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說法講紀 20180910 高雄明覺法堂【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Kaohsiung, Taiwan on September 10, 2018】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8-09-10 | 2032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時間:107910日,20002130

地點:高雄國際會議中心603室(高雄市鹽埕區中正四路274號)

 

紀錄組恭敬整理

 

 

師父上人元和妙音淨化並釋義

 

(師父說天語)有時候在這個妙音的流裡面,反而言語好像都不太重要,事實上,「言語」這個工具是一個很落後的介質,可是卻是我們現代的人類所習慣的。你有言語,你必然就有邏輯、有思維,我們懂得修行的人就是要破除這一些邏輯跟思維。嗯,今天好像有問題要提問是吧?要先擦一擦眼淚嗎?(師父、學員笑)

 

佩玲師姐:師父上人好!學生這邊有個問題。在我們生活的周遭一定都會遇到朋友,師父有告訴我們說「善友」很重要!因為不知道我們身邊的朋友到底是不是善友,我也不知道我是不是人家的善友?比如說,我們生活周遭會遇到很多人,他很會講,也會告訴我們要怎麼做,可是實際上我們看到他的生活狀況並沒有變好,遇到事情時,反而不是他說的這樣。

 

另外,我們生活周遭也會遇到一種狀況,就是說他這樣做,好像不對,可是我也不知道該不該告訴他?告訴他,會不會得罪他?可是若不告訴他,他又會去傷害別人,那我到底該不該去說?感謝 師父。

 

師父:請坐!這個就是佛家在講的「隨緣」兩個字,可是偏偏「隨緣」這兩個字,相對一個學習成長的人特別地難懂,因為我們都用自己的意識形態去認知。那麼你說的這個現象普遍存在我們這個地球嘛,任何一個領域、團體統統有,統統有!包括我們一覺元也是一大堆啊,對不對?在你身邊大概也看到很多,那這些是什麼?這些就是讓你去體驗到:修行不是那麼簡單!當然,從這個角度是因應你們某一個思維見解的對應啦,那麼如果說從一個很厚道的人的角度來講,修行又非常簡單。那不簡單是從哪裡講?從我們從小到大乃至於生生世世累積上來根深柢固的這一種業染習氣,與生俱足的這一種愛表現欲、控制欲、想要創造一個舞台欲啊……種種欲望,總之,你的欲望兜上去的一切對待,這些統統有可能造成我們愛講、不愛做,對不對?

 

所以你看,一個會講的人,在他的人生境界著實沒有改善,你就大概知道不是真修行的,既然不是真修行的,也就沒什麼好講的,你懂嗎?因為他本來就不是要修行的嘛,是為了要去爭取名聞利養在五欲六塵裡面瞎攪和用的嘛,也許在累生累世的因緣裡面有關乎到修行這一件事情,那麼在生生世世修行的歷程裡面也都沾染或者是累積。沾是遇到,你遇到又把它存著叫累積,這兩個生命狀態把我們的這一個業染習氣不斷地增生,然後把所有一切希望或者是本來應該可以讓我們的生命變更甚美好的介質,來到我們的身上變成一種助長名聞利養的介質。

 

所以,佛法也是這一件事情啦,《金剛經》為什麼告訴我們「法尚應捨,何況非法」?當然,這也都是一種所謂的佛家術語,我們如果不是真修行、要修行的這一種人,我們就會變成一種知識常識的傳習。尤其是我們現在人很多都有讀書,這一件事情又更容易!都識字的意思嘛,都不是文盲、也很聰明、資訊又發達,稍微沾染一下某一個領域的文化氣氛,我們大概也就知道那個樣子了。這一個樣子又常常在社會上有一種優越性!所以只要你有名聞利養,你去習染佛法的知見,就會特別容易往三惡道走,當然,這是我說習染,而不是一種真正修持的態度。

 

古人講:「地獄門前僧道多」,我們台語諺語也講:〔地獄盡關關講師〕,那你要知道,這個「僧道」不是特指剃光頭的出家人,而是泛指聲稱為修行的這一群人。那麼這時候又要更寬廣地去定義,不是只有泛指修行,而是泛指你有機會接觸到一切生命成長,那當然包括修行這件事情,大大小小、深深淺淺的都是,這就是僧道,這一個道途上,這些人下地獄的特別地多,特別地多!那很多人不瞭解:「既然是跟生命成長有關係,應該是提升成長啊,怎麼會這樣?」你看,收發由心,佛言:「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就是我們的初發心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知道,修行在在處處統統是心法的問題,只要「心」不對位,即便你一切的「樣子」對了,它都不對!

 

所以你生活當中會遇到這一些也不是特例,我們也遇得很多,對不對?那遇得很多的時候,假設你自許是一個修行人,這一些多就會變成一種逆增上緣,就會是一種督促力量。那不一定是要去跟他講,因為「講」要有緣!那麼我們只要自己不是一個真正願意深入修持的人,我們絕對不懂得「緣」是什麼,因為隨緣~你要隨順那個因緣啊!那麼我們常常把攀緣當隨緣,或者有這個「該不該」的問題嘛!你「該」,就要去應對;「不該」,就要放下!所以「該應對」叫提起,這時候「提起、放下」是一、不是二,尤其這一個生命的至理特為難解。比如說,我們剛剛妙音唱完了,有沒有想要「不想醒來」的感覺啊?對不對(師父笑),所以有時候言語就是這樣子。言語在表達的時候,我們基於所謂的名聞利養心就會開始建構,所以會「說一套」,那麼「做一套」當然有,可是多數人不一定有機緣去見識到做一套的那一個層面。

 

那麼這種現象還是因緣,就是說「路遙知馬力」,那個「遙」的意思有所謂的機率的概念。你跟一個人相處得越久,越有機率看到他的形形色色,那麼是不是你看到了就等於是什麼?也不一定,這是很複雜的。所以在佛家叫我們統統放下,這些統統放下!那麼「有緣」,你去提點他,也叫做「放下」,放下自己的預設立場嘛,對不對?你預設「要」,也不對;你預設「不要」,也不對,所以要看當下。那當下的判斷如何而能精準?就是我們常常講的「清淨」,清淨心的作用。換言之,如果我們自己沒有修持,也就沒辦法拿捏這一個關鍵,就會流於「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常常都「好心,不希望對方造業、好朋友造業,也不希望人家聽到他被訛化」,可是這也沒辦法,我們功夫不到家,這些也就等於是一種無奈的常態,你只能無奈看待他。那這個無奈也不要流於無奈,假設你是無奈的,你這個時候的緣要選擇放下,就是不要!都是放下,你的「不要」叫放下。

 

如果你面對了,有這個機緣,人家也願意聽,你也有那一個立場,還有一個身分地位的問題,對不對?所謂古人講:「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名正則言順,言順則事成」嘛,那換言之,就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都有這一個問題。有時候你是依於名正,所以你必須要講,因為那叫「責任」;那「責任」講了,對方不一定會接受,不一定接受,可是你了了你的責任。你了了你的責任,那你也要知所進退、拿捏,就是講一次不聽,你就不要講了。欸?你們以前讀的是不是講兩次、三次,不過三嘛,現在怎麼變一次呢?因為現在人心特別齷齪,嗯!所以,以前「無三不成數」的,現在「一」就好了,懂嗎?你要保護一下自己(師父笑),也要保護一下對方,要不然他會〔犽起來〕(台語:發脾氣),最後會封閉、閉鎖自己,然後逃避。

 

然後這些即便知道是自己的錯喔,現在人也不會承認。他的理智上是絕對知道自己錯的,可是依於習氣,他絕對不會承認自己錯,這個時候是不是叫衝突,對不對?自己的狀態跟自己的生命理解衝突了,怎麼辦?通常百分之九十九點九的人都會防衛,因為自私!這個防衛的動作一出來,可能就會想要滅掉對方,「你不存在,我就沒這個問題了,因為你知道我的問題,你又會繼續講、不斷地跟我講!」,他也知道你有這個責任必須要講,所以想辦法滅掉你。當然,不一定是拿刀子戳死你啦,因為現在科學的查案很先進,所以不太敢走這一招,可是就會藉由造謠生事把你的名譽毀滅,那他等於滅了你,是這樣!所以,你不存在,他就可以繼續存在,自私的人絕對是這樣。

 

所以古人也很有智慧,常說:「可以得罪君子,不能得罪小人」,當然,也不要去得罪君子啦!他只是說得罪君子,君子不會去陷害你啦~回過頭來陷害你,可是小人會啊!那你得罪君子也沒什麼好處嘛,因為君子的存在他是社會很多人的救星嘛。現在這個時代「君子」就是救星了,就已經是救世主了,你看!古人要像耶穌那樣叫救世主,對不對,犧牲啊、釘在十字架,現在不用,現在已經非常低標、非常低標!現在只要禮貌,內禮、外禮都做到的這一種,就已經是救世主了,你懂意思嗎?因為他就有「正」的那個比較屬於「善」的能量嘛,有善的能量,你跟他在一起,他不會傷害你,然後他又是一個典範。

 

光是「禮」的到位,就可以改善我們現在這個世代社會人士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的問題了,光是「禮」而已!那你就可知,我們現在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未來斷氣都會去哪裡啊?「禮」沒有,就是三惡道嘛,對不對。所以剛剛講那個標準就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人類~地球人,外星人不講啦,因為外星人比我們差的也有啦,比我們好太多的也有,我們講地球,我們現生的世界,都下三惡道啦。那你說的那一種,如果他再用言語、行為去魅惑別人的話,他在三惡道一定是又最底層,因為他有一種影響又有一種所謂的毀謗、侮辱、汙衊所謂的聖賢教育,或者是應該說道德良知的教育,如果學佛的叫佛法,那麼這一些都叫做真理。換言之,他做了影響眾生去誤解真理的一種生命運作,所以這一筆「業」是生命存在最大的一筆業,它比你殺一個人還嚴重!

 

世尊當年講:「斷人生命不及斷人慧命」,當一個人生命斷氣了,他大不了四十九天又一條好漢回來了,回來不一定回來人間啦,也就是說他又換一個假體繼續過日子了,所以他並沒有死掉,只是他的機件壞掉了,被你破壞掉了,工具啦!四十九天又一條好漢、又換了一個工具了這樣。靈魂不滅嘛,只是換好、換壞而已,他都還是繼續存在嘛,這一件事情還可以讓他以所謂現在的業力身繼續過日子。所以,「殺不殺」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這樣,我們被殺、不殺,也沒什麼大不了!

 

意思就是說,你們現在對生命的看待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比如說「死亡」這件事情,也沒有死啊,應該叫「死生」而不是「死亡」!「死」了,他就去「生」了;「生」了呢?就等待「死」,對不對;等待死,死了又去生了;生了,又再等待死,生命就是「等待死」這件事情最積極,你們大概一生沒有比這一件事情還積極過的,連在睡覺都往這邊跑嘛,對不對?(師父笑)你們做任何事都要休息,唯獨「往死裡鑽」不休息的。那明白的人是什麼?他就會把這一個往「死」裡鑽的這一個過程、時間轉換成什麼?往「生」裡鑽。他斷氣的那一天就是「生」~未來的生嘛,所以他會在斷氣那一天以前,分分秒秒地去累積資糧,累積斷氣以後能夠換一個更好工具的資糧。

 

這個工具拓寬,它自體受用的,這一個工具的行化就是環境,環境叫境界,換一個境界有這一個現象,這是生命,所以生命就是這樣換來換去而已,可是慧命不容易。你看,生命的更換輪迴四十九天,對不對?依人道來講;假設是一隻狗,可能快一點;假設是隻螞蟻,更快!如果被人捏死,帶著懵懵懂懂,因為看不到是誰把牠捏死啊(師父笑),不知道對象。不過這個能量還是存在啊,那是有一種痛苦的能量~被人捏死,對不對,把牠捏死的那個人就產生跟牠的這股能量的呼應嘛,所以未來這個人死掉搞不好變成一隻飛蛾,昆蟲啦!螞蟻就去吃那隻昆蟲,就這樣冤冤相報沒完沒了。螞蟻被捏死,也不用四十九天牠又去投胎做螞蟻,對不對?(師父笑)對嘛!

 

你看,世尊當年在工地散步,那個工地好像是「祇樹給孤獨園」,當年還沒完工的時候,祂帶著阿難尊者、舍利弗等人,和大弟子散步啊,散步走過工地,突然停下來看著一窩螞蟻推那個土丘,然後露出一個微笑,我不知道是舍利弗還是阿難尊者就問祂說:「欸?世尊你在笑什麼?」當然啦,人家做弟子是很標準的,不會測度上師啦,人家不會像我們這一種,「嗯?那個師父看不起螞蟻喔,還敢跟我們講道?!」對不對(師父、學員笑),就一大堆測度就出來了,現在人就是這樣子啊。那以前不會啊,以前就疑情,那個叫疑情,不叫疑惑,我們現在人就是疑惑:「嗯?師父怎麼可以對螞蟻笑?」,對不對,笑都不行,(學員笑)不然看到螞蟻要哭嗎?世尊看到,哈……笑笑笑,弟子們看到不解,就問:「世尊,為何對螞蟻笑呢?」人家不是說:「你怎麼可以對螞蟻笑?」。世尊就說:「唉呀!你們不知道,七尊佛住世已過了,這窩螞蟻還是受螞蟻身。」

 

那你看,一尊佛跟一尊佛中間空隔要多久?光是我們現在的減劫,減劫就是有一個概念:時間特別短!所以你看,我們這一尊~三千年前這一尊覺悟者 釋迦牟尼佛,祂是減劫賢劫,我們這個劫叫賢劫,祂是屬於減劫,壽命隨著時間而遞減,平均壽命~人類的壽命的這個時劫,祂是第四尊!那麼第五尊是彌勒菩薩降生,學過佛的尤其有佛學常識的都知道,彌勒菩薩降生中間就隔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啦。那麼你看,這是算少的,世尊的降生也不過活了八十歲,應化四十九年這是算很短、很短的!那你看,我們不能用人類現今的這種人類的概念去理解,你也就:「佛,也不過就是這樣而已,七尊佛過了,哪有什麼!」那你要想,人家是當時啊,當時還有增劫的時候呢,你要算!

 

比如說,大自在王如來住世的時候,祂教化四十二大劫,光教化就四十二大劫!你們認識的這個 釋迦牟尼佛教化四十九年,那你「四十九年」怎麼跟「四十二大劫」相比?那教化四十九年不是祂的壽命四十九歲嘛,對不對,祂不可能一出生就開始,祂一定會在人道示現八相成道,那八相成道要有過程。所以你看,祂年輕的時候,到示現三十幾歲開悟,然後一路走來依此類推,大自在王如來應化四十二大劫,那肯定祂的壽命至少有九十二劫以上。那你看,光一尊佛就活了九十二劫,對不對,那這尊佛跟下一尊佛中間如果依彌勒菩薩這樣跟 釋迦牟尼佛那個八十歲的壽命,中間空隔五十六億七千萬年,那如果是九十二劫的壽命,那中間你看它會空幾年、空幾萬大劫?對不對?七尊佛畢業了,對不對,還在當螞蟻,所以你看,多可悲!有的換算叫做連續當了九百輩子的螞蟻,螞蟻死掉了,再做螞蟻,又在這一窩;又死掉、又在這一窩,九百輩子,你看,多可憐!那為什麼?因為執著!因為執著,這一些歷程統統沒辦法讓我們有一種自在的生命狀態,那你再怎麼樣,這樣它都叫生命嘛。

 

現在講到了啊,為什麼講「慧命」?「斷」人慧命就是說你阻礙了或者是傷害了一個人的理解。理解什麼?理解真理,那麼學佛的就以佛法代表,理解佛法。你斷了一個人的慧命,他不是下一輩子、中陰身四十九天之後一條好漢來又知道了,不是!他可能又歷劫了生生世世的生命的投胎,死、生、死、生……這麼一個投胎一直投胎、一直投胎,他要經歷多少?經歷百千萬劫。剛剛我們講九十二劫已經夠多了,你們無法想像了,對不對?現在還加個「百千萬」!百千萬劫不是就有了喔,後面又跟你加個「難遭遇」,你看看,「百千萬劫難遭遇」,這個叫做慧命。所以只要你沒有慧命的養成,你就永遠脫離不了六道輪迴,所以結罪是在這邊結的。

 

所以如果我們一個人在學習的領域裡面,我們老愛出一張嘴到處跟人家:「我以前……」,所以叫下指導棋嘛,對不對?下指導棋、指使人家,自己說的一套、做的另外一套,魅惑,對不對,魅惑眾生。然後人家知道了,來告訴我們,來勸說,我們又不高興,對不對,然後又再避、造成更大的烏煙瘴氣,那麼這些因此被斷慧命的眾生就會越來越多,產生疑惑也是叫斷慧命喔!那你說慧命是什麼?覺悟嘛,覺悟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對於法理的事產生疑惑,光一個「怎麼這樣?」慧命就沒了吶,對!比如說,我本來學得好好地,被一個人講一講,「怎麼會這樣?」就沒了!我的慧命就在這一個剎那沒了。那你要重新建構不是累計性的喔,重新建構是打回原點以下再起來是這樣。「你直接走路」跟「你跌倒骨折了再爬起來走路」有沒有一樣?骨折爬起來了是不是跟原來走路的速度一樣?這都要你要把那個傷害加上去。所以我們學習「法」就像這樣子,一旦掉下去要再爬起來,它有加碼的那個包袱,更難、更難!

 

有在騎腳踏車的人應該會有一些經驗,好比說我們壽山,前一陣子那邊坍方嘛,元亨寺那邊不是有一個大斜坡嘛,有的車隊就是老鳥帶一些菜鳥這樣,騎騎騎,斜坡騎到一半,菜鳥都會:「啊~好累哦!」就下來了。你看老鳥就一口氣騎,他度過那個最艱辛的斜坡,他一口氣,後面就很輕鬆地直接騎到忠烈祠,忠烈祠再高一點了,對啊。那一些菜鳥就要在整個路段停停、騎騎、停停、騎騎、停停、騎騎……騎到的時候,累到不行這樣,很辛苦!所以他如果有辦法在那個第一個斜坡一口氣衝上去,後面就很輕鬆感,生命有這一種衝勁。我們在學法上跟騎腳踏車那種理路差不多,如果那個衝勁在那一關沒度過的話,一掉下去要再起來,非常難、非常難,非常難!那是誰造成的?也是我們自己造成的啊!

 

我們一掉下去,我們人就有一種惰性嘛、有一種私性嘛~自私,所以他在掉下去的過程裡面,一定會去找很多很多過去錯誤積染的習氣來建構自己,那個叫做包袱,又加碼上去!這一個加碼上去就讓你自己明知而更做不到,那極致到做不到的時候,我們的這一些貪瞋癡的基因就會一直萌發,比如說愛面子啦、不想讓人家知道啦,對不對,看到人家講我,我就更氣啊什麼……這些不斷萌發,他就加碼上去了,所以很多人就會閉鎖起來,閉鎖起來那誰能救?沒人救,只有他自己要明白。所以,佛法在在處處教我們懂得放下,懂得放下就是什麼?第一個跟我們切身的是什麼?就是這個人~這個肉體這個工具啊,所以你做一個人,一切的煩惱都建構在這個基礎點,你就是執著這個色身是我,什麼都建構在這邊,所以你的煩惱憂慮痛苦統統來。

 

當年的老子他滿有智慧的,他很清楚地理解到就是因為這個色身。你看,你沒這個色身,你哪裡還有面子的問題?對不對,欲求的問題?什麼統統沒有!所以他講:「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很大的憂患,因為我有這一個色身。所以佛家也講,修行第一個關鍵就是要放下這個色身,叫「身見」。「見思惑」嘛!見解上的錯誤有五見,所謂的這個「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個。那這五個建構你在人世間最、最、最緊實地不能解脫,最緊實!就是卡得最緊。也就是說,你的人生所有一切的這些欲望,所導致的錯誤對待,統統是建構在這裡,這個叫做根深柢固的執著嘛,見思惑的「見惑」。那麼「思惑」當然也有,你的思惑叫做思想上的迷惑,迷惑叫做錯誤,見解上的錯誤跟思想上的錯誤就這兩個,這兩個建構出兩個字叫「執著」。所以你就知道為什麼人家不斷教著我們放下執著、要放下執著、要修掉執著,那我們多數的修行人是拿放下執著來建構我更大的執著,所以你剛剛講的那些形相都是這樣來的,為什麼?因為沒有體解到如來真實義,如果體解到如來真實義,他就不敢造弄是非拿這些佛言佛語去運作這樣的人生。

 

所以,我們從以前一直到現在,常常在勸勉我們會下的同參,千萬要非常地警惕這一件事情,因為特別容易發生。依以前我們的經驗,也不知道為什麼好像來到我們這邊稍微一下下而已,我們常常形容叫做「鍍一下金啦」,來鍍一下金,結果回去,他的私生活都變純金了!其實是鍍金,鍍金叫假的嘛,對不對,(師父笑說)純金叫真的。他回去都被生活當中的這一些親朋好友:「哦~」煞是一回事!然後你看,這個就是修持的功夫速度跟不上知見的建構~佛知佛見的建構,這時候就會有危機了。

 

所以為什麼常常勉勵諸位一定要「知一行一」,做一條算一條,知道一條一定要做一條。那麼你不要一直知道,知道了無量多條,然後一條都做不到,到時候你也不願意做任何一條,因為這是人的惰性問題。所以,知道無量多條,一條都做不到的,這個叫做「有解無行」,所以他所有知道的無量多條都會是邪見。表面講出來的那一些佛言佛語的字、字眼都對,句子也都對,可是當被這個人用出去,它就是錯。佛法的妙處在這邊,它就是實質能量的問題,它畢竟不是知識常識的建構。世間法,知識常識是可以運作的;佛法,完全走不通!所以,我們如果拿學習世間法的邏輯概念去學習佛法,必然得不到佛法的洗禮,絕對辦不到!這時候就變成我們常常講的「佛學分子」,是吧!佛學分子有時候又不太深入的這一種,講到最後都用〔嚇的〕(台語),對不對。〔嚇〕聽得懂嗎?有點恐嚇的意味啦,恐嚇的意味叫做〔嚇〕,對不對。我們很多台語,國語都翻不出來,怎麼辦?未來怎麼翻英文?(師父、學員笑)對啊。不過沒關係啦,那個不用傷腦筋,有緣人自是可以明白。所以那個劣根性就不斷增生啦,我們自己要深刻警惕就對了。所以清淨心很重要、很重要,不管怎麼樣,你一定要回來建構修持我們清淨心的功夫,定靜的功夫越深,你那一個隨緣的應對就越精準。

 

所以你看,這時候都不是動腦筋的,也不是用記憶,佛法不用記憶也不用腦筋,尤其那個記憶最最最惱人,用了動腦筋也最惱人,對不對?腦神經衰弱不是動腦筋出來的嗎?你凡觀那一些晚上睡不著的,你看他都有一個特色,用台語講叫〔厚操煩〕。每天在那邊動腦筋啦,那個叫〔厚操煩〕啦,這是一種啦,那個思慮多啦,也可以這樣講。這樣一定睡不著嘛,那睡不著也不是正向生命嘛,人家是「不用睡」是正向生命,不是「睡不著」喔,(師父笑)這兩個不一樣。你說:「師父!你說睡不著不是正向生命,人家 釋迦牟尼佛才睡兩個鐘頭,祂也睡不著啊?」(學員笑)祂不是睡不著,祂是不需要睡那麼多(師父笑),你懂意思嗎?你看形相都一樣,可是本質完全不一樣,所以佛法妙在這邊啦!

 

所以我們現在在學習,要怎麼克服掉這個問題呢?對普遍性的人而言,當務之急就是你要深解義趣,不斷地聽經聞法、不斷地聽經聞法。撇除所謂的常隨上師這一種特殊因緣的人,因為這一種有時候他不太需要不斷地聽經聞法,因為他的上師於生活行誼就不斷在指正他了嘛,對不對?當然前提你是「願意真的修行」的這一種;「不願意真的修行」這一種要不要聽經聞法?也要,對啊。可是要修的,他很快聽經聞法、不間斷地聽經聞法,他就提升了;那不願意修的,他要再經過一道手續,就是他會用佛言佛語建構名聞利養,他不斷地聽經聞法是不是又記更多、攝取更多?所以他要經過多一道手續就是跌跌撞撞,對不對?他就會開始去下指導棋,像剛剛你們講的這樣,自己好像很優越這樣,老是要表現出學佛的這一種優越性,都增生傲慢啦,也會產生嫉妒啦、貪欲這種,所謂人俱生煩惱不斷會蔓延,他會經過這個。這個達到一個臨界點,世間話叫踢到鐵板的時候,〔踢到鐵板〕(台語)嘛,知道痛才會返回來想要變成怎樣。

 

所以你剛剛講那個,是不是一旦這些人被人家講,就很不舒服,對不對,好辯哉,又辯不過人?因為真修實證的人,不是靠記憶在辯的,他的辯才無礙是靠清淨心反應,反應沒有辯。所以你用記憶跟這種人辯,你一定會氣死,對不對,所以那種人就會很生氣,很生氣就會長養所謂的瞋恨心等等,生命境界就會往下,對不對。所以你們看到講得這麼對,為什麼生命這麼慘,就是這個理路,因為他的內在,你看不到啊!講得越好的人,看到別人講得比他更好,怎麼樣?嫉妒啊!他還會調侃跟你:「唉呀!你真是不簡單啦!」(學員笑)對不對?那另外一個又講得比他更好,那連橫政策,對不對?對,「你看,人家比你厲害呀!」就一大堆這種啦!像這種,我們修行領域太多太多了,所以為什麼不斷跟你們強調「論實質不論形式」。

 

在一個修行的領域裡面大類為兩類,兩類機緣啦!我們這樣講,一種是清眾,一種是他有弘護的機緣~弘法、護法機緣。當然,現在在講護法都不能稱上真正的護法,在古時候護法的條件是弘法退休,他才有資格做護法,意思就是說古時候的護法人才必得要比弘法人才知法跟行法。「行」就是落實,也就是說,他修行的功夫一定要比弘法的還高,他才有資格做護法,因為他要面對嘛!他要護持弘法,那護持弘法他也要懂得你的弘法有沒有錯,如果他未曾弘法過,他怎麼去理解他有沒有錯?他能夠體諒弘法的困境,因為他曾經弘法過嘛,所以他會幫弘法的法師排除很多不必要的困擾,這是護法的工作。當然,你們現在幾乎沒辦法做到這樣,對不對?所以護法就是一般你們世間假設一個學校叫行政,一個學校體制不是有校長嗎?老師、行政人員啊,那一批行政人員叫做護法,老師叫做弘法。然後有一種叫做清眾,清眾在學校體制好像不太容易找到?學生(師父笑),學生好了!學生有代理做一些事務的,也可以叫做護法。所以大類這兩類。

 

那清眾是什麼?清眾就好好修持自己的定靜功夫,那一般來講,如果你不是弘法退下來的護法,一般清眾會比較少干擾,在少干擾的狀態底下去成就。可是,我們現在普遍看到多數像你剛剛講的那一類的修行人,多數也都是清眾,為什麼?世間話叫做太閒。為什麼都要常常講世間話?因為雖然在講修行,可是這一類的人都不是修行人,就不能以出世的代表的標準來講,只能用世間。太閒嘛,太閒就不知道要怎麼辦,所以太閒就學一下法!你叫他深入,他也沒那個耐心啊,記憶又不錯啊,「我就記得這句話怎麼講就好了!師父也講過、也舉過例子,我就照本宣科就好了」,對不對?所以他太閒了,太閒了又沒有花時間把它真正守持一個閉關的態度,他就會去尋求樂趣,懂嗎?樂趣是不是欲望?對不對?就是名聞利養!所以在生活當中就會去試探誰愛聽他,他就會去講。講,他會看啊,察言觀色啊,然後有的會聽得意興闌珊啊,這個人可能是他以後的拒絕往來戶,然後這一種人就受到保護了(師父、學員笑)。被他拒絕往來不就受到保護了嗎?

 

有的說:「哦!你講的,哦!實在是……哦!」他就會天天打電話給你啊,三更半夜也打來啊,或者是找你去他家泡茶啊,泡茶聊天啊。這種人就是最怕他的茶几周邊沒有人,你懂意思嗎?最怕這樣,嗯!有人,就可以滔滔不絕嘛。你們去朋友家做客,通常是不是那個泡茶的滔滔不絕?對啊,做主啦,做主的意思。小光應該看到很多,對不對?(註:師父對著小光~羅博州師兄說)(學員笑),心有戚戚焉對不對?泡茶的!這種互動就開始造成了嘛,有眾就被影響了啊!統統是這樣。所以當我們自己知道的時候怎麼辦?就不要這樣啊!那他們怎麼辦?就隨他去啊!有立場,講一講;沒立場,放下嘛。

 

那弘護這種眾,他就有特殊因緣可以緊跟著上師去做一種所謂的練家子的修持。因為有弘護的工作,所以他不一定有清眾的這麼多時間~自修定靜功夫的時間,所以他必須善於把握人事物境界相來歷事鍊心,在鍊自己的同時,應化眾生;在應化眾生的同時,在鍊就自己,他有這個特質。所以,這種如果把持得住的話,他的成就速率會非常非常地快,可是在娑婆世界特別難以把持,因為我們剛剛前面講,不是純厚質性,我們都有我們的測度,跟我們制式的價值定義、意識形態,所以我們會把一個遇到的相,就用我們的經驗法值去解讀了,所以那個不一定是對的,佛法也告訴我們:「一切所見法,但以心作主,隨解取眾相,顛倒不如實。」就會流於這一種盲點。

 

這種清眾跟所謂有弘護的這一個機緣,在某個果報論上也是平等;在機緣上不一樣!果報論,平等是在哪裡?也是看自己會不會的問題,你會的話,你很快跳上去;你不會,就沒辦法。所以你看,「心法」最重要!那心法不是說,「師父,你傳一句心法給我」,不是這種東西,這種是戲劇才有的,對不對,戲劇才可以得收視率的劇情啊,沒有劇情,他怎麼演?是這樣。所以心法是你隨時隨處、任何一個人事物當中符合佛法的理體,這時候不是形相,那個就叫心法。所以,心不離境,境不離心,心相不二,「相」是心之顯,「心」是相之隱,對不對?!所以,心是主體。所以這一個「心」的問題非常非常重要,世間話講,心對了,一切都對了。心錯了呢?再「對」都「錯」!這個都還不用達到什麼法身大士的境界啦,這個只是我們世間只要願意認知去做,統統可以達得到的。這樣可以明白「怎麼看待」嗎?。這樣還有別的嗎?

 

真菡師姐(主持人):現場師兄師姐還有沒有疑惑呢?還有最後的七分鐘可以提問。

 

師父:對啊,聽到「七分鐘」怎麼都皺眉頭?(學員笑)是依照慣例,一個問題都要回答一小時,七分鐘不夠?那「問題」其實不是這樣啦,是念劫都圓融了,哪有「多少」的問題!有時候你們聽我們跟你們講述一個問題,好像回答了一個多鐘頭(師父笑),對不對,好像每次都這樣至少半個鐘頭以上,原因是什麼你知道嗎?原因是因為這裡是多眾共處的一個空間,所以變成要面面俱到。所以一個問題如果對某一些狀態是當機,有時候我們兩句話就解決了。

 

在大概十年前,有機緣跟我協談那些人現在就有體會。那些比較老參的,可能會這樣感受說:「師父現在變嘮叨了!」對啊,囉嗦,對不對,變囉嗦,以前言簡意豐,對不對?以前有協談過的都知道嘛,你們現在都是你們先到,我後來嘛;以前都是我坐在那邊等大家來,你門開進來,我就看到你嘛,結果門開進來,就兩句話就講完了,就這樣啊!然後,當然還是要走進來坐嘛,對不對?(學員笑)法理不外人情,總是要進來坐下來。

 

「有什麼問題啊?」

 

他就:「師父!你剛剛不是講完了嗎?」(學員笑)

 

我說:「對啊、對啊!還可以別的問題啊。」

 

他就擠、硬擠:「好!」就講講講……就一直講問題。

 

「不是剛剛那兩句話嗎?」

 

「對啊、對啊!」

 

「那再來一個問題。」

 

他又講,又講一個問題。

 

「還是剛剛那兩句啊!」對不對(學員笑)。

 

就以前就是這樣子啊,就兩句、三句、四句就解決了,所以並不用花那麼多時間啦,你懂意思嗎?對啊。可是,現在後來為什麼越來越不這樣?因為我發現眾生越來越不珍惜。

 

當年世尊,弟子也問祂說:「世尊,你已經成就無上士了啊,已經是天人師、正遍知了,我們的起心動念你都知道啊,那為什麼你每一次都要等我們有當機者發問啟請,你才要回答呢?你不是本來就知道我們大家在想什麼嗎?」祂說:「對啊,本來就知道啊,問題是你不重法、法則不重啊!」對啊,你不問,我跟你講,那眾生就有這個劣根性,你跟他講半天喔,他也不能否定喔,最後心裡:「我又沒有問你啊!」像剛剛那種人會……台語叫〔起呸面〕(台語:翻臉)嘛,你會跟他講他的問題點嘛,講到他這個名利心出來的時候、不能對應的時候,他有點不舒服,他:「我又沒問你啊,你講那麼多要幹嘛!」就變這樣啊,那這是一種比較劣根性的啦。比較稍微善良的一種是你跟他講很多,他很歡喜啊。

 

可是,你發現人有一種奇怪的生命狀態,他自己沒有主動要的,他就不珍惜,對啊。像小朋友啊,他跟你要手上的糖果要到哭,你給他的時候,他覺得特別甜,對不對,但他又捨不得吃,對啊;那你如果說:「小朋友來,糖果給你」,對不對,他拿到就直接丟了!對啊,他就說:「這不是我喜歡的那一種」,就是這樣,其實成分都一樣,只是可能紙包裝不是他喜歡的而已,裡面那一顆都一樣。人就有很多層層疊疊的劣根性。

 

所以,世尊也是當年等這一些弟子啟請,祂才講,有時候講多、有時候講少,就要看當下的機緣,有時候講到周邊也不一定懂。有時候根本不想講,可是實在迫於不得已,弟子狀況外就硬是要啟請,在那個場合就是不好講,可是硬是要啟請,祂只好講,因為最後也要恆順眾生嘛!你看,責任,對不對,然後就得罪人了。我講這個例子就是《法華經》啊,你們最典型的一本經啊!《法華經》怎麼講的?就是有一個白目尊者叫舍利弗嘛(學員笑),對啊,舍利弗當年就:「啊!世尊,你已經講到這邊……」你們知道《法華經》是已經世尊弘化到末端了,對不對,從阿含、方等、小乘,講到《般若經》~六百卷《般若經》,二十二年!這時候進入法華涅槃,對不對,涅槃,一天一夜!所以這個法華是末端。那《法華》也是古師大德科判佛法現存三部一乘經之一,其中一本叫做《華嚴經》,其中第二本叫做小乘《梵網菩薩經》~《菩薩梵網經》都好,《梵網經》。那再來就是《法華經》,都算是一乘,一乘就是直了佛道之法。

 

那麼當時舍利弗就啟請祂,祂說:「唉呀!因緣不具足什麼……」「沒有啊,你講到這邊,我們要成就,有沒有更高端的法?」對不對。祂就一推,他就再啟請;祂又二推,又啟請;三推,祂實在沒辦法:「好吧!那我就講了。」就開始講。講稍微沒多久而已喔,還不到一卷、兩卷,一品兩品這樣,依現在這樣稱做一章節兩章節。結果一些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站起來,說:「太誇張了!」,若用台語的說詞~說什麼瘋話啊,「這哪是法,對不對,太誇張了!」「對啊,太誇張!」,不理祂,就走了。

 

世尊看到,說:「好吧!那我就講到這邊好了。」

 

舍利弗:「不行啦!我們要瞭解無上大法啊,對不對,我們聽得津津有味,一定要再深入。」

 

然後祂又推:「這個眾生不堪受啊,基礎不夠……。」等等。

 

但他又要求啊,因他們那個當機者根器夠,所以又來要求三次。

 

祂就:「好吧!那我繼續講好了。」

 

講講……講到,欸,又一群比丘、比丘尼站起來退席,好像不知道是五千還是五百啦,反正有一個數字啦,最後這群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退席。講一講,〔剩沒幾隻貓仔〕(台語:比喻剩沒多少人),祂又繼續講《法華經》這樣,一乘就是這樣。

 

所以,如果我們沒有基礎,我們也不堪受,你要知道,釋迦牟尼佛祂光行誼就已經把佛法的教法告訴我們了,也就是告訴我們學習者要有基礎。那麼剛剛那一個問題的這一些人,就是好高騖遠、不願意萬丈高樓平地起,最後的果報就是這樣。當他已經習染了這一個果報的時候,在這一輩子是很難拉回來的。這一輩子啦,下輩子不一定啦,因為下一輩子不會馬上當人嘛,肯定地不會馬上當人啦。那去三惡道可能無量劫嘛,我在估計至少九千多劫吧!九千多劫的時間都在三惡道,就有得他苦受,就在一直消業啊(師父笑),痛苦、消業、痛苦、消業,經過這麼久之後,最後能冒出來做人,業力也比較輕了嘛,所以那時候再說,有這一個特質。所以不要緊啦,佛菩薩很有耐心的,基於責任,現在要講、要唸個幾句,讓人家討厭嘛;基於耐心,還是生生世世可以去等的,所以不要緊。欸?怎麼講到這邊來?對啊。(學員笑)

 

這個法就是這樣,所以要有人請,才可淺說、深說、廣說、狹說、無間斷說、沉默說,都可以!「沉默」也是說啊。所以,佛菩薩教育眾生是慈悲;佛菩薩把眾生放下,也是慈悲;所以「救」與「不救」都是慈悲。可是,我們眾生很難理解這一個慈悲的背後的那一個基底是什麼,所以我們就是用有思惟之心,去測度如來圓覺之智,了不可得!

 

所以,當你自己是要一個自許真修的人,你就要懂得這個叫做「承事供養」。時間超過了,「承事供養」以後有機緣想到再說吧!承事供養不是你們想像:「啊!師父,我供養你!」。有一個學員有一天還打電話給我說:「我以前供養你的,你還得起嗎?」(註:師父模仿一副傲慢、輕視的口吻說)這樣……這樣……。我說:「嗯?阿你什麼時候供養我?我不知道!」

 

所以,「承事供養諸佛如來」這一件事情就很重要!因為這關係到我們深厚的福報,這一個深厚的福報不是一般我們講「錢賺很多」那一種、「身體稍健康一點」,不是!是你生命的資糧能量的厚足的這一件事情。所以承事供養非常重要,它關係到真正發菩提心、真正的發願、行願、踐願,有這一些理路。以後有機會再說了吧!對啊,如果沒機會,就算了吧!對不對,沒人問,就算了這樣。時間超過了啊,今天就到這邊了。

 

學員們:謝謝 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