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08年0月27日,19:30~21:00
地點:藍陽花園(台中市西屯區朝馬路601–5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學員們:師父好!
師父:大家好,請坐。
學員們:謝謝 師父!
師父:天降大雨啊,不能潤無根之草!你看,這個滂沱的大雨大家嚇得要死,但如果你是那一棵大樹,你會覺得還不夠,所以學法就是這樣,它得看根器。
那麼我們為什麼生生世世學法都還在這個六道輪迴求出無期?它必有原因,綜觀其實有四大類的原因牽制著我們,一個就是所謂的「無明」;然後一個叫做「見」,我們所謂的見解;再來就是所謂的「貪」;一個叫做「愛」;有這四個關鍵把我們牽制住。
那麼「無明」它很細緻,我們一般連有深入在修持的人都不太能夠去體驗它、體會它。我們的「見」就好懂一些,就是說我們這些腦袋瓜裡面都有所謂的知見、有我們的見解,在這一個修行的道途上,這個「見解」就障礙了我們入佛知見。所謂是佛來到這一個世間有一大事因緣嘛,那大事因緣就是「開佛知見,示佛知見」,讓我們「悟佛知見,入佛知見」,也因為我們沒有跟「佛知見」相契合,所以才要來做這麼一件事情。
欸,可是我們眾生本來是佛,這時候叫做糊塗了,糊塗了就是我們添加了很多的知見。那這一個「知見」來到此時此刻的總合就是我們不能超越六道輪迴的主因,如果你現在的知見是對的,那麼你現在就超越六道輪迴了,倒過來講,你現在沒有超越六道輪迴,表示你的知見是錯的,這是一種科學驗證,它一翻兩瞪眼,它絕對沒有空間。所以,一個修行人要務實,要很務實地面對自己、很坦誠地面對自己,像我剛剛講的,只要你沒超越六道輪迴,表示你的知見錯,就是錯了!
那我們通常就在這裡面論是論非,所以你即便論了「是」,你還是「非」,你還是「非」!那這是有標準的,當然,依世間沒有學法的人這很難去闡述,因為他的標準不一樣,他在善惡對法裡面。就好像我們以前常常聽到修行人在做一種修行的標準的闡述時,他依自己的標準能夠去對應到這個世間,可是卻不能體會真正的世間跟出世間,那麼他能夠應兜的就是所謂基本上的「善、惡」這種事情。那依我們以前常常聽到很多不管是學佛的初機還是老參,他都會跟我們提到兩個字,叫做「正法」這件事情,那普世價值認知的正法它不出「為善」,只要你常常做善事啦、你是個大善人啦、你吃素啦、你注重環保啦……等等等這一些生命行為的運作,他就告訴你這是正法,不要叫人家做壞,要叫人家從善啊!可是就一個佛法來說,他是以一個低標來講,現在講的是佛法低標。
那麼佛法它有涵蓋一個世間的概念叫「出世法」,佛本來不講「世間」,因為「世間」世間生命本來就很熟悉,可是後來祂為什麼講一下世間?因為我們對於熟悉的事其實也不理解它背後的理路,所以當這樣熟悉的狀態底下,它變成惡習的養成。當然,這一個「惡」不是剛剛前面講的善事、惡事的那個惡,這一個「惡」是相對於世間、出世間的對應來講的惡,換言之,世間一切善惡相對於「出世間」統統叫做「惡」,是這樣。所以佛法本來是在講這一個level、這一個標準,因此它不強調善。不強調,可是它不否定善,它特別強調「斷執著」,在第一個初階。那麼這也就是剛剛講的那個「見」的重要,那我們眾生沒辦法有這一個正確的知見,所以在「正法」的理解就會有所偏頗。
剛剛講了啊,以佛法的標準,「正法」就是超越輪迴,那超越輪迴勢必你連世間的「善」都不能執著,更何況是「惡」,是這樣的概念。不是叫你「不要執著善,趕快去行惡」喔,不是這樣(師父笑)。當然,很多沒有學佛的人他就會以這樣的概念來訛化,就好像說學習了《金剛經》,它要讓我們體解基本的空性,可是我們卻拿這一個空性的言詞術語訛化其義來做我們世間執有的什麼?擋箭牌的理由,那麼這是一種「惡取空」、「撥無因果」,也就是說這時候就會否定因果理路。當然,當你回歸常寂光,因果也空了,可是,畢竟一切糊塗佛都在糊塗的狀態裡面,所以為了卸除這一個糊塗,你還是得要依持基本的因果理路去超越六道輪迴,這是一種高度的因果概念。所以,剛剛講的這種正法的概念就不一樣了,那語義之下也就是告訴我們現在的人在學習的過程裡面要精益求精、要不斷地更上一層樓。
那這一個「見」大家還是不太容易體解,出輪迴第一個要斷什麼?斷見惑嘛,對不對?佛家告訴我們有所謂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那麼前面那一個無明……我接著這個時候講到「無明煩惱」了,但「無明煩惱」太細緻,世間人不能理解,所以從「見」下手也是一個好方法。那麼再來就有一個「貪」,貪求所有的一切,貪求所有的一切都叫「貪」,而這「貪」裡面又有一個牽制力最強的就是「愛」。所以這四個障礙了眾生「出輪迴、了生死出三界」這件事情。
所以說在《壇經》上也告訴我們:「此事福不能救」,福報不能救,那麼「此事」是什麼?「了生死出三界」這件事情,也就是說你「取得可以真正學佛的資格」這一件事情是「福」救不了的。可是你看,這一個標準來到這一個世間就很難很難理解,我們多數世間的人他在修持、學習都是為了什麼?都為了那個「福」,你想得到個什麼嘛,對不對?那你想得到的不就是「福」嗎?「福」兌現出來你人生的這些所有的需求、所有的嚮往,這一些能夠滿足統統都叫「福」,我們學佛就為了這件事情,那這件事情就像小偷一樣啊,對不對,你沒見過小偷去到你家闖空門是帶很多黃金來:「這送你!」(學員笑)辛辛苦苦地把門撬開,然後說:「欸,這送你!再見!」這樣子,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學員笑)。欸?這怎麼會叫小偷,對不對?所以,世間學佛就像小偷一樣啦!
那佛言:「偷心不除,滴水難消」,這個對於一個學佛的人是很嚴重的事情。「偷心」就是剛剛講的啊,你學佛就是要求得身體健康,要求得事業順暢、感情順利,還有什麼?很多很多,我都不太熟(師父笑),對啊,但我從大家的角度裡面可以窺到一、二,總之,你的人生的柴米油鹽醬醋茶的滿足啦,你是為了要求這一些。那它可不可以得到?它是可以得到的!哦,再者,再高層次一點好了,有的要求得一點神通,對不對,有的要求得一點有特異功能……等等等,有的要求得什麼辯才無礙,有的要求得……欸,這個又稍微高層次一點了啊,這些也統統是,甚至有的要求得一心不亂,有的要求得成佛。你看喔,講到這邊,學佛不是要求成佛嗎?學佛是可以成佛,可是不是叫你「求成佛」,因為你本來就是!所以這個叫做「偷心」,說「盜心」也可以,偷盜嘛。一旦你用錯誤的心去學習,你當然得到錯誤的果,所謂是「因地不真,果招紆曲」。
那麼「賊入空室」,這時候如果什麼?「死盡偷心」!這時候又可以了,這時候就是形容一個人開悟了。一個賊闖空門啊,好不容易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算計之能事,對不對,終於撬開了門,然後進到了室內,結果發現是一間空屋子,你看看!這個小偷的心情怎麼樣?頓時沒東西拿了(師父笑),對不對?那有的就明白了:「唉呦!偷不到東西了,根本沒東西嘛,我在那邊辛苦幹什麼?!」這個叫做「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所以,「踏破鐵鞋無覓處」是標準的眾生,我們就像這樣,辛辛苦苦過了生生世世。那人家如來是什麼?「得來全不費功夫」,因為本來就是!所以因應上在修持就有幾個關鍵很重要。
剛剛又少了一個「愛」,對不對,「貪」有了,那這一個「愛」比較特指世間的「淫慾」這一件事情,「男歡女愛、談感情」這一件事情,這件事情是最嚴重的。所以世尊當年也講,祂的語意是說如果我們眾生還有一件事情比起「談感情、淫慾、情愛」這件事情的分量一樣重的話,我們就真的永遠出不了六道輪迴了。因為光是這一件事情就讓我們出不了六道輪迴,我們如果再有另外一件事情跟這個的分量一樣,那就完蛋了,是這樣。
可是這件事情卻是我們世間人最捨不下的,因為最捨不下,所以祂特別把「愛」這一件事情抽出來。那麼這一個也講啊,一切眾生以淫慾來產生,所以「六道輪迴淫為本,三界往返愛為基」嘛,所謂是「愛不重,不生娑婆;心不淨,不生淨土」,有這一些概念在。所以,我們世間人如果能夠將這一件事情除掉,我們要出輪迴是比較簡單的事,這一件事情只要有,你絕對出不了輪迴。去天道是可以的,那天道有些在這一種「淫」的概念也是相當深厚地。
當年世尊住世的時候於菩提樹下成道證果,本來無一眾生知曉,這時候天人下凡來為我們地球人作不請之友,祈請世尊能夠大發慈悲為我們眾生解析一條解脫之道。這些天人也都來自梵天,梵天清淨了,所以他們只有色、無體,而我們有體有色,意思是說我們從「欲」而來。那麼欲界天它統統有欲,有這一些家庭概念,可是到了色界天就沒有了,色界天有色、無體,就是說沒有我們這種質礙。那到了無色界天就更高級了嘛,它沒有色相了,它是純能量的狀態。欸,可是這些統統有前面講的「見」這一個東西,意思是說這些生命狀態的知見都錯誤。
所以,我們常常在人世間也就是依著這一種錯誤的知見在應對、在過著你的日子,你的日子裡面有所有你接觸的人事物跟你認知嚮往的所有一切人事物。那麼依這一個知見,你就不可能透過它來成就,意思是說超越而解除這一切造成你的困境,你就不可能了,所以「見惑」第一關鍵要消除。那見惑卸除了,你證得初果須陀洹,一旦你的思惑也卸除了,你這時候就證得羅漢果位,這時候叫做超越輪迴了。這是一件很不簡單的事情,對於現在的眾生要「求出」……後面常常加個「無期」,對不對?(師父笑)你永遠不知道那個日子在哪裡。
那麼在所有的一切法門裡面,基本上統統教我們往這一個方向走,也可以說八萬四千法門法法都是禪定之法,它挑一個「禪定」的概念來引導我們。當然,很多的手段眾生依「著相」的概念而不能理解什麼叫做禪定,你看,有人念佛啊,那我們現在多數認知的禪定就是以禪宗為主所衍化而來的很多訛化的形制,比如說坐在那邊面壁就叫做「坐禪」。事實上,唐朝早就依這一件事情出了問題,也就是說這個問題就是我們剛剛講的,這個知見本身又開始錯了、訛化了,都在一個形式。
所以唐朝的大德也告訴著我們:「內不動心,外不著相,是謂坐禪」,它並不是叫你盤腿坐在那邊叫做坐禪,如果是這樣的話,「行、住、臥」就不是禪了,只有「坐」是。可是人家分明講「行住坐臥皆是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對不對?所以講話的時候也是、沉默的時候也是、在動的時候也是、在靜的時候也是,這就是告訴我們「不二之法」的門道,那麼這一個門道你必須得要明白自心才有辦法。
所以許許多多很認真的修行人在古時候也問了古師大德,他說在於佛門最直接了當……意思是說最簡潔有力的「超越生死」這一件事情是怎麼個修法,人家就提出兩個,尚且修持密法的大德也是這樣講,他說:「第一個就是彌陀大法,第二個就是明白自心。」那「明白自心」是什麼意思呢?它直接了當,可是它非常高層次,「明白自心」就是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這一類的概念,也就是你有辦法頓超如來地,它當然是直接了當。所以在修持的功法上也有諸多的不同,可是它殊途同歸,那麼這些不同的形形色色又從何而來?可謂從「是眾生的根器有利鈍之差」而來!
所以,古師大德也勸誡著所有修行人要視己之基,要衡量一下自己的根性、根器啦,我們現在人白話叫做「基礎」,當然,這一個基礎常常依我們錯誤的知見又開始理解錯誤了,就是「你學多久了啊?」對不對?「你有沒有讀佛學院啊?讀到第幾年級了啊?」、「你看幾本經了啊?」對不對?都是這個,其實這個不是佛家在講的基礎,佛家在講的基礎是「根性的利鈍」,是這一件事情。所以依普通根性……我們現在人叫「普通人」,要從哪裡開始?那你們就有很多答案了啊,弟子規,對不對?(師父笑)弟子規。那麼不盡然是「弟子規」三個字啦,佛門在以前也沒有「弟子規」三個字,可是它的內涵有的是相通的。
所以,以佛門來講,依普通根性來講就要從哪裡開始?菩提道次第法,依這個,它有一個次第嘛,這樣慢慢地、慢慢地。這個是什麼樣的次第?在哪一個道途上?它告訴你,菩提的道途上。那菩提就是智慧啊,意思是說在「智慧」的道路上,你要一步一步把它踩穩、一直往前走,它有順序,你不要把它搞亂,這一個順序只要一個一個完成,這個就叫做基礎。所以,「菩提道次第」它是依普通根性的,那麼再勝利根性一點的呢?這時候密持上師就開始會教你什麼?氣脈明點、止息、觀想……等等這些功法,這是依比較高根器的。可是這還不是最上根的,所謂上上根的可能這兩個都不用、都丟了,都不用拉哩拉雜花那麼多時間還有一種所謂「驗證」的角度,上上根的人他只要依止上師即得,那這個也是不可思議法。
所以密宗很強調「依止上師」,依止上師!那麼上上根的人對於依止上師是怎麼個學?他就是親近上師,看上師怎麼做他就怎麼做,上師叫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因此,上師之所以叫他做什麼就不一定是有所謂次不次第的問題。而密持最後也是像禪法一樣直指人心,它會跟你講得很直白,「直白」是現在的用詞嘛,對不對?直接了當嘛!那麼我們顯教在一個學習者來講,他會理解好像比較直接了當一點,所以「顯」嘛—顯露出來,是不是比較清楚明白。可是顯教常常於講到末後都會有所什麼?有所避諱!這個「避諱」不是我們世間人知見理解的那個避諱,是同樣的字~避諱,好像很不好意思啦、很怕你知道什麼啦,對不對,要避諱一下,你看,這又是我們世間人的知見了。
在佛門,講「避諱」已經講得很直接了當了,「避諱」的意思在佛門是什麼?有一句話叫做「語忌實誠」,對吧?!「言語」你在講的時候,你忌諱一件事情就是「講滿」,忌諱講滿!那也就是以前我們常常講的:「它不能講全,為眾生悟性故!」對不對?要為眾生保留悟性、留一點悟處,如果講得太白,眾生失去了他的悟處。因為這個就好像填鴨式教育,他盡學的就是一些知識常識,而我們現在的學習者最麻煩的就是這一類的人最多,你不跟他講白,他說你留一手,一旦你跟他講白呢?他變笨!那你到底要留一手還是要讓他變笨?嗯,你不講白,留一點悟處,他生什麼?這個叫做瞋恨,你留一手,他會產生瞋恨啊,對不對?你跟他講白,他變笨蛋,到底要怎麼辦?所以現在就是這種根器。怎麼辦喔?沒關係,菩提道次第,慢慢來!
那菩提道次第如果應兜在我們這個世間,最最最的起跑點第一步就是「弟子規」,對不對?你看看你有沒有完成。而不是現在有所謂的廣論〜菩提道次第廣論,你去上了這個課就等於你是比較優越的、你超越了弟子規,不是這樣吶!以我們剛剛講的那個概念,依你的「見」,你去上了又變成蒐集一大堆菩提道次第的知識常識,那又不是了,所以你又沒辦法契入佛法的基本根器,你沒辦法,以致於每每只要接觸佛法,你就是障礙,你看,這世間人多冤枉!
那麼「依止上師」它很簡單,他會在你不定時跟他相處的時候就用不定性的手段來對待你,你看,那這一般人誰敢啊?對不對?大家一聽完,剛開始都說:「我我我我我……」,都是「我」,我怎麼樣?「我可以!」對不對?「師父,我不像他們,我要求您隨時主動提醒我。」對不對?你要想保留住你的頭就要怎麼樣?你就小心一點,對,就還是要避諱一下,還是避諱一下,所以不講白。
所以你說禪門很多言語它是直接了當的,可是我們一般人聽不懂,那麼這時候這個顯教好像變「密」了,它有密義在裡面了。欸,密持很容易就讓我們連結到它有密義,對不對,可是密持修法一旦你是上上根器到了跟上師的這一個親密關係的時候,上師是直接了當跟你直白的,直接戳你的缺點、講你的優點……什麼統統可以來,那麼你當下就比較容易開悟,一下就開悟了。這時候就像剛剛講的「賊入空室」啊,你頓時發現「了無可得」,因而得了一切!這個方法在這一個時代不容易,可是你沒走到這一步也不容易去成就。
所以,在修行的過程裡面,我們的「見」一定要先守住。所以古師大德向來會著重在所謂見地的正確與否而比較怎麼樣?以「持戒」為次法。當然,不是叫做不重視,如果你依世間人勉強有兩個要比較,他跟你說:「見地最重要」,因為你只要見地重要、見地對了,你就有自性的導航系統,這一個導航系統它會幫你把錯誤的習氣慢慢慢慢調整回來。那麼如果你只是持戒,你的見地錯誤,你有可能會因持戒而每況愈下,並再發展錯誤的見地。你在持戒,你在開這部機器,可是你的方向就是搞錯,所以你永遠沒辦法到位,即便你的機器發展得再好都沒辦法。那這時候最好是不要太好,因為「不要太好」表示它會壞掉嘛,只要壞掉,你就可能有省思空間。一旦太好的話,它不會壞掉,它會幫助你一直往前嘛,那你的方向錯了還一直往前,你不就又冤枉嗎?所以學習有這一個概念,這是根器的問題。
那麼我們現在一般人可能沒辦法,所以之前常常舉例密勒日巴……等根器,包括慧可大師,你看,當時達摩來到東土,梁武帝他不識達摩,他就把達摩轟出去了,當然,沒那麼嚴重啦,就是不相應的意思。那他不相信,人家達摩留著也沒意義嘛,所以他就跑去問寶誌公禪師,寶誌公禪師說:「你太可惜了,這個人你居然放掉他!」那他聽寶誌公禪師這麼一講就知道嘛,於是帶領人馬去追達摩,寶誌公禪師說:「你追也追不回來啊,走了就是走了。」就是這樣,那語意之下就是「下輩子吧!」對不對?(師父笑)只是說一個國師不好意思對一個國王說:「你下輩子吧!」事實上,語意不是這樣,你不識,你追也追不回來了啊!那你看,識得的就識,不識得的就不識,慧可就識得,對不對?!
那你知道梁武帝是什麼樣的人呢?他也出過家、當過和尚,他也講經說法,他也供養無數僧侶,那他都有能力站在講臺講經說法,你覺得他的佛學知見怎麼樣?你看,這時候叫做佛學知見,佛學知見就是佛學常識,他當然也相當飽足啊!那麼你不要以現在的人的佛學常識去比對梁武帝那個時候,梁武帝他們那個時候再怎麼佛學知見都比我們現在的佛學博士的修持都還好喔,還是有修持的喔!可是你看,他還是有修持的卻還是識不得,識不得達摩這一個善知識。
那當然啦,當時也不是只有他,多數的人都不識嘛,要不然他幹嘛面壁九年,對不對?在那邊等機緣,之所以要等機緣,就是不識嘛!那他也不是什麼都沒做,有可能偶爾應對應對,只是裡面沒有一個真正的法器啊!那沒有真正法器,他也就有時候沉默、有時候講一些比較沒那麼高層次的,可是這個少講嘛,因為他來東土就是傳禪。「禪」是什麼意思?不是禪宗的意思,傳禪就是直了心印的,也就是剛剛講的「明白自心」,明白自心!
那當時人不但不識,有的還打他,還打到掉門牙,然後還怎麼樣?還用毒藥給他喝、給他吃,對啊,人家也被打、也喝毒藥啊,最後人家還不是沒事,是吧?!然後這些……意思就是說當你們不理解的時候,我們從現在的媒體上看到一些傳記、一些電影都會做得好好、美美地,可是你知道嗎?這些聖人當時都被欺負、折騰得很嚴重的。所以,我們現在這種時代稍微一點苦受,唉呦,那哪有什麼苦,對啊,不要緊的。
所以在修行……,你看,這又是一個關鍵了,你能不能接納你人生一切苦啊?那人家都修持到位的人,人家都不計較,而我們是還需要接受磨難的人……應該叫做鍛鍊、訓練,對不對?我們都不要,我們把鍛鍊跟訓練當作磨難,那你怎麼可能成?所以你看,這些都在知見的範疇裡面,你的見解是不是這樣?如果你的見解不是,那你就無法透過這種修行佛法而成就無上道。事實上,不要說成就無上道啦,就連我們依修持佛法能夠讓生活順暢一點就不太容易了,都不太容易啊!因為你連小小責難都不願意承當嘛,你哪裡有辦法去契及佛家在講的「直下承當」這種東西,對不對?人家直下承當還荷擔如來家業吶!不是說接受昨天你媽媽唸你兩句耶,你知道嗎?
(師父笑說)那現在的媽媽也最好不要唸小孩吶,一唸,小孩就開始在計劃如何殺掉媽媽了,對不對?現在的世界多得是啊!那當然,現在末法時期還沒結束,後面還有將近九千年喔,可是已經是這樣了。那你知道世尊在典籍上告訴我們,滅法時期是人見人就眼紅、互殺互砍,你看,多典型的刀兵劫,對不對?就殺成一片。我印象中好像以前有一部電影叫做《國定殺戮日》什麼的,好像是美國拍的,那個就是只要那一天到了,那個國家整個國家的人就出來殺人。有的殺不了就是躲起來嘛,可是即便你躲在家裡,他也就闖進你家殺你嘛!你看!還定一個「國定殺戮日」,那一天就是大家可以殺人。
你看,你們聽到這個……很恐怖,對不對?到了滅法時期就不用定,天天都是殺戮日,不是一天而已,天天都是這樣。所以有一些人、良善的人就會集結,然後躲進很深山、很偏野的地方,躲起來度過這種殺戮的世界,等什麼?等彌勒菩薩龍華三會那個時候來,佛法盛世又再出現,可是要度過這不知道多久的時期。其實也算得出來啦,彌勒菩薩降生(註:佛陀入滅後)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嘛,對不對?那你再扣掉現在九千年,末法時期嘛;再扣掉一千年,像法時期嘛;再扣掉一千年,正法時期嘛。那五十六億七千萬年扣掉一萬兩千年,那個時間就是天天在殺來殺去的時間,你最好不要那個時候投胎去那裡,對不對?你就天天恐懼。
不過,那個還好啦,那一種恐懼跟地獄比起來還是……,所謂「毛、皮、肉、筋、骨、髓」嘛,對不對,我們人站在地球上有毛、皮、肉、筋、骨、髓,「毛」是不是很微不足道的事,對不對?那那一個恐懼、恐怖可不是「毛」啊,是出太陽系、出銀河系那一個粉塵跟你的毛、皮、肉、筋、骨、髓的比較,地獄是「髓」。那天天殺戮日、人見眼紅互砍的那個滅法時期的嚴重性相對於地獄這個「髓」比起來,它就像銀河系以外的……應該是這個娑婆世界以外的那個粉塵這樣的對比,你看看,你能想像嗎?不能想像,對不對?所以有時候有的人就要通靈一下啊,有的人趕快去證阿羅漢果啊,證到了阿羅漢就可以知過去五百世嘛,你就可以去回想一下你過去五百世曾經在地獄的景象。所以阿羅漢憶起當年在地獄的景象猶出血汗,你看看,嚇到流汗都流出血!當然,不是大陸那個汗血馬喔,是不是這樣?那個是有被咬的,阿羅漢那個沒有,自己就出了,就是說可怕到極處啦,是這樣。
那我們現在人沒辦法依現量去親證,只好依聖言量嘛,可是問題就來了,如果你的信力不足,你聖言量也就薄弱。所以剛剛講三個根性:一個普通、一個勝利一點的根性、一個上上根人,唯有上上根人能夠真正依持聖言量而圓滿到位。那麼以降的就是依聖言量慢慢修持到最後能夠去真的相信聖言量,相信了之後,你才有辦法依持聖言量修持到現量,現量就是自己親證了,自己親自證明了。
所以,修行有幾個層面:一個「見」,很重要;一個「修」;一個「行」;一個「果」;一般說「見、修、行、果」。什麼叫「見」?第一關鍵就是要「沒有計較、執著」這件事情,這就是我們的「見」。「修」是什麼?修是沒有散亂、沒有亂,「沒有紛亂、散亂」這件事情叫「修」。那麼「行」是什麼?無所求叫做「行」。最後的「果」就是證,證明的意思,證果證果嘛我們這樣講,無所得就叫做「果」。
所以你看,真正修行是這個概念,那我們的修行是什麼?一開始就在計較了啊,「這個好、那個不好」,對不對,「哪個比較快、哪個比較慢」、「修行哪個比較輕鬆、哪個比較不輕鬆」,老愛去計較。「欸,師父怎麼叫他讀《心經》,怎麼叫我讀《弟子規》?」對不對?你看,你的「見」處處偏頗,你就沒辦法了。「師父不但叫我讀《弟子規》,還限制我不能看《壇經》」對不對?你看,統統是訛化的知見,那你這一個知見不對了,你後面的「修、行、果」統統不可能有,統統不可能有!
那麼在「修」你也得專注,你一點散亂的生命狀態都不行,專注到極處你才有辦法「淨」。那「行」我們為什麼運作?因為我們要得到,我們欲得到我們欲求的,不管你欲求了什麼,都有一個「得到」的概念。所以《金剛經》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那麼世間人欲意一切非法之果,可是學修人欲意一切法之果,它都是「欲」,對不對?欲求,一旦你這個「欲求」出來了,你就不是「行人」了,所謂行者、修行人嘛,那你的「行」也就錯了。於正確的軌跡你當然不叫行,你是行於錯誤的軌跡。所以「行」這件事情最大的關鍵就是你無所求,你無所求就對了。
那麼我們都要證那個「果」,而我們的認知、第一個「見」錯了,我們想要證的「果」就是有一個我們想像的概念,你比如說為什麼有的人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那多數的人就是:「因為極樂世界沒有苦,所以它叫極樂,極樂沒有苦,而我在人世間太苦了,所以我要念佛欲求到那個沒有苦。」那你去那邊就是為了沒有苦,對不對?你也還是叫「為了」,你還是有求一個「沒有苦」,所以你這一個概念讓你也到不了。
那麼不是為了苦是為了什麼?為了度眾生,又是一個!你看,你只要有「為了」就統統不對啦!你就沒辦法念佛就念佛嘛,對不對,念佛就專心念佛啊,不是這樣嗎?那很多人為什麼要拜佛?「就最近腰比較差」,對吧?「我有癌症,看人家拜佛都會拜到好,我也要來拜一下」,都是這樣,「聽說人家糖尿病也拜好了,我也要來個拜」,有沒有?都是這樣。你看,你的拜佛目的諸多,你就不能拜佛就拜佛,好好專注在那邊拜佛就好了,也沒有求東求西的,就是拜啊!那你說:「沒求怎麼拜?」你看,世間就是這樣啊,那你這時候倒過來:「既然沒有求,就不用拜了啊!」對不對?欸,你看,這永遠理不清。
那有的人當然是沒有求就不用拜啊,因為人家好好的,對不對?那你沒有求就不用拜,你繼續壞下去。這時候就告訴你這叫「緣」,你依此緣遇到了,你機緣到了,那你就專注在那邊,這是「行」嘛,你得要修行專注於無所求。應該是同時專注、同時又無所求啦,可是這時候世間人更難理解了,「無所求還專注什麼?!」對不對?所以這些就是前面那個語詞──「語忌實誠」,你得要有一點悟處留給自己,那一個空間你必須去參究它,而不是去問一個解釋,又問一個解釋就又落在一思、一想裡面了,「思、想」是執著、是分別,所以你又終生不得道。
那最後證果呢?本來就沒有啊!可是世間人對於這一個「沒有」又依見解:「那個『沒有』是都沒有嗎?」對不對,再問個「沒有」,跟你說沒有,你還在「都沒有」什麼?!就沒有什麼,他還要問你:「到底沒有什麼?真的都沒有嗎?那就太、太恐怖了!」我們現在就是想要「都有」啊,對不對?偏偏不能理解那個「沒有」就是「空」,對不對?你證得空性、會得了空義了。那「空」,世間人就得安慰安慰:「空不是什麼都沒有啦,空能變現一切物」,你看,又來了,他又要追逐那個一切物,於是他又要去什麼?追逐一個空。為什麼要追逐一個空?因為能成就一切物。所以,這一些統統是我們世間的知見,這些知見只要運作下去就沒完沒了!沒完沒了,你還是求出無期,所以學法不容易就在這邊,你得要真正有正知正見。
「正知正見」依現在人如果沒有學,它又很難!可是,矛盾的又在於我們也就是學出一個邪知邪見來的,所以你看看,它得要一個依循,如果你沒有依循,用著自己的腦袋在涉獵,那麼你肯定是你自己的錯知錯見做主帥。那它這時候就在招兵買馬,你的錯知錯見是主帥,你的人生嘛,已經是這樣了,那招兵買馬就是什麼?你學越多是不是你的兵將越多,對不對?那你的兵將是跟隨什麼?跟隨你的錯知錯見,所以你這時候學得越多,你越慘、你越恐怖,是這樣。所以這個就是與其多讀書……「盡信書不如無書」,古人都有這一些話詞,可是你得要知道他站在什麼角度告訴你。
所以「八萬四千法,法法平等,唯眾生根器有利鈍之差」,《金剛經》也告訴我們:「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那麼這一些法殊途同歸,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統統是要引導我們導向同一歸處,那一個歸處就是什麼?就是自心!「自心」也有人用「自性」、「真如」,這些名詞統統在形容同一個狀態,可是你說那是什麼東西,你又落在「東西」了,對不對?落在一個「東西」,那禪門又告訴你:「說似一物即不中」,你只要是一個你想像的、能夠想像的,那就不是了。所以你看,這時候多累,對不對?但也很輕鬆,你這時候累是因為我們是普通根性的人,既是普通根性,所以不叫你直接去面對這一個問題,而是依菩提道次第慢慢爬,先學個做「人」,你怎麼做人啊,再來,「神」可以怎麼辦到啊,對不對?輪迴有怎麼樣的路徑可以超越啊,一步一步這樣穩紮穩打去爬,這個叫做豎出,一階一階爬。
因此,古師大德才告訴我們有兩個最直接了當的,一個就是彌陀大法、一個就是明白自心。然而「明白自心」也有根器的問題,所以篩一篩好像變成最直接了當的就是彌陀大法。那你在修持的過程你有欲求,彌陀大法變成它也通融了,它透過你的欲求去鋪陳,你只要願意念佛念到剛好你暗合道妙,對不對,你剛好念念念到你當下沒有欲求的時候,萬緣俱捨、都放得下的時候,那麼時間一到,彌陀就來接你,往生了、去極樂世界。那去極樂世界幹嘛?去極樂世界讓你明白自心,是這樣,所以都一樣,只是差別在於你的能力一下辦得到、一下辦不到的問題。在修持簡單上有這一個路徑,也告訴大家。聽說有人還有疑惑,給一下時間。
聖軒師兄(司儀):謝謝 師父。
秀如師姐:師父上人,您好!這一次的會員大會,愚生因為工作的關係,所以無法參加。那事後知道 師父上人沒有到場,覺得很驚訝,因為 師父上人一向隨順眾生。因為太震憾了,所以想說能不能請示 師父上人,這次的事情教育我們的理路?感恩 師父上人。
師父:哦,好!請坐。「教育」是全面式的啦,那聽到剛剛你們講的就有點恐怖(學員笑),好像很恐怖,我「沒去」變得煞是一回事。我好像被大家綁架一樣(學員笑),什麼活動都得要露臉,以後要幫我做個人形立牌(學員大笑),立牌站在那邊表示我也到了這樣。欸,奇怪咧!你們去廟裡看到木頭人就可以,(師父、學員笑)那我們放個人形立牌卻好像很不可思議,對不對,你們都去過廟子嗎?廟啊,你們在拿香對拜,那是什麼意思?對啊,媽祖娘娘有來嗎?沒有啊!你在那邊拜得很安心啊,你看看!還有,媽祖根本沒來,你還在:「哦!感恩喔、感恩喔,感恩媽祖~媽祖婆有靈驗!」那媽祖婆剛好醒來,收到電報,「哦!快點快點,快穿衣服。」(學員大笑),戴那個冕旒的時候,「啊!戴錯了,快點、快點,人家在求了,快去!」你卻已經在那邊:「有靈驗、有靈驗!」結果你走了,媽祖剛好來(學員笑),對啊。
所以有時候……,這個教育是全面的,當然,我也不能跟你們說看輕鬆一點,也不能跟你們說這有多嚴肅啦,因為這都落在二法。那會員有百來個,對不對?人百來個,還有非會員、非會員親屬……等等等,統稱「認識我們的人」這樣講好了,有一大堆,每個人的教育點都不一樣。那麼剛剛前面也講到一個層面,叫做你要保留一個悟處,你要去參:「為什麼?師父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是一個概念啊,「嗯,為什麼會這樣?一定有我不解之處」,欸,那依禪法根性,他就保留疑情了,這時候也不用講啊,你就保留疑情,那你如果依觀察的觀察不來,那就放下啊,對不對?總之,眾生的麻煩就是他一定有懷疑,這時候不是疑情,疑東疑西叫做「懷疑」,「疑情」是不解、沒有判斷,是這樣。
所以,佛法來到這個世代,麻煩就在這邊,當然,也不只是這個世代啦,三千年前來到地球就很麻煩了。畢竟這一世的 釋迦牟尼佛在這邊繼續教是淨居天人祈請,對不對?而不是地球人祈請,所以,淨居天人祈請祂大發慈悲來教地球人,你就知道祂一答應就開始要作心理準備了,因為是地球人。那你說為什麼一開始就做準備?維摩詰居士告訴你們什麼?閻浮提眾生剛強難化啊!祂一開始就要準備:「這一群是整個宇宙特別剛強難化的一群」,對不對?而且地藏菩薩也告訴我們了—「閻浮提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所以祂的盔甲就要準備好幾套了,你懂嗎?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以致於處處都會將矛頭指向祂,對不對?祂做「非」、做「是」其實都是「是」,可是眾生不管是「非」還是「是」都變「非」,所以變成「非」的時候就開始指向祂、攻擊祂嘛,都有這一些理路啊!
那會員大會咱們不去其實對大家才好,對於方方面面的大家啦,「大家」有幾個層次啊,我們從你們學會的核心講起,核心就是理監事群嘛,對不對?你們選出來的理監事,那個叫核心。然後再來就是會員,一層一層啊;再來就是會員的家眷親屬們,對不對?一層一層;還有會員的家眷親屬們的左右鄰居啊,那有的是他喝下午茶閒話家常的不相干人等嘛(師父笑),對啊,他說:「哦!那一天我們參加一個學會……」,人家也不知道什麼學會,對不對?他說:「那一天哦,……」大家就開始說了,那大家說了就加油添醋了:「啊〜人就是這樣嘛……」對不對?就有一大堆。你看,這就是下午茶的這個……叫做什麼?茶友,是吧?!閒話家常、茶餘飯後……等等等嘛,都會的,所以每一層都不一樣。
可是,教育是在當下的機緣直接去應對,所以有時候對咱們來講沒有想那麼多,但我講的「沒想那麼多」也許跟你們的「沒想那麼多」不太一樣喔,前面我們有講「見」的重要嘛,所以你要去體會我講的「沒想那麼多」的意思。總之,我們從核心群來講,它有一個很重要的層面,我如果答應就是不如法,誰不如法?你們大家不如法!所以我為了希望不要讓你們不如法太過嚴重,我選擇不去,對不對。但我不去也不是閒著啊,我也沒在家裡睡覺啊,對不對,我還有很多事要做,嗯,很多事也是作教育啊!你們這邊,我不來才能達成你們這邊的教育,那我也用這樣時間去面對其他的族群,也達成那邊的教育,所以那一天我的效率是比較高的吶,你懂嗎?
那理監事群……,為什麼?第一個,因為在整個會務運作上我並沒有被討論,就是說並沒有人來找我討論什麼「專題演講」這些事。其實我所有的訊息要是沒有那個……叫做什麼?「沒有特異功能」這樣,我要是沒特異功能,我是最後一個知道我要幹嘛的,這懂意思嗎?你們都知道啊,你們都知道我當天要幹嘛,雖然說當天我都沒幹嘛(師父、學員笑),因為我沒去,你們知道的幹嘛也都沒幹嘛啊,對不對?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依訊息上來講,不要以特異功能上來講,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而且我的「知道訊息」也是依我的特異功能去請求讓我知道才知道的!這一段聽得懂嗎?也許可能我到當天上去坐在底下那個位置,我才知道我要上臺,有可能啦,意思是說如果咱們沒有特異功能的話,咱們可能是當天才會知道這件事情,所以這一些代表著所有的運作的一種不如法!
為什麼呢?這不如法在我們一般的生活上也許沒有那麼嚴重,可是你要知道你們是一個學修的單位,而且你們在這邊是學什麼、這邊是教什麼,如果這邊告訴你們的是傳授如來無上大法,那一個能成就無上大法的人怎麼可以連基本的禮儀都不懂,你懂意思嗎?就算你懂,你沒有付諸行動,你也不等於懂,對不對?那如果你懂,你不行動不就是擺明要汙辱人嗎?你懂意思嗎?那這時候就有邪心在裡面了啊,……等等等啦。總之,這個從形制上來講,我沒有接到通知,那這個時間點要一層一層兜出來,你們是什麼時候知道有會員大會的?是什麼時候?呃?
學員:六月。
師父:你們是看到那個海報在部落格還是網路,對不對?那有的人是沒有在看網路的,他會知道嗎?沒在看網路的人可能跟我一樣嘛,對不對?(師父笑)我不知道啊!原來那個海報已經在網路平台告知了嘛,可是我並沒有收到任何的通知,你懂嗎?所以這個叫做禮法,禮法不顯!因為它是一個師道,「師道」你如果沒有這一個「禮法」的注重,那個能量完全是匱乏的。
所以,「恆順眾生」你們要有一個正知正見,你看,「不是恆順眾生嗎?怎麼那個……?」請問我要恆順對的眾生還是錯的眾生?如果有選擇的話,對不對?如果沒選擇,你讓他糟蹋沒關係!若有選擇,你這邊恆順「錯的」,豈不代表「對的」全部也不對了嗎?是這樣。所以,「恆順眾生」這一句話非常地深,不是一般你們小小腦袋瓜能夠理解,我們現在的理解都是「順著他就好了」,對不對?這是你們世間人講的,其實它裡面有智慧的運作喔!「恆順眾生」不是白癡啊,對不對?那「順著他就好了」,你家的狗最恆順你啊,「來,過來這裡」,「來,過來這裡」(註:師父模仿招喚小狗的動作),你牽著牠(師父笑),牠一定要恆順你啊,對不對?這邊不能大小便,你拉牠去別處,那牠不要恆順也得要恆順(學員笑),對啊,牠前腳還沒踩到地板就已經被你恆順去了,因為你拖著牠嘛!對不對?所以不是那麼淺狹的概念。
所以你要知道,「恆順眾生」常常在哪裡出現?普賢十願,對不對?恆順眾生。那普賢十願是什麼的階段你們知道嗎?佛法告訴我們:「不修普賢行,不能成佛道」,也就是說一切菩薩。你們都聽過嘛,比如說地藏菩薩、觀音菩薩、文殊菩薩……等等等一大堆菩薩,這一些菩薩最後一關要成佛,他得要成就普賢菩薩這一個位階。所以普賢菩薩講什麼?普賢十願,也就是修普賢十願,如果你普賢十願沒有完成,你不能成佛道,那是末後的一個關卡。那你看,末後的關卡……以「等覺」來講好了,上去就是「妙覺」,也就是說普賢菩薩是華嚴世界的大長子,僅次於毘盧遮那佛,那麼如果他叫做「大長子」,大兒子啦,一般你們世間叫做「大兒子」,就是其他的都要聽他啊!「聽他」不是他有命令,「聽他」的意思就是說你的學識涵養如果沒有修到「普賢菩薩」這一個生命狀態,你就成不了佛,它末後一個關卡也是成佛的嘛!
那我們現在在談的事情是什麼?是世間的禮貌,對啊(師父笑),那世間禮貌是什麼?所謂是「道、德、仁、義、禮」,對不對?禮!世間人的標準是「義」,義者循理嘛,只要「義」沒有,這個生命體就不是人了嘛!那不是人的狀況還勉強讓他又是人,好吧,反正還在這個地球呼吸喘氣,還沒有斷氣去三惡道,那最後一個關鍵就是「禮」,「禮」就是最標準的低標,是最標準的低標了,這一個低標如果沒有,他就絕對下三惡道了。那這個標準有了還不一定能維持下輩子是個人喔,要有這一個概念,你還得提升到「義」。然後再提升到「仁」—仁慈,「仁慈」就是天神的標準了,你有仁慈之心,下輩子要當神不難。那麼「道、德」是佛菩薩,是這樣。
所以,剛剛我們談的只是人間的「禮」而已,如果你們在這邊講說這是一個如來正法的教育單位,然後你們代表所有的眾,而這個學會你們全體所有的進行都不如禮如法的話,這時候不是講理性的理、真理的理—如理如法,我現在講的是禮貌的「禮」而已,那你們就是最大的欺騙者嘛,對不對?你懂意思嗎?所以如果我來,就是我們一起來欺騙人嘛,你懂嗎?
我一直以來是這樣認知,我寧願這一個學會最後解散,也不要組一個學會為了打腫臉充胖子,你懂嗎?表面功夫做得煞是一回事,然後時間從一開始到最後結束,「哇,大會圓滿成功!」請問圓滿成功在哪裡?對不對?你看到的圓滿成功其實背後千瘡百孔,是這樣。所以我們寧願讓背後扎扎實實地,表面沒有那麼光鮮亮麗都沒關係,因為這是一個實修的地方。我常常講這是一個來真的、練家子的地方,於古時候叫做「選佛場」,當然,用「選佛場」應兜在我們這個時代的任何一個團體,包括我們,都太過於高標準啦,太過於高標準了!可是至少我們也不能低過低標準,你懂意思嗎?所以學會會員大會當天我沒有出席啊,原因很多,有這些。
那再來就是什麼?聽古早的那些老人家講(師父笑),講什麼?若有精明能幹的師父,就什麼?就有顢頇的學生,對不對?所以我就不能太那個啊,我要留一點空間讓大家去磨練磨練嘛!現在人真的是這樣啦,我剛剛講那個「根性」,普通根性有時候都還達不到,要學菩提道次第都還很難,更何況要止息啦、觀想啊、氣脈明點的昇華啊,對不對?更何況是依止上師的一句話、他做一個動作,那更不容易。所以現在變成在這一種普通根性底下就要眾生多一點出錯的經驗,你讓他去面對錯誤!讓他面對錯誤,他以後才不會變成媽寶,對不對?我也不希望你們變成師寶嘛(學員笑),嗯,是「師寶」哦!不是現在的獅子王那個小獅子—「獅寶」(學員笑),寶寶。是「師寶」啦(師父笑),對啊,現在有很多都變成師寶啊,只要師父不在就什麼都不行了,這怎麼可以?!
當然,我們也不希望「牽虎仔」啊!「牽虎仔」你們聽過嗎?古時候學陰陽五術的人旁邊會跟著一些學生,只要彼此碰到,第一時間介紹就說:「來,某某某,我跟你介紹我們家的虎仔」,我們家的虎仔!為什麼叫做「虎仔」?因為自古以來「背信忘義」是常態嘛,所以學生不稱「學生」,稱作「虎仔」。
所以這些都要有一些機緣,鍛鍊啦,這機緣不是說事先設定好,而是順水推舟啊!如果那一天我去,可能你們就不會學到東西了。你們各自都有各自的想法嘛,對不對?有的不解嘛,有的到現在還在:「啊?有什麼事情嗎?」他也不知道嘛,不知道就算了啊(師父、學員笑)。那有的就疑惑嘛,對不對?疑惑:「欸?怎麼這樣?」有的是誤解嘛,「怎麼大家在對一個人這樣講啊?!」……什麼什麼的,對啊!那你誤解,你要去瞭解為什麼這樣、為什麼那樣,有機緣我就清楚地告訴你嘛,沒機緣就放下,這也是各人學法的機緣啊!「機」不同,「緣」的應對也就不一樣,是這樣。
所以,那天說起來「教育」很多哦!然後你看他們……,其實我雖然沒去,我之前花很多時間啊,你們也不知道嘛,對不對?理監事開會都沒我花的時間多嘛,因為我還要……大家出問題一定來找我,對不對?我就要為這件事情去東講西講,就很尷尬嘛,對啊,所以他們裡面有一些所謂的闡述也不一定如實啦!那麼我們學習者方方面面的有很多要去關注,你是善於觀察的,你去觀察;你是不善於觀察的,你放下。總之,你不要在過程裡面起懷疑就好了,懷疑你學的法。那如果要懷疑的,我會勸他趕快離開,都是這樣的。
那「會有疑惑、會有懷疑」又常常是現在眾生的常態,常常是常態,所以整個狀況如果你是沒有深入其境的人,你不會理解。就好像當年我們第一屆的時候,你們第一屆有加入會員的應該知道,拿到會議紀錄書的時候,你第一個看到「時間」會不會嚇一跳?你會不會嚇一跳?為什麼呢?為什麼要嚇一跳?對啊,你只是看到時間就嚇一跳了吶,(師父笑說)你只是看到開會的時間就嚇一跳。你看,為什麼嚇一跳?因為你有你的知見,對不對,前面講的「錯誤的見解」。所以你嚇一跳是為什麼?為什麼嚇一跳你們有想過嗎?「開會怎麼那麼久?」那麼久就嚇一跳喔?那很奇怪啊!有人看電影也看三小時啊(師父、學員笑),一看完電影,「你怎麼看那麼久?嚇死了!」(學員笑),那有的微電影……微電影現在有幾分鐘?我的意思是說要有比較,微電影假設二十分鐘、三十分鐘,那三小時的電影是不是很久?對不對?有什麼好嚇的?!那你們那個「峨嵋山行講座」八小時,你們有沒有嚇一跳?對啊,那比電影三小時還艱鉅吶,對不對?
所以為什麼嚇一跳?你看,這當中都是你修行的點啊,有什麼好嚇一跳?!你要在沒有嚇一跳的前提去瞭解:「哦!為什麼開那麼久?」你有嚇一跳就已經有你的成見了,對不對,嚇一跳。那嚇一跳是怎樣?「哦!這會議是怎樣?是多麼……」,你不會想說有可能人家在那邊喝茶,泡茶、聊天、吃餅乾(學員笑),太快樂了~忘我,忘我之後,一轉眼:「啊!早晨了,該回家了」(學員大笑),對不對?你要有成見,你應該方方面面地都要給人家保留一點空間嘛,即便真的不是我剛剛形容的那樣(師父、學員大笑),對不對?那為什麼這樣?無論怎麼講,你們都不知道的,不知道為什麼這樣。
那後來呢?有第二屆的理監事,三年後了嘛,就這一屆的理監事,有些人看到我就心照不宣了,因為他們面對到了。當然,你們第二屆理監事的第幾次會議開始比較久?要把那個百分比拼回來嘛(師父、學員笑),前面幾次會議開得太快了啊,對不對?「咦?師父那一屆怎麼會開那麼久?哼!遜斃了,開那麼久遜斃了!我們這一屆都很快速啊!」你看,到什麼時候才比較久?第五次吧?第五次臨時會。那第四次還沒有嘛,你知道為什麼第五次有嗎?因為第四次開完之後,隔天我找理事長喝茶,欸,我們真的喝茶聊天,我就跟她講:「你們昨天開會有什麼什麼問題、怎麼樣怎麼樣……」,她的反應是:「蛤?喔!蛤?呦!哦!」這樣(師父、學員大笑),後來就發現了啊,真的有問題。所以,為了之前本來多數理監事不知道的錯誤而開始豎起毛了,豎起毛就是提高警覺了,對不對,因為那時候會員大會的日期逼近了,怎麼還有這些、還有那些的事情?
所以我剛剛講,要是我沒有特異功能的話(師父笑),我會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可是這些我沒有參與,我居然是第一個知道的。後來我就跟他們理事講這一些理路啊,要趕快,對不對,要補救……等等等,對啊,然後呢?才有第五次開始開很久的會,你們拿到第五次的紀錄是不是時間就變長了,對不對?就開始嚇一跳了,有沒有?嗯?也沒有喔?還是都跳過、跳過?然後這些人就開始知道我以前開會的那個苦處了,你懂意思嗎?我還跟他們說:「我以前是一對十,像葉問嘛,來十個(學員大笑),對不對?你們是十對一,你嘛幫幫忙!」對啊,懂意思嗎?
那這個就是這樣子嘛,比如說當時……這個要講到更早之前第一屆的時候,我們的理監事群許許多多人在外面都有他的成就—世間人認知的某一種成就,不管是經商的也好、做事業的也好,都有,都有他的專業領域。那我常常聽到的就是這一些人開會開到最後來跟我不耐煩地講說:「師父,我們在外面可以,為什麼這邊就不可以?!」對啊,「我們在外面可以,這邊為什麼不可以?」我說:「我們這邊是教育的單位,當然不可以啊!」可以什麼你知道嗎?「我們在外面都可以不如法,你這邊為什麼不可以?!」就是這樣子吶!
那你們在這裡聽到這種邏輯是很難理解的,對不對?可是不要很難理解,我讓你們好理解,因為我們有習氣,我們在外面習慣了,你比如說我隨便抓一個好了──會計,現在外面的公司行號有哪一個會計沒有作帳?你們有經營公司的嗎?你們有作帳嗎?(註:部分學員點頭)對啊,在我們這邊不准作帳,你懂嗎?在這邊只能記帳,不能作帳!那他們常年在外面的公司行號,已經習慣了要作帳啊,來這邊稍微發生一點……也許出納記帳記錯了,他開始要作帳啊,對不對?嗯,不可以!
那光是這件事情,因為理監事群是民主制,所以我們要尊重體制,於是就必須要怎麼樣?必須要開會決議。那開會是不是一個議題出來就解決?不是,先要瞭解議題後面所有的問題,對不對?你要參數具足才能讓理監事去決議正確。就算他決議錯誤,他背個人業,也不是他在參數不具足的狀態底下,以致於多數時間都是為了找真相。所以,跟我做過事的人假設未來要轉行的話,絕對都有一個很好的工作他一定可以勝任,叫做「檢察官」(師父、學員笑),對啊,檢察官啊,因為他們已經很會辦案了嘛,就是你撒謊都有辦法把你拉出證據對質。那為什麼要這樣?因為要如法,就是要如法而已!為什麼呢?如果你知法,你就不敢不如法。
為什麼我們寧願花那麼多時間把每一條議題都要如理如法地做最後決議?你看,除了對待你們以外,對不對?或者是我反過來,你們這些會員希望我們不如法,事情隨隨便便處理就好了?沒有一個人願意的啊!沒有一個人點頭的啊!可是你看喔,你們沒有一個人點頭,大家一看到會議紀錄卻搖頭,你懂意思嗎?這就是你們的成見,你們沒有去理解到原來我們這邊的理監事群是要非常嚴謹地,我們以如來正法的規格在應對這件事情,所以他必須要花很多時間。
為什麼必須?因為他遇到了,因為他遇到的是眾生,你懂意思嗎?那如果遇到的理監事群全部都是諸佛如來,我告訴你,開會只要兩分鐘,兩分鐘就能開完了。決議議題是很簡單的事情,可是你要一個人把人格調整正確是很難的事情,所以我們前三年的開會……你看到那個很冗長的會議時間,有沒有?假設有開八個鐘頭,大概有七個半鐘頭都在調整人格,你懂意思嗎?你得要精準到那個能量對,你才能去下決議啊!尚且有很多人會撒謊、有很多人……等等等。那你說:「唉唷!這些理監事怎麼這樣?」我說:「不是,現在的人就是這樣」,不是怪這些理監事,而是他們有機緣跟我做事。
我以前辦展覽的時候有遇到一個……人家是在做一些策展的,我學到一個叫「detail」,我們做事很detail,對不對,不是低調喔,detail就是很仔細,那這個仔細是以「法」的標準,所以你不對就是不行,懂意思嗎?那這一次的也有發生這樣的事嘛,只是說他們的好處就是夠幸運了,基本上多數的理監事是還很盡心盡力的,還比較符合這些理法在運作的,所以他們再怎麼多時間都不會比我們第一屆的還多。
那第一屆的可也不要怪,因為大家剛跟咱們做事一定會很不習慣啦,你任何依這個世間習慣在做事的人要跟我做事都很難,很難啦!所以我不開公司嘛(師父笑),對啊,我要是開公司,可能就是百萬雄師一隻兵嘛,因為咱們的公司即便是世間……公司為了賺錢,對不對?賺錢還是一定要依如理如法的概念,對,那現在有幾個公司員工受得了?有幾個股東受得了?對不對?所以這時候就是各人造業各人承當。那為什麼我們堅持這樣?因為我們明白「法、理」它的嚴重性。
你看喔,剛剛我是不是講「偷心不除」,對不對?後面跟一句話「滴水難消」,什麼叫做「滴水難消」你知道嗎?「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那滴水難消!就是說人家供養你一滴水的,你承當了這一個業因果報都消不了,你在修持上有偷心而已喔,你即便偷佛法都是偷心喔,嗯。那另外一句叫「今生不了道,……」,它用「了道」大家好懂,直接講「了道」,了道就是了生死出三界了,意思是說如果你今生今世接受人家的供養,你沒有了生出死,你那一滴水—人家供養你一滴水的恩德,你生生世世做牛做馬都還不了,懂意思嗎?所以如果你體驗到這樣的因果理路,你怎麼敢含糊地做事?!
所以,以前我有時候比較嘮叨一點在講一些理監事是為了「他不要下地獄」的,所以我這一次不去也是為了「大家不要手牽手歡歡樂樂下地獄」,對不對?不要這樣子。我不去,你們各自有省思,那省思錯……我也跟之前的一個同參講:「有省思不一定有救」吶,你們之前有那個講座—〈有省思就有救〉嘛,有省思真的不一定有救,你要改才會有救吶(師父笑),你光是天天在那邊省思:「唉呀,我覺得……;唉呀,我感覺……;我體會到了我哪裡不對!」這樣就有救嗎?這樣是沒有救的,所以你必須要把它改了。
所以人家講「懺悔」才有救,「懺其過去前愆,悔其後過不造」嘛,對不對?你要不二過嘛,而不是在那邊感覺、體會,都不是!那是讀書人的浪漫啦,可以把一個悲哀、很悲哀的事情描述到電影暢銷嘛,對不對?那你喜歡當那個很悲悽的女主角嗎?欸,你又不要了,可是你偏偏又愛看,對不對?然後要你寫影評,你又說:「成功就在很不八股、很不灑狗血地讓女主角很淒慘地死掉。」是不是這樣?你又要在這邊勾一筆上來,不是打叉叉,對不對?所以我們眾生都有自心的矛盾啦,那種自心都有很多矛盾。
所以,對於在我們這邊有機緣進入理監事群的人當然要要求啊,你願意面對要求,它就是一種鍛鍊,你如果不願意面對要求,那它就是一種災難嘛,對不對?那麼眾生又常常要最高標準的果報嘛,可是他都不願意接受最高標準的要求,這就是眾生的矛盾,然而你沒有接受最高標準的要求,你哪裡有最高標準的果報讓你受用,是這樣。
至於你們這一次會員大會有沒有很精彩我也不知道啦,反正總是要順著時間過嘛,每一個人在每一個人的崗位去如理如法就對了。所以我不去是我在我的崗位如理如法嘛,對啊,為什麼?因為我的崗位要關心到很多層面。「古之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對不對?那麼「師父師父」有其「父」在,所以叫做「示其君親」,還有「君、親」這兩個概念。那當然,古之師有個「師」了嘛,那「君」是引導、「親」是關懷,所以我們是具足這三個層面而必須要關照到你們所有的會員,應該說「跟我們有緣的人」啦。那這個「有緣的人」又有所謂他的立基點的不一樣,於是乎對待的緣分也不一樣,所以花的時間也不會相同,是這樣。
嚴格來說,我剛剛已經講了,你們這次的學會我花最多時間嘛,可是我沒有參與當天,所以你們會以為我不見了、我沒有了,對不對?其實不會啦,還是在啦,對啊,可是說「在」也不一定在,有時候你一去也等於沒去嘛,對不對?所以你要知道佛法論實質不論形式,那我剛剛講的那個層面就是你要關懷到大家來學法的如理如法的程度,你自己也要如理如法。所以,問也不錯啦,讓你們知道說學法不能以自己的制式概念一直在那邊看待,不能是這樣。那有很多的做法以我們世間的概念是不能理解的,你不能理解,你有機緣就去請教,沒機緣就放下,是這樣。之所以不能理解就是超出我們的涵養、我們總合的能量嘛,超出了,所以你不能理解。
總之,剛剛也告訴你,我們學會就是要如理如法而已啊,所以所有一切發生的這些運作都要如理如法。那這句話語意之下就是一定有不如理不如法,對不對?一定有,所以才要多講一個「要如理如法」。那你不如理不如法是正常,為什麼?你現在還在六道輪迴啊,你還沒了生出死,所以你第一個「見」就有問題啊!當你第一個「見」有問題,你一定就是不如理不如法,就是典型的如地藏菩薩講的「起心動念無不是罪業」,只差別說你有沒有機緣去突顯出你那個罪業的基底,是這樣。那有的人沒有機緣,可是有的人有,有的突顯出來了,這個緣來顯示了。也就是說有的人有照鏡子,有的人沒照鏡子啦,簡單講是這樣,那有照鏡子的人是不是就發現他骯髒了,臉黑啊、哪裡髒啊,那這時候你是砸爛鏡子嗎?多數眾生選擇這樣喔,砸爛鏡子啊!對不對?
包括這次,我也不知道我怎麼會變成罪人了(師父笑),對啊,後面很多的這一些好像是因於咱們提點學員,然後好像令人家心生瞋恨。那當然,這些話語你們可能知道的都不夠具全,都不夠具全啦!那要講得具全當然也是很冗長的事情啊,簡言之,我先提一點,最、最前端的這個點而已,就是說只要有一個學員要跟我求拜師,我常常不願意在協談的空間裡面去談這件事情,那我常常就說要不然私底下給一些時間去瞭解,因為求拜師不是那麼那麼輕浮的事情,也不是你們世間人想像得這麼簡單。我們這邊求拜師跟坊間去廟子、去佛寺求個三皈依不一樣,三皈依還多多益善吶,人家還沒來,你還透過外界:「欸,你趕快把他拉過來!」對不對?這是三皈依。拜師不是這麼一件事情,拜師只有一件事──自行化他、荷擔如來家業,要真正荷擔如來家業!那他必須要接受訓練。
有一天,有個學員就跪著痛哭流涕跟我說要求拜師……等等等,當然,他也講了很多話,然後我就讓他在這一個……當時是在一家咖啡廳裡面,那種氣氛比較好,我多給一些時間,希望他明白。那為什麼提點了他會瞋恨?很多人也知道,「怎麼師父知道還要提點他、讓他瞋恨?」因為我希望他打消「拜師」的念頭(師父笑),懂意思嗎?你不能接受我的那個……不要說嚴厲啦,真誠的告誡,對不對,(師父笑)真誠的告誡嘛,你不能接受,你來拜師你會很痛苦嘛!可是,沒有一個人會沒事的時候聽到我這樣跟他講就會說:「對,我不接受!」你懂意思嗎?所以,剛好那個機緣在那家咖啡廳我就講了啊,我就跟他講說:「欸,你有幾個個性不好……」等等等,於是他就對我心生瞋恨了,然後就拿這一個部分當藉口說他不理理監事會議所決議的一切,一切都是從這邊開始的,有這些理路啦!
所以一直發生、發生……發生到最後就是這樣,當然,過程層層疊疊了,這些事情層層疊疊了,那你去講是講非都不是了嘛,所以只能勸導這些理監事依各人的範疇裡面盡心盡力地把它完成,去盡心盡力把它完成。那麼有人失職的部分要怎麼辦?那其他的人揀起來做了嘛,揀起來做,期盼、多給一些機會看人家能不能迷途知返,給人家一些機會嘛!當然,依這一次的事件好像效果不彰,對不對?但期待未來也可以不斷地給一些機會讓人家有回頭的這個機緣,是這樣。
所以,我去有很多層面啦,當然今天也講不完,你如果有興趣,看預約個十小時嘛(師父、學員笑),我再給你。那我就是講一個起頭這樣,當中層層疊疊太多了啦,這個可能要請理監事開個公聽會才能闡述完畢。但是你如果要來參加這場公聽會,你也要有心理準備喔,對,可能不是一、二十分鐘能解決,也不是兩、三小時能解決喔,因為那個分量太大!這些都是一大本經典喔,裡面含藏無量義啊!
嗯,以前也是啊,釋迦牟尼佛住世的時候不是有個提婆達多老亂事嗎?那 釋迦牟尼佛也要對待他啊,你不能不理他,也不能一直理他,對啊,為了救度眾生嘛。最後理理理、不理不理不理;再理理理、再不理不理;理、不理到最後怎麼樣?提婆達多自己從那個大地震裂縫中掉下去地獄,啊!了事!提婆達多是這樣死的,你們知道嗎?
那麼世尊當年也沒有制定所謂戒律的規條,沒有!就是教育嘛,教育的人沒有在限制人的,沒有!可是,跟著祂的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了,越來越多就形成一個僧團了,對不對?那僧團大家就好好修、好好跟、好好學,這樣就沒有問題。有疑惑問 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告訴他一些理路,他就自己個人去修了,以前是這樣,以前沒有「共修」這件事情。
那後來為什麼制訂了戒條的這些條列?你們現在有比丘戒、比丘尼戒、優婆塞優婆夷這個菩薩戒,對不對?統統有,這些是怎麼來的?那就是當年提婆達多等六群比丘在這個團體裡面不守規矩,依我們剛剛那個用詞,叫做「不如理不如法」,在那邊迫害如來正法,鬧事、不改個性、不認真修,就是這樣。然後影響到周邊的人,周邊的人來抱怨:「這樣我們修不下去啊,……」等等等,釋迦牟尼佛這時候才決定:「好吧,那我們就制訂規矩吧!」才開始有那些很笨地一條一條的規矩出來,如果你不能守住這個,你就請到別的地方,或者是自立門戶……等等等都好,對啊,就是不要「道不同而要硬相謀」,對不對?所以當時也是這樣。
至於提婆達多,你看,有很多經典也記載他,他也變成一個表法的例證,對不對?教我們不要這樣啊,看到提婆達多之後不要這樣。為什麼不要這樣?真的,他的果報就下地獄了,有這一些理路。所以咱們不希望我們的理監事群幹著幹著就幹到地獄去了,嗯,很容易吶!這個時代只要你是稍微沒有一點把持的人……,對不對?「把持」不代表說是那個金錢在誘惑你,比方說我們這邊最不容易發生的就是貪汙,因為我們沒有錢嘛,貪什麼汙?!又不是說匯款是幾兆幾億的,對不對?對啊,才幾十萬、幾百萬,你嘛幫幫忙。可是我們這邊常常會有什麼?做事貪方便的人,對不對?做事貪方便就是順著自己原來的生活中做事的模式,那個來到這邊都容易跟十方眾生結罪,光是這樣很輕微的都容易在這邊結罪,因為這是十方道場嘛,即便我們沒有一個廟什麼的,可是是真正的十方道場嘛!
所以,你在這邊一定要正視這個問題,你如果心臟不夠強,你不要進到理監事群啦。那你說:「師父,這樣是不是大家都不敢進?」那最好,那天就收起來,對不對,我就沒事了,你懂意思嗎?所以,只要你是要進或者是你不得已被推選上了。那你的「不得已」你也要學習啊,學習什麼叫做……這時候叫做「恆順眾生」了,你是不得已,可是眾生的眾志是對的方向,那你要隨順啊,嗯。所以,「恆順眾生」有一個基本就是「不是以自己的意志」,可是它不是沒有判斷,懂意思嗎?它不是沒有判斷。
比如說以前咱們在酒吧裡面過日子,以前我年輕的時候啊,因為玩音樂嘛,都在夜店跟一些音樂人在一起。那人家是怎麼樣?我認識很多嗑藥、吸毒的,我那時候在那邊的人緣還不錯,所以大家都會把他最好的分享給我嘛(師父、學員笑),「喔!某某某,這個是昨天剛剛拿到的,多難拿到啊!那跑進來,兩個被抓到,我們才有的!」兩個被抓到,都判死刑吶,對啊,運毒!然後你要怎麼辦?你要恆順他嗎?你要有智慧!對不對?所以希望你們能夠明白這一些,如果細說,無盡啦!很多層面也不好在這邊講,因為很多要舉出人事物,有時候我怕……是人家的隱私,這可以明白嗎?好,那今天就分享到這邊囉!阿彌陀佛。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說天語)我們說「皓日焰焰照真心,大雨潺潺滌妄情」,希望自己能夠去往「真心顯發、散盡妄情」的路徑走。感謝諸位啊,請起!
學員們:謝謝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