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 Tidbits
Gains from Learning
用戶中心:
購物車
0
物品
結緣清單:
/
/
/
/
/
公告
網站更新
關於
弘聖上師
一覺元
元和妙音
弘聖上師傳記
大事紀
課程
解門
行門
融門
法雨
明覺講紀
法堂影音
應機說法
應機隨語
師父文章
元和妙音
多元影音
說法音頻
/
/
/
/
/
法寶
明覺法堂
明覺講紀
元和妙音
人生講座
文萃書刊
畫卡書簽
播放器
其它
藝享
畫藝
音樂
筆墨
詩文
裝置
攝影
展覽
福享
信而有徴
活動花絮
綜合影音
系列講座
學修心得
相片集錦
關注
網絡平臺
Notice
About
Course
Dharma Collection
Dharma Treasury
登錄
|
註冊
搜索
標題
摘要
內容
/
Sharings
Works of Master
Focus us
福享
Sharings
信而有徴
系列講座
綜合影音
活動花絮
學修心得
相片集錦
/
/
/
/
Comprehensive Audiovisual Materials
Dharma Learning Sharings(Text Form)
Lecture Series
Photo Collections
恭敬心 【A Reverent Heart】
來源:
|
作者:
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8-04-22
|
1044
次瀏覽
|
分享到:
(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
與各位分享一則故事,故事大致分三個階段述說,願能真實詳盡的描述當時的情況。
第一階段
因同事的太太屬易感體質,非常容易被異次元空間的眾生附身,對日常生活造成相當大的困擾,身體的健康也不佳,一直沒辦法改善,看了很不忍,於是便帶他們夫妻來找 師父上人,希望對他們有所助益。
故事開始時,我們先簡稱同事的太太為「利嫂」,當時的狀況是利嫂坐 師父對面,同事坐在利嫂旁邊,我坐 師父的右邊,左邊還有一名泡茶手,樓梯的階梯上還有一位同參,同時在這個同處的空間還不時傳來鳥叫聲(其實在我們從桃園開車南下時,在車內就不時有鳥叫聲,當時的覺知比較笨愚痴竟以為是車子外面的鳥叫聲,後來想想高速公路時速110公里有哪隻鳥可以如此快速飛行同時又叫的,原來那個鳥靈早就跟我們同處在車子上跟著我們了 )。這邊有一個省思真的要隨時隨處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勿令起惡,對任何人、事、物即使是自己獨處時也要慎獨,不然隨時都有可能得罪眾生而不自知。
當 師父上人第一次以「元和妙音」與利嫂及附在利嫂身上的眾生溝通時,只見利嫂身體開始擺動扭動,手掌手臂扭成彎曲狀後開始上下揮動,宛如翅膀展翅舞動,神情極是痛苦,並發出呻吟痛苦的聲音。利嫂的老公心疼想幫助她,師父以手勢示意在座的人不要插手,利嫂時而變換手勢跟臉部的表情有時像豬的樣子,有時像魚的樣子身體左右擺動,師父上人持續以「元和妙音」做溝通,過了一會兒,附在利嫂身上的眾生站立展翅以天語(我們聽不懂的語言暫以天語稱之)說話, 師父亦用相同的語言對話,師父上人慈悲怕在場的人聽不懂,師父上人有時會穿插國語對談,雖不完全了解他們的對談,仍可意會,師父上人勸牠:冤家宜解不宜結。但牠不甘、不願、不依,甚至對談的聲調愈來愈高,表情憤怒的在地上拍打,述說自己的不甘願,師父上人亦嚴厲的對著牠說:「不看僧面看佛面」。牠或許嚇到或許臣服,總之,態度明顯軟下來,轉而用可憐哀求的語調表情述說自己的委屈。
師父上人也用柔和的語氣說:「知道了」,並開導與安慰牠,牠隨之合掌禮拜 師父上人,師父上人說:「客氣了。」
第二階段
經過第一階段激烈的劇情演變,大家震盪的心情在喝茶過程中漸漸平穩下來,也能平和的聆聽 師父上人開示,此期間牠們也請示佛法,師父亦為三途苦難眾生說法教育牠們,並再次以元和妙音淨化牠們,此次的聲音充滿了溫柔與慈悲,師父上人唱的很柔很柔,很能撫慰人心,及讓人心很平靜、很平靜很平靜……。
第三階段
在師父上人的調節下,化解雙方的恩怨釋冤解仇後大家靈性得以提升,於是利嫂們向 師父告辭時,生為人身的我們一般都是起身合掌禮敬後轉身就離開,但當利嫂一樣轉身欲離開時,奇怪,怎又回身到 師父上人面前恭恭敬敬地頂禮禮拜三拜,師父上人回說:「客氣了。」可是利嫂並沒有即刻轉身離開,而是面向 師父上人卑躬屈膝90度慢慢後退至 師父上人視線看不到她,她才轉身離開。大家見狀正感到納悶與慚愧,利嫂竟如此恭敬禮敬 師父上人。這時師父上人說話:那不是利嫂,是附在她身上的動物靈(鳥靈)。聽了更慚愧了。
省思
雖說眾生皆有佛性,萬物皆應以平等心對待,未證悟前都還是凡夫,不免六道輪轉,然三途眾生身處身心欠安的異次元空間都能如此的恭敬,反觀我們這難得的人身,對萬事萬物又有幾分的恭敬心呢?
業力因果的可怕?假使百千劫 所造業不亡 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我們凡夫自私自利,當在受苦時不曾想想這是自己曾造作的因,今天受這樣苦果也怨不的人,我們一定要在每個當下謹護、善護我們的身、口、意,勿犯身、口、意三業,正所謂?欲之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來世果 今生作者是?請能不慎之惕之。
歸謹 合十
2017/04/01
上一篇:
20180127台中法堂見聞~能量/急救 文章讀後心得 【T......
下一篇:
二十四小時聽元和妙音的貓咪 【The Phenomen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