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地點:太極藝術教室(台北市士林區福華路120號2樓)
紀錄組恭敬整理
弘聖上師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看到這些小朋友,就想到有一次有一位同參,他們以前在很多跟所謂佛法修行有相關的單位從事宣導工作。有一次的經驗是這樣,他當時從事類似櫃台的接待人員,總是現在很多的學會、道場都在都市的大樓裡面。左鄰右舍難免有小朋友就會來串門子,年齡大概也都像這麼大,小朋友嬉嬉鬧鬧。沒多久,有一位聽說是道場的秘書長就跑出來,非常不高興說:「怎麼可以讓小孩子在這邊呢?」它是一個法寶流通處,同參說:「唉!不是開放的嗎?開放的不就是廣納眾生嗎?大家只要有緣都可以來。」他說:「小孩子在這邊會干擾啊!」因為小孩子言行舉止難以控制,這樣就會影響來來去去的信徒到道場索取法寶,以及到那邊學習成長。那麼怎麼辦呢?他就說,櫃台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必須把小孩子趕走。
他說,小孩子!眾生不是接受佛法的機率平等嗎?曾在一覺元學習的人都知道這個基本概念,但是世間人這種對治的概念僵持不下,最後當然要聽從主管的指示,只好將小孩子趕走。這種情況來來去去好幾趟,最後這個秘書長就受不了了,受不了就只好搬出佛法的用詞語彙。比方說我們這邊是修淨土的,淨土只度上上根人,小孩子不是上上根人,所以不能在這邊。你看,這個是意會著什麼呢?我們學法之人,如果沒有讓自己深入經藏裡面,這些所謂的諸佛的教誨、教誡,我們會不明白。當我們不明白的時候,我們跟別人訴說的,可能會扭曲很多佛言佛語的義理,聽受的人,他可能也在不明白的狀態裡面吸收了很多錯知錯見。總之聽的也錯、講的也錯,夾雜在一起當然沒有一件是對的,這時候不會是數學理論叫「負負得正」喔,絕不會說「錯的加錯的等於對的」,不是這樣子。
這時候依你們來看待是什麼狀態?該不該把小孩子趕出去?完全取決於我們有沒有善於引導跟教育他的問題。如果世間所有的佛法都是度上上根人的話,大概這個世間也沒幾個講堂可以去開設了。因為上上根人少之又少,從六祖惠能時代,這些眾生的根器都已經慢慢往下墜落,當時六祖惠能是這樣講的,祂只度上上根人,所以如果你是上根人以下,請你去找神秀。神秀也度上根人,那麼中、下根的人呢?大概也沒辦法在神秀的會下得到什麼法義。在六祖惠能會下當然亦復如是。上上根人直受一乘法,那麼以下的人是不是都沒機會了?事實上也不盡然是這樣。我們說,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依此大法,如果一個人他了解這個理路,不管他是什麼根性,都有機會往上提升,只怕是他自己不努力的問題而已。
所以「無間緣」是一個學習者最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親因緣、所緣緣這些增上緣都是比較等而次之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具足無間緣,他具足了親因緣、所緣緣,跟這些所謂的增上緣。所謂增上緣是外在的助緣,當然在學習的路程上,一個學法的人,當然定位在「諸佛菩薩」跟所謂的「善知識」,這些來幫我們提升的、教育我們成長的。而「親因緣」則是我們生生世世本身具足的這個條件、參數,這個叫親因緣。
「所緣緣」就是你所遇到的是什麼,你的對象是什麼,也就是說你遇到幾年級的,你遇到的這個人可以教你什麼,這叫做所緣緣。在佛法來講八萬四千法裡面,濃縮「覺、正、淨」三個門徑。從這三個大類裡面,再細分成無量無邊的方法門徑,叫做八萬四千法。所以八萬四千到底有沒有這一個真實數字?是有的,可是它不是個別,而是八萬四千大類的意思。所以這一個「類」裡面又可以細分無量無邊,由此可知,現在人比較熟知的用詞語彙,叫做「無量無邊的方法門徑」,無量無邊的法門的意思就存在了。我們也要了解這些濃縮後,只有三個路徑叫做「覺、正、淨」,覺、正、淨,三而一,又一而三,到最後又只有一個,就又回歸本源,也就是我們的「自性圓滿」,在賢首國師用的用詞叫做「自性清淨圓明體」,整個拆開就是整部的《大方廣佛華嚴》。
那麼《大方廣佛華嚴》我們就知道在講什麼?講我們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講我們現處的生命狀態。那麼宇宙人生它不是講別人、不是講哪一個佛成道了、善財童子很會參學,統統不是這個。這些統統在告訴我們,你要隨文入觀,你要作觀、作意,把自己當作是善財童子。如果你具備善財童子的軟體條件,你當然就是善財童子,所以它是一種類別,而不是一種個別。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契入,這無上本有的本覺。講到這一個「本覺」,我們就知道一個學法的人,尤其求佛(佛是梵語的音譯),那麼它,有學過的人都大概知道,有一個最基礎的意涵就叫做「覺悟」。所以學佛的人,切勿不能冤枉只是在那邊追求福報而已,而忘記了自己是可以覺悟的。
「覺悟」這一件事情,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時候太過於生疏了,因為我們從小到大所處的環境影響著我們,甚少引導我們「覺悟」的這件事情,也就是說開智慧,它卻都教著我們怎麼樣去欲求,就是要得到什麼?要爭個什麼?所以學佛變成「求世間的名聞利養」。那麼,你能求得到嗎?如果命裡本來就有的,你當然可以求得到,因為你本來就有,所以你也不需要加個「求」。所以「求」是一個很冤枉的生命狀態,因為求就是多過了,那個心往外出去了、浮動了,你本來就擁有,你往外浮動反而會打折扣。「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它這一個求是有一些條件但書的,也就是,不是我們一般世間人「競爭」的概念的那種求。意思就是說,這個求就是你的「嚮往」是可以得到的,所以依著你的嚮往,佛氏門中有這個嚮往的正確運作,你當然可以得到回饋。可是這一個求就必須要搞清楚弄明白了,世間法有時候是在處於這種對法裡面,殊不知就是因為它是對法,所以常常「物極必反」。
你常常以為好的運作,自己認知的「好的運作」,它反撲回來卻是不好的;你常常以為「吃虧的運作」,常常回饋回來卻是好的。所以這個「吃虧」跟「回饋」又是對立的名詞,在佛法來講就告訴著我們,它有很清楚的理論方法。如果你假設生命當中有一個「求」,你就要知道,你的對象是什麼?你就要去找原因。那「求」無非是我們以前常常在講的,身體健康、聰明才智、世間財富,世間人的「求」無非是這些。有的人會把名詞給搞混,或者是太多的意識形態的定義。譬如說,「不是!不是!我只是要生活過得比較好而已」,那好的條件又離不開我們剛剛講的那三個條件。所以一昧往外,以為爭得來的卻統統得不到,那麼佛法叫我們有求必應那個「求」就拉出來,也就是所謂的這些「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求」就是布施,福德是果就是應,所以它是講求相應的,而不是一種一昧的想要得到這樣而已。
在「捨得」的概念裡面,也有一種深沉跟膚淺的認知,我為了得到,所以我會去捨,這是一般世間人的概念。為什麼這樣講?因為世間人從小到大的習慣就是剛講的那個「求」,求就是要滿足自己而已。所以一旦你告訴他,你不必往這一個方向成就你的生命狀態,他就不要,因為習慣的問題,習慣深了叫習氣。所以學法如果僅止於這一個生命狀態,包括我們會力行「布施是因,福德是果」,統統是一種很冤枉的路徑。即便你能布施到你這輩子成就為全世界的首富,可是你還是不能「覺悟」,這一件事情就冤枉了。如果你把成就為全世界首富的布施的「精進力」,用在「放下」這件事情,真正的放下內在的「貪、瞋、癡、慢、疑、惡見」的時候,你會覺悟。當你覺悟的時候,整個盡虛空,遍法界都是你的,你回歸了你自己,所以它當然是你的,這時候哪是一個世界、這個地球的首富所能比擬的。
所以這是少見多怪,或者是你常處的這個環境的問題,這個環境就是剛講的「所緣緣」其中一項。環境裡面有硬體跟軟體環境,我們以為我們活的、可以走來走去的、看到的這些都叫做「硬的環境」。我們感受上的,這叫做「軟的環境」,感受上的包括你看得到的、你聽得到的,所謂這些六根、六塵的對應問題。眼見、鼻嗅、耳聞……等等,如果只是留戀在這些外界深層現象裡面的滿足,那麼又冤枉了!因為這個還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求」,要求得到這個滿足。
我們用一個道理來講大家可能更好懂,譬如說,我們愛吃,現在的美食應該多過以前太多太多了,當然這個美食,現在的人很落後,我們都退化了,相對於真人部落。我們認為的美食其實都含毒,以前我小時候最常聽到人家自殺是喝農藥的,喝了才後悔,因為很痛苦,有時候要死卻死不了,又救不活,就很冤枉,很笨啊。所以,我是說,如果你知道它是農藥,你還會不會覺得它是美食?不會了,對不對。可是我們的食物裡面都藏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毒,它對我們身心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影響,我們卻把它當作「美食」。所以如果從真正定義「美」的角度來講,以前少有選擇的食物,可能才叫真的美食,因為它對你健康啊。現在有太多的選擇,只是為了這個三寸舌的滿足而已,這個有可能就不叫「美」了。
真正中國人在講美的定義,裡面還含有「慧」啊、還有「真」、還有「善」、還有「忍」,還有這些意義,夾雜在一起才是真正一個「美」字啊,而不是單獨在視覺上、舌頭上的、腸胃上,耳朵聽起來漂亮的音聲上,不是只有這些,所以這些都在外層,這也就是世間人欲望運作之下的一個錯誤生命路徑。
如果你了解了,原來我們「吃」只是滿足,「挑食」只是滿足舌頭而已,你就會發現很冤枉了。舌頭也只不過讓你咀嚼滋味,就像很多電視節目在教人家怎麼吃,一粒米要咀嚼五分鐘,嚼出它的味道,你們也許沒那麼勤勞。我們既囫圇吞棗又貪圖美食,吞嚥食物才幾秒鐘而已,幾秒鐘而你的身體為美食付出的代價太大。所以這個以小來喻廣、遇大就是什麼?我們現在以為科技昌進啊,可是殊不知我們現在的科技發展,帶給我們事實上是有一些小小的方便,可是付出的代價無法想像。付出的代價就是現在的「整個氣候的變遷」,今天你會覺得是冬天了嗎?我們在西藏的時候,有時候都沒感覺到是冬天,太陽一出來熱到不行,大家一直脫、一直脫,太陽還是在,太陽還是那麼熾熱。然後走屋簷下,陰影之處又結冰了,趕快又一直穿、一直穿,所以那也不是人過的日子,你知道嗎?整天都是穿了又脫、脫了又穿,當然它有它地處的先天的一個環境的條件。
那麼人是不是可以去轉化這些?當然可以啊!要不然很多人為什麼要極力去「念佛」,希望能夠念到「功夫伏住」,乃至於更上一層樓,理一心不亂,要迴向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極樂世界就是統統沒有你們這些的困擾,真正是隨心所欲。很多人不了解這個「隨心所欲」是什麼?隨心所欲也就是高度科學的運作,高度科學。我們現在的科技的便利是「低等科學」,為什麼我們覺得它昌進,因為我們人類是低等生命,你懂嗎?你們說,「不!師父你講錯了,我們從小到大都聽說人類是萬物之靈」,人類是地球最高等的生物。最高等的生物,哪裡是傷害其他的生物的?如果是成為這種高等生物,大概你們也不要啊!如果說你們生命當中出現一個更高等的,你們認同的高等生物,那它就是來害死你們的,你們會不會定位它叫「高等」?不會嘛!我們用著一般世間人對法的高度知見來講,「高」就是好,「低」就是不好。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們定位外星人會來到地球,然後殺了所有的地球人,現在的電視、電影不是常常演出這種戲嗎?「一切法從心想生」,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編劇都這樣子,恨不得地球人趕快被滅絕。外星人就來,發動戰爭……等等,這是一種很粗糙的想像。
如果真正可以來到這邊,他們所謂的科技基本上都會比人類高等一些。那是不是沒來的,就沒有外星人存在?還是有!只是他們的科技還沒那麼昌進,來不了。可是呢?有的不是運用工具的,有些外星人他修得很好,他有禪定功夫,所以他要來,他會來,可是我們不會知道。佛菩薩會不會這樣?佛菩薩也會!剛講外星人修得很好跟佛菩薩有什麼關係?佛菩薩祂覺悟叫佛菩薩,外星人修得再好,如果他還是人的品質的話,他也不過就是在六道輪迴裡。就好像人類修得很好的,也有得禪定功夫啊,自古以來這些修行者古師大德,他光得禪定就可以突破維次空間了,所以你說這個科技高不高?我們地球人現在科技的最先進的代表是NASA,是不是?常常聽到NASA美國太空總署。現今科技發展這麼昌進,它也沒辦法發明一台機器突破維次空間,你知道意思嗎?
可是幾千年以來,尤其是所謂的東方學術界,學術大家好懂,其實學術還太低。東方的修行界,他們多數稍微有一點禪定功夫,稍微就好了,不必很深度喔,就有辦法來去自如,突破很多維次空間了。所以才會見到、親證到有六道輪迴這件事情。西方的教育跟東方的教育的特質,起源點不太一樣,以至於到現在的發展的結果會不同。現在發展的結果就是西方所謂的「機械科技」很發達,現在我們一般這些東方的物質科技,幾乎都延續了近四百年來的西方科技,造成了許多的汙染。東方有道德倫理觀,所以它有智慧,它知道只要後代子孫沒有智慧,沒有道德倫理觀的基礎,這些工具一定會毀滅掉人類。所以它不忍心發展「機械科技」這件事情,它去發展「靈性科技」。你們有沒有聽過靈性科技?靈性的科技,一般就是你們講的「神通道力」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完全沒有汙染,所以它見得到六道輪迴這件事情。
那麼六道輪迴見得到的條件,也就是它有能力突破維次空間,高可以到達「非想非非想處天」;低,可以低到了你們講的「地獄」這個世界,統統可以去來。可是可以做得到的人,並不一定知道它是怎麼形成的,也就是說你們有能力買汽車開到高雄的人,你們並不一定知道汽車怎麼做出來。所以這時候,東方形成了這一個很大的氣氛能量,在它最後臨門一腳,不知道其所以然的狀態裡面,總是有一種「欲」,想要了解的這一個願力,卻苦於能力不足,這時候才感得了諸多的佛菩薩降生來到這邊,譬如說,最明顯的就是釋迦牟尼佛,降生在印度這一塊土地,去教導這些高度靈性科技發展的眾生,讓他們更知其所以然,明白怎麼辦到的,意思就是說,怎麼辦到,就是怎麼產生的意思。怎麼產生,就是指背後的原則原理知道了,所以就不迷茫了。這時候第一個初級的覺悟就產生了,我們剛講學習,學佛是要學「覺悟」的。
一旦你了解這一個覺悟的學習怎麼出來的時候,你就知道怎麼辦到,辦到覺悟之後呢?這些維次空間你全部就突破了。突破了六道輪迴痛苦的世界,這時候更高度的科技就產生了,可是這一層科技還沒有達到極樂世界的科技,還有一些障礙。可是基本上,這樣的科技發展已經完全無汙染了,而且真正可以達到「心想事成」這一件事情,這時候才堪稱得上是初級的、幸福的人生得到了。所以你如果從這一個角度的標準,來應對我們現在可以對應到自己,剛講的華嚴的學修一定是要回饋到自己,那麼你不要把善財童子當作他,你要把自己當作是善財童子,如果從這個標準,我們每一個人反射到自己,你就知道,我們從小到大所願望的幸福美滿的人生,是多不幸福的事情,冤枉啊!要不然,你們本來從小到大,追求人生的幸福的條件是什麼?嫁個好丈夫、娶個好老婆、買一間房子、有車可以開,吃得飽這樣,也是煩惱一堆啊!對不對?所以「煩惱」相對「覺悟」這件事情,一個人只要覺悟,他就絕對不會有煩惱,所以終究是回歸到這邊。
如果沒有發展靈性的高度科技,生生世世你是辦不到真正所謂的幸福美滿的,你永遠有比較級,你現在以為幸福了,耶!怎麼看到別人,你看,你那個不穩定的心又出來,欲求的心又出來,只要有比較的心,你就又不幸福了。所以只要有一個欲求的心,就等於不覺悟,覺悟的人不會這樣,換言之,要覺悟也就是從「不要這樣」訓練起。所以佛法才常常強調兩個字叫「清淨」,也就是佛法的專有名詞叫「禪定」。你看這都正相關,禪定一旦有,你就有突破維次空間的能力,突破到哪裡,隨著你禪定的深度。所以你們就知道禪定是高度科技了,毫無汙染的高度科技,它取代了機械科技。只要是外星人,加個「人」的,他都要駕駛著工具,除非他有修行,他可以用禪定去突破維次空間,轉化一些能量跟物質的關係。
所以能量跟物質,當然有物質一定有精神,它是「念念成形,形皆有識」,形者,物質;識者,精神、訊息。所以「形皆有」就是只要有,只要你看到有物質它就有訊息,那個名詞就是你們現在人講的「有機體」,整個宇宙是一個有機體的意思,是活的。所以從這個世界上初步來講,教導著眾生要理解,世界根本沒有一件物質存在,很難嘛!可是我們退而求其次告訴你們說:「每一樣物質都是活的」,應該還可以接受一點,它是一個有機體。有機體活的,這時候怎麼辦?必須要好好的對待。所以這時候你「愛惜物命」的觀念才會產生,要不然,你就會「人不為己,天誅地滅」自私自利的概念會生起,你會認為所有的宇宙存在,都是為了服務我一個人的。這時候自私自利、堅固執著去不掉,反過來學習善財童子,把所有的佛菩薩都影射到自己身上的時候,你才能去了解到,原來是我要去服務愛惜整個宇宙的一切萬物,而不是它是來滿足我、服務我的。
現在的人以「欲」為主導,就是我剛講的「會來服務我的、必須來服務我的」,這時候一個人以為能得到是一種幸福,可是殊不知以「物極必反」的理路來講,他自己已經匱乏了,生命狀態已經越來越低落了。不間斷把自己的能量往低落的維次空間拉卻還不知道,所以會低落下去,這些惡鬼、畜生、地獄的痛苦,比起人道的痛苦都還不止十億萬倍。它沒有一個外在天神主宰,它完全是我們的心現識變,也就是佛家講的「業」,業力所然。那麼業誰造的?業就是自己創造的,所謂的自作自受。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真正幸福美滿,就必須要深度,我們要加個「深度」,稍微淺薄的接觸是不成的,那個只是跟佛法結個善緣,來生看能不能比較幸運,有一點點福報、因緣,剛講的所緣緣,有一點因緣可以再接續到所謂佛法,覺悟的方法,看能不能來生有機會覺悟,如果是這樣的狀態,保證今生今世不會覺悟。覺悟的結果就是幸福,那就保證今生今世你們不會得到你們嚮往的真正幸福美滿人生,這樣子學佛是一個很冤枉的事情。
所以,接下來我們就要去了解,「覺悟」是什麼?覺悟有什麼方法可以辦到啊?一切的佛法也就是在教這個東西而已。所有的諸佛菩薩來到人間就只有一個工作,就是教著眾生「怎麼覺悟」。因為不覺悟是痛苦的根源,一旦覺悟就不迷惑了,不迷惑也就不會造業了,剛講那個業力也就會頓消。要覺悟的基礎一定是要有「禪定的功夫」才有辦法,你們就可以知道在這個角度來講,所有的佛法既然是引導我們去覺悟的,所有的佛法也就是禪定的方法。不管你修各個宗門教下都不等,它不是禪宗的特有,只是禪宗講禪定,用這個名詞、術語。那麼淨土宗講「清淨」,有的讀教下的叫「大開圓解」等等,它都在訓練你的定功,也就是我們講的三學,戒定慧裡面的「定」。我們又知道了,它有一個連帶關係,有一個相生的基礎關係,所以沒有「持戒」的人,他不可能會有禪定的功夫。
那麼「戒」就有N種的講法跟理解,它不是這麼死死板板的一條一條規矩,這個是相對一個人心不安定的人來講,我們必須有所依循。在不安定的心又加上不明理的知見狀態底下,才必須要有一條一條,條例式的這個戒,看起來好像死死板板的,看起來好像是一種規範,其實戒本來不是這個樣子。如果從理相通,這樣子也沒什麼錯,多數的人都是我剛講那一類「心浮不定」,知見不夠正確,這是多數的人的特色,所以也就是多數人在修戒這一個東西的表相,好像都必須依持一條一條的規矩來。
剛有講上根人、上上根人這一類的人,這一類的人他就可以不必去理解一條一條的,一要怎麼做?二要怎麼做?好比說你們讀《弟子規》的「父母呼,應勿緩」,就不用再告訴我們一個「父母呼」,要趕快去回應。然後「父母命」,父母命令我們「行勿懶」,要勤快的去做不能怠惰,不能拖拖拉拉,不用這樣一條一條了,因為他已經契入了道共戒、定共戒的一個生命狀態。什麼叫「道共戒、定共戒」呢?道共戒就是依「慧」為主,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不會犯錯,那不會犯錯他就不需要再來一條一條的規範。也就是說真正有智慧的人,他本來父母呼他就會去做,他沒有所謂的錯誤習氣,唉呀!平常父母在叫我,我都很懶得回應他,他沒有這個習氣,所以他就不需要人家再加上一條,你要趕快去做。甚且他是更積極的,父母還沒呼,還沒有那個有為形式的呼喚的時候,他已經幫父母處理得好好的,這一種人要不要再叫他去背《弟子規》?叮嚀他知道一條做一條?根本就不需要,這叫道共戒。
有一種叫「定共戒」,所謂定共戒,就是說,他本來就在學習禪定,過去生有禪定的深度功夫,所以他帶到這一輩子來,就有這一個深度的基礎,所以他的心本來就比較沒什麼欲望、欲求。比較沒有欲望、欲求的人,他就跟「無我」冥合,自自然然跟那個無我、有我、無我這個東西冥合。無我的人本來就比較不會自私自利,不是以自我為考量,所以他本來就是有一個服務眾生的特質,而且他是一種自然力在推動,所以他也不用跟他講什麼父母呼不呼的問題,他自己有那一個禪定的心境就會去關懷到眾生。清淨心沒有煩惱憂慮、沒有障礙,所以他的知見就會比較通透,比較清朗,所以他就知道什麼應該?什麼不應該?他自己會知道啊。他自己知道,他就會做得好好的,所以他等於也不會出錯,他等於也跟戒冥合,所以叫做「共」,共同的共,所以叫做「定共戒」。這兩種人就不用再什麼依戒得定,依定開慧,就不需要了,因為他本來就在定、慧當中。所以定、慧當中的人一定就有戒,就符合所有你們認為的規條啦,規矩啦,本來就符合的好好的,所以這一種人是最自然的,可是我們現在多數不是這一種人,所以才需要遵守《弟子規》的要求。
那一天沈老師來拜訪,帶著她的兒子、孫子、媳婦統統都來,然後就講到說,她終於明白為什麼一覺元一直在強調《弟子規》,因為她們以前修讀《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裡面的經教、義理也分析得很深入,學習的步驟也都很好,可是她的納悶是,既然接觸了那麼多的佛知、佛理、佛言、佛語,為什麼人生還是沒辦法如佛經所說的,這麼順暢的改善?心裡一直納悶著。她前幾天來,才終於明白說,為什麼要一直強調《弟子規》,她知道「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義理,只要沒有深厚的地基,你高樓絕對蓋不起來。就是說現在學佛的人看輕了「戒學」,看輕了戒學,所以你就沒辦法成就了,因為前提下會看輕的人,表示他沒有定,所以他就不可能有「定共戒」了。會看輕人的人,表示有傲慢,所以有傲慢,心浮動,表示他不可能有智慧,所以他也就不可能有「道共戒」了。所以他就必須要好好乖乖的來從「基礎戒」持起,「持」不是讀了、不是誦了,「持」就是要去做了,從基礎戒做起。
基礎戒的基礎的基礎再基礎,降降降降降,降到我們現在人的知見可以理解的最簡單、最易懂、最容易做到的,無過於老祖宗幫我們彙整的《弟子規》,所以《弟子規》的重要是在這邊啊。它有幾個重要性,第一個它是基礎當中的基礎,所以很重要;第二個它最容易做到,所以很重要。這個可能很多人不懂「最容易做到」有什麼好重要的?你想,最容易做到你都做不到了,那請問有什麼是你可以做到的,那它還不重要嗎?最容易做到的重要,就是你「最容易訓練出來」,最「必要」的意思,那很好訓練,它重不重要?你們這邊有小朋友啊、有家長啊,你們帶他學習成長是從他最簡單的做起,還是你故意挑最難的給他?所以有這個次第。符合「正確的理路」就是叫最重要。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佛、學法、生命成長,乃至於各個不同宗教,都在自我成長的人,都得不到自己宗教的最高人生境界的受用,其中的原因就是什麼?他忽略了它,他把它當作「最不重要」,太簡單了不重要,所以違背了這個真理的思維理路,當然得不到啊!所以《弟子規》非常重要的原因在這邊,很簡單,去做。那做到了,有稍微再深入學法的人,這時候我們就跟他說,《弟子規》不是戒。
之前有幾個同參有機會聽到我講,真正的「戒」從佛法的角度來講,《十善業道》還不算戒,在南部我也講過,這從哪裡你們就可以窺得?三世諸佛淨業正因是什麼?叫做「淨業三福」,淨業三福約分三條,三條十一句,第一條四句,第二條三句,第四條四句,第一條就是基礎,第二條就是層次上的,第三條就是要圓滿。那麼第一條大家都知道,以前我們常講「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後面有一個叫「修十善業」。好,那麼這一條做好了,你就有了真正三皈依的基礎。所以你們就知道了,後面第二條「受持三皈,具足眾戒」這時候「戒」出現了,後面又一條叫「不犯威儀」,具足眾戒跟不犯威儀是差不多的事情,不犯威儀就是因為你有具足眾戒,所以你不會犯威儀,就是說他更深度去到位了,做到了。可是如果你沒有依持三皈,你無法,你無從持戒起,因為你不知道方向。所以受持三皈對不對,就是一般你們講的三皈依,「皈依」就是依靠它,以它為準則、方向的意思,所以你要往那邊去發展你的人生,而方法就是後面的「具足眾戒」。
你看「戒學」在佛法是淨業三福的第二條,「十善」則是第一條而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十善在佛法的標準當然還稱不上戒律,它只是善法而已,還沒有契入覺悟之法,懂嗎?當然從一即一切的角度來講它都是,因為這要看這個人的根性到哪裡了?所謂是「圓人說法,無法不圓」,那你換一個字「圓人學法,無法也不圓」,統統是這樣。說叫做從「教」的角度,學是從「修」的角度,會修的他接觸什麼,他都可以成就的意思。所以從這個角度就是法無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所以在法的角度是平等。從一乘真實義諦來講,《弟子規》跟整部《大方廣佛華嚴》是平等的。也就是說,會修的《弟子規》就是《大方廣佛華嚴》,《大方廣佛華嚴》就是《弟子規》,它是深說、淺說、廣說、狹說的問題而已,它都是同一個。也就是我們剛講的,賢首國師把整部《大方廣佛華嚴》濃縮一句話就解決了,叫做「自性清淨圓明體」。六祖惠能祖師祂把整部《大方廣佛華嚴》濃縮成五句話,祂聽五祖弘忍法大師跟祂解釋《金剛經》到第二章節的時候,我們用現在用詞,第二章節的時候,祂開悟了,講出來的應證詞語從「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一直到……何其自性,能生萬法」就這五句。所以你看上上根人只要五句話他就懂了,「識得一,萬事畢」了,而且五而一,一而五,真正如果從形象上得「一」是賢首國師。如果他是賢首國師,聽到五祖弘忍跟他解釋《金剛經》,可能就不是啦哩啦喳講五句話了,賢首國師就是會講到,「師父不用講了,自性清淨圓明體」,「啊!」弘忍就會說:「你開悟了!好!趕快逃,要不然有人要追殺你」因為得到衣缽了。
好!那講到這邊你就知道了,前幾天我跟一些同參分享說「啊!不要對現在的學人、修行者期望太高、學習者期望太高,如果期望太高你們會氣死,在氣死之餘,你們就會煩死,就會嘔死,統統死就對了,沒一個好的」。煩死了!對不對,為什麼?修行人應該是什麼樣的風範,怎麼人家修那麼久了,還是這樣子、還是那樣子…,一大堆劣根性都不改。你的內心就會有突兀,最後你不但自己氣死、煩死、嘔死你還有可能毀謗佛法。在人一個迷失到極度的時候,頭腦是不清楚的,有時候那個反作用力就會毀謗佛法,很不值得。為什麼這樣講呢?因為現在是末法時期,唐朝六祖惠能大師是像法時期,再往前移叫做正法時期,佛經告訴我們,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淨土成就」。當然不是以一個狹隘宗派來講,而是以它的本質性來講。
意思是說正法時期你也不用想太多,也不用太勞累,你就「符合規條」就成就了,符合規條而已,因為他們的心比較純直。所以你有沒有看到戒律成就,它跟禪定和淨土,淨土叫清淨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你從字義上來看「戒」比較沒跟你談到什麼心要怎麼想,你就符合就好了。譬如說,現在不能喝酒,我就不能喝酒,我有持酒戒的不能喝酒,是不是就持酒戒了?可是你心不一定在那邊要清淨啊,不能想啊,就「不要做」,就好了。禪定要萬緣放下,一念不生,止息妄念,不能掉舉也不能昏沉,打坐,濃縮在一點……等等,一大堆功法,就叫禪定,所以是不是更難了?
淨土成就呢?要清淨心,在座的諸位,「清淨心」簡不簡單?叫你要清淨心不能胡思亂想比較簡單,還是今天不要喝酒?今天不要喝酒,你今天就持了酒戒了,你看多簡單。所以以前的人根性比較高,光是「戒律」就可以成就了。末法時期你們不要以為,末法時期淨土更簡單啊,你懂嗎?不簡單!所以一定要花一點心力去調理自己的內在的。好!正法時期就是什麼?有人有教,教就是說,表演出來給我們看;有人有在看、有在聽,學嘛;有人在修;有人在證明它。所以「有說、有聽、有修、有證」這樣子,這叫「正法時期」。可是掉了一個,到「像法時期」根性比較低了,所以有人有說、有人有聽、有人有學、有人有修,沒有人有證,「像法時期」,掉了一項。還有你們知道時間越久就越掉越多。末法時期則是,有人有說、有教,有人有聽、有學,沒有人有修,所以沒有人有證,這叫做「末法時期」。後面還有一個「滅法時期」,就是連學的人都沒有了,連說的人也沒有了,為什麼?因為沒人學就沒人說了,沒人教了,就是感應道交,絕不失時,所以當然沒有修、沒有證。你就知道,六祖惠能祖師那時候,尚且有人有說,有人有聽在學,有人還有修,對不對,還有修的人都會去追殺他了,這叫修行人啊。我們現在處在末法時期,沒有人有修啊,你期待他能怎樣?所以多數的末法時期眾生都很冤枉,在學佛都是跟未來佛結個善緣而已,而不是這一輩子要成佛的。
剛剛在講「覺悟」這件事情,成佛等於覺悟,等於你的人生解決這樣。所以從白話文的角度來講,末法時期多數學佛的人都是來這邊結個善緣而已,而不是自己要解決自己的人生的,不是!意思就是說不能解決,得不到幸福美滿,徒然結個善緣,然後下輩子或下下輩子還能跟佛法接續,但是下輩子或下下輩子有時候是很不確定的。你看滅法時期就五十六億七千多萬年,滅法時期,也就是沒有人有說、沒有人有聽、沒有人有修、沒有人有證,這個時間在地球來講還有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如果你倒楣投胎剛好投胎在這個時期怎麼辦?你這一輩子結的善緣,跟佛結的善緣得不到,你投胎在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當中任何一年,你都遇不到佛法。所以你只好在那邊受苦受難,因為那邊的人都沒有遇到佛法,只要這個世界沒有佛法就是兩個字叫「邪惡」。當然惡劣的人很多,這時候怎麼辦?你投胎在那邊,就是痛苦,因為你身邊全部都是惡劣又邪惡的人,加上你自己也是邪惡的人,因為你也沒學啊,所以你的知見也會偏頗。一群邪惡的人在那邊攪和,你覺得會比現在好嗎?現在普世價值尚且還講「善」,即便內在是不善的,他還講善,至少還會因為很多的外在客觀條件而維持一下。可是滅法時期就是完全不講善了,普世價值就是邪惡,所以大家就殺來殺去……等等,很可怕。所以如果投胎在那邊,你這一輩子結的善緣也沒用啊,也要在那邊輪迴啊,在那邊受苦受難那麼久。
有一個東西你們要記得叫做「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你們現在受苦一天,受得了嗎?一天就很難受了,對不對,那時候你要受苦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不過這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如果這樣受苦,相對於地獄還是有如一片大海裡面的一滴水而已的苦,所以更不要下地獄。在這一輩子就算你們不持戒,你們不知道怎麼持戒、也不願意持、也討厭持、也討厭去了解,因為他聽到戒就很討厭這樣,你們也要怎麼樣?也要努力把「十善」完善。那個善法,「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修十善你們就可以去天道做什麼?比人類更幸福的生命狀態,還是出離不了六道輪迴,因為你沒有「定靜」的功夫。
那麼有一個方便法就來了,剛講到現在淨土成就啊。所以十善業有多重要!一個十善業不去圓滿的人,他要清淨是很難很難的事情,所以要修淨土之前,你淨業三因一定要有的原因在這邊,至少第一條要有,修到十善業。那麼一個有修十善業的人,他比較放得下了,因為有善的深厚基礎,他比較願意奉獻付出,一個比較願意奉獻付出的人,就比較少自私自利。自私自利等於煩惱,自私自利越重等於煩惱越重的意思,煩惱越重等於心越不清淨的意思,那個「淨」就沒有。所以你再怎麼念佛,你都靜不下來,靜不下來你就沒辦法真正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一條方便門也就沒有了。因此修淨土的人十善業道很重要,一定要常常符合十善業道的理路,去運作你的人生。就算你十善業道有在做,就算你念佛沒有持續,念得不夠紮實,最後迴向的力道不夠,也到不了極樂世界,你還可以做一個比較有福報的眾生。有福報就比較不會投胎再又回來這個地球的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當中任何一年投胎。
那時候怎麼辦?那時候也許投胎到外星球啊,去做外星人。到時候那些五十六億七千萬年的人,有可能會看到你駕著飛碟來查看。耶!有高等生物喔,看一看,唉呦!這邊果真不好,趕快走,趕快回去自己的星球修,這些要善於督促自己。好!現在講來,十善很重要了,對不對,《十善業道經》裡面,佛陀當年也對著龍王講:「譬如一切城邑聚落,皆依大地而得安住,一切藥草卉木叢林,亦皆依地而得生長。此十善道,亦復如是。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一切聲聞、獨覺菩提,諸菩薩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業道而得成就。」所以《十善業道》是從一個生命成長的角度來講,從人道以上統統是基礎。人道做到《十善業道》的中品,也就是及格,及格了,那你下輩子就可以為人了,可是它還要再加上一個五戒,持五戒「殺、盜、淫、妄、酒」要持到,那你就可以當人了,所以統統沒有離開這一個基礎。換言之,這一個基礎如果我們沒有的話,我們修什麼都不會成就的。那麼一直往上遞疊,遞推嘛,上面還要加上禪定一直上去,那個就再說了,那麼十善的重要性在這邊。
我們就必須知道,憑什麼可以做到十善?一層一層,無非是我們的「心很善良」啊,無非是我們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眾善奉行的這個「作持」先不講啊,我們先講這個「止持」──「諸惡莫作」啊。那我憑什麼諸惡莫作?我為什麼不要做?現在你們知道惡的事,你們會不會做?還是會呀。有時候光殺生這個事情,把螞蟻捏死,現在我聽說有人有進步了,那一天沈老師來說她們家人現在終於知道了,蟑螂不能殺了,結果怎樣?不能殺,趕快丟出去。師父,報告一下,「如果這個蟑螂摔死了,算不算我……摔死了」。我說摔死了當然也是啊,所以為什麼你要把它丟死呢?對不對,你沒打死牠,你丟死牠還不是一樣。我說,我們要愛護蟑螂,如果我們溝通能力還不夠,我們就把牠抓來,然後好好的拿出去野外放生,也不錯啊。「我就會怕牠啊」!我說,「牠比你還怕!你怕牠幹什麼?而且牠還沒有你的機會,牠不知道牠不怕你,功德無量;你還知道你不怕牠,功德無量耶,牠還不能把你丟出去耶。所以牠沒有機會把人放生,你還有機會把牠放生啊,多好」!「好啦,好啦,勉強做一下」,這是要訓練的。凡是世間法也是,更何況修行,都要發起一點精進力、勇氣啊。這個你會怕牠沒勇氣,要提起勇氣啊,那勇氣通常來自何處?來自「明理」,明白它。
所以我們剛講,我們明知道很多惡事,我們還是會做,「諸惡莫作」就做不到,對不對。所以就沒辦法歲歲平安!你有沒有發現?歲歲平安現在很難。因為歲歲平安的原因就是諸惡莫作,所以我們偏偏又很喜歡過年時,接到賀卡寫著歲歲平安啊,現在換個用詞,下次的卡片我們要寫「諸惡莫作」,「祝某某某諸惡莫作,新年快樂!」。你們收到會怎麼樣?學佛的人,真正學佛的人他會歡喜到不行,感恩你提點我;不是學佛的人,當然很討厭,因為他不明理啊!所以他很討厭你是在罵我嗎?人家告訴你「諸惡莫作」是在提醒你,提醒你就是人家要送給你真正的歲歲平安。那我們眾生就是浮華,好大喜功啊,討厭人家講壞話,都喜歡聽到別人的阿諛諂媚啊。所以希望接到歲歲平安、年年如意,直接再來個飛黃騰達,這代表著某一個層面我們心性的一個缺失。
了解了諸惡莫作這個止持,我們就知道啊,諸惡莫作你憑什麼做得到?就是你「明白因果」,你了解了,你才真正做得到。如果不明白因果的人,他只是聽說諸惡莫作是好的,你只告訴他是好,他不知道「為什麼」的時候,這就變成一個普世價值觀。那麼普世價值觀有時候流到我們習慣了之後,會變成我們的口號,喊喊口號,都不落實。就好像常常聯合國會議每年開會,幾年開一次會,很慎重,但是都會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最後那些資料就冰凍在倉庫裡面,最後也是沒用,所以這個叫搞學術,這個不是修行,修行不來這一套。修行就是你要真正去明白它,明白它是為了我真正做到的。
所以諸惡莫作要做到,必須「明因果」,明因果就是卡在《弟子規》跟《十善業道》中間的這個什麼?「慈心不殺」的原理。慈心不殺我們要依準善惡法裡面的高標準,就是說你受這個善惡法的依持,如果不加入佛法本源的能量知見進去的話,你可以讓你超越人道去升天,做神、做仙這都不錯了。這個老祖宗慈悲已經幫我們集結了,就是我們以前常強調的《太上感應篇》,但它又很廣,你整個《安士全書》都去涉獵的話,那會更深入。可是因為那份量大,所以濃縮一本,才幾千字而已,對不對,《太上感應篇》,它就可以讓你明白因果這件事情。譬如說做什麼錯事會有什麼惡報、做什麼好事會有什麼善報,好事、善報,引誘你嚮往人生變好;惡事、惡報,警惕你人生不要變壞。那你這樣就符合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第一關鍵叫「諸惡莫作」了。所以基礎就在於感應篇的完成,這個你不會做之前,就是我們剛講的,最重要最重要的基礎就是《弟子規》。
換言之,你了解這些學修的理路之後,弟子規沒做到,後面都不用講了,後面都只是又來結個善緣,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又不知道要落在哪裡去了?懂嗎?那退而求其次,如果你諸惡莫作也做不到,對不對;成仙成神,當然也不可能成佛,那麼至少你未來希望還可以做個人啊,不要直接下三惡道,《弟子規》就更重要了,《弟子規》你做到,保證下輩子可以做人的意思。《弟子規》是善法的最低標了,善法的最低標,也就是說理,它也合於理。所以善法的低標,也從低標的角度來講,也可以堪稱是一種戒,戒學,從高標來說,它不堪稱是戒學。因為佛法之所以是佛法,它講的戒學就是要你超越輪迴的,可是如果我們把這個定義定下來的話,當然《弟子規》學完,你超越不了輪迴;《感應篇》學得不錯,你也超越不了輪迴;十善業道修得不錯,你也超越不了輪迴,所以從這個角度它不是「戒」。
我們現在人修行,高標一看到頭就昏了,所以先往低標走,《弟子規》就非常重要。勉勵諸位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先去具備它,如果你發起勇猛精進力的話,剛我們講到「勇氣」,我們這次去西藏,那邊的佛教造像,跟我們所謂的漢傳的顯教大迥異趣,也有同樣的部分,也有很多我們一般人會覺得比較陌生的。我們這樣走一趟有很多的寺院裡面,都會供奉類似說中尊啊,一尊佛,旁邊可能文殊菩薩,另外一邊就是所謂的金剛手菩薩。文殊菩薩大家很明白,金剛手菩薩可能對學顯教的人就不太熟悉,金剛手菩薩在西藏的佛法來講,代表著所謂的「勇氣、精進力、勇猛」的意思。為什麼要這樣供奉呢?有時候會中尊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然後祂的虎邊會是文殊菩薩,然後另外一邊是金剛手菩薩,反正金剛手菩薩在那邊分量很重要。
如此一來我們就知道,如果你知道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教著我們修行人要有慈悲的心、慈悲的行。可是慈悲不能沒有智慧,要不然會出問題,會多禍害,更會出下流,所以來個文殊菩薩代表著,我們除了慈悲,我們更需要有「智慧」,智慧去運用慈悲可以圓滿。可是呢?這麼一個有智慧跟有慈悲的人,他很怠惰、他很怯懦,這樣事情又不成,所以加個金剛手菩薩,就是教導著我們還要有「勇氣」,在顯教叫「勇猛精進力」,也就是「精進」兩個字。所以六度裡面代表著金剛手菩薩,如果加上「精進」,我們這些問題統統可以在這一輩子解決。
我們就知道了,為什麼遇到了很高段的佛法,跟很基礎輕易可以做到的門徑卻都沒什麼效果,原因就是我們缺少這個「勇猛精進力」。所以佛法才講,「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只要你的初發心能夠保持精進,一路走來始終如一,你不但成佛,還有多出來可以給人。意思就是說,這一個「惰性」是最難的,所以要用「精進」來面對它、來督促它。我們剛講,降到最低的《弟子規》,也不能把它拖太久,老祖宗大概也有不成文的規定,大概希望都一年或八個月,不是一年加八個月,而是一年或者是扣下來八個月,這八個月到一年當中希望把它完成,那你才有辦法往下再去提升,真正契入這些神仙法。神仙法又不能執著,往上提升叫做佛道基礎,要去完成十善業,淨業三福第一條是不是就完成了。完成了,你人世間就安啦!就可以安心一點了,你這時候去修任何法門,都容易契入了。如果說,啊!很多法門也沒把握,那你就去具足這四個條件,「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具足了,就好好去「念佛」,念佛一心,你最後就很容易往生自在了。
所以小朋友不能忽略他,你知道嗎?最近我們聽說有個十歲的小女孩已經往生了,不是死掉喔,是她們的爸爸媽媽有在修佛,然後念《無量壽經》跟所謂的《彌陀經》。在這個佛化的家庭裡面,小孩子從小耳濡目染,內心疑惑有很多的「為什麼?」問爸爸「你在讀什麼啊?」「彌陀經」「彌陀經是什麼?」「彌陀經就是什麼什麼……」一直講,一直問,「那為什麼要讀彌陀經?」「因為可以去那裡啊」,「那裡到底長得怎麼樣?」一直形容形容,形容到這個十歲小女孩好歡喜喔!她說:「那爸爸,你帶我去」。爸爸說:「我沒有能力帶你去」,因為他也去不了啊,她就說:「那怎麼才能去?」來,我教你,依《彌陀經》理論,依淨土學修理論告訴她。你每天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來帶你去。搞不好這個爸爸階段性只是哄哄她,你看七哄八哄,結果人家念佛也快三年,每天很精勤念喔,一心一意。這麼好的世界我怎麼可以不去呢?對不對,爸爸跟我說只要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會來,這一個店長、也許是那個園主,她們想像成是動物園或是遊樂園的園主就會來了。
一直念念念,念到有一天就跟她爸爸、媽媽講:「爸爸、媽媽你能不能找我們的同學來我們家,找我們的好朋友來家裡慶祝一下,來歡送我,我要去極樂世界了」。十歲而已,她的爸爸說:「嗯!是真的假的?」因為他也是學佛的人,雖然不難理解,卻也半信半疑啊,結果也就照著女兒講的。請朋友來家裡開個party,開party當中就告別了,再見!「阿彌陀佛來了,我要去了」,走了,十歲。你說可不可能?我們修成這樣喔,有時候看到人家這樣往生都覺得很羞愧。識得一萬事畢了,她已經去做全宇宙最厲害的科學家了,你懂嗎?她去就成就阿彌陀佛了,最高度的科學家,不用任何工具,那邊也沒汙染,人家在那邊過好日子了,她爸爸媽媽可能現在再加把勁了,不能輸。
以前我們想到說有龍女十歲就成佛了,我們現在的人好像都退化了。那天我才在講說,唉呀!年輕人,想一想我怎麼突然冒出「年輕人」,都三、四十歲了還年輕人,你懂嗎?很成熟的人了。所以我們要自己加上我們的督促力,所以「嚮往」很重要,假設你們要修淨土的話,嚮往很重要。那個嚮往就是佛家講的「願」,不管你修什麼,你第一基礎都要有那個「願」,本來應該是講「信」,相信的信,跟所謂的這個對我自己有信心的信。為什麼再講一個「願」?因為一般你沒有嚮往,要你什麼有信心,有時候很難!憑空都不知道什麼,突然有信心你也覺得怪怪的,所以要有一個嚮往。依著你的嚮往,你不退那個心,你就會產生那個信度,信度就有一個強力了,一個power出來了。這時候你去了解理論方法跟持續就不難,之後就剩下時間自自然然可以到位。因為在時間的範疇裡面,自自然然你的所有學修的氣度跟功力,就可以慢慢而自自然然把你這一生的習氣給淡化掉,一淡化掉就恢復了你的定靜功夫。那時候自然就契入了「戒、定、慧」三學,離開戒、定、慧三學就沒有佛法。換言之,離開戒、定、慧三學,你就不可能出輪迴了,你就永遠在世間做痛苦的人生,學法一定要知道方向。
脫離了六道輪迴,你超越六道輪迴了,也不過是第一層級,在佛法的標準,第一層級的「覺悟」而已,因為那時候叫「阿羅漢」。你還得加點力氣,把殘餘的妄想跟習氣,執著的習氣都放掉,那時候才能更上一級,佛法的第二層級的覺悟叫做「菩薩」。菩薩再把妄想統統丟盡,那時候「明心見性」你才能提升到最高級數的覺悟,那時候叫做「諸佛」。也就是說法身大士還有層級,可是從能力上一模一樣了,那時候等同於「妙覺」。所以那時候是學佛的人的唯一的方向!畢竟,佛在法華會的時候也講了,「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所謂「方便」即是三乘:菩薩、辟支佛、阿羅漢,要方便喔,連人、天都不講的,他也不把「天」納在方便,那個根本不用提,因為那個根本不能有絲毫的嚮往。唯一真實說,就是「一乘法」,就是直接,直了佛道的法。也就是法華、華嚴在教授我們的一個直接了當的門徑──「即身成佛」。在禪宗叫做「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一旦放下就解決。所以這時候的「放下」又回歸到前面講的「捨得了」的概念了,這時候是把你得到的全部捨掉,你會有不可思議的生命現象出來,既是不可思議就是你現在無法設定。
可是你們現在人依稀有一些福報可以去窺得,從別人的形容可以去稍微想像得到,就是《佛經》裡面都記載著所有的教、理、行、果。教,教、理,裡面的理論方法;行,就是怎麼做,表演,附帶的表演。就是說不但跟你講道理,我還得要表演做到給你看,最後做到的那個「到」叫做「果」。所以「教、理、行、果」四而一,一而四,在華嚴四分證就是「信、解、行、證」。你相信它,你要去花時間了解,了解必須要了解的深,了解的入,那麼了解深入之後,你做的就不會有瑕疵,就會很到位、很精準。你做的條件參數都很精準又到位,你自自然然就證實到那一個美好結果了。
我們現在人接觸學習成長就是囫圇吞棗,他不把這幾個條件具備,當然會做錯。當然啦,有諸多學員也有機會去理解前面所說的理路,可是前面講的金剛手菩薩不見了,意思就是不夠精進、不夠勇猛。這個關鍵也都來至這兩年我們常常在跟許多同參互問,去反思的一件事情叫做「學法的價值觀」。學法的價值觀可以談到我們人生存在的價值定義是什麼?如果這一個最基礎定義,沒有確立出來,我們一輩子學習,哪怕現在是一尊佛在跟你們教授佛法,你們統統不能理解佛法,得不到它的好處。佛「本身來」都一樣,因為我們「不想去」。
這時候又想到一個夢境,有人跟我講的,大家參考一下,有一個學員跟我說他有一天做夢夢見,還是我在唱音聲的時候看到?是在高雄觀止第一堂課的時候,2013年上第一堂課的時候,我們先以元和妙音做一些淨化引導。有的人就會在那個頓時因緣會遇的時候,靜下來會看到很多化境,突破維次空間。看到一個畫面,那個畫面就是有一個好像是河還是海的場景,然後就有一艘船,好多艘船,可是那個船的形狀就像荷花的花瓣,一瓣是不是這樣凹起來,在水上會漂,好大好大。然後他就看到我站在上面,就這樣子跑跑跑啊,第一個化境這樣。後面有一群學生就站在岸的這一邊,後來這個船就一直往前行,往前行,有好幾艘。結果第二畫面是我突然不見了,我也是站在一個地方,然後他又顯化出兩個字,這一個人是基督徒,所以他不了解什麼佛法的用詞,他看到就直接講,就是看到兩個字叫「彼岸」。他說什麼是彼岸?他也不知道,你們知道什麼是彼岸嗎?你們學佛有聽過彼岸。他不知道什麼叫彼岸,很奇怪什麼是彼岸?後來又出現一個船一樣是那個花瓣,然後上面站著一個觀世音菩薩。後來就說觀世音菩薩有一個聲音跟這些學生講說:「你們的師父在那邊啊!怎麼還不趕快去?」這時候是指向那邊,又冒出兩個字叫「覺地」,覺悟地。
「覺地」是什麼呢?修《華嚴》就知道,登地菩薩以上,降格下來,如果用禪宗來講,就是你要明心見性以上你才有辦法入覺地。入覺地,其實覺地是到最後末後的五個位次了。登地菩薩的所謂的七地、八地、九地、十地菩薩,最後等覺,最後一個妙覺這五個,這五個位次都有佛眼了。所以他能真正明瞭宇宙人生是怎麼形成的,它到底是什麼現象?也就是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我們這個世界用高度顯微鏡看到量子力學的那個粒子,電子,最小的是一百億個分子構成一個電子,那個一百億的分子叫做小光子。所以我們的世界就是這些小光子排列組合不同產生的,但是,剎那生變,它的速度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我們的眼睛當然會被騙過,你現在看到的場景都是這樣子來的。
所以科學家印證了整個世界並沒有物質的存在,你所看到的所有的物質,都是我們念頭產生的相續幻相,是假的。這也印證了三千年前佛所說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念起嘛,後面又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你若見諸相非相,你才能見如來,後面這兩句就是登地菩薩的境界,已經到最高層級了,快成佛了,快真正成圓滿佛了。那個覺地就是這樣,坐船過去就是要開往覺地,結果就有菩薩慈悲說:「耶!你們怎麼還在那邊,還不趕快過去」,就有學員說:「我們又沒有要去那邊」,你看,學法,你的價值觀很確立啊,你學法?假設你學佛,你不成佛,你學佛幹什麼?你花那麼多時間來這邊幹什麼?
意思是說你送小孩子去學才藝,你們這邊有沒有人學畫畫、學鋼琴的?你們有沒有送小朋友去學,有沒有爸爸媽媽跟你說「耶,小朋友我帶你去學鋼琴好不好啊?」你說「好啊」,請你彈爛一點喔,會這樣嗎?請你只要是鋼琴考試都考爛一點啊,絕對不會這樣子,有時候還會很精進,證照一直拿一直拿。所以我們當今學習成長的人,不能得到真正生命幸福的受用,最主要的關鍵原因就在這個點沒有。我所強調的「價值定義」,如果你沒拉出來,你在學習的方向跟你的人生方向不吻合的時候,在學習的過程就會有很多的「負面心境」,那個「怠惰」也是這樣來的。如果你的人生價值那是唯一,你就不會有怠惰的,而且你還會發現你時時都不夠。這樣善財童子就產生了,善財童子就是這樣,所以他能當世成佛,一輩子就解決了,當然在文殊會下得定之後,才能去廣學多聞。我們現在人不是的話,他就不會符合這一個規律,所以就不會有什麼大效果。
剛剛才講,只好都退而求其次,佛,你不要啊!因為我們又不是要去覺地彼岸。那怎麼辦呢?你就留在此岸吧!此岸總是要過得好一點。六道輪迴叫此岸,四聖法界還不到彼岸,在中流,你知道嗎?那你也不要坐船離開此岸,至少在河流上還可以欣賞美麗風景,這樣也不要!那再退而求其次,《十善法》在此岸,此岸的比較幸福的那一類叫《十善法》,又不要!但也不要太糟糕的,那就是《感應篇》了,若是也不要!也不能痛苦難過呀,那就《弟子規》好了,也不要!那怎麼辦?只好去依業受報,三惡道消消業再說了,所以學法有這些理路。大家要去明白,自己要當自己的主人,所有的生命的存在都要為自己負責,因為我們所有的命運都是自作自受用。不是任何人幫我,也不是任何人害我的,統統來自於「我」的人生選擇。
過去生你們來做人,即便是業力引導,可是何嘗不是你們自己決定的,因為你們決定了那個「業」,在迷失的狀態下又被那個業引導而來,所以終究還是自己決定的。至於未來何去何從?當然也是自己決定,你絕對有百分百的能力決定,所以要慎重這一件事情。如果你取法乎上僅得其中,意思是說,如果把你的目標跟魄力定在最高層級,這一輩子大概輕鬆修也不會壞到哪裡去,如果把你的標準定得太低,你這輩子很努力修,你也不會好到哪裡去。是這一個理路,所以關鍵還得在自己。
時間差不多,看諸位還有沒有什麼其他的疑惑?要不然學法真的很好,我隨便分享一小段我們去西藏的事,好像有人說要準備個講座分享?我說講座也不用,如果可以的話,分享大會就好了,講座比較麻煩,有時候很多人不一定有時間,重點是要了解說那些理路。我分享一個好了,十天當中每一天都可以欣賞到美景,十天!
講一個跟馬來西亞相關的,啟森的媽媽跟弟弟都有參加,他們是從麻六甲過去跟我們會合的。他們在去西藏之前,聽說好多鄉親曾經到過的都恐嚇他們,他們是用「恐嚇」這兩個字。就是說我們要出遊還要被恐嚇,恐嚇什麼呢?你們要小心!還是不要去好了,不要去好了。啊!明天就要出發了,現在跟我說不要去!為什麼不要去?我們去遊玩回來都會到醫院吊點滴啊,很慘啊,去那邊玩還會吊點滴很痛苦,因為高山症,高原反應。他們帶著忐忑去西藏,結果十天下來,師父,都不會耶!我們都很好啊!好高興啊!重點是每天都看到美景啊!回馬來西亞後鄉親們會不會問你?「肯定會!」「那你要知道,你該怎麼回答他了嗎?」她愣在那邊,「 師父要怎麼回答?」「學佛啊!」學佛就是這麼好啊。對啊,真的是這樣子。
譬如說我們第二天就看到那邊那個叫什麼,神山啊?聽說當地人很難得看到,我講一個條件你們就好想像,當地的導遊看到,興奮得比遊客還興奮。你們有去旅遊十天,導遊都比遊客還要興奮的嗎?而且他在那邊聽說已經工作了八年,一年要帶團去西藏重覆二十至三十次,八年大概二百四十次,對不對,二百四十次喔,他就從來沒有看過那一座山露過面。就好像你們去玉山,要看日出一樣的意思,很少人看得到漂亮的日出那個意思,八年兩百四十次都沒看到,連司機也是沒看過。難怪他那麼興奮,剛開始看到的時候只是露出腰身,一座山,上面被所有的雲擋住嘛,露出下半身腰身這樣。他們就很興奮啊,全部都跑下車拍照,那時候我跟法申老師坐在車上,隔著窗戶,「這樣是在興奮什麼?」我就問她,「這樣是在興奮什麼?」我們剛在魯朗林不是跟祂溝通過了,等一下要露出山的全貌嗎?「這樣子就在興奮什麼?」全部的人都興奮到不行,瘋狂地拍照。後來我就跟法申老師坐在車上,她本來也要下去,我說:「等一下,等一下」,雲霧散盡我們再下去,下面很冷。我們就先待在車上,大概六分到十分後雲霧就整個散盡,走!下去,下去拍,祂很聽話的,你懂嗎?
所以這個聽話是形容,就是說佛法講的依報隨著正報轉。你們要有什麼境界,你們就必須要有什麼樣的生命狀態。而且要善於去印證,在我們生活當中統統都是這樣。這是第一次小伍導遊興奮到不行,後來上車,他一直興奮地跟我們分享說這種美景有多難得,多珍貴,一直強調說第一次看見山的全貌。我說小伍你不要那麼興奮,往後十天中每天都會有第一次。他也不相信,最後到達拉薩,拉薩下了今年第一場雪,中間的細微過程就不講了,每一次都是珍貴的第一次,那麼都不行的,結果都可以了。
我講到前後,到拉薩,他那一天清晨要送我們去坐火車,下雪,興奮到不行,我說這種高山,我們去的人,這種高山下雪應該沒什麼特殊吧!他說:「不!拉薩一年難得下兩次,而且現在不應該是第一場雪,時間還沒到」。結果,我說:「沒有啊,他們要走了啊」,不是有一些慶典離別時都要撒白花瓣嗎?表示歡送,對不對。這一團要走了,當然要下一下雪啊,他說:「太神奇了」。然後小妍老師請Sona說:「可以去拍啊」,她去拍她是想說已經停了,雪停了,結果聽她的話就去拍,「人家叫你去拍就是又會叫它下,你不要緊張」。結果她去拍,耶!怎麼又下了,結果她取完景,拍攝結束。我們就在等他們的行李上車了,上車的同時大家又一個傳一個,說有下雪,有的人沒看到,結果跑出來說:「沒有雪了啊,不是要跟雪合照嗎?」「沒有雪了啊!」不是啊,重點是要跟雪合照,對啊,你們都還沒站好,雪幹嘛現在浪費地落下?大家團體位置一站好,攝影機架好,又下雪了,趕快拍、趕快拍,拍完了雪又停,對不對,多配合啊。
後來當地導遊上車了,如果是漫畫的畫面一定有很多問號啦?因為十天都是這樣。後來車子在送我們的路程,他就發表了一些感言,他就講說在第二天時,師父跟我強調每天都是第一次的時候,我以為他是開玩笑的,現在我相信了!真的都是第一次。當然有很精彩的部分,那個我就不要繼續講了。好!重點不是那個奇異相,重點是我以前常跟你們講這是自然現象。所謂自然現象就是有因、有果,絕不會莫名其妙的,你們人生的境界就是這樣。講這個要幹嘛,講這個就是來讓大家去學習真正的佛法,剛講的「教、理、行、果」,如果沒有的話,那佛經你永遠不知道它是真的,你以為它是神話,其實不是,是我們現在人太落後了。我們現在人講難聽一點叫太窩囊了,整個修行個性都太偏頗了,所以我們應到的自然現象,不美,一般佛經叫殊勝莊嚴,就不殊勝、不莊嚴了。如果我們好好學修,你走到哪裡,你自自然然顯化出來就是什麼?殊勝莊嚴,就是這一回事。所以有什麼了不起?要學習做高度的科學家,知道嗎?好!沒問題了,就這樣了,感謝!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