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提取碼:0000

我們知道現在傳統文化不是學校跟社會教育的主流,我們怎麼樣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自立自強做一個良善的影響眾?
知道就去做,從這邊開始。那也不必去顧慮到、討論到、體會到這個世間有多少人的反對,多少人不解。我們人常常往外在關注,那這一種問題其實是一種很務實的層面,從世間法叫做很現實。很現實,你知道,你沒去做等於也沒有,所以你期待怎麼樣?它當然就沒有,對不對?
聖賢的教育它是關係到生命,它不是一種知識常識跟知見的養成,不是!所以生命凡關這一類的,你必須要去運作,必須要去執行,它是生命的課題。本來我要講學問,那當然不是一個學問,關係到生命就不是我們世間講的學問的概念、學術的概念,都不是。
那你說,我們這個世代很崩壞!很崩壞是一種共業,你在共業裡頭,你也可以盡己一分力量把它拉出別業!
你先不想他們怎麼辦,你第一個要面臨的是「我怎麼辦!?」對不對?如果你面臨到這個課題,你又是很務實的,那你就會花很多的精力時間投入,關注在「自己有沒有去深入,有沒有去理解,有沒有去執行?」你就會去往這個方向運作。當你往這個方向運作的時候,第一個你的生命就改變了;當你的生命改變的時候,你周遭的人事物的生命就會因著你改變。至於會改變到什麼程度,就有很多的參數,比如說你的火候,跟他們的個人因緣,跟你的關係的深淺,也有這些參數,那…不管,這些參數是一種客觀條件,你於你的主觀的力道的加深,客觀條件勢必都是成正比等量提升的,正所謂「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就必須把我們這一個正報先鞏固好。
在比較高段的禪法來講,它只講自利,「唯言自利不言利他」。但是現在的人如果聽不懂,他就會覺得「你看吧,這聖賢還不是自私自利!」對不對?這都是誤解,因為你沒有去理解這術語背後的用意。我們常常會用我們的經驗法則跟我們的意識形態,於我們對文字的認知然後去定義,這麼一定義,是我們的定義,不是它原來的表達的,所以我們就誤解了。許許多多這些古老祖宗的智慧之學,被摒棄,被當作糟粕,被當作八股的原因都是這樣來的。
所以於我們自身,我們就必須要去很科學態度,去拿起來運作它;那麼我們去運作了,我們改變了,周邊也就改變了。它就像古人講的,一傳十,十傳百,近悅則遠來,不是去推廣的。
我們剛剛講「唯言自利不言利他」,其實他已經在利他了!所以為什麼不言利他?因為不必多講,因為你本來就在利他了,所以你的自利即是利他。那從某一個角度來講,你利他即是自利,這都是成立的。這些言詞雖然不一樣,好像表面看起來互相衝突,可是你要了解在闡述的生命體他的用意、他的定義是什麼;當你理解之後,你會發現這文詞表面的衝突其實是一如的。你自利,你不是自私自利,你是完美完善,把自己調好。為什麼要把自己調好?因為你不把自己調好,你就是社會的負面影響,任何一個人與任何一個社會的存在都是這樣。
你比如說,我在一個家庭裡面,小社會嘛,我只要我的脾氣不好,我就是我家庭裡的公害;擴大,我出社會,只要我的脾氣不好,我是隨便舉一個例子叫脾氣不好,那我在我的公司行號裡面,我就是公司行號的公害;擴大,我在我的村里民,我就是村里民的公害;只是這個害,是大小的差別而已。我講脾氣不好,脾氣不好有很不好,也有稍微不好;稍微不好的,公害就稍微小一點;很不好,就很大啊!脾氣壞到一不高興就殺人,那它大不大?殺人有的時候不是殺一個人,是殺一群人。它可大可小,可是它的質性是一樣的,只是遇的緣不一樣,會把這個質性擴大與縮小。
我比個喻,就好像你們在看書,同一本書的同一段文章的字,是不是一樣?同一個字好了,要不然你們說現在印刷稿,不好編排、有的字大有的字小。同一本書裡的同一篇文章的同一個字,是不是一樣大?印刷在紙上一樣大。或者是你看我的手指頭,這一根是不是一樣大、一樣粗?對不對?你看這一根一樣粗啊!不!當你拿放大鏡來看的時候它就特粗,當他拿凹透鏡的時候它就又變細。那它到底是多粗多細?它的本質就是一樣,就是這一根手指頭,可是當你拿凸透鏡、凹透鏡來的時候,它遇的緣不一樣,產生它的擴大與縮小,就這樣。
你們生命的狀態就像這樣子,當我不圓滿我自己,我就是社會的公害;當你圓滿了自己的時候,那你存在的社會,就不會因你而有任何的負面作用。從這個基礎點你才能去討論「那怎麼幫大家?」要不然,你都是社會的公害,你討論什麼幫大家!所以你就發現我們這個社會存在很常態而為我們多數人不自知的窘境——一大堆公害湊在一起在討論,怎麼樣讓這個社會沒有公害。這是很荒謬的事情!聖賢教育不如是!
聖賢教育本來不談怎麼讓社會沒公害,而是在討論怎麼樣讓我們每一個自己不成為公害——別人的公害,就這樣而已。只要我們把自己調整好,就解決了!你說這怎麼做?就是你知道一條,做一條。你做了很多條,你就有很多的好能量,那你自然就可以影響與你相關的很多的…不管是善緣惡緣,只要有緣。佛說「無緣不度眾生」,無緣不能度,那只要有緣就能度,前提是「完善了自己」的前提,那你有緣可以度。祂沒有講惡緣不能度,只要有緣,緣有惡緣善緣,統統能度。「度」就是幫助他覺悟。那覺悟又有一個概念,「度」幫助他覺悟,覺悟就是「圓滿」的概念。
所以你只要覺悟,努力去完善自己,你周遭遇到的人事物就會因你而覺悟,那麼這樣就是一種很自然的一種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