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103年12月22日,20:35~22:00
地點:觀止學修中心(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3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高瑞騏師兄元和妙音唱頌
何宏哲師兄元和妙音唱頌
林宜靜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我們本來想說一個一個來,那麼有三個人練習音聲唱頌,基本上就有三個問題。那也可以一併去做解決,畢竟,佛法可淺、可深、可多、可少,這個「少」不是「缺」的意思,而是一個完整。從宜靜剛剛唱頌當中,也許表露出一些最近學修以來的心境跟一種所謂的安定,那個不是在音色上去考量,可是可能是從見識上去得到一種會得,體會的會。可能是爸爸最近的一種轉化,從她自己的親人身上,也能去體會到一件事情,一個無福的兒女就常常有多病的父母,反過來講,一個有福的兒女就少有多病的父母,這是一個顯相,也就是說從佛法上來講,心的造化!
有時候我說我們自己沒有那麼大的福報,可是,常常有一些善緣,可以在我們人生危急的時候得到所謂的協助,包括這一個善緣也是福報當中的一樣產物。所以,一個人在這個人世間、在修行的道途上,第一個首重在福報的增生。我們講在這個人世間哦,不是說學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福報,不是這麼說,學法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智慧,而不只是福報這件事情而已。一個自給的福報,我們才能堪稱為所謂的智慧。智慧不一定是在表面上的榮華富貴,而是一種凡事能夠去用正確的心境的對待,而得到一種正確無染的一個生命狀態,用淺俗的話來講,也就是沒有煩惱、憂慮、牽掛這件事情。
那麼我們這個世代的這一個世界的人,多數在學法上都把方向搞錯了,畢生在福報上追逐。可是,我們剛剛又講了,一個人在人生的運作上,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福報,可是,這一個福報的重要,不代表著我們就可以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這一件事情,而是什麼呢?是我們的人生運作會方便一點,會在階段性上少一點所謂的貪不到的困擾。可是,如果我們還是以一個執著的心去追求福報,最後的果報還是煩惱、憂慮、牽掛,這個一定是逃不掉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我們不是以清淨的心去運作,這個「想生」就是一個運作的意思,我們當然得不到一個所謂清淨的生命狀態。
古諺講「自以無心應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又言「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萬有的造化皆是由我們心的起作用而顯相的,所以這一個心非常重要。整個《大般若經》的一個菁華在於所謂的《金剛經》,那麼它最根結的一個總綱領又在所謂的《心經》,所以為什麼叫《心經》?「經」是一種標準,那心的標準到底在哪裡?如果會的,我相信這邊好像很多人都涉獵過《心經》,對不對?把它當作是一種功課,每天不斷的去持誦,可是,有沒有會得它裡面的標準?不是只是在那邊闡述,或者是熟練它那一種很優美文辭的一種排列組合而已,這樣子跟我們的心還是不相干。
所以,學法這一件事情不能只流於所謂的知識常識。佛家有所謂的「佛學常識」這一件事情,是不是學佛的人都必須要去涉獵?也不必然!如果傳授佛學常識的人以佛學常識的概念去傳授佛學常識,就會誤導一切眾生了。為什麼?因為那些常識是我們眾生的常識,而不是佛的常識。佛沒有常識,因為佛沒有思想,佛沒有所謂的意、起心動念,所以祂哪來常識?所以你們就要了解,為什麼古聖哲所有遺留下來的這些高度涵養的經典,來到我們這個時代也未曾間斷,我們這個時代許多讀書人非常的認真努力再去深研它、研究它,也在傳播它,可是,一點效果都沒有,它的原因就是他沒有開啟它的正量。而沒有正量的演化,這一種闡述有可能又增加了我們眾生的執著見、這種所謂的名聞利養心。
所以,一體兩面,在佛法的學修上是所謂的會與不會的問題,而不是多、寡的問題,也不是什麼會講、不會講的問題。它那個會、不會是一種領受,在禪宗上來講就「會嗎」,那麼「會嗎」就是一種深度的受用了,他才能真正的體會到。所以它必須要是「解行相濟」的,兩個是平等的,那麼解裡面有行、行裡面有解。那麼這一個解,不代表是我們世間讀書人運作的那一個解,那一個解是所謂的我剛剛講的知識常識的理解,是一種佛學常識的運作。只要是停留在一種知識常識,不但對我們沒有助益,還可能有一些障礙,也就是說佛法裡面有一個用詞,叫做什麼?所知障!那麼「所知」本身沒有障礙,可是,我們自己的起心動念錯,運用錯了,它就產生障礙了,在一個這樣的路徑學法是一個很冤枉的。
我們退下來講,這些理解如果沒有去運作的話,我們基本上的福報是不可能有的。那麼我們基本的福報沒有,我們人世間所有遇到,不管是我們自身的問題,還是跟我們相關性周邊的人事物的一些障難,統統沒辦法因我而能夠去改善,甚且解決。這個人生當然是所謂的無奈,也就是說現代人講的,事不如意常八九,是不是?那麼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照理說是相反過來的,隨時隨處都是如意的啊,為什麼?剛剛前面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了嘛!這一個心的造化非常的細微,即便彌勒菩薩講得很清楚,「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可是,如果我們沒有真正去運作落實行動的人、學修者,它還是變成一種知識常識。那知識常識來到了我們這邊,我們認知的知識常識,我們就會什麼?一知半解、模模糊糊、含含糊糊,所以也是起不了作用。最後那一個智慧還是彌勒菩薩的,也不是我們的,這樣學法很可惜。
所以,學法,我們知道終極目標就是求智慧,當然,那個求是方便講。那麼如果是要求智慧,當然,這個是果報上來講,那有果必有因啊,那麼我們要從哪個因著手?古師大德祖祖承傳,常常在告訴我們的就是「放下即得」,也就是我們現在人間講的兩個字——捨得,那個捨就是放下。那捨什麼呢?老祖宗講「萬緣放下」!那麼萬緣放下,我們常常又理解錯了,把所有的遇到的人事物統統給放棄了,這樣不叫萬緣放下。我們要知道緣從何而起、從何而滅,畢竟嘛,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剛剛講到那一個心,如果我們這一個心是以真心起用的,一般我們叫做「性起」。依自性起用,那個狀態是不起心不動念的,它只是感應道交,隨眾生的感而有所應而已。所以,這一個自性在淨土來講叫做「寂光」,寂光能起、能應。那麼實報莊嚴土的這一個法身大士的清淨心也能起、能應,這一個標準是沒有起心動念的。所以,「性起」是一個美好的世界,也就是我們一般講諸佛的報土,這一個實報莊嚴土,一般我們講「一真法界」,那個地方是我們自性裡的法身大士的居處。也就是說你們大家生命一個總體來講,有一個部分就是住在這個地方。可是,我們加上了所謂的識變了,這個時候叫做妄心了,剛剛講一個真心,相對一個妄心,妄心起用就叫做「緣起」了。剛剛叫「性起」,現在叫「緣起」,因為緣起,所以才產生了十法界。
這個十法界有四聖法界、有六道輪迴,當然,越往下降,我們的人生苦厄就越多,這是我們創造出來的。意思就是越雜的意思,所以,雜的結果當然是從雜的原因來啊!一個學法的主要方法關鍵,總不離「一門深入,長時薰修」。當然,這個前提是要去解釋一下,很多人會覺得廣學多聞,因為這個四弘誓願裡面的第三句:法門無量誓願學,明明有這麼一條啊!可是,學法的人不能不明白它背後表達的義理跟所謂的步驟,照理說,到了「煩惱無盡誓願斷」,其實,法門無量本來就已經學好了。它剩下來的只是一種應緣而生的一種現象而已,這一個層次就是所謂的無量無邊的一個萬法造化的一個境界了。
那麼一切法就是這個萬法,是假的。從心想生呢?心想生還是假的。所以,假的是什麼?妄,妄心起用,妄心是假的,所以,起用的世界也是假的。《金剛經》才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都是虛妄的,只要你看到的相都是虛妄的。那個真性起用的境界是什麼呢?起用還是虛妄的,回歸真性是真實的。所以,有人講說那實報莊嚴土是不是真的呢?還是假的啊!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啊!所以,真性講不出來,意思說我們的「真」相對「假」來講是一個真、恆常,它講不出來、說不出來。你的思想緣不到,緣不到就是你想不到的意思,所以也就不必用「想」去學習什麼、去理解所有的經教,這是一個很冤枉的路徑,因為它不相應。所謂「不相應」用淺白的話來說,叫做路徑錯了、方法錯了。因為……假設我們這樣講好了,我們要喝水,我們要喝水,那麼我們在沙漠去抓了一把泥沙,然後放在杯子裡,我們放了一百年,它還是沒水,這種都叫不相應。那你要去找水源啊,即便在沙漠裡頭,你也要去找綠洲啊,才有辦法。
那麼學法不難的地方是在這一個因果,只要你符合它,它自自然然這一個結果就現前。可是,難的地方在哪裡?要去了解這一件事情跟相信這一件事情,對現代這個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講,是一個非常非常難的事情。因為就二十一世紀的人類來講好了,早一點可能還比較幸福一點,因為二十一世紀少有文盲了,少啦,當然不是絕對沒有,那麼少有文盲表示什麼?我們都接受教育,可是這一個教育的標準並不是智慧教育的標準。我們受的教育是人類自以為認知的這一個聰明而演化出來的一種知識常識的傳習教育,所以,在知識常識的傳習教育裡面,這一個恭敬之心就慢慢的剝落、退化了。為什麼?學得到啊。可是,當我們學習的態度少了恭敬之心的時候,一般講真誠、恭敬這件事情,對聖賢教育跟所謂開智慧的教育,一般我們把它用現在的可以理解的定義叫什麼?凡關你心靈提升的這一類的教育,就不相應了。這一類的教育,一定第一關鍵需要有恭敬之心。畢竟,至誠感通,那麼印光大師講「一分恭敬,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十分利益」那一個道理。
那麼一般的所謂的知識常識不需要,也就是說西方的這一種邏輯教育,它不需要所謂的恭敬心,它就可以辦到。比如說我去跟人家學做扇子,對不對?那人家教我,大概幾公分、多長,然後什麼形狀裁下來、去買什麼材質,這件事情不需要有什麼恭敬心,你就可以學到。可是,這件事情不能讓我們了生死出三界,它也許只能讓我們在這一個人世間得到一點福報的提款而已。所謂福報的提款是什麼?就是當中那段緣,所謂各行各業,你才可以在各行各業裡面深練,這種一門深入、長時薰修也可以成名。這是世間上的成名,可是它不能成就,所謂的專司一藝可成名,老祖宗這麼講,可是他並沒有跟你說專司一藝可成就,他告訴你「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觸類旁通。
這有兩大類,就我們剛剛前面講的,聖賢這一類的跟世間所謂的一技之長這一類的不一樣。那麼有人就把剛剛我們講的,這個學佛的態度上去做對比,再怎麼樣學佛都不是所謂的世間的一技之長啊,可是,不是這麼說,我們現在的教育把學佛這件事情變成了一技之長了,就是一個學問,一門學問,也就是現在人講的學術。有這個哲學啦,哲學有好幾門派啦,只要你沒有恭敬心,它就變成所謂的一技之長的這一個學修。當然它連稱「修」還稱不上,我們客氣上這樣講,大家好懂,那麼它就變成所謂的佛學,而不是學佛了。
所以,佛學你可以記很多、背很多,包括現在的工具科技昌進,你可以把它歸納,甚且無限寬頻上網去攝取一些知識常識都沒問題,可是,畢竟你辦不到。那一個辦到,也就是達成佛法的了生死、出三界的境界,這才堪稱得上叫做靈性上的昇華。我們接觸了佛學,十輩子、幾萬輩子統統不能成就的原因、關鍵也就在這邊,因為恭敬心發不起來。恭敬、清淨、真誠這三個主要關鍵,加上你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學任何所謂的聖賢的教育都可以成就,這時候不是成名而已,是成就了。
那麼聖賢的成就就看我們的標準到哪裡,儒家的成就在世間做個聖賢。道家的成就你必須要去什麼?有能力做神、做仙。佛家這樣是不行的,佛家的成就最低標是要超輪迴,也就是說你最低標要成就「阿羅漢」這一個學位,這是佛家的最低標的成就。那麼佛家的終極成就就是圓滿佛,也就是說妙覺如來。在十法界超越一真法界,四十一個位次超越了,最後究竟即佛了,等覺的最後一品生相無明也放下了,回歸我們剛剛講的「性起」的那一個自性本然的時候,這一個是佛法教學上的一個終極目標。也就是說假設依《法華》來講,「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依這個標準來講,佛法唯一的成就,就是成就剛剛我講的那一個位次,叫做「妙覺如來」。
那麼我們現在多數在學的,基本上都不是在學佛,是在學一個在世間上怎麼避免一些困擾,解決過去生一些業障現前的煩憂,我們現在學這個東西。學這個東西冤枉啊,把佛法降格了,就是說你入寶山,你居然空手而歸了。佛法是一個圓滿的大法,智慧覺醒的大法,所以,導到我們現在人世間所關心的,當然每件事情都可以解決啊。好比說我們現在人最關心的病啊,這一件事情很多人都沒辦法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去面對它,以至於從小病會變大病,然後大病會變成不治之症。最後呢?最後只有擔心,變成那個心的病更重。心的病重了之後,那個靈性又生病,所以最後一併三而一、一而三的往下沉淪墜落。
好比前一陣子,應該是也沒多久啦,大概前一個多禮拜,台北有一個同參下來高雄協談,然後這個個案是得病了,得癌症了,癌症好像到第三期了。第三期在現在的醫學上來講是到什麼程度啊?末期哦?後期了哦?所以聽到「三」好像就不得了了,快不行了。這個個案以前我們接觸過,以前還沒發病的時候,在所謂學修場上有接觸過,可是,因為沒有透過正確的學習,而事隔兩年後,這些原有的一個基因就開始復發了。我講的當然不是人類這個肉體的基因排列組合,不是這個,而是我們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業障基因,就會冒出來呀。
那親人當然很擔心、很納悶的說為什麼會是他,對不對?因為他平常為人也不錯啊,客客氣氣的,恭恭敬敬的,也很好心,樂善好施啊,很多人不能理解。為什麼還會這樣子?也就是說這當中有幾個問題,一個是我們的客客氣氣、恭恭敬敬、樂善好施是假的,對不對?這個在你們生活當中不難發現嘛。我們周遭,乃至於有時候我們自己照鏡子我們都很假,對不對?所以,佛法不講假的哦,知道嗎?假的是沒有用的。那麼另外一個,也許是真的客客氣氣、恭恭敬敬的、樂善好施,可是,這一個能量沒有大過以前生生世世累積下來的這個業力的時候,還是不能解決,也就是說我們還是要依業受報,佛家上講的,所以這樣才公平,對不對?
這個個案來高雄,非常的擔心,一來就跟我講醫學上的診療狀況,最後跟我說:「假設如果我活到今天而已,我最想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明天成佛」這樣。應該是今天就要成佛,對不對?明天成佛,你覺得可不可能?我看很難!對不對?為什麼?才講完而已,你可以做什麼、做什麼、做什麼,有一些功課可以怎麼做、怎麼做、怎麼做,才聽完而已就開始擔心了。擔心了,我們當然知道,人家不好意思講,我們當然知道會擔心,我說:「不過沒關係啦,你的醫療體系還是繼續,只是在你生活當中在就醫的同時,撥出一點時間……」還沒講完,他:「那我就放心了」。你聽得懂嗎?就是說當他只聽到依學法的功課要運作的時候,師父沒有講其他的要繼續做,就開始擔心,擔心什麼?我沒有信心放下醫療。你想想看,一個沒信心放下醫療的人,今天怎麼會成佛?佛是萬緣放下,對不對?
那醫療也沒有用嘛,醫療既然沒有用,我們為什麼還這麼倚賴醫療?這就是我剛剛講的,我們現在二十一世紀人所受的教育使然。但這不是醫生錯,而是醫生不夠圓滿。經常是這些病患讓醫生背黑鍋的,為什麼?因為醫生只知道那一個層次,而他也很盡心盡力幫我們醫療,可是,因為我們沒有運作好自己,只要你不運作好你自己,你看有幾個高明的醫生有辦法?統統沒有辦法。例如之前講過的比喻,只要我不想站起來,當然我還算瘦弱,可是只要我懶散不想站起來,在這裡的壯丁有誰可以讓我站起來?你說那還不簡單,師父這麼瘦,對不對?抓起來就好啦。抓起來?看你能抓多久啊?你一放手,我又癱下來了,你再抓啊!看你有沒有時間,我就跟你耐力戰,對不對?拉鋸戰!因此,我們跟醫生的關係就變這個樣子。
我們老是不自己站起來,只想倚靠醫生,我們不但不自己站起來,還再加碼病原,病的本原的那一種力量。而一直加碼,醫生的角度只顧及到物理層面,心理層面跟靈性層面他不了解的狀態下,他有三分之一的力量,我們三分之三的力量是負面的,他三分之一是正面的,你看,他哪裡救得了我們?尚且我講的這個個案,他學佛,應該是自己研修佛法,乃至於一般我們社會上講的心靈成長之類的書都看過。看了那麼多,為什麼最後遇到了人生困境還是不能面對?這表示我們看的都是剛剛我們前面講的知識常識,沒有用,所以,看的方式也錯了。可是,這個時候我們要提供一個正確學習的方法,這樣的一個人容不容易去吻合、接受?當然是不容易!因為我們有習氣,人有習氣。不但過去生有習氣帶來了,我們這一輩子又喜好讀書、又習慣了雜。喜歡讀書的人一定什麼書都喜歡看,當然,他也許有歸類他自己喜歡哪一類的書,比如說有的人喜歡看雜誌類的、有的人喜歡看心靈成長類的,心靈成長類的書絕對不會只看一本,一定是只要有新書出版就喜歡買來看…等等,就是這一個眾生的方法,讓我們越來越背離了聖賢教育成就的方法。
其實說穿了也沒什麼太大的學問在裡面,只是我們喜歡多,一喜歡多,剛好跟我們的三毒煩惱相應,貪、瞋、癡,對不對?第一個字就相應了啊!為什麼喜歡多?因為我們不明白喜歡多會障礙我們的靈性昇華提升,這個真理我們不明白,你看,又跟三毒煩惱第二個字相應了,叫做貪、瞋,最後一個字叫癡,愚癡,我們不明白就叫愚癡。所以我們的人生從小到大都在經驗這一件事情,以至於我們也許對很多的佛理可以講得出來,乃至於跟人家聊天的時候可以有很多話題,在這一個生命的互動的過程裡面,也可以透過這些話題而有所歡喜。可是你想想,這一個歡喜是滿足什麼的?就是滿足三毒煩惱的貪,對不對?癡!那麼當你互動不能滿足的時候,你又跟一個字相應了,瞋!對不對?所以我們的隨時隨處都在什麼?運作貪、瞋、癡三毒煩惱。
所有的病根,我們剛剛講到那個個案,內基底的基因就叫做三毒煩惱,我們的貪、瞋、癡。所以,這個貪、瞋、癡也不是這一輩子才運作出來的,而是生生世世已經根深柢固,來到這輩子一遇到緣又長養。所以,我們沒有去遇佛的緣,佛的緣是覺、正、淨,覺、正、淨相對貪、瞋、癡,一般我們講的戒、定、慧,所以為什麼以前才告訴你們,學法,佛法跟靈性成長這件事情有關要成就的標準,跟世間的所有一切學術不一樣的關鍵,就在戒、定、慧三個字,因為戒、定、慧的另外一個結果就叫做覺、正、淨。戒、定、慧,當然,從這一個角度來講叫做手段、方法,只要我們要成就一件事情的手段、方法錯了,當然生生世世辦不到。尚且我們不是沒有戒、定、慧而已,還加碼了貪、瞋、癡耶!所以我們的學法當然沒辦法成就,而且我們會拿所學到的東西做更深度的貪、瞋、癡的運作,你看,惡性循環!
所以,老祖宗才教導我們,尤其禪法,就是說成佛跟讀不讀書無關,跟識不識字無關,包括到最後,跟學不學習無關,學習什麼?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跟後面這句話有關,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能無所不為。也就是說把一切人生都放下,放、放、放,放就是丟掉的意思。你想要的就是要得,放下就是把你想要的統統丟掉,尤其最會的是什麼?把這個「想要」的念頭直接丟掉,你就沒有那麼拉哩拉雜一大堆東西要去面對怎麼丟,對不對?可是,我們現在的學法困難,就是我們累積了太多這些拉哩拉雜的東西,面對它、一個一個丟,好難哦!比如說我脾氣不好,你知道嗎?「脾氣不好」是一個東西,一個生命狀態,啊〜好難哦!我看到那個人就討厭,又一個東西,你看,你這樣到處累積,無量無邊吶!如果這些東西是可以用物質計量的,整個宇宙都塞不下。所以,它當然是一個軟體,我們在幫自己這部電腦灌什麼樣的軟體的意思。
如果知道了戒、定、慧,我們才能去了解「那你要怎麼治病呢」,就是要保持那一個念,「保持」這兩個字就已經符合了所謂的戒了,持是做,保、保住就是不斷持續。我們現在人第一關鍵就沒有了,我們知道道理,「唉呀,那是道理」所以做不到,做,好難!總算接受了,要運作了,又一曝十寒。你看,這一個「保」沒有,你有做,沒有問題,可是那個「保」沒有就沒辦法,這兩個字缺一不可。所以,「戒」這一個字於焉形成,那麼「戒」就要符合啊,你一次很多比較容易保持還是一次一樣就好了?關鍵就在這邊。所以,在未開悟之前,當然是一次一樣啊,因為你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根本智還未開啟出來,所以你沒辦法一心多用,乃至二用就沒辦法了。所以,「一」能夠讓我們符合「保持」這兩個字,「保持」這兩個字符合戒,於是我們那個「保」不間斷延續,「保」這件事情不斷持住。你看,它兩個字又是互生,裡面「保」有「持」、「持」裡面有「保」,那麼我們這一個戒就會什麼?定!依定就開慧了。
開慧我們白話叫做智慧,佛家講「光」,所以才有無量光,對不對?無量光佛就是你們講無量壽佛、阿彌陀佛。人家形容為什麼要去那邊?因為阿彌陀佛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才能創造出完全沒有負面的極樂世界,完全沒有「不好」這件事情的極樂世界。所以很多學佛的人嚮往,不是沒有道理的。可是要知道,去到那邊,是祂幫我們創造的一個毫無汙染的學修場,而不是要去到那邊享福用的。享福是什麼?是你只要發菩提心,落實深刻,這一個菩提心什麼呢?菩提心,簡言之,就是為一切蒼生的福祉而存在你的生命的這一個心就叫做菩提心。當然,佛法有講、分析得很細緻,而現在的人不一定能夠理解,什麼直心、悲心,深心,我們都會講啊,但怎麼做?做不到啊,對不對?因為我們不理解它的真正的意涵。
直心?師父,我懂,佛學常識、佛學大辭典裡面有講,直心就是真誠心。你看,「真誠心」三個字又變一種知識常識了。所以,學佛不是這樣子,就算你都不知道什麼叫直心,沒聽過直心、沒聽過真誠心,可是,你符合了就是了。所以,用現在的用詞,你能不能符合阿難尊者所講的:「將此深心奉塵剎」,那個就叫做菩提心。深心不是這個身體的身,是深度的深,那麼深度的心有沒有包括這個身體?當然有啊,一切法從心想生啊!你有心存在,心現識變,對不對?你當然有身,只是你的身是哪一個身而已。如果你現在是佛心,將此深度的佛心奉塵剎,你當然利用著是你佛身在運作、在服務眾生。
所以,有依有正,依正莊嚴。有報土,必定有正報。所以,從這一個理論,即便諸位沒有神通,也大概可以去推測,用邏輯理論推測,所有的星球上有沒有生物?統統有,包括你們最近的月球也有,包括一些小行星,什麼哈雷慧星對不對?這種叫小行星,上面也統統有生物,只是有的生物你們看不到而已。為什麼?有這些星球,用佛家的用詞叫做「土」,對不對?國土的意思,有國土必有正報,土是依報,它必有正報,正報當然也是生命,所以它一定有生命。有待科學家努力一點。
事實上,當今科學家很努力,可是,花了太多錢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你說太空中有沒有外星人?我們花很多的錢、資糧去發明太空梭這些工具、衛星啊,其實這件事情有時候相對佛法來講是最浪費的,你知道嗎?可是,不符合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一般普世價值觀,你如果在國際發表一篇言論說太空科學是最無聊的科學,你肯定被罵死了,你懂嗎?因為價值不一樣,要不然從佛法來講,它是無聊的科學。你禪定就在虛空法界來去自如了,為什麼還要發明一種機器,然後把人塞在裡面,在這個過程裡面隨時又擔心會爆掉?這一個人又沒有學修,在爆掉過程中又驚恐,驚恐又下地獄,花那麼多錢去幫助我們下地獄,這就很奇怪的邏輯。可是,也是因為這樣叫做眾生,因為眾生迷而不覺,也就是說他智慧沒有透徹,看在眼前。
這些所謂的機械科技的不斷發展,對人類事實上只有傷害,沒有什麼建樹。有的人說沒有哦,科學家會說這些太空科技我們可以尋求什麼?美麗的星球,讓人類來移民。你看,這種觀念是什麼?就是你不愛護地球,對不對?你不愛地球,老是糟蹋,在發明這些工具的同時就在糟蹋了。你既然已經糟蹋,你說我要發明這個工具,再來找一個乾淨的淨土給人類移民,你就算找到了,你能移民幾個?對不對?這些所謂的社會資本,統統是這一種有汙染的一種運作。
所以,東方老祖宗不做這個事情,我們中國老祖宗唯一表面上有落後西方的,表面啦,當然實質上也不然,表面上就是所謂的機械科技,沒有一樣是落後的,那是因為我們現在的人失去了民族自信心,也不是只有現在,大概兩、三百年來,將自己老祖宗的東西視為糟粕。這也就是一種崇洋媚外的一種心,那麼崇洋媚外,加上一個「媚」,「崇」不是不好的字,「媚」可能就不好了,就把這個「崇」扭曲了,變成一種迷信。所以,他不正信所謂老祖宗的智慧,他迷信於西方的科學,所以整個地球就像一種病毒的蔓延,因為不斷發展機械科技而汙染。最後呢?再來發展環保,對不對?那環保有沒有用?這裡有跟環保有關係的職業,好像幾十年來也沒什麼作用,為什麼?你要發展環保的同時,這些器材本身就是汙染,你看,人類老是做這一件事情。
環保的基礎,物理環保的基礎在於心靈環保,所以只要我們心理、心靈環保沒有做到,物理環保統統不可能有用的。為什麼?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努力的做,我們的基底又努力的汙染,所以就會把這些我們的努力出來可以淨化的力量再抵銷掉,在惡性循環。好像這個理路,江本勝博士還不錯啊,幫我們去印證了,琵琶湖有一個彎角,有一個小湖灣,它這一灘水跟其他琵琶湖的水不相往來,其實是同一個湖,只是說它不流動了。當時不是有一個高僧嗎?帶著三百五十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湖旁邊做祈禱!一般你們講的叫念經、念佛、迴向啦,這一類的事情。結果念沒多久,將重度汙染的琵琶湖旁邊,這一個小灣的湖水,讓它變乾淨了。這個乾淨維持了兩個禮拜又回復原狀,你看,有沒有用?如果要它維持長久就必須每兩天做一次,每兩天去做一次,就能維持了啊!如果要讓整個湖變乾淨呢?那麼整個湖周邊所有的居民每天都做,這個湖很快就乾淨回來了。
你說這樣的環保有沒有汙染?一般現在的名詞叫「無碳跡」,對不對?沒有碳跡,這才是真正的環保。所以,如果人類真正可以去透過老祖宗的聖賢教育去學修深入的話,地球很快就可以又恢復以前的乾淨了,而且也沒有這些什麼溫室效應。現在每年海水都在增長啊,那我們現在人當然都是有感情的動物,看到媒體老是報導一隻北極熊掉進冰水裡、又游不上來了、又死在水裡了,我們看了會心酸,對不對?這叫感情用事,你懂嗎?當然我不是說一個人不應該有這個愛心,而是我們有沒有想到說要怎麼去真正拯救這些北極熊?我們有沒有常常在生活當中發脾氣?有吧?對啊,脾氣不好啦、不高興啦,這樣都算,所以那隻北極熊是被我們殺死的,你懂嗎?
瞋恨是造成溫室效應升高的一個主因,現在科學家當然歸類在這些烷氣啦、二氧化碳,可是這些只是一種現象,它的主因就在我們眾生的瞋恨心。所以,瞋恨心造成溫度上升,溫度的災難,不只是上升,低溫、高溫這個就是所謂這一類的瞋恨心,那麼北極的融冰當然跟住在地球這一個正報的人類的瞋恨有關係,它是依報,依報隨著正報轉啊,所以它融冰了,那一隻北極熊掉到海裡了、找不到食物了,游到累死了,對不對?然後我們再打開電視:「好可憐哦」,惋惜哦,結果前一秒你把它殺了,這一秒則說,好可憐、好惋惜,還再去罵別人,罵別人說都在排二氧化碳什麼等等,人類就在做這種事情。
所以,如果我們現在拾起民族自信心,回溯到老祖宗的智慧之學的話,這些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小則可以利益鄉里民,大則可以利益國家社會,更大可以利益整個虛空法界,畢竟一切萬法同根共體,它都跟我們都是一如的,念力不可思議。所以,這時候講到不可思議,就要用不可思議的態度去學習佛法,因為佛法常常……經典裡面常常描述完都會後面寫「不思議」、「不可思議」、「不可思議威德力」什麼,為什麼加個「不可思議」?就是它跟你的想像、思考、邏輯無關,它本來就是這樣子,你只要做到,就是這樣子。你只要做到了不瞋,你生命當中就沒有火災、溫度升高這一個災難了。你只要做到不貪,你的生命當中就沒有所謂的水災這一類了。你做到了什麼?不癡(愚癡)!你生命當中就沒有所謂的風災這一類了。那你看地球現在的這三大災難是不是越來越多?而且都夾雜在一起,對不對?溫室效應,北極融冰,冰變成水,水就會變怎麼樣?海水上升。海水一上升,海邊的海岸線的一些生物就遭殃統統是一樣啊,統統夾雜在一起。
所以,會的是從不起心不動念直接解決,不會的就從理入,不會的從義入,合誼合理,知道的道理要去落實。最後再不會的,就是即便你都不知道道理,你也要聽聖賢講的話,知道怎麼做就好了,不一定知道道理。如果這三個方法都做到了,我們這個世界會再慢慢慢慢美好回來。那第一個美好的是誰?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身心就會安康,我們自己的這個環境裡的人事物,裡面有人際關係、我的事業等等,就會心想事成、就會順暢。那一種人生是一種很輕鬆自在的過日子而已,那只是隨順過日子而已,它不需要再加一個「絞盡腦汁」這件事情,「絞盡腦汁」就是一種分別、執著、妄想的運作,分別、執著、妄想的運作就是又走回頭路了。
所以,我們這一個世代的人類很可憐,就永遠在這邊,而且我們還設定有遇到佛法的人哦,已經夠可憐了哦,你看,沒有遇到多可憐!你們說:「咦?師父怎麼這樣講很可憐」,你遇到,你又沒做到,沒做到當然還是可憐啊!所以之前不是人家問我說「我持經……?」我們常常講:「不是,沒有持,是讀經、誦經,沒有持」,我們要知道老祖宗給我們一些簡單的文字,裡面背後表法得很深度。我們常常講說「讀誦大乘,為人演說」,對不對?那個「信受奉行」,那麼它是有次第、步驟,讀跟誦,你看,從字義上就有一些感受上的不一樣,它深度。「讀」就這樣,「誦」有可能你已經有那個意境了,有沒有?朗誦跟讀畢竟不一樣。讀、誦一層一層深入,後面要受持,讀誦不等於受持。
所以,現在很多人遇到問題就去讀,我剛剛講那個癌症的病患來,他就說他已經讀《心經》讀了二十幾年了,為什麼最後果報還是第三期?就是說你如果二十幾年前遇到我教你讀《心經》,你現在是開悟的,不是第三期了,你知道嗎?不是我們厲害啦,是方法正確而已。那我們一般怎麼讀?就邊讀邊想,觀自在,「觀」是什麼意思?讀到「觀自在」就趕快去查一個書,這種是誰在讀的?這種是開悟之後的人在讀的。那麼開悟了,有時候也不用這樣讀,解行並濟,這叫行門,為解故。尤其是《心經》,你在翻書了解「觀」這個字的意義的時候,你做得到嗎?「觀」就是不用心意識,「心意識」不好懂,不執著、不分別、不妄想去體會人生叫「觀」。好不容易做到,對不對?不容易做到。所以,你解了,你以為你解了,你還是不解。佛法的標準只有一個,很簡單,就是你做到了才叫你了解了,你了解了,你一定做到。要不然你了解而做不到,那個了解是你的了解,而不是佛,懂嗎?所以我們講佛法的標準。
「觀自在菩薩」最後你解了一遭回來了要幹嘛?要行!對不對?直接讀經典,不要想,從頭到尾一直讀一直讀,假設《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一直讀、讀、讀、念、念、念到最後,把持住心專、無雜念,這樣子長時薰修下來,你看,又符合戒定慧了,接下來你會得定,你得定你會開悟。可是,依現在的人,你每天不花八個鐘頭讀一本經,你不可能開悟,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拉扯力太強了,我們的反作用力太強了。除非你將所有的媒體都關掉,電視機關掉、收音機關掉,什麼都關掉,然後你有足夠的福報,足夠的福報讓人家供養你,你也不必去跟人家交涉,最好也不要去喝下午茶,當你還沒有心定的時候,你喝下午茶都在幹嘛?就在論述,論述就在延展我們的貪、瞋、癡、慢、疑、惡見這些東西,這個叫做拉扯力。
你好不容易一天,假設你們花兩個小時在讀《心經》,好不容易定下來了,終於快定下來,兩個鐘頭到,嗯,今天功課收起來,到了,對不對?「噹!」唉呀,剛才有簡訊來了,約下午茶,你又衝出去了,你的心馬上浮動了,你知道嗎?心馬上浮動,你前面那兩個鐘頭被打回原點了,抵銷了、沒有了。所以,如果上根人是怎麼讀?上根人可以這樣子,你只要讀一遍就好了,你這一天不管有什麼下午茶、約會什麼都去應,沒關係,因為你這一天已經把那讀一遍的《心經》的力量攝受住了。什麼力量?不是「解」的力量哦,是「定」的力量攝受住了,所以你去跟人家約會、會面的時候,那時候你就不會雜心閒話。因為你有很深度的定功,你一直提起觀照力,對不對?「觀自在」的第一個字,觀照力一直攝受住的時候,你去應對,你就不會有事情。
可是,我剛剛前面講的那一類是什麼?因為我們這一個保持力不夠,我們還在清而已,還沒見到乾淨的地板的時候,你出去,肯定又是揚塵,而不是現在有那個奈米科技,奈米油漆啊,漆一漆,就不容易沾灰塵了,對不對?除非你像這樣子,那個叫做形容一個「定」。所以,會的含靈蠢動皆是什麼?不是皆有靈性而已,皆是佛菩薩無盡慈悲為我們在那邊做示現說法,要不然你看到奈米科技的油漆,你想到什麼?你要想到你的心有沒有像那個牆壁這樣,灰塵沾了馬上剝落、馬上剝落。所以如果你是這樣的話,神秀那一句偈就用不上了,對不對?「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你要勤拂拭什麼?沾了就掉了啊,你要在那邊擦它幹嘛?所以勿使惹塵埃。
所以,你那時候回到……當然這樣還是一種方便比喻啦,最後連那一面牆都沒有嘛,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事實上,我們的真體性是到這一個關鍵,就是說如果你沒有定功,不可能開悟,更不可能大徹大悟。那一個定功在佛法的專有名詞就叫做「三昧」,三昧不等嘛,有的人透過念佛、有的人透過所謂的念經啊、有的人透過……不等,比如說六祖惠能他是透過舂米、破柴啊。當然,你想想看,當然他在五祖黃梅的會下,幾千個修行人、僧眾的場域裡頭,絕對廚房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所以,舂米、破柴是代表著什麼?廚房的運作。六祖惠能什麼事一定都要做的,掃地、洗米煮飯、幫人家添飯……什麼等等,這些統統要去做,所以以舂米、破柴這四個字來代表廚房所有的一切事。
而且你要想像他服務的是幾千人的,不是妳們這些家庭主婦的廚房,只服務幾個人而已哦,你們會不會有時候煮菜煮到很煩?才服務幾個人而已,六祖惠能服務幾千人吶!所以你看,他會的,他透過我們以現在的用詞「廚房」得三昧,所以他得的是廚房三昧。可是,我們也每天在廚房作菜,為什麼得不到三昧?因為我們妄想紛飛,他安住在當下。所以,三昧沒有固定方法,諸法平等無有高下,諸法是什麼?世出世間一切萬法。不懂的,他會認為在那邊破柴、煮飯是世間法,對不對?要拿著經典看才叫做佛法、出世法,其實不是的。你會的話,這已經是平等的,所以,到平等,你才有能力提升為覺悟,因此,在我們學修裡面,平等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可是,你沒有清淨心,你很難做到平等。平等是一切萬法皆平等,而不是佛法的宗門教下平等,不是這樣,由此而知,一切宗教也皆平等,而一切非宗教還是平等啊!
以前有人問我說:「咦?師父你是什麼時候得定的」,我說我不知道我有沒有得定,可是,心比較安定是畫畫得安定,比較安定。你就絕對會有一些妙用,你在畫畫,然後你的心比較平靜了,突然之間你自自動動就知道很多事情了,所以它不是從讀書來的。所以,會的無時無處不是,如果你會泡茶,你每天泡茶,會的話,你也可以得到泡茶三昧啊,所以這時候你們就以此類推,跟你們的各行各業有沒有差別?沒有差別。如果你要離開你的生活行業才有一個三昧可言,你這個人叫「不會修」。
那不會修當然也可以去尋求不會修的方法,可是,通常「不會修,想要尋求不會修的方法」那一種人都是有相當福報的,為什麼?因為他不會修卻可以成就,那麼他的福報想必大到不行,就像鍋漏匠那一種啊、黃忠昌啊!你們在網路常常看到一些老伯伯、老媽媽,最後晚年被供養得好好的,一心念佛就好了,這種人都是要有相當大的福報。可是,他們這些福報跟他們的生活的應對進退不相違背,他們也統統有他所謂的特質。特質,你去觀察這些人,一定是逆來順受的,絕對不會有一點自己的意思,表面上好像笨笨的、傻傻的、憨憨的,可是,他有辦法接受這一句佛號。
那麼之前不是跟幾個同參在聊嗎?有的人很羨慕,「我現在好煩哦」,生活當中好多事、好多人要找我,這個也要做、那個也要做,煩死了,我為什麼都不能像鍋漏匠那樣?我說好、好、好,那天有好幾個同參,我說你們邀一邀看有幾個人,來跟我報名,來跟我報名,我供養諸位,對不對?我幫你們每個人租個套房,限定三年一定要往生。對啊,你既然要這樣的福利啊,你就要給人家什麼?相對的回饋嘛,我出錢供養,我還幫你們找套房。然後,你說:「師父,我們還要吃飯!」,我每天端菜、飯給你吃,我供養諸位,夠好了吧!誰願意?最後沒有一個人舉手啦,對啊。我都還沒有人能供養我這樣,對不對?我還願意供養諸位。
所以這個代表什麼?我們沒有那個福報,假設真有的話,多數又在那邊……人家說三年往生,對不對?你精勤一點,兩年多就往生了,你怠惰一點,五年必定也不離遠,極樂世界早就來去自如了。這個整個過程,現在多數的人如果要比照,最後會怎樣你知道嗎?不要說三年,三天就發瘋了,被關在一個房間裡。因為我們習慣妄想,你懂嗎?一句佛號固然好,但是持不住,在一個房間裡又很窄小,對不對?還是有人說「沒有,我條件要好一點,我要一棟別墅」?看你有沒有辦法專心。所以,有這些要求的人就叫做妄想紛飛很重的人,他絕對不可能有這種福報。
為什麼「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即便淨土非常殊勝,可是,釋迦牟尼佛畢竟不是從三十歲開悟就一直講淨土講到四十九年後,對不對?示現無餘涅槃嘛,不是這樣啊,祂當中為什麼講了一大堆?當然,祂也告訴你們了,極樂世界的殊勝可以去嚮往,可是,你們要先具備條件,如果沒有「發菩提心」的人,極樂世界是去不了的,即便一向專念還是去不了,畢竟要信、願、持名。願,就是你要去以外,你那個信願具足了菩提心。所以,很多人只了解十八願,不了解十九願,十八願一向專念啊,十九發菩提心啊,所以,兩句兜起來才有辦法,發菩提心、一向專念。
現在不要叫我們發菩提心,連一向專念都做不到,對不對?所以就要在生活當中去善於剛剛講的「積福報,消業障」。那麼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同時,如果我們又不會的話,我們眾生應該要把消業障擺在積福報之前。消業障是什麼?逆來順受。積福報是順來看透。所以,逆來順受遠比順來看透要來得重要多。而我們經常是順來迷戀,對不對?那逆來不受,所以我們福也積不住、業也消不掉。你是有這樣特質的人,怎麼去信願持名?請問你要怎麼去一向專念、發菩提心?就不可能啊!所以,要好好的去解,這時候「解」的功能才起用。
所以你看,一切四十九年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所有佛法,都是針對不會的人在講的,我們這種叫不會的人,所以我們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明白它、理解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明白?因為我們不信,我們沒有那個願心,所以必須要明白,明白了之後,你自自然然就做到了。所以,明白最後還是要回過頭來做,做什麼呢?做到「萬緣放下」這一件事情。那麼修淨土的是依一句佛號來萬緣放下,所以它萬中有一,他把握住最後「阿彌陀佛」念不要放下,這一個念去到極樂世界再放,可是,他要萬緣放下才能把握住這一個念。那麼如果你不是這麼仰賴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帶著你去的,你自己就可以自己往生到那邊,不需要人家帶的話,你就要什麼?萬緣放下!萬緣放下,明心見性,你見性即佛。所以,說真話,見性即佛了也不用去了,去不去都無妨
那麼我們為什麼這麼多人嚮往極樂世界?因為我們在這一輩子沒辦法明心見性,沒辦法大徹大悟,所以我們仰賴一個「阿彌陀佛」的外力,外力的加持,希望我們能夠去到那一邊做一個保證班的學修。去到那邊,最後也就是要幫助你學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當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後呢?你不能留戀在那邊啊,你那時候就要依你過去的緣感應道交了嘛,你是應的嘛,所以隨感而應,那時候又自自然然了,你要去什麼?履踐你去那邊所發的願,叫做「眾生無邊誓願度」。所以,事實上,在這一輩子沒有這個「眾生無邊誓願度」的一個紮實概念的人,「紮實」加上這兩個字就是要跟你的心境吻合的,不能是嘴巴說說那種、想一想那種,那種是不行的。是你真心切願,你真的把「眾生無邊誓願度」當做你的本分的這種人,說真話,他才有辦法真正去往生極樂世界,要不然沒辦法,因為去那邊不是享受用的。
所以,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勸人家往生極樂世界,也不要在那邊說:「你去那裡享福」,你植入他一直要去享福,他的貪念老是消不掉,「貪」消不掉,他念佛的切願就生不出來。所以,佛法一切到最後就是要能夠落實到,做到「萬緣放下」這一件事情。不管你修禪、修密還是修淨,還是華嚴、還是法華,統統一樣,最後你讀了那些大經大論,最後又回過頭來做這件事情。如果你在這一輩子就能夠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了,你就隨緣應化而已啊,遊戲人間,你那時候叫做「無做無事人」。
所以,真正的佛是沒什麼大志向要去做的,你懂嗎?祂就是應眾生需要什麼,祂幫他們規劃一下、去做一下。那規劃完,人家還不懂,你幫他表演一下,所以叫「為人演說」。那表演了又不懂,你就開始講,所以這麼一大串下來,因為眾生一定會有不懂、不明白,所以需要佛做個表演跟解說,這麼一大串下來才變成好多事在做,可是,心一塵不染。所以,我們在學佛,我們就要學這樣的生命狀態,基底上,我們心不能染著,而不是叫外在的人事物不要出現讓我看到,討厭死了,不是這樣,而是心。那怎麼不染著?就要依戒才能得定,那個定就基本的不染著有了。那麼「定」這個三昧就有N種什麼?層次、深度,所以,到了甚深三昧,你不定因緣的時候遇到,你就會豁然開朗,那一個豁然開朗就叫做大徹大悟。
所以,我再回到剛剛那幾個例子,六祖惠能是在舂米、破柴的過程裡面練就了甚深三昧;阿彌陀佛當然是在祂五劫的學修裡面練就;那麼釋迦牟尼佛呢?祂在甚深禪定,一般你們講的在菩提樹下打坐,入甚深禪定的狀態裡面得到甚深三昧。那麼祂們的緣也都不一樣,可是,祂們共通特色都是已經得到甚深三昧了。釋迦牟尼佛祂是夜睹明星的緣遇到,所以祂大徹大悟。六祖惠能是聽到五祖弘忍跟祂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當下大徹大悟。是不是都不一樣?所以,禪門公案一千七百多條,你找不到兩個一模一樣開悟的法師,這個就是因為我們眾生起妄的路徑不一樣,所以當然就要適合自己學修再導回來,導回那個根性。所以,不要去跟人家比,而要常常去訓練自己的定功,定久了就開慧了,那一個慧就叫做大徹大悟,定久了就叫做甚深三昧。
「定」要有,一定要有戒,「戒」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所以不管你持什麼經,你就要去問你自己有沒有符合幾個關鍵,第一、你有沒有專心?第二、你有沒有持續?越專心,表示那一把火越強,「持續」表示燒得越久。所以,你這一壺水要滾,只有這一個理論,火你能加多大就加多大,對不對?那接下來呢?你不能火一下滅掉、一下開啟、一下滅掉,你要不間斷持續著。持續到什麼時候叫甚深三昧呢?叫99.9999999……幾個9不知道的度,對不對?最後剩下0.0000幾的那一度加上去的時候,你沸騰了,那個就大徹大悟了。用這樣去形容,你們才知道在生活當中怎麼去持,要不然「持」這一個字都會變成一種空泛用詞,持經,讀誦持經那一個持,持戒那一個持。
所以,「戒」你們也要深刻的理解,不是只是你讀了那幾個佛書裡面什麼殺、盜、淫、妄啊,不殺、不盜、不淫、不妄啊,不是只要讀完了就算持戒了,每天在那邊讀誦那個戒本,不是,而是你有沒有保持住,那才叫真正的戒。所以,保持住一個能夠讓你專心的事情,跟佛、覺悟有關的,不要跟那些殺、盜、淫、妄有關的。因為現在能力還不夠,沒辦法用那一種法去成就,那一種通常也是法身大士的一個程度。那麼在家裡的功課就不一定是要大家一樣了,而是在家裡做功課的態度,大家都必須要一樣,一樣符合這一個「依戒得定,依定開慧」的理路。
看這樣講,諸位有沒有什麼其他的疑惑?留十分鐘。今天是國曆年最後一次講座,這個應該要算農曆年啦,農曆年還有一場。
一整年都沒有問題喔?真是太天才了。南部的學法都比較含蓄一點,之前我看那個講紀有這樣講,台北的學員都問得沒時間回答了。統統沒有喔?生活上的也可以,因為以後不是那麼多時間可以協談了。
端容師姐:師父好,剛剛 師父有說我們在這個世界就是依妄起用的世界,那麼極樂世界也是妄想嗎?
師父上人:極樂世界。請坐。極樂世界是所謂的「性起」,那麼「性起」就是依真起用感應而出來的,也就是說一般我們講的實報莊嚴土。那麼極樂世界有一個更特殊的地方,就是說它的四土都是性起。那我們一般的……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的報土有這個六道輪迴,對不對?四聖法界(方便有餘土),在極樂世界上講,它就有染著。可是,到極樂世界的特殊,就是它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統統沒有汙染,它只有那一個形相,因為到了那邊都已經直接提升成阿惟越致菩薩。所以,所有的阿惟越致菩薩都沒有妄想的本身了,更何況還有分別心跟執著心嗎?就是說祂已經沒有分別、執著、妄想,所以祂就沒有「依妄起用」這件事情。可是,祂還有所謂妄想的習氣,習氣不是妄想本身。
所以,那些世界有時候會依習氣而顯現出來,比如說,習氣想要吃個東西,就冒出一碗飯了,而且是你往生之前最喜歡吃的那個。可是,它不是習氣本身了,那那時候是變成一種高度科技了啊,沒有胃,你縱使吃完,「唉唷,我現在就是菩薩了」,你會迴光返照,突然也不需要,所以它就又會變現不見了,就又恢復乾淨。所以,它不是依妄,可是,它又在「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角度。相對於寂光淨土來講,它有相,可是,它的特別就是它所有的相都沒有汙染。那你說它是不是依妄起用?它當然不是依妄起用,它是依所謂的真心起用。
所有佛的什麼?住在的那個土,我們現在的土是穢土,娑婆世界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個穢土,穢土是因為我們眾生起用,所以變成穢土。假設現在釋迦牟尼佛跟我們坐在一起的話,祂在淨土,而我們在穢土,你懂嗎?可是,你看,光這個就很難想像,對不對?這叫維次空間重疊在一起。祂可以幫助我們在所有穢土的成長運作,我們卻沒辦法進入祂的淨土,因為我們有障礙。那障礙來自哪裡?我們的業障,我們有分別、妄想、執著,所以祂也隨順著我們眾生去顯現這些穢土。對祂來講是依妄起用還是自性起用?這時候當然是自性起用,感應道交的回應而已啊,所以是我們眾生的妄起用啊!
那極樂世界的眾生沒有妄了,所以它當然不是妄想的一個境界,所以跟所有的境界不一樣。可是,能講的也頂多是這樣,我會勸你趕快去,你就清楚明白了。怎麼去的方法比較重要,如果你對極樂世界有嚮往,就趕快去啊!為什麼?能講的都是假的,起心即妄,出口必乖,言語道斷,心行處滅。所以,當年人家在問遠公——慧遠大師,他在往生之前看過極樂世界三次,加上他往生那一次,共四次,對不對?那人家問他極樂世界長得怎麼樣,他說跟《無量壽經》一模一樣啊,講了嘛,講清楚了!你們聽清楚了嗎?「廢話!我也知道跟《無量壽經》一樣,我看完了,我還是不知道怎麼樣啊」,可是他講實話,因為到極樂世界的景象跟《無量壽經》一模一樣。可是,你們每個去是不是都一樣?在去的過程也都不一樣,可是那個不一樣又一樣。
所以,佛法離開「八不中觀」就不存在了,不一不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常不斷啊!如果用世間的話來講,它既不是一樣也不是不一樣,所以,如果你們的念頭一樣,它就會一樣。你看,現在假設你們有能力念佛,念到阿彌陀佛來接你們,長得是不是都一樣?不一樣啊,因為你們腦子裡的阿彌陀佛都不一樣,對不對?你喜歡哪一個阿彌陀佛或者你家供奉哪一尊阿彌陀佛都不一樣。所以,去到那邊有這一種特質,那邊你們很難去想像,其實根本是無法想像,不是很難,因為叫「不可思議」境界,可是可以做到,百分之百可以做到,要努力!
所以,有時候境界的問題不好講,境界的問題,方法、手段的好說,境界必須要親證。所以佛法是最高度科學,它不是誰說了算,它是告訴你有這些理論方法,你去印證它,你就可以做到最高段的科學家,所有科學家都是要自己印證,要做得到才算數。蕅益大師也幫你們理出了方便法,簡單到不行了,那就是「信、願、持、名」四個字把握住,不用三年也去了,不用三年。剛剛聽了,我是說真話,如果有興趣儘早來跟我報名,我供養諸位去極樂世界。還有五分鐘。
國欽師兄:請教 師父,師父剛才有提到「逆來順受」,那當我遇到逆境來的時候,好像我們都會有一種判斷,但是那種判斷一出來,就很容易順受。那想要請教 師父,該如何去斷除那一個判斷?
師父上人:好,請坐。事實上,有判斷就不會順了,只有不判斷的人才會順。那怎麼卸下這個判斷呢?判斷也就是我們眾生基底來做人的一個根本煩惱叫「疑」,我們對很多事情的不了解就會有疑。那你想想看,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還沒覺悟,因為過去生生世世都還沒覺悟、不明白的狀態,也在過著你們過去生生世世的日子,日子裡面一定有跟眾生互動,不一定是人類啦,對不對?有時候當鬼的時候,跟其他的鬼互動,跟其他的人、畜生互動,所以,當我們不完全明白生命的理路,佛家講諸法實相的時候,我們一定會有喜好的抉擇。有喜好的抉擇就會延伸、累積到一個極處就是那個疑,「疑」是最大的愚癡叫做疑,所以就會這個質性帶到了這一輩子來。
你說要怎麼把它直接剔除?直接剔除它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們在日常生活當中才需要學法,才需要做功課,要不然不用做功課的。釋迦牟尼佛當年住世的時候,還在世的時候,他們的上課是沒有「共修」這一件事情的,懂嗎?他們也甚少有需要「要做功課」這件事情的,甚少,而不是完全沒有,因為有一些例外,比如說周利槃陀伽,大家都不要教他,太笨了,對不對?但釋迦牟尼佛教他啊。祂派功課給他,就是掃塵除垢!他的功課也不用讀經,當時也沒經,就是拿個掃把一直掃地就對了,心裡一直念「掃塵除垢」、「掃塵除垢」,他就做這個。所以如果我們不是上上根人的話,尤其是這個世代的學佛的人,怎麼除掉這些疑?怎麼除掉這些心裡頭錯知錯見的障礙?就是要依你們的功課,不間斷,才能解行並濟。
意思就是說你的一天扣除掉工作以外的時間,你花多少時間在接觸佛事這一件事情——覺悟的事情?佛事不是你們以前認知的那一個做法會,當然,廣義來講,那也是一種佛事,可是我希望你們了解到這個佛事真正的義理,覺悟的事情!你們一天花多少配比在佛事這件事情,決定你們這個「判斷」的這件事情的淡薄與否,依你們現在的社會的生活模式一定是這樣。所以,聰明的人當然是除了工作以外,我回家,我所有的時間都投資在法事上、佛事上,不管你是聽經聞法、還是你是持誦念佛、還是什麼等等,總之,你要先有投資在這件事情,再去理出裡面的細緻的方法微調,再去微調。如果你都沒有這件事情了,談得上什麼?你就變成二十四小時都在被過去的境界給汙染,過去的境界如果是對的,我們就被影響成現在是對的了,就沒有這件事情了。所以,要常常做這件事情才有辦法。
當然,佛法裡面無量無邊的一種對藥,可是,不需要每個都拿起來用。這件事情,愚癡、會懷疑、會判斷,對不對?那麼我要不愚癡,就要覺悟。覺悟,剛剛講的理路來啦,沒有定,覺悟不了,沒有戒,定不了,那麼你的一天的時間的配比,就是關鍵在你的戒、定、慧這三個字的力量有多大。如果我一天只有一小時而已的話,你就要再去回想一下,我這一天是不是汙染只有半小時而已,這樣你一小時的力量抵得過啊,可是,我們現在的人一小時的力量沒辦法抵過,我們一小時,只有一小時的力量沒辦法抵過一小時的汙染,沒辦法,所以關鍵就在這邊。
早上我舉一個例子,昨天還是早上?昨天,有隻佛寺的公雞每天在大殿聽誦經、念佛、做早課、做晚課,縱使沒有在佛事定課的時候,也一片祥和寧靜。那隻公雞在旁邊跟著、跟著,耳濡目染啊,最後呢?三年,站在大殿中間,咕、咕、咕三聲,往生了,站著,牠去極樂世界了!牠不會念「阿彌陀佛」,可是牠滿腦子裡都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所以,念佛不是嘴巴唸而已,是心裡有佛,對不對?所以牠喔—喔—喔—就是牠在表達「阿彌陀佛」了,就往生了呀!站著往生,還不倒地。
雞足山那隻公雞不知道會不會這樣?牠搞不好不用啦,因為再來,對不對!好,那牠如果每天在大殿旁邊,一般人會覺得牠比較快樂還是那些放山雞?放山雞啊,有伴,約著踏青,啄啊啄,交頭接耳一下,然後偶爾還會吵架一下,踢來踢去,看到好東西會互相通知,對不對?放山雞每天這樣快快樂樂出門、快快樂樂回家,回到家又有棚子,窩得很舒服。明天又期待一天的快樂,每天,周而復始,那和佛事沒關係,所以放山雞最後是要去哪裡?現在不是「籠雞有食湯鍋近」哦,放山雞湯鍋也近。可是,你設想如果你是那隻大殿的雞,當你往生,有誰敢把你拿去下鍋?佛寺比照高僧大德的後事處理,燒出來還有舍利子,還被人家悼念,供在那邊紀念,你看,多好!
你有沒有發現?剛剛我舉這個例子就是剛剛講、告訴你們的,時間的配比,放山雞一秒鐘都不願意聽一下,對不對?看牠能多快樂?牠們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每天在下午茶、每天在和人家爭吵、每天在想東想西,上網看一下、找資料,要去哪裡吃香喝辣了,每天都在做這件事情,那我們要配比啊。那放山雞的生活誰能過?開悟的聖者能過。當我們還沒開悟,佛家終究都是以開悟為臨界點,開悟之後什麼都能做,未開悟之前一定要守住規矩,這個規矩就叫戒定慧,一定要守住。到開悟為什麼?開悟他本來就是了啊,所以他沒有加一個守與不守的問題啊,所以,到開悟了就都沒這個問題。
那在我們日常生活當中,一定要去做這個配比才有辦法,它不是講一個道理:「唉呀,那個懷疑是極大的愚癡,所以我們應該要覺悟」,上上根這樣講就結束了,知道了,覺悟!現在他就不再愚癡了。放下即得,你跟他講。如果我們明知道要放下,可是放不下,我們就要有一些功法,所謂的練功,你不練功,哪有功可得?對不對?所以就沒功得(德)啊!功得要保持,對不對?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判斷到最後一定都是負面的情緒,對不對?判斷到最後,負面的情緒。所以,好不容易持到的功有得了哦,那個最後的負面的情緒叫做瞋,瞋心起,然後呢?一把火燒掉了整個功德林,就這樣,所以很可惜。
那天我也跟我媽媽這樣講,我媽媽來協談啊,說:「我每天在念《地藏經》」,我說:「您現在都歸零了,您還不知道?還不趕快精進」。我念四個小時啊,集了四小時功,有得哦,很專注,前提是很專注,現在合起來,沒了吶,那四小時沒有了。一個心這樣揪一下,看不過這個、看不過那個,就沒有了,很容易燒。這個你們不難理解嘛,森林,一片森林好不容易……好不好種起來?要燒容不容易?就這樣子,所以很公平,要保持。那你唯有戒定慧的功法不斷演練、不斷持續,越深入的人,他的這個保持的力道就越強,越強,自自然然不會有這些判斷。
比如說我們看電視,如果你們會有判斷,請你們不要看電視,因為你們會很冤枉。我現在有在看電視,因為我們看電視都怎麼看?看一看,哦!是這個道理,哦!那個道理,每天看電視都很歡喜,看到人家吵架也滿歡喜的,是啊,看那些吵架的,感恩!吵架菩薩!對不對?感恩吵架菩薩,檢測我沒有這一條罪,感恩!感恩!知道嗎?又看到那些什麼……反正就是你不做判斷、你不起心動念,你看電視,你會變成「看電視佛菩薩」,你會從電視裡面得定,叫做「電視三昧」,佛法就這樣啊!如果你不會呢?還是不要好,還是不要得好。
所以,很少人聽到我在論辯那些電視節目,台灣很亂嘛,政黨也好、什麼名嘴也好,你們很少聽到我在論辯。我不是不會講,可是不太會去論辯那種東西,因為那個小框框裡面沒有一個不是佛菩薩,你要去論辯它幹嘛?大權示現啊,所以用這種心量去看待整個世間,你就很少判斷。要去做一個教育的轉化表法之前,我會先跟人家請益一下,對不對?某某某,你最近發生這件不好的事件,我能不能拿你的例子去跟人家講使他成長?趕快哦,趕快拿去用,你知道嗎?怎麼溝通?定啊,你要跟他連線,因為我們心靈是相通的啊!哪怕有時候一隻狗、一隻貓,你都可以去跟牠相通,含靈蠢動皆有靈性。
所以,如果我們常常容易下判斷,我們就要配比我們的時間放在哪裡,階段性少接觸。它不是究竟法,可是它是方便幫助我們的方法,所有佛法學修有究竟和方便,真實和方便。真諦、俗諦嘛,俗諦是方便,四十九年大部分都在講俗諦,那會的人沒幾個,所以真諦很少講。到法華講的時候,都還有一大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退席,那些人都跟了釋迦牟尼佛四十年的啊,意思說專修佛法四十年了,還聽不下真話,你懂嗎?所以我們現在當然多數都講……不是講謊話啦,講方便話,為了幫助人家變好而善巧方便的這個叫做方便話,為了自己的好而欺騙人家,那個叫謊話,那不一樣。所以,持戒也有開、遮、持、犯,不一樣。
所以你們就要重新去審視,應該更有深度的去審視你的學修的功法,我用「功法」來講,而不只是……我常講學修不只是你們來這邊聽,一個月聽一堂課,這個是結個善緣,大家不嫌棄,來這邊結個善緣,真正學修,這樣是不夠的,在一般我們現在二十一世紀的人類裡面是不夠的。我們又不可能每天在這邊講,對不對?我們大家沒那個福報啊,縱然有那個機緣也不一定願意來啊!要不然我這樣講好了,在座的學員,假使我從明天開始,每天都在這邊講,你們會不會每天都來?全勤?我打算每天在這邊講十年、一天講四小時,對啊,你們也不一定會來,對不對?所以我就不一定會講,對啊,因為我們的講是你們想聽我才講的。
為什麼常跟人家講「提起,放下」的理路?我小時候最討厭講話,也沒有一個「討厭」啦,就是本來就符合不太講話的個性啦,我講這段話之前,你們有幾個人會這樣認為?以你跟我的初見面、認識我不深的狀態下,你們有幾個人會這樣認為?不會的啊,師父一定很多話,對不對?從剛才一直說、一直說,說不停,一定是這樣子。絕對不是啊!是因為你們要聽,人家找我們講。這時候就是佛法要用上去,提起跟放下是同一件事情,這時候我放下我比較喜歡的「不講話」,提起我比較不喜歡的「講話」,因為這件事情恆順眾生,隨喜功德,眾生高興就好。高興的背底是可以幫助他們變好的,往上提升的這種高興,而不是往下沉淪的高興,所以我們就提起。那提起了,如果你們不在了呢?你們不在,我也甚少講半句話,就回歸回來啊,又回歸回來我放下的啊!
彌勒菩薩不是這樣嗎?丟下又抬起來,那個布袋,就是告訴你們生活當中放下、提起。最後,放下跟提起是同一件事情,也就是說無住跟生心是同一件事情,不是先來一個無住,再來一個生心,或者是生心了之後再來一個無住,不是這樣。是無住、生心是同一件事情,無住是放下、生心是提起,同一件事情。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概念去對待人世間一切現象,那個判斷就沒了。對啊,要是我有判斷,講不下去,知道嗎?我用一個例子好了,傅聰,大陸有一個天才鋼琴家,他不是講嗎?他希望他在彈琴表演的時候,越多人、聽眾越多越好,人家問他為什麼﹖因為越抽象啊!如果來了五個好朋友,我就完蛋,不知道怎麼彈了。五個好朋友就有判斷了,這個喜歡蕭邦的、這個喜歡莫札特,我到底要彈什麼?他就不真心了。他講說越多人,表示越抽象,越抽象就是他沒心關注,他安住在他的當下,對不對?越多人就綜合掉了,懶得判斷了。比如說一百個、一萬個人來,我一萬個要判斷,太累了,就不必判斷了,你懂嗎?所以不判斷的時候,他就可以彈得很好,這叫真心起用,懂嗎?
所以,當你待人處事如果有判斷,你就會在你人生有妄心的障礙,產生了障礙,不如意事常八九又出現了。如果你不判斷,你會覺得人人好、無所謂。不是你愚癡、分辨不出來,是你不去做判斷。所以這時候叫做什麼?永嘉玄覺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你知道不一樣質性,可是,你盡是往好處看,所以你的不一樣也只是隨順眾生的分別見去應對而已,你自己心一塵不染,要學習這個。剛剛我講,一下子辦不到禪法的直接的入境,那就用教下的次第,那個關鍵一定要守住。不是只有拿了一本好的理論就等於是,現在的人最重要的應該要偏在好的方法,因為好的理論太多了。現在人很容易拿到,所有的經典都是好的理論,可是,多數有好的理論的人,運作一輩子,不知道有好的方法,所以好的理論開啟不了,所以等於沒用。一旦你補上好的方法,好的理論才會有作用,要有這一個概念,所以,配比很重要。這樣可以明白嗎?
承鸞師姐:師父上人,學生想請教 師父上人,剛剛有講到「三昧」,我不知道怎麼形容,然後也不懂得「三昧」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可不可以請 師父再開示?
師父上人:請坐。所以佛家有無量無邊的善巧方便的術語,就是為了破我們眾生的執著,不同宗派它在形容同一件事情有不同的用詞。簡言之,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就是一般你們講的平靜的心、清淨的心、穩定的心,這個叫做禪定。當然,禪定它有深淺的不同,越清淨的,禪定功夫就越高,三昧就越高。所以換言之,從另外一個角度,當你不起心不動念的功夫越高,你的三昧的功夫就越高,你的禪定的功夫就越高。所以你說它是什麼感覺,對不對?只能用這些文字去形容。
那不要講三昧是什麼感覺,你們常常聽的「清淨心」三個字是什麼感覺?你們寫的作文,現在如果每個人的作文,就可能有幾個版本啦,現在幾個人我也數不清,假設五十個,有五十個版本吶,對於清淨心的理解,所以,代表著它五十個感覺都不一樣。這個不一樣是深淺的不同,深淺不同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沒辦法用講的。可是,到什麼時候會一模一樣?到究竟圓滿佛的三昧會一模一樣,因為它達到極處了。譬如說,你在家裡啦,沒有人煩你的時候,你有三昧的感覺。媽媽突然叫我要幹嘛的時候,那時候就不是三昧的感覺了,這樣做比較啦,那不只是針對家裡。
那種東西有時候是一種比較值,你說要講感覺的東西很抽象,可是,佛法的感覺是著著實實的,它講實相,實相念佛你就進入了甚深禪定到自性本定了。所以,「定」有從人間六道輪迴……世間講的四禪八定,那四禪八定之前有所謂的這些六欲天的後面四層天,頂上四層的所謂的「未到定」,一級一級都不同。所以,當你是所謂的夜摩天,四王天、忉利天上去夜摩天的未到定,你永遠不知道兜率天的未到定是什麼感覺,你永遠不知道。即便兜率天人幫你解析了,著作等身,這些都在講兜率天三昧的感覺,你還是不會知道,除非你練就了兜率的三昧,你就可以知道。四禪八定,四禪在色界天,他還是不知道無色界天的四空定的感覺是什麼。無色界天到頂層「非想非非想處天」的最極處的定,六道輪迴最頂層的末後的八定,他還是不知道「第九次第定」阿羅漢的定的感覺是什麼。
所以,「定」可以從欲界的第三層天一直算、算……算到哪裡?算到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再契入所謂等覺菩薩到妙覺圓滿佛、究竟即佛的定都不一樣。所以,這個感覺你就知道沒辦法講,對不對?可是要做啊,你要知道,我就鼓勵,這個跟剛剛講極樂世界那個是一樣的意思,做到就知道了。不要說「定」,我們喝水都不定,你都形容不出來了,對不對?這水幾度?幾度的感覺?難啦,喝喝看,喝喝看還是講不出來啊,可是知道啊,很清楚,但講不出來啊!就界在會生津止渴跟清涼中間的感覺,現在的溫度,明白嗎?生津止渴跟清涼中間那個感覺,既不會太冰又不會嗆到,那種感覺,等一下你倒一杯水喝就知道了。
所以,三昧是佛家用詞,你們不知道就清淨,不斷訓練清淨就對了。清淨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捨,你能捨盡天下,你就得到「捨盡天下」三昧。意思是說我們人越不計較的,他越容易得到三昧,心量越大的,他也等同越容易得到三昧。所以,當你的心量等盡虛空遍法界的時候,你那時候就得到佛的三昧,因為佛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我們的虛空法界,我們的心、我們的自性是比它還大的,所以古師大德講:如果整個虛空法界是一朵雲的話,我們的心量就是虛空法界。虛空法界很小,所以,量周沙界、心包太虛,要往那個方向去訓練,清淨心如果往那個方向,很快速你就成佛了。所以,清淨、三昧,在佛家講的最低等的三昧是清淨心,第二級數的三昧是平等心,最高級數的三昧是覺心,覺悟那個覺,形容很多哦!看這樣還有沒有問題。
沈老師:師父,我是沒有什麼生活上的問題啦,只是剛剛聽端容她問到極樂世界,是有一點小感觸。就是這兩天有一個新聞,霍金博士不曉得為什麼這兩天突然報導霍金博士?霍金博士是被我們世人推崇為愛因斯坦之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講啊,他說:「科技的發展會毀滅人類」,我覺得講得很好。他又講說:「天堂是假的,是怕死的人才編造出天堂的童話」,我心裡又想:「這個人又怎麼又講這種話」。不過,剛剛又聽 師父講說看電視啊,就看人家吵架怎麼樣啊,自己不起心動念也不該有情緒,就是保持那種很平穩,每個都是佛菩薩來的,那我現在知道了,霍金博士就是佛菩薩。我只是想提這一點而已。
師父上人:所以啊,佛菩薩即便來也示現了一個是非,對或錯,我們眾生就是落在二法的知見。所以,很少有眾生不必二法就能夠去直接提升,如果不必,就不用再來一句話叫做「兩邊不立,中道不存」,兩邊都放下的意思,當然學法學到最後要往這個路徑走。
那麼科學家講的,如果依照佛法,我們就講的那部分來講,多數也是似是而非,就好比我前幾天,上個禮拜跟那個癌症病患講說我希望他跟我配合,所有一切人世間的書都不要看,對他們現在看書不知道看到幾萬本的人來講,不容易!那我說你看……他說:「可是人家都在講心靈成長」,我說如果講的是錯的,你又沒分辨能力,你看了,你就會錯。所以,繼愛因斯坦最偉大的科學家,我們說愛因斯坦現在自己講他在地獄啊,他自己在地獄,有一個因緣被放出來,我用現在的語體啦,被放出來,然後附體在一個人身上,去闡述他現在多痛苦。當然,不是在表達他的痛苦而已,某一個層面也是所謂的……如果你們講有閻羅王的話,大發慈悲啦,讓他出來能夠為他自己做一個生命嶄新的扭轉。他來表達以前的發明造成了這整個世界的毀傷,所以他下了「核爆」地獄。
核爆地獄應該也是這二十一世紀的產物,這一個核爆地獄應該是他創造出來的,以前沒有「核爆地獄」這個東西,《地藏經》沒有講核爆地獄嘛,對不對?所以你看,眾生妄念無量,如果你是符合錯誤的妄念無量,就有無量的新的地獄會產生出來。那麼依《地藏經》所講的這些地獄,是多數曾經發生過的這些有共同的錯誤的人一起去了,所以有這些既已俗成的,我們現在的人也會造作那一種錯誤,所以有一個那樣的地獄可以去。所以,如果我們創造了一個《地藏經》沒記載的、惡劣的地獄的話,那時候我就是第一個報到的人了,你懂嗎?所以愛因斯坦是這樣。他也講了,他說不是只有他,凡是支持發明原子彈的,特指原子彈來講,下令投彈、執行投彈、執行製作、發明,所有相關的人統統在那邊,現在統統在那邊。
所以,你剛剛講到霍金,如果我們撇開大權示現來講,我們要清楚,為什麼我們只勸你們讀經?學習佛菩薩、聖賢的概念,一切世間的書……除非是我們已經開悟的那一種,或者是得定,稍微有得定這個能力了,要不然,多數的書都不要看。我隱約用之前我講的那個癌症病患,我們為什麼勸他?這些寫書的人沒有開悟啦,沒有開悟,他有讀書,他也許依照他讀的東西寫出來,有些是對的,那個字面意義吻合古聖先賢對,可是他會有自己的創見,只要是沒有開悟的,自己的創見一定是錯。這不是我們講的,這是依佛法來講。
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在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相信自己的看法?就是自己的創見?在我們證得「阿羅漢」果位的時候,我們才可以相信,因為阿羅漢完全沒執著了。換言之,只要有執著,就有見惑跟思惑,所以,只要有見惑、思惑的運作,表達出來的統統錯,想的也統統錯,所以才叫做「起心即妄,出口必乖」,這是佛經上講的。那也才有《地藏經》寫的那一段:「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罪跟業就是錯的意思,因為閻浮提眾生還沒有開悟,還沒有得定。所以,這些科學家有很高度的聰明,可是他們沒有得定也沒有開悟,所以,依照他們的聰明的邏輯理論推溯,有些會對、有些不會對。
所以你看,科學十年就推翻前十年的,對不對?再十年以後推翻前十年的,近三十年來已經推翻三十年前所有的理論。近三十年的量子力學已經推翻了啊,那個愛因斯坦的老師普朗克研究量子力學,提出來的最先進的微中子觀,這個微中子也就是你們《心經》裡面講的「照見五蘊皆空」的那個五蘊,五蘊具足了色、受想行識。聽好,五蘊不是五個,而是整個宇宙生成最小的粒子,在佛家叫做「極微色」,色聚極微、極微色,那一個粒子具足了這五個特色,叫做五蘊。所以,《金剛經》講的一合相,也就是說整個宇宙就是這個粒子排列組合方程式不同產生的,所以才有辦法印證到彌勒菩薩講的:「念念成形,形皆有識」。色叫「形」,受想行識叫做「識」,也就是說精神現象跟物質現象。「色」是物質現象,裡面就具足了精神現象,感知能力、心理現象的意思,所以就是在那個微中子產生的時候,五蘊。
普朗克發現這件事情,而現今的量子力學家又進一步往裡面探討,把它打到最碎,發現它的作用是跟著人的念頭在跑的,所以才叫做「一切法從心想生」!而多數的科學家並不了解這一件事情,他是依著運用推測。為什麼佛三千年講的話,現在最先進科學家回過頭去印證都是屬實?那當時沒有科技、工具這件事情,因為有禪定。所以,也就是被早期科學家認為迷信的那一套,去親證了現在科學家推論出來的理論,親證跟推論有一段距離啊!
所以,這些到最後理解到大權示現,也就是說這些不管在示現不好的、好的,才有一些例子可以去闡述。也就像當年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有好學生、有壞學生,祂才有辦法去闡衍出整個佛經裡面的所謂教理行果,這些理論方法跟實際的例證,才有辦法去說服到我們現在所謂還沒開悟的這些迷失的眾生。所以,從這個角度,當然是佛菩薩示現,對不對?可是,我們要懂得在示現的那一個理路不一定是正確的。示現是正確的,示現一個不正確來相對,愛因斯坦講的《相對論》嘛,其實現在佛法也不是相對論嘛,所以示現一個相對,這個「假」讓眾生有機會修「真」。所以,借假修真,只要能夠透過這些提升了、修真了,那就解決了。
所以,天堂當然存在啊,如果幫他解釋不存在是為什麼,因為你沒天堂的念,所以對你而言沒存在,那「害怕」不會有天堂,「害怕」有地獄啦,懂嗎?所以,基督教講法不是否定輪迴,而是它只是輪迴講得不夠細緻,它講世界裡,人、地獄、天堂,對不對?還有一個畜生。那佛家跟婆羅門教講六道,就是說人、三惡道、還有一個鬼,還有一個阿修羅,所以加起來六道。這個只是講粗、講細的問題而已。這些的變化,因為諸多科學家他未得定,所以他沒辦法親自去證實到它,乃至於親自見到它、看見了。所以,得定了之後,甚深禪定,你只要有辦法到四禪八定,這些都了透了,不是只包括這些存在,而是它怎麼變現出來的統統知道。那當然,這個不是一句這麼簡單的話說「科技毀壞這個世界」,剛剛那句話是怎麼講的?
沈老師:他說科技的發展會毀滅人類。
師父上人:這有一個但書啦。請坐。如果你是佛家的科技就不會啊,因為這是世間人依貪起用的機械科技,就會。為什麼?因為它的科技發展的前面沒有倫理、道德、因果、智慧,現在的科技不要這個。佛家的科技是建構在倫理、道德、因果、智慧基礎底下的科技,所以完全無汙染。所以,最厲害的科學家現在……當然還有很多啦,現在最有名、最厲害的科學家就是阿彌陀佛,那邊科技高度到不行啊,可是我們這邊落後到不行,我們這邊還要這種東西,你看看,還要語言翻譯機。
沈老師:師父,我的信仰當然不會受他「不相信天堂存在」的影響,只是很錯愕說他為什麼會講出這種話。像愛因斯坦至少還有宗教信仰,那霍金博士呢?他其實是有很悲慘的遭遇,就是他從二十幾歲開始,他就得到一種絕症,那個絕症學名怎麼講我不會講,就是現在比較……就是說大家都曉得的就是漸凍人,他已經是整個都癱掉了。
師父上人:對。
沈老師:所以是……
師父上人:所以啊……
沈老師:有非常悲慘的……
師父上人:好,那我告訴你這一段,我常遇到很多人在學修的過程都跟我說:「我自己想……」,自己想的一定想不到。所以,佛家講完了,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也就是說即便你在這個世間很有名氣、財富很多,這是名利,很有……一般你們會認為有福德,對不對?福報,這個不是佛家講的福報,這個是你生前曾經做布施得來的一種兌換而已,所以不是佛家講。佛家講「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這句話用在極樂世界就是什麼?得生彼岸!用在學習佛法大法《一乘了義經》上的解脫自在得圓證,叫做「不得以少善根、福德而依止大法」,依止,觀止的止,就沒辦法。換言之,你把這一句話衍生到這些眾生的世界上,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能夠什麼?體解嘛,了解嘛!
所以,為什麼你就可以去理解剛剛我講的「釋迦牟尼佛講的,在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相信自己的看法?證得阿羅漢果,沒有執著」。所以,眾生都是用著執著的心在理解跟定義所有的人生,所以在他來講,他不能契及到有這些,或你講的「愛因斯坦有宗教的信仰」這個是合理的啊,因為這是多數。這也就是眾生的妄見琳瑯滿目嘛,它不一定是一個,也就是說不一定踢到鐵板,他就清醒,人不是這樣,有的踢到鐵板就死掉了!所以,我們世間法不是有一句話叫「失敗為成功之母」嗎?不是耶!你看現在多少的企業家,失敗,一輩子爬不起來了。所以,失敗當中在經驗法值上的蛻練,也許還要遇到貴人的提點,生起智慧才是成功之母,光是失敗,不等於成功之母。所以,失敗為成功之母的話,我們現在不會這一輩子還來做人、還要努力學修,因為我們生生世世失敗N億次了,對不對?曾經失敗N億次。所以我們又不接受佛的看法、講法,我們還有很多自己的見解,見惑出來了,對不對?見惑根結點在我們的什麼?我見!所謂我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出來了,我見出來了,所以思惑出來了,所以我們的看法絕對是錯的,是這樣。
那愛因斯坦……你說為什麼愛因斯坦這樣?可能他有過去的善根,愛因斯坦曾經做過講經說法的法師,而且講得非常好,可是呢?你看,講得再好,沒有往生極樂或當下明心見性,最後還是要輪迴的。蘇東坡也是啊,他們過去生都是了不得的法師耶,又有參禪什麼,都了不得,那最後呢?最後還是要過著他被貶官,難免要人生鬱悶一下。那你看,我舉例,因為蘇東坡你理解嘛,跟愛因斯坦,可能都比較接近這一輩子的上幾輩子有這個根基在,意思說還有這個習氣啦,有一個心嚮往宗教提升哲思的提升的這一個習氣在,所以來到這一輩子遇到障難的時候,會反思往這一個路徑走,那霍金也許就比較沒這個福報啊。所以這時候怎麼辦?你們的成長學修迴向給他,結一個佛緣啦,希望他下輩子好過一點。
沈老師:謝謝 師父,師父真的非常慈悲,謝謝!
師父上人:好啦,今天就到這邊囉,感謝!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