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2010年1月16日(農曆十二月初二) 20:00~22:00
地點:高雄黏黏屋(高雄市德威街60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女淇師姐音聲唱誦
SONA師姐音聲唱誦
師父音聲淨化...,並釋義: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所以佛一言:「識得一則萬事畢」。我們這人世間為什麼這麼多問題,乃至於身體的病……,一切的「礙」(障礙的「礙」),我們通稱病。為什麼叫一切?因為人的存在不是只有這個物質,我們說這個肉體稱之為物質。物質~會通、會障礙稱之為「病」;何嘗不是我們的心裡想不通、有鬱悶也是一種病!那我們的靈性不能靈驗,什麼叫「靈驗」?我們的感知能力各方面有某種障礙,何嘗不也是一種病?因為沒辦法契入「一」,一即一切。
換言之,我們用我們現在比較白話做詮釋,為什麼叫詮釋?就是說它不能完全去解釋這個「一」字。我們說比較圓滿一點,整體思維我們稱做「一」。那我們現在眾生都墮入在二、三見,什麼叫做二、三見?就是一般講的分析,「單一」叫分析。本來是一個總體的生命被我們分析成好多細項,乃至於現在的西潮教育。我們從通學、廣學多聞、通才教育……慢…慢…慢提升走到越高年級,越縮越窄、越縮越窄變成專家。「專」是一家之言,最後變成「專士」,不過我們現在名詞都是一個混亂的時代,我們把所謂的「專士」變成「博士」。東方老祖說,博大而精深,其實博大而精深才堪之為「博士」。
西潮教育讓我們走到一個點而已,這個叫單一,而不是剛剛講的那個圓滿的一(一即一切的那個「一體」),一個完整體,它不是單一。所以拿到了專士最後容易讓我們鑽入牛角尖,鑽進去牛角尖我們就比較會想不開。(身、心、靈)三而一,一而三,我們說身~就是那個物質,心~我們就比喻成精神,靈~是精神跟物質的本體,所以它其實是三而一、一而三。換言之,精神跟物質是所謂的所現所變,最外層的現象。它有一個本體,它的本體就是我們的靈性,那個法性,它是所謂的能現能變,哲學用詞叫宇宙萬有的本體,是可以變現的一個本體,無所不能,無所不知的那個生命狀態。
那我們的形形色色是有所能,所以有所不能,就是說你們知道的「所知障」,所以有所知,有所不知。大家要去理解一下,所知障不是說那個我們讀的那個所知(我們本身知道的東西),不是這樣!我們被障礙住了,簡約說叫智障。智障不是在罵人的意思喔,是我們現在的意識形態錯會了它。就是有一種障礙了,障礙住我們的智慧,所以那就是智障,所知障就是智障。譬如說,所知本身沒有障礙,就是說你們所學的任何的這些人生的學科,或是這些理論本身沒有障礙,可是被我們的障礙障礙住它,沒辦法去運用,所以才變成所知障。若說廣學多聞最後是障礙,誰敢廣學多聞啊!是我們會不會的問題,就不是那個學科本身是錯、是對的問題。
所以到大乘法,它即已論心不論事,所以是要問我們的起心動念,並不是事相如何。我們縮回來講,現在的人比較關切是肉體的問題,因為肉體直接感受得到。其實肉體問題,它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狀態。換言之,它只是一個總體生命的一個小區塊而已,非常非常小的一個區塊。要解決怎麼辦?剛講的「得一」,先要去了解什麼叫「一」,一即一切的一,所以「一心是因,一真是果」。一般你們說的一真法界,超越三界十法界,尚且可為,當然亦不可得,更何況我們六道輪迴的這些種種,這些苦難,這些有形無形的苦難。
為什麼我們說有形、無形,因為我們的靈性我們看不到,我們心理我們也看不到,不過就是有。我們只有看到我們這個肉體物質,我以為我們被「礙」,其實不是。是反過來,我們礙到這個身體,「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肉體是我們的依報,我們自己是正報。那自己是講我們的靈性、我們的心境,那個比較抽像的部分,可是它存在。換言之,就是我們靈性出了問題了,現在在這個六道輪迴這個靈性叫做靈魂,靈魂出了問題,起心動念有所瑕疵造成我們肉體的障礙。所以,我們要解除我們肉體的障礙要從那裡開始?從我們的心境,「內在如果沒有矛盾,外在即無衝突」。
外在~我們都把它想得很遠,你~才是我的外在,事實上不是,是我這個肉體就是我的外在,就是我那個靈性、那個靈魂的外在。所以如果最淺薄的一個環扣,也是最直截了當的一個最近的一個環境,就是我們的肉體。要解決這個肉身的障礙怎麼辦?回過頭來把我們的心念轉化。心念是正報,正報轉化了我們的肉身依報就轉化,拓寬才是我們周邊的人事物,就是說小孩子就知道要照顧娃娃(指在場放置的一個娃娃),取個名字好好用心。為什麼取個名字?因為我們眾生有習氣,我們有依賴的習氣,如果沒有一個讓我們認知聚焦,我們沒有辦法把我們的精神專注在那裡。
我為什麼要講精神,剛剛我本來只要講把我們的愛心,可是這六道輪迴是對法的世界,你不是只有「愛」而已,你還處在一個「恨」的世界啊!換言之,如果你沒有一個依偎,你也沒辦法把一個恨加諸在任何人身上。由愛生恨是現在普遍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法」,樂極生悲!換言之,佛家比較不講愛,他比較講「慈悲」,愛裡面含藏著情識。情識剎那生變,就是愛你愛的深,最後才恨你恨得入骨,現在不是很多新聞都這樣報,像情侶啊!
現在的感情比以前古時候的人不穩定的原因在這邊,古時候會把那個愛情提昇加進「恩、義」,我們說感恩的「恩」、義氣的「義」,當然不是社會黑道那種狹隘的義氣。就是說它有道義在裡面,所以他們的情可以長長久久,經歷在「道、義」上面的情,它是可以昇華的。可是現在少了道義,只是情識作用,情識的本質就是自私自利。換言之這時候不能滿足我的自私自利的時候就出問題了,所以(佛家)比較講「慈悲」。「慈者予樂,悲者拔苦」,給予快樂叫做慈,幫助去除痛苦叫做悲。所以裡面沒有「我」,沒有一個我,就沒有那個自私自利,它是恆長穩定的。我們就要學習一個要如何由「愛緣慈悲」去提昇變成所謂「眾生緣慈悲」,再去提昇變成所謂的「法緣慈悲」,再往上一著叫作「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如果真的到那個時候,你們就已經得到那個「一」了。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寧靜祥和的寧,神得一以靈,靈驗的靈。那神是誰?神就是你們的靈魂啊,靈魂就是那個神識啊,不是講外在那個神(有人到廟裡拜拜那個神,那個距離我們很遙遠),祂過祂的日子,我們過我們的日子,祂也沒辦法保佑我們啦!說真話,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則不得啊!如果你能求來的、求得的,表示你命裡本來就有的,不需要求也有啊!那你命裡沒有的話,你怎麼求,磕破頭怎麼求都沒用,畢竟福由自己求來的。那個「求」是什麼意思?是你自己的造作,所以我們要了解剛剛在樓下講的那個「了解」就很重要了,我們要求了解人生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粗分來講,大略逃不過這三個學分:人跟人的關係、人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
我們說你活著,有你嘛,對不對?那你是人嘛,人跟人的關係,你逃不出這個範疇嘛!那是不是只有人跟人的關係而已,拓寬啊!你在這個地球環境,甚至我們講大一點,在這個宇宙裡,宇宙乃至這個地球所謂的環境(大自然環境)。所以你就要去了解,人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所以兩個學分了,對不對?再拓寬呢?這個世界不是只有這個平面的世界,它是維次空間重重無盡。換言之,用現在科學家的說法,至少11度維次空間,可是理論上是重重無盡無量的維次空間。就是你們講的、古時候人講的有鬼神道,就是古時候佛家用「法界」這個東西。「法界」是古時候的用詞,現在的用詞叫維次空間,不同(用詞不同),它是不一樣的說法而已,表達是相同的意思。不同法界就是不同維次空間,存在這個宇宙裡頭重重無盡而且重疊在一起,有緣的話你就會突破。
那個「緣」是什麼意思?是機會條件,所以美國太空總署發表在某種條件之下,時間跟空間是不存在的,那它為什麼能夠不存在?因為它本來就不存在。可是他們知道在某一種條件之下,卻不知在什麼條件之下。所以古老的祖宗已經印證到了那個條件就是「定」,一般你們說的「禪定」。不過禪定容易讓人聯想到宗教,現在的人意識型態太深厚,容易錯解文字,就會沒有交集、雞同鴨講。所以我們會常換言詞就是這樣。換不同名詞去解釋,因為畢竟它不是宗教,它是一種真實人生的教育,只有透過教導發育才能改善人生所有的問題。換言之,它說的條件是什麼?條件就是佛家講的「緣」。「緣」這個字的意思就是機會條件(翻成白話文其中的一個意思),所以在某一個機會條件之下,它是不存在的,那個叫作「禪定」。
禪定是我們說的佛家用詞,佛家就會被想到佛教,就變成宗教,很冤枉啊!它(佛家)明明就是教育。(禪定)用現在用詞你們比較了解:「平靜的心」、「清靜的心」。如果你們這個心的清淨度愈深,深到一個程度,我們感受的禪定,那禪定就有分級數,那個級數重重無盡,它是漸層,它不是刻度,刻度就是邏輯。「漸層」某一個狀態你需要契入「現量」,你才有辦法去了解。邏輯叫「比量」,那什麼叫「現量」?就是本來就是這樣啊。親證叫「現量」,親自證實到的叫「現量」。「比量」是推測的得知啊,科學家已經很不簡單了,用比量可以去得知宇宙重重無盡的空間,可是他沒有親證,它沒辦法親證,因為他不知道那個某種條件就是「定功」。所以為什麼常常要叫你們訓練清淨心?因為只要你們有清淨心,就可突破無量大維次空間。
換言之維次空間突破,你就可以轉化你的生活,因為你存在這個維次空間,維次空間裡面有形形色色,統統叫維次空間。如果你定功比較深入的話,你就可以決定你的維次空間要挪移往美好的方向提升,當然不會往負面的,因為你有定功,自然不會往負面把自己往下沉淪。「沉淪」就是表示我們生命的干擾,會比較多干擾、煩惱……諸如此類的這個負面的生命狀態叫作沉淪。那「提昇」表示什麼?歡喜、喜悅、清淨、寧靜祥和……,你們講的吉祥如意、歲歲平安,類似諸如此類的形容都叫作提昇。若我們不去了解原因,我們就永遠做不到!
所以那三個學分(人跟人的關係、人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人跟天地鬼神的關係),階段性好像三,(其實是)三即一。我們剛剛不是講「得一」,一即一切,因為重重無盡的空間是往大的方向去講「大」、「廣」,所以深廣無盡。那人跟人的關係是往「小」的方面講,小而無內。剛剛講什麼?「大」~大而無外。所以這些用詞只可以去參,無法用解釋,因為「言語道斷,心行處滅」,它沒有離開我們這個「我」。所以從人跟人的關係就好像這三個學分的基礎。那我們就去抓,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要蓋很高的大樓,它沒有離開那個平面,那個平面沒有離開那個地基。換言之,地基愈深厚的建築物它就愈穩固愈不受地震、風吹雨打的動搖,愈不受嘛。所以我們去看我們人生的學分在哪?基礎在哪?人跟人的關係是人跟大自然關係的基礎,人跟大自然環境關係是人跟所謂天地鬼神不同維次空間的基礎,那我們往基礎去挪移啊!
人跟人的關係的基礎在那裡?在人跟自己。換言之,就我剛講的,如果一個人相對自己內在,就自己跟自己處得很好,是不是就沒有矛盾?那他如果內在沒有矛盾,那個基礎有了,往外拓寬~外在,他跟別人也就沒有衝突了。再往外拓寬,把這個力道愈深入、愈加強,是不是他跟自然環境也就沒有衝突。那再拓寬是不是跟天地鬼神就沒有衝突了。這個是「理」上,「事」上你們可以從你們的生活當中細心去體會就會觀察得到。
我們說人跟人,為什麼現在憂鬱症、躁鬱症很多?這「小」的來講,因為我們跟我們自己都不好相處,所以我們自己有矛盾,這個憂鬱、躁鬱就產生。那「拓寬」是什麼?人跟大自然環境影響這整個地球,例如溫室效應,以前我們哪有聽過溫室效應?像暖冬、暴風雪不是很多,以前很少聽到,當然有但偶爾啦,這就是跟大自然環境是關係啊。小小的一個台灣,小小的一個風災而已就滿目瘡痍。以前較少,以前是偶爾有一個風災,災難很大,那時候很大,也沒有現在小的大。我記得在高雄,我還很小的時候經歷過賽洛馬颱風,這裡有長輩你們比較知道嘛,那時候是多嚴重?那時好像是高雄縣岡山那一帶比較嚴重,那時候的嚴重有沒有這次的水災嚴重?也沒有啊,也沒有這次八八水災嚴重。不過那時聽到賽洛馬颱風好像感覺比這次的水災的風較大,怎麼差這樣?
包括今天下午在跟人分享一段事,現在黃金是不是很貴?比鑽石還貴,是不是愈來愈少,你有沒有想要說… 至少我們沒有帶過(記不得上輩子、上上輩子),我們也看過戲劇、電視嘛!電視在演皇帝,給功臣幾萬兩黃金賞賜,現在要去哪賞賜那麼多黃金、珠寶、瓔珞?都沒有啊!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所有這些物質都是依報,人心善,寶就多;人心不善,寶就少。所以我們跟大自然環境的關係緊密是一體的,只是現在的人不了解。
古時有一種檀香叫做牛角栴檀,那個好像這麼一小顆燃起,整個長安城都聞得到,那個好寶物啊。現在較好聞的一兩四萬元的檀香也沒有辦法達到那個程度。為什麼我剛好說一兩四萬元呢?兩年前有一位法師送我半瓶檀香,我也沒在接觸這個我不知道,他送我就接受。那法師說:「這很珍貴,一兩四萬元」。一兩四萬元!我哪敢點?但想一想檀香本來就是要點的啊,對不對?所以我們還是被數字來影響我們,真的身外之物啊!不過我們聽到就覺得,喔……(好貴,不捨得點),其實它不過是一個依報而已,我就將它點燃(供養大家),確實蠻好聞。不過想到牛角栴檀,這個幾十億倍都比不上。
有些人有那個經驗,無形中就會聞到檀香味,當然恭喜你啦,天神過境來向你打招呼,讓你聞到祂們身上的香味,表示你有福報、有福氣,可以沾一點光。我剛講我曾在家點那四萬元的嘛,長安城是不是很大?你們有住高雄的嗎?有嘛!你們家有沒有哪一天聞到很香的味道,持續很久?沒有啊,表示我點的你聞不到,所以非寶也,相較古時候不是寶,對不對?包括我們現在很多在供佛的,用清水在供佛,我常說,極樂世界隨便舀起來都是八功德水,怎還需要喝我們這五濁惡世的碳水化合物,我們要給人家毒死,毒死諸佛菩薩。所以所有這些的儀式通通是教育表法,古時候的人有智慧啊,這個真的要深深體會。
要不然,小柏坐在哪?小柏最近被我唸的〝有透無〞(台語:喻被念得很透徹)?也沒很透啦,只是感覺要煩死。你們知道嗎?沒辦法,有時我也覺得很無奈,我說我招誰惹誰要唸你啊,對不對?唸你,我心沒清淨又造業,真的造口業ㄋㄟ,又讓你〝怨鬥〞(台語:指起瞋恨心),對不對?招誰惹誰啊?若非教育故。我在比喻這段時,當我們在看到佛像時候,基督教看到那個十字架,都會由衷燃起非常平靜的心、感恩的心,五體投地跪拜ㄚ,那個願嘛。當然那個本身也是一種運動對我們身體也有好處,至少可以水火相濟,你看就沒有傲慢,也沒有反駁。我常問他們說:「那〝柴頭ㄤ仔〞 (台語:指雕刻之佛像)是哪一天有教過你們?你就這麼感恩,現在每天在教你的父親、母親,你就那麼〝怨鬥〞?」真的啊,我不是指你(小柏)啊,我是以這做比喻,是有這個現象啊!
古時候的人高度智慧,他知道人有這種習氣,為我們好的,我們分不清,他為我們好,他才會用他的嘴一直唸我們,是表達他的愛心希望我們好嘛。但是我們受到這些壓迫的人,我們會很不甘願,所以會反,難免當中教育的實質就很難去落實。所以他們就設這些高度藝術的表法工具。他就〝柴頭ㄤ仔〞刻的很漂亮,諸佛菩薩,你看到它就心中生起美好,它就教你了啊,因為你生起了美好,你頓時剎那就沒有負面的心境。好,「心淨即佛土淨」,一切法從心想生,你自然每天就很美好、很美好,你就殘存了很多……或者是這樣講,反過來,你就隨時在生起了很多美好的能量,那你靈性產生美好的能量,你的肉體是依報就被感染嘛,感染它就轉了,我們肉體就會變得比較美好。當這個力道持續比較久,力道比較深的時候,我們周邊的人也感染到我們這種美好的心境,所以你的人際關係也會變好,人際關係變好你各方面的順暢度也都會變成等量提升。所以這些表法工具還是很有用,不會的就把它當做迷信。
什麼叫迷信?你去求祂讓我們得到幸福美滿一輩子的啊。你想,我們若看到他沒學到這個教育,我們只要期望一塊〝柴頭ㄤ仔〞,我們就磕一下頭就給我們一輩子幸福美滿,我們就比一塊木頭還差勁了,那怎能堪稱萬物之靈。所以「迷」與「覺」在一線之隔,萬生萬物取其用,是我們會不會的問題,而不是事相本身對不對,畢竟「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從十法界角度來講;回歸一真~凡所有相皆是真實,這你們存著就好,不要去想,愈想愈複雜,存著叫「疑情」,你若去想,你就轉加懸遠。不能了解就丟著就好了,去了解我們能了解的,「能了解的已經了解到證實到,就是你不能了解的基礎」,所以都是一層一層上去。
人跟人的關係處好,大自然環境就不會(有災難)啊。所以佛家講得很透徹,譬如說四個大災難,來自四個非心。當然不是只有所謂的非禮勿視、勿聽、勿言、勿動,四非即罪,那如果我們把四非轉成……不是「是非」的「是」,是四個不如法,四非那個罪孽深重的罪。你看它如何寫?四個非嘛,把非轉成正即罡,四正即罡。所以要改變人生其實很簡單,從這些理路去轉化而已,那跟別人都無關。我們若有四非我們就把那個非改成正,我們就變成四正就是罡氣。
「罡」一字多涵,「正量」我們這樣說好了,正量罡正之氣,就是說現在科學家講的好的能量磁場,好的能量磁場就帶領你往好的幸福美滿人生路徑挪移。我剛講的四非,把我們內在的~佛家講的四非(三毒加上一個慢──貪、瞋、癡、慢),貪、瞋去給它淡薄,甚至轉化完全沒有貪了,轉自己的貪欲去服務群眾、服務眾生。這時候水災就沒了,因為水災的主因是來自於貪欲,所以整個地球的人如果愈來愈貪,那水災本來就是存在,也不足為怪,我們也不必去害怕,因為本來就會這樣了。
我們常常對本來就會這樣的事情去〝挫咧等〞(台語:擔心)。意思是說我們本來就會死,我們為何要怕死?吃飯本來就會飽,那你會不會怕飽?不會啊,所以這是要了解,我剛講了解深入。愚癡心造成風災,傲慢心造成地震。昨天人家跟我講的海地地震,我也沒注意這些,不是我們不關心,他那邊地震,沒有錯啊,那你們要怎麼辦?你們能改變嗎?可是你們可以改變ㄋㄟ,你們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有的知道的不相信。所以不管怎麼樣,不知道的不能改變嘛,知道了,不相信還是不能改變嘛。
只有一種人,知道了相信又去做的才能改變。換言之,你知道了、你也相信,你不做還是不能改變。所以有級數的問題,要怎麼改變?我剛講的:海地地震~那麼我們卸除我們內在的不平、傲慢,不平的心、傲慢的心就是地震的主因,全世界會有板塊活動,有這些地震,我們在全世界裡面我們會受殃嗎?會啊,不過也不會啊!因為如果我們拉出別業,我們也不會受及殃禍。為什麼?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這是一個妙理。
為什麼妙理?邏輯沒辦法去了解,只有你做到才能了解。我就常比喻,今天有新的同參來,所以有時會重複一下,希望老參包涵一下、複習一下。101層的風景,你要我怎麼形容給你知道?除非你爬到101層自己看到,可是我可以教你怎麼爬、怎麼走那一道的樓梯,轉那一道的電梯轉上來,可是統統講完,你只要不做,還在那邊質疑,你永遠沒辦法了解101層的風景。所以覺悟的方法、門徑講究親自證實,親自去證實它。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你要自己去喝你才有辦法,它不是理論的部份。所以它具足理論、方法。正確的方法是為了讓你落實正確的理論,你有正確的理論沒有正確的方法,你還是辦不到,所以方法和理論階段性是兩回事,階段性啦。
我們回到那個一,是一即一切~同時,不過我們現在的人習慣分析,失去(有點生疏)這個能力,所以我們還是要拉回來這樣講。方法理論具足還加上表演,什麼叫表演?就是做到了啊。做到,做給你看。如果我們只是讀書,沒有方法,我們書也讀不好。有方法能幫助我們讀好書,讀到書的常識、知識沒有落實,就是沒智慧,因為到底是真的、假的你們不知道。所以它具足了覺悟的方法裡面,它具足了極度的科學、極度的哲學,從理上來講是哲學,從事上來講是科學,那科學是擺在最末後。
為什麼?因為如果沒有倫理、道德、因果概念的基礎就沒有智慧,因為智慧來自於清淨的心,一個人如果沒有倫理、道德、因果的概念跟落實,他的心不會清淨,他會怨天尤人,因為他不了解,為什麼這個人對我這樣壞?他怨天尤人啊!為什麼我那麼努力,賺不到錢?怨天尤人啊!為什麼我那麼帥卻交不到女朋友?怨天尤人啊!通通怨天尤人啊!(師笑曰:如有雷同純屬虛構)。怨天尤人他又造業,他不知道,就更加怨天尤人,所以心就不會平靜,不平靜就沒智慧。
所以你會記得我們小時候小學老師若教我們都教什麼?遇到問題要冷靜,那個冷靜就是清淨心,哪有人教你遇到問題就要躁動?少陵(在場一位同參)躁動啊,要趕快躁動啊,激勵出你的潛在能力,對不對?就有辦法突破難關了,沒有這種事情啊;包括運動員都要放鬆,你有發覺到嗎?所以這次北京奧運那個撐竿跳得第一、破世界第一,你有發覺到一個現象嗎?他都不急不徐,時間快到了還在那拖拖拉拉,他跳不過他就回來用浴巾整個蓋住不知道在幹什麼?所以後來才知道它必需冥想,當然他們的用詞叫冥想,冥想不要想成那麼高深莫測,「冥想就是我靜一下」,這樣你們就較好了解。他就先靜一下,靜一下就較好放鬆,你若緊張肌肉緊繃,你就無法達到最高效能。所以連運動員他都要靜一下,而不是趕快躁動激起你的潛能,你就跳過去了。通常都是這樣掉下來的,不是這樣跳過去。
所以內靜外動,是最佳的人生,因為外動這個機器運作它不會生鏽,只是你內在不行,所以心淨即佛土淨,一定要拉回來,這個世間儲存非常多的方法門徑,你們要用一種平等觀去看待,為什麼?「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是我們的根基有高低,不是法門有好壞,適合我的就是好,不適合我的就是不好,它們本身沒有好壞,因為是我在決定,所以只有我有高下,外面的法門沒有好壞。
所以我們要用一個平等觀,更且我們說在菩薩界裡面好像是一個重罪~自讚毀他,所以不是只有法門,彼此要去讚歎,而且眾生本來彼此要去禮敬,為什麼我不是講讚歎,是因為禮敬諸佛,如來才去稱讚,我們用比較白話講,因為眾生皆是未來佛,用現在的用詞「禮敬」,我們是這樣去尊重,我們不可以自己有傲慢心,他沒有錯啊,是外在人事物沒有錯啊,是我們自己的傲慢不平看待有所高下,那有所高下、有所是非就有所那個對、不對的問題。所以我們回溯回來化除內在,還是那個人跟自己的問題,對不對?矛盾我們還是會禮敬諸佛,用現在白話文「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存在為~禮敬」,為什麼有的不讚歎?因為他性相近,習相遠,「習」成比較負面的、背離本性,有一些傷害性,這我們不能去讚歎。那稱讚「如來」,隨順性德的即為如來。就是說他如果做的對,我們就要去讚歎,所以方法門徑有所不同,處處指歸同一,這才叫一即一切。
那你說有幾個方法門徑?無量無邊。因為方法是藥,眾生是病,只要有一個眾生,嚴格來講就有一個法。所以法很難講,因為並無定法可說;也很好講,因為也無一法可說,既無定法,也無一法,那為什麼還說?因為眾生有病,所以才來和藥。你們知道嘛,是人生病了才和藥,還是你先發明一種藥,再等人來生一種病?所以法是藥,眾生是病,「應病與藥,隨方解縛,就路歸家」,只要能達到目地就是好方法。我們就要往靜,禪定也好、清淨也好、平靜也好、冷靜也好,一下都好,浮躁時,我們心就靜一下。我知道我們眾生現在有很多脾氣發起就很難控制,沒關係,難控制我們要有那個「知」,我們控制不了要知道「我脾氣發起了」,所以基督教也說的很好,祂說「不要把早上的怒帶到隔天」。意思是這樣,就是說我們早上若發脾氣,我們應該晚上要睡前就沒脾氣了,不要再帶到隔天,這樣訓練我們就比較容易伏住。
總是「火」,火燒功德林很冤枉,你們就要自己去體會,我們也很努力,在這人世間很努力的去建構我們的生活,也很努力去賺錢、去經營,不賺錢、經營是切分為兩個,我現在表達經營我們的人生賺一點微薄的資糧來維持我們的幸福,為什麼常常最後事不如意?不是沒努力的問題,是被我們燒掉的問題,我們只要懂的「忍辱」,我們就守成容易;「佈施」就容易成就、回饋,「回饋」也是方便講。佈施是因,福德是果,「福德」要留得住還需要有「忍辱」,所以我們若以「財」來講,財帛不等於福德,有財帛的人不一定有福德可以享用他的財帛。你只要佈施你就有財帛,你就會賺錢,也就是說財佈施你就會賺錢,但不見得你就可以享用這些錢。
你去觀察你周遭的人,很大的比分是賺錢的人跟用錢的人是不同人,用錢的有福報啊,賺錢有財帛啊,他賺錢給有福報的人用,而他自己沒有。這細微理路要去了解,了解之後,你就可以去轉變你的人生,屬於你自己的生命你就可以去創造高峰,所以很多人都不能了解為什麼要學習,到底學什麼?其實,講到極處就是學一個「放下」。萬緣放下你就具足一切的宇宙資糧,都是你的,你就享用不盡,因為放下裡面具足佈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般若,一個放下就具足。「會的」是從一念放下,「不會的」就是分析出來,先從佈施做,但我現在脾氣無法控制,沒關係,我們就期待我常佈施賺多點錢,讓我們脾氣燒不完,這很辛苦啊!
有一種是我比較不會賺錢,我就〝巴結一點〞(台語:意指忍耐),我就不要燒那麼快,還有一點可以燒,當然不要只是想到「財」。我用財來比喻一切,一即一切,我在講「財」何嘗不是在講我們的身、心、智慧?因為三施裡面不是只有財施,它還有法施、無畏施;財施得財、法施得聰明智慧、無畏施得身體健康、寧靜祥和。所以這都要有忍辱的功夫,因為這些剛剛講的這三個都是福德。福德「享不到」表示我忍辱不夠,所以要戒慎恐懼,尤其是我們身體較欠安的人我們不能發脾氣,因為一分鐘的脾氣三天都補不回來,三天的休養都補不回來啊。我們若用比較科學的理路跟你們講,其實是逼不得已才這樣講,我們若用較落後的科學去比喻,我剛講的是比較先進的你根本不用去……就直接這樣。
就是水的結晶研究。你若對它「善意」它結晶就變較美,你若對它「惡意」它結晶就變較醜,那我們的細胞剎那生變,每分每秒都在死掉、都在長出來,所有六佰多億個細胞汰舊換新一次是七年,七年、七年、七年全部汰舊換新一次。那它長出來的剎那細胞是健康細胞還是不健康的細胞決定在哪裡?決定在它長出來那一剎那在你的念頭是健康的還是不健康的,換言之,是善的、還是惡的?當然那善的還不夠,還有一個「清淨」的還是善的,級數一個一個上去。是清淨、善都不染著,一真法界啊!對不對?這就叫「淨土」,淨土不是那個外在的星球而已?你的肉體就是淨土,清淨無染。
所以佛理深妙,我們要用我們現在的方法,畢竟「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所以我們還是要用我們現在的言詞去轉化,依義不依語,所以清淨慈悲去把握,慈悲我們剛解釋過,沒有「我」的那個愛叫慈悲,這樣比較白話,沒有自私自利的愛叫慈悲。那你們說:「愛就是沒自私自利,哪還有沒有自私自利的愛?」哪有一定?我愛到,我才對你好,怎麼沒自私自利?我是要滿足我愛你啊,這就是滿足自私自利。所以一級一級提升,慈悲~是解藥,清淨~是抗體,如果我們具足解藥跟抗體,我們人生就識得一萬世畢了,就回歸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靈驗的靈),谷得一以盈,當然王侯得一以為天下正。
換言之,現在不管是地、天都變色,所以天、地都沒有得一。現在的國家動亂不堪,全世界的國家政黨都在〝拼來拼去〞(台語:相互鬥爭),族群都在〝鬥來鬥去〞(台語:相互鬥爭),所以這就是王侯未得一,天下不足以為正(正確的正)。所以了解的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我們自己回溯回來,我們就有辦法主宰自己的命運。主宰了你就自在了,自在就無礙,無礙了,到時候你們每個人本能都具足圓滿,神通也是本能的一小樣,所以不要去追求神通,恢復本能比較重要,理路方法較簡單的就是以上我跟你們講的這些。
若要說一乘,其實一即一切,聖俗不二 只要我們能夠去務實、踏實,人生有夢築夢踏實,我們就將我們的目標訂出來,訂出來就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收穫自然成。畢竟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你去考慮那麼多幹什麼?六根清淨方為道,原來退步是向前,所以「退」不是說畏畏縮縮懦懦,退就是讓。現在的教育從競爭開始,競爭是因,毀滅是果;讓是因,和平是果,所以我們要知道因果的理路,我們從因去轉化、落實,我們果就改變了。歲末年終,留下較多時間給你們。
跟大家報備一下,這次在黏黏屋是最後一次,因為沒辦法,人越來越多,假設有自私並不是我所期望,為什麼?因為我一直覺得家教班的學生能學習的比較多,聽演講湊熱鬧,不見得學生、聽眾可以學到真實,不過湊熱鬧氣氛有啦,當然從這個角度講也不是很公平,因為還是得看學生的根基。
我還不知你貴姓(師父看著在場一位同參),跟你講那麼多,沒關係啦,小克的朋友先生,我們說:小學要讀6年,除了週休二日每天要去上課,我們人生的課題比小學還多!還廣!還深廣無盡!我們眾生都期待一次演講就解決,不可能!了不可得啦。除非,我們是再來人、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也是生生世世已累積到那個臨界點了,你現在一語道破,他馬上就迴光反照就解決了,這也叫做「識得一,萬事畢」。
眾生多數在這個時代沒辦法離開漸修,所以我們說理可頓悟,事需漸修。為什麼?因為還有一個成熟期。你們知道成熟這兩個字來自什麼?來自不間斷重覆,有學藝術的他們可能就更了解。這裡有沒有學音樂的?有彈過古典曲的,在學那個的?有嘛。你們看一次譜就可以彈到那麼好嗎?你們現在有沒有聽到鋼琴的聲音?(對面這時剛好傳來鋼琴聲)這曲我不知道聽到N次了(眾笑~),人家何嘗不是每天在練,「久久精思,方乃調熟」。
那我們人生的課題,我遇過很多學者是這樣:「你說的這些我聽過了」,我彈過了, 所以觀念就在這邊,學者~把「學」放在後面;行者~修行的行,把「學」放在前面,所以學道、學佛、學儒、學基督、學回……通通學,把它擺在前面,這個人可以成就。他不間斷去重複正確的道理、理路,就像對面的不間斷在重複他的手指頭彈正確的音符,所以他最後就可以變成為一個很精湛的演奏家。在久久精思當中,他的整個靈性情懷就可以灌輸進去,我們若期待只是知道,就我剛講的學者了,把學放在後面,就變成道學、佛學、基督學、回學、儒學……,就變這樣。這樣的人永遠不能成就,因為他只知道常識、知識。所謂道的常識知識、佛學的常識知識、神學的常識知識,通通只是這樣做不到,所以這就是有理論沒方法。
那方法是什麼?對面跟你們示現的,諸佛菩薩在對面跟你們示現的,他(指對面彈琴的人)想~對面(指我們)到底聽到沒?這叫方法。「長時薰修,一門深入」。他這首曲子還不會時,他不能換另一首曲子,長時薰修一直彈。上個月我去台北講座時,我提早到,李媽媽就跟我講,她女兒去跟一個老師學昆曲,她學戲劇的、學昆曲,那個老師的條件就是,跟我學就是一年只能唱這首曲子,一年唱一首,一年上幾堂課?一個禮拜上幾堂課?有可能一個禮拜上1堂、2堂不等,一年不間斷。一年有幾個禮拜?我們假設一個禮拜1次好了,一個月4次乘以12,都唱同一個曲子,錢照繳喔,那你們會覺得怎樣?好不划算喔!那理路不謀而合嘛。
當然很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才解釋給李媽媽聽,她才頓然開悟。悟有小悟、大悟,徹悟、大徹大悟嘛!了解就叫做悟,不是誤解的誤,是開悟的悟,她才了解為什麼以前我們一直跟她強調「長時薰修,一門深入」。她始終不能了解,就已經知道了,為什麼又叫我知道一次、又知道第二次又知道三次。後來在她女兒的老師跟她開這樣的條件時,她頓然開悟說,原來老祖宗相傳能夠功夫得利的就是這種方法,所以她死心踏地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因為跟我們西方教育不一樣,那我相信在座多數是西方教育的底子,包括我也是。所以我們也不能後悔,因為佛家畢竟沒有後悔只有懺悔,懺悔過去生中業障來到這個時代,必須接受錯誤的西方教育,所以讓我浪費了至少幾年啊?到國中2年級是幾歲啊?我沒在記這個,14歲有嗎?頓然浪費了14年。若是這14年從頭到尾都是東方古聖先賢教育,現在就不是這樣了。
所以我們自己要有清楚的定見,「長時薰修,一門深入」,這個就叫做方法。這個方法有幫助你落實你的理論達到效果,要不然讀越多越沒用。因為讀越多你的心越浮躁,因為你的貪愈多,我知道這樣了,我要知道……還要知道……。啊!看到別人比我知道的多,ㄏㄡ〝擰〞(台語:起瞋心),還要知道(更多),所以都是競爭啊!東方老祖宗會叫你們這樣嗎?要知道那麼多,是他自己的事情,我過的輕安就好了,所以人比人氣死人,我們只能跟自己賽跑,不能跟別人,甚且自己也不用賽跑啊,成熟嘛,跑慢的那個你也是你啊,要不然你要剁掉嗎?你跑快的你也是你,都是自己啊。所以此宗本無諍,諍即失道義,在在處處是一個「讓」,讓盡天下的人,他就兼具天下,妙理啊!
所以你問我為什麼?我不知道啊。也沒為什麼?你就去做就這樣,我怎麼知道?當然我剛講吃飯的那個例子,吃飯就會飽,有人就會反駁我說不會飽,說吃飯不會飽還要配菜還要喝湯才會飽(眾大笑~),我們強調「飽」而不是「營養」喔,當然配菜喝湯才會營養,我們是說飽,比喻之所以是比喻,就是它不是實相,它是透過這個比喻讓你去體會那個真實狀態。比如說「指月」依指尋月,要觀月而不是觀手指,比喻就是那個手指頭,所以現在人說理太深,說比喻他就會打文字遊戲而執著在比喻本身,很冤枉。
所以為什麼古師大德教我們學著成長,要離名字相、言說相、心緣相的原因就在這邊。他叫你不要想,就聽,聽不懂繼續聽,再聽,聽、聽、聽到能量累積到了自然就懂,這叫有悟處,有所悟處。悟得的是自家智慧,不是師父所傳。其實諸佛妙理非關文字,離文字相,即名解脫,諸佛義理不能度眾生,唯眾生自性自度。
當年六祖遇到弘忍大師時,開悟了啊,他把法傳給他,叫他快逃、趕快逃,要不然黃梅這些修行者會追殺,為了搶衣缽,你們看人心多惡劣!因為有嫉妒,根深蒂固的嫉妒、瞋恨,所以要他死而建構自己的名聞利養。那(五祖)趕快叫他逃啊,然後渡江,弘忍就拿起櫓要幫他搖,六祖惠能就說還是我搖櫓,應該是由我划船。弘忍說︰是我度你當然應該是我划。六祖24歲而已,就對他師父(弘忍)說:「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合是自性自度」,當然是我自己來搖槳。現在的人都是︰「師父!要怎麼辦?怎麼辦?」(眾大笑~),都這樣,沒辦法自度。
所以諸佛就算示現人間也只幫我們做一件事情,他教育我們讓我們明白而已,我們自己明白我們自己要去做。祂頂多可以端茶到你面前,祂不能幫你灌茶,最後還是要自己端起來喝,所以這叫自性自度。所以佛度眾生,眾生度佛,無一眾生可度,亦無一佛度眾生,法性如是,本來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祂教我們了解,不要再迷了,覺悟而已。覺悟是啥?我們說十法界就好了,不要說超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聰明難,糊塗更難,愈奸愈巧愈貧窮,所以人說傻人有傻福。那傻並不是沒智慧,「傻」是沒計較,不去計較,心量即大,量大則福大。
所以你去看看東西方的思維,只要是高度聖者的智慧都有不謀而合之處。為什麼叫我們離名字相,不謀而合之處用當地的文化、當時時代的用語去表達,這個時代用語跟文化的用詞不一樣,叫做術語,可是它表達同一件東西。眾生學習,冤枉在於他捉摸在文字本身,而不是背後那個意涵,所以讓他轉加懸遠,越來越遠,離那個本質越來越遠,所以很冤枉。所以離名字相、言說相,什麼用詞都好,用什麼態度講出來都好,只要意思明白即可。離心緣相就是叫我們不要用思考,心緣就是我們的心意識,現在人講的意識形態也好、思想也好,畢竟「思」,心上分格,分別心謂「思」;「想」,心裡有一個相叫著相,叫「執著」。所以就是執著、妄想讓我們障礙住,障礙住我們真如本性散不出來,所以我們人生才有苦厄、苦難。我們若不要那個苦難,我們就要朝那個方向逆向操作,相對苦難是逆向操作,去往那挪移,就轉化你的人生了。
所以會鬱悶的就會快樂;會痛苦的就會輕安;會倒楣的就會吉祥,遇難呈祥。你沒有那個「難」如何讓你向上一著?所以有打過籃球的都知道,你腳步不蹲怎麼跳上去灌籃?要不然你有辦法這樣……這就叫僵屍了對不對?看諸位這個月以來或這一年以來有什麼疑問要了解的?
同參甲:……
師父: 所以下次就在另一個地方,另外一個地方在本館路過建功路那個本館路文明巷裡面。所以我們來這,希望能弘揚德威,德威街,德有所成,我們期望做個文明人,所以去文明巷。
同參乙:…….
師父:假如這樣比較放心,就給它轉,聽懂沒?以時間、空間換取一些能量的長養。這樣聽懂了沒?因為有的私人問題,我用這樣點,那聽懂就好了,聽不懂私底下再……較細緻。聽好喔!若這樣放心就轉,為什麼這樣講你知道嗎?因為真的法非定法,成之在人,「信心清淨即生實相」。「人未能無念,故為陰陽所縛」,陰陽就是你們一般講的世間的形形色色稱為「陰、陽」,包括道脈有五術、算命、風水……,不是這樣狹隘的陰陽五術。包括我們人世間、我們肉體也都是陰陽,我們是用另一種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六十四卦(來觀察),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二倍增四,一直拓出。換言之,信心清淨就回歸自性,所以《金剛經》跟你們講,一切法從心想生,我們不能遇到任何事情就〝挫咧等〞(台語:害怕的等待),我們遇到任何事情要回歸我們清淨,〝溯回來、溯回來〞(回溯回來自己),為什麼要有〝溯回來〞的過程,因為我們有習氣辦不到,我們才要來一個訓練(階段性)。所以你要把這個生命狀態的過程視之正常,我們的看待是正常,我們才願意這樣很有耐心去訓練,訓練久了,剛剛是不是講四句話了?手把青秧插滿田……那四句啊,換言之那四句轉化成二句話就是,你但問耕耘莫問收穫,收穫就會成。
我們人通常有一個習氣,就是耕耘的同時會去問收穫是什麼時候?在心思轉過來的時候,心就岔出去而把握不住那個「一」,所以這些實相就會岔出去,岔出去就會有所波折,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人未能無念,故於陰陽所縛。換言之,人若能無念,不為陰陽所礙,就不會被礙到,所以這是真實究竟圓滿的路徑。階段性做不到的時候,安心去做這樣的事也ok,可是我剛不是講,這樣的狀態是為了用時間跟空間換取一點我們…我剛講的那一段,訓練信心清淨這件事情,不可以說只在那邊一直追逐。有人問說我們會反對風水嗎?不會啊,風水本來就存在,你怎麼反對它?如果這個人在這邊放顆石頭他就歡喜,你就把它放著啊,它也沒有什麼不好啊?一個人假如不需要這顆石頭他就會歡喜,你就不用花那顆石頭的錢啊,還是說石頭不用錢,你到溪邊撿也不錯啊。放一下,歡喜的同時並不是乾歡喜,是趕快透過這歡喜的能量支撐住,趕快去學習成長,這段學習成長就有辦法讓你連石頭都不用了,你就隨時可以歡喜了。
我這樣講,如果放心,返學,那也就〝無差〞(台語:沒關係),可是後面那一段很重要。
師父:這問題可以念出來吧?第一個不用唸了。第二是不孕的狀況應該靠什麼方式來改善?已試過人工方式,一直沒有成功,你覺得……。
師父:所以你就要多看了《了凡四訓》,要多去深入《了凡四訓》,還是在那個信心的問題,很多人看了《了凡四訓》把《了凡四訓》當做古老~古老~古老~很古早的故事,和我無關,或說他是剛好,哪那麼多剛好?你看前面那一段話表示我這個人沒有信心,「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你只要堅具信心學習了凡先生的方式,他命中無子,他可以求得二子,兩個孩子都很〝精光〞(台語:喻聰敏傑出),都很乖也都很有成就,他命裡本來沒有,求來的,如理如法求,不是去求神問卜而已。
如理如法求就是自己一分耕耘才一分收穫,這才叫如理如法的求,那理路要對,所以有求子的例子嘛,你去深入的學了凡先生,他求得兩個孩子,相信如果命中無子,用現在的西醫體系何嘗不是說他們不孕?所以命中無子啊,人家就有辦法!其實現在還是有很多例子,有人真的學習效法他,有諸多不孕的人,他改善了體質,不是靠吃藥養身或只是人工受孕,也真的有孩子出來,所以去學習。
我剛講生命的成長絕對不是聽一次演講可以解決,我們的萬靈丹,一定是我們付出,而不是有為法我們一定要去怎麼,就我剛才講的擺一顆石頭我會生一個孩子,那一個孩子從石頭蹦出來?孫悟空?不是這個角度啦!可是他的人生真的可以去改變,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個求叫如理如法的求,所以《了凡四訓》應該很容易拿到嘛,你曾看過嗎?
學員:看過。
師父:看過也要信,所以我剛說缺「信、願」,缺「信、願」就要加強信、願。「信心清淨即生實相」,所有的一切宗教,我們現在說古早的宗教是教育,被現在〝舞弄 〞(台語:喻胡亂搞)得變怪力亂神。古時候的宗教第一個是什麼,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信」,所以基督教講「信、望、愛」;淨土「信、願、行」;華嚴叫「信、解、行、證」、「信為道源功德母」,全部這個「信」都是第一,第一步驟。你只要沒這個字你後面都免談,剩下福報的問題。那我們現在在講的是你創造生命的問題,而不是你去用你過去生福報的問題,
我們一定要對生命這件事情透析去了解。現在有人很失志、很蕭條,就像了凡先生早期標準的凡夫,他早年遇到孔先生幫他算命樣樣精準,所以他頓然失去成長的動力,他心如死灰。不了解的人以為他心很清淨,因為那個現象很相似,就像冰塊有煙,沸水也有煙,很相似啊,當你碰觸你就知道。所以了凡先生當時這樣,遇到雲谷禪師被取笑為〝標準的凡夫〞,他畢竟還有讀書人的傲氣,經不起人家激,所以就被激起,你剛剛說我定功這樣好,三天三夜沒起心動念,現在說我是標準的凡夫又取笑我。
所以被命給定死,被命定死的原因是我們過去生的造作,我們過去生造作的原因,總結果應該是我的起心動念(習性都沒什麼改變的話)應該要有的結果。所以這一句、這一段就是佛家講的「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我的感受就知道過去生我對人如何、為人怎樣,我大概就知道了,可是這是一種宿命觀,所以還有後面兩句話:「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現在人假如聽到來世就覺得很冗長,這我又看不到,下一秒鐘相對現在就是來世,誰有辦法把握能活到明天?剎那生變,一氣上不來就倒了,生命無關乎老幼吶!不是較老的先走,較年輕的可以多活幾年,不是這樣。所以這一件事情我們要去明白下一秒就是來世,換言之,你這一輩子只要精進、努力修正我們的觀念思想行為,你的原因就在改變了,所以「今生做者是」,你就可知道你未來是什麼,那就是我們自己可以去努力的空間,我們往那裡去努力、去真實去轉化我們所謂的這些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分別、執著、妄想)為善必有善報,為惡必得惡報。
問題就來了,我們現在的文明人,我們自稱文明人,被真人部落說我們是變種人,因為變質了。我們都不知道真正的善和惡的分別,我們都照著自己的意思去決定善、惡,所以不是真善,不是真惡。照著自己的意思就改變不了(人生),因為我現在人生的總和結果就是我過去生的意思產生的思想、產生的行為造作出來的,那如果我不改變的話,表示我後半人生就是這個的擴大而已,改變不了。所以很多人他沒辦法改變命運,是因為他不要改變我們現在……講比較白話就是改變自己的個性,如果能夠改變自己的個性,個性從思想來嘛,思想從念頭來,造成個性就註定你的命運、人生。所以我們縮到原因那個程度去轉化,「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因為你明理了,你往明理的方向去落實正確的,你本來嚮往的生命狀態就產生了,往那個角度去挪移。
同參丙:我們要怎麼創造出價值?
師父:『價值』不是創造出來的,價值是本來就存在的,是什麼價值的問題,對不對?比如說,這杯水有讓我止渴的價值,對不對?這個娃娃不能讓我止渴,可是讓小朋友看了有賞心悅目的價值,對不對?價值是不同的,那怎麼創造?隨時都在創造,是你要創造出什麼價值才重要,而不是創造出價值,因為價值是中性,每個人存在都有他的價值,是哪一種價值的問題。就像你們坐在這裡你們沒有價值嗎?你們大家也都有價值,是什麼樣的價值的差別而已,那創造是創造什麼,是創造那一類的?才來講創造,要不然我們本來就有價值了啊。
有的人活的價值是傷害別人的價值,有的人活著是服務別人的價值,這個東西是方向的問題,所謂的價值意義,我們這樣講,不是價值本身,不一樣啊。你若對一個商業的人士,他的價值就是價格,對不對?他只要創造價格出來,他價格越多他感覺越有價值,我們不是啊!每一個人都不相同,所以「先設定你價值的定位是什麼,再去創造它」。它有層級啊,譬如說創造賺1000萬的價值,創造賺2000萬,他才有所謂的創造,是事實上有沒有創造?是回歸而已啊。
孔子姑且講「畢生述而不作」,沒有創作啊,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說:「我所說亦如古佛所說」,只有我們這種藝術家在那〝沒博假博〞(台語:自以為很厲害),每天在那裡創作。那發明是什麼?發現明白而已,我們那有創作?發現明白宇宙的真理,所以那有發明家?「發現明白」那又不是說,研究它就生這一顆(喻無中生有),那是宇宙本來就存在的理路,是被我發現到的,明白了,所以我把它聚合變這樣的東西,任何人來都有辦法照著這個理路(聚合變出來),那哪是發明(所謂的創作)?那價值亦復如是,真正的價值是自然流露而不是創造出來的。
身治而後天下治,我要怎麼創造天下治的價值,我身不治我要怎樣創造?沒辦法。換言之,我身治也不用創造,本來就天下治了,身成而後天下成,那就是孟子講的那句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佛家講:「自行化他,自覺覺他」,自己覺悟了就「覺」到他,他亦非他,因為依報正報是一不是二,是一體!整個宇宙是生命同體,所以那有你我的對待,那為什麼會有?因為我們眾生有分別、執著、妄想,這些產生有你我對待的這個假相。好像做夢的夢境,那你醒來時你沒有夢了嘛,可是你明明就夢過了,可是你又拿不出來給我看,所以「全真即妄,全妄即真」,你若不要去想去創造,你就有了,因為想要創造的本身就是造作,造作就不真了,就失去我們認知的那個高度的價值了,所以我們才常說回歸、回來而已。
所以佛教育眾生也是不得已,因為眾生想要學,祂才有教,眾生若不想學,祂那有教?祂要教什麼?教一棵樹喔!教一棵樹,樹靈也要~想要學ㄟ。有人還覺得你〝給路ㄋㄟ〞(台語:能力不好),吵我的寧靜,我住在樹裡面好好的,還要聽你在那嘮叨,對不對?所以這叫「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沒有絲毫的造作。所以( 呂純陽 )亦復如是說:「固有之心,謂之真心;始意謂之真意;本有之情,謂之真情」。真心、真意、真情是我們本來的樣子,本具之本嘛,我們眾生就是心上加心,意上加意,情上加情,所以叫造作。我要買一朵玫瑰花代表我對你的愛,這就叫造作。我本來就很愛你了,要去參那個道理。所以價值不是我刻意要去創造的,是水滿自溢,價值就是溢出那一段。
水若未滿,你要去創造水溢出的那一段,不可能啦!所以應該是選擇的問題,而不是創造的問題,我要選擇那一種人生的價值,選擇了之後,再談得上什麼創造,方便講創造是達成它,只是達成它而不是無中生出一個,因為萬法不離自性,本來就是你啊!所以套句六祖惠能講的那五句:「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來就具足圓滿的,(何必)要去創造出多一個,它只是回歸我們的圓滿而已啊。「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想要創作就失去那個清淨,那個叫做立知了嘛,失去清淨,我們的苦厄人生就開始延伸了。所以回歸回來清淨而已,你就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生滅」,無生亦無滅。「(何期自性)本不動搖」,心不為所動。「(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一切萬法,本自人興,一切經書,因人說有。所以是心性能量產生萬法,回歸心性能量,就沒有那個怎麼了的問題,因為本來如是。人生存在本來就有他的價值,不是我想怎樣,所以(溯)回來!
換言之,為什麼我剛講選擇的問題?我選擇我所到之處,是大家看到我都對我指責;還是我選擇我所到之處,大家看到我皆是歡喜的,先選擇嘛!若我覺得我走到哪裡,大家看到我都歡喜,我喜歡這樣子。「喜歡」這種價值,我是這種價值(帶給人家歡喜的這種價值),而不是帶給人家痛恨的那種價值的時候,我再去找原因怎麼達到,對不對?這種價值本來存在啊,是你達到它啊,而不是沒有對象,你創造一個,再去……。喔!原來廣結善緣、廣植福田就可以達到,我就去廣結善緣、廣植福田啊。那再來就是細分下去,什麼樣才是廣植福田?什麼樣才叫廣結善緣?一層一層下去,那這個深度你說有沒有終止?沒有!深廣無盡。做得越深的他就越圓滿,所以佛所行之處皆令眾生歡喜。
我們不是啊!我們走到那都被人指,你看一下那個〝三比八〞(台語:意指很瘦),所以最近啊,要吃一個有肚子的。頭髮留得那麼長,對不對?還有人以為我在吸毒嗑藥,那我們不就修得很差。我哥哥就說我吸毒嗑藥啊,事隔N年之後,才知道我們所行之處都是幫人家解毒、戒毒。你的朋友就這樣煙就停了(指在場某位同參),連戒也免了,就不用了啊!哪還有一個「戒」!勒戒所很痛苦,你們去過勒戒所沒?煙就停了啊,就這樣子,那至少省了很多錢,一天兩包煙,你知不知道日積月累,小雨不堪常下,至少身心又健康,又讓周邊的人歡喜。你們自己去參,這裡抽煙的經驗很多啦,我們抽煙的人不會有感覺,但周遭的人是很痛苦(聞到煙味很痛苦),我們的自我立場就覺得這個煙這麼好(指有抽煙的朋友) (眾笑~),來分一支啊、分一支啊,這樣啊。所以這是一個將心比心的問題,這個連帶我剛講的那個問題啊,是我們的選擇,選擇我要做一個怎麼樣的人、的價值。
譬如說,以前抽煙被人討厭,討厭到我自己不自知那種人,那種吃的價值;現在是我放下煙了,至少旁邊的人會因為我不抽煙而歡喜的價值,所以你從這個角度說他是創造也無妨,方便說就可以了,可以了解那個意思。可是你有沒有發現,那只是我的選擇而已,我選擇這樣,結果就這樣,所以我們才常講人生的輸贏,不是只要勇敢大步邁開步伐就迎向成功的未來,不是ㄋㄟ!第一個是「選擇」,這樣說好了,人生的定位,你們的定位在哪裡?換言之,這裡有在做衛星導航的,你坐車坐上去,你若是要靠衛星導航第一件事是什麼?不是油先踩下去〝衝ㄟ〞(台語:向前衝),你要先定位啊!你要去哪,定位就幫你到達,快慢的問題而已。所以我才用你(小克師兄)那個例子比喻,新竹要來這裡,衛星導航是比喻啦,包括我們腦子也是導航,不一定說一定是衛星導航,「一即一切」,我用這做比喻。你要來應該向南嘛,對不對?而不是你車停在車庫,開出去踩油門就可到達高雄,有可能你的車庫是向北,對不對?所以那個定位衛星(導航)決定,定位決定就是那個價值,只是你接近那個價值,價值本來就存在,定位定好了,我們開車會到、飛機會到、火車、巴士都會到,對不對?沒錢〝簸練〞(台語:意指用腳走路) 也會到,比較慢到而已,終究會到。若你定位錯誤,你最好不要太快(眾笑~),因為加速遠離你的目標、你的價值,所以有這個門道。
學員:……
師父:應該是還好吧,我剛都唸出來了,第一個還好啦,第一個把名字改掉就好了,改成某某就可以了。
新的一年要有展新的希望,其實這個都很俗套,入境隨俗啊,事實上,希望~我們說(佛家說)時空既是不相應行法,哪還有年復一年!只是隨份過日,隨著我們的本份去度日子而已,你們不要小看一句話很平常ㄋㄟ,如果能做到這樣的人現階段是菩薩。換言之,只有菩薩做得到,因為祂無住生心,我們眾生都做不到,所以佛教到我們轉迷為悟,不明白叫~迷;悟、覺~叫明白,換言之,叫我們做一個明白的人,過一個正常的生活。我們現在不明白,就是我們過一種不正常的生活。又有一群人要去追求更不正常的人生,為什麼叫不正常?特殊嘛!越要建構自己特殊性的,他可能就越痛苦。(所以)越平凡嘛,放下內在的執著、分別、妄想,放下了這個,你就跟大家一樣,也顯出珍貴~這是對比來講,因為大家做不到,你做到了,所以那時候的特殊是別人跟你講的,不是你自己要的,那個叫「得無所得」,現在講「得無所得」好像比較有學問喔,我剛講的好像不是那個意思,白話文啦,所以現在人就是捉摸這個而已,好懂、易懂(就好),希望大家去珍惜。
我們說的凡事發生必有利於我,「順違皆順,客塵不能濁其心,悲智雙游,萬境不能亂其慮」,所以「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先去定位修道人是什麼:「願意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行為的人,就叫做修道人」。因為「道法自然,順乎自然法則的人就是修道人」,用現在的白話文講,就是「願意生命往正向方向成長的人就叫做修道人」。所以「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用這個心境行遍世間,(所有境緣)不能為礙。所以陰陽調和,我們這樣講,「陽」是屬於我們眾生都很歡喜的人、事、物叫「陽」。「陰」是我們眾生遇到就生負面心境的人、事、物叫「陰」。如果我們要把我們遇到就生負面心境的人、事、物全部切掉這就叫「孤陽」,「孤陽不生,孤陰不長」,孤陽它不生,孤陰也不長,所以就叫「孤單」,不是叫「寂靜」,孤單和寂靜一線之隔就是心境不一樣。所以陰陽調和的意思,就是你除了遇到你歡喜的事物能夠去歡喜以外,你還能夠去歡喜接受跟包容你遇到不好的人、事、物,這就叫陰陽調和,所以一個人若是陰陽調和,他就回歸太極自然律,就是道。
所以我們就是回歸,回歸就是往那個方向。儒、釋、道都好,耶、回也可,它真的不是宗教,它是讓我們生命止歸幸福美滿的教育,我們若從教育去落實,以它做指標。好比我剛講的,我們都自認為,「自認為」這三個字括號起來,(它)造成我們人生的困厄,我們愚不自知。所以修正自身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錯誤」括號起來,什麼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有自認為的概念,所以我們不知道什麼是錯誤,我們也不明究理,不明不白我的人生為什麼有這些痛苦?不知道啊,因為不知道原因、不知道結果,所以才要依照著聖賢、過來人的經驗法則的標準,以祂的標準為標準,只要我不符合祂的標準的,我就修正。所以才是叫作修正「自己錯誤的」,誰才是正確的?古聖先賢是正確的。我們用祂做標準,我們慢慢修正,我們也就慢慢變成祂了,所以我們的人生就在改變,就是用這種方法。
若是基督教,他就最基礎的《十誡》去做標準;佛家就用最基礎的《十善業道》做標準;儒家最基礎的《弟子規》;道家最基礎的《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用那個做標準,只要我不符合這個標準的,我就修正。你修正一條你就成長一段,修正兩條,你就成長兩段,換言之,你就越來越逼近幸福美滿,你們所嚮往的那一種,為什麼?因為每個人嚮往的不一樣,方便這樣跟你們講。
方向、方法、理論,方向最重要,有方法、理論沒方向就盲修瞎練。看這樣諸位有什麼要了解的?
學員:師父上次我跟媽媽來的時候,然後錄音回去都是我在聽,因為她……
師父:所以她是你的恩人啊,你要去感恩啊。
學員:然後我就一直聽,最近耳朵常會想到師父講的一句話,就是深度是廣度,然後我不曉得為什麼會對這一句話那麼深刻?就是好像覺得……
師父:因為我們以前一直以來,比較追逐知多,所以也好啦,是一個悟處,是悟處也是誤觸,不小心觸碰到,也是開悟那個悟處,通常開悟的那個悟處都來自不小心碰觸到,要不然你說那個禪師他拿一塊石頭往那邊丟去,不小心丟到竹子,「ㄎ一ㄤ」~開悟,是不是?不小心觸碰到。所以是一個機緣的問題。說真的,「深度」才有辦法幫你助長廣度,畢竟樹的根不深,上面花果不可能無量無邊的生長,根越深的是不是一個深而已,枝葉花果一直長叫廣,若你沒有深度,那廣是假的嘛,這就像說,這有插花經驗的,買一堆假花插在家裡,過幾天枯掉了,表面好像很廣對不對?很多啊,只是都沒有根啊。枯掉時,有沒有?都沒了,所以那是一個幻象。
所以東方老祖宗比較強調深度的教育,當你深度到一個極處,自然有廣度,自自然然。可是如果一昧追求廣度而沒有深度,這些廣度終究成為泡影。所以誤觸之後得悟處,就是警惕我們從一門深入去落實。所以我剛前面有講,知道了,不見得有去做,也沒有用。所以知道了加上落實,就可以讓你達到,達到就是「證」,證實了嘛。所以解行需相應,解行相應,你的深度就會越來越深、越來越深。換言之,越深,廣度就自自然然就廣了,為什麼?一通一切通,「通」不是靠廣來成就而是靠「深」,有那個意涵啦!
所以西方教育是金字塔理論,它教育我們從小要廣學多聞。所謂的通才教育,長大一個一個削,削、削、削、削,掉、掉、掉、掉到最後一個,選一個就在那鑽牛角尖,鑽到一點極處角尖就走不通了;東方老祖宗的教育是大樹,祂教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就好了。一個種子長出一個芽,一嘛,這個芽一直長下去,上面自自然然就開始冒兩個葉、三個葉、四個葉嘛!所以根愈深愈穩固,它的枝葉花果就愈茂密就愈豐厚,所以才叫做博大精深,它這些博大沒有離開精深。西方沒辦法博大精深的原因在這邊,因為最後縮在一點,走不通,叫做築象牙塔。他非我不非,別人他不知道,我自己要知道,那別人不認同,我自己要去證實,因為我的生命與人無關,這輩子沒有任何一個人來是帶一個人來的,當然你不能用文字遊戲,說「有啊,雙胞胎」,懷孕出來那個孩子不會再懷一個胎出來嘛,對不對?也沒有一個人走,還是帶一個人走嘛。所以命由我做,福自己求,黃泉路上,誰沒辦法為誰負責。
換言之,你們聽過一句話,父子上山,各自努力,真的是這樣,道似無情卻有情,好像表面不理,好像無情對不對?其實是深廣無盡的大愛,我用愛跟你們講,其實是無盡的慈悲,因為只有你助長了能力你才有辦法去幫助周邊的人。譬如說,我在水裡被淹了,你不會游泳,你跳下來救我,這樣會變成怎樣?本來一個問題變兩個問題,那到底是智慧還是愚痴?你也不必在那邊怨啊,要怨只能怨一件事情,我能力不夠,所以能力不夠,一直怨叫作怨天尤人。一事兩體,如果這個「怨」讓我激勵,我趕快去學游泳而且學到比飛魚還厲害,改天若有人跳下水,你就跳下把他救起,就好了,自行化他。
師父:你悟處到了,有沒有去深入?
學員:……那個是從自己發現自己很容易換功課就知道了,當我不換功課時就……,所以就不換功課……
師父:所以智慧的方法有一個階段就是非常重要的,我希望大家要去體會那個階段,就是「印證」,就現在科學方法名詞叫作實驗、驗證。我去實驗、去證實是不是這樣。未解之前,信與不信總是迷信,所以我們要給自己有一個客觀的立場,當然那個客觀你們怎麼想都想不到,因為未證阿羅漢果以前皆不能相信自己的看法。換言之,阿羅漢果以前的客觀都是某一種主觀,因為還有一點執著,要完全沒有執著才堪稱客觀,所以要訓練,要去驗證。
換言之,你們所學的方法,跟你們所回溯的感受,生命狀態有沒有煩惱紛紛斷,智慧增增長。有一些老阿公、老阿嬤他們念一輩子的經,他30年前念(頭)很多〝操煩〞(台語:煩惱),他30年後念(頭)的〝操煩〞有比較少嗎?我觀察大多數人沒較少,都較多,這樣念經的方法可能就不對,不是經本身不對,是念經的方法、態度不對,所以就要隨時提起觀照去修正。
換言之,你聽他講的個案,以前他什麼都想看,心有比較定嗎?沒有,那你就需要微調,到底是我的方法錯誤呢?還是這些經本身不對?如果這些經本身不對,為什麼有這些古人、古師大德透過這個經開悟證果,個個成就呢?對不對?那有可能不是那個經不對啊!還是這個方法不適合我啊!還是我做錯了……,一個一個去微調,那你微調好了,你去做,你就可以體會到不同。
所以「唯上智與下愚不移」,〝中層〞(台語:中間這一段)的都不會成就,就說〝沒博假博〞(台語:自以為很厲害)不會成就,上智~非等閒之輩,你一句話就通透明了,這樣我知道了,我去做就有了,落實就有了。下愚~我都不知道,你不要告訴我那麼多,你跟我講怎麼做就好,我會去做。死心踏地去做,做了我就有了,所以他不需要知道,只需要知道去做就好了。我們〝中層〞的是什麼?就是聰明反被聰明誤這一層,在這個時代幾乎佔了95%以上,60幾億人口95%以上都是這一層人。沒辦法,希望這一層人要嘛降下來做下等人,(不過)通常不會願意。
我就是聰明啊,你叫我去做傻的,我那肯,你瞧不起我。要不然就幫幫忙提升上來做上上根人,又遙不可及,所以唯是放下。這種(中層的人)是你…「嗯,你說的很好,你說的很好,你說的對、對、對,可是我有我自己的看法」,如果我自己看法是對的,幾十年來早就改善了啊!因為我幾十年來都是用自己的看法在過日子、在待人處事,都是我自己的看法,若我自己是對的話,哇!早就改善了,早就幸福美滿了,就這樣而已。這個還沒進入極其細微ㄋㄟ,這還是很低等的邏輯思維而已,所以期望你們大家建構你們自己的善根因緣福德,去努力創造。這方便講創造,能夠創造就這三個(善根、因緣、福德)而已,這三個有了,價值自然有了,價值不必去創造。
善根、因緣、福德,因緣有時候不好創造,善根不知道怎麼創造,「因緣不好創造,善根不知道怎麼創造」那怎麼辦?福德啊!有福報的人善根會稍為好一點,因緣會好一點,你三個抓一個嘛!擒賊先擒王,對不對?福德比較具象,「佈施是因,福德是果」,就去佈施啊,對不對?所以「該捨諸有只無求,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就這三句話去殷殷切切落實你的人生,不(是)說你啦,我們說諸位以一個做代表,諸位若用這三句去落實,今生今世不得到幸福美滿,現在在德威街嘛,下一次在文明巷,我從文明巷一個一個三跪九叩到你家去向你頂禮。這保證幸福美滿,就這三句話啊,就有人偏偏要多,三句看不起就不要了啊,所以做不到。那你全部都放下,所有的佛經你只要選一句、兩句去落實,真的幸福到不行,有病的會沒病,有煩惱的會沒煩惱,還有被六道束縛住的會超越。真的ㄋㄟ!我剛不是在跟你開玩笑,如果你們真的落實了,沒有得到幸福美滿(你所嚮往的幸福美滿),我真的三跪九叩,一步一步跪到你家向你頂禮、道歉。
畢竟,佛是真語者、如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誑語者,祂又不會騙你。我們為世間人去奉獻,為眾生好,最多回歸原點,我們也沒失去嘛,對不對?頂多歸零而已。所以「春播一粒種,秋收萬擔糧」,這是真的ㄟ,整遍田,你就撒種子,撒種子,總有一、二顆會開花結果,開花結果它就秋收萬擔糧。一顆種子,可生幾顆麥出來?一串就多少了?就這樣子啊,再怎麼傻也要從這邊算,對不對?這是比喻,當然不能用這種功利的心態。只是說真的把自身奉獻給這個蒼生,對你一無所失,而且一得永得,一得俱得。
所以財施、法施、無畏施,你們所知道的理路、正確的人生,自行化他,希望分享給你周邊的人,接受的就接受,不接受的就放下,至少你也幫他一歷耳根,永為道種。接受的,也讓他的善根種子發芽了。有緣人,已經長成的人,至少你也讓他開花了,那你失去什麼?人家若是沒任何回饋,你也活得好好的,你也沒失去啊。那「財布施」,現在若有一個方法叫巧取豪奪讓你大賺錢,所有的諸佛菩薩就來拜你作師了,不可能啊!現在都是我們去拜諸佛菩薩(求財富、求身體健康)。
祂教你布施是因,我們回饋的多少是在於我們的心量。「無畏施」~處處關懷別人,布施、愛語、利行、同事,這些都是一即一切的理路,它沒有分高下,只是時空因緣的不同,用不同的言詞說法跟角度去給予眾生,這樣而已。處處止歸,真實不二,聖諦和俗諦它是一不是二,只是希望大家明白階段性,要有一個階段性,我們沒有辦法直接契入一乘諦,我們上功不昧下行,要從踏踏實實一步一腳印的這些我們說的方便講有為慢慢的契入無為,那時候有為、無為也是一,不是二。我們這樣講,回歸一真寂光淨土的時候,超越十法界,凡所有相皆是真實,有待你去驗證。你們就趕快回歸,超越十法界,不要超越六道輪迴而已,在那邊當自了漢(阿羅漢) ──不變不隨緣,你們要學一個透過隨緣學習不變當中,回歸不變隨緣。
學員:上次師父談到修行的方法要做品質不要做〝件〞(台語:喻數量),我是很好奇XXX (人名)她每天就做得很歡心,都沒有間斷,我就問她,我在想她就是方法比較契合她的根性她就做得很歡喜,還是我的個性就不耐煩,這是我要改的個性。
師父:各人有個人的根器,也有個人的緣份,你說的兩個都有,為什麼我說不要人比人,氣死人,我剛不是跟你講了,只是你剛後面問的,我在前面就給你倒帶了,這樣你應該知道我在講什麼了,對不對?那我們有這樣一個想法,我們就浮躁,我們就更難理解她為什麼做得歡喜,因為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更無關邏輯,那我們是用著我們的思維邏輯去測度,可是冤枉在那裡?你知道嗎?就算讓你測度出一個結果、結論,對你還是了無意義,因為你已經失去了你當下落實的機會。那你測度的越久,你越冤枉,所以放下嘛!
學員:我很羨慕啊……
師父:不需要去羨慕,「與其臨淵羨魚,不如回家結網」,你站在水邊在那邊「我好羨慕魚夫,抓好多魚喔,喔,好棒喔」,你就把那些時間回來補網就好了啊,改天就有人站在你旁邊羨慕你了。
小克師兄:師父今天時間到了。
師父:要不然再五分鐘。到時候,下個月就不是在這邊。那邊在考慮看要不要從八點半開始,為什麼呢?因為那邊好像八點有垃圾車,會有很多人會出入,好像其實也無妨啦,沒關係,到時候再說。先走著算。那邊比這邊大,就飽和了,就把我們擠掉,這裡就有緣人再說!
看這樣大家有什麼新年度的體會?那威呈嘛,在枋寮的最後一次在他那邊,所以他也很〝感心〞(台語:心有所感),(黏黏屋)最後一次他也來參加,也差不多一年時間,前幾天李叔叔跟他太太來南部,那邊他發心做一張大桌子跟一張椅子,前幾天載下來,那一天好像跟瑞麒在那邊三個人,然後李媽在那邊就說「好棒喔!好棒喔!」曉戈老師在那裡被趕出枋寮,要不然,我們台北就沒有了。我記得三年前他們祈請二年,我都一直拒絕,「拒絕」是沒辦法,我們隨緣,隨緣不是說人家要請你,你就去叫隨緣,隨緣隨兩邊啊!也不隨兩邊啊!該隨點頭的緣就該點頭,該隨搖頭的緣就該搖頭,所以那時候如果去台北大費周章,台北的緣不成熟啊!相對今天我也很訝異,從北部來的一堆,那也是台北、那也是台北、那也是台北、這是新竹。(指在場學員)
所以古時候有兩者閉關之理,一個修行者閉關只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明心見性,閉關在山裡蓋茅篷自修,因為那時候沒有現在的媒體,沒有現在的印刷,所以沒有現在的宣傳手法(廣告)。閉關就是一種默契,當你聽到有人閉關了,你就知道他明心見性了,你就可以去踢關了,什麼叫踢關?就是去參訪他,問他問題,答不出來,「來,出來,出關,沒資格閉關」。那時候是這樣啊,那就鼻子摸一摸「對不起,對不起,我怎麼知道我沒資格」,他就要出關繼續修啊。所以修行在紅塵啦,滾滾紅塵,歷事鍊心,歷經萬難,心不為動,訓得清淨心的時候,他就開悟了,他就可以閉關。而我們現在不是嘛,現在都是〝有夠鬱卒、有夠艱苦〞(台語:喻很煩,不想理世事),我要去閉關了,這個是反向的。當然在修行的過程當中,也可以被理解接受,就說你受不了壓力,你先迴避一下,也不失是一個方法,只是不是當初閉關的意理。
第二種閉關是什麼呢?他眾生緣太好了,找他的人太多了,他應接不暇,沒辦法,他就躲進深山裡。古時候交通不便,深山裡要去找一個人要〝步輪〞(台語:走路)翻山越嶺走很久,路上又沒客棧,自己還要包包子果腹止餓,千辛萬苦。那你想什麼人才會這樣?真心誠意的人才願意,受到這些波折去尋求那個善知識,所以用現在的說法叫做自然淘汰率,因為我們知道人都有劣根性,就像我們就遇過很多就是來就是擺明是要來踢館的,有的是來湊熱鬧的……等等。我是覺得這個是蠻浪費生命的,剛剛我們講「此宗本無諍」,論贏的也沒有多一塊肉,論輸的也不會少一塊肉,可是浪費了我們生命成長,那古時候是用那種方式,讓有誠心誠願的去,畢竟印光大師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就參訪的人角度來講:「一分誠敬,即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即得十分利益」。所以並不是諸佛菩薩厚此薄彼,給你給的多,給我給的少,而是因為你對諸佛菩薩、善知識比較至心誠願,你自然就得的比較多。那我不恭不敬,所以法對我就輕,因為不重法則法輕,重法則法重,所以我得不到那麼多的回饋是這樣。
所以善知識跟眾生的關係有如鐘,大叩之則大鳴之,小叩之則小鳴之,不叩則不鳴,所以各自安份度日。有問題的就互相研討,研討亦是方便講,因為佛家講「參究」不講研究,研究沒有離開心意識,所以怎麼研究都怎麼錯。「參究」是離心意識的研究,這言詞很落後:「離心意識的研究」,那又有人用文字遊戲說那也是研究,知道意思就好啦。
換言之,參啦,我們用現在的話叫體會,去感受,畢竟「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二乘、三乘,三乘是所謂的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他們都沒辦法了解佛的智慧的原因就在度量,測度、討論、問為什麼……,我覺得…應該是這樣喔…,越討論越遠、越討論越背離祂的真義了。所以真正的善學者,要聞思修,離心意識「聽」、「思」、「淨化」。就像那天講的,牛有反芻的能力,今天吃草還沒消化到給牠營養,明天吃草的時候,昨天那個草就從這個胃再出來,反芻消化了,我們的靈性亦復如是,所以不是刻意當下要知道什麼,而是你的累積能量到那個臨界點,他自自然然就有悟處,那個悟處即是自家智慧,誰都搶不走。「記問之學,不足為人師焉」,博聞強記,畢竟非真智慧,所以,會的從理入,鈍的從事入,事修嘛。即使事修、理入,亦是不二。
所以只要我們內在沒有分別、執著、知見,加上妄想斷除,即證圓滿菩提。所以三大阿僧祇劫始證佛果。從俗說來講,(三大阿僧祇劫)是從法身大士、圓教初住菩薩算起,十法界眾生通通沒有希望,三大阿僧祇劫沒辦法。可是從理入是什麼呢?何指為三?貪、瞋、癡為三,阿僧祇劫者不可數之意。所以無量無邊不可數,數不盡的貪、瞋、癡是謂三大阿僧祇啊!所以劫那個時間一樣等同時間來講,只要一個人能夠頓念放下貪、瞋、癡,圓滿菩提即在目前,所以感恩啦。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