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40115 高雄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January 15, 2014】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4-01-15 | 961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下載提取碼:w4cs



時間:
103115日,20:30~22:00

地點:觀止學修中心(高雄市鼓山區美術南二路3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我們都知道,佛有一大事因緣而興出世,大家也知道唯眾生迷惑、造業、受苦,所以,祂是來為我們「開佛之知見、示佛之知見」,以令我們能夠「悟、入佛之知見」。可是眾生多有不解佛之知見是什麼,其實也就是我們剛剛前面講的那一個一乘法,一乘圓教。

 

許許多多在學修領域裡面的,多有在所謂的學修求福,求人間的富貴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些的滿足其實只是一種副產品,一種在人生的至上圓滿學法當中的過程裡面的一種副產品而已。這一個「大事」之所以是大,就是它再也沒有比它更至極了,我們才稱之為「大」!如果只是世間的這些榮華富貴,好像也不需要佛來示現於這個世間來教導我們。這些所謂的「人天乘」,如果是「人乘」,就有這些人間的聖人、聖賢來教育我們就夠了;「天道」的大福大貴,也就有這些天神、天仙能夠來引導我們,告訴我們一些理路也夠了。而談到出世間的「小乘」,這個所謂的三乘、二乘的最底下這一層──「小乘」,有出世間的初級聖人,也就是我們一般稱之的「阿羅漢」來告訴我們也就夠了。那麼再上一級,我們講二乘這一個「辟支佛」,所謂的「緣覺、獨覺」,也是只要有這一層級的教師來教我們就夠了。更往上,我們講大乘菩薩學修,大乘是菩薩道,修習六度萬行可以成就菩薩位階、菩薩的生命狀態,事實上也是有這些菩薩來告訴我們也就夠了。

 

為什麼佛最後還得要示現人間來這邊教化我們?就是「因起」這件大事,我們眾生多所不知。很多人以前有一些疑惑,說為什麼佛法的源頭是在我們現在的古印度這一塊領域產生,而不是從地球其他的一些古文明地區所產生?這個是「因起」,我們要知道佛法就是所謂的「感應道交,絕不失時」。諸法因緣生、因緣滅,它不會永遠在哪裡,也不一定會在哪裡出現,關鍵就在這個「緣」字,其實也是因為眾生有感,所以佛菩薩有所應。換言之,在古時候的那個時代,當時的地球,在印度以外的其他的地區,比較少有直接感得需要這個佛以佛身住世來做一種教化、提攜成長的這一個能量、這一個訊息。

 

而在印度,我們都知道古印度的九十六個學術單位,他們都有甚深的禪定功夫。古印度不管是學修學術單位,或者是我們一般講的這些生命成長的,或者是各個宗派的修行者,他們有一個共通的素養就是學禪定,學禪定這件事情是在當時其他的國家少有的。也因為他們學修禪定,各個學修禪定這個功夫深,深到可達六道的最頂層──非想非非想處天;以及六道的最底層,六道輪迴裡面的這一個地獄道;所以下至地獄、上至非想非非想處天的所有現象,統統可以知道。

 

可是,知道現象只是停留在「知其所然」,可是「不知其所以然」的階段,還是有一個盲點,意思是說,我們知道我們人世的百態,可是我們不知道其理路。不知道理路,我們就會帶著疑惑、有所迷惑,甚且遇到的時候,我們不能解決,因為你不了解它,所以你就不知道找什麼方法去對治它。在這樣的狀態裡面,我們就會產生剛剛講的迷惑、造業,後面就產生了一個結果,叫做「苦」。這個「苦」有非常多的級數,只要在六道輪迴,統統都苦啦!所以,有另外一個名稱叫「六道統苦」,所以統統苦就對了,只是程度差別跟對象不等而已。

 

那麼在這一個時期,他們有這個深度禪定的訊息,感得了這些更高層次的生命體,我們一般講的至極無上的一種生命狀態,我們稱之為「佛」,於是佛來感應道交,再去幫他們提升,讓他們可以「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所以佛法才會出現在三千年前,才會出現在現在的古印度,是這麼來的。古印度產生了佛法之後,很多的學修者也真的非常的努力,去學,去印證、證實的也非常多。所以你有沒有發現?剛剛講這一段的所謂的古印度佛法出現的一種因緣,就是我們前面講的「佛唯說一乘法」,為什麼其他很多的地方不需要祂出世?因為其他地方的人類好像也不是很精進,對他們的生命狀態好像也無關痛癢,所以佛經就有一句話叫做「習苦為樂」,在苦當中習慣了,也不覺得是什麼苦了!

 

我們現在人常常很容易安慰自己,就是說「過得去就好了」,過得去就好有兩種啊,一種是「得少為足」的,一種是「看得開、看得破、放得下」的,可以過就好了。如果名詞上我們不能夠去對應到我們真實的境界的時候,我們常常會因為學法而讓生命狀態搞得更烏煙瘴氣,所以這些我們一定是要很踏實的去面對。所以古時候人講什麼?人貴自知,你必須知道你所用的言詞跟你講出來的整個態度的吻合度在哪裡。

所以那時候佛法出現,這一個地球(佛經上稱為「閻浮提」)的地方,就有一盞明燈了。佛法開始演繹、傳衍,一直到傳到我們現在所謂的「東土」,當然,相對於西方,印度也算是東方啦,只是這裡我們指的東土特指大中華地區,就是中國,古時候的中國。為什麼會流衍到這邊呢?我們剛剛講,佛法是因緣生、因緣滅,那時候的印度,該成就的也成就了,不了解的也還是不了解啊。後來再來投胎的人品質越來越差,所以也不一定願意再去接受佛法的薰陶,畢竟,在古印度這一個板塊裡面,本來佛法就是少數!一般講在舍衛城聽過佛法的人大概只有三分之一啊,而在聽說過的這些裡面,也只不過大約三分之一的有去接觸,接觸了又有機會去學,又僅三分之一,所以它還是少數啊。

 

當時古印度最大的宗教,用現在的名詞,就是最大的一個學修成長「團隊」或是「團體」,就是所謂的婆羅門教,現在稱為印度教,到今天為止還是大宗啊。之前你們有去過印度就知道,其實佛法的意象是少的,對不對?可是這些婆羅門的意象是普及的、普遍的,以致於到現在都還有婆羅門教的種姓制度。釋迦牟尼佛住世的當時,可以用現在的名詞叫做什麼?軟性革命啊,因為婆羅門教它有所謂的種姓階級制度。在佛法的理路裡面,事實上是眾生平等、生佛不二,佛與眾生是一不是二,所以一切眾生本具如來智慧德相,從理體上絕對是平等的,那麼理事不礙,從事相上本來也應該是平等。

 

為什麼來到這個人間,我們在這一個社會上有所謂的父子、君臣、夫婦、朋友,乃至於還有兄弟(長幼)等等這些五倫、五常,這一個好像不一樣的身分、不一樣的對待的關係?不一樣好像就叫做不平等,事實上不然,這一個不一樣就叫做真平等,因為在事相上造作錯誤了,以致於顯於外的一種果報的承受各有不同。所以,這一個不同,表面是不平等,其實如果了解理路的人,他就會知道它是一個真平等!意思就是說,拿現在的人講啊,努力的人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回饋,而不努力的卻獲得一大堆回饋,這個叫做不平等嘛。所以從這一個角度來講,現在的有這些狀態其實是一個真平等。

 

婆羅門教那時候的階級制度,本來也就有它的平等處,只是人在運作它的時候,他沒有入法,他會把這個不平等一直延續,最後變成什麼?佛家講的「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討債、還債、報恩、報怨,有那個階級本來就是處在那個討債、還債、報恩、報怨的能量的使然。可是,不代表一個生命體來到這個時代,有這個錯誤的能量的現果,也就是說你們講的業障,而他永遠必須處於一種業障的牽制裡面,如果只是這樣,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宿命,宿命就是生命再也沒有別的出口了,這不是一個生命的真實狀態。所以,我們剛剛講軟性革命,就是教育,釋迦牟尼佛住世在那塊土地,就教育著這些眾生,讓他明白來到這一個時代有這些階級不同,這些被人家高低對待的不同,是因為我們過去生,生生世世曾經錯誤的這個能量,來到現在產生的現象,所以這是公平的,可是,必須要去化敵為友,要去釋冤解仇。因此大家必須要去明白,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透過明白之後去運作、落實、改變命運,讓這些錯誤的對待可以永遠消弭,所以它就可以改變命運,那麼這些所謂的高低的對待就會頓除。

 

你不要說以前這個種姓制度,來到現在好像也多有嘛,它只是名稱不一樣、現象沒有那麼明顯而已!來到這整個時代,世界各地統統有這些不平等對待的表象啊,所以這也就是六道輪迴眾生的一個悲哀。那麼我們剛剛講到的,只是一個地球的人類的階級對待啊,你從六道輪迴的角度來想,你們都曾去廟裡面拜拜過,你們看到神不都是去對祂跪拜,在對神跪拜的時候,我相信你們比較少知道那個跪拜是在訓練自己的謙虛,對不對?而是你覺得祂比你大,對不對?甚至有的人去面對到鬼神這一類的,你會怕祂,對不對?所以你才會去跪祂,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階級?

 

所以整個六道輪迴還是這樣,甚且我們現在的階級也更扭曲了,你知道嗎?剛剛我提到一個鬼神,鬼神就是鬼道,你們知道六道輪迴人是屬於善道,鬼是屬於惡道,如果從階級的角度,鬼應該是比人還低級的,對不對?可是你們常常會去廟裡面跟鬼下跪:「不要傷害我、保佑我……」等等,這是不是也是一種階級?可是這種階級是比以前那個婆羅門教那種階級還扭曲的!婆羅門教的那個階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一級一級它很清楚啊,它絕對不會是那個貴族去找那個最低級的那個首陀羅,去跟他跪拜嘛,對不對?所以,這個是從形式上講,我們現在的這個時代的種姓制度更為扭曲,而且更為明確。

 

所以這是一個更不正常的時代,為什麼?因為長年來沒有去學習。沒有去學習,在事相上的印證就會有所偏頗。只是不論事相上怎麼樣的偏頗,它的理體還是平等的,所以為什麼要常常告訴你們:「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我們要了解,我們所有人生的這些疑難雜症、苦厄,統統是來自所謂貪、瞋、癡三毒,來自這一個生命狀態,那麼貪產生貪的病啊,瞋產生瞋的病啊,癡產生癡的病啊,這個病不是只是身體上來講,擴大是你人生的總合的不順暢,統統就叫做病,那它的根在貪、瞋、癡。

 

學修佛法,便要明瞭一乘圓教的契入。什麼叫一乘?一乘就是唯一佛道啊,也就是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是佛,皆當成佛啊,所以,我們本具如來智慧德相,當然我們本來就是佛,只是因為剛剛講的迷失,所以讓我們在事相上離這一個現象差太遠。那麼這事相上裡面是從「心現」後面的這一段產生的,叫「識變」,本來心現出來就是一真法界了,很美好啊!那麼「識」能變之,把識這個所謂的業相、轉相產生了境界相,這一個境界相就開始產生你們現在的社會的形形色色,這個形形色色也就是從這個貪、瞋、癡來的。這個業相轉化成境界相的過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執著、分別的一個作用。這個執著、分別心會扭曲,扭曲了就叫「變」,那個心一現出來,本來是好好的,比如你煮出一碗飯,本來好好的,整個過程之後它會餿掉,它就起化學變化,這一段就是識變。

 

那麼識變產生了,這個本來貪、瞋、癡後面的慢、疑、惡見,全部統統跑出來了,這也就是「一念不覺而有無明,無明不覺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六粗相就是貪、瞋、癡、慢、疑、惡見跑出來。三細相是前面講的業相、轉相、境界相,再往源頭就是那一個起心動念,一起心動念產生這個。所以為什麼要叫人家修那個不起心不動念?一旦你不起心、不動念,你的貪、瞋、癡都沒了,更何況是那一個六粗相?六粗相也沒了,所以你的人生就沒有這一些奇奇怪怪的問題,所謂的結果論上叫煩惱、憂慮、牽掛。統統就解決了。

 

它靠另外三個字解決,叫戒、定、慧,畢竟「戒」為無上菩提本,可是,剛學習的人他不一定能夠了解「戒」這一個字是什麼意思,他會把我們老祖宗的「禮」這一個字去相對應。兩者的味道是接近的,但是它們在很多形式是有所分別的,怎麼講呢?世間以禮來做一個規範,所以會比較不犯到那五倫五常的一個錯置的關係,那麼畢竟它是世間法,世間法會隨著時空因緣而轉變,它會變。所以中國從古代以來,每一個朝代在改朝換代之後,第一件事情必定是什麼?除了教學為先以外,它的形式上叫做什麼?「制禮作樂」,以禮調身、以樂調心。所以每一個時代都要來制禮作樂一次,表示什麼?因為每一個時代的民情風俗不一樣。

 

它建構在同樣的原則原理上,只是在形式上會不一樣,比如說以前見到人是大禮拜,你們有看過那個《孔子傳》啊,對不對?整個手這樣(師父上人比著古人舉手作揖的樣子),對不對?你叫我們現在這樣,你們會覺得很怪!這叫禮。我們讀書的時候,學校也還常常教導我們要三鞠躬,我不知道現在還有嗎?三鞠躬啊,見到老師三鞠躬。它的意思是一樣的,但它的形式不一樣,可是它的用心的禮、恭敬程度是一樣,它就是要你這一個東西啊。人只要有內在的恭敬心,恭敬叫做真誠,真誠感通,他這一個人成長的過程就會自自然然能量好,化解很多生命成長的一個障難,這一個叫做禮。所以它會變啊!

 

可是,古印度的佛法的「戒」就不像這樣子,它的戒是出世法!所以如果你只是把它理解成入世,以一般講的世間法上的禮看待,你不能超輪迴、脫離輪迴。可是如果你明白它了,認知它原來是一種性德流露的樣子的描述的時候,你只是藉著它恢復你的性德,它就可以徹徹底底幫你超三界、十法界。所以,戒、定、慧的首先就是戒,那麼依戒得定,戒可以對貪,那麼定對治瞋恨心,慧對治愚癡心!所以,戒、定、慧有了,貪、瞋、癡自然就不見了。你一切人生錯誤的、不喜歡的果報的根來自貪、瞋、癡這三毒,所以,你只要持戒定慧三學去運作你的人生,一旦你的毒根拔除,你的人生當然果報就是美好啊。所以它就是一種「不求而得,乃謂真得」。

 

一方面是回歸性德,自自然然回歸符合我們原初的性德,回歸是一種自然,自自然然的你就恢復了,這是一種高段,你如果明白所謂的這個一乘圓教的學修,你就比較容易去接納跟直接契入。如果我們是一種非一乘圓教引導的漸次修,我們常常會在不同的階段裡面就打退堂鼓了,因為要求會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高。為什麼我們會有「要求相對高」的這種感受?因為我們不明理,不明理時就會把它認為是一種「要求」;如果明理了,你了解它本來就是這樣,那個時候就不叫要求了,那個時候只是一種本能的流露。所以,如果去了解這個東西,你在學修時,相較上會來得輕鬆一點,而不會很不輕鬆。現在多數的人不願意去學,也就是眉眉角角一堆啊,這些牽制、限制一大堆啊;可是,沒有了解這些的又隨隨便便啊。所以佛家是講「方便」而不講「隨便」,「方」正之理運作,「便」於行事,意思是說,不離開方正之理而便於行事,它是一個隨心所欲而不踰矩的一個生命狀態。

 

所以,一乘要慢慢去理解、學修它。一乘是理嘛,所以佛本講這一個理,教著我們大家直接就直了佛道!無奈乎眾生的妄見紛飛,妄想太多了,那個貪瞋癡的迷惑太過於根深柢固,生生世世用著貪、瞋、癡在運作,非常久了,所以這一個習性難斷,因此才要借助一個外在的形式的「戒」去克制。它其實是一種對治啊,對治成功了,你的靈性當然就往上提升,你的境界也就往上提升。你在這一個持戒的過程裡面,自自然然你的生命的過程會有很多新鮮的、很多一般你未曾經歷過的現象產生,那個狀態就叫做神通嘛。所以,神通是一種你學修過程的副產品,而不是一種果報論,真正到最後,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哪還有什麼外在的一個神不神通的問題?可是偏偏它就是一種真常生命狀態的一種產物啊!

 

就好像我們前一陣子常常跟許多同參,尤其是家中有小孩還在讀書階段的,常常勸他們,能夠讓孩子背書就盡量讓他們背書,為什麼?不是說他這個背會了就了數了,那是一般我們學西方學制上的教育模式啦。如果說現在有一種教育可以選擇的話,我們會比較傾向選擇古時候的私塾教育的模式,這是東方老祖宗特有的一個高度智慧的教學手段,可惜西方世界沒有這一個概念。所以,我們現在沿用的都是西方學制,西方學制叫交叉式的學習方式,交叉,一次要學多,廣學多聞的學習方式。那麼老祖宗的私塾教育是什麼?一般講聖賢教育的理路,它是一條龍的學習方式,所以它是一,不能多,多則雜,雜表面以為是廣,最後還是萎縮,可是,「一」久了會深,深了之後,廣度自然出來,所以深廣最後變一、不是二。可是,從廣著手,深是不可能達到的,它有這一個差別。

 

所以,現在有小孩的,我們都會勸他就讓小孩一天到晚背書啊,一天到晚背書,很多人不了解,會說「他不是會背了嗎?」背會了要進一步背熟啊!像你們現在有背書的經驗,對不對?你們就知道不能取巧啊,那個《弟子規》一千零八十個字,你們分幾段背啊?那一千零八十個字就是一段,你要有這個概念,一段就是不能停,中間不能停。為什麼?因為修「定」!現在的所有一切人類的問題都是源自「雜」來的,「雜」相對就是「定」啊,剛剛講那個戒、定、慧啊,你看,這個「戒」又出現了,對不對?你為了背書背到滾瓜爛熟,你必須要符合一直背的規律,你如果同時背五本書,你容不容易同時間背出來?不容易,對不對?你看,從這個理論你就知道學修跟世出世間法成就的關鍵,就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

那天我遇到小克啊,他的小女孩很聰明,我說:「聰明,聰明就要小心哦!」因為她懷胎的時候就開始《無住》薰染啊,對不對?胎教啊!後來生出來也真的比一般同年紀的特別有智慧啊。當然這個小孩子的智慧呢本來是真的屬於智慧啦,可是在她成長過程難免受到外在的環境、媒體的污染,讓她這個「智慧」漸漸變成「聰明」!有了聰明缺少智慧,她就失去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什麼該?什麼不該?可是因為有聰明,所以她特別容易去察言觀色,換言之,察言觀色長大就變成奸巧,奸巧就是聰明的產物。古人說「愈奸愈巧愈貧窮!(台語)」越奸巧的人,他的果報就越貧賤。當然過程當中也許會有那種豐碩的回饋的這一種氣氛,可是,這個過程的豐碩回饋是過去生福報使然,跟他這一輩子的奸巧無關,可是我們現在人只看一小段人生,前後不看,所以不了解這個理路,會搞錯。

 

所以小克的女兒,我就說要趕快叫她持續背,他說有哦,我們都有讓她背書,而且現在《弟子規》還是她教我背的,我說教你背不錯啊,可是這個不是我要講的重點,你還是要叫她背啊,他本來想說她女兒有在教他怎麼背,那表示她女兒比他厲害,她有做到。我的意思是說不是只有《弟子規》,他想說,可是學校好像《弟子規》、《三字經》就可以應付了,我說那是學校啊!你看,問題就來了,都是學校,都是西方的這些觀念!我說那個只是要應付一種學校的制度,學校的制度不一定會為你女兒未來的幸福美滿負責,對不對?你是她老爸,你要為她未來的幸福美滿負責,未來她幸福美滿了,也就是你自己未來的幸福美滿,否則你說你的孩子若一堆問題,你當家長的首先就痛苦,對不對?大家就在那邊窮攪和,那就是一個錯誤的人生。

 

要怎麼做呢?《弟子規》背好了、背熟了,很熟、很熟,《三字經》也熟了,四書五經、十三經,全部背,讓他背到一整天完全沒有時間去接觸任何媒體,那就成功了。這樣一直背到他八、九歲,到那時候這個小孩就穩定了。這個手段的重點不是要他會背書,目的是利用背書的手段讓他修定,這個人如果有定,他的智慧就是穩定的,他的聰明就變智慧了。如果這個人的心是不定、是雜的,他的智慧就變聰明,那種取巧的聰明,就這樣而已。所以,這是老祖宗的智慧,這種教育方式一直延續到清朝中期左右,甚至清朝末年都還有,民國初年大概就開始斷了。

 

你們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整個中國的歷史流衍裡,其實只有一個亂世,就是中華民國時代,因為只有這個時代沒有制禮作樂,也沒有什麼「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就是一般講的「禮崩樂壞」!事實上不是啦,禮崩樂壞是在更早之前的歷史中,在一些小小亂世有禮崩樂壞,而中華民國是最亂的時代,沒有禮崩樂壞,因為根本「沒有禮、樂」啊,所以根本也還「談不上崩、壞」,你知道嗎?直接就沒有了。不幸我們是處在這一個時代,所以這一個時代的人就要自求多福,你們要自己明白這一個理路啊!

 

所以,學校的課業一定要叫小孩去符合,因為這是他的業障,共業嘛!我們會來台灣、生在台灣,我們在台灣這塊土地的法律下生活,我們就要合法,我們不是在外國,外國法律跟台灣不一樣。為什麼我會在台灣?這就是我跟台灣人民有共業。業要消,消就是你接受它,你樂於去接受它,更積極把它超越,這叫消業,而不是去排斥它、去怨天尤人。所以,學校的一定要符合,其餘時間呢?其餘時間就是看你們自己家長的智慧了,如果你們有老祖宗的智慧,那麼你們小孩子未來絕對沒問題;如果不是呢?現在小孩子未來問題一定會比現在多太多啊,現在是大人跟著小孩子產生問題。

 

你說現在的科技產品,光是那個3C產品就讓現在多了很多憂鬱症、躁鬱症跟自閉症,本來都很活潑的小孩,就在那裡滑、滑、滑,滑到後來變自閉症啊,多有的是啊!所以這個也就是我們講的外在的污染,這些污染本來是一種中性的,是我們人類自己的這一個「定」不足,所以容易去偏頗,因為定不足,第一關鍵容易偏頗,更不用說去駕馭它。如果你定足了,你不會偏頗,你不一定能駕馭它;但是當你定足到你開智慧了,你就可以去駕馭所有你認為的污染源了,那時候叫做「若能轉物,即同如來」。所以,小朋友讓他一直背書、背書,背到最後,他才能夠真正堪稱有智慧啦,那時他就是穩定的!通常千里馬和野馬是同一匹啊,會駕馭的叫千里馬;不會駕馭的,它叫野馬,野馬常常踢死人,所以會肇事!

 

這個就是佛法在講的,它說這整個世間沒有一定怎麼樣,是看你會不會轉、會不會運用,所以,逆緣會的是逆增上緣,善緣不會的也是障礙,障礙之緣。所以,善緣享福、逆緣吃苦,會吃苦的人就好像燉補,補一補,他就勇猛起來了;不會享福的人,那個福會壓垮他,他也會因而墜落,所謂的人生往下墮落。所以,沒有一定好、一定壞,一切都在因緣跟我們的智慧的拿捏。這件事情,剛剛講的戒得定、定開慧,是應對一般次第認知眾生講的,要不然它是三而一、一而三。如果入華嚴一乘的概念,你做每一件事情一定具足圓滿的其他,所謂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你一旦歸元無二路,那個「一」掌握住了,你的方便多門統統可以通透明瞭,所以它是同時具足的。所以才有所謂「道共戒、定共戒」之說,而不只是依戒得定、依定開慧而已,這是因應俗世眾生可以理解的程度去講的。

 

剛剛我們講「佛唯說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最後都是導歸那個一乘。如果從至極來講,只要不是一乘,即是魔乘。那你們會說現在不是一乘之外,還有二乘、三乘啊,對不對?究竟而言,你只要沒回歸你的本位──佛,你都是假的。所以,世尊四十九年說法講經,《阿含》講了多久啊?十二年,對不對?小學啦,佛法的小學講了十二年,然後《方等》八年。我們說《阿含》應對到的是「阿羅漢」;《方等》應對到「辟支佛」。所以《方等》不是小乘也不是大乘,它「等於大乘」的意思,它是一個中間的一個橋段,從小乘要把你帶領到大乘學修的這一個橋段。《方等》講了八年,再來《般若》二十年,《般若》就是佛法的大學了,《般若》了解空性,放下四相、四見,你就可以證菩薩了。再上去最後的《法華》八年,《法華》就是講到一乘了,所謂的研究所博士班了。那麼最後《涅槃》一天講完,《涅槃》是所謂的遺囑。

到最後遺囑的時候,世尊告誡末法時期眾生乃至於祂滅度之後的眾生,要「以苦為師、以戒為師」,這兩句話是非常重要的,這兩句話關鍵到你所學修的這些是出世法還是世間法。這兩句就是所謂的戒定慧三學,所以,要出世,必須要能夠吃苦,必須要能夠持戒。這一個苦、戒,統統是廣義、狹義一起說的,而不只是那些規條上的,意思說從廣義的戒來講,是諸佛菩薩、一切善知識的教誨,這一個叫做「戒」;從狹義上來講,就是經典上記載的這些條例,一條一條等等,這些叫「戒」。

 

那麼「苦」是什麼?苦也有廣、狹。依古時候來講,這些修行者常常在野外遭受風吹雨打,以及吃不飽、穿不暖這些試煉,我們也都以為這樣叫做苦行,事實上這是狹義上的苦行,這只是一種,不能否定。可是它是一個表達、表法,它要依此做為一種引申,教著我們在人世間不能接受的人事物你統統能接受,這個才是真正苦行的本義!你想想看,你不能接受的,不是只有在外面被蚊子叮到,對不對?以前修行人都在野外,野外一生也不會怎麼樣,那我們在野外兩天,大概就送加護病房了,受不了那些溫度、那些蟲咬。所以,以戒為師、以苦為師,對後世的學修者就非常的重要!

 

這一個也就導到我們前面講的,如果能夠依「苦、戒」這兩個字做為宗旨主軸去學習成長的話,你就符合戒定慧,你就在斷貪瞋癡了,所以你的人生三毒煩惱就沒有了,你的一切煩惱也就沒有了。三毒煩惱是一切煩惱的根,所以你畢其功於一役,把那個三毒煩惱根拔掉了,你所有的煩惱樹都長不起來了,那時候也堪稱是某一種「識得一,萬事畢」啊!你那時候的學習只是在什麼?無功用行,在法身大士以上學修,滾滾紅塵歷事練心,絲毫不假造作,輕輕鬆鬆,態度輕輕鬆鬆,自然最後妄想習氣一層一層在斷,一層一層在掉、在淡薄,那時候已經不是煩惱輕、智慧長可以去形容了。

 

你要常常去檢測自己有沒有煩惱輕、智慧長這件事情,以此來做為一種學修狀況的評斷。如果有這樣的現象出來,那麼對了,你的學修路徑是對的。可是這一個煩惱輕、智慧長的程度如何,就關鍵在你學修的精進了,前提是要對,路徑對了再來才能去求精進。這個基本上都是針對六道輪迴眾生在學修這個層面而講的,所以才有煩惱輕、智慧長。基本上,當你契入阿羅漢,空性已得,你哪有什麼煩惱?你那時候叫做離四見、四相!離四相、四見的最初級了,所以你已經超越六道輪迴,因此沒有所謂的煩惱了,那時候只剩下智慧圓不圓滿的問題,而沒有「煩惱」這一件事情。只是方便說他還有一種苦──不能圓滿的苦,因為他已經契入空性,他哪有這種感覺,可是,從真實生命狀態,他畢竟是不圓滿。如果契入法身大士,圓教初住以上就沒有這件事情了,那時候堪稱真正的諸佛菩薩。

 

在佛法的運作上,我們常講護持,護持嘛,基本上,唯有法身大士以上,才有能力做真正的護法!因為他們懂法、了法、行法、證法,證實到了,所以他們有真正的能力去做所謂的護法這一件事情。所以,古時候釋迦牟尼佛降生印度,祂周邊的這一些隨從,基本上亦都是古佛再來,所謂「一佛住世,千佛擁護」啊!只是示現的身份不等,有的示現阿羅漢身、有的示現辟支佛、有的示現菩薩不等,然後去做一種佛法的護持。所以,我們要求正法久住,必須透過真正的修行;要求法輪常轉,我們要做一種實際的、著實的、實質的教育,只有真正的修行加上實質的教育,才有辦法讓佛法在這個世間綿延流長,去利濟一切蒼生。

 

那麼修行跟教育是什麼?修行是自利,你要正法久住,你自己一定要去做到,你要它常轉,你一定要去服務、幫助蒼生,也就是說「眾生無邊誓願度」。那麼,佛法的學修在於後面這兩句話,叫做「煩惱無盡誓願斷」,那是真正的修行,「法門無量誓願學」是附帶的,「佛道無上誓願成」是結果。那麼履踐第一句話,「眾生無邊誓願度」的落實、運轉,法輪就常轉了啊,所以不是一味往外去求佛菩薩要永久住世,去求什麼善知識永久住世,不是那樣。

 

從感應道交的角度來講,自己的求法若渴就有辦法去感得諸佛菩薩的相應,諸佛菩薩相應不就也等於「請佛住世」了!對不對?你自己求法若渴是真誠的,那麼這個佛、佛菩薩來相應是不是祂也在做教育了,祂沒教育你的話,祂也有失良心,對不對?所以這時候也是一種什麼?法輪常轉、請佛住世啊!所以我們要知道,這些關鍵統統沒有離開一個最大的點,就是自己!自己要去深入,才有辦法去解決這所有的這些問題。如果你去關心到這一個層面,你的人生大概也沒什麼好去捉摸的了,因為這些生、老、病、死、苦的問題都會在這個過程自然的解決、散盡!那為什麼大多數學法的人,一直在被這些問題困擾著?第一個關鍵就是我們以前常常講的「方向沒有確立出來」!志向定得太短,而沒有把它拉長,一般我們講「君子立長志」,那個長志沒有撐出來,而常常在「小人常立志」,轉來轉去,眼界太短。

 

那麼祖宗講得言簡意賅,是心量的問題,量大福大,福至心靈,所以心靈叫慧開,福是福報、福德,智慧、福德都有了,這時候就叫做福慧雙修。所以,學修的人是關注到這一個本質點上,福慧雙修,它並不是在外在的什麼要改善、什麼要解決的問題,如果你專注在這一個福慧雙修的本質點上的時候,你外在的這些問題本來就會去化解,換言之,從印證的角度,如果不會化解,表示你自己的心量小,你自己沒有在福上去修,你沒有在慧上去修,那是自己的事。所以,只要自己沒有這兩件事情具足的話,一切人事物都會不如我自己意的,你懂嗎?我們不要生病,可是我們會生病啊,生病不如我意,我們不要啊!我們不要看到那個人,可是那個人讓我們看到啊!我們不要他對我們差,我們感覺他對我們差啊!其實這跟外在這些人事物都無關啊,跟我自己的福慧欠缺有關。

 

所以,一個修行者這時候要很嚴肅的去面對自己,如果在這個時候遇到外在的境緣,還不懂得往內拉回來修正自己錯誤觀念思想的話,他這一個現象可能就會延續生生世世啊!我們現在遇到的這些現象,也就是過去生生世世累積來的嘛,累積來的,換言之,就是我們過去生生世世都用一個錯誤的起心動念在過我們的日子。都在外在,外在希望人家符合我們啊,希望人家令我滿意啊,都是這種,所以,來到這世代絕對不可能滿意。那再往下走呢?更不可能滿意,因為會越疊越深。我們不要說上輩子,上輩子忘記了,下輩子還沒到、還沒看到,可是你從你這一輩子大概就可以觀察到了,你這輩子從小到大是越來越歡喜、越來越幸福,讓你覺得太好了,人生本來就該像這樣!還是越來越多困擾等待自己想要去解決?我相信後面這一種多啦。

 

那天一個同參來協談,他居然跟我說這是他幾十年來最幸福的一年,自從來學修之後,是幾十年來最幸福的一年!我聽了說:「你現在說最幸福的一年好像也不是很幸福,那你過去幾十年都怎麼過的?」對啊,那至少他可以體會到有轉化,最幸福啊!所以你看,態度完全改變哦,現在都在問他自己哪裡有錯,而不是說我們家哪一個人怎麼樣,我們有哪一件事情怎麼樣,都不是這個哦,現在是說:「我可以做什麼」,對啊,都是這樣子啊。所以,你這一個願心……這個就叫求法若渴的某一種型態,你有這一個「感」出來,佛菩薩才有辦法再教,再告訴你更上一層樓啊!所以如果這一個心境保持下去,可能他說的幾十年來最幸福的一年,會成為他未來幸福起跳後,最不幸福的一年,也就是說從現在起,他會越來越幸福!所以,這個叫做方向對了,理論、方法對了,只是我們知道的不一定夠細緻、夠深入,剩下的就是為什麼要學修?就是學修得更深入、更細緻,讓我們做得更切實。

 

所以,話說多還不如去行啊,像修無師,對不對?當時東北那邊本來沒什麼佛法,那時諦閑老法師就勸請倓虛老法師去那邊弘揚佛法,因為那是他家鄉,倓虛老法師算是和家鄉有緣,因此就回去,所以現在那邊很多佛法,也滿興盛,大功臣大概是倓虛老法師啦。他就先在哈爾濱建寺,寺院剛建好就要有戒壇啊,受戒儀式啊,然後就會廣募很多的這些義工啊,其中有一個叫修無師,他自己報名說要做義工。結果他義工做沒兩天,就跟倓虛老法師和定西法師,說他想請假了!倓虛老法師就也答應了,要來就來,要走就走,緣來勿拒、緣去勿留,很自在嘛。那定西法師畢竟比較年輕啊,修養比較沒有倓虛法師這麼好,他看修無師才做沒兩天就想請假,所以就嘮叨了一下,「怎麼這樣子呢!出家人要有責任,對不對!才來兩天也熬不住,就要……」就數落一番!修無師就解釋說:「不是,不是,我請假是因為我要去極樂世界。」喔,不得了啊,極樂世界!那就不能等同視之,趕快問他到底幾天,他說大概不出十天,怎麼辦?要幫他準備兩百斤的木柴,準備要火化,大家就去忙了,這是好事!這是好事!對不對,戒壇還沒開始就有人往生了,你看,多好。

 

後來呢?過兩天,他又跑去說不是十天,那什麼時候?是明天。哇!那麼快,趕快叫幾位明天來一起助念往生,大概十幾二十個,然後……真的啊,就坐著,大家就送他。快往生啦,然後這些人就想說每個古師大德在走的之前都會留下偉大的經句,對不對?修無師你總不能例外啊,要給我們幾句經句當留念啊。修無師說他以前是水泥工,古時候的水泥工沒讀書、不識字,又沒有在念經,看不懂字,也沒有什麼修行,什麼都沒有啊,他說他是一個煩惱比丘,什麼都不會啊,要講什麼偉大的字語也不會,要不然要走啦,留個兩句話讓大家留念留念,他說:「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講完了,大家也很歡喜啊,跟他助念助念,大概一刻鐘就走了啊!

 

你看,生命可以這麼自在,對不對?所以,這當中都有門道!他不識字,也是個文盲,將近文盲,我相信他的文盲應該沒有六祖惠能那麼徹底,因為比較近代了,比較開化的時代。可是,意思就是說告訴我們,成就與否不在於我們讀多少書、學歷多高,或是被人家認為文不文明。現在的文明是以科技的發展來定位,但是這不一定是真正的文明、文化啊,它真正在於實際行動的功夫決定啦!換言之,修無師有戒定的符合,所以他有智慧嘛!

 

古時候講智慧,現在,「智慧」兩個字你們可以用另外一個名詞理解,叫做「能量好」或「好能量」,好能量等於你的智慧,你智慧的運作就是好能量的運作,就是這樣子。所以為什麼他們有這麼好的能量可以往生自在、預知時至,然後不病不痛,自自然然就移民去極樂世界了?他的關鍵在於他的「一心」!也就是說他們比較老實,我們現在的人比較取巧,取巧就會障礙住你的智慧。取巧是一種疑,「疑」是一種菩薩成就最大的障礙,對菩薩尚且是最大的障礙,何況是我們六道輪迴眾生,對不對?所以,疑是障礙,一個人只要有疑,他就不會精進,是不可能精進的,疑會遲疑、猶豫,對不對?進進退退啊,三思顧慮啊,當你還在這裡三思顧慮,而你看另一個人已經做很久了,相對而言,他是不是就較「精進」,他已經做到了。

 

所以,學法第一個關鍵在「信」,所謂是「信為道元功德母,才能長養一切諸善根」,所有一切宗教,也不特指佛法,第一個字也都是信,「信望愛」,基督教這麼說,淨土講「信願行」,華嚴講「信解行證」,第一個字統統是信,因為一個人只要信,他就不疑,不疑他就上軌道了,他就可以全心,全心做就到位了,就證實到了。那麼這個信的第一關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很多人不是障礙在不相信外在的這些聖賢的理路,是他打從心裡就不相信自己做得到啊。

 

那天,聽同參提到他跟家中長輩的一些對話,說到他勸長輩說,要精進努力,就可以辦到,結果那位長輩說「我們不是神啦」(意思是說我們只是凡人,成佛成聖是做不到的)。這個其實是從小時候根深柢固的一種教育來的,如果相對正確的來講,這個就是被教育錯誤!我們二六時中都在被教育,你上網是被教育啊,你都不看電視、都不上網,你還是在受教育,你在受磁場能量的教育啊,都沒有跟人接觸的話也在受教育,你在受你胡思亂想的教育啊,統統是啊!所以,二六時中,二十四小時分分秒秒都在被教育,也在自我教育,只是教育的東西是什麼,差別在這邊啦。

 

所以為什麼常常勸許多同參,可以的話就把你僅剩的生活時間全部塞滿跟佛法相關的知見,因為你這樣還能保有一絲毫的佛法教育的薰陶,要不然,以我們現在這七十幾億人口,在這一輩子要往善道走的是很少很少。為什麼我不講成佛?那再說,對不對?善道都不可能了,三惡道是絕大的比例啦!為什麼這樣講?要於法有據,佛法講什麼?「貪」下鬼道、「瞋」墮地獄道、「癡」墮畜生道,你去觀察現在的人,他這三個多還是「覺、正、淨」比較多?我們不要講覺正淨,有時候聽不懂。還是沒什麼煩惱,每天開開心心的比較多?為什麼用開開心心的?只要你有貪瞋癡,你就不可能開心啦,你就不可能喜悅啦,喜悅嘛,快樂也許有,可是不可能有喜悅,所以從這一個比例上來講,當然下三惡道的是多數啊,七十幾億人口,算一算,大概……不要講好了啦,要不然大家聽了:「不要了!不要了!這個機率太低了,不要學了,學也是白學」,有時候會這樣退轉!你看,光這個是不是又是沒信心?對不對?

 

所以,整個地球的災難其實最大關鍵也在於對聖賢教育的失去信心來的,這是總根源啦!那麼講什麼貪造成水災、愚癡造成風災、瞋恨心造成火災,這個就是細說,總根源就是來自於失去信心而已,包括現在的聖賢教育,很難去成為一種風氣跟實質的到位,也是一種缺乏信心啊!在風氣的層面上來講,以民國時代而言,現在比起之前二、三十年應該已經稍微來得比較有一點風氣的氣息,可是這些風氣是沒辦法真正辦到真實修行的,它只能造成一種風氣。會認同風氣的人不一定會去落實,只要不落實,還是沒有用,可是還是要鼓勵,畢竟有風氣總比沒有好,對不對?可是你真正要落實,就是要剛剛提到修無師講的那一句了,要真實落實,「能說不能行,不是真智慧」,所以一定要能行。所以,從有形成風氣的角度來講,它還不一定能行,這個「行」就是關鍵所在,而能「行」的關鍵在「信」。

 

針對一般不信的人、有疑惑的人,要直接叫他「你要相信」,這是很難的!他說:我若相信,我早就不懷疑了,你還叫我要相信?它就變成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在那裡繞圈圈。所以關鍵要在哪裡?令其明白,你對一件事情明白透澈,你自然有解決的信心,你對一件事情糊里糊塗、不明不白,你要怎麼信?信念就提不起來。所以為什麼現在的學修者要再加上一件事情?叫做聽經聞法,對不對?如果你是本來就信的那一種人,不用聽經聞法的,就像我剛剛講的修無師。他不識字,他也沒有在聽經聞法,他就是一個他自稱的苦惱比丘,命運不好,過得很苦,所以出家。他只知道一件事情,自己要老實念佛這樣而已,念到往生。所以,你叫他講經說法,他不會,他沒看經、沒說法,可是現在他會了啦,為什麼?一通一切通啊,一旦他往生極樂的時候,他那時候頓時就很會講經說法了。

 

事實上,度眾生也不一定只是講經說法,只是這個時代,這個時代因為眾生「疑」多,所以你要花很多口舌跟他解釋,解釋的過程像在說法。將說法內容記錄下來就是一種經典,所以叫做講經說法,現在好像要補足這一種形式讓大家明白。明白就是為了建構信心,信心建立起來的時候,這個人就有自律性,就有自我動力了。信心建構起來,他才堪稱可以去講什麼願不願的問題,這個「願」是指「發願」,而不是「願不願意」,有信心的人本來就會願意。這件事情是一種配套,所以,當信心提升出來了,他對諸佛菩薩的教誨會信仰,也就是相信、仰賴的意思。有了信仰之後,緊接著他就比較容易去信理、信事、信因、信果,這六個層面。「信」字的這六個層面全部都具足之後,這一個人要去圓滿就不難了。

 

所以華嚴才講「信為道元功德母」,道的源頭、本源,功德的母親,比如說酵母菌,有的會把那個老麵母留著,傳承幾十年,就是那一個東西啊。所以,我們要在日常生活當中怎麼建構信心很重要,這一個信心如果你明白理解了,你是不是就可以去解決你其他生活上很多沒信心的事了,因為你明白啊!比如前一陣子我們在講最關心的肉體生病!「生病」你了解它的理路,你要很深入了解,你就有信心了,你的心也就不會被現在的這些錯知錯見給擾動,因為你明白啊。

 

如果明白得不夠深,那就會像是「曾參殺人」的理路,這個你們知道嗎?曾參是孔子的弟子,他事親至孝、德行修養很好,後人尊稱他為「曾子」。某日有人跑去跟他母親說:「妳兒子殺人」。他是個很孝順的孩子,也是一個有道德修養的人,然後人家跟他母親說:「妳孩子殺人」。剛開始他媽媽說:「不可能,我孩子很乖,怎麼可能殺人?」二話不說就否定了,因為她了解她兒子,所以她有信心她兒子不會殺人。過沒多久,又第二個跑來:「妳兒子殺人,曾參殺人。」她說:「真的嗎?」你看,現在的語氣變成「真的嗎?」,「我想想不可能啊,我兒子很乖,不會殺人」。第三次:「曾參殺人,妳兒子殺人!」好啊,這下子就把他叫來罵了:「你怎麼可以殺人」,結果曾參真的是被冤枉了,你懂嗎?信心不足了,對不對?所以,兩邊,我們六道輪迴就是兩邊,你長時浸泡哪一邊,你就成就哪一邊,你浸泡這邊就成就這邊。

 

所以,你常常聽人家在說,這個病沒希望了、那個人沒救了、剩幾個月了,這種可能都是在幫當事人加碼,因為告訴他一聽還剩三個月可以活,有可能加碼變一個半月就死了,然後那個醫生也覺得:「很神奇,應該還有三個月,怎麼只有一個半月就死掉?」這種狀況,醫生還把它說成是一種「神奇」,你知道嗎?如果你對於聖賢理路的信心建構起來,醫生會覺得更「神奇」!明明要死,怎麼現在活得好好的。為什麼他們會覺得「神奇」?就不明白嘛,不明白不是忐忑害怕就是神奇。所以比如說你們有時候跟我們出去國外,是不是對於過程中的一些現象會很神奇?因為你們不明白,所以認為那是神奇啊!我們明白,因此我們覺得那是自然現象,這沒有什麼不對啊。所以,山有山高、海有海深,要不斷去深入,深入到哪裡,你就辦到哪裡,你的生命狀態也就到哪裡!所以要把我們的視界提高,越高越能夠超越所有的這些事情。

 

留一些時間給諸位,看看諸位有沒有什麼疑惑啊?



雅聰師姐:師父好,我想要請教師父,就是學生在練習法器,敲木魚的時候,有時會進入到一個狀態,然後就是頭皮發麻,但是是那種很順暢的那種頭皮發麻,在那個時候,敲木魚的那個感覺、那個震動,對整個身體好像有一種很大的幫助,不曉得這個跟坊間在講什麼脈輪的,有什麼相關嗎?謝謝師父。

 

師父上人:脈輪是一個存在的形容詞,比如說七個脈輪,我們從頂輪到最下面的那個會陰海底輪。不管你是修瑜伽、密宗,或者是道家在講氣功,他們都會講到這些,中國人講中脈,走中脈,這就是我們的一個氣脈明點的一個位置。好像說你有五個手指頭,你去跟它取個名字,對不對?什麼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對不對?五指,對不對?就像這樣子而已啊,脈輪。那麼一個人的血脈比較通暢,他自然身心就比較康泰。我們先講為什麼有這些現象?這些現象來自於我們的融入,一般從一種誠心、專注裡面就會產生這些的作用,能量嘛,你專注、誠心、至誠,你產生能量好,就會回過頭來再去什麼?一般講療化自我。

不是每個人在這些法器的運作過程中,都會有一樣的現象,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一樣啦,不是每個人的心跟靈性的境界都一樣。所以當你超越它,你反而又不會了,當你不及它,你也不會,當你剛剛好應到它,你就會。換言之,我們有可能常年來有一些滯塞的生命狀態太久了,所以後來如果有比較專心的去融入這些佛事的狀態裡面,就會有這些能量的一種造化,所以在我們的肉體感受上就會有些微麻麻的啦,那裡會震啊、那裡會竄筋啊,對不對?有的會轉圈圈靈動的啊。

 

這些現象會因人而異,我剛剛講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一樣,同一帖藥,不同體質的人吃了,它的作用也不一樣。所以你們在做這些過程,好比是一帖藥,幾次的慢慢深入就會有這些現象。當然,從有為物質來講,你們的七輪在身體裡面嘛,而「氣」雖然看不到,但它會在裡面作用啊,所以合理啊,包括有時候你聽我們元和妙音的時候,也都會有這些現象啊,它是異曲同工,透過不同的手段去達到同一個目的。總之,就是要去淨化我們的身心靈,然後頭腦也會比較清楚。

 

所以,包括有的人拜佛、有的人很專心念佛也都會有這些現象,而不只是敲木魚,所以每一個人適合自己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因此,你不能說別人可以這樣,我也來拿個敲木魚敲敲看我會不會這樣,那不一定會,因為適合各人不一樣。你看喔,同樣是一個動作,信心也不一樣,關鍵都在自己的感,外在才有應,所以自己很重要。也不一定是馬上敲馬上有作用,是你要「入」,在那個「入」的過程,它就會去揚塵,每個人所揚起的灰塵,它的質性不一樣,所以顯於外的現象不一樣。所以這是正常現象,我們是清楚意識的、能夠掌控的就好,就當作沒事。將它視為只是一個過程,這樣就會沒事,如果你執著了、停留了,它可能又不是什麼好境界。有的是用針灸啊,有的人是用灌氣啊,統統好啊!不過,不管怎麼樣,在各個門道裡面都要深入,那才會有真實的作用。

 

國欽師兄:請問師父,弟子在慢跑之後,在深呼吸的時候,我有時候會閉上眼睛感到很舒服、很自在;可是,當我眼睛打開的時候,那種自在的感覺就沒有像閉著眼睛那麼舒服。但是我們不可能一直常常閉著眼睛,有時候會撞到人,我想說我們的眼睛接收到外在資訊,所以我們有時候會緊張,或有時會感覺快樂,它這一種情識的作用是怎麼樣?我們如何能夠讓自己在各種狀況還是可以很自在?

 

師父上人:對啊,我們所謂的色聲香味觸法,眼耳鼻舌身意,內有六根、外有六塵,所以它應對到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是用著根中性的話,一定是起煩惱。所以你說比較舒服,就叫稍微沒煩惱,對不對?那一睜開,我們習慣,我們有習氣的慣性,眼容易著於色塵,色塵就被影響了,那個就是我們的執著在上面了,一旦我們執著在那上面的時候,煩惱就會加深了。所以我們所有的這些人生不能安泰,不管是心跟肉體,都是來自於我們不能放下執著,不能放下分別、妄想而來的。所以為什麼要叫人家眼往內視、耳往內聽,對不對?閉口守氣,對不對?統統是往內,是調伏六根。當你調伏六根,你六波羅蜜就解決了。什麼叫六波羅蜜?你們講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你就解決了!

 

禪的修法沒有講說你要去外面捐幾塊錢把布施達成這些哩哩雜雜的。你眼根不受色塵影響,你布施度圓滿了啊,你鼻根調伏,不受外在的這些香臭給影響,調伏鼻根,你的忍辱就解決了啊,所以它都有一些對應!包括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祂也教著你們說「返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用一個「聞」──耳聞聲,等同其他的眼內視,統統是一樣的道理。祂是教我們的六根不要往外奔馳,你剛剛講的就是一種奔馳的現象,可是不代表說你閉著就沒有,因為你閉著還有別的,還有意,連意也會,所以意也會執著在那個清淨,「執著在那個清淨」本身又是一種執著。所以,修行,如果會的,往內,自己就可以解決了啊,所以,把這些理路調和好,這些問題就會解決。

 

煩惱少,智慧就增長啊,這現象是這樣,所以不是叫你跑要閉上眼睛不看,是你見而不見,對不對?聞而未聞、聽而不聽,是這種東西。否則佛經怎麼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如來沒有這些問題啊,不在外。心如草原縱馬,易放難收,所以,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矣,放心就是把奔馳出去的這些想、這些望統統攝受回來安住。如果你善於訓練的話,你看外面也不會被影響啊,就好像有的人逛精品店是在修行,有的人逛精品店是在折福,對啊,有的人看一看:「喔,好好哦,我看到好多精品。」「你怎麼沒買?」「有人幫我顧得好好的,我買那些做什麼?」對啊,你如果要看,我去叫店員說:「我要看這個」,他還幫你擦得乾乾淨淨的,然後拿給你看。看完了,他就幫你收去放好,對啊,所以是心的問題。

 

心為主嘛,心是主宰,所以一切法從心想生,這些就是我們的心現識變,我們剛剛講,境界為緣長六粗,這個心現識變的世界裡面產生的,所以要調伏六根。你也可以在這個過程有去深刻體會到原來六塵真的很恐怖,所以要用根中性。我們是用識,眼識、鼻識、口識、耳識,識會變,心現識變,這個識遇到塵,沒有用根,人家說「捨識用根」,我們是捨根用識,所以一個人所有的業障都是這六識在創造的啊!「識」是第六意識,識運作久了就產生末那,所謂的執著,所以,第六意識跟第七末那識就是帶領我們往三惡道走的推手。

 

所以,藉著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藉著它把我們推向三惡道。你說:「這樣我甘願瞎掉、耳聾」,那跟這個無關,你懂嗎?你的那個識還在啊,根不變嘛!佛經上有段典故,一個老國王啊,眼睛不好了,看不清楚了,釋迦牟尼佛說:「你小時候看的恆河跟現在有沒有不一樣?」意思是說我們是那個識塵的工具壞掉,不是我們的根沒有了,所以為什麼才能六根互用。

 

李嗣涔教授也在研究那個特異功能,用手摸字,他就可以看到字。其實它是識,所以他們都會理解是不是眼睛什麼畫面,當然他們也有畫面出來,也有那個所謂的屏幕出來,可是真正再深一層,有那個屏幕是不是叫「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們還在虛妄裡面研究虛妄,所以還是都是虛妄,有沒有那些?有心現識變,就有那些境界。更上一層樓就是捨識用根,你回歸自性啊!就好像很多通靈的不能理解我們的原因,通靈的他們會說:「某個聲音來告訴我」、「我看到某個畫面」、「那個人來跟我講」,對不對?他們很難理解我們「沒聽到、也沒聞到、也沒看到」,可是「就是知道」啊,他們無法理解,可是這個才是你們的本能啊,對不對?「以色見我,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所以那個還是幻相啊。

所以它非關邏輯可以去了解,它就是你訓練,剛好藉這個題,你去訓練在接觸一切境界境緣的時候,訓練不起心不動念,你就把那個「識」給折服掉了嘛。就在訓練這個啊,這訓練久了,都沒了,你就回歸自性啊,那時候就是修行圓滿,就明心見性嘛,所以那時候就是不用看到、不用聽到、不用聞到就可以知道。要不然,要看到有時候更可怕吶!你說那些道士、通靈的要幫人家處理事情,降妖除魔,對不對?結果那些妖魔鬼怪長得非常恐怖,一看到可能先被嚇死!你沒看到,你不會怕,你看到,會被嚇死;如果換成是不好味道,你一聞先被臭死,你會聞到啊;那聽到噪音、恐怖的聲音,你先被糟蹋死啊。所以,可以不用有這些相,可是偏偏就是知道,那就是「自性本定」顯出來的「自性本通」。那它要與不要?它沒有要與不要,可是自自然然就出現。

 

國欽師兄:請問師父,就是當我們看到這些相的時候,怎麼去調伏那個識,才不會擾動我們的內心?

 

 

師父上人:階段性要這個「怎麼調伏」,已經又落在識上面了,所以不理它,不理它就是了,不理它叫做不執著它。你知道它可是不理它,你往前走了,這就是我之前常常做一個比喻,你開車,你怎麼樣不讓旁邊那棵行道樹讓你出車禍?你不要看它啊,你一直看它,你就會撞車,對不對?可是你知道它的存在,你用你眼睛餘光或者還有一段距離時,你自然會看到了,你是很清楚有那棵樹的,可是你不執著,對不對?就不理它的意思,我還是認真開車,所以你就不會出狀況,路上有無限棵行道樹!

 

所以,你們有時候在修行過程,不是只會看到一個相,那會應因緣而生,如果修得不是很好,未來還會看到很多啦,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很多人迷失,以為看到很多叫修得很好。那你要怎麼辦?都不理它。這個修得不好是相對好來講,有的是完全很遲鈍,不是跟那種講。這意思就是說有的會把這裡當做目的了,從不會、看不到,以為看到叫修得很好,對不對?那他停留在這裡,如果他把這裡當作目的,他就完蛋了。如果他理解這個是過程,相對他原來看不到,這個叫修得好,所以好、壞沒有固定。

 

所以,我們當然要學一乘,對不對?就要高標準嘛,所以我剛才講那段,假設修得不好,未來還會看到很多。要不然心清清淨淨的,不需要有那些,那也不需要擾動,你自己就到位啦,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到位了,你看,多好!那每天要看,很累!你說你們是每天作夢比較舒服還是一夜好睡到天亮?連好夢都沒有。對啊,這些會干擾我們的神識,那我們難免有潛在的執著,所以有外在就會拉扯,所以,不執著它就好,執著它,境界再好都是魔境界,掌握住這個原則原理,應該就比較容易。

 

如果有疑惑,真的又很掛心,就把相,找個時間講出來,幫你解碼解碼,把它解開就沒了。就好像有人解夢,你說夢重不重要?你執著,它就變重要;你不執著,它不重要。可是,不執著不是說我作這個夢的時候不執著,是你的人生不執著,懂嗎?你過程會有夢,你不是不執著這個夢的個案哦,是你的總人生是不執著的,那什麼夢都不重要啊,如果你執著的話,你又沒把它弄清楚、搞明白的話,它又會在你的生活造成你心思的散亂,這樣它是不是就叫不好?這時候你就要認真面對它,想辦法把它弄個清楚,弄清楚了就沒事了。

 

所以這個就是佛法為什麼有這麼多方法門徑?因為每一個人的個性不一樣。如果你遇到那種不定性的人,你把他介紹密意、一乘圓教的時候,他很快就成就了。什麼叫不定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很容易被染來染去這種,他接觸什麼,他就哦、好、好、好這種,接觸那個,好、好、好,這種叫不定性。他的固執比較少,不過,他的性比較不定,他聽到什麼,他就說他就要什麼。所以,總在遇緣不同,當他遇到一乘,你直接跟他講一乘,他就:「是」,他也不會跟你說:「我聽不懂啦,我什麼都不會」,他只會照著做!當然,前面加個「密」,密意,密意就是說它不是顯在外面你跟他要解釋清楚的,你叫他怎麼做就對了。好比說鍋漏匠這種,雖然沒讀書,可是這種接觸到什麼就解決了。也是諦閑老法師嘛,直接叫他:「你就念佛,念到底就對了」,他就念佛、念佛,接受,他就成佛了啊!

 

你會發現這種人是不是少之又少?所以,之前我常遇到很多同參聽到我講鍋漏匠的例子,就問我說:「師父,那我們也想要找個地方……」廟不好找啦,租個房子好了,請個朋友每天三餐送飯給我吃這樣,我關在那邊,我也要這樣,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繼續念,念累了休息這樣,我三年也要剋期取證。我說:「三年?你三個月就變神經病了,還三年?」我們沒有他的質性嘛,我們會慌嘛,到時候變成什麼?密室恐懼症!因為我們本質裡沒有像他那麼沒妄想。他有煩惱障,而我們有所知障,因為我們讀過書,讀過書的人知道很多東西,但都沒有深入。換句話說,我們知見很多,所以只要我們照著他那種方法,我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發瘋,所以不一樣嘛,不同人用不同的方法。

 

這個就是我剛剛比喻那個夢,不是清一色說你都不理它就算了,有的人就是很在意啊!你說:「你就是不要理」,他說:「我就是很在意啊」。你每天跟他在那裡論辯,那個就是針鋒相對,沒辦法。所以如果很在意,就找個時間,找個會解夢的把它解清楚,搞不好裡面有一些訊息,如果正確的引導,它可以讓你理解未來應該怎麼做,還可以有一個出口。那麼我用夢比喻等同化境,有的是化境、不是夢,都也許會有一些意涵,如果你心放得下、不理它,我往前走,照著正確的理路,修正錯誤的觀念思想行為的話,不理它也可以。可是好像現在比較多人是要把它徹底理掉,現在好像比較多是這樣,要加個徹底,不徹底還是會有障礙啊,你懂嗎?那理解錯誤更慘,所以要找到那個會精準解碼的那個才可以啊,因為你理解錯誤會有更大的負面作用啊,如果這樣,還是不要理解好,對不對?比如說有的人看到就:「哦,那隻蛇的尾巴翹那個樣子,是6還是9?」是要簽6還是9?蛇代表什麼?就有很多這些穿鑿附會啦。

 

當然,夢的解析可淺可深,以前讀那個什麼佛洛伊德解夢,我們學美術的有時候要涉獵一下,「一朵玫瑰掉在河裡,河水往東」,玫瑰代表愛情,所以這個就表示,他的愛情向東流失掉了!用這樣子解夢,這叫有為法,可是事實上我們人生不是有為能夠解決一切,你要透過無為。關於解夢再拿一個例子好了,看到都是紅色的,讓我想到阿雲有一次作一個紅色跑車的夢,妳還記不記得?還是妳們都忘記了?紅色跑車!她還不知道那什麼牌子,我說:「妳夢到那台車是那個黃黃的標誌,其中有一隻馬,叫做法拉利」,她說:「對、對、對,就是那一台」,她不知道「法拉利」啦,她也不知道哪一台,她講一半,我們還要知道後面那一半,所以我去幫它做個解釋。

 

師父上人:跟妳原來想的有沒有落差很大?妳原來想怎麼樣啊?那個夢。

 

麗雲師姐:我會開法拉利。

 

師父上人:她原本可能想說「好好哦!」雖然不知道什麼品牌,也知道是跑車,再傻也知道跑車都會比一般房車還貴,還是我在開的,又是紅色,紅色代表「我會旺」,對不對?

 

我們那時候是在一間咖啡廳,我們坐在二樓,她坐在我這邊這個位置,突然就講說她有一個夢,很高興哦!如果是我,很高興的事就存在心裡就好了,她就一定要確認這個是真的值得高興的,所以要拿出來解一下!所以好就問啦,本來好像也沒叫我解釋,只是闡述感覺很好。結果看我面有難色,她就猜測會不會跟她自己的理解完全不一樣,而我相信多數人會相信她那個版本,對啊,因為從她的夢境裡面,好像那些出現的東西所代表的意思,跟她預想的那個劇情,是可以吻合的,我們畫畫常常也是這樣,對不對?一個少女捧一個什麼代表什麼啊,常常有這個,這個叫做畫畫裡面叫象徵主義啦,「象徵」嘛,它表法,夢也是。

 

結果我跟她解釋完之後,她眉頭就皺起來說:「怎麼差那麼多?」可是,第二個版本的解釋是有助她未來更好的啦,第一個版本她自己解讀,那後面就要慘了,就這樣子啊。第二個版本是我的解釋啦,第一個是她啦,第二個版本的是跟她的生命現狀符合的啊,第一個好像沒有嘛,第一個就是自己的妄想,自己覺得「很好」。很多人以為我妄想一切法就心想生了,人家是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念念成形那個心想生,不是我在那裡妄想就心想生!你妄想天上掉下來錢,我說有一天它真的掉下來就把你砸死,你想想看,那個銅板從那個十萬公里上面掉下來會怎麼樣?你用手去接都會穿過去!那個叫妄想。會不會得?會,但得了用不到,還不夠敷藥,對不對?所以那個法拉利故事就是這樣啊!

 

我們再進一步解釋清楚,拿這個個案當比喻,當一個教學工具。一個人他如果落在那個「我會很好」的執著裡面,就好像有算命仙跟他算說他的命運會很好,這個人就不努力了,你懂嗎?所以未來會很慘。阿雲她那時候可能想到股票啦,股票可能會賺還是怎樣,好像也沒有。我是跟她解釋說:「那個車子就是告訴妳,固然是好,人生要像那樣好,紅得發紫,不要紫得發爛。車子速度很快,表示我們精進要很快,可是,妳沒有剎車,就駕馭不了啦」,用剎車我是比喻,其實車子本身就有剎車了,可是為什麼這樣講?因為她那一台是跑車,一般人沒有辦法用開房車的習慣去駕駛那種跑車,開跑車要經過跑車的訓練。

 

我跟她說:「那台法拉利是真的很好,可是妳不會開跑車,所以妳那油門一踩下去,妳一定死啦」,對啊,這樣我才比喻說我們在學法上跟人生境界上有一些好的果報現前固然不錯,可是你要警覺,你要警覺你的剎車系統夠不夠好。跑車重點不在好的引擎而已,重點是要有更好的剎車系統,你的操控力才會更好,跟它的懸吊系統。你若一台跑車只有引擎,你沒有剎車,看你慘不慘,你一定死嘛,對不對?因為開了沒剎車啊,會這樣。所以裡面有很多,這只是其中一樣,她聽到這個就像是被冷水澆下來了。再講得更細微,就是說我們人生不能瞎闖,糊里糊塗,如果應對她身上,叫做我們不能一直大喇喇的過人生啦!我們天真無邪是很好的事情,可是,因為你們的命運,來到這一個時代,你們必須要遇到人事物,所以當你認知的天真無邪遇到一大堆人事物的運作的時候,那時候就會出問題,所以不能一直衝,是那個意思。

所以,有時候有的人你要叫他不要想太多!對不對?初念你就決定就好。有的人你叫他:「你要多想一些,知道嗎?你要三思顧慮,這樣才可以。」就是三思而後行啦!孔子講什麼?思,「再,斯可矣!」意思是如果你要想,你想第一遍就好,不要超過第二遍,會失準頭的啦,有的人要這樣啦。這不是規格化,你知道嗎?大家都說「再,斯可矣」,那就亂了,你若跟大家說都要三思,三思而後行,很多人變優柔寡斷,你懂嗎?所以,她那時候的狀況,那台車的出現是要叫她要三思而後行,不是思,再斯可矣,不是!

說到解夢,我的版本一般人比較不會相信,除非當事人印證,還好有阿雲印證!印證有兩段,你在講的當下,你要先告訴當事人,這個夢境告訴你的你現在的狀態,這是當事人自己可以印證的;再來才是後面,後面如果你要照著怎麼改個性,或照著你人生要注意什麼,你就可以避開什麼災難。當然有的人這個印證不到嘛,因為他照做,他沒災難了,所以他說:「我又沒災難,我哪知道有沒有災難,我避開了。」不管怎麼說,至少總比遇到災難好。

 

約略講一下有這個化境啦、夢境啦等等這些現象,為什麼它可以有這些訊息?你的夢、你的化境一定沒離開你,甚至你的總人生也沒離開你,你永遠是主角嘛,因為是你心現識變出來的。而對於夢境或化境加以解讀的功力就是一般佛家講的禪定,禪定越深的人,他可以解得越深入、越到位。這個不是透過通靈哦,應該這樣修正一下,不是透過被通靈哦,被通靈跟通靈不一樣啊,通靈是我通祂,被通靈是祂來跟我講什麼。通靈的人,你的位階一定比那個靈高啊,這樣才叫通靈;被通靈不是啊,我們是工具,祂是主宰啊,當祂要透過我們去說些什麼時,我們不說不行!所以我們的狀態不是被通靈,這樣可以理解嗎?這樣還有很多化境有疑惑嗎?不然你改天收集一下寫成一本,筆記本抄一抄再說,再看是要從第一則開始解?還是從重要的那一則?

 

國欽師兄:……一天就開始寫,再說再說啦……

 

師父上人:慢慢就是要提升起來,這些都是一種過程啦,你不能否定它,可是不能停留在那邊,因為我們每個人過去都有不一樣的因緣。比如說有人跑宮廟、跟這些鬼神有交涉,有的也不乏很多靈動,有的說跑靈山的也好,甚至現在有的已經被請去當乩童了,用「請」比較客氣,你說他們真的願意這樣嗎?有的還在嚮往當中,剛遇到時有的會嚮往,為什麼?他如果沒有那個心念出現的話,就不會有應,就不會感得這樣的狀態,那表示他原來在不明白的狀態,他有這個喜好嘛!這個喜好的起源就有很多種了,有的是去看到人家這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時候,以為很威武勇猛,對不對?有的是自己的某些迷失,想要有某種他們認知錯誤的神通,對不對?等等這些原因不等。總之,已經變那樣的生命狀態,那個是可以被理解的,因為如果他過去生沒有這些因緣也不會。如果有這些因緣,勢必會遇到嘛,遇到了,在他一生裡面一定會有那些現象的過程嘛。所以如果他是階段性的過程,是可以被理解的,可是如果這些人把這些現象當做是他追逐嚮往的最終目標,那就完蛋了,他的人生境界就會越來越降,在六道輪迴裡面就會越來越苦。

所以,透過階段性的過程再去提升,這件事情就非常重要,可是,不一定因緣都很好,有多數都會是遇到就不能再提升了。比如說有的人本來好好的,跑去跟人家學靈修,打坐啊、放空,咦?通了哦、通了哦,有東西會進來了哦,他們會把這個當做是一種優越,也分不清那是什麼東西啊,對不對?之後就會「咦?我怎麼會學狗叫」,啊!原來是狗的靈進來了!一隻還不打緊,去到道場才會,結果,再繼續,嗯?又有第二隻來了哦,一直來、來、來,有的是很多都是動物靈啊,那個就很痛苦,我們就遇過啊,裡面好幾隻哦,很恐怖吶!

 

通常這些如果沒有長時去處理的話,都沒辦法根治啦,最後多數就是兩個結果,就是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最後就這樣。這樣就是這一輩子瞎攪和,然後下一輩子再更痛苦的活,在痛苦過活的過程,可能生生世世還有一些善緣會遇到善知識,再去看看有沒有機會,都是這樣子啊!所以,靈的世界非常複雜,除非你的境界有修到那一個層次,你才能真正去了解,要不然通常我們都是不知不解,決定權都在外在的靈,都不是在我們人。這時候怎麼辦?如果這時候,就是老祖宗講的那句話:「敬鬼神而遠之」,「遠」就是不跟祂學習的意思,可是,你要禮敬祂,為什麼?一切眾生皆是未來佛,它並沒有說鬼神例外,一切眾生,所以我們應當禮敬諸佛,這個諸佛就是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

 

因為祂本來是一個自性,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啊,一心一智慧,十方──這整個空間,無止盡的空間,跟三世──過去、現在、未來。所以如果從這角度,我們都有分,對不對?我們都是未來佛啊,如果努力一點的話啦,那個未來會快一點來,對不對?所以我們要禮敬啊!其實禮敬,敬鬼神那個敬其實就是禮敬自己,為什麼你人生會遇到鬼神?因為也是從你心現識變出來,祂還是你自己,只是你迷失的那個自己。所以你還是要禮敬,敬鬼神而遠之,可是,你不要跟你原造成的一個錯誤的境界再去錯誤裡面攪和,所以遠之,除非你提升了,很明白了,你可以去幫祂們化導、提升,解決祂們的困擾,解決我自性現出來的錯誤的境界,去幫祂修改底片,改一改之後,再重新放出來就很漂亮了,這個就要真實功夫。

 

所以階段性我們會有這些異感的人,現在是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也確認一件事情,一定要在「戒定慧」方面有深入的學修,才有辦法去穩住,那一個剎車就是戒定慧,這些現象就像是那一台跑車,剎車很重要。

學員甲:師父,我剛剛一進來坐下之後,我整隻手覺得很麻很麻。今天好像所有現象都一起來、不斷不斷的來,我有時候真的想要學你說的,不要去理它、不要去理它,要趕快去剎車,但是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剎住它。

 

師父上人:因為我們雖然講說要踩剎車,可是我們的剎車根本還沒裝啊,你怎麼踩?不是每部車都已經將剎車裝得好好的。所以我剛剛為什麼這一部份會解釋比較久?我剛剛提到剎車,就說戒定慧很重要,戒定慧另外一個名稱就叫覺正淨,內在的「戒定慧」就感得外在的「覺正淨」;內在的「貪瞋癡」就容易感得所謂的「迷邪染」。我們把覺正淨擬形象化,就是一般你們講的諸佛菩薩,那麼我們把迷邪染擬形象化,就是我們一般講的鬼魅魍魎啊!所以這樣就有一個對象了,對不對?如果從科學的角度就稱祂們就是一個能量場,能量場有正、負跟高、低這四種類型。如果我的能量低於祂,祂又是一種負面能量,我就會被祂負面影響而感到痛苦。如果我的能量少過祂,而祂是一個正面的能量,長時下來,就會影響我往好的方向挪移,階段性也許會有那種過渡期的痛苦,可是久了之後,我就會變成舒暢,所以就這四個能量在作用啊!

 

我們又知道能量是從我們的念頭起用嘛,為什麼叫戒定慧?因為戒定慧把持到的人,他才能夠真正把持到什麼叫清淨、什麼叫真正的慈悲、什麼叫真正的恭敬、什麼叫真正的真誠,他內在才會產生這個。所以他就會產生那一種好的正向能量,而且隨著內在的修持越強,他外在所顯現出來的好能量就越強。所以,因為過去生生世世的因緣,來到現在跟你有所作用而產生的那些能量,對你的影響就不足為礙了,是這樣化解的。你說會有嗎?也不是今天而已,只是你每一次的現象也許會有一些不一樣,這個也就是我們曾經有經歷過的這些……你如果把它擬形象化就是好朋友們啊,有時候也會藉著我們來共同學修成長。所以十方諸眾生,祂只要有機會稍微明白,祂都有願景想要去往上提升,這是一切生命的本然狀態,至於說既然是這個本然狀態,為什麼大家都沒提升?因為理解錯了、做錯了、習氣使然嘛……等等很多因緣卡住,所以來來去去就會有很多這些。包括以前常常不是有黑暗,後來變很亮了?類似這樣啊。

 

學員甲:對,可是今天師父在開示、在講的時候,我整個手就是很麻,然後慢慢的,就是打哈欠啦、流眼淚啦,好像什麼動作都一起來了,所以今天真的就很坐不定。我也知道就是自己沒有學得很好,可是你說叫我不要去理它、不要理它,但是今天可以說是五種狀況一起來。

 

師父上人:沒關係啊,反正就是一種作用!我以前講說有的人吃中藥,沒吃的時候還好,吃的時候就這裡也酸、那裡也痛,對不對?可是如果了解中醫醫理的,他就知道那個是在通血路過程中的現象,如果你吃了那種藥,卻沒有出現那樣的情況,你才要奇怪哩。只有一種人不會這樣,就是死人啊,死人你跟他灌藥,他不會這樣,表示我們還活著,可是有各方面的堵塞。我剛剛是舉肉體的例子,而我們肉體跟整個外在這些應對,它是小周天跟大周天的應對,也就是說大周天也有這些堵塞的問題。所以透過這些淨心的能量,它還是會去做一種調和,在調解的過程裡面會有這些現象。

 

那另一狀況是什麼你知道嗎?就是有的會透過你們要來參,這個你們在有一些廟宇文化會比較知道,就是無形聖眾會透過人來參啦!在這邊我們比較傾向不要用這種方式運作,所以你們還可以控制住。我們會比較傾向祂們不要在這邊這樣,因為人會痛苦啦,你們會痛苦啊!祂在旁邊,這樣我就知道了,就可以不用那些運作。另外有的是為證明故,有些無形聖眾很慈悲,祂要顯出來讓一些不了解的人,知道有異次元空間的生命體的存在,不要讓很多人鐵齒得要死,一旦遇到又沒有機會知道,那他人生就會越來越慘。所以有的會透過你們多數這種體質的質性來參學,做一個表法。

 

就好像你們上次在台北啊,看到那個龍王來,有沒有?當然,他和祂的關係已經很多年了,也調節過了,所以不會痛苦;要是沒有調節過,祂一下子就來的,他就會痛苦。就好像說小克師兄他們以前也是莫名其妙被邪靈入侵,被捉去當乩童啊,一對夫妻都在當乩童,短暫的啦。太太降乩下來是關聖帝君,在那裡操刀,操得好累;先生降乩下來是註生娘娘啊,輕聲細語啊,那個畫面很有趣啊。然後那整個過程對他們造成很多困擾,就是人生都快不行了,然後邪靈一大堆又一直來,經過調整後,就剩下這一個良善的龍王還在,可是他不會有以前那種肉體上、心理上的那個負面的觀感跟障礙。但是那個都要透過時間慢慢去疏通,為什麼不能一次就解決?不行啊!有的藥或許可以一次清掉他的問題,但是他身體不堪受會虛掉!所以,陽剛之音去其穢、陰柔之音補其氣啊,所以要邊通邊補、邊通邊補,你如果一次把他抽掉,他就倒了,有的人是這樣子啊,這些能量的事情也是這樣。

 

學員甲:師父!我上次參加念佛會,在剛開始的時候自己身上好像被拍了一下,震了一下,然後到念佛會完的時候又好像被拍了一下,我又震了一下子。有這種狀況,我如何精進我自己呢?

 

師父上人:被拍的事,已經過去就算了,你要在平日當中精進,那是最重要的。比如說你當下在幹嘛?做什麼佛事?比如說那天念佛會,你當下的工作是什麼?專心念佛?對啊,我就專心念佛!那拍了,不干我的事,我現在是在專心念佛,再拍我一百下,我還是專心念佛,是這樣子練出來的,懂嗎?我舉的是你那一天嘛,那你那一天離開之後呢?

 

學員甲:忘記了。

 

師父上人:我知道!我的意思是告訴你,讓你更清楚學修這件事情,學修是活在當下,你當下的對象是什麼?剛好你那一天遇到是念佛,那個對象是對,如果你當天大家集起來我們今天來念鬼,那對象就錯了,你懂嗎?所以意思就是說你那一天四十幾分鐘在那邊念佛,你離開之後呢?你的身口意是落在哪裡的?所以在一般你們自己的生活場裡面修行,那是最重要的關鍵!所以你要及時把這些法意、法味、法句都提出來,在你生活場的時候你都在運作這些東西,那時候才會快速啦!你當天是遇到,那是對治,那不是真正的修行。

 

學員甲:對不起,我沒有講到,印象中念佛會那天好像剛好是我父親的忌日,所以那天大家就說好要為爸爸做念佛迴向。我那時候感覺好像是剛開始時,爸爸跟我講:「我在」,然後迴向完了以後呢?祂又跟我拍了說:「嗯,我已經收到了」,我自己在解讀這樣子。

 

師父上人:對,可是這個跟你剛剛問的問題不是同一件事情,我現在是跟你解釋剛剛問的那個,是關乎你平常的學修這件事情。因為依照你的質性,不是只有你爸爸會來拍你,你知道嗎?你爸爸也不會來掐你嘛,對不對?可是有的會來掐你的,你知道嗎?所以你平日的學修功夫是重要的。我在講的是畢其功於一役,確保未來這些問題越來越少的一個方法,就是在你日常生活當中、生活場上的運作,那是最重要的,而不是永遠在講個案,你懂嗎?你們常常有一個質性在講個案,講個案就是……講完了呢?你爸爸來了很歡喜,走了,然後呢?未來呢?未來你不會因為這件事情而有所改善啊,你懂嗎?如果理解一個問題只是停在這一個階段而已,對我們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你懂嗎?是你要善於從你發生的這些境緣裡面淬鍊出智慧,智慧它當然包含總體了,淬鍊出來,你未來人生都可以運作,這個才重要!

 

有句話說「失敗為成功之母」,我們把失敗改成另外一個名詞,「困擾為成功之母」,你覺得合理嗎?不合理嘛!因為你永遠在受困擾,你永遠等於都在失敗,沒有成功!所以你前面的困擾是你現在的困擾之母,你現在困擾是未來的困擾之母,因此你的困擾會越來越困擾,那個母會越來越壯大。所以,要在困擾當中去設法了解正確理路跟提煉出方法,之後我去運作才會解決,這時候才叫做失敗為成功之母、困擾才會變成成功之母。這樣子可以理解嗎?若我們來說,最好是不用跟我拍背,我知道就好了,你知道嗎?「爸爸,我知道你來,不用拍背啦」,有時候我沒準備會突然被嚇到,對不對?所以它有很多級數啦,就像我剛剛跟同參講的,化境有N種,通靈啦,是被通還是通祂?你也可以看到、也可以聽到,也可以沒看到、沒聽到就知道啊!

 

你們要再理解一個重點,我們的人生絕對是我們心現識變,此滅彼消、此長彼增的一個理路。有的人說我怎麼都不會夢到什麼人?怎麼他都會夢到這些樣?你若每次都這麼想,久了,祂就來讓你夢了,祂來讓你夢有可能就對你數落,你知道嗎?都是你一直在想,害我離不開,對不對?因為你牽繫著我,讓我的能量還沒大過你的時候,我沒辦法去超生,是你牽繫住我的。你要祝福祂,祂若過得比較好就不用來啊,祂就走了,你知道嗎?可是偏偏很多世間人都是反過來的?好像要祂來讓我們夢一下比較對,沒讓我夢一下,好像不是最疼我的嗎?就一大堆這個,這個統統叫做情識作用啦,只要你在情識裡面,你自己一定不能解脫啦,你不能解脫叫做未能自度,而能度它,無有是處。

 

所以,如果我想要借助我們大家的力量為已故親人,做一個迴向、超度一下,要是我很懷念祂,就最好不要來這裡,你知道嗎?我如果很放得下,我是一個很理性的、單純的,那麼我來是有加分的。我若是看不開,我要超度祂,祂是無法透過我去超度的,甚至有可能因為超度祂要上去了,而我一出現就掉下來!所以祂每次就又會來讓我們夢,在夢裡就給你難看的臉。要到什麼時候才會讓你夢到感恩你?感恩你最近都沒在想祂,祂現在終於可以離開,祂現在是很好的相給你看,那一次才會給你做一個總結:最後一次的讓你夢。

 

所以這些理路要知道,如此一來,我們就知道在生活上怎麼去修持,這是緊密相關,因為你們的生活是小,整個宇宙大,太大了,對不對?盡虛空遍法界是你自己,所以你自己要好,關鍵也是在你的起心動念,你要壞,也是你的起心動念。所以有時候道似無情卻有情,這聽得懂嗎?所以,世間價值觀要去超越,要去符合聖賢的價值觀。有的人說這樣很沒感情,因為他沒感情,讓你未來又越好啊,較有感情,讓你未來越慘,你現在要哪一個?要掙扎一下,因為還有習氣,即便明理了,還做不到,要掙扎一下,這樣可以明白嗎?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於自身少病少惱,於天下則無災難,希望諸位勉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