如果沒去錯解它,就沒有聖戰不聖戰的問題,它是錯解,人民錯解了教義啊!

 

佛家,很多學佛的人也〝甘苦濟掛〞、不能改變命運,說穿了,那就不是真正佛教徒吶!一個真正佛弟子,他絕對可以改變命運,因為「命由我作,福自己求」,那是「依報隨著正報轉」。我正報改變了,依報怎麼可能沒改變?如果沒有改變,這就是我剛剛跳過,第三種讀經我沒講到,對不對?現在拉回來講,你會比較正確,第三種讀經是為印證故嘛!就像有的人說自認修得不錯、都很周到啊!這個經我也讀、那個佛我也念,對不對?善事我也做,我都有啊!那人家經上說如果這些都有做到,就有這些能力、這些美好的結果,我為什麼都沒有?這個很抱歉!「我自認為」要把它括號起來,是自認為,又不是真正有做到。所以,要微調,調整自己要再去深入,也有可能我錯解、誤解了佛經,我用我自己誤解的去落實,當然不正確嘛!所以得不到那個結果。

 

好,有一種人說他有神通,可以通天、可以通這些神……什麼的,飛天鑽地。依法不依人嘛!我的意思是說,有這種能力的人,他一定都做到了這些條件。「咦?我沒做到,我怎麼有這些(指神通力)?」〝歹勢〞(台語:抱歉之意)!那可能是魔通、不是神通,魔通會反撲,所以,第三種為「印證」故。你去看,跑宗教很週到的人,他不會改變他的生命,表示裡面出了瑕疵;不是教育者給我的理路錯誤,就是我用錯誤的心態去落實這個理路。這個我們要雙向去調整,為了生命的方向理路正確,我們要去調整一下。

 

我方便講,差一度……「差之毫釐,失之千里」,一度而已你就沒辦法證到佛果。我常常比喻,比如我們劃一條直線,然後這裡有好幾度這樣、這樣(指不同角度);這裡叫做善道,我們說六道輪迴以上的善道好了(水平線以上至45°);人道到這邊,水平,這裡也沒有比較好或比較不好;那45°這邊是四聖法界,這一條(指水平線)下面這個叫做三惡道,所以三惡道的時間好多,一半這麼多,佛道是垂直一度不差吶!你差一度你就永遠到不了。他們那個衛星導航,你把它打錯一度就好,它就給你亂繞路了。生命成長、修行就是這麼一回事。

 

所以,是在生命當中微調,而不是一個有為法〝扣扣啊度〞(台語:指傻傻的花時間在一件事上)。至少,一個比較大的分野,就是我們做這件事情這麼多時間了,我們要去反省自己、試問自己:「我有沒有因為這件事情『煩惱紛紛斷,智慧紛紛長』?」這樣而已,「煩惱紛紛斷,智慧紛紛長」有時候我們感受不到,我們再去問自己一件事情就好,我有「心量越來越寬」嗎?我心胸有沒有越來越寬大,越來越能夠包容人世間任何一件事情?就這一件事情而已啊!

 

所以,法門不定,每一個法門都很好啊!「應病與藥,隨方解縛」!找到適合自己的法門就要去反省了,如果這個法門我這麼喜歡,我也接觸那麼久了,然後也真的認為我認真去做了,可是,為什麼我的人生沒改變呢?那表示這整套當中有所瑕疵,那瑕疵再去作微調,微調、角度準了,事相就改變了。

 

某同參請教師父:會不會倡導人家打坐?

 

師父:打坐是會與不會的問題,「打坐」本身是中性的,透過打坐階段性可以讓我們心平靜一點。可是,現在人根性不是每個人打坐都可以心平靜(師笑),通常落在兩個方向,不是一坐煩惱一大堆,就是一坐落在無明、昏沉(師笑)。所以「坐靜觀空」並不是「禪」啊!

 

當年有一個故事,很像是百丈禪師,他去遇到懷讓(禪師)的時候,他就每天打坐,不知道是馬祖道一還是百丈,沒關係,「依義不依語」,經典有記載,再去查就好了。他就每天打坐、打坐、打坐,有一天,懷讓就問……

 

懷讓禪師:咦?你為什麼一直在打坐?

 

馬祖道一禪師:坐禪是為了做佛。

 

懷讓禪師:哦!坐禪可以做佛喔?說完,懷讓禪師就沒再說了。有一天,懷讓禪師就拿一塊瓦片,用磨刀石磨瓦片,磨、磨、磨,然後他這個學生就過來了。

 

馬祖道一禪師:大師!大師!為什麼你要磨那個瓦片啊?

 

懷讓禪師:磨瓦片是為了做鏡子 

 

馬祖道一禪師:磨瓦片怎麼可以做鏡子?

 

懷讓禪師:那麼請問你,坐禪為什麼可以作佛?

 

馬祖道一當下開悟(師笑)!做佛不在有為啦!一切有為皆好,可是,用心要正確、方法理路要正確。所以,會的一坐馬上開悟證果,不會的坐無量劫也不成。譬如說「禪」,這樣說,我們沒有事情,「心」都不要做功課,派一堆功課給肉體做,然後做到這邊酸、那邊酸、那邊痛,「心」還在那邊胡思亂想,這樣怎麼有道理?這個肉體何辜?(師笑)對不對?我們把我們的工具(指身體)糟蹋得要死,結果我們自己都不要修正(師笑)。所以,如果有好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修正心,那不是很好嗎?所以,兩個都好,我不能跟你說打坐好或不好,或贊不贊同,要看你會與不會。打坐之前至少我們先了解一下,打坐的目的是為什麼?用什麼心態跟方式去打坐才能達到這個目的?那麼你去打坐就很有作用,因為你在打坐的時候就會調、調內在,那內在愈調與外在的這個坐符合了,就容易成就。

 

「坐禪」是中國人取這個坐的樣子最如如不動,表達什麼?象徵的意思啦!現在藝術有象徵,表達內不動心、如如不動的意思,不是叫我們一定要坐在那裡。禪者~外不著相,所以「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謂「坐禪」,並不是叫我們在那邊坐。如果坐(禪)這些義理都不知道,我們就叫做「坐靜觀空」,這是一種病啦!我們遇到很多人也是這樣,結果傾家蕩產。跑印度、……跑哪裡,回來有比較好嗎?沒比較好啊!還要籌一筆錢去調理身體(師笑),那是價值觀的問題!

 

佛法不難!來到這個時代很難的原因是大家都沒有用這個時代的理解去理解它。佛法很簡單啦!就是教我們學習一個正確的價值觀而已,以正確的價值觀過一個正確的人生、一個正確的生命狀態這樣而已。那那些能力「三明四智五眼六通」是本來的德能,智慧德相美好圓滿無缺,是我們本來就有的!那為什麼現在都沒有?因為我們觀念錯誤、行為錯誤、生活錯誤、生命狀態錯誤,以致於我們能力都錯誤了。所以,只要這邊導正回來、導航回來,我們的能力就正確了。

 

上禮拜我要來的時候,我在高雄遇到一個推拿師,他的功夫確實厲害,學了三十年。他就說他前一陣子有遇到一個修行者,聽說他在修一個什麼打坐,那個正確名詞我不知道,說打坐到最後可以飛起來。這個人聽說在台東還是花蓮閉關,他兩個師父都會飛起來。這個推拿師就很好奇,他看不到任何人家講的形相(指無形界),可是他感覺得到。他在幫人推拿的時候,可以感覺到這個人的氣有問題什麼的,這都比較基礎性的。那他就很嚮往,他就說等那個人飛起來的時候,他一定要去拜師。

 

我說一個例子好了,現在有特異功能的……也不算是特異功能啦!應該說是練武的人,他把他的手花十五年練剁磚頭,每剁必斷,你看有沒有很厲害?很厲害、很厲害,大家拍拍手!現在一支鐵鎚多少錢?三百塊!我就花三百塊就好了,還需要練十五年?價值觀的問題啦!

 

我再引申一個故事,以前有一個修行者,他修到很厲害,花六十年去修,修到可以飛過河。哇!好棒好棒喔!他就告訴一個禪師這件事,禪師就說:「你飛給我看看」,他就答應,施展一下功夫就飛過河。「哦!厲害厲害,你花了多少時間?」「六十年!」六十年修練到這一身好功夫。「你六十年才值十文銀。」「為什麼?」「我花十文銀去請船夫把我載過去就好了。」(師笑)價值觀啦!好,打坐飛起來要做什麼?回到家裡面對妻子〝甘苦濟掛〞、面對兒女〝甘苦濟掛〞,都〝甘苦濟掛〞、都不會改變,那你飛起來是要幹嘛?業障的病也沒辦法解決(師笑),環境這些問題都沒辦法解決,我飛起來要幹嘛?所以,價值觀啦!要有正確的價值觀。

 

佛法叫「覺」!覺悟的方法嘛!並不是說飛起來的方法、把磚頭打破的方法,都不是這個。那個通力本來就是自性起用,本來就是這樣。到那個層級以上「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議、不可思。不是沒有道理、沒有原因,而是這個原因產生這個結果,對一般眾生太難懂,邏輯緣不到,因為是「現量」而不是「比量」,差別在那裡。

 

你們最近有沒有好好的?(某同參答:有啊!)(同參笑)有就是正確了。長老(某一貫道親)上次參回去對我們有什麼意見嗎?指教一下。

 

長老:來這裡給我們指導指導,指導好的……

 

師父:不客氣啦!他真的是長老,所以,對我們來講是什麼?我們看到年紀比我們較年長的人,我們就想到我們的父母吶!所以,要用一種如己父、己雙親之境對待,你們沒看到?當然我是沒小孩啦!我們也是用一種對待我們自己小孩的心態去關照,生命本來就是「同體」,連「共同」都談不上。好比說我們這裡不小心被人撞到,我們這裡的細胞比較欠安,我們就揉揉它,對不對?這隻手的細胞都好的嘛!這就好比我們眾生如果生活、生命過得順利的人,他有天職義務去照顧那些比較〝甘苦濟掛〞的人啊!為什麼他會去照顧?因為他體認到我們整個人生、整個生命和別人是同體,所以我們有無條件但書的天職義務去照顧現在生活比較〝甘苦濟掛〞的人。

 

那為什麼很多人比較傾向自私自利?因為他還沒了解、還沒體認到「原來整個身體是自己一個,不是一個細胞是自己一個。」無可怪乎,因為他不了解嘛!所以,一件事而已,佛以一大事因緣而興出世,唯是一事而已,因為眾生「迷」了。所以,「佛」是來這裡教導眾生「覺」~覺悟。如果我們覺悟、覺醒了,我們就了解原來所有的眾生不是一家人而已,就是自己,這個細胞跟這個細胞……這隻手的細胞是叫一家人嗎?不是這樣,都是自己。所以,用自己的心理去對待一切「情與無情一切眾生」。

 

有人說台語比較聽不懂,有的人國語比較聽不懂,有時候我們比較習慣用文言文,所以我們現在都要「四語」不是「雙語」,台語文言文、台語、國語文言文、國語,白話文也要講,所以,現在我們講都要四語(師笑),改天如果來了一個外國人,我們就還要……(師笑)。甚至有天語、靈語的也都好啦!外國的我們是不會,我們可能比較屬於「留天」的,人家都留歐、留法、留美、留日,我們是留天的(師笑),所以,任何天語、靈語都沒關係。或是有天語、靈語我們都可以翻譯,有的是靈性的啟發,那個無關乎現在任何一種語言,所以,它存在即是合理。只是說,階段性如果可以超越,速度要愈快愈好。總而言之,爬樓梯不能停在一層,結果執著在那邊、迷戀在那裡,要趕快把他消除掉,捨則得,你就又上去,就一直上去、一直上去。

 

長老,你聽到我們的音聲有什麼感覺或建議?每個人聽都不一樣(指感覺),因為每一個人的體性都不一樣,還關係到過去生生世世的因緣不一樣,所以,來到這一世,他的感受自然不一樣。好比當年……是幾年前我也不知道,他找我們要去處理他夫人,結果他夫人聽到就非常高興,他聽到就像下大雨(指淚如雨下)一樣(師笑),所以不一樣啦!這個我們剛剛之前就講過了,剛剛我們邊吃飯邊說,就比較多話一直講(師笑)。

 

小克師兄:剛才是十二點多就開始講了,現在是一點半,已經一個多小時了。

 

師父笑:等一下還可以倒帶,沒關係!我們這個不是〝落駕〞(台語:指神明降入乩身之意),所以可以倒帶。(師笑)

 

某同參:師父,請問你,剛才師父講到「佛」跟「覺」,佛就是覺。那到底是覺了什麼?迷的時候又是迷什麼?迷到什麼?覺是覺到什麼?

 

師父:方便講,是覺正淨跟貪瞋痴的分別。如果說真實話,下至地獄上至諸佛如來,方便講,是一個自已。所以,有六道可以超越嗎?沒六道可以超越。佛家在講六道……叫做「作繭自縛」而已。有四聖法界可以契入嗎?也沒有四聖法界可以契入,那都是自己嘛!自己就無有來去。

 

「覺」到什麼?無所得嘛!「一切法,畢竟空,無所有,不可得」瞭解這個事情而已。「迷」是迷什麼?迷是迷在「有」的世界,認假為真。所以,在《楞嚴經》裡面有一段話,富樓那尊者啟請佛陀跟他說的那一段就是在解釋這個。富樓那當年請教「為什麼我們會迷呢?」「知見立知為無明本,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因為知見又立一個知,開始迷了,只是迷的深淺程度不同。那當然到了六粗~貪、瞋、痴、慢、疑、惡見的這個階段時就很深了,就是我們六道輪迴的凡夫,神也是凡夫,比較高級而已。

 

一般說「聖」要四聖法界契入才叫「聖」。不過,四聖法界,阿羅漢、辟之佛也要極力去放下一件事情,他的見解還是不太正確,所以,這都是「迷」的世界。「迷」才會有所謂的包括我們說的實報莊嚴土,從那裡就開始迷了,那裡就知見立知了。可是,如果只是存在知見的範疇裡面,常寂光淨土連知見都沒有,在常寂光的時候那就是圓滿的覺了。從那裡來到這個世界的眾生是因為我們眾生有感祂所應,感應道交的問題,所以,它的分別只是這樣子而已。

 

不過,這種術語一般人比較難去體會到,所以,我們降低一點來講,「迷」就是自私自利,「覺」就是無條件但書為整個宇宙服務,這樣可能比較好理解。為什麼?就是剛才說的「知見立知」那個動作開始,結果就忘記了。所以,是要「覺」什麼?覺無啊!要去「覺」什麼東西?「無!」。「無」不是空無哦!是隨順我們……這樣子講好了,「止觀」啦!這兩個字你曾經有看過,「止則一念不生,觀則萬善相隨」。「就沒有啊!怎麼又都有呢?」萬善相隨叫「有」嘛!所以,「止」是放下、「觀」是看破,看破、放下而已,覺這個事情。

 

一般來講,凡夫叫「迷」,凡夫迷什麼?迷他的「要」嘛!他認為「有」,所以,他會一直從「有」去,結果延伸出他內在的貪瞋痴慢,這些種種東西就跑出來了,就越迷越深。所以,「迷」沒有那個刻度,像說「一加一迷二」這樣,沒這種東西,它是漸層。

 

事實上,以佛家來講是「頓現」、不是「次第」,沒辦法,「次第」對我們現在眾生的根基有比較適當、比較適合,要他了解「頓現」實在是……。長老你聽得懂「頓現」嗎?就是眼睛張開就有了。其實眼睛打開,你們都有了(指都看到了),不是說眼睛打開後先有你,後面的才變出來、變出來。那我們眾生都是講「次第」,像達爾文那個進化論這樣子,有這個才有那個。其實那個就是在虛妄的世界、幻有的世界才有這樣子。所以,「覺」是覺前面,「迷」是迷到後面去,方便講這樣,看哪一部分不太圓滿就再繼續講下去。說真話,覺無一物亦無一物迷!

 

某同參:師父,現在某某某(某人的媽媽)……應該大家都有認識,之前有聽到她說,她說此生一定要明心見性,她有這種豪情壯志。

 

師父:對啊!「今生不將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師笑)「明心見性,見性即佛」!講真的啦!理論、方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為了這件事情,那統歸也是一件事情而已~「放下!」(師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所以,放下而已。

 

阿羅漢他證到空,不夠圓滿的原因是什麼?祂不像菩薩這樣子「空有不二」,所以空。祂不要來,聖賢再來、諸佛菩薩再來人嘛!「再來人」你們聽過,很少聽到阿羅漢再來的呀!祂偏空嘛!所以,不究竟!那就是錯誤的見解。菩薩祂會住世,住世……它「有」,祂知道嘛!祂知道「幻有」,不過,祂不忍眾生在那邊「迷」,所以,祂「空有不二」又來,來度化眾生。

 

說實在的,祂有自己想要來嗎?沒有!祂是「應」眾生的「感」」而已。(師父以面前的桌子為例)眾生「打」它,它就「響」、就有聲音,這個桌子自己會發出聲音?不會啊!如果我們打小力一點(桌子小聲回響),如果我們打大力一點(桌子大聲回響),它響的不一樣嘛!這就是諸佛菩薩。所以,祂自在隨緣,無礙!阿羅漢是怎樣?我比喻來說我們打很大力,祂還忍著不發出聲響(師笑),所以,有礙、偏空啦!當年也被釋迦牟尼佛唸啊!我用現在的語體文講,就是被唸為「嬌芽敗種」,敗種就不會發芽、就不會生根發枝,經不起風霜考驗。

 

原則上,如果要說到「明心見性」就要到菩薩(階層),這個菩薩是哪一種菩薩呢?華嚴初信到等覺總共五十一個位次,要從圓教初住菩薩以上,就是說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一直到等覺這四十一個位次,從初住以上那才算明心見性。「明心見性,見性即佛」是所謂的分證即佛,我比喻來說,好比月亮,它本身已經是月亮了,不過,月亮有時候我們看到是月芽月亮,也有月圓的月亮,那個月圓的月亮好比是圓滿的佛,那個是妙覺;減一分而已的那個叫等覺,快要接近妙覺了;再下面的就要看它的程度,大小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樣子一直上去,不過,它都是月亮啊!

 

那阿羅漢、辟之佛這些眾生呢?好比是什麼?好比是水裡的月亮、河裡的月亮的倒影。它有那個樣子、有那個味道了,但是它不是真正的月亮,好比這樣。我們眾生從人道開始算上去,三善道好比是這隻手比向月亮,有那個方向,想要朝那個方向成長,這已經很可取了。你們說的三惡道是這邊(師父指向另一邊),違背那個方向,所以一直受苦受難。

 

所以,那個月亮才是明心見性,它是放下。那隻手指它也不要(意指指向月亮的手指)、水中的月亮它也不要,對不對?當然,三惡道更不用講,都把它放下,萬緣放下它就證得原來的自在。那個東西就是我們美好的德性流露出來,那個時候剩習氣~妄想的習氣而已,已經不是妄想本身,所以不礙事。那個時候的進步從十住、十行、十迴向到等覺這條路都不用划槳、划船了,它是靠著慣性在移動。

 

在四聖法界,阿羅漢、辟之佛、權教菩薩、藏通佛,藏通佛不是圓滿佛,這叫做十信菩薩,這個位階好比是在緩坡划船,他划大力一點還有慣性前進,可是,如果都不划,他還是會受這個緩坡往下倒退。我們六道輪迴的眾生是斜坡,我們說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眾生就是在這種狀況,所以,我們現在要很努力的原因就是這樣。

 

每一個階層都不一樣,要明心見性就積極去學一件事情就好了,兩個字~放下!也就是說天下又沒有我的事情,對不對?我的事情就是每天快快樂樂生活,看到什麼都好,「哦!這個好、這個好。哦!那個好、那個好。」(師笑)什麼都好就對了啦!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處處是好處,凡事皆好。這就叫做「順違皆順,客塵不能濁其心;悲智雙游,萬境不能亂其慮。」那種生命狀態就是這樣。若是做到如此,就要跟你恭禧,以後,我們就恭請長老教我們怎麼明心見性,真的啊!倒駕慈航啊!

 

長老:「明心見性」……要怎樣才能明心見性?

 

師父:把「放下」這兩個字「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沒別的事情做了。就一件事情,我看到什麼都好,(師笑)當下啊!所以說「著力今生須了卻,誰能累劫受餘殃」,如果一個人把全力的火候灌輸在這一輩子的初發心成就,就是說保持你「要明心見性」的那個熱情啦!著力今生須了卻,怎麼會有人生生世世在那裡受苦受難?受餘殃嘛!所以「今生不將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長老有這個心願啦!

 

剛才說的那兩句「今生不將此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好事啊!六祖就是那個氣魄,對不對?「為何來拜佛?」「唯求做佛,不求餘物」!我們眾生是怎麼樣?「為何來拜佛?」「保佑我賺大錢!」(師笑)有夠差勁!「保佑我們身體健康、闔家平安」,這個就是我剛才說的四依法裡面的「了義」與「不了義」的差別。長老,這就是說我們就是要「了義」啊!「了義」就是明心見性。所以,這個很值得大家跟他學習吶!有這種心願。

 

「不了義」就是我剛才說的那種……拜拜是要給我過好日子的那種(師笑)。你求得到嗎?「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絕對求得到,但是要如理如法,不過,不夠圓滿。就是說要作地球上的富貴人家很簡單啦!佛法啊!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郭台銘的錢不是最多的,不過可能他的名氣比較大,我們先拿他來作比喻,如果(郭台銘)被玉皇上帝看到,玉皇上帝會說:「你嘛幫幫忙,連塞牙縫都不夠(指財富)」。

 

玉皇上帝在欲界第二層天~忉利天當天主,叫作「釋帝」。玉皇上帝有一天看到……我這是在打比喻,看到大梵天王,大梵天王說:「玉皇上帝,你嘛幫幫忙,你那些銀兩、那些富貴給我塞牙縫都不夠。」接下來,大梵天王遇到菩薩,菩薩說:「哎呀!梵天啊!你嘛幫幫忙,你的給我塞牙縫都不夠。」佛看到了,佛就說:「菩薩啊!你嘛幫幫忙,你的(財富)十萬億倍乘以十萬億倍給我塞牙縫都不夠。」佛者~「福慧雙足尊」,所以,唯求作佛啊!人間所有的問題都可以解決,這就叫做「覺」。只要「覺」……「福」也包括在裡面嘛!雖然說階段性「福」跟「慧」是兩回事,可是到末後是同一件事情,是切進去的角度不一樣,它的圓滿是一樣的。所以,在人世間還是盡量傾向「福慧雙修」,福在慧前。

 

佛教的總持……很多人都不知道佛教是什麼,佛法就是「教育」,總而言之就三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個「諸佛教」不是特指釋迦牟尼佛,諸佛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共通宗旨教誨。這個宇宙、遍虛空盡法界所有的圓滿覺悟者的教育總綱領就這三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可是,它的實質上是一而三、三而一。不過,我們(一般眾生)要從一個圓滿的角度去學,還是會有階段性的困難,所以,退而求其次從前面兩句「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做起。

 

重點是何者為惡?何者為善?我們就要去了解了,有可能就不是現在世間人所說的不殺人就好、不搶人就好,可能就不只是這麼簡單、這麼粗(糙)。所以,同樣一個字,它具足無量義,粗、細、玄、妙、微,它有這些階段的不同。但我們眾生都停在「粗」,認為沒去害人就好了、沒去貪人家的就好了,問題是〝ㄍㄡ ㄉㄚˋ〞(台語:比喻小氣),這樣也是不算(師笑)。所以,這是標準不同,要一層一層進去。

 

現在地球的眾生有可能基礎都比較欠缺,就是我們沒有這個「地」,所以,我們想要蓋房子,我們想要種樹都不可能。我們繞到之前說過的,如果是佛家,它的大地就是《十善業道》,也就是它的善的標準。什麼是《十善業道》?濃縮是「身、口、意」,拓開身三、口四、意三;意不造「貪、瞋、癡」,口不造「兩舌、惡語、綺語、妄語」,身不造「殺、盜、淫」,就這十項。「不」就是善嘛!沒有「不」就是惡嘛!所以它的標準在這裡。

 

如果是道家,它的標準在哪裡?《太上感應篇》!就是太上老君在勸所有祂道家的弟子要學習的東西。至少文昌帝君連續十七世作士大夫,當年也一部而已,叫做《太上感應篇》,他就學這個,然後身體力行,他就有辦法十七世過著文人比較好的生活,比較有智慧的生命狀態,這都有他的原因。

 

什麼是《太上感應篇》?「太上」當然指的是太上老君,祂有另外一個名字你們比較知道,就是三千年前的老子,也有人說是兩千五百年。老子他化現去天上作仙、作神就是叫做太上老君,同一個人。祂在地球寫的叫做《道德經》,祂升天講的是什麼?《太上感應篇》!何者為「感」?何者為「應」?那就是佛家在講的因果,感是因、應是果,「感應篇」嘛!一般佛教徒比較聽得懂的叫做「因果篇」。那個東西是讓我們學習「因果」是什麼?

 

如果我們了解因果的理路,我們的人生要求福就簡單了。因為「福由我作,福由我造」,「命由我作,命由我造,福自己享」嘛!「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所謂「永言配命」是什麼?「永言」者就是常言道,「配」是符合的意思,「命」是天理。所以,常言道一個人只要他的身行、觀念、言語造作都符合大自然法則、天理,這個人的福報一定是自己求來的。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也不是誰給他的,那既是他自己求來的,他自己享受嘛!誰也沒辦法替他享,誰也沒有辦法把它搶走。

 

佛家在說「福」這件事情,就是「布施是因,福德是果」,這就是諸善、眾善奉行。那善的角度就又有差別了,在世間法是善惡的善,可是,善惡的善還不圓滿,因為有一個善就有一個惡的對待。那就是三字經前面在說的「性相近,習相遠」,孟子主張性善、荀子主張性惡的差別,並不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個善。當我們善惡不執著、沒有分別的時候,我們就提昇、就清淨,清淨就比較接近本善,所以,不要執著善、惡對法,因為造惡固然有「惡業」,可是為善還有一個「善業」,都不會解脫,它會讓我們迷嘛!

 

所以,「處逆境,隨惡緣,無瞋恚,業障盡消;處順境,隨善緣,無貪癡,福慧全現」,這就是除我們自己內在的「八邪」,和外在的神尊沒關係。外在神尊好比是學長、學姊,菩薩好比是助教,佛好比是教授,所以,這是一個教育。如果我們可以透過這些外在的學長、學姊、助教、老師,學到我們自己要去「行」、我們自己去落實,我們自己就可以得到美好豐碩的果實,這叫做「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所以,生命狀態如是而已。

 

「諸惡莫作」就是違背這個的都不去做,「眾善奉行」是符合這些的都去做。所以,佛家的大地叫做《十善業道》,道家的大地叫做《太上感應篇》,那儒家呢?就《弟子規》啊!當然,現在很多為人父母蠻瞧不起《弟子規》的,很可惜,也因為他瞧不起《弟子規》,使得他的小孩都很難教、都不聽話,(師笑)那是不是就符合《太上感應篇》的「感應」兩個字了?因果啊!我自己不要落實《弟子規》,不對我父親落實《弟子規》,我兒子當然不會對我落實《弟子規》,那就是因果不空呀!

 

當然我們現在的人都知道《弟子規》是童蒙教育,可是,雖說是童蒙教育……我們現在的人以前沒有學到啊!大概是從我這一輩沒學到,長老他們那一輩以前的都有,他們當時的社會比較純樸,家庭教育本來就是那樣「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不然,我現在問你們,我們家長有在叫小孩奉事師長、尊敬老師的嗎?沒有啊!如果孩子在學校受委屈,一回到家就趕快請律師去學校告老師,這哪有師道?沒有吶!現在學校的老師也很少在教孝道了,對不對?所以整個社會亂掉了。反撲的是什麼?我們整個地球!沒辦法,所以我們自己要承受,這也是什麼?命由我作,自作自受。

 

《弟子規》真的是童蒙教育,可是,並不是教小孩子做的,是家長自己身體力行,小孩子再學習。因為小孩子聽不懂道理,可是他的模仿力很強,「哦!爸爸這樣喔!嗯!我也這樣做。媽媽這樣,我也這樣做。」等他比較大了就能了解,你再跟他說道理,他就明白原來為什麼要這樣。他就有一個根深蒂固的善知識在他的生命體系裡面,他長大就比較不容易被這個社會的負面磁場影響。我們講的磁場是大的來講,遇到比較不好的人、遇到比較不好的書、遇到比較不好的網路訊息、遇到比較不好的電視他就有分辨的能力,他就有抗壓性,也就比較不會走偏。

 

一代傳一代,是不是一代應該好過一代?但我們現在不是,我們現在是一代不如一代,我下一代不如我這一代,這表示我不對啊!因為我沒把他教好嘛!他當然不如我這一代。所以,我們永遠沒有師鐸獎可以拿,師鐸獎是不是作育英才這樣來的?我的學生比我厲害,在社會都有成就,這樣我才有資格啊!但現在不是,都教得有夠〝憨慢〞(台語,比喻差勁),「你們都有夠〝憨慢〞不像我們那時候……」,其實就是在說自己〝憨慢〞,你們都〝憨慢〞就是我〝憨慢〞,(師笑)所以《弟子規》真的很重要啦!

 

那《弟子規》在人生……以人間法就好,還不要講到出世法,它好比是生命成長的一年級,《太上感應篇》好比是二年級,《十善業道經》好比三年級,不論出家或在家,《沙彌律儀》好比是四年級,有這四個科目,這一個人永遠不墮惡道,「永遠」不墮惡道吶!但卻為現代人所看輕,你看看有沒有冤枉?所以,如果現在的人有辦法又把它回溯回來,去把它履踐,這個人就開始在創造他幸福美滿的人生了,就會在這整個大時代的共業……負面的共業裡面拉出別業,而不被共業影響。

 

也很恐怖吶!現在的科學家七、八年前研究出……像是溫室效應造成南北極的冰大概一百年會溶化,最近前一陣子又研究出不到一百年,沒想到比想像中還要恐怖。當然,這是我加的「沒想到現在的地球人怎麼那麼〝惡質〞(台語,比喻惡劣之意)?」(師笑)因為心現識變,人類越來越惡質的速度,他們沒有計算在裡面,他們用大自然的參數,五十年(冰塊)就會溶化光了,你看糟不糟糕?有可能長老你們比較早可以往生、比較幸福,比較早可以明心見性,不會被水淹到,我們後面還有五十年可以活的會被水淹到,北極南極都淹完(溶化完),你看海平面沿海的城市能夠倖存多少?我們是不是都住在沿海比較多,不就都淹沒了?那你們不會,你們不用擔心啦!你們已經先去作仙作祖了。(師笑)

 

後來現在最新研究報告是二十年,二十年……你們說可不可以改變?絕對可以啊!問題是現在科學家、現在普遍眾生不相信,不相信「依報隨著正報轉」,只要我們把心念回溯回來,落實我們剛才講的那四科,地球就不會有溫室效應了。「眾善奉行」這地球所有的人都是善,這裡就是淨土,所以,「娑婆」跟「極樂」有什麼差別?不二啊!沒有差別啊!是因為我們娑婆世界的人很〝惡質〞,(師笑)心裡面比較不善,所以造成的依報不善,如此而已。所以,有方法啊!我們就把它拉回來。

 

貪瞋癡太多,把它轉化成戒定慧,轉貪瞋癡為戒定慧,並不是把貪瞋癡剁掉,因為剁不掉,它是同一個東西。轉化成戒定慧,地球的災難就沒了嘛!所以,我們是比較傾向……沒辦法,和諸位有緣,我只能跟你們說而已,要互相勉勵,如果有機會聽到的人,我們就自己發心,透過自己的力量去改變地球的災難。就像長老一樣這麼有氣魄,我就是要明心見性(師笑),不要只想到我們家不要被淹到就好。(眾笑)

 

 (長老問某一位同參)我請問一下,你現在見性了沒有?

 

某同參:還沒啦!

 

長老:還沒喔?

 

師父:不會啦!那個臨界……火如果在燒,都是一剎那就沸騰了。功夫下得深,不怕鐵杵不能磨成繡花針哪!一定可以磨成繡花針。慢慢把那個心理……有可能比較會被週邊人事物來把我們……,沒辦法,我們就算是一家裡面最高層的,(師笑)難免還是要去處理〝四摳輪轉〞(台語:指周遭之瑣事),慢慢的去把它放下,兒孫自有兒孫福,我們就慢慢的把它超越過,既存在而又超越。

 

所以,藉著我們自己的力量,週邊的人事物是自然化導啦!我再三強調,因為現在的眾生、科學家不相信依報隨著正報轉,人事物環境是我們個體的依報,我們自己相對自己是正報,所以,我們只要把我們正報調整好,這個地球的攝受力就多一分了,多一分攝受力就會延緩那個冰的溶化速度。

 

前一陣子有科學家做實驗,他拿三塊冰塊,條件、參數都一樣才叫「科學實驗」,對不對?第一塊就把它放著;第二塊把它貼一張紙條,就像江本勝博士研究水的結晶那樣寫著:「請不要溶化!我愛你,我們愛你!」這樣,表達這個訊息把它貼上;第三個呢?對它持觀世音菩薩聖號,叫「慈悲」,觀世音菩薩代表慈悲。結果,第一塊在自然的時間就(溶)化掉了;第二塊比第一塊晚大概610分鐘溶化;第三塊比第二塊晚半小時。你們說這會不會「不可思議」?真的是不可思議!不過,不是莫名其妙哦!它是有原因的,只是這個原因讓現在世間人的價值觀無法去了解為什麼會這樣?

 

世間人……我剛才說了,感知能力比較粗糙,所以他沒辦法了解到這麼細。不然我問你們在座諸位,我們光是一件事情就沒辦法想到為什麼了,「為什麼你們吃飯就會飽?」你們跟我說為什麼?最後沒有答案,這就叫不可思議,可是有原因啊!「飽」是結果,「吃」是原因,為什麼「吃」這個原因會造成「飽」?不知道!所有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醫學家都沒辦法跟你解釋。所以,佛家有四個字:「法爾如是」,諸事不必去問為什麼,因為它本來就是這樣子。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因果是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問到最後極處就是沒那個為什麼,所以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不可思、不可議、大解脫狀態!「喝茶就止渴」是為什麼?沒為什麼。(師笑)

 

觀世音菩薩聖號「慈悲」,這在佛家叫做「法緣慈悲」「無緣大慈」的層級……降下來講,夏威夷的土著他們有一套方法叫做「靈性治療」,「心靈治療」療法的一種醫術,這是一個古法,現在的醫生看到、聽到都覺得太不可思議,怎麼有這樣子的?不過人家最近也去聯合國作過三次報告,被現在高度科學家跟醫學家嘆為觀止啊!可是,他這個嘆為觀止都還只是在世間法而已,還沒有剛才我講的那個……法緣慈悲乃至無緣大慈。我先講例子,等一下再跟你們說理路,你們如果學到這個理路,你們回去要你們的人生好50﹪以上就很容易,一半要好回來就很容易。

 

他們有精神病醫院,精神病醫院是不是精神病患的程度都不同?他們有一個病房就是重度精神病患者的病房,聽說這個病房……這個醫院的任何醫療人員跟醫生都放棄、都不敢進去,因為太嚴重了。結果,這個土著的長老七十幾歲的藍博士,他就在(重度病患病房)旁邊設一間他的辦公室。那他跟這些病患完全沒有接觸,他拿他們的病歷,每天在他的辦公室對著病歷個案只講兩句話:「對不起」、「我愛你」,重點是在於他是很真誠的,他不是嘴裡(隨便)念著「對不起」、「我愛你」,然後想著:「會好是你的福報,不會好是你家的事情」,不是這樣子吶!所以,他們的觀念是「要醫別人,先醫好自己」,那這個跟佛法蠻吻合的。

 

結果,快到一年的時間,這個重度病房一個病患都沒有、都好了、出院了,真的嘆為觀止啊!可是,他應用的只到所謂的四種慈悲的前兩者:一個叫「愛緣慈悲」提昇叫「眾生緣慈悲」。所謂「愛緣慈悲」是什麼?我因為喜歡你才對你好嘛!「對你好」這件事他們把它解釋成慈悲,可是,這個慈悲的因素是「我愛你」,那如果我不愛你,我就不對你好了嘛!所以「愛緣慈悲」有這個瑕疵,心量比較小。「眾生緣慈悲」比較擴大,我用愛你的心、愛我家人的心等同愛別人的家人,最大擴到愛整個地球的人,這叫「眾生緣慈悲」。再提昇上去是「情與無情同圓種智」,我也愛惜物命、也愛惜礦物,這杯水我也很愛它,整個宇宙我都很愛它,這個提昇叫做「法緣慈悲」。那再提昇是沒有條件但書,體認到宇宙是一體了,就是我剛才在比喻的這個,這裡被撞到,我就幫它揉一揉,沒有條件啊!對不對?它就去幫助它。所以,體認到宇宙是「同體」而不是「共同體」的時候,這叫「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到那個末後,夏威夷土著的醫療真是小巫見大巫吶!可是,在人間已經這麼好用了。

 

好,試想如果你們心都可以保持像藍博士這樣,真誠去對待週邊的人事物,週邊的人事物怎麼可能不會改變呢?他連對待一個陌生的重度精神病患者都可以改變得這麼有效率,對不對?所以,你們會發覺全世界都沒問題,只有「我」自己有問題。(師笑)所以,全世界的事情都放下,收回來把我內在調節,內在的矛盾衝突是外在不合的主因哪!如果外在有所欠安、摩擦、衝突,一定要先回來把內在的矛盾化解,內在化解,外在就沒了。那化解的力道跟外在改善的程度成正相關,這個理路我們如果了解,佛法就慢慢可以契入了。

 

所以,我剛才說的「萬緣放下」是什麼?就是外在都放下,只剩下我一個要修正的。所以,叫做「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轉化什麼?是非人我、貪瞋癡慢、名聞利養、自私自利啊!把這些轉化掉,我們外在就幸福美滿的人世間了。所以說佛和我們手牽手在散步,人家(佛)是在淨土散步,而我們在穢土散步,就差在這邊,「咦?我們不是走同一條路?」佛會說:「抱歉!我們的淨土維次比較高,你們看不到。」(師笑)(維次)都重疊在一起啊!無盡的空間重重無盡啊!祂也重疊,可是互不干擾。所以,一定要縮回來把自己調節好。

 

佛家在講的「外道」與「正法」的差別就在一句話而已,心外求佛的就是外道,把自己調節好、不是心外求佛的就是正法。透過自己的覺醒、自己的努力,創造自己美好的人生,用這樣子的經驗法則跟能量去淨化週邊的人事物,這個叫「正法」,而不是相對別的宗教就叫外道哦!

 

事實上,佛法自始至終都不是宗教,它是教育。如果有一個基督徒,他相信自性上帝,照著外在的上帝的教育去好好學習,等他變成自己就是上帝的時候,那就是正法。那就跟佛家講的:「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無二無別,「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自自然然的事情,當自然證得的時候,就是「你本來就是佛」了。

 

所以,眾生皆有佛性,無二無別,過去、現在、未來而已。那當然《華嚴》講得比較究竟,眾生本來成佛啊!本來就是啊!這叫做「一乘圓教」。我們現在坊間比較知道的是「小乘」、「大乘」,那大乘是菩薩道,小乘比較「論事不論心」,比較顧自己、偏空;大乘瞭解空有不二了,可是祂也許做的不夠圓滿;那一乘「唯求作佛,不求餘物」就像六祖這樣,就是佛啊!

 

「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所以我們的弘願要把它定得高一點,也就是說現在人世間的志向要把它拉遠大一點。「不論一生論萬世」、「不論一時論久遠」,我們的生命才會在逆風時代有希望的啟航!不求一路走來風平浪靜,但求風雨中的寧靜嘛!那個才是真淬湅。

 

自古聖賢好像沒有不在磨難考驗的熔爐淬湅出來的,也就是不曾看過聖賢一路走來始終順暢的那一種,所以「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我們人世當中的淬湅都是上蒼無盡的慈悲,造下一些我們過去生中沒有考過的學分,然後現在偶爾來發一張考卷讓我們考一下。考過了,我們就超越了嘛!如果上蒼都不發考卷給我,表示我永遠要留級,(師笑)生生世世都在留級,留級又怠惰了就被人當掉、二一(指學分有二分之一沒過、直接退學),二一比留級還差勁吶!下輩子如果我們還是做人,我們就叫留級;下輩子如果我們去三惡道,就是被退學啊!所以,希望諸位下輩子都能升級,升級也希望能直接跳到菩薩、佛,當神有時候也不好玩,有時侯神的生命狀態太美好,出去玩、翹課一下,茫酥酥又掉下來被退學。所以,六道輪迴就是這樣頭出頭沒,頭沒的時間大過頭出,很恐怖!

 

一般人不知道,懷疑因果存不存在?就類似我剛才提到的土城看守所那個例子,有人會覺得是否有善惡道的存在?我們講最糟的那個道叫「地獄道」,唯有受苦、沒有快樂的那個道存不存在?我看不到啊!真的存在嗎?我亂七八糟真的會下地獄嗎?那土城看守所即便大家都聽過,我相信在座好像沒有一個知道裡面的生態,你們知道土城看守所裡面的生態?因為你們大家都沒去過,那你怎麼能跟我說土城看守所存在呢?(師笑)就好比地獄不存在,有人這樣想,因為看不到,看不到你不能說它不存在,對不對?是因為你沒有犯罪,所以你不需要去土城看守所,土城看守所相對你是不存在的嘛!假設現在我們這幾十個人相約出去殺人,我們一起被抓去關……「哦!有喔!有喔!(有土城看守所之意)」那個時候你就後悔莫及了。

 

生命的狀態就是如此,所以,人家說這些六道輪迴是不是神設下的?不是,是自作自受,是我們的自現境。我剛剛講過,依報隨著正報轉,我的正報如果「瞋恚」到一個極致,我的依報現出來就是「地獄」;我的正報如果「愚癡」到一個極致,我的依報顯出來就是「畜生道」;我的正報如果「貪欲過度」了,我的依報現出來的就是「餓鬼道」;我的正報如果「信受奉行十善五戒」中品就好了,我的依報現出來一定是「人道」;我的正報如果「十善四無量心上品」,我現出來的一定是「天道」;我的正報如果是「四諦」,現出來的一定是「阿羅漢」、「聲聞道」;我的正報如果行「十二因緣」,我現出來的一定是「緣覺道」、「辟之佛」;我的正報如果行「六度萬行」,我現出來的一定是「菩薩道」,我的生命狀態就是菩薩的生命狀態;那如果我的正報行「平等」為主軸,我的依報現出來的就是「佛道」,你就成佛了。

 

所以,那個學分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那當然有待諸位去驗證啦!(師笑)因為佛不能幫你,「實無眾生可度,唯眾生自性自度」啊!佛只是幫助我們去了解而已。所以,他是教師、教授,我們是學生,學生有好學生也有壞學生,壞學生就是做的不周到,被人家留級退學,要著力今生須了卻。另外一句要怎麼講?「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這一輩子就成佛了。這一輩子成佛還是一種比較……說實諦好了,還是俗諦呀!還不是真實;真實是你一念就要成佛,一念啊!一念萬緣放下。

 

(編按:以下對話因收訊有些不清,故部份內容簡略)

 

某學員:師父,我們人有一個本體,我有看過自己……

 

師父:不會啦!那些都是我們阿賴耶識自性內在種子的起用。

 

學員:有一次,我就看到一個女人,臉很像我的臉,這個我比較常看到,有一天我看到我全身都跑出來……

 

師父:後來有什麼效果嗎?

 

學員:在佛堂外面,有看到一個人,頭髮也和我很像,衣服也和我很像,剛剛好有人來叫門,我就去應門……

 

師父:不見……你有沒有覺得可惜啊?

 

學員:會啊!

 

師父:喔,這樣子就不行,(眾笑)這樣我們又被境緣牽著鼻子走。所以「若能轉物,即同如來」,高興也不可以,為什麼?就是說我們要訓練一件事情「如如不動」,好的、壞的都如如不動,看到我就我,哪有什麼稀奇?她不見……本來就沒有啊!不見了哪有什麼稀奇?如果這樣我就恭禧妳了。所以,這是對我們自己一個考驗,我們在修持的中間過程,都有一些功課來考驗我們,就像是有人念佛念得很認真,他念佛會看到佛來、佛菩薩來,或是睡覺的時候,會作美夢,夢見佛菩薩來。

 

總之,就是要保持一個原則,不要因為這些境界產生害怕之心或是歡喜之心,妳要把它視作平常。視作平常你就考試通過了,為什麼?「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我們是要見如來啊!如來者,如其本來,諸法如義嘛!如來者,今佛如古佛之再來嘛!是不是這樣?所以,如其本來,裡面是沒有這些,這些是要來考驗我們的。有這些也好,我剛才沒講到,考試卷在我們這裡,我們要考過它,所以我們要保持一個如如不動的平常心。「平常心」現在的人比較聽得懂,我們要用一種清淨的心,有也好、沒有也好;有佛菩薩也好,沒有佛菩薩也好;有妖魔來也沒事情,沒妖魔來也好;用平常心去看待,那麼你的境界就不時在提昇了。

 

如果我們看到……「喔~有夠高興的」,我們的境界就停了,再來呢?天魔波旬、阿修羅祂們這一招都很厲害吶!祂們要化現一個佛菩薩的模樣很簡單吶!所以我們分不出來這是佛菩薩還是……。我是跳出來說,不是說你看到自己的(這個例子)她是魔,我們不知道,我們的境界沒有到那裡,所以,這就是一張考試卷來了,我們如果如如不動,我們就超越了啊!我們沒有否定這些境界,不過不能執著在境界本身。好比說,我們現在爬到第十層了,我們沒有否定前面的九層,因為沒有它們我們爬不上來,不過,如果我們爬、爬、爬、爬到第八層,結果停在那邊……「哦~有夠讚的、有夠好的」,我們就永遠到不了第十層,是這個道理。所以,有那個過程我們認同它,不過我們不要執著。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我們要用一個無所住的境界去勉勵我們自己這個眾生、這個肉體、眾緣和合而生成的現象。眾緣和合而成的現象謂之「眾生」,所以眾生不特指動物、人,植物、礦物、空氣都是眾生哪!整個虛空法界是一體,所以我們要去超越,如果抱持著這個心境,要明心見性就很簡單。(師父在此時說了一段天語)

 

「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有很多人不知道聲音的世界,它非常複雜,可是也非常簡單。簡單在於一個人只要內心清淨、真誠,他開口發聲都是真言;只要他的內在不清淨,他的開口發聲皆不是真言。所以,化繁擇簡,在我們生命成長的過程是越簡單越好,有人說修行的過程要越簡單越好,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吶!我們眾生就是太「雜」了,蓮蓬頭的水開三道射出去跟聚集在一道射出去的力道不一樣,我們如果雜心,就像是蓮蓬頭好多水柱,很弱、射不到目標,如果把它濃縮成一道水柱,同樣的力道射出去就達陣。所以,生命成長有這個問題。

 

我再重複一次,「生命成長」、「修行」這兩個字,我們要從「義理」上去了解,不要從「形式」上去追逐。義理上的了解是什麼?修正我們自身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這個就叫做「修行」!聽好哦!「錯誤的」要括號起來,「自身的」也要括號起來,因為我們現在很多的修行人都在修正別人的錯誤觀念、思想、行為(眾笑),那個不對喔!我們如果看到我們週遭的別人有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表示說我們自己不對唷!要學習善財童子,一生成佛,他就是天底下只有一個人是學生,就是我自己,所有諸位都是古佛再來,示現各行各業、各種性格來幫助我成長的,有的示現好的來讓我學習怎麼樣好,有的示現不好來讓我學習怎麼樣不要不好,那學到好、學到不要不好,我這一輩子不成佛才奇怪,對不對?

 

一輩子成佛已經是太過於速度緩慢了,因為眾生本來成佛,一念間即當有這個氣魄成佛,是累劫累世的習氣使然,所以,不必太過於灰心,要勇猛直前。菩薩最大的善根就是「精進」嘛!相對來講,負面叫做「疑」,最大的障礙就是「疑」。我們在學習的過程可以去存有疑情,可是不要去懷疑,因為我們的level(英文:意指等級之意)不到,我們永遠不能了解。

 

「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所以很可惜啊!何等為三乘人?聲聞、緣覺、菩薩為三乘人,就是已經超越輪迴,四聖法界的三個品位的眾生,還沒辦法了解佛的智慧的原因就是祂們要討論、要用自己的意思,所以讓祂離開佛的智慧越來越遠。眾生就更不用說了,眾生又等而次之,「一切所見法,但由心作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這就是我們眾生。我們眾生都用我們的心意識去判斷這個人世間所發生的形形色色,於是我們去定義它,這個定義就落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與無明煩惱,也就是分別、妄想、執著的心意識裡面。這一個心意識簡言之就是世間最高等的思維邏輯,邏輯造成最大的障礙,拆開來講變成兩種煩惱、兩種障礙,一種叫做「所知障」、一種叫做「煩惱障」,煩惱造成障礙,「所知」知道、知識,執著在知識這個東西造成了知識障,所以,這兩個障礙造成了我們不能前行的原因。

 

所以,為什麼自始至終都要叫我們「放下」?連我們一生所學都放下,當你放到一乾二淨的時候,你就成佛了,你就明心見性了。為什麼不能明心見性?因為前面有灰塵把我們擋住了,所以,「時時勤拂拭」就是要叫我們放下,「莫使惹塵埃」,那時候我們就可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因為本來就無一物嘛!所以,本來無一物,連這個「本來」兩個字都不存在,它只是方便用言詞來引導我們而已。「何處惹塵埃」惹也是方便講,事實上,何處有塵埃?既無塵埃,何來惹?是不是這樣?

 

我們說皈依者,依靠覺正淨自性覺、自性正、自性淨,而不只是外在的三寶佛、法、僧,所以,我們要從義理去了解。事實上,皈依者實無所依,要皈依什麼?就本來無一物了,你要依什麼?(師笑)只是這個聖諦很難去跟現在的眾生說,先讓你們聽過就好,不一定要去理解它,讓我們生命靈性自己的反芻功能去反芻它,我們愈要想就愈落在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愈是想不通。

 

所以「存有疑情」就是我現在不懂的先把它放著就好,假以N日因緣成熟就自然會懂。懷疑是「是這樣子嗎?」我一定要把它想徹底,這個叫懷疑啦!所以,它有動腦子。能夠放下是全面的放下,不是我們的〝子兒細小〞(台語:指子孫及晚輩)、我們的〝四摳輪轉〞(台語:指週遭環境之意)有的沒的放下而已,連我們的思維都要放下吶!

 

某同參:師父,請教一下,最近我和我媽媽常常出去外面遊玩,都會看到一貫道的道場越蓋越大間,覺得說現在社會上在學習一貫道的人或是信一貫道的人很多。

 

師父:它算是蠻大宗的。

 

同參:請問你對這個有沒有接觸?還是有什麼見解?

 

師父:我一直以來都沒有接觸任何宗教,包括佛教的任何佛寺,道教的任何廟、宮、壇,基督教的那些教堂,回教穆斯林……等等,我一生以來從沒接觸過,也就是說我一生沒有在跑宗教。有這個能力也是自然而然有的,比較傾向是從行、證而後回過頭來信、解。講得出來……並不是我很愛看書,我是少在看書、少在讀經的人,如果和我比較熟的人都知道。為什麼講得出來?所以,慢慢去印證世尊在《華嚴出現品》講的一句話,我剛才有講過,「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而不可證得,若遠離妄想執著,則一切智、自然智、無師智自然證得」。有可能是我們的心境比一般人較清、比較沒煩惱、沒有妄想、執著,所以本能而已啊!

 

整個宇宙是一個自體,來到這個世間的宗教的形成是一種演替的生成物。自始至終所有的宗教都比較著重在教育,很古老古老的那種。演替到現在末法時期,因為世間人的共業,根基也比較淺薄、沒有這麼高,所以,現在的人變成沒給他一個依據的方法,他就沒辦法成長,才有很多各方面宗教的儀式。那你也知道,因為要有儀式這些,就難免要有「場」,有「場」結果變成一個……我們說末法時期「寺廟堅固,鬥爭堅固」。

 

古時候的「場」是怎樣來的?是開悟的聖者在那裡自己起的。近悅遠來,很多人要跟他請教,本來只要一個茅棚就好,可以遮風避雨就好,在那裡自己要成長,再服務眾生,結果來的人太多,他們在旁邊也起茅棚,大家都起茅棚,結果圍了一個圓圈越來越大,最後變成「場」。

 

為什麼我前面找了一個「道」?因為聖者在的地方本來就有道嘛!那「場」是世間人比較用有為法去……好像有一個很大的建築物、一個很大的場子那才叫「場」,於是形成了「道場」這兩個字。久而久之,後繼之學的學習者沒有那麼深入、不了解這些理路的時候,慢慢傾向了長養他的名聞利養,名聞利養出來的時候,他就要先用一個「場」再去行道。可是,通常眾生進來……他進來這個「場」,裡面又缺「法」,做的時候就變成一件事情有「場」無「道」不能行教,乃至於變成現在的宗教。再久而久之就變成現在的迷信的宗教,因為裡面沒有教育就通常容易流於迷信。

 

迷信就是在那裡有所求、求保佑,是不是可以求得到?可以!可是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求,它有定義的。我們現在的眾生都不知道這個定義的時候就迷失了,所以,一間一間越蓋越大、越蓋越大,蓋得越來越大,裡面就要弄很多佛事,用一些佛事、法會才能維持這個屋體跟這些人事的開銷,那就變成是一種「事」。有「事」才有「業」,我再倒帶回來講,以前的法會是什麼?就是像這樣「教育」。上課叫「法」、大家齊聚一堂叫「會」,傳達正確人生理路的聚眾一會叫作「法會」,它並不是在為死人超渡的。現在我也很疑問,為什麼現在的法會都變成為死人〝扣扣鏘〞(台語:意指法會儀式的聲音)?都是在超渡死人的,以前自始至終不是啊!

 

「寺」「寸土」,國家常設的教育機構叫做「寺」,並不是現在燒香拜拜的,和尚是西域語,「和尚」的中文解釋叫「親教師」,有好多的意涵。用現在的體制方便講,校長叫做「和尚」,辦教育的那個主導者叫做和尚,就是現在的佛寺的方丈住持。方丈住持就是校長,佛寺有所謂的「維那」、「監院」,「維那」就是訓導長,「監院」就是總務長,它是有一個編制,所以並不是在為死人〝扣扣鏘〞的。

 

中清(清朝中期)期以前的佛法都是「教育」,清中末以後才變成「宗教」。很可惜,現在的人要了解那個原始義理很難,以至於現在接觸佛法的人,很少有得到真正幸福美滿的。事實上,是要教活人還活著就「圓寂」,不是頭髮剃掉的死掉叫做圓寂吶!「圓寂」的義理是「圓滿一切功德,寂滅一切煩惱」,請問跟你死掉有什麼關係?死掉就不能圓寂了,是「生」才能圓寂,叫「往生」啊!所以,解脫是要活著就解脫了,不是等到斷氣了再解脫,斷氣就來不及了吶!

 

為什麼現在變成為死人〝扣扣鏘〞?因為眾生不明理的狀態,會怕、會貪,所以,他要透過這個不是原始義理的法會去滿足他內在的「畏懼」跟「貪」。畏懼冤親債主、業障啊!貪功德、福德啊!是不是這樣?這些都是一種扭曲的法事。那「佛事」是什麼?佛以音聲為佛事,所以,講經說法叫做「佛事」,不是在那裡〝扣扣鏘〞叫做佛事。沒辦法,現在多數都變這樣子,你很難用同樣的名詞去跟人家解釋,可是,對我們自己修生命成長的人不能不明白,不明白又往生命成長的路途走就叫「盲修瞎練」,盲修瞎練如果可以讓我們得到生命的美好,那誰要認真啊?(師笑)我就每天躺在床上,等天上掉禮物下來就好了。

 

所以,正法也不是換取,也不是你繳多少錢就可以回饋給你多少。方便講,要上天堂得要行十善,要不下地獄得要持五戒,所以,上天堂一定要如理如法的行十善,不下地獄一定要如理如法持五戒才有辦法。不然我們大家都包一個紅包就解決了,誰要努力?不是這回事啊!

 

諸多祭祀科儀的存在是為了讓我們借助它,因為「不依規矩不成方圓」,所以,那有階段、不同階層。意思我這樣子講好了,我如果用手拿一支筆,可以畫一個很滿的圓、很圓滿的圓,我幹嘛要去拿圓規?可是,如果我是一個小朋友,我筆都拿不穩了,你要我怎麼畫圓?這時候圓規就很重要。所以,不依規矩不成方圓。可是,我們不能不了解它的義理,現在的這個現象就是眾生多數不了解背後的義理,都從儀式上捉摸,結果變成另外一種輪迴的攪和。

 

確實我們也很不捨,現在的社會……也不是說某個特定的宗教,不是,是全面都這樣。這樣就變成我們人的因緣福德的問題了,我們沒有那個因緣福德遇到「四事因緣」。人身難得,形象的人身我們都有了,聽好,為什麼我要加一個「形象」的人身?因為要看我們做到十善中品五戒了沒有。我們內在若沒有、若不夠,我們就是披著人皮的禽獸,對不對?也有可能是披著人皮的餓鬼啊!我們內在如果貪的成分比較多,我們就是披著人皮的餓鬼道;我們如果愚痴、分辨不明是非邪正,不知什麼是正、什麼是邪。偏邪,不是邪里邪氣那個狹隘的定義,偏邪就不正了,我們就是披著人皮的什麼?畜生啊!我們如果裡面脾氣很壞、嫉妒、瞋恨……這種的,我們就是披著人皮的什麼?地獄眾生!所以,我們內在真的有做到十善中品五戒,我們才是真正堪稱為「人」。

 

人身難得!好,我們就說大家都已得,大家很有福報得到人身了。那人身有多難得你知道嗎?我們用有為法就好,父精母血會合,那個機率比奧運金牌得主還少吶!好,如果我們以佛法在講的如「爪上塵」、「須彌穿針」、「盲龜浮木」,這要解釋一下,我們要得到人身的機率,在虛空法界就像……以地球來說就好,你的手在地上抓一把土起來,再把它放掉,你指甲會不會有夾雜一些土?就是這個指甲裡的土跟整個地球的土的比例,你要做人的機會就是這樣。所以,你們很不簡單,你們過去生中不知道多有福報、持得多好,現在才能做人吶!

 

另外一個比喻「須彌穿針」;長老,我站在喜馬拉雅山上,你現在拿一根針站在山腳下,我說:「長老,你現在那根針的孔對準哦!我要拿線往針孔射過去了。」然後,線真的穿過針孔,這個機率高不高?好難喔!一隻盲目(眼瞎了)的海龜在海裡游游游,突然間要爬上來呼吸一口氣,卻撞到一根浮木,這個機率難不難?要做人就像這樣,所以人身難得。

 

「中土難生」有的人說「中國難生」,這個國是「國度」的意思,不是特指國家的中國,那「中」是什麼?「中」是相對邊地來講,那什麼樣的邊地又太抽象,所以我現在方便對它做一個定義,「中土」就是有倫理、道德、因果、文明的地方。好,如果這樣講,並不是每個國家都強調倫理道德吶!對不對?並不是每個地區的人都講仁義道德理智,那那些不強調的、沒有在作這個教育的就是邊地了,就不是中土吶!從這個角度來說,七十億人口有幾個能夠接觸到仁義道德理智的教育?就很難了,所以中土難生嘛!

 

「佛法難聞」並不是說我去接觸佛教就是佛法了,不是!如果最高標準來講佛法是什麼?「一佛乘」!連大乘都沒有資格吶!大乘佛法都沒資格。那「一佛乘」是什麼?「唯求作佛,不求餘物」!就是我們長老的氣魄,直接要明心見性的這種,對啊!很少啊!大家要求平安的比較多啦!那些都不是佛法,那都是方便的。

 

我以機率來講,外星人也是人道,但外星人不算,地球七十幾億人口,要遇到、要聽說過佛法的,佛教也好、佛法也好,大概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聽說過。這個層面就好像「我是佛教徒,我聽說過基督教可是並不了解基督教」的這個程度;「我是基督徒,我只聽說過回教卻並不了解回教是什麼」的這個程度,百分之一!在這裡面又有機會接觸到了,剛剛是聽說過而已,現在是接觸到了,那接觸到……就有好幾種佛法,迷信的、怪力亂神的、時尚的……等等一大堆,當然裡面也有包括正確的、教育的……等等,這又百分之一而已啊!在這裡面又有幸接觸到我們現在來講比較大宗的好了,淨土宗好了,又百分之一而已吶!在淨土宗裡面透過念佛往生的人……念佛往生不見得是正信,我剛剛講那個「一佛乘」的正信,我等一下再解釋,往生的人又難得一萬個有兩三個而已,那在這兩三個的比例裡面,又百分之一難得有一個遇到真正的佛法,所以,佛法難聞是難在這邊。

 

這個佛法是特指「無上甚深微妙法」,所以「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後面這兩句通常眾生都非常渺茫,都只到我有聽說過。遇到了,我今見聞得受持,才有能力願解如來真實義。可見現在多數的佛教徒,說有遇到的這種佛教徒,多數都是錯解、曲解、誤解如來真實義,以致於我們得不到幸福美滿的人生。如果真正願解如來真實義,絕對是幸福美滿。所以,從結果跟原因去比對、去論證,表示我們多數都沒遇到。而透過一佛乘成就的,在七億人口裡面,難得又有七個,所以它的難是難在這邊。

 

那什麼叫做「無上甚深微妙法」?大乘叫做菩薩道、等覺菩薩、正等正覺,它的最高位階到這裡,還不能堪稱「無上」。「無上正等正覺」就是你們所講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一佛果圓滿佛。所以,嚴格來講只有一本經有資格用這一句,叫做《華嚴經》,唯一聖諦。那其他經典用也被認可,因為「俗」、「聖」雙說,俗諦、真諦一起講,所以不礙,鼓勵眾生要朝那個方向去挪移。所以,每一部經前面是不是都有開經偈?都有這四句。用在每一本經,提醒我們、鼓勵我們、勉勵我們在讀經的時候要往「一佛乘」挪移,也就是做佛,而不要在那邊浮浮沉沉,所以先讀了開經偈。

 

那第二句「我今見聞得受持」,看到了、聞到了,這個可以讓它作感受到了,「受」嘛!「持」是做到的意思,所以,通常我們都沒做到,那後面就都是曲解、錯解如來真實義。我今見聞得受持,「持」這個字是最重要的,做到了!佛說的一切我都做到了!這樣子你就是佛了。所以,為佛與佛方能證知,證明跟知道啊!「等覺」猶不能了解「妙覺」啊!所以,我們眾生的機會……這「四事因緣」非常難吶!

 

再來,遇到了會錯解、誤解,所以「明師難遇」啊!就是長老你說的「明心見性」的人叫做明師,那個level叫做明師,那個level就叫做「法身大士」了。你們稍微有看過經、有參的人,你們就知道「法身大士」是什麼階層,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四聖法界,契入一真法界的生命狀態叫「法身大士」,只有那個階層可以去講。

 

所以,禪在說的標準比較高,「不識本心,學法無益,不識本心,縱說得十二部經藏,亦是魔說;不識本心,縱說得十二部經藏,亦不能教化」,「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天人師、丈夫、佛」,佛的十大名號之三,那就是佛啊!只是「分證即佛」與「圓滿佛」的差別而已。所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是明心見性,明心見性才有資格去教化。古時候的標準是這樣子,我們現在不是,現在是讀幾部經就說了,沒證到吶!我們的標準是要證到、證實到啊!

 

我們也勉勵啦!現在要證到的人少之又少,可是,退而求其次也要把握那兩句話:「能說不能行,國之師也;能說又能行,國之寶也」。不能做國寶者也要做國師,就是說我講出來了,我要極力去做到。我們現在眾生不是,「能說不能行」並不是我說了反正不違背,不是這樣子,是我說了就要極力往我說的方向去做到,我還會努力。我們現在的眾生多數是裡外不一,那就不能算國師,是裡外想一如……可是他目前還有習氣、還做不到,他一直在往這邊,做的比較跟不上而已,可是方向是一致的。那我們現在眾生有時候都違背,那就不算,要能說又能行。

 

「佛法」是什麼?「受持讀誦,為人演說」!我本來沒說的,我做給你們看,你們看不懂時,你們問我我才說。那這個就不是「能說又能行」,是能行而後說,佛法的高標準就在這邊。唯有定在這邊,那個方向才提得起來,我們的真實生命才能夠做一個真實美善的轉化。

 

現在道場蓋了一間又一間,我們比較捨不得是如果用那些錢來利益真實生命,不知道有多好?不過,話又說回來,很多眾生他的根基就到那裡而已,所以就要用那些有為的形形色色讓他先有一個依靠、俗諦的依靠,所以,不能去否定也不能去肯定。只能勉勵主事者真的要論心不論事,如果這一個建築物非常富麗堂皇,建築物裡面的眾生全部都行正法,那又不失為一件好事。所以,如果有蓋這一棟了,就要勉勵裡面做到「六和敬」,四人為一眾,這四個人奉行六合敬,整個地球就不會有災難了。

 

那你可想而知,現在的佛寺裡面有沒有六和敬?如果有,地球就不會這麼糟了。這表示六和敬沒人做得到,現在在佛寺裡面沒有人做得到。這叫做印證故,讀經的第三個層面,假設我自認為我有神通,看看經典上說神通從哪裡來?裡面有幾個條件我沒有做到,這樣哪有神通?是魔通啦!誰也不要跟誰爭辯,對不對?依法不依人,我自認為我持得很好,這一條、這一條我都做到了,我每天都很認真,結果我沒有這些能力,那表示我是自認為而不是真的。要比對啊!

 

所以佛法是超科學,是真正高度的科學,就要去印證。佛法只教五個科目,這五個科目不能次序對調,「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科學」,科學是放在最末後。現在不要講對調,是直接就沒有,所以,科學反撲人類、反撲整個大自然。我為什麼說反撲大自然?因為根本沒有天災,所以是我們反撲大自然,不是大自然來反撲我們。「貪心」具足造成「水災」,「瞋恨心」具足造成「火災」,「愚痴心」具足造成「風災」,「傲慢心」具足造成「地震」,四大災難地球哪裡沒有在發生?所以,我們現在的地球人很惡劣。

 

我們沒有辦法去要求別人,如果沒有心靈環保,所有外在的環保都起不了作用,所以成之在人。這些我們以為的天災是不是人禍?都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我們給人家怪是天災,你看,這叫做什麼?有一句話怎麼說?「打人的喊救人」啦!我們把這個地球搞成這麼糟,卻說是大自然災害。(師笑)所以,收回來啦!「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沒有辦法把這個人世間的人因不理解所造成的不如法……,我相信諸眾生心都是真善的,只是在於迷與覺的差別,那既然他迷了,我們也無從怪起啊!我們只要回溯回來把自己的覺性提昇出來,自然而然有因緣遇到,我們力盡一點綿薄令他覺悟,如是而已嘛!一旦他覺悟,我相信你花幾十億給他,他都不願意這樣做,對呀!那是因為不覺悟的問題嘛!

 

「總淨心念摩訶般若波羅蜜多」所有一切法都要成就智慧,圓滿「智慧」兩個字,而不是修禪、修定的。修禪、修定是手段、方便法,是為了能夠達到高度智慧的圓滿,所以,目的是在高度智慧圓滿。菩提自性本是清淨,但願諸位用此心境直了成佛。那也期待、勉勵念佛的人……,互相勉勵嘛!「念者憶也,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佛者覺也,覺察身心,勿令起惡」,所以,不是口念彌陀而已,是讓我們的諸戒行落實,恢復本能。

 

「戒」這個字不是外來,「戒」是德性,是我們本來那麼美好的生命狀態就是「戒」,並不是外在一個框架。是我們現在迷了,所以我們不知道,好像有一個框架把我們導正回來,那回來了就沒有那個框架了,因為你就「隨心所欲而不踰矩」了,哪裡還有一個戒?對不對?因為是德性的流露。佛者覺也,不是外在一個阿彌陀佛、外在一個釋迦牟尼佛、外在一個觀世音菩薩,祂們都是我們的前輩,祂們先取得學位,所以祂們也來教我們透過念佛「自性彌陀,唯心淨土」,透過外在阿彌陀這個教授的指引、教導,來引導啟發我們內在的自性彌陀,讓我們也取得彌陀的學位!

 

我剛才說不是每個念佛的人都是正信,是要念到「自性彌陀,唯心淨土」的人才是正信。如果我透過念佛、念佛,期待有一個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往生,我還是外道嘛!只是高標準很難做到,這也算不錯了,真信、正信,正信不是真信,正信總比迷信好。所以,透過一個彌陀聖號,當我念到至誠的時候則感通,外在的阿彌陀佛就會自然而然加持,我們就銜接上了,我要成長就比較快速。所以,念的功夫的深淺決定四土三輩九品的不同,那它總在遇緣不同,所以「凡聖同居」提昇「方便有餘」、又提昇「實報莊嚴」,再提昇叫做「常寂光淨土」,有那些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一個人在人間的品位做得愈仔細、愈高等的時候,他往生的品位也就愈高。所以,也是要學到「著力今生須了卻」那一句,再加上我們自己修的那個方式。八萬四千法門諸法平等無有高下,可是,它的理路、它的實質一定要把握到。

 

宗教的廟宇建設……什麼的,是這個時代比較悲哀的地方,不然真的以前的「場」是可以教化的,當年釋迦牟尼佛好像也沒有在募款,也因為祂本身就是「道」,有「道」就處處是「場」嘛!走到樹底下就是道場,走到水溝旁也是道場。一飲一啄無不是道,一飲一啄皆為眾生,而不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我吃好也是為了眾生,我吃不好也是為了眾生,單看我們面對的是什麼種類的眾生。如果你要吃好他才會升起信心,你就要吃比較好的嘛!你如果吃太好讓一些比較貧苦的人家會畏懼、不敢接近你,你就吃比較差一點嘛!這個在佛法裡面叫做「同事攝」,我們要跟大家「和光同塵」啊!總之,我們生命……這個肉體的存在是為眾生而存在的工具。

 

「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所以,能夠離苦唯是一事,布施供養皆不成,唯有一事能夠成,叫做「覺悟」!覺悟才能超越,所以,布施供養有沒有功德?沒有啊!「功德須自性內見,非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有一天,我跟一位媽媽說……她有一個疑問很久了,她這個疑問讓我也有一個疑問。她跟我的一個朋友說:「曉戈老師怎麼說供養他沒有功德?」因為我直接跟她說:「你供養我沒功德哦!」,她聽了就一個疑問:「我到處去佛寺,每個法師都說供僧有功德,每個法師都跟我說供養他們有功德,怎麼曉戈老師……?還是他(指師父)沒有剃頭髮才沒有功德?」(師笑)我的疑問是什麼?「為什麼現在這個時代的宗教變得這麼惡劣啊?」這是我的疑問。想一想,沒辦法,這是末法時期的眾生,所以正常,我們要視之正常觀,正常觀你才不會對他們貼標籤,你的心才能一塵不染。

 

諸如此類的眾生正是釋迦牟尼佛所講的「可憐憫者」,既是可憐憫者,我們更需要花更大的心思去幫助他們才對。所以我們不能跟眾生對立,只要他有需要,因緣成熟我們就無條件但書去付出。你們說的:「菩薩無所住行於布施」祂空有不二,所以祂不會把布施斬斷,祂心裡無所住,那就無住生心,是那個角度。

 

所以,現在的寺廟基本上……對內對外的問題啦!我們比較沒有什麼意見,因為現象既成。末法眾生的因緣我們沒辦法去把它挪移,我們只能力求透過一己之力可以影響的範疇盡量去把它落實。孟子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比較用六祖在說的那一段跟大家分享:「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長伸兩腳臥」。在那種很自在隨緣的境界,都好、都好,因為他有他的階段,就這樣子而已。

 

有時候我會說下地獄有什麼不好?我們如果沒有下地獄,我們無量劫的業消不掉啊!所以,下地獄也好吶!都平常心嘛!為什麼?上至諸佛如來,下至地獄眾生,全部都是我自己呀!那我要去哪裡?所以,「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整個宇宙是一個自體,要去哪裡?

 

皈依者,皈無所依。我們要知道有一個方向跟一個目標,各自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往那個目標挪移,所以「上功不昧下行」,一步一腳印還是很重要。在「自淨其意」之前,若一下子不能達到,我們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透過這些的同時,自淨其意油然而生,那乃是十方諸佛之教誨,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啊!

 

我們比較秉持在自行的同時化他,自行其實也即是化他,你如果圓滿了,你週邊也圓滿啦!我們沒有一個起心動念想要怎樣,要把你怎樣、要幫助你……什麼的,你的圓滿就是一切的圓滿。好比我們常用音聲去做淨化,我們在唱音聲哪有為了我要把你怎樣了?我要把你淨化,那是方便講而已,事實上,如果有一個「我要把你怎樣」、「我要把你淨化」,我就造作、就不真了。

 

(師笑)你們慢慢會發現「文字」這個事情實在是非常遲鈍的工具,所以很多事情是意在言外。很多人都不懂我們是在唱什麼,事實上也不需要去懂在唱什麼,當你認為你用文字解釋出來懂的時候,表示你已經遺漏諸多了,所以很多事情是在言詞之外。把握兩句話「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外在的音聲,我們反聞聞自性,放下我們的分別、妄想、執著,也就是放下我們的心意識。那就是……交光大師說的有比較難「捨識用根」,用我們的根性體會而已。

 

「體會」這兩個字是沒有定義的,一旦有定義,那是我們的知見立知,人間的邏輯起用才有定義,要不然就是直接了當「感受到了就是了」。只是有的人在生活上階段性有所瓶頸,才要把它翻譯成現在你們聽得懂的語體文,方便做一個跳板而已。可是你們也會發現我在翻(譯)的時候通常是愈簡單愈好,除非又聽不懂我再細說,如果能在愈簡單的言詞你就能夠意會到,這樣就好了。為什麼?我講的太白會堵住諸位的悟門,我會很不捨,因為要自家智慧才是真智慧,不是我填鴨式的智慧,對不對?所以,透過音聲有這個好處啦!離相說法是更真切。

 

師父音聲淨化

 

(師父先說了一段天語)「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師笑)「心外求法,了不可得」。欲得無上菩提,當心內自見,是不是這樣子?所以,「寺」者寸土,佛者「覺」,「汝心即是寸土」、「汝覺即是正覺」,所以,你自己成正覺,你就是佛寺嘛!要回溯回來,過著一個真實善美慧的人生。「常、樂、我、淨、真、實、善」一即七七即一,一個字做到、其他六個字都做到了;一個字若做到了、其他六個字又似乎沒做到,表示那個字也沒做到(師笑),佛法是「一即一切」啊!不是在有為次第裡〝叩叩啊度〞(台語:傻傻的一直做)。

 

「反聞聞自性」很重要,來到這個世間……我們說佛的應化是因緣法,無一定法可說,自然無一定法可立。所以「八萬四千法門諸法平等」,八萬四千法門因應眾生有八萬四千煩惱塵勞而有,若一切眾生無塵勞煩惱,則無一法可立,因為「佛說一切法,為除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是「筏」,借筏渡岸,上岸猶要棄舟,所以,「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法是「藥」,眾生是病,「隨方解縛,應病與藥,就路歸家」如是而已。「是法平等,為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我們自己去找適合自己的,有正確的價值觀才不會讓法存於虛無飄渺當中。

 

萬丈高樓平地起,百川納流流入海,當我們這一滴水入海了,就跟海裡的每一滴水都一樣。所以,今佛亦如古佛再來,是看我們要怎麼把個人這一滴水往那個河流,那這個叫做「擴大心量」。所以,「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我們就要把自己的生命狀態往那個遠大方向挪移,自然而然是非人我、名聞利養,如果是台語叫做〝雞仔腸,鳥仔肚〞(台語:心胸狹隘之意)的事情就會慢慢隨著我們生命的挪移而淡薄、一個一個剝落。  「制心一處無事不辦」那一心是因、一真是果,如果我們常保一心,我們就能常處一真法界,華藏即在眼前。

 

看諸位有什麼問題要指教的?還是對音聲……種種過去不曾接觸過的、好奇的也好,(師笑)都可以為你解讀。我們常開玩笑說,除非一種問題我們就沒辦法、對你比較不好意思,其他的我們都可以盡力,就一種問題我們沒辦法回答而已宇宙以外的事情,(師笑)其他的都可以,包括靈性……各方面的,看要怎麼把它疏通、提升的,一得俱得。

 

我們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所以「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唯心所現,唯識所變」,它沒有離開我們的「心現識變」嘛!「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無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這是我們生命本來如是啊!

 

或是對我們的修學有什麼好奇的沒有?(師笑)

 

小克師兄:那我們開放大概十分鐘,(師父應諾:好)因為師父從前天在高雄我們就大概弄了四個小時了,這邊因為是第二次,上次我們好像是從十一點半弄到七點多。那我們想說……這個以後會不會是固定的一個課程,我會跟李叔叔討論,因為下午的時間能夠在這邊……

 

師父:我們比較傾向「座談」啦!

 

小克師兄:對,座談啦!

 

師父:不是只有我講,我也希望諸位提供一些智慧常識給我。

 

小克師兄:那今天的時間我們就先掌握到三點半,離現在好像還有十分鐘,如果各位有一些想要了解的,可以馬上請教一下師父。

 

某學員:可能有些不好意思問,想私底下問。

 

小克師兄:我也很怕啊!(眾笑)

 

某位學員:師父,請問一下你對「風水」的看法。

 

師父:風水在某個階段來講是存在的,它在現象層的確也存在,可是並不究竟,也就是說,如果有「究竟」這一件事情,表示我們可以超越嘛!有這一句話妳去跟所有陰陽五術的大師說,他會對妳點頭、不會對妳否定,哪句話?「福地福人居,福人居福地」!本來就是這樣,那是因為我們不是福人,所以才受週遭的境緣干擾,對不對?這不究竟啊!我們總不能一輩子做一個不圓滿的人,永遠在那裡換這邊、換那邊,喬這邊、喬那邊,對不對?如果喬這邊、喬那邊也不是費太大的力氣,且可以讓我自心蠻喜悅的,那你就把它當做一件樂趣,可是不能沒有趕快在這個時間成長自己。所以,當我超越了,風水就不存在了嘛!

 

很多人……尤其是佛教徒,以為很多古師大德個個都是風水專家,其實不然,為什麼這樣子說?「怎麼這些古師大德開基的地方、蓋他們道場的地方都是風水寶地啊?如果不是精研風水,個個都是風水專家,怎麼會這樣?」其實不是,就是福人居福地啊!他只是走到這裡:「好!我在這裡修道!」這就有兩種關鍵,第一、他是福人,走到哪裡適合、那裡就是好風水;再來,他修得更好,使得那裡的風水變更好。所以,風水是動態的,表示它會改變嘛!如果是一昧追求風水的人,他就生生世世勞碌,為什麼?他在追會改變的東西,怎麼追得到?(師笑)

 

就講比較有為法的,三年一小運、五年一大運,每三年就要改一次了。這個門今天改這邊,三年後再把它打掉換那邊,再過兩年大運又把它打掉改這邊,你有幾條生命可以這樣?與其如此,不如我走到哪裡、哪裡就要變風水寶地啊!我在高雄有一個期間要變動、要換一個地方,那個時候我有開個玩笑,我就跟旁邊的人講:「你有沒有知道哪個凶宅的?自殺……什麼的,那不是比較便宜嗎?對不對?沒有人要住啊!快點介紹一下。」他就說:「人家都要吉屋,你要什麼凶宅?」「反正我們走到哪裡都變成寶地,我們是在怕什麼?」(師笑)就這樣啊!所以我們不去否定風水啦!

 

那「命理」也順便跟你講,「算命論命」是為了「造命修命」,為先前做準備、了解而已。可是,我們不能停留在算命論命吶!因為最後結果就一句話但是又何奈(眾笑)。對啊!花錢去買故事聽而已(眾笑),真的啦!我沒騙妳。尤其現在又多很多,有星座的、還有前世今生的,「我跟你說你的前世好了,以前仙女下凡,當年跟呂洞賓……」講一堆,現在很像定價都很貴,然後妳錢就繳來了。那妳的熱戀期(新鮮感之意)剛好三個月,為什麼?朋友講一輪嘛!我以三千塊來說,買個故事、講一輪三個月,「長老,我跟你講……」,長老就說:「拜託,妳說的那個我聽過了。」哦!不好玩,現在都聽過了要怎麼辦?失去新鮮度了,再來算一下。這次換說我過去是將軍……怎樣怎樣,然後你又去找朋友:「那個人又跟我說我是將軍……」又一輪,永遠在花錢買故事,而且你也不能確定啊!所以,我們要做一個我們能確定的事。

 

很多人問我前世今生,我基本上都很少講的原因就是這樣。我這樣講好了,假設我知道、我跟你說了,就是我剛才跟你說的那個現象,你能確定嗎?你能相信我講的嗎?所以我們兩個在那邊和稀泥啊!(師笑)那假設我不知道呢?我跟你這裡唬一下、那裡唬一下,你還是不知道我在騙你,對不對?可是,可以講一件事情,我相信你們前幾次都經歷過,我就講你當下的心境、你最近的煩惱、你在想什麼,你可以去印證我說的。所以,我們要信而有徵,要去印證。可以印證到的才是真實,要透過自己,不是誰跟我講、講我就怎麼樣,好歹也撿這些理論去做看看。「哦!真的是這樣!」

 

比如這樣說,世尊當年跟我們說如果要命運變好很簡單、如果要福報很簡單,我們布施就有了。真的還假的?我們就去布施看看嘛!你就體會到是真的或假的了,對不對?那你體會到是真的,「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不用你講,我就知道了,我繼續做。可是,為什麼我布施了,我體會到有財來了、有福報來了,怎麼都守不住?抱歉!你就沒有問,對不對?你只有問我怎麼得到福報,沒有問我怎麼守住福報,所以我也回答怎麼得到而已,沒教你怎麼守住。那就要「持忍辱」!有了忍辱,你的福報來了就守得住。

 

「布施」、「持戒」可以創造福報,「忍辱」可以守住福報,它完全沒有離開你自己,那才合法、合理、合情。所以,算命的在五術的世界裡面是道脈的枝葉,透過這些五術,我們去鑽研,「我們」不是指「我們」,是說泛指那些人,去鑽研是為了達根,透過一棵樹的枝葉花果,去尋根、尋到根,當你得到根,這些需不需要捉摸了?不需要!因為你本來都知道啊!而且不只是枝葉花果同根,天地都與我同根了,我幹嘛還要在那邊彈(指)、在那邊算?所以,你不能否定這個領域,可是你也不能停留在這個領域,要超越!

 

我們講「既存在又超越」,風水命理,好啊!如果它能夠讓人了解原來我是這麼沒福報,那我就要趕快去創造福報,對不對?要福報得有正確的理路,布施、服務、奉獻,這就是創造,那這樣算命就是不錯的事情。不過,很像後面這一段很少人有,對不對?大家都被命算去,「啊!他(算命)說我很差。」又多三個月煩惱,你看有沒有冤枉?花錢又去買三個月的煩惱。(算命)說我很好,我本來就很好了,又不是你幫我算完我才變好的,對不對?所以,它當中有迷失。不過,如果它在我們閒話家常可以增添娛樂……也不錯。(眾笑)

 

「和合無諍」啦!,每個法都蠻不錯的,只是說掘泉要掘到泉水出來,不能掘一半而已,掘一半我們體力沒了又乾死,沒水可以喝呀!所以,命理五術風水如是,只要我們能夠超越,事實上,一個覺悟的人,那些就是他的工具,什麼樣的工具?幫助眾生覺悟的工具。所以,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不是說這件事情好不好?這樣的狀況好不好?用這個工具好不好?不是!是你會不會用。如果有一個階段上他就很迷,非要算命這個動作給他這樣彈指一算,你跟他說什麼他才要相信,這時候就論心、就不論事了,那你就要假裝一下。(師父邊掐指邊說)「我跟你說,你怎樣怎樣,現在要怎樣改善」你還提供怎麼改善,所以這樣彈一下好不好?也不錯啊!對不對?所以「應以什麼身得度,則現什麼身為之說法」,對自己是一塵不染嘛!沒有定法,而是當下決定用什麼方法。

 

好比我們今天來,也不知道要準備什麼,因為我也不知道……,我們有時候是期待什麼你們知道嗎?最好是大家嫌我們上次說的不好,這次來兩三個就好了。(師笑)為什麼你知道嗎?這是比較開玩笑才這樣講,跟你們分享一下,因為家教班的學生總是比當作演講聽一次、二次的那個容易成長。我們一生是為「法」而來又不是為「財」而來,既然為法而來……就是說開卷要有益嘛!學生的角度是書一翻開就要讀到了,對不對?那如果是一個老師的角度,我開卷我唸完了也求你學到了嘛!對啊!如果人太多,我們就照顧不來,那就要看諸位的根基怎樣了。這是一個比較小小的……,所以,我怎麼知道今天誰要來?我們要準備什麼?對不對?(師笑)

 

剛剛那個問題這樣回答,可以嗎?好,我再加深一點好了,《了凡四訓》相信大家都聽過,了凡先生他早年遇到一位孔先生,我跟你說,我雖然年紀不大,可是從小活到現在,我沒有看過當今的算相士比孔先生的算術更精明的。但是他就沒有辦法幫了凡先生改變命運,知道意思嗎?他可以幫了凡先生所有的命盤算得準、準、準,可是他沒辦法去幫了凡先生改變。那如果這個孔先生有學佛,他除了幫他算得很準,他還可以教他改變,那不是更好?

 

袁了凡先生也是當年遇到了雲谷禪師才開始改變命運,孔先生算他每年的俸祿、每年考試考第幾名、做什麼官、薪水多少,用現在的語體文叫薪水多少?每一件都算得準、準、準,非常準。算到五十三歲壽終正寢,命中無子。不錯了,「壽終正寢」是五福臨門的第五福,最高尚的那個,「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那個不簡單吶!現在要「善終」的人很少,像長老現在老康健,現在還很有體力的在這裡。

 

他遇到雲谷禪師之後,開始知道修正命運的方法、智慧,所以他也非常精進去落實,於是他活到七十四歲,五十三歲到七十四歲這段是多出來的、創造出來的。他又求子,求到兩個孩子,生下來也都非常的乖巧,「求子得子」也是創造出來的。從他開始修正命運、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的開始,他的官、他的考試運都改變了,就是從那一年開始,孔先生算的都不準了,後面的都不準了,為什麼?被改變了啊!

 

所以,一般在我們命理的範疇為什麼可以這麼準?因為我們多半人都沒有改變習氣啊!「數」是什麼?是你過去的因的參數來到這邊,我照著推論就可以算準你的結果,來到這輩子又順著過去生的習性都沒改變,所以當然算得很準啊!有兩種人是被算命仙算不準的,一種是非常積極精進的大善人,因為他來到這一輩子,他改變了過去不好的習氣,所以他創造出他的好命運了。另一種是非常積極的大惡人,他本來普普通通,因為他無惡不作,積極的作惡,(眾笑)所以……,當然,勸大家不要是這種的,結果他創造出惡的命運啊!所以算命的算不準,就這樣。

 

 

一個人如果知道如何創造命運,他的人生就會走得越來越坦蕩、越少怨天尤人這些事情,因為是我自己的問題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我今生沒得到是我過去沒有修,我可以怪誰?今生你對我不好,是我過去得罪你,我要怪誰?所以,任勞任怨的人……真的任勞任怨那種喔!不是硬做、末後又在那邊罵的、抱怨的,他就是在消業嘛!業消則福至!「福」是本能,一切福田不離方寸,是「本有本覺」的東西,哪需要他往外在求?是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把我們身上的、心理的、靈性的灰塵都掃掉而已。

 

掃掉了,我們的美好德性跟釋迦牟尼佛、太初老祖、上帝耶穌一模一樣,一模一樣的美好啊!我們幹嘛要求?所以,最高桿就到「不求而得」嘛!我們如果常在掃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地板就會很乾淨,如果我們地板都不掃,又要去找一個漂亮一點的地板,(師笑)要去哪裡找啊?都忘記我們的地板本來就很漂亮了。對啊!有一個這樣子的思維,給你做參考。

 

(此時學員向師父行禮,師父說了一句天語及「客氣了」)

 

「誠於中,行於外」!「身治而後天下治,身成而後天下成」凡事回來問我們自己就好了。念經也好、持咒也好、念佛也好,我們要先問自己有沒有專心?我們有沒有誠敬心?不是念佛有沒有效?(師笑)持咒有沒有效?不是這樣子。你如果有(誠敬心和專心),你去做什麼都有效啊!

 

我再說一個故事,蓮池大師當年念佛、有修有德,他自己一個人在山中一個茅棚清修,那邊來來去去的人看到,「咦?這裡有個修行人」就跟他請教問題。他很有德性啊!於是近悅遠來,就在旁邊也搭茅棚,所以他的道場是這樣子出來的,沒有跟任何人募過款,它自然而然形成。所以,佛家最後是自性自度,你要怎樣?你就「緣來勿拒,緣去勿留」,一切隨緣自在、不取也不捨嘛!施與受同福啊!所以他當時很有德性。

 

那個時候當地旱災沒下雨,他這些弟子們和當地的人民就說:「蓮池大師很有德性,聽說咒語、真言很靈驗,請蓮池大師幫我們念幾個咒語真言祈雨,請求上天慈憫下雨。」蓮池大師就跟他們說:「我什麼都不會,我不會持咒也不會真言,你們不要叫我持咒、真言。」大家就問:「不然,蓮池大師你會什麼?」蓮池大師說:「我只會念佛,其他什麼都不會。」「不然這樣好了,你就念佛就好了。」結果他(蓮池大師)走到哪裡、唸到哪裡,雨就下到哪裡。「德性」很重要,而不是外在的形式有為。

 

當年有個國王也是這樣,他的上師最好的功夫就是真言密咒,怎麼講怎麼靈驗,呼天應地這樣。這個國王就很想學這個功夫,但這個上師就什麼都教他,唯獨這招不教他。他的心就很癢,心想上師怎麼藏招?於是就煩他、激將法什麼的,用各種手段就是要叫他教他。有一天,這個上師被煩得突然發瘋了,控制不了情緒就說:「侍衛!把國王拖出去斬了!」,國王聽到就想:「哼!殺君之罪,唯一死刑,怎麼可以對我這樣?只不過叫你教我功夫而已,幹嘛要這樣?」結果瞋恨心一起就說:「侍衛!把上師拖出去斬了!」,侍衛就全部:「是!」就把上師抓住拖出去。上師就說:「國王,能不能等一下?反正我就要死了,能不能讓我講最後幾句遺言?」國王就答應:「好吧!反正就要死的人了,請講!」上師就說了:「你知不知道剛剛你跟我講的話一模一樣,他們為什麼聽你的、不聽我的?」少說國王也是有修養、有學問的人,馬上轉回來頂禮道歉:「我知道了」。

 

你不是上師我啊!你沒有我的修持、沒有我的德行啊!所以我教你念嗡嘛呢叭彌吽,你沒用、我有用啊!你學這個幹什麼?(師笑)真實話是這樣,真言咒語只有兩個途徑,第一、「發音精準無缺」我請問你,現在去哪裡找發音精準無缺的咒?以前沒有錄音機、錄音帶、DVD,沒有錄音給你聽啊!在唐宋時期還有一點靈驗,以後用方言記載,發音不精準、錯誤了,所以沒有用。你本來要請神的,變成都請到鬼,所以現在會出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那第二條路徑,諸位都辦得到,內修、進德修業,把德性修出來,隨著你的德性的提升,你「開口發聲,真言滅罪;舉手投足,皆成密印;隨事起念,妙觀自成」不假他求、自己的本能。所以,有人說我們唱的那是咒語也好、真言也好、梵音也好,通通好,我只能回答說你們講的裡面都有,可是不能單獨只講一樣,因為總一切法持無量義,所以不是只有單一。(師笑)

 

那梵音……狹隘的解釋啦!「天帝之玉音通幽徹玄,一呼萬山應,天地彌不從」就是在講那個,不過,這也只講到大梵天的梵而已,不是中文解釋的那個;「離欲寂靜謂之梵」它可能還超越更廣義的那個能量狀態。所以,音聲的世界其實也說不盡,要看各別體性再去對治可能比較圓融。所以,剛剛那個問題OK?(學員回答OK

 

其他還有什麼要了解的?

 

某學員:師父,假使說祖先已經過去很多年,可是一般在佛教世界裡都還是會叫人家超薦誦經、作法會什麼的,師父對這個看法是怎樣?

 

師父:有德性的主法師有用,沒有德性的主法師自求多福。親人自己為之超薦是最有用的,依法不依人,《地藏經》說當我們自己要做功德迴向給眾生,不特指祖先而已,祖先也是其一的眾生,對不對?眾生得到我做的功德的七分之一,我自身得到七分之六。所以,你要先問自己,我參加這個法會,我自己有沒有法喜充滿?我自己有沒有很愉悅、有沒有煩惱比較少了?,如果有,恭禧!對方就有了,但是只是你的七分之一而已。意思是說如果我的歡喜、法喜充滿的程度只是七十分,那祂只能得十分;如果我自己這樣一個儀式做完了,我內在喜悅到不行、有七千分,祂就得到一千分,是這樣的差別。所以,你可以自己去檢測。

 

那一樣,會做的有用、不會做的沒用。不會做的有如打空包彈,很拼命的在瞄準、很拼命的在射擊,但就射不到。猶如拿飯去電線桿下要給早上看到的流浪漢吃,有時候是被流浪狗吃掉,我們不知道。我以世間法比喻就好,你要匯款給我,你也要知道我的帳戶;我們要匯款給無形的眾生,我們也要知道祂的地址,無形的也有無形的通關密碼、祂的證照嘛!對不對?如果沒有,它就是一種虛妄而已。只有一件事情是真實可以把握,就是你自己做了這件事情,自己的那個滿滿程度以一個念迴向過去,「念」的速度超越光速太多、太多、太多了,一念頃刻遍虛空法界。

 

所以,你的祖先如果投胎去做美國人了,你說這樣子有沒有效?也是有效。他的那個美國人的生活會無形中比較有福報,這是能量的傳輸。有的人祖先去世了好幾年,後來投胎做你家裡的小貓,你燒金紙給祂,小貓說:「冤枉哦!你乾脆買貓食給我比較實在。」(眾笑)這是印光大師講的,不是我講的,他說我們燒紙錢這些事情,只有「餓鬼道」收得到,其他道收不到。所以,他保持的態度是既不反對也不贊同,因為反對擋人財路,贊同又不夠究竟。(師笑)所以,既不反對也不贊同。我們實在是很捨不得,現在通常很有能力去做超薦的人……他都忘記做了,真正在做超薦的又多數都是沒什麼能力的人,都是空包彈。

 

我只能這樣子跟你說,人事物我不能講,因為法比較重要,事相、什麼人怎麼樣那不重要,如果說到人事也是為了要說法。所以,聽法要離三相,你們才能得到真實利益,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什麼叫「名字相」?就是各行各業的術語;各個宗派、宗門教下的術語不一樣,可是也許它在表達同一件事情。比如說「止觀」講起來好像很高尚,「止觀」就是放下、看破的意思,你如果聽不懂「止觀」,我就跟你說放下、看破,那我們不要去爭「止觀比較對」還是「放下比較對」,它們意思一樣啊!這叫離名字相。

 

「離言說相」用什麼態度、什麼言詞講都沒關係,只要我們能夠意會就好了,我們比較不會有那個對峙。「離心緣相」就是把我們內在……這個就比較難,就是分別、妄想、執著放一邊,把心意識放一邊。不要想、就是接收和聽,這樣的學習狀態是成長速度最快的,而且效率最高的。為什麼?「邏輯」跟佛法不相應,只有「放下」才相應,所以你用放下的態度去接收佛法、和佛法相應。

 

「超渡」這件事情就是這樣,不是我們的祖先而已,超渡這些鬼神也是一樣,所以你如果自己持也是有效,自己持也可以無效,有效、無效的關卡在你有沒有入,不是什麼經比較有效,不是這樣子,是透過這個形式……我有沒有專?有沒有雜念?心有沒有清淨?這些如果有把握就有用。因為是你的能量感染到祂,祂隨之變好而已。這樣就比較清楚了。

 

某學員:那比如說平常我們的日常生活裡面,我們都會常常覺得說……你選了一個目標,你要朝那個目標前進,比如剛剛說要明心見性;比如說你的目標是這一世希望能夠解脫、能夠自在,生活能夠自在,就是你每天讓你的心裡面不要去用自己的一些觀念想法去論斷好、壞什麼的,都不要有這些想法,讓自己的心看待事情都是這樣子,每天都是這樣子,可以邁向這個目標嗎?

 

師父:大的主軸沒有錯,大的主軸就是兩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我們要一塊好的臘肉,也得要那塊豬肉在那邊不間斷以同樣的火溫煙燻三個月,你可以一直換下面的柴火嗎?不行!所以「一門深入」;那不間斷叫「長時薰修」。「世出世法得成於一而敗於二三」,世出世法不是只有出世法,連世間法要成就都是這兩句話而已。「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兩句話加起來就是兩個字叫「精進」,我們現在的人都有努力啊!但不一定有一門深入,所以叫「雜進」,雜進不能成就。

 

所以,關鍵第一句也很重要「一」啊!你會一,你就不雜,你就比較不會有那些操煩。要用這樣的有為方法去訓練,因為這個過程要訓練。我剛剛有說六道輪迴操煩很多、痛苦很多,就像是逆水行舟,所以,一定要某個層面的勉強自己這樣去做、去訓練,當你爬昇到四聖法界的生命狀態時,表示你這邊功夫有入了,所以你養成習慣了。「少年若天性,習慣成自然」我自自然然不會操煩了,可是,我裡面還有它的習氣,那不是本身了,但我還要透過正知正念的薰陶,不間斷薰陶。

 

「薰陶」就是你們現在的語體文叫「置入性行銷」,你會發覺一件事情,我常比喻我們去KTV,年輕人去KTV唱歌,朋友點歌,「這首我會!」麥克風搶過來,唱、唱、唱,「那首我會!」唱、唱、唱。奇怪?平常就沒在買CD回去聽、練唱,他怎麼都會?沒有哇!電視轉這台也在廣告這一首,轉那台也在廣告這一首,無形中他就會了。這就叫做長時薰修,你自自然然就會了,所以一定要用這兩個字。那末後的結果叫做觸類旁通,現在的人廣學多聞就是為了要觸類旁通,不過,步驟、次第錯誤,不但達不到目標,反而背道而馳,很冤枉!

 

自古以來乃至佛法、乃至東方的教育都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私塾教育個個成就,古師大德一生持一部經而已,成就開悟證果啊!我們佛學院一學期要學六部經,對不對?一年兩學期,四年八學期,八六四十八,四十八部經都涉獵過,所以變成佛學專家,不能是一個學佛的佛弟子,因為開不了悟。所以「一」是什麼?長時薰修「一」就是專注,心才會得定。長時叫我這樣做叫「戒」,「戒」、「定」才會開「慧」嘛!離開戒、定、慧三學就不是佛法了。所以,會的……言行舉止、任何一件事、世間法都是佛法,不會的……任何一個佛事都不是佛法。所以,它的關鍵在這邊。

 

我們很多方法都是要訓練我們回來覺悟,「覺悟」這件事情……「慧」前面要有「戒」、「定」,我們如果耐不住、沒有耐心,就沒有戒了。這個「戒」不是死死的那些戒條,它是廣義的教戒,教誨的意思。我們要稍微勉強一下自己一直做相同的事情,你才會「定」,所以你才會開「慧」啊!所以「智慧」不是從看書、廣學多聞來的,看書、廣學多聞可以幫助我們有知識常識,知識常識有助於我們發現問題、了解問題,可是沒辦法幫助我們解決問題,解決問題必須靠智慧。

 

智慧跟煩惱是什麼?是「無」的事情,屬於精神層面,它不是物質,你不知道它在哪裡。「精神」跟「物質」屬於同一個法性,所以,慢慢導回法性,這邊就可以解決。那法性……阿賴耶四分裡面還有一個叫「證自證分」,法性是所謂的「自證分」,「證自證分」就是我們的覺性、悟性,如果我們回到了覺性、悟性,就運用自如了。可是它在六道輪迴有一個階段性的步驟,當然常數來講,有的人是道共戒、定共戒,對不對?那又等而次之,又另當別論。我們如果要有為的次第這樣,一定是戒定慧。那清淨心才能起智慧,智慧平常沒有,是你的清淨心遇到任何人事物起作用、可以解決事情的狀態叫做「智慧」,解決了還有沒有智慧?沒有了。你解決了……「喔!這個問題是用這個方法解決」,把方法記起來叫「知識」,另外一個遇到同樣的問題,照本宣科沒用,為什麼?體性不同!問題一樣、條件不同,解決的方式都不一樣。

 

所以,法非定法,我剛才不是有說「隨事起念,妙觀自成」?今天的例子就是如此,我們不知道你要問什麼問題,我們沒辦法事先準備書,這要隨問隨答。事實上是一種問題「應語隨答,應用隨做」。所以,我們階段性就是稍微勉強自己去「一」就好了,不間斷置入性行銷這個好的東西,好的東西我們叫做「善知識」,不間斷給自己善知識一直置入性行銷,那久而久之我就變成那樣的人了。這就是中國人在說的「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我們可以選擇我們要常去接觸什麼樣的想法,我們要常常接觸怎麼樣的價值觀、怎麼樣性格的人,我們常常接觸那樣,我們自然而然就變那樣。

 

學員:所以,我一直有時候好像有一個很模糊的一個概念,修行就是在過日子而已,就是這樣子,你每天就是這樣子過日子。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說過日子……這個日子過得有價值或這個日子不應該這樣子。比如說玩樂,你就會覺得好像不應該這樣子,可是好像這樣子的觀念也不對。

 

師父:不是玩樂不應該,我以大的來講好了,是叫我們不執著,而不是什麼都不行。是受用而不執著,什麼都可以、可是不執著。那這一個層次比較難達到,所以階段性才有那些限制、先不要怎麼樣。因為我容易被影響,所以先遠離嘛!久而久之變成我的習慣了,我就可以怎麼樣了嘛!可是我不會犯到任何閃失。所以,修行是修正自身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階段性我們的觀念不正確,我們就要去學習正確的觀念;如果我們學習到正確的觀念,再來一個學習同樣的觀念就是太歲頭上安頭,多此一事。

 

所以才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非法」即世間法,「法」即佛法,佛法都要捨棄了何況世間法?只是,階段性用一個佛法來對治非法,讓我們遠離比較大的污染,可是佛法還是一物,最後還是要捨棄啊!所以它有步驟,當我們還不能達到「任運自如,無功用道」的時候,我們不能連佛法都捨掉,(師笑)這樣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們就在世間浮浮沉沉,就容易墮「惡取空」。有的人坐、坐、坐到「四空天」,咦?還在六道輪迴?他以為自己作了佛,結果最後一念「啊!原來不是」,起轉一心又墮嘛!

 

所以你說的那是當一個人覺悟了,他就懂得「隨分過日」,聽好,是隨分過日、隨緣布施,布施是服務的意思,隨緣、隨分。隨分過日就是在消累劫還沒覺悟之前的業障,一直消、消、消,你的生命自然而然就愈輕安,那不是往外求的。所以,角度不同,可是目標一樣。

 

那你最容易契入的那個方法就是好方法,有人選擇念佛、有人選擇念經,可是都不能離開「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這兩句。有人選擇靜坐啊!有人選擇每天去服務人啊!都好,只要那一件事情能夠讓你發現你的心愈來愈輕鬆,你一直做這件事讓你心的煩惱愈來愈少,你愈來愈不會計較東計較西,你的智慧愈來愈高了,這樣子就繼續接觸啊!人家有的禪師是撿到一塊石頭從後面丟掉,打到竹子,ㄎ一ㄚ、ㄎ一ㄚ,這樣子就開悟了,問題是我們沒辦法用這種方法,我們每天在那裡丟,丟到都沒有石頭了,我們還是一樣〝憨度度〞(台語:傻傻的意思)。(眾笑)所以,各自生命體不一樣,只要符合自己、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方法。

 

佛法裡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每一個法都是第一,所以才叫《華嚴》嘛!「華」者「花」也,「嚴」者「園」也,這個花園裡面百花齊放,各自開出它最漂亮的樣子,這樣就好了嘛!玫瑰不能跟鬱金香比哪一個比較漂亮?對不對?所以各自是第一名。如是你去參一件事情,就是「心量廣大」這樣而已。當我們心量狹窄到一個點的時候,我們就活在地獄了;當我們心量擴大到遍虛空法界一樣大,我們就契入一真法界,那個時候你就是佛了。這樣子講可能比較……這個方向比較明確,那當中找的方法都是朝著這個主軸而已。這個方法是讓我越來越「窄也不容針」的?還是「寬時遍法界」的?這樣子去檢測就可以了,無形中你的能量就會愈來愈好、不假刻意。

 

我們常說「三明、四智、五眼、六通」乃是諸位本來的德性,所以不假他求嘛!有一句話叫做「但盡妄情,莫更覓真」,因為你本來就真啊!「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用一種適合自己的方法去導正回來就好了。

 

某學員:師父剛剛有提到,學習東西要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那個都很難。但是,就剛剛師父用音聲說法的時候,是很自然就要用這個?

 

師父:對!所以我常講「離相說法,是更真切」,沒辦法,我們眾生有他的障礙。所以,你就要去慢慢參,為什麼文殊菩薩……當世尊在楞嚴大會請祂為娑婆世界……特指「娑婆」哦!不是整個虛空法界的眾生揀選一個最殊勝的圓通,祂建議、推薦、背書「耳根圓通」,因為祂知道眾生的弊病在哪裡,所以才有這個音聲。不過,真的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稀有難逢,眾生真的很少有機會聽到這麼直接了當的。沒辦法,時代因緣,滿地都是鑽石我們就不會撿起來掛了,所以,有它的因緣存在,少數啦!

 

「音聲」音通心地、聲達性海,「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透過音聲的洗滌、淨化,令其「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這就是當年觀世音菩薩成道的方式。十方三世一切菩薩濃縮就一尊而已,叫「觀世音」,因為任何菩薩不得離「慈悲」而存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濃縮就一尊釋迦牟尼佛,因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不得離「寂靜」而能證道。釋迦是「能仁」之意,牟尼「寂靜」之意,能仁、寂靜、無盡的慈悲覺悟者是謂「釋迦牟尼佛」。所以,諸位如果證到能仁、寂靜、慈悲,諸位即是釋迦牟尼佛。

 

六根從眼、耳、鼻、舌、身、意排下來,六塵、六識、七大(地、水、火、風、空、見、識),就這二十五大類的法,「耳」從第二個抓下來,放在最末後第二十五圓通。二十五圓通裡面有兩個特殊法門,其一是「音聲法門」,其二就是四大你們所熟知的「念佛法門」,它也是一個特殊法門。「念佛法門」是遍整個虛空法界皆適用,「音聲」是特指娑婆世界眾生。剛剛好你們在娑婆世界,如果你們是在「香積國」,那就沒有用了。因為香積國「舌根」比較利,像這樣請我們喝茶,我們馬上開悟,「喔!喝到了,開悟!」所以不可思議啊!

 

我們不能用人間的邏輯去測度所有的生命狀態都猶如人類,香積國又怎麼能想像娑婆世界是用耳朵、耳根最利,聽到聲音居然能開悟。我剛才不是有說過嗎?禪師丟一顆石頭,咻~叩!開悟!(師笑)那當然這是比較廣義的說法。

 

音聲……念佛唸出聲再回受也是一種音聲,對不對?所以這個音聲法有別於禪跟念佛,稍微夾在中間啦!我這樣子講好了,我們如果念佛要念到利他,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亂」才有辦法;坐禪如果要坐到利他……有能力利他哦!不是自利而已,要坐到「明心見性,見性即佛」。「理一心不亂」即是禪門的明心見性,即是教下的什麼?「大開圓解」!那些都有一個非常高的門檻。可是「音聲」卻在自利的同時,你攝心入念得成就,進到寂靜的一個狀態,同時與外在我們說的前輩諸佛菩薩能量相應,直接就能利他,它有這個妙處。這個一般人比較不知道,我也比較沒有在講,(師笑)因為沒人問我就比較沒有講。

 

某學員:眾生根器不足,要經常接觸這一種音聲的修法,像剛剛師父講的就是一些……就是用言語來說的話,這個時候如果離這個心緣相,那這樣子就變成光是聽,沒有用這個心緣去抓,不就永遠都不會記得?就像說師父都講完了,結果通通沒有記下來。

 

師父:「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我們還是用我們頭腦的意識層,當然認為沒記得,可是,它早在你的阿賴耶識田種下一個種子了。所以,它要不斷的累積、蓄積能量,就好像一把火在這個壺裡面燒的時候,你看不到泡泡不能說它沒有溫度。那一直加溫、加、加、加到它冒泡泡,它也不見得滾了,可是,你那時候才發現哦~原來有作用,繼續加,沸騰了、OK了、等它涼了、還是可以喝了。所以它有一個週率,週期的那個頻率。

 

所以,那是不是不離我剛才講的那兩句話「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不要管記不記得,反正就植入種子了,你下一次就是在那個種子澆水啊!所以,「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消」吶!壞的也是、好的也是。我剛才不是有說到一個重點?你們現在的語體文比較聽得懂,我們去找好的人事物常去接觸,我們就變成好的人事物了;如果每天都在是非人我、東家長西家短,我們每天愈接觸這個愈久,我們就愈變成這樣子的人啊!如是而已。所以我才說「百千萬劫難遭遇」,那是真的啦!因為少,那少就要看我們自己的心能不能去把握的問題。

 

那音聲又有一個妙處,以前沒有DVDCD,沒辦法錄音,一個人會的唱完,往生了就沒了,對不對?現在有DVD可以複製,能量可以複製、可以帶著走,哪一個時代有這麼大的福報?這是這個時代之利。所以「福」兩端,大福報?我們把現在的工具都拿去殺盜淫妄了,網路殺盜淫妄、電視殺盜淫妄、都殺盜淫妄,都沒人要拿去宏揚正法、利益眾生。所以,工具本身的好是福報也是什麼?沒有福報。

 

我們知道的人就要把這個工具用在利益眾生,就好比當年天親菩薩修小乘,小乘不了解大乘,還一直批評大乘,結果他哥哥是修大乘的。有一天,小乘的這個弟弟發現大乘之殊勝,就跟他哥哥說:「我要懺悔!我以前不懂,結果一直批評,造下無量無邊的罪,我要把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割掉,以示我的懺悔。」他哥哥就說:「你既然要懺悔,你就把你的三寸不爛之舌,以前用在毀謗大乘,現在用來稱讚、宏揚大乘就好了。」(天親菩薩)開悟!這樣對!

 

所以,「若能轉物即同如來」,「煩惱即菩提」嘛!不是把煩惱剁掉才有一個菩提。到大乘是斷煩惱、證菩提,一乘沒有斷這個字,轉而已,轉煩惱即菩提。紅蓮是從泥巴所生,泥巴表污穢,沒有污穢的泥巴,生不出紅蓮。「牛頭栴檀」這是全世界最香的一種檀香,它是生長在全世界最穢臭的泥巴裡面。所以,我們通常遇到好的人事物,結果通常沒有多好,遇到不好的人事物,有時候還反而結好的結果吶!

 

法非定法、福非定福,「福報」這一件事情不究竟就是這樣。所以,要把福德離心意識、「三輪體空」去布施,這個福德馬上變為功德,那它有沒有離開福德?沒有啊!它是不是只是福德?也不是。(師笑)所以,那個音聲有這個妙用。

 

依我的經驗……因為我確實以前不曾修過任何宗教,是這幾年來才有被各個宗教的人找我們去幫他們處理一些問題,我也因此才慢慢體會到音聲的妙處,也因為行、證而後信、解,才體會到所謂「天帝之玉音通幽徹玄,一呼萬山應,天地無不從」。我哪知道我們呼一下(指音聲淨化),紅龕桌上的都要下來頂禮?對啊!那個是你不能去設定的。因為我們打從心底從未跟世間去做一個「爭」嘛!所以我們今天可以說打遍靈界沒敵手,並不是我們爭天爭地,我們一踏進去,大家就是在頂禮,大家「和光同塵」、好來好去啊!為什麼?仁者無敵!這個都是事後才去印證,對啊!所以印證故,信而有徵。

 

最近同參之間很多佛家弟子他們有持經,我們也〝普普〞(台語:稍微之意)從他們身上了解一些佛經,「嗯~對啊!佛經就是這樣。」可是我有一個特色,我以前沒看佛經,那現在接觸到人家在講佛經,我聽到今天為止,沒有半個疑惑。(師父模仿帶有疑惑者之語氣)「真的是這樣?怎麼是這樣?真的布施就會怎樣?還是說『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諸法所生,唯心所現……』?」我完全沒有疑惑!為什麼?因為我們就是這樣,我們親證的世界就是佛經上寫的呀!所以你怎麼會去疑惑?更堅信嘛!對不對?更堅信世界災難可以透過諸位的發心而改善,我們大家最好是發心來做一個救世主,發願做全球、全世界、全宇宙的貴人啊!不要希望我們生命中多貴人哪!多貴人的意思就是多災難。(師笑)

 

心想事成啊!「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有這個願的感,諸佛菩薩必有所應,「感應道交絕不失時」,「隨眾生心,應所知量」,我們比較用這種心懷,憐憫不捨現在還在苦難當中的生靈、眾生,秉持一個「情與無情同圓種智」的心懷去關心,隨緣隨分、盡己一力。只要能力所及、機緣成熟,就勉強說付出一點,那為什麼講「勉強說」?因為實在是沒有付出,那是我們的本分嘛!談得上什麼付出、犧牲、奉獻?那都是多講的,真正是我們的本分而已。所以,當中是沒有條件但書的,講淺一點,大家都是一家人啊!

 

現在「一家人」比較可以比喻,因為現在學校沒有教《弟子規》、家裡也沒有教《弟子規》,一家人都會鬥來鬥去。大家都是生命同體、共同體,方便講,你為你的生命付出關懷是本分嘛!當中有沒有條件但書?沒有啊!這種東西現在世間人很難理解,世間人都變成一種畏懼心,「怎麼有人對我們這麼好,有什麼企圖?」有這樣的人啊!但我們不能因為人家有質疑,我們就卻步、因噎廢食嘛!所以,至誠感通,我們還是要一直散發無盡的至誠,不能因為人家對我們的懷疑……他會有懷疑,表示我的誠心不夠嘛!對不對?那我只好去長養我的至誠之心啊!(師笑)如果這樣,你會發覺我們的人生很快樂,淨土要不要去那邊?不用!西方淨土即在眼前!

 

某學員:師父,那可不可以這樣說?凡事、一切的東西只要能夠離心緣相,當下就是淨土?

 

師父:沒有錯啊!為什麼?一切都是妄念起用,這些幻有就是妄念起用。你離了,就沒有幻有了嘛!為什麼還會在?因為眾生有緣有感,你來應而已。所以,有一種人叫做「再來人」,他是來玩的、來教人的,所以他沒有痛苦。他有那些事相,這些事相來到他那裡是樂趣。還有一種是來還的,遇到事相就苦得要死。(師笑)所以,是從心去轉,而不是把事相剁掉吶!

 

當年釋迦樹下靜坐,「哦~好寂靜,好好喔!」那我們自己一個人,「沒人找我們出去玩樂,好寂寞、好孤單喔!」不是一樣沒人找?對不對?當學生來的時候,兩千五百個來來去去,「嗯!好熱鬧、好充實喔!」我們如果比較多人來找我們,我們就「有夠煩的」,對不對?事相是一樣,心要怎麼去轉它?一心一世界,一種心就一種世界,所以決定權在我自身、不是外在。所以那個就是離心緣相、名字相、言說相。

 

心意識……交光大師講得比較深「捨識用根」,「轉八識為四智」大圓鏡智性清淨、妙觀察智見非功、平等性智心無病、成所作智同圓鏡。所以,把八識……前五識、第六識、末那識(第七識)、阿賴耶識(第八識)轉,有剁掉嗎?沒有!轉變為四智。所以,四智是不是你們的本能?本來就是啊!八識裡面有四分見分、相分、自證分、證自證分,「見分」乃精神世界,「相分」乃謂物質世界,它們來自同一個「自證分」。所以,精神、物質不是根,它是所現所變;自證分(法性)是能現能變。所以,能現能變是你的本能,你遇到的精神的折磨,你遇到的物質的匱乏,你都可以回到法性去挪移調整。因為物質、精神是所現所變,我掌握住能現能變又有什麼不能改變呢?那當中的參數就是要有「證自證分」,那是我們自身的覺性、悟性。

 

為什麼菩薩比阿羅漢還高一級?因為祂空有不二,祂不會執著在那個空啊、有啊!有、是你家的事情,幻有是假的,祂還會來到這個幻有的世界玩樂、度化、勸化眾生,(師笑)希望眾生皆證無上菩提。菩提要從心覓,不要從外求玄,所以,回溯回來而已。

 

佛法說難……事實上是很簡單的事情,簡單是因為你自己就做得到,不需要靠任何人。說真的,登天難、求人更難吶!春冰薄、人情更薄,你要怎麼求人給我們?對不對?可以靠自己做到,那是最簡單、最殊勝的,這就是佛法。難在哪裡?很難相信!(師笑)你如果真的相信,你就去做,你就對了,問題是我們會遲疑。所以,訓練是訓練什麼?訓練到我們真的相信。你真的相信了,你自己信心就長養出來了嘛!就什麼都不怕了,對不對?這個時候林強(林強師兄為一知名音樂人)的「向前走」(歌曲名,演唱人為林強師兄)就衝出去了(眾笑),對不對?佛果就得到!(師笑)

 

真的啦!世間法「知之非艱,行之惟艱」,佛法出世法是什麼?「知難行易」!很簡單就做到,可是要知道非常難。知叫「解」、行「落實」,前面還有一個字叫「信」,信、解、行最後就證實到了,哪有難?所以「信」最難,不信你怎麼會去了解呢?你沒有了解又怎麼做得到呢?那你沒去做、做得不夠正確,你怎麼會證實得到呢?所以「信」很重要。

 

坊間這麼多人在追逐生命成長,以佛法好了,我們窄化來說,佛法不能成就的這麼多,就是這麼多人都很難相信它。為什麼簡單?佛說的我們都不用去想、照做就對了,我們偏偏要想。(師笑)師父說一加一等於二,我就直接寫二就好了,我每一次看到考卷有一加一我就等於二,我有想嗎?沒有啊!是師父跟我這樣講而已啊!我們眾生不是,我們是……「一加一?這樣子上面畫下來,哦!『王』嘛!等於『田』啊!」(眾笑)就想整天,一想就是分別了、執著了、妄想了嘛!就讓我們遠離那個大智啊!(師笑)

 

大覺大智「佛」也、「佛陀耶」!中國人比較言簡意賅,比較喜歡從簡,所以把「佛陀耶」直接翻成一個字叫「佛」,覺悟圓滿的智慧者,印度話是叫「佛陀耶」,方便跟你這樣分享。

 

小克師兄:那我們今天的時間大概到這邊。

 

師父:那我們就收個尾(此時師父說了一段天語)。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感念眾生,若無眾生,不能成就,生生世世,乘願再來。為以表達眾生之恩吶!所以,佛者覺者,心量大到像虛空法界大的那個人叫「佛」,我們大家都有份。(天語)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