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9127 智朗椰林16品【Zhilang Yelin--16 Lessons of Dharma Teaching by Master Hong Sheng on January 27, 201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4-12-11 | 28 次瀏覽 | 分享到:


第十品【努力學佛卻得不到成效的原因何在?】

 

一覺元學會恭敬整理


佛告訴我們「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我們當今許多人都為著自己的生命昇華而努力,可是有成效的,以統計學上來講,還是極少數,這是什麼原因?就是剛剛講的:「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從淺義上來講,就是我們的起始點,如果已經不正確了,那麼它的結果,當然招致迂迴曲折。而這一個「真」,就涵蓋了很廣的層面,我們一般人只在於認知的正不正確,可是這一個正不正確,還是在我們的邏輯範疇裡面。我們只要有一個邏輯運行,要達到所謂生命真正的真實,也就不太容易,因為我們的邏輯有所謂的經驗值,在這一個經驗值裡面,就涵蓋了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妄想、分別的層次還很難去理解契及,我們熟知的都在執著的範疇裡面,而且連所謂的執著的細緻度,也不太容易去體會,我們都在粗糙的這個執著層面裡面。

 

怎麼說呢?從所謂的境界相來講,也就是從我們以為真實的這一個世界來講的話,猶有不同維次空間的存在,佛法告訴我們,有所謂的六道輪迴這一個法界。古時候講法界,現在就叫做「不同維次空間」,所謂「界」就是界限的意思,所謂法界就是什麼?就是有它的理則的界限、方法、門徑。那麼,理則是一個本體,有本體必有現象,這是依哲學上來講。有著這樣的理則,就有這樣的境界,所以它以法界這個「法」,代表了這一個境界相了,而這一個境界又有界限,這一個界限,誰造出來的?也就是我們的執著產生的,我們在粗糙的範疇,必然難以理解細緻。現在的科學講法,叫做高維度空間,粗糙的叫做低維度空間,所以我們在一個低維度裡面,而維度又不是固定的。

 

《金剛經》也告訴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那麼要「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個就有點難。這個就得要你先去理解到,這一些法界的深層的因、緣、果、理、事,這些統統瞭若指掌,加上你還得要去訓練,它有所謂的功法的層面,而不只是在一個知識層。那麼講到功法,又是當今希望學習成長的人,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這一個最重要,它也不是定則,可是我剛剛強調的是當今,為什麼?因為我們當今的這一些人,活在這一個世界的資訊,非常的暢通,以前的人想要了解一個道理,可能要翻山越嶺,然後去找所謂的大德,對不對?我們從小說也看過,武俠小說、戲曲什麼…等等,都有在闡述這一些現象。一旦講到這些高人,不知道躲到哪裡去了,然後要千辛萬苦,大費周章,才能去找到有他在的地方。有他在的地方,還不一定找得到他,對不對?你看,之前看這個太極拳的…什麼電影,那個叫…陳家溝的、陳長興的什麼來著?然後永遠找不到這個陳長興,可是他就在旁邊,你看看,他也不會透露給你知道。高人、高人!都要有一點點高度,有一點神祕感這樣,好像這樣比較像是高人。像我們就很低,對不對?隨時就找得到,一點神祕感也沒有。這個來到當今,還是有它的欠缺!以前的高人受重視,為什麼?眾生習氣。你看看,眾生就是…物以稀為貴,對不對?吃不到的較好吃,外國的月亮比較圓。

 

為什麼外國的月亮比較圓?因為我們沒去過外國,在外國看月亮的次數少,所以它比較圓!我們天天在我們家鄉看月亮,卻不太圓!你看,還不是同一顆,所以這叫做分別、執著!欸,怎麼講到這邊來?內心要人家重視一下,你看看,不是重視我,重視法啦!不重法,法則輕!你不重法,那法輕,你就不可能從這一個法理得到你人生的需求!剛剛講到了這個世代,這個功法的層面不容易,這個資訊很容易,你們上網無限寬頻上網就有了。以前你得要到深山裡,翻山越嶺,可能一趟路,要走路,要聽到兩句道理,要走個三個月,兩句聽完了,之後就你自己的事了。如果你叫這個法師,這個高人再跟你重複講兩次,欸?剛剛講那句話是什麼?人家已經不見了,對不對?戲劇常常是這麼演的,也不是演是這樣!但是事實也真是這樣!

 

現在的人,他上網就可以一直重複、一直重複,然而你看,一利一弊,我們現在人方便了,但方便了,它就〔靠俗〕(台語),就是不珍惜了。不珍惜就是剛剛講的,輕法,法則輕,所以即使法再好,它對我們的人生也起不了作用。那麼,這還是另外一個層面!我們現在又面臨到最現實的層面,最近也跟很多同參分享這一個理路,也因為常常在互動當中,許許多多的同參都有一些共同的經驗值跟困擾。大家想要透過學習改善人生,那麼要改善人生的那一個,最終極的癥結點,就是沒有煩惱,對不對?要把煩惱給去除掉,是這樣的意思啊!我們人生活著,你看以前是無比快樂,我們現在剛好倒過來,無比痛苦、無比煩惱!所以大家要成長就必然有一個目標,就是對治掉煩惱這件事情。

 

有的人連接不到這邊,這是一種「受」,感受的受,那麼「受」,我們現代的人必然有所謂的「境」,境界的境,依境而受。而依受,這個受又有所謂的「念」的造作,依這一個念的造作又顯境,這一個境又會回來,讓我的生命這一個心又有受,這個受又再起念,念再顯境,你看,不間斷重複這件事情,而且我們受的是煩惱那一面,負面的、苦受的這一面,我們就起煩惱,對不對?但如果我們受的是快樂那一面,我們還是起煩惱,很多人怎麼會這樣子呢?很多東西都是兩個對法的概念,怎麼結果都是一樣叫煩惱?因為我們在喜好的「受」當中起貪愛,起貪愛,我們這一些所有的人生不捨就會出來。不捨出來,你就起煩惱,所以它全部都導向負面,就是煩惱,這個叫做造業。我們這一個世代的人就是依業受報,其實不是這個世代,是講這個世代是為了讓我們更有強度,其實是我們生生世世,只要你還沒成就無上正等正覺,乃至於說分證位菩薩以上,我們都在依業受報,那麼依什麼業呢?比如說,世間依染業,染業有善、惡業,還有一個叫「無記業」,它不善、不惡,可是它存在。這一個不善、不惡的存在,很有可能依不定因緣的參與,又起善、惡業,所以它是一個很不定性的。

 

那麼這是「染業」,如果超越染業,超越六道輪迴了,是不是就脫離業的生活了?也不是,那時候還有個「淨業」。淨相對於染,那麼有偏執於所謂「涅槃坑」的這一種生命狀態,這一些權教菩薩、聲聞、緣覺,一般講阿羅漢、辟支佛、權教菩薩、藏通佛,這些統統沒有離開這一個「涅槃坑」。「涅槃坑」一般我們另外有很多名詞,比如說墮無為坑、偏空、執空…等等,這一些不同名詞都在形容同一件事情,但它還是一種業,叫做淨業,而淨業總比染業好,只能這樣。最後淨染皆離,一旦淨染皆離,你就能體會什麼叫淨染不二。淨染不二的時候,你超越了十法界,契入了一真法界,那時候才沒有所謂的業力的牽引,那時候我們叫分證位。分證就可以真正的自在主宰了,而自在主宰還有分好幾個層次。所以如果你能理解到這邊,你就會發現,我們現在人的一種窘境,我們都在一個很小的層面裡面爭,以前禪家講的,蝸牛角上何須爭?我們現在還真的在蝸牛角上的一點而已,你看,角上還有一個面積,在那一點裡面爭,爭到不行。

 

這些就是我剛剛講的,很粗糙的執著的運作,因為有根深柢固的經驗值牽制著,所以許許多多人因此因緣,因有過去的善緣,契及到覺性之法,這時候他就有希望脫離這一個窘境。但也僅是希望而已,他也不會因為接觸到,就等於脫離了這一種窘境了,為什麼?因為每一個人,都還有他的福德跟善根厚薄的問題。剛剛只講到因緣,善導大師也告訴我們,如果依淨土的四土、三輩、九品的分證來講,你往生到那邊的境界,比較直白的說法—總在遇緣不同。然而總在遇緣不同,你要能夠契及往生,又得要具備雄厚的善根、福德、因緣。剛剛講,總在遇緣不同,是在善根、福德基礎雄厚的狀態底下,你要往生那邊還得遇到「祂」的因緣。

 

比如說,你遇到阿羅漢等級的因緣,你念佛往生,大概就是往生到這一個「方便有餘土」,你遇到人天等級的因緣,那你就往生到「凡聖同居土」,遇到菩薩,所謂的法身大士等級的,能夠讓你修持而去證得「理一心不亂」,你就可以往生到「實報莊嚴土」。那時候,這個所謂的實質的實力,跟所謂的華藏世界的法身大士,一模一樣,這是以實質來講。當然,極樂世界的這一個特質,就是不管你是低品位往生,還是高品位往生,都等同受到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力,而能夠躍升為七地,阿惟越致菩薩以上,它有這一個特質,所以大家想去,也想用那個方法。所謂那一個方法,在佛法裡面講的是易行道,易行道就是簡單,容易行動、做到的那一個方法,叫做易行道。即便說是易行道,它也不是我們世間,依執著見來想的經驗值,就如剛剛前面所講的那一種經驗值,想得那麼簡易。

 

我們說,念佛就去了,去極樂世界了!我跟有些同參聊過,以前我有個老闆,聽我們在講的時候,他也越來越有興趣,想說,這樣聽多了,也知道自己的十惡不作,終於有機會了,有機會可以一筆勾銷了,對不對?只要他往生極樂世界什麼,就…什麼罪業都沒了,對不對!其實這個「沒」,它是有定義的,等一下再跟你們講。總之,我們世間人的概念又出來了,經驗值又出來了,只要往生到極樂世界,所有的冤親債主就追不到了,除非我所有的冤親債主,也有實力念佛到極樂世界,問題是他那時候念到極樂世界來追我,他是上善之人,又怎麼會跟我討債呢?所以就等於沒有了,也就是說,你避開了所有的惡緣的意思!無惡緣,你曾經的惡因,必起不了現前,起不了作用,你等於沒有惡果,你看多好!易行道。

 

那燃起希望的那一個點在哪裡,就是你最後斷氣那一刻,「阿彌陀佛」四個字出現,你就有,解決了,你看,簡不簡單!你們平常要脫離六道輪迴,要怎麼修?多難,要修到你當今完全沒煩惱,那也要你平常就要沒煩惱,才有辦法。

你看,極樂世界的條件就是,你平常有煩惱沒關係,平常十惡不作也沒關係,偷、拐、搶、騙統統沒關係!最後呢?最後就是你斷氣那一刻,都不能有剛剛那個“沒關係”,你只能有四個字—「阿彌陀佛」,或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這樣,你就去了,這樣划不划算?如果是生意人,應該很會〔擉〕(台語:盤算)才對,說…啊!這麼划算的生意,趕快來投資極樂世界,對不對!但問題就來了!你要知道,我們人的習氣深厚,在人世間學習任何一門學術,或說一門才藝好了,現在很多人喜歡才藝,如果沒有練可以嗎?例如:學畫畫的,然後問老師說,我學畫畫,什麼時候可以拿到那個…很好的名次?拿到…這個優選好了,優選。老師會跟你說,派你去寫生比賽的剎那,你畫得好就可以,對不對?很有道理啊!那個剎那畫得好,你要是平常畫得很好,那個剎那失常呢?沒有。你平常畫得不好,那個剎那畫得好呢?那就好了!對不對?問題是你平常不練,那個剎那會好到哪裡去?所以有這種概念。

 

可是這種概念,我們世間人,他是認同的。可是他認同在哪裡?他認同在他的學習才藝,可是,我遇到太多、太多學習佛法的人,叫他平常要練功,他就不要!他說,臨終那一念有就好了啊!所以敗筆在這邊,而且這一個概念,生生世世都在養成,都在養成。這個概念,其實多數的人聽起來,還是一個很含糊的概念。還得要花很多時間,去解析這一種狀態,因為你不了解狀態,你這個概念就不會具象。為什麼現在都在講概念,而不是在講所謂的佛學理論?你看,從剛剛講到現在,只講到一個佛學理論,就第一句「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為什麼要花那麼多時間,建構在這一句話,講很多其他這一些零零散散的概念?要不然,我剛剛講完了,你們照理說成佛了,對不對?「因地不真,果招紆曲」,知道了嗎?知道了。知道了,就會成佛了!你就知道怎麼做了啊!結果呢?有人說,師父,這不是第一次聽了,既然不是第一次聽,怎麼還沒有成佛?有的人聽到說:師父您不要再講這個了,您已經講好幾次了,對不對?

 

講好幾次,這個「好幾次」就是關鍵。我們現在的人學習佛理,不能成就,也就在這個關鍵。他不喜歡好幾次,他喜歡知道過的,然後就不要了,有沒有新的?有沒有新鮮一點的,沒聽過的?這個叫做研究學術、讀書。尚且現在多有學者,他在研究學術也不是這個態度,他之所以還能夠在學術領域有一席地位,他也常常花很多心思,重複地去,世間人所謂的「思維」,對不對?思考。思考同一個理路,不斷重複、不斷重複,終於最後,啊!我明白了,這樣子。到底是真的明白,還是個問號!可是至少人家願意投資這麼多時間。而我們自己面對的是,生命自無始以來,所累積到今天,乃至於有未來、三際總合的總課題,我們怎麼可能用這樣一個學者的態度,就能夠建構它,完成它,那當然叫了不可得!

 

所以當今,學習者面臨到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懂得功法。剛剛講的資訊通暢就是他的理論取得很簡易,我們以前常常講的方向、理論、方法,尚且還沒講到方向,對不對?那方向一講,多數的人就不要學了,所以通常會把最重要的擺在最後講,或者是最重要的,這輩子也不要講得太清楚。為什麼這輩子不要講?反正這輩子又不能成佛!所以要等下輩子再來解析,讓大家有一種耐心的延續,這一個功法也就是方法的意思。但所有遇到的就說,比如,最近跟幾個同參,剛剛也跟一位同參聊到說,很想要去提升,可是發現到有所謂的妄念。妄念好多、好多,那怎麼辦?怎麼對治?我就講說,如果你根性高的話,妄念一出來,你就直接拈掉啊!直接對治!如果根性稍微低一點,就拈兩次啊!就不要有妄念、不要有妄念,兩次!根性高的妄念出來,不要妄念,欸,就沒妄念了喔!真的就這樣沒妄念了!如果再低一點,就拈三次,不要妄念、不要妄念、不要妄念,以此類推,一直下去,總之你面對現前的妄念,你只能這樣子。

 

這個「不要」,是一個概論,不要!可是這個「不要」的概論的方法又有N種。比如說有的人,「不要」是用怎樣的方法?假設他喜歡極樂世界,他妄念出來就「阿彌陀佛」對不對?阿彌陀佛取代掉它了。或者,如果你被一個人罵,你就會起很多瞋恨,瞋恨是不是妄念?這時候,你有覺性,知道自己這種叫妄念,不行,你可能不修淨土,可是你平常一點就說,這個人好慈悲喔,對法!你就用任何一種善的、覺性的這一些概念,任何一個名詞,因為我們現在要用名詞來定義,為什麼?因為我們從小到大都已經被植入是依名相在理解了。依名相,其實名相的本身就是一種障礙,它的本身就是一種煩惱習氣。而現在的人學法有利有弊,他在資訊理論取得非常容易,可是他又多了很多的習染要去面對,古時候文盲多的時候,還少有這種事情。那一天又聽到幾個同參在討論,以前看到澳洲真人部落啊!他們也沒有文字的概念,就「心電感應」,心電感應是一個「意」,意念的「意」,最後表達出來是一種意境,對不對?那麼人活在這一種狀態底下,他自然就少了很多的障礙,思想上的障礙、邏輯上的障礙,乃至於這一些思想邏輯的障礙少,自然有為物質的障礙也就少,所以他們要去躍升就很簡單。

 

而我們這一種人,我們叫文明世界的人!對不對?他們就說我們這一種人叫做變種人,他們叫做真人,真人!各方面都比較好、率真,率真為基底,你的境界就真的接近真實!真實裡面就是一種美好,美好的境地。我們這種變種人,就是把那個真扭曲了、扭曲了,所以我們現在依這個扭曲的心境跟思想,又要回溯去找那一個真,所以了不可得。以前就有一句話出現,叫做「但盡妄情,莫更覓真」。我們現在所有人有接觸法,多數就是要去「覓真」要去找那個「真」,倒不是覺得自己很假,會覺得自己很假的也是少數,當你覺得自己很假的時候,就真的開始恭喜你了,因為那時候開始有希望。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們要去找那個真,我們又覺得我們真,你覺得你真,你怎麼會有動力很努力去找那一個真,對不對?所以真正能夠找到那個真,一定有第一個初始的覺性就是…認知到自己很假了,自己很假,衍生出去就會發現,這個世界很假,而這個世界很假,這時候又有很多的參數概念起用!有的人就往負面的退回去了。

 

我認知到這個世界很假,就起了因假而產生的負面心境,對不對?但我第一種講的不是這樣。第一種講的是因為認知到自己是假,所以我明白,有學過佛的人就知道,境界相是自己的自現境。既然我的基礎底片是假,我投影出來的當然是假,所以這一個全部的境界相的假,也就是我自己越來越假,越來越假,所以,你就沒有對立了,這時候這一個人才有機緣踏到第二步,那要怎麼把這個假扭轉成真?是這樣。這時候還在一種所謂的追尋,剛剛講「覓真」那一個狀態,只要你覓真的狀態沒有轉化掉,你永遠覓不到真,因為真本來就存在,一旦你有那個「覓」、「找」、「求」的概念一出來,它那一個真,就被你的妄見給掩蓋掉了,所以你就不可能了。

 

可是多數人都要經過這一個過程,因為我們在妄的世界裡!所以就從妄去什麼?去解妄!然而「依妄解妄,了不可得」,可是在過程好像它又是一種宿命,而在解的過程就必須要有引導,所以它是一步、一步。到這個時候才又有少數人,終於有一些善緣被引導,豁然開朗,明白說,原來「真」不用找!原來只是除妄啊!但盡妄情,把那個妄念、妄情,不是《忘情水》那個忘情,是妄念、情執、情識作用,把這個境,盡除的意思,全部丟掉,全部丟掉,你本來就是真。所以盡其一生所有的修行者,就只是在做這件事情而已,可是盡其一生,不是所有的修行者都知道這件事情。多數的修行者,都停留在我剛剛前面講的那一段,都在找真而不是除妄,這時候,他勢必又要搞生生世世。生生世世有機緣,又再來找真,永遠找不到,又再生生世世、又再有機緣,又再來找,永遠這樣,這叫做「求出無期」,所以這一個「妄情」的功法就很重要。

 

剛剛講的是理論,大家懂了要這樣,但怎麼做到?怎麼做到的最第一步,永遠沒有離開這一個第一步,也可以講自始至終都沒有離開的這一步,叫做什麼?「接觸善知識的頻率的增長」,現在的講法叫做不間斷,次數要增加!什麼次數?剛剛講善知識,善知識顯出來的一切善知善見!其實善知善見是方便講,善知善見是不行的,它一定必得要符合正知正見才可以。「善」我們剛剛講,在一種染業裡面,所以你依持善知、善見去行持你的人生,頂多也就只是未來生,去升個天人做而已。也許可以升到很高的天,可是你沒有正知正見,你出不了輪迴,所以你還是在假的範疇裡面,所以光要認假這件事情就很難了。當然我們世間人叫「認假為真」,那是不自覺就把它當真,那個還沒有認,那個「認」只是一種形容詞,認而「認清」的意思。如果你認假了,你就不會為真了!你會認清了這個假相,所以頻率的增加就很重要。

 

那每一個階段的環扣它都一樣,都有它頻率的增加。比如說你聽一次道理,是那個你,聽兩次道理已經不是原來那個你,可是你可能那個你的執著很粗糙,這個思考很粗糙,你還是不覺得你聽一次的你,跟兩次的你有什麼差別性。這時候你聽三次、聽五次、聽六次,聽到一百次,你的境界相會轉化,轉化的幅度會大了。這時候大了,依我們粗糙的感知能力,就可以理解到,欸~有改變了。那麼這一個改變,是第一階段叫「知道的改變」,學這一個階段,知道的改變到一個臨界點的時候,才有辦法讓你契及到可以做。可以做跟做到又是一個階段,又是兩個階段的意思,不是你可以做,你等於做了。你看,可以做了,這時候呢?你又必須要不斷增加頻率,最後,你可以做,你真的做了,真的做了也不一定做到了,做到了,就是你的結果很豐實了,你在做的時候,你又要不間斷做。

 

你看,這個不間斷很重要,一直不間斷,都是不間斷接觸,然後不間斷做。做一次的你,跟做一百次的你,就會不一樣。做一萬次、做一億次的你都不一樣,所以做到一億次、十億次的時候,你這一項目的果就會產生。但這個果的產生,不一定能維持,你產生一次而已,你沒辦法產生兩次、產生三次,所以你還得要不間斷做,那時候叫做維持。所以你看自始至終都是頻率的增長,每一階段的接觸頻率,每一階段的功法的重複性的運作,統統是這個東西。這一個事情可以補足我們現在的缺失,也可以幫助我們,促成我們現在的這一個得力,得力於資訊暢通,理論容易取得。可是,我們如果沒有認清是這一種理則的話,我們做不到,我們又會把剛剛的功法,當作又一次理論、又一個理論。我們這時候就在不斷知道理論,而沒有任何功法,跟沒有去做任何功法。

 

如果沒有去做任何的功法,所有的功法的理路又變成理論,這時候,人就會越來越雜、越來越雜,因為知道!這時候都在知道,知道越來越多的狀況,就等於你建構越來越多你原來不喜歡的假。只要這些知道,你做不到,它統統是假的,它也是一切相的範疇裡面。什麼叫做到?做到就是,你已經把一切相都捨盡了,那個叫做到。該捨諸有,止無求,是把這一些「諸有」全部給捨掉。那麼這些統統要從第一步開始,這一些功法的養成不容易,對現在的人很不容易,因為我們從小出生,就在養成違背這種功法,出生就在。比如說,依我們這個年紀,從小就接受的教育叫做通才教育,通才教育,第一步就違背了!違背這種功法。所以四弘誓願,把佛法全部都講清楚、說明白了,可是我們現在的人很難從這一些理論,明白透徹佛法,它會變成一種知見。

 

最近也有一個同參來請教啊!說參加佛學團體、參加佛學講座,參加的人很多,這些佛學名詞也聽到快浮濫了!可是怎麼人生還是沒改變?人生怎麼還是一樣?該怎麼煩惱,就怎麼煩惱,不該怎麼煩惱的也煩惱了。該怎麼,本來就要該!不該的也都冒出來了啊!不該怎麼痛苦的也全部都痛苦了!怎麼會這樣?所以很多人就會在這一個根結點去否定了他所學習的對象。這時候很冤枉,就是我剛剛前面講的,那些功法統統沒有,你當然會走這一條路!我就跟這一個人解釋說,如果你善,最近又再講什麼「善解」,善解義趣!都好,這個善字就很重要。「善」代表著你要運作你的善根,我們這時候又要去理解善根是什麼?善根不只是一個形容外在的樣子,叫你這個人好會體會喔!好會體會是結果,怎麼個好會體會?它全部都是工程面的問題。

 

怎麼個就是,善根具足的人他必然有冥合於定靜的功夫,你們世間講清淨的心。若你沒有清淨的心,你必然不善學。善學,因有清淨,它很多的美好的樣子,學習的態度就會顯露出來。比如說,它冥合於接受、冥合於沉得住氣,冥合於有耐性,冥合於最後的結果,就是很容易明白,是這樣。當然這是結果,它的基底還是清淨,而這一個清淨起用「善」。所以你看文殊菩薩在華嚴信位菩薩上,常常強調這一個「善用其心」,就是統統在講這個東西。「善」有一個保持恆常的概念,你才有辦法,這時候又是重複,所以叫做重複提醒,我就講說四弘誓願把全部都講完啦!方向「眾生無邊誓願度」成立了,理論既是理論、方法、工序,有一個序出來了。序就是有一個次第,既然有序出來,它就不能顛倒,顛倒就失去次序了,失去次序,它的結果必然不會如實。這一個次序出來,第一個就是「煩惱無盡誓願斷」,煩惱無盡誓願斷完成,這個程序才能往下一個程序走,叫做「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完成了,你自然成就佛道無上。

 

佛道無上成就了,自自然然那一個能力所及所自然顯發的,不管是不定時、不定處、不定人,它都是眾生無邊誓願度的顯化,所以四弘誓願把所有的佛法講清楚,說明白了。可是我剛剛講的還是一種概括、概論,既然它把這個所有的佛法講清楚、說明白,你去想世尊在這一個世代,三千年前的這一次,祂也告訴你們,祂來這個世界八千次了!以佛身來、以佛身來八千次,你就知道地球的歷史,很多是假的,對不對?八千次啊!一次一次來,下一個佛又要來,要隔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你看,中國古老的文明五千年,五千年是鬼道的,才多久啊?鬼道,它的一天,我們的兩千七百年,有一個境界是這樣,兩千七百年。我們中國人叫做五千年歷史,悠悠遠遠五千年,很有底蘊,對不對?它兩天而已吶,還多出來!對不對?你的悠悠遠遠五千年,我們兩天的底蘊!所以,這叫時差,這叫不同空間維次的概念,不一樣。

 

 

所以人不能自我,這個叫做感覺良好,得少為足,佛法這樣講,這個就是要面對現實。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所以在我們這一個世代,三千年前這個世尊,講了四十九年,對不對?講了四十九年猶有它的次第喔!祂從阿含、方等這樣一個次第、一個次第講。並不是說佛法有次第,而是說學習者的根性差,根性差,他就必須要有次第。比如說跳高選手,爬樓梯很快了!我們小時候也常常玩,看誰這樣,可能一蹬五階,所以很多人尾椎都歪掉啊!你有沒有這樣?五階,就掉下來了,撞到屁股,年輕不知道,長大慢慢從尾椎歪掉,變成脊椎歪掉啊!側彎什麼…等等都來了!然後一大堆病開始衍生出來。這是額外!意思就是說會發展,負面的也會發展,所以一蹬上去,不行的,只好一階、一階啊!有的,現在你看,年老也沒力了,一階、一階、一階還要爬很久,對不對?

 

所以我們學佛,如果只知道理論,不知道功法的話,這個問題就產生了。他跳不上去,他一定摔個半死!對不對?那尾椎,最後脊椎也就歪掉了。這可不是在講笑話喔!剛剛在告訴我們,現在學佛,為什麼學到最後叫做訛化?你學不好沒關係,你還會把它訛化,那就很糟糕。一旦訛化,訛化到最後,之前有一個人問我說,師父,什麼叫走火入魔?到最後走火入魔啊!走火入魔。欸~沒有人問,還真從來沒想過走火入魔是什麼意思?對啊,我們常常被形容:「啊!走火入魔了」,對不對?可是我們對這個文辭還是很抽象的概念。只知道一個人不太okay,叫走火入魔,可是其實名相已經很清楚告訴我們,只是我們常常忽略它,所以這也是學法不能成就的一個態度,叫囫圇吞棗,大概知道就好了,不求甚解!最後不知不解,就會變這樣。

 

你看,走火,走火我們世間也常常領會到!可是這時候走火入魔,什麼是走火?就想半天了,走火叫失控了,我們戲曲常常講,走火了!走火了!對不對?失火了,就是那個火不受控了,就會燒掉房子,叫走火了!所以走火入魔就是你失控了,你的生命狀態就變成魔那一類。魔是什麼?古時候文字沒有底下一個鬼字邊這個魔,它只有石頭那個磨,那個叫折磨。所以你生命形態失控了,你就必然要接受,這個所謂的心性被折磨這一件事情。你走火入魔,依這一個理體,兌現出來有無量境界、無量境界。當你兌現到不同維次空間的折磨的時候,那時候你看不到他,他是來折磨你的,你不會覺得是好事,所以,你就會把他定位為那個你們形象上的那個魔,可能青面獠牙…等等這樣。其實,我以前常常講過,用這樣去定義天魔的話,那也太小看祂了,天魔波旬,六欲天主,在欲界天的第六層,何等福報?所以帥哥一個,你知道嗎?祂要不是帥哥一個,哪裡有祂的魔功,魔嘛!誘惑人,對不對?祂有祂的大福報,才有這個作用!

 

一般我們都把那種羅剎、夜叉當作魔。就好像用社會來講,我們把那個麵攤旁那個水溝邊的兩個小混混,翹著腳、用個煙!老是在那邊數落東、數落西的兩個小混混當作黑道大哥、老大,又是黑手黨那一種,對不對?教父型的那一種,這就搞錯了!這叫行情不一樣。所以你看,即便升到六欲天主了,祂還是被定位叫「魔」,你就知道,我們人類的知見有多狹隘!這個就要拉回來真正的修持、功行。所以世尊在說法、教法的時候,從五比丘開始《阿含》、《方等》也講了二十年。「教」啦!教書教了二十年,然後《般若》。《般若》就是一般,我們遇到很多佛弟子,很喜歡談論的這個空性,空性,到處談,談到變〔悾神〕(台語:呆滯不清楚),這個講了二十二年,對不對?《大般若經》講了二十二年,然後最後才《法華》、《涅槃》這樣,總共四十九年。

 

那麼你去設想,當年須菩提,有讀過《金剛經》的,應該都知道,一個很經典的人物,「須菩提,於意云何?」對不對,那個你們都會背。須菩提有一天看到世尊的行儀,他跟祂天天相處在一起,天天相處就是什麼?坐在樹下!從還沒醒來開始,也許休息兩小時,兩小時醒來就開始“法務”工作…就是教育,然後托缽。接下來就是要找下一棵樹,因為樹下只能一宿而已,同一棵樹不能睡兩次!這個都是表法,我們一般看不懂。不要說我們看不懂,須菩提的根性,他跟著世尊,到祂講述《金剛經》的時候,他才大為讚嘆「稀有世尊」,看明白了,所以他學到了釋迦牟尼佛的一切教法了。這個就在講《金剛經》的時候,你想《般若經》講二十二年,講《金剛經》是《大般若經》時期的一半,估計也要十年,對不對?前面《阿含》、《方等》,小乘講了二十年,《般若經》十年加上去,須菩提至少天天幾乎二十四小時,跟在釋迦牟尼佛身邊,親近祂三十年,才有辦法理解到「稀有世尊」,什麼叫空性。

 

我們現在學個三天,就開始在翻《金剛經》,然後說,我明白了。有的…當然有的比較務實一點說,我都看不懂,這個就務實的!我明白了,人就是要有空性,就要知空性。空性就像什麼?就像這兩張,就是紙,對不對?兜起來是一個愛心,不是這樣啊!書啦,我要以書作比喻啊,拆開一張一張紙,它不叫書!很多紙縫起來、貼起來,叫做一本書,這叫「諸法因緣生,因緣滅」!其實它的本體是空性。這叫解釋名詞、解釋現象,這個又落在所謂的佛學常識知識裡面。你看,又沒辦法契及。你看須菩提,他們這樣子學,天天學,他的根基多深厚。他的根基已經比你們深厚多了!他先天的善根又比我們高竿得多,尚且要花三十年天天薰染,這就是教著我們現在的學習者,不要躁進,不要躁進。這個也是我剛剛前面講的那個,第一步都在哪裡?你要成就,第一步就是頻率,頻率的增加。我們現在拜科技之賜,就遠比須菩提那一個時代的其他人來得幸福,因為那時候,你要如須菩提,你得跟在世尊旁邊天天看。

 

那麼須菩提證得了,你看,還有多少也跟著世尊三十年、四十年的這一些佛弟子,跟著祂旁邊,看到須菩提「稀有世尊」對不對?他就是我們現在講同參道友,同學!同學就〔倚過來〕(台語:靠過來),須菩提是在稀有什麼?就會問啊,稀有哪裡?「啊!你沒看到世尊洗腳?」洗腳就洗腳啊!搓乾淨就好了,對不對?世尊,趺跏而坐。不是每天都這樣?「我們就是不重法,習以為常,所以你看不到祂的門道。」祂的行儀有沒有不一樣?有很大的不一樣。有沒有不一樣?一點不一樣都沒有,就這兩種概念,這個就是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沒有熱鬧就看什麼,看無趣,對不對?無趣久了之後,就覺得…哎呀!法不過如是,所以就開始輕法了,法就重不起來了,所以就影響不了我們,影響不了我們,我們就會學了一輩子也是這樣。

 

所以從那一個功法的長時薰修很重要,這也是以前常常講的「一門深入,長時薰修」,都是在這邊,你這一個基礎不紮穩,你上不去。這是以學佛的概念,如果我們世間以才藝的概念,也是這樣啊!只是說世間的才藝,它沒有佛法的精微,差別在這邊,沒有佛法精微的一種學養,尚且都要花很多時間才能養成。

比如說,我們世間人也常常講,十年有成!可是我卻常常聽到很多的這一些…假設最普遍的念佛人,有煩惱,剛剛講那個煩惱會出來,於是問師父怎麼解決?哎呀!念佛,每天念佛,對不對?他就說,有。下次又來了,下次是三天後。師父,我念了啊!怎麼煩惱還是一樣多?我說,你一天念多少?你念幾天了?你第一天交代我,就念了,我很乖,所以我念了三天了。三天了,三天很努力念!很努力啊!一天念多久?一天念三句,這樣三句、三句,無三不成數嘛!然後他說,怎麼煩惱還那麼多?你看,世間的才藝,尚且要十年有成,而我們生生世世的煩惱三、九句就想要解決,所以世間人這一個涵量,成不了。

 

我們學習者一定要從這邊去解析,就像鋪在陽光底下,很坦誠地去面對自己的這一種課題,你才有辦法,透過學習生命成長而改善人生。要不然我們現在多數都是什麼?沾染氣氛而已!學習於什麼?更加地名聞利養!因為這變成一種時尚、流行,心靈成長啊!你想想看,以前肚子都吃不飽,誰要心靈成長,對不對?現在只要講到心靈成長的,多數都高高雅雅的,穿得煞是一回事,對不對?我現在比較像一點啦!人家送我衣服,我就可以穿得比較體面。以前講心靈成長,誰理你?穿藍白拖也在跟人家講心靈成長,我們以前是這樣,當然這是所謂現在人的著相!真正心靈!既是心靈,它就不是外相的問題,我們現在如果以外相的邏輯,要去契及心靈,就也了不可得,因為外相是假的。所以在在處處回來,要去把我們的根基紮穩,根基紮穩得要花時間,這一個時間是必然的。

 

那麼我們也常常看到很多古時候的公案,在講述一些禪和子,一些佛弟子,我們都看到那個最末端,那一個剎那的結果。你知不知道?頃刻頓悟,對不對?我們都看到這一種東西,但我們可沒看到他的累積多多。比如說,以前常常講慧可大師跟達摩祖師的故事,我們都看到那一段,在雪地裡那一段啊!淹及膝蓋,何苦來哉?對不對?慧可跟達摩說:「我求您幫我『安心』。」「把心拿給我看吶!」你看,就短短幾個對話,把心拿給我看啊!「覓心了不可得」,「與汝安心竟」對不對?結果,我們現在的人也會比照,「師父,我心不安」,前一陣子有人來找我,說:「師父,我心不安,怎麼辦?」我也比照!把心拿出來給我看,對不對?心拿出來就死掉了,心臟,對不對?我們的根性跟人家不一樣,我們看到這一段,我們不知道人家慧可的根基有多深厚,我有講過,當時他在那個時代是一個易學大師,他會下上千人,每一次講解《易經》都上千人的學生!

 

那個時代上千人的學生不易,不比現在網路媒體發達,所以他已經是一個大師的狀態,勢必他的累積多麼雄厚,他在雪地裡見達摩,達摩還罵他,祂是用喝斥的語氣來形容啊!不是你們看到一種片面,好像大師出來都溫溫和和的,慈眉善目,眉毛這樣,怎麼啦?不是!出來喔!幹什麼啊?這樣喔!心不安,對不對?把心拿出來,然後說,要幹嘛?心不安,然後呢?我要求「甘露之法」。慧可說,要求甘露之法。「甘露」在佛法,尤其修密的就知道,它是一個最頂層的形容,甘露法!從佛法的角度,跟你們生命之學就是無上大法,就是生命至極如來正法,是這樣。達摩這時候是罵他的,而不是,哎呀!孺子可教啊!對不對?坐了九年終於有一個來跟我要什麼甘不甘露的,不是這樣!坐了九年出來,看到他,聽到求甘露法,先罵他一頓,何等至極之法,豈是你這種小情、小義之輩可以取得?先數落他,慧可才拿出戒刀,砍斷手臂,以示決心,我就是要志求到底。

 

如果發生在我們現在,就被拖去告了,對不對?所以不同時代,不同質性,

我們要善於理解這一些客觀參數。人家那個時代的大師,尚且要這一番努力,花這一番時間,我們現在薄地凡夫,煩惱習氣未斷,我們都要速成,當然是了不可得!所以依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妄見。古師大德有那一個氣魄,通常就是我們從小常常聽到大的很耳熟能詳的概念而已,叫做「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如果你是用這一個概念,去學習任何一件事情,不用十年都有成。那世間法十年有成,佛法呢?亦復如是。佛法照理說,還會比世間法更容易成就,當然是在「會」的前提!為什麼?世間有技,有一個東西,有一個妄在那邊。你要在妄的世界,成就那個妄!所以你必然有很多牽制,因為它已經妄,已經假了。然而佛法是真,所以佛法的成就,其實頃刻即得,就是你不要妄就是了!你幹嘛要十年?十年是鼓勵人家用的,古師大德多有三、四十年的,比如說,成就了,還是三、四十年侍奉師長。

 

例如,六祖惠能會下,四十三個成就法身大士的大德,有的成就了,離開了。如永嘉玄覺大師,他的因緣比較特殊,他也做了很多的表法。永嘉玄覺大師,他其實是已經開悟了,古時候為了取信故,所以他接受這一些禪和子的引導跟建議,去找六祖惠能大師印證。其實他早就開悟證悟了,幹嘛還要印證?我剛剛講為取信故,因為眾生的狐疑心強,他有因緣弘化一方,印證也是一種安心,安眾生之心。其實眾生有愚癡才需要被安,對不對?有覺性就不用了,所以他還是接受,這是表法一種謙虛。設想你們各位,坐在底下,早就是開悟證果的人,你還要坐在這邊嗎?我們想大概不會。所以,因為我們沒開悟證果,所以用沒開悟證果的邏輯來想,當然是這樣。如果我們開悟證果有因緣,我也會坐在那邊,是那個意思。所以他就接受了建言,去找六祖惠能,然後印證,其實講完了,馬上就要離開了。無常迅速,死生事大啊!就馬上要離開了,是六祖惠能留他住一晚,既然來了,不要那麼快、吃個晚齋!對不對?然後他才住一宿,隔天就走了,就趕快去應他的緣了啊!

 

所以永嘉玄覺大師綽號叫做「一宿覺」,住一晚,很多人會依這個名詞誤解他是在六祖惠能那邊,一個晚上才覺悟的,其實不是。可是這又表達一個什麼?這時候,他等同是祖師六祖的會下,一般我們現在講叫學生了,古時候印證就是了。你看,整個過程六祖惠能有沒有教他?沒有!他印證就是了。就如同六祖惠能當年去到黃梅,五祖會下,去碓房舂米、煮飯、做菜!八個月也沒教他,他一堂禪堂都沒去過,最後敲三下,三更來找我,找我解釋《金剛經》大義,他開悟了,事實上,他開悟在先了,再來,那時候叫做更深層的證悟,他也在那邊修自己的福報,他那八個月的時候,你看,人家都有那一種所謂的謙卑之心,所謂的這一種禮敬之心。這個是一個例子,在六祖會下,有很多如永嘉玄覺的果位,這一個法身大士契得了,也跟在他旁邊三、四十年,等他圓寂之後,才離開。所以這個又有一個深層的表法,在《華嚴》常常有這一個行儀,讓我們去參。

 

這時候它不一定會講白,多數不會講白,讓你們參什麼?即便你證得了法身大士,你還是不能離開佛法的薰染,還是不能離開善知識的所謂的[黗底](台語:累積),一直、一直在加強,所謂佛法的這一個功行。《華嚴》四十一個位次的法身大士,何嘗不是依止?依附著毘盧遮那如來的教法,一直在提升。那麼有的也嚮往去到極樂世界,用現在的用詞,加速進修,讓祂可以在十二大劫內,晉升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那麼一般華藏世界,從法身大士算起,要三大阿僧祇劫,它有這個時差的不一樣,可是它的路徑的保證都已經一樣了。從這邊來講,我們才能真正再去體解到,前面講的那個,為什麼極樂世界是一個易行道?因為有他力加持,華藏世界完全靠自力,自力成長,其實各有樂趣,學法要有樂趣啊!不要只是在這麼現實面,時間上在那邊考量。

 

這個也就是我們剛剛講的「因地」的問題,因地真不真的問題。「因地」就是初發心,所以佛言「若能不退初心,成佛有餘」對不對?還有多出來,而我們現在連一點消息都沒有,還多什麼?意思是說,你做了一輩子的工作,一毛錢薪水都領不到!我們現在的學佛就像這樣,這是很冤枉的事情。人家是才做一天而已,戶頭就滿出來了,定存額滿。你們現在有定存額滿這件事情,定存到最後呢?很抱歉,銀行倒閉,對不對?有銀行倒閉的啊!你的定存都沒了!就有這個,那非是自身福,你怎麼樣巴也巴不住。所以佛法在在處處告訴我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十分耕耘,十分收穫。耕耘要對,跟我們世間的概念含糊不一樣,我們世間人也愛耕耘,可是常常耕耘於不對,然後都會焦頭爛額,所以方向很重要。

 

拉到最根柢,什麼叫做真正的因地的「真」?就是你的初發心「眾生無邊誓願度」。當然這不能變成一個口號,這一種東西聽久了,就變成一種好像我也要把它背起來,我背起來跟人家講,我就比較高尚,就變這樣。如果你這樣,因地又錯了,所以這一個本跡的一種執行,它就會失軌,你看,火車失軌了,脫軌了引起很大的傷害。所以用我們現在的白話叫做,一個人要從什麼去做?服務群眾!眾生其實很廣,服務眾生,為眾生著想,去做。你的一切學習,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而已!這叫做「真」。然而這一個概念,有這個概念也是假喔!可是很麻煩,現在就是一定要,講來講去、講來講去,讓你去體會這個意思。那麼,從另外一個角度,也就是說從不自私。你學法是為什麼?就是要對治我的自私,因為往外講都會有優越感,我們就往裡面講,我學法是幹嘛的?就是要把我的自私給杜絕掉的。從這個基礎,你所有一切人生的苦難,都是從自私衍發出來的。

 

那自私是白話,好溝通,所以你比較不會有優越感,你看喔!你把它換成佛學名詞又優越感了。我常常聽到很多人來,他都會懺悔或者是理論。師父,為什麼我這樣?哎呀,我就是貪瞋癡!我就是貪、瞋、癡嘛!對不對?很少人會,哎呀,我就是自私嘛!還很得意喔!講到自私有點羞愧,現在學佛學久了,佛言佛語,貪、瞋、癡!哎呀,我不是做不到,我是習氣太重啦,還越講越開心,我不是這輩子沒辦法啦!我是過去業力太重啊!都變這樣。你應該說,「我這個人太邪惡了!」你要這樣對治你自己,你不要老用那些佛言佛語,以前有講,不要佛裡佛氣的。以前要佛裡佛氣,現在人不要佛裡佛氣,因為現在人的心太邪惡了,容易把它扭曲變質,這個心就是「地」,因地,因地不真那個「地」,所以你依持這個心地,你有沒有去開發它的寶藏。從哪裡?地藏王菩薩,對不對?地藏,心地寶藏,無量無邊、無止盡,你去開發它。

 

你如果不是往心地而是往外去找,那你就錯了。所以學法要有方向,把這個方向拿捏住,不求回饋,一步一腳印,只要知道對的就去做。但是對的,不是我認為對,對的是依準佛法的標準。這時候講更廣一點,依準一切聖賢的標準,那個標準叫對,只要跟它不一樣的就改掉,跟它一樣的就促成。這麼一來,你的日子就會過得越來越快活、越來越開心,越來越沒有煩惱、憂慮、牽掛。有這一個概念,不知道你們大家能不能理解?嗯,到這邊還有其他的疑惑嗎?

 

主持人:各位同參,各位有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請教 師父,舉手、舉手,有嗎?

 

學員:師父上人好,最近因為婆婆腦溢血之後,變成失智的狀態,因為目前家裡的晚輩,只剩我跟她住在一起,我很困擾。我請教了其他的師姐,她們是跟我建議說,放 師父的那個音聲,但是…放了一個禮拜,她一直跟我反應說,她覺得聽了…,不好意思,她覺得聽了,她會心酸酸。然後她說:那是在唱什麼?我都聽不懂,她就又播原本那個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學生想請教 師父的是:像婆婆這樣的狀態,其實我跟她住在一起,第一、我比較困擾是可能她半夜會起床,然後她會要找已往生的親人,甚至會常常鬧脾氣,很多很多……。學生不知道該怎麼做好,然後同時也能幫助到婆婆,因為我看她這樣子,我也滿難過的,所以祈請 師父教教學生,感恩。

 

師父:嗯,請坐。我們常常在學習,所謂是「依報隨著正報轉」,它是一個理論。這一個理論,有的人他促成,有的人沒有促成,他促成與不促成,變成兩種結果,對不對?它有兩種結果,同一個理論,它必然有兩種參數,所以這個參數很重要。學佛,絕對不是一種二分法,它可以或不可以,它有很多的理論方法在裡面,妳一定要在遇到境界的時候,不離所謂的的本元,也就是說,再怎麼樣,都要再拉回來我們的本位立場。本位立場不是那個現實功利的那個概念!是務實,因為現在的問題在妳,對不對?妳遇到,當然她有她的問題,所以相對她的問題,也是另外一個層次!只要是妳的問題,一定是妳嘛!這個叫本位立場,所以我們得拉回來我自己的深度。

 

妳如果有學佛,妳就要去理解到佛的深度,對不對?佛,覺悟、覺醒,開智慧,光、能量、氣、磁場這些…等等。不同的名詞,它在形容同一件事情。到本元處的那個磁場是什麼?那個能量是什麼?我們要想辦法促成這個東西,那這個東西依你們具象化,就幾個概念而已,一個強大,一個正確。正確就叫做好,對不對?好跟壞。意思是說,我們要強大,我們正確,屬於好的那一種能量。一旦妳強大,妳現在的問題就會一一解套、一一改善,這是妳自己絕對可以做到的事情。問題就來了,我要強大我這一股能量、好的這一股能量,它有一個怎麼辦到,對不對?怎麼辦到,怎麼辦到的前面又有一個工序,叫做理解。妳不理解,妳怎麼辦到?所以理解什麼樣才能產生正的好能量,強大的正能量,這樣講。

 

什麼樣叫做好的能量?一般我們講清淨、慈悲這一種能量叫好。慈悲我們現在會比較少講,本來從慈悲著手是很好的一個功法,可是因為這個世代的慈善太多了,它把你們真正的慈悲的概念給攪亂了。慈悲不是現在人講的慈善,也不是現在人講的愛心這麼浮面。做點好事,大家集資捐助弱勢團體,統統不是這個。當然真正有慈悲的人,他也有機緣會去做那個,但那一個不等於有慈悲,所以妳要理解慈悲是什麼。慈悲的基底是清淨,清淨是自受用,慈悲是他受用。換言之,如果妳這個人沒有清淨,我就不可能依妳所說的慈悲,而得到真實究竟圓滿的利益,就不可能,因為妳那個就叫假慈悲,所以慈悲不帶情,有帶情就不清淨。我們現在人的愛心都帶情,情識、感情用事!不管是愛情、親情、友情,統統是情。這些情,應對到喜好的叫做愛心,應對到不喜好的叫做沒愛心,就這樣,所以這個情就是會變。

 

但慈悲不如是,妳喜不喜好,妳都有為他成就的概念去付出,聽好,是成就,不是只是讓他糊一口飯。成就在佛法,在於開智慧,所以妳必須要回來,長養慈悲這一個力量。我剛剛講它的基底是清淨,換言之,一個沒有清淨的人,他嘴邊在講怎麼慈悲,他做再多你們世間眼見的善事,統統不是慈悲,所以那一種力道,它就不夠,因此訓練清淨是關鍵。有事情,有,不著心,遇到事情,什麼樣的事情就是應對就好,應對完就放下,這個是最好的功法,應對完就放下。當然,一般人就要看應對的問題的壓迫性多大!跟我的能量的對比,所以這一段也就叫修行,妳同時在應的同時也在修行。這一個功夫越來越強,妳的應的力道也就越來越高,在妳周邊的人,就受妳這一股能量的作用,他不是受思考作用的,受這一股能量的作用,那他就會等量提升,等量提升就沒事了。

 

妳說的聽這個妙音不妙音,當然很多這種例子,為什麼有的人一聽就哭,有的聽還會很害怕…等等,為什麼?因為眾生的過去生,帶來的質性不一樣,有的業力深重,有的業力比較淡薄,有的一聽就歡喜,有的一聽心酸酸的!其實很可惜,這個要看緣,如果她聽起來心酸酸的,可能對她就會有作用,有一種洗滌的功效,跟觸發她的良知良能的功效,所以她會心酸酸的。可是一般人沒有學習,他不知道,就好像以前我常常講,念佛人有時候你教他,他剛念,他妄想越來越多,他認為越來越多,所以他就…唉唷!好可怕,沒念沒事,一念怎麼妄想紛飛?所以他就不念了,於是又改去…幹嘛、幹嘛!改去旅遊,去擎天崗遊一天,哇!你看,很舒服都沒有妄想,對不對?其實是他不了解,妳懂嗎?他不了解說,只要掃地,你就有[坱埃](台語:塵埃),灰塵、揚塵,對不對?那個理路就是什麼?唉唷,好可怕!怎麼越掃越髒、越掃越髒,然後掃把就丟著不要掃了,結果就越來越髒啊!因為灰塵一直在掉!

 

所以我們掃地,第一步就是發現髒。有的人是因為覺得髒,掃地,掃了之後,他第一步發現,原來真的這麼髒,真的這麼髒,當你是這個概念的時候,你就會很努力地掃,你會有勇氣度過這個揚塵的不舒服。當這個揚塵,它有一個波率,拋物線,達到最高點,揚塵越來越少的時候,表示你越掃越乾淨了,就像這樣。很多人接觸到一些法的能量在作用的時候,他不理解這個,他可能就會停止,有這些理路,當然這個妳自己要知道,妳有善巧方便,妳就可以去跟她解釋,如果沒有的話,妳就自己努力一點。因為她沒在我這邊,我不能一直講她怎樣,對不對?隔靴搔癢,有癢亦不止!可以明白嗎?

 

學員:可以,謝謝師父。

 

師父:清淨很重要!你看,你們認識我很久的人,這兩個字有沒有聽到浮濫了,清淨,又是清淨,又是清淨,對不對?誰不知道又是清淨,你就是做不到啊!所以還是要清淨,就這樣。清淨就是捨,境界相有,心不染著的意思,就是不要放在心上。也就是說,這個叫死法了!很多到功法層面就死法,死法,不是不好的法,而是那個行為模式很枯燥無味,妳只是一直應對而已!不斷應對、不斷應對!然後在當中訓練「心」的不斷不起伏!如果妳還會起伏,表示妳的境界相還不能改善,懂意思嗎?所以各有因緣,每個人帶來的冤業也不一樣,冤親債主的關係不一樣,對啊!搞不好她跟我住,就不會這樣了。妳是不能請我去做幾個月的看護,對啊!那個不是我的業!對不對?我不是說風涼話,我去,她好,妳搞不好會遇到下一個同樣的質性,因為那個業的能量,那個力,力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能量本體,一個叫做作用、力道!對不對?那個是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帶著。

 

所以今天不是這個對象,我這個對象沒有化除這一個能量、這一個力道的話,我帶到別的地方,可能又遇到別的對象,也會這樣的對待,懂意思嗎?所以要多往這一面想,你越理解,妳就會越歡喜,真的啊!嗯…來了,對不對?感恩,要來加速我這一輩子快速成就,趕快消完不是趕快提升嗎?對啊!我們現在的人就是趕快逃,沒完沒了,生生世世都在逃,越逃越慘,逃、逃、逃一天,人家增一天的恨,逃兩天加兩天的恨,對不對?那逃了一輩子呢?此仇不報非君子,什麼對話都出來了。所以我們要去應,懂意思嗎?妳應該學習很多,知道很多功法,揀一個就好,揀一個妳最簡單,可以做的,訓練至心誠願,我本來要講至心誠願的做啦!世間人不可能,等於白講,所以換過來,做那個功課,訓練出至心誠願,它就解決了,這樣可以明白喔?

 

學員:謝謝 師父。

 

師父:這樣還有別的嗎?

 

主持人:各位同學還有其他的問題嗎?

 

學員:師父好,我不識字,我講台語啦,您聽得懂?

 

師父:〔沒要緊〕(台語:沒關係)。

 

學員:因為我剛開始聽您的妙音的時候,耳朵〔足鑿、足鑿〕(台語:刺刺的不舒服),聽到感覺好像心酸酸,後來我放了很久都沒聽,有一回去問一個師姐,她說,妳怪怪的,這樣。然後,把我姪女拿給我的那個《妙音》給我聽,我聽聽,我很高興、很歡喜,就很好睡了,就一直聽,聽了差不多一個多月左右,我就開始

 

師父:開始看電影。

 

學員:對、對!看得都是很漂亮耶!

 

師父:對啊!妳看,那個都不用花錢。

 

學員:對、對,真的!那個…真的很漂亮!我從來沒有去過大陸,我看…那些雲,雲很高一直[絞]上去(台語:吞噬),一直[絞]上去,什麼樣都很漂亮,就對了。我想請教您,現在我都睡不著,是要繼續聽,還是…?

 

師父:好,請坐。

 

學員:謝謝您,謝謝。

 

師父:妳會〔規暝〕(台語:整晚)都在看電影,看了起來有…有比較累嗎?

 

學員:就睡不著。

 

師父:沒啊!會睡不著…有的睡不著,早上起來會累嗎?

 

學員:我本身就有痔瘡,這樣就會睡不著,第二天就是一直拉…拉那個都是…。

 

師父:對啊,其實之前也不是聽這個才睡不著的啊!妳這要說清楚,這不能倒因為果,等一下人家嚇了一跳,以為聽了都睡不著了。本來就有一些〔症頭〕(台語:病症)的意思啦!後來聽了,還會幫妳通鼻子,對不對?鼻竇炎幫妳通一通,鼻塞什麼的,這些!不過,不要擔心,這個就是有時候我們依持他力,藉著外在的力!(學員:嗯嗯)是初步啦!(學員:對)。再來就是我們要開始有因緣去了解,我們自己要怎麼做,在我們這個人生要怎麼做,要怎麼學習,怎麼去行持,才能改善我們所有的問題,這個階段很重要!

 

學員:有人跟我說,妳如果這樣的時候,就不如不要聽!我是說,不要聽又心裡怪怪的。

 

師父:對啊!

 

學員:我看的那個景象都是很漂亮喔!

 

師父:對啊!對啊!很漂亮是好事啊!可是不能執著!你就是多一個執著。

 

學員:什麼叫做執著?我聽不懂。

 

師父:執著就是什麼?就是妳的心會被拉到。

   

學員:對。

 

師父:我這樣形容啦,會被拉到。

 

學員:對?

 

師父:這樣的話就不行了,妳要當做什麼?看漂亮,漂亮就好了,就不要理它,要訓練這個!這是其次,不是叫妳聽或不要聽!而是我剛剛講的,妳自己平常時就要去了解一些道理。(學員:嗯。)妳要照著一些正確的道理在生活當中,待人處事的時候把它用上去,妳要補充這點,這是「自力」,這是自己的力,剛剛我講的那個妙音是什麼?是「他力」,是別人來幫我們做一個調節。

別人來幫我們做調節的時候,我們這個本身的載體,載體就是在[貯](台語:裝),比如說,妳想要喝那個[滾水](台語:熱開水),妳想要喝開水。(學員:對。)我有開水,妳有杯子,我倒給妳,妳卻喝不到,妳說,怎麼會這樣?因為妳拿塑膠杯子來,結果卻融掉了,妳知道嗎?不是那個開水不好,因為妳需要喝,所以妳就要想辦法,把妳的杯子換成瓷的、換成鐵的!對不對?所以這一個階段就要再藉著自己的力。

 

我剛剛講的了解一些道理,要去行持,去待人處事,用正確的思想、觀念、行為,妳現在就在換這個杯子。一旦妳換這個杯子,換到比較好的時候,這個開水來,妳就有辦法去承擔!所以妳就可以喝到開水,這樣就都完美了!對不對?所以我比喻那個妙音的能量,就像開水!其實妳很寒冷,妳需要啊!可是我們這個載體,國語叫載體,我用那個杯子去比喻,我們這個杯子在裝這個能量,但我們這個體不夠穩定,不夠[在],台語叫做不堪受啊!

 

學員:受不了就對了?

 

師父:對,不堪受!不是它不好,妳去看,我再講回來。我如果需要喝開水,這時候杯子不夠力,會融化,這時候我是不是乾脆不要喝?這樣也不是辦法!對不對?這時候,妳又硬要用這個塑膠杯子裝來喝,也不是辦法,妳知道嗎?它不是二分法,所以妳要去促成這個條件。妳如果把你這個杯子換成瓷的,再多燙的開水都不要緊啊!這樣妳可以了解嗎?所以理解這些道理就很重要。妳平常時,要去聽一聽這些道理,看要怎樣去和人相處,和人家在一起,不是我們以前的概念,跟人在一起就可以了,因為妳還沒有接觸之前,就有一些身體的這些的困擾,對不對?所以這種困擾是結果,它必然就是我們從小到大,乃至於還有過去生,帶來的一些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產生的,所以我們現在要去學,了解什麼叫「正確」。

 

剛剛我不是有講,正確的,我們去合乎它,不正確的我們把它放下,這樣妳就在調節了,妳這個身體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好,那時候,妳再聽就不一樣了!

 

學員:這個差不多還要多久才有辦法?

 

師父:你看,課題來了,這就是我剛才整節課在講的那些理路。妳只要放心,不要緊,不要去擔心說還要多久,我們如果捨得花時間,它就會隨著妳花多少時間就好到多少,可以理解嗎?這樣比較公平!都沒做什麼事情,就都好了,妳也會害怕。我以前感冒,人家那個小孩感冒要一個禮拜會好,一禮拜好正常啊!後來醫藥發達,[大筒](台語:打點滴)注射下去,注射下去,一個鐘頭馬上好。但是那是有危險的喔!妳知道嗎?那個就是以後妳會越來越容易感冒,身體越來越虛,因為它會破壞免疫系統,那個不自然。自然的理路就是妳知道,妳要花時間去知道。其實妳若是在改變這個觀念的時候,同時也在了解,是不是在改變了的同時,妳的身體就在改變了。妳要去實驗它,這樣你以後再看就不會那樣了,就不會睡不著了,那時候看就不是看電影了,妳就在演電影了,妳會感覺~喔,我怎麼在夢裡面飛?有夠清爽的,妳那時候看人家飛,現在妳自己在飛,當然不是叫妳去追逐這些!是讓妳了解這幾個方面!

 

學員:感覺我要走那個路,要很苦的,我會哭!看到那些景,要走那些景,走到那些景的地方,我會難過。

 

師父:對,那個就是你們過去生的那個檔案,過去生的一些心緒,要走那種路,照理說是很歡喜心才對。你們為什麼會這樣?就是你們過去都走不太對的路,你們的目標是對的,可是你們走的路不太對!比如說,我們同樣爬山,我為什麼爬兩小時就到,妳爬了二十小時?因為妳繞路不知繞到哪裡了!妳知道嗎?繞到三更半夜,自己在那裡嚇到半死!就很痛苦!我們[透早](台語:大清早)就到了,妳知道意思嗎?同樣,同樣是山下去山頂啊!妳有那個經驗,過去有那種經驗的檔案,所以妳看到的時候,妳那個心會酸!所以我剛剛幫妳補足的就是,妳要開始去了解一些正確的理路,去待人處事,妳這些就會慢慢地化解了,就會越明白!對人生會越明白,妳人生的一些的[操煩敨腹](台語:滿腹煩惱與糾結),就沒有了。

 

我再幫妳補充一點喔!兒孫自有兒孫福,這些很多把它,放下啦!花比較多的時間,放在我們自己了解這些的理路,這樣可以啦!

 

主持人:感恩師姐。感恩 師父慈悲開示。師父上人、各位同參,在這一年來,其實 師父每一個月,從高雄南北往返、舟車勞頓到台北來,豐富我們的台北法堂,也是希望北部的同參,都有機會得聞大法,能夠破迷開悟。最最辛苦的、最最辛勤的,然後最最用功的其實就是 師父。我們弟子非常慚愧,不過還是藉由這個台北法堂的時間,我們台北的同參替 師父,準備一個春節敬師的禮物,希望能夠略為表達,我們對 師父的一個感恩和感謝之情。

 

我們有請我們〈一覺元學會〉的理事長佩玲師姐,代替所有台北的同參,北部的同參一起呈上我們的春節敬師的賀禮。有請理事長!

 

感恩 師父!謝謝 師父,這一年來辛苦的教育,謝謝 師父,不辭辛勞的教育。同時,也希望豬年,師父能夠諸事大吉,聖體安康。師父要不要拆一下禮物啊!

 

師父:可以看嗎?

 

主持人:裡面有我們所有同參的卡片,師父可以有空的時候再看,因為很多。

 

師父:一個一個唱名嗎?

 

主持人:不用、不用。因為 師父很常有海外行腳和海外弘法的行程,希望 師父在海外弘法的同時,能夠身體安康,然後保暖。同時,也可以帶著我們所有的同參替 師父準備的這個圍巾,師父要不要試戴一下?希望藉由這個圍巾呢,如果冬天很冷的時候…。

 

師父:我們很好配合,

 

主持人:可以那個感受一下我們同參的心意…哇!好帥喔,同參的愛心圍繞著 師父。還有一條。

 

師父:還有一條,這個…。

 

主持人:師父,我們那個新的、新的fashion…就是可以混搭啦!

 

師父:還好今天是寒流。

 

主持人:師父務必三百六十五天都要帶著它喔!高雄也要帶。

 

師父:那我們就要冷熱不二囉。

 

主持人:師父,可以嗎?(將圍巾圍在 師父的脖子上)

 

師父:謝謝。感謝、感謝。

 

主持人:謝謝 師父。很帥!師父有沒有很帥?

 

學員們:有!

 

主持人:謝謝 師父。

 

師父:謝謝、謝謝大家。

 

主持人:祝 師父~新年快樂!

 

學員們:師父,新年快樂!

 

師父:祝大家新年快樂!

 

主持人:謝謝,謝謝理事長。

 

師父:這個羊啊!在你們的文字上來講叫做美好。你們那個文字學,羊啊!謝謝你們送美好給我!也希望你們大家都很美好。

 

主持人:謝謝 師父。

 

 

學子們一起大合照

 

主持人:一覺元。

 

學員們:一切皆圓,耶!

 

主持人:師父愛您呦!

 

師父:大家愛你。

 

(合照後)

 

師父:謝謝。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學員們:謝謝 師父。

 

主持人:我們今天的圍巾呢,其實,當然除了希望 師父剛剛說的美好,然後稀有難逢的大法,可以綿延流傳之外呢,也希望 師父圍著這圍巾的時候,可以感受到我們的對 師父的愛,還有對 師父的尊敬。無論 師父到世界的哪一個角落,都可以陪伴著 師父,帶給 師父溫暖,暖心好嗎?

 

師父:謝謝妳。

 

主持人:我們都暖男、暖女,OK。感恩 師父。謝謝、謝謝。

 

師父:會啦,會記得的。再怎麼樣都拿人手軟嘛!感謝諸位!阿彌陀佛!

 

《元和妙音》

 

Minaya kina sokoyo kiosay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