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90525 台中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aichung, Taiwan on May 25, 2019】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20-03-28 | 1876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下載提取碼:h6t3



時間:
108年05月25日,19:30~21:00

地點:藍陽花園(台中市西屯區朝馬路601–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學員們:師父好!

 

師父:大家好!請坐。

 

學員們:謝謝 師父!

 

師父:這一來啊,要跟大家講說這個……叫做「諸君今有疑乎?」聽不懂?「有疑當問」這樣(師父、學員笑),白話文叫做「大家今天有疑惑嗎?如果有疑惑就可以請教。」(師父笑)

 

聖軒師兄(司儀):師父好!末學這邊代替一位同參向 師父您提問一個問題。「師公好!我是姿蒨,感恩 師公五年前在爸爸生病的時候救了爸爸,讓他現在身體能像一般人一樣正常走路,也可以繼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讓我們可以安心讀書,真的很感恩 師公。我有一個問題想請教 師公,我明年要考大學,要如何準備才能考上自己想上的大學?」謝謝 師父。

 

師父:好,好!好像所有讀書的小孩都有這一個問題。那麼我們現在人就是這一種問題會常常掛心,你就可見現在的人很難有所謂「心想事成」這個生命狀態,心想事成!可是偏偏我們一個正常的生命「心想事成」是常態,正常的啦,那正常。或者是我們這樣講,大家就又有疑惑,「正確」啦!正確。那「正常」現在又不能講了,以前講「正常」可以,現在「正常」叫做多數嘛,對不對?那多數現在不是這樣,那我們講「正確」。

 

其實這一個問題不難啦,這個問題就是把我們從小長大不管是爸爸、媽媽還是老師、師長常常跟我們講的那一句話把握住就解決了啊,叫做「認真讀書」(學員笑),對不對?認真讀書啊!可是這麼一來又有問題了哦,咦?我們很多同學都很認真讀書,為什麼還是考不上?不要說考不上,連學校的月考這種小考也都考不好,對啊,那這個問題就在這兩個字上――「認真」,我們並沒有對「認真」有深度的理解。所以,我們現在人都是一種浮面的概論,對任何言詞闡述都是浮面的概論,你看,我們從小認真讀書、認真讀書啊,我們也每天都坐在讀書桌前認真,我們甚至在教室裡認真到都要撐牙籤了(註:師父示範撐開眼皮的樣子)(學員笑),對不對?這樣眼皮比較不會閉下來,很認真啊!

 

所以,「認」是什麼意思?你要對這一個學門有認識,好比說你讀書嘛,那你對你讀的書要有認識,你認識之餘,你還得要有認同,因為你如果沒有認同的心,你不會往那邊前行。我們現在人的認真都是硬撐,硬撐在那邊,那一種都不是真正認真的意思。那認同、認真,「認」又有一種所謂「忍」的意思,忍也有一種「耐得住性子」的意思,耐得住性子有一種「恆常」的概念,所以你要認識它、你要認同它,你還要保持,要有這樣的態度。

 

那麼這個「認」字一拉到所謂佛家在講的概念的話,這時候你看,從一個小朋友在讀書,當中全部都充滿佛法喔,因為佛法一即一切嘛!拉到這邊,你們就知道「認」這個字就是成就後得智,這「認真」一句話裡面成就後得智啊!那「後得智」是什麼?比如說你們世間人講的這些知識常識,你們常常上網,知識常識一堆啊,對不對?一堆你們都記得嘛!多數你們上網的都記得吶,你們現在會搖頭喔(學員笑),好像說:「師父,我都是不著心!」(學員大笑),「我有看,不著心,我是用清淨心在看。」(師父笑)對不對?你們三五好友在下午茶聊天、閒話家常的時候,不是滔滔不絕都在講你那一天在網路看到什麼訊息、什麼什麼……一大堆嗎?這你都記得吶,這叫「後得智」――知識常識。

可是,偏偏知識常識它沒辦法對你的人生起作用,那你得要在某一種機緣才會滔滔不絕地出來,很多時候你會記不住,對不對?「記不住」不是你不記得,是那一個機緣不相應的時候你提煉不出來。那你看,常常你們的知識常識在什麼時候最容易提煉不出來?就在考試桌上!(師父、學員笑)對不對?一緊張啊,一緊張就忘了嘛,忘了你所認識的那個對象啊,忘了!

 

那你看,為什麼我剛剛講三五好友下午茶……其實後面還要再加一句「三姑六婆」時(師父、學員笑),對,這個時候就是你最輕鬆的時候,有沒有?當然,那一種雖然是輕鬆,可是那種緣是不好的,因為大家在提供、丟進來的這些參數都是紛亂的,都不一定是對生命有所養分的。可是你看,偏偏那時候記憶最好,你還記到祖宗十八代的事情,你們都有本事講出來啊(學員笑),對不對?「家裡十年前我太太對我怎麼樣……」,「十……我還五十年前我太太對我怎麼樣……」,這些委屈你都不會忘記的,發生過你絕對就記住。那這是一個「認」的概念,所以它是一個後得智。那考試常常會……你們講「失常」嘛,並不是你沒有涉獵過你讀的書,而是你在那個生命狀態不穩定的時候,你的作用力不足,所以「體、相、用」這個「用」就很重要,「因、緣、果」,對不對?那個作用,我們人生要有這個作用。

 

那所以後面緊跟著的這個「真」就很重要了,認真、認真嘛!那認真~「真」是什麼意思?「真」在佛家來講就叫根本智的成就,「真」就是你要有這個真心。那「真心」大家又是變成一個含糊概念了,會講嘛,「我很真心啦」……什麼的,可是你要瞭解,「真心」的很多定義是什麼?你真誠,對不對?那這些又很空泛,如果拉到你們在這邊學習常常聽聞的兩個字,你們就會恍然大悟,「真」必然有「清淨」的意思,清淨!一個人不清淨,這個人絕對不真。意思是說他沒有染雜,他的心是一片乾淨,沒有染雜嘛,這就叫「真」!所以這個叫做成就根本智。

 

那你看喔,根本智很妙喔!「根本智無知,起用無所不知」!那個一片清淨、一片乾淨好像什麼都沒有,對不對?可是當它面臨到需要的時候,它就會啟動。這是所有一切生命都本有的喔,這個本有也都是平等的能力,它都會啟動。那你看你有多少後得智,在這個時候它就啟動,它就可以源源不絕調出來,那你考試的時候剩下什麼?剩下對號入座而已啊!這個空格要填什麼,你就啟動,就把以前所涉獵過的書嘣嘣嘣嘣丟出來而已,所以你的考試就會沒問題。

 

可是,講起來簡單,做起來不容易,因為我們平日沒有訓練,你看你平日在唸書都是怎麼樣?我們現在很少有小孩是「我好喜歡唸書哦!」對不對?對啊(學員笑),很少是這樣子嘛,都是不得已才去的嘛。所以「我好喜歡唸書哦!」就符合了前面說的「認」了,你要這樣,你每每遇到「讀書」這一件事情就好歡喜,「我每天晚上就是睡不著!」「為什麼呢?」「因為我每天晚上都好期待明天上課的到來!」(學員笑)很少有這種小朋友嘛,對不對?我們以前都是「我晚上睡不著,因為明天要被老師打。」(師父、學員笑),煩惱到睡不著。你看,完全不一樣的生命狀態,所以我們這一種人考試會考得很差嘛(師父笑),煩惱一堆、憂鬱一堆,那個「真」不見了,那個「真」的質性不見了。那麼你要考好試,這個「認真」是必然要有的,你要理解到「認真」的涵養。

那麼有很多人有這兩個關鍵,可是他眼前還是考不好,為什麼?這時候就要拉到你們世間通泛的一個概念,你要知道,我們一生的功名利祿都是福,「福、祿、壽、康寧、終考」!祿,對不對?那「祿」裡面常常又有「登科」這種東西,登科是古時候的話,登科就是現在所謂的你的職位啊、你考上哪裡啊、你考上多高的位置啊……這種東西,所以我們用「功名利祿」來講,它都是福。所以一個人他只要有一個雄厚的福報,他就容易兌現出他想要的那個東西,我講的是雄厚的福報,雄厚必然有一個具足。

 

當然,我們世間人常常錯把一個東西當作全部的福報,就是「有錢」,對不對?你們現在常常看到有錢人就說:「哦!他好有福報」。其實你看,福、祿、壽、康寧、終考,他只是「祿」而已,「錢」而已,有錢人不一定有福,「壽、康寧、終考」不一定有。常常有很多有錢人將所有的錢都投資在哪裡?投資在買藥、看醫生,這必然沒有康寧嘛,對不對?投資在怎麼延長壽命,吃一些什麼養生食品、促進幹細胞的發展、修復、增生……等等,讓生命可以延長,你看,煩惱這個事,所以必然沒什麼壽。然後最後怕死,怕死的人一定不會好死(師父笑),所以終考就沒有。終考就是壽終正寢的意思,走得安詳、無病無憂,甚至未來境界往上提升,上天道、出六道輪迴……等等這種。

 

那前面第一個字「福」就是什麼?就是後面這四類無法歸納的都歸納在這邊,比如說有的人有好運氣,這是不是一種福!那你看,這時候你要考試考得好,你就要懂得怎麼樣創造你的福報,創造福報!依我們在講的福報都是全面式地創造,不要單一,想要錢――財布施,只有這樣,那你就虧了康寧、終考這些嘛,所以全面式地去創造福報。那創造福報從哪裡來?佛家講得很清楚――「布施是因,福德是果」,所以一個樂善好施的人他就會比較有福報。可是,常常我們看到樂善好施的人怎麼沒有相對等我們認知的好運氣呢?有一種就是我剛剛講的,他沒有全面式,他只有某一種。那第二種是為什麼?他有這一個運作,他本有能量,可是因為他過去的業障沒消,所以他提煉不出來,還有這一種。

 

所以,有很多小孩子他在讀書的時候也願意很認真,可是老讀不好!他想要很認真,可是他在認真的狀態裡面常常達不到效率,比如說那個鼻竇炎很嚴重的啊,他要認真,可是他一低頭就是「咚」整個瘴癘之氣集中在腦門這邊嘛,那他當然就無法用一種比較正向的生命狀態去吸收他面對的對象,吸收那些養分。這一種類別的都是一種障礙,業障嘛,一生出來就是這樣,然後又活在我們這個環境,台灣濕度高、海風大,這個緣對於這些過敏、鼻竇炎的人又特別不好,這叫做「緣」。那你有那個「因」,所以這種種都叫做一種業力,而你業力太重的、業障太重的人即便有某種福報,你也提煉不出來,所以這時候要懂得消業。

 

消業要怎麼消?消業必須要懂得懺悔,懺悔――「懺其過去前愆,悔其後過不造」。懺悔的意思就是「不二過」,那「不二過」你又要知道什麼是「過」,對不對?「過」相對叫做「壞」好了,那什麼又叫做「好」。好的,你直接去促成叫做積福嘛!壞的,你把它消掉叫做消業嘛!你們一般是這樣認知,對不對?那你只要懂得這兩個理路,你在考試就會心想事成了。

 

福報很重要,我舉一個例子,在N年前,這好像十幾年前了,我好像還在大學的時候吧?或是大學剛畢業那個時候?我認識一個學姐,她在外國遊學,有一天突然想到:「唉呀!也應該回來拿個文憑。」她那時候是要拿碩士文憑,然後就回來。回來後,因為她的外務也很多,非常多,也常跟我們混在一起,所以也沒什麼時間讀書,然後要考南藝大的研究所。考試的前兩天,她就去買人家那個考古題,冊子的哦,準備得很周到的哦,那你會買到考古題,別人不會嗎?大家也都會啊、都有啊,這個在這一個領域都是很簡單的事情。然後她買了又怎樣,也沒時間看啊!結果就在最後一天要去那個學校考試的時候,從高雄搭火車到台南的路上就翻一翻,你覺得這樣能夠很周到地把這些考古題消化掉嗎?有考過試都知道的啊,我沒考過研究所,我不知道,你們很多人有考過,還有博士的,對不對?就這樣翻一翻、看一看,結果高分上榜!對啊,就高分上榜啊!這叫福報。

 

她說:「唉唷!我不但沒有很仔細看,我還瀏覽而已,可是我看過的百分之八十,全部讓我填到,我就看答案而已啊!」那個不是有考古題目、答案一堆嗎?這類似的,她看過的有百分之八十出考題哦!我身邊有很多這種人,這一種人在生活上都有一種基本的福報在,基本福報!那他也不用努力讀書,你們身邊當然也有很多這一種人。我們小時候在讀書,今天要考試,我們緊張得要死,常常在我們身邊就有人說:「唉呀!我都沒讀耶!」(學員笑),對不對?「我都沒讀,怎麼辦?」那你可不要高興喔,心裡想說:「這樣我穩當不會墊底了!」結果他考第一名!他永遠來跟你說:「我都沒讀!」然後永遠考第一名。當然啦,有好幾種,有的是真的沒什麼讀書,有的是他讀了卻跟你說沒讀,是這樣。

 

那還有一種人就比較鬱悶了,這種人也是很多,可能比較多人是這種狀況,就是很認真讀,老是考不好,對不對?很多啊!然後心情鬱悶,考不好又要被打,更鬱悶!在學校被老師打完了,回家又被打,家裡打完了,家長又交代老師:「明天去學校還要再打!」這樣(學員笑),打來打去、打來打去,鬱悶死了!那怎麼辦?他很認真讀啊!對啊,這個就叫做福報不足。

 

所以為什麼……以前也有很多年紀更小的小朋友來請教學業上的問題,本來讀書都讀不好,然後我們多數……當然不是清一色啦,因為還有一些個別性的問題,但多數都有共同性,我們拉住共同性這邊,我們都叫他去做家事,多做家事。然後這時候最不能理解的就是家長,「來請教讀書,你叫我小孩擦地板?!」(師父、學員笑),你知道嗎?這樣他就要實驗看看。結果清一色只要這小孩回家後願意做家事,他的分數都大躍進!你說這到底是什麼意思?你願意以體力勞力付出的過程,你本身就是一種消業,又是一種積福,所以業這麼一消、福這麼一積,你本來在一樣的周律裡面看書的那些就能夠提煉出來,你看過的基本上就記在你的腦海裡了,記在你腦海。

 

那為什麼有的人記憶好、有的人記憶不好?記憶不好是業力重啊,你再想要怎麼讓它好,你都好不起來。所以要吃什麼?吃銀杏,是吧?(學員笑)吃銀杏嘛,對啊,很多人不是都吃銀杏增長記憶力嗎?我們身邊也有同參吃銀杏的,很多人吃銀杏啊,聽說有人說:「你要記得吃銀杏哦!」「我一定記得吃銀杏,問題是我忘記銀杏放在哪裡。」(學員大笑)對不對?每天有功課表「要吃銀杏」,結果要吃的時候忘記放在哪裡,還要找。後來更扯,「要吃銀杏哦!」「我忘記要吃銀杏了!」那個忘記放在哪裡還記得要吃,後來是連「要吃銀杏」都忘記了,記憶力差到這樣,你看看!那多少銀杏可以解決?!所以這種問題都是跟業力有關係,要善於消業,全面式地積福就解決。

 

那麼要心想事成,你還要有一個「願」,有那個「意」的導向,因為有關係到「我想考上的」嘛!如果你沒有那個「意」也不成。就好像說你再怎麼修、修行功夫再好,你不一定能去極樂世界,因為你沒有願,你沒有希望要去那邊,即便你修行有可以超越六道輪迴的功夫了,乃至於你現在已經是超越十法界的法身大士,你都不一定可以去極樂世界,因為你就是沒那個願,這個「願」是一個「引」,引導的意思。所以你還得要堅信,堅信「有」!然後「堅信有」的第一個前提是堅信自己有能力,而不是堅信人家可以給我去極樂世界。

 

那麼拉到這個考試來說,就是「我要堅信我有能力讀好書、把試考好。設定我的目標,我有能力登上我的目標!」這個是最基本的,在世間人叫做「你要有信心」!可是為什麼加個「世間人」?因為世間人常常講的「你要有信心」都是假的信心,都是喊口號,「你要有信心,殺殺殺!」這樣(學員笑),大家一起來握著手「殺殺殺」,對不對?就上場踢足球比賽,結果是最後一名啊(學員大笑)!不是在那邊「殺」?每天在那邊「殺殺殺」是在殺什麼?!(學員笑)每一隊都在「殺」啊,「加油、加油、加油」!那有的就「加油」還不行,「第一名、第一名、第一名」!(師父、學員笑)結果倒數第一名啦(學員大笑)。所以,「有信心」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意思,它有它一個實質的層面,所以「信」嘛,你對自己的信心。

 

那剛剛為什麼講到「認真」那兩個字,我們一般就是聽得太浮濫了,所以讓我們離古時候人在用字遣詞的那個涵養越來越遠,如果你重拾回來這一個概念,我們讀書的態度就會不一樣了喔,你就會安住在那邊,安住!那你那時候安住在那邊,你是融入的、整個融入了,所以那個書裡面的世界就是你,你就是書裡面的世界,當你一離開那個書桌或者是離開那個課堂的時候,你就是它,你懂嗎?然後你到哪一個考場,出的考題就是你出的啊,你就是它嘛!所以任何考題就是你出的,你會「不會」嗎?這個有點像佛家在講的「隨文入觀」的概念。

 

為什麼有人讀經有境界、有的人讀經沒境界?好比說現在常常遇到許多學佛的人一遇到我們講一些佛言佛語就說:「欸!你學佛的哦!」這時候我們皺眉頭:「欸,也不是啦!」那你看「也不是」,我們很多人也會說:「不是啦!沒有啦!」可是咱們的「也不是」跟大家的「也不是」也不一定一樣喔,對不對?(學員笑)用詞、態度好像客客氣氣:「不會」,說都一樣喔,可是完全是不一樣。咱們的「也不是」意思是我不知道你的理解是什麼,所以當你問一句「你學佛的哦」,我當然說「也不是」,我說「也不是」意思就是說「也是」,那這時候才有空間跟你闡述或者是跟你交流一下你在反問的這個「你學佛」到底是什麼定義,對不對?因為這個定義只要不明,你們就沒有任何交流溝通的必要,因為那個叫做雞同鴨講,雞同鴨講最後就是誤解橫生,所以說:「也不是啦!」

那之後就要問了:「你問學佛的定義到底是什麼?」他說:「學佛……對啊,你讀什麼經啊?」你看!馬上第二個疑進來:「你讀什麼經?」「啊!也沒有啦!」「沒有?你騙人!剛剛那個就是經本裡面的字啊、詞啊!」現在人都是這樣哦,因為我們已經被一種意識形態給牽制住了。所以你看,如果你讀書也是這樣的概念,你也讀不了、也考不好試,除非你是帶著過去生福報來的那一種。老實講,那一種就像我剛剛舉例我學姐的那個個案,對不對,她不用讀都考得上嘛,隨便翻一翻,那個就是福報的兌現。好,如果你過去生這個福報比較薄,那你這一輩子所謂「緣」上的琢磨就要很精準、很到位,那個「緣」同時是因也同時是緣,一旦這個同時的因、緣促成了,你的「果」就促成了,所以你心想事成是不難的。

 

那「福報雄厚」就是另外一招了嘛,對不對?另外一招。有許多人在這一輩子也沒有讀書啊,結果被封為榮譽博士,嗯!那請問:他要認真讀書嗎?他也不用啊!那為什麼會被封為榮譽博士?他就認真過他的日子嘛(師父笑),福報大到那個層面就有某個族群需要嘛,那需要他有這個over掉的福報就搭上了嘛!對啊,所以,要博士也不一定要考試,對不對?所有一切的都是這樣啊!

以前我媽媽最希望我當老師,我為什麼在家最不受寵愛(師父笑)的原因就是我不會讀書,然後希望我當公務員、當老師也沒有啊!都沒有!你看喔,我記得有一次我回家,我媽媽跟我說:「也不去找一個正當的頭路。」這樣,那我就想:「這樣你『正當的頭路』到底是什麼定義?」對啊,我那時候在「台北之音」廣播電臺工作嘛,董事長殷琪,其中一個,總執行長王偉忠,很凶的那個製作人,對,王偉忠。然後勞健保具足,還有年節獎金,一應具足,這種不叫做「正當的工作」?(學員笑)然後週休、年假什麼統統有喔!那你說「正當的頭路」到底是什麼?所以這叫意識形態。那你看,既然這樣,我們書讀不好也沒辦法,與「老師」絕緣,那就直接當師父好了,對不對?(學員大笑)那「師父」要不要考試?對啊,「師父」也是老師的一種,是古時候用詞稱為「師父」,現在的用詞稱為「老師」。

 

所以這些種種都是一種「福」跟「慧」的顯現啦,福跟慧的顯現!可是我們世間人的捉摸都在所謂的「緣」上而已,他沒有在「因」上。那「因」要契入這個「福、慧」很重要,「緣」是一種提款機或者是你們講的提款卡、信用卡,「信用卡」可能比較好比喻,因為信用卡有額度高低,對不對?雖然我一張也沒有(師父笑),我常看人家在刷,對啊,額度高低。那你的福報是你的存款,你存款伍仟萬,你御璽卡刷到底就是伍仟萬嘛,對不對?你學生卡分無量次刷,還是伍仟萬嘛,是這個東西。

 

所以,再把這一個理路放在我們的求學過程就是這樣啊,你就是要輕輕鬆鬆地讀書,然後認認真真地學習,其他的就不用理它。其他的你可以發一個願,那在這個過程的「因」的層面要很嚴謹地去守住它,守住它的時候,搞不好還比你現在想像的還好,你懂嗎?我期許三年後考上師大,或者台大,我們美術的叫「師大」,一般理科的叫「台大」,結果我哪知道我這麼一個努力、不設定目標,我居然跳級,明年就以天才的身分進到了台大裡面讀大學。這種東西都是我們一般世間人講的「實力」,可是世間人講的實力並不是佛家講的這麼圓融,這個福報跟智慧的顯發。所以,你在讀書歸讀書,但你可不要忘了,你的生命在這個生活裡面。

 

所以,我們最忌諱的是用「讀書」的藉口來搪塞、耗損,然後失去了很多我們生活層面直接修持就能夠淬鍊出福報跟智慧的機緣。很多小孩是這樣的嘛,因為讀書,然後所有的人都不能叫我做什麼事啊!那你就萎靡在讀書裡。現在講「萎靡在讀書裡」,有的家長就很聽不下去嘛,對不對?現在好像很多是相反嘛,要叫他坐在那裡有夠難的,對啊!當然,我也不是叫你去打電動玩具,(師父笑說)是生活中的這些打掃應對進退,我們作為一個人該去正確地運作的這些生命理路你都要去做,「書」只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啊!

 

那其中又有一個概念就是他不執著它!我們要認知喔,「認真」不是執著!我們現在很多人就……最近有一個年輕人也問我:「咦?如果不執著,我們不是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嗎?」你看,這都是對名詞的誤解。我說:「因為你執著,所以你只能做這個事,什麼事你都做不了」,對不對?什麼事都做不了。然後他說:「不執著不就什麼事都不能做了嗎?」你看,這個就是對生命體驗的這一種深度的落差。所以,認真――「認識它、明白它,然後保持,它有一個忍辱度,平平靜靜地去面對它」,所謂是結果自然成!

 

所有的東西都不是強求來的,你命裡如果沒有那一個「富」,你怎麼求都求不來。那古人、老祖宗講:「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可是又說:「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那你就要一個字一個字去體驗它。莫強求,它加個「強」,「強」叫做刻意。可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欸,又有一個「求」,那這個「求」是叫你如理如法地求,加一個「強」就不如理不如法,它over 掉了。那「求」就變成是一種「願」――希望,我希望我的人生變美好,那是可取的啊!對不對?

 

那你的人生希望變美好,你就要從「美好」兩個字再探索~「什麼樣才叫真的美好?」我們現在的人都浮面,都只是依他的喜好的完成叫美好,依他的喜好。比如說有的人喜歡旅遊,天天去旅遊、可以旅遊到不同的景點,他就覺得好美好哦!對不對?有的人是想要有一棟洋房,拼死拼活,終於有一棟了,他覺得很美好!這種美好永遠會失去。那命裡有時終須有,你要嚮往那個美好,你就要知道那「美好」的定義有層次,依一個真正正確的生命來講,他的美好就是「眾生為念」!以「眾生的一切好」的成就叫做我真正的美好。

所以你看,如果你的讀書可以用這種胸襟去深入的話,那時候不是只有小小福報、你自己在那邊硬撐出來的福報而已吶,那時候所有的龍天護持都會把他口袋的來給你,對!所以那時候你的考試就算會忘記,旁邊就會有一個韋馱天尊來:「我跟你說!」(師父、學員大笑)「咦?怎麼有這個答案?!」對不對?那韋馱天尊不知道的領域,「啊!這又遇到瓶頸了。」你又在那邊咬指甲了,對不對?咬指甲!現在換觀世音菩薩來:「我跟你說!」你看(學員大笑),你又會了啊!為什麼?因為你考試要讀的那個學校是因為你有一個願心,「為了一切眾生的福祉」階段性過程的踏板,所以他當然要幫助你完成。那如果以你這一個胸襟,那個踏板會是一種障礙的的時候,他也會幫助你不要它。但不要它,你可不要失落,你就會有更好的,是這樣。所以這叫「福」,人生走到哪都要福!

所以你看,佛法自始至終都講「布施」,只是「始終不離布施」這個布施的始終的深度是不一樣的。一開始講俗諦布施,那俗諦布施繼續講很久很久,那這一個俗諦布施……換言之,你們只要依你們人間認知的現實面,那都已經落在第二義諦了,比方「我們現實地存在」,這個都是第二義諦了,可是偏偏能講的都在這個範疇,能講的。第一義諦沒有這個,第一義諦純然是「心要」的問題、「心法」的問題。那一個人能夠直接掌握心法,那就更了得了,更了得!

那這個「心法」又有很高的層次,你依禪法在修持,它有所謂「破三關」的問題,所謂「初關、重關跟牢關」的問題。那你看,人家連「初關」都已經是我們現在的人很多修持者無法去理解跟契及到的,他就會「見」……一般用輕鬆講法叫「見見法身」,見見法身!那這「見見法身」四個字,大家……我看到一片茫然(師父、學員大笑),「見見法身?健健糖嗎?」不是!那「見」是不是「看看法身」,對不對,看看法身?不是!它說「見」又有不同的意思,那「見見法身」是什麼個意思呢?就是說「見了了,無所見」。「了了」是什麼個意味?了了就「了透」,了透再了透,你看看!那「法身」是什麼?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對不對?清淨法身!

 

所以有些大德……我曾經也聽過啦,沒見過那個書,聽過寫說:「初關,依修禪入定達到初關修持的這個生命狀態,已經契及法身的邊邊了」,對不對?法身的邊邊。好,那這個就是用語的不同,可是,用「見見法身」還是比較貼切一點啦,因為人家法身哪有邊,那沒有邊,你要去哪裡接近它的邊邊,對不對?所以這個都會有所謂禪法那種領悟的境界的差別性。「見見法身」你破這一個初關了,破初關還不行吶,破初關了還要破重關,破重關的人是什麼?是「安住法身」,你看,安住在法身裡。

 

那你們現在有沒有在法身裡?還是啊,因為你們的本能就是法身啊!對不對?法身盡虛空遍法界無止盡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嘛,那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嘛,那如果你沒有在宇宙萬有本體,你怎麼會獨立存在呢?對啊,宇宙萬有的本體兌現出宇宙萬有,那你是宇宙萬有。迷失的你是宇宙萬有,覺悟的你是宇宙萬有又同時宇宙萬有本體,那是同時的,水乳交融。所以,破重關你就安住於法身了,那又了得了哦!安住法身就是你證法身了,一般禪宗講的「明心見性」了,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了,你看,這時候又成佛了。

 

這時候既然法身已經最高了,那還有嗎?這時候就有一個「牢關」出來了,叫做「法身向上」,又向上一著了喔!這個就很不簡單了,這連很多修持佛門的人都無法理解。古時候有一個皇帝問他的國師:「修行怎麼個修持啊?」那國師跟他說:「陛下啊,你要在毘盧頂上行履。」「毘盧」就是毘盧遮那佛,他在跟陛下說:「皇上啊,你要在毘盧遮那佛的頭上走路。」這樣。那我們現在很多修佛的人就會說:「不敬!大不敬!毘盧遮那佛多尊貴,怎麼可以在祂頭上走路呢?」你又不懂人家的禪意、不懂人家的意思,它的意思是說「向上一著」,不能執著!

 

所以,那時候禪門就有很多的這一種禪機語鋒,都很不簡單,可是我們一般人都沒辦法去理解,它說「有佛處不停待」,那大家在學佛不就是要學到佛處嗎?對不對?它跟你說「有佛處不停待」,對啊,有佛的地方不能停,你看,要快快過去,這對於世間學佛的人就很難理解了。後面又跟一句:「無佛處急走過」,你看,沒有佛的地方趕快過去,有佛的地方不能停,那到底在哪裡?參去!最後是一個――參!

 

那告訴你「無立錐處,粉碎虛空」,這是生命的常態,如果你們有辦法提煉到這邊,恭喜你,所有的考試你都看不上了,因為那是你變現出來的,對,所以你看不上它,可是它是你變現出來的。換言之,你覺得這人世間所有一切考試……小朋友聽了這個也不錯喔,因為可以增長氣魄,對不對?(師父笑)增長雄心壯志。如果這人世間所有的學校你都不滿意呢?你怎麼辦?你就自己設立一間嘛(學員笑),對不對?所有的這些學術你發現都有問題、零零落落,你自己創立一個嘛,對啊,都是這樣啊!當然,這不是天方夜譚啦,假以時日你懂得這一個「有佛處不停待,無佛處急走過」的時候,你就明白。當然,這是依一乘諦的境界,一般人沒辦法去契及。

 

好,沒辦法要怎麼辦?沒辦法就萬丈高樓平地起啊!所以,那個平地平到哪裡?平到你有情緒之處,叫做最平之地。當然,這個平地是凹凸不平的啦,這個「平」是相對「高」,它是「低」的意思,那這個平地絕對不平啦!萬丈高樓平地起嘛,這平地絕對不平,一定是荊棘滿布的那個地方嘛,坑坑洞洞、坑坑疤疤一堆的那個地方啊,就是你最痛苦的地方。它來處是哪裡?情緒!所以只要你有情緒,你就修不得。那你有情緒,你用在任何所謂世間的成就也不成,也不成!如果能成,都是我剛剛講那個理路~「你過去本有」的理路,你這一輩子宿命命定的果報,那個會!

 

可是,當你成了是因為你有情緒的基底的狀態底下,它也在扣分,它不但沒加分、不保持水平,它還在扣分,只是扣於你還以為你有這個福報、有這個才幹,是這樣子。有的人認知「才幹不等於福報」,有人說:「你看我多厲害,我可以賺多少錢!」對不對?那也沒多厲害啊,這一筆是過去生你突然懂得布施,或者是被設計陷害布施啊!還有「被設計陷害布施」的,你看看!當然,被設計陷害布施不是你真心布施的,它又折扣很多了嘛,總之,都有啦!既然有,所以你這輩子會兌現嘛,它並不是這輩子的才幹使然,那這些東西得拉回來這個「情緒」面去琢磨。

 

所以,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一開始踏上這個方向軌跡的這一種是什麼呢?他懂得什麼?懂得「看到情緒」,看到而已,還沒有解決哦!那我們一般不是修行人,是情緒來了也不知道,然後就任由情緒去發展,所以不但樹不了功德之林,還是一出生隨時隨刻都在燒功德林。「一念瞋心起,火燒功德林」嘛,所有的情緒都是瞋心,都是「瞋恚」這一類的心,所有的情緒。你不滿意啊,是不是叫情緒?你滿意呢?也叫情緒,對不對?所以它是兩邊。

 

所以為什麼佛家告訴我們的中道是「兩邊不立,中道不存」?你說:「師父,我不開心不行,對不對?叫做瞋恨心啊,傷身,那我很歡喜呢?」喜、怒、憂、思、恐,「喜」――傷「心」,「喜」過度就是你心臟會出問題嘛,它一樣啊,這個都叫做情緒。那只要你懂得看到情緒,你就有希望了,因為你知道它在哪裡,你可以去對治它。

 

那麼再進一步的就是他懂得伏住情緒,有的是你伏不住,可是你知道,你還會哀怨一下:「唉呀!昨天真不應該,昨天發脾氣了,希望未來不要有。」對啊,才一轉頭,「你怎麼這樣?!」馬上又發脾氣。「唉呀!不能這樣。」(註:和緩的語氣自我提醒)「你怎麼又這樣?!」(註:氣憤的語氣)你看,就隨時都在情緒上,但你還知道嘛!那有一種就是伏住了,有一種是把它杜絕了,所以這麼一級一級上去,這個叫做漸次法。這跟我剛剛講的那個不一樣,那個是頓教的手法,頓教是很強而有力的。

 

所以很多人會誤解禪門,尤其我們這個時代,比如說你講到修禪就怎麼樣?因為你們一般的禪話看太多了,飄飄逸逸的嘛,對不對?一個人坐在風中,身上的白袍在那邊「咻咻咻」地飄這樣,飄逸,什麼都不用理,是不是「禪」?對啊,在那邊聽蟬在叫(學員笑),唧唧唧唧唧,對不對?那也是一種禪話啦!然後好像溫溫柔柔地、沒有脾氣。不是!禪門它是很直接了當的,要不然它怎麼直指人心?!它用「破」的。比如說以前有打巴掌的啊、有挖鼻孔的啊,不是挖自己鼻孔喔,是戳對方的鼻孔,我用「挖」還是客氣講法,他戳進去,然後勾掉,你們左右彼此試試看(學員大笑),對,出去就反目成仇了。所以這些都不是禪門根器的人啦,禪門根器是你再怎麼樣被折騰,你絕對都在「悟」的那個點上琢磨,你絕對不會有任何情緒說:「你怎麼對我這樣?!」不會,不會哦!

 

比如說以前有一個國王也是啊,他認識一個法師,他老愛考那個法師,他說:「和尚,你開悟了嗎?」法師說:「還沒開悟。」過一陣子又問:「和尚,你開悟了嗎?」法師又說:「還沒開悟。」國王就跟他講說:「和尚當然是要開悟啊,要不然我來做和尚,你每天在那邊不幹事,我做國王要日理萬機,那你每天在那邊遊遊蕩蕩,不開悟怎麼行!」結果國王就設下期限,佛家講「剋期取證」,「你什麼時候要給我開悟!」哦!還有這樣的吶(學員笑),你懂意思嗎?「什麼時候要給我開悟!」(師父笑),「限你兩個禮拜後開悟!」這樣。

那怎麼辦?國王兩個禮拜後又來了啊,「你開悟了沒?」「嗯……沒開悟。」國王的命令是聖旨,對不對?「砍頭!」結果刀子拿來就揮上去砍了啊!這時候這個和尚馬上抓住刀子扳過來:「你砍誰?!」當下開悟!沒有誰,誰被砍?對不對?所以這麼一來,和尚也開悟、國王也開悟,你看,禪機啊!真是砍的吶,對啊,他如果沒開悟,他就砍頭啊!禪門,你看看!

 

所以你們要知道,要修越高層級的法,你要越嚴謹,不是說看到越高層級他的結果~「哇!這麼灑脫自在」,那我們現在就放逸。人家叫做「灑脫」,我們叫做「放逸」,你懂嗎?那相差十萬八千里!濟公吃狗肉幹嘛的?我們吃狗肉幹嘛的?對不對?當然,現在多數人不太敢吃狗肉。人家他是「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嘛,對不對?

 

以前我也認識很多藝術家,也對佛法有興趣啊,那當然啦,對佛法有興趣,可是對吃素持齋有意見(師父笑)。有的是怎麼樣呢?對「不吃素持齋」有意見,有一類的人是對「吃素持齋」有意見,這兩個都有意見,只要有意見就有執著,都不對!那我講的是對吃素持齋有意見的這一類,跟很多修行的……尤其有受過菩薩戒那種學會的人在一起,我們認識的這個藝術家就特別看不慣,「哪還要這樣子!吃素吃到……吃到那麼難相處,對不對,一個鍋子有一塊肉的味道都不行!」

 

這邊我跳出來講一下,那天剛好跟幾個同參聊到這個,他們身邊也有很多吃素吃到很執著的,我也聽到他們講說什麼「鍋子不能有煮過肉」啊,甚至去買菜的時候旁邊還不能有肉啊,塑膠袋還要另外的啊……等等,好多〔哩哩叩叩〕(台語:此處形容雜七雜八的事)的。然後我就有一個疑惑,我說:「那他回家怎麼煮菜?他去買菜回家煮,回家怎麼煮菜?一定要用手抓菜起來切嘛、洗嘛,他的兩隻手不是肉嗎?不就都不能吃了,對不對?」(學員大笑)對啊,還要戴手套。欸,這可以克服啊,你不要以為……他們一定會山不轉路轉,一定也有一些智慧的,戴那種薄膜的手術手套切菜比較方便,可以了吧,對不對?「那吃……你的嘴不是肉?也要經過你的肉進去肚子。」(學員大笑)就是這樣,你懂意思嗎?

 

當然,你可不要聽到我講這樣,以為師父說否定人家吃素哦,不是!我在告訴你,這個「素」與「葷」它是對法,不是佛法,如果你透過吃素能夠讓你成就卸除執著,那吃素是無上功德。聽好哦,卸除執著!而不是堅持吃素說可以成就,不是這樣。你吃素卸除執著通常是走什麼路徑你知道嗎?長養慈悲心!一個人在吃素的時候容易長養慈悲心,因為看到眾生被殺、被剮,不忍心嘛,這樣的路徑,這個慈悲的角度具足了,它自然裡面含藏清淨,清淨就沒有執著,是這樣。

 

所以剛剛我講到這個「酒肉穿腸過」的藝術家嘛,同一桌啊,然後大家就在聊,大家也會佛言佛語啊,「某某某,你也……」我指的這個某某某是那位藝術家,「某某某藝術家,你也修佛嗎?哇!我們都是吃素的人。」他說:「誰跟你們吃素啊!」這樣,誰跟你們吃素!嗯?那這些受在家菩薩戒的就……汗毛就豎起來了,兩邊的火藥味就有一點出來了,他說:「人家我們是修『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師父、學員笑)。當然,這個話大家都聽過嘛,對不對?然後這些吃素的就也不以為然啦。

 

後來我就說:「你們知不知道後面還有兩句,叫做『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其實濟公禪師這個四句偈是四句,不是兩句而已,所以它的原文是:「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意思是「你沒有我的功夫啊,我吃狗肉,我在度狗,你不知道!你知道嗎?我在喝酒,我在和光同塵,你不知道!」其實他已經是「慧行菩薩」以上。當然,我說的這個濟公不是你們宮廟看到的那個濟公喔,宮廟多數的濟公都是靈鬼冒充的,靈鬼冒充的多數,我們講的是歷史上那個濟公禪師,他在「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所以他後面強調。可是你看,我們眾生就是這個德行,選自己要的,對不對?自己特別不想聽的就會自動delete,刪除嘛,你們現在電腦不是都有「刪除」機制,對不對?

 

所以,這四句的前面兩句不錯(師父笑),對啊,符合我們的習氣,後面兩句在對治我們的習氣,不行!所以傳久了就變成――「酒肉穿腸過,佛在心中坐」,你們看戲劇也幾乎都是這兩句嘛,《濟公傳》的啦、什麼的啦,對不對?或者是民間戲曲有講到這一類題材的,都是只有前面兩句,都沒有後面那兩句啊!所以這也告訴我們,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可是偏偏我們多數的人都依附在形式上。那麼形式本來沒有罪,是因為我們的執念讓形式障礙我們,所以這時候產生罪過,是在這個時候,所以你要深度去瞭解佛理佛法的話,你會發現它是活活潑潑的。

 

那你看,光一個戒律就有「開、遮、持、犯」四個層面,「開戒、遮戒」一般少聽,「犯戒、持戒」多聽。那犯戒就是很簡單,你有持這個戒,你又……比如說你有持酒戒,你去喝酒就犯了酒戒了,對不對?這很簡單。那麼持戒……比如我有持酒戒,我就是不能喝酒,這也很簡單理解。欸,可是如果只有這兩個層面的話,人生就是被束縛住的、牽制住的,它沒有任何一個空間。所以,同一個戒律就有「開」跟「遮」的層面,可是這個也要依實質上,不能去亂兜。

依「開戒」就是一般講的開緣,你有持酒戒,可是在一個場合大家跟你必須要敬一小口、一小杯酒才能夠和光同塵,人家才不會因為你而討厭佛法,甚且你跟他喝一小杯,人家也才願意聽你講一些佛法啊,「聽你講一些佛法」的意思是你才能幫助到他往開智慧的這一條路徑走。聽好喔!佛法的「度」永遠有這一個概念,不是你幫助他讓他富有(師父笑),或者幫助他讓他身體健康,都不是這一類,這不是佛家講的「度」,這類都是世間人欲求的幻相、福報,幻相。所以佛家是我喝一杯酒,你會聽我講幾句話,你有所省思「對生命有所提升」這件事情,那我不喝,我就叫做犯戒,對啊,我這時候喝叫做開戒。

 

所以「遮」是什麼?防禦,遮~防禦戒。你看,這個叫做一種世範,「行為世範,學為人師」,在生活當中歷歷在現。那麼我們前一陣子遇到一個媽媽,這個媽媽呢,聽說她先生幾十年前就死掉了,癌症死掉,那在癌症死掉的過程,最後三天,孩子陪在他的病床裡面跟他念「觀世音菩薩」,那念觀世音菩薩,最後好像也安詳地走,也不錯!念觀世音菩薩。為什麼先講這一段呢?因為前幾天遇到她的時候,我們在聊天嘛,聊聊聊,她跟我講說:「啊!那個某某,我最後也是要受洗基督教的啦!」嗯?你看,前面念觀世音菩薩吧,後來受洗基督教。我說:「為什麼呢?」「啊!人生到年老總是要有一個信仰依歸。」我說:「要有一個信仰,不一定是依進基督教啊,對不對?」她說:「沒有!我為什麼這樣講?因為我生活當中很多認識的朋友都是佛教徒,特別討厭!」(註:「特別討厭」四字,師父加強語氣地說)這時候你覺得:「我就是佛教徒」!(師父、學員笑)「特別討厭!」這樣,特別討厭。

 

「那是為什麼呢,特別討厭?」「你看,只要我們聚在一起就是在抱怨,講他家誰對他不好啦、講什麼媳婦怎麼樣啦、講什麼……一大堆喔,〔哩哩叩叩〕的!所以我最後晚年希望有一個宗教的依歸是基督教。」我想:「那基督教就沒有這樣嗎?」(學員笑)對不對?回教就沒有這樣嗎?都是哦!那這麼講講講講……講了沒多久之後,隔兩天又遇到,換她在跟我說:「吼!我那個媳婦……。」(師父笑)你知道意思嗎?(師父、學員笑)對啊,就是這樣,所以這個就是一種形象。

 

那現在你聽到人家對一些宗教有一些負面的觀感,你可不要對立,你要去體會說「欸,合理!」對不對?因為是所有的宗教徒做了錯誤的示範嘛!你拉到依佛法的體系來講是什麼?佛教四眾弟子做了錯誤的示範,沒有在生活的知見行誼上完全依歸所謂這一些如理如法的如來正法的行持,沒有!所以他還是在展現一種世間標準貪瞋癡的生命的樣子,那嘴巴又加上了一個招牌叫做「佛法」,所以這時候人家當然等同佛法就是這個樣子。或者是有一種更、更、更深度,就是說本來好好的,學了佛變這個樣子,你看。因為很多學佛的人會特別變這個樣子,因為他有優越感,優越感!那尤其在以前老辯不過人家,「辯」不好嘛,跟人家吵架的意思啊,吵不過人家,現在一學佛都吵得過人家,人家聽了更痛恨!為什麼?因為歪理(師父、學員笑),歪理把佛法的那個佛言佛語拿出來,人家啞口無言,可是明知道是歪理這樣子,更痛恨!所以這時候佛法就背上了這個陰影了。

 

所以,有緣我們相聚,也一起在學修、薰習如來正法,那我們就要給自己有一種所謂的期許。就是說來到這個人間並不是處處都只想到自己的這一個所謂的索求,而是要以蒼生為念,所謂是「眾生無邊誓願度」嘛!那又要成就一個理智的人,剛剛是不是前面講「萬丈高樓平地起」那個「平地」可不平,那個平地就是你的情緒高漲的地方,你就要從那邊開始對治。那麼這一個「情緒的對治」你以這個方向為準的時候,你才有辦法願意去深解義趣,所以「什麼叫煩惱無盡誓願斷?」你才願意去努力,要不然我們現在人都只知道煩惱無盡希望斷,他沒有「誓願斷」,他「希望斷」。

 

那他希望斷的手法也都非常地不用人教,大家一定都有共識,就是「斷掉周邊讓我煩惱的人」,對不對?(師父、學員笑)旁邊讓我不高興的,全部斷掉就解決了,對不對?那你斷得了嗎?你生生世世造下的這些業緣這麼多,業~冤業嘛,冤業叫冤親債主,冤親債主來到這邊,看你多會斷?!你每斷一個,好吧,你就增長一個煩惱,你不知道!

 

所以,煩惱無盡要誓願……,「誓」~「發誓」沒有在詛咒讓別人死的嘛,對不對?那個我們世間人當然常常有這種啊,結草人――「讓你死!讓你死!」(師父笑)對不對,眾生無邊誓願對他〔揬〕(台語:刺、戳。與「度」同音)!(學員笑)你看,就變這樣啊,我們現在人心多心狠手辣!所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的時候,我們就要怎麼樣?就要韜光養晦、反躬自省回來,把自己的這一個情緒調和,這是第一步啦,你真的只要有情緒就沒辦法啦!

 

那你看,剛剛我們講到禪門,禪門的起修是在哪裡呢?是在悟後,對不對?悟後皆修,對不對?或者悟後便休,這個「休」是休息的休,不是修行的修,你沒有這個休息,你修不了行,這個很多人不能理解。悟後~開悟了,佛家的第一初級開悟是什麼?開悟了就是把什麼休息掉~休掉?你們說……不是把太太休掉哦(師父笑),是把你的這一些懷疑、貪欲、瞋恨休掉,休息的休,休掉!你具足這個條件,你才能悟後起修,這個修是修行的修了。所以「悟後便休」之後「悟後起修」,修行是從這邊算起的,所以你們如果剛剛前面我們講的課題沒有完成,我們走出外面都不能跟人家說我們是修行人。

 

尤其以佛法的標準,統統不是佛教徒,你懂意思嗎?佛教徒基底「十善業」一定要做到!做到還不一定是佛教徒,為什麼?做到,你頂多可以生天,你不一定出輪迴。那那個「悟後便休」把那些貪瞋癡息滅掉了,我們常講「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那這樣一個狀態是不是你沒貪瞋癡你就出輪迴了。所以佛家在講的出輪迴才是真正佛教徒,以阿羅漢算起,那以我們的課題再寬鬆一點沒關係,只要你願意往這個方向力爭上游的,它都可以接納,只要是違背這個方向的,那就不叫佛教徒了。

 

那這時候說:「那我寧願不要當佛教徒!」這時候又對名相執著了,對不對,「佛教徒」這時候是一個表法、一個意思,你要知道它的意思是什麼,智慧教育的學習者叫做佛教徒,「徒」是「人」的意思,「人」叫「者」嘛,那「佛」是智慧,「教」是教育,教育的學習者嘛。所以,我們是不是佛教徒要以這個作標準,我們是不是在學習「智慧開啟」這件事情,而不是學了最後一堆煩惱憂慮牽掛,然後自私自利越來越嚴重,揣測別人、嫉妒別人什麼,甚至更進一步陷害別人。所以《感應篇》……你看!《感應篇》那些做到都還在什麼?人、天道而已啊!你說這個「不兩舌」,這是佛家用詞,挑撥離間啦、什麼……等等等,這些都在這裡面。

 

你看,萬丈高樓平地起那個「平地」就用什麼對治?「弟子規、感應篇、十善業道」,這些都是在對治你的平地,萬丈要平地起的這一個階段。所以,一個學習要達到禪門的基礎的,他必然要深具這一個雄厚的基礎,那這個雄厚的基礎就在以前我們常常講的八部功法、聖解脫道的前兩段而已,這個叫做外戒、內戒。那外戒可以假裝,對不對?你們都聽過。內戒,你的心假不了。你的心別人雖然沒看到,可是你假不了;你的外在行為因為別人看得到,所以你假得了,是這樣。所以內戒、外戒的形成幾乎都在十善的範疇以內而已,這一些完成了,你要再去修什麼其他的這些依當世成就的法你才有可能,甚且你要修當世成就的法還有一點難度。

 

那麼再講到「易行道」,要去極樂世界,淨土法門依持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的這一個方便道的話,你還是一樣要具足這個雄厚的基礎,因為你是要自求解脫的嘛,而不是要迷戀世間嘛,我本來要講「人間」而已,現在加個「世」,世間就是包括天道、包括三惡道、包括人道,人間只有人道,當然,人道已經無量無邊了,是有這種。

 

那你看到很多天神可不要羨慕他,看到很多鬼王也不要羨慕他,很有權力、很有權勢,對不對?比如說閻羅王啊,閻羅王厲不厲害?依你們的概念,掌管所有的陰間,對不對?所有的陰間都要聽他的。意思是說如果你當閻羅王,你會怕鬼嗎?鬼都怕你,你知道嗎?(師父、學員笑)所有的鬼都怕你~閻羅王,對啊!可是閻羅王他是鬼王,他也算是一種於天道享福,他的福報如同天人,福報哦!可是你聽到這樣,你可不要又誤解喔,「嗯?那有什麼不好?」他們就有一些特色,他的福報像天神那麼大,可是他們的形制有一個讓你百思不解,吃東西享福、享樂,吼!都是天人神級的,結果他最後人生都有某一個時期吃……,比如說七天吃吃吃……享福享完之後,他就必須吞一種火燒鐵丸,把它吞下去。火燒鐵丸一吞下去當然就燒掉所有的腸子啊、喉嚨啊,極度痛苦!全部燒燒……燒到爛掉、死掉,再慢慢恢復恢復。然後又來,又開始在陰間處理事情,處理事情的那個時間又是天人的福報、享福,七天又過去了,又要再吞,他也有他的業,你懂意思嗎?你如果聽到這個,你寧願怕鬼(師父笑),對不對?不要每個鬼怕你,對啊!

 

然後又怎樣?比如說龍王也是啊,龍王是在天道,龍在畜生道,「龍」跟「龍王」又不一樣,當然,龍王掌管龍,主司「雨」嘛!那你看,龍王也有一個態度,他既然在天道,他的福報一定比大家都大!很多龍王……,我們全世界的首富加上貧窮人家的所有資產都比不過一條龍。那你可不要看到是在電影裡的那樣的龍而已,什麼《馴龍高手》是吧?(學員笑)不是那一種龍喔,你知道龍王是福報大到不行!吃當然都吃好,可是他每一餐的最後一道食物都是一樣的,都是癩蛤蟆,對,癩蛤蟆!聽到「癩蛤蟆」就馬上要吐了,對不對?他還要把牠吞下去。癩蛤蟆代表噁心,噁心!因為牠有很多膿瘡什麼的。前面美食吃完,最後一道就是要吃那個,吃了當然也是受苦嘛!那你說:「難道不能不要嗎?」他就是不能不要啊,對啊,你們難道不能不要吃飯嗎?不能不要。

 

所以,很難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啦,因為你沒有現那一個道次嘛,所以意思是說我們不能用人間的所有一切思維去理解所有整個宇宙的存在。其實這個還客氣講,我們甚且不能用人間的一切思維去思維人間的一切事,對不對?那這個也很客氣講,我們不能用我的一切思維去思維一切我,你懂嗎?我連「我想我」我都想錯!對啊,現在很多人真的都不瞭解自己,對不對?反而是人家比較瞭解我們吶!可是我們現在又有一句話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瞭解我?」你看(學員笑),又來了,那他還真不瞭解他,你懂嗎?(師父笑)後面這一句啊,就是說他不瞭解自己嘛,結果他說:「你不是我,你怎麼瞭解我?」所以他真的不瞭解自己嘛!意思就是說……台語有一句話:「大家都看破他的手腳了」,他還說:「你們怎麼這樣講?!」所以,人常常活在這種矛盾裡面,這種矛盾基底都是執著、分別,都是這種東西,這些都是情緒,所以修行第一個關鍵――把情緒杜絕掉。

 

所以,以前我常常跟很多同參分享過啊,修行不能被情緒控制。其實你哪有被情緒控制,你就被你自己控制了嘛,對不對?你那個自己就叫情緒嘛,所以只要你有「自己」,那就叫情緒。所以,所有的生命成長啦,現在把修行再換成別的用詞~「生命成長」,或者是希望你人生變好的這一個路徑、這個方向,統統沒有離開從一個概念,就是人家講的無我啊、無為啊、無我執啊,都好。為什麼都要「奉獻」的概念?因為你有越強的你,你就越不願意奉獻,所以不是要叫你奉獻的,是「奉獻」跟「堅固的你」是對法,如果「奉獻」越強,它好像你的「堅固的自我」就越薄!「堅固自我」越薄,你這個人就越幸福,所以好像奉獻會幸福,是這樣。

 

所以如果你的行為模式完全沒有奉獻,那你能不能達成?也可以啊,所以跟行為模式沒關係,跟那一個背後的理體有關係。你一個人直接拿掉~無我了,你行為並沒有捐半毛錢,你這個人也幸福到不行,是這樣。你也沒有去扶一個老太太過馬路,也沒有!因為為什麼?因為你沒機緣嘛,你懂意思嗎?老太太還得要人間才有嘛(學員笑),那我們現在在天庭,哪有老太太,對不對?天庭都是仙女啊(學員笑),對啊!話說仙女,每個仙女都比人間老太太老(學員大笑),仙女都是千歲嘛,對不對?千歲啊,那麼老太太頂多也就是一百歲(師父、學員笑)。

 

所以,這種東西都是如果你沒有對這整個世界存在的深入理解的話,你會有自己的意識形態的執念而不能理解人家,所以於此,我們的人生就會越活心越窄、越窄、越來越窄。那越窄,你的福報就越匱乏、越薄,正所謂老祖宗講的「量大福大」,心量廣大,你的福報就廣大,有這一個概念。一旦把這一個理路用在你的生活當中,要考試就變簡單的事嘛,對不對?要考試就變簡單的事啊,甚至有的就跳級了,對不對?我剛剛忘記這個詞叫「跳級生」,就直接跳級!有的不用考試就有了啊,統統有這一個理路啦!

 

但可不要說:「這是別人的奇蹟啊!」奇蹟就是……你不能理解叫「奇」嘛,「蹟」就是一種跡象、一種存在叫「蹟」嘛,那你不能理解不代表它沒有嘛!所有的存在背後都有一定的理路,那只是你不能理解,所以你叫它「奇蹟」,那做到的人他就叫「本來就是這樣」啊,他的生活就是這樣。所以,以前常常跟我們出去不是老是在說「看奇蹟」,對不對?看到最後,大家也都不講奇蹟了,對啊,「啊?就應該的啊!」(師父笑),什麼一些福利都要應該的啊!那「應該」久了,你看,又落在這一邊,又慘了,一旦有一天沒有就開始又起疑,都是這樣,所以這就是我們眾生情識作用剎那生變!這一個「情緒」也是情識的一種現象。

 

所以講到情識又更深度,它更甚至講到所謂的阿賴耶識田了~第八阿賴耶識,它是你們生命的總檔案,你們只要起心動念……起心動念喔,都還沒有言語造作喔,這一個能量就被存進去了。那有能量,必然會兌現出信息跟物質,對不對?你們的人生境界必然會兌現出來,所以你只要有一個念頭它就「嘣!嘣!」那這個念頭快到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七分之一秒有三百二十兆個波率。其實依理推,這也是方便說啦,你懂嗎?在某些經典,佛告訴你們一剎那九百生滅嘛,對不對?一剎那九百生滅,這樣好像一剎那嘛(註:師父做一彈指的動作),這樣就有九百個生滅。那你看彌勒菩薩講的,這樣一剎那~一彈指的意思嘛,是多少?是三百二十兆個生滅。你看,「九百」跟「三百二十兆」是不是差很多!

 

所以,佛在說法都是應眾生的根器,有的你跟他說三百二十兆,他就昏倒了,對(學員笑),他聽到就昏倒了,所以你要跟他說九百生滅,一彈指六十剎那,一剎那九百生滅,你還不能跟他講太多。那依我們現代人就要講得更少,對不對?六下!(師父、學員笑)一彈指讓你想一個事情,你看,一個!人家是一彈指已經三百二十兆個了。那「人家」不是哪家啦,「人家」就是我們大家,只是我們大家都不知道,對啊,我們大家都在這一種生命裡面過日子,所以我們對很多事情糊里糊塗,不解!然後不解更會用不解的態度去解它,所以越解越雜、越解越不解。所以,這一個「不解」不是你不解就沒事,這一個「不解」又產生一種妄想,這一個妄想裡面又含附著三百二十兆個細的妄想,這每一個細的妄想又產生每一個境界相。既然是依妄起用的境界相,它當然是壞的境界,所以我們人就活在這裡面,然後你看你怎麼修?!

 

所以你要想,你要集中火力,為什麼佛家教著我們在訓練「不起心不動念」?就是說你起心即妄、出口必乖嘛,你只要起心動念就是妄,所以它叫你不起心不動念,那就叫做「證」!所以你以後兌現出來的人生境界就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好、越來越好。那它本來就會越來越好,所以你也不必如現在人講的多努力,你看,剛剛講的要考試,我並不是跟你這樣講:「要努力讀書」,努力讀書沒有用,你懂嗎?你人生要變好,「要很努力」沒有用!有的人不努力也變好啊,就算你要努力,要努力對。其實人生要變好還要輕鬆、愉快,而不要硬撐在那邊很努力的樣子。所以,「努力」我把它換成「認真」,那你就好懂,有這一個概念在啦,這樣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有時候,人家小朋友要考試,我們這邊坐了很多大人說:「嗯?」就意興闌珊,「那他考試……考試講那麼多,占我的時間,我又不用考試啊!」對不對?欸,人生都在考試啊,所以你們只是差別還沒遇到魔考而已啊,還沒遇到魔考。當然,很多人說:「沒有!師父,我最近這一陣子以來都有魔考吶!」魔考,是「摩卡」還是「魔考」?(學員大笑)喝摩卡咖啡。

 

所以,遇不到魔考啦,因為你得要修持功夫到出輪迴的臨界點,有那個實力。還不一定達到,可是有那個實力了,才有可能有魔考啦!一般在修持有魔考的,通常依你們現在坊間存在的一些大宗派,有兩個宗派特別容易有,一個叫做「禪」、一個叫做「密」,「淨土」就比較少。淨土比較少,然後這也不盡然說淨土沒有出輪迴的功夫,現在修禪跟修密就有出輪迴的功夫,不是這樣!那這是因為它的修持的介質跟手段不一樣,以致於有那一種所謂的「考」這一件事情。

 

那麼依修持密法它又更高層,這個佛家也告訴我們:「不修密法,不能成佛道」嘛,不修密持。那麼「密」有三密相應,所以它最主要的是「依止上師」,淨土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依止法門」,你們講「皈依」也可以。所以,密法很不可思議,你只要對了,你直接受到上師的加持,你很快就一步登天了,很快一步登天。可是問題就在於很不容易對,因為現在冒牌的很多~冒牌的上師很多,對不對?然後你修當然也修得零零落落,那就算有正牌的上師,你也看不清楚,有這一個問題。然後再者,你還得要三密相應,不是說你拜一個上師,被摸摸頭你就一步登天吶,那是一個儀軌、形式,那個形式代表著你必須三密相應。

什麼叫三密?「身、語、意」密。這時候不叫「身、語、意」業了哦,它叫「密」,「密」就是直接往好的成就!「身、語、意」業是把壞的修掉!所以你看十善是不是「身、口、意」業,十善業,對不對?那這是顯教。所以,你知道有「不行」的,你都不行!不造「殺、盜、邪行、兩舌、惡語、綺語、妄語、貪、瞋、癡」,對不對?這不行的,所以這個就叫業力,去掉!

 

這「身、語、意」密是什麼?你要如你上師的身,你皈依他了。那所以密宗「拜師」這件事情很嚴肅,你一旦拜師了,你對上師講一句:「師父怎麼這樣?」你就下地獄了!「師父怎麼可以這樣?」嗯,下地獄了!對,它有這一個規矩在。然後上師的行為你要完全符合,上師講話的內容你要完全符合,這個不難,不難是相對「意密」不難,相對我們現在所有的人都很難,對不對?你光是你的阿娜達的行為你都不願意。「阿娜達」是什麼意思?你人生最愛的那個人,「最愛的」照理說你都會比較符合它嘛,對不對?所以你看你們有時候夫妻剛結婚的時候兩個樣子;相處三十年,欸,長得相似相似;結婚六十年,咦?你們是同一對老爸老媽生的嗎?(師父、學員笑)會很像啦,對不對?心想生嘛,每天!

 

所以,意密就很難!意密是你上師在想什麼、他的思想體系是什麼,你要完全符合。如果你意密掌握到了,你就直接受到他的加持力,你一步登天如來地,就是這樣。當然,這是一種很淺說啦,很淺說!它說起來有一個整套的系統,以致於很難懂,所以它有口傳。因此,在依持四皈依的時候,第一皈依的是「上師」,而不是佛、法、僧,依修持密法是這樣。那其他的顯教都是三皈依~皈依佛、法、僧嘛,以一個師父來幫我們做這個儀軌,他是幫我們做這個儀軌,顯教是這樣。那密持不是幫我們做儀軌喔,你就是完全要對上師服服貼貼地。

 

所以一般在修密持的時候在求拜師都是什麼?三年互相看!看三年啦,不是坐在那邊這樣對看哦(師父笑),觀察,你要熟悉,然後你要觀察。所以,這時候求拜師的人一定要很嚴謹去檢測這個上師,三年。一旦你拜了,不管他有沒有開悟,你都不能背師叛道,你只要一有一點詆毀,你就下地獄了,所以它有這個嚴重性啦!事實上說看三年,何嘗不是師父給學生三年的機會,三年的機會幹嘛?不是給他三年機會看我,是給他三年機會趕快提升,提升到有資格拜師,是這樣,你越提升,你就可以看清楚嘛!這是指正確的理路啦,那當然,前面我們講的冒牌的太多的就不在這個範疇,冒牌還真要看啊!嗯?那問題是冒牌的你也看不出來啊,對不對?你也沒開悟、你也沒什麼,你也看不出來啊!甚至你讀的這一些佛經還比他少,他還可以出口成章啊,對不對?所以,這個就變成一個很混亂的修行的一個世界嘛!

 

所以最後怎麼樣?為什麼古師大德在這個末法時期都希望大家……不管你修持什麼都最好是導向淨土的依歸?它不衝突,它有雙修性,可是它有依歸性,是這樣。因為你修什麼你沒有把握直脫輪迴的狀態底下,你還可以兼修淨土的彌陀威神力。那依密持的紅教……蓮花生大士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所以依密持紅教來講,它也沒這個衝突性,因為密宗講「即身成佛」嘛!那麼淨土宗很多不瞭解,他就會以為他要仰賴阿彌陀佛去阿彌陀佛的世界,那去阿彌陀佛的世界也等於即身成佛嘛,它只是即的身長短不一樣,對不對?長短不一樣。你這一生有把握去極樂世界,你就即身成佛了,你到極樂世界就可以即身。

極樂世界一定會成佛,因為它有一個特質,它就是壽命無量!隨便你怎麼修,對不對?你慢慢修,它沒有惡緣,你走到哪兒都是法。鳥飛過,對不對,鳥飛過就念「阿彌陀佛」,這樣;花開了,「阿彌陀佛」。不是這樣而已啦,你那時候想要聽什麼法,「欸,我現在不想聽『阿彌陀佛』,我想要聽《法華經》」,這一朵花開了就跟你講《法華經》,對啊,是這樣吶,所以含靈蠢動皆有靈性啊!

所以,極樂世界的優越就是學習環境好、壽命無量~無量長!它既然無量,他當然一生成佛嘛,你懂意思嗎?他沒有死掉啊(師父笑),所以當然是一生成佛啊!那我們這邊不是啊,你看,又有夭折的,對不對?又有退步的、退轉的什麼一大堆,又有病痛到極度提不起勁的、什麼……等等有這些,極樂世界就沒有。所以如果你們當生超輪迴沒把握的話,你們就兼念一下彌陀聖號,六字、四字都好,念到功夫成片,你們就有把握以後去一生作佛了,有這一個概念在。看這樣大家還有什麼疑惑嗎?

 

聖軒師兄(司儀):各位同參,還有疑惑想跟 師父上人請教嗎?

 

師父:而且疑惑還得要十分鐘能解決(學員大笑)!(師父笑說)我十句可以講完啦,怕你聽不懂啊,所以有時候要時間長一點。要不然今天就到這邊吧(師父笑),感謝諸位囉!

 

聖軒師兄(司儀):謝謝 師父!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說天語)佛言啦,菩薩最大的障礙就是「疑」啊,所以也告訴我們:「不得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而體解大法」。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這個眾生的疑性是本然存在,因為它也是屬於一種俱生煩惱,要修持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它必然要從我們自身的這一個「邊」去把這一種所謂的貪、瞋、癡、慢、疑、惡見的這一些染習給去除掉!那麼在這一個基底下,學習就是一直往上前進,只是進步的快慢而已。可是,如果有所謂我們的見思惑的話,我們在學習的路程裡面就難免是一進九退,一進九退的狀態底下就會在輪迴當中感受求出無期!所以,學習有一種關鍵的問題,希望我們大家能夠善於掌握關鍵。感謝諸位,請起了!

 

學員們:謝謝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