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080802 屏東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Pingtung, Taiwan on August 2, 2008】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08-08-02 | 461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200882(農曆七月初二)  20:00~22:00


地點:屏東枋寮藝術村

紀錄組恭敬整理 

 

女淇師姐元和妙音唱頌

 

師父: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仄運,可以浪漫行之,道不可以硬撐,古人講﹝吃快弄破碗﹞(台語:意指欲速則不達),所以在穩定中求發展,才是一種最保險的路徑。

 

師父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克實而論,不管是法還是道,愈高層次的,它愈沒有禁忌。當然這個要論實質,不是我們說了算數;相對的,我們要往那邊去提升,而不是說這個不可以、那個也不可以,那就綁手綁腳了。學修最後還是要拉回到「心誠」這件事,所謂「心誠則靈」,「行住坐臥皆是禪」,行住坐臥何嘗不是自在人生,並不是坐著站著的問題,而是我們有沒有那個誠敬心。事實上,佛菩薩哪有什麼相?因其無相乃能成就一切相;祂有什麼意?祂也無意啊,因其無意而能生成一切意,那是一種純能純信的狀態,而不是我們定位的這個樣子而已。既然連樣子都沒有了,哪還有什麼行住坐臥的形式?所以,求其放心矣!也就是說,我們要安住好自己的心,安住在清淨無為裡,而外在的這些形形、色色、相相都是善巧方便的工具。用了這個工具,這個人會好,那就是好工具;如果用了這個工具,那個人會更害怕,那就不是好工具。

 

因此,一定要慢慢契入「法」的理解。為什麼現在的人需要去深解義趣?即便在印光大師那個時代,他也沒有鼓勵大家要看書,甚至不用,只要念佛就好了。問題是因為現在人跟那時候的人根基不同,佛法是因緣法,它會隨著時節因緣不同而有不同的應化;它也是個工具,所以能夠幫助眾生的就是好,如果不能幫助眾生,那麼它再貴也沒有用。佛法既然是因緣法,就要隨著時代、族群還有眾生的根性不同而做一些調配。印光大師那個時代,眾生的心比較單純、純淨,所以他們不必透過經教的了解去學修。經教是為了讓我們明理而已,明理要有標準,不然我們會用自我意識做為標準,也就是現在說的意識型態。現在的種種紛爭何嘗不是來自意識型態?也就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所以只要和我的想法不同的就不對,因此彼此之間不會有一個平衡點,也就不可能有溝通,所以,我們就需要有一個最高的指導原則。

 

學佛之人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佛法,世尊所講的法,記載下來成為現在的「經」,經典記載的是不變的真理,而會變的叫道理。我們要用那個標準來衡量自己,讓我們明白世出世法,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我們講的「真理」。一個人明理了,他自然就坦蕩,比較不會被外在的人情世故或負面的能量磁場障礙。你如果沒有這些障礙,你的人生就幸福美滿了,為什麼?因為自由自在!這種自在是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的,而不是隨隨便便的那種自在。如果是隨隨便便的,因為一定會引起反撲,所以就不可能自由自在。

 

當你深入經藏、明理了,才能一層一層去提升。至於是要學什麼經?則隨順每個人的因緣,不一定都要一樣。當然,大部分的人有共通性、相同的部分,那就表示我們現在的人有大部分的問題都很相似。「問題」就是「病」,我們都生一樣的病,所以我們要吃同樣的藥;可是也有少數人的病跟我們不一樣,所以他要吃的藥就不一樣。因為我們大部分人的病有相同的,也有細微度的不同,所以我們需要微調的部分就不一樣。

 

所以明經教,瞭解理之後,我們就會對法更有信心,對自己更有信心,對諸佛菩薩更有信心,然後我們才能慢慢契入那個領域,也才有能力去落實「荷擔如來家業」。想要荷擔如來家業,我們首先要有能力,就是從我剛剛講的理路一直往前推,去瞭解理事因果,明白什麼原因造成什麼結果,都瞭解之後,你就能培養能力了。剛剛講的就好像是電影蜘蛛人第一集演的,他的叔叔跟他講的「能力越大,責任就越大」。講到荷擔如來家業,讓我想起2007829日 跟美英講到這一段時,她很有氣魄的說:「請(師父)不吝指教,我們要精進成長,分擔如來家業」,這點很值得大家去學習。

 

我最近常跟大家說到《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及《十善業道經》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上一代已經偏頗,到了我們這一代,如果講咬文嚼字、引經據典的文字,則沒有人聽得懂,因為沒有基礎。再到我們的下一代,就更沒有機會接觸聖賢人的教育,所以他們的性格與我們又不一樣。那麼,相信所有的家長一定都希望他的小孩子孝順,所以,你說《弟子規》重要不重要?如果用比較功利現實的角度來看,若你對於《弟子規》能夠比較深入、專精,就不用怕沒有飯吃,為什麼?供需的問題啊!因為現代工商社會時代,人與人之間普遍缺乏正確的應對進退態度,而你有聖賢教育的基礎,自然有人會需要你,因此你就不用怕沒有飯吃。

 

最近景氣不好,下午才聽到一位家長問說:「要競爭才能訓練自己的能力,能力不好,業績怎麼會好?」,我相信這樣的講法,大部分的人應該都覺得沒有什麼瑕疵;可是,有學佛而且稍微明白一點點宇宙諸法實相的人,他就知道這句話裡面有諸多瑕疵。業績是福報,福報是從布施來,不是從你的能力來。而能力從哪裡來?從智慧來。所以,業績要好,就要積福,它是屬於福報,有的人能力雖然不怎麼樣,但是他的業績卻很好,所以世間才會有很多嫉妒這個問題。其實,嫉妒的人比較冤枉,因為嫉妒會造業,造業又會折福,所以你雖然很羡慕人家的好處,但卻永遠得不到,反而背離愈遠。如果是知道佛法的人,他就入「無諍」了,所以佛家有句話:「此宗本無諍,諍則失道意」,這個「宗」不是特指禪宗,而是講整個生命狀態,就是「真理」。依循這個宗旨,是沒辦法去爭論、爭辯的,既然是沒辦法,就不用去爭論。早期西方的教育不曉得這個道理,他們是以「競爭」作為基礎,而我們現在的教育也都以西方教育為主,所以我們從小被教育養成的就是競爭,認為有競爭才會提升能力,能力提升後,業績各方面才會好,結果卻是導致現在地球的幾近毀滅。

 

在四川大地震之前,某個國家有一位通靈體質的人,他從九歲起就會做夢預知,他也會把夢境記錄下來,他現在已四十幾歲了,共做了四萬多筆的記錄,其中大概有八成都兌現。某日他又做了一個夢,說好像是913日在中國的某一個地方會發生9.1級的大地震,還會造成海嘯波及到日本,所以日本人現在緊張得要命(眾人笑)。你們說這件事有沒有可能?能不能化解?可以啊!用日本江本勝博士水結晶的道理就可以化解了,也就是佛法講的「心淨則佛土淨」,所以是要看這裡的人,有沒有共同的心願要往善的方面去挪移,而不是說他預言的就一定會這樣。他所預言的就是一般算命的世界,那個叫定數,而定數也是因為這裡的人起心動念都往負面去,所以結果就是定數的不好。既然那是我們造成的,我們當然也可以改變,就是改變我們的起心動念而已,也就是外國人講的祈禱。

 

中國人包含道教徒、佛教徒,他們原先做法會的意義也是如此;但是因為現在沒有教育內涵,所以做法會變成一種索求,對不對?都在求自己心安、求自己得到福報、求冤親債主不要來找我麻煩等等,所以你看它的基礎點都是「為我自己」。為我自己就是自私,起心動念就是不好,所以做那麼多法會而為什麼沒用的原因就是這樣。那麼,如果這些形式都沒變,而這一些人的心境變了,心清淨,都是為這個世界的好而祈禱、奉獻,那麼這個法會的意義就非凡,它所產生的能量就會有別於現在坊間這麼多法會的結果,所以「命由我作,福由己享」。

 

師父:少陵,你下午有什麼心得?下午沒時間讓你練,可是我發現你好像躍躍欲試。

 

少陵師兄:我覺得「平等」很難做到,我讀《十善業道經》原文好幾遍,淨空法師講解的讀兩遍,然後

 

師父:你有沒有覺得很納悶?「這麼簡單的東西叫我看,你是看不起我是不是?」。(眾人笑)

 

少陵師兄:本來以為很簡單,但真的去做之後,覺得細微處最難,自己的體會就是「平等」最難。沒有辦法把事情都平等看待,覺得起心動念都還是為了自己,不知道是不是我的能力還不足?那是我要先有平等心,我的自私自利才會不見,或是我要把自私自利先放下?

 

師父:它是一即二、二即一的問題,這就是為什麼佛法不是講進化論。現在地球上大部分的人都是贊同達爾文的進化論,進化論在某一個領域、現象層來講,好像合理;相對的,為什麼佛法反而難以讓人家瞭解?那是因為我們已經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如果我從小就教你進化論,那麼你要如何相信所有的事情都是「頓現」的?你會認為所看到的明明是進化的,從那麼小到那麼大,那不就是進化嗎?如果你是這樣想的,就無法了解所謂的頓現。這是因為我們都有對立、對法,有相對才有前進後退的問題;如果你真正了解平等,這些就都不存在了。因此,你說先有平等心還是先放下自私自利?同樣的,你是先喝到水還是先止渴(意指同時),所以,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乃是閒說戲論。世尊就不去談這個,因為比較沒有意義,祂比較朝人生可以創造的現象層去講這個本質。

 

你試著去發現,原來「基礎」就是一切,沒有常常去接觸一個東西,你就不能了解它的深度是什麼。好比你跟一個人相處也是這樣,你第一次看到他,覺得他「嗯、不錯不錯」,第二次看到他、第三次看到他,也是不錯,好像都是一樣,那麼你的感受就會停留在那邊,你不會再去探尋,所以你永遠沒有機會去知道這個人的深度,連他的沒深度也不知道。所以,為什麼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時被特別交代:「不見善知識之過」?就是這樣,因為我們還沒到那個程度。善財童子五十三參,每位善知識都請他去找另一位善知識,其實每位善知識都是古佛再來的,祂們何嘗沒有能力教他,而祂覺得你去那邊學比較好,這表示當中有一個關鍵,就是有可能沒有「緣」,沒有緣份,所以即使有能力也沒辦法。釋迦牟尼佛當年遇到一個人,祂請弟子舍利弗去度他,難道是老師沒有能力嗎?不是的!是因為沒有那個緣,過去生中都沒有結緣,所以不成。

 

「緣」就是一種機會、關係,我與你沒有某一種關係,就絕對不可能幫助你,所以要不要去廣結善緣呢?那麼,廣結惡緣可不可以(眾人笑)?也可以啊,不過你的心臟要夠力,為什麼?因為惡緣也是緣,如果你成就了、你有能力,你遇到過去生中結的惡緣,就有能力轉化變成逆增上緣,並且可以透過這個惡緣去幫助過去生中跟你有仇的人。但是現在的人沒有辦法,遇到惡緣沒有再造業就阿彌陀佛了,更不用想說要透過惡緣度別人。那是另外一種法,另外一種形式。

 

剛剛在女淇元和妙音之後,我階段性稍微講一下,有時候我們在穩定之中求發展是比較保險的。我昨天遇到一位朋友,他有一個特色,過去曾跑靈山,現在遇到我們這個法門後就慢慢提升、轉化。他有一個很好的心,就是他也想幫助眾生,所以喜歡幫人家協談。可是重點來了,他喜歡幫人協談,得先要具有某一種能力,不然就是小孩子玩大車,很危險!就是剛剛說的,要在穩定中求發展,要先打基礎,要先練功,這樣你至少不會受傷害;如果沒有基礎,想要一招半式闖江湖,一定會很慘。要跟人家協談,先不說反撲的部分,可能連你自己的信心都會退轉,為什麼?當你一次、兩次不準,自己就會懷疑自己了,那是有人害你嗎?沒有啊。

 

那個靈的世界很複雜,可是話說回來,我還要不要去跟別人分享?還是要啊!所謂「學教相長」,在學習當中教育成長,而不是「教學相長」。「學教相長」跟「教學相長」的差別在那裡?「教學相長」是你本來就在當老師了,你已經有這些功夫,你去教別人,你在教別人的當中又虛心去體會。而「學教相長」是我可能功夫還沒有那麼成熟,可是我不斷的訓練,去長養我的功夫,所以在學的同時訓練教,教我可以掌控的程度。一般我們會這樣講,如果我們要去講經或教育,我們要講我們能確定、知道、沒問題的道理,那麼你要怎麼確定?最好的就是你自己做到了,你做到就能確定,所謂「信、解、行、證」,你證實到了,所以沒有問題,這個道理的意思就懂了。如果我們聽到很好的道理,但是我們不確定,就先放在我們的資料庫就好,暫時不要拿出來,這樣比較保險。那麼為什麼也鼓勵你們去「學教相長」?因為法布施是因,智慧是果,如果你永遠都不跟人分享,你就永遠都沒有智慧。所以有時候要這樣稍稍釋放,由小積多,它的乘數效應會一直倍增上去。

 

學員:我很久沒有去KTV唱歌了,上一次去,就覺得很不舒服,覺得畫面很煽情。我是坐在喇叭的前面,當我不舒服到一個程度的時候,突然之間不覺得吵,因為我每天都有在聽《無住》光碟跟淨空老法師的念佛聲,就覺得好像打到我身上的聲音,回應回去的都是 師父上人的元和妙音跟淨空老法師的念佛聲,我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在胡思亂想?

 

師父:就算是你胡思亂想,也是一個阿賴耶識的種子現前,所以,如果是一個好的胡思亂想,你就先勉強接受。其實,不只是你有這個經驗,在座滿多人都有這個經驗,也就是說,以前沒有學,沒有去落實,我們這裡說的「學」是指有落實的,不是像我們去參加坊間的心靈成長課程,一期多少錢,這期結束後一定會拿到什麼證書,再來是進階班……。不是以上課時間來取數的,而是以自己有沒有「做到」才算數,要以這個做為前提。所以,有很多同參以前沒有學,都覺得沒有問題,學下去之後才發現有那麼多問題!我舉一個例子,應該有很多人到餐廳吃飯時會交代不要加味精,因為有的人吃到味精會全身不舒服,而其中有一個人他怎麼吃都不會怎麼樣,他就說:「你們那是什麼身體?我們怎麼吃都不會怎樣」。其實,他不是不會怎樣,而是他沒有那個知覺去覺知到。你的身體如果比較清的,你就會立刻反應出來,比較「清」代表有在學、有在落實,你基本上有些覺知能力會比較高。但是覺知能力不等於頭腦,當覺知能力比較高時,吃到什麼東西你會知道,再來呢?就是要訓練功夫!覺知能力也不等於功夫,要訓練功夫後才能夠去應對,最後就是這些能力、功夫的圓滿,那時候就沒有問題了。所以,為什麼密宗的淨門難度高過淨土宗那麼多?因為要「在染而不染」,把你放在汙濁的地方,你不能被汙染,好比你整身是白衣白褲,把你丟在汙泥裡面攪和,起來的時候全身還是白的,這個很難。所以你以後還要去唱KTV嗎?

 

學員:隨緣吧。

 

師父:所以,不是你去想的啊,對不對?是你要去落實如來的「恆順眾生,隨喜功德」。階段性我都鼓勵大家不要看太多電視,原因就在這邊。因為電視、網路這些媒體講的內容似是而非,而「似是而非」還是非,那麼「積非成是」還是非;但是現在人並不知道這樣,他接觸久了、習慣了,把「積非成是」誤以為是。雖然,「似是而非」之中有「是」的部分,但是你分辨不出來,所以你會被植入那些「非」的,因為阿賴耶識一歷耳根,一歷眼根、鼻根、舌根都永為道種,我們為什麼要那麼冤枉,一直在裝入垃圾?

 

所有的古師大德還有我們,為什麼都希望各位用三年五年去訓練「定」?用三年五年時間專注在一樣事情上,你才有辦法得到定。才有辦法得到定,表示不見得一定能得到,為什麼?因為現在的人已比不上古代人的根器了。日本有十三個宗派的開山祖師都是來自同一個山頭,什麼是同一個山頭?就是同一個寺院,同一個學校教出來的。那現在的人就會讚嘆這十三人個個都有成就,但是不知道他們成就的原因是什麼?這些祖師說:「我們從進去到可以離開寺院要十六年」,這段期間都關在這間寺院裡,所以他們有十六年的定功,因此出來後,任何汙濁都影響不了他們。他們的正知正見很深厚,那個根扎得很深,所以,你說五年算得了什麼呢?以前我跟同參分享,說淨空法師跟隨李炳南居士學佛的時候,李炳南居士規定他一門深入五年,他覺得不妥,自己再追加五年,十年才勉強有一點定功,不受外面五濁惡世的影響。

 

在座有些人就有經驗,像女淇那時候也不瞭解我為什麼要她在《十善業道經》持續不間斷一年,現在她可能會慢慢發現,一年好像不是很足夠。為什麼我都講一年?包括對小姸也講這樣,因為那時候我如果講三年,她們可能就不學了,「喔,三年,大好青春三年,花三年在讀一本書?」(眾人笑)。還有,其它的書都不能看喔!不是這本書看一看,還有一些瑣碎的時間可以看別的,不是喔,都不可以!就是你只要想翻書,就是看《十善業道經》。那現在講三年,她已勉強可以接受三年這個數字了。漸進,在穩定中求發展,我們派給人家功課也要在穩定中!我們也不敢一下子給太多,不然會馬上退轉。

 

那天你(指某學員)打電話給我,我也有體會。克實而論,坊間都是這樣,他跟你講一種現象,但沒有把整套給你,因此我們接受到的沒有整套,所以我們就永遠不能成就,永遠都是沒有根的族群;表面看起來很漂亮,但漂來漂去,沒有根,所以不會有結果,頂多只是結一個善緣而已,和那個法結一個緣。好比說,有的人念阿彌陀佛,也是跟阿彌陀佛結一個緣而已,哪有辦法去極樂世界,因為心態、方法全都不得力、都錯誤,所以只是結一個緣而已,臨命終時真的有把握往生嗎?不太可能!所以,一定要去深入「定」,才能產生信心,產生信心後,你才會一句佛號念到底,我是以淨土來做比喻的。意思就是說,你自己接觸的任何一個法都一樣,你在那一門深入,三年五年,你就可以去挑其他覺得有緣的經教或法門,但要瞭解,這都還只是勉強可以而已。

 

「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牛毛有幾根數不盡,這麼多人修道,為什麼只有兩個人成就?因為這兩個人的心安定而已,不會到處跑來跑去。經教明明白白告訴我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那利鈍之差是差在哪裡?心能安得下來的是利根,安不下來的是鈍根,鈍根就是拉拉雜雜的很繁瑣,走很多冤枉路。如果是利根的人,你跟他說「一」,他就「一」,一直深入,「制心一處,無事不辦」,「識得一,萬事畢」,「一通一切通」,就解決了,這都是佛法最基礎的理論。如果我們不照這樣去做,我們哪有信佛?我們連最基礎的都不相信了,我們哪有信佛?佛法理論的最基礎都不相信,我們要怎麼相信全部的。「終日積福,不如一日學慧」,「雜心修道,終不成就」,單純的人他只要一個字就很滿足了,吃東西也是這樣,一回一味吃到底,可以飽就好了。

 

學員:我那時候要讀《華嚴》的時候,師父跟我講讀《普門品》,那時候……

 

師父:這段要補充一下,是你還沒讀《華嚴》的時候,我叫你讀《普門品》的。不是你讀了《華嚴》之後,我才叫你讀《普門品》,次序要顛倒一下。

 

學員:那現在遇到一個困擾……

 

師父:怎麼那麼長、那麼多字?讀到有夠煩,對不對?(眾人笑)

 

學員:一直沒時間把它讀完,就……

 

師父:對啊,心就會急,會浮躁,浮躁就不平。

 

學員:所以就只有讀《普門品》,可是心裡又覺得

 

師父:不甘願。讀經不在於全部讀完,在於「專心」!專心是什麼?就是我每讀一句,心都很專注,那就好了,就解決了。心寂靜到極處,讀一句偈就解決了;而散心讀了很多遍,還是沒用。所以,不是要你一天看經七、八個鐘頭,而是要你能夠專注,能夠把握專注,讀半小時也ok啊。

 

「長時薰修」是不間斷、固定的一直累積,而不是說我今天有長時薰修,然後,休假後的那兩天,再來一天長時薰修,不是這樣。寧願每天看經一個鐘頭,持續一年都不間斷,這樣才是長時薰修。如果你能每天都七個鐘頭,我也給你讚嘆,但前提是心要專注的,這七個鐘頭當中都不能閃神,這才叫專注。所以,為什麼說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就是這個原因,是念一句佛號時比較容易專注,還是念一部經時比較容易專注?所以,是在訓練專注度,而不只是我完成了這件事。

 

學員:我發現好像還是有點幫助。

 

師父:對啊,不能說沒有作用。你再設想,如果你把以前那三分之二讀《華嚴》的時間,都投注在《普門品》,你現在就不得了。你現在讀《普門品》的功力有進步,某些狀態有進步,你會以為是《華嚴》那三分之二的功勞;但不見得是這樣,有可能是你最近這些身、心、行的修正有用,而不是《華嚴》的關係。

 

最近有一些體會,所以會重複去提這些事情,為什麼要重複?就是因為常常會遇到這些眾生,表示大部分的人都有這些問題。「不逢出世明師」,真的「枉服大乘法藥」啊!因為沒有人幫你修正。今天下午聽一位媽媽說:「我都知道道理啊,我都知道要修正自己」,她說的對不對?對啊,但是哪一個自己?不知道。我舉一個例,黑夜中所有漂浮在海上的船,它們都知道想要靠岸就要開動船,問題是沒有燈塔,沒有依循;那麼開動船是錯的嗎?沒有錯啊,可是沒有燈塔指引,那就只好摸黑著開,所以只對了一半。

 

現在坊間很多學修課程老師也會提供一些方法,你不能說他們不對,可是只要稍微偏了一個角度,你就不可能達到目標。比如說,佛道是中心一點往上,地獄道是往下,而往上45度以內是善道,問題是,你再怎麼善都不是佛,你做善事一輩子,還是不可能成佛。成佛是你要「自性內見」,所以那是角度的問題。那麼只偏一度,做菩薩可不可以?菩薩也還不是佛。所以是你的角度、方法要完全正確,才能成就佛道。那麼這樣是不是進化論?這樣就不見得是進化論,進化論是你要把地獄道學分修滿,再上去餓鬼道,再上去……,那麼,人的學分修滿就一定會做神嗎?不是這樣的!所以,還是角度的問題,而當你自己在那邊開船時,你怎麼會知道那個正確角度?

 

學員:老師,我問最後一個問題,到底是要讀《華嚴》還是《法華》?已經搞糊塗了。

 

師父:你問「讀」而已,讀的話只要你高興就好了。

 

學員:就是覺得沒有依歸會……

 

師父:我再重複剛剛講的,要「一」才能成就!「二」以上都叫做「雜」,「雜心修道,終不成就」。所以,如果你的前提是要讀的,不是要成道的,那麼你高興就好,這和修道不同,所以都沒有關係。

 

學員:那如果是成道的呢?

 

師父:你如果是想要做佛,就要萬緣放下啊!如果還有這些沒放下,那如何成道?所以要先看你的目標,不然我講的話會不客觀,怎麼講都不對,我只能告訴你這些理論,就是「一」啊!《十善業道經》「一」就能成佛了。我最近也修正用詞,比較不講「基礎」,而改用「根」去講。基礎會給人有高低的心理感覺,容易起分別心,所以我最近修正,比較不用這個詞;而「根」是它越強壯,樹就會越強壯,你要想成道,就是這個理論而已。你如果只是要讀書而已,那麼都好啊。

 

我剛剛講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跟他學修的人沒有一個需要看經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是要成道的,不是要做佛學專家。那為什麼現在的人要補充「看經」這件事?因為現在的人都不明理,所以看經是要讓你明理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對佛法的基本道理有信心。以前的人本來就有信心,他不需要在太歲頭上安頭,多此一舉,他們都知道念佛是為了心清淨,如果心已經清淨了,那念佛要做什麼?連念佛都不用了,更何況還要看這個經、看那個經。

 

所以我剛剛已講了答案,「是法平等,無有高下,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利根者,制心一處就解決了,是鈍根的人才需要這些拉哩拉雜。那麼這些拉哩拉雜都是為了要修正角度,角度修正好了也就到了。不要已經幫你修正好了,你自己又修回去。最近我也會看經,不過,我沒有每一本經都看,甚至我還很羡慕你們,你們都有時間去深入經藏、深解義趣;而我是每個人來都要應,哪有時間潛修,所以很羡慕你們有時間可以集中心念在一點上。不過這是我的宿命、我的原罪(眾人笑)。我的情況是這樣,所以沒有時間去看每一本經,況且什麼經都看也違背學佛的理論、原則、方法。我的時間只有這樣而已,如果還不濃縮在「一」,那麼我豈不是會更慘。

 

說真的,我以淨土來講,古師大德有在講經說法的,可以往生的,基本上品位都比較低;而專修的、自修的這一種,全力火候都集中在一點上的,往生的品位比較高。為什麼這些法師明明知道這樣而還要講?沒辦法啊!為什麼沒辦法?為了「恆順眾生,隨喜功德」,落實佛法!不過,他們都有一個前提,即「最低標我可以考得過」;如果連最低標都考不過,他去搞這些外務做什麼?因為最低標能考得過,做這些外務才是幫助人家;如果最低標考不過,他自己不能成就,你也不能成就。而如果不能成就又把人教錯,所謂錯下一句偈,又要做五百世的狐狸精,那就有夠冤枉了。至於,自己沒有成就又收人家的供養金,就要披毛戴角還,這種生意不好做,所以還是回家把所有的火力集中在「一」就好。

 

這種事情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因為每一個人的因緣不同,所以也不用跟誰去做比較,不過,重點是我們要「明理」!這也是為什麼要讀經的重要性。而我講的「讀經」也和各位一般概念中的唸經不同,而是像在聽法師講經說法,就如它在對我們講,讓我們明理啊。那麼,如果我們只是要訓練心清淨,只要念佛就好了。所以就是要明理、一直明理;念佛心定;再明理、一直明理,雙管齊下,也就是「解行相應」。但「你不是說一嗎?怎麼又是雙?」,所以文字有障礙,諸位要依義不依語,我是在表達那個意思,所以不要執著在文字本身。「雙管齊下」就是我們說的「解行相應」,「有解無行增長邪見」,你看了那麼多經,自己在那邊一直想,想到最後又會誤解經義,對不對。這是因為你沒有行動實踐的體會,你對經教就沒有信心;如果你有行動實踐的體會,你就會更有信心,更有信心就更有「涵」,涵容它你就有那個「量」出來,它來應!因此你就更能了解「深度」的部分,所以它是一個互相成長的。

 

可惜啊!我們說不單是坊間,就是整個地球也極少有人會告訴你們這些理路,連現在許多純佛寺系統的,都沒有在講這個。所以那天莉玲跟我分享,說她媽媽的朋友跟她分享法華經的事例,看妳要不要跟大家分享這一段。本來一個人自己按部就班地學,好好的,然後緣就來了,當你的外緣多了,心臟就要夠強,因為外緣多,就表示有好緣也有壞緣。你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莉玲師姐:我媽媽本來很少看經,後來有一個很好的機會,師父解了她心中的結。後來,我就請了一本《十善業道經》給她看,然後她每天有空就會拿起來看,我也很開心。一開始,她也會將師父講的話跟別人分享,可是久了之後,有朋友跟她說:「念《十善業道經》不是很殊勝,要念《法華經》才殊勝。」然後,我媽媽就回來跟我說:「妳去幫我請一本《法華經》,人家說那一本比較好」。

 

師父:這樣大家就聽得懂了,為了說這個法,我以她媽媽來做個比喻。假設她都沒有接觸這些,也就沒有這個問題,但同時也沒有成長的契機。那麼一旦接觸了,緣是不是就來了,佛教徒看到妳就會很親切,好緣對不對?但這個好緣到底是好緣、還是壞緣?所以因緣不定,是在告訴你們這個。一個人如果沒有先得到「定」功,踏入社會會很恐怖,她媽媽都還沒有踏出去,就有人推進來了。剛剛莉玲講到一個重點,她媽媽剛開始在看《十善業道經》時好好的,好好的表示她還滿歡喜的,心還滿平靜的,而平靜的心才能吸收到經裡的內涵,她只要這樣穩紮穩打就好了,這樣她就能按部就班成長,當成長到一個臨界點就可以去落實某一個道理。但現在她聽到人家講這些那些的,就二心了、猶豫了,因為她不了解背後的這個理論、原則、方法,所以也不能怪她,同樣也不能怪她的朋友,因為她朋友也不知道。她朋友如果知道「是法平等」,佛法是平等法,怎麼會去說哪一本經比較殊勝?她就不會了啊,所以她是不知道。

 

所以,緣就會像這樣一直牽,一直繞出去。再回來剛剛講的:「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這其中就有很多因素,包含善根、福德、因緣。善根就有無限多條件,福德也有無限多條件,而因緣有親因緣、所緣緣、無間緣、增上緣,一樣無限多條件,這三個要好,你才能真正了解什麼是真正的佛法。所以,階段性還是回來自己可以了解的部分,「一」就好。

 

剛剛莉玲講的那個例子,坊間多的是,好在她媽媽現在還不雜,只有一、兩本經在選擇,如果再打開電視,聽到這個命理大師講這樣,而那個法師說那樣喔,她就會「莉玲啊,妳趕快帶我去捐錢,捐個一千萬買眾生來放生……」等等,對不對?

 

莉玲師姐:之前就是被人家講得她也很怕,不想再聽下去。因為再聽下去,整間房子就要拆掉重建(眾人笑)

 

師父:這又是另外一段,這一段的前引要講一下,不然你們會覺得很突兀。這段是他們家裡有很多朋友會來做客,在這些朋友當中,我打個比喻,有不乏學命理五術的、有宮廟法師的……,不乏這些人士啊。他們就會說這裡怎麼樣,要敲掉;這個門又是怎麼樣,要換位置;這個要這樣……。每個人都講不一樣的位置,因此,整間房子就要拆掉再重建才行。那現在沒有重建,有比較差嗎?

 

莉玲師姐:沒有啊,師父跟媽媽講完後,她現在就很開心啊!說 師父是唯一跟她講:「什麼都不用改,改妳的心就好」,她聽了就……

 

師父:有夠好的啦,不用……

 

莉玲師姐:不用再花錢了。(眾人大笑)

 

師父:對啊,從那天開始,她們家就喜事連連了啊!以前,那些算命風水的來,都說她們家絕對不可能有什麼樣的喜事;但是現在喜事都兌現了、都變好了。算命風水的說「沒有改這些就不會好」,那現在有沒有好?沒改還是照樣好。

 

莉玲師姐:還更好!

 

師父:所以都是落在「福邊影事」,冤枉啊!你們一定要謹記,假設佛法是這一條豎線,學佛成佛是角度問題,只要一度不對,就都不對了,會讓你無量劫都沒辦法成道,只差1度啊!如果僅僅差0.1度,達不達得到?達不到!那差0.0001毫分度能達得到嗎?還是達不到!所以說就如「須彌穿針」!我們不要說須彌,現在這裡有誰的家住得最高?

 

學員:我們家住13樓。

 

師父:以13樓為例,不要說須彌山,大家都去他家,然後在一樓地板放一根針,你們再從13樓窗戶把線放下來,看能不能穿得過針孔?機會就像這樣。釋迦牟尼佛講的,得人身的機會就宛如須彌穿針,更不要說是成就無上道了。又說「如爪上塵」,就是你抓起一把土,灑下去,是留在你指甲縫上的土多,還是大地的土多?機會就像這樣。另外還有一個解釋是「盲龜浮木」,是指一隻瞎掉的烏龜在大海中游啊游,每百年才浮上來一次,當它抬起頭時,剛剛好撞到一根浮木上的孔,你看那個機率有多大,真的是這樣啊!所以武則天是有所體會的人,因此寫下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這一句話就是我剛剛在講的那個例子,所以我才用那個例子來做比喻,僅僅差0.0001毫分度都達不到。

 

師父:我們比較不傾向去規定你們要怎麼做,而是說一些道理,說一些理論、法則,由你們自己去選擇,才不會堵住你們的悟門。看看還有沒有要瞭解的?

 

你們不是想要瞭解這個小baby(小克師兄的女兒)嗎?你們看這最小的baby,我相信你們沒有人跟得上她,你(指小克師兄)要不要跟大家講一下她是怎麼看經的?

 

小克師兄:我這樣講好了,她最好的褓姆是淨空法師。如果你開兩台電視,一台是東森幼幼台、一台是淨空法師講經,她會選擇淨空法師。當我們覺得她很吵時,就會開淨空法師的頻道給她看,她就會開始笑。我們試到最後,發現她就是只喜歡淨空法師那一台。

 

師父:這個有前引後續,主要特色是這樣,這個小孩子很好哄。他們如果要做事情,要洗衣、煮飯、洗碗、整理家務,就把她放著(看淨空法師講經),她就專注在那邊,不會吵。可是,為什麼會這樣?相應啊!你看看她懷胎的時候是什麼狀況,你們是怎麼胎教的?

 

淑真師姐(小克師兄的夫人):就是每天看淨空法師講經(華藏衛星電視台播放),念佛號。

 

小克師兄:那是因為 師父不在台北,沒辦法。

 

師父:因為每天有聽「無住」CD

 

淑真師姐:對、對。

 

師父:事情的後續是怎樣,我也不知道。76日我去他們家,我一踏進門,這個小朋友就轉頭過來,他們夫妻倆人感到很驚訝!這是他們跟我講的,如果不夠細緻,你們再補充。因為這個小朋友只要看到淨空法師,就會目不轉睛、不會轉頭,誰都不理;而我們一踏進去,她竟然轉頭,他們兩個就非常驚訝,我心裡面想:「你們是在驚訝什麼?」

 

小克師兄:她是會被事物吸引。如果我們在那邊玩,她就會爬過來,可是當老和尚在講經的時候,她就會爬回去看,然後看一看我們後又繼續看講經,這時候我會跟她說:「妳就進去看,別出來」,所以還是會有東西吸引她。她會這樣,應該是從以前我們都有在看老和尚講經,所以她也跟著看,反而卡通影片對她的吸引力沒那麼大。

 

師父:還有一段就看你們要不要講?

 

小克師兄:就這一段而已。

 

師父:我是指這個孩子為什麼會誕生。她不是本來……

 

小克師兄:她本來是要被拿掉的。

 

師父:好像只有我說不要而已。

 

小克師兄:對。

 

淑真師姐:因為懷孕的時候,我已經服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抗憂鬱劑,醫生告訴我,說那個藥對小孩子不好,趁我還年輕、剛懷胎,把她拿掉。而其實我們等這個小孩好幾年了,若要拿掉我們也很痛苦。那時候在婦產科外面就很掙扎,當下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電話給 師父,請教 師父我們應該怎麼辦?

 

小克師兄:那個時候是決定要拿掉了,有了定論。

 

師父:那個時候他們是已經確定了。

 

小克師兄:就是電話如果不打,就確定要拿掉,因為醫生說小孩子可能會兔唇……

 

師父:簡言之就是畸型。

 

小克師兄:那時候打電話給 師父,師父就說:「放心」。

 

師父:不知道他(小克師兄)當時會不會覺得我做人怎麼那麼壞,又不關我的事,所以才說得那麼輕鬆。

 

小克師兄:師父要幫忙養!(眾人笑)

 

師父:因為我回話很輕鬆。

 

小克師兄:生出來的時候……﹝好加在﹞!(台語:指幸好是圓滿的結果)。(眾人笑)

 

淑真師姐:那個時候心裡很不平靜,因為懷胎十月都在肚子裡面,她有怎樣的變化,我們真的都不知道?因為自己的力量實在太薄弱了,所以只能依靠宗教的力量,希望多少都能有點影響。

 

小克師兄:這個過程很辛苦,因為心裡還是有個「疑」。到底是懷疑 師父,還是懷疑醫生?就一直掙扎。我是可以放下,但做媽媽的總是會擔心,所以這十個月的過程的確是滿……,等生下來後,師父說「就跟你說沒事」,可是這要怎麼講……

 

師父:這時候可能有人會講:「就是巧合啊!」。(眾人笑)

 

小克師兄:所以就生下來了,而且她還讓我們覺得很開心。

 

師父:如果健康生出來是巧合,那後面那一段就很難巧合了。怎麼會YOYO台不看、什麼台都不看,只看淨空老法師那一台?所以是「緣」,為什麼她會對佛的這些訊息比較有緣?因為有前世累世跟之前的訊息給她,這就是中國人在講的胎教。所謂胎教是「孺嬰」之前就在教育,就是還沒有懷胎之前就在做育,現在人則是懷胎之後才叫胎教,中國人以前的教育比較不是這樣。所以,古人才會說「三歲看八十」,原因就是這樣,因為那個時候就是他的性定在那邊,如果在三歲之前給他的教育是很根深柢固的,他以後都不會變。就是說,這個小朋友在三歲以前若扎下聖賢教育的根很深,你不要以為他都不懂,其實他一直在接收這個訊息,他以後在任何汙濁的環境下都不容易被影響。相反的,若從小是札下那種很負面的,他長大以後也不容易在好的環境中變好。我們都算是起步比較晚的,所以我們要加把勁。

 

師父:看最近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

 

學員:……

 

師父:心想事成,妳不是要看嗎?現在,人家就主動來讓妳看了。她(指某學員)說要到你(指小克師兄)家去看小孩。

 

小克師兄:本來我們是明天才能來的,因為我有另外一批朋友在墾丁,但他們明天不見得有空,所以我就問他們說:「你們的活動是什麼?」,他們說「我們已經準備一百瓶啤酒了!」我就問我太太:「一百瓶啤酒跟來見 師父,哪一個重要?」「當然是來這裡啊!」所以我們就來這裡了。

 

師父:你們現在聽小克說選擇來這裡,感覺很正常,這是對於在這一個空間的小族群來說,這樣做聽起來很正常。如果,你這樣出去說給外面的人聽,他們說你們叫不正常,對不對?因為外面百分之八十以上是負面的,所以他們會覺得你們不正常。而為什麼你們這個族群聽起來感覺正常?因為你們有學啊!你們知道啊!所以,法味重,世味則淡,而世味重的人,法味則淺,那是相對的力量。你也可以去觀察,除非是已經超越的修行人以外,一個說在學習生命成長的人,他到底是真是假?你如果看到他是去逛街買名牌、聚會時東家長西家短那一種的,他哪有真的在修?你如果約他來學法,他會說:「我現在有什麼事……」。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不是你在外面有什麼招牌,或你穿什麼制服你就是了,所以,小族群是這樣。他(小克師兄)在猶豫的時候,我就猜他還是會來。

 

小克師兄:我心裡有說要來。

 

師父:所以我們對他們有信心。

 

小克師兄:師父,我想請教一個問題,這兩年半,自己以為修得還不錯,但因為工作的關係,發現自己會為業績而晚上睡不著。回過頭想,因為在 師父這裡聽過「依報隨著正報轉」不下二十次以上,自己就開始想著依報和正報的關係。「如何轉」這個是原則,可是那個契機應該怎麼做?

 

師父:我引用下午的例子,業績是財,錢多就是業績好,你們的世界是這樣。那麼錢從哪裡來?從「財布施」來,就是這樣啊!這是你這個小問題真正的總綱領,朝著這個總綱領去做,就會轉化。那重點來了,你們不能僅止於以前一般人所認知的財布施那樣,你一定要更廣、更深入「財施」是什麼?不然,人家是拿到全部,而你只拿了一點點,冤枉!

 

所以,學法為什麼要深入的原因是這樣,同樣一個用詞,它的深度、狀態都不一樣。一百個人有一百個認知,也就是說一百個人去做同樣一件事,會有一百個結果,都不一樣,深淺不同!因為他們對這一件事情認知的深度不一樣,所以做到的那個點就不一樣。就像學跳舞的,老師的姿勢都擺出來給你看了,可是五十個學生做出來的都不一樣,因為他們體認這個姿勢的點、力道、要推到哪裡都不一樣,所以他們做出來的姿勢就會不同,優美度也不一樣,所以一定要深入去了解。

 

平常的「守口養氣」也是很重要。道脈在講的:「口屬水,水屬財,閉口養氣,才不會耗損」,你不會耗損,你的精氣元神比較蓄積得住。因此,賺錢簡單,但要守得住才是難,所以「眼、耳、口,聚神、蓄精、蓄氣」,精、氣、神三花鼎盛,這個人的依報一定好。所以,眼內觀,耳內聽,閉口養氣,內聽蓄精,閉目養神,所以精氣神就好。

 

師父:不曉得這樣講有沒有了解?還是要再深入?

 

小克師兄:應該是說自己又退轉了。

 

師父笑:那是你講的。不會啦!如果生命的曲線是小跌,那算正常的,為什麼?因為起心動念的關係,還有過去的業障現前啊!如果過去的起心動念是這樣,現在的結果也一定是這樣。因此,如果現在有一個人的線是一直衝上去,那個就很奇怪;而又有一個人的線則是一直跌下去,沒有反彈一下,那也是很奇怪。為什麼?因為一個人的思惟、起心動念都有加減乘除,你有看過一個人都是加乘而沒有減除的嗎?當你加乘時,線就往上走,減除的時候,線就往下跌;起心動念上來的結果就是線上來,下來的結果就是線往下,就是這樣而已。

 

因此,你要如何讓生命的曲線上去呢?如果因為過去的業因,本來應該下跌的,但因為你今生起心動念的加乘比較多,它就會幫你扣掉下跌的部分,所以在小幅度下跌之後,它就會上去了。那麼,現在的人剛好相反,跌下來的比較多,為什麼?因為過去生都有種善、種惡,對不對?種善的時候幅度上爬,種惡的時候往下掉,但是,因為這一輩子種惡的人比較多,所以本來應該比較好的,好到一個程度,因為種惡扣分了,所以就跌下來了;而本來應該比較壞的,只會壞到這樣而已,但因為種惡而加上壞的分,所以就會更加下去了;下去又有好的,又會上來,現在人的曲線大概是這樣。

 

所以你如果知道這個理論、原則、方法,對於過去的,我們已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用現在的積分來衡量。所以當上去的時候,有小跌下來是正常的,不要期待是一直往上衝。那麼遇到小跌時,就要趕快反省「我是不是健忘、怠惰了?這是來提醒我的!」那麼這個小跌就是好事,它提醒我們要趕快去加乘,加乘加乘,時間一到,你又會上去了。

 

所以套一句你講的「心很難安定」,到底是不是很難?所以最近我常重覆一句話:「信心清淨則生實相」,信心很重要,「信為道元功德母」,不信就沒有辦法。前一陣子我好像有跟這裡的學員說:「現在沒有學生!即便有老師,可是沒有學生」,為什麼?因為學生不相信你,沒有真信,他就不是你的學生!所以只有朋友而沒有學生。我舉一個例子,密宗有一位大德上師叫密勒日巴尊者,很有名,很有成就。當時他是怎麼拜師的,諸位知道嗎?他要拜他的上師時,他的上師本來不要,他就請上師開條件。

 

上師:不然這樣好了,我住在城內,而郊區有一群土匪,每次有人要來供養我的時候,就會被那些土匪干擾、阻礙。這樣好了,你先去把那些土匪處理掉,不要讓他們阻擾來供養我的人。

 

密勒日巴尊者:是。然後他就去把那群土匪處理掉了。在座有誰做得到?為什麼?我們世間的人會說:「這不是做壞事、造業嗎?」,這樣就表示你不相信你的上師!因為他如果叫你這麼做,一定有他的道理,「我都有能力做你的上師,你這麼看得起我,不就是你認為我很有能力嗎?那我很有能力,我連他們的因果都不懂,我憑什麼讓你認為我很有能力。」所以,就「是」!就去殺。密勒日巴尊者會有成就,因為唯一依止「上師」。那個上師會不會﹝黑白來﹞(台語,指胡作非為),不會嘛!因為修行人到一個階段以上,至少都有「通力」,他知道城外郊區那一群人本來就有一些因果,過去生種的因,今生結的果,他們到那個時間本來就要死的,他只是透過這個因緣去訓練這個徒弟的信願,就是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這件事。師若無道,也不為人尊師,你為什麼會尊師?是因為他有道,你是尊重道才尊師。那麼密勒日巴就去做了,為什麼?真信!所以他會成就就是這個原因,這沒有訣竅。

 

修密的人沒有不知道密勒日巴尊者的,就好像沒有人不知道章嘉大師的!達賴喇嘛也沒有人不知道的!他就是像這樣的地位。講這樣的地位也不夠圓融,應該是說這樣的能力,因為「地位」不見得等於「能力」,我們是重實質、講能力,不執著在那個地位;因為地位假得了,而能力假不了。地位為什麼假得了?我以前在電台工作時,在那邊來來去去的都是明星,有很多香港來的,那個宣傳也是香港來的,每個人都是光鮮亮麗。但是,據他們分享,他們回去都是很邋遢的,而出門都是裝扮得光鮮亮麗,還有的是有一餐沒一餐,可是他們的特性就是踏出門都要讓別人覺得他們很好過,但回家後鬱卒,出去就裝個樣子,長年累月下來,哪一個不躁鬱、憂鬱?最後,變成要借錢去看醫生,所以假的地位就是這樣子。

 

世尊當年講「信為道元功德母」,要聽好喔!是相信這個「法」,而不是相信這個「人」。祂明明白白跟大家講「四依法」,要「依法不依人」,所以是要你相信那個法,而不是那個人怎麼樣;而依止上師就是因為他有那個法,是這樣的。那如果是這樣,很多事情就很好解決的。那一天宜靜也有看到,事後宜靜才告訴我:「第一次看到 師父那麼嚴肅」,我是想說我又沒有很嚴肅(眾人笑)。事情就是她們(宜靜師姐、麗雲師姐)來的時候,剛好有個人來預約,這個人我見過第二次面,我第一句話就問他:「你有相信我嗎?」,你們有聽過我這樣跟別人講話嗎?沒有嘛!那是為什麼?「法非定法」,他就是需要這顆藥!我接著說「你如果不相信我,不用講了,你走」,態度好像是在趕人,難道我們真的不希望他來嗎?有那麼壞心嗎?不是的,是要他先問問自己有沒有相信,如果沒有相信,只是來聽一下、參考一下的,那是我們彼此都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我花很多時間用心講了很多,而你只是參考的,我要怎麼再講?那麼,你就去找你相信的那個人,聽他講就好了,因為「成功不必在我」。

 

所以,對於能聽能信的人,你多說一些;而不能聽不能信的,就少說一些。對於不能聽不能信的人,你如果多說,就會造成對方的困擾,也浪費自己的生命,沒有智慧;但是能聽能信的人,你不多說一點,你就沒有慈悲心,所以重點都是在「法」上,而不是在財上、回饋上,都不在這些,就是「法」而已!

 

有的人很精進,能聽能信,你還要給他紅包,讓他坐車回去,你們應該沒看過這樣的事吧?就是他來請教你問題,請教完了,而你知道他很不好過,你心裡不捨,還包個紅包給他。所以,我們這種工作真的那麼好做嗎?因此不是為了那個財。而不聽不信的人,就算拿十億到你面前,都沒有價值;你拿那個做什麼呢?他又不會因為你而成就,你拿了他的財,良心過得去嗎?這些法都很細膩,所以我舉密勒日巴尊者的例子,希望你們也不要執著在那些人事物上,為什麼?要「依法不依人」!舉例是為了讓你們了解背後的那個原理原則,佛法叫做「法」,是為了「說法」故,才以這些人事物為例;不然,剛剛為什麼拿莉的媽媽做例子,要是她媽媽不諒解,會說:「為什麼要說我?」所以不是這樣啊!我們對她沒有成見,只是如果沒有藉著這些人事物,「法」很難講。

 

那麼,為什麼有的人我們會講名字,有的不會?這要看事件的嚴重性,隱私的程度,如果是比較不隱私的,我們有時候就會提到名字,這樣比較具體,不會只是說某某某,讓人不知道是不是真有這個人?會不會是你自己編的故事?有名字你們可以去問,可以查證。就像你們今天來,而以前我有講過她(小克師兄的小女兒)的例子,這裡有人聽過我曾講過,有一個小孩她只會爬,我還不知道只會爬是幾歲?你們告訴我是還未滿周歲,她只要淨空法師講經就會。那麼,現在本人出現了,是不是就是真的。(眾人笑)

 

師父:看大家有沒有要問什麼?

(一陣靜默)

 

師父:陳先生最近有點欠安喔。怎麼可以欠安?苦瓜準備要收成了,收成要體力啊!(眾人笑)有好的在後面等你,怎麼可以欠安。我舉一個例,希望你們不要執著在這些人事物上,這個我不說名字,因為比較牽涉到別人的隱私。

 

我有一位朋友,以前本來是過得還不錯,後來因為事業失敗流落街頭,他租的工廠也要被收回去了,他是被他的員工鳩佔鵲巢的。當時,他還有一家大小,你看他痛不痛苦?就好像電視上演的,一個失志的年輕人,流離失所在街道上,沒有人生方向。後來遇到一位老師,那位老師就輔導他,慢慢的好轉,後來越來越好,現在一個月有四、五十萬元收入,日子很好過了。結果,掉了瘡疤就忘了痛,他得到「法」,使事業成長之後,他就比較沒有用心在法上,而是用心在他的享福跟事業。那麼,用心在事業有什麼不對?是對的;可是我要表達的是,你要把你的「法」帶進你的事業!而現在則是「法」煙消雲散了,只剩下事業,那他的事業最後只會剩下什麼?「我就是要錢我才要事業」。當時他很快爬升起來,可是現在呢?雖然還沒有往下掉,不過我們預估可能也不遠了。當然,是希望他不要變成這樣,但那是一個自然法則。現在他有了錢後,身體就出現障礙,你們知道礙到什麼程度嗎?他只是一個落枕而已,醫到現在還沒有好,快一年了。你們會覺得落枕很簡單啊!去推拿一下就好了,結果沒有好,又延伸到手臂,延伸到其他地方,而他還要做事業,你們看他這樣痛不痛苦?

 

這個例子不是在說你們是這樣子,而是說有這個例子可以做為一個警惕,要在沒有變成那樣之前就先去做修正,那麼各方面就會比較好,重點是後面的這個「各方面都要比較好」。「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就好比我說這個例子,小克如果聽得懂,前車之鑑可以吸收,不要步上後塵,類似這些。這個時代有時候就是這麼麻煩,我們要舉一個例子之前,都要先跟大家講一下我是在講「法」,而不是針對那些人事物。

 

很多事情不要急,做課急,念佛急,拜佛也急,叫你們做這些功課就是要你們心不要急,緩緩的來,緩緩的來會讓你的身心比較緩和。不然,你(指某學員)最近不是比較急嗎?我們一個月沒見面,上個月你也沒有跟我說到話,對不對;不僅上個月,好幾個月我們都沒有說到話,你們都是靜靜的在那邊聽而已,最近變成這樣。(編按:師父似對某學員的現況感到惋惜)

 

師父:看還有沒有人有什麼問題?

 

雅聰師姐:師父,我今天做錯了一件事。

 

師父:一件喔?(眾人笑)

 

(雅聰師姐有點不好意思)

 

師父:好啦!好啦!一件,一即一切。(眾人笑)

 

師父:不會啦!這樣比較輕鬆詼諧跟妳說,不要在意,妳繼續講。

 

雅聰師姐:今天做錯那件事情,本來很生氣,生氣的時候沒有去意識到,就「一念瞋心起」……

 

師父:對啊!「百萬障門開」,功德林就燒掉了,妳看多冤枉!不過沒關係,學個經驗,下次功德林快燒掉的時候,要趕快澆水(眾人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往這邊挪移就好。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尤其是在這個時代,看起來妳是最有聖人資格的,我們這種是凡夫的資格,為什麼?因為「聖人常過,賢人不二過(少過),凡夫無過」。我解釋一下,聖人一定是發生什麼事情都是他的過錯,他不會去怪別人,一定是自己的不好;那賢人少過是為什麼?賢人犯過錯他一定不會再犯;那麼凡夫都是說別人的錯,自己沒有錯,所以看一看,妳是聖人,不簡單。

 

雅聰師姐流淚說:當我忽然間意識到時,就全身發冷,一直發抖,我知道我做錯了。

 

師父:不會啊!即時豁然,還得本心,懸崖勒馬啊!不要說是「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至少煞車要踩得住,踩得住最多只是嚇到而已,如果車子是加速撞上去,就整個都毀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材燒」。

 

學員:那還有功德嗎?

 

師父:沒撞到的那部分留著,煞車皮磨掉了。(眾人笑)

 

有的人讓他受苦也是慈悲,為什麼?因為一個人有業障,你不受苦,業障就永遠消不了。那我的業障一定要我自己受苦才消得了,你們在座沒有一個人可以幫我受苦消業;但是你們可以教我受苦時要用什麼心態去受,它總歸還是要受啊!不是說我用什麼心態就可以不用受了!因果不空啊!所以你們了解了,才會用歡喜的心態去面對苦厄的人生,那時你會說「好棒!好棒!又消一條了,又消一條了」,業消則福至,消了一條代表什麼?代表福又出頭一點了,美好的時光在等著我。而我們通常都是看到那些不好的,都不去看那個美好時光就要來了。

 

師父:所以等一下你們(指小克師兄)還要趕去墾丁?

 

小克師兄:不用趕,慢慢開去就可以了。

 

師父:你要剛好在他們第一百瓶啤酒喝完的時候到,然後開始喝泡沫紅茶。(眾人笑)

 

小克師兄:剛才 師父講的那個「業消福至」,終於知道了,之前我也是會用負面的態度去面對業障,現在心境的確是有差。

 

師父:對啊!所以我說「角度」,那個不好的在那邊,你偏要去選擇那個角度,而好的在這邊,你卻不調向這個角度。你們自己有階段性在學習的功課,有的人一樣,有的人不一樣,一段時間你們自己就要去講,講的用意是什麼?像現在這個時間,你們去講你們的部分,你的體會、你的心得,來做一些修正,那麼你就會知道,原來我做這個事情是有進步或者是沒進步。當然有的人會直接感覺到有進步,可是不知道進步的範疇、方向跟大小,或者是不知道「我要怎麼更進步?」的那個拿捏,所以有一段一段時間的不同。

 

為什麼我要講得比較保守?因為古師大德大部分都是「複講」成就的,他們是怎麼學的?好比我現在講一次,兩個小時,你們都不可以抄筆記,明天換你們上來講,照我講的那樣講,也是兩個小時,看你們講不講得滿。那為什麼要這樣?這樣的用意就是看你學習的時候專不專注,你不專注你一定記不得。所以,那天你們在錄的時候我也跟你們分享過,並不是說不可以錄音,但是不能抱持一種心態說:「我有錄就好了,我當場可以不必專心,我回去再聽就好了。」你如果當場沒有專心聽,回去聽也是沒辦法深入,就產生不了真實作用。而如果你當場很專心,回家再聽是加分,有這個差別。所以是「論心不論事」!一樣是錄,而為什麼會差別那麼多。我以前沒有你們那麼聰明,還可以錄音,我聽一堂課,如果三個小時,就要記三個小時的內容。本來我是不知道,小妍沒講我也沒有發覺有這件事。

 

小妍師姐:也都沒有上廁所。

 

師父:對啊!妳現在講我也才想起來,好像也都沒有上廁所(眾人笑)。我就是坐著,大家以為我是啞巴,所以是實質重要,專注而已。世出世法都要專注,就是什麼都要「一」!大家慢慢去體會,你連聽也是一,看也是一,什麼都是一。你一定要相信佛法講的,佛法真的是「一通一切通」!不要期望去知道很多,這完全違背佛法的理論,我剛剛講的,角度差一度就到不了了,更何況完全違背,而「雜」違背「一」(專)啊!所以就到不了。為什麼叫「一」?它跟內心相應,「一」才會純;有人叫你成長要複雜的嗎?沒有啊!大家都是叫你做人要單純,因為單純的結果是美好,所以要單純。

 

學員:現在的社會好像都是這樣(複雜)。

 

師父:所以他們吃虧啊!如果這是做生意,我們就要會算,不要因小失大,只著重眼前,而失去了一整個江山。那天我才講,三界至尊摩醯首羅天王,用盡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他的福德不及你們跟人家分享四句偈。摩醯首羅天王,三界至尊,祂有七寶,而我們沒有,所以我們的福德哪有人家的大?而在佛法中,只要你們願意跟人家分享四句偈,比如「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對方不用接受,也不用說懂了、做到了,只要你肯分享了,你就有這一部分的福報,而如果對方因為這樣而成長了,你的福報就更大。所以,你的福跟禍的大小,是來自於你造作這件事情的廣度跟時間,時間拉越長,影響的層面越廣,你的福越大;但相對的,是禍也會越大,如果你做一件壞事,影響的層面很大,時間拉得很長,你的果報就很慘,這是相對的。

 

雖說是摩醯首羅天王,三界的至尊,六道輪迴裡福報最大的,還比不過四句偈;但是,好高騖遠不能成就,所以要踏實,而踏實一定是在正確的理論、方法、原則上去捉摸,對了就對了。分享四句偈的同時,你就會想去深入四句偈,讓自己也做到,才不致於丟臉,「幸好他今天沒有問我」,「糟糕了,他問我這個是什麼意思?」,這樣你才有動力去學習、成長,所以是成長自己還是成長別人?成長是自己的事啊!

 

師父:大家最近學習有沒有什麼心得?

 

學員:有件事我滿納悶的,過去的環境很單純,現在環境比較複雜,我一直以為我自己不會「兩舌」,後來發現自己會被同事影響,雖然我有拉回來,可是拉回來之前所做的這些錯誤的事情,該怎麼去彌補?

 

師父:所以佛家有兩個字叫「懺悔」,「懺其過去前愆,悔其未來不再造」;說淺一點,顏回的「不二過」就是懺悔。那念佛功夫得力、功夫成片等等的程度都不一樣,是在比那個程度,而且前面還有一個功夫叫「伏住」,就像剛剛雅聰講的那個,雖然只知道踩煞車,但比以前還好了。我們在穩定中求進步,每一次每一次的遭遇,都學得了一點可以因應下一次,不要讓下一次壞的效應跟這一次一樣大,這樣就是在進步了。所以,也不需要急躁的要求能夠一步登天,都不會犯錯;你如果是這種人,你也不用學了,因為你早就是來這裡教人的人,你那時候的犯錯,是要表演給人家看的。所以不必太急躁,重點是「不二過」。

 

講到「懺悔」,有一天我去某個佛寺,是蔡老師找我去的,那一天是他們住持的生日,他們宴請百桌,她找我去吃飯。結束後,她請我去喝咖啡,我在寺院的公布欄上看到一個很大的海報,寫著「懺悔的意義」,你們知道它上面寫什麼嗎?它大致的意思是「懺悔就是你要求別人原諒你」,你說這樣講對不對?而人家也是這麼﹝興﹞(台語,表香火鼎盛)。

 

所以,存在即是合理,也沒有對或錯的問題,對於某一個程度的人,他要這樣才能夠接受了解,他才有依靠,才知道懺悔。你如果直接教他「心要改」,他沒有依靠,他感到很抽象。因此,佛說法依二諦而說,「俗諦」與「真諦」,都對!只是學法的人要清楚,我踏過第一階,走上第十階,過去的第一階相對第十階而言好像不對,可是我還是感恩。對於還沒有踏上第十階的人,第一階還是對的。所以,我們即便知道現在的佛法多半停留在迷信,可是也往一個方向在挪移,迷信總比不信的好,迷信的人還會因為畏懼、貪心而去做好事,而不信的人他都不會,就直接去做壞事,認為沒有因果。所以這是階段性的比較而已。

 

你們瞭解「懺悔」的真義,你們就往真義去,至於你認為不對的,有機會的話也不必去跟他們爭論。我剛剛有講到:「要聽要學的,你多講一些;不聽不學的,你就不要講」,要有智慧,要有慈悲,「此宗本無諍,諍則失道意」,我們是要學一個「道意」,不是要去失「道意」,人家在紛紛擾擾,讓他們去沒關係,我們自己拉回來「反聞聞自性」,這樣就好。

 

懺悔在形式上有諸多方式,比如:拜懺……等等。如果沒有那個對象(佛菩薩的形象)在他前面,他長養不出深刻的懺悔之心,所以你說他在那裡拜有沒有用?有啊!不同的方法對治不同的人;而有的人不用,他自己就會自心懺悔,就不需用那個儀式。可是如果辦不到的人,那個儀式就很重要,因為有規矩、有方圓可以依歸的關係。所以那個公布欄有沒有用?階段性上他求別人原諒,但到最後他總不能只求別人原諒而自己都不改,一再求原諒也會不好意思,不然自己就回來改一改好了(師父笑)。

 

學員:我習慣晚睡,一下子要調回來很難。

 

師父:所以慢慢調,先調十分鐘,十分鐘……,往前挪移。

 

學員:會睡不著。

 

師父:不只是睡覺這件事情,做任何事情剛開始都有一個勉強階段,學法也是,都是這樣。一般講說「凡事起頭難」,可是一定要克服那個起頭,就是要「勉強」。所以一次不要太多,例如:差三個小時,先慢慢調,今天比昨天早十分鐘,一個星期都早十分鐘。

 

學員:可是會睡不著。

 

師父:對啊!所以要勉強,不管怎樣就是躺下,提早躺而已,睡不著就念佛。提早、提早、提早……,「久久精思,方乃調熟」,你做久了,熟悉了,你就可以契入了。速度調慢,勉強自己一定要做。晚睡跟早上的作息也有正相關,所以不是晚睡調整提早一點而已,早上的時間與作息也要跟著調整,都慢慢挪移。這裡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他們如果調得過來,你也一定調得過來。

 

學員:最近不知道是不是快接近七月了……

 

師父:這裡也有人這樣啊!我沒說,你們坐在這裡有在淨化就好了。不能跟你說沒有,有!(指學員感應到的事)但重點是,我們正確的功課要持續地做。我剛剛有講了,那個生命曲線有小幅下降再提升是正常的,所以不必過於擔心。

 

學員:還有一件事,就是以往都會夢到祖先,我夢到的樣子跟穿的衣服……,就是比較愁眉苦臉的樣子。以前我都會在精舍立牌位超度,我聽淨空法師說也可以自己超度,比如說念什麼經來迴向,可是我平常很忙,那是要寫牌位超度比較好?還是不要?

 

師父:寫照寫,但你不能沒有自己原來用功的部分,聽得懂嗎?就是說,不能寫了牌位,你就不去用功自己的功課,說真的,如果自己用功的部分有力道了,有寫沒寫都一樣。可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心還不能真正安定,所以照寫沒有關係!就是先依照你過去的習慣,去表達我們對祖先的慎終追遠。寫那些牌位對於你各方面並沒有影響,主要是你同時要去落實自己的課題,這樣雙管齊下,就會有一些作用。

 

學員:還有我做生意,生意比較順之後,同行就會嫉妒;我也是想以和為貴,可是別人不覺得,都一直跟我競爭,他要去地獄,可是我不想。

 

師父:所以當時我只跟你講兩句話,你基本上是有往那邊挪移,所以你比較順的部分就是「廣植福田」;還有另一句是什麼?「廣結善緣」。那這個「善」的標準我們要慢慢去了解,就是說人跟人應對,你不理他也是善,你對他好也是善。總之,建立在不得罪別人的原則上,什麼方法都是廣結善緣,這樣就好了。他們要這樣做不要緊,你放下就好了,你就沒事;如果他們這樣做,而你也跟著這樣,那麼你也會下地獄。那麼,我也跟妳說一個真話,為什麼你生意好會遭他嫉妒,而別人生意好卻不會遭他嫉妒?因為過去生你們有這條債。

 

學員:所以是以前他好,我有嫉妒過他?

 

師父:消業嘛!我剛剛有講,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又消一條業了」。重點是你要把握不能起瞋恨,起瞋恨就會適得其反,就違背你的心意了,你是不想下地獄的,對不對?但「瞋恨」是地獄的原因,違背了你的心願,你這樣就冤枉了啊!所以,你要去訓練不起瞋恨,業就消了,福就會更好。

 

學員:就是一段時間嗎?過這一段時間就好了?

 

師父:對啊!我舉一個淨空老法師的例子,也有很多人批評他啊!但他有寫過任何一封信反批評回去的?沒有啊!就是這樣就好了,解決了。他們如果批評累了,自然就停了,停了,表示我過去欠他們的這一條債就消了,我如果再打筆仗回去,就攪和不完。我的時間都已經不夠來成就了,哪來時間去跟他們攪和。要把握這個,返回到自己。

 

學員:還有就是南瓜枯了,我的眼淚會一直掉,頭很痛,這是嚇到嗎?

 

師父:也不能說是嚇到,這是一種「疏洪系統」,階段性你不哭反而比較有問題。

 

學員:這樣喔。

 

師父:對,你就順其自然,眼淚流一流,它的週率就會慢慢拉長,漸漸少、漸漸少,少到變成不會這樣。而這個前提都是妳有照著正確的方法去做,這些狀況就會自然沒有;如果你沒有這麼做的話,這些現象就不一定是好事。妳既然有,就往那個主軸去挪移就好了。不然你問雅聰,講到流眼淚,你們兩個可能是拚第一、二名的(眾人笑)。那她(雅聰師姐)知道,就比較不忐忑,讓它去流而已,流一流就好了,所以是疏洪系統;就好像冷氣,冷到一個溫度,壓縮機就停止,而當不到那個溫度了,它又會啟動。念佛的用意也是這樣,當你心不平靜的時候,透過念佛來讓它平靜下來,平靜了就不用念了,不平靜時又再念,是這樣的系統,用這個冷氣來做比喻。所以當你這個水快淹過堤防了,你讓它疏通一下是比較好的。

 

學員:我之前上班時有空都會念《心經》一百零八遍,之後忙了就沒有念了,要繼續嗎?我要讀《金剛經》或《心經》?

 

師父:這樣就雜了,你選一樣就好。你如果真的很忙,你不一定要執著「經」。我剛剛有講,念經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你自己去拿捏;可是這三個只選一個就好了,都是「一」就好了。不能完全沒有,可是也不能全部都做,只要選一個,有這個就好了,不必再去要另外一個,其他都萬緣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