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用戶中心:
結緣清單:
Notice

法雨

Dharma Collection

/
/
/
/
/
/
/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text)

Serendipity in Dharma Teachings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Audio )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Video)

Dharma Teachings by Master Hong Sheng

(Text Form)

Articles by Master Hong Sheng
Yuan-He-Miao-Yin
Diverse Videos
弘聖上師 開示講紀 20150521 祥生酒店-學修分享晚會 (二)【Instruction by Master Hong Sheng in the Evening Sharing Session of Dharma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at Xiangsheng Grand Hotel on May 21, 2015 ( Part 2 )】
來源: | 作者:pmo6334f2 | 發布時間: 2015-05-21 | 899 次瀏覽 | 分享到:


手機端閱讀有困難的請選擇TXT在線閱讀模式,該模式下可以隨意變換字體大小

 



佩玲師姐分享此次啟請 師父來普陀山還願的感恩心情,令人動容

 

地點 : 祥生酒店-學修分享晚會

時間 : 2015521

--- 收錄於《圓通慈航》

 

修行不難,就是換習慣、改習慣而已

 

那你說,有習氣會障礙,可以理解。這時候你就要有一個觀念,翹翹板原理:我們曾經累積錯誤的這些土壤、礦物,我用土壤、礦物比喻,累積到像是一顆大石頭一樣,每一個人都搬不走,那你明知道這是錯的,你怎麼辦?你推不走!不要理它,你在另一頭一直放小石頭,正確的小石頭,一直放放放……,放到這裡重量總和大過它,就翹過來、就沒事了。所以這個理路就是告訴我們,我們切成每一天來講,你二十四小時在想什麼、在做什麼、在講什麼,你就要把它換成比分多一點在所謂的佛法的薰陶上,就這樣而已,佛法的置入性行銷啦,那麼時間久了就翹過來了,那是自然的事情。

 

所以如果你懂得這個理路的話,修行沒有那麼難。修行就是什麼?換習慣,改習慣而已嘛!我以前會的習慣就變成反射動作,自然反應,那你自然反應的第一次你也是動腦筋做出來的,做到都不用動腦筋就很自然了嘛!所以你剛開始要學佛的時候會稍微有難度一點,是因為你才剛開始要思考佛法,可是久了之後你就變成自然反應了,你處處就都是佛法了。所以今天在那個大廳,跟小沈、子基他們在聊天時,他就說,我們是雲端喔?

 

子基大哥:

對對對!

 

師父上人:

雲端!那雲端怎麼來的?雲端也就是這樣薰染來的,我跟你們沒有不一樣,我跟你們只有一個差別,我善於置入性行銷佛法,沒有自己,我沒有自己的想法,我從小到大沒有思想,好快樂!現在的人是什麼?思想家是偉大的!我告訴你,思想多可怕,這是真相。當然世間人不能理解,他無法接受,可是如果你們沒辦法接受姑且參考啦!這是佛法,某個層面也可以說是佛講的,只是祂不像我現在要用的用詞而已。「思」是什麼?思,中國造字,當然你們簡體字比較不容易瞭解,你看,變成簡體字,就這個智慧之學就有點漏失,我們一恢復正體字……其實沒有繁體字,你們知道嗎?只有正體字跟簡體字,那後來不懂的人把它變成繁體字的稱謂,繁體字就變成很麻煩的字嘛!其實它不麻煩,它是有智慧,有智慧叫正,正確!所以,以前只有正楷,沒有什麼繁楷的,沒有這個東西嘛!所以你看,是不是隨著時代衍流就被訛化了?那未來的小朋友學的,是不是就「你亂講,哪有什麼正楷?」未來都是繁體,那它應該叫繁楷才對啊!當然可能也沒有「楷」這個字,因為也不寫書法了,對不對?

 

好!那拉回來正題,我告訴你,這個思是一個田,底下一個心,對不對?思想的思,田就是分格子,一個一個不同,就用那個田字來表達;心,心裡有一個一個不同,就叫做分別心,所以思就叫做分別心。想是什麼?一個相、外相;心,根深柢固的壓在心上,對不對?也就是執著。那請問,最偉大的思想家在哪裡?最偉大加個「最」,就是最有分別心、最執著的那個人在哪裡?我告訴你,在佛法來講就在地獄!所以我怎麼敢有自己的思想!那當然前面有一個妄想心,那個比較不容易瞭解,先不講。所以佛陀告訴著我們,我們一切人間的苦厄都是從妄想、分別、執著來的,他還「最」,你看,那不就是最痛苦的那個人嗎?最痛苦的那個人就在地獄啊!所以一定要去求地藏菩薩救度他,你看!所以如果你瞭解真相,你才不要跟世間人一樣,多數的人叫作正常不一定叫作正確。這個地球多數的人是不是比較痛苦?那你為什麼要跟多數的人一起走他的思想、觀念呢?那在這個地球,你們聽到的佛菩薩是少還是多?

 

學員們:

少!

 

師父上人:

但是祂正確啊!那我們當然寧願讓人家覺得很奇怪嘛!比如說他以前就講我們奇怪,他們說:「嗯,怪人!」我們寧願做個很幸福快樂的怪人,你懂嗎?我也不要做個痛苦的正常人。那是多數啦!那當然以前我常用一個例子去比喻,你們沒在台灣,你們不知道。我們高雄有一個萬壽山−−柴山,柴山上面的特色就是猴子很多,野生猴子,那裡有登山客在健行啊、走步道!那麼你想想看,那裡是猴子的地盤,登山客怎麼多都少過猴子。好,那這時候你上山了,坐在那個高台雅座,那裡有個地方叫雅座,可以在那邊看到海,看到西子灣那邊的海,好清幽哦,對不對?那這時候很多猴子在那邊:「好奇怪哦……沒有尾巴!好奇怪,身上沒有毛……真是怪猴!」請問,你這時候會不會因為猴子是正常多數,牠們在那邊講講講,講到你:「對,我好奇怪哦!不行,我要趕快去生個尾巴,趕快植毛,變猴子!」每天也跟牠們在那邊嗚嗚嗚對不對?

 

你看,你會很有智慧的去分辨,你寧願坐在那邊「做一個怪猴」,對不對?因為我還是人嘛!我也不要「做一個正常的猴子」,你懂嗎?我們人間就像這樣子,人類形形色色。這個就是什麼?智慧跟聰明的差別,智慧就是聰明裡基本上俱備了分辨是非邪正的能力,就叫智慧。這是其中一意而已,因為要說有無量義,我挑其中一種意思。那你能夠分辨,你當然有裁決。所以為什麼叫智慧?「慧者,善於了辨;智者,善於裁決」。有的人能夠分辨,下不了決定,所以他有慧沒智。你能夠分辨不一樣、你還能裁決正確的那一樣,你叫做有智慧,而不是隨波逐流,就這樣子!

 

當然你會跟人家和光同塵,就好像我剛剛講,我們在那邊到處都是猴子,我內方,剛剛前面是不是有講,內方就是:嗯!我還是要做個「在這個地方叫奇怪的猴子」,就是人!可是我也不要惹牠們,我也不要說牠們不對,要不然猴子很凶,有時候會下來咬人、打人,真的是這樣。那你在那邊彼此互相不干擾,牠有時候跑來你旁邊,你也給牠一點食物,牠也高興的走了,你也布施了,牠還在想說:「哦−−好奇怪的猴子……」對不對?你看,多好,修行就這件事情,它沒有離開我們的生活。離開生活去山洞,那就不叫真修,那叫先爭取一個時間空間,來培養一點氣氛這樣而已,還是要回來的。所以你說外在有沒有不好?如果你瞭解這個理路,就沒有了,純粹是我內在要不要調整的問題。所以要做個正確的人,正不正常沒關係。正確好啊,對不對?

 

子基大哥:

酷嘛!

 



子基大哥是 師父上人的多年好友,不拘小節、隨性自在的性格,為此行帶來很多的歡樂和笑聲,也是大夥學習「和光同塵」的好榜樣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師父上人:

這樣妳可以明白那個意思嗎?所以不是遷就。不是遷就於外面,是你有智慧,你超越了這些境界。你是超越哪有遷就?「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最後你一直做正確的,那些本來你以為、認為要遷就的人,都在後面跟隨著你:「請你幫助我們,我們怎麼樣才可以不遷就他們?」這時候就變成這樣子了,因為你那時候變成他們的「過來人」,識途老馬了!所以,前提就是什麼?把「思」跟「想」拿掉,直接佛菩薩講什麼,就「是是是、對對對、哦哦哦、好好好」。我就是這樣子,你懂嗎?所以任何人講的話,不管年紀比我大、比我小,還是輩分比我小、比我高的,我都聽。講的只要是正確的佛法我都聽。要不然我請問妳,他們叫我師父,對不對?妳知道嗎?我看他們演講的video比他們看我的還多,妳有沒有辦法想像?

 

小虞導遊:

沒有!

 

師父上人:

為什麼?

 

小虞導遊:

因為我覺得,您很會瞭解其他的人啊!

 

師父上人:

問題就來了,瞭解其他的人,你還是要修自己啊!那麼我看他們的,有很多人跟我說:「師父,您都是他們 師父了,比他們厲害,講得比他們還好,您還是一直在看他們的video?」我說,人要謙虛啊,你幹嘛那麼傲慢,要做啊!我不會因為他們是我的學生,我就瞧不起他們。人家講得對,即便是我也講過的話,我也聽,孔子連三歲小孩講得對他都聽了,那我們誰比孔子厲害?人家做得到,我們做不到。那你看哦!這時候是不是「我」不對?所以我修正「我」就好了,然後境界就提升了。

 

外在「境緣無好醜」,沒有好壞,「好醜起於心」,對不對?你做人來此一遭是要完成自己而已,而不是外在,「唉喲,那個比我遜,我才不要聽呢!」不是這樣。比我遜是人家講的,眾生平等哪有遜不遜的問題,是機緣的問題而已。然後講的,我聽一聽,「咦?你說他比我遜,我覺得他講的也頗有道理啊。」那我是不是又吸收一次道理了?你看,多聰明!隨時都在丟這個小石頭,丟丟丟,很快就翹過來了。那我們就是會選擇,明明有一顆小石頭放上去可以增加重量,就「咦?嗯,這個丟掉、那個丟掉……」本來還沒到底,一顆石頭在那邊搖搖晃晃的時候,你還很緊張,唉喲!快到底又起來了、快到底又起來了,結果你一直把佛法這邊拿掉、拿掉,結果最後−−到底,那就會更慘。

 

所以修行沒有其他的門道,就是這個理路一直去進行就是了,佛菩薩的都對,裝進來置入性行銷:看的是佛、聽的是佛、想的是佛、講的是佛、聞的還是佛。你說佛去哪裡聞?清淨嘛!所以鼻嗅香無分別,你聞到臭的好不好?也很好,你知道嗎?如果你的鼻子一生只聞香的,它會壞掉,你還得聞一下臭的再來刺激一下,這樣你對香的敏銳度會更高;就好像那個糖精,我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糖濃縮到極處是苦的,那一滴是苦的,這一滴把它稀釋成一杯水是好甜的東西,物極必反。所以我們要秉持中道而行,就是不能分別,那叫中道。所以思想家就是特會分別的,分別了之後選一個執著,其他的都不對,跟我不一樣都砍掉、砍掉,全部砍掉了,自己孤立。

 

那時候就像剛剛子基講的,如果瑞騏在那個島上,他也真的擔心到說,沒東西吃就沒辦法,因為孤立到最後他自己沒東西吃就會死掉嘛!他功力是沒我好啦,我一個禮拜不吃還可以活得好好的,他可能一天沒吃就軟了、沒力氣了,對不對?那這個又來了,又是思想在搞怪,我們一個人百分之九十五的能量耗費在想,只有百分之五是在勞動。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的法師,日中一食而已,只吃一點點,還吃素,對不對?勞動一整天沒事,精神奕奕,因為他沒有思想,他沒有在想,他就只是做。他們美其言叫做什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所以一直做才能吃那一餐,夠了!

 

那我們現在人是從早吃到晚,從晚又吃到白天、吃到晚上,一直在吃吃吃、吃吃吃,每天都覺得好累好累,也沒有在做什麼,每天在電腦前面打啊打,然後可樂、薯條什麼的,邊吃。然後一整天都坐在網咖,所以一整天都在吃喝、吃喝……,然後打打打……打到最後猝死,過勞到猝死,你看!他也沒在幹嘛,也沒在勞動,就是一直想。所以為什麼佛家教我們「萬緣放下」,那個叫什麼?「不起心,不動念」。那種生命狀態最好。

 

當然,你們還沒達到那樣,你們會對這樣的生命有很多誤解跟想像,就好像有一天有一個經理來問我說:「師父,我請問您一下,我有一個問題。」「你說。」「師父,您一直在講清淨、清淨對不對?清淨跟無聊有什麼不一樣?」然後我就跟他說:「清淨哦!清淨就像我這個樣子,這個樣子你覺得怎麼樣?」「哦!我覺得很好啊!」「無聊就像你這個樣子。」「啊!不好、不好、不好……」所以世間人可以把名詞給搞混嘛!對不對?他以為清淨什麼都沒有,好無聊,其實不是!清淨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個叫清淨,因為你不會受人家影響,所以你會極度明白。

 

那麼如果你明白一件事情卻被人家〔窸窸窣窣〕( 台語:比喻竊竊私語) 一直講:「是不是這樣啊?」你看,不清淨了!你也失去準頭了。所以清淨一般人很難想像。那釋迦牟尼佛,祂在菩提樹下打坐,入定都很久,祂很清淨對不對?祂說:「好清淨哦,真是自在!」要是我們呢?現在規定你從今天開始,每一天都要到普陀山找一棵樹,坐在那邊一整個晚上,你會坐到,「好無聊哦!都沒人,好可怕哦!」無聊的果報就會妄想紛飛,那個叫無聊。為什麼釋迦牟尼佛沒人的時候就好清淨,我們沒人時就好無聊、好寂寞、好難耐?都這個啊!形相一模一樣,心不一樣。

 

佛法是內學,調心而已

 

那煩躁跟熱鬧有什麼不一樣?釋迦牟尼佛的學生來了,一千二百多眾、兩千多眾這樣來,每個人都跟祂提問題對不對?祂就一一回答,不疾不徐一一回答,吵到不行!祂說:「好熱鬧哦!真是人緣特好,太好了!」那我們呢?才五、六個人〔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煩死了!」腦神筋衰弱了,憂鬱症、躁鬱症了,精神分裂,然後死掉,就這樣!事相都一樣,心不一樣。所以佛法為什麼再三強調是內學,就是調一顆心而已,用比較接近你們世間的講法叫做轉觀念;觀念轉了,整個人生就轉了;念頭轉了,觀念就轉了;觀念轉了,態度就轉了;態度轉了,行為就轉了;行為轉了,命運就轉!中間再加一個好了,個性轉了,命運就轉了!所以你要改變命運,一定要瞭解這個次第,而不是外在叫那個人不要出現,我就快樂了,不是這樣子,懂嗎?有啦,都有妳的事相,或者我們不要講事。(師父上人尊重當事人隱私,藉理說事開導小虞導遊)

 

小虞導遊:

師父,我可能比較笨,我會覺得說,您說沒有思想,外來的一切都要接受,那兩種不同的思想都接受的話,也不是有衝突啦……那然後您又說外圓內方……

 

師父上人:

不會啊!那我跟你們大家不就衝突到死了嗎?因為我們都不一樣,可是我都要面對你們。

 

小虞導遊:

那也就是說,如果有爭辯性強的人對於您的說法有疑慮……

 

師父上人:

什麼意思?

 

小虞導遊:

就是,我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別人影響的人,對不對?那您講的話,我覺得我會聽啊!

 

事有始終,物有本末,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師父上人:

我知道妳的意思,所以我剛剛特別強調,妳要先置入行銷什麼?佛法!妳有佛法置入性行銷,妳就懂得這些應對了,因為妳現在的問題是「前提」,「前提之下」你還沒有,是這樣子!所以要先補足那一塊,其他都好說。妳問我:「要不要泡茶啊?」我說妳先不要講泡茶,這水還不能喝,因為還沒滾,這是水龍頭出來的水……我不知道大陸的有沒有比較乾淨啦?台灣水龍頭出來的是不能喝的。

 

小虞導遊:

哦!我們的也不能。

 

師父上人:

好!那就好了,對不對?先不要說要不要泡茶,就是不能喝;意思就是說,妳「前提之下」的那把火還沒有,得先有火再來說要泡哪一種茶,因為前提這個水要能喝!懂嗎?這一回事啊!妳現在是沒有火的狀態,一大堆問題,對不對?這些問題都沒解,無解!所以打蛇要打七寸,那隻蛇敲爛了,結果還沒有到七寸,以為牠死掉了,結果「噗嘶」,咬下去,真有這樣的!新聞不是報導過嗎?還拍到!蛇的那個舌頭都砍掉了,還可以從塑膠袋裡面給他咬下去,還是毒蛇,又中毒,你看!就打七寸就可以讓牠完全死掉,就沒事了!當然不是叫你們去殺生,我是做比喻。所以要有一個關鍵,它的重點要「先有」再說,那麼如果你拿捏到這個重點,你的人生一定是事半功倍的,不可能像現在事倍無功,不是功半,事倍功半還有一點成績還不錯,沒成績那叫無功。

 

所以換個次第就好了,「事有終始,物有本末,知所先後,則近道矣」,老祖宗這些都是很有智慧的,趕快把它拿回來用就對了。兩百多年了喔?現在要拿不太容易,可是你們還好,你們還有接觸,社會一堆不知道的吶!你看七十幾億人口,有沒有七千萬個知道這些理路?一億都不到!知道這些的,一億都不到。要不然你想,七億佛教徒有幾個知道這些?大家都知道,到廟裡捐錢有功德,要不然你看今天我們跑那麼多,誰要丟錢在那邊啊?我覺得那個收鈔票的人反而很辛苦,一下就滿了,一下就要在那邊蓋,還要去算,還會算到抽筋,對啊!算算算,算到抽筋,錢最髒啊,還會感染病毒,最辛苦!如果你現在在那個普濟寺前面放個招牌:「捐錢給廟沒功德」,後面加個「雖然有福德」,還是沒有人要去,因為福德前面加個「雖然」,人就是會分別,你沒有加個雖然,他是一種感受,你加個雖然,他有了另外一種感受,就不來了。

 

所以你看,這些人很多叫正常。我們幹嘛當這種人?我們當然要當個很清明的佛弟子,而不是「佛教徒」。教徒是什麼?教徒跟弟子有什麼不一樣,你知道嗎?教徒有教主,弟子有老師,古時候叫師父,現在叫老師,弟子叫學生。那麼老師有天職責任義務教會學生開智慧,天職責任義務是不求回饋的,對不對?學生開智慧、有智慧,老師不能不如法,對不對?老師一不如法,因為弟子有智慧就知道了「哦,老師亂來。」那教主跟信徒不一樣,教主沒有義務教會,教主只管誘導信徒來對他好,所以教主通常不太會講真話,講了真話就沒供養了!這是一種扭曲的宗教現象。可是佛法自始至終不是宗教,它是教育−−佛陀在九法界至善圓滿的教育。九法界是不同維次空間,祂不是只有在地球,祂的生命在整個宇宙裡面作教育。教他什麼?教他「開智慧覺悟」的科目,就這樣子!這是佛陀的工作,所以佛陀是老師,佛弟子是學生。佛寺是所謂的學校。那現在佛寺那麼多,請問你們去那邊,什麼時候上過課?

 

小虞導遊:

我們很少有講解的……

 

沈毅師兄:

大部分的師父都在收錢。

 

小虞導遊:

給我們洗腦。

 

師父上人:

不能怪他們啦!因為文革之後,真正修行人少了,所以他們也不懂,對不對?國家可能必須要慢慢透過這樣觀光的佛教,慢慢振興起來,先把這個氣氛,佛法傳統教育的氣氛帶起來,再來談教育。他可能有他的步驟,我們這樣要替他想,知道嗎?當然我們不這麼做,這樣大家都好嘛!所以要自立自強,不能期待外在。這真的啊!

 

「寺」是什麼?古時候國家常設的教育機構叫做「寺」,不能廢除的。一個皇帝底下有宰相,宰相下面有六個部,皇帝底下除了宰相這條脈絡,還有九個卿,其中一個叫寺,這九個卿直屬皇帝管轄。重不重要?比那六個部重要,部是可以改變的,是可以換的,卿不能換,卿就是固定的,其中有一個就叫做佛寺。所以這個佛寺顧名思義就是裡面在教佛法的學校,而不是在朝拜、做法會的,沒有!古時候沒有做法會這件事情,尤其釋迦牟尼佛當年,更沒有繳錢在做法會、超度亡魂的,沒有這件事情,到亡魂就已經來不及超度了;祂是在教一切眾生,你活著就要開悟,你活著就要有能力去極樂世界,而不是等你死掉了。當然死掉的那個也不能說完全沒有,而是不無小補的作用,比較累,懂嗎?我們現在的佛寺,幾乎都在為死人做事,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先死好了,他們就幫我們做事,對啊!哪需要、還需要活得這樣辛苦,還要去朝拜、爬那麼多,對不對?你看,還好沒〔鐵腿〕(台語:比喻腳肌肉酸痛),腳很累!