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時間:2008年8月16日(農曆七月十六) 19:00~21:00
地點:屏東東港魚問屋(屏東縣東港鎮光復路一段148號)
講紀組恭敬整理
師父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青苔雖然薄薄的,踩到有時候還是會滑倒。一般人比較愛討論境界,他的功夫還沒到家,那就是要去練到家。「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即便功夫還沒到家,但就是要這樣去練功。這很正常,施藥要對症,不對症,藥也沒有用。所以最近有一些感觸,為什麼當年要你們在網路的世界少去跟人家交流的原因就是這樣。剛剛才跟莉玲和如芬講,很多人上網,自己有部落格,也很喜歡去看別人的部落格,看到人家寫的文章就想要表達一下。表達無非是兩者,不是贊同就是有所批評。於是問題就來了,聯想延伸聯想,妄念延伸妄念,到最後會狗咬狗一嘴毛。
我剛剛說的,階段性要「時時勤拂拭」,我們掃除塵埃的時間都不夠了,如果還去撒灰塵,這樣就越難回到清淨本然的那個狀態,很冤枉!今天早上我跟義孝吃早餐的時候,他就去我的部落格看,他說:「喔,有人在上面回應。」我說:「我知道啊!」你說它對不對?這沒有對錯!問題在於回也不是,不回也不是;不過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去做這種人就好了。你說,人怎麼會有那麼多時間,整天都沒事做,天天在那邊找別人的部落格,看人家的文章,然後給一些意見?即便我有部落格,除非你們有留言,我需要跟你們說一些事情,不然我是沒有在逛網路的世界。
淨空法師應該也滿擔憂一件事情,就是未來的戰爭只要按一個按鍵下去,世界就毀滅了。因為現在的網路遊戲都是打打殺殺之類的,如果讓我們的孩子習慣了按按鈕,認為按那個鈕是假的,人不會死。那麼等他長大當家了,哪知道按一個鈕下去,全部的人真的都死了,這件事不只是在講網路的世界而已,而是在講「長時薰修」這件事!如果長時薰修好的,自然變成好的;而長時薰修不好的,在潛移默化下,就當然變成那個樣子,如果是那樣就比較冤枉。
再來,為什麼講到那個留言?好比這樣說,你們如果還記憶猶新的話,我曾講過學道、學法要怎麼樣才能成就?要離三相,就是「離心緣相、離名字相、離言說相」。如果我們能夠離這三個心緣、名字、言說相,我們在學法就沒有用「心意識」,而沒有用心意識就是用「真心」,這時候你看到一句話,就馬上能夠了解它背後的義理。而背後的義理之所以是背後,就是它的深度無止盡,那就要看你自己做到哪裡才能體會到哪裡;這不是在跟人家說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我舉例說,「布施」是什麼意思?你說「我知道了!布施就是去服務人群」,這樣而已。如果人家告訴你的答案是這樣,你就只會有一種答案,而不知道布施其實是一種寬廣無盡的義理,它只是用兩個字來代表。若你執著在這些相上的話,你就只能知道這樣,而不知道其他的,就會「得一失萬」,那就冤枉了。如果你「離心緣相」就能契入它的深度,知道布施原來是一個原理原則,那個原理原則是叫我們「捨」,能「萬緣俱捨」叫大布施!而不是教我們花很多錢,拚數字,越多錢的越大,不是這樣;是我們要在心境上越放得下的越大,而這個部分以下的義理就不是這些言說、文字可以到達的了。
所以,學道要有基礎,基礎就是我們的「信」及「實踐力」。如果沒有實踐的話,再多高妙的道理,我們都會用自己的「意識心」去定義它。如果我們用意識心去定義它是對的,那麼我們現在就不用坐在這邊互相勉勵了,為什麼?表示我們本來就對了,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本來就是精精準準的正確了!而精精準準的正確,就表示人生沒有苦厄了,就不必坐在這邊互相勉勵。因此,一定要放下我們自己的心意識,尤其是學道的人。如果我們要跟人家請教問題,就要放下自己的設定、自己的成見、自己的想法,那個叫做「信」!「信、進、念、定、慧」,最後才會產生智慧啊!要不然,都是研究、做學問,那個只是常識、知識,不是智慧,所以要慢慢拉回到「論實質,不論形式」。
農曆七月又到了,我的體會是每年都要重覆一次;每年跟一批人講過七月是多美好的,是孝親月,大家應該用一種感恩的心去緬懷祖先……等等。以這樣等同的心去對待我們周邊的人事物,我們就會處在一個比較好的能量場裡面。問題來了,怎麼有人常會夢到祖先?夢到後就疲累不堪,是不是怎麼了?應不應該去燒些紙錢?是不是又……?有很多這樣的問題。而同樣的人每次都問同樣的事,這表示什麼?比如說,今年七月他來問我,我跟他講了,他就「喔~就是這樣,好好好」,這一段時間知道了就去做了。結果事隔多日又淡忘了,因為沒有長時薰修,我所謂的「長時薰修」是指持續去落實他所知道的正確訊息,而因為他沒有一直去落實這個正知正念,於是到了明年的七月,我就要再來服務一次。所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一生越過一生,生生世世沒完沒了,都是這些問題。
七月期間,為什麼一般人普遍會說這些靈異的事情比較多?因為「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跟你們講農曆七月到了,你們會想到什麼?所以,那些事情不被你們想來才怪。如果換成現在整群的人都想:「七月到了真好,是感恩的日子。」那麼這些人一定都無礙。日本江本勝博士的水實驗中,水的結晶有沒有起心動念?無情眾生是我們給它們什麼念,它就變現什麼相。所以把境、相拓寬到人事物上,包括無形的空間,都是我們的自現境、自現相,它由何而來?由我們的「心想生」。所以,一個人如果保持淨念,那些事情就沒有了,還需不需要去求神問卜?不需要了!那個神已經在你心裡了。把你心裡那個神顧好就好,要把祂顧在清淨念裡;如果我們把那個神顧在邪思邪念裡,那麼我們就會引來邪魔,就是你們說的妖魔鬼怪,比較有水準的叫做鬼魅魍魎。
學員甲:要清淨好難喔!
師父:所以才要訓練啊!就是再三強調的「長時薰修」。所以我為什麼說每年的七月一到,很多人都有同樣的那個心態,不是害怕就是擔憂,那表示每年到七月的期間,這些人都沒有進步,沒有每天去薰習正確的訊息。如果有每天薰習正確訊息的人,就會覺得「好像不是很難」,漸漸的,會感到「其實也滿簡單的」,再漸漸的,會發現「好像本來就沒有那個問題,哪有難跟簡單?」
講到這個「業」,我們說六道輪迴屬於染業,四聖法界屬於淨業;四聖法界並不是沒有業了,世出世間只有一個沒有業的,那叫做「圓滿佛」。而等覺菩薩還有一品生相無明,祂還有業,祂還造罪,可是祂已出離了淨業了。現在我從下面講上來,為什麼六道輪迴叫染業?為惡是染業,為善還是染業,能夠「善惡不立,中道不存」,善惡不二,就能超越到四聖法界進入淨,而淨還是業。如果再超越上去,進入一真法界,則是染淨不二,那種生命狀態綜合上去,才慢慢只剩下習氣,就是妄想的習氣而已(已不是妄想本身),它會隨著時間淡化。而從脫離輪迴算起,要多久才能成就圓滿佛?三大阿僧祇劫,所以六道輪迴的眾生階段不算在內(六道輪迴不算在三大阿僧祇劫時間內)。因此,學道要成佛,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而六道凡夫階段是不算在內的,從脫離六道輪迴才開始算。在極樂世界要從「方便有餘土」進到「實報莊嚴土」,還要十二大劫,但是在娑婆世界有可能一念間即得。所以,佛法的真諦說,說到末後,會讓人很難相信的原因是「念劫圓融」,「一念」拓開「無量劫」,「無量劫」縮短為「一念」,所以理論上「一念」就可以成佛。
問題就來了,剛剛有講,我們慢慢去找出原因,都是因為我們的信願不足,我們都先把「難」放在前面,事情就真的變得很難,那麼我們想要簡單就是不可能的事了(師父笑)。所以,我都轉念,我什麼事情都想一定可以解決,不是「很難」,是「一定可以解決」,換個念,你才會往那個力量挪移。﹝沒代沒誌﹞(台語,指事情沒有什麼問題)我們都要想成很難很難,那麼,不難才奇怪。所以要從根本修,基礎很重要,基礎的訓練越圓滿,你會覺得越簡單。
師父:看有什麼問題?
學員乙: 淨空法師講了兩句話我不懂,他說一樣是圓教的經典,《法華經》是從「空」去證,《華嚴經》是從「有」去證,為什麼這麼說?
師父:般若經是證得空性以後才能契入法,它是一個次第入!而《華嚴》其實也是方便說,《華嚴》是如來親證的結果,親證的境界,所以基本上也無所謂從哪一個角度進,因為本來如是啊!只是說那個境界一般人沒有辦法了解,你知道為什麼嗎?基礎不夠、妄心……等等,所以不能了解。之前常講「諸三乘人不能測佛智者,患在度量也,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讓你離佛智愈來愈遠,遠離《華嚴》。如果從教下來講,要研究《華嚴》,就要一直研究研究,深入才能契入,如果你都還沒有去了解,就更不可能契入。我們知道近三百年內的古師大德,沒有一個人把《華嚴》講圓滿,因此,這三百年內要學《華嚴》的人,你要如何契入?所以上天慈悲,藉由音聲〜《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楞嚴》的第二十五圓通,音聲普被三根,利鈍全收,才補齊這個殊勝的法門。音聲一進去,你就在裡面「念劫圓融」了。
所以是「空有不二」,事實上《華嚴》就是「空有不二」。這樣說好了,「信解行證」,華嚴已經告訴你那些事了,「事」我們叫做「有」,它的角度是這樣講的沒有錯。而《法華》是告訴你從「理」上,理空事有,「性空寂,相幻無」,到最後都是不二。如果兩邊你還執著一邊,就契入不了一真,所以我剛剛才說四聖法界是淨業。一真法界的法身菩薩,基本上是染淨不二,一真就是契入《華嚴》,從圓教初住算起到等覺,上去就是妙覺(圓滿佛)。
學員甲:我現在學乖了,不讀《華嚴》了,歷代沒有幾個讀華嚴有成就的,應該是沒有辦法,我覺得就是有那種感覺,讀《華嚴經》讀到後來就是知道越來越多事。
師父:沒有一樣做得到。
學員乙:對,沒有一樣做得到。可是研讀《法華》的時候會覺得一心相信。
師父:因此以前常強調「上功不昧下行」。下行的基礎都沒有做到,你要怎麼去……?所以,我剛剛吃飯時講的,我現在還在努力落實弟子規而已,我也不敢說我能怎麼樣。我舉個例,昨天要去高雄,威呈跟我一起,而我昨天累得要命,我媽媽在吃中飯時好心問我幾點要出門?我說差不多兩點半,表示她知道了。而我因為整天很累,所以想在出門前休息一下,才剛上樓要休息,我媽媽就在下面喊「你有沒有在睡?」她叫我,我怎麼睡?我問:「什麼事?」她說:「載我去東港一下」,她什麼時間不選,選在我去東港回來後又必須馬上再出門,那麼我能說不嗎?鼻子摸著說:「好啊!載妳去」,這叫什麼?弟子規啊!請問這裡面有沒有那些談玄說妙的用詞?我再舉例,如果我連這個都做不到,我跟你們說這些高深的佛理幹什麼?「淨業三福」的第一條是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一條都做不到了,後面還要說什麼?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再來說有慈悲心,慈心不殺;如果一開始就說要慈悲喔!但是我自己連孝順父母都做不到,你還要聽嗎?對不對?先不要說契入,連聽都不聽。
學員乙:以後學乖了。
師父:那是你的事。這是天性,孝順是天性!是因為我們「性相近,習相遠」,我們不知道這是天性而已。你若知道這些本來就是本分,就慢慢用這個本分把自己導正回來。方便說,因為我們被這個世界污染了,變得不知道什麼叫做孝順父母?所以我們就要藉著聖賢之道幫我們指引回來,指引回來又真的去做了,訓練久了,你就會覺得這個本來就是這樣。那麼,我剛剛講到載媽媽那一段,其實背後還隱藏很多事情,雖然我累得要死,心中實在是百般不願意,但鼻子摸著還是去做,為什麼?除了你們講的孝順以外,何嘗不是我們過去生中的業障。業障現前了,你如果把它推掉,那麼你要去哪裡消業?現在七月到了,做法會消得完嗎?這現前的業障你不去接受,你把它推掉,說「不要不要不要,我累了我要睡」,然後再準備很多錢去燒金紙求保佑?
學員甲:師父,那個情況不能說不喔?
師父:看妳聰不聰明啊?我要當個聰明人,因為業消則福至,不用花錢去消業障,妳看多好!花很多錢還不一定能消業障,重點是不見得能消,那才是冤枉,對不對?如果我現在知道事情遇到了就是消業障,那麼就算半夜也要趕快去做,看妳要去幾次東港,我都載妳去。
學員甲:可是,被孩子煩的時候也要這樣想嗎?
師父:不然妳可以做第二個想法,妳若可以,我就跟妳說好。問題是妳揍下去,過去的業就消不了,現在又造一個業。
學員甲:現在的父母好鬱卒!
師父:不盡然啦!現在的孩子也不見得幸福到哪裡去,這是相對的!一個巴掌拍不響,所以我為什麼最近也比較強調弟子規的原因就是這樣。「教育」真的很難,「為人演說」有時候說得太高,人們只看你那個高遠的部分,而不去看現前要做的部分。我們一直在演那個,一直在做那個,但一般人都忘記這部分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你們說六祖惠能大師境界很高,我請問在座諸位,你們從他的行誼、行為舉止去觀察,他有沒有離開淨業三福?沒有啊!但是有人質疑,他是文盲,如何「讀誦大乘」?雖然他看不懂,不過他很愛聽人家唸經,他聽人家唸經就等於讀誦大乘,他在教人「為人演說」,在說之前先演,他先做到。所以,他有沒有「孝養父母」?有啊!他把母親安頓好才出來,對不對?「奉事師長」有沒有?你們看他對弘忍大師的心態是怎麼樣?他已經開悟了,還是畢恭畢敬。經上說「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等等,這些他都做到了,他只是沒有去強調這些而已。所以他也坦白說,他度的人是上上根,上中根以下的都不是他度的人,不是中根以下的喔!如果是上中根以下的人,就請你去找別人,因為你沒有具備那個條件。基本上,上上根人的淨業三福都全部圓滿,他才有本事去了解什麼叫《華嚴》,什麼叫《法華》?要不然沒辦法,都只是在文字相上捉摸,落在「我以為我看得懂」那種狀態。如果是要「求解」的狀態就是這樣,而「求定」就沒有那麼苛求,只要念經就好了,把握住「專心」就好了,不是要懂得。一般如果是我看得懂的,通常是「我認為」我看得懂,「我認為」不見得是真的。因為看經的「解」有好幾個層面,重點在「深解義趣」。如果沒有「做到」就談不上深解,更談不上那個義理的趣味,或者說法味。所以「世味重,則法味淡;法味重,則世味輕」,學道的人觀察自己就好,一個學習生命成長的人,還會不會嚮往世間的這些榮華富貴?如果會,就表示法味輕。
學員甲:我還在妄想。
師父:如果不會呢?如果不會,表示法味比較重,那麼你世間的味也一定取得到,為什麼?你有大的,怎麼可能會沒有小的?所以,三界至尊摩醯首羅天王祂用七寶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及福,比不上你跟人家講四句偈。我們沒有祂的七寶,而且摩醯首羅天王的福報還比忉利天王〜帝釋天(玉皇上帝)大上不知道幾十萬倍,祂將祂所有的七寶供養三千大千世界做布施,「布施是因,福德是果」,祂的福一定很多,對不對?可是總數加起來還比不上你跟人家說四句偈,而你跟人家說四句偈會不會很難?你們大家都會背「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誠心至願的跟人家講,你就超越摩醯首羅天王。為什麼?這是救人家慧命啊!摩醯首羅天王布施三千大千世界的只是生命,生命怎麼能跟慧命比?慧命能讓你超越啊!所以,你有的福就大過摩醯首羅天王了,更何況是人間這一點小財?
所以,不是「做」很難,是「相信」很難!你若真的相信,就會去做了;要不然放下、布施就都變成口頭禪了。看破放下,解行相應,了解之前先相信才會願意去做;如果我知道了卻做不到,表示我不相信。不要說是這個人世間,連娑婆世界我都不想住了,更何況在台灣、在屏東,買一棟洋房大樓為了自己住?娑婆世界都不想住了,更何況這個閻浮提?在座對《地藏經》熟的人唸一下,閻浮提眾生怎樣?(起心動念無不是罪…)。七月跟地藏王菩薩有關係,好像農曆七月的最後一天是地藏王菩薩生日,是不是?所以,在佛家是叫孝親月。當時的印度在這幾個月份是一個熱季,天氣熱傳染病就多,水災氾濫不便外出,所以是釋迦牟尼佛弟子從各地應化休假回來,回來做什麼?進修,你們現在說的進修。所以最早有進修的制度是從佛教來,佛教有一個名詞叫「結夏安居」。安居不是閒著沒事做,而是回來進修成長的,這個時間過了之後再回到各地去教化一般人,這樣好不好?而我們現在中國人都認為七月「鬼要來了」,趕快把門關一關,連那個廟門口也插著兩支「閒雜人等不准進」的告示。
學員甲:師父,為什麼正法不能影響世俗民風,連廟都這樣帶頭了,如何教化人生?
師父:法本清淨,是眾生的感應問題、共業問題,決定不在法。法無興衰,是眾生共業有深淺。
學員甲:可是他們起了不好的示範,不是嗎?
師父:誰起了不好的示範?
學員甲:我是說廟裡都這樣做的話,是不是等於是一種錯誤的示範?
師父:對啊!
學員甲:因為都教「你要改運啊!要怎麼樣做法會啊!」
師父:廟裡的人做了錯誤的示範,所以現在妳就了解為什麼釋迦牟尼佛說這個時代「邪師說法如恆河沙」。以前的廟不見得是這樣子,好比我說清朝為什麼會亡國?是慈禧太后最後不聽經聞法了。從漢朝以降,皇帝都會請法師到宮廷裡上課,上課叫做講經說法,所有的王公大臣都會來聽課,一直延續到清朝。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盛世,就是佛法最盛的時候,他們都會請法師來講經,所以那時候的社會比較安定。後來到慈禧掌政的時候,慈禧不聽忠言,因為忠言逆耳啊!法師在講的時候,有時候會觸及她的不如法,因此她就很討厭,最後就去相信扶鸞(降乩),變成國家大事都去求神問卜,而把講經說法的法師擱到一邊,所以清朝從那個時候開始衰敗,緊接著的民國也衰敗。沒辦法,你們說是罪過也好,從大歷史來看也是一種業因果報的關係。所以佛法就是教我們脫離這些業因果報,而不是去貼標籤說誰是壞人,誰才是對的。所以你們要會聽,我剛剛說要離「言說相、名字相、心緣相」,就是說我們是藉著這個事,來說明後面那個法,不是在批評說慈禧不對,而康(熙)、雍(正)、乾(隆)才對,不是這樣;是藉著這些人事物,來了解原來這個道理會產生什麼結果,若我們自己取決對的,我們所要的就會對了。
學員甲:師父,現在很多佛寺有那個超薦法會,包括慈○也在做這些,那到底是……。
師父:「論心不論事」,這些說不完,重點是我們自己,因為外面的形形色色說不完。所以,為什麼我強調我們要從原理原則去學,而不是從事相。比如說,他做(參加)法會,我也做(參加)法會,形式都一樣,問題是我們兩個人的心境不同。我是為了我的冤親債主,為了我的業障,為了我的家庭會比較好過;而他是透過法會想要祈求世界和平,兩者不一樣,這個心量不一樣。我再舉個例,日本的江本勝博士邀了很多人去琵琶湖(其實,不見得要來到琵琶湖 ),大家對著琵琶湖發出善意的訊息,琵琶湖在那個禮拜的水質變乾淨了,當地的環保人士去檢測水質是標準值。可是過了兩個禮拜之後,又變回重度汙染,為什麼?是那個心念啊!如果一個人做(參加)法會是符合這種原理原則的,那何嘗不好?也很好。可是一般人做(參加)法會就是我們所知道的為自己的這種,是要消自己的業…等等;但這些人平日遇到自己討厭的人都不願接受他,也不擴大心量,這樣哪會有效?沒效!同樣的,若是各大宗教在做法會,我們就要先知道它是哪一類?可是好像多半是後者,像我剛剛舉的例子。
學員甲:師父,有一個角度,譬如我們都說有因果關係,我們都有一些業需要去消除,假如那個法會它會符合眾生的需要,而我們也認同自己有些業障,如果藉著這個機會去償還,或者去消解一下這個業障,應該是很自然的事情。
師父:很正常,可是不見得正確。我們再三強調這個情形,多數人叫正常,可是多數人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它是依著眾生的習性啊!妳的用詞叫做「需求」,而需求來自哪裡?他的習氣!眾生有什麼習氣?貪瞋癡!妳若不貪就不會啊!妳若沒有愚癡也不會啊!妳若沒有瞋恨,妳也不會啊!我說明白一點,就是兩大類:畏懼心跟貪心!宗教如果能夠存在不如法的話,這其中必定有畏懼心跟貪心的信徒,它才有本事不如法。一個人若無貪、無畏懼、坦蕩蕩,它就無法對你不如法。
學員甲:師父,那個畏懼心我比較可以認同,因為……。
師父:貪功德、貪福報,對不對?所以會被騙。不要講宗教,就說金光黨好了,如果你沒有貪,金光黨哪能存在?人就很奇怪,常說:「我也是為了什麼好啊!」
學員甲:師父,我的意思是說,像那個償還冤親債主,心態上我們承認有所虧欠,我們等於是懺悔要去還債,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對的啊!為什麼算是貪呢?
師父:問題就來了,妳要了解什麼是正確的方法,債才能還得掉,對不對?我剛剛講到兩種,妳不能把它隨便錯用,還有另一個畏懼啊!這部分叫做畏懼,而貪就是我剛剛講的,貪功德、貪福德,妳希望可以過得更好,很多法會是這樣做的,這些不就是貪跟畏懼的心態嗎?那麼這兩個心態的前提是不明理,不明白宇宙的真理(人生的真理);如果妳明理了,這兩個心態就自然頓消,沒有了。我剛剛舉我媽媽那個例子,我是不是說我半夜都要爬起來載,這才是真正的福。這個再用世間法來比喻,假設我欠妳錢,而我們在路上遇到了,妳跟我討錢,我如果想辦法逃避不還,而事後我再花少一點的錢去燒金紙,然後就認為妳有收到了,我們這一筆債就解決了,妳認為這樣合理嗎?所以,處逆境、遇逆緣,無瞋恚,業障才會消,你如果有瞋恚的心,有不舒服、有抱怨、有不滿的心,你做多少法會都消不掉,這是「諸法實相」,是你要不要信的問題而已!信不信是沒辦法勉強你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你還叫我信,很奇怪!我本來就是這樣的啊!你剛剛有喝茶嘛!你還要不要相信這個茶很好喝,倒了我就喝。(師父笑)
學員丙:廟的神明不會講話,一般的人進到那裡,操作的、形式的,要幹什麼的,他們也是會鬥爭。
師父:說真的,以前我有一個同參原本是﹝甘苦濟掛﹞的(台語,指為不順而諸多抱怨),學到這套法,這套法是做教育的,賺不到錢,所以沒有人要學,後來改去﹝跳乩﹞(台語,當乩童),他回來有一句名言:「你們要趕快去﹝斂﹞」,斂財的斂,「蓋廟、設壇就好了,﹝跳乩﹞好過開銀行」。
學員丙:有些人愛聽這種人講話。
師父:所以我剛剛有講,這個叫因緣法,善根因緣福德不一樣,就造成我們接觸跟相信的層級不一樣。我不說別人,說我媽媽就好,她到現在還﹝霧煞煞﹞(台語,一頭霧水),她的兒子怎麼這樣?因為她從小接觸的是民間信仰,認為要和神明溝通,一定要﹝嘔﹞(台語,反胃、打嗝現象)才對,而要唱「歌仔戲」(意指 師父上人唱元和妙音),應該跟人家轉圈圈才對啊!(眾人笑)為什麼她兒子都不會?不但不會還直接跟神明溝通,講的又如法、又如實,都是真的。真的她會信,問題是她的狀態還是一頭霧水,為什麼?因為有著根深柢固的觀念,這沒有對錯,若用現在的用詞來講,就是文化水平不同。文化水平越高,當然可以契入越高層次的理;文化水平較低的,越沒有本事。這雖然沒有對錯,但要怎麼提升?很簡單,長時薰修、精進努力、聽經聞法,就慢慢提升了,這不可能一下子辦到。
所以,以前我媽媽曾在西方道堂做義工,西方道堂你們知道啊!也是一個跑靈山的很有名景點,一間道教的廟。她在那邊有朋友,有時候過年過節會邀她去當義工,我去到那裡她叫我不要唱!「你唱的跟人家不一樣,不要唱」(眾人笑),結果我才唱一下,全部的人都跪下去,嘔的嘔,轉圈圈的轉圈圈,我跟他們不一樣啊!你們說我怎麼解釋。好啊!好啊!不要唱(眾人笑),要恆順眾生。還有一次去,那邊的現象一堆,結果我拍拍屁股回來,她還在那邊住兩天,她的朋友就問她:「妳家是不是供奉很多尊神明?」她聽不懂,「我家哪有供奉神明?」因為問她的那個人有靈駕體質,「要不然怎麼可能能量磁場那麼強?」因為那個人看到我就要起乩、要嘔。我們一去就跟他們的「法師公」(主神)平起平坐的講話,而在那邊的人,若非等閒之輩,像這樣講話能撐得住嗎?何況還是在他們的主神面前講話,你不先死,誰先死?所以就是這樣,是觀念的問題跟善根因緣福德的問題,就是那個「行」到哪裡,就可以接收到哪裡的「理」。
我也坦白跟妳講,到目前為止,我都還不講實諦,「實諦」你們聽得懂嗎?佛法中講的「真諦」跟「俗諦」,實諦是真諦也叫聖諦,為什麼?因為一講下去會全部都倒,為什麼?不能相信啊!所以才方便跟你們說「布施是因,福德是果」,要得福德就去布施。
學員甲:了解。
師父:可是話說回來,如果沒有那些基礎,就真的聽不懂真諦。所以對於網路,為什麼我簡單回應幾句話就好,因為那只是徒增文字遊戲而已!秀才最怕遇到兵,哪有那麼多生命跟他攪和?他來一句,你跟他解釋一篇,然後他還找你的語病。說真的,即便沒有語病,一個人要雞蛋裡挑骨頭,他都可以挑到骨頭。為什麼?因為他已經執著文字相了,所以就變成文字遊戲。要不然,我拿一段來講,也是義孝一早的疑問,我寫的那兩句是什麼?「迷者顧慮自身,悟者利益眾生」,請問這裡面跟逃不出「我」,有我、無我的那個「我」是什麼關係?人家就有本事給你留一個「還是有一個我」,「我」還框起來(眾人笑),後面再跟著寫三個字─「冒犯了!」(眾人笑)你都還沒有起心動念,他就跟你說冒犯了。
我剛剛吃晚飯時跟他們說,我寫四句話,這是藉著鏡子能立刻現像而寫的,我沒有放上部落格,因為放上去又要得罪人了。這四句是「狗吠鏡裡狗,不知狗是狗,鏡映吠狗狗,不裂不起苟」,那是什麼原因?因為你若戴著墨鏡看世界,都會有顏色,怎麼能看到實相?因此,我放上去部落格的新文章是另外四句,但這四句是一樣的道理。雖是一樣四句話,人家聽起來就比較舒服,為什麼?因為著相!就像我之前常講的,我們如果聽到人家說我們造業造得很重,我們就﹝起呸面﹞(台語,指生氣、翻臉的樣子),而如果說我們事業做得很大,就很高興,對不對?其實它都是中性的啊!剛剛我講狗的四句話,也是中性的啊!我只是要表達那個道理而已,因為我們常常看到的是自己,而我們還去說別人怎麼這樣,是這樣而已,跟那隻狗哪有關係?如果聽者有意的話,會認為「你不就是說我是那隻狗」,對不對?你侮辱人。所以要離文字相、離言說相跟離心緣相,你才有辦法超越。別人說的話,你只要聽就好,不要去論斷是非,你自己就會慢慢消化他對的部分,篩掉錯的部分。現在的學者不是,一看到就會「你這個字是什麼,那個字是什麼……」。
學員甲:斷章取義做文章。
師父:所以「依文解義,三世佛冤」的原因和道理就在這裡。「佛經無人講,雖智莫能解」,那種事情要怎麼說?所以,外在的世界……真的與我無關。與我無關怎麼會有一拳揍過去的想法?對不對?(師父笑)我不是在說狗哦!所以很難啦!如果「理」明得愈深就愈簡單,我們會很難是因為我們那個理明的深度還不足,不是指妳,是我們所有的人都一樣。不然,妳現在去外面,外面有在拍賣東西的,妳請那些在底下聽的人來這裡聽,看他們要不要?(學員乙笑)善根因緣福德不同,沒有對錯。那些人會認為妳﹝起肖﹞(台語,指頭腦不正常、瘋了),放著夜市這麼好玩不去,來坐在這邊聽人家嘮叨,妳說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就是佛家講的善根因緣福德。
學員甲:師父,可是我們這樣學的過程會有一些挫折,很無力感。像現在的孩子,晚上不知道在幹什麼,有時候白天上課沒有精神,無精打采,我問他們幾點睡?有那個十二點睡,有那個一點睡,也有凌晨三點才睡的,那些都才小學生而已,我想說這些父母親是怎麼回事?
師父:不要說小學生,我認識一些幼稚園小班、還沒上幼稚園的,就到兩點半才睡,當然是盡量不要這樣。因妳這個例子,我就想到上一次的初二共修有說過,我在七月六日到台北小克他家,他請我住他家,但我是去參加一個同學的婚禮,婚禮結束還有續攤,所以我不能掌握時間會到幾點才能回去。因此他一直要我去住他家,我說不用,我住外面就好,自己處理。他就問為什麼不要?很方便啊!我說因為晚歸會做一個錯誤的示範,小朋友分辨不清,她不知道我們在外面這麼晚是在處理事情的,她只知道 師父很晚回來,而為什麼我們不能晚睡覺?所以,弟子規是大人在學的,不是小孩在學的,是我們要做給小孩子看,所以,為了要讓他的小孩在小時候植入他們能理解的正確觀念,我就避開,這樣而已,要不然我也知道去他家住比較方便啊!所以,身教真的很重要!妳說現在的孩子晚睡,那個沒辦法,共業啊!因為家長沒有辦法規定啊!這時候妳點亮燭光就好(指做好自己),把這部分完善,其他的放下。
學員甲:可是那要有很大的耐性。
師父:妳遇到這一個層面的緣,妳去圓滿它,這樣就好。
學員甲:盡力去做就對了。
師父:對啊!盡力去做有好幾個層面,妳要先把自己持好。就是把自己心性的穩定度顧好,他遇到妳就有能力應到多少層面的緣,那麼他回去是他自己的事,不是我們不慈悲不去關心,而是那個超越我能力所及,所以我們要放下。如果我們不放下,就多一個操心、煩惱,我們會連自己都顧不好了。所以,不要光說小孩,如果是世界災難來的時候妳要怎麼辦?難道妳還有時間去說那個小孩讓妳如何操煩?真的世界末日來了,妳也如如不動,「嗯~剛好往生」,真的是這樣啊!不然你們有本事自己說走就走?沒有!因此助緣來了還不高興,對不對?佛法就是這樣而已。﹝過身﹞(台語,指去世),你的靈性不滅,是你有什麼機會過一個較好的身,所以臨終保持清淨念,你就有把握過一個比較好的身。如果在那邊慌張跟混沌的,自然就過一個比較不好的身,一般人說的去畜生、惡鬼、地獄道。好一點的當神,福報很大;再提升,做阿羅漢、佛菩薩等等往上去。淨土宗說的帶業往生,是帶過去的業;帶業往生就是臨終那一念要萬緣俱捨,你就有把握。那麼,昨天以前的都算過去了,但是不能心存僥倖,不能「你都這樣說了,我每天做壞事也沒關係,我期望我要走的時候再萬緣放下」,為什麼?因為平常是練功,你若沒有相當的功夫,遇到境界時怎麼有辦法?所以是這個理路。你若平時就在行善、為善,你的條件、資糧就比較豐厚,你往生極樂世界的品位會比較高;你若平時就喜歡攀緣,心又操煩的,是期望人家來帶我們走的那種人,那麼,甚至連機會都沒有。
所以世間的形式先放在一邊,我們依法去了解,「依法不依人」。形式是人建立的,所以當分辨不清的時候,我們姑且先放下,我們進入到法的理解,法越理解,那麼你看到那些形式,當下你就有能力判斷是對或是錯,或是這個比較圓滿、那個比較不圓滿,還有欠缺什麼的。你若從一件一件外在的形式去捉摸分析,永遠沒完沒了。所以古師大德再三強調,我們要「根本修」的原因就是這樣。從根本修就是把握住那個原理原則,把心境先調好,我自己調好了,我就有能力應付外面所有的事。宗教的形式都是在枝枝葉葉花果上修,它不是根本修,你不能說它不對,但是不圓滿,如果人家給你引導錯誤,那你就變不對了;而現在的宗教在做引導的人又通常一知半解、不求甚解。
師父:因此,我再拉回來妳(學員甲)對法會的這個疑問,妳到外面參加的大法會要怎麼樣做,才能有它的真實作用?第一,主法法師一定要有德性,沒有德性就是在大雜燴;第二,妳自己要有德性。
學員乙:如果還不夠呢?
師父:那表示沒有真實作用,所以你只能回來訓練自己的德性,那個德性是方便講,我用粗淺的……。
學員甲:邊做邊修嗎?
師父:對,就是邊做邊修啊!如果妳指望別人,現在參加法會都在指望別人,對不對?那麼表示妳就是沒有德性啊,為什麼?妳依賴它啊!所以,「外道」是怎麼來的?「心外求法」是外道。所以拉回來訓練自己的德性,積德、進德修業。而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才是正確的?所以要依法,深入經藏、聽經聞法,日復一日,我們就在增長清明的智慧了。外在的,我再依《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理論來說,妳自己做的人得六分,妳所要超渡的眾生得一分,因此妳可以去評斷,妳在做的時候有沒有歡喜心?如果妳做完法會回來,三個月都好清爽、好歡喜,遇到小孩子也不會起煩惱,看看有沒有這樣?如果有,那個妳給眾生的那七分之一也會有。如果妳得六分的人都沒有歡喜心,要怎麼指望那個得一分的會有?這個是《地藏菩薩本願經》的理論基礎,所以依法不依人啊!《地藏菩薩本願經》這麼說的,不是我說的,妳就這樣去判斷做這場法會有沒有用。妳自己再去觀察那些道場的法會是怎麼樣,用這個去評斷。
學員乙:其實法會是轉業力為願力的意思嗎?
師父:對啊!實質上是要這樣。好啊!不要說法會,法會只是一種方式,轉業力為願力就是「犧牲小我完成大我」,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成就眾生利益」。說明白一點,就是做別人的貴人,而不要指望自己有貴人。如果你指望自己有貴人,希望生命當中多一點貴人,表示你一定永遠受業力的引導。如果你發願做人家的貴人,做人家貴人的第一要素就是樂於助人,樂於助人你就在轉了,你當下就是再來人了,你不必先往生極樂世界再回來,不用!因為再來人有兩層意義,第一種是我剛剛講的,你先去做佛菩薩再倒駕慈航、度化眾生;第二種是義理上的,就是你當下轉了就是了。第一種有義理加情識,事相上是這樣;而第二種是義理上的,就是當下轉就是,比如說,我以前很貪,現在不貪了,那就是了;我以前都想把人家的東西拿過來,現在不是這樣,現在是我想把東西都送給你們,這樣就轉了,這樣就叫再來人。所以,即身成佛在娑婆世界的機會反而多,你在極樂世界,那裡的每一個人都比你還善良,你就沒有機會。
學員乙:我在讀誦經的時候不懂方法,像我在讀《法華經》的時候,我是要設定讀這個經是求定還是求解,如果說兩個都混在一起,是不是就……?
師父:「看而無看,無看而看」,就是說你現在已經執著在一個效果上。方法上,你看就對了,你看得懂的就有,看不懂的也不要去想,它同時定、解都有。其實佛法是「一即一切」,因為你們聽不懂,才方便跟你們講有一種求定的、一種求解的、一種求印證的,其實是「三而一,一而三」!只是說,你的比重在哪裡,你依什麼為主軸而已。如果你心定了,何嘗不是智慧長,智慧長何嘗不是一看到這句話就明白,對不對?所以是同時啊!你若說:「我是求定的,喔~我現在明白,不可以明白……」,那就是你還沒看,心就造作了,所以我說「看而無看,無看而看」,看就看,不用去設定很多東西,想很多東西,你都還沒看就想一堆了,哪有解、定的問題?你自己都先想一堆了,那個解、定的目的與你何干?不相干啊!離十萬八千里外了。
學員乙:所以我要再問下一個問題,就是說……,讀經的時候難免會有妄想,一有妄想就岔掉,就不知道要先從頭讀,還是先收心、攝心。
師父:階段性先攝心回來繼續念,要不然一部經一輩子也讀不完,對不對?所以重點、目的在訓練那個專注,好比念佛也是會岔出去,也是拉回來繼續念。
學員乙的同修:等一下把半年的問題都問完的話……。
師父:不會啦!有時候「他山之石可攻錯」,因為有的人想不到問題,不代表他們沒有這個問題,所以我才常常強調重複好幾次,要掌握理路原則的原因在這裡。為什麼要重複好幾次?能不能因此覺得很煩?不能!會重複好幾次表示是現在眾生最欠缺的,因為現在的眾生一接觸東西就是事相,就在表相上,這樣、那樣的,都是看到不同的部分,他看不到一樣的體性,他的習慣本來就這樣,而習慣需要長時薰修,所以才會重複。釋迦牟尼佛無盡慈悲,你翻開經典有多少重複的語句,祂那時候不是也一直重複?那些會重複的部分,就是那個時代、那些族群在這一點上最欠缺、最做不到,所以祂要長時薰修,不斷地置入性行銷,所以祂是來出世的佛。孔子示現世間聖人,如果你是「舉一隅不以三隅反」,他就不教了,請你去找別人。而李炳南老居士(已往生)也學孔子的方法,李炳南老居士是淨空法師的老師,他講經是一個半鐘頭,扣掉台語翻譯時間,不到五十分鐘,這五十分鐘裡面的內容,如果你聽聽聽,閃神了,你沒聽到,還是你聽不懂,等課程結束後你去問他,他先打你、罵你;打完、罵完後,有沒有給你答案?沒有!下一次再來問,還是打你、罵你,還是不會跟你講答案,打到你在五十分鐘內會專心聽懂,那是他們的教學方法。我最近常常都講到別人的教學方法跟學習態度。
所以「方便」,一定要了解是給眾生方便,是不離方正之理而便於行事,方便就好,在一個比較輕鬆愉快的氣氛之下學習成長。他們那種的不是,我如果這樣說,你就不要參加了,現在我只是說而已,我是形容別人,可能你就會﹝四四震﹞(台語,害怕發抖),對不對?就會考慮李炳南老居士的課要不要修?(眾人笑),不要勾選,畫XX(師父笑)。
學員甲:現在的孩子有滿多是過動兒,因為我比較不忍心兇孩子,可是從別人的角度,就會說我為什麼不兇一點,對小孩子就是要兇。
師父:應該這樣說,有的小孩子需要,有的不需要,所以妳要怎麼去判斷?沒有定法。如果妳的能力沒有到一個層級就永遠沒有辦法,所以佛家說的觀機,佛法在教育眾生是觀機為先,你要有觀機的能力,這個人妳要對他很禮遇,另一個人妳要修理他,而兩個人都問一樣的問題,為什麼?因為這個人妳打他會得罪他,他會起煩惱、瞋恨心,他不但不會跟妳學,還會怨恨妳;而另一個人妳打他,他會知道警惕,他成就還會感恩妳。聽好!不是為了要他感恩才修理他,我說他會感恩是那個個性,他比較溫馴,他會知恩報恩,從那個角度學習他會很快成就。
學員甲:師父,您剛剛說到李炳南老居士的教法,會不會變成像您說的,有的人因為害怕他的課,那就不要去了。
師父:他的眾有兩種,一種是學講經的,一種是外面大眾,不一樣。對大眾是畢恭畢敬,要聽不聽是你的事,反正我跟你阿彌陀佛就好了,讓你心情高興就好了,結個善緣就好了。對內的,你既然接受我的條件,我就用我的方法了,升小座的訓練就是這樣。現在淨空老法師也是這樣做,他們都是接受古法的,好比說,他現在講經,一天講兩個小時,早上、下午各一次。下午講經之前,你跟另一人是學什麼經的,就先上來講,一個人輪流一個鐘頭,你講完他講,另外一個再來講下一堂課。下一堂課所說的,你們今天聽完了,明天早晨講經之前你先上台複講。老師講兩個鐘頭,你們至少要複講一個鐘頭,你們自己就像是錄音機,老師在講你就在錄了,錄一錄,明天上講台放。聽好!在底下聽不能做筆記,也不能用錄音機,只有一次機會,老師講完你明天就要照講。所以,人家這樣訓練得出講經的人才,當然我們是沒有在訓練講經人才。
我們要訓練的是教育人才,這兩者有什麼不一樣,知道嗎?教育的範疇廣,而講經就是那件事情,所以你必須要「活」(不死板),要很活,而「活」絕對不能沒有基礎,如果你沒有淨業三福、弟子規、十善這些基礎,絕對「活」不了。因為你連是非邪正都判斷不了,你哪能「活」?所以基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樣。這些基礎一定要做到,不是讀完就算了,我們要求的是「做到」!這是我們對自身的要求,不是來要求別人的,應該告訴你們,也希望各位能夠這樣,因為你做到了,得到好處的還是你自己。現在我站講台是不得已的,但有一個好處,就是任何人講過的話我要一次就記得,不然你問問他們(在座其他學員),每次都是我在幫他們倒帶(重述),我講給他們聽的內容,還有多年以前他們問的問題,我給他們的答案,結果他們都忘記了,我還要倒帶:「某年某月某日是不是我跟你說過什麼。」
學員甲:這個還得記憶力超強。
師父:要逼自己啊!記憶力超強沒有訣竅,我也教你們了,專注而已。
學員甲:師父,這一點我很弱,跟年紀沒關係嗎?
師父:沒關係啊!我告訴妳,真理是「越老智慧越高」;我們現在的人不是,老糊塗了!還有老了才會得老年癡呆症,很奇怪!為什麼?因為我們的觀念、思想、行為都錯誤,與真理背道而馳,所以越老越糊塗。其實應該是越老越有智慧啊!所以古時候的人說「敬老尊賢」就是這個意思。因為「老」代表高度智慧,值得我們尊敬,因為他可以傳授我們高度智慧,可以帶領我們成長,那個叫「老」。所以,孝道是什麼?「老」「子」!「老」是上一代的高度智慧,傳承到下一代(子)而綿延不絕叫孝,所以叫老子。如果是越老越糊塗,我們要把糊塗的智慧傳承下去嗎?所以要去訓練「專注」,心就比較清淨。
師父:我剛剛才跟他們講,大部份的人都只聽我講到「清淨」兩個字,而清淨只是一個入門的門檻。
學員甲:那我們連門檻都還沒跨過去。
師父:「清淨」跟「寂靜」是有落差的,只是「寂靜」一般人聽不懂,「清淨」訓練得力了,你就有能力深入叫「寂靜」。所以我們才方便說,八萬四千個法門,就只有一個法門而已,就叫做「寂靜」法門。為什麼這個時候我就比較少講寂靜法門?因為那個要「入」,「入」才有辦法寂靜;沒入而比較沒有煩惱的就比較清淨。寂靜是「淨染不二」,是更入的那個境界。所以文字光靠我們自己去理解怎麼可能?因為一字無量義。以前的學者是很好的,在士農工商的時代,士擺在第一;可是現在被稱為學者,我都覺得滿悲哀的,因為他們的那個法執、煩惱執很深,所知障跟煩惱障很深。如果一個讀書人能知道這是障礙,而把它放下轉化,他就有無上的工具了,因為他有能力,他所讀的書就會變成最好的工具,就在一念間而已!所以,聽法不要聽成二法了,我說知識分子很悲哀,不是全盤否定知識分子,不是這樣,而是要看他的條件跟狀態,我說的是大數法則;而現在變成大部分的都執著,到最後很多知識份子的憂鬱、躁鬱都滿深的。不然,你們自己去觀察,你們打開電視看看,有幾個名人不得憂鬱症的,少啊!這表示什麼?憂鬱症的人多,而名人表示什麼?是指在這個社會上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師父:看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的?
學員乙:回去慢慢再……,要先做再說。
師父:你做了才能真的有體會,才會慢慢去了解什麼叫「一字無量義」,要不然很難想像。現在的人頂多是「這個是什麼意思?1、2、3、4、5」,其他就沒有了,它有一種意思是這樣,有一種意思是那樣……,說完就沒了,如果只有這三種意思,怎麼能稱做無量?對不對?是因為體會的深淺不同,因此講的定義、定位不一樣。所以我常說,去廟裡燒香拜拜的就有好幾種層級,我拿一枝香,點一下頭,再插到香爐,就有數不完的層級了,數不完的心態了!你不能說拿香的就是怎麼樣,拜拜的就是怎麼樣,然後就等於是迷信,不是這樣的!是要看這個人的心境是什麼?以布施來講,是交多少錢就等於什麼嗎?不是的!例如以前有一個貧窮的女孩,到廟裡布施兩文錢,住持親自誦經為她祈福,後來當上皇后,坐著鑾駕帶著萬兩黃金到寺裡供養,而住持是請小沙彌替她誦經廻向,你說這個住持如不如法?這是論那個心量的問題,不是物質的問題。
說到超度,你都不用做任何法事,你只要有德行,你走到哪裡,那裡的眾生就被你度了。你都不用做法事,使什麼七星劍?化什麼金?點火還要燒半天,還煎油鍋什麼的,根本就不用這些。民國初年就有一個例子,所謂八年寒窗讀《楞嚴》,依義不依語,是說有一個讀書人每天讀《楞嚴經》,讀得很入,有一天中午時打盹了一下,在昏昏沉沉中不知是夢還是化境,有兩個鬼跑來,就說:「某某某,你能不能幫我們一件事?」讀書人就說:「我有什麼能力幫你們?」鬼說:「你只要答應就好。」讀書人說:「好,我答應,我答應。」兩個鬼一個踏一腳,就上去了,超度了,為什麼?因為他讀《楞嚴經》讀得很專,所以有你們說的功德,讀得很入就清淨啊!所以就有那個德性。接著,換他去世的妻女也來了,這次有經驗了,就說:「你們自己處理。」又上去了,就這樣啊!
我再說一個例子,戚繼光大將軍,他平日有在讀《金剛經》,遇到鬼道眾生問他能不能為他們誦經超度?戚繼光答應了,然後找一個晚上讀,讀到一半時,他的侍從端一杯茶進來,他就用一隻手比了一下後繼續讀。讀完了,鬼就來托夢感恩:「感恩戚大將軍,我們收到了,可是我們只收到一半,一半也不錯。」戚繼光很納悶,為什麼只有收到一半?因為他的手一比,心就岔出去了,下半部就沒了。所以重點在那個「專」,專心你才會清淨。如果我現在在念這個,而我還有一件事讓我的心掛念著,我有沒有清淨?沒有!我沒有清淨了,這以後的就沒有用了。所以,如果你有德性,你有清淨,走到哪裡,眾生就被你度了,那麼是不是一勞永逸?更何況現在講求節能減碳,剛好有理由不用到處去拜,要不然像我這麼說會被宗教的神主打,害祂們沒飯碗吃。
說真的,一定要去落實,要不然我們一生都會重複一樣的問題,一直在那邊打轉。會在那邊打轉就表示什麼?我假設一個時間比較好理解,如果我五年來都為了同樣的問題而煩惱,表示這五年中都沒有正確的成長,我五年身心靈的總合就是這個能量,所以我沒有辦法處理這個事情,每次遇到同樣的事情我就倒。所以,一定要想辦法去找正確的理論方法,培養另外一種思維、另外一種習慣,那麼原來的問題經過兩、三個月,比較嚴重的要一年半載,就會發現有所改變。這種事情很妙,非常的妙,因為你只是改變自己而已,但周遭的人事物都會跟著轉動,你都沒有要他們做什麼。我舉一個例,小妍坐在那裡,你們看她的阿公、阿嬤、爸爸、媽媽是怎麼轉化的?她的整個家族怎麼轉化的?以前,都是她被人家轉,現在她自己做好了就全部都轉化了。妳(小妍師姐)可以講講妳阿公那個《了凡四訓》的事,就會覺得很奇怪,怎麼會這樣?先跟你們聲明,她阿公在一貫道是站講台的(講師),八十還是九十歲?
小妍師姐:八十。
師父:站講台的,對法很固執。小妍跟他講,他說:「好啊!妳跟他(師父上人)學。」然後小妍就說:「那阿公你呢?」「我們道不同,不相為謀。」以前他會說:「妳不要被騙了,怎樣……」。我也跟你們報告,他阿公現在才在看《了凡四訓》,誰告訴他的?她(小妍師姐)告訴他的,說有很多人因為《了凡四訓》而轉化人生,他才在看而已,聽好!他是站講台的人,現在才開始在看《了凡四訓》,表示他人生沒有轉境,而他孫子的轉境被他看到了,所以他才願意去看。她家族裡面最早拿到《了凡四訓》的是誰?妳媽媽還是妳阿嬤?
小妍師姐:媽媽。
師父:她媽媽很虔誠來要了一片,回去放著,等到她阿公開始看了,看了發現「怎麼是這樣?」然後輾轉換她媽媽也願意看。她媽媽願意看了,輾轉到她阿嬤也要看,再輾轉到一貫道的道親都來問還有沒有?所以那天我跟妳(一旁的學員)請《了凡四訓》光碟,那是一貫道要的。
學員甲:一貫道不是很會講經嗎?
學員丁:他們是不是會降乩,然後寫一些東西……?
師父:我講一句:「能說不能行。」會講啊!但是做不到。
學員甲:很多都是這樣。
師父:要不然他會說「妳這個小毛頭,我是妳阿公啊!妳能教我什麼?」問題是,我現在就讓你看到我過得很好,對不對?他不能否認事實啊!所以,現在的人你要怎麼幫助他?你要先證明給他看;因為現在人的根基比較低落,看不到好的結果就不願意去信那個道理。以前的人根基高,我剛剛講的上上根人,你跟他講一句就好了,他就開悟了,自己就去行了,就解決了。所以,你們看那些禪門公案或《六祖壇經》裡面的,遇到他(六祖惠能大師)都是一句、兩句就解決了,你們沒發現嗎?哪還需要在那邊跟他們講幾十年,還要說「你要持什麼經哦!什麼經持完要怎麼樣……」,都不用,就是一句話,上上根人是這樣。在這個時代,不要期待自己是上上根人,我們要培養自己變成上上根人比較實際,而首先要先培養自己能慢慢變成上根人。
師父:像有些話是她們(指一旁的學員)跟我說的,我說學道的那一段,小妍,那次妳問什麼?
小妍師姐:我說「師父都知道人家心裡在想什麼,那個神通力我也要。」
師父:我比較開玩笑說,她在計較為什麼我做得到,而她做不到的意思。其實,就是「專注」兩個字而已。學道過程,我都是這樣靜靜坐著,從來沒有說過一句話,更何況是問問題,從來沒有問過。整個過程,如果是八個小時或十個小時的課,我都有本事坐在那邊不動,專注而已。專注也是訓練出來的,不會說只有我們辦得到,而你們辦不到。
所以,我有時候才說要把講的時間縮短,就是這個原因。因為時間拉長了,眾生會渙散,效果跟效率就不會那麼高。說真的,以前聽法的時候,我也未必在聽,但是為什麼還是會呢?因為「定」,就是「專注」而已!他在說什麼已經不重要了,他無說而說,那我就要無聽而聽,「聽而無聽,無聽而聽」,所以,並不是那一句話說什麼,是它那個意思、意涵我知道就好。我們就專注一心就好了,把我們的本分做好就好了。很多人習慣問:「那一句,哪個字是什麼什麼……」那麼你去查佛教大辭典就有了,不是很方便嗎?重點是聽法要「依義不依語」,而我們現在人學法都是執著在那個文字相。
師父:看你們還有沒有什麼要了解的?包括元和妙音唱頌也是這樣,所以你們要把握,會唱的,心中有那個音律的,你們唱沒關係,可是不要去想,不要去設定。像現在的歌手在上台之前要不斷重複的練習,還要詮釋,硬撐出來,不可以這樣。還沒唱完這一句,下一句不知道,你無心、無為,它就會自己順下去,那個才叫真誠。如果我們都先設想好,「家勝(魚問屋的主人),今天幾號了,是什麼人生日,我們來唱一首」,如果今天是三十日,那來唱個地藏王菩薩的歌,這樣都是設定,都是造作,而二十四日馬鳴菩薩生日,還要再去找一首馬鳴菩薩的歌,那就沒完沒了。所以那個能量可以引導的原因在這邊,就我剛剛講的,那個唱頌也「聽而無聽,無聽而聽」就好。只是這樣講有時會太抽象,所以要補充說明一下。
師父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末後再跟大家分享,「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前面八句話掌握住,其實人生的問題就已經解決了。「人之初,性本善」,我們一定要相信我們所接觸的眾生都有那個良知良能,一定要相信!如果你不信就很難去幫助他。我們不說是轉化或教育,或要幫助他、服務他,因為「人之初,性本善」啊!那為什麼現在我所見到的有好有壞?有我認知的好壞?因為「性相近,習相遠」,所以才有孟子跟荀子的性善、性惡說,那是因為習性使然。「茍不教,性乃遷」,是疏於導正啊!所以要導引回來「教之道,貴以專」,專精!專精就定!所以「信、進、念、定、慧」,第一個字還是要「相信」眾生是有良知良能的,他一定有能力做到好,你一定要打從內心的相信,最後那個慧才會開;那個慧如果沒有開,什麼方法都沒辦法解決。
所以「知」不要太多!一個人如果能夠秉持一句真理就好,一生奉行,他的命運絕對都能改善。現在人的缺點就是「雜」,我們的缺點就在「雜心」,所以我們才要用「專」這顆藥來對治。如果我們的心本專、本淨,我們何用再來一個清淨?把那個清淨再加上來,就好比在太歲頭上安頭,多此一事,又叫做雜。好比說這一杯是八功德水,你要喝之前還要多念一些觀世音菩薩聖號,多念一些大悲咒,那就叫做「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本來就好好、圓滿的,何需再加一個慈悲,所以只是回歸自性本然。末後,跟大家分享「人之初,性本善」。
感恩!
版權所有 ©2016 ljzhw100 All Rights Reserved. 技術支持:友匯網
聯繫
公告
微信掃碼
關注靈覺智慧網
關注
關於
法雨
課程
法寶
藝享
福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